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9:11
序論:在您撰寫綜合藝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功能的實現需要一定條件
大多數策劃人只有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其功能與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策劃人并不具備任何特異功能,他們的所做作為均來來源于自身專業技能與工作經驗。所以,不要神化策劃人的工作水平,不要認為任何事物一經策劃人經手,便能在短期內獲得理想效果。實際上,策劃人功能的實現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作為文化藝術活動的靈魂人物,只有充分滿足策劃人的必要條件,盡量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不良干擾,才能實現策劃人的功能與作用?;緱l件的缺乏,會導致策劃人無法在工作過程中,施展開拳腳,其功能與作用自然無法得以充分發揮。
(二)會受到文化體制的約束
事實上,策劃人的策劃工作,必須遵守文化體制的相關規定。這意味著,我國大多數文化藝術策劃人,在策劃文化藝術活動時,往往會因為文化遺址的約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策劃人的妥協行為,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文化藝術活動策略的靈活性,進而影響到文化活動的開展效果。有不少策劃人在工作期間,由于受到文化體制的打壓,許多創意無法得以實現,最終只能恪守陳規,繼續沿用傳統策劃方式。從這一層面看來,文化體制制約了策劃活動的順利開展,對策劃人創新精神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
二、藝術文化策劃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具備一定文化底蘊
文化底蘊是一名合格藝術文化策劃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是文化藝術策劃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從本意上來看,文化其實是一種概念,一種思想;底蘊則是一種內涵,會對人類思想觀念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文化底蘊是策劃人在進行策劃活動中的指路明燈,是策劃人區別于普通人的根本依據。
(二)藝術審美水平高
審美其實是人類透過情感與想象,感知、審度世界的特殊方式。而文化藝術策劃人,則是憑借自身審美,制造活動,重現現實,表現情感,使受眾在參與過程中,通過想象與審美,達到客體的相互對象化。眾所周知,人類情感與想象力是藝術的主要來源。而策劃人若希望通過文化藝術活動,凝聚活動中心思想,實現社會意識的傳遞,首先要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只有受眾對文化藝術的主體產生共鳴,才能使受眾思想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改變。
(三)具備較強的策劃能力
策劃是一種融合多種專業的行為,是策劃人所應具備的基本專業技能。策劃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策劃人本身業務能力的掌握情況。創新思維與開拓精神,是策劃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任何社會公益活動、文化藝術產業活動,若想要獲得預期效果,充分發揮出策劃能力,做好前期策劃工作不可或缺。身為一名合格的文化藝術策劃人,不但要具備淵博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要具備極強的創意、創新、組織等綜合能力。
三、提高藝術文化策劃人綜合素質的有效方法
(一)深刻地認識到創意的重要性
創意是否合理是決定策劃活動是否能夠贏得受眾青睞、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作為各種創造性思維融合而成的最終產物,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是策劃人員的基本素質,直接反映出了策劃人情商與智商。為進一步提高藝術文化策劃人的綜合素質,有必要使策劃人深刻意識到創意的重要性。策劃人應懂得如何利用抽象思維,靈活運用各類有限資源,模擬出策劃的基本框架,然后通過精煉的語言或其他方法,突出策劃的中心思想與實質內涵。一個具有創意的文化藝術活動策劃,是具有鮮明的特色與風格的,明顯區別于他人。同時,心音、有效地提出解決方案的思維全過程,同時也彰顯出了策劃人的意境思維。其實,從過去的種種文化藝術活動來看,策劃是融合文化、藝術的主要手段。所以,身為文化藝術策劃人,務必要將創意放在策劃活動的首位。在開展現實工作時,勇于創新的,或從活動構思,或從活動形式,或從活動內容方面,充分融入創意理念,制造出充滿創意的文化藝術活動,以便更好地滿足受眾文化藝術審美需求,達到征服受眾的目的。
(二)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
