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9:00
序論:在您撰寫科普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所謂科普顧名思義就是科學技術的普及,而科普教育就是指采用一種公眾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參與方式來對相應的自然學科與社會學科知識進行相應的普及和傳播,以達到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推廣科學技術應用的最終目的。而實際上科普教育就是知識的普及教育,不論是自然科學知識或者是社會學科知識,總之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并且是一個普及性的學習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只要讓受眾群體達到了一個實際的知識學習目的就算是達到預期了。至于使用什么樣的方式,讓人們接受更多的科普知識就是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完善和改進的了。運用科技館良好的進行科普教育的創新就是其中一個完善改進的選擇。
1.2科普教育的實際意義
之前所說科普教育就是為了達到一個對自然學科、社會學科知識的普及教育,這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越來越多新興事物和科技出現了。在以前舊時代中的很多思想觀念其實都是一些封建迷信,是需要及時摒棄的,不然都很有可能對自身甚至對周圍都帶來傷害。而科普教育就是為了能夠良好的實現對這些不科學思想進行破除,讓人們更好的回歸到一個科學真實,充滿真理的現實生活環境中,讓所有人都能更好的去了解全世界,去了解全宇宙的奧秘,因此良好的科普教育其實就是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也讓整個人類的科學知識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并大眾化的將這些基礎知識進行合理的普及。因此科普教育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良好的對科技館的科普教育形式進行創新就是對科普教育的極大推動。
2情景故事的扮演和實現良好的幫助對相應知識的理解
2.1情景故事的扮演以良好的提升興趣
預定時間在科技館中進行一些情景故事的扮演能良好的提升對于科普知識的相應興趣。其實科普知識從知識性的角度上來講是比較乏味和枯燥的,理論是實際現象闡述更多,沒有一定的故事趣味性。但合理的引用一些相應的科幻故事或者自行編排,在科普館中進行情景故事扮演自然就能更好的吸引他人的興趣。每一個人都從本能上擁有一個表現欲。所以面對一個表演的機會,大多數人首先都會感覺興奮并且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提升的興趣自然就能更好的加深對相應知識的理解,由此才能更有助于接下來的學習。而在表演中合理的穿入一些相應的科普知識不僅不會是整個表演活動顯得枯燥,而是為其設定了相應更為專業而深邃的背景,使得整個活動變得更具吸引力,讓所有人都能更加投入進來。
2.2在扮演中更深入的理解相應知識
干澀的理論知識講解是難以很好的引起人們的興趣,因此這樣的方式就很難起到更好的普及效果。走馬觀花的瀏覽然后象征性帶過相應的知識內容只能讓人覺得很隨意,而不會去注重記住那些相應的知識了。在故事扮演中很好的提起人的興趣,自然就能很好的實現其相應的關注度,在活動中更加深入的理解了相應的知識內容。人在實際的活動中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是最深刻且記憶持久度最高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才更好的幫助進行一個科普教育的實行。所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是指理論知識要在實踐中才能更有易于人們的學習理解,良好的情景故事扮演就是一種很好的實踐。
3展品方面進行相應的創新
3.1注重對展品表現形式的創新
大部分科技館的主題都是不盡相同的,因此相應的展品內容也就相應的都比較相似。因此合理的對展品的表現形式進行創新就能更好的推進科普教育的推廣以及人們對相應知識的理解度。而更新展品的表現形式將不僅僅是更新展品的外觀設計,應突破原有的外觀設計形式,要能反映展品的形象,要有視覺沖擊力,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以激發觀眾的求知欲。還有就是注重更新展覽環境,良好的環境氛圍能更好的引起人們對相關知識的好奇心,讓人們愿意去動手和參與學習這些相應的科普知識學習。
3.2注重對展品的宣傳方式的創新
不僅僅是對于展品的表現形式加以創新,還有對于展品的宣傳方式有也同樣要進行創新。目前,大多數科技館的展品一般采取在科普展廳內展出的形式。但其實完全介意在現代科技館中采取定期舉辦優秀展品展覽,并進行相應評獎活動來對展品進行宣傳。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勵科技館展品創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把科技館界頗具影響力的展品聚集在一起,讓公眾有機會領略創新展品的風采,從而又可大大提升科技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再良好的展品和豐富的知識也同樣需要人們知道才能有機會來進行相應的學習?,F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當前社會即便是好東西也需要人們去了解知道才能更好的發揮其作用。所以加強宣傳方式的創新就是對科普教育的良好推進。
4結束語
首先運用實地考察法、資料查閱法等對某循環農業示范園園區區位、資源等現狀進行調查,繪制出較完整的園區物質循環流程圖,然后遵循知識性、趣味性、科技性的設計理念,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完成適宜不同人群的較完善的園區科普教育方案。
