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9:10
序論:在您撰寫風險分析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保險的實質是依據大數法則集合風險、分攤損失。通過訂立合同的形式,保險人一方面從多數投保人處收繳保險費,作為未來給付保險金的準備金而留存在保險公司內;保險費率是保險人向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收取的每單位保險金額的保險費,也就是保險的價格。一般人壽保險單的毛保費(也叫總營業保費)由純保費和附加保費兩部分構成。純保費用于保險合同規定的特定責任損失的補償和給付,按我國的方法,還包含保險公司承擔風險責任的一定報酬(即為保險公司的利潤)。純保費依據預定利率和源于生命表的預定死亡率來計算。附加保費用作彌補保險公司經營服務所耗費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費、傭金手續費等)以及風險安全加成。其中,安全加成用以補償死亡率及市場等的風險。保險精算原則是保證在保險合同有效期內任意時點上,保險公司的所有收入與其所有支出的價值的期望值相等(因為所有收入與所有支出均是隨機變量)。計算貼現過程中所使用的貼現率就是預定利率??梢?,預定利率是決定保單價格的重要因素,可以說,預定利率是壽險公司對在簽單時一次收取或分次收取的保費負有的保障的最低收益率。如果其他因素不變,預定利率越高,保費越低,保險成本越高;反之,預定利率越低,保費越高,保險成本越低。按精算等價原則(在合同成立時):
純保費的計算公式:純保費精算現值:保額精算現值
毛保費的計算公式:毛保費精算現值=(1+附加費率)x純保費精算現值=保額精算現值+附加費用精算現值
可見,單位保額有效保單的毛保費稱為保險費率/不同的投保年齡的保險費率一般不同,單位保額一般定為l(xx)元,并且是隨預定利率而定的,而預定利率大小是由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率決定的,而投資收益率又是隨市場利率而定的。并與壽險公司投資的范圍及投資結構有關(對非傳統保單,例如,投資連結產品,沒有限定預定利率,所以其保險費率是不定的)。因為人壽保險契約的長期性,從安全性出發,有必要將預定的長期投資收益率定得比較保守。避免中途因資金運用收益下降而對已生效保單提高保險費。一般選擇在長期內即使一般利率標準下降也經受得住的標準線作為預定收益率,即保單的預定利率或稱保單信用利率。長期壽險產品的保險期限太長,要對未來這么長時間內資金運用收益進行準確預測幾乎不可能,一旦利率發生較大波動時,則固定預定利率保單的預定利率的“不恰當”可能給壽險公司帶來預定利率風險?!邦A定利率風險”是指由于預定利率設定不當。致使壽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可能低于保單預定利率,而使壽險公司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在分紅保單和萬能保單等投資類保險產品中因規定有最低保證利率,如果最低保證利率設定過高也會存在預定利率風險。人壽保險責任準備金是保險人為將來發生的債務而提存的金額,是保險公司的負債。作為責任準備金保存起來的儲蓄保險費在進行資產投資使用時,會產生利息分紅等收入。其中,大部分作為以預定利率為基礎的利息轉入責任準備金,從其金額中減去進一步進行資產運用所需的費用,剩余部分就是利差益(若不足,則產生利差損)。利差益(損):(資金實際收益率一預定利率)×責任準備金總額=實際利息收入和紅利一按預定利率應收的預定利息
資金實際收益率-2×利息及分紅收入/(期初資產+期末資產-利息及分紅收入)
保險公司會計核算利差的計算公式是:
利差益(損)=本年度利息收入-[預定利率×(年初責任準備金+純保費-滿期給付-死殘給付)/2]-本年度提存的差益返還金
由上述公式可見,利差是由于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和預訂利率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利差一定時,在保單有效期內,隨著責任準備金(壽險公司的負債)提取的積累,利差也同時增加。當壽險公司業務達到一定規模,較大的利差損可能會嚴重影響壽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甚至導致其破產。壽險實務中,壽險公司要通過運用保險基金投資來保證公司的償付能力。在費率精算厘定中,精算等價原則本來就考慮到了準備金的積累增值,且保險市場激烈競爭導致的費率降低(預定利率升高),因此,承保業務虧損更要求保險投資來彌補。對利差準確的把握應為壽險資金實際收益率或壽險公司內部收益率與保單預定利率(保單信用利率)之差。這是因為:
1直接決定壽險經營利潤大小的是資金實際收益率而非市場利率。
2從數值上說,雖然壽險資金實際收益率與市場利率有很大的關聯性,但二者卻不盡相等。壽險資金實際收益率不僅受市場利率高低的影響,對壽險公司而言,實際收益率的大小還受本公司資金運用方式、投資組合方式以及宏觀法律調控對壽險資金運用的限制等各因素的影響。如果壽險公司對其資金通過了良好的運作,其投資回報率會高于市場利率。
3市場利率是保險人確定保單預定利率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就目前我國壽險市場來說,由于壽險資金運用渠道和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限制,我國壽險保單預定利率與銀行存貸款利率的相關性很強。本文中提及的利率風險并非通常所說的市場利率風險,是指壽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率風險。壽險定價中的利率也是指壽險公司的實際投資收益率。
我國定價利率風險的形成既有宏觀經濟形勢變動等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壽險企業內部經營方面的問題。壽險定價利率風險形成的客觀原因指的是引發其形成的社會經濟環境方面的原因。宏觀經濟形勢起伏不定,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壽險業務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宏觀經濟的大環境,我國壽險產品定時,對于保單預定利率的假定,主要以銀行存款利率為參考對象。銀行存款利率的下調成為引起我國壽險定價利率風險的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壽險定價利率風險形成的主觀原因指的是壽險公司內部經營及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
(1)根本原因:盲目追求業務規模;
(2)直接原因:壽險產品定價利率設定不當;
(3)間接原因:經營體制存在弊端;
(4)政策原因:監管滯后;
(5)社會原因:壽險資金運用渠道單一。
