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8:54
序論:在您撰寫課程教學實踐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電子商務,實訓課程,任務驅動
我國職業教育已經進入了規范化、抓質量的階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符合企業用工標準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成為當前中職學校的第一任務。
1研究背景
琿春市職業高中從2015年開始大力開展教學改革工作,以課例研究為載體積極推廣教學改革,電子商務專業響應學校的號召,開始探索適合實訓類課程的教學模式。2018年初步形成“基于ARCS學習動機模型的五環節”教學模式,此模式雖然有效提高了學生課堂活動參與度,實現了“以學為主”的教改目標,但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實施方法方面的改革仍是未能跟上企業工作崗位需求,課堂教學質量未能達到企業用工標準?;诠ぷ鬟^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核心在于結合企業實際崗位需求確定教學目標,設計相應教學任務,按照工作過程設計并實施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習內容和職業標準的無縫對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2教學實踐
研究團隊按照“學習+運用+改造”的研究思路,以典型的教學課例為載體,以課堂觀察為方法,通過模式建構階段(學模):模式實踐階段(研模):模式定型階段(固模)三個階段開展建模實踐研究。(1)學模。在學模階段,通過分析和歸納文獻資料,提升理論基礎,再對學校電商專業實訓類課程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后,初步擬定教學模式,并學習相關理論基礎、教學流程。(2)研模。開展實踐研究,通過多輪研究課,重點研究了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操作要領,結合課堂觀察結果,不斷完善教學模式。(3)固模。通過不斷進行診改實踐,完善教學模式,確定了適用范圍,完成研究報告。
3教學成果
模式特點。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指通過對接企業崗位需求重構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任務,將企業工作過程和教學過程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工作情境(模擬情境)中完成教學任務和評價活動,以此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并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模式的關鍵要素有教學任務工作化、學習過程職場化,學習評價標準化。教學任務工作化是指課堂教學任務需從企業需求出發設計。學習過程職場化是指以企業工作過程為基礎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開展學習活動。學習評價標準化是指根據企業工作崗位要求提煉出評價標準,運用標準對于學習結果進行評價,使學生在企業工作中可以直接運用最終的學習成果。模式操作方法?;诠ぷ鬟^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始終以工作任務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結合工作過程的“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和評價”六步驟,將基本教學環節劃分為:“創設情境,提出任務”“分析任務,突出重點”“完成任務,突破難點”“展示任務,總結反饋”四個環節。其中,第二個環節包括“決策”和“計劃”,最后環節融入“檢查”和“評價”過程。具體操作方法和要點如下。(1)創設情境,提出任務。①創設情境。教師結合職業環境,創設帶有相關問題或懸念的情境,只有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和專業性的情境才能有效喚醒學生的直覺、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幫助學生帶著好奇心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②提出任務。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提出工作化的教學任務,便于學生提前認識職場工作要求,有利于學生自然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設計教學任務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在了解工作崗位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已有經驗設計任務;二是要充分貼近學生未來工作環境和生活;三是要有針對性,圍繞問題設計不同類型、不同難易度的任務;四是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及時了解學生的關注點,設計任務時增加趣味性;五是要有可操作性,能夠在規定的條件下完成任務;六是要具有拓展性,通過拓展任務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創新意識等職業素養。(2)分析任務,突出重點。教師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任務分析、自主制定任務實施計劃。教師應把任務要求明確傳達給每一位學生,還要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分析其具體步驟或實訓思路。必要時,借助多媒體廣播軟件、微課視頻、學習任務單等不同工具手段解決重點問題。(3)完成任務,突破難點。學生根據任務分析結果獨立或小組協作實施任務,教師及時關注學生的任務實施過程,在必要時及時給予幫助、提供學習資源或引導學生完成任務。需要注意的是,為滿足全體學生學習需求,應設置不同層次、多樣化的任務,提供的學習資源也應不同,通過設置分層任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就感。同時,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4)展示任務,總結反饋。學生通過展示成果、對成果進行自評和互評,有效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教師則根據任務完成情況評價反饋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此環節提倡多元評價,但評價一定要有相應的標準,教師根據企業工作要求設計出不同的評價量表,引導學生進行標準化的自評和互評。同時,教師還應多方鼓勵學生積極展示自己完成的任務、交流學習心得、評價作品,并及時進行公證、合理的反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和滿足感,達到當堂達標的目的。
4教學評估
模式的實踐效果。(1)落實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自主學習任務的參與比例和學習秩序明顯提高,獨立學習、交流協作和討論的頻次、時間增加,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有利于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結合工作過程設計的學習情境和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更加貼近企業,有效加深對工作內容和行業的理解,有利于養成符合崗位需求的職業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工作過程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實踐反思。在模式的實踐中發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仍需轉變。雖然多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都有所提升,但是長時間習慣的被動學習的觀念還未能完全轉變,需要教師繼續在實踐中幫助學生轉化。后續將深入研究如何將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評價、教學策略的進一步優化,進而有效引導學生提升學習能力、改變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養。
5結語
我國職業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此,琿春市職業高中在電商專業實訓類課程教學中探索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本文從模式特點、操作方法要點、實踐效果和反思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參考文獻
[1],石偉平.中國職業教育類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與行動路徑——《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內容分析與實施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1):106-114.