2園區概況與科普教育方案設計
2.1園區概況
調查顯示該園區所在地屬于太行山脈,最高峰海拔400m。位于暖溫帶半濕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13.2℃,年均降雨量514.4mm。園區規劃山下面積約366668.5m2,山上面積約166667.5m2。種養植規劃如下:山上種植酸棗樹、山楂樹、柿子樹、花椒樹等;山下種植牧草、野菜、蔬菜大棚、糧食作物等;園區防護林由梧桐、楊樹等構成;畜禽養殖園主要養殖豬、牛、羊、驢、蛋雞等。在整個園區中,蚯蚓是實現廢物資源化的主導者,其可以將動物糞便、植物秸稈等轉化為自身蛋白和蚯蚓糞,巧妙地把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地聯系起來。以蚯蚓為核心,以“畜禽—蚯蚓—植物—畜禽”為生態鏈條,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4],有效地解決畜禽規模養殖糞便污染問題,基本實現園區物質循環。
2.2園區科普教育價值挖掘
整理園區種養物種的馴化史、生物學特性、種養管理要點、用途、相似物種地區分布等知識,通過制作解說牌、園區物質循環流程圖展示牌、科普宣傳欄、導游解說等,結合實物向參觀者進行系統的科普教育宣講,介紹循環農業的定義、循環農業前景,讓參觀者了解農業中的動植物、農業發展史、現代農業技術等。例如在畜禽養殖園可以參觀了解不同生長階段動物的行為與管理要點;在果園內可以向參觀者講解剪枝、疏花疏果、套袋等管護技術,到金秋時節還可組織參觀者進行采摘;在大棚種植園向參觀者介紹白色農業、立體種植、無土栽培等技術。園區后期還將設立DIY園和農業科普中心,如DIY園可以傳授用山上柳條或荊條編織盛物筐、簍的技術,或者讓城市參觀者有機會承租園中小塊土地進行種養管理實踐等。農業科普中心可以設置各階段農耕用具展區、現代農業科技展覽區、虛擬農業展示區等,讓參觀者身臨其境,了解植物播種、發芽、生長的過程,常見動物生長發育過程等。此外,還可以在供參觀者休息的長廊內設立科普宣傳欄,使參觀者在休息的同時了解農業發展歷史以及本園區建成前后所形成的鮮明對比。
2.3園區科普教育方案設計
2.3.1園區科普教育游園路線的設計根據游覽目的、興趣、時節不同,規劃了三條路線。
1)循環農業觀光路線:林木深處—田園灌溉—畜禽糞便沼氣發酵—蚯蚓園—大棚種植—農業科普中心,主要了解循環路徑、觀賞循環農業景觀、現代農業技術、自然景觀等。
2)農俗體驗路線:林木深處—采摘樂園—DIY園—農業科普中心,主要可以識別常見農業物種、干農家活(根據時節不同組織參觀者采摘等),了解綠色、循環農業。
3)特色專題路線:主要有春季踏青節、盛夏狂歡節、金秋采摘節、重陽登高節以及以青少年農業科普教育為主題的夏令營等專題旅游。
2.3.2以解說系統為基礎的科普教育方案的設計解說系統分為向導式解說系統和自導式解說系統。向導式解說系統,也稱導游解說系統,一名合格的農業示范園專業導游既要具備農學、生物學相關專業素質,又要懂得教育學、旅游管理學等相關知識,方可抓住參觀者的心理,熟知參觀者的需求,更好地進行農業科普宣傳。自導式解說系統由圖文、語音、聲像導游等設施、設備向參觀者提供靜態的、被動的信息傳遞,可通過園區設立的各種解說牌、科普宣傳欄、音像制品等傳遞科普信息。
1)針對兒童的向導式解說系統科普教育方案。兒童學習的目的性不強,寓教于樂對兒童至關重要。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在教學中要采取以“導奇式法”為主,走農俗體驗路線。在實施過程中主要應注意:路線不宜太長,考慮兒童身體、心理狀況,內容上要控制難度,專業內容要淺,主要目的使兒童了解與生活相關的農業常識,建立環保意識和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2)針對青少年的向導式解說系統科普教育方案。青少年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有一定的農業常識。針對青少年采用PBL法(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任務為導向,以問題為基礎[5],挖掘青少年潛力,逐步引導青少年關注農業、了解農業。游覽路線以循環農業觀光路線為主,講述現代農業技術,以識別物種為輔,糾正青少年的錯誤認識。如在蚯蚓園,可以讓青少年們動手挖幾條蚯蚓來觀察,說出蚯蚓的生活習性、用途等,根據蚯蚓的生活習性還可以延伸到利用菌渣、畜禽糞便養蚯蚓的技術,而蚯蚓糞還可以作為生物肥;在果園中通過青少年們提問交流讓學生了解水果生長對日光、溫度等條件的需求及果樹的管理。
3)針對成年人、老年人的向導式解說系統科普教育方案。對這一群體可以采取參觀法,即在解說員的引導下,成年人、老年人對具體事物進行觀察、思考,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驗證已有知識。針對成年人、老年人主要是農俗體驗路線,輔以循環農業觀光路線。
4)針對成年、老年人的自導式解說系統科普教育方案。成年人、老年人生活閱歷較豐富,也可以采取自導式解說系統游覽循環農業園區,園區科普教育中心可以制作針對性的自導式解說系統科普教育指導書、語音、聲像等資料提供給參觀者。其中解說牌要重點研制適宜本園區物種特色的科普教育解說牌、現代農業技術解說牌、文化長廊宣傳欄等。為了達到較好的科普宣傳效果,根據參觀者年齡不同還可具體設計系統的科普教育方案材料供自導式解說系統的參觀者選擇。
3園區科普教育的展望
(一)講授內容
作為課題研究的基礎性工作,從2013年2月起,課題組先后開出公共選修課《大學文科數學》和《簡明概率統計》。同時,課題組成員還參加了網絡課程《數學文化》的輔導答疑和期末考查工作。
(二)教學情況
2014年1月初,在教學過程中,課題組就文科學生選修數學素質教育類課程的選課動機、學習興趣、學習難度、學習方法、內容設置、教學方法、教師評價等方面在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法政學院、藝術學院2012級和2013級選修《大學文科數學》的部分同學。共發出問卷65份,收回有效問卷58份,其中男16份,女42份。
二、文科類學生的學習狀況
