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8:42
序論:在您撰寫連鎖經營管理畢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特別說明:上海商學院2015 屆連鎖經營管理本科專業徐晶同學和劉雪燕同學為本項目進行了調查問卷的統計和初步分析。
摘要:連鎖經營管理本科專業服務面向于連鎖經營企業,尤其是為連鎖商業企業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本次調研是針對上海商學院2011屆連鎖經營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工作2年后開展的一次就業競爭力調查。調查的基本結論為:畢業生就業行業集中度最高的為零售貿易和餐飲業,其中私營企業、合資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為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專業定位明確,學校具有深厚的商業行業背景以及學生具備豐富的連鎖經營知識和商業實踐技能是本專業畢業生主要的就業競爭優勢;其中在校期間的專業實習和假期打工成為對學生首次就業幫助最大的環節。
關鍵詞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 本科 就業競爭力 調查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近30年來,我國連鎖行業經歷了從高速擴張期到平穩轉型期,連鎖門店擴張從一二線城市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為主,連鎖業態的發展從大型綜合超市為主到購物中心的崛起,同時,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對連鎖實體商業帶來沖擊和競爭,連鎖實體商業紛紛進入電子商務領域,調整發展戰略,尋求實體商業與電子商務的融合發展。連鎖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領域的不斷擴大,零售業態的不斷創新,客觀上對連鎖經營管理的專門化人才需求有了更高更大的需求。
上海商學院連鎖經營管理本科專業定位于為連鎖經營企業,尤其是連鎖零售企業,立足為我國連鎖零售企業培養中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本文通過調查和分析我校連鎖經營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和競爭力,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客觀地理清本專業的市場就業狀況以及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可為為即將面臨就業求職的本專業學生提供一定的咨詢和幫助,有助于他們進一步找準自身的市場定位和發揮專業優勢,同時對學校教育教學和就業指導的改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1.調查對象和方法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上海商學院2011屆連鎖經營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共80人,問卷發放時間為2013年6月,畢業后工作時間為2年,我們通過前期電子郵件和后期電話訪問的形式進行了調查問卷的發放和回收,發放問卷共80份,回收問卷65份,其中有效問卷62份,回收率77.5%,有效率95.38%。
此次調查樣本的基本特征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上海生源與非上海生源之間的比例大致為3:2;其中團員和黨員占絕大部分;50%左右的調查對象有擔任過學生干部的經歷。
2.調查內容
本次問卷的主要內容分為四個方面:一是個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別、政治面貌、生源地和是否擔任過學生干部的信息;二是就業基本信息,包括工作單位、所屬行業、工作地、月薪情況及專業對口情況;三是個人及專業競爭力,包括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所獲證書情況、求職競爭優勢及劣勢、大學生就職優勢及困難、影響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因素、在校期間對大學生就業幫助最大的教學環節、本校畢業生的優勢、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上應做的改革;四是求職和就業指導,包括應聘次數、就業信息來源、跳槽情況及原因、目前工作情況、對未來發展前景的看法以及影響職業決策的因素的重要程度。
三、數據統計及分析
1.就業基本信息
(1)工作所屬行業和單位類型
2011屆連鎖經營管理本科專業畢業兩年后,工作于連鎖零售貿易及餐飲企業的人數為27人,在62位有效調查者中占比43.54%,還有15人工作于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金融、保險、教育文化等現代服務業,占比為24.19%,這說明連鎖經營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為現代服務業尤其是商貿流通業。但若按男生和女生分開統計,男生從事零售貿易及餐飲業的比例為48.48%,女生為24.14%,而女性從事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行業的比例為17.24%,要遠遠高于男性。這說明不同性別畢業生選擇行業具有一定差異性。
從2011屆連鎖經營管理本科專業畢業兩年后所從事的單位類型來看,19人工作于外資和合作企業, 19人工作于民營和私營企業,分別占比為30.65%,11人工作于國有企業,占比17.74%,面向企業就業的占比合計為79.04%,其中外資企業、合資企業以及民營私營企業為學生就業的主渠道。還有5位同學在政府機構及事業單位就業,占比為8.06%,5位同學還在繼續深造;2位同學進行自主創業,占比3.22%,這也說明畢業生直接從事自主創業的比例還是很低的。學校所提倡的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更多應體現在創新精神、創業知識以及創造性工作能力的培養。但若按男生和女生分開統計,男生工作于民營和私營企業的比例為36.36%,而外資合作企業以及國有企業分別為21.21%,面向企業就業的占比合計為78.78%。女生工作于外資合作企業為41.38%,民營和私營企業的比例為24.14%,國有企業為13.79%,面向企業就業的占比合計為79.31%。
(2)生源地與工作地區
調查顯示,90.32%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2011屆本科畢業生兩年后繼續在上海市工作,只有9.68%的畢業生在華東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工作,這說明絕大部分畢業生將自己的職業規劃的起點定位于上海這一國際化大都市,看好上海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連鎖零售的發展和就業機會。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2011屆本科畢業生當年(2007年)招生錄取時的上海生源和非上海生源的比例大約是3:2,進一步分析可得知,所有上海生源地畢業生全部選擇在上海本地就業,即使是非上海生源的畢業生絕大部分也選擇了留在上海市工作,選擇其他地區工作的9.68%的畢業生皆為外地生源畢業生。
(3)月收入(稅前)情況
調查顯示:畢業生的月收入分布在2000至10000元之間,變動范圍較大。平均月收入達到了5070元,對比2012年上海市的平均工資4296元,該屆畢業生已超過平均水平。從眾數及中位數指標來看,有35.09%的畢業生收入處于4000-5000元的水平,收入分布為右偏分布;但由39.80%的離散系數可以看出該屆畢業生月收入之間的差異是還是比較懸殊的。
(4)目前的月薪與期望月薪的對比
調查顯示:由于個人對期望月薪的判定標準具有主觀性,每個人的期望月薪都是不同的,期望月薪的高低也會因為所處行業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仍然有53.45%畢業生覺得目前薪資與期望值不符合。這些現象說明了對于已畢業兩年的大學生來說,在薪資方面半數處于不太滿意階段,對薪資水平有著更高的目標和期盼。
(5)專業對口情況
從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2011屆畢業生的專業對口情況的調查來看,有56.46%的畢業生選擇了不同程度與專業對口的職業,他們的行業分布在零售貿易、餐飲等商貿流通業。根據麥可思出版的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一書可知,管理學本科學科2009屆畢業生畢業三年后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4%,并且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呈現平穩趨勢。由此可見,連鎖專業2011屆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低7.5%個百分比。
2.個人及專業競爭力
(1)計算機能力和外語能力
計算機與外語是大學生的基礎必修課,也是當代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技能。根據對畢業生計算機與外語能力的調查,將5級量表相應轉換為1-5的分數進行統計。計算出計算機能力和外語能力的平均分。結果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2011屆畢業生的整體應用外語及計算機能力一般,平均得分在3分左右,其中計算機能力得分高于英語能力,為3.65分,英語能力得分僅3.13分。兩項能力非常好及不好的畢業生占比均不到10%,大部分處在一般水平,呈正態分布,反應了該屆畢業生在計算機及外語應用能力方面的競爭優勢一般。
(2)專業證書和榮譽證書
對畢業生在校期間獲得專業證書及榮譽證書情況的分析可以看出,有75%左右的畢業生獲得的專業證書,如獎學金、技能證書等在5個以下,僅少部分人獲得的證書超過6個;而有66.13%的畢業生獲得的榮譽證書,如社會實踐類等在3個以下,不到40%的畢業生獲得了3個以上的證書。以上反映了該屆畢業生參與校內外或社會實踐活動,在校期間絕大部分同學都獲得了一定的專業證書及榮譽證書,但優勢不明顯。
(3)求職中競爭優勢和劣勢
調查顯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2011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的競爭優勢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位于前四的分別是人際交往能力、實習經歷、踏實肯干、自我定位準確,其中38位畢業生選擇了人際交往能力,在62位被調查者中占比61.13%,30位和29位畢業生選擇了實習經歷和踏實肯干,在62位被調查者中占比48.39%和46.77%;與此對應,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的競爭劣勢前四位的是各種證書及相關技能認證、創新精神、專業技能、自我定位準確,其中23位同學選擇了各種證書及相關技能認證,在62位被調查者中占比37.10%,而且踏實肯干作為競爭劣勢所占比例為零。
(4)就業過程中的最大優勢
連鎖經營管理2011屆的畢業生認為工作過程中的最大的優勢體現在學習領悟能力強、年紀輕、精力旺盛、有工作熱情,兩項優勢合計占比64.47%;接收新事物快和在競爭基層崗位上具有優勢也是很重要兩大優勢,贊同人分別占了21.05%和10.53%。
(5)就業過程中的最主要困難
連鎖經營管理2011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最主要困難排序前三項依次為: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擇業過于挑剔、“僧多粥少”以及對自己的發展方向與職業定位不明確,其中42位畢業生選擇了“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擇業過于挑剔”,在62位被調查者中占比67.74%。反映了就業過程主要矛盾是畢業生的心理定位和訴求與企業的崗位要求、薪資福利有一定的距離。
(6)影響就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影響就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排名前四位的是人際交往能力、就業態度、社會關系背景、學習成績與專業技能。另外有9.80%的人認為尋找工作付出的努力也是畢業生就業過程中所面臨比較常見的影響因素。目前畢業生在社會求職的過程中,人際交往能力往往是比較重要的,對于本校畢業生來說,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樹立正確的就業態度,適當減少對剛開始工作的薪金的要求,要學會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問題;另外,在大學里,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與專業技能可能讓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7)在校期間對就業幫助最大的環節
在校期間對就業幫助最大的前三項為:假期打工、專業實習、擔任學生干部,其中26位畢業生選擇了假期打工,在被調查的62位畢業生中占比為41.94。不難發現,假期打工和專業實習這種貼近社會的實踐活動對以后就業幫助比較大,能夠提高畢業生的實踐能力,也將形成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優勢。
調查還顯示:學校的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教學實踐、課外學術活動在畢業生以后的就業中的幫助比較小,這也說明目前本專業進行的一些實踐性教學環節對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有待改善,學校要提高對畢業生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質量的要求,研究問題要來源于企業實踐,對行業或企業有實際幫助的問題;學校還需要增加教學實踐和課外學術活動的有效安排。
(8)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優勢
學生工作環境適應能力強,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準確的自我定位,不好高騖遠;同時,學校具有深厚的商業行業背景和豐富的連鎖經營知識,以上四方面為連鎖經營管理本科專業的主要優勢所在。其中27位畢業生選擇了工作環境適應能力強,在62位被調查者中占比為43.55%。
(9)學校在人才培養和教學上應做的改革
分析發現,學生最希望作出的改革是對提升對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及協作精神的培養,其次需要重視對人生觀、敬業精神和工作態度及要成才,先成人,學校要注重學生做人的基本道理的培養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還有外語能力的培養,比如,學生沒有很好的機會或者良好的氛圍去學習外語,提高外語的口語能力。
3.求職和就業指導
(1)就業應聘情況分析
在調查連鎖經營管理本科畢業生就業應聘情況方面,當問到“在第幾次應聘時落實到初次就業單位”時,64.52%的畢業生表示1—2次,27.42%的表示3—4次,而經過5次以上應聘成功的畢業生僅占比不到10%??梢姡厴I生在求職應聘上成功率還是較高的。
從進一步調查數據可以看出:50%以上的畢業生主要是通過校外的方式獲得成功的就業信息,而從校內獲得成功就業信息的畢業生占比僅在30%左右,校內就業信息對畢業生成功就業的幫助明顯小于校外信息。同時,也在另一方面反映了畢業生在求職時,并不會僅僅通過一條信息渠道,他們會通過多條渠道獲得信息,以提高求職應聘的成功率。
(2)跳槽情況分析
從畢業生工作后跳槽的次數來看,34位畢業生選擇沒有跳過槽,在被調查的62位畢業生中占比為54.84%,29.03%的被調查者表示工作后跳槽記錄為1次,跳槽2次的比例為17.74%,而3次僅占比8.06%,沒有被調查者表示跳槽記錄4次以上。可見,畢業生就業后工作相對安心和穩定,高頻率更換工作的人比例相當較少。
