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8:02
序論:在您撰寫公司風險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企業風險管理框架;風險管理文化;風險管理制度
據瑞士Sigma統計,從1978—1994年16年間,世界上有648家保險公司破產,尤其是1996—2001年,保險業高度發達的日本連續7家生命保險公司破產。在我國,標準普爾在《中國保險業信用前瞻2006—2007》中對我國保險業風險的評價是:無論壽險還是非壽險的行業風險依然較高。這給我國保險業敲響了警鐘:保險公司在經營風險產品的同時,必須加強自身的風險管理。美國反舞弊財務報告委員會的發起組織委員會(COSO)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提出的全新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術對于我國保險企業的風險管理具有極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保險企業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保險公司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可以起到防范和化解風險、保護資產的安全與完整、保證經營活動合法合規和企業經營戰略有效實施等重要作用,因此,是否實施全面的風險管理是衡量保險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一)保險國際化的趨勢日益明顯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險國際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一方面表現為客戶保險需求的全球化,跨國公司基于其全球經營業務在世界范圍內安排其風險管理與保險計劃;另一方面表現為保險人通過國際間的保險資本運作、對沖機制、戰略聯盟等多種形式,滿足巨災保險、金融風險管理等迅速增長的需求,在國際范圍內尋求新的生存和發展空間。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真正意義下的自保公司,70年代由荷蘭人首創并迅速風靡全球的銀行保險,80年代人壽保險業出現的以萬能壽險和變額壽險為代表的產品創新,90年代出現的保險風險證券化以及大量新型風險轉移工具,特別是近年來,處于前鋒地位的保險人、保險經紀人、政府保險機構及民間保險組織,如安聯保險等,已經在綜合風險管理(IntegrateRiskManagement)、非傳統風險轉移工具(AlternativeRiskTransfers)等新型保險產品和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創新,保險保障的范圍已經大大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可保風險范疇,從而預示著未來保險業的革命性變化。
(二)保險資金面臨的投資風險越來越大
隨著金融市場的創新與融合,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逐步拓寬,可投資品種逐步增加,從普通的債券投資發展到權益類投資、從國內市場拓展到境外市場,保險資金特別是壽險業資金面對的各種風險也越來越復雜。例如,壽險保單存續期一般都長達20至30年,相應的在資金運用中要考慮20-30年存續期的投資與之相匹配。投資于固定收益資產的壽險資金,對利率的變動非常敏感,市場利率的微小波動會導致資產價值的較大變動。據統計,到2006年8月,債券已經成為保險資產配置的最主要工具,投資規模已經達到8777億元,其中,持有國債和金融債余額分別達到3674億元和2416億元,債券資產占保險資產運用的比重由2001年的28.4%上升到2006年的55.2%,保險公司持有的企業債、銀行次級債、國債和金融債的余額分別占總余額的69.6%、45.5%、12.1%和11.6%。在央行上調利率、國債等債券收益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保險公司投資風險顯然還在加大。投資效益低下直接影響到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和經營的穩定性。據測算,1999年以前的保單會導致我國壽險業利差損每年增加約20億元,到2004年底壽險業利差損總額超過720億元,占到行業總資產的9%左右,即便各壽險公司將全部業務盈余都用于彌補利差損,也需要10年的化解時間。而權益類投資,包括金融衍生物投資風險巨大,給許多公司帶來幾億、以至幾十億金額的損失,如德國哥達保險公司、克羅尼亞保險公司、漢諾威再保險股份公司、倫敦巴林銀行等。因此加強資金運用風險管理,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對資金運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全面風險管理成為現代保險企業管理的基礎和核心
隨著金融保險市場的日趨深化和擴大,各保險機構之間的競爭也從原來的規模擴張逐漸轉變為內部管理、業務創新等方面的競爭,從而導致了保險企業的經營理念的深刻變化,使全面風險管理成為現代保險企業管理的基礎和核心。從世界范圍來看,風險管理正在從傳統的“點對點”式的管理走向全面的、一體化的管理。國際上比較有名的內控和風險管理模式有英國的Cadbury、美國的COSO和加拿大的COCO,特別是美國的COSO模式從理論到操作方法上闡述了一整套完整的全面企業風險管理框架。WilliamJ.Mc·Donoush所稱,“內部控制將對投資者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因為穩固的內部控制是抵御不當行為的頭道防護線,是最為有效地威懾舞弊的防范措施”。2005年,保監會制定《壽險公司內部控制評價辦法(試行)》。2006年,國資委制定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這對于推動保險企業的全面風險管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我國保險業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近幾年來,國內保險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在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和加強公司內部風險管理方面有了一些進展,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全面風險管理的認識不到位,存在著嚴重的“豎井效應”。二是沒有建立完整的風險管理框架。大多數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沒有貫徹到公司的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許多關鍵控制點形成所謂的控制盲點,還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多維、多視角、跨時點的風險監控體系。三是風險管理效果不盡如人意,出現了許多違紀違法的現象。因此,只有從我國保險公司的實際出發,引進、消化和吸收國際上先進的企業風險管理模式和風險管理技術,特別是應該使CO—SO框架成為保險公司完善公司內部控制的標準,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縮小我們在風險管理方面與國際上的差距,才能夠增強保險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使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
二、COSO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的內涵
目前,國際風險管理領域存在諸多的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標準,但都與COSO框架緊密相關,COSO框架已成為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標準。因此,要完善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加強風險管理,需要準確理解COSO界定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的內涵,以COSO框架為依據,建立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框架和機制,取信于投資者,提高保險公司在公眾中的美譽度。
早在1958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將“內部控制”區分為兩類: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1992年,COSO提出了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并在1994年進行了增補,指出:內控是為了實現經營的效果和效率;財會報告的可靠性;對現行法規的遵守三大目標的過程。2004年10月,COSO正式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以下簡稱ERM框架)。ERM框架在1992年報告的基礎上吸收了各方面風險管理研究成果,并進行了擴展研究,提出了內部控制框架與企業的風險管理相結合的風險管理思路。
COSO對ERM框架的定義是,“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它由一個主體的董事會、管理當局和其他人員實施,應用于戰略制定并貫穿于企業之中,旨在識別可能會影響主體的潛在事項,管理風險以使其在該主體的風險容量之內,并為主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COSO的風險管理框架擴展了其內部控制框架,強調企業風險管理有三個維度,分別是目標、風險管理要素和管理層級。目標由內部控制框架的3個擴展為4個,即戰略、經營、報告和合規。風險管理要素由內部控制框架的5個(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擴展為8個,即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管理層級包括整個企業、職能部門、業務單位和分支機構4層。各管理層級是風險管理主體,風險管理要素是必備條件,目標是企業努力實現的對象,企業的各個管理層級都要按照風險管理的8個要素為4個目標服務。
COSO于2001年起開始進行企業風險管理研究,強調風險管理框架必須和內部控制框架相一致,把內部控制目標和要素整合到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過程中。因此,ERM框架是對內部控制框架的擴展和延伸,它涵蓋了內部控制,并且比內部控制更完整、有效。首先,該框架擴展了內部控制框架,強調風險管理與企業戰略目標相協調,并最終融人企業文化之中;其次,該框架更強調風險管理貫穿于企業運行過程的各個方面,涉及到企業的治理、管理和操作等所有層級,擴展了單純的內部控制職能;最后,引入了風險組合、風險和機會的區分、風險應對、風險偏好、風險容量等風險管理理論新的研究成果。ERM框架是對傳統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重要發展,是一個具有清晰的文化理念、完整的架構體系、科學的控制流程、有效的技術和方法,能夠覆蓋企業各類風險,對企業風險進行全面管理。因此,應用該框架對于我國保險企業有效實施風險管理、遵循監管機構的風險控制和監管要求有著重要意義。