宏觀經濟形勢的跌宕起伏,銀行利率的頻頻變動,資本市場的不成熟,加之發展初期壽險企業內部諸多不規范操作,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定價利率風險的產生。此嚴重的利差損對我國壽險業經營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已成為阻礙我國壽險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障礙。因此,在壽險實務中,我們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能夠積極地控制和管理壽險定價的利率風險。中國已經正式加入了WTO,經濟的國際化程度正在提高,中國的壽險業必將與國際慣例接軌,執行國際風險管理的標準。隨著利率的市場化、資本項目的開放、證券市場等方面的發展,壽險市場更加開放復雜,競爭將更加激烈,利率風險的作用將更明顯。這些都要求我們建立有效的利率風險管理系統,科學地識別、計量和控制利率風險,將中國的壽險風險管理帶人更高的層次,取得更輝煌的成績。
1.1單一外包的風險機理
當物流外包企業只將自身的物流業務長期地委托給單一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來完成,作為物流方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如果感覺到自身在市場沒有競爭性存在時,第三方物流企業就有可能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巧妙地利用不確定因素來減低物流服務水平,進而降低自己的物流服務成本,使物流外包企業的收益受到損失。
假定物流外包企業的總體物流外包風險為e,物流外包企業固有物流風險為e1。物流外包企業固有物流風險的實際含義是:當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物流服務完全能夠滿足合同要求時物流外包企業的物流外包風險。
假定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物流經營風險為e2,其實際意義是第三方物流企業在獨立經營所的物流服務業務時的經營風險對物流外包企業風險的影響。
假定物流外包企業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依賴程度為r,在信息對稱條件下完全不依賴第三方物流企業時(例如自營物流),r=0;當完全依賴第三方物流企業時(例如全部物流完全外包,且簽訂永久性合同,并對第三方物流企業沒有任何監督),r=1。
一般情況下,r∈0,1。
假定第三方物流企業只一家物流外包企業的物流服務,如果物流外包企業完全依賴于物流方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就會將自身物流經營風險完全轉嫁給物流外包企業。
公式(2)就是在企業物流單一外包過程中,物流外包企業的物流業務經營風險和物流外包企業自身固有的物流風險、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經營風險、物流外包企業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依賴程度之間的關系方程。
1.2多重外包的風險機理
假定物流外包企業將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1,第三方物流公司1將承擔的物流業務的一部分又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2,依次類推,經過了n次外包。
由公式(3)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物流外包企業的物流業務風險隨外包鏈的增長而增大,隨物流外包方對物流方的依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2)在物流重復外包過程中,距離物流外包企業越遠的第三方企業的經營風險對物流外包企業的影響程度越小。
1.3分散外包的風險機理
物流外包企業將物流完全外包給單一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物流經營風險為:
特殊情況,假定m個第三方物流企業平均承擔物流外包企業的物流服務,每個第三方物流企業出現經營風險的概率為p。
于是物流外包企業的最大物流外包風險表示為:
由公式(5)和(6)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在m個第三方物流企業平均承擔物流外包企業的物流服務,每個第三方物流企業出現經營風險的概率為p時,物流外包企業的物流外包風險隨著分散外包數量的增加而降低。
2結束語
本文對物流外包風險的形成機理從單一外包、多重外包和分散外包三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并得出了各自相應的模型且指出在三種情況下物流外包風險減小風險的方法,使物流外包企業應在認識風險存在的基礎上有效規避物流外包風險,為企業物流外包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劉小群.供應鏈管理下物流外包的動因、風險及其規避[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3):28-29.
[2]陳寶國.信息不對稱條件下企業物流外包過程的風險和防范[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1):60-64.
[3]顧孟迪,雷鵬.風險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許警良,周江雄.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
(一)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短期償債能力度量的是公司對短期債務(一年內)的償付能力,經常使用的指標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流動比率是最常見的測度短期償債水平的財務比率,它等于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流動比率與企業的短期債務償還水平有著正向的關系,按照通常的財務理論,企業應當保持不低于2的流動比率,因為流動資產中的存貨通常占到流動資產的一半左右,而存貨的變現速度及質量都有著不小的不確定性。流動比率是度量短期償債水平高低的較為粗略的指標,我們在估計短期償付能力時還經常應用到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流動資產內部的不同項目,其流動性有著較大的不同,其中的現金及準現金、應收款項及金融類資產,變現水平很高,是速動資產,因此,速動比率在測量短期償債水平方面較為精確。不過,行業之間的速動比率也可能存有很大的差別。采用現金銷售方式的企業,其應收款項很少,速動比率有可能遠遠低于正常水平。現金比率則指的是企業現金資產同流動負債的比率,它度量的是企業直接進行債務支付的能力。我們也使用現金流量比率來度量公司的短期償債水平,它是經營業務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流動負債的比值?,F金流量比率在兩個方面較之存量比率更有優勢,第一是它考慮了資產的變動及變現能力,第二是償付債務的是實際的現金,而非資產。