新時期的文化藝術策劃務必要與時俱進,保守、落后的思維模式顯然無法滿足當代受眾日益提升的審美需求。因此,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才能避免失去消費者,成為市場發展的祭品。積極改變舊思想,勇于打破慣性思維,突破思維模式對職業素質要求的約束,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樹立正確的創新觀念在策劃人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到挫折與阻礙,大多數策劃人在創新過程中,常常會因創新理念不被認同而感到氣餒,長此以往,自信心嚴重受挫,甚至會對自身能力產生質疑。其實,在工作過程中,心態決定了工作態度。策劃人應樹立正確的創新觀念,始終相信自己,以尊重原則為創新的重要前提,敢于向權威與現實挑戰,突破思維定時,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策劃人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清楚地意識到自身弱點,消除畏懼心理,才能充分發揮出創新精神,突破工作拼盡,開辟自己的事業道路。2.摒棄落后思想事實上,人類的創新活動其實是實現對原有事物上的再創造。雖然傳統的東西過于恪守陳規,策劃人受其影響,思維模式自然會受到一定限制。思維定勢的積極面在于保持思維活動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因此,文化藝術策劃人有必要適當摒棄落后思想,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創新,突破常規思維模式,能夠靈活運用掌握知識,凝聚藝術主流思想,實現對思維方向的引領,進一步優化文化藝術活動的創意效果。3.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策劃人應清楚地意識到,成功需要經過不懈努力,一味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只會逐漸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策劃人應明確自身職責,了解新時期的時代背景給這個行業帶來的嚴峻考驗,通過不斷提升綜合素質,愿意付出,愿意投入,不怕吃苦,勇于進取,才能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更好地為文化藝術事業做貢獻。
(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策劃人應樹立正確的學習精神,通過不斷學習,充實自我。要將目光放得更長遠,懂得未雨綢繆,充分利用調研、實踐等活動,不選學習,不斷進步。眾所周知,策劃是一項匯聚智慧勞動、團隊精神為一體的活動,需要雄厚的知識素養作為有力支撐。所以,策劃人務必要在業余時間,多聽、多看、多積累,多想、多問、多分析,多走、多做、多行動,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和創造力、創新力,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與職業素養,進一步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結語
(一)策劃風格豐富多元化
策劃人的策劃水平,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自身思維模式、專業技能、職業道德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從現實情況來看,由于對策劃流程、策劃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因此大多數策劃人的策劃風格存在明顯差異。也正因策劃人自身思維模式、專業技能的不同,所以策劃人的策劃水平也會不盡相同。同一個主題的文化藝術活動,經不同策劃人可催生出不同類型的文化藝術活動,而這些文化藝術活動開展的結果與產生的效應,自然也會存在一定差異。
(二)功能的實現需要一定條件
大多數策劃人只有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其功能與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策劃人并不具備任何特異功能,他們的所做作為均來來源于自身專業技能與工作經驗。所以,不要神化策劃人的工作水平,不要認為任何事物一經策劃人經手,便能在短期內獲得理想效果。實際上,策劃人功能的實現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作為文化藝術活動的靈魂人物,只有充分滿足策劃人的必要條件,盡量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不良干擾,才能實現策劃人的功能與作用?;緱l件的缺乏,會導致策劃人無法在工作過程中,施展開拳腳,其功能與作用自然無法得以充分發揮。
(三)會受到文化體制的約束
事實上,策劃人的策劃工作,必須遵守文化體制的相關規定。這意味著,我國大多數文化藝術策劃人,在策劃文化藝術活動時,往往會因為文化遺址的約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策劃人的妥協行為,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文化藝術活動策略的靈活性,進而影響到文化活動的開展效果。有不少策劃人在工作期間,由于受到文化體制的打壓,許多創意無法得以實現,最終只能恪守陳規,繼續沿用傳統策劃方式。從這一層面看來,文化體制制約了策劃活動的順利開展,對策劃人創新精神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