三、ERM框架在保險企業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全面風險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我國保險業必須盡快轉換長期以來固化的觀念和思維定式,努力構建全面風險管理的新體系和新機制。ERM框架強調,認定一個主體的企業風險管理是否“有效”,是在對八個構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效運行進行評估的基礎上所作的判斷,如果構成要素存在并且正常運行,那么就可能沒有重大缺陷,而風險則可能已經被控制在主體的風險容量范圍之內。
(一)內部環境
保險企業的內部環境是整個風險控制框架的基礎,包括主體的風險管理理念、風險容量、董事會的監督、主體中人的誠信、道德價值觀和勝任能力,以及管理當局分配權利和職責、組織和開發其員工的方式。這其中包含了組織的基調,它影響組織中人員的風險意識,為主體的人員如何認識和對待風險設定了基礎。
風險管理的順利實施必須得到一個良好的組織體系的支持,ERM框架建議了基本的組織結構以及各結構層的職能和責任,同時框架也強調,主體的組織結構的適當性部分取決于它的規模和所從事活動的性質,因此保險企業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運用企業風險管理的思想,設計一個適合自身的組織框架。ERM框架關于組織結構的基本思路為:董事會通過選擇管理當局在確定期望的誠信和道德價值觀起著主要作用,同時,董事會在特定關鍵決策上的保留權力使其在制定戰略、規劃高層次目標以及廣義資源配置方面發揮作用;管理當局直接負責對風險管理進行全面整合、統一協調;各部門責任明確、各司其職,如財務部進行財務計劃與控制,精算部設計合理的費率以及充足準備金的提存,投資部控制投資損失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核賠部控制賠付率和維護公司信譽等等;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官員,跨子公司、業務、部門、職能機構來分析和評價公司的風險,研究潛在的風險因素和防范措施,為董事會和各部門提供風險報告及風險管理建議。
ERM框架還強調每個人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明確指出:在企業中,不僅僅是董事會或者風險管理官員,其他人員,如內部審計師、財務官員以及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對企業風險管理負有一定的責任,都能夠對其過程施加一定的影響,因而所有員工的職能與責任都應該被很好地界定和溝通。這有利于督促企業的所有員工重視企業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問題,把維護及改善企業的風險管控當作自己的事,而不是站在與管理階層對立的角度,被動地執行各自的任務。
(二)目標設定
必須先有目標,管理當局才能識別影響目標實現的潛在事項。企業風險管理框架要求管理當局采取適當的程序去設定目標,確保所選定的目標切合、支持該主體的使命,并且與它的風險容量相協調。
不同的企業由于戰略不同而有不同的風險管理目標。對保險企業而言,如果其總目標是收益一定條件下的風險最小化,則保費收入、賠付支出、投資收益、公司收益等下一層的子目標就會與總目標有所不同,子目標的具體劃分必須依據保險公司的戰略進行。例如某保險公司的戰略目標是,在未來經過10-15年的努力,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知識型、現代化非壽險公眾公司”。這樣的企業總目標對企業風險管理的要求會更高,因為它對風險管理水平與國際接軌的要求比較高。另一保險公司具體戰略目標是:對市場具有明確的判斷,能使企業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中保持競爭力與盈利能力;降低運行風險;與國際接軌,將公司的管理標準化,國際化;進一步提高企業運行效率。這樣的戰略目標則偏向純粹風險的管理。
(三)風險識別與風險評估
ERM框架中不僅僅把風險定義為損失的可能性,也把風險看作盈利的機會,其目的在于強調現代風險管理的主動精神和積極態度,這完全符合保險企業以風險換取收益的業務本質,也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的競爭力。因此,風險的識別更需要區分風險和機會,對風險予以評估和應對,將機會反饋到戰略和目標制定過程中,平衡風險與收益。
風險評估是對識別出來的風險事件進行風險影響分析。一般從兩個方面來評估:一是估計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概率,另一方面是估計如果風險發生所產生的后果。風險評估是企業制定和實施風險管理戰略的依據。風險評估的方法有很多,并一直有新的方法被開發出來應用于風險管理實踐。通常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定性的方法主要有風險評級,即采取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進行分級,如依據風險發生可能性和重要性程度劃分為若干檔次,并分別擬定相關的指標作為判斷可能性和影響程度的依據。定量的方法有概率工具和非概率模型等,比較成熟的方法有VaR方法,歷史模擬法、MonteCarlo模擬法、情景分析、RiskMetrics方法、GARCH模型等等。風險地圖也是最常用而最有效的風險分析工具,在一個一維代表風險發生可能性,一維代表風險的影響程度的二維坐標中,根據在風險分析中得出的結果,即各種風險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在該坐標系中標出其所在位置,這將直觀顯示出某一風險或多個風險的重要性程度,并以此決定進行風險控制的先后順序及投放資源的大小。
(四)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是指管理當局采取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擔風險等一系列行動,以便把風險控制在主體的風險容限(RiskTolerance)和風險容量以內。
1.傳統風險管理方法。該方法主要側重于企業自身資產負債管理。對于保險企業具體來講,主要能采取的措施包括:(1)選擇性承保。主要包括控制保單質量(主要從可保風險的審核和加強保險核保入乎)和控制保單過分集中的風險。(2)內部風險抑制。一是通過資產負債的組合配置來實現風險分散和風險對沖的目的;二是通過加強企業內部控制來有效控制風險,確保穩定經營,實現價值最大化。(3)自留風險及提存準備金。保險公司根據自身的風險水準(主要參考其自身資本實力、風險控制能力及風險偏好等因素)和經營方向的定位,確定一個企業自留風險限額并將其逐級分配到各具體業務部門。自留風險后,企業要做好補償風險損失的財務安排,包括提存各種準備金和安排表外資本等。(4)再保險安排。
2.非傳統風險轉移方法方式(AlternativeRiskTransfer,簡稱ART方法)。該方法在傳統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引入了資本市場進行風險轉移。主要包括:(1)多險種多年期產品。該產品將幾種不同的風險捆綁在一起,可以節省管理成本并通過時間分散成本。(2)有限風險再保險。有限風險再保險是一種風險轉移和風險融資相結合的產物,主要特點是再保險承保人僅承擔有限風險、保險合同多年期、再保險承保人與分出人共同分擔損失和分享收益等。(3)保險風險證券化。可以通過創設并發行保險衍生產品,比如巨災期貨、巨災期權、氣候衍生品等,將保險企業承保的風險轉移到資本市場,利用資本市場的強大融資能力來消化承保風險。(4)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保險公司通過購入特定類型的保險期貨、期權來分散、對沖風險。例如芝加哥交易所(CBOT)的巨災風險損失指數的期貨和期權交易。
在風險應對的過程中,管理當局還應該考慮一些事項。一是潛在應對的成本和收益。二是除了應付具體的風險之外,企業所面臨的新的機會。企業在風險應對時不應該僅僅只是考慮降低已經識別出來的風險,同時還應該考慮給主體帶來的新的機會。如保險風險證券化除了能分散保險企業的風險,同時也有給企業帶來收益的可能性。
(五)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幫助確保管理當局的風險應對得以實施的政策和程序,即在選定了風險應對后,確定用來幫助風險應對恰當、及時地實施的措施??刂苹顒迂灤┯谡麄€企業主體,包括了批準、授權、驗證、調節、資產安全以及職責分離等一系列不同的活動。
(六)信息溝通
有效的溝通包括信息在主體中的向下、平行和向上的流動。公司不同部門風險管理職責不同,各部門職責也有交叉,任何一個部門不可能單獨完成某一風險的管理。因此,保險公司在風險管理中,需要建立包括投資、精算、財務等各部門緊密合作的體系結構,同時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統和信息溝通規則。溝通方式可以采取備忘錄、電子郵件、公告板、網絡等等,在溝通過程中還應該注重信息的即時性以及信息的質量。另一方面,公司內部與公司外部也應該建立起有效的溝通,例如與客戶之間,與同類公司之間。
(七)監控
監控指對企業風險管理進行監督,必要時加以修正,可以通過持續的管理活動、個別評價或兩者結合來完成。
持續的管理活動主要來自經常性的管理活動,例如部門管理人員定期的經營報告、內部審計等,當然也包括監管機構的外部監管。
個別評價則通常作為輔助,它提供了一個考察持續監控程序的有效性的機會。保險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決定評價的范圍以及頻率,選擇合適的評價人員。評價可以通過核對清單等方法,通過通行業對比等方式來進行,當然也可以選擇專門的評估機構來全方位評估企業的風險管理。
如此建立起的多方位、立體化的風險管理監控體系,將為保險公司規范經營、防范化解風險筑起一道堅固屏障。
COSO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基于風險管理的多維的、立體的、連續的特征,強調保險公司全面深入地理解控制和控制對象,分析解決管理控制中存在的復雜問題,將公司的負債、投資、利率和其他的風險作為一個整體來管理,在風險管理和股東價值最大化(ShareholderValueMaximization)之間建立了直接的聯系,為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提供了一個嚴密可行的管理框架。
[參考文獻]
[1]李建偉,楊琳.我國保險業的風險與對策[R].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2004年第163號.
[2]美國COSO制定.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3]孫蓉,彭雪梅.中國保險業風險管理戰略研究——基于金融混業風險管理戰略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4]Trieschmann,Gustavson,Hoyt:RiskManagementandInsurance[M],11thed,South-WesternCollegePublishing,2001.
[5]盧衛衛.走近COSO(三)——如何評估風險[J].深交所,2005,(10).
