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9:08
序論:在您撰寫中外法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嚴格的司法鑒定機構準入制度在德國,司法鑒定管理部門對鑒定機構的準入管理非常嚴格,德國的認證體系建設方面有將近一百年的經驗,德國國家認證中心(DAKKS)承擔德國認證認可的所有工作,涉及檢測實驗室、校準實驗室、檢查機構、產品認證機構、人員認證機構、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領域,該公司不以盈利為目的。德國的第三方認證體系成熟,條件優越,經驗豐富,這無疑給司法鑒定機構的準入認證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二)鑒定機構獨立,分工明確歐洲被國際上認為是法醫學發展最迅速、體制最為完善的地區之一,其中首屈一指的是德國,德國的法醫鑒定工作是由各醫學院校的法醫學研究所承擔,法院、檢察院和警察局均不設法醫。法醫學研究所、法院、檢察院和警察局均為獨立的機構,分工明確,互不沖突,醫學院校的法醫學研究所不承擔刑事訴訟的職責,其鑒定結果受外界干擾的因素少,這樣有利于保證法醫鑒定工作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三)以學術科研為依托的鑒定機構在德國,各大法醫研究所的教授和資深專家均有自己的科研工作,并與警察局有專業協作和科研合作關系,其科研成果對具體的法醫鑒定工作起到輔助作用。在荷蘭,鑒定師除了日常的工作外,還需要進行技術研究項目,保證鑒定技術開發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四)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在美國,法醫鑒定體系具有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其質量控制包含能力驗證、實驗室審計、技術審查和糾正措施程序。通過能力驗證可以評估技術人員所運用鑒定方法是否恰當、結果是否正確、對材料的污染以及實驗室的真實情況。實驗室審計由內部同行審計到由ASCLD/LAB(美國社會犯罪實驗室/實驗室認可委員會)的認證檢查員組成專業小組執行全面的審計工作。糾正措施程序是要求一旦能力驗證發生偏差或者實驗室出現錯誤的情況立刻察覺并要及時改正。美國的法醫鑒定質量控制體系在全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嚴格的質量控制保證了鑒定結果的客觀公正。
二、我國法醫鑒定體制
從國外的法醫鑒定體制的特點來看,其發展狀態已經呈成熟趨勢,只有健全的法醫鑒定體制,才能夠體現法醫的司法公正,與國外法醫鑒定體制相比,我國的法醫鑒定體制發展延遲,現將我國法醫鑒定體制的缺陷總結如下:
(一)司法鑒定機構準入制度松弛在我國,社會上存在大量的社會中介機構,同時,很多司法鑒定機構也是為了應對政策而倉促設立的,許多條件相對不足的機構趁機混入司法鑒定隊伍,導致鑒定機構過多過濫。由于鑒定部門數量眾多,各鑒定機構的硬件和軟件條件層次不齊,當事人根據有利于自己的鑒定結論為依據選擇鑒定機構,導致了社會上重復鑒定、多頭鑒定的現象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司法鑒定的公正和公平性。
(二)法醫司法鑒定管理體制不完善由于國家沒有法律明確法醫鑒定工作的主管領導部門,造成長期以來鑒定機構缺少宏觀調控的政府管理機構,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各鑒定機構的技術水平不均衡、鑒定機構及鑒定人資格準入的權限隨意性大、缺少統一的法醫學司法鑒定技術標準、沒有嚴格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領導班子職責不清等,導致了司法鑒定體系的工作人員工作狀態大都各行其事、混亂無序。最終嚴重阻礙了我國司法鑒定工作的有序進行,更無從談起發展和進步。
(三)缺乏法醫司法鑒定標準在不完善的管理體制下必然導致缺乏統一的法醫學司法鑒定標準,國家沒有統一的鑒定標準,各系統按照自己情況制定標準,鑒定標準五花八門,互不影響約束。證據采信存在任意性,缺乏公允性。在鑒定結論的認定上,無法律規定的標準,法官自由裁量權太大,裁判的公正受到質疑。
(四)法醫職責制度不明朗在國內,多數法醫學專業人才出自醫科大學法醫學系,但是目前的情況是由于社會就業壓力,許多法醫學專業的人才畢業后很難進入司法機關從事法醫學專業技術工作。法醫鑒定機構的工作人員大多為兼職,他們在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還要從事法醫鑒定機構的鑒定工作,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最終會直接影響到法醫司法鑒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此外,由于法醫工作者是屬于高體力、高腦力和高風險職業,相比于法官、檢察官等職業,收入較低,待遇較差,導致法醫工作者工作積極性差,從而間接影響其工作質量。
三、討論
關鍵詞:語法翻譯交際法
從中世紀的歐洲人學希臘文和拉丁文所產生語法翻譯法起,在外語教學方法上已經歷了語法翻譯法(腳mmar一ranslationmethod)、直接法(directme小od)、聽說法(theaudio一lin只ualmethod)、認知法(theeo即itiveapproach)、交際法(theeommunieativeapproach)、功能法(thefunctional即講oach)的演變。在現階段筆者認為,高校的外語教學應從語法翻譯和交際法兩項入手,提高外語教學質量。
語法翻譯法是用本族語講解,強調語法的作用,強調對詞匯和語法規則的記憶和背誦,側重對原文的理解和翻譯。其長處在于利用文法和學生的理解力著重閱讀,著重使用原文,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筆者認為這是比較適合有思考力的外語學習,者的方法。丹麥語言學家OttoJes沐rson在他的《為什么母語學得這么好》的文章中曾對學語言的嬰幼兒和成人作了一番比較研究,得出的結果是:在孩子這方面無論孩子有多愚笨,對語言都有一個完全的掌握,而在成人那方面,無論成人在其它方面的天賦有多高,大多數情況下,對語言的掌握,都是漏洞百出而且不正確的。如果從這個結果看,我們似乎應采用直接法,也就是以口語材料作為教學內容,強調模仿,主張用教兒童本族語的方法,模仿、反復練習,直到養成語音習慣。講述中只用外語加手勢、實物、圖畫等直觀手法。但直接法恰恰忽略了人的理解力的不同,兒童語言和成人語言的不同。一個兒童頭腦的“知識”含量是絕對比不得成人的,成人由于長期思考習慣的養成,已難以象兒童一樣運用直接法,因此,針對成人的教學法與針對兒童的教學法不應相同。
