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8:38
序論:在您撰寫美育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繪畫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具有很多的未知性,他們思維敏捷,正是接受系統繪畫美術教育的關鍵期。繪畫能夠讓兒童進入到想象的天堂,能夠促進他們感情領域和創造能力的發展。通過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有效地指導兒童繪畫,讓他們一點一滴成長,由開始的胡亂涂鴉,到后面的應付自如的繪畫,進而有效地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
2.繪畫陶冶兒童的高尚情操。
兒童繪畫對培養孩子們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會有較佳的促進作用。孩子們充滿求知欲、好奇和生機,他們愿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但是由于他們的年齡較小,他們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較為有限,而通過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有效地指導兒童繪畫,能夠讓他們在繪畫中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陶冶他們高尚的情操,健全他們完整的人格,還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3.繪畫培養兒童堅強的意志。
兒童要學好繪畫,那么就需要始終發揚堅持不懈的精神。美術有別于語言藝術的文學、聽覺藝術的音樂,它是一門具有物質性、靜態性、可視性、造型性的藝術,它需要兒童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去體驗其中的奧妙,去感受過程。兒童在處于生長發育期,他們會有叛逆、好動、注意力分散的天性,而通過繪畫活動能夠讓他們去收獲喜悅、感受快樂,讓他們有足夠的自信心去迎接挑戰,這無疑能夠培養兒童堅強的意志。
4.繪畫促進兒童智力的健康發展
兒童期是智力發展的最好時期,也是他們感知覺發展的關鍵時期。智力主要包括了創造力、思維力、記憶力、想象力、觀察力、感受力等,其中核心部分是創造力和思維力。創造力,既能夠培養兒童創造美、欣賞美、感受繪畫、表現美、理解美的能力,還能夠開啟兒童智力、陶冶兒童情操,使得兒童對于美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促進兒童智力的健康發展,這也是美育教育的最終目標。
二、群眾文化活動中如何開展兒童繪畫工作
1.定期舉辦群眾文化藝術節少兒美術大賽
群眾文化組織應該多鼓勵少年兒童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感受群眾文化氛圍,展示兒童自信、快樂和健康的一面。應該定期組織舉辦少兒美術大賽,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語言描述自己的事、表達自己的情感、成就自己的作品。透過孩子們的畫筆,能夠讓我們看到孩子們用充滿童趣的目光發現和觀察美麗事物,在畫紙上盡情描繪他們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和精彩、美麗的世界。
2.用心血去洞察兒童的內心世界
如果我們能夠對孩子們的努力大加贊賞,那么他們往往就會帶著滿足感和喜悅感去學習繪畫;如果我們能夠將繪畫課程上的活潑、輕松,用心血去洞察兒童的內心世界,那么兒童就會有更多的興趣來投入到兒童繪畫中,實現良性循環。
3.定期舉辦兒童繪畫培訓班
一、影響學生感受美
教室是學生最熟悉的地點,教師為學生們創造一個安靜優美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快樂學習的同時,從一點一滴中感受身邊教室環境的美,逐漸將這種美遷移到自己身上,培養其愛護班級環境,打造魅力班級的優秀思想。開學初,我在教室的一角粘貼了一面小鏡子,并且用花邊裝飾,鏡子下放了一把小梳子和一個指甲刀,沒有過多的語言,每天一到教室,孩子們總會在鏡子前左瞧右看,拿起梳子整理整理,學生們沒有反感,沒有怨言,一個小小的舉措強過多次針對儀表美的口頭教育。
二、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
暑假過后,孩子們走進校門發現學校已經大變樣,睜大了眼睛這摸摸那瞧瞧,怎么也看不夠。于是我組織了一次班會,讓孩子們說一說新學期學校的變化,那一張張小嘴便滔滔不絕起來。有的說教室變大了,也明亮了,而且更暖和了;有的說宿舍規范了,也干凈了;還有的說學??雌饋硖貏e宏偉……一Kechengyujiaoxue課程與教學雙雙明亮的眼睛閃著光亮,訴說著美好。春天,校園處處盛開鮮花,桃李芬芳,牡丹芍藥爭芳斗艷,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如此美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于是我帶著孩子們來到校園的各個角落,花園旁、操場邊、教室前……欣賞著校園中的美景,發現了校園的美,孩子們更加喜愛這個處于大山深處的校園。