進一步深入研究跳槽者跳槽原因時,數據顯示,選擇跳槽原因比較集中的前三項為:沒有發展空間,收入少和離家遠。其中15位畢業生選擇沒有發展空間,占被調查的28位跳過槽的畢業生的53.57%,14位畢業生選擇沒有發展空間,占比為50%,10人選擇離家遠,占比為35.71%。而行業前景、是否符合工作興趣特長、工作壓力大是畢業生選擇跳槽的次要原因。
(3)對目前工作態度分析
在連鎖經營管理2011屆本科畢業生對目前工作的態度方面:90%以上的被調查者表示可以勝任目前工作,但在滿意度調查中發現,被調查者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較低,僅4.84%的被調查者表示很滿意現在的工作,38.71%的被調查者表示比較滿意,但對現任工作感到一般的占比達到48.39%。且對目前工作前景的看法方面,40.32%的被調查者表示前景一般,僅有19.35%的被調查者表示前景很好,充滿信心,極大多數被調查者對目前工作的前景信心不大。由此可見,對于自身工作,畢業生雖然基本可以勝任,但滿意度卻不高,畢業生普遍對現任工作信心不大。
但在進一步的調查中可以看到,雖然對現任工作的滿意度較低,但一半左右的被調查者選擇在本單位好好干,僅有20.97%的被調查者表示準備換工作,同時,也有少部分的被調查者選擇準備創業和繼續深造,希望通過轉變工作的方式提高工作滿意度。
(4)職業決策時影響因素分析
在進行職業決策時,個人發展空間的影響力最大,其次是薪資福利和地理位置,均在4分以上,這與前面的跳槽主要原因調查基本一致。此外,按得分高低順序排在其后的是工作穩定性、人際關系、工作環境與組織文化、符合個人性格興趣愛好、工作自由度、社會地位、單位性質、工作強度這8個相關因素,均在3-4分之間,而影響力最少的則是專業對口,僅2.48分。在面臨職業選擇時,企業能否給個人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是求職者最看重的,因為職業生涯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個人生活各方面;良好的發展空間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對職位的提升也是有幫助的,同時也是對自身的一種肯定;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畢業生對于薪資福利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大城市的高度競爭壓力下對財富的追求,同時也是對生活質量的有效保證;正是由于大城市的高速生活節奏和高度競爭壓力的情況下,地理位置也成為了求職者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選擇離家近的工作地區可以減少交通成本和人力成本;但專業是否對口卻成為了畢業生職業決策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四、結論與思考
此次調查的內容涉及就業基本狀況、個人及專業競爭力、求職和就業指導三部分,綜合起來,有以下調查發現和思考。
1.就業基本狀況
(1)畢業生就業行業集中度最高的為零售貿易和餐飲業2011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兩年后工作集中度最高的行業為零售貿易和餐飲業,占比為43.54%,其中就職企業大部分為連鎖經營類企業,工作分布在連鎖企業中總部、區域、門店及配送中心等部門。這與本專業的培養能在各類流通服務類企業,特別是連鎖零售企業從事經營管理的應用型專業人才這一定位基本契合。
(2)畢業生就業企業主要為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其次為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合資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為2011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其次為國有企業。同時仍有8%的畢業生就職于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8%的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3%的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此外,男性比較喜歡從事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而女性在選擇職業時更加追求穩定。
(3)九成畢業生在上海工作,平均月收入達五千元90.32%的畢業生在上海工作,只有9.68%的畢業生在上海市以外地區工作,并皆為外地生源畢業生,本地生源畢業生學生全部在上海就業。這說明絕大部分畢業生將自己的職業規劃的起點定位于上海這一國際化大都市,看好上?,F代服務業尤其是連鎖零售的發展和就業機會。畢業生的月收入分布在2000至10000元之間,變動范圍較大,平均月收入達到了5070元,對于已畢業兩年的大學生來說,絕大部分人對薪資方面仍然處于不太滿意階段,對薪資水平有著更高的目標和期盼。
(4)超過五成的畢業生選擇了不同程度與專業對口的職業有56.46%的畢業生選擇了不同程度與專業對口的職業,行業主要分布在零售貿易、餐飲等商貿流通業。根據麥可思的調查數據,管理學本科學科2009屆畢業生畢業三年后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4%,這說明連鎖專業2011屆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稍低一點。
2.個人及專業競爭力
(1)畢業生在計算機及外語應用能力方面的競爭優勢一般
2011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畢業生的整體應用外語及計算機能力一般,按照五級量表計算,計算機能力得分為3.65分,英語能力得分僅3.13分。這說明畢業生的計算機及英語應用能力不能很好地滿足自身工作的需要,學校應該進一步強化計算機應用和英語方面的教學,通過教學方式和內容的改革,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的應用技能,英語的聽說讀寫技能以及專業英語能力。
(2)良好的人際溝通協調能力成為畢業生求職就業中的首要競爭優勢
良好的人際溝通協調能力、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一定的實習經歷構成畢業生求職中的主要競爭優勢;三成畢業生認為:創新精神不夠、專業技能不夠強成為需要改善的劣勢,部分同學認為自我定位準確成為其求職中的競爭優勢,但也有部分同學自我定位不夠清晰,成為其求職的劣勢。
由此可見,對于在校就讀的學生來說,學習處理各種人際關系,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就可在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3)大學生就業主要困難來自于過高的工作期望值
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擇業過于挑剔;“僧多粥少”以及對自己的發展方向與職業定位不明確,是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最主要困難,這也反映了就業過程主要矛盾是畢業生的心理定位和訴求與企業的崗位要求、薪資福利有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畢業生已經不是稀缺資源的情況下,同學們應該適時地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調整自己的定位。
(4)假期打工和專業實習成為對就業幫助最大的環節
假期打工、專業實習和擔任學生干部成為畢業生在校期間對就業幫助最大的三方面。不難發現,假期打工和專業實習這些走出課堂,深入社會和企業的實踐活動,能夠切實提高畢業生的工作能力,在校期間擔任學生干部,也是一種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最終形成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優勢。
(5)學校具有深厚的商業行業背景成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重要的優勢
畢業生工作環境適應能力強、自我定位準確的、學校具有深厚的商業行業背景和豐富的連鎖經營知識,成為連鎖經營管理本科專業的主要優勢所在。學校在60年的辦學歷史中,背靠商貿行業,緊跟行業發展對商貿人才的需求,堅持“以商立校”的辦學方針,開展商科特色辦學和學科研究,學校60年的辦學積累已經給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帶來良好的輻射效果和辦學優勢。
(6)基本工作能力和價值觀的培養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
人際關系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及協作精神的培養;人生觀、敬業精神和價值觀的提升;外語應用能力的加強;以及學生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的培養,畢業生認為是學校應該進一步強化和提升的重點。由此可見,“寬口經,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重實踐。”作為本專業辦學的方向應該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3.求職和就業指導
(1)求職網站成為畢業生求職就業的重要渠道
50%以上的畢業生主要是通過就業網站和親朋好友的介紹方式獲得成功的就業信息,而從校內獲得成功就業信息的畢業生占比僅在30%左右。這也說明,學校在為畢業生提供求職信息的廣度和質量方面都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學校在畢業生求職信息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就業信息渠道,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合作與聯系,為畢業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信息和指導服務,充分發揮學校對畢業生求職就業方面的引導作用,增強畢業生通過校內就業信息求職應聘的成功性。
(2)就業狀態基本穩定,但對工作的滿意度偏低
畢業生就業后總體情況比較穩定,超50%的畢業生兩年內沒有跳過槽,近30%的畢業生兩年內跳槽過1次,高頻率更換工作的人比例較少。但在滿意度調查中發現,被調查者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較低,僅有19.35%的畢業生表示對職業前景看好,充滿信心,大多數畢業生對目前工作的前景和信心不足。
由此可見,畢業生基本可以勝任目前工作,但滿意度不高,具有更換工作或崗位提高工作滿意度的潛在意識。競爭壓力大、生活成本高、個人以及家長過高的職業期待,成為高校教育者和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
(3)職業決策的首要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其次為薪資福利和地理位置
在進行職業決策時,個人發展空間的影響力最大,其次是薪資福利和地理位置,在面臨職業選擇時,企業能否給個人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是求職者最看重的,專業對口這一因素相對于現如今的社會生活環境來說是最不重要的,由于行業需求量的極端不平衡以及生活壓力大等原因,造成了近幾年大學生的專業對口率普遍偏低,除了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專業,大部分人則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專業對口的影響力也就不明顯了,學校需要深刻思考并關注的是怎樣讓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好地得到社會的認可,更好地讓專業與社會需要相吻合。
作者簡介
[關鍵詞] 提高 連鎖經營專業 培養質量 途徑
從本世紀初以來,以連鎖經營為核心的現代流通業在我國得到迅猛發展,導致連鎖經營管理人才需求量大增,我國高校特別是大部分高職院校也與之相適應,設置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開展連鎖經營人才的培養工作。但是由于我國高職院校連鎖經營人才培養起步較晚,教學設施薄弱,雙師型的教師稀少,使得我國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嚴重滯后。
新加坡自1965年建國以來,國民經濟得到迅速發展,20006年全球競爭力排名第三,步入了世界富裕國家行列。為了探索新加坡的成功經驗,筆者在新加坡進修學習期間,對該國取得成功的原因進行了探究,了解到新加坡能取得具大成就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原因是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培養出大量的世界級的管理人才和技術工人,這其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功不可沒。
了解新加坡高等職業教育的成功做法,對于提高我國職業教育特別是連鎖經營專業人才的培養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新加坡高職教育成功原因透析
1.創建有特色職業教育模式。新加坡高職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借鑒了德國“雙元制”教育,創建了新加坡的“雙元制”教育――教學工廠,就是把教學和企業緊密結合起來,把學校按企業模式辦,把企業按學校模式辦,使學生在三年學習中,猶如處在一個大企業的各個部門,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論知識教育,又接受來自于“教學工廠”行之有效的實踐技能培訓,這種教學模式為新加坡經濟發展培養了大量具有多元技能的人才。
2.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高職教育發展,每年投入了大量的經費用于高職教育,如每年向工藝教育學院的撥款高達1億新元(約合人民幣5億元左右),使高職院校的辦學條件有了高速發展,學校使用的教學設備往往比工廠的設備還要先進,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掌握最先進設備的使用和操作,畢業后能及時指導企業進行生產,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進行創新、研發。例如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實驗室,我看到了世界領先的數控機床和先進的電子檢測設備。
3.重視實訓基地建設。新加坡政府重視教育基地的建設,通過多種途徑建立實訓中心,如新加坡主管經濟發展和外資工作的經濟發展局,先后與外國廠商聯辦了七個職業訓練中心。各高職院校也不例外,把創辦實訓基地作為辦學的中心工作之一,如南洋理工學院工商管理系創辦了咨詢中心、學生超市、旅行社等教學實踐基地。在1994年,他們還與英開浦及經緯旅游局兩家公司合作,在校園內設立了一個市場服務中心以及一所經緯假期店,參與經營的都是學院的師生,學生在現場背景下學習市場營銷及旅游服務行業的各種知識。
4.增加實訓課時比例。新加坡職業院校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實踐教學,不斷加大實踐教學課時的比例,每學期一般要安排八周的實習時間。例如在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學計劃中,沒有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寫作,只有“全學期項目”和為期6個月的企業實習。除此之外,學校還設有實踐項目組,專門負責對畢業生進行為期六個月的項目設計及產品創作的指導。
