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9:07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美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提出愉快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對初中生人文素質不斷培養,起到了整合、貫穿、滲透的作用??茖W的研究結果表明:美術的學習讓學生的右腦得到了良好的鍛煉,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一個受過良好美術基礎教育的初中生,對于事物的觀察是比較敏銳、完整、細致的,對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有很大的幫助。
二、在初中美術實施愉快教學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部分都在做應試教育,片面的追求學校的升學率,對美術教育和教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初中的美術課程是義務教育的必修藝術類課程,起到的是開發學生智力和優化學生品德的作用,通過美術教育,學生學習到了美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增強了愛國主義的情感,對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方式和創造力都有積極的作用。美術教育也起到了凈化人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的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習是一個人個性發展的重要的轉折階段,這個時期學生們的身體和心理都在迅速的發展,并且處于一個不穩定、不平衡的階段。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師的愉快教學,提高自己的專注力和學習興趣,日漸積累變成了一種持久的興趣。興趣的濃厚,就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努力程度,可以徹底消除學生學習的疲倦感和緊張感。初中生在愉快中充滿學習欲望,全神貫注的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成為學習的主人,覺得學習是快樂的。美術的教學活動越具有趣味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越高。所以在初中美術的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三、初中美術的愉快教學
1.想象在愉快中創造升華
在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內心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約束,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多給學生一些想象的空間,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任何的美術活動其實都離不開想象的推動作用。對于美術而言,沒有想象,就沒有任何的藝術創造。根據想象自由發揮,多鼓勵學生自由的縱橫馳騁,遨游飛翔,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為故事、詩詞、歌曲插圖配畫。悠揚的歌聲、動人的故事,都會把學生帶入到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讓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2.情感在愉快中體驗彰顯
美術是內心活動的一種表現。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情感的彰顯在愉悅教學中很重要。學生被生動的感情所打動,是一種高層次的心理狀態,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善用情感的力量去啟動和牽引學生,撥動學生的感情,讓學生在美術的情況中進入一種“樂學”的狀態,深刻理解美術愉快教學。
3.享受在愉快中興趣濃厚
鼓勵學生提高自己的審美享受,引導學生多去生活中觀察、體驗、從自然到社會之中多汲取靈感,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寫生,參觀美術展覽、欣賞世界名畫,做出自己的審美判斷。讓學生學會美的享受,美的刺激,鼓勵學生在欣賞美的過程中去想、去看、去投入、去體驗、鼓勵每個學生說出自己的審美感觀,并享受整個過程。在愉快的美術體驗中增強了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理解在愉快中凝聚加深
現在獨生子女眾多,他們一般受到兩代人的寵愛,過度的家庭寵愛容易導致他們的情感和意志力薄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關注和鼓勵,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幫助學生在心理上樹立成功感受,在細微進步的過程中積聚起朝前走的動力,當他們獲得了一點小小成就的肯定與鼓勵后,必然會想要得到更大的成就。這就是對學生創造熱情的激發,也是對學生潛能的誘導。教師要為學生構建一個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使其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能夠用感情去體驗,能夠保持穩定、長久的審美興趣。
二、初中美術教育提升學生審美素質的方式
1.加強審美教育