在問卷調查中,課題組同時獲得該校文科類學生關于數學素質教育課程學習狀況的一些信息,主要調查內容和統計結果如下。
(一)文科專業學生提高數學素質的必要性
在回答“您認為文科專業的大學生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數學素質嗎?”時,約有36%的同學認為“非常必要”,約有55%同學認為“有必要”,約有8%的同學認為“必要性不大”,約有1%的同學認為“沒有必要”。
(二)選修《大學文科數學》課程的動機
在回答“您選修《大學文科數學》這門公共選修課的首要原因是什么?”時,約有31%的同學選擇“感興趣”,約有28%同學選擇“修學分”,約有41%的同學選擇“對提高數學素質有好處”,幾乎0%的同學選擇“隨大流”。
(三)學習《大學文科數學》課程的興趣
在回答“對于學習《大學文科數學》這門公共選修課,您感興趣嗎?”這時,約有10%的同學選擇“很感興趣”,約有59%同學選擇“比較感興趣”,約有29%的同學選擇“興趣一般”,約有2%的同學選擇“不感興趣”。
(四)學習《大學文科數學》課程的困難程度
在回答“對于學習《大學文科數學》這門公共選修課,您感覺學習上困難程度是怎樣的?”時,約有19%的同學選擇“沒有困難”,約有59%同學選擇“有些困難”,約有19%的同學選擇“困難較大”,約有3%的同學選擇“非常困難”。
(五)《大學文科數學》課程的課堂教學工作
為了講好《大學文科數學》這門課程,在實驗課程授課過程中,課題組任課教師在使用的多媒體課件里設計了“名人名言、今日新課、學科漫談、教學隨想、互動時間”5個板塊。學生在回答“您的感覺是怎樣的?”時,約有43%的同學選擇“很有新意”,約有48%同學選擇“較有新意”,約有9%的同學選擇“感覺一般”,約有0%的同學選擇“作用不大”。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還融入了許多“數學文化”的內容,例如,數學史簡介、數學家故事、數學思維方法、數學應用實例等。學生在回答“您的感受是怎樣的?”時,約有48%的同學選擇“非常喜歡”,約有43%同學選擇“比較喜歡”,約有9%的同學選擇“沒有感覺”,約有0%的同學選擇“不太喜歡”。為了使學生思維不間斷地看到完整的定理證明過程或典型例題的解題過程,課題組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利用PPT中的“氈尖筆”功能將定理證明過程或典型例題的解題過程像在黑板上板書一樣動態地在屏幕上書寫出來,很受學生歡迎。約有74%的同學選擇“使用多媒體結合鼠標板書講授解題或證明過程”,感覺效果最好。據此可以推斷,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文科類學生想通過公共選修課程提高自己數學素質的需求非常高,學習興趣等基本狀況也比較好。這說明,開好如《大學文科數學》《簡明概率統計》等這類提高文科類大學生基本數學素質的公共選修課程十分必要和可行,同時也為今后開課奠定了重要的生源基礎。
三、普通本科院校非數學專業數學素質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文科學生學習數學課程感覺的困難程度也比較高,約近80%的學生感覺“有些困難”、“困難較大”或“非常困難”。這與中學階段實行文、理分科的應試教育的現實有很大關系,這也是普通本科院校文科數學教育的特殊性之所在。課題組認為,適應文科類專業數學素質教育的特殊性就是體現教育以人為本理念,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基礎。因此,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
(一)教學計劃忌追求面面俱到,要更注重教育教學效果
像《大學文科數學》這類素質教育課程,普通本科院校大都以公共選修課形式開出,一般為36學時,2個學分。根據這樣的教學計劃和擴招以后學生的現狀,教師應該只限于講授一元函數微積分的基本內容,并選擇一本合適的教材。如果面面俱到、貪多求全,實質上學生并不能理解所學內容,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教學內容忌追求邏輯嚴謹,要更注重合情推理運用
在《大學文科數學》教學過程中,必要的論理證明是必須的。美籍匈牙利著名數學家G波利亞認為“論證推理是數學這門科學的特殊標志?!钡n題組認為,不同于理工科數學教學,文科類數學課程中應該“淡化形式,注重實質”,特別要注重合情推理的運用。例如,高中課本中關于“極限四則運算法則”是沒有證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需利用“無窮小量與極限的關系”給出一個法則的證明,如“兩個函數積的極限”的證明即可,然后告訴學生其余同理可證,留給學生自學。實際上,這是利用了“類比”的方法,而“猜想”和“類比”、利用幾何直觀給出“說明”等都屬于合情推理。實踐證明,論證推理與合情推理的合理應用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目標忌追求工具屬性,要更注重基本思想方法
對于文科學生來說,考研和工作以后都不會直接用到高等數學知識。所以,文科數學教育的教學目標必然會不同于理工科,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例如,極限既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一種數學方法。極限方法是解決關于“無窮數學”的基本工具,是否使用極限是高等數學與初等數學的分界線;概括地說,高等數學是一門用極限的方法研究函數的數學學科。只有充分注重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才能體現《大學文科數學》等課程的數學素質教育作用。
(四)教學過程忌復制理科模式,要更注重融入數學文化
數學是一種文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文科類數學素質教育課程更應該注重融入數學文化。例如,根據教學內容可以開展課堂討論,插入數學故事、名人軼事等數學史的內容。這不但能夠大大開闊學生的眼界,而且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五)教學方法忌單調照本宣科,要更注重培養學習興趣