5.注意實訓經濟效益。 新加坡高職教育訓練的目標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技能,同時也要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他們要求學生在工作的第一個星期內就要為雇主創造效益。實踐證明這種實訓方式已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獲得了廣大企業主及學生的歡迎,據新加坡教育部門調查顯示,有93%的企業歡迎職業院校的學生到企業開展實訓,有90%受過職業訓練的學生,備受企業主的青睞。
6.注重引進應用型教師。新加坡政府為保證高職教育質量,要求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因此他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聘任教師:第一,招聘研究生畢業后并在企業工作3年以上的人。例如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師基本都是擁有5年以上企業工作背景的中高級技術人才,這類教師占高職院校教師的50%以上。第二,聘任企業工程師、高級技師為兼職教師,這樣的教師約占新加坡職業院校教師總數的30%以上。第三,聘任外國企業的管理人員和高級技工擔任專、兼職教師,這類教師在新加坡已經達到數萬名。
7.培養外向型人才。新加坡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國家,以外向型的企業為主,他們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形勢,強調高職教育的外向型,以國際眼光培訓職業技術人才,使其有參與國際競爭的各種能力。因此新加坡政府在引進外國先進技術、設備的同時,也引進培訓資源,聯合創辦高職院校,例如創辦了德新學院,日本軟件技術學院和法新學院,參與創辦工作的大都是在新加坡有大量投資的外國廠商或與新加坡有密切往來的外國政府。
二、對提高我國高職連鎖經營專業學生質量有效途徑的啟示
1.加大“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力度。連鎖經營人才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更要具有運營模式、業務管理及門店經營的實際工作經驗。由于我國近幾年對連鎖經營人才培養的規模迅速擴大,相應的師資需求急劇增加,而專業任課教師多數是來自普通高校的畢業生,他們從學校到學校,實踐經驗少、動手能力差,難以滿足該專業教學的需要。因此,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我們可以借鑒新加坡的經驗,通過各種途徑,采取多種措施,大力提高“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1)引進有工作經驗的教師。高職院校在招聘教師時,不僅要招聘高學歷的教師,更需要聘任一批有企業工作經歷的大學生、研究生到學校擔任教師。(2)向企業招聘兼職教師。到企業聘請有成就的商業管理者做兼職教師,讓他們與學生分享工作經驗,有助于及時提高“雙師型”的比例,迅速提高教學質量。(3)到企業培訓。學校要下大力氣,舍得投入,安排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到企業一線去學習,學會與連鎖經營專業相關的應用知識,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2.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要加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實習、實訓教學的根本,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實訓基地。各院校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因地制宜地建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校園實訓超市,配備必要的連鎖超市設備,如POS機、激光掃描槍、激光掃描平臺、條碼秤、條碼打印機、收貨臺秤、服務器和超市收銀管理系統軟件等,既可以保證課程實訓教學需要,同時可以滿足校內學生的生活需要。
3.做好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與利用工作。新加坡多數高職院校都與眾多的企業,特別是一些國際知名企業或大公司保持密切的協作關系,例如新加坡理工學院與近1000家企業簽訂并建立了協作關系,形成了產、學、研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F今我國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設立了各種商業連鎖超市,學校應發揮主觀能動作用,主動與企業聯絡,取得他們的支持,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優化學生的實訓與實習,滿足實踐性教學的需求。
4.增加實踐教學課時的比例。新加坡高職學生每學期有八周時間到工廠企業去實習,畢業生有六個月的實踐時間。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是以傳統的學科和學術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其本質仍是以知識為本位,實踐教學的比例偏小,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逐步增加實踐課時,以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實踐學習時間。
5.加強對學生的實習指導。新加坡高職院校重視對學生的實習指導,學校設有工業項目組,負責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由于我國許多高職院校缺乏實訓基地,學校對學生畢業前夕的實習管理不夠,多數學生都是以自謀方式進入實習崗位,學校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及指導,致使學生實習的效果不理想,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學校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實習教育,設立專門的實習管理機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實習。要與企業建立廣泛合作,由學校負責聯系實習場所,自始至終抓好學生的實習。
6.重視培養外向型人才。 我國連鎖經營在世界范圍內的貿易往來、資金融通的規模正日益擴大,而連鎖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多元化的新型復合型人才,學校必須把連鎖經營人才的培養放在國際競爭和發展框架下去構思,創造條件與外資企業進行合作,培養具有國際競爭能力、適應連鎖企業未來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
參考文獻:
[1]劉融斌:中新商場物價與居民收入比較及對吸引人才的影響[J].特區經濟.2007,(6):91
連鎖超市物流成本控制問題研究
一、論文選題的背景、意義
(一)背景
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居民條件的日漸改善,連鎖超市作為零售業中占據鰲頭的主體模式,已經慢慢成為了居民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僅為居民提供了日常所需的飲食材料和生活用品,同時也滿足了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為居民的工作、生活創造了一個便利的條件。
隨著連鎖超市數量在各大中城市的不斷蔓延、增多,各連鎖超市面臨著個性化與多樣化的雙重考驗。連鎖超市經營者為了立足于這個競爭行業,將目光的重點放在了物流領域,物流成本控制的管理成為了各個連鎖超市實現經營目標,提高利潤收益的重要途徑,也是連鎖超市發揮其經營優勢的關鍵。為了完善物流成本控制的管理,更多的經營者建立了一套適合連鎖超市的運營機制,即能使其在經營各環節中節省開支,增加利潤點的物流成本控制體系。因此,加強物流成本控制的管理是各個連鎖超市在經營管理中,實現利潤增長的關鍵點。
盡管國內外的各連鎖超市都已經在物流成本控制問題上做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并且有效地降低了各個經營環節中的物流成本,但是在物流成本控制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被忽略的細節,以及一些沒有完全改善的地方。在這種背景下,本文選擇連鎖超市物流成本控制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的分析。
(二)意義
物流成本占連鎖超市經營過程中的總成本很大的部分,因此,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是連鎖超市增加利潤,提高經營業績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總結和分析了連鎖超市經營過程中存在物流成本控制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對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連鎖超市的利潤,增強超市競爭力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具體的意義如下:
1、理論意義。從連鎖超市行業迅速的發展,且對物流成本控制管理的日趨完善以來,國內外的學者就指出了在物流成本控制的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方案。但是,各個學者指出的問題所在比較片面,解決策略不夠完善。本論文總結了各個問題的所在,并且較為全面地提出了各問題解決方法,有利于對物流成本控制問題做進一步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2、現實意義。在當前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連鎖行業也采取了相應的手段進行完善經營方式來提高利潤收入。降低物流成本控制對連鎖超市提高競爭力有著重大的作用。通過對連鎖超市物流成本控制問題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各個連鎖超市發現各自經營過程中的物流成本控制時存在的被忽略的問題,能夠及時對這些問題經行改進和完善,并且提高各個經營環節的運營進行的效率,從根本上提高超市的經營利潤。
(三)文獻綜述
1、國外關于物流成本控制的問題研究
物流成本控制問題一直是國內外連鎖超市為了提高經營業績的盡自己最大努力去解決的重大問題??刂坪梦锪鞒杀镜墓芾?,從而降低物流成本,不僅可以使連鎖超市更加完善自己的每一個經營環節,提高利潤,而且也可以提高連鎖超市在零售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占據有利于連鎖超市持續發展的地位。
國外的有關對連鎖超市物流成本控制問題的研究方面也提出了很多見解,從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進駐中國的國外大型連鎖超市的成功案例中,就可以看出,經營管理者對物流成本的控制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以此來提高企業的宣傳效應和經營地位。國外的文獻對物流成本控制問題研究的領域大致和國內相同,基本都指出了物流成本的控制主要從采購、庫存、配送中心等幾個方面進行。同時,國外的文獻也提出了對物流成本控制的新看法。
賽義德.默罕默德.阿加扎德(XX)提到了準時制的經營方式,使企業能夠更好地進行物流管理的控制,提高供應商和企業的運作效率,從而降低物流成本。他認為物流管理的關鍵在于企業在生產實踐中盡可能使用準時制。高效的物流管理確保原始設備制造(oem)供應商不僅能夠同步和及時地向公司提供所需的零部件,而且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讓公司滿足所需的產品貯備需求,而不是讓公司自己生產這些零部件。
米爾.薩曼.皮什瓦伊,哈迪.巴塞瑞,莫森舒克.薩賈迪(XX)對提高物流成本控制的管理措施提出了三項建議,他們認為:(1)庫存貨物的價格應保持不變,使庫存水平在美元的估算中保持不變。(2)使庫存水平可以平滑地隨著時間的推移來減輕周期性變化的影響;(3)用利率來估算庫存資本成本,應當保持不變。
2、國內對于連鎖超市物流成本控制問題的研究
國內的研究文獻對連鎖超市在經營過程中的物流成本控制都指出了其問題的所在,并且對問題給出了相應的分析,但大多數文獻都是針對超市經營環節中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環節進行分析,而對各個環節中的物流成本控制問題都進行分析的很少。現就對國內學者對于連鎖超市物流成本控制問題的研究進行簡要的綜述:
(1)連鎖超市經營各個環節中的物流成本的構成以及其重要性
物流成本在連鎖超市經營過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影響著各個環節運作的經濟效益。國內學者對于連鎖超市的各個經營環節中的物流成本的構成大致分類相同,同時,物流成本的控制是連鎖超市健康運營的必然選擇。以下文獻為各個學者對經營環節中的物流成本構成的見解:
羅齊(XX)認為,物流系統是構成連鎖超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連鎖超市經營中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在于有無強大、有效的后勤支援系統,其中以物流配送系統為最重要。國內的連鎖超市公司,或者投資成立自己的物流中心,或是與知名物流供應商合作,以此掌握強大、有效的后勤支援系統,充分發揮物流配送的功效, 為超市帶來競爭上的優勢。
曲麗娜(XX)認為,連鎖企業物流成本構成為:①采購及加工成本。指連鎖經營中發生的訂貨費用和缺貨損失,以及對購進商品進行再加工而產生的加工費用;②倉儲成本。指物流配送中心庫存商品占用資金應支付的利息、儲存中的損耗、保險費以及庫房建筑物、倉庫、機械設備的折舊費、修理費、通風照明費等;③配送及運輸成本。指在物流配送(如分貨、配貨、送貨)及運輸過程中所發生的包裝費、運卸費等;④人員工資及辦公費用等。
馬、王建(XX)認為,存貨持有成本是指在保存貨物上的費用,除了包括倉儲、殘損、人力費用及保險和稅收費用外,還包括庫存占壓資金的利息。連鎖超市處于銷售末端,面對的是靈活多變的消費者,銷售對象的高變化率,要求其靈活應對。因此,合理的庫存是保證其不缺貨,提高顧客忠誠度的關鍵。在存貨持有成本控制上,應采用成本性態分析,找出存貨成本與業務成本間的規律性,確保在適量庫存的前提下成本最低。另外,還應注意在核算存貨成本時,要把庫存占壓資金的利息計入物流成本,使物流成本核算更準確。
楊琳華(XX)認為,物流配送作為聯系連鎖超市各經營環節的紐帶,對超市的正常經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連鎖超市物流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機結合形式,是根據各個連鎖分店的補貨要求和時間計劃,對統一采購的各類物品進行揀選、加工、分割、包裝、組配等作業,并以最合理路線迅速、及時、準確、安全送達制定地點,是一個局部物流,是物流活動在小范圍內的整合。
(2)連鎖超市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連鎖超市的管理者在物流成本方面都做了相應的措施進行控制,但經營各環節中還是存在物流成本控制不到位或者遺漏問題所在的地方,國內文獻對連鎖超市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從隱形成本的忽略、配送中心的不健全等方面進行分析。
董興林、馬媛、劉廣東(XX)認為:企業物流成本按其在會計核算中是否得到反映可分為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兩個部分。
四、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
XX.10.08—XX.11.22 完成畢業論文選題
XX.11.23—XX.01.10 完成文獻綜述、開題報告及外文翻譯
XX.01.11—XX.03.11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
XX.03.12—XX.05.03 畢業實習,修改論文
XX.05.04—XX.05.12 畢業論文定稿
五、主要參考文獻:
[1] 羅齊.連鎖超市物流系統功能與構建戰略分析.物流技術,XX(3):p8-10.