在初中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審美教育的開展,這樣有助于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和落實。初中美術課程教學,需要教師克服上課的隨意性,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但是也需要避免將學生向畫家方向培養。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初中美術教育的現狀,向學生傳授一些基礎的繪畫知識,并且關注學生審美素質與創造能力的提升。如,在課堂上多開展美術欣賞,美術欣賞課程教學的開展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藝術感知視野;強化學生的編織、剪切、版畫等一些手工課的培養訓練,以達到訓練學生想象能力與審美能力的目的。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身儀表,用整潔大方的穿著和板書熏陶學生,幫助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心態。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和創造美術作品,如能夠從線條的搭配、色彩的搭配等方面表現作品。教師不能給學生限定太多的規則,否則容易限制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造成學生作品中個性張力與內在活力的不足。因此,不論學生的作品所表現的是印象派特點,還是畫面表現過于平淡,在講評的時候教師都需要多鼓勵學生,挑優點講評,對學生創造性的一面加以肯定,以激發學生創造美和表現美的想法。筆者最近幾年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開展的改革工作,獲得了一定的效果。
2.美化育人環境
最近幾年,我國強化基礎教育建設,不斷進行教學環境與教學條件的優化。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努力讓學生養成愛學習、講衛生、愛護學校環境的習慣。另外,在美術教學中還可以通過生動具體的形象,向學生開展潛意識的思想教育與審美教育,這種教育形式的重點與核心在于以情動人,而不是要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述,教師甚至可以用靜默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感受,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如,在教學樓內張貼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作品中的父親是一位生活貧困的老農;張貼王福春的攝影作品《建設者之歌》,這幅作品表現的是一位吃苦耐勞的建設者形象;張貼彭耘的國畫山水作品,其作品表現的是對家鄉山河的贊美之情;等等。學生看到這些作品就會在心中產生一種振奮、努力的學習精神和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學生在感受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過程中,也在接受審美教育,學生辨別美丑的能力會自然地得到提升。
3.引領學生發現美
美是無處不在的,在初中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充分了解,以學生的視角為基本出發點,調動與啟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且在美術課堂上讓學生盡量多地接受一些美術工具和材料,幫助學生提升美術運用技能,在潛意識中提升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和欣賞美的能力。初中美術教師就是學生認識人類藝術美與自然美和社會美的引導者,其能夠讓學生了解美的表現方式與運行規律,從視覺、觸覺等多個感官方面觸動學生,培養學生的審美心理,并最終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創造美。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美術欣賞課程教學。初一美術的學習內容是歐洲的近代風景畫、靜物畫等,這個單元所選擇的題材都是生活化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普通事物進行觀察,將生活中的藝術和人的感情聯系起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學生依照自身的喜好收集一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如,讓學生搜集要學習的作品創作者的生平軼事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向學生展示一些經典作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品評作品。
4.深層次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審美心理特質
在上美術欣賞課的時候,學生都會對藝術課程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開始接觸藝術的時候,學生的審美思想還不成熟,因此多是用自己的眼光去品評、看待,最初他們認為好的繪畫作品就是畫得像的作品,對一些外形畫得不那么像的作品完全不理睬,是這些學生覺得畫得不像不美的作品卻是教師要介紹的世界名作。受到這種反差思維的影響,學生會慢慢認識到藝術作品不是外觀畫得像就是好的。學生有了這種思維方式后,就會突破表面的框架限制,探索作品表現的內在核心理念。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各種不同的美術作品時,需要選擇一些內在核心理念不同的作品,讓學生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藝術作品,從而拓展學生欣賞藝術作品的眼界,而不能夠只是將學生束縛在一個純粹的欣賞區間內。如,教師將徐悲鴻的作品展示給學生欣賞時,學生會覺得很有氣勢,不自覺地就會對這些作品表示贊許。但是當教師將劉海粟的作品展示給學生的時候,學生會覺得看不懂,表現出非常迷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這兩位畫家藝術創作風格的差異,以及各自使用的用色習慣和材料的差異。通過對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的展示,可以讓學生了解藝術家對美的追求不在于外在的像與不像,此外,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藝術作品對自然美的一種追求,引導學生在感受畫家創作的美好形象的同時,體會作品當中所存在的各種純真動人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在進行藝術作品欣賞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生活與藝術的情趣,并且從中感受到教育的思路。