二、藝術文化策劃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具備一定文化底蘊
文化底蘊是一名合格藝術文化策劃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是文化藝術策劃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從本意上來看,文化其實是一種概念,一種思想;底蘊則是一種內涵,會對人類思想觀念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文化底蘊是策劃人在進行策劃活動中的指路明燈,是策劃人區別于普通人的根本依據。
(二)藝術審美水平高
審美其實是人類透過情感與想象,感知、審度世界的特殊方式。而文化藝術策劃人,則是憑借自身審美,制造活動,重現現
實,表現情感,使受眾在參與過程中,通過想象與審美,達到客體的相互對象化。眾所周知,人類情感與想象力是藝術的主要來源。而策劃人若希望通過文化藝術活動,凝聚活動中心思想,實現社會意識的傳遞,首先要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只有受眾對文化藝術的主體產生共鳴,才能使受眾思想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改變。
(三)具備較強的策劃能力
策劃是一種融合多種專業的行為,是策劃人所應具備的基本專業技能。策劃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策劃人本身業務能力的掌握情況。創新思維與開拓精神,是策劃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任何社會公益活動、文化藝術產業活動,若想要獲得預期效果,充分發揮出策劃能力,做好前期策劃工作不可或缺。身為一名合格的文化藝術策劃人,不但要具備淵博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要具備極強的創意、創新、組織等綜合能力。
三、提高藝術文化策劃人綜合素質的有效方法
(一)深刻地認識到創意的重要性
創意是否合理是決定策劃活動是否能夠贏得受眾青睞、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作為各種創造性思維融合而成的最終產物,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是策劃人員的基本素質,直接反映出了策劃人情商與智商。為進一步提高藝術文化策劃人的綜合素質,有必要使策劃人深刻意識到創意的重要性。策劃人應懂得如何利用抽象思維,靈活運用各類有限資源,模擬出策劃的基本框架,然后通過精煉的語言或其他方法,突出策劃的中心思想與實質內涵。一個具有創意的文化藝術活動策劃,是具有鮮明的特色與風格的,明顯區別于他人。同時,心音、有效地提出解決方案的思維全過程,同時也彰顯出了策劃人的意境思維。其實,從過去的種種文化藝術活動來看,策劃是融合文化、藝術的主要手段。所以,身為文化藝術策劃人,務必要將創意放在策劃活動的首位。在開展現實工作時,勇于創新的,或從活動構思,或從活動形式,或從活動內容方面,充分融入創意理念,制造出充滿創意的文化藝術活動,以便更好地滿足受眾文化藝術審美需求,達到征服受眾的目的。
(二)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
新時期的文化藝術策劃務必要與時俱進,保守、落后的思維模式顯然無法滿足當代受眾日益提升的審美需求。因此,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才能避免失去消費者,成為市場發展的祭品。積極改變舊思想,勇于打破慣性思維,突破思維模式對職業素質要求的約束,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樹立正確的創新觀念
在策劃人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到挫折與阻礙,大多數策劃人在創新過程中,常常會因創新理念不被認同而感到氣餒,長此以往,自信心嚴重受挫,甚至會對自身能力產生質疑。其實,在工作過程中,心態決定了工作態度。策劃人應樹立正確的創新觀念,始終相信自己,以尊重原則為創新的重要前提,敢于向權威與現實挑戰,突破思維定時,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策劃人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清楚地意識到自身弱點,消除畏懼心理,才能充分發揮出創新精神,突破工作拼盡,開辟自己的事業道路。
2.摒棄落后思想
事實上,人類的創新活動其實是實現對原有事物上的再創造。雖然傳統的東西過于恪守陳規,策劃人受其影響,思維模式自然會受到一定限制。思維定勢的積極面在于保持思維活動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因此,文化藝術策劃人有必要適當摒棄落后思想,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創新,突破常規思維模式,能夠靈活運用掌握知識,凝聚藝術主流思想,實現對思維方向的引領,進一步優化文化藝術活動的創意效果。
