時間:2023-03-16 16:29:30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教研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 同課異構是基于問題的研究,基于教師合作的研究。所謂“同課”是指相同的教學內容,“異構”,則指不同的教學設計。作為當前流行的校本研究方式,它具有參與者的協商、教與學的比較特征。該研究方式有助于教師對創造性使用教材、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效果的異同進行比較,其研究方法有課堂觀察、教學反思、教學課例等。
關鍵詞 : 同課異構; 校本教研; 比較方式
正步入深水區的國家課程改革,給一線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機遇。它促使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學行為發生根本轉變,也催生了學校的科、研、訓三位一體的校本教研模式。同課異構這一嶄新的校本教研方式現身校園,很快就為廣大教師認同,并且在課堂教學研究中成效初顯。
一、同課異構的內涵
所謂“同課異構”,實質是一個不同教師面對同一教學內容,立足于各自教學經驗,遵循教學的科學規律,在同伴的幫助之下,廣泛占有各種資源,進行各種教學構想,并將構想予以優化后付諸實踐,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優化課堂教學,使自己對課堂教學的認識、對教學規律的把握經歷一個不斷的、螺旋式上升的“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教學認知建構過程。
在同課異構中,“同課”是基礎,“異構”是發展。所謂“同課”是指相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進行各自的個性化的教學設計;“異構”,則指不同的教學設計,是在教學資源的重組和利用上求異,是在文本解讀上求異,是在教學設計與構思上求異,是在教學方法上求異,是在教學風格上求異……。教學內容的“共性”決定了同課異構的“同”,不同教師的“個性”決定了同課異構的“異”。能夠反映出同課異構的魅力與內涵的,反映不同教師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恰恰是“異構”。當然,求異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使教學獲得更為有效的創新才是目的。所以,這里的“異”,不可為異而異,就同一教學內容而言,不同的“異構”,應當是“和而不同”的。這就不可忽視了同課異構的比較研究功能。
1.異中求同:參與者的協商。
從形式上看,同課異構的“同”指的是教師所授課的年級、教材、進度與“課名”是相同的;從本質上講,同課異構的“同”不是指同一教材的同一文本,而是指教師對文本的忠實度之“同”,即對文本解讀的一致。從研究的內容上講,同課異構破解的是“如何創造性使用教材”,既為同行展示經過處理后教材的“用法”,同時也為同行的研討提供范例。
2.同中探異:教與學的比較。
從形式上看,同課異構是由不同的教師來上的“ 同名課”,所以更有可比性;從研究的內容上看,同課異構是依據課程標準之教學風格等方面的差異,這樣,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大家都有共同的話題,對問題的探討就更加深入。
二、同課異構的流程
⑴發揮年段教研組團隊的力量,作好備課前研討活動。我們要求每位老師談出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感悟,分析教學的重點、難點,交流自己對突破教學重難點的設想和疑問,交換可利用資源。備課組主要立足于對突破重難點的設想和教材的挖掘上。我們要求教師們都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說出個性化的突破方法和構想。把過去單一封閉的個人研究模式轉向多維互動的群體研究模式。
⑵教師對教材有了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后,根據教研組內討論的各種意見和建議,進行了篩選,開始結合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經驗、知識背景、情感體驗,構想出了能呈現自己教學風格的教學預案。這一過程是教師個體獨立備課過程。在教師們動起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靈感、更多的文本解讀、更多的教學和學習的方法。
⑶交流各位老師的預案,展示教師對教材不同的分析理解、不同的策略選擇、不同的資源選用,從中選出典型,推選兩位教師先進行課堂教學。聽課后請執教老師說課,請參與聽課的所有的教師從教學目標、教學語言、教學設計、教學理念、學生活動等方面對這兩位教師的課進行了點評,多側面、深層次進行剖析,挖掘閃光點和不足,進行反思、總結、重建。
⑷修改完善教學預案。執教老師在聽取了教師的建議之后,反思自己的得與失,并把成功與失敗的教學片斷摘錄下來撰寫教育后記、教育日志、案例分析。同時結合教師們的評課建議,對自己的教學預案作進一步修改完善,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效果。
以教學《分數的意義》為例,闡述同課異構的教研模式。
第一次活動:確定主題、提出要求。
教研組商定教學《分數的意義》。教研組長要求年段每個成員都參與集體備課活動,提出每位老師談出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感悟,分析教學的重點、難點,并結合自己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說出個性化的突破方法,設計教學過程。
第二次活動:各抒己見、展示設計。
例如某老師:我對教材進行的分析,認為這節課的重難點除了單位"1"的認識和分數的意義外,還有分數單位。我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情,先在導入部分的這一環節創設了分數的怎樣產生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環節導學部分,設想通過學生回憶說出一個分數,再讓學生動手用圓片或是一條線段來表示一個分數后,出示多個物體表示分數,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第三環節想通過反饋鞏固新知識;第四環節質疑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第五環節總結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第六環節通過鞏固達到教學目標要求。
其他教師也各抒己見,說出了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突破重難點的設想和疑問,交換可利用資源。最后教研組再通過分析、比較從中選擇既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又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兩位老師上公開棵。
第三次活動:嘗試教學、反思優化。
兩位老師試教后,分別在教研組的活動中,說出了教后的感悟和困惑。教研組成員經過對兩節課的聽課、觀察,坦誠相對,真誠地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兩位老師再根據教研組提出的這些建設性意見,并把自己教學過程中成功的片段,或是不足的地方進行分析,對教學設計作進一步修改和完善。
第四次活動:完善設計、資源共享
兩位老師在再次試教前,分別對修改后的教學設計進行說課,教研組的全體老師再次進入課堂聽課。最后我們將其教學方案發在校園網上,實現資源共享。
三、同課異構的成效
(一)為教師搭建一個展示個性、展示自我的平臺
1.教學能力強。在聽課評議之后,每個參 與者在交流與分享中都有自己的收獲,自己的不足之處將會得到彌補,自己的長處將會被他人學習。聽課者自己的執教活動是在深入反思之后的一種二次異構,必將是較為高效的課堂教學。
2.理論素養高。執教過程中的酸甜苦辣都有營養,大家都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并上升為理論認識。在下一輪次的同課異構中,這些理論又會被用于指導實踐。在一次次的思維碰撞中,教師的思想認識水平伴隨著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創新也越來越高。
3.研究能力強。同課異構是基于問題的研究,備課、上課、反思交流本身就是一個研究的過程。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解決先前提出的問題。當執教出現缺失時,大家又會再次發現問題并進行反思討論,這將再次提高教師的研究意識。
(二)構建校本教研的多維視野,推進教研組發展
1.促進文本的多元解讀,豐富教材價值。每位教師或多或少對文本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每一次的教研課都能展示對教材不同的分析理解、不同的策略選擇、不同的資源選用,呈現課堂教學的多樣化。正因為文本價值的豐富性,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獲取不同的教材價值。
2.開闊了教學研究的全新視界。同課異構教研模式比單一式的課堂研究提供了更為開闊的多維視野,不僅更有利于教師的參與研究,而且可以在比較中深化對“課標”的理解,對文本細讀的感受,對教學思路設計的啟迪和如何以學生為本作現場生成的把握。在比較—— 鑒 別——選擇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地調動著教師觀察、分析、思考、識別、判斷的積極心智能力。這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無疑會產生全方位的推動效應。
3.提供了探究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比較空間。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教師表演才藝的高下、教學流程的順挫,都應當從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所產生的作用來評價。同課異構無疑可以為探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客觀的比較空間。
同課異構的多維研究視野,其本質在于呈現了一種開放的精神,一種研究的思緒,一種創新的探索,一種企盼精益求精的追求。這正是不斷推進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的原動力。
參考文獻:
[1] 蘇鵬春.小學數學“一人同課異構”教研模式的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__,20.