[6]李寧.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理論的突破及其啟示[J].金融與經濟,2006,(5).
從法律上看,集團公司的從屬企業擁有獨立的法律人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獨立地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從屬企業作為企業集團的一分子,其經濟行為要服從企業集團整體利益的需要,要接受母公司對其管理理念、原則、方法的干預和管控。集團管控通常有以下三種管控模式:
1.戰略管控型。母公司利用控股權支配從屬公司重大決策和經營活動,追求資本增值和區分戰略板塊、業務板塊的多元化發展。
2.財務管控型。母公司通過資本運營手段指導、監控從屬公司,對從屬公司的經營計劃和執行過程不過多關注,以實現財務目標為終極目的,以財務指標考核、控制為主要手段。
3.運營管控型。采用運營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團,對集團資源高度集中、企業經營活動的統一并優化。從戰略規劃到實施,從生產經營活動到業務管理,都要納入集團管控范圍。通過上述介紹,我們可以看出,運營管控型是最集權的管控模式,而財務管控型又是最分權的管控模式,而戰略管控型則介于兩者之間。隨著集團管控管理模式的不斷演變,有的集團又將戰略管控進一步細化為“戰略實施型”和“戰略指導型”,前者偏重于集權而后者偏重于分權。
二、組織架構和發展戰略風險管理
1.集團公司組織架構管控。組織架構包括集團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部門機構設置。建立統一、合理、高效的組織架構體系是實現集團有效管理的關鍵,在管理控制體系中起著“骨架”的作用。組織架構設計與運行通常存在以下潛在風險:治理結構形同虛設,企業缺乏科學決策和良性運行機制,有可能導致經營失敗,難以實現公司戰略規劃;內部職能部門設計不合理、權責分配不合理,可能導致機構重疊、職能缺失、互相推脫、效率降低等問題。所以,集團公司必須建立有效的組織架構管理體系,并確保其行之有效地運行。主要手段如下:一是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治理結構。內部管控是一個系統工程,設立集團公司的公司治理體系,要從內部控制角度考慮建立一套相互分離、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公司治理體系。要按照公司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體系,制定完善的決策體系和議事規則,執行和監督職能相互分離、相互制衡。二是合理設置內部部門,分清職責。在部門內部運行過程中一經發現有存在職能重疊、缺失或運行低下的問題,要及時調整部門架構,通過制定公司組織架構圖、業務流程標準、部門職責說明、崗位說明書等手段,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做到各司其職、權責明確。
2.集團公司的發展戰略管控。公司發展戰略是指企業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對未來發展的定位和預測。集團公司要做到統一發展,必須要有共同的發展戰略,集團內各成員單位在共同的戰略指引下制定經營計劃,以確保集團整體戰略的實現。通常情況下,集團公司在董事會下設戰略委員會,負責公司的發展戰略制定工作。戰略委員會要綜合考慮宏觀經濟政策、國內外市場的變化趨勢、生產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結合自身情況和資源,制定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董事會審議發展戰略后提交股東會批準實施。
三、集團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
財務是公司發展的命脈,因此,實行集團公司的集中管控必然要做到對財務的集中管控。隨著現代網絡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集團公司通過統一的信息平臺和財務共享中心實現對集團內單位的財務集中管控。建立統一的會計核算科目體系、統一的會計核算處理系統、財務報表合并系統、統一的現金管理平臺、預算管理體系、內部審計體系等。著名的GE公司(通用電氣公司)通過與銀行網銀支付系統對接的現金管理平臺,將子公司資金每日下班前定點上劃,集中大量資金利用北美與歐洲的時差進行“隔夜”資金運作,資金運作是按小時甚至分鐘計算的。這樣,產生了不小的資金利用收益。近年來,大型集團公司紛紛采用財務共享中心模式進行財務管控。它將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子公司的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統一拿到總部進行,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作為一個財務管理平臺,僅需設專人負責票據的收集、掃描及上傳工作。這樣做的優勢:信息統一和集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提升財務決策水平等。
四、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風險管理
1.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內涵分析。風險管理是期貨公司針對市場傳導的風險處理必須承擔的責任,在這一環節期貨公司處在被動的位置。關于期貨公司風險管理主要可從廣義及狹義的層面對其加以理解,從廣義層面來看主要是期貨公司處置的交易風險結果由誰承擔,是其在期貨市場法律環境當中所處位置及法律關系決定的。而從狹義的層面來說主要是期貨公司處置投資者由于市場價格波動產生的交易風險承擔的責任。風險管理是期貨公司對市場傳導來的需要分散及化解風險的義務,主要是通過一定程序及手段進行的實施,是期貨公司能否持續發展的基礎。
2.期貨公司的主要問題分析。從當前我國的期貨公司風險管理的情況來看,在諸多層面都存在著問題,主要體現在風險管理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沒有嚴格的執行。雖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都有著認識,但在實際的業務處理過程中還依然存在著不按規則要求辦事的狀況,經常會發生人情及關系在風險管理當中混雜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期貨公司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壓力,所以在交易及開戶等出入金的環節會以客戶的需求為主,所以就會出現行情有著大波動的狀況下為滿足客戶需求遷就客戶進而違規的情況發生。另外就是期貨公司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還沒有得到完善建立,監管制度影響著金融機構對風險采取的態度,并通常對其風險的調和起到了重要決定作用。雖我國一些期貨公司在控制制度上有著建立,但總體來看都缺乏鮮明的個性,主要是為能夠和監管機構的監管要求相符合制定的,所以在適用性方面就會受到諸多層面的因素限制。還有就是風險識別判斷的科學性不強,缺乏進行風險管理的定量模型,不同因素對風險影響程度的諸多問題判斷是根據模糊經驗作出的,所以就缺乏科學性。風險管理的手段相對比較單一化,風險管理的基礎相對比較薄弱,主要體現在客戶資信相對較差。再有就是抗風險能力低及風險管理的差異化及靈活性不足,保證金封閉運行當中有著風險存在。
二、期貨公司風險管理的問題成因及應對策略探究
1.期貨公司風險管理的問題成因分析。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產生的問題因素是多樣的,法律法規的不健全是一個重要原因,我國的期貨市場法律體系正不斷完善,但其中的問題當前還比較凸顯,其中的內容和當前飛速發展的市場需求已經不能有效的適應。還有就是在適度的競爭環境方面相對比較缺乏,我國的期貨市場在行政色彩上較為濃厚,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力相對較大。而期貨公司在一些業務上充斥著大量不正當競爭手段,這些方面都使得我國的市場秩序相對比較混亂,公司的效率也得不到有效提升,所以對期貨的風險就大大的增加了。再有就是融資渠道比較匱乏,沒有完善的外部監管體系,這些方面的因素都是造成風險增加的因素。另外就是期貨公司的內部問題原因,主要體現在其規模較小以及業務的范圍比較狹窄,管理的體制及手段都比較落后,內部控制體系還沒有完備的體現出來。