對于學外語的成人來講,使閱讀理解成為自己知識結構的一部分是一個更重要的目的,而語法翻譯法恰恰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人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研究空間。成人可以利用學到的語法知識,對原文進行深入的理解。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主謂賓的結構來分析一個較難理解的句子,這時候,就會發現面前的句子似乎一下子變得清晰起來,理解的難度減弱了??墒?,我們光能理解是不夠的,還要進行書面或口頭形式的交流。因此,必須培養由漢語再翻譯成外語的能力,才可以說對外語有了初步的掌握。應用語音學家H·G·Widdowson在談到“語法”和“學會”時說:“對學習者而言,欲知曉語意,則應知曉語法在單詞與語境之間所起的作用(what15erueialforleamerstoknow15氣how腳nunarfunetionsinallianeewithwordsandeontextsfortheaehievementofmeaning)。”由此可見,語法翻譯法忽視了語教學,忽視了語音和語調的教學,過分強調翻譯而不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交際法產生于本世紀六十年代。它主要是在社會語言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既要求語言形式和使用規則,還要求學會具體運用,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比如說新聞報導、廣告、通知、表格、新聞廣播、電話談話等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因此,交際法可以彌補語法翻譯法所帶來的口語練習方面的不足,我們也可以盡可能地利用直觀教學帶來的各種好處,列如: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所學與他們每日的活動息息相關。而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讓學生學會在各種交際中的語音,知道怎樣去說,說什么,這恰好迎合了J·A·Fishman等提出的社會語言學的任務“誰在什么場合用什么樣的語言對誰講話(從小。SpeaksWhatla眼u眼etowhomandwhere)。”所謂交際能力正如MiehaelGanale在其文章((從交際能力到交際語言法(FromCommunieativeeompetencetoeonununicativeLa雌u職eped眼。盯)》中所說,是“知識和技巧:在交際能力的運用過程中,知識指的是人們對語音和交際語音運用的其它層面的自覺和非自覺的認識;技巧指的是人們在真正的交流中對這種知識運用的程度有多高?!笨梢娊浑H法的最終目標是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的實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要以人們的知識積累作為基礎。同時,我們在學習中還要分清語言和語言知識的內涵,語言內涵是指能夠與不同語言的人進行簡單的交流,那么你已經掌握了這種語言的某種法門;而語言知識則不同,語言知識是指系統的規則,這規則可以使一句話聽起來語序正確,合乎這種語言的特點。因而,對大學生來講,僅僅靠淺層次的交際是無法在語言的掌握和運用方面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的,只有掌握了包括語法翻譯的語言知識,才能弄懂深層次的交際內容。
綜上所述,在外語教學中,應采取博采眾長的態度,既讓學生對語言能夠流利地運用,使之成為有效的交際手段;又要讓學生懂得語法翻譯的知識,在不斷的理解領悟中去體會語言的更深層次的作用。為此,教師在教授一、二年級學生時除了正常的教材,還應讓他們多讀些各個領域的原著,以適應不同語體的特點,這個階段也是詞匯量積累和擴大的過程,但這個過程是以語法翻譯為基礎的,其目的就是讓他們嘗試地進行部分運用;在三、四年級時可以利用視聽手段讓學生自發地學習在各種交際場合中的語言運用,提高聽說能力,使其對語言的掌握從穩健中走向靈活。
關鍵詞: 法語教學 文化引導 必要性與意義 內容及途徑
一、前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語言之中,語言與文化兩者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法語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的表層,而是應與文化知識教育相結合,了解語言所表現的文化內涵是將語言知識轉化為交際能力的必要條件。因而,在法語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注重對語音、語法、詞匯等知識點的講授,而忽視文化教學。
二、二外法語教學中文化引導的必要性與意義
文化知識是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約定俗成的。由于中西文化是在不同文化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所以人們的思想、信仰、習俗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二外法語教學中,由于法語學時有限,因此在文化教學方面存在顯而易見的問題。如:把學習語法和詞匯當作二外法語學習的全部;學習方法陳舊,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詞、句的理解上,而較少注意篇章所表達和體現的文化內涵。殊不知語言失誤很容易得到對方的諒解,而文化的誤解往往會導致摩擦發生,甚至造成交際失敗。
在有文化隔膜的情況下,很多時候中式的禮貌熱情也會導致對方的反感。比如你邀請法國人外出用餐,點了一大桌子菜,這會讓習慣分餐并把盤中食物吃光的法國人手足無措。中國人在餐前通常會說一些客套話,比如“只是一頓簡單的便飯不成敬意”等,法國人不知道這只是中國人的客套話而已,可能還會真的以為對方不重視自己。
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表示關心,而法國人卻對此比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尤其是女士,對自己的年齡守口如瓶。而中國人在交往中問年齡則是家常便飯。法國人在一般的交往中,很少透露自己的財產或收入情況。而中國人不管是否關系密切,都可以問人家每月掙多少錢,甚至問人家有無財產或積蓄。