[2]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構: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三大特征——學習《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體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7):9-12.
[3]趙志群,海爾伯特?羅什.職業教育行動導向的教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4]姜大源.職業教育要義[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5]趙志群,海爾伯特?羅什.職業教育行動導向的教學[M].背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6]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7]黃曉翔.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電子商務》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20.
[8]楊維東,賈楠.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述評[J].理論導刊,2011(05):77-80.
關鍵詞:圖形創意;創造力培養;課程創新;教學研究
圖形創意是設計創新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高校設計學子所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專業技能。隨著應用領域的日趨擴展,圖形創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正在得到不斷豐富。在我國藝術設計教育越來越強調創新精神培養的今天,如何通過圖形創意課程來強化學生的圖形表達能力與實踐創新精神,已成為高校藝術設計類任課教師所迫切需要關注、研究的課題。
一、圖形創意課程的教學目的及定位
現代設計藝術中的“圖形”一詞在英文中多通過“Graphic”進行表達,意指由書、畫、刻、印等手段產生的說明性圖形符號?!皠撘狻眲t對應于英文“Creative”,意為創新、創造或富有想象力。從設計學的角度來看,圖形創意可以理解為以圖形元素為基礎,運用創造性的思維規律及圖形構成法則,將圖符、圖樣、畫像等轉化為具有創新性且能準確表達特定信息的視覺符號的過程。而在一般的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圖形創意被定位為一門探索視覺形式語言與創新設計觀念的專業基礎課,并在學生從繪畫基礎訓練轉向專業設計學習的過渡過程中起著銜接、轉承作用。一方面,圖形符號是人類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信息傳達載體,尤其在我們今天所生活的讀圖時代、視覺文化時代,圖形語言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廣告、標志、包裝、企業形象的創作當中,其影響力也廣泛輻射動漫、游戲、服裝、產品、景觀、建筑等設計領域。懂得利用圖形說話,懂得利用圖形語言來表達概念和思想已成為對設計師最核心的能力素質要求。另一方面,培養創新設計觀念是圖形創意教學的本質屬性。自林家陽教授在無錫輕工大學進行最初的教學嘗試以來,圖形創意課程進入我國已有二十余年。該課程之所以得到各大院校的采用推廣,其意義也就在于能對傳統的工藝美術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彌補三大構成體系的局限性和以往創新教育的不足。應該說,圖形創意的教學重點并非使學生獲得經驗性技法和與藝術審美修養,而是培養學生設計創意的習慣和正確的思維方式,從而為后續的專業學習奠定基礎。在此意義上,圖形創意應該被視為開啟學生設計意識的啟蒙課。
二、圖形創意教學實踐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一)重形式、輕創意的觀念誤區。優秀的圖形創意作品是創意觀念與視覺形式的完美結合。其中,創意觀念提供了思想內核,視覺形式則是對思想觀念的外化展現。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和教師容易將側重點聚焦于視覺效果和風格技法,對創造性思維的引導啟發卻往往受到忽略。尤其在執行表現主要依賴電腦實現的今天,學生經常直接跳過構思環節,陷入到對軟件技法的鉆研,這恰恰是造成作品空洞乏味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際上,圖形創意與素描色彩、三大構成、裝飾圖案等課程的最大區別在于其針對思維創新性進行方法、規律與行為訓練,從而幫助學生從基礎繪畫思維轉向設計思維。這種訓練的目的并非刻意達成某種形式,而是在遵循創意規律的基礎上圍繞設計問題進行意念創造。并且,設計意識和創意思維同樣是設計類專業學生所不可或缺的專業“技能”,一味追求結果而忽略過程的做法只會造成本末倒置,從而影響教學效果。(二)孤立封閉的教學情境。一種情況是理論課程比重過大,實踐環節比例偏低,教學內容囿于對書本材料的枯燥講解,單一的授課形式導致學生的知識理解停留在表層,難以真正學以致用。顯而易見的是,圖形創意的教學核心不是傳授給學生現成的概念、教條或標準答案,而是讓其掌握探尋答案的方法以及能不斷更新發展的知識結構。片面強調理論知識的記憶、灌輸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熱情,也不利于知識原理的內化吸收,并最終轉化為思維技能。另一種情況則是課程內容忽視與橫向課程的必要聯系,也缺乏與業界實務的溝通交流。脫離應用情境來孤立地展開創作練習,往往使學生盲目地求新求異。發散思維失去“主題”約束,結果經常是作品怪誕離奇、不知所云。又或是學會了具體的創意表現手法,卻不懂如何聯系實際問題,達不到對后續課程形成支撐鋪墊的目的。(三)忽視對新媒介、新載體的探索發掘。在以往,圖形創意的知識被大量運用到平面設計領域。而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多元對話、跨界融合成為設計藝術的新趨勢,圖形傳播的載體和圖形創意的手段已經開始發生巨大變化。尤其是智能移動設備的普及、數字技術的勃興為圖形表達開拓出許多新的舞臺,在不久的將來,數字媒介完全有可能取代紙質媒介成為圖形傳播的主流平臺,圖形符號也將更多以三維、動態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這迫切地需要我們打破思維定勢,賦予圖形創意教學新的范疇與含義。然而,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開設的圖形創意課程仍較少更新教學內容與觀念,不論從方法還是模式上仍局限在傳統的二維、靜態圖形創意領域。學生對于新時期的新媒介、新技術、新材料、新形式知之甚少,無形中極大限制了思維寬度與深度的拓展。
三、對圖形創意課程創新的幾點思考