3.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策劃人應清楚地意識到,成功需要經過不懈努力,一味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只會逐漸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策劃人應明確自身職責,了解新時期的時代背景給這個行業帶來的嚴峻考驗,通過不斷提升綜合素質,愿意付出,愿意投入,不怕吃苦,勇于進取,才能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更好地為文化藝術事業做貢獻。
(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策劃人應樹立正確的學習精神,通過不斷學習,充實自我。要將目光放得更長遠,懂得未雨綢繆,充分利用調研、實踐等活動,不選學習,不斷進步。眾所周知,策劃是一項匯聚智慧勞動、團隊精神為一體的活動,需要雄厚的知識素養作為有力支撐。所以,策劃人務必要在業余時間,多聽、多看、多積累,多想、多問、多分析,多走、多做、多行動,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和創造力、創新力,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與職業素養,進一步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結語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由完全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發展走向了多元、融合、生態的發展趨向。尤其是21世紀初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精神,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發展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并且要求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要體現整合性,突顯幼兒的主體性地位,關注藝術與幼兒生活及經驗的關聯性。
(一)學前綜合藝術教育的整合性學前兒童藝術教育逐漸重視與幼兒生活的聯系,注重幼兒的經驗,提倡學前藝術活動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并且,注重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的感受、體驗、情感、想象,關注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生成性,有利于兒幼兒整體性的和諧發展。學前綜合藝術教育不僅可以實現藝術領域內各藝術門類的的綜合,也可以實現藝術領域與其他領域間的綜合,也可以是不同領域的內容都圍繞一個核心整合在一起的超領域綜合。《綱要》(2001)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劃分為五大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薄毒V要》(2001)的提出,明顯地體現了學前藝術教育的綜合傾向,更多地著眼于兒童的發展安排教育內容。
(二)學前藝術教育突顯幼兒的主體性地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強調以幼兒為主體,強調幼兒與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關注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和個性化表現,旨在讓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獲得有益于其身心和諧發展的經驗。例如,幼兒園綜合藝術教育課程以“主題”的形式建構幼兒的生活經驗,注重藝術教育的生活化、經驗化,教師努力發揮兒童的課程主體地位,從關注文本到關注幼兒,堅持預設與生成的結合,以促進兒童的可持續發展。
(三)學前藝術教育內容突出關注藝術與生活及經驗的關聯性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可見藝術。學前藝術教育只有與日常生活連接,才能汲取和擴展藝術想象、藝術創作的素材與靈感,不斷提高藝術能力和豐富內在情感,而只有在這一前提下,幼兒才能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用藝術的形式表現生活,所以,學前藝術教育將幼兒的生活環境作為藝術學習的最初起點,并且積極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及日常生活事件進行認真觀察、聆聽和反思,感受其聲音和圖像的節奏、韻律、秩序、結構,不斷發現其變化的規律和形式的奧秘,以提高幼兒的審美感受和創造力?!毒V要》中規定,要使幼兒“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要使藝術教育回歸幼兒生活,還應充分利用幼兒的生活經驗,充分利用幼兒園內、園外的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選擇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系的藝術教育內容,設計情趣化、生活化的藝術主題活動形式。
二、當前學前藝術教育存在的局限性
近年來,學前藝術教育教學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如學前藝術教育實踐中仍然存在功利化、技藝化傾向,存在著教育理念先進、教學實踐相對滯后,學前藝術教育地域差距比較明顯等問題。