(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長期償債水平,涵蓋償付長期債務利息和還清債務本金兩大方面。從比率的性質來說,也包含存量比率和流量比率兩大類別。長遠方面來看,企業的全部債務都需要還清,因此度量企業長期償債水平高低的比率便是總資產與總負債的比值大小,我們使用資產負債率來測度總債務的存量關系。資產負債率是總負債同總資產的比率,它表示企業的總資產里有多少是通過負債的形式取得的,反映了企業對于債權人利益的保護程度高低。此比率偏低,則說明企業的償債水平越值得信賴,同時也代表著企業借入新債的能力越強。通常,企業應當控制資產負債比率在合適的水平上;資產負債率偏低,說明企業利用債務的程度不夠,不利于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利用財務杠桿效應,使投資者賺取更多利潤;資產負債率高,說明企業的債務負擔較重,不僅容易使企業陷入償還危機和財務危機,對于債權人的利益保護也缺乏必要的保證。
二、負債融資與籌資風險
負債融資的籌資風險包含兩個主要的方面,第一是由負債融資所引致的使企業股東獲益降低的風險,第二則是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甚至清算的風險。負債融資所面臨的風險,其影響因素復雜多樣,主要有下述兩大類別:
(一)內因分析
1.負債規模。負債規模指的是企業資產總額中負債比例的水平。企業的負債水平處在很高的位置,需要定期開支的固定利息也會上升,企業因經營獲益下降而引起失去支付能力或財務破產的可能性也會升高;同時,企業的財務杠桿系數也會上升,股東的收益水平將隨著企業的獲益水平變動而產生更大的波動幅度。所以,企業要控制好合理的負債水平,把財務風險控制在適宜的水平。2.負債的利息水平。負債融資支付的利息水平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也同債務市場的供需行情有著極大的關聯。在同等負債水平下,如果企業的債務利息率偏高,甚至接近企業預期的資產報酬率,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也就越大。如果預計的投資報酬率無法實現,導致實際的報酬率接近甚至小于債務的利息率;債務籌資便會拉低股東的獲利水平。同時,企業預期面臨的財務風險波動性也會越高,股東的獲利高低及企業的財務風險都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3.負債的期限及結構。在合理的債務總規模下,安排好負債的時間長短也非常有必要。在負債的籌資結構方面,應當實現以下目標:長期的資金需求要用長期負債來完成,短期的資金需要則使用短期負債進行匹配,這能夠控制并鎖定企業的籌資風險。
(二)外因分析
[論文摘要]隨著電力投資體制改革,電力建設與經營從由過去的國家一家出資辦電,轉為國家、地方、獨立投資者、甚至于外方共同合資的多家辦電的格局。正是由于多元化投資主體的出現,形成了一批由投資方組建的獨立發電公司,這些公司在具有壟斷性質的電力系統中的各種經營風險已引起各投資者的特別關注。研究電力項目投資風險,并探討相應的社會防范措施對于電力項目的投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電力項目投資管理全過程中涉及到大量因素和環節,哪個因素和環節沒有處理好,就對整個電力項目經營產生風險,從而導致項目投資風險。所以,做好電力項目投資的風險分析與管理,對電力項目的順利進行、對提高投資效益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電力項目風險的來源及特征分析
電力項目投資風險的主要來源有三個方面:第一、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如國內經濟形式不穩定、政策與法律變動、市場需求變動、競爭對手出現等等。第二、項目本身的復雜性。第三、項目的設計者、建設者及運行者能力的有限性。電力項目的設計單位、建設單位、運行單位在人才資源、人才結構、人才素質及經驗上的有限性:項目開發商在資金實力上的有限性,以及在技術儲備、生產基礎、市場通道等方面的有限性。我國現階段的發電企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具有一定天然壟斷和公用事業性質的能源企業,它將與電力市場、資金、技術等因素聯系在一起。按照電力生產的特點,從發電企業的內外兩方面分析,發電企業外部的制約因素有:電網送出線路、社會用電量、經濟增長速度、國家產業政策及電力系統改革、原料的供應、不可抗力等;內部制約因素有:設備的可靠性與經濟性、人員的素質、管理水平、投資方及其管理模式等。就風險的性質分有兩種:純粹性風險和機遇性風險,在電力項目中,除不可抗力屬純粹性風險外,其他的均為機遇性風險:其基本的特征為,各項風險既有一定的獨立性,又有相對的關聯性,可表示為:F(投資風險)=F(政策風險、技術風險)+F(市場風險、技術風險)+F(技術風險、管理風險)+F(金融風險、政策風險)+F(政治風險)+F(不可抗力),從上式中可以看出,各種風險之間的聯系,但相關之間的風險有的為正相關,有一些為負相關,在具體分析時應注意各子項之間的關系。電力項目投資的風險,是指電力項目開發、建設、經營過程中由于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項目本身的復雜性,以及設計者、建設者能力水平的有限性而導致電力項目失敗、終止、達不到預期的技術經濟指標的可能性。
二、電力項目投資風險的規律解讀
電力項目投資風險與開發時序上三個階段有關風險構成,即:前期開發風險,即從項目立項到項目得到國家主管部門的市批這一階段所存在的風險;建設期的風險,即從項目開上建設到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所存在的風險;經營階段風險,指電廠投入商業運行進入市場后所存在的風險。雖然電力項目投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但同時它也遵循風險投資的一般規律,這些規律主要包括:
(一)風險收益對稱規律
電力項目開發的高收益總是伴隨著高風險,越是高風險的電力開發項目,越能使該項目開發的成功者獲得市場上的壟斷地位。而低風險只能帶來低收益。若要多獲得一份收益,就必須多承擔一份風險。
(二)風險一安全柵欄規律
對于高風險的投資項目,在項目完成之前,其風險構成了一種逆向的阻礙力,這是不利的一面。而項目一旦完成,風險便會成為阻止競爭對手進入的一種屏障,對成功這是一種安全保護。因此,風險就像一種柵欄,在跨越之前是一種障礙,在跨越之后則成為防線。
(三)風險決策權衡規律