(一)引入研究式教學模式,通過虛擬項目豐富實訓環節。圖形創意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課堂教學應融入一定的案例剖析和實訓環節來幫助學生建立起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在課程前半段,教師可以結合對具體創意技法、章節知識點的講授展開隨堂快題練習。課程后半段,則可以植入更具綜合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的專題研究項目,通過貫徹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思路來培養學生的研究性設計能力。有學者指出,學生在研究式教學中并不一定真正發現人類未知的什么,而主要是模仿發現者的思維路線,是一種“發現式”的學習方式。因此,專題研究項目的引入將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跳出書本上的現成理論,深入思考怎么樣設計和為什么如此設計。需要注意的是,圖形創意課程并非要教會學生創作完整的設計作品,專題研究項目的設置應與學生的階段性能力培養目標相匹配,因此不宜采用過于商業化的實戰項目。更合理的做法是以虛擬項目為主,輔之一定比例的設計競賽,通過“賽訓結合”來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是應針對不同的專業設置相對應的研究課題,并力求以“創意載體豐富化、表現平臺多元化”來保證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有效對接。例如:視覺傳達專業的項目選擇范圍除了海報、標志之外,可以補充UI圖標、APP界面等內容;服裝設計專業則可圍繞情侶T恤、帆布鞋展開創作;產品專業還能嘗試可將椅子、靠墊等作為圖形創意平臺。(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分析能力。觀察與分析是圖形創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但在網絡資源高度發達的今天,海量的案例素材幾乎唾手可得,這常常使學生習慣性地求助于網絡圖庫,由此造成創作練習中充斥著模仿、套用與抄襲。久而久之,拿來主義就會麻痹初學者的頭腦,學生會形成一種思維惰性,從而嚴重阻礙到觀察敏銳性和思考獨立性的養成。面對創作任務,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掘靈感,從切身體驗中積累素材,從對設計對象的多角度觀察中尋找思維切入點。一旦提煉出核心概念,就應該沿著概念相關性、造型趨近性、功能相似性、因果關聯性、矛盾差異性等多條思維路徑展開發散聯想,并運用思維導圖將自己的思考圖式記錄下來,進而尋找可視化圖形元素使概念表達從抽象轉為具象,從無形變為有形。在此過程中,網絡圖庫固然能帶來豐富的優秀范例供參考學習,但更重要的是對其創作思路展開分析。教師應幫助學生對前人作品的創意手法、思維路徑進行梳理,通過總結其中的規律性來檢驗自己的思維空白點,而不是照搬現成元素進行簡單拼貼。(三)營造活躍、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幾乎在任何創意創新領域,溝通與交流都能產生積極正面的作用。而在圖形創意課程中,也有必要鼓勵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互動。實際上,圍繞問題的討論絕不應僅限于小組或團隊內部,而是能在整個班級乃至跨專業之間展開。在創作受阻時,不同觀點的激烈碰撞往往能起到知識共享、開啟思路和激發靈感的作用。而在創作完成后,通過公開展示作品及聆聽他人建議,學生也能學會站在不同角度、立場來思考問題,并加深對已有創意的認識感悟。這既是一個讓作品得到歷練升華的過程,也是一個訓練學生辯證思維的過程。與此同時,指導教師要善于以“引導性”而非“指令性”的方式與學生溝通。對于初學者而言,通往成功創意的道路必然布滿荊棘和挫折,優秀的創意作品也絕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應從言語、行為上給予更多鼓勵,并適時地給予學生建設性回饋。除了允許學生有獨到的見解并能充分表達出觀點,教學過程中也應盡量避免給出“唯一正確”的標準答案。實際上,只有當學生感知到一種寬松、平等、自主和支持性的交流氛圍,才能打開心扉、放下包袱,以更大的興趣熱情投入到學習創作當中。(四)設立以“過程”為導向的創意評價機制。圖形創意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以創造性的方式切入圖形設計。教學重點主要在于培養和挖掘創新意識,而非追求形態完整、技藝純熟的設計作品。因此,指導教師應注意從創意思維的角度來評價、分析學生練習。有些學生的習作從畫面效果來看或許是笨拙粗糙的,但在構思立意層面往往有著難能可貴的閃光點。對此,可以將“創意筆記”引入課堂,要求學生清晰、完整地記錄下設計過程?!皠撘夤P記”的內容并非是對創意成果的簡單羅列,而是需要學生系統化地整理從主題緣起、資料搜集、構思推理、創意篩選、直至最終方案的演化軌跡。從模糊到清晰,一步步梳理出所有資料的相互關聯。實際上,要求學生對“創意筆記”進行展示回顧,也是促使其完成自我反思與自我提升的重要環節。而對于指導教師來說,查閱“創意筆記”能由此讀懂創意誕生的心路歷程,包括學生的觀察深度、思維廣度以及創意方法的正確性等,并能找出每個階段、每過環節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加客觀中肯的評價教學效果。
摘要:組織行為學;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課程建設;教學質量
管理學科是一種應用性很強、實踐要求高的學科。在大學的校園里培養出符合市場要求的高素質管理人才,這就要求大學管理學科教育更多地把把握系統理論知識、練習操作技能、提升實踐能力作為教學根本目標。以學科專業基礎課——組織行為學為例,我們積極進行了管理類課程的改革和實踐,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課程內容的建設,努力提高管理類本科生的教學質量。
一、分析課程特征、明確教學定位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首要工作
搞好課程質量工程建設,首先就要分析管理類課程的基本特征,明確教學的目標和定位。作為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組織行為學是探究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從而提高管理人員猜測、引導和控制人行為的能力,以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科學。具體來說,這門課程有以下特性摘要:
第一個特性是綜合性。以其內在構成來看,跨越了多個學科,它融合了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從探究對象看,包括個體行為、群體行為、組織行為及組織結構設計、組織變革、組織文化對于組織的影響等幾個方面的知識。系統地整合這些知識是教師搞好課程質量建設的首要環節。
第二個特性是權變性。由于組織行為學的探究對象是人、人和人、人和組織,而有關人的學問往往比較復雜,有很多不確定性。這和技術性學科通過公式、定理、程序解決結構性新問題有很大不同,同樣的管理行為,可能產生不同的管理結果;同樣的結果,可能由不同的管理行為造成,所以,組織行為學主張,根據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環節中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通過更多的實踐教學內容,樹立學生權變思維。