(一)學前藝術教育實踐中仍然存在功利化、技藝化傾向盡管幼兒教育工作者都清楚藝術教育應該以幼兒為本,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然而,在藝術教育實踐中仍然存在藝術教育功利化的現象,如迎合家長要求,或者幼兒園自身的利益等。家長和社會大眾在評價兒童藝術教育質量時往往只關注幼兒的學習結果,如兒童畫得怎樣、唱得怎樣、跳得怎樣等顯而易見的“效果”,而不關注幼兒參與藝術活動的學習過程。簡言之,家長衡量的標準在于幼兒的藝術技能技巧水平。因此,有的教師為了讓幼兒能有“好”的表現,仍過于注重藝術技能技巧的訓練。
(二)學前藝術教育理念先進,教學實踐相對滯后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以后,很多幼兒教師的藝術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開始遵循幼兒藝術能力發展特點與規律,重視幼兒的審美感受與體驗,鼓勵幼兒的自由表現與創造。然而,由于理念到實踐轉換的過程較為緩慢,加之傳統觀念與先進理念的矛盾復雜,教育體制、社會輿論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導致不少幼兒教師在開展藝術教育時與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比如,幼兒教師知道兒童是藝術學習的主體,應給予兒童自由表現和創造的空間,可還會在實踐中經常代替兒童思考和行動,過于強調幼兒藝術學習的結果。
關鍵詞:藝術;觀察;審美;創作
作者如果脫離了生活實踐,定會導致創作源泉的枯竭。但是,有些人,雖長期身居基層,并獲得了豐厚的生活儲備,卻??嘤凇盁o材料”。原因何在?
西方著名藝術家馬蒂斯的軼事,頗能啟人心智。有人問他:“一個西紅柿在你吃它的時候和要把它畫下來的時候,看上去是不是一樣?”“不一樣?!彼卮鹫f,“當我吃的時候,它看上去就是普通人看到的那個樣子。”
清代文藝理論家金圣嘆這樣說過,藝術家妙手所得純是妙眼所見。藝術家要想敏銳而準確地發現和攝取到生活的美,就需要用審美眼睛去觀察具體的生活形象,把握事物的獨特性、個別性。
所謂“觀察”,“觀”,就是用眼睛看,接收外界信息?!安臁?就是審察體察,用腦子想。只“觀”不“察”,只用眼睛不用腦,不能稱之為觀察,“沒有思想支配的眼睛,眼睛是盲目的”。所以,在觀察生活的同時,必須認真思考生活。杰出的藝術家都具有在平凡事物上發現形象和“性格”的本領。而對一座宏偉壯麗的教堂,貝多芬看見了音響、旋律和節奏,另一位畫家看到的是線條、色彩和明暗對比。正因為他們審美視覺中始終活躍著生機勃勃的具體“性格”,所以,在常人看去毫無意義的事物,他們也能迅疾而準確地捕捉到美的形象。魯迅說:“如果創作第一要觀察?!边@便說明了對生活的觀察是寫作的首要條件,離開活生生的形象,藝術材料往往成為僵死的堆砌。一個先天性盲人不可能成為杰出的藝術家,因為他不可能具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當然,審美體驗中積累的生活形象,還只是“毛坯”,有待于在形象思維過程中進一步取舍、加工、改造、制作,方能成為完美的形象或典型。鄭板橋談其創作時說:“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中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焙芮宄?竹子在不斷地“變相”,對三者不可等量齊觀。板橋經驗,生動地提示了審美觀察同形象制造的辯證關系:前者是集結材料的功夫,后者是加工制造的過程。
雖然創作并不神秘,但要闖關,并非易事。
首先,作者對客體的審美體驗,并不是機械復制,而是一種創造性的把握。人在進行審美感知時,“躲”在幕后操縱視聽的,乃是一個能夠辨別真假、是非、善惡、美丑的文化心理。朱光潛先生說得好:“稍縱即逝的直覺嵌在繁復的人生中,好比沙漠的湖澤,看來雖無頭無尾,實在伏源深廣。頃刻的美感經驗往往有幾千年的遺傳性和畢生的經驗學問的背景?!边@說明,人的審美體驗不是動物式的直覺活動,藝術家賦予對象以個人的情思意念、趣味愛好,對形象進行補充、修正、美化、完善。因此加強美學和文藝理論修養,提高審美能力,是創作主體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本文作者:劉源工作單位:邵陽學院音樂系
佤族甩發舞的動作優美而灑脫,“時而像火焰升騰;時而似黑云留瀑飛濺;時而又如翻滾的巨浪,此起彼伏;時而又風平浪靜?!必糇骞媚锾Πl舞的同時,把自己的情感與動作融合在一起,通過甩動頭發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表現出生命的活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舞蹈節奏感強、舞蹈服飾極具民族個性佤族甩發舞有很強的節奏感,整個舞蹈過程給人以熱情、勁爆、活力的感覺,讓人很想跟隨舞者一同舞動。佤族的服飾大多用自家織的棉麻布縫制,顏色以黑、紅色為主,既簡單又大方,同時佩戴他們特有的飾品,如大圈的耳環、銀手鐲、銀頭箍和項鏈等飾品。佤族男子喜歡用黑或紅布把頭纏繞,穿沒領的短衣,褲子寬又短,手戴銀鐲子,甚至還穿耳洞,脖子戴竹藤圈。佤族男子喜歡紋身,身上紋牛頭和鳥之類的,反映佤族崇拜自然。佤族姑娘的服飾鮮艷、好看。上衣是黑色或藍色的無領短衣,下身穿漂亮的筒裙,筒裙的邊上織紅、黃、藍等顏色的花邊,由紅、藍多種圖案制成,圖案從近處看交錯起伏,遠看則像波濤滾滾,佤族姑娘身上佩戴大圈銀耳環、銀手鐲等飾品,在腰上或腿上戴一根竹藤圈,根據竹藤圈的個數可以判斷她們的實際年齡。