“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解,教育科研對教育改革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來講也具有“生產力”的作用。尤其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在社會發展的全面推進過程中,教育面臨著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亟持通過科學研究探索解決的方法與途徑。因此,必須進一步明確“教育科研必須為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服務,教育的改革與教育事業的發展必須依靠教育科研”的觀念,并落實在教育工作的實踐中。學校的教育科研是由教研室來組織完成的,因而有必要確立教研室的地位,充分發揮其職能,更好地推動學校的為教科研工作,深化學校的教育改革。
一、確立教研室地位
學校教研室接受校長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屬學校的中層機構。中學設置教研室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是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的需要;是解決中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是中學技教育規律辦學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我們應該在學校工作中努力去確立其地位。
1.爭取領導支持,明確地位。“科研興?!币殉蔀閷W校的發展戰略、我們應該把教師的教育科研情況作為評模選優、職評考核、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之一。爭取讓學校在重視教學這個中心的同時又不忽視科研這個重點。爭取讓學校行政定期研究教育科研工作,確定研究重點,并列入學校工作計劃、安排、實施、總結等各個環節。恭請校長親自參加教育科研,并監督和指導科研與教研工作的正常開展,對教育科研進行明確的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通過領導強調學校各個環節的科研工作,達到明確教研室地位的目的。
2.力爭實現“五子”,落實地位。學校教研室應有“牌子”(單獨立室)、有“廟子”(配備辦公桌、文件柜、資料箱、專用微機等)、有“位子”(配備專職或兼職主任、科員、資料員)、有“票子”(有一定科研經費)、初步走出“路子”(以區級以上課題為依托,以校級課題為基礎.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為契機,推進學校工作的全面發展模式)。實現“五子”,就搭好了教研室工作的“戲臺子”,落實了教研室的地位。
3.通過自身建設,贏得地位。教研室成員應具有主人翁精神,樹立科研意識.突出一個“愛”字,落實一個“勤”字,發揚“敬業、奉獻、團結、務實、創造”的校園精神,群策群力,走出一條教育科研的新路子。
(1)明確科研的指導思想:樹立科研為教育服務。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合格人才服務的意識。
(2)具有良好的科研作風:本著為教育教學服務的宗旨,解決教育、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3)具有正確的科研態度:尊重教師,聽從他們的意見,尊重教師的勞動,維護他們的利益,民主制定和實施科研課題的申報、立項、指導、鑒定、推廣措施。
(4)遵循基本的科研原則: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傳播教改信息,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教育質量方面,積極倡導,大膽實踐,在求實的基礎上,以開拓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5)追求既定的科研目標:在科研工作中踏踏實實、真抓實干、兢兢業業、銳意進取、勤勤懇懇、無私奉獻、講求實效、多出成果。
同時,加強教研室的組織建設和教研室人員的修養。通過自身建設,和教師一道參與教改實驗的全過程,讓教研室成為教師們心目中的教研室,從而贏得教研室在學校中的地位。
4.主動參與管理,體現地位。教研室負責人應該參與學校行政會,研究學校的全面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教研室負責人應該成為學校教育科研設計和課題研究的主要成員;教研室負責人應該參與行政值周,全面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教研室人員應該積極指導教師們的科研實驗,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就能很好地體現教科室的地位。
5.壯大科研隊伍、鞏固地位。教研室要讓教師樹立科研意識,激發科研積極性,重視發展和培養教育科研隊伍,努力為優秀科研人員的迅速成長創造條件。教研室要組織全體教師參加教育科研基礎培訓,派科研人員參加學術研討會和各種課題論證會、階段評價會、鑒定會。通過講座、示范、編發資料,宣傳教育科研理論,讓教師們懂得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論,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提高教育科研素質。要求全體青年教師人人選題立項,投人教育科研實踐。由此逐漸壯大自己的隊伍,鞏固自己的地位。
6.體現科研特色,提高地位。教研室的工作只有通過大膽創新,注重實效,爭創特色。才能提高其地位。
7.接受監督檢查,牢固地位。教研室的地位只有通過實踐檢驗,經受起領導的檢查和教師們的監督,得到大家的認可才算是真正的穩固了。
二、發揮教研室職能
學校教研室是研究機構,主要研究本校存在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以提高教育質量;承擔評選、鑒定和推廣本??蒲谐晒?,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決策提供依據、起好咨詢作用,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參謀部”和“智襄團”。具體可以發揮以下幾個方面的職能:
1.發揮導向職能,體現中介性。既然教研室是學校的“參謀部”和“智襄團”,對學校的決策提供咨詢。那么,對學校的工作就有著導向的功能;教研室既要對學校教育科研提供理論指導.又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理論、促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從而起到了中介作用。
(l)管理導向。教研室應配合學校行政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方位育人”的辦學方向,端正辦學思想。我們結合本校實際。提出了“以德育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以教研教改為契機,以藝體科技促發展,以務實為根本”,完善學校管理,強化校風建設,優化育人環境,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生動活潑地全面發展,使學校真正成為‘實踐性、示范性、花園、樂園’學校、力爭一流質量。
教研室應配合學校狠抓“兩全”(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讓“三讓一樹”深入人心,把“愛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成功”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還應要求教師不放棄每一個落后學生,每個教師必須和兩個落后學生交朋友。開展“同學,讓老師與你同行”的個案教育研究活動。在素質教育中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學生觀、教學觀,從而增強素質教育意識,提高素質教育的有效性,讓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2)德育導向。學校辦學應以德育為先導,健全德育工作機構,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緊密聯系的工作網絡。德育工作要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要明確,做到全方位實施、多渠道拓展。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整體構思,分層要求,分段實施,分類推進”,德育工作要做到學期有計劃,學月有主題,每周有安排,檢查評比落實。積極開展符合學生,實際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進行“五愛”、“五自”、“三會”教育。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行為習慣,鍛煉意志和品格,增長智慧、體力,立看今天,著眼未來?!?/p>