第三個特性是互動性。企業管理的過程實際是一個人際互動的過程,在人際互動中,管理者對員工的猜測、引導和激勵都依靠于組織行為學的科學內容。要想取得良好的授課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把握并實踐這種互動性。作為授課教師,必須學會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寓教于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二、加強教學內容建設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石
深化教學內容改革有助于建設滿足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實用課程,有利于培養社會所需的專業性人才,是提升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有鑒于此,我們認為應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大力搞好教材內容的遴選工作
目前,國內各高校工商管理學院使用的管理類教材大多是翻譯版本,盡管國外的科學探究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并擁有較為完備的內容,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導致很多依托國外情境獲得的探究結論在中國的實踐當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把握整體理論體系、接觸理論前沿,又能結合中國實際,讓所學知識落地生根,搞好教材內容的遴選十分重要。我們認為教學的內容構建在國外探究的成功體系之上,系統介紹國外相關探究結論;同時還要大力開發轉化可體現國情、反映最新實踐成果的本土化探究項目.以實現國際前沿理論的“軟著陸”,使內容更加適用于高校管理類課程教學。因此,組織行為學課程一方面選用了國際公認、被眾多國際知名商學院采用、由美國教授加里·德斯勒編寫的《組織行為學》第9版作為教材,同時又選取由中國人民大學李劍峰編著的《組織行為管理》作為參考教材。
2.切實做好雙語教學的課程建設工作
鼓勵雙語教學是教育部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明確要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向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我們始終認為具有良好的專業英文水平是學生真正成為一個能和國際管理接軌、成為一流人才的關鍵,采用雙語教學正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既能讓學生學習了專業知識,又能促進專業英文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以兩種語言來組織課程體系,一為展現原版教材的原汁原味,二為開拓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培養專業化技能。除了選定了英文教材之外,我們還給學生預備了大量的諸如Disneyland(美國迪斯尼樂園)文化分析等豐富生動的英文教學案例,幫助學生全面提高專業知識和英文水平。
3.扎實做好特色教學案例的編寫工作
注重和行業的聯系,加強專門人才的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現實要求。怎樣培養出符合相關行業需求的人才,開展特色鮮明的本科教育至關重要。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唯一一所以電力為特色的“211工程”大學,我校以服務電力工業為目標,培養電力企業管理人才為己任。因此,以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為出發點,我們在教學內容的建設中,大力進行了特色案例組織編寫工作。在教學內容建設過程當中,我們選擇了許多具有電力特色的案例,諸如國外聞名的跨國公司、電力行業的巨頭ABB公司的戰略設計案例等,并結合教師自身參和過的企業科研項目,創意編寫了中國電力企業的相關案例,力求培養和行業密切相關的管理人才,使我們的學生成為未來電力行業的合格的管理者。
三、改進教學方法、強化課堂實踐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
為了切實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大膽探索、勇于實踐,通過采取經典案例學習、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擬、現場測試等多種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會學生建立分析組織的思維框架,讓學生熟悉自己和熟悉他人,培養團隊合作意識,促進他們內在素質的提高和實戰技能的增強。
1.創造主動學習的課堂環境
管理類課程的學習首先就應該把灌輸式教育方式轉變為啟發式的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和課堂實踐。因此,在開課之初,教師就和學生約法三章摘要:取得好成績要靠自己的課下自學和課堂互動。教師充分相信每位學生,走進課堂的學生就意味著已經閱讀了教材、輔導材料和案例,沒有認真預備的教師將扣除學生平時成績的得分。這種方式保證了每個學生都是帶著新問題、帶著思索來聽課并主動參和課堂討論,課堂效果非常好。
2.鼓勵團隊學習,以團隊表現作為評分依據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僅有精神激勵是不夠的,把學生的表現和學習成績掛鉤能夠規范他們學習的行為。我們采用了團隊學習的方式,以學習小組的表現作為評價每個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分基礎。對于大部分已經是獨生子女的這一代大學生,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增強每位學生的使命感和榮譽感。具體來說,是把學生分成若干個相對等額的案例討論小組,每次作業都要求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完成案例的分析工作。課堂上,每個小組推選出來的代表進行案例陳述,案例的分析和陳述者的水平直接關系到所在小組的成績,只有小組的團隊成績高,每個成員的分數才能高。
日常的案例分析是考察學生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統一制定了案例分析的評分標準,讓學生對案例匯報的評價有客觀依據并明確團隊努力的方向。
該評分標準目的在于打造學生成為學術基礎扎實、有創新意識、職業化素質的管理人才。
案例匯報的評分主體也進行了變革,評分依據一個是來自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判,另一個是沒做案例匯報的其他幾個小組對匯報小組的評分,然后進行加權平均。學生之間相互測評,十分認真,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達到了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的目的。