(一)健身娛樂價值甩發舞可達到健身和健美的效果,甩發舞的動作主要集中在頭部,為躬身前甩、后甩、旋轉甩,所做的都是頭部運動,在做“脊椎操”一樣,但比脊椎操的效果更好。因此,每天抽時間跳下甩發舞,做頭部運動,可以強身健體,還能預防脊椎病,同時釋放緊張的壓力,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既可健身,又可以活血養顏。有人把這種舞蹈稱為“美容養顏活血”的舞蹈。跳舞對人的身形、氣質和儀態有一定的好處。聽著優美的音樂翩翩起舞,可以陶冶情操,忘記一切煩惱,把心靈陶醉在舞蹈中,給人融洽、親切的感覺,在甩發舞里得到愉悅情感的體驗,達到健心的作用。(二)旅游開發價值甩發舞的民族性與地域性是旅游開發的優勢,“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人們不僅喜歡時尚的事物,復古的事物也深受喜愛,甚至還掀起過一股復古風。人們開始喜歡穿民族服飾,佩戴民族首飾。人們厭倦城市的喧囂時,往往會向往深山的寧靜,很多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都被開發為旅游基地,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民族民間舞是景點旅游的重要部分之一,可以欣賞到當地的地域風情和美麗風景,還可欣賞獨特的民間舞蹈。它作為一種藝術,供游客們觀賞,有旅游開發的價值。讓人們真實地感受到佤族文化的真諦,了解它的文化底蘊、社會背景和文化內容,體驗佤族民俗風情,讓游客們身心愉悅,滿足他們好奇的心理,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梢姡浞滞诰?、開發佤族甩發舞的旅游價值,不僅對佤族旅游業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外,還對佤族的經濟發展起重大作用。(三)文化傳承價值佤族甩發舞是一種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是佤族人民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它有頑強的生命力,我們應該保護和傳承它,沒有保護就無法傳承。如今,政府開始重視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對民間藝人和藝術人才的培養加大了保護力度,已初步形成相應的保護與培養體系。佤族成立了原始部落文化村,為佤族傳統文化的保護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深受游客、專家學者的贊賞。
悠久的歷史創造了佤族的甩發舞,使之更有魅力;甩發舞給予人的原生態之美感,使人身心愉悅;舞臺藝術和文藝工作者的創新,讓甩發舞有頑強的生命力并風靡海內外。如今,甩發舞在民間藝術中取得優越成績,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與認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它、關注它,讓甩發舞得到保護、發掘和利用,讓它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來。
一個優秀的材料藝術家,為了準確表達對藝術的獨特理解或社會事件的不同看法,往往要敏銳地捕捉材料特質,甚至啟用司空見慣的平常之物。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基弗生于具有沉重歷史背景的德國,為了表現痛苦和追索的歷史意味,他選擇包括油彩、照片、沙子、泥土、石頭、模型、版畫、稻草和鉛在內的有機材料描繪充斥悲愴“德國基調”的廢墟般風景。作品《紐倫堡》中,基弗用粗糲的肌理表現滿布車轍的焦土和昏暗的鄉村小道,遠處燃燒的火苗和漸漸消散的煙霧很自然使人聯想到剛被盟軍飛機轟炸過的德國。另外,他對土地的處理也十分“暴力”,將沙土和稻草用蟲膠粘在畫布上,使廢墟的意向更加物質化和實體化。巨大的畫面、復雜的肌理以及“合理”的材料語言賦予作品主題和藝術觀念以鮮明的觸感。
當他們從麻木和困頓狀態中蘇醒,經過一番痛苦的抉擇,竭力尋找適合自我個性和思想表達的媒材時,其實也是作品的表現力、想象力和感染力拓展與提煉的過程。為了把探索和創新向更深遠方向推進,藝術家在確立、完善和發展材料語言中總會遭遇各種困擾:雖然理論上認為只要有利于藝術觀念的個性表達,一切材料都可以使用,無論是尊貴無比的黃金還是遭人遺棄的垃圾。但在實際創作中,一旦面對無限自由又漫無目標的材料海洋,他們往往茫然無措。因此,創作中材料的甄選需要結合本人的經歷、個性、觀念,選擇時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是從材料的感受出發:藝術創作的原始動力本身就是愛好使然,當藝術家的創作思緒尚未明確,恰在此時對某種材料的性能比較偏好和熟悉,莫不如從它入手,雖然純真本我的創作狀態是藝術家的崇高境界,但由個人愛好出發也是作品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條件。
二是從藝術形式出發:讓材料回到藝術的基礎形式與語言元素中,借此突破、豐富、拓展和超越固有的思維局限和傳統繪畫技法,提高不同材料特性與畫面形式結構及色彩結構相互關系的重新認識和處理控制力。