[2] 曲麗娜.淺析連鎖企業物流成本的影響因素及應對對策.商場現代化,XX(10s):p113-113.
[3] 馬,王健.連鎖超市物流成本控制體系的構建.經濟論壇,XX(12):p84-86.
[4] 楊琳華.共同配送——突破中小連鎖超市物流配送“瓶頸”的途徑.消費導刊,XX(1):p7-8.
[5] 董興林,馬媛,劉廣東.我國企業隱性物流成本的構成與核算.中國市場,XX(23):p106-107.
[6] 曹前.連鎖超市采購過程中隱性成本的構成及控制.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XX(9):p83-84.
[7] 趙志江,侯金柱,于淑娟.超市物流配送中心模式的合理選擇.商業時代,XX(23):p12-13.
[8] 姜文婷,贛州國光連鎖超市物流配送優化探討.畢業論文.江西理工大學,XX:p4-5.
[9] 許藝真.對內資連鎖超市存貨管理的思考.商業會計:上月,XX(23):p26-27.
[10] 劉曄,郭躍.農村連鎖超市物流成本管理對策分析.企業經濟,XX(7):p17-18.
[11] 李傳博,韓麗姣.降低超市物流成本的途徑.稅務(遼寧),XX(10):p24-24.
[12] 沈慧峰.沃爾瑪物流的研究及對中國零售業建議.碩士論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XX:p7-8.
[13] 趙靜.企業采購物流成本降低問題研究.碩士論文.首都經濟大學,XX:p13-14.
[14] 葉平浩,劉莉瓊.我國連鎖超市的物流配送人才研究.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報,XX(2):p42-45.
[15] 曹前.連鎖超市在采購運輸過程中的隱性成本的控制.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XX(32):p35-36.
[16] 陶春柳.連鎖超市供應鏈優化對策.中國物流與采購,XX(16):p64-65.
[17] 馮文龍.沃爾瑪物流成本管理的啟示.成都大學學報(社會學版),XX(3):p20-23.
[18] 銳智.沃爾瑪零售攻略.南方日報出版社,XX:p112-115.
[19] 劉娜.物流配送.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XX:p97-99.
[20] seyed-mahmoud aghazadeh, XX “improving logistics operations across the food industry supply ch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vol.16, no: 4, october.pp.263 – 268.
[21] mir saman pishvaee, hadi basiri and mohsensheikh sajadieh. XX “supply
[關鍵詞]高職院校 “三創”人才 長效機制
[作者簡介]張偉杰(1979- ),女,山東濟南人,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連鎖企業管理;操陽(1969- ),女,遼寧沈陽人,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零售業企業管理。(江蘇 南京 211168)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1年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院?!齽摗瞬排囵B動態化機制研究”(課題編號:GZYGH2011010)、2013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三創’人才培養機制研究與實踐――以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連鎖經營管理為例”(課題編號:2013JSJG511)和2011年度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院?!齽摗逃难芯颗c實踐”(課題編號:B-b/2011/03/032)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3-0037-02
我國要想在未來的世界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培養具有“三創”(創意、創造、創業)意識和“三創”能力的人才,高職高專院校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創意、創造和創業應成為高職高專教育的主體甚至靈魂。
一、“三創”內涵之重新界定
傳統的“三創”指的是創造、創新和創業,我們提出的“三創”把創新改為創意,指創意、創造和創業。創意指創造性的設計、構思等,它首先強調“創”字,要敢于突破以往,與眾不同,勇于創新;創造是構建新理論、提出新辦法、發明新東西。創意是構想,創造必須有外顯的成果。創業就是創辦新事業,借助外界資源將創意和創造成果落到實處,發揮實效。簡而言之,創意是思維能力,要有新觀念、新設計;創造是動手能力,要有新發明,新技術;創業就是利用創意和創造開創事業。
在大學生“三創”能力培養中,“創意”教育的重點在于引發創新思維和意識,培養創意技巧和方法,形成創意品格;“創造”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將創意成果化;“創業”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這三種教育有很多共通點,但針對性和著眼點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忽視其余兩者。只有把創意、創造和創業教育結合在一起,熔煉為“三創”教育理念,才能真正發揮各自的特色,實現優勢互補,培養的人才具備“三創”意識、“三創”思維和“三創”能力。當然,由于高職教育培養的主要是應用型人才,因此更應注重“創造”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二、“三創”人才能力模塊的構建
高職院校培養“三創”人才,首先要準確分析“三創”人才應具備的能力。本文在分析“三創”人才概念和特征的基礎上,研究大量的資料,構建了“三創”人才培養的創意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業能力三大模塊(見圖1)。
創意能力模塊主要包括:樂意接受新觀念、強烈的“質疑性”、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尤其是發散性思維能力、敏銳的感受力、直覺、冒險、極強的好奇心和過人的毅力。創造能力模塊主要包括: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分析和總結能力、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業能力模塊主要包括:創業熱情、態度、價值觀、性格和專業工作能力。
創意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思維能力和質疑性的培養,重在意識;創造能力最重要的是動手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重在行動;創業能力的培養最重要的是創業熱情和創業價值觀的培養,重在實現。創造、創意和創業能力有共同的特征,如思維能力既是創造能力的體現也是創意能力的體現,創意能力的培養也是創造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創造能力的培養也是創業能力的培養。
三、“三創”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的建構
搭建好“三創”人才能力模塊,接下來就是如何添磚加瓦,即構建“一三三一”的長效機制(見圖2)。
1.基礎――培養具有“三創”精神和能力的師資隊伍。這是培養“三創”人才的關鍵。教師首先要有“三創”意識和能力,敢于批判和標新立異,不斷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手段和方法等進行革新。教師要有在企業工作的經驗,如我院制定的訪問工程師項目,支持幫助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實踐,參與企業研發和經營,以此培養教師的創意意識和創意能力,使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參加企業實踐的教師能夠了解和把握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和方向,將企業的案例及時反饋到課堂,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知識。學校還要大膽聘任具有豐富創業管理經驗和能力的企業家作為兼職教師,進行集中授課或做講座,使教師隊伍多元化。
2.保障――采取利于“三創”人才培養的教學手段。第一,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為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在理論課學習到一定程度后,學校應安排學生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如我院一般是在大二階段,當學生初步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后就參加頂崗實習。同時,重視畢業設計環節的訓練。學生的畢業設計必須選擇實習企業的實際應用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根據專業知識為企業制訂研究方案。在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不僅有學院專業教師的指導,還有實習企業人員的指導,培養學生科學的工作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按照“三創”能力培養的思路來調整課程內容。遵循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以學生為教育主體、培養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兼具并快速適應社會的職業教育理念,減少理論教學內容,以知識夠用為原則,采用典型工作任務項目化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整合,確定課程學習內容。多采用案例分析、情境模擬、小組討論、企業參觀等方式,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模擬的真實情景中,通過完成一系列任務來學習、熟悉知識,在做中學、練中學。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追求真知的興趣,為學生的天賦和潛能的開發創造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使學生通過網絡來學習更多、更先進的信息。在課程考核中,加大平時成績所占權重,增加實踐教學內容的考核,減少理論知識的考核。
第三,設計開發“三創”能力課程體系。創意、創造和創業能力是可塑、可提高的。美國的MIT早在1948年就將創造力開發與訓練課程引入課程體系,而且開設了“三創”能力培養課程體系。“三創”教育課程既是“三創”教育的形式,也是“三創”教育的平臺和依托?!叭齽摗闭n程體系包括三部分:一是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三創”思維;二是開設文化基礎課程、人文課程,如中國歷史、人生哲學、藝術與美學、電影藝術欣賞、名著選讀等;三是增設“三創”課程:創造發明史、創意地位、創造心理和技能、創業社會常識、創業指導、公關和溝通等課程。
第四,創建“三創”人才培養的學生管理體系。在學生科技活動、課外輔導方面加強關于“三創”教育的知識,在畢業標準中增加關于“三創”的內容,倡導學生對自己進行長期的人生規劃,鼓勵學生按照個性發展和自主創業。在能正常完成學業的情況下,鼓勵、支持學生在校期間創業,學??沙雠_相應政策支持學生創業。在不降低學業要求的前提下,改革學分制、免修制;積極推行跨專業培養制、導師制、學生評教制;實行彈性學分制、專業改選制;鼓勵學生創新、冒尖,施行“三創學分制”,對于在各級各類創造、創意和創業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得發明和專利的學生給予相應的學分。鼓勵學生積極創業,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梢猿闪⒋髮W生創業指導中心;設立大學生創業網站,建立創新基地;每年一次組織開展大學生創意、創業大賽;組織學生結合專業開展社會調查、科技服務和文化下鄉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培養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基金,給學生創業做經濟后盾,為學生的“三創”教育實踐提供便利條件。
3.載體――建立教學平臺和創辦創業園。建立教學平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實訓室、學生頂崗實習基地向學生開放,形成公共的教學平臺?!叭齽摗苯逃罱K在于鼓勵學生創業,使創業成為學生自發的追求,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始終以創業作為最高目標。這就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創業的支點,使學生獲得創業的感性體驗和理性把握。創業園就是高職院校為學生提供的典型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基地,主要做法是:一要鼓勵學生利用創業園的優勢資源從事創業活動;二要引入社會資源,吸引學生從事兼職工作,增強實踐能力。
4.評價――構建“三創”人才培養效果評價體系。評價是“三創”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包括評價的主體、內容和方式。我們主要分析評價的內容和形式,擬采用人才勝任力模型來進行評價。勝任力模型是由國際知名的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麥克利蘭(D.McClelland)博士倡導創立的一個全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概念,具體含義為:對組織或企業中的某一個職位,依據其職責要求所提出的,為完成本職責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在近三十年的發展中,勝任力模型已在國際上特別是先進企業中得到廣泛運用。勝任力模型為何能運用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原因在于:一是勝任力與工作情景有關,具有行業性;二是勝任力模型體現在行為描述上,其特征是可衡量、可測評的,能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學習獲取并發展,這就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和測評指明了方向。因此,可針對“三創”型人才的培養,依據其內涵和要求,將學生應學會的能力要素集中起來形成評價指標體系,并對每一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系數,建立“三創”型人才勝任力評價模型。通過問卷訪談和關鍵事件訪談法等方法識別“三創”人才勝任力行為特征項目,編制“三創”人才勝任力測量量表: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專業、性別、年齡、專利、獲獎等項目;第二部分為“三創”人才的勝任力行為特征描述部分,以“三創”人才能力模塊為依據。學校在學生畢業之前發放量表,對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以此為依據,改革后續的“三創”人才培養機制。
[參考文獻]
[1]陳小橋.深化第二課堂 培養“三創”型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8).