2.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問題的應對策略探究。對我國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進行完善要從多個層面進行考慮,首先要建立合規風險管理長效機制,積極的倡導合規文化建設。這是期貨公司實現風險管理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從具體的措施實施方面主要從高層做起,主動合規,全員合規,制度先行,對制度的落實及執行情況要加強檢查,明確合規報告的內容及途徑,建立合規問責以及內控考核機制。同時也要能夠開展合規培訓,從而促進合規文化建設。強化內控管理制度的建設,主要提高對風險管理的認識,明確實現公司戰略目標潛在事件的影響,對風險和機遇加以區分。要對每項可能發生的風險分為措施以及既規避和減少等幾個策略進行實施,并要從固有風險以及隨即風險的角度進行考慮,制定相關的制度以及程序從而保障相應方案的執行。還要能夠對風險管理的基本制度進行有效的完善,梳理業務規章制度及合規風險點,內部合規管理制度建設要和業務管理流程執行及修改得以有機的聯動。所以這就需要做好內部合規管理工作,對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要能夠打破部門間條塊分割及各自負責的部門風險管理模式,避免由于制度的缺失而產生合規風險點。完善退出機制及程序的設計等配套措施,要在有效市場經濟體系當中采取優勝劣汰的方法進行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期貨公司市場退出機制會對金融體系產生一定影響,但只是一味進行保護也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從具體情況來看,市場經濟過程中,倒閉是資源配置機制的重要構成部分,而對這一情況進行處理就需要就需依靠資金支持,所以監管者就要能夠制定出處理問題期貨公司的適當安排。構建合規風險管理處罰機制,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建立合規的問責機制,并建立合規內控考核方案。在這一環節主要是確定合規內控考核指標,公司的合規風險指標主要分為重要影響及一般影響類型,從重大影響類型來看主要就是受到監督部門及主管機關處罰等產生的損失。而一般的影響則是指沒有按照規范進行經營和操作,受到監管部門關注及公司發生風險事件所造成的媒體負面影響的情況??己丝赏ㄟ^扣分的結果并入到公司年度績效管理考核的整體方案當中,各部們合規內控權重比例要結合公司及各部門簽訂績效合同約定執行。對整體的業務結構進行調整,改善管理的模式,并要能夠形成風險控制的文化。管理模式的改善非常重要,首先要能夠對公司的治理結構進行完善,從而實現期貨公司決策科學化,規避內部人控制風險,再者就是對其管理架構進行合理化的調整,對其業務結構也要合理化的調整,開展一些創新的業務。還有就是良好的風險控制氛圍能夠為期貨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這就需要期貨公司在內部要能夠形成風險控制的文化及防范風險的意識,這不僅有利于公司的發展,同時也能夠推進這一行業的文化建設進程。
三、結語
1.缺乏客戶信用評價體系
就目前而言,小額信貸企業對于信用資產的評級和管理相關制度上都十分欠缺,這往往會導致企業無法準確的進行信用評級。對于該公司而言,其主要還是結合公司的自身發展特點和現狀,以本地商業銀行對企業信用等級的評定標準,來制定本公司的信用額度管理辦法或則是相關的制度。此外,小額信貸企業并沒有針對一定時期內,單一的企業法人類的客戶中對風險管理水平以及財務報表狀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以及內控信用的最高限額做出明確的規定,這就使得企業嚴重缺乏統一的評級系統和授信管理體制,往往會導致企業對單一的企業法人客戶的貸款沒有辦法進行嚴格的控制和掌握。
2.信貸風險管理流程不科學
小額信貸企業中運行的信貸風險管理的方式方法及流程等方面,從申請的受理、貸款的申請、審批、審查,直至貸款的最終發放,都是建立在信貸發放等環節來操作的。其流程進行的線索往往是根據貸款管理為主線,而沒有從貸款風險的管理角度著手,因此,其根本無法具體表現對貸款風險進行的識別、對貸款風險進度的具體監測或者對貸款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的需求,也根本不能夠滿足現代貸款風險管理中的實際需求。
3.缺少必要的信貸風險預警體系
小額信貸公司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信貸客戶的風險信息反饋體系,未能涉及到信貸風險的相關預警手段以及能夠進行預警的內容,因此,在根本上不能發揮出風險預警的提示作用。此外,在貸款中,往往是采取對客戶資料的客觀分析,或者是對客戶出具的財務報表等資料進行靜態的書面分析,或者是對借款人各方面條件進行靜態的分析,在實際操作中,這些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并且很難進行必要的風險控制措施。
二、小額貸款公司風險的防范措施
1.加強管理組織體系建設和人才的培養
對于組織體系和人力資源的配置這方面來說,首先就要對特定的崗位進行適當的增設,例如,“風險管理”的崗位在小額信貸機構中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崗位。其次,要逐漸建立健全了其自身的組織機構。再次,企業的管理人員和企業員工的素質都要進行高要求,他們不僅要具有一定的學歷,同時,還要具有十分豐富的實踐經驗,此外,企業員工的職業操守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建議相關負責人一定要進行經常性的學習、積極參與培訓,更新自身的知識庫,企業才能長遠發展。
2.加強客戶信用的評價與審核
“貸前調查”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對信貸申請人的實際情況做出較為準確的評估,還可以進一步避免企業對根本不具有還款條件的信貸申請人發放貸款,以此減少企業的風險。因此,要科學、嚴謹的盡職調查工作之后,才能夠形成有價值的初步調查報告。首先,對當事人進行詢問,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員對信貸申請人進行相關事項的提問來進行。其次,是對申請人提交的資料進行相關審查,主要是針對信貸申請人提供的材料進行真實性、合法性、對應性方面的審查。第三,是實地調查和觀察的方法,只有企業調查人員親自到申請人的經營場所進行觀察,才有可能了解最為真實的情況。最后,是對申請人的財務狀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其主要分析的是信貸申請人所提供的材料數據之間是否有矛盾和不實,同時,這也通常被認為是評估信貸申請人還貸能力的最為科學和有效的手段。
3.優化信貸風險管理流程
第一,業務部進行相關授信工作方案的草擬,并且要對信貸工作人員進行一定的培訓和知道,幫助其開拓業務、完善經營。第二,業務部還需要為客戶授信額度進行負責。第三,企業的風險管理部門在依照業務部出具的宏觀經濟分析的資料基礎上,將貸款的分配方式和相關的財務指標等綜合考慮,對各種業務風險進行識別和計算,再進行自行審批或則是報告相關風險監督控制委員會來進行審批,同時,要針對這一情況出具貸款授權書或者限額管理的相關意見。第四,業務部門的人員要針對客戶經理的業務報告進行重點的審查,同時,還要審查風險管理工作人員出具的財務報告分析,以及相應授信額度的實際執行情況或者是日常授信審核等。
4.建立風險預警和風險補償機制
一、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內容及特點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是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的技術方法,也可以指經濟主體用以降低風險負面影響的動態連續過程,其目的是直接有效地推動組織目標的實現。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將通過風險成本最小化實現。
(一)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衡量
保險公司的風險識別應從風險源、受損標的、危害及危險因素四個方面入手:
1.通過風險源的識別可以分析出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外部環境風險,通常包括物質環境風險、社會環境風險、政治環境風險、法律環境風險、技術環境風險、經濟環境風險、金融環境風險等幾個方面,它們是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來自外部,我們稱之為非保險風險;
2.通過風險標的的識別可以認識到保險公司的主要受損標的是金融資產還是人力資本;
3.通過識別各個經營環節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可以明確保險公司的銷售、承保、定價、理賠及投資風險與危害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了保險公司的內部經營風險。對于保險公司而言,風險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企業破產,除此之外,風險還會使保險公司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從而蒙受損失或喪失額外收益,這種結果也是保險公司的危害;
4.從危險因素入手,保險公司可以結合保險經營各環節進行風險分析。承保風險主要來自于被保險人的逆向選擇及道德風險,以及在外部環境作用下可保條件弱化的影響日益嚴重;定價風險的產生主要是違背了保險定價的基本原則,使費率水平不能彌補保險人支付的賠款及營業費用,以及合理預期利潤的需要;理賠風險產生了保險理賠過程,包括審核單證,委托理賠人,確定賠償責任和金額,理賠人員素質,通融賠付五個方面可能造成損失;投資風險來自于違背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保險資金運用原則,保險投資后形成的金融資產組合結構的風險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較大,其中利率風險的影響最大;銷售風險對保險公司的內部經營影響不大。
(二)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方法包括損失控制和損失融資