傳統的決策理論與實證分析總是以項目的預期利潤率作為選擇的依據,但在電力項目投資時這并不是唯一依據。決策者在進行新項目投資決策時,不僅要考慮逾期利潤率,而且要考慮風險,要進行風險與收益的權衡。對于一些保守性決策者來說,雖然某些項目的收益很高,但他也會由于風險太大而放棄該項目。(四)項目投資測不準規律
由于電力項目周期長,開發過程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設備價格、貸款利率、設計變更、及國家政策調整等原因發生變化,因此其開發建設的總投資很難進行比較準確的估計,實際的結果往往出現悲觀傾向,即實際投資大于預算投資。
(五)開發風險時間運動規律
一方面,隨著項目開發過程的推進,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逐步轉化為確定性因素,從而使風險隨著時間的推進而發生遞減。另一方面隨著項目向前推進,累計投入(包括人、財、物、時間)越來越多,因而一旦失敗,其損失度將隨著時間的推進而遞增。風險的遞減與損失度的遞增構成了項目投資開發風險時間運動的一對矛盾。
三、電力項目投資風險社會防范的方式
(一)政府或社會為電力項目投資提供信息指導
電力項目投資風險與外界條件的不確定性有關,而不確定性又與信息有關。信息越真實、越完整,風險就越小。因此,政府或相關行業主管有必要為電力投資企業提供信息與指導,包括政策引導、技術咨詢、技術交流、相關產業的市場及技術數據等。例如:與電力建設有關的大型電力設備制造情況、產品質量情況、煤炭供應情況、電力市場未來發展與預測情況等等。這些信息都對投資者的決策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政府為電力項目投資提供優惠政策
政府為電力項目投資提供優惠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從投入角度給電力項目優惠,主要采取優惠利率、延長貸款期限的貸款方式。從風險防范的角度看,這種優惠方式的功能是減少電力項目資金投入的風險,因為資金投入的風險隨著利率的降低、貸款期限的延長二部分地位政府分攤。另一種方式是從產出角度考慮,給電力產品以減免稅優惠。這些優惠方式的意義在于政府通過讓利而增加電力項目的風險收益份額,增強電力項目投資的風險收益,以鼓勵投資者投資。
(三)政府或社會為電力項目投資承擔部分風險
政府為了解決地區缺點局面,保證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來參與電力投資,對電力項目投資承擔部分風險,政府為電力項目投資承擔風險主要由三種方式:
其一:是政府為投資企業提供信貸擔保。其實質是為電力投資企業長期貸款承擔一部分風險責任,這不僅能使企業解決資金來源,還能提高企業從事電力投資的積極性。
其二:是政府為電力項目投資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承諾,以吸引并鼓勵投資者。如:在投產初期,可以實行還本付息電價,保證一定的基本購電量,這樣就可以使電力投資企業保證在經營期有一個基本的銷售收入,減少經營風險。
其三:是政府和社會為電力工程技術的發展進行科技投入。這主要指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某些特定產業部門(如機械制造、自動控制等部門)及重大科技計劃的投入,它對電力項目投資起到間接防范風險作用。
另外,政府還在電力項目的建設中提供組織、協調的保證作用,無論是在征地、五通一平,還是在建設中的任何問題,都給予很大的支持,使得工程建設順利進行,減少建設期風險。
參考文獻
[1]盧有杰、盧家儀:項目風險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趙樹寬:高技術產業的風險性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1995年第6期。
[3]和宏明: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與經濟評價手冊[M].中國地震出版社,2000年版。
論文摘要:品牌聯合能夠帶來巨大的利益,因此品牌聯合策略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品牌聯合也存在著風險,企業應該根據不同的合作類型選擇不同的合作品牌,并建立相互信任機制、品牌危機預警和危機處理機制,將風險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
現代品牌經營過程中,出現許多新的戰略技術和手段,其中品牌聯合(Co-Branding),是近年來眾多企業常用的營銷手法,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品牌聯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品牌,通過相互合作而形成的一個新的聯合品牌,它們各自的品牌名稱都保留在聯合品牌之中。如索尼(Sony)和愛立信(Ericsson)結合形成新的聯合品牌索尼愛立信(SonyEricsson)。廣義的品牌聯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品牌以某種方式進行合作,通過聯合,借助相互的競爭優勢,形成為具有單個企業品牌不具有的競爭力。它是一種合作方式,包括多種多樣不同的形式,而不是僅限于建立一個新品牌模式。筆者在此主要探討廣義的品牌聯合。
企業實施品牌聯合的動因
(一)提高品牌資產價值
品牌聯合可以從兩個方面提高各聯合品牌的資產價值。首先,合理的品牌聯合能夠提升各聯合品牌滲透對方品牌消費市場的能力,擴大被對聯盟品牌熟悉的消費群體接受的可能性。每一個品牌都擁有自己的知曉群體和忠誠群體,這些群體對品牌的認知程度比較高,當他們看到熟知的品牌與其他品牌聯合,這種高的知曉度會自然而然的轉嫁到新的聯合品牌身上。各聯合品牌通過這種有益的轉嫁,與對方市場這一新市場的消費群體建立聯系。
其次,品牌聯合可以擴展和改善合作品牌的聯想,從而提高合作品牌的資產。一個品牌通過與另一個品牌的聯合,使消費者對兩個品牌的聯合信息進行整合,可能使消費者對兩個品牌的聯想內容更加豐富,也可以對聯合品牌的聯想進行強化和提升。擴展品牌聯想的內容,能夠增強品牌的差異性和相關性。差異性能夠使品牌獨樹一幟,提升品牌的競爭力;較強的相關性能夠使品牌聯想滲透到更廣闊的消費市場,這兩點都能使品牌的資產價值發生質的飛躍。例如,當產品和品牌單獨出現不能揭示產品的質量時,一品牌可以利用另一品牌給顧客帶來的品牌聯想來說明該產品的品質。法國藍帶烹飪學院(LeCordonBleu)和特福(Tefal)的品牌聯合就是如此。法國藍帶是一家法國烹飪學院,他的品牌已成為最高水平烹飪的代名詞。特福是法國一家領軍的烹飪用具制造商,推出新的“整體”牌系列高質量炊具,得到藍帶的認可后與藍帶一起進行市場營銷活動,這使特?!罢w”品牌和烹飪質量緊密地聯系起來,人們熟悉的藍帶品牌加深了人們對這個新產品和不知名品牌的記憶和聯想。
(二)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