文科數學教育不必過度追求所謂“嚴謹”。實際上,由于受中學文、理分科的影響,文、理科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是有差異的;對于數學的學習,文、理科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是有差異的。所以,文科數學教學更應該培養文科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在教學中,除了融入數學文化的有關內容外,還可以盡量講清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融入簡單的數學建模問題、介紹數學知識的應用等,這些都能夠非常有效地激發文科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在潛移默化中起到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的作用。
(六)教學要求忌追求不切實際,要更注重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調查和座談了解到,學生對于公選課的重視程度一般低于必修課。要求學生花大量時間在公選課上不切實際,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也不切實際,要求學生完成大量的作業更不切實際。所以,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在實際上起著決定性作用。
(七)教學形式忌單純粉筆黑板,要更注重教育技術創新
目前,多媒體等教育技術的引入,彌補了“粉筆+黑板”教學形式的缺點;同時,PPT課件中還可以插入圖片、動畫、視頻等,這恰好為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等素質教育內容創造了非常有利條件。但對于數學教學來說,PPT課件的最突出的缺陷就是不能使論理證明和解題過程同步于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的思維往往跟不上幻燈片切換的過程而產生間斷。課題組認為,應該鼓勵數學教師在傳統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育技術的結合上大膽探索,鼓勵個性發揮,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前述的PPT中的“氈尖筆”功能的利用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八)教學評價忌追求偏難技巧,要更注重以人為本理念
文科數學教育類的公共選修課一般需要采用考試或考查等方法進行教學評價。在教學實踐中,應避免“期末一張試卷”的作法,同時應避免試卷中題目技巧性過強、偏難題目過多。在教學中,注重體現素質教育的導向,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本著“基本、適量、代表性”的基本原則,采用更加人性化的“到課情況+平時作業+期末考查”的綜合評價方法會收到了更好的效果。這樣做雖然增加了教師的一些工作量,但教學實踐證明,這種綜合評價方法得到了學生認可,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避免學生發生“逃課”情況,是一種比較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的選修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13年12月普外科18名??谱o士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4~46歲,從事普外工作3~12年,其中本科8名,???0名。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9名,兩組護理人員在性別、年齡、學歷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9名護理人員均接受崗位培訓1年,內容包括《普外科常見疾病護理常規》、《護理操作技術規范》、《急救護理》以及《醫療器械的使用與保養》等培訓;觀察組9名護士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強繼續教育培訓。
1.2.1職業道德培訓
堅守職業道德是做好護理工作的先決條件,普外科護士首先應具備良好的護理職業道德,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1.2.2健康教育知識培訓
普外科護士對患者提供護理的同時,還要教會患者自我防護知識和技術,改變他們對健康概念的認識和態度,讓他們能夠達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
1.2.3人際溝通能力培訓
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能促進護士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解除患者的防御心里,創造一個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彼此平等寬松和諧的就醫環境。
1.2.4心理護理能力培訓
心理護理是開展護理工作的關鍵,護士要以心理科學理論為指導,影響、改變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消除各種疾病心理因素,起到縮短患者治療時間。
1.2.5護士心理素質培訓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取得患者信賴的基礎,它直接影響患者的思想情緒和治療效果。普外科護士要具備良好的認知能力、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特別是在危重患者的搶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上更應沉著冷靜、敏銳的觀察,運用豐富的護理知識、熟練的護理技能及時有效的判斷處理。