保險公司風險控制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保險公司的風險狀況,幫助保險公司回避風險防止損失,在發生損失時努力減少風險對損失的負面影響。保險公司內部經營風險可以根據各環節的特點采用不同的風險控制方法,普遍適用的方法是損失防范和損失減少,這一方法的核心內容是保險公司內控制度的建設;保險公司外部環境風險也適用損失防范和損失減少的風險控制方法,這一方法的核心內容是保險合同的限制性條款的使用。保險公司風險融資方法的目的是為保險公司的損失支付賠償金,并承擔損失的財務后果。保險公司轉移風險的方法包括再保險轉移和非再保險轉移兩種:保險公司的再保險轉移就是由再保險公司承諾承擔損失帶來的財務負擔,保險公司非再保險轉移就是風險的接受人不是法律注冊的再保險人,保險公司遭受損失后由其他機構承擔財務后果。保險公司的風險融資決策大多數是自留風險與轉移風險在不同程度上的結合。自留風險的條件是保險公司有足夠的能力承受與風險相關的最大可能損失,足夠的能力是指保險公司金融資產的償付能力。如果對風險的控制能力低或沒有控制能力,保險公司就選擇轉移風險(外部環境風險),如果對風險的控制能力強,保險公司就選擇自留風險(內部經營風險)。較高的額外費用或交易成本會增加保險公司選擇自留風險的可能,但如果風險接受方提供的服務更有效率,使轉移風險的成本比自留風險更低,保險公司將會選擇轉移風險。自留決策需要在兩個方面進行基本的權衡:一是由于增加自留風險所帶來的收益,二是由于更大風險從而不確定性增加所帶來的期望成本。保險公司最佳的自留風險與再保險轉移決策是:將可以合理預測的損失自留,將那些可能很嚴重地影響償付能力的損失進行再保險,對擁有足夠分散化的股票持有人的保險公司,無論是再保險轉移還是非再保險轉移都不可能減少資本的機會成本,轉移風險要想增加保險公司價值,就必須能夠增加期望現金流。再保險轉移對保險公司期望現金流的影響包括兩方面:通過支付附加保費減少期望現金流,通過減少保險服務成本、減少籌措新資金的可能性、減少財務困境的可能性及減少期望稅收增加期望現金流。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最后的步驟就是對風險管理決策進行監控與評價,實施完整的綜合風險管理,主要包括:1.保險公司必須解決集中控制和分散操作之間的關系,規模龐大組織分散的保險公司的辦法是損失控制由當地部門分散處理,損失融資由總公司集中處理,并且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活動是一種綜合功能,應當在董事會層次進行監督和協調;2.監控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決策的手段是信息管理,它包括風險交流、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報告及成本分攤系統;3.可以通過與第三方機構簽訂合同得到所有必要的服務來實施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決策;4.評價風險管理決策的核心是衡量決策的效果,通常的證據是損失比率的趨勢,由于很多綜合風險管理措施都是一種長期活動,因此對風險管理決策的評價可能需要較長時間,風險成本是另一個常見的評價標準,保險公司的風險成本包括因為風險和不確定性所必須支付的一切費用,不僅包括直接成本而且包括間接成本。
二、我國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一)我國壽險公司內部經營風險主要表現
1.我國壽險公司業務核保不完善,承保風險還很突出,主要是重業務發展輕業務質量,重規模輕效益的現象還很突出;核保制度不健全,核保管理不完善;核保人員素質差;核保隊伍建設不足;道德風險日益嚴重,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欺騙或隱瞞已存在的某種風險或故意編造保險事故的現象經常發生。
2.我國壽險公司費率管理存在問題,定價風險也很嚴重,主要是費率厘訂過于標準化,不符合實際情況;費率管理高度統一,不利于引導保險公司專業化經營;費率審批手續繁瑣,不適應業務發展和市場變化的需要;費率執行過程中費率監管弱化,惡性削價競爭較為嚴重。
3.我國壽險公司利差損風險將長期存在,主要因為盲目追求業務規模,經營體制上的弊端,缺乏專業技術管理人員的風險因素在短時間內很難徹底改變。
4.我國壽險公司投資風險表現突出,主要原因是歷史形成的呆賬嚴重,違規資金運用的問題仍然存在,保險資金運用渠道過于狹窄,新的壽險產品過于強調投資收益存在引發投保人信用危機的可能,這些風險導致了我國壽險公司償付能力普遍不足的局面。
(二)我國產險公司內部經營風險主要表現
1.我國產險公司保費增長過快的表外風險嚴重,主要是我國產險基層公司普遍存在重業務輕管理,重規模輕效益的傾向,業務員普遍缺乏風險意識和效益觀念,領導追求任期內的業績不采取長期的風險控制措施。
2.我國產險公司的資產風險日益突出,主要表現是資產總量高速增長但結構不合理,隱藏泡沫,增長方式原始,高效益資產所占比重甚小。同時由于資本經營機制不規范,造成的資金結構風險也很突出,主要是資產結構配置不合理,資金使用過程中的機會成本浪費現象嚴重,表現在經營機構的設置方面尤為明顯,而且缺乏明確的資產負債管理目標,對資本市場及投資渠道的調研論證缺乏科學性,投資決策的制定長官意志明顯。
3.我國產險公司的核保核賠制度也不完善,承保理賠風險表現突出。主要是違反授權規定的承保理賠權限擅自承保定損理賠的現象仍然存在,違反承保實務規范要求盲目簽單承保的現象時有發生,違反《保險法》及監管規定違規支付手續費的問題也很突出,業務中的逆選擇及過度承保風險一直存在,夸大虛構保險事故進行保險騙賠的案件數量和金額都呈現急速上升的趨勢,保險理賠人員的素質不高甚至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各種人情賠款等都會增加產險公司的經營風險。
4.我國產險公司的信用風險日益嚴重,主要表現為應收保費越來越多,單證領用管理混亂,再保險知識缺乏造成分保不能攤回的風險。
三、提高我國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針對保險公司可以控制和主動防范的內部經營風險采取的措施
1.加強資產風險的管理,建立宏觀及微觀風險管理模式,形成資產風險管理體系;定期召開風險管理會議,將資產風險管理貫穿在日常工作中;開發使用風險管理軟件系統,利用VAR風險分析模型進行資產風險分析。
2.完善核保制度控制承保風險,堅持規模與效益并重,展業與管理同步的經營思想,加強業務質量考核,制定與利潤相關的考核指標,并把這些指標作為經營者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完善核保制度,加強核保管理,科學設定核保權限,將核保質量同核保人員經濟利益掛鉤;提高核保人員素質,實行資格考核;改善核保條件,提高核保技術,提升電子化、信息化、網絡化工作水平。
3.強化費率管理避免定價風險,建立并實行分級管理制度,根據不同險種的業務規模、經營期限、風險程度、技術要求,實施不同的費率管理辦法,分別實行標準費率、審批費率、報備費率和自由費率;建立并實行差別費率制度,體現地域差別、被保險人差別、保險人差別;建立并實行費率稽查制度,盡快延伸保監會各地監管機構,合理確定稽查要素,對檢查中發現的違規行為依法處理;抓緊建立費率管理法規體系,使其能夠適合現階段保險業務發展的要求并覆蓋費率管理的各個方面及各個環節。
4.加強道德風險的防范與管理,應提高人的風險防范意識,建立人承保質量的評估體系,建立和強化理賠報案制度,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水準。
(二)針對保險公司不能控制只能化解的外部環境風險采取的措施
1.經營者要從單純地追求業務規模、市場份額轉變到以經濟效益為目標,同時要改革目前的一級法人核算體制,對分支公司實行子公司化經營,使其經營結果直接與企業經營者和員工的利益聯系在一起。
2.要加快培養人才,在短時間內培養一批懂壽險、懂經營、懂管理的經營者,按人壽保險自身的內在規律去經營管理壽險公司。
3.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發展低預定利率、非利率敏感型產品及資產管理型產品,大力發展保障型的產品,提高保險公司盈利水平。
4.實行財務再保險,提高風險轉移的效率,擴大可保風險的范圍并將風險直接轉嫁到資本市場,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來增強承保能力。
5.強化內部資金管理,聘請專業人員,增強時間效益意識和資金運用成本意識,采用先進的資金管理手段,提高資金收益率。
6.強化業務管理,嚴格核保核賠,提高業務質量,防范和控制風險,從風險的管理和控制中提高直接盈利水平;加強人員培訓,精簡隊伍,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間接盈利水平;加快信息系統建設,減少環節,集中管理,提高效益,增加費差益去化解利差損。
7.積極推動長期壽險業務的再保險實施,并對以前高預訂利率業務采取措施鼓勵退?;蜣D保。
8.充分利用國家降低營業稅的優惠政策,爭取國家給予更多的財政、稅收、投資的政策支持。
金融租賃業務是不同于銀行信貸的一種新型交易方式,它以租賃資產為核心,以設備租賃代替融資購買,為企業提供了一條全新的融資途徑,體現了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的特點。一般來看,金融租賃業務和銀行信貸業務在交易結構、交易載體、定價機制等方面均存在不同。1.不同的交易結構。租賃業務可總結為獨有的“一二三”模式,即“一個租賃物、兩個合同、三個當事人”。“一個租賃物”即每一筆金融租賃業務的開展,都必須有一個租賃物;以這個租賃物為依托,金融租賃業務會衍生出兩個合同———租賃物的買賣合同和租賃物的租賃合同;這兩個合同發生在三個不同的租賃當事人之間:出租人、承租人和設備生產商。在這個過程中,租賃資產是租賃業務的核心,也是租賃業務和信貸業務最基本的區別。2.不同的交易載體。信貸業務的交易載體為貨幣,其信用的運動方式為“貨幣—貨幣”。而金融租賃業務則由貨幣融資變成了以實物資產為交易載體的融資,運動形式為“貨幣—實物資產(租賃物)—貨幣”,因此其產融結合、服務實體經濟的效果更強。3.不同的資產屬性。作為租賃業務的核心,租賃資產不僅是單純的金融資產,其背后更是實物資產、客戶信用等的融合。以飛機租賃為例,租賃期內,如果客戶違約,但飛機并未貶值,這說明租賃公司的金融資產發生貶值,但實物資產并未貶值,租賃公司可以通過租賃物處置等方式來降低損失。另一方面,如果飛機價格貶值,但客戶并沒有違約,作為金融資產的飛機依然能夠為租賃公司帶來穩定的現金流。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由于租賃資產的風險緩釋作用,租賃業務的風險程度一般低于銀行信貸。4.不同的定價機制。銀行的貸款利率定價一般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基準利率、交易成本和企業風險溢價。租賃業務定價同樣需要考慮以上因素,但還需要包含以下部分,即定價是否需要覆蓋設備的維修成本、特定市場投資風險、租賃物價格波動風險、資產余值估算等。5.不同的合同屬性。