[2]洪燕云,何慶.創造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姜新通,李紅.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三創”人才研究[J].教書育人,2008(36).
[4]羅儒國.“三創”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展望――以武漢大學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6).
[5]陸杉.高等院校實施“三創”教育的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07(7).
[6]張宏烈,顧曉華.“三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7).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營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作者簡介:張琳(1971-),女,山東龍口人,山東工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山東煙臺264005)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8-0109-02
一、應用型本科營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與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的研究型本科和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的高職高專院校不同,應用型本科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教育,既要注重完善理論知識體系的搭建與學習,又要兼顧實踐能力的培養。因而,應用型本科營銷專業主要是面向當地或區域的企事業單位,培養既具有扎實的營銷理論基礎又能快速勝任初級營銷工作崗位、具有能夠晉升到中高級營銷管理崗位潛力的營銷人才。
要實現這樣的營銷人才培養定位,實踐教學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實踐教學不僅應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營銷理論,還應讓其具備寬廣和長遠的職業發展視野,對未來的營銷工作和與營銷相關的職業發展有充分的認識,幫助學生實現理論知識向專業能力的轉化,能夠具備初級營銷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提高各方面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職業晉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實踐教學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如課時設置較少、形式比較單一、系統性不足等多方面的問題,導致實踐教學效果難以得到有效保證,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方面有時會流于形式,因而有必要以企業對營銷人才的需求為出發點,在明確企業對營銷人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的基礎上,按照人才的成長規律,從課內與課外、校園與社會多個維度,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設計具有不同目標、不同內容與側重點、不同形式的實踐教學方案,從而形成一套具有系統性與漸進性、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這種教學體系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通過他們對實踐教學的參與和實際操作,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目標。
二、應用型本科營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實踐教學應從大一新生開始,貫穿整個大學教育的始終。由于大學生在不同的年級,其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不同,因而應在不同的時期采用不同形式進行目標各異的實踐教學,形成一套有機體系,如表1所示。[1]
1.認識實踐教學
認識實踐教學主要是針對大一新生開展的旨在提高學生對營銷專業、營銷職業認識的實踐教學活動。大一新生入學之后面臨著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學習目標的轉換,很多同學處于一種茫然的狀態。雖然同學們通過高考志愿填寫、志愿調劑對營銷專業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數同學還僅僅是一知半解,對營銷專業未來所要學習的課程、學習方法、營銷工作的性質和內容缺乏相應的了解,因而有必要通過一定的實踐教學活動,如由專業營銷老師進行的營銷專業教育,由企業界的營銷從業人員或剛畢業的優秀學生代表開展相應的講座或座談,或走進企業進行參觀等方式幫助他們了解營銷專業及未來幾年所要學習的課程和進行的專業活動,認清各門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它們在未來的工作中將要發揮的作用,了解與營銷專業相關的營銷工作崗位和工作內容,明確營銷人員職業發展對營銷人員的素質要求,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生活更有方向性與針對性。
2.課程實踐教學
課程實踐教學是伴隨著營銷專業課程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主要是針對大二、大三的學生,其主要目的在于鞏固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專項營銷職業能力。課程實踐教學主要可采用三種形式:課程實訓項目、模擬實驗課和營銷專家講堂。
(1)課程實訓項目。與理工科的專業課程相比,營銷專業的專業課程如市場銷學、消費者行為學、推銷與談判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貼近一些,因而其理論部分普遍具有“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特點,即理解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但真正要靈活恰當地運用卻又很難做到,有的時候甚至會讓學生感到無從下手。因而在專業課教學中,重點應放在理論的應用上,即不僅讓學生理解與掌握理論的內容,更應讓學生學會在實際中如何靈活合理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除了應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外,還應在各門課程中設計一些綜合的實訓環節與項目,讓學生通過這些實訓項目將該門課程的知識綜合到一起,學習用該課程的理論體系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如在“市場調查與預測”這門課程中,教師可以在期末以某種產品的市場為例,指導學生進行實地調查與預測,使學生通過問題分析、問卷設計、實地調研、數據分析等活動掌握市場調研方法與步驟。
(2)模擬實驗課。模擬實驗課是利用計算機模擬軟件開設的營銷實驗課。目前與營銷專業課相關的教學軟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操作類軟件,另一類是決策類軟件。操作類軟件如客戶關系管理軟件、零售學中的商場管理軟件等,這類軟件與企業實際應用的軟件高度相似。這類軟件在使用時操作者所需做的決策很少,其主要作用在于對企業的營銷活動或與營銷相關的人、財、物進行有效地管理。通過這類軟件可以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在實際中如何運用信息化方式進行有效地營銷管理。決策類軟件如營銷模擬沙盤、ERP管理沙盤、創業管理軟件等,為學生提供了高度仿真的競爭環境,讓學生進行大量營銷決策,如產品開發決策、生產線決策、資金決策、廣告與促銷決策、渠道決策、人員配置決策等,并通過一定的評價標準檢驗學生們的決策結果。在這類實驗中,通常需要將學生分組成立若干個相互競爭的模擬公司。模擬公司內實行角色分工,每次決策需要大家充分討論協商后做出。這類實驗課讓學生有機會在競爭的環境中運用他們所學到的各種營銷理論,充分體驗企業從市場調查、競爭企業分析、營銷戰略制訂到具體的營銷戰術的決策組織的全部過程,熟悉和了解各種市場調研預測工具的應用,增強學生對所學市場營銷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同學們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溝通與協調能力。[2]
(3)營銷專家講堂。營銷專家講堂是指讓企業家、各行各業及各營銷職能專家走進課堂,結合行業、企業的營銷實踐為學生講解相關的營銷理論在實際營銷工作中的運用。營銷專家講堂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相關的行業有深入具體的了解,增加對實際營銷活動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以縮短企業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搭建與企業溝通的橋梁,為日后的實習與社會實踐打下基礎。營銷專家講堂既可以穿插在營銷專業課中進行,也可以開設專門的營銷專題課程,或者以講座的方式來進行。對于部分對營銷專業學生需求量大的企業,還可與其展開深度合作,根據企業的需求來開設相應的營銷課程或培訓課程,如面向連鎖經營的企業可開設連鎖經營的課程,面向零售企業可開設商品管理、柜臺管理、店面管理等相關課程,授課可由專業老師和企業的相關專業從業員共同承擔,進行訂單式培養。這種深入合作可以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同時又可以讓學生將平常所學的營銷理論與行業知識、企業知識深入結合,進一步提高其分析與解決實際營銷問題的能力。
3.綜合實踐教學
綜合實踐教學主要是針對大三下學期、大四的學生開展的課外或校外實踐教學活動。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機會能將已學過的多門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和營銷能力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去解決企業營銷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實踐教學主要可采用校內外營銷比賽、假期社會實踐、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等方式進行。
(1)校內外營銷比賽。目前,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在校大學生既是他們現實的或潛在的目標市場,又是企業發展的后備力量。他們希望能與高校展開各種各樣的合作,如舉辦營銷比賽,通過這些比賽他們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同學們的聰明才智,幫助他們進行企業宣傳與產品推廣,也希望通過比賽為企業選拔優秀人才。因而可以積極與企業進行溝通與合作,就企業面臨的市場開發、產品促銷、品牌推廣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在營銷專業內、全校范圍內或以多校聯合的方式組織多種多樣的營銷大賽,如營銷策劃大賽、品牌推廣方案設計比賽、促銷方案設計比賽、模擬應聘比賽、創業方案設計比賽等,邀請企業界人士擔任導師與評委,為參賽的同學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導與點評,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團隊組建、人員分工、方案設計與溝通等活動,不但提高專業課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而且有機會將所學的各門知識與各項技能融合到一起,達到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2)課程實習。課程實習是在學生學習了部分專業課,如“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測”等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課程實習采用學生到實際企業中進行實際營銷工作的方式,通常安排在大三下學期期末,為期兩周時間。課程實習是學生走向企業、走向社會的開端,可采用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對許多同學而言這次實習是第一次與實際企業接觸,時間又比較緊,短期內找到實習單位有一定難度,因而對這部分同學,可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采用集中實習的方式,集中對他們進行指導。對于有能力找到理想實習單位的同學可采用分散實習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個別指導。學生通過走進企業,親自感受和體驗企業的實際營銷狀況,如了解企業的營銷機構與隊伍設置、營銷策略及日常營銷工作,增加對企業營銷工作的感性認識,明確企業對合格營銷人員的評價與要求,也讓學生嘗試將所學營銷理論與實習單位的實際營銷狀況相結合,發現自身知識、能力與素質的不足,使其未來的學習生活更有方向性和針對性。