企業資產可分解為企業所擁有的各自不同的獨特技巧和資源,這種獨特技巧和資源在市場競爭中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聯合品牌中的各個品牌要素,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而且一個品牌所具有的某種優勢有可能恰恰是另一個品牌缺乏并且是必需的。聯想集團與可口可樂在奧運領域展開多項合作。兩家公司攜手打造“聯想—可口可樂地帶”,在100家聯想銷售門店中開辟出專門空間進行宣傳,可口可樂公司負責提供各種免費飲料。而聯想也推出聯想可口可樂限量版筆記本電腦,這款新型電腦搭配奧運五環標志,由可口可樂公司授權聯想公司設計、生產和銷售。雙方分享各自的客戶資源,充分利用各自的品牌優勢,聯合發動一系列合作推廣活動,謀求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的“雙贏”。因此,進行品牌聯合可以更好地實現各個品牌間的優勢互補。
(三)降低品牌營運成本
在開拓市場方面,聯合品牌可以降低促銷費用,促銷費用雙方共擔,加之各自品牌早期的廣告和促銷活動對聯合品牌又助了一臂之力,雙方的促銷費用都大大降低。
任何商業上的合伙關系都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而品牌聯合涉及兩個,乃至多個品牌成員,其復雜程度自然非同一般。企業經營者在意識到品牌聯合具有巨大的利益相關性同時,必須小心警惕聯合不當所產生重大風險:如果品牌聯合運作得當,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但是如果運作不當,合作伙伴的一方或者雙方都將會遭受惡果,甚至是無辜地受到對方過失的牽連。
品牌聯合的風險分析
(一)元素組合型品牌聯合風險
元素組合型品牌聯合是一個以市場領先的產品質量而具有知名品牌的供應商把他的產品提供給另外一個知名產品,作為該產品的組成元素之一。其典型實例是內置英特爾芯片的個人電腦制造商和帶有紐特健康糖的健怡可樂。元素組合型品牌聯合的精髓是制造商和供應商希望傳遞關于他們產品性能和品質的特定信息,因而使用并推進了著名品牌的元件,這些元件本身的品牌形象提高了制造商想要達到的性能和品質,且制造商在確保他們產品的品質和形象的同時,元件提供商分攤了市場宣傳的部分費用。
作為品牌聯合中的制造商在獲得品牌收益的同時也要面臨諸多風險,最大的風險莫過于主產品品牌聯想被元素品牌弱化。元素品牌價值過于強勢,使消費者在購買時總以是否包含元素品牌產品作為決策依據,而不在乎主產品品牌好壞,逐漸形成消費慣勢,最終淡忘主產品品牌。其次是經營風險,如利益分配不平衡帶來的風險。最后,合作品牌出現任何危機,都會產生株連效應,影響到聯合品牌。如果一方企業破產或遭遇其他財務危機,從而導致其不能繼續履行聯合品牌的投資責任,那么合作關系便不得不終止;而另一方企業也就會因此而蒙受損失
(二)知曉度導向型品牌聯合風險
知曉度導向型品牌聯合是通過廣泛在合作伙伴的客戶群中進行宣傳,商業合作可以使雙方迅速地提高公眾對他們品牌的認知。東風雪鐵龍C2和Kappa品牌聯合文化營銷活動開創了國內10萬元級別轎車為車主打造專有服飾的先河,同時也是Kappa服裝首次與汽車品牌的聯合。Kappa的服裝將進駐東風雪鐵龍4S店,同時在Kappa的服裝銷售門店內也會有東風雪鐵龍C2的車型推介,通過類似的品牌合作使得兩個品牌的傳播效果得到疊加,實現了一種雙贏的結果。東風雪鐵龍C2和Kappa兩大知名品牌雖然分屬于汽車、服裝兩個不同的領域,但雙方品牌文化內涵、目標消費人群上有著很多的共通性。其定義的受眾群都是自信、年輕并且熱愛自由,把追求運動和時尚作為一種生活態度,可見知曉度導向型品牌聯合要具備的一個條件就是合作品牌個性之間要有契合點。但是否契合程度越高越好呢?實踐表明,這種觀點也是不客觀的。
對于不同品類的產品來說,品牌個性契合程度即相似程度的高低不會影響品牌特征的差異性在消費者心目中的獨特印象,如上提及的雪鐵龍C2和Kappa,消費者不會因為他們品牌個性相似而認為他們沒有個性,因為他們是不同品種的產品。但是同一品類的產品進行品牌聯合時就要面臨這樣的問題:追求在對方市場上的知曉度而進行聯合,聯合的先決條件是要有一定的契合度,但契合度過高即合作品牌之間的品牌個性外在表現很相似,就會使消費者對合作品牌的個性認知越來越模糊,消費者無法認識和認定品牌的個性,自然也無法與消費者自己的個性進行比較并確認是否一致,為了避免購物的社會性認同風險,消費者通常不會去選擇這個品牌。
品牌聯合風險防范措施
品牌聯合存在或多或少的風險使得企業在選擇合作品牌前要作好相關的科學調查和分析,制定合作標準,防患于未然,在合作過程中,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將風險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
(一)根據不同的合作類型選擇不同的合作品牌
互補性是指主要產品和輔助產品間可結合使用,以滿足某一特定需求的程度。元素組合型品牌聯合時,企業要盡可能選擇與己產品互補性高的產品品牌作為合作品牌。如飛利浦推出了CoolSkin系列電動剃須刀,產品使用妮維雅(Nivea)的男士洗劑替換裝。互補性高的產品會導致消費者有較好的態度和購買意愿,因為互補性高的產品可以節省購買組合商品所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另外,企業還要選擇知曉度相當的品牌作為合作品牌。合作品牌知曉度過高會弱化己品牌的品牌聯想,知曉度過低也會累及到己品牌的品牌形象,兩者都會給品牌資產價值造成負面影響。知曉度導向型品牌聯合時,如是異類產品品牌聯合,盡可能選擇品牌個性契合度高的品牌作為合作品牌;否則,選擇市場互補性較好的品牌,因為同類產品品牌聯合的主要目標是市場的相互滲透。
(二)建立相互信任機制
品牌聯合的成功在于各個參與主體的協作和配合。明確界定參與主體的權利與義務是相互信任、有效合作的基礎。一方面,通過訂立合同或契約,明確各方權利和義務,提高退出聯盟的壁壘,維護穩定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如果在聯合中一旦出現問題和紛爭,事前的這種界定可以為尋求解決方案提供正式的依據。此外,不斷總結和交流成功地合作經驗,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對合作中所得階段性成果按方案及時分配共享,利益分配的合理化才是相互信任的根本。
(三)建立品牌危機預警和處理機制
品牌聯合中出現的一損俱損風險,要求企業在聯合過程中建立品牌危機預警和危機處理機制,以防合作品牌出現危機時累及自身。在危機發生前,企業應該加強與合作品牌企業之間的溝通合作,創建利于溝通交流的環境,如定期派員互訪,解決合作中雙方存在的難點和疑點。