(3)評價導向。對教師的評價要做到:變單一的分數評價目標體系為全面的素質教育評價目標體系、變結果評價為以過程評價為主;變“揉差”學生為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不斷研究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努力鑄造師魂,培養師德,提高師能。對學生的評價應逐步取消百分制。采用等級+特長+評語的評價方式。注重知識、突出能力、加強平時、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堅持每年評選學校優秀論文,編輯優秀論文集,鼓勵教師不斷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并向有關刊物推薦發表。
(4)科研導向。教研室要發揮科研主力軍作用,捕捉信息、緊踉形勢、抓好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系列研究活動。
2.發揮構建學校教育科研網絡的職能,體現研究性。研究工作是教研室的基本任務。教研室既要研究現狀、找出問題、進行理論與方法的指導,又要不斷地發現新的問題、探索其規律,逐步向深層次發展。學校的科研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共同圍繞素質教育這個中心展開研究,形成校長室一政教處、教務處——教研室——教研組、年段——教師一條龍的教育科研格局。
(1)突出“龍頭”課題。學校應把區級以上課題作為龍頭課題,加強管理,大力宣傳。加大科研力度和經費投入,從而帶動其它課題的研究。
(2)落實校級課題。對本校有重要價值意義,研究方案合理并具有相應的研究條件的課題應審定為校級課題,它包括各辦公室、教研組、年段和個人研究課題。
(3)扎根個體實驗??蒲幸ㄟ^實驗來完成,實驗要由個體來實施,個體實驗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到科研的效度。因此,應著力于實驗的跟蹤研究。
教研室要指導教師選題立項,先由各教研組確定研究總課題,
再由教研組成員根據學生的實際性情況和自己的特長選定研究的子課題。
3.發揮教育科研的管理職能,體現領導性。教研室除了自身的研究業務外,還要組織領導全校職工進行教育科研,推動學校的教育改革。為了推動學校教育科研的有效開展,提高教育科研質量,教研室應制定本校教育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內容包括項目的申報及審批辦法、成果的鑒定與評價方法、項目的經費管理與獎勵辦法等、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領導重視是教育科研得以實施的保證,目標明確是教育科研富有實效的前提,內容豐富是教育科研具有活力的關鍵,體現特色是教育科研適應發展的核心。所以,對課題研究應堅持計劃落實(每期教研室都要對課題研究擬出具體計劃,提出明確要求)、目標落實(教研室分別確定出課題研究的工作目標、育人目標、家長學校目標、成果目標)、組織落實(把課題研究落實到年級、班級,責任到人,精心組織,精心輔導,認真開展活動,為目標的實施創造條件。課題組成員要定期討論研究情況,確保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項目落實(根據研究課題,擬定出具體的內容及其操作的系列和序列,讓活動豐富,注重實效,以利于研究的深化和細化)、時間落實(包括學科教學和各類活動)、資料落實(耍求教師認真做好活動記載,并收集好學生、家長、教師的作品、圖片、表格、總結等資料。教研室要按期收集整理資料,為提煉成果提供事實依據,學校圖書室要定期向教師開放,并提出學習進修的要求,發揮好各類資料的作用)、總結落實(每學期結束后,都要求課題研究人員寫出該期的課題研究總結,教研室要寫出課題研究的工作總結和階段報告)、評價落實(根據教師的研究情況和總結,評價教師的研究工作,以激勵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從而保證教育科研有序、有效、生動活潑地發展下去。
4.發揮推動和改進工作的職能,體現服務性。教研室是學校教育科學的研究機構,通過教育科研能推進教育實驗的進一步開展,促進教師改進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素質。
(1)教育科研能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研究本身就是用理論指導實踐,再從實踐中形成科研成果的過程。
(2)教育科研是傳播先進的教育思想、正確的教育觀念的有效載體。教育實驗研究與成果推廣的過程,是普及先進教育思想的一個有效途徑。
(3)教育科研是辦好學校的動力之一?!皩嶒灐眱勺衷谌藗冃哪恐谐闪烁母?、創新、進取的代名詞。對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又是一種壓力,壓力轉化為動力,推動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4)教育科研還是許多學校為適應市場經濟需要,
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增強競爭能力的方法之一。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形態下,一所學校在本區域的聲譽和影響力,直接關系到它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將學校辦出質量、辦出特色幾乎成了所有學校追求的目標。
(5)教育科研還是師資培養的有效途徑。通過實驗研究,對提高師資質量具有特定的魅力。
①教育科研能促進教學改革。學校根據實際需要組織教師有針對性地研究問題,把科研同教育教學和管理密切結合,是學校擺脫困境,求生存、求發展、上臺階、上水平的關鍵之舉。
②教育科研可促進教師水平的提高。規定科研任務,可以促使教師讀書學習,研究理論,留心教學中的種種問題,主動進行探索。研究成果又可直接用來指導實踐。所以,科研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提高的過程。
③科研可以促進教師提高工作效率。有的教師的工作是超負荷的,但只要稍加分析就會發現:造成超負荷勞動的原因主要是教師水平低,不能有效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只有采用加時間這種笨辦法。如果向四十分鐘要質量、要效益、不僅讓學生學習輕松愉快,教師也會有時間和精力從事研究,提高工作效率。
總之,在教育科研中,通過教師大膽創造探索、總結提高,有力地促進教師教育理論水平和思想水平素質的提高,促進教師由“教書匠”向“研究者”轉變,形成科研促發展的氛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研室組織好了全校的教育科研,也就等于為學校的發展服務。
5.發揮辦好校報??鸷眯畔⒔涣骱妥稍兟毮?,體現傳遞性。辦好???。廣泛收集、整理、儲存各種信息,并用多種形式向教師傳播;堅持反映校園動態、交流校園教學教改信息、報道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編印專題論文集,推廣“土生土長”的經驗。辦好校報,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水平,增強學生的成功感。教研室還應該根據教育理論,解答教師在實際研究中提出的問題,使其研究逐步達到規范化、科學化。
論文關鍵詞:園本教研提升幼兒教師專業水平初探
我園在近幾年的教研工作中,始終堅持以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教研工作之準則,教研活動一直立足本園實際,扎實有效地進行(簡稱“園本教研”)。它讓全園教師享受到了園本教研為我們專業水平的提升所帶來的快樂。我園教研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工作體會報告如下幼兒教育論文,供同道們參考。