1.2.6計算機能力培訓
掌握現代化信息網絡知識是護士必備的能力,是開展護理工作的必備條件,大量的護理工作都需要計算機來完成。比如電子歸檔、患者的治療和護理記錄等,都需要通過計算機的統計數據有效跟蹤監測,及時掌握病情動態信息,保證護理工作有序的開展
1.2.7臨床護理研究
開展臨床護理研究是護理工作向縱深發展的有效手段。護士要不斷總結護理經驗,要在外科護理的理論、內容、方法、技術、管理以及人才培訓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提高護理水平,促進護理工作的不斷發展。
1.2.8相關知識培訓
如護理管理與衛生服務的相關政策法規的培訓等。
1.3觀察指標及判斷標準
由護理培訓中心5名資深教師對兩組護士在護理職業道德、專業護理技能(理論占70%,操作30%)、健康教育知識、人際溝通能力、護理研究等5項統一以筆試形式進行考評,總分為100分。采用護士長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普外科相關知識評分,主要包括危重患者的護理,常用急救知識,患者疾病評估內容與方法,康復性訓練,突發事件的處理以及衛生服務的相關政策法規等,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谱o士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越高?;颊邼M意度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該問卷設滿意、不滿意、基本滿意三項對患者進行調查。
1.4數據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20世紀90年代至今,國際互聯網(Internet)在全球迅猛發展。它能提供通信、檢索、最新動態和娛樂服務,這為優化田徑普修課的教學內容提供了可能和條件。我校小學教育(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是小學體育教師,因此,少兒田徑內容作為我校田徑普修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適宜的。為此,課題組教師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深入調研收集了來自三方面的田徑教學內容資源,第一來自國際田聯和中國田徑協會網站中提供的相關少兒田徑資料;第二來自部分優秀小學網站中提供的田徑教學內容;第三來自師范院校尤其是以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的兄弟院校相關田徑教學內容資源。經過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研究后對我校田徑普修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刪掉小學中不開展的和偏難的教學內容,如鉛球和標槍;降低難度動作教學,如教學中降低欄架高度和欄間距;增加趣味性強和團體性項目的教學內容,如在跑的教學中增加迎面接力,在投的教學教學中增加壘球和實心球技術的教學,增加跑、跳、投三項融合項目的教學;變化田徑項目教學內容,如跑教學中不僅有變速還進行變向教學,投的教學中不僅有遠度投教學還有定點投教學。經過調整和優化后的田徑教學內容更貼近小學田徑教學,使內容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隨著高校田徑課程教學改革的進行,田徑普修課時有過去的280學時左右減至目前的70學時左右,在有限的時間內還需保證教學質量,因此必須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ヂ摼W能夠提供多樣、便捷的交流方式和強大的檢索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通過互聯網建立了微信朋友圈、E-mail等在線信息網絡交流平臺,構建了不受時空限制的師生互動平臺,如教師能夠上網為學生提供和推薦優秀的田徑網站、視頻等資源,學生也可在線向老師咨詢、探討或辯論問題,從而能使學生全面的認識事物、培養學生思辨思維,這正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二、制作多媒體課件,實現理論、實踐學習的相互滲透,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是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曲線、動畫和視頻等信息進行有序的編輯和整合,形成一個多視覺表達的信息載體。它不僅可以刺激人體視、聽等多種感覺系統,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強教學內容的可信度和說服力,更便于學生理解、思考,起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課題組老師利用課余時間制作了田徑普修理論課的多媒體課件和收集編輯了田徑教學項目的視頻資料,包括田徑運動概述、田徑運動教學組織、田徑運動場地、田徑運動技術原理及主要教學項目技術動作視頻。在傳統的田徑多媒體教學中,往往理論教學和技術實踐教學分離,如一般在學期末或學期中集中進行理論教學,這樣的教學安排,理論和實踐脫節,不能充分實現理論對實踐的遷移及指導作用。因此,在對2013級小學教育(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進行的田徑普修課中,任課老師借助于Ipad、Surface等計算機終端,在新技術學習的開始,先進行該項目有關的理論課教學,包括項目的發展史、項目技術原理、技術特點及進行相關技術動作視頻觀摩,然后進行技術動作學習,最后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學習、與計算機終端中的視頻進行對比和任課老師的講解,掌握新技術。