由此可見,只傳授語言知識,而忽視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作用,培養出來的學生盡管掌握了單詞和語法知識,但缺乏在不同的場合恰當地使用語言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對所學教材的全面了解,在法語教學中應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從而達到法語活學活用的目的,也有助于學生提高語言文化修養。
三、二外法語教學中文化引導的內容及途徑
我們的學生不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法國豐富的社會文化,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沉浸到法國文化中,使其最大限度地了解法國文化的內涵??赏ㄟ^以下途徑適當地引入文化知識。
1.介紹中西文化差異
在教學中,教師應介紹文化背景,使學生了解法語國家的實際,學會在適當的場合運用適當的法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明白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通過中西文化的比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種潛在反應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通過語言這一載體對法語所反映的文化內容的綜合性的理解能力。法國人思維的特點之一是習慣用他們最初見到某些事物和現象的國家、民族和地區或人物來代表這些事物或人物。如果他們說:“C’est du chinois”,“chinoiser les choses”,不能直譯為“這是漢語”和“把事情中國化”,而應譯為“這太難了”和“將簡單的東西復雜化”。加拿大人把狗看作伙伴、朋友。熟語“Son chien est mort.”(直譯為:他的狗死了。),應理解為:他一點運氣都沒有。連寵物都死了,可見其交了厄運。再如:中文的“茶余飯后”,法語的表達是“entre le poire et le fromage”。這是由中法兩國不同的飲食文化決定的。中國人飯后品茶,而法國人飯后品嘗水果和奶酪。此類例子,不勝枚舉??梢妼W習一門語言必須了解其文化是何等的重要。
2.比較中西文化差異
培養和增強學生對中西文化的敏感性,是法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就會造成只教授語音、語法規則、詞匯這些單純語言知識的局面,其結果是學生不能夠恰當、準確而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法語交際活動,甚至會犯文化差異所引起的錯誤。例如一名法國朋友對一位學生說:“Tu parles bien fran?ais.”這位學生回答:“Non,mon fran?ais est mauvais,je dois bien étudier le fran?ais.”盡管這位學生回答的句子語法正確,但不符合法國人的習慣,他只需說“merci”就行了。法國人“請、謝謝、對不起、你好”的使用頻率遠比中國人高,尤其是在家庭成員、熟人、朋友之間。中國人通常認為過于客套就意味著生疏,因此,關系越近,禮貌用語就用得越少。而法國人在電梯里、走廊內、甚至大街上,有時陌生人之間也會互致問候“Bonjour”(你好)。
3.重視當前社會文化因素對語言的影響
從語言自身的發展規律來講,它從來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變化的,一成不變、靜止的語言根本就不存在。例一,以前法國人形容一個人不能養活自己是這樣說的:“Il ne gagne pas même son pain.”(他連塊面包都掙不上)。而現在卻是這樣說的:“Il ne gagne pas même son bifteck.”(他連塊牛排都掙不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法國人掙錢能力的衡量標準也改變了。例二,以前法國人形容對事情一竅不通時,會說:“Tout cela est lu grecque pour moi.”(這對我來說像希臘文一樣)。現在,他們會說:“Tout cela est lu chinois pour moi.”(這對我來說像中文一樣)。中國的改革開放及經濟的發展促使法國人把眼光從希臘延伸到中國了。
4.提高學生學習法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對所做的事情感興趣時,他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成功的幾率就會很高。所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法語教學必須考慮的因素。我們要不斷地完善自身的法語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將趣味性貫穿于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有選擇地看一些原版電影,如:《天使愛美麗》引領我們穿行于現代巴黎的大街小巷:市區、郊外、酒吧、商店、地鐵站、游樂場,遇見各色人等,在我們面前鋪展開一幅生動細膩的生活畫卷;《放牛班的春天》描述了法國50年代寄宿學校的生活。片中語言簡短清晰,音樂純凈,主人公的仁愛與寬容感人至深。通過欣賞電影,使學生拉近了理想情景與現實語言環境之間的距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步將語言上升到真正意義上的交流。教師可向學生推薦一些法語學習網站,如:省略、省略、radiofrance.fr等。網站上內容豐富,不僅有法語語法、法語練習、法語歌曲,還有法語學習方法,法國文化、風俗等,提供了不少學習條件和學習機會,是對有限的教材內容的一個有利的補充。教師可以營造課堂文化氛圍,如:安排課堂討論,內容涉及法國享譽世界的飲食文化、香水文化、葡萄酒文化、巴黎咖啡館文化、生活文化等。此外,可以設計創造性練習,教師規定一定的交際場合,如問路、購物等,讓學生扮演角色,使他們開闊思路,發揮想象力,在把握語言的同時,對法國的社會文化有更切身的體會。
四、結語