在金融租賃交易中,租賃資產是承租企業根據自身需要選定的,因此不能以退還租賃物為條件而提前中止合同;租賃公司也不能以改變租金為由來終止合同。因此,金融租賃合同具有不可違約性。6.不同的權屬關系。在信貸業務中,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購買設備,設備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屬于企業;但在金融租賃業務中,業務存續期內,租賃設備的所有權屬于租賃公司,使用權則屬于承租企業。7.不同的業務領域。由于銀行信貸表現為純粹的資金運動形式,因此其可進入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而租賃業務必須以實物資產作為載體,這就意味著一些不依托于大型實物資產、提供智力服務和創意的行業,租賃業務并不太適合進入。①8.不同的風險類別。銀行信貸業務面臨的風險類別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租賃業務同樣會涉及這些風險類別,但還會面臨一些特殊風險,例如資產風險、稅收風險等。租賃業務的風險特征將在第三部分進行討論,此處不再贅述。9.不同的融資能力。融資能力的差異主要是針對承租企業而言的。信貸業務中,貸款的增加會提高企業負債比例,降低償債能力;但是通過租賃方式融資可以部分規避和解決這一問題,同時還能享受成本扣除、稅收減免等多重“好處”,為企業“減負”。10.不同的信用擴張能力。信貸業務和租賃業務具有不同的信用擴張能力: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貨幣乘數產生出數倍于它的存款,有可能造成信用膨脹;而金融租賃業務必須以租賃資產作為依托和載體,一般不會造成信用的過度膨脹。
二、金融租賃業務的風險特征:一般風險和特殊風險
租賃資產是金融租賃業務的核心,也是信貸業務和租賃業務最基本的區別。由于租賃資產兼具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的雙重屬性,因此金融租賃業務既會面對一般的金融風險,也面臨了租賃業務的特殊風險———資產風險。
(一)金融租賃業務的一般風險②1.信用風險。金融租賃業務的信用風險是指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承租人、設備供應商或其他當事人不愿或無力按時履約,從而為租賃公司或其他交易對手造成損失的風險。金融租賃業務信用風險的特殊性在于其風險源不止一個,設備供應商無法按時交付設備、承租人不能按時支付租金、租賃物發生損毀等,都會導致信用風險的發生。因此,租賃公司必須做好事前調查,強化后期管理,隨時跟蹤租賃物使用情況,以降低風險的發生。2.其他風險。租賃業務的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等,與其他金融機構并無本質不同,但是,如果對租賃項目和租賃物的選擇出現失誤,對設備市場缺乏分析,造成投資不能按時收回,或者由于資金融通能力不足無法支付設備購買資金,也會引發市場風險。
(二)金融租賃業務的特殊風險③1.資產風險。由于租賃業務的開展必須以租賃資產作為依托,因此資產風險是金融租賃業務面臨的最特殊的風險。資產風險包括幾個方面:購買風險、滅失風險、余值風險等。購買風險指的是租賃公司在選擇租賃物和供貨商的過程中,由于租賃物價格波動、質量不高、供貨渠道不通暢、資產組合不合理等產生的風險。購買風險會影響承租人對租賃物的使用,進而影響其償債能力。滅失風險指的是租賃物在運輸、安裝和使用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造成其不能正常使用或完全損壞,進而給租賃公司帶來損失的風險。通常情況下,租賃公司會在租賃合同中要求承租人對租賃資產投保,以降低損失。余值風險即殘值風險,一般發生在經營性租賃業務中。由于經營性租賃業務需要面臨租期結束后的資產處置工作,因此租賃公司必須合理估計殘值以保證權益。2.其他風險。其他風險包括法律風險、稅收風險、資產價值與債權的不匹配風險等。(1)法律風險。由于租賃業務涉及了多個當事人、合同文本和交易環節,導致其法律風險較大。如果交易各方的權利、義務、風險狀況等沒有在相關合同中明確體現,就可能產生糾紛。(2)稅收風險。稅收風險即現有稅收制度發生改變時,有可能造成項目權益率發生變動而產生的風險。因此,租賃公司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稅收制度變化帶來的影響,進而合理測算自身的稅收承受度和項目收益水平。(3)資產價值與債權不匹配風險。該風險指的是,由于未估算好租賃業務的信貸成本、交易成本、承租人風險溢價等因素,導致租金不能夠覆蓋租賃公司的成本和正常收益。在實際的業務操作中,可以采取租金先付、收取保證金、倒推法計算各期租金等方式,來降低此風險的發生。實際上,無論是稅務風險還是資產價值與債權不匹配風險,其核心都是定價問題。只有充分估計到租賃業務中可能會發生的各類風險以及風險的大小,才能對租賃資產進行合理定價,并科學確定各期租金的額度和支付方式,最大化租賃公司的收益。
三、金融租賃公司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資產+信用”的風險管理模式
盡管租賃資產是租賃公司風險管理的核心和主要手段,但這并不意味著租賃公司不需要重視對承租人信用狀況的考評。實際上,基于租賃資產的核心地位,以及資產和信用在不同業務中的不同作用,租賃公司必須圍繞著租賃資產的使用和流轉,以租賃資產為核心,以企業信用為重點,構建“資產+信用”的風險管理體系。
(一)金融租賃公司的風險特征要求建立“資產+信用”的風險管理模式根據前文分析,租賃業務風險可劃分為一般風險和特殊風險。這種特殊的風險特征,要求金融租賃公司在風險管理工作中必須同時重視對資產和信用的雙重管理。從資產和信用兩個方面更深入地探究租賃業務和信貸業務的區別,可以發現,盡管信貸和租賃都需要同時對資產和信用做出評價,但由于資產和信用在兩個業務中所處的不同地位,因此表現出不同的作用:信貸業務是以企業信用為切入點的,資產或物的因素為一種增信措施;而租賃業務是以“物”為切入點,首先尋求的是合適的租賃物,同時考慮承租人信用。正是基于此特點,金融租賃公司需要改變以往過于依賴信用管理的風控體系,加強資產風險的管理,并從資產和信用兩個方面,重塑風險管理架構,以更好地適應租賃業務要求?;谫Y產和信用的風險管理體系,金融租賃公司可以制定差異化的準入標準,通過不同等級的資產和信用的搭配,實施不同的租賃授信政策。
(二)如何建立“資產+信用”的風險管理體系①1.基本原理。評級的概念來源于銀行。在實踐中,銀行依據一定的標準,采用一定的方法,對客戶和特定交易(即債項)進行等級劃分,并據此制定不同的政策,實施不同的授信原則和限額管理,以實現風險管理的差異化和精準化??梢哉f,以信用評級為基礎的風險管理體系是銀行風險管理工作的核心。一直以來,對租賃資產的選擇、評價和管理是租賃公司業務發展中的一個難題。如何將分屬于不同行業的不同資產,用一個統一的標準進行衡量,租賃公司也在不斷地進行探索。借鑒商業銀行成熟的客戶信用評級經驗,金融租賃公司完全可能總結、抽象出衡量實物資產好壞的關鍵因素和指標,建立起一整套租賃資產的風險評級體系,走出一條適應租賃業務特點的風險管理之路。2.指導原則。租賃公司“資產+信用”的風險管理體系是一個全新的思維,在充分考慮租賃業務特點的基礎上,本文認為,“資產+信用”的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除了遵循一般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外,還應該堅持以下原則:(1)以租賃資產為核心。租賃公司風控體系的搭建應該牢牢把握“租賃資產”這一關鍵,在當前的風控體系中,加入對資產風險的評價和管理,并以此為基礎,對風險管理架構進行調整。(2)以企業信用為重點。盡管租賃公司要高度重視資產風險,但這并不意味著其會放松對承租人的信用考察。租賃公司依然需要加強信用風險防范,做好事前調查和事后管理,避免向資信狀況差的承租人和風險過大的項目投資。(3)區別、側重與融合。租賃公司應對資產風險和信用風險實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技術;在實際運作中,應以資產風險為主,同時重視信用風險管理;以二者為基礎,建立起一整套既相互獨立、又實現了對接和貫通的風險管理體系。(4)動態調整。鑒于內外部經營環境和競爭格局的變化,租賃公司應該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公司的風險管理狀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及時調險管理的政策、制度、流程等,以確保公司風險管理與業務發展戰略相一致。3.“資產+信用”風控體系的初步框架和實施步驟。一般看來,合格的租賃資產需滿足幾個特征:首先,具備保值性、通用性、可移動性;其次,本身具備獨立價值,可單獨處置;再次,變現力強、能夠轉讓,擁有比較發達的二級市場;最后,對企業生產經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或者說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核心設備和關鍵設備。從這幾個特點出發,租賃公司可以提取出一套租賃資產評價的基本指標,構建租賃資產的風險評級體系。租賃資產評級指標的提取應該堅持全面、客觀、科學的原則,既考慮租賃物的通用性、可變現性和可移動性,同時合理評價不可移動的關鍵設備和核心設備。租賃資產風險評級體系的搭建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考慮:宏觀層面上,堅持全面性標準,著眼于整體框架的完整,確定租賃物評價的基本框架;微觀層面上,基于不同的行業和租賃物,確定差異化的評價準則和指標,同時確定對應權重;指標的確立和權重的劃分應建立在深度的行業研究和大量的數據支持上。租賃評級體系基本指標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從宏觀來看,應包括行業指標、租賃方式指標;從微觀層面來看,可以考慮租賃物的整體價值、單體價值、通用性、可移動性、保值性、技術先進性、未來可應用前景、是否是企業生產的關鍵設備等。