1.查找問題 有效研究
2006年10月,我園園長、業務園長在參加省“以園為本制度建設”培訓會后,及時回園傳達會議精神,迅速成立了紫幼園本教研領導小組,帶領全園教職工參加市、區組織的理論培訓,組織全園教師認真討論,分析查找我園教研工作存在的問題中國。我們發現:(1)、教研組織形式單一,不能將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有效結合,教研活動不能更好的解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問題,教師們注重教研過程,不注重總結幼兒教育論文,缺乏成果意識。(2)、在家園共育中,家園協同比較困難,部分教師對開展家長工作有倦怠情緒。(3)、幼兒園的體育教育開展較為薄弱。一是家庭教育中存在著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的現象;二是教師擔心幼兒在園進行體育活動時出現安全問題,不敢大膽、創新地開展體育教育,教法比較陳舊、活動內容單一;三是幼兒園體育鍛煉環境開發與利用不夠,體育活動器材匱乏,體育鍛煉質量不能充分保證;四是幼兒的動作發展,身體適應能力較差,缺乏合作、勇敢、不怕困難等意志品質的培養。經過園本教研領導小組成員反復討論、研究,形成了最初的園本教研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當中,我們再次對園本教研方案進行了修改幼兒教育論文,結合家長工作,把“快樂體育”,作為我園開展園本教研的突破口,同時也作為課題研究。
2.健全制度 確保實效
為確保園本教研落到實處,我們建立比較完善的園本教研制度,如獎勵制度、學習制度、反思制度、總結交流制度等,確立合適的教研組長(有工作激情、有學習欲望、有協調與組織能力等),將教研的權利交給教研組長,并為教研組撥取適當的教研經費。我們堅持每周一下班后各教研組開展教研,每次教研人人輪流做中心發言人主持教研活動,并做好資料收集與整理幼兒教育論文,每月進行教研工作總結中國。我們強化了考核機制,把教師的園本教研情況作為年度考核、評優、評聘的重要條件。
3. 增加投入 滿足教研所需
在我園資金特別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仍不斷加大教研的經費投入,為教師辦公室配備電腦、各班添置了電子鋼琴,桌面操作玩具等;為各班組購買了小蜜蜂擴音器,訂閱了《幼兒教育》、《學前教育》、等20余種專業雜志和其它書報,并制作了1000余件戶外體育器械。還定期組織教師進修培訓和外出參觀學習,對積極參加學歷再提高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幼兒園多次邀請校外專家及名師來園輔導,提高了教師的教育與研究能力。
4. 提供多元操作平臺,幫助教師形成教育特色
4.1以賽促練,強化學習
幾年來我們開展了多次競賽活動幼兒教育論文,如:環境創設評比、幼兒早操評比、師德演講比賽、教師自制玩具展評、半日活動評比、教學反思評比等,通過比賽,激發教師積極向上,達到“以賽促研、以研促學”的目的。
4.2 教學展示,自成風格
通過開展骨干教師展示、青年教師匯報、送教下鄉、師徒帶教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為教師提供展示自己教學風格的平臺。每次活動前執教者先講自己的設計思路,活動后進行自評,聽課者進行問答式的點評,共同剖析教育行為,商討相適宜的教育方案,使大家在不斷的實踐與研討中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水平。
4.3 結對互助幼兒教育論文,資源共享
我們一直提倡以能者為師,向教有所長,干有所長的教師學習,在互相結對、互幫互學中,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中國。
4.4 建立分享互助的研究共同體
我們努力為教師建構合作與反思的研究平臺,強調教師的學習與分享,特別是研究成果的共享與學習,大力推進“提問(疑問)——研討——驗證——反思的研究方式。”
(1)班級研討:以班級為單位,在特色展示中分享班級日常工作的做法與思考。如就班級主題活動的開展、環境創設、區角活動開展、互動家長會的召開、慶?;顒拥幕I備、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策劃等內容展開研討,有效提高了各班教師對常規工作的研究與分析能力。
(2)、教研組研討:開展年級組研討一直是我園園本教研的活動載體。我們積極轉變教研視角幼兒教育論文,注重創建開放的教研氛圍。一是進行參與式研討,讓教師親身體會、主動合作;二是利用“一課三研”提高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三是開展專題研討,針對某一問題進行組內討論,共同尋找解決策略。四是開展“好書分享”,進行讀書心得交流中國。
(3)、積極參加區與園際間的“幼教沙龍”研討。
我們先后組織教師參加順慶區教研室組織的“園本教研可持續性發展論壇”、“幼兒園教材研討與分析”、“民間游戲研討”、“幼兒園早操觀摩”、“體育教育觀摩”、“秋日詩語朗誦會”等活動,實現各園教研的優勢互補,變封閉式教研為開放式教研;而且我們還注重幼兒園內各教研組的沙龍活動。
4.5 自我反思,加速成長
“反思”主要引導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做到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再實踐——再反思——最后達到提高。我們帶領教師制定自己的專業發展規劃、制作個人成長檔案,每月書寫教學反思,并鼓勵教師將反思整理成經驗文章或論文在各種雜志與網站上發表。
4.6 課題研究形成本園特色
課題研究是園本教研、園本培訓的最佳載體幼兒教育論文,在課程改革與師資隊伍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堅持將課題研究與園本教研制度建設相結合;我園的科研課題《開展快樂體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實踐研究》經過三年多的探索已經結題,并獲得了南充市政府二等獎。我們承擔了順慶區幼兒園“體育教育活動現場觀摩”,先后接待縣市區的姐妹園所1000余人次觀摩學習。我們一直將科研工作園本化,每周堅持兩次集中體育鍛煉,做好對孩子活動的觀察與記錄,班級、班組堅持對活動的反思與內容的調整,并堅持制定每期科研工作目標、每月科研活動計劃、每周具體的體育鍛煉內容,每月還進行科研工作總結中國。我們形成了家園共構體育活動模式:共同制作體育器械,共同制作幼兒的成長檔案,共同搜集民間體育游戲、積極參與到游戲的改編與創編中,共同參與各項體育活動。
5. 收獲付出之后的快樂
在園本教研過程中幼兒教育論文,我們時時處處感受到園本教研的魅力,感受到團隊的智慧與力量,并培養了我們主動學習、自覺反思、敢于創新的意識?;仡檲@本教研的歷程,我們收獲的是:它讓我們欣喜于一路的艱辛與困惑,追求與努力,更讓我們體驗到付出之后的快樂與成功;它讓眾多教師獲得發展,誘發每個教師潛在能力的外顯。近三年來我園教師教學觀摩達20余次,教研活動共計100余次,教師的學歷全部達標,其中有3名教師獲得本科學歷;每個教師的教學反思、讀書筆記與經驗文章累計達40余篇,基本上人人每年有文章獲獎,大部分教師有文章在專業雜志或者網站上發表。同時我園確立為全國“以園為本”實驗園、中國愛國主義啟蒙教育基地園、四川省巾幗文明示范崗,并多次獲省、市、區“幼教工作先進集體”、 “南充市順慶區園本教研先進集體”等稱號。園本教研讓我們在專業成長的階梯上盡情體驗幼兒教育的快樂。
教育教學現狀
雖然一些人極力的回避應試大談素質教育,但國家從來沒說不要學生成績。培養學生各種能力不僅是國家需要,而且是學生發展和家長之需要,再看教育現狀,尤其省內教育市場——高考。我們的學校生源不比別的縣市少,考生素質不比人家差,我們的教師也出自生省內外的各大高校,而我們的上線人數呢?考好的是人家的一半,少的是幾個甚至沒有,這樣學校有存在價值嗎?這樣學校學生都有問題嗎?這樣學校教師都不合格嗎?不是的,是教育管理體制(解決見量化改革和秦市高考之我見)和教學改革方向之差所致,必須盡快改變過去教研教改和教學中不合理的方向方法,適應現代的學生現代的教材和教育,給我們的政府和社會一張合格乃至優秀的答卷,給我們的學校以繼續發展空間,因此必須研究教改和教研。