3.開展性格測試引發學生自我思索
開展性格測試等和課程緊密相關的課堂實踐環節,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他們自我反思。組織行為學作為管理類的專業基礎課,可以幫助管理者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征、喜好、能力、價值觀、成就取向,進而增強管理者對于他人行為的猜測和引導能力,提高管理技能。因此,在課堂實踐中,我們開展了大小近10次教學測試,包括摘要:圖片投射測試、選擇性知覺測試、價值觀測試、MBTI的人格測試、冒險性測試、權力和影響策略測試、決策風格、領導風格測試、國際文化智商測試等。通過自我測試和教師講解,每個學生明晰了自己的個性特征,把握了不同類型員工的行為特征,從而為他們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就業方向,并為成為未來的優秀管理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4.進行角色扮演等管理游戲,寓教于樂
角色扮演是管理類課程課堂教學中非常吸引學生的教學方法,其目的在于讓角色扮演者參和其中,體驗真實場景,提高管理技巧和能力。在講授到組織行為學文化差異這一部分時,我們采用了跨文化管理的經典角色扮演練習,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充分地心得文化差異的實際效用和跨文化管理的藝術性,學生們的參和熱情都非常高;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還采用了情境模擬的教學方法,通過模擬真實場景,觀察不同人對同一情境的不同反映,引導學生思索權變要素在管理中的運用。我們在課上共采用了兩次情境模擬摘要:一個是決策練習;一個是傳銷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讓學生在參和活動中把握了理論,學會了方法,學習效果十分顯著。
5.大力開展案例教學,激發學生創新激情
案例教學不僅是國際上公認且通常采用的管理學科教學方式,同時也是教育部對管理類教育明確規定的必選要求,采用案例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運用理論框架提高分析實際新問題的能力。為幫助學生搭建組織行為學宏觀層次的理論和分析框架,我們分別從組織戰略、組織政治、組織文化、組織變革幾方面結合經典案例進行講授,所選擇的案例堅持了以下原則摘要:啟迪聰明,契合實際,電力特色。這種教學方法很有啟發性,學生參和積極,見解各異,思想碰撞之時有很多好想法、新思路都迸發出來。在每次學生做完案例報告之后,教師會進一步對案例做出具體的分析和講解,給出學生一個導引,一種點撥。
要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一方面要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使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必須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構建,有利于創新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通過合理的課外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他們的興趣愛好,逐漸建立創新意識。同時解決了課時少、任務多的矛盾。為此,筆者提出了多層次的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包括基礎型、提高性和創新型,每種類型包括不同的教學項目和教學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類型的項目,達到不同的目的,如表1所示。
二、多層次實踐教學考核標準的制定
為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采用過程考核為主,對學生的必修實踐項目進行綜合評價,每個項目都有5個考核指標:工作態度、軟件操作的熟練程度或尺規繪圖的熟練程度、出圖的規范性、團隊協作能力和勇于創新能力。5個必修項目加權平均值作為考核成績。課外自選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分為參與分和獲獎分,根據總得分給予物質獎勵和證書。這樣的考核標準更有利于全面、客觀地放映學生的工程素質、技術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對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起來很好的效果。
三、多層次實踐教學效果驗證
學院制圖教研室將多層次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引入到土木工程制圖與CAD課程中,對2012級和2013級土木工程專業共6個班進行了試點教學,結果表明,教學效果良好。學生的自我評價是:通過豐富多彩的項目學習,我慢慢對該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我們還有額外的收獲,我愿意喜歡學習這門課程;房屋建筑學任課老師的評價是:通過這次實踐教學改革,能明顯感到、看到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繪圖的質量大大提高了;用人單位的評價是:通過頂崗實習,學生接受真正的職業訓練,促使自己自覺認識社會和工作氛圍,自覺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和工作作風,同時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實現畢業與就業的零過度。
建立實踐課程質量監控體系務必遵循客觀性、實效性、全程性的基本原則。獨立學院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須以科學的教學管理理論為指導,遵循教育規律,客觀地、準確地、嚴格地符合實踐課程教學基本規律和實踐課程發展趨勢,真實反映實踐課程的教學特點,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及職業素養的提高。同時,也要努力全方位、多角度、全程性地審視、評價實踐教學過程,力求真實、全面、準確地掌握各種教學信息,客觀、公平地對實踐教學情況進行監督和評估。
1.實踐課教學檢查日?;槍嵺`課教學質量的檢查不能一味采取突擊式檢查,應由學校教務處、督導辦等部門制定相關檢查制度,堅決避免“查一查、動一動,不檢查,就隨便應付實踐教學”的惡劣現象的出現。學校教務處、督導辦及各學院相應部門應密切配合,共同推動實踐教學的日常化。注意在實踐課程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按照培養方案要求對實踐課進行檢查、核實,確保相關實踐課程按要求全部開出。同時對實踐教學條件進行檢查、落實,為實踐課程的開出提供物質保障。學期初,應對實踐課程的相關準備情況,實驗儀器、設備的完好情況等再次核實。期中實踐課教學檢查則應注重教師教學進度的把控及實驗、實踐報告的批改等。同時,搭建教師觀摩、學習的平臺,為他們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期終則應重點檢查老師對學生情況的掌握及課程考核的科學與否,督促教師對本學期實踐課程教學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從而為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礎。