企業在遇到此種危機時,決不能聽之任之,應該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尤其是專家參與成立危機公關小組,調查情況、對危機的影響作評估,以制定相應計劃控制事態的發展。首先要有快速反應。網絡社會的信息傳播迅速,危機造成的危害在極短的時間內會傳遍世界,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因此在處理危機時反應一定要迅速。在最短的時間里介入危機,盡可能地爭取媒體甚至是政府部門的幫助,避免事態的無謂擴大。其次要建立順暢的對外溝通渠道。在危機爆發之初,應將與合作品牌的具體合作形式、責任分擔情況告知公眾,并充分集合公司各個方面的資源,在公司內部與外界之間做好溝通的橋梁。在這一階段,派專人全天候監控媒體與輿論的發展情況,并隨時根據新的狀況處理進展信息,同時要注意對外溝通中要保持統一的口徑。最后,要做好善后處理工作,盡快恢復公司品牌形象,重新取得客戶或是政府部門以及社會的信任。在進行善后處理工作的過程中,企業也必須做到一個“誠”字,只要顧客或社會公眾是由于使用了聯合品牌的產品而受到了傷害,企業就應該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眾公開道歉以示誠意,并且給受害者相應的物質補償。對于那些確實存在問題的產品應該不惜代價迅速收回。只有以誠相待,才能取信于消費者。
參考文獻:
1.范秀成.論近年西方跨國公司品牌管理的戰略性調整[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3
2.寧昌會.品牌聯合的前置因素和溢出效應分析[J].財貿經濟,2006
風險資本家與風險企業家通過談判選定一家風險企業后,除了要向風險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外,還要付出相當的時間和精力供管理支持。由于風險資本家的收益直接與所籌集的風險基金規模以及所投資的風險企業的增值能力有關,所以為了實現收益最大化,風險資本家除了要向現有的風險企業提供管理支持以實現所投資的風險企業最大程度增值外,還要盡量地擴大風險投資基金規模來增加能夠投資的風險企業的數量。在風險資本家的精力和時間數量一定的情況下,需要在這兩者之間進行平衡以實現收益最大化。風險資本家在向風險企業提供管理支持時,我們假設:第一,風險資本家給單個風險企業提供管理支持的時間間隔為c;第二,兩次管理支持之間風險企業實現的單期最大價值增值為g>0;第三,兩次管理支持之間風險企業產生的單期最小投資損失為b>0;第四,兩次管理支持之間風險企業的單期利潤以的速度遞減。這樣,如果用ri=γg-b表示風險企業某一階段i的單期非貼現利潤,。那么,就可以表示提供管理支持時間間隔為c的單期非貼現總利潤。我們將風險資本家的時間和精力分解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可以用來給現有風險企業提供管理支持,從而保證現有風險企業能夠以p<0o(0
0<1)新風險企業?,F有的風險企業每隔時間c被風險資本家評估一次并受到t輪管理支持,從而在tc時間內通過上市產生了一個市場價值(β代表每期貼現率,0<β<1),那么風險資本家能夠通過現有風險企業獲得的市場價值就為(α代表風險資本家在風險企業中所占的股份比例)。由于風險資本家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度的,所以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只能在向現有的風險企業提供管理支持和評估新型的風險企業兩者之間進行分配。這樣風險資本家做其中任何一件事都會存在機會成本,即風險資本家對現有風險企業提供管理支持的機會成本,就是風險資本家通過評估新的風險企業所帶來的收益。反之,風險資本家評估新的風險企業的機會成本就是現有的風險企業因缺乏管理支持而減少的市場價值,即現有風險企業成功上市后的市場價值部分。
假設新風險企業從風險資本注資到順利上市增值共要接受風險資本家s次管理支持,用ps-1表示經過s-1次管理支持后的存活概率、(t)表示風險資本家新接受一家風險企業經過管理支持后的市場價值貼現增加值(α''''代表風險資本家占有的新風險企業股份比例),即風險資本家給現有風險企業提供管理支持的機會成本的凈值。如果在對風險企業提供管理支持時考慮機會成本,那么,風險資本家在一家風險企業投資并提供管理支持所能得到的凈值αwc(t)就是:
假設為了實現風險企業的價值最大化,風險資本家必然會對投資收益與潛在的成本和監控成本之間進行權衡,以決定對風險企業提供管理支持的力度和提供資本的頻率。當風險資本家認為與風險企業家的利益可能發生沖突時,投資的存續期就會下降,提供管理支持的力度就會加大;再者風險企業資產的性質也對預期的成本和分階段風險資本投資的結構產生重大影響,一般來說,有形資產越多,風險資本家能夠通過清算形式獲得的投資補償也越多,這將降低進行嚴密監控的必要性,增加投資的存續期限?,F假設風險資本家能夠提供的最優管理支持次數為tv。由于風險資本家提供管理支持的機會成本不能得到有效補償,如果考慮這種機會成本的話,那么風險資本家的實際報酬就會小于名義報酬。因此,風險資本家向風險企業提供的管理支持數量總是少于風險企業家所要求的數量,所以,風險企業家所需要的風險資本家提供管理支持的最優時間周期ce總是短于風險資本家實際提供管理支持的時間周期cv。除此而外,風險資本家提供管理支持的次數還可能隨著獲得新的投資機會能力的增加,及其風險資本家在風險企業中所占股份份額的減少而減少、隨著風險企業盈利下降速度的加快而增加、隨著風險企業單期利潤的增加而下降。但不管出現何種情況,風險資本家提供的管理支持次數都是不足的,并且總是少于最優次數。這里我們對風險資本家和風險企業家所要求的管理支持次數進行比較分析。風險資本家所需要提供的管理支持最優次數tv就是能夠滿足在時間周期cv既定的情況下實現αWcv(t)值最大化;風險企業家所需要管理支持次數就是能夠滿足在ce既定的情況下實現值最大化。由于風險資本家在提供管理支持時存在著機會成本,并且風險企業家在計算利潤并沒有考慮機會成本,所以,風險資本家和風險企業家存在著因利益沖突而產生的管理支持次數非最優的狀態,并且這種狀態還會隨著新加入的風險企業中風險資本家的股份份額增加和優惠措施的提高而日益加重。
二、問題的提出
風險投資作為一種新興的投資與融資方式,其主要目的不是取得風險企業的經營權和控制權,而是期望經過一段時間的有效運行,以實現增值并通過股份轉讓來獲取高額的資本回報,是一種高風險與高回報并存的投資。由于信息不對稱以及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導致了一系列道德問題的出現,并在一定程度上對風險投資主體各方利益產生了不良影響。為了解決這一道德風險問題,減少風險投資主體各方的利益損害,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此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探討。薩爾曼(Sahlman,1990)指出,可轉換證券可以有效地解決風險資本家和風險企業家之間的激勵問題,從而減少道德風險問題的產生;Bigus從風險企業家的角度出發,分析解決風險企業家道德風險問題的多階段融資契約,研究結果顯示這樣可能會促使投資方產生道德風險;Bergemann和Hege構造了風險投資中的動態道德模型來研究風險投資問題,指出最優的投資契約應該是債券與股票的混合體;Cornell&Yosha針對風險投資階段性融資進行研究時,認為風險企業家為獲得下一階段的進一步融資,有動力操縱短期項目信號,這顯然對項目的長期發展不利,建議使用可轉換債券減少這種信號操縱現象;馬克斯(Max,1998)認為將債務融資與股權融資結合或通過一個可轉換優先股能使風險資本家實行有效的干預:即在企業經營不善時實施對控制權(如清算權)進行干預,而當企業發展順利時,放棄干涉則更為有利;Aghion和Bohon首先將不完全合同理論用于創業融資領域,認為存在利益沖突時(EN不僅關心企業增值帶來的貨幣收益而且還關心私人的非貨幣收益)可通過控制權的有效分配來加以解決。