三是從藝術觀念出發:藝術家根據要表達的藝術觀念進行特定選材,并賦予它新的形式和內涵,達到與精神實質的融合。也就是說,最理想的效果是媒材語境和觀念“合理”融為一體,達到臻于完美,如同“材料自己來說話”一般,由此獲得對不同材料特性所具有的某種文化意味及精神性的思考與表達。有時,為了作品的形式表現與藝術思想表達,藝術家還會主動放棄傳統技法,根據創作需要獨創材料的使用方法。尚揚就是這樣一位善于運用材料作畫的藝術家。在《大肖像》系列中,被臨摹在畫布上的蒙娜麗莎與印有“品質保證”、“?!?、“恭喜發財”、“北京特產”的透明食品包裝袋混在一起?!渡詈粑废盗袆t充分釋放不同材料的獨特性能,如油彩、報紙、彩色噴罐漆、丙烯、石膏等,使它成為醫療教學掛圖式的肺部風景。藝術在當代越發多樣化、綜合化和個性化,“藝術走向綜合”已被大眾認同,媒介技法風格更是不拘一格。有時,一些互為矛盾的物件碰撞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材料情感,使藝術精神得到提升。例如藝術家克萊因的“火畫”作品,為了把火焰燦爛的燃燒過程固定在畫面上,他選擇了耐燒材料“石棉”作畫底,又在其上噴涂顏色,經火燒后形成蔚為壯觀的火畫。在我看來,綜合材料繪畫創作的最大貢獻在于它搭建起藝術感受與視覺表現之間的橋梁。
綜合繪畫在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文化歸屬
當下,綜合材料的運用已不僅僅是繪畫技術的問題,它蘊涵的更多意義是“藝術觀念”的突破。在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中,很多藝術家應用各種材料沖破保守、狹隘和封閉局面,成功穿越傳統繪畫的樊籬,從側面推動中國藝術形式與觀念不斷更新。視覺焦點從“審美”移至“審視”與“反思”,更讓我們感受到國內當代藝術創作的多元性和人文價值。國內著名藝術家周長江曾在《解讀材料》一書中提到:“材料與表現既是物質材料創造性應用,同時也是人文精神的表現,精神穿透材料,材料才具有生命?!比缃裆鐣狳c諸如“意識形態”、“生存狀況”、“倫理與社會”等充斥著當代藝術家們的視野,如何做到“精神穿透材料”,建立傳統與當代文化互動和諧的環境,呼喚心靈的文化閱讀,如何反思圖像時代的膚淺與失度,重建文化的尊嚴與深度,這些帶有普遍社會意義和文化性質的元素是當前藝術表現中極為重要的精神載體。
藝術家應該對自己生活的時代本質有所領悟,有所感思。只有處于準確的感悟狀態,才能從紛繁的世界中尋覓出獨特的創作題材及表達方式,用最真誠的圖式展現內心世界。在王懷慶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的文化價值取向:“木結構”與“黑白”這兩個基本因素構成了作品母題,如《大音有聲》、《余音》、《羽化》,“黑”中滲透著東方文化的韌性,這不僅是繪畫的顏色,更代表了一種精神。他將西方現代構成元素引入到東方古典人文風格的話語方式中,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水墨的畫面格局,使我們產生強烈的身份認同感。王懷慶把這種符號和認同感轉化為獨特藝術語言,傳達一種深蘊的文化氣息,睿智地實現了傳統、國際、當下三種文化的綜合。
20世紀末至今,我國許多藝術家在探索既符合創作者內心體驗又富有原始能量的材料,以擴大具有象征意味的精神性和文化空間,透出對當下某些社會現象的深刻思考。藝術家張洹曾在一場新聞會上介紹自己的作品時說:“讓藝術家講自己的作品是沒有道理的,作品出來就不用再過多解釋了,當代藝術的價值就是要提出問題,無論是生活的問題、社會的問題還是文化的問題,這樣藝術才有價值?!本C合材料藝術作為當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沒有理由忽視它。
張洹利用拆遷后遺留的上海老青磚創作的作品《創世紀》裸地告誡眾生,那些承載著文化意味和歷史印記的青磚堆是人類在高速建設城市后所付出的代價———對舊事物的摧毀。皈依佛教的他摒棄單純的東西方當代藝術表現方式,保留了中國傳統元素,從各大寺廟收集代表“宗教”、“塵俗”、“人類的虔誠”和“神的虛無”的香灰進行雕塑和香灰畫創作,他又將這一創作行為變成影像呈現給觀眾,使“香灰”這種媒材極致地擴展自身的藝術力量。香灰作品《大運河》和《水庫》令我們聯想到國家轉型為工業經濟型社會后,隨之帶來的問題卻是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的破壞?!断慊曳稹放c《香灰耶穌》直指中西方信仰的異同,意義含蓄且耐人尋味。從國內到紐約,再回到國內,從早年的行為藝術到今日的香灰作品,張洹十多年的藝術經歷融會著西方的文化和中國的內涵,體現著具有批判性及中國文化內涵與人文關懷的藝術表達。
另外,國內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藝術家還有和梁銓,他們從藝術創作思想上都是在反叛傳統進行實驗和創新,在媒介材料上立足于中國文化基礎的藝術表達。把裝置和中國畫融為一體,探索出材料表現新空間:通過堆積粘貼巨幅毛玻璃、麻、電、膠、燈管、光、磚頭、精心挑選的樹枝、芭蕉、盆景等,創作了綜合材料裝置作品《山水圖》。作品布置得十分巧妙,毛玻璃背面粘著棕、麻等現成品材料以表現山的走勢和皴法,樹枝則表現遠景的樹,松緊節奏表現筆法的虛實層次,現代綜合材料配合光影傳達出極具東方意境的效果,傳承了“筆墨當隨時代”的文脈。梁銓則令我們所熟知的宣紙功能發生了轉換,宣紙不再是繪畫的材料,不再用來書寫,而成為被表現的對象,用來被書寫和被繪畫:裁成小條狀的宣紙拼貼在畫布上,又被著了墨。從根本意義上講,拼貼成為一門修身的技藝。另外,梁銓一些充滿茶跡的作品更讓我們敏銳地感受到一種含蓄的抒情,一種同現代的浮躁相悖的舒緩節奏。
民族藝術是指某一民族為了表達美而進行的行為或創作的事物,其形式是非常多樣化的,包括繪畫、雕塑、皮影、音樂、陶瓷、舞蹈、服飾等,具有意味性、時代性、民族性。從文化意義上來說,民族藝術能夠體現一個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積淀,反映現實生活、民族風格和氣派。文中所說的民族藝術是指能夠與現代綜合材料相結合的有形事物,如繪畫、雕塑等。民族藝術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要批判地繼承、改造舊的藝術形式,用現代技術手段創造出具有時代精神的民族藝術品。