2.實踐課教學檢查主體的多樣化要充分利用學生評教平臺,大量收集學生反饋信息,對學生進行抽樣訪談。同時推進校領導聽課、院長聽課、督導聽課及同行教師聽課活動的開展。多主體地開展實踐課程的教學檢查工作,促進教師對自身工作的不斷總結和改進。在實踐課程教學檢查過程中,應對同行教師聽課高度重視,創造條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促進教師間的互相學習和觀摩,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實踐課教學檢查的全程化針對實踐課的教學檢查,從教學大綱制定是否合理、實驗設備是否完好、實踐課教師數量是否充足開始,止于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就業后的適應能力的跟蹤調查。堅持對實踐課程的全程監控,避免監控、評價的斷章取義,做到監控工作的有首有尾,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監控結果的科學、合理,從而保證信息搜集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也為所出現問題進行準確的原因分析奠定基礎。
4.實踐課程教學檢查的內容要全面化、具體化根據檢查內容,詳細制定相應指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效果、教學藝術、師德師風等都應包含。除此之外,還應結合實踐課特點,對更具體的內容進行監控,例如實踐課程教學大綱是否符合學院教學計劃和課程基本要求、是否有符合實踐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的實踐課程講義或實踐課程指導;是否嚴格按課表開出實踐課程,無私自串課現象;實踐課程能否嚴格按規定的分組數、組人數進行;新開或首開實驗是否有試講、試做記錄等。
二、實踐課立體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
采用多級、多層次的立體監控體系建立方式??梢苑譃橐韵路矫妫?/p>
1.校級層面由學校的教務處、督導辦統一安排,其檢查貫穿實踐課教學的全過程。做到在宏觀上把控學校的實踐課教學質量情況,監控內容側重實踐課是否正常開展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內容。具體做法可以通過組織相關教師、工作人員及學生等座談,對實踐課程的開展進行宏觀上的質量把控。
2.學院、部處層面由相應學院及相關管理部門根據本學院實際情況來安排,原則上,院長、相關專業負責人、教研室主任等每學期沒門實踐課至少聽課兩三次,而且時間安排要科學合理,避免為“完成聽課任務”突擊式聽課。聽課后要認真做好聽課記錄,及時總結聽課情況。監控內容側重于課程進程和教學方法及實踐、實踐報告的批閱。
3.教研室層面由教研室主任安排,選擇專業相近的同行教師互相觀摩、學習,為教師的共同進步搭建平臺。原則上,每學期至少開展三次,通過這一活動使實踐課教師及時發現自身不足,同時為其他教師進步提供有益參考。此次活動可以計入對實踐課教師的年終考核,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內容。監控內容側重于課程進展、方法改革及課程考核評估。
4.教師層面要端正教學態度,謙虛、好學,正確面對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充分發揮內因的決定作用,積極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并及時改正。每一位實踐課教師應每學期為所擔任的每門實踐課制訂教學計劃,期末做出教學總結。同時積極配合學校、學院及教研室相關檢查活動,堅決避免對檢查產生抵觸情緒及帶著情緒上課等不良現象。教師的自我檢查貫穿整個實踐課教學,教師的教學計劃及教學總結等都作為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存入檔案。
5.學生層面可以通過評教系統進行評教,也可以由教務處或者督導辦組織,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抽樣訪談等,編制《實踐課教學質量調查表》由學生填寫。監控內容要從學生視角入手,引導學生客觀填寫,避免“好好老師、好好學生”等評價不公現象出現。學生監控側重于教師的教學態度、師德師風、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
三、結語
【論文摘要本文根據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材料科學和工程專業教學培養目標的特征,從課程體系和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手段,實踐教學環節改革,考核評價方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討論了“材料科學基礎”課程教改中的一些熱點新問題及教改實踐。根據我校培養優秀工程師的辦學定位,結合材料學科的發展方向,初步建立了居于“基礎適度、口徑寬廣、應用為先”標準的“材料科學基礎”課程的新教學體系,從中取得了一些較好的教改效果和經驗。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是一所以培養優秀工程師為主要目標的教學型大學。根據我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作為材料科學和工程學科重要基礎課程之一,“材料科學基礎”有必要在加強基礎、拓寬專業知識面和加強實踐練習等方面進行課程改革。
1課程的性質
材料科學是一門揭示探究固體材料性質規律、設計及控制材料性能的科學,其目的在于揭示材料的結構和性能之間的基本關系。探究表明,材料結構是決定材料性能的核心要素,而材料的顯微結構和材料的加工過程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材料科學也需要探究材料在各種過程中的行為,這些過程包括加熱過程、冷卻過程、反應過程、界面過程、擴散過程、相變過程等。
“材料科學基礎”是材料科學和工程學科的主干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是材料科學和工程學科人才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本學科專業人才的整體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的重要基石。根據我校的教學培養目標,本門課程的教學實踐必須著眼于培養未來的材料工程師,緊貼上海市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需求,結合本校材料科學重點學科的發展方向,在進行材料科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教育的基礎上,側重進行材料開發應用、材料改性和材料加工的工程教育。