三、結語
一、素描教學是基礎教學,應以培養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和技能為目的。
不管什么風格的基礎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對素描造型諸要素各有不同的側重而已。我認為在基礎素描教學中應本著現實主義的原則,要求用寫實的手法表現對物象的真實感受。作品應以客觀物象為依據,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根據對物象的認識和感受,藝術地表現一定環境與光影下的具體物象。學生的主觀感受應依據客現物象并受制于客觀物象,所謂"藝術地表現"是指概括、取舍、加強、減弱等藝術處理。
素描教學訓練要以培養學生對物象的認識能力、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為目的,即要達到基礎訓練所必須具備的各項要求,掌握好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又應指導學生以客觀物象為依據,表現物象的真實,以寫實的手法表現對物象的真實感受。
我不主張在素描基礎練習上,采用變形的手法,在打基礎的階段,"變形"容易養成主觀隨意的習慣。但并不因此反對有些素描對物象的結構進行一定程度的強調乃至合理的夸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主要的,但學生的主觀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現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觀感受是來源于客觀物象的,關鍵是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觀察物象和處理畫面。
二、在素描基礎教學上應抓住兩個主要環節,保證學生不脫離嚴格訓練的軌道。
這兩個環節是:輪廓準確和注意整體。要求輪廓準確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辦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學者最普遍的毛玻要求輪廓準確,可以培養學生在學習上嚴格的作風和求實的態度。這里所說的輪廓準確并不是說要在素描的第一階段就細摳輪廓。我認為第一階段打輪廓時能做到構圖恰當,比例準確,要點鮮明,形象明了,就應該說是輪廓準確了。
在素描訓練過程中,應當要求學生在每一階段都不斷使輪廓更精確,特別是要求學生不要遷就輪廓的錯誤,那種明知有錯而湊合了事的態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礎訓練中老是犯輪廓不準的毛病,就不能獲得物象結構的知識,就會造成不善于敏銳準確地表現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體是觀察物象和處理畫面的一種方法,這個方法掌握得是否恰當直接影響作品的質量。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技法時,更要重視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觀察物象的方法,它與學習成績的優劣和進度的快慢有著直接的聯系。
不正確的觀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點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為了看清楚那個要畫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慮,結果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局部的細枝末節而看不到整體的情節氣勢。而作畫時對物象的觀察分析,不僅是為了認識物象,更重要的是為了表現物象。這就要求學生在開始完成一份素描作業時,要根據對物象的觀察和感受,對習作的整體效果有一個設想,就像導演拿到劇本就應該在思想中形成這部戲或這部電影的整體"視像"一樣。
整體觀察是造型藝術的根本法則,它的實質是便于比較。學生能否把所要刻畫的物象整個地控制在自己的視域之內,在處理局部時能否考慮到整體,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提示和強調的重要方面,要讓學生養成自覺地進行整體觀察的習慣。
但這并不是說只強調整體而忽視局部細節的深入刻畫。整體和局部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并不存在純粹的"整體",整體的豐富性有賴于對局部的深入刻畫。
整體--局部--整體,作為習作的整個進程大致是這樣,但在深入描繪各個局部的過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階段。應當要求學生在習作的每個階段都要考慮整體,并為掌握整體而調整整個畫面,使每個階段停下筆來都是一張形象生動的畫。所以,掌握整體是對局部而言,在一定階段必須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畫物象的整體性特征,有了具體物象的整體性才有提高的基矗
三、應本著"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素描訓練。
不僅要有長遠的總目標,而且要有分段實現的具體目標和要求。在不斷循序漸進和適當重復的過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規律及其有關知識和技能,才能得心應手地表現各種環境下的復雜事物。
為了打好堅實的基礎,習作應以長期作業為主,這樣便于領會教師的指導,便于深入理解,反復校正和進行探索。教學上的嚴格要求也主要體現在長期作業中。教師要向學生說明長期作業的重要性,對各種不良傾向要及時加以糾正。同時,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業作為輔助,使寫生與構圖相結合,記憶、想象和速寫相結合,以避免學生在長期作業中容易出現的觀察力遲鈍以及畫面板、膩的缺點。