教研教改之現狀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教育改革幾乎伴隨教學沒有間斷的進行。而真正成功的改革,應該改過之后幾十年不變,生命力還是極其旺盛,不應該今天也改明天也革,那不是改革,是對改革的歪曲。而教改現在就是這樣。教育科研人員只研究課本的科學性,(由于競爭)大量的教師使用教材,獨立摸索教材的使用,很少共同精確研究教材的使用方法,幾年這樣,十幾年還是這樣,幾十年呢?對自己的教學了解是片面的,靜止的,孤立的。根本原因是他們沒有看到同一課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對教師定位應實是求事不應太高。教師不應該是教學改革和研究者,而應該是教學執行者,教學之最佳執行者。教材有些年級和學科已執行了幾年十幾年,至今卻沒有人給出一個使用方法。只有參考書泛濫成災(重復沒有直觀操作程序,作用甚微),沒有一個單位(人)對其它人進行系統教學交流。我們的教育,相當于五千人重復地研究一個,最多幾個課題,而教學也是五千人研究百十左右課題。由于獨立教學,錯誤時無法快速校對,正確時無法百十人共享,是人力資源的浪費,這就是教研和教改方向之錯。
教研教改新方向
如此說來,教研和教改方向該動了,必須朝有利于教育教學方向動,必須有助于教師互助交流方向動,必須朝資源共享方向動。
過去這樣的教學交流也有。小范圍聽課互助,大范圍縣市省優質課。對提高教師業務水平上起了一定作用,那是歷史之產物,但也必須隨歷史之發展而被淘汰。優質課由于是一節課,它只從微觀教學研究,缺乏宏觀教學研究,優質課的影響力是孤立的,有的是片面的虛假的。它不易同步影響,同時還受教師水平和學生水平限制脫離教學實際不易執行。當我們研究衡水之教學經驗,不僅盯住他們的名師,復習資料,有一點不能忽略,這就是對教學全程監控,這一點必須足夠注重視。它有什么作用呢?消極的講教師不能不好好干;而積極呢,你干不好,有你學習的空間,而且是全程同步學習空間,有現在的過去的,甚至還有將來的這樣對教師就直觀形象同步,可操作,作用力大,一此名校除了有好的用人機制外,還應該有閉路或相當于閉路系統。但這也不是說我們到這些名校購買一些這樣的光碟,就可以提高我們水平,它可能脫離了我們的學生教師資料的實際,我們必須把外校的先進經驗與本單位的實際結合起來,利用我們的名師,構建適合我們自己的全程教育系統,這樣即經濟又實用,還有效果,完全不必閉路監控就能初步實現。現階段各校電腦攝影機已為這種教研提供了有力之工具,但現在這些器材,利用率不高利用方向不對,電腦除服務學生信息技術學習還應該為教學服務,不僅去用它查資料寫教案出試題,寫論文,講優質課,更應用于教學傳播,而用它把用攝影機實錄存儲下來,以供其它同學科目年級教學之參考,這比參考書直觀,比聽課實用,以研究幾個題用處大,會解決所有教師之通病,徹底走出教師高投入低產出的教學階段,改變過去各種低級的勞作方式和方法,同時還可以把大量教育教學理論做成了案例影響一代教師,影響一代代學生,改變一大批教師教學習俗,極大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如何運作呢?
教學實錄制做和應用方法
我們選擇一個小學校一科的一個年級的幾個在中考高考中優勝教師,用攝影機做出天的教學實錄,實錄不是某課的,而是一節一章一冊的,必須實出一個實而不是剪輯,平時講課怎講就怎講,教學方式方法不求新,其它教師易操作即可,實錄時顯示使用的講義教學參考書,用以比較不完成時下節課的補救措施,體現課下學生作業內容的及解決學生學習的教育行為,這樣的教研的有益之處應該不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只需自編自導自演。然后,制成壓縮光盤放入其他學校,全面地同步的影響同一學科的其它人。如果有效全面開花。其他教師每天在教學時間內利用50分鐘(還可以回家看)象影碟一樣觀察對比,找到每個問題說法正確嗎?怎么就正確;這樣教學準確嗎?怎么改進就準確;這樣教學簡潔嗎?怎么教學就簡潔;這樣課堂結構合理嗎?怎么布置就合理;這樣效率高嗎?怎么就高。不僅研究宏觀布局,還能研究微觀處理.
我們的教學有幾十年,對于教學該一種比較最佳說法了,而且應該用這種說法培養一代名師進而影響幾代學生,全面提高教學成績同時提高素質。難道這樣不能全面快速提高教師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嗎?
課程改革給學校帶來的最大挑戰莫過于對教師專業水平的挑戰。但當課程改革進入到縱深發展階段的時候,困擾學校管理者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動,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一是形式單一,對話交流少,思維碰撞少;二是目標不明確,反思不深刻。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本校一百多名教師作問卷調查,并對部分教師進行了訪談,從調查和訪談中可以看出,教師需要有“課例”的專業引領,教師需要的是有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
以課例研究為載體的校本教研,研究的是教師教學上遇到的問題、矛盾和困惑。這種研究教師感到親切、能夠解[文秘站:]決實際問題,實效性強,交互性強,針對性強,是最有條件最真實有效的體驗和反思的重要方式,也是較為適合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之一,由此本學期我們開展了以課例為載體的校本教研研究。
一、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前期準備
(1)利用每周的校本教研活動日,對全體教師作課例研究的講座培訓:了解有關國內外課例研究的新成果;選取典型的課例進行學習,了解課例研究的概念、過程、方法等。
(2)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教師自身發展中的困惑和問題,了解教師教學中的問題,了解教師認可的、受歡迎的校本教研模式。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
本學期我們在數學學科主要開展“同課多倫”磨課式的研究,其流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自主探究階段:原生態課堂。首先老師自己備課,自己設計,在組內上嘗試課。以課堂中存在的真實問題來引導開展組內教研活動,進行“一評”,關注原有教學問題,尋找個人與集體智慧的差異。
(2)備課組合作研究階段(改進型課例)。在“一評”的基礎上,作課教師在反思、吸收地基礎上對“原生態的課例”進行改進,(二度設計)進行第二次教學,上“改進型課例”, 再進行“二評”,關注教學問題如何改進,尋求教學理念與實際教學效果的差距。
(3)骨干教師引領研究階段(提高型課例)。在“二評”的基礎上,作課教師廣泛聽取專業引領小組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地調整教學設計,(三度設計)上“提高型課例”,作課教師經過多次研討,將做過的課例,討論和改進的全過程寫出來,并進行進一步的交流和討論。形成新課例。
這樣以課例為載體的校本教研活動促進了教學相長,讓教師們在合作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分享每一位教師個體的教學知識和經驗,實現知識共享與交流,特別是對上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一位老師在執教《有余數的除法》,三次試教之后,認識到:我想這節課的收獲是工作一年也不會有的:在教材的鉆研上,我開始學會揣摩編者的意圖,試著問自己為什么教材要這樣安排例題和習題,怎樣發揮一道習題的最大作用;在對學情的了解上,我開始學著換位思考,課前去詢問孩子怎么想問題,課后會思考為什么課堂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我們在進行“如何上好復習課”的研討中,選取六年級下學期整理與復習《圓柱、圓錐的體積》為內容,進行了一次課例研討的校本教研活動,形成了復習課課例,以下是《圓柱、圓錐的體積》三次試教給我們的啟示。
第一次課例研討:聽“原生態”課堂----交流研討,設計“改進型課例”
龔老師在認真分析了教材,結合自己以前復習的經驗認為:圓柱與圓錐這一單元內容重點分兩大板塊—表面積和體積,是簡單的立體幾何知識,知識顯得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解題時計算的難度也較大,學生出錯的現象可以說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學目標設定為:①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熟練掌握圓柱表面積、體積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②使學生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有關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的簡要過程為:
(一)復習引入:通過這單元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有著不少的收獲。誰愿意談一談你的收獲?