2課程教學的改革實踐
“材料科學基礎”課程建設和課程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根據專業發展規劃,主動適應上海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對材料學科專業人才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強調理論和實踐結合,在寬專業知識面上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既把握材料科學和工程基本原理,又通曉材料制備和加工、組成和結構、性能和應用等系統知識的寬專業人才。作為材料學科最為基礎和重要的平臺課程,“材料科學基礎”在學科知識構建中起著“基石”的功能,其教學內容的設定、寬度和深度決定著學生培養中有關材料學知識的基礎深度和知識面的廣泛程度,并影響著后續課程的展開、實施及教學效果。本著“基礎適度、口徑寬廣、應用為先”的教學原則,我們對課程教學目標、課程體系和內容、實踐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手段、考核評估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的實踐。
2.1課程教學目標
作為應用型本科材料專業的基礎課程,“材料科學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具有多重指向性。一方面,應打下材料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基礎,為學習材料專業其他知識做預備,同時也為部分學生進一步深造做預備,為此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有區別地加以培養;其次,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基礎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新問題的思路和能力,把握材料科學和工程學科的思維方法,為今后自學材料領域的相關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強調學生對材料科技進展和人類文明及經濟發展關系的認知,能從價值工程的角度研發、選擇和應用材料,從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角度評價使用材料。
2.2課程體系和內容
在課程體系上,貫徹“基礎適度、口徑寬廣、應用為先”的課程體系改革原則,在保持金屬材料為主的專業特色的基礎上,全面介紹了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及復合材料的共性和個性特征,在材料科學理論模型的介紹上盡量拓展其適用的材料范圍,如晶體結構,位錯模型,界面結構模型等。教學內容的取舍以“精、寬、新、用”為原則,從材料科學和工程的基本原理出發,以固體材料結構為重點,從微觀、宏觀、物質內部、表面和界面、靜態及動態過程等不同層面角度,闡述固體材料結構、結構缺陷及變化規律,以及固態材料的相平衡、相圖、擴散、相變等,在材料應用方面,結合材料科學的理論內容,介紹相關的新材料、新工藝,如納米材料、功能材料的最新進展,使學生對材料組成和物質結構的內在聯系、材料結構和性能間關系有系統的理解和把握,為今后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寬專業口徑的理論知識基礎。
2.3實踐教學環節
在加強實踐的教學改革中,采取實驗教學課程建設和學院平臺實驗室建設相結合的方式,推進課程實踐教學的全面提高。材料科學基礎的實踐教學環節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課內實驗,現配置了16學時的實驗課,二是單列了一門“材料科學綜合實驗”課程,時間布置為連續的3周。針對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改革的要求,重新討論制定了課內實驗內容,加大綜合性實驗的比重,如金屬塑性變形和再結晶綜合實驗、金相分析綜合實驗等,編寫了新的實驗教學指導書。課內實驗以學生材料學基礎技能練習為目標,如金相試樣的制備、金相組織觀察、材料塑性變形過程組織變化的特征,強調對不同材料顯微結構基本特征的把握。材料科學基礎綜合實驗課程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個完整的實驗過程,包括明確實驗目的、設計實驗過程、實施實驗和分析實驗結果,培養學生材料科學和工程的基本素養,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鞏固對材料科學基礎核心內容,即“材料結構決定材料性能、材料加工過程和材料結構密切相關”的認知。課內實驗和綜合實驗內容互為補充、相益得彰,取得了新教學培養模式的良好的教學效果。
2.4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和課內實驗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自編CAI多媒體課件,在有限的學時內最大限度的發揮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效果。一些實驗室目前難以實現而對學生的學識教育較為重要的內容也通過多媒體形式使學生有一個較為直觀的熟悉。和此同時,還對教學方法進行了相應的改進,授課力求重點突出、邏輯清楚,強調教學互動,提倡師生間平等討論,倡導探索性和探究性的學習方法,達到理論融會貫通的目的。
2.5考核方式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對課程的考核方式也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大家認為合理的考核評價制度應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為此有必要改進傳統的閉卷考試形式,避免“一考定終身”的方法。對此我們正在探索一種更為全面均衡的考核方法。具體考慮為將平時作業、實驗報告、小論文、隨堂考試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重視對平時學習過程和階段學習效果的評價,將上課聽講和課堂交流、作業習題解答的獨特性及完成質量列入考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鼓勵學生發表有自洽性合理性的不同見解。在階段學習后,設計一些隨堂考試卷,隨堂考試答應學生參考課堂筆記和教材,但每個學生必須獨立完成試卷,重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檢驗學生分析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將實驗報告作為獨立考查的重要部分,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并撰寫規范的實驗報告的能力,檢驗和評價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適當調低期末考試在學生學業成績中的權重,例如由原來的70%降低到50%或更低,試卷內容要充分體現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重點考查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對基本知識的把握、熟練和提煉的程度。