總之,由于每一種語言都反映著產生它的文化,因而任何形式的語言都有其文化內涵和背景。所以在法語教學中,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都要重視。文化的引導、文化意識的培養必須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這樣可使學生提高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關鍵詞:教學方法;講授法;課堂教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一些新的教學方法陸續出現并得以應用??v觀我國高等教育的課堂教學,尤其是在一些文科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還是以講授法為主,同時輔以其它的教學法?!吨型庑侣勈聵I史》這門課,由于受其自身特點的限制,在其課堂教學中教師常以講授法為主,其穩固的地位不可被其它的教學方法所取代。
講授法,即講授式教學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地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需要明確的是,所有的教師在課堂中都要進行講授,根據其在課堂中講授所占的時間多少比例的不同,講授方式即可表現為主導方式又可表現為輔助手段。
本文所指講授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講授為主式,同時輔以其它教學方法,共同為教學過程服務的一種方法。講授法是一種既古老而又應用最廣的傳統教學方法,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眾多教學方法中受到批評最多的一種。有人批評它是“照本宣科”、“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其導致了學生機械的、被動的學習,抑制了學生的主體參與,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然而這些批評有其片面性,原因在于是否是有意義的學習并不取決于教學或學習的方式,而取決于是否能夠滿足有意義學習的心理過程和條件。由此可見,接受學習并不一定是被動的,講授法所受詬病也并非是其本身固有的,而多是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不當或是教學內容自身的問題造成的。因此如果教師能夠正確運用講授法,那么它的確是一種傳授知識的有效方法,《中外新聞事業史》這門課亦是如此。
一、講授法是《中外新聞事業史》課堂教學的根本之法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講授法在教學中主要適宜于陳述性知識的學習。《中外新聞事業史》這門課的教學內容即是陳述性知識,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講授法。
1.講授法適用于基礎知識的傳授?!吨型庑侣勈聵I史》這門課,主要是介紹我國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新聞事業的發展史,目的在于幫助準新聞工作者了解自己的行業史,從中借鑒前人的經驗,吸取教訓,其內容屬于基礎知識的范疇。學生要系統的學習基礎知識并為后繼的學習做鋪墊,而學習這些前人的經驗,雖不排除某種創造性,但仍以接受掌握為主,在此基礎上再批判求新。因此,學生聽教師講授,即進行傳授——接受式學習,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仍然是重要的學習途徑。
2.講授法適用于班級教學。至今,在我國教育教學中采用的主導教學方式還是班級授課制,在高等院校采用大班型授課更是普遍現象,而且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這種形式將不會發生較大的改變。雖然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開設的課程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較為靈活,一些專業技能訓練課采用分組教學和個別化教學,但是象《中外新聞事業史》、《新聞學概論》、《傳播學》等這些理論課的教學還是采用大班型集中授課,這樣不但可以節省教學時間,節省資源,而且教學效果也不錯。
3.講授法適用于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教學情景?!吨型庑侣勈聵I史》這門課對于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具體的、從沒涉及過的知識,教師要向學生傳授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學生對于這樣的專業知識也有學習的需求。講授法適用于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教學情景。在《中外新聞事業史》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講授法教學,能讓學生直接接受教師教給的前人已獲得的知識成果,確保學生形成清晰、穩定和系統的專業知識體系,也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循序漸進地掌握大量知識。這樣能夠突出地體現教學作為一種簡約的認識過程的特性,反映了人們掌握知識的客觀規律。
4.講授法有助于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由于《中外新聞事業史》這門課教學內容多,教學時間有限,因此在教學內容、課堂安排、教學時間等方面要嚴格控制,從而使教學工作具有嚴密的組織性和計劃性,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講授法可控性強,是保障教學秩序、完成教學任務及教學質量等方面的有力保證。
二、講授法在《中外新聞事業史》課堂教學中的靈活運用
講授法可以表現為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不同的形式。在《中外新聞事業史》課堂教學中,主要應用的是講述、講解和講演這三種形式。
講讀這種方式應用不多,它主要用于低年級的一些課程如語文、自然、社會等科目的教學。