(二)交流整理:學生交流后師進行歸納整理為:
①圓柱圓錐的表面特征及側面積的特征。
②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③圓柱圓錐的體積。
④實際運用。
(三)實際運用,解決問題
課后老師們進行了討論。大家都感覺到:龔老師教學中心放在學生收集的典型習題的處理上,(學生收集的習題單一,展示的體型又都是平時有難度的題目)關注的是學生解題的能力。課堂呈現的情況是:學習優異的學生很快能利用公式計算,顯得沒有事情可干,一部分基礎不扎實的學生還沒有領悟透,計算能力不強,只能跟著這些優異的學生在“糊稀泥”。老師們發言很熱烈,有一位教師說:在龔老師課堂中,雖然也是讓學生整理,但只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并未系統化的建構。另一位老師說: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小學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兒童學習。在復習階段,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進行知識的梳理,更為重要的是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應注重引導將分散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整理、歸納,并將由內在聯系的知識點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串”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網絡知識結構,使之逐漸趨于系統化。應該讓學生自己學會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學會歸納整理。
“一評”之后,我們將教學目標定位為:①通過自主整理,能夠清晰的了解圓柱、圓錐單元的三大知識系統,即特征、表面積、體積; ②通過復習,對有關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進一步明晰,能夠熟練的運用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為:情境引入,提出問題---歸納整理---交流評價,形成網絡。龔老師準備在三天后進行第二次教學活動。
第二次課例研討:二次教學實踐---再次探討,形成“提高型”課例
課后,老師們又進行了討論,大家認為:此次教學效果有了明顯地改變,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掌握了一些整理的學習方法,如學生用表格把圓柱、圓錐的表面特征、表面積、體積展示出來,用畫圖的方法呈現出圓柱—長方體—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一目了然,達到了窺一木而見森林的學習能力。但在習題的交流上任存在一些問題,老師沒有篩選好習題,一題一題呈現學生收集的習題,像過電影一樣,眼花繚亂,導致對話形式單一,師生一一對話較多,生生互動不夠,課堂氣氛沉悶,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結果教學時間不夠,在延伸處沒了時間,草率收場…….
一位教師感慨,對復習題,我們在精選的同時,還應該做到精用,不應求全,使之具有一題多用,一題多變的包容性,這樣才能給學生“一題”的感覺, “多題”的收獲。
這時,校長提出了一個問題,復習課,究
竟給學生帶來什么?復習課要除幫助學生建構數學知識網絡,幫助學生在獲得對知識的全面、系統的梳理,并能更加準確、熟練地解決相關的問題的能力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教學目標,但對即將畢業的六年級的學生,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怎樣的情感?是無休止的題海集訓,機械乏味的反復操練,一大堆的符號公式,還是給他們留下一些對小學課堂的美好回憶,對數學的無限眷戀?圍繞校長提出的問題,大家討論后發現,數學教育不僅僅關注知識的學習,還要通過復習能在數學情感、數學觀念、數學態度、數學思考等方面幫助學生獲得一次全面的發展與提升。
“二評”之后,我們修改了教案,將教學目標定位在:①通過自主整理,能夠清晰的展示解圓柱、圓錐單元的三大知識系統,提高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 ②通過復習,對有關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進一步明晰,能夠熟練的運用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③通過整理、交流、合作、探究、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
準備兩天后,還是由龔老師在另外的班級進行第三次試教。
第三次課例研究:再次研討,形成“提高型課例”
在第三次上課前,龔老師向學生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有創意的方式整理《圓柱、圓錐的體積整理與復習》,在課堂中做一個小老師向大家介紹。因為要向大家介紹,每一個學生都在積極動腦,怎樣的方法最特別。有的學生收集了很多資料,有的學生在形式上創新。課堂上,個個臉上都洋溢著激動和快樂。
教學的簡要過程為:
(一)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課始:師要求把課前搜集到的有關資料與組內成員相互交流,分類進行歸納整理,對比調整,代表匯報展示合作成果。
學生展示的方案豐富多彩:有畫知識樹的、有用表格完成的、有畫知識鏈的。對于這一片段的教學,老師們感慨:沒有想到學生能想出這么有創意、個性化的整理復習的方法。
(二)編練結合 ,鞏固內化
因面對的對象是即將畢業的六年級的學生,龔老師首先讓學生根據本單元所學的知識編編一些編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由學生作答、學生評價。一個個創意的小題目,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學生激烈地討論著、爭辯著,高興的是有的學生為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他們用舉例子、畫一畫、切一切的方法驗證自己的觀點,從他們爭辯得面紅耳赤的小臉上我們感受到學生才是復習課的主人,沒想到這樣的小調整,竟如此精彩。
其次龔老師又設計了如下的習題:
一個圓柱形水桶,底面半徑10分,高是20分米。
師:展開你的想象,你能向大家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嗎?話音剛落,學生紛紛舉手提問?
生1:我想把這個水桶加個蓋,是求哪個部分?
生2:我想把這個水桶加個漂亮的箍,是求哪個部分?
生3:我想把這個水桶的四周外面涂上油漆,是求哪個部分?
生4:我想用這個水桶裝水,能裝多少水,是求哪個部分?學生個個忙得不亦樂乎。沒想到學生能圍繞這個簡簡單單的題目,提出這么多的問題,個個爭先搶著發問、搶著回答,此時龔老師神秘地對學生說:猜猜我會向大家提什么問題?誰又能解答我提的問題,機會只有一次呢,看誰能把握住機會,巧妙地把:如果往這個水桶注水,水深8分米,若將一個底面周長62.8厘米的圓錐體鐵塊完全沉入水桶里,結果水比原來上升了1/16.你能計算出鐵塊的高是多少厘米嗎?滲透進去。就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再次被老師調動起來,在不知不覺中學生輕松、愉快復習了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這樣的設計使這些關系不緊密的題目能夠變得更加“團結”,學生就會感覺那么多的復習題不再“單調”,做起才更有趣。
(三)引用延伸:理解數學的價值
課后找一找 算一算
尋找身邊各種包裝禮盒:如茶葉盒、月餅盒,先算出包裝盒的容積和表面積,再算出實物的體積和包裝所需紙盒的最小表面積。并把自己的發現與心得寫成建議書寄給環保部門。
對于這一教學片斷,老師們認為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知識應用,而是學生作為未來公民所需要的一種素養。民主意識,環保習慣,這可不是學科教學的重要的目標,但從德育的角度來說,卻顯得更為重要。
在這三次課例研討活動中,老師們收獲很多,在參與研討過程中對數學教學的本質認識越來越深刻,一位老師概況:第一次教學:關注知識體系,第二次教學:關注能力培養,第三次教學:關注學生體驗。我們知道了怎樣實現教學目標三位一體。在研討的過程中,最有體會的應該是龔老師了,她寫了幾次教學后的反思:
三次試教的過程中,龔老師對高年級的段復習課如何上,有了自己的思考:
1、復習課如何幫助學生梳理知識?