(3)假期社會實踐。每年的寒暑假是營銷專業的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運用營銷知識和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理想時間,尤其是大二、大三的寒假和大三的暑假。雖然寒假期時間較短,通常只有四個周時間,但寒假是消費品的銷售旺季,特別是春節前這段時間,各消費品企業及零售商為提高產品銷量都會進行大量的促銷活動,也需要補充臨時的員工,學生可利用這個時機參與到各企業、商場的促銷活動中,觀察和學習企業如何有效進行促銷活動和促銷管理。暑假的時間較長,通常有7周左右時間,大三的暑假與課程時間相近,可把這兩種活動結合到一起,彌補課程實習時間較短的不足,以便有充分的時間在企業實習、工作,既可以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自食其力,培養其自主自立的精神與能力,也可以使他們對企業的營銷工作有深入細致的了解,甚至部分同學因為有良好的表現而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為他們畢業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4)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是所有的專業理論課程都完成了之后學生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踐教學活動,在大四的下學期進行。由于畢業實習采用分散實習的方式,因而畢業實習通常大四上學期期末考試之后就可以開始了。通過畢業實習,學生深入到企業事業單位從事各種營銷工作,全面了解營銷活動及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促使他們有機會將學校里學到的各種理論知識融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理論體系與框架,便于他們加深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理解。另外,由于現在普遍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畢業文化過于理論化、抄襲現象比較嚴重的問題,因而也可以把畢業實習與學生的就業、畢業論文的撰寫結合起來,在實習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就業指導,指導準備就業的同學撰寫對實習單位的營銷問題分析、營銷方案策劃為主題的應用型論文,鍛煉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比較復雜的實際營銷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完成從學生到專業營銷人士的過渡與轉變。[3]
參考文獻:
[1]閆麗霞.應用型本科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0,(14).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渴望擁有一輛自己的愛車,為滿足80后年輕一代的需要,各大汽車企業都相續推出個性化且價格便宜的微型車,極具代表性奇瑞QQ,凸顯了年輕人所占的市場足夠帶動一個品牌。
不過,很多司機不像以前的老司機對自己的車那樣了解,以前的汽車也不像現在的車子那么復雜。其實汽車像人一樣,需要經常清理,有了問題需要及時去看,像對待自己的女朋友一樣了解它,溫柔對待它。不要僅僅把它當作代步工具,或是用它拉風,超越極限,你要知道像人一樣,每項極限運動都會縮短它本身的壽命。
由于剛剛畢業,處事未深,對于汽車還不能作出系統的解說,只有把自己知道的寫下來,希望能夠為現在有車的或是以后要買車的做個參考,能夠更好的駕馭自己的車。希望老師能夠多多指導,學生會繼續努力。
由于只在奇瑞服務站實習,思路和例子會有局限性,有什么異議希望能夠幫我注明。
1 崗前培訓
1.1 崗前培訓及公司簡介
對于每個剛剛開始工作的畢業生都會有一段崗前培訓,有的長有的短,有的正式有的隨意,但每句話都很重要,他們可能不會浪費口水為你多加解釋,只有自己不要走神,記住每句話,最好是做一下筆記,包裹上班時間,上班注意的事項,像不準留長發,不準穿拖鞋等等。
當然,每個公司都有他們培訓的重點,告訴你一些最為基本的工作,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對于一些情況的處理方法,怎樣最大的給公司帶來利益等等。最重要的是不會的不要亂來,首先要請問老師,這也是公司特別強調的,不然后果自負。還沒上崗就給你打預防針,起作用主要有兩點:一、做事一定要仔細,不懂得一定要問。二、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進入社會你就有一份責任。
作為公司一員,首先遵守公司規定,服從領導安排
公司簡介也是開始的一部分,培訓的開始會首先介紹公司的情況,包裹公司規模,建成日期,公司宗旨,還包裹公司的一些獎懲條例。只有對公司有一定的了解才可以更好的融入這個群體。以及公司的發展方向,和近期的公司計劃,等等。其實這些都是給你灌輸一些最為表面的東西,但是又是很重要的表面東西。
公司的這些前奏無非就是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2工作分配
工作分配要根據你的應聘職位和公司現需職位,然后再根據你的個人經驗或是你所學專業進行大致劃分部門,然后再由部門領導安排崗位??赡懿皇悄闼庠傅膷徫?,這就是工作分配的缺點,現如今幾乎沒有試崗這一說了,不合適可以調換等等。現在就是不合適要么你走,要么被辭。
作為實習生可選擇的工作多是最基層的,幾乎沒得選擇,最臟最累的你去就行了,不用猶豫。不過不要抱怨,開始的時候都是從最下面的,如果給你個高職位,你能駕馭得了嗎,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才踏實。
總之,相為領導,成為師傅。信領導一定比我們更有遠見,相信師傅一定比我們更有經驗,相信我們自己也會成
2 前臺服務
2.1 前臺服務
前臺服務就像一個人的臉面,它代表著公司的形象,而4S店的前臺服務不僅僅是笑迎顧客那么簡單,它還有著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解決一些顧客的問題,這就需要前臺人員具有一定的汽車專業知識,能夠靈活的應對一些顧客對服務的不滿,所以做前臺服務要求有汽車專業知識和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
4S店不允許車主進入維修車間,一般由前臺人員負責把車子開進維修車間,并有前臺服務人員記錄汽車出現的故障和現象,由前臺服務人員記錄該車的一些資料,還有維修資料。這項工作不僅繁瑣而且要求細心和耐心,還必須有很好的駕駛技術。這樣記錄下來的資料就是作為信息反饋最重要的資料。
這樣一解釋,前臺服務不再是傳統意義的說句:歡迎光臨。當然,說這句話也不合適,就像我們進醫院,如果前臺服務人員說句“歡迎光臨”,我們不得和他們動粗啊。就想去醫院需要登記,掛號,等等。所以說現階段的汽車的待遇和我們人的待遇基本持平。
2.2工作流程安排
4S店都有固定遵循的工作流程,就像一個開環控制的電路:預約——前臺接待——施工單程序——監督作業流程——質量管理(驗車)——交車——跟蹤服務。
一般的工作流程都大同小異,根據4S店的規模來規劃,有的沒有這么全面,像是監督作業流程,現在很少有這一流程。很多車主想進入維修車間觀看維修過程,但是這是不允許的,就像手術室隨便進入會造成很多麻煩,不過有很多大型的4S店建有顧客休息室,可以看到整個維修過程。所以說,工作流程安排要根據公司實力來確定。
一個工作流程的成功與否最重要的不在于整體而在于每一個細節,因為每個細節的成功與否決定著整體,做一個電話回訪可能會對車主曾強對該服務的信任,每個合理的預約安排,不僅可以節省車主的時間,還可以有效的安排整個工作流程,讓整個服務進程更加有效率。所以說,觀全局,抓細節。
3 汽車修理
3.1 汽車保養
汽車維護俗稱保養,一般按照廠家規定,在保修期內的汽車在廠家規定的公里數或是規定時間范圍內進行維護。由于各個廠家所用技術和材料不同,即便是一個廠家的不同品牌也有不同的保養規定。
下面以奇瑞汽車為例展開解說,作為家用轎車,他的保修期為兩年六萬公里;如作為以營利用車,保修期為一年六萬公里。第一次保養又稱為強制保養,是自購車開始計時,在半年內或是在5000公里之前,以先到的標準為準,必須到規定的地方進行保養。保養的主要內容是:更換三濾,機油,檢查個溶液(防凍液、制動液、玻璃水、助理油等),測量輪胎氣壓,側前束值,如有損耗進行補加,緊固有松動的螺絲或接口。第二次保養在時間上沒有了限制,只有公里數限制在10000公里之前,也就是首保后再行駛5000公里。以后基本上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一直到超過保修期。
對于一些特殊需要護理的地方有正時皮帶,奇瑞汽車12萬公里更換,齒輪油3萬公里換一次,2萬公里需要做4輪定位,輪胎換位等等。
汽車保養對車的使用壽命和整車的質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定期進行保養,可以延長汽車的使用壽命,減少故障率,提升汽車的經濟效益。如果不能按規定進行保養,或是沒有按規定使用規定產品,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如:一輛雪鐵龍——愛麗舍,因加注不同品牌的機油,造成發動機異響,主要是因為,不同品牌的機油密度不同,適應的材料也不同,也可能在外面小汽修廠更換了過期的機油,起不到的作用。如果不是及時發現發動機將會報廢。
如:一位自由艦車主,剛買車還沒到首保,發動機就燒壞了,由于是第一次買車,對車的一點不了解,只知道開,由于有一水管松動,防凍液泄露,造成發動機干燒,無法散熱,結果就出現這種結果。
可以看出很多車主貪圖小便宜,不按規定保養,有的車主是什么也不懂,甚至不知道怎么打開發動機蓋,不會看儀表盤上的指示標志,不知道最基本的日常保養,這往往就會造成整臺車癱瘓。開車一定要懂車,開車一定要養車,你不照顧好他,說不定哪天就不載你了。
汽車保養不僅僅是維護人員的工作,作為車主做好日常的護理才是最重要的,像養一條狗一樣養它,早晨起來打開發動機蓋,先檢測一下防凍液是否缺少,然后打開鑰匙看看燃油是否充足,在冬天一定要先暖機,等等等等。
3.2汽車維修
汽車故障時由于長時間運行或是不正常操作,造成汽車某一功能失效,或是某一零件損壞。維修是售后服務的最主要的部分,而作為售后服務一般以更換為主,這樣可以保證整車的質量,維修后也可以保證汽車性能穩定。
在奇瑞服務站要遵循5S服務制度,對維修人員要求穿著整潔,服務細心,認真。首先,在維修的時候要保證汽車在維修的時候不受到額外的損失;其次,要求維修人員能夠快速的查出故障,并以最科學的方式解決;最后,把故障原因和損壞部件作為記錄上報,作為信息反饋。
再給汽車檢測時,可以遵循古時給人看病時的步驟:望、聞、問、切。對于汽車可以以此來展開進行維修:外部視察——聽整車有無異響——聞有無異味——詢問車主——進行檢測。這只是一般可以遵循的步驟,實際中為了達到快速解決問題,一般會直接進入正題,對于比較有經驗的維修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快速解決問題,但是一個車一個樣,每個問題都有它的不同之處,又不能一概視之,一定不能太靠經驗,因車而已。
外部視察包裹儀表,車身,發動機外表,看有沒有比較明顯的損傷,或是斷掉的線頭,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在聽發動機運轉聲音的時候,包裹怠速和加速兩部分,有的異響只在加速的時候才有,有的在怠速的時候才有;有的車車內會有異味,有的是汽油味道,有的會有甜甜的味道,這都有故障的存在;車主往往會提供很重要的信息,由于車主不能進車間,所以前臺服務人員可以把車主對汽車的現狀進行描述,和近期有無什么特殊的操作;對于現在汽車都是電氣設備,電路比較復雜,不正確的操作很可能損壞電腦。
我本身作為維修人員可以很清楚的了解維修行業,每個行業都要求職業素養,維修人員更要有職業素養,這不僅關系到車的性能,還關系到交通道路的安全,和車主路人的安全。所以,維修人員的職業素養很重要,一個不細心就個能造成不可想象的事故。例如:又一次換離合器線,卻忘了掛上里面的掛鉤,在啟動是撞在了墻上。這就是細心的問題,所以在修好時一定要試駕一下。
4 信息反饋與跟蹤服務
信息反饋和跟蹤服務屬于同一部門,但針對的是不同的兩個方面,又是不可分開的兩個方面,息息相關。
信息反饋反映的是顧客的意見,跟蹤服務是做信息反饋的基礎,信息反饋可以更好的服務顧客。信息反饋要求快速、準確、細致;跟蹤服務要求及時、周到、細心。能否做好信息反饋,關系到一個企業長期發展的關鍵,企業源頭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對于產品不斷改進更新,使每個產品都趨于完美?,F在很多汽車企業并不能做到很好的信息反饋,不能及時的反應下線產品的不足,造成更多的缺陷產品,造成更多的維修難題,當然國內不能像國外大企業那樣對缺陷產品進行召回,這樣對企業的損失很大,往往這樣受損失的是顧客。