這種教學順序優點如下:第一,能夠激發學生對新技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第二,能夠在學習開始建立正確的動作表像,傳統教學中僅以教師示范為主,而通過借助虛擬仿真技術,可以有重點、有步驟、多角度的實現動作的展現,還可以通過分解、回放、慢放等技術手段,能更清晰的將動作展示給學生,滿足不同學生個體的需要,進而提高了學生對動作表象的記憶和痕跡。第三,技術原理學習為后面技術動作學習會產生遷移和指導效果,有效學習的發生往往產生于對事物深入理解之后,如學生在進行跳練習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入“蹬擺配合”、“運動補償”等概念的學習,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技術的理解,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對技術的掌握。
三、使用視頻圖像技術記錄和分析學生技能表現,創新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
視頻圖像是人們利用各種工具以不同形式和手段觀測客觀世界而獲得的,視頻圖像處理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而進行的一系列工作,例如圖像的采集、獲取、編碼、存儲和運輸,圖像的合成和產生,圖像的顯示和輸出,圖像的變換等??茖W統計表明,人類從外界獲取信息約75%來自視覺系統,也就是從圖像中獲得的,視頻圖像及圖像處理技術能夠實現人們從圖像中獲取大量信息的設想。長期以來,高校田徑普修教學以學生運動技術掌握為中心來實施,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基本是教師示范和自我練習,教學中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不同程度地忽視學生學習能力、情感意志和個性發展的教育和培養。因此,在2013級小學教育(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普修課的教學中,使用了Sony公司生產的DV攝像機對學生的技術學習過程進行現場錄像,并利用移動便攜錄像采集和圖像處理系統對錄像進行技術處理和制作,通過課堂回放、小組討論的形式組織學生參與到對他們自己的技術動作的觀摩和互相學習,通過這樣的學習形式不僅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技術動作反饋的實效性,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利用圖像處理技術,把學生技術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常見錯誤動作進行定格、回放、慢放等方式,引導學生一起進行分析比較,發現問題,并進行解決,這樣在教學的同時也培養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四、應用計算機管理優勢,加強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關注其全面發展長期以來,田徑普修課程在以“學生運動技術掌握”為主的教學思路影響下,多數學校教學評價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幾種形式:理論筆試、理論口試、運動技術考評、全能項目測試及教學實踐考試等。這樣的評價方式多為定量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甚至有的還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加強對其進行過程性評價和定性評價是十分必要的。在田徑普修開課初期,任課教師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學生填寫,老師收集整理學生資料等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長、運動經歷、身體素質等情況,最后通過利用計算機的文件管理技術對資料進行整理和編輯,創建學生學習檔案,為后繼教學內容和個性化強度安排提供依據。在田徑運動中,有許多技術不僅結構復雜,還需在瞬間完成一連串復雜動作,如跳遠中的空中動作、投擲項目中最后用力順序、跨欄架技術等,是學生接觸較少的動作,教師的關注和即時評價對學生技術動作學習掌握有很大影響。在實踐教學中,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和問題并進行評價,這對增加學生自信和提高學生練習效果都有很大作用,同時任課教師需將這些評價編輯、輸入計算機中,不僅是后繼教學的反饋資料同時也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態度、情感投入及能力表現的真實記錄和反映,這些都能為學生最后的定性評價和綜合評價提供詳實客觀的資料依據。
四、結語
其每一招每一式都蘊含著濃厚的民族文化與智慧,它不僅可以鍛煉人良好的意志品質,更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在國際上每一個提到中國的人都知道中國功夫,同時也代表了我國的國際形象,彰顯了我國的文化實力與影響力。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國國際文化發展的狀況。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自古都有教育需從“娃娃抓起”的觀念,作為我國魁寶的武術文化更應首先在中小學中開展才能更好地實現傳統文化的偉大復興。
1.1武術在中小學的開展自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