在《中外新聞事業史》課的課堂教學中,講述和講解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們把中外新聞事業史的發展軌跡看做一條直線,那么這條線就由無數個點組成,一個個的點就是新聞事件、新聞人物、新聞媒體及新聞制度等。我們在畫線的同時又要描點,所以說講述和講解是有機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說,我們在講述某一國家的新聞事業史的時候,對于其涵蓋的重點的新聞事件、新聞人物、新聞媒體及新聞制度就要進行詳細的講解。比如說講授美國新聞事業史這一章時,在講述美國這個國家新聞事業的歷史發展軌跡,還要重點講解一些新聞事件如“曾格案”、“掏糞運動”等;一些突出的新聞人物如“本杰明?富蘭克林”、“本杰明?戴”、“普利策”等;一些影響較大的新聞媒體如“五大報紙”、“四大商業廣播電視網”、“兩大電纜電視網”、“兩家世界性新聞通訊社”等以及美國的新聞制度。
在《中外新聞事業史》課堂教學中,講演還是時常會用到的。當教師就教材中的某一專題進行有理有據首尾連貫的論說,這就是講演。比如說講到“新聞自由”、“新聞體制”等一些問題,可把它們設計成一個個專題,教師進行系統、詳盡的闡述。有時介紹某位杰出新聞工作者也會采用講演這種方式。比如介紹蕭楚女,用講演的方式介紹他的生平、新聞工作經歷、對他的評價和他的一些趣事,不僅用語言幫助學生在心中塑造了蕭楚女這個光輝的形象,也讓學生體會到他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
三、在《中外新聞事業史》課堂教學中運用講授法應注意的問題
在《中外新聞事業史》課堂教學中,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在使用講授法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要“吃透”教材,并凌駕于教材之上?!吨型庑侣勈聵I史》這門課內容較多,為此教師要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深入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本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安排好教學內容,不能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教師的講授內容還要凌駕于教材之上,不僅要講出本門課程的精髓,還要能夠反映本學科的研究成果及授課教師的個人學術見解,培養學生關注學科發展新動向的習慣和獨立思考能力。
2.教師要緊扣重點,不求面面俱到?!吨型庑侣勈聵I史》這門課內容較多,而教學時數有限,所以講授內容的選擇要遵循“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不求做到面面俱到,但必須重點突出。比如在講某一國家的新聞事業史時,教師要“輕畫線”(簡要介紹該國新聞事業的歷史沿革),“重描點”(精講該國的新聞制度,發生的新聞事件,出現新聞人物,有影響的新聞媒介等)。教師在注意教材內容的全面性、系統性同時,要善于選擇精當的內容,抓住重點、難點和關鍵。
3.教師要提升講授水平,不能停滯不前。由于《中外新聞事業史》這門課的教學內容多是陳述式的,任課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準確,富于趣味性和幽默感。要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內容盡量講得生動鮮活,但并非離開講授內容而一味追求形式變化,而是要做到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講授水平,不斷鉆研,不能停滯不前。
4.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互動,不能“滿堂灌”。一般史類的課程常被學生認為枯燥、無趣,《中外新聞事業史》這門課也不例外。教師講授時要注意啟發性,激發學生開展積極思維活動,加強師生互動,講問結合,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教師要把講授法運用得當,不能把講授變成“滿堂灌”、注入式。
5.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適當采用電化教育手段。在《中外新聞事業史》教學過程中,講授法雖穩居主導地位,但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點、學科特點、教師特點、教學環境、教學時間、教學技術條件等諸多因素來選擇教學方法并且將它們進行有機融合。比如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探究法等等。這樣才能彌補講授法在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才能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的不足,從而使得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運用的更加合理,也可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F在的高校教育中,注重優化課堂教學手段。在本門課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合理使用電化教育手段,使用多媒體課件或電子講稿的形式進行教學。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和制作要精良,要達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電子講稿也不能只是教師的講稿(教案)直接“上墻”。
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向學生提供一些有助于本課程和本專業學習的網站網址。授課教師還可以與授課班級的學生建立起溝通平臺,如Q群、本門課的公用郵箱等,隨時向學生提供一些業界和學界最新的動向、研究成果等學習資料,隨時可以和學生進行在線溝通、交流。這樣既便捷,省時;又可以彌補教師在課堂上面向的是全體學生的講授,很難實施個別化教學,很難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難以實施因材施教的不足。實踐證明,教師通過這樣的形式把課上課下有機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助于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不能一味地認為哪種教學方法好,哪種方法教學不好?!吨型庑侣勈聵I史》的授課教師們要在教學中多思考,多嘗試,多實踐,發揮講授法的長處并結合其它教學方法靈活運用,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 路海東.學校教育心理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資源;開發;利用