二、現代綜合材料的工藝表現
1.當代綜合材料的材料屬性及工藝
(1)金屬材料的運用金屬材料包括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兩種,常見的鋼、鐵等屬于黑色金屬,而銅、鋁等則屬于有色金屬。金屬材料的質地剛硬、表面光滑,有一定的光澤感和反射力,給人以冰冷的感覺。其具有耐磨、耐高溫、韌度強等性能,藝術創作者能夠根據金屬材料較強的變形能力設計出形狀各異的藝術品,或制造不同的肌理影響金屬材料的反光效果,形成個性化的視覺效果?,F代冶煉技術隨著科技進步而不斷提升,焊接、鍛造、鑄造等金屬材料加工技術,也創造性地應用到了藝術品的創作中。同時,在宣揚環保的今天,更加提倡把廢舊的金屬材料“變廢為寶”,創作成有價值的工藝品。以金屬為材料還有一大優勢:金屬材料具有抗氧化、耐腐蝕的特點,制成的藝術品能夠保藏較長的時間。
(2)軟材料的運用所謂軟材料就是指質地柔軟的材料,包括天然與人造兩種,天然的軟材料包括羽毛、棉、麻、毛發等,散發出一種天然之美,在藝術作品中能夠流露出真實淳樸的感覺。隨著高科技的發展,新材料應運而生,其豐富多樣性使軟材料呈現出新異的效果,也使軟材料藝術向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軟材料的特殊質地能夠實現金屬材料所不能做到的編織效果,通過編、織、盤、捻、連等方式,其編織方式會產生獨特的編織肌理,如精細、平整、粗獷、立體,形成了軟材料特有的魅力。另外,軟材料在觸覺上也不同于金屬材料,柔軟、天然的觸感回歸了原始之美。
(3)有機高分子材料的運用有機高分子材料是現代綜合材料的代表,是一種新型的化學材料,包括樹脂、有機玻璃、合成橡膠、塑料、合成纖維等。合成硅膠可以用來翻制模具。樹脂和有機玻璃都具有透明性強、堅硬、光滑、抗腐蝕的特點,在一定的溫度下,藝術創作者可以根據需要將其進行變形處理。2.在藝術品中對現成品材料的利用現代綜合材料還包括現成品材料,也是對環保思想的發揚?,F成品材料包括刀、叉、盤等日常生活用品,螺絲、螺帽等工業用品,電腦零件等高科技產品,等等?,F成品材料的特點是已經經過人工制造,并且具有一定的色彩、質地、形態。奇思妙想、巧妙運用是藝術語言中最強有力的表達形式?,F代綜合材料變化多樣,創作者在充分熟悉了材料的性能、特征、制作工藝后,方可著手創作。材料本身是粗糙、質樸的,但是藝術家把材料與思想完美結合,就能夠體現出材料的質感美,作品承載著創作者的內心情感。
三、民族藝術與現代綜合材料的融合
材料的特性就是人們通過感官系統對材料質感形成的綜合印象,不同的材料給人的心理感受也不盡相同。材料的基本屬性是物理特性和心理感受。綜合材料與中華民族藝術的結合使民族藝術的色彩美感、質地、肌力、光澤上都得到了新的提升。這樣的民族藝術的表現形式給人們帶來了新的視覺審美體驗,以一種創新的形式重新體現了民族藝術的文化內涵。綜合材料與傳統材料的差異化形成了人們感官上的個性化,促進民族藝術以更豐富的表達形式調動和感染接受者。
1.色彩美感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中色彩是最能表達感情變化和最具有沖擊力的元素,民族藝術中紅色代表熱情,白色代表純潔,黑色代表神秘。材料是藝術創作中色彩的載體,分為自然顏色的材料和人工顏色的材料。傳統民族藝術通常以純天然物質作為材料,而綜合材料的色彩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實現純天然物質所不能表現的顏色,更為豐富、更具有沖擊力。
2.質地美感材料的質地美是給人們的另一種直觀的視覺感受,包括材料本身的軟硬程度、輕重程度、干濕、粗細等。傳統民族藝術經常使用的木質材料給人們帶來一種光澤暗淡、紋理雜亂的感覺,而金屬質材料則給人帶來一種冰冷、強反光性的感受。一些現代綜合材料可能看起來是輕柔、飄逸的,但
3.肌理美感肌理是指因材質不同而在材料表面上形成的不同紋理結構。傳統民族藝術中的純天然材質肌理比較單一,如樹木表皮粗糙的紋理、石頭光滑的肌理等。民族藝術創作要合理選擇、創造和運用現代綜合材料、工藝手法,創造出新的肌理,將天然肌理與人工肌理結合運用。
4.光澤美感將光投射在一件藝術品的不同面上會產生高光和投影,呈現一系列色調明暗的變化,從而產生光澤美感,也使得藝術品極富空間感。光可以使藝術品產生一種神秘感,能夠增強或阻礙人們的感知。失敗的光線處理會使藝術品變得模糊、失去視覺沖擊力,而成功的光線即使照在簡單的藝術品上,也能增加它的吸引力。現代綜合材料的魅力就是能夠將光線隱藏于藝術品之中,令光線本身成為一種雕塑媒介,使民族藝術富有更多變的光澤美感。
5.心理美感心理美感是指人們對材料的顏色、質地、形態、肌理、內涵、光澤等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人們常常根據以上的直觀信息感受藝術品,如,陶瓷是高雅的,皮革是手工的,布料是溫暖的,塑料是輕巧,等等。在實際的民族藝術創作中,可以建立傳統材料與現代綜合材料性能的不同組合,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并接收材料,產生更豐富的心理感受。藝術創造本身是具有偶然性的,甚至是在偶然效果的刺激下創造出來的,但這也是其魅力所在。所以,現代綜合材料在民族藝術中的應用必然會帶來獨特的心理美感,使材料成為藝術品的內在精神語言,提高其藝術價值。
6.形式美感民族藝術遵循形式美的表現規則,材料的表現形式與民族藝術的完美結合、高度和諧統一,形成了藝術品的表現力。創作者進行創作時,首先要理解形式美,然后再進行開放性和創新性的創造。在運用現代綜合材料時,要注意雖然其表現形態變化多樣,但是最終要達到和諧的效果。和諧之中也存在差異,形成對比、非對稱美,最終達到視覺上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