三、課堂教學領略美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語文課教學更是美育的重頭戲。冰心的《肥皂泡》文字優美,意境深厚,字里行間都仿佛能看到在空中飛舞的五色浮光。為了能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文字,感受文字中的美,我帶著他們親手做肥皂水,來到了操場,只見輕輕地一吹,空中便多了許多精靈,孩子們“哇”地喊出了聲,這聲音中有驚喜,有感嘆,有激動,這都是因為他們欣賞到了美,感受到了美。誦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進行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如在欣賞《因為你是我女兒》這篇文章時,通過范讀、自讀、引讀、議讀等形式,讓學生自己體會怎樣誦讀更能體驗文章的情感。通過反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交流中感悟課文內容,體會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更多時候,我是獻上一張張優美的圖片,讓孩子們欣賞圖片美的同時,感受文字中的美。正是這一次次的旅行,引領著我與孩子們對美的探索。
四、組織學生創造美
1.1大學體育課的教學目的
體育課教學的目的任務,不僅是有效地鍛煉身體,促進大學生正常發育,完善大學生的身體形態和技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而且要注意培養學生在運動中的美,使他們形成強壯的身體,健美、大方的儀態和風度。
1.2大學體育課的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上,要注意教授學生如何欣賞、判斷運動中的美的動作,糾正學生的錯誤。例如,藝術體操、舞蹈、武術、健美操均是需要藝術素養才可以練好的運動,能培養學生對運動中美的欣賞能力。
1.3大學體育課的組織
教學過程的安排和組織,要盡量連接嚴密、緊湊,引人入勝,給學生帶來濃厚興趣。選擇運動項目和器材,要在安全整潔的基礎上,明確教學目的,努力渲染一種美的環境。
1.4大學體育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示范動作要準確到位、舒展大方,講解要生動、流暢、不晦澀、貼近學生的生活。
1.5大學體育課的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上,近年來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世界高水平體育競賽的美和人體動作的美,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鑒賞能力。而且在一些課程上,教師通過音樂做背景,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韻律感,讓整堂課更加富有生趣,讓學生不知不覺間提高了審美能力。
2大學體育教師是美育教育的楷模
大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8~24歲之間,這一年齡階段的青年興趣愛好十分多元化,對藝術、體育都十分熱衷,同時他們擺脫了對老師單純的依賴,形成了自己的判斷能力,對有能力而親和的老師表露憧憬,對敷衍的老師表示不信服。根據大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體育課上教師的言傳身教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2.1體育教師要儀表整潔、動作規范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有直接的交流,教師的儀表、語言、舉止、教學狀態都對學生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如果教師教授的動作不規范、態度敷衍,學生上課就大打折扣,不可能欣賞運動中的美;如果教師能保持充沛的教學精力、舉止言談文明禮貌、衣著整齊合體、教態自然、和藹可親,那么此時,教師本身的活動就成為了審美的對象,教師所教授的運動的美則能完全正確地深入學生心中,讓體育的美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2.2體育教師要用文化語言去教育學生
教師語言的生動形象緊扣學生的情感,教學藝術對學生情緒的影響起著決定性作用。聞者塞耳,這會降低學生從事體育的情緒,而且會給學生帶來粗庸俗的不良影響。語言美是文化教育的結果,若是只顧運動不注意修練語言,這就很難做到語言美。體育教師需要廣泛地學習,加強修練自己的語言。因為,體育教師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成為一個有文化教養的人、成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成為一個會用文化語言講話的人,然后才能當體育教師。
2.3在體育課上,體育教師要以心靈美和行為美的要求去教育學生
體育要追求美的教育效果,在教學中應該講究體育的美。體育教師只有遵循體育美學的規范去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才能讓學生既明了體育中的規范,又能欣賞更高層次的競技的美。
3大學體育課各教學環節中的美育教育