每個大指標之下,可以根據租賃物的不同特點,設計微觀指標,并給予權重,例如,行業指標可包括行業基本面、景氣指數、設備價格指數等;租賃方式包括直租、回租、廠商租賃等。具體方法上,可以采取專家打分卡的方式,依據從好到壞的標準,設置5分到1分五個等級。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行業的不同和租賃公司具體業務的差異,具體指標選擇還需要租賃公司依據自身情況而定,同時依據經濟形勢變化做出適度調整。舉例說明上述指標體系的應用。以飛機為例,行業指標可以從航空運輸景氣指數、旅客運輸量、周轉量等進行設置。如果行業非常景氣,旅客運輸量、周轉量很大,可以給出4~5分的分值,反之則給予低分。從租賃方式來看,如果企業需要大力發展直租,則給予直租較高分值。飛機的整體價值和單體價值都很高,同時也具備優良的通用性、可移動性和保值性,可分別給予5分。在技術先進性和未來應用前景上,可賦予主流機型較高分值等等。這樣,通過專家對各個租賃資產評價指標的賦值,租賃公司可以將以往對租賃資產感性、主觀的判斷,轉化為理性的認識。租賃資產風險評級體系的搭建可以采取分階段、逐步推進的方法,即立足于行業和公司當前的實際情況,先易后難,先簡后繁,從簡單、有效、便捷做起:首先,應著重于整體框架的搭建,并從租賃公司占比最大的行業開始建立。其次,在評價方式上,可先采取專家打分卡的方式,并依據從業經驗、職位等,對專家評判結果設立權重。最后,組織一批具備較強研究能力的人才隊伍,加強行業研究,重視數據積累,最終過渡到計量方法的使用。4.適應“資產+信用”風險管理體系應做的變革。在“資產+信用”的風險管理框架下,租賃公司風險管理的內容、組織結構、指標體系、流程設計、監控和預警體系等均要隨之發生變化: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應從以“信用”為主,轉變為“資產風險+信用風險”。在組織結構上,設置專門的資產風險管理的職能部門,并與風險管理部和業務部門進行分工、對接和協作;職能設置上,資產風險管理部門專注于資產風險管理,前臺業務部門設置專崗,負責追蹤、監測、研究最新的市場動態。預警和監測指標也應加入與租賃資產相關的內容,更關注行業指標、設備價格指數等。在流程設計上,也應加入租賃資產風險評級的環節等等(相關流程設計可見圖5)。
(三)“資產+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應用“資產+信用”的風險管理體系建立之后,租賃公司就可以以租賃資產風險評級結果為基礎,結合承租人信用評級,在業務定價、租后管理、限額管理、監測與預警方面,實施差異化政策。從租賃授信政策來看,一方面,針對融資性租賃和經營性租賃的不同,實施不同的授信組合管理。經營性租賃業務更類似于長期投資,因此對資產和承租人的資質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對于融資性租賃業務,可以根據資產、客戶和債項的不同等級,實施差異化的授信管理和增信措施。配合授信組合管理,租賃公司可以在流程設置上做出調整,設置差異化的流程分支,提高審批效率??傊?,依托于“資產+信用”的風險管理框架,租賃公司可以發展出一整套包含制度、流程、定價、監測、預警等的應用體系,實現差異化的決策和定價,并對當前“類信貸”的宏觀風險管理框架進行重塑,進而走出一條符合監管要求、貼合業務特點的差異化道路。
四、“資產+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下,金融租賃公司的應對策略
風險管理模式的建立和調整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性的挑戰。金融租賃公司必須從戰略高度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系統研究和全面梳理,從而真正走出一條特色化和專業化的道路。在具體的策略選擇上,金融租賃公司可以制定風險管理發展規劃,在深度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分階段目標,從短、中、長期有序地推進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從短期來看,由于公司面臨的資源約束、結構職能、管理模式等不會發生太多變化,因此更多的是一些基礎性的工作。例如,對公司風險管理工作進行全面診斷,總結風險管理經驗,尋找風險管理漏洞,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評估未來發展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平臺建設等資源;培育風險文化;著手數據積累和行業研究等。從中期來看,經過前期的梳理和調整,風險管理整合框架已經初步搭建,更重要的就是對其進行落實和細化。例如,不斷強化董事會和高管層的風險管理責任;全面整合資產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重大風險管理職能;不斷完善業務風險管理線、職能風險管理線、內部審計線三道防線的建設;對風險管理人才的培育和激勵等;開發更為精確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手段等。從長期來看,長期的規劃是一個不斷優化和創新的過程。由于經濟形勢瞬息萬變,金融租賃公司也應及時對公司業務方向、發展戰略、風控模式等做出調整。鑒于前期的積累,租賃公司可以在數據、信息技術、人力資源儲備等達到條件的基礎上,研發較為高級的資產風險管理模型,并將其與信用風險管理、授信決策、租后管理、預警和監測、資產分類等實現對接,構筑出租賃公司全新的風險管理模式。實際上,對短、中、長期時間段的劃分并不是一個嚴格的時間線,各階段的主要工作也可以依據進度調整,創新能力的發揮也應該貫穿于整個發展過程。但無論如何,有關風險管理的基礎工作需要從當前得到重視,開始啟動并逐步推進。
[關鍵詞]匯率風險,外匯資產,外匯業務,償付能力,資金運用
目前保險業有超過100億美元的外匯資產,主要來源于保險公司海外上市融資,外匯保單業務收入,少量外資、合資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和外匯運營資金,以及中資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造中吸收的外資股份等,其中以人保財險、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三大公司的海外融資為主。自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保險公司外匯資產面臨嚴重的匯率風險。至2005年末,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上升了2.5%,由此造成中國人壽、人保財險和中國平安13.6億元人民幣的匯兌損失。在人民幣預期升值的情況下,保險公司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損失還將進一步擴大。因此,盡快提高匯率風險管理水平已成為各保險公司的當務之急。特別是保險公司海外投資政策的放開,對保險公司的匯率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保險公司匯率風險的類型及特點
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是指經濟主體在涉外業務中因匯率波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匯率風險通常是由于匯率波動的時間差、地區差以及幣種和期限結構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匯率變動帶給保險公司的風險可以概括為三種類型: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其中,交易風險是指以外匯計價成交的交易因匯率波動而引起收益或虧損的可能性;折算風險是指公司為了編制財務報表,將以外匯表示的資產和負債換算成本幣表示的資產和負債時所面臨的風險,它會影響企業向股東和社會公開財務報表的結果;經濟風險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匯匯率變化而導致公司未來經營收益增減的不確定性。
以上三類外匯風險的不同特點,見表1。
由于持有外匯負債、存在對外支付需求以及經營外匯相關業務的要求等方面的考慮,保險公司需持有一定數量的外匯;同時,由于保險公司所持有的外匯資產的數量是動態變化的,因此,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匯率風險既包括編制財務報表時面臨的折算風險、匯兌交易時面臨的交易風險,也包括潛在不確定性導致的經濟風險。
二、匯率風險對保險公司造成的潛在影響
在保險公司經營管理過程中,匯率風險對保險公司的外匯資產和負債、外匯業務、償付能力以及投融資活動產生重大影響,形成潛在威脅。
(一)在外匯資產和負債方面
匯率變動對保險公司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外幣凈敞口是在資產方還是在負債方,主要體現為外幣資產和負債不匹配帶來的重估風險。
一方面,保險公司所持有的外匯資本金會因為匯率的變動而影響其實際價值。人民幣升值會給持有美元資產的保險公司帶來負的財富效應,導致以本幣計算的外匯資本金縮水。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的預測,2006年人民幣可能升值3%-4%,摩根士坦利則認為,到2006年底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將達到7.5。分析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走勢(見圖1)發現,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人民幣將繼續保持穩中有升的趨勢,而且這一趨勢將持續較長時期。如果不采取匯率風險防范措施,保險業現在所持有的外匯資產將遭受更大損失。
另一方面,對外匯負債來說,保險公司的外匯負債主要是應付外匯賠款。人民幣升值將使保險公司在支付等額的外幣賠款時所對應的人民幣實際價值降低。