在1952年把武術列為推廣項目以來,武術開始逐步進入中小學體育課堂,這一決定的提出讓武術在中小學的傳播得到迅速發展。經過將60多年的發展武術在推廣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學校武術教育整體現狀依然不容樂觀。近年來為了更好地在中小學發展武術,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不斷地通過簡化傳統武術套路的繁瑣、降低技術動作的難度,以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進行推廣與教學,以便于武術在中小學中開展。另外以操化的形式出現如:《雛鷹展翅》、《英雄少年》和《旭日陽剛》等武術操的創編。但是,根據調查發現:武術師資的短缺與現有師資力量的薄弱,也是武術在中小學開展出現停滯的重要原因之一。
1.2中小學對武術教師的需求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之一。同時,教師所具有的專業水平與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然而,現在中小學體育課中的武術教學基本由體育教師所擔任,又因大多數體育教師并非科班出身,武術功底都很薄弱,加上對武術認識的淺薄導致武術在中小學中的開展出現形式單一、內容空乏的現狀,甚至有的小學老師因為不具備武術功底而把體育中的武術部分忽略,這與當初推廣和普及武術的理念要求差之甚遠。因此,想要在中小學中普及武術,使學生能夠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提高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了解,就要加強體育教師的武術綜合教學能力和對傳統文化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填補中小學對武術教師需求的空缺。然而,體育教育專業作為未來體育教育的領軍群體,我院如何將武術這一既具有技術性,又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在有限的學時內規范而又準確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盡可能較全面地掌握規范、系統的武術技能,成為現今武術普修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2武術普修課目前開展狀況的調查與分析
2.1課上練習強度俗諺有“拳打千遍,其理自現”
武術作為一項以身體練習為主的運動技能,學生課上的練習強度關系到對運動技能的正確掌握和基本功練習的扎實程度是正確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充分利用課上時間進行技術練習是重要環節,同時還可以增強項目體能。有45%的學生認為上完一節武術普修課感覺很輕松,課上練習的負荷小于自身所能承受的強度;而42%的學生可達到平時的基本負荷程度;另外僅有約13%的學生可以完全達到本人的最大負荷強度。其中,約60%的學生雖然對武術感興趣,但是卻因為教學組織形式陳舊、教授內容不夠豐富等原因造成課上練習強度偏低;40%的人認為武術普修課上所教授的內容對今后的教學工作有幫助,但是依然無法達到所要求的練習強度;而教學場地有限和每節課上課學生人數偏多等是造成學生課上練習強度偏低的客觀因素。這種種因素是造成武術普修課教學質量偏低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們現在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2.2技術動作示范能力培養教學示范能力
作為一名教育教學者的基本能力,必須始終貫穿于武術普修課教學過程的始終。這就要求學生不僅會進行動作練習;還要掌握武術在教學過程中與其他項目的區別以及不同拳種的演練風格;學會并掌握對不同的技術動作進行動作分解、演練與講解,選擇正確的示范方法、運用簡明的語言講述動作的要點和難點。,有33%的學生認為自己上完武術普修課能夠完成所學武術技術的動作示范;20%的學生認為自己不具有這種示范能力;而47%學生不清楚自己是否具有武術示范能力。其中13%能夠完成動作示范的學生有課下練習的習慣;20%的學生因為接觸過武術或對武術有興趣而具有武術技術動作的示范能力。所以,采用生動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武術的學習興趣與認識;從而使學生養成課下練習的習慣;學會學習技術動作的能力,是培養學生武術技術教學示范能力的關鍵。
2.3教學組織能力培養教學組織能力
貫穿于體育教學的每個環節,是體育教師的基本教學能力之一,也是評價一個教育教學者職業水平的重要依據。因此培養學生教學組織能力并能根據武術項目的特點,借鑒同項群優秀項目的組織方法,學習選擇適宜武術技術教學的組織方法是武術普修課必須提高和重視的一個方面。在調查中發現,63%的學生支持課上師生以進行“角色互換”的方式培養學生教學組織能力,說明學生對參與武術課堂是非常感興趣的,并且勇于用實踐證明自己組織方法的可行性與有效性。要完成對學生的教學組織能力的培養,必須要在平時的教學目標和過程中,堅持優化武術普修課的教育模式;發展以“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老師應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根據學生的性別特點和個性發揚學生的長處,并建立互幫小組進行分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潛力,培養學生自主能力。
2.4理論課的學習情況通過理論課的學習