習作的優劣還取決于觀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識面的廣度,取決于藝術修養和技術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畫外功夫"要正確引導,鼓勵學生多掌握一些課外知識,如:文學、美學、歷史等方面的知識,使他們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以及它們的主張和特點。這樣能夠使學生擴大知識面,開擴眼界,有助于提高繪畫水平。
在基礎未打好之時,對于那種專門追求風格、流派的做法,教師要適當地加以引導和糾正。要讓學生認識到:沒有渾厚的基本功作基礎,單純地去追求某些風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無益的。因為學生不僅要具備照著物象摹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的理解、記憶和想象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具備全面的造型能力。
四、在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善始善終。
有的學生開始畫的時候積極性很高,新鮮感強,觀察力也比較敏銳,但經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力多少有些遲鈍,不能保持一種清醒和整體的感覺來檢查畫面的表現效果。有些學生則急于求成,時間一長就有種畫煩了的感覺。這時,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不要輕易地把調整修改這一步看做是作業結束時的修飾,而應認真對待,感到有不妥當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決心把它修改過來。
調整修改應本著整體的原則,反復分析研究,反復比較,理解形與神的關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時那種新鮮強烈的感覺來檢查畫面效果,找出畫面與物象之間的差距,檢查物象與物象之間的組織結構、形體比例是否準確,質量、空間關系是否恰當,主次虛實是否有序。這些因素的調整,主要是想通過反復的校對和比較,能夠更深入地研究對象和表現對象。
五、在素描訓練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
讓學生喜愛美術,首先要讓學生喜愛美術教師。在初中階段,特別是在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與對教師的喜愛密不可分。強大的人格魅力能夠為教師創造融洽和諧的工作氛圍,是吸引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美術教師在學識、個性、品德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決定著他人格魅力的高低。淵博的知識是教師過硬教育能力的體現,它能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收發自如、寓教于樂,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淵博的知識往往能得到學生的尊重,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協調融洽處理師生關系的關鍵。美術教師應該有寬廣的胸襟,要包容和理解學生,特別是對處于性格叛逆期初中生,教師不僅要做學生的人生導師,還要學會和學生交朋友,與學生打成一片,用自己的真誠來換取學生的真誠,用自己的魅力來感染學生。同時教師在面對挫折時要時刻保持不氣餒的狀態,用自身的勤勞和勤奮帶動學生,樹立人格榜樣。
二、建立學生美術沖動體系
美術教學是對學生知覺、情感態度和生活經驗的培養過程,是對學生的心理思維特點進行強化的過程。在美術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美術沖動體系的建立,讓學生在表達感情、表達情緒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有畫畫的沖動。美術沖動體系本質上就是讓學生建立對事物的美術思維方式。建立美術的思維方式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要適時的引導學生,在基本技巧的教學范圍內應給予學生創作的自由,給予學生繪畫自己喜歡的事物的權利,給予學生用美術進行自由表達的機會。比如在初一人物線造型的美術課上,當有老師要求作業畫女同學頭像時,總會有個別學生提出要畫男同學,有的還要畫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畫只小熊貓。我們分析一下這些學生的想法,要求畫男同學的可能覺得自己能畫的更好;要求畫自己爸爸的是因為他最熟悉,能畫象;要求畫熊貓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不自信,怕自己畫不好人頭像而要畫自己拿手的。他們的“不合理”要求實際就是一種繪畫表達,如果這時教師大怒,以不按老師要求做作業和無理擾亂課堂批評的話,就使學生的繪畫熱情受到挫傷。如我們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特點加以引導,建立并強化美術沖動體系,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穩定的美術學生興趣。
三、融入農村美術元素
因為農村學校條件的限制使很多美術課程不能開展,如果教師局限在學?,F有的條件里,有的課堂教學內容只能是簡單的講講,甚至讓學生上自習課了。培養美術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條件盡量開展好課堂教學。比如雕塑課,農村學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來做雕塑練習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農村的條件來上,不妨讓他們再回到兒童的玩“泥巴”時代,讓他們自己動手去挖紅泥,讓他們在課堂上由老師引導從兒時的“捏娃娃”游戲開始講解雕塑,使學生更真實的感受到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樣的課堂才是培養農村孩子興趣的樂園,這樣讓學生在興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學習效果,充分發揮課堂活躍的優勢作用?,F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傳授知識,利用情景教學的模式創設興趣的課堂氛圍,達到美育的目的。