總之,如果外幣資產多于外幣負債,凈敞口在資產方,人民幣升值雖然會導致外幣資產和負債在折算成人民幣時都有所減少,但資產減少的更多,從而對保險公司造成不利影響;如果外幣凈敞口在負債方,人民幣升值則會帶來正面影響。
(二)在外匯業務方面
匯率變化對保險公司業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影響外幣保單的實際人民幣收入。外幣保單與國內一般保單最大的差異,是外幣保單是以外幣定價。保戶用外幣繳納保險費,保險公司在給付滿期金或理賠金時,也依保戶指定的外幣支付。人民幣升值將使保險公司外幣保單的實際人民幣收入下降。
2.影響保險公司的再保經營。由于保險公司的直保業務通常是用人民幣計價,如果在再保業務中再保攤回賠款以美元計價,那么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再保實際攤回賠款的人民幣價值將會下降,保險公司所承擔的實際自負賠款額度上升,從而增加了保險公司的業務經營風險。
3.影響保險外匯業務需求。長期持有外幣資產的民眾在匯率風險意識提高后,會主動尋求規避匯率風險和分散投資風險的措施,從而大大增加對長期型的外幣保單,如外匯儲蓄類保險(外幣的教育金保險)、外幣投資類保險等投資理財性質的保險產品的需求,這將為保險公司拓展保險業務創造出巨大的市場空間。盡管當前外匯保險業務范圍,僅限于人身意外險和財產險等短期險種,不包括投資理財性質的保險產品和長期壽險,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境內居民購買外匯人身保險的限制將會逐步放寬,境內保險公司將逐漸可以經營長期型外幣保單、甚至是投資理財類外幣保單業務。
(三)在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方面
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是影響公司經營的最重要因素。影響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資本金、準備金和公積金、業務規模及保險費率。除此之外,保險資金的運用、再保險業務等情況也會對償付能力產生影響。
人民幣升值會引起保險公司外匯資本金的實際人民幣價值貶值,也會給公司的業務經營帶來重大影響,進而,會影響到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在外匯資金投資方面,由于政策的限制,中資保險公司不能進行外匯衍生品交易,這使得保險公司無法利用金融衍生產品作為對沖工具來規避匯率風險。在保險外匯資金投資收益不高的情況下,如果未來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所獲得的投資收益將無法彌補匯率變動所帶來的損失,也會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帶來一定影響。
(四)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方面
匯率變動也會對國際商業資本的進入產生影響。從積極因素看,對于已進人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其利潤匯出因人民幣升值而實實在在地獲得增加,其所獲得的人民幣收益的國際購買力也得到了提高,匯兌收益將促進已進入外資的擴張。在此示范效應下,如果海外預期人民幣繼續升值,將有利于增強我國保險公司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時的談判地位;
從消極方面看,初始資本門檻提高將對新資本的進入產生抑制作用。一國貨幣升值后,就會使該國成為更昂貴的投資地。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導致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
(五)在海外并購方面
海外并購是我國保險公司實現國際化的主要途徑。匯率變動會影響國內保險企業的并購成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保險企業的對外投資能力。一方面,人民幣升值,企業進行對外投資時,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兌換的外幣數量就會相應增多,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國保險企業的海外擴張欲望。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后,保險公司外債本息還付壓力減小,可以在外國向當地金融機構貸款,適時進行海外并購。
三、保險公司匯率風險的防范與化解
隨著國家外匯政策的逐步開放,保險公司的業務范圍和投資領域也在逐步擴大,這對保險公司匯率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險公司應增強緊迫感,學習運用先進的匯率風險管理工具和方法,盡快提高匯率風險管理水平。
(一)樹立匯率風險防范意識
長期以來,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水平保持相對穩定,這使得一些保險公司的匯率風險意識較弱,把為防范匯率風險所付出的成本看作是額外負擔?,F在隨著人民幣匯率靈活性的逐漸增大,各保險公司必須要增強匯率風險意識。保險公司必須要在公司內樹立全面、全員、全過程的風險管理意識,培育公司統一的風險管理文化,依靠最高管理者到基層員工各個層次的相互配合,把風險管理貫穿到業務的每個環節。
(二)完善匯率風險管理體系
為了更加系統、有效地管理匯率風險,保險公司要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建立分工合理、職責明確、關系清晰的組織體系,制定匯率風險管理方面的相關制度,為匯率風險的有效控制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應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風險調整后的績效考核標準和激勵制度,激勵經營管理人員不斷提升匯率風險的管理水平。要建立風險責任制度和檢查制度,明確各崗位的義務和職責,并通過風險管理部門、合規部門和審計部門的監督,促進匯率風險管理相關制度的有效執行。
(三)加強保險外匯資金運用管理
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加強保險外匯資金的運用管理,提高保險外匯資金的經營效率等途徑,減弱甚至抵消匯率浮動帶來的損失。
1.加強資產負債管理
加強外匯資金的資產負債管理是加強外匯資金運用管理的前提。保險公司應在充分考慮外匯資產和負債特征的基礎上,制定外匯資金投資策略,使不同的外匯資產和負債在數額、期限、性質、成本收益上相匹配,以便有效控制匯率風險。
2.擴大保險外匯資金運用規模
某保險集團公司海外投資收益率扣除匯兌損失后,依然高于國內投資,從一個側面說明擴大保險外匯資金的運用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減少匯率損失。因此,保險公司和監管機構應共同努力,擴大外匯資金運用規模,實現外匯資金有效益的流動,以收益沖抵匯率風險帶來的損失。
3.提高保險外匯資金投資績效
即使在人民幣存在預期升值的情況下,選擇適當的投資渠道、提高保險外匯資金的投資績效依然有可能抵消匯兌損失的影響。根據《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及實施細則的規定,保險公司的外匯資金可投資于銀行存款、外國債券、銀行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以及中國企業海外上市股票等投資工具。但目前,保險外匯資金的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境內銀行存款,投資品種比較單一,收益局限性較大。因此,保險公司應拓展外匯資金的投資渠道,優化投資組合,以提高外匯資金的投資收益,減弱匯率風險的消極影響。
4.充分利用專業投資管理公司
根據規定,保險外匯資金的境外運用應該實行托管制,并委托境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或境外專業投資管理機構管理。同時,由于各保險公司單獨進行外匯資金投資的成本較高,因此可以選擇委托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的方式,通過外匯資金投資專業化來提高投資績效、降低匯率風險帶來的損失。
(四)使用金融產品交易
管理匯率風險是保險公司面臨的嚴峻挑戰,這有賴于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完善,尤其是外匯衍生品的豐富。對遠期、掉期業務等金融工具的有效使用有助于保險公司防范匯率風險。由于目前市場上缺乏人民幣匯率衍生工具,所以,通過資金管理的方式,即資產負債方式來管理匯率風險比較適合保險公司。保險監管機構應逐步放寬避險工具的使用,切實做好對沖方面的制度安排,并取消對保險資金投資金融衍生品部分限制,以便保險公司能夠更好地規避風險。
(五)合理配置外匯資產幣種
由于外匯市場上,各外匯對人民幣的匯率波動情況不一樣,為分散外匯波動風險,可以考慮對外匯資產的幣種及相應的持有量進行調整,使一幣種外匯資產升值所帶來的影響與另一幣種外匯資產貶值所帶來的影響產生抵消效應,從而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匯率風險,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例如,在當前時期內,根據匯率走勢,可以適當減少美元資產持有量、增加歐元資產持有量。但是,由于各外幣之間以及外幣與人民幣之間存在多重關系,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增多、也更加復雜,所面臨的風險也相對較大,因此,現階段不宜過多進行外幣間的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