美感是人們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對客觀事物、藝術品、人的道德行為予以評價時產生的情感。美感具有明顯的特點:一是具有愉快的體驗,總是伴隨著某種;二是帶有傾向性的體驗。但美感不等于,美感比所具有的內容豐富得多、深刻得多、高超得多。在大學體育課各教學環節中應按美育要求去準備、落實。
3.1課前場地的布置要講究美
體育教學多在室外的運動場上進行,場地和器材是體育教學必備因素。因此,上課前根據教學的內容和目的,準備教學器材,布局場地,是教師的職責所在。這樣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課上積極練習,減少失誤,達到教學效果。
3.2在教學方法上講究美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擇要在科學的基礎上注意更新,盡量多樣化、趣味化。例如,準備活動中自編的徒手操動作可以經常變化,這樣學生在反復的練習過程中不會生厭,并能夠在運動中感受到體育獨特的美。體育課一方面是練習,另一方面是競技,在課堂上也要組織學生進行比賽,讓學生相互學習,培養他們的體育精神,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遵守規則,這也是通過教學進行的一種美育。
3.3在教學內容上滲透美的意識
大學生體育課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教會學生觀賞能力,培養學生參與意識?,F代體育運動特別是競技運動,日益向高、精、尖發展,處處表現高超的技術、和諧的韻律、巧妙的配合、優美的藝術造型,體現出健與美的高度統一。觀賞體育比賽和表演,猶如欣賞優美的藝術作品,給人以美的精神享受。大學體育課要根據學生自己的愛好和擅長的運動項目分班教學,每學期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使他們在完成各種練習的體驗中、在與同伴的默契配合中、在與對方斗智斗勇的對抗中體驗到體育的美。
4結語
初中語文教材和文學作品中包含著美的情感、美的形象,是美育教育的素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帶領學生充分挖掘其中的審美價值取向,在遵循初中語文教育體系的一般規律的同時,也按照審美的規律來組織和運用材料。帶領學生愉快的接受美與善的熏陶,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學習中的美。此外,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應該使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感受客觀存在的美,產生美觀,欣賞美。比如在初中語文教學素材中有很多美得素材:《小石潭記》、《春》、《岳陽樓記》等,這些文章中描寫的祖國的大好山河,景象或壯麗、或優美、或神奇,都能激起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傊?,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鑒別事物美丑,引導其學習鑒別藝術美,發現藝術美,感受藝術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二、教學活動中營造美的氛圍
氛圍,簡而言之就是氣氛和情調。它由許多因素構成,其中最有價值最活躍的是人的情感和人的活動。教師是美育的實施者、組織者,是學生審美對象和美感的誘發者。教師的形象、教學活動本身蘊含著巨大的美育資源。教師優雅莊重的形象和談吐,流暢的教學組織,漂亮的板書,甚至得體的服飾都會為學生創造一個美的學習氛圍,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給學生的感官造成滿足感,這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從最普通的課文解讀來說,教師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優美意境中,激發學生對美好情境的向往,對生命、自然的關心,使他們受到美得熏陶,美的感染。在教學形式上,教師可以輔助以音樂,視頻,畫面等多種手段,幫助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調動學生情感投入,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一百個讀者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所以,教師還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個性體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表達個人對文章的理解,抒發自己對美的感悟。除了在學校、在教室個學生營造美的氛圍,還可以組織學生的戶外活動,去掉廣大師生身上的繩索,讓其能在校園外的廣闊世界中接觸大自然,在社會的廣闊舞臺上接觸美、感受美、了解美。如對大自然中的園林、天氣景物、美好山水、可愛動物等等,社會生活中感人的人和事,這都需要學生親身參與才能觸發真情實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從美好的大自然中從分汲取美的營養,提升美的素養,增強對美的辨別能力。
三、加強誦讀,尊重學生個性