課內學習的語文基礎知識在課外得到運用,會提高學習興趣;廣泛的課外語文實踐,使我們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得到充分的運用與練習,更容易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和熟練的語文技巧。
一、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1.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上,教師比較注重課堂上的教學過程,而忽視了課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如果單單只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言傳身教是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習到有用的知識的,因此要正確設置初中語文課程內容,學生要積極地在有限的課程設置的情況下,多加強課外的學習,才能保障學習的時效性和實用性。
2.教學方法陳舊
教師在教學中,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應試教學的影響下,采取以教師“滿堂灌”為主的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內容,這樣會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枯燥無味,進而失去學習的
興趣。
3.互動式教學缺乏
由于教師教學水平和素質因素,使得互動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較少,在課堂上很難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導致學生不能正確地面對自己的初中語文學習和接受能力。在參與課堂活動時顯示出不夠積極的態度。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啟發學生主動思考
學生總會將學校所學到的課程或教學內容與家人進行分享,而家人也都會給予學生高度的肯定與實質回饋。在本教學方案中,有一項活動是找家人、教師、同學分享自己制作的未來名片,并請他們填寫建議或回饋。這種師生的鼓勵互動,在無形間鼓舞學生朝著夢想前進,也讓學生感受到他的未來志愿是被認同的,被支持的。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股重要的力量,讓他可以在實現自己未來志
愿的過程,繼續堅持下去。
通過課外小說、漫畫、電影DVD等,讓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翻閱,也可以帶回家自行觀看。學生在觀看書籍或電影時,多少都能對未來想象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并且在課堂教學外,繼續接觸未來想象議題,進行潛在課程。學生具有決定最有價值的未來之能力,能制訂實行未來志愿的計劃,并具備執行的能力。整體而言,學生懂得要先具備前瞻性思考能力預測未來趨勢,透過批判性思考與價值澄清的分析,決定出最能展現社會價值的志愿,成為世界公
民,并且制訂計劃努力執行。真正達到“能夠創造有價值的未來”這個學習目標。學生一開始都很快地想到自己以后的志愿,但是當學生要去思考這個工作在社會上存在的意義與所具有的社會價值時,他們先是愣住,接下來開始很認真去思考這個未來志愿具有什么樣的社會價值。一旦想出來后,會發現學生對自己的志愿感到很開心,也覺得這樣的工作很有社會價值。他們也開始覺得自己可以不用等到長大就可以當一個負責任的世界公民。
2.培養目標的全面性
啟發式教學思想強調教學是一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特別是心理發展的過程,認為教學的著重點在于,在使學生掌握“雙基”的基礎上,不斷發展他們的心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心理能力是整個教學工作的、立足點和著眼點。同時,教學中要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德育,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也得到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學習需要、動機、情感、意志等。智育中有德育,德育中有智育。在啟發式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來學習語文、獲取知識,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獲取語文知識能力作為根本任務。
3.倡導教師主導下的有意義的活動教學
啟發式教學思想強調“知行合一”,認為學習是知與做相統一的主動行為。因此,倡導教師主導下的有意義活動教學。強調教師在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內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判斷力等去解決新問題、完成新任務,強調讓學生面對適度的學習困難,以提高學生的智力參與度,促使學生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完成學習任務,獲得對學習任務所內含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體驗與感悟。語文教學是在教師的主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的過程,是學生語文認知結構發展的主要途徑。學生的語文認知結構在語文教學中的不斷發展,是一個語文認知結構的組織和再組織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語文認知結構逐漸由低水平向高水平進化。
4.加大對課外閱讀教育投入經費
對于加大投入教育經費,通過調查,除了教科書和工具書外,其他課外資源在初中語文日常教學中的開發利用率很低,尤其是電視、投影、課堂教學中的辯論會、研討會、公共設施、具有實踐性的采訪、報告會等利用率都在10%以下。
參考文獻:
[1]潘云忠.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J].文學教育:上,2014(05).