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并且可以了解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其中,教學法和裁判法的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了解技術動作的規格要求,指導學生實際的技術動作學習。而武德作為武術理論課學習的重要內容,是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對武德的正確理解,應當是武術倫理規范與習武者道德行為準則的總和。他始終應貫穿于習武者整個的練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的武術社會活動之中。伍紹祖曾說過“:武術不僅是一個技藝問題,而且是一種文化現象?!蔽湫g理論課不僅是武術運動的輔助教材,更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生對武術理論課的態度以及學習情況的好壞關系到對傳統文化精髓的掌握與傳承3%的學生認為武術最重要的是武德;有42%的學生認為教學方法是學習武術理論最重要的內容;僅有9%的學生認為武術理論中裁判法的學習是重要的。這就說明,學生在武術理論的學習中并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武術理論的主要包含內容,通過學習武術裁判法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習掌握裁判法的要求明白其所包含的傳統“禮”文化和技術動作的具體要求,從而了解武術存在的真正價值。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武術普修課的課堂運動量相對較小,課堂不能保證學生的練習強度,以及學會后的強化練習。(2)對學生的綜合教學能力培養不夠,沒有強化關于教學中的組織、示范、講授等能力的運用與培養。(3)對課后的練習要求不夠,沒有充分運用現代媒體對學生學習的幫助。(4)對武德以及傳統文化的講授不夠深刻,沒有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武德對習武的作用;同時涉及的傳統文化內容不夠,不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3.2建議
目前,鄭州科技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普修課共計112學時,分別安排在大一第一、二兩個學期,總學時相對其他同類院校相對較少??己擞扇握n教師主考,安排在每個單項教學任務完成后進行。涵蓋跑、跳、投3類共6個項目:跑的項目包括100m、跨欄(男子1l0m欄、女子100m欄);跳躍項目包括背越式跳高、挺身式跳遠;投擲項目包括背向滑步推鉛球、投擲標槍。各單項總分由各單項成績和技評組成。通過查閱省內同類專業院校的田徑普修課教學大綱,發現考核的內容、方法基本大同小異。
2現行達標考核標準存在的問題
目前鄭科院所用考核評分標準是在??茖W生田徑普修課達標考核標準的基礎上,參考省內其他老牌本科院校田徑普修課達標考核標準制定的,經試用發現不符合鄭科院學生實際情況。據調查統計,鄭科院2012-2013級學生入校時體育專業成績平均為88分(滿分150分),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相對較差。表1顯示:在對現行田徑普修課術科達標考核標準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男女各項目達標成績的均值對應的評分除有一項在70分以上,4項在70—60分之間,而7項處于不及格分值,說明現行的考核標準制訂的過高,以至出現分數偏低,甚至過多的不及格現象,現行考核標準不論男子還是女子的考核成績都呈現出偏態分布的趨勢。可見:現行的達標考核標準不能客觀評價學生的真實水平,各項目達標成績對應的分值不能準確反映達到某一成績的難易程度,缺乏評價的客觀性、準確性。達標評定的結果(成績)不符合正態分布的客觀規律,也就不可能使各個項目的評分標準相對地等價統一,不能客觀地反映和評價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缺乏應有的科學性。[2]此外,一個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除了評分結果應符合正態分布,還應體現出達標分數的增加應與成績提高的難易程度相適應。[3]而現行達標標準分值的遞增不能合理地反應出成績遞增的難易程度。依現行達標標準,男子110米跨欄從20S(60分)到16S(100分),每提高0.5S都是得5分;女子鉛球從6.5米(60分)到10.5米(100分),每提高0.5米也都是得5分;還有女子標槍、跳高等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可見:現行達標標準已經不能準確反映學生學習努力和付出程度,現行達標標準缺乏評價的合理性。因此,建立一個符合民辦本科體育系學生現狀的田徑普修課術科達標標準已是目前田徑教學急待解決的問題。
3制定新田徑普修課術科達標標準
根據體育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剔除可疑變量后,利用SPSS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了單個樣本的K-S檢驗(見表3)。結果顯示(見表2):顯著性概率都大于0.05,可以認為樣本服從正態分布,[4]由此可得,樣本來自正態分布的總體育運動中,許多項目成績的提高與分數的增加不應是正比例的關系,而應是分數與成績提高難度相對應的曲線關系。[5]利用累進計分法對學生術科考試成績進行分析,結合其他院校的標準和專家訪談意見,制定新的田徑普修課術科達標標準。
4新達標標準的驗證分析
利用2014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第一學期100米跑、跳遠的成績對照評分標準,經過統計分析,各分數段的人數分布合理,基本服從正態分布曲線,能更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真實水平。新考核標準分數的制訂符合體育運動成績的提高特點且與田徑基本規則相適應。徑賽項目成績都精確到1/100秒,田賽成績跳高每次升桿2厘米,跳遠、鉛球、標槍則是以厘米去計算成績,比較準確地反映了技能學習過程中的客觀規律,體現了新達標標準的相對科學性和合理性。
5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