俗話說:“書讀百般,其義自見”。誦讀是初中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默讀是個體活動,便于閱讀者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能提高讀者的閱讀速度,側重于知識的梳理。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能夠以聲音增強原作力量,誘發讀者通感,喚起其內心現象,激發美感,有利于讀者感受到課文意境,在班級范圍內的朗讀能引發群體效應。聽到聲音,讀者會不自覺的進行審美判斷,更真切的感受作品的氣勢和情韻,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受到感染,怡情怡性。教師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特點,讓學生具有初步的語感,有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此外,朗讀是學生對內心情感的抒發,課文中同一句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朗讀節奏、語氣、緩急,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心情表達,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對作品的領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不會限制審美主體的自覺意識。朗讀是美的創造,也是審美判斷的外化。同時,由于審美主體的個性化是圍繞課文內容的中心,因此其審美評價、審美情趣仍大體趨于一致,這就保證了審美認同感,使得情感和理智,想象和感知均衡發展。
四、提高學生評價鑒賞能力
學生應該對未知世界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于嘗試新方法,走進新領域。通過對文學作品的評價鑒賞可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審美能力,有利于其主動創造美的意境。教師在培養學生評價鑒賞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教師應該積極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學生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啟發和誘導,教師的文學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生對文學作品評價的投入程度和興趣多少。第二,教師應該有機整合學生的評價鑒賞能力與其他初中語文能力。教師應該以靈活多變的培養方式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比如在課文朗讀時,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獨特性,在字詞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行用詞造句,在分析文章結構時,讓學生分析作者思路發展等等。第三,教師應該努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個體知識的儲備決定了其評價、鑒賞能力的高低,個體知識面越寬廣,評價能力和鑒賞能力就越強。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舉辦作品閱讀競賽,演講比賽,話劇表演,詩歌朗讀等多種活動,將課內課外聯系起來,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其鑒賞能力。第四,教師要進一步增強學生思維的批判性。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因而在美育教育時,不僅要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也要培養學生對其不足之處做出理性批判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利用現代的眼光和歷史的觀點公允的評價人事物,這樣才能真正使美育教育對學生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五、結語
(一)要利用游戲,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
所有的音樂都有自己的節奏,無節奏或節奏混亂,只能是噪音,而不是音樂。要讓學生有節奏感,首先得激發他們感知節奏的興趣,從簡單的游戲開始。記得教一年級音樂時,有一次上課,我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快慢,并不是讓學生簡單地聽兩段音樂,來分辨他們的快慢、時值的長短,而是在課件上做成了游戲,哪個同學答對了,課件中的小人就會笑起來,如果答錯了,課件中的小人就會哭,學生參與這個游戲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還有在教學一年級第一首歌《你的名字叫什么》時,單讓學生跟著音樂唱,有些學生興趣就不濃厚了,但是讓他們拍著手走到自己喜歡的同學跟前唱時,他們唱得就特別起勁。所以說,把感知節奏融入到游戲當中,采用游戲化的方法和手段,確實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逐漸地感知節奏、掌握節奏。