跟蹤服務是對維修完成后,對汽車是否出現類似的問題,首先肯定了維修人員的工作,也是對顧客的負責,如果有類似的問題出現,馬上召回復修。避免更危險的事情發生。
信息反饋和跟蹤服務要求工作人員有很強的責任心,不能因為小事而不上心,做事不能拖拖拉拉,每天都必須把當天的維修資料和客戶意見進行統計,向上級部門回報,把這些問題進行數據化,汽車各部件出現故障的比率,然后根據這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造。這也是很多品牌得以長久發展的原因,奇瑞A5的起初設計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像是自動上鎖這一功能,沒有遵循車主的一些駕車習慣,造成很多麻煩,還有一些故障是由于汽車本身制造質量低造成的固定的頻繁的故障,需要反饋到廠家,更替或者是加大質量投入。
跟蹤服務也包括對已銷售的車,對車主進行提醒他們注意的事項,如果快到期保養的車沒有來,必須提前車主提前來保養,而且對已賣出的車,進行電話回訪,這一般有銷售人員做這個工作,其實應該設立專門的跟蹤服務部門,這事很重要的一項任務。信息反饋同時也包括上級對下屬部門的信息反饋,像是上級有什么好的服務方法,有什么新的研究,或是上級安排的學習機會,等等
信息是相互傳遞,資源共用的,讓下邊的4S店可以保持和廠家同步,讓廠家能夠全面的了解顧客的意見,其實,每個廠家都有自己的服務網站,更多的顧客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在網上說出來。每一個車主都會有一個服務維修手冊,上面有各個地區服務站的電話,還有總公司的投訴電話,方便車主對4S店服務的投訴。
國內的汽車服務慢慢的走向成熟,更多的方便了每一位車主,也讓每一個汽車廠家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5市場行情
5.1國內外發展趨勢
雖然汽車售后服務市場發展迅速,但仍存在許多問題,我認為其中弊端主要為以下幾點:
1.服務觀點淡薄是比較普遍的問題。各種類型的專賣店,大部分建立不久,考慮汽車銷售多,為用戶服務少,隊伍還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和教育,素質較差,缺乏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的思想,尚未建立起規范的服務制度和辦法。對汽車故障的排除和維護保養質量重視不夠,新加入汽車服務市場的廣大后來者,他們參加服務貿易大多是以營利為目的,更缺乏服務意識。
2.進入維修市場的維修配件商,多數是看中這個行業旺盛的前景,抱著賺錢的目的來的重在擴大經營規模和銷售數量,而不重視售后服務和產品質量。在價格方面低進、高出,導致假冒偽劣產品嚴重。
3.汽車維修零部件的制造出現一哄而上的情況。在工業發達的地區發展了大量汽車維修配件制造廠。生產能力發展很快,產品質量很差,成了許多假冒產品的來源,雖然緩解了維修配件短缺的矛盾,但卻影響了汽車維修的質量。
4.各種各樣的保養廠、快修店很不規范,其中不少是配件銷售的兼營者,不僅高價出售配件,在維修保養方面也敲竹杠。
5.維修成本較高,用戶負擔較重。由于逐漸采取換件修理和修理費用隨意提高,增加了用戶的負擔,甚至有些專賣店更換的零件由易損件發展到一些總成件,如有些著名品牌的汽車居然更換轉向橫直拉桿以類的總成件,更增加了用戶的負擔,這在實行品牌戰略的今天是不應該的. 汽車保險和購車信貸等金融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制度不健全,做法不規范造成的,有待進一步改善。
6.作為汽車下游的售后服務業,在中國加入WTO以后因所特有的“本土化”性質,使經營者們獲得了優勢。但從目前看,這些先天優勢還不足以成為參與市場競爭的強大競爭力,更無法以此與外國經營商進行抗衡。
5.2國內、外的售后狀況
下面以我淺薄的認識具體分析一下國內、外的售后狀況。
第一:國外售后狀況
從世界經濟多年來的發展看,連鎖經營的經營模式在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受到關注,同時也無處不影響人們的生活。連鎖經營在服務業、零售業和餐飲業的行業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應該說加盟連鎖是歷史上非常成功的經營概念。 汽車售后的服務領域是一個大市場,今后一定將是各方競爭的重要陣地.特別是國外服務業的進入,由于其強大的資金支持和先進的經營概念,會對國內的售后服務市場形成相當大的沖擊。比如,汽車租賃業,最終將走上連鎖店的經營方式。國外的知名汽車租賃公司都有上千家連鎖店,極具競爭力和知名度,國內公司要想發展壯大,這種聚沙成塔的過程必不可少。
在國外,汽車售后市場大多是以連鎖經營方式經營的,他所帶來的利潤回報率也要比賣整車高。不管以國外經驗還是國內現狀看,連鎖經營都是國內汽車服務經營者日后發展的必經之路國外服務行業的連鎖店每個品牌都會有上幾個站點,像沃爾瑪連鎖店網站多達幾千家。而我國的連鎖經營店和他們比起來規模太小,而且沒有自己過硬的知名品牌,這樣的結果就造成了競爭能力不強,消費者認識程度差。
就國外的經驗者看,商務用車和企業租賃會逐步增加。國內的汽車租賃業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節假日租不到車而平常時間租車的人很少。這種現狀正好與歐美等國的租賃業正好相反。隨著我國私人轎車擁有量的增加,周末開私家車外出的人會越來越多,這種公、私“倒掛”的現象也會得到改變。
國外汽車售后服務市場發展的經驗表明,售后服務連鎖經營的優勢在于可以加盟連鎖的經營者在不需要大量資金的情況下很快拓展自己的業務體系,同時可以使盟加商在缺少行業經驗的情況下,降低風險投資,順利解決商業過程中的多問題,能在創業之初就順利的以成熟的面貌開始經營。
第二:國內發展不規范
其實,在國內汽車服務業當中已經有了一些初具規模的連鎖經的企業,這些企業在管理上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在網點開拓上也有一定的客戶資源。這些前期做的基礎工作都會成為日后與國外企業競爭合作的前提。
然而,僅此而已還遠不夠。國內經營者的實力眾所周知,而服務行業的門檻又比較低,經營者要想在連鎖經營方式中取得突破還必須加大推進力度。
進行標準化的經營管理必不可少。沒有統一的網點管理制度和規范的運作,勢必造成加盟店之間各自為政的松散經營,凝聚力不強,使得主體和從體之間的經營常出現問題。阻礙企業的快速發展。另外在汽車服務領域中不能單純的只靠服務生存,這個行業一定要伴隨產品,擁有知名度高的產品才是發展的基礎。
還有引導機制,政府部門對資金的投向要有有機的引導機制。指明方向,避免盲目性。在商家具體運作中,在營銷方式、法律規范、合同等商標的環節上有配套的標準,以引導剛剛起步的連鎖經營汽車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中國加入WTO以后,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會更加健全,對企業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更加完善。經營者的經營受到更多的保護,其服務的層面也將進一步拓展和延伸。對于以連鎖方式經營的汽車服務業來說,企業會通過經營成本的降低,使消費者可以享受到低價位的服務,而服務著可以取得更多利潤。達到雙贏的目的。
以汽車租賃業來說,我國汽車租賃業入世 后有了一個飛躍性的提升。以國外的發展經營看,我國汽車租賃業在以后幾年內將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
異地租車的需求將會大大增加。國外汽車租賃公司主要服務于異地,國內也正向這個方向發展??梢哉f,與同城租賃相比,今后異地用車的比例越來越大。
既然中國以站在了與世界各國競爭的大舞臺,作為汽車租賃業就應該正視一些現實的問題,應對挑戰。比如如何應對大公司的競爭,如何與國內汽車企業進行溝通,怎樣處理加盟店與總部之間的經營關系。
國外大公司的進入,會帶來大量的資金,全新的經營理念,先進的設備和人才,這對國內的汽車租賃業會有一個促進作用。但其競爭的姿態也會讓大家有危機感,國際上知名的汽車連鎖租賃公司HERTZ和AVIS已經分別在上海和天津與國內公司展開了合資合作的協商。有的公司也不斷的與歐美企業進行接觸,但始終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主要原因是他們不希望只得到簡單授權,這對客源、車源、管理經驗等方面都帶來不太多的好處,不能推動國內企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幾大汽車生產廠都沒有對租賃業投入太多的熱情。使得制造業與租賃業之間產生了脫節現象。
當然,這與國家的相關規定的制約業有關系。在國外每個大的汽車生產企業都有汽車租賃業務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這些租賃公司對企業的發展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美國汽車全國銷量30%都是由租賃消化掉的。國內汽車制造企業還要在市場上多下些功夫。
國內以連鎖經營運作的汽車租賃業,其加盟店多是以授權進行特許經營的,這種形式并不是最理想的,因為這樣難以管理,也不容易做到連鎖店所要求做到的規范、標準的服務,只有加盟店以參股、控股、資產合作的方式加盟連鎖店,整個企業才能有凝聚力,大家都以主人翁的姿態出現,才能對抗來自市場各方面的壓力。
第三:今后發展方向。
連鎖經營方式要更快發展,國家的政策法規要多給一些支持。現在辦一個連鎖經營企業的手續相當繁瑣,要蓋若干部委的章。比如,要在上海開辦公司,不僅各種手續費盡周折,而且還要花上上百萬元的各種費用,這其實已經制約了企業 的發展,相關部門應該考慮為那些有規模、有競爭實力的企業開綠燈,并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
最近兩年,是我國經濟加速調整并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兩年,這一點在汽車行業體現的淋漓盡致。今后幾年將成為中國轎車市場空前繁榮的一段時期,消費者對汽車售后服務市場也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汽車服務行業巨大市場商機面前,以連鎖形式經營的汽服務企業必將以其立體化、多元化的經營策略而凸顯優勢。
如今我國各種汽車的保有量已達到3000萬輛以上,駕駛技術已經從一門專業技術轉變為一項技能,轎車正在成為人們代步的工具。用車人群的增加,消費者的需求也體現在各個層面上,比如相關技術推廣,汽車用品的開發與銷售及汽車電子商務等方面。 連鎖經營的汽車服務業必須做到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只有技術含量高的服務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而做出自己的特色充分憑借優異的產品質量和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網絡是服務店的發展方向。 今后汽車服務市場在服務檔次和服務分工上進行細分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所有的汽車連鎖服務公司,必須在拓展業務廣度,發掘服務深度,提升技術高度等方面多下功夫,只有著樣才能迎接入世的挑戰。
結 論
由八十年代的自行車時代,到九十年代摩托車時代,到現在即將到來的汽車時代,汽車會像自行車和摩托車一樣進入普通家庭,像咱們這樣的大國,汽車行業會比自行車摩托車更多帶動不同行業的發展。汽車售后服務就是汽車行業發展的產物,不僅增加了社會的就業崗位,同時也帶動了不同行業的服務水平提高。
汽車售后服務的興起,更好的促進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而且國內的服務網點還遠遠不能跟上發達國家的水平,這也和國內經濟實力,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關,汽車的銷售數量往往左右服務網點的健全,但同樣服務網點的健全與否也關系著汽車的銷售。
在國內的維修水平和維修工具和現在的汽車保有量相比還有大的差距,有的維修人員有豐富的經驗,沒有專業知識,在維修的時候只是按照自己的經驗去維修,切往往不能正確的操作,雖然沒有造成什么不正常,但對于現如今出產的車,每部分都很細致,不像以前的化油器的汽車,電噴汽車的不正確操作很可能造成額外的故障。正確的維修方法,需要廠家直接培訓,根據自身車的特性,安排配套的維修方案。
對于整個汽車服務我們還遠遠達不到社會的需要,但是汽車服務會隨著汽車的發展而發展。
致 謝
時光匆匆如流水,轉眼便是大學畢業時節,秋云,聚散真容易。離校日期已日趨臨近,畢業論文的的完成也隨之進入了尾聲。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一直都離不開老師、同學、朋友給我熱情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
感謝張冉老師、葉芳老師、楊淑嫻老師、姜昱翔老師等等一些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教育。
感謝我的兄弟們對我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薛華成.管理信息系統.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
[2] 霍斯尼 R K著.李慶龍譯.谷物科學與工藝學原理.北京:中國食品出版社,**.