[關鍵詞]中職 數學課堂 突發事件
眾所周知,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素質普遍低下是個不爭的事實。生源的多樣化,尤其是來自特殊環境下長大的特殊學生,在學習、心理等方面表現的問題更加突出,因而在課堂上引發的突發狀況層出不窮。這些課堂突發事件,會打斷教師的思路,擾亂正常教學秩序,引發課堂混亂。如果教師不能迅速控制局面并加以妥善處理,勢必給師生情緒帶來負面影響。如果再因教師方法的簡單粗暴,強制強壓給學生帶來了心理傷害,其嚴重后果更是無法估量。但如果能處理得當,它又能成為加深師生相互了解,增強師生感情交流,激發學生興趣,導致差生轉化的關鍵契機??芍^“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能否善于處理課堂突發事件,不僅是考驗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研究的一個課題。下面筆者從自己親身經歷的幾個案例出發,談談本人在這方面的一些看法。
一、數學課堂中的幾個意外“出軌”
案例1:剛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我運氣很差擔任了全校公認的最差班級的任課老師。開學第二周的一節數學課上,當我剛要開始上課時,教室里響起了非常突兀的叫罵聲,兩個同桌的同學爭吵了起來。我走過去輕聲地問那兩名學生怎么回事,誰知其中一個學生居然怒氣騰騰地沖我吼了一句:“不關你的事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被學生這么無理地對待,當時我覺得自己作為師者的尊嚴蕩然無存,不禁怒火中燒,于是氣急敗壞地罵了過去:“你怎么說話的,有你這么跟老師說話的嗎?你這種人還來學校讀什么書,你給我出去!”結果這學生還不樂意了,也不跟同桌吵了,直接和我杠上:“我不出去,我為什么要出去,我付了學費的,你憑什么叫我出去?!庇谑菐熒p方陷入尷尬的僵局,最后還把政教處的老師叫了來。雖然該生當時受到了政教處的紀律處分,但這并沒有起到我預期的震懾效果,反而使那個學生在那以后上數學課都不聽了,而且還經常故意搗蛋。
案例2:07年我校實行“德育千分制”,電子班的作業上交情況與學校的“德育千分制”相掛鉤,規定若作業中出現五個A+,則德育分加10分,并且從班主任頒布此項規定后開始執行,我在之后的第一節數學課上再次做了強調。結果該班一個平時非?!盎钴S”的學生黃勝勇當即在課堂上嚷嚷,說自己前面已有三個,要給他算上。我微笑著又給他解釋了一遍,他卻面露兇色,揮著拳頭滿臉挑釁地威脅我:“你給不給加,小心我揍你”。班里頓時炸開了鍋,全班同學全都抬頭看著我,猜測著我的反應,似乎已經可以預見一場暴風雨的來臨,有幾個學生甚至是一副看好戲的樣子在起哄。然而,我只是冷靜地迎向他挑釁的目光,一仰頭、淡然而有力地說了句“威武不能屈!”,繼而淡淡一笑,將學生以為會出現的一場“師生沖突”的“好戲”湮滅當場。結果全班同學忍俊不禁,該生的“兇象”也就此破功,撓撓頭一臉意外地坐到了座位上。這招“四兩撥千斤”,使得這個課前小插曲不僅沒有影響當堂課的教學秩序,反而讓黃某某史無前例地整整“安分”了一節課。
二、由數學課堂中的意外“出軌”引發的思考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們上課時,往往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按自己預先設計的軌道走,但在課堂上卻常常發生教師預設之外的“出軌”現象。上述案例中出現的突發狀況就是職業學校課堂上常見的意外。面對學生在課堂上這種不合宜的情緒宣泄,很多老師可能會大發雷霆,從而使課堂變得“硝煙彌漫”,或者是當沒聽見就這么讓它過去。其實,在學生中不合宜的挑釁舉動背后一定有它的原因,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如果因為教師自己一時無法控制情緒而導致師生沖突加劇的話,不僅會影響教師教學計劃的繼續實施,也容易造成師生情感上的裂痕。而簡單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則容易讓學生產生被忽視、被排斥的感覺,從而加劇學生的厭學情緒。此外,還可能引起其他同學的“跟風”,有樣學樣。因而中職教師有必要去思索:怎樣更好地處理課堂中的突發狀況。
三、中職教師應如何對待課堂中的“突發事件”
1.教師要學會調適情緒,寬容地看待學生的“出軌”
與普通中學的高中生相比,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習習慣上、在行為上更加缺乏自律。再者,職高生由于在學習上獲得持續性的挫敗感,因而對學習喪失信心、毫無興趣,許多學生會轉而以一些偏激的、奇怪的、甚至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作為展示自尊的一種寄托,因而,職業學校里問題學生層出不窮。在這種現狀之下,教師應寬容地看待學生的“出軌”,不要總是氣急敗壞,加劇師生雙方的矛盾和沖突。案例1中學生課堂打架的突發事件就是一個例子。事后我進行了自我反思,我意識到,發生偶發事件后,學生多半頭腦發熱,情緒不穩,很難心平氣和地接受教育,甚至會產生更嚴重的逆反情緒,使局面難以收拾;而老師此時如果心理失衡,缺乏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冷靜的分析,貿然進行“熱處理”的話,不但不能解決學生之間的糾紛,反而會把事情擴大化,引起師生雙方的正面沖突,從而導致了師生雙方的對立。在上述的突發事件中,如果當時我能采取”冷處理”,把這個事件暫時“擱置”起來,留待課后再從容處理的話,相信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這樣,不僅能避免師生間不必要的沖突,使課堂教學能正常進行,也能暫時阻止學生之間的糾紛,給他們自我冷靜的時間,達到緩解學生之間矛盾的效果,從而為課后的思想教育作好鋪墊。