(二)音準訓練是提高音樂視唱能力的重要手段
對于一個沒有音高概念的學生來說,音樂再美,也是對牛彈琴,因為他感知不到,體會不到,更創造不出音樂的美。所以,我們對學生,必須要加強音準訓練。
1.首先要進行音階練習,把握音準。在音樂課堂上,每次唱歌前要稍微練一練聲,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口型、換氣方法來唱上行的音階r、m、f、s、l、t、d′,唱完再反過來唱下行的音階,讓學生學會用科爾文手勢來找音高。
2.其次對學生要進行識譜訓練。只有學生的識譜能力提高了,才可以去感知音樂、鑒賞音樂、理解音樂,讓學生受到美的陶冶。所以,讓學生全面掌握樂理,能識別各種音樂符號、標記,并了解它們的意義,準確辨認出樂譜的調與拍子、音高與時值、音的強弱等,就很重要了。例如,教唱《兩只老虎》這首歌,在反復聆聽中學生已建立了初步的音高感,教師再讓他們看歌譜,說說歌譜中的數字要唱成哪些音名,學生再把記住的這些音名隨著伴奏套到歌曲里唱,慢慢地,學生就能自己視唱歌譜了。識譜訓練沒有好的辦法,只有多聽多練,熟能生巧。
二、教師在課堂上的示范可以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之美
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要自我示范,榜樣的作用最大,學生模仿力來源于教師,教師足夠優秀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教師的示范要貫穿整個音樂課堂。音樂課堂導入后,教師的示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間部分的示范是對學生錯誤的糾正和指導;末尾部分的示范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強化和總結。
三、讓學生通過朗讀歌詞來感受音樂中滲透的文學之美
一首歌詞就是一首好詩,節奏鮮明,朗朗上口,講求聲律和格律,富有深遠的意境、詩意,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小學音樂課本里的歌曲不僅具有容易為兒童感知的音樂形象,而且歌詞達到了內容美、文學美、聲韻美、節奏美和意境美的統一。有感情地朗誦歌詞,深入細致地分析、體會、吟誦,可以使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學起來也會變得輕松。例如,教學一年級歌曲《跳繩》時,我發現歌詞內容豐富,形象生動,讀起來很帶勁,于是,我就引導學生先拍著手,按照節奏來反復朗讀歌詞,然后再讓學生進行一場朗讀比賽,結果,學生個個讀得繪聲繪色的,兩段那么長的歌詞很快就記住了,然后再反復聽幾遍歌曲伴奏,學生就能輕松地唱出此歌。我曾在同年級的一個班試了試不讀歌詞直接用聽唱法讓學生學唱歌會怎樣,結果效果不好,到下課還有不少學生不會唱,歌詞總也記不住。這就說明學生只有體會到了音樂的文學之美,學習音樂才能變得容易。
四、引導學生能夠利用肢體語言演唱,抒發音樂美
教師要給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盡情抒感的機會,使學生的情感在美的熏陶下,不斷深入。表演唱的形式可以多樣化,盡量尊重學生的想法,可以是小組、個人、男女生演唱或加入伴舞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五、讓學生在編創活動中體會音樂的創造美
農村中學一般是寄宿制學校,三年的中學校園生活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人生重要的階段。校園環境、校園文化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建設健康的、生動的、特色的校園文化,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對學生進行隱性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內化學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行為。這種獨特的感染和陶冶作用是課堂教學、理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校園文化建設一種是硬件系統建設。環境綠化、美化、凈化感染著學生的行為美,整潔優美、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會形成一種形式上和空間上的審美氛圍,作為校園主體的學生置身于其間,可獲得一種審美體驗和審美享受,這種美感進而會產生一種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整齊劃一或錯落有致、別具一格的校園建筑帶給學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和美的感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使學校的墻壁也說話。”教室、宿舍、餐廳、運動場是寄宿制學生主要的活動場所,要讓教室充滿知識的味道,營造學習的美好環境;讓宿舍充滿溫馨,營造家一樣的感覺;讓餐廳充滿食欲,體味舌尖上的校園;讓運動場充滿活力,迸發青春韻動的美。讓校園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向學生訴說美的故事,傳遞美的訊息,讓學生徜徉在美的海洋。