四、最大限度的運用多種教育手段
美術新課程倡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而傳統教學重講解,輕示范;重視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忽略了學生美術技能的扎實掌握和繪畫方法的學習運用,造成美術課堂示范教學的缺失。所以,美術老師應認識到示范教學在課堂上的重要性,很多技能技法的傳授需要教學示范。
(一)因材示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示范教學過頻或過淡,忽略學生的實際需要教師對每一個步驟演示講解,學生觀看熟記,這就帶來了相對的缺陷:部分學生在創作時容易受教師示范的“定勢”,使得自己創作的作品沒有很強的“原創性”,更多的是教師作品的“影子”。這樣過于頻繁地示范只會使學生依葫蘆畫瓢,形成思維的惰性,而且也會讓學生的作品風格單調劃一。學生缺乏運用遷移的方法,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嘗試藝術的表現方法,也就無法在美術創造行為的表現過程中發展個性和氣質,創造新的作品。美術課雖然是技能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合理的示范,但它與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的。
(二)示范教學流于形式,忽略學生的學習效果
美術課堂示范教學具有形象性、直觀性的特點,它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操作的動作要領,啟發學生形象思維,鍛煉學生實踐技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美術教材呈現在欣賞者的面前是靜態的,無論教師的解說多么仔細,步驟多么詳細,都不如教師的示范能解決技法學習上的難點。通過示范,使其產生表象,進行形象思維,最后掌握知識技能。例如,講解《水墨畫—動物》時,教師首先要教給學生一些筆墨技巧,而這最為一目了然的方式是示范,學生通過示范的學習,初步發現了一些創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筆墨技巧,并躍躍欲試。這時,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地體現,自然產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會把學習當作樂事,最終進入到會學和樂學的境界,美術教學的良性循環也會因此建立起來。
(三)示范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講究一定的量和度
示范必須根據教學任務的實際需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用。示范是教學的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不能為示范而濫用示范,只能在完成教學任務需要它時,才恰到好處地選用示范手段。如果遇到較難的內容或者學生動手能力差的學習內容,教師不妨試著帶領學生學習。例如,初學水墨畫,教師可以從構圖開始,對造型,對線條、墨色的處理方法一一示范講解,學生看得明白,學得真實,能較快的掌握技法。同時學習的積極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創造美的活動。高年級的學生無論質疑、解疑能力,都比較強,他們思考問題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師只需根據教學目的,在一些人物造型、形象設計、構圖等方面略做點撥即可。“教有法而無定法”,在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學示范的創設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美術教學中良好的教學示范創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擴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逐步學習創作和設計的方法。
(四)示范教學應具有啟發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示范的范圍應該確定為以具有普遍規律或程式的技法訓練示范為主,而具有創意性探索性的創作過程就要偏重于啟發和引導,不宜做完整的示范。在一節剪紙課上,課堂中有兩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師快速地折剪,展開后變成一個雙喜字;第二次是教師快速地將雙喜字上下的兩個口字進行了變化,簡簡單單的“笑臉”和“心形”。第一次的示范是揭示課題,引起興趣;第二次的示范是啟發學生的創作欲望,示范簡單而典型,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又起到了直觀、形象的示范作用。這堂課的示范就完整的融匯于整節課中。美術課堂示范應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融會貫通掌握知識,并發展能力。在上述這個案例中,教師在關鍵處示范,千方百計地把擬訂的教學目標變成學生自己的學習目標,在這種條件下,學生積極主動的學,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就找到了結合點。適量適度的示范可以達到“潤物細無聲”“曲徑通幽”的效果。教師的示范賦予課堂于“形”,學生的創作賦予課堂于“神”,神形兼備,方為上品。
(五)不能過于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削弱教師的引導作用
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并通過體驗與感受,構建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如果誤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做主,自己學習,那就削弱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二、結語