[3] 徐濱士,歐忠文,馬世寧等.納米表面工程.中國機械工程,2000,11(6):707-712.
[4] Kuehnlw M R, Peeken H, Troeder C et al. The Toroidal Driv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981, 103 (2):32-39.
畢業論文
物流管理免費畢業論文:中國流通產業發展前瞻
一、中國流通業正處在產業化發展的起點上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商品流通規模不斷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每年平均遞增15.3%。1999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31135億元,比1979年增長17.3倍。商品流通規模的擴大使流通業自身及相關的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已成為第三產業的主體。
首先,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多種經濟成份、多種經營方式、多渠道并存的流通格局已經形成;商品價格基本放開,市場在資源配置、價格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市場交易的透明度、開放度、公正性不斷提高,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本文轉載自第二,社會化組織化程度有所提高。一是連鎖經營浪潮方興未艾,我國從90年代初開始導入這種經營組織形式,其后便迅速演變為現代商業發展的主要形式。據不完全統計,到1999年底我國共有連鎖經營組織1000多個,2萬多家分店,年銷售額1000多億元,已約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5%。與此同時,我國商品批發市場體系已初步形成,成為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根據國家經貿委和國家統計局在1999年聯合開展的快速調查,截止1999年6月末,我國現貨商品交易市場(含批發、零售交易市場)近6萬個,1998年全國商品交易市場成交總額為21086.8億元,相當于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2.3%和國內生產總值的26.5%。全國商品批發市場約9000家,占同期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的80%左右。全國已形成一批規模較大、輻射功能和帶動作用較強的重點骨干市場。此外,流通主體正在向集團化、規?;较虬l展,競爭實力逐年提高。目前我國各類商貿集團大量涌現,除傳統的批發貿易商外,以海爾、聯想為代表的一批生產制造商也直接進入流通領域,構建自身的營銷網絡和銷售體系,實行工貿一體化經營,成為重要的流通主體。各類市場中介組織逐步發育,經紀公司、快遞公司、報關服務公司、會計事務所、審計事務所等機構不斷涌現,提高了商品流通的專業化與組織化程度。
第三,流通業的對外開放步伐加快。1992年中國政府在商業領域實行對外開放試點,到目前已有300多家外商企業以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進入中國市場。沃爾馬、麥德龍、家樂福等一些大型跨國商業集團先后登陸,超市、便利店、專賣店、倉儲式和會員制的大賣場等各種新的商業形式、業態和經營方式都已采用。外資商業的廣泛進入標志著中國商品流通業已開始融入國際市場,外資企業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技術,促進了國內流通業的組織化程度和經營管理水平,同時也帶來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各種業態的生命周期明顯縮短,這使得中國的流通業現階段發展帶有明顯的跳躍性和急速擴張性。
第四,流通的現代化開始起步。主要是商業設施投資的規模與建設不斷發展,各種商品交易市場、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儲運中心相繼建立,在流通中的作用開始顯現,物流體系建設正在帶動傳統倉儲業向現代物流發展。新的管理技術與管理手段的采用,使流通作業的自動化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電子計算機、條碼、pos系統等現代信息處理手段逐步采用。流通業由傳統的手工操作、柜臺銷售、經驗性管理逐步轉向專業化分工與規模經營,行業的資金與技術含量都有所提高。深圳、上海、天津等地已著手物流基地的建立,通過規劃和多渠道投資形成新的產業優勢。二、加快商品流通的產業化對我國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意義重大
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經濟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長,人均國民收入由250美元提高到近800美元,有1.4億勞動力從第一產業轉移到第二和第三產業,工業化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仍處于工業化的中期,工業化進程遠遠沒有完成。要促進我國工業化和下一步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必須加快流通產業化進程。
首先,流通產業化是實現工業化的重要內容和前提條件。從世界上發達國家走過的歷程看,在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都經歷了一個流通現代化的階段。如日本曾在60年代連續推出三個流通現代化的五年計劃,意在配套和促進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韓國在70~80年代也效仿了這一做法,并大大提升了流通產業化水平,為增強本國經濟的競爭力、實現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戰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再從我國的情況看,盡管工業化發展水平與世界上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但相比較而言,流通產業化水平滯后于制造業的升級和結構調整,成為制約我國工業競爭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流通設施、管理手段、經營組織方式上基本還是沿用了原來的一套,經營分散、管理落后、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服務水平差的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以物流成本為例,據有關資料統計,美國全年的物流成本為8000億美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1%,德國的物流成本約占gdp的10%,中國為30%。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制造業的競爭實力。
第二,從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看,商品流通業是第三產業的主體和發展的重要帶動力量。在后工業化時期,第三產業的加速發展成為產業結構發展演變的必然趨勢,而流通產業的率先發展能帶動第三產業。
三、流通產業化是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的重大舉措
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經濟全球化將呈現出以下幾個新的特征:一是跨國公司已突破反壟斷法約束,全球購并規模不斷擴大,將涉及更多的領域。二是網絡經濟將帶動電信、銀行、保險和運輸等全球服務業市場繼續擴張,并已經形成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連動的國際金融交易網絡。三是wto等多邊組織、國際政策協調集團和區域性的經濟組織,通過全球范圍和區域內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安排,將在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對新的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加快中國流通產業化發展具有十分的緊迫性。
第一,傳統產業的主導地位為流通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從我國現實出發,傳統產業仍然有廣闊的市場需求,仍是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支柱。在相當一段時期內,豐富而且素質較高的勞動力資源是我國最大的比較優勢。在整個國際分工中,中國正逐步成為眾多工業品的世界性生產基地,成為跨國公司的加工基地。中國正在躋身于世界生產大國的行列。如何采用高新技術對傳統工業進行改造,如何實現一個工業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轉變是我們面臨的任務。在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最大的市場仍將是傳統產業,這在客觀上為商品流通業的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對它提出了產業化的要求。構筑商流、物流的全球性網絡,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的配套,還需要管理技術、管理手段的更新,使流通的產業化勢在必行。
第二,流通產業化是提高傳統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流通產業化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即較低的流通成本與較高的增值服務,核心是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制造業的狀況看,長期以來,我國在傳統體制下,實行產銷分離、內外貿分離的管理體制,不僅與現代流通產業的發展趨勢相悖,而且成為我國加工制造業發展的重大缺陷和先天不足。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流通對生產的制約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國在分銷服務領域與國際上的差距比在生產技術上的差距要大得多,只是由于這一領域的國內市場保護,使矛盾還沒有充分暴露而已。
分銷服務實際上是現代商品流通的另一種說法。
分銷服務不僅僅提供商品,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務,服務的內容覆蓋流通的全過程。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分銷服務已成為產品增值的主要來源之一,其比重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而且分銷服務還越來越成為產業競爭的重要手段。目前國際跨國公司采用的重要競爭策略之一,就是通過提供銷售過程中的各種服務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產品競爭力,使顧客難以離開供應者,同時又使新的競爭對手難以進入該領域,由此看來,在未來的產業競爭中,商品流通領域的分銷服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誰通過領先技術、網絡商路掌握了分銷渠道的控制權,誰就能在競爭中操有勝券。中國加入wto以后會使這方面的矛盾和問題暴露得更加突出,服務競爭已成為產業競爭的重要內容,服務增值也是產業的重要利潤來源。面對新的國際分工和制造業的全球競爭,要增強我國經濟的整體實力,除繼續引進技術、改進管理外,還要在流通產業化上下功夫。
第三,再從商貿服務領域看,我國傳統商業在現代化的起步階段面臨商業全球化的嚴峻挑戰。目前我國傳統的商貿企業基本上仍是在相對封閉、狹小的市場范圍內開展業務活動,經營規模小,經營方式單一,組織化程度低,市場的應變能力差,流通設施和技術手段比較落后,尤其是生產的組織服務能力薄弱,按現代商品流通標準衡量,總體上仍處在傳統商業階段。中國在加入wto以后,無論是傳統的零售業和批發服務,還是制造業的分銷服務活動都要面對國際流通業的競爭。即使是國內市場,也已成為國際競爭的舞臺。在與跨國公司、國外企業同臺競技中,贏家與輸家只有一把共同的尺度流通效率最大化,流通成本最小化。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中國流通業必須加速其產業現代化進程,這是中國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的惟一選擇。
四、確立趕超型的發展戰略目標
電子商務為實現流通業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機會與可能。首先,電子商務改變了企業的成長模式。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中,流通效率和競爭優勢的取得主要是靠經營規模和管理技術,而規模與技術的背后又主要取決于資本實力的較量,電子商務所依托的信息經濟、網絡經濟打破了以往經濟增長的法則,其核心是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比特對原子的替代,即數字的傳輸替代了相當一部分傳統的物質運動和信息交換方式,替代了人們面對面必須付出大量時間和交易成本的交流。電子商務在時間上的節約和有效利用,使傳統經濟增長法則和企業運作方式發生變化,虛擬企業運用較少的資金就可以構筑自己的網絡帝國,規模經濟的神話被打破,中小企業照樣可以與大企業平等競爭。
第二,流通服務業占有先機。從商品流通業自身的特點看,服務性產業、中小企業居多,多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在整個經營活動中人力成本、服務性成本所占比例明顯大于其它行業。電子商務使銷售活動的方式發生根本性改變,企業無須通過構造一座座有形商廈去實現自己的銷售,廠商也不一定通過一系列中間環節才能賣出產品,從而可以大大節約流通的人力、物力。同時還可以大大提高服務的效率與質量,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和經營方式較之傳統的流通方式無疑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