另一種校園文化建設是軟件系統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讓學生在進行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感受美或創造美,獲得審美經驗,發展審美能力。如:韻律操、廣播操、田徑運動會比賽讓學生感受運動美和力量美,新春文藝匯演中讓學生欣賞韻律美和造型美,校園歌手賽使學生領略旋律美和節奏美,演講比賽使學生認識形象美和語言美,書法繪畫比賽使學生體會流線美和結構美,成人禮、科技節等等從不同方位讓學生體味美的味道。校園文化對學生的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其實質是美育在校園文化中的再現,校園文化就是通過各種文化藝術和各種美的形態,以喚醒美感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以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塑造人格、美化人生的目的。不同階段的校園承載著不同時期人生的夢想,讓中學階段開啟美好人生的一扇大門。
二、美育教育需要開發學科、校本美育素材
任何一種教育都需要一定的載體,通過一定的活動形式來實現。以政治學科為例,傳統觀念中政治課教學一直強化和滲透德育教育的功能,政治學科雖屬于德育范疇,但“美”與“德”是相互滲透的。高爾基說:“美學是未來的倫理學。”政治學科以其獨特的學科性、思想性、時代性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力求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追求真善美,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美的判斷和追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如:中學《文化生活》提供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美育內容。文化萬花筒,展示人們生活中多彩斑斕的文化形式,體味文化感受人們生活中的真善美。大量圖文并茂的內容展現了生活中人們對美的闡釋、美的判斷、美的選擇,這些符合了美育的特征和要求。《文化生活》的教材謳歌自然、貼近生活,體現了美育的自然美。真正的文化創作就是人們追求真善美。人們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文化產品,實現了“自然的人化”,產生了文字、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思想道德等文化,這些都是人們在立足于社會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整個過程傳遞了人們頌揚真善美和貶斥假惡丑的信息,體現了以美為中心的教育。中華傳統文化在建筑、文藝、思想等方面的表現形式,是很好的美育素材,能夠使人們感受美、欣賞美。中華民族精神和樹立高度文化自信和自覺,更是美育的升華,從而把德育和美育融為一體。
三、加強學科教學的美育滲透
以貼畫藝術為載體,將貼畫文化與德育教育活動緊密結合,圍繞愛國主義、平安教育、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心理健康、社區實踐、紅領巾手拉手等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貼畫育人活動。結合傳統節日,引導學生創作貼畫,培養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品質;結合安全教育,創作主題貼畫宣傳卡,讓學生在藝術創作中學習安全自護知識;結合養成教育,在貼畫藝術創作中,培養學生說文明的語言,行文明的舉止,養成文明的好習慣。貼畫架橋,我??鞓酚嘶顒泳始姵?。
二、貼畫延伸社區,凝心聚力,立足環境美育
1.親子貼畫沙龍
邀請貼畫藝人進校,以貼畫的構圖、選擇材料、創作、裝裱等為內容,定期舉辦家長主題貼畫技藝培訓,掌握貼畫技巧。家長委員會牽頭,組織家長進校園參觀,走進貼畫校本課堂,全面了解貼畫藝術。布置親子貼畫家庭作業,小手牽大手,孩子們和家長交流在課堂中學到的貼畫知識。大手拉小手,家長和孩子交換對貼畫作品的創作意見。成立校園親子貼畫俱樂部,每學期舉辦一次親子貼畫沙龍活動。親子手拉手,以貼畫藝術為話題,在不斷溝通交流中,親子之情快樂地扎根在藝術樂園里。
2.貼畫宣傳卡
借助“快樂貼畫”主題卡片,讓貼畫藝術美麗生活。制作“感恩卡”,幫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勞,表達自己的感恩情懷;教師節,讓隊員向每一位自己敬重的老師獻上一張“謝師卡”;同學成功、失敗、生日等重要時刻,送上一張“友情卡”或一張“快樂傳真卡”;新春佳節,隊員深情制作“慰問卡”,向勞動者獻上自己的敬意;清明時節,隊員通過制作“寄情卡”、“托志卡”,緬懷革命先烈,立志報效祖國;環境日,讓學生制作“綠色卡”向市民宣傳環保。貼畫宣傳卡作為自我教育的一種方式,真正將學生的實踐舞臺與社會大舞臺通過貼畫進行無縫對接,讓學生通過貼畫實踐直面社會,直面生活,使學生淺層的道德認識在與多元信息碰撞的過程中,逐步調整、強化,從而形成自己穩定、深層的生活觀
3.感恩實踐基地