教師們在課堂上應該為學生們營造良好的、適合學生、并且能夠有助于當節課教學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將書本上的美術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善于觀察的習慣,培養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例如,除了安排學生學習欣賞教材中的作品,也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園或者公園中進行寫生等活動,或者在佳節前后組織學生欣賞燈會,帶領學生們多多收集資料,體驗美術的魅力。與此同時,將多媒體軟件教學方法引入到美術教學課堂,也是一種提高課堂多樣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將多媒體教學與美術相結合,使得學生從視覺、聽覺兩方面同時受到熏陶,多方面了解美術、學習美術,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美術課堂的熱愛。
二、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提高洞察力和創新力
初中生的美術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而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關鍵是對觀察能力的培養。因此,觀察生活是提高美術能力的最有用的措施。例如,在美術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欣賞一幅畫,規定觀察的時間為一分鐘,觀察過后讓學生們用語言描述畫面,隨后再嘗試著將看到的畫面畫出來。堅持每周進行三次訓練。然而,對于鍛煉提高觀察力習慣的培養僅限于在課堂上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們有責任提醒學生對生活中美的事物處處留心,細心觀察,從而培養成習慣。久而久之,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觀察力。
三、嚴格要求學生的創新訓練,培養創造力和毅力
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形成習慣的過程。在初中美術教學的課堂中,教師需要給學生創造各種類型的創造力拓展過程,讓學生們主動去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習慣不是一朝半夕就能夠養成的,而是需要學生們有毅力地堅持訓練,逐步培養而成。教師需要安排學生們進行定期的美術繪畫訓練、思維拓展訓練,采取適當的方法,嚴格要求學生們按照周期堅持練習,不得半途而廢。教師可以制定一些獎勵規則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動力。美術教學對趨異性思維的要求特別高,同時著重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性格保護,著重培養學生能夠對事物細心觀察、并且通過繪畫呈現出審美和創造的能力。
四、增加訓練,布置作業,培養學生的基本繪畫能力
在美術課程的學習方面,有些繪畫技巧的掌握對許多初中生來說比較困難。因此可以通過倡導合作學習,鼓勵集體創作的方式來完成相關美術課程的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彌補不同學生美術方面的缺憾,消除學生的畏難思想,從而讓每個學生的美術特質都激發出來,提高美術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另外,在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訓練,再加上初中學生年級的不同,教學的方式和內容也需要做相應的變化和調整。例如:初一的學生主要學習線條、造型等的模仿、練習,通過簡單上手的教學內容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喜愛和熱衷美術課程的學習。而對于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實物繪圖等課程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例如,在進行花草等實物的繪圖教學中,老師可以帶學生走出教室,去欣賞學校的花草,感受其中的美麗與自然的氣息,并且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實物描繪,這樣可以鍛煉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享受美術課程的樂趣。
二、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拓寬學生美術思維能力
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眾多方法中,課外活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可以極大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美術學習的情趣。在老師組織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時,可以通過充分利用當地的有利條件,每一次活動都設計出帶有趣味性的作業內容。例如:收集當地廢舊材料,創造多元形象。教師指導學生收集一些常見的廢舊材料,如:易拉罐、稻草、樹葉等,進一步引導他們認真體驗材料的形狀、質地、色彩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創造能力。對于廢舊材料的加工創造,主要采取多角度感受、組合想象、隨意裁剪等幾種形式。學生自主選擇各種材料,經過實踐操作,讓學生感受到美就在身邊,只要不斷地去發現,美無處不在、無窮無盡。讓學生的美術夢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創作出各種別出心裁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