從以上文獻分析可以發現,現有研究成果都是側重于研究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如何控制風險企業家的道德風險問題,而對風險資本家道德風險問題研究的情況較少。事實上,風險資本家作為投資人不僅為風險企業提供資金支持,而且為風險企業提供管理支持,并且這種管理支持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風險企業的生存發展。但這種包括風險資本家對風險企業進行監控與注資的管理支持都是有成本的。這些成本包括風險資本家和風險企業家制作報告的機會成本、訂約成本、花費的時間成本,風險企業家的資源成本以及簽訂協議時律師費和相關成本。這些成本數額有時可能相當大,并且在風險投資合約中是得不到補償的。為了節約這些成本,增加收益,風險資本家在風險投資過程中反而會比風險企業家更有可能產生機會主義行為,這樣就形成了風險資本家道德風險問題;另一方面,風險資本家作為風險投資基金的受資方和管理方,其投資基金的主要來源于民間資金,其與投資人之間的關系是普通合伙人(GP)與有限合伙人(LP)的關系,作為GP的風險資本家作為LP的人,雖然其收益與風險投資基金的收益直接相關,但當其努力程度的機會成本超過其收益時,也可能導致風險資本家放棄努力,選擇偷懶行為,從而產生道德風險問題。所以,在信息不對稱以及環境不確定和行為不可驗證的情況下,負有雙重身份的風險資本家極有可能產生機會主義行為,形成道德風險問題。
三、一般合伙人風險資本家的道德風險
為了風險投資能夠生存并沿續下去,各風險資本機構必須周期性地籌集風險投資基金,這類基金存續期限一般為10年,并可以展期,通常采用有限合伙制的組織形式。在有限合伙制組織形式中,風險資本家是普通合伙人,負責管理基金的運營;外部出資人是有限合伙人,能夠監控基金的運行并參加基金的年會。但只要其承擔有限責任,就無權直接參與基金的日常管理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出資數量較大的有限合伙人相對于風險資本家來說就成了風險投資基金的外部人,而出資額度較小的風險資本家反而成了風險投資基金的內部人。由于風險資本家獲得基金規模的固定費用報酬與基金投資利潤,所以,風險資本家有通過發起大規模的后續基金以增大公司管理的資本額的動機,因為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增加其報酬收入;另一方面由于規模經濟使然可以大幅度降低固定管理成本,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潤。而風險資本家受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必然帶來對所籌集的投資基金管理支持力度不足的問題,這必將引起作為普通合伙人(GP)的風險資本家與作為有限合伙人(LP)的外部投資人的利益沖突,產生風險資本家作為內部人的道德風險,出現損害有限合伙人利益現象的發生。
風險資本家為了增加收益并實現利益最大化,會先后籌集并管理多只風險投資基金,而風險資本家由于受時間和精力的限制,會分散其對單個風險投資基金的注意力,影響到對單只風險投資基金提供管理支持的力度,降低了單只風險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人的收益。
用i代表風險資本家管理基金的數量、cG表示風險資本家提供管理支持的最優頻率、CL有限合伙人要求提供管理支持的最優頻率、tG代表風險資本家提供管理支持的最優數量、tL代表有限合伙人要求提供管理支持的最優數量。根據上面的模型可以得出結論:由于風險資本家在提供管理支持時,必然會考慮其機會成本,導致風險資本家提供的管理支持力度總是少于有限合伙人所要求的最優管理支持力度,并且這一個管理支持力度會隨著風險資本家獲得新的風險投資基金的能力的提高而減少,引起風險投資基金管理和投資的潛在問題隨風險投資基金規模的擴大而增加。除此之外,在既定的時間約束下,作為普通合伙人的風險資本家,為了緩解管理支持力度與所管理的風險投資基金幅度之間的矛盾,可以通過采取投資于風險企業發展晚期的辦法來加以解決。這是因為:一是隨著風險企業的逐步成長,風險企業就能夠提供越來越多的信息供風險資本家進行評估,這樣信息不對稱程度就會越低,風險資本家就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監控風險企業,從而可以大幅度降低和監控成本;二是在風險企業的后期階段,風險企業的管理及發展已逐步走向正軌,需要風險資本家投入的管理支持力度就可以大幅度降低,這樣風險資本家就可以分配更多時間和精力來管理更多的基金;三是風險企業的有形資產逐步增多,而有形資產不必通過正式評估就很容易監控,這樣風險資本家就可以選擇較長的融資輪次而減少所提供的管理支持力度,從而可以加大基金管理規模。這種事情尤其會發生在是當風險資本家監控風險企業的機會成本非常高的情況下。
我們用模型來分析風險資本家的投資階段偏好:用表示風險投資基金清算時預期市場價值的貼現值,那么作為有普通合伙人的風險資本家的份額就為;作為有限合伙人的外部投資者的份額為其花費時間的機會成本時,作為普通合伙人的風險資本家就會偏好于投資風險企業的后期階段,并且機會成本越高,風險資本家的這種偏好就會越強烈。這一結論可以通過一組數據得到驗證,據VentureEconomics數據庫中統計資料顯示,1985-1989年五年間美國風險基金投資于后期階段的比例依次為:52.3%、56.9%、60.3%、60.0%、65.5%,呈現出逐步上升的趨勢。
四、結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作為投資人和普通合伙人雙重身份的風險資本家在管理風險企業和風險投資基金時,由于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提供管理支持時存在相應的機會成本,并且由于這種機會成本不被風險企業家和有限合伙人所承擔,得不到相應補償,從而造成風險資本家的偷懶行為,引起風險資本家的道德風險問題。因此,必須采取措施來防止這種道德風險,激勵最優的管理支持力度:對于作為投資人身份的風險資本家的道德風險問題,可以通過對風險資本家的機會成本進行補償的方法來實現風險資本家和風險企業家之間利益的帕累托最優;對于作為普通合伙人身份的風險資本家的道德風險問題,可以通過在風險投資契約中加入一系列的合同條款(與基金的全面管理有關的限制性條款、與普通合伙人行為有關的限制性條款和與允許投資類型有關的限制性條款)來限制風險資本家的機會主義行為。
關鍵詞:國際貿易匯率風險政策風險衍生金融工具
隨著中國經濟大國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在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同時,受到國內市場的保護也越來越少。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國內企業受到了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的競爭和挑戰。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貿易市場,國內企業既要認清客觀存在的國際貿易風險,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規避風險,以取得國際貿易中的勝利。