牽手干休所,建立少先隊德育感恩實踐基地。清明節,組織學生到干休所聆聽老講革命故事,在生動感人的故事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六一節,自己快樂的同時也不忘給老革命帶去溫暖,少先隊員們到干休所,和老人一起開展貼畫創作活動,交流貼畫創作樂趣,在藝術創作中拉近孩子和老人的心靈距離。重陽節,老師帶著孩子們走訪看望退休老干部,陪老人聊天、看書、下棋,幫助老人修剪指甲、打掃衛生、整理房間,在勞動實踐中,培養敬老愛老的優秀品質。春節來臨,貼畫能手給干休所的老干部送上自己精心創作的貼畫,表達祝福之意,培養了感恩道德情懷。
4.服務實踐基地
團省委、團市委在我校建立“農民工志愿者服務基地”,志愿者們輪流到校護送路隊,為孩子們保駕護航。定期到校開展志愿者巡查、安全知識講座、書法指導、體育競賽、貼畫研究等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學校還是社區兩所幼兒園小朋友實踐基地,每年的幼兒大班畢業生,都會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陪同下,參觀學校的大操場,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感受到了小學生們豐富而快樂的學習活動和課間活動。為即將步入小學學習的小朋友們更全面直觀地了解小學校園,了解了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提供了幫助。
5.因地制宜共建。挖掘社區育人環境優勢,與鄰近單位南平市質量監督局開展共建活動。在“告別三無食品”的主題活動中,質量監督局專業人員深入課堂,細致地給孩子們講解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耐心地引導孩子辨別食品質量,認真地指導孩子們認識商品質量標識,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商品質量安全意識觀。在“愛心媽媽”結對活動中,市監局的叔叔阿姨們結對農民工子女,定期到校,和孩子們交流學習和生活情況,和孩子們一塊做游戲、創作貼畫作品,輔導孩子們的學業。節日里,愛心媽媽給孩子們送來了書籍、學習用品、生活用具等。周末,愛心媽媽走進孩子的家庭,熟悉結對孩子的生活環境,帶孩子走進自然,領略自然之美。母親節到了,孩子們也不忘感恩愛心媽媽,和媽媽一起品嘗自己精心制作的蛋糕。一系列愛的行動,讓愛的情感悄然播進童稚的心靈。在“我是小小質量監督員”活動中,老師帶領學生走進質量監督局,參觀質量監測的過程,并動手試一試,通過親眼所見,動手操作,學習質量檢測的方法,體驗質量檢測的重要性。
三、貼畫融入傳統,傳承美德,立足文化美育
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學校開展“孝心文化進校園”活動中,貼畫作為鮮活的藝術載體,通過“貼畫里的故事”、“孝心貼畫卡”、“書香美、貼畫樂”等活動,讓學生從中收獲體驗,由孝心產生愛心,由愛心上升為責任心。
1.講孝心故事
組織全校師生觀看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眾里尋你———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并撰寫觀看心得體會。通過上網、上圖書館等途徑,收集和閱讀孝心美德故事,并舉辦中隊孝心主題故事會。開展“貼畫里的故事”孝心主題貼畫創作活動,引導孩子們認真體會孝心故事內涵,建立故事中形象的畫面感,在孝心故事中創作貼畫藝術作品,在貼畫藝術創作中接受孝德教育。
2.找孝心伙伴
尋找生活中的德育素材,讓道德教育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利用少先隊活動時間,開展尋找身邊孝心伙伴活動。用眼睛看一看,用耳朵聽一聽,用相機拍一拍,用心想一想,用筆寫一寫,記錄生活中孝敬的美麗鏡頭?;顒又?,學生們有的找到了父母孝敬老人的事跡,有的分享了小伙伴感恩別人的快樂,有的收獲了老師關愛的溫暖……在找尋活動中,孩子們互相贈送孝心卡片,暢享尋找孝德的深刻體會。
3.學孝心行動
以“日行一孝、感恩長輩”為主題,開展孝心教育學生主題實踐活動。一年段開展“孝心調查”活動,引導孩子們通過看身份證,問爺爺媽媽、外公外婆等辦法調查并記住父母的生日,銘記養育之恩;二年段完成“孝心作業”,布置學生回家做一件關心父母的事,說一句愛父母的話,密切親子之情;三年段發送“愛心短信”,編一條愛心小短信,發送給長輩,表達感謝之情;四年段制作‘“孝心卡”,剪貼精美的孝心卡,記錄關愛瞬間,品味關愛之暖;五年段設計“孝心菜譜”,學習了解烹飪知識,用心設計一份長輩喜歡的菜譜,并試著做一道菜,讓長輩嘗一嘗,感悟孝德之美;六年段寫“孝心書信”,給長輩寫一封信,回憶長輩的關愛,表達感恩之意。通過孝心行動,讓孩子們實踐中學習關愛家人、幫助伙伴、感恩別人。
4.傳孝心美德
在校門口建設“二十四”孝主題文化墻,宣傳“孝感動天”、“親嘗湯藥”、“嚙指痛心”等古代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讓孝德文化影響孩童一代,影響社區居民。在校園樓道開辟“孝心”文化長廊,宣傳孝德名言警句,宣傳最美孝心少年先進事跡,讓崇孝向善道德美麗孩童的心靈,美麗東山校園。開展“捕捉精彩、記錄幸?!毙⑿慕逃處熤黝}攝影比賽,老師們用心捕捉生活中孝心美麗鏡頭,并記錄拍攝隨想。開展“黨旗飄揚、孝心傳遞”孝心教育黨支部主題實踐活動,組織黨員教師幫扶退休教職工,結對困難教師。開展“孝心育兒、快樂家庭”孝心教育家長主題實踐活動,在家長會上由家長代表交流分享孝心育兒經驗和孩子敬孝讓父母感動的一件事。
5.評孝心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