論文關鍵詞:種子萌發,實驗
新課標明確規定要“倡導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給學生創設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機會。
在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20章《植物的生殖和發育》中第126-127頁有一個探究實驗:《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做好這個實驗對于學生鞏固和掌握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和對照實驗的變量設置有著重要的作用。我經過反復摸索并結合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改進了實驗方法和實驗過程。改進后的實驗不僅使人人動手參與,也使這一實驗變得簡單易行,而且還可以利用這個實驗觀察種子的萌發過程。等到植物長大一些,還可以利用長出來的蠶豆葉子補充觀察植物葉表皮的氣孔,此外還可以利用長大后的蠶豆植株指導初一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做“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的演示實驗,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等實驗,提高了《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這一實驗的綜合利用率。下面我就談一談對這一實驗的一些改進做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實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生的認知水平還非常有限,要有效地激發并維持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必須適當提供相關的信息資料。因此,“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實驗布置前小學教學論文,教師可以提供相關信息:農民伯伯在播種之前,往往會先將土壤疏松?播種之后為什么要將水一次澆足澆透?為什么多數種子選擇春天播種而不在夏天或是冬天呢? 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學生自然而然地想進行探究:種子的萌發需要哪些外界條件?
二、綜合考慮,合理安排實驗時間
按照教材進度和教學計劃,八年級上冊第20章《植物的生殖和發育》的內容計劃在12月中下旬才能上到,但那時氣溫比較低,那時的溫度已經不適宜種子的萌發了,所以在近兩年的實際教學中,我把《植物的生殖和發育》中的系列實驗包括《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安排在國慶假期讓學生回家做。學生的家大多數在農村,很容易找到蠶豆種子進行實驗,在家7天內也便于學生觀察,假期結束,還可以帶到學校繼續觀察中國學術期刊網。這樣不但實驗效果好,而且充分利用了學生假期時間,極大地充實了學生的假期生活。
三、廢物再利用,改變實驗裝置
課本上的實驗裝置采用的燒杯和玻璃棒,雖然規格統一,效果好,但不適宜學生在家開展實驗活動。我將原來的燒杯換成550ml的礦泉水瓶或其它能用的透明瓶子,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利用身邊的廢棄物,然后將礦泉水瓶的上端用刀削去一部分,將原來的玻璃棒換成學生自己能想到能找到的竹簽或筷子或細鐵絲等。為了更好的觀察和比較,我建議學生在材料充足的情況下在每個礦泉水瓶子里放2-4組實驗材料。
四、依據學情,增加實驗組
本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探究實驗中得出影響種子萌發的外交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對陽光能否影響種子的萌發有著錯誤的認識,認為種子萌發需要陽光,這與教師之前的設想的三個外界條件有出入,于是我又增加一組實驗裝置,取具有萌發力的蠶豆種子,在竹簽上、中、下、各捆一粒,把竹簽放入放了水的礦泉水瓶中,中間一粒種子一半控制在水面以下小學教學論文,一半控制在水面以上,然后把該裝置放在紙盒中,蓋好紙盒的蓋子,讓該裝置處于無光的環境下。
五、實事求是,做好實驗記錄
注意觀察比較常溫下、冰箱里、紙盒里上、中、下三粒種子各自的萌發狀況,做好實驗記錄。實驗過程中應該及時更換和補充杯內的水分。下面是實驗記錄表。
編號
時間
1號
(常溫下)
2號
(放在冰箱里)
3號
(放在紙盒里)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
分析
現象,
得出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