一、國際貿易中存在的風險
1.匯率風險。與國內貿易以本幣為清算對象不同的是,在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貿易的結算存在著本幣與外幣之間的折算比率問題,這個比率因國際外匯市場的波動而上下浮動,導致企業實際收入也隨之波動,從而使企業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如何防范外匯風險是每個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應關注的重要問題。外匯風險是指一個組織、經濟實體或個人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因外匯匯率波動而引起其價值上漲或下降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的外幣支出業務和外幣收入業務,即結匯業務。當外幣升值、本幣貶值時,會使實際支付的本幣貨款額增大,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額增繳,這都會減少企業凈利潤,不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
2.政策風險。政策風險主要源于各國貿易磨擦的加劇、反傾銷案件的增多以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存在。隨著經濟一體化趨勢及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區域經濟合作的迅速發展,排它性的區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雖然關稅壁壘作為保護本國市場的一種手段不斷趨于透明,世界各國也逐步降低本國關稅證明本國市場的開放程度,但許多發達國家卻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為手段,依據技術的優勢制訂產品標準和法規,將國外競爭者擠出該國市場,許多發達國家甚至對生產企業的資質提出要求,排擠外國企業。20世紀90年代,我國某地日用陶瓷以價格優勢大舉進軍美國和歐盟市場,曾經占據了當地中、低檔市場三分之一以上,而后美國和歐盟制訂了新的質量標準,由于無法達到進口國不斷提高的質量標準,我國企業被迫退出市場。
3.外商惡意拖欠行為。國際貿易由于買賣雙方遠隔千里,貨物的交付、結算都有別于國內貿易。近年來,許多不法外商利用內外貿易交易的方式不同,詐騙貨物、貨款,此類國際拖欠問題已成為國內企業不可忽略的重要問題。據有關資料計算,我國出口企業的海外壞賬占全年出口總額的20%以上!大量壞賬使我國出口企業面臨嚴重損失。
二、應對國際貿易風險的策施
1.出口企業首先要做好基礎工作。在一定時期內的國際金融外匯市場中,對與企業外匯收支業務相關的外幣匯率走勢加以記錄整理,為預測外幣匯率走勢做好基礎工作;時刻關注國際政治及經濟動態,跟蹤美元、日元、歐元等重要的國際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匯率波動情況,為企業進入外匯買賣市場做好準備。此外,出口企業可采取多種方法規避匯率風險,比如:提前或推遲收付,當預期外幣匯率升值時,應推遲收取外幣款項或提前支付外幣款項,預期外幣貶值時,可提前收取外幣款項或推遲支付外幣款項;采用多種貨幣組合法分散匯率風險;訂立保值條款,債權金額以某種比較穩定的貨幣或綜合貨幣單位保值,支付時按支付貨幣對保值貨幣的當時匯率加以調整等。2.面對國際間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及不斷提高的“國際標準”,我國出口企業要用產品質量進行反擊,努力提高我國標準檔次,打造品牌產品,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發達國家常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如歐盟的CE、美國的TCC、日本的T—MAIK等都屬于強制性的合格標志,只有商品符合這些標準才允許進口。我國企業要依靠科技進步,重視科技成果在生產中的運用,不斷開發新產品,積極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檔次,以規避技術性貿易壁壘帶來的政策風險。
3.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增加企業價值。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管理指金融衍生工具的有關參與方對交易過程包含的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和控制,從而以最小成本獲得足夠安全保障的各種活動和方法。進行有效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是金融機構及投資人進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企業在參與境外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時,可以選擇信用等級高的金融機構作為合作方,不僅可以避免風險,而且合作方還能為企業提供有益的咨詢意見;在企業內部建立制衡機制,防止越權操作,注意風險的控制;運用風險價值評價方法對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大小進行科學評價、分析;運用科學手段對科學管理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
4.對于國際貿易中的欺詐行為,要利用嚴謹的簽約交易合同防范不講信譽或惡意行騙的企業;在常用的信用證結算方式中,要注意參與金額巨大的成套設備買賣、分批交貨的貿易時,進口商盡量使用循環信用證,在信用證開立上,不開可轉讓信用證,避免使用自由議付信用證,要明確訂立信用證條款的內容,注重了解對方的資信情況,如公司是否存在、合同條款是否完備、是否存在無法履行的條款或限制其按期履行合同的條款等;要嚴格依據法規辦事,在進行出口貿易時,可根據《涉外經濟合同法》、《對外貿易法》、《產品質量法》、《出口收匯核銷管理辦法》等法規的有關條款,規范企業的操作活動,甄別對方的操作行為,進而評估此項出口業務的風險大小,并做出正確決策。
參考文獻:
[1]陳柳欽賓建成: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問題及其戰略選擇[J].國際技術經濟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