2.6師資隊伍建設
課程建設主要依靠教師推動。近年來,我們以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為中心,以培養優秀年輕骨干教師為重點,在職教師再培訓和引進高素質人才并重,著眼于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建設一支結構優化、素質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取得了很大成效。教師隊伍的科研和工程實踐能力有了極大的提升,在“材料科學基礎”教學團隊中,有校學科帶頭人、上海市曙光學者、校青年學術骨干等,科研及學科建設的成果反哺教學的結果,促進了學生科研實踐能力的提高和材料工程意識的形成。教師團隊通過公開課觀摩學習,加強教學法探究,極大地提升了教師整體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效果。
3結語
作為上海市重點課程建設的“材料科學基礎”正在我校材料學院相關專業范圍內進行教學實踐,在課程目標、課程體系和內容、實踐教學環節、教學手段和方法、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課程建設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放在網絡教學平臺建設上,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益和教學質量。教育教學改革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事業,只有通過對學生培養的各個環節進行更具體的探索和調查探究,不斷地實踐以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才能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于應用型本科材料專業人才培養的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
[1師昌緒.跨世紀材料科學技術的若干熱點新問題[J.自然科學進展,1999,(1)摘要:1-12.
[2楊雄.材料科學基礎.實驗課程的改革和實踐[J.科教文匯,2006,2摘要:81.
[3郭齊勇.大學的教育理念和目標[J.中國大學教學,2002,10摘要:18-20.
高校學生具有良好的專業基礎知識及學習態度是開展好茶藝實訓課程的前提。學生具備了餐飲知識及酒店服務禮儀等基礎知識后,才能更好地開展茶藝課程實踐教學。學生撐握較好的專業基礎知識,不僅有助于教師的教,也有助于學生的學,達到事半功倍的實踐教學效果。實踐教學的特點是“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學生的學習態度會影響到學生的學和動手操作,積極的學習態度對茶藝課程實踐教學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
二、茶藝課程實踐教學過程實施
茶藝課程實踐教學過程的實施以工作崗位為導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模擬教學、項目教學、模塊教學和實地考察教學,通過這幾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茶藝的操作技能。(一)模擬教學。模擬教學法是茶藝實踐教學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模擬仿真的茶藝館實踐教學情境達到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目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模擬扮演茶藝師或顧客進行茶藝技能訓練,親身體驗和操作識別茶葉、泡茶、飲茶、茶禮等,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項目教學。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通過先實踐操作、再講解的方式,使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不斷解決問題。學生在茶藝實踐教師的指導下親自獨立處理一個茶藝實踐項目,從茶藝室的布局、茶葉采購、茶葉沖泡、茶禮及顧客服務等茶藝實踐的全過程,在實踐過程中處理碰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三)模塊教學。茶藝術實踐教學可分為茶葉識別模塊、茶葉沖泡模塊、茶禮儀模塊、茶席設計模塊等,對每一個模塊進行茶藝專業技能訓練,促使學生茶藝專業技能的形成。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提升。(四)實地考察教學。根據茶藝術課程實踐教學的需要,組織和帶領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如酒店茶藝室、茶藝館、茶廠等參觀考察,以獲取實踐知識、鞏固和驗證已學知識。在實地考察前,教師根據茶藝實踐教學要求,確定實地考察的目的、對象、時間、地點,并做好聯系工作。實地考察時,教師提出具體要求,引導學生學習有關知識。
三、茶藝課程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突出茶藝課程實踐教學的綜合性。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是綜合技能型人才,教師在上茶藝實踐課的時候不是著重強調讓學生就某一個動作反復練習,而是讓學生有所思考,進行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實訓。在上實踐課時,讓學生把茶葉識別、茶葉沖泡、茶席服務等各個實踐環節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綜合性的實踐教學。(二)作業布置多樣化。茶藝課程涵蓋的內容豐富且廣泛,茶葉和茶具種類繁多,泡茶的方式和手法較多,學生可選擇學習的機會更加多樣。因此,在作業的布置上盡可能體現出多樣化,這不僅兼顧到學生個性的發展,還能達到全面考核學生的目的。(三)科學靈活的考評方式。茶藝課程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的課程,除了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外,還要掌握實踐操作技能。在考評的方式上,不僅從期末考試成績及平時作業的進行考評,還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對實踐操作技能上加以考評,注重過程考核,并且增加實踐考核在考評中的比重。
四、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