課前先布置,讓學生獨立回憶、梳理、檢索,課中交流對比,調整優化。將知識體系完善。(可列表、可繪圖)
2、復習課如何設計習題。
復習課的關鍵是要體現數學思想的一個高度,貫穿數學方法一條主線,構建數學知識一個邏輯框架,具體到習題選擇,切忌題海戰術,出題答題的權利應放手交給了學生自已,學生的參與的意識才能提高,學生才能感受到學習的知識是有效的、實用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總之,復習過程中,不能讓學生只做“聽眾”、“觀眾”,應把復習的機會還給學生,通過多種策略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回憶、討論、整理、溝通、歸納、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重要的是,老師們在這樣的研究活動中學會了科研方法,并能在自己平時的教學中有意思地進行研究。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圍繞課例研討教師們撰寫的教育敘事、論文有4篇發表在cn刊物上,一節課獲市優課一等獎,課例研究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大熔爐。
二、活動成效
(1)構建了以課例為載體的校本教研模式流程圖。(略)
(2)校本教研活動形成特色
我們在研究中逐漸形成聽“原生態課堂”——交流研討——,設計“改進型課例——二次教學實踐——再次研討,形成“提高型課例”——三次教學實踐”——反思、整合,形成新的課例。四步特色教研有效的改變了過去高耗低效的教研現狀,使教研活動日趨科學,有序開展。
(3)教研生活呈現生機
以課例為載體的校本教研研究以促進教師發展為研究目的,突出并保證教師在教學研究中的主體地位,使教研生活成為教師教學水平發展和生命成長的幸福經歷。分層推進的教研活動使教師擁有平等的參與權力和展示機會,調動了每一位教師的教研熱情。四步教研活動的安排滲透“合作”意識不斷引導教師和諧進行交流與對話,實現不同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觀點的沖突于碰撞,真正發揮了教研活動應有的研究價值。
(4)促進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教育科研管理求實
以校為本的教育研究是在學校真實的教育情境中,以學校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最終實現學校、學生和教育的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研究活動。我們柯橋小學在世紀交替的近幾年中,面對新世紀的挑戰與新課改的呼喚,在校本教育研究的管理上發揚創新精神,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把學校教育科研工作推向了新的層次,積累了系統管理與從實開拓的可行經驗。
實踐證明,學校管理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煥發教育科研的生命力,與時俱進,才能做到科研不息,發展不止。
一、堅持“以人為本”,強化隊伍建設
教師管理是學校諸多管理要素中的第一管理要素,因此,關注教師的成長、關注教師主體需要的滿足和生命質量的提升,鼓勵每個教師獲得充分個性化發展,是學??沙掷m發展的不竭動力。鑒于此,學校領導認為,除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外,在樹立“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的良好形象,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教學實踐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心理輔導能力等方面,還需要有新的發展和提高。為此,學校采取了“立足學校實際,立足教師實際”,以教推研,以研促教的策略,逐步構建了教研、科研、師訓緊密結合,靈活、持久、經濟、高效的師資培訓活動管理機制。幾年來,形成了三種“以校為本”的教師成長和發展的特殊培訓方式:
(一)“因人設學”的特殊學習方式。根據我校教師隊伍龐大的實際,確立了“全面培訓,形式多樣;分層要求,面向全體”的培訓思路。在實踐中逐步構建了“圍繞一個中心,確立兩個目標,實現三項策略”的繼續教育新機制。
“一個中心”就是以新一輪課改理念與現代教育的要求為中心。“兩個目標”:其一通過學習,發展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使之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其二,通過實踐,形成符合學校實情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師教育的管理模式?!叭棽呗浴币皇菐熡柟ぷ骺蒲谢?。以研究課題為載體,開展逐層推進的系列研究,一個課題一個階段,前后課題內涵緊扣,并呈遞進狀態,促使師訓工作逐層推進。二是學習形式多樣化。學習內容從實,培訓形式力求多樣,適合教師個體的不同要求,在全面實施的基礎上分層運作,使不同類型的教師通過培訓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科研、師訓一體化。把校本師訓納入學校《“文化理?!被纠砟钕?,學校管理的創新研究》課題范疇,并與《“校本教研”實踐與管理策略的研究》課題的實施緊密結合。
具體說來就是建立了三個“載體”:
1.以“初為人師工程”為載體,把新教師的成長視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生長點,確立了“一年站穩講臺,三年有所成效,五年初成風格”的培訓目標,并安排了相應的培訓內容。
2.以“而立工程”為載體,著手壯大中堅力量,促使他們沖破高原現象。培訓的重點是提高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水平與教育教學的研究能力,重心落在實踐和行動研究上。
3.以“名師工程”為載體,把34位縣、市級教壇新秀、優質課獲得者、學科帶頭人納入學?!懊麕煿こ獭保⒅朴喠伺囵B和發展目標。
(二)“關注實踐”的特殊行走方式。最有教育研究價值的問題,總是潛藏在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之中,離開了真實的教育教學現狀,就不能有效地解釋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為此,我校確定了具體的關注教學實踐的思路。幾年來我們制訂了《柯橋小學學生素質發展的目標體系》,開展了學科素質教育課堂結構模式的研究,形成了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生學業評價制度。使素質教育的實施在徘徊中創出了新路,也使學科課堂教學的面貌煥然一新。
現實表明,研究的內容能夠體現時代性、前瞻性、針對性,教學研究才會有鮮活的生命力。如新課改把《綜合實踐活動》列為小學生的必修課程,我校早在2001年就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踐探索》和《“小課題進班級”研究性學習的實驗研究》兩個課題的系統研究,實踐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專家組鑒定認為“研究成果居省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
(三)“教學反思”的特殊言說方式。教師是教學實踐工作者,每天都在發生著動人的教學故事。講述并反思這些鮮活的教學事件,寫成案例,不僅幫助教師發展了專業能力,提升了教學水平,并逐漸形成了屬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信仰和教學風格,而且也找到了得心應手、會講、樂寫的言說方式。
倡導教師的敘事反思,一方面我們要求參與“三項工程”的全體教師,加強學習理論,更新觀念,反思教學實踐生活,勤于動筆,如實敘事。另一方面,組織教師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即將幾個重點研究課題再分解成若干個子課題或一個課題分階段以若干個遞進課題的形式開展全方位研究。目的是擴大課題對研究成員的覆蓋面,既追求研究的深度,從中探索規律,又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為他們創造敘事、反思的機會。
由于找到了符合教師成長特征的教育研究的言說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三年來學校領導和教師在省市級以上教育報刊發表教科研成果(論文)194篇,獲獎157項,其中《人民教育》刊載2篇,全國級獲獎論文3篇。2003年,教師在縣內外執教35節課,外出講學71次。
“以師為本”的“校本培訓”建設優質師資隊伍,體現了對教師的人文關懷,為他們完成教書型——教研型——科研型的過渡,開辟了持續發展的通達之路。二、發揚求實精神,追求“實際、實在、實效”
教育科研,其價值在于求真。追溯教育科研歷程,我校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零星到整合、從單一到系列的發展過程。在實踐中探索,在研究中發現,在反思中改進,在總結中提升,實踐使我們體會到:求真、求實,是學校教育科研的根本,無論是起始、過程與歸宿都必須追求與體現“實際、實在、實效”的價值取向。
(一)研究的內容——教育中生成
學校要發展,應該在教育運行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問題是研究解決的起點,它的選擇一要緊跟時代步伐,瞄準教改前沿熱點。二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與遴選。三要符合學校校情。由于緊貼實際,所以也產生了實效。試舉二例:
例一:“綜合實踐活動”的嘗試。學生長期圍著學科、課堂轉,閉塞了他們的思路,束縛了他們的手腳,所學的知識得不到綜合性的應用,抑制了學生學習的活力。于是,我們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起,擴大了第二課堂內涵,開展調查、研究、采訪、社區服務等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校園生活進一步活躍起來了。在國家第八次課改前后,又相繼把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納入“綜合實踐活動”,并列入教學計劃。這不僅符合國家的教育指導方針,而且符合了學生的學情:學習領域擴充了,思維活躍了,各類知識有了應用的機會,綜合素質發展—了,使學校教育更具生氣和活力。
例二:學科教學的突破性探索。素質教育進課堂,改變了課堂教學面貌。但大量的調查表明:對照新《課標》要求尚有較大的差距,其一是:學生學習中那種單一的、他主的、被動的局面尚未從根本上改變,學習的主體性還未得到充分的發揮。針對這一現象,確立了《新課程標準下,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課題研究,引導教師在教學中尋求“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結構與模式,上掛新《課標》,下聯教學實際,使教育科研抓到點子上。
(二)研究的管理——在教訓中汲取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啟動初期,課題數量不多,內容往往隨大流,無個性,且管理松散。因而操作不規范,過程不扎實,收效甚微。學校領導開始關注教育科研管理的研究,幾年下來,終于柳暗花明,使學校內的教育科研工作從無序走向有序。
其一:強化管理機構。選定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師主持教科室工作,聘用了幾位有一定經驗的老教師參與,并明確工作職責:組織課題研究與管理、提供理論指導、宣傳教改信息,并做好校長的教育科研參謀。自此,教育科研進入了有序化管理的新階段。
其二:構建課題研究網絡。我校規模大,立項研究課題多,一些有研究能力的教師往往跨課題參與,負擔重,精力難集中,研究缺少力度;同時,課題之間疏于溝通,效率不高。于是,我們提出了“課題研究網絡化”的新思路:以“一題為中心,多題作支撐”,把幾個相對獨立、互有交叉又相互呼應而促進的課題,織成課題研究網絡,并明確共同的研究任務,以期實現“顧及共性,突出個性;協同研究,有機整合;成果共享,各取所需”的合力共進的目的(載于《小學教育科研論壇》2003年第5期),實踐中收到網絡管理與協作實踐的雙重效果。
其三:組建課題序列。我們從實踐中發現有些課題進入研究網絡略顯牽強的弱點,悟出了一條新的管理思路,即一個總課題分解成多個子課題,總課題的結論來自所屬子課題的實踐。如《“文化理?!被纠砟钕拢瑢W校管理的創新研究》這一輻射學校全方位工作的課題,分解成8個子課題,內涵雖有交叉,但如此分類便于實施,要求抓住本質屬性,各有研究重點,交叉部分,相機協同。這種總分式研究,符合學校實情,分線作戰,殊途同歸。
(三)過程操作——扎實、踏實、落實
計劃是課題研究的第一步。我校凡立項課題均事先制訂實施計劃,內容遵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準則,提出實實在在的目標與扎實的措施保證,并使前后計劃,環環扣緊。要實現計劃,過程操作踏實是關鍵。我們提倡在實踐中探索,反對搬抄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反對經驗式;在探索中提煉,反對無為式。使課題研究過程做到真正落實。
(四)全程監控——審時、及時、準時
一、以德育人,因材施教,開展德育系列化活動
要在短短的三年或六年的中學階段,為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任務十分艱巨。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為我校題詞:“重視以德育人,提倡因材施教”,按照這一要求,我校在德育科研中,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堅持采取一系列扎實、可行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幾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教育科研的著眼點。
1.加強愛國、愛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的教育
許多初進中學的孩子,自我意識強,在家庭里習慣以“我”為中心,到了一個新的集體,這種自我意識表現出來就是自私,集體主義思想淡薄,缺乏關心幫助他人的觀念。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明確向學生指出,愛祖國的具體表現就是愛自己的學校、班級,愛自己的父母、老師和同學。
教師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觀校史展覽,組織同學們學習《新都一中一日常規》、《新都一中禮儀常規》、《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我們還進行了“一、二、三”評比,即:“每日一做一講”----做一件使他人愉快的事,講一講值得學的人;“做人兩善”----心地善良,不讓人難堪;舉止善意,不讓人痛苦;“說話三要”----語調輕盈、言語清楚、講話文明。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同學們的自信心樹立起來了,集體榮譽感增強了,同學與同學之間加強了團結,相互尊重,相互寬容,文明禮貌蔚然成風。連家長也驚訝:孩子回到家里,知道了謙讓,簡直換了一個人似的。
2.培養學生的動手自理能力,增強勞動光榮的觀念
針對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里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的情況,我們始終把教學做合一作為實驗的基本方法,特別要求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忙做,集體的事情大家做,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
我們制定了“三從”規則:從課桌做起,書本用具擺放整齊;從課桌周圍做起,保持整潔;從床鋪做起,給自己一個清新明凈的環境。倡導同學們做“文明的新都一中人”,加強了課間10分鐘“自理活動”。數月后,實驗班的教室、寢室、公共區域成為全校最干凈的地方。孩子們回到家里也主動幫助父母干家務事,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
在班級管理上,我們實行“干部輪流制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擔任班干部,為班集體服務。通過這一措施,同學們的創造能力、組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增加了他們的責任感。
3.改革課程設置,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教學生會學不僅是個方法問題,而且是一個使學生成才的指導思想問題。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們在實驗班開設了“人才課”和“勞技課”。
“人才課”由班主任講授,課題組全體教師設計教材內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少年心理、學習策略等內容,其教育形式主要有課堂教學、活動教學和心理咨詢。我們還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成立各科“興趣學習小組”,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同學們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
課題組為“成才教育”實驗班增設了“勞技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自己設計制作的船模、生物標本,發明的烘干箱、多用開關等等在全國中學生發明創造展中獲得了獎牌,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二、建立多渠道育人機制,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歷來主張辦開放性的學校,“學校要給人看”,應該打開大門歡迎“做父母的”?都來參觀批評學校的工作。?根據這一思想,我們設立了“學校聯系卡”,成立了“家長指導小組”,定期召開家長會,歡迎家長提建議、意見。同時我們也把實驗班的辦學思想和學生們的思想、學習狀況及時向家長通報,采納家長的合理化建議。
為了聽取同學們的建議或意見,?我們在實驗班還設立了“悄悄話筆記”?、“自我啟發日記”、“自我成長卡”,同學們把自己的想法,學習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對班集體建設的建議,同學之間的矛盾,家庭中出現的困惑等凡是不愿意告訴同學、父母的都可以用“悄悄話筆記”等方式,告訴班主任,使班主任能夠及時得到同學中反饋的信息,并采取適宜的教育方式進行及時調控。
教師是育人的園丁,又是學校教育科研的主體。我校始終重視教職工在育人中的關鍵作用,力求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