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8:01
序論:在您撰寫成長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告訴學生,世界上從來都不缺少美德,缺少的只是發現好人好事的眼睛!如果周圍的人都講道德,講道德并不會付出額外的代價,那人們就會作出正確的道德選擇。相反,如果周圍的人都不講道德,講道德會付出代價,人們就可能遠離道德。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才成長凡事先計厲害,這樣誤讀道德現實的直接后果就是給心靈打上“防火墻”,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自信”。于是我們看到,老人摔倒攙還是不攙,孩子被撞扶還是不扶,門前積雪掃還是不掃,這些原本不需要考慮的問題反倒成了“問題”。其實,同學們對這一事件的關注,都集中在對徐礪寒同學和車主身上,而他母親和班主任的話語卻沒有得到重視。于是接著我讓同學們去閱讀徐礪寒母親和他班主任的話語,引導同學們認識到,誠信社會的建設,不僅需要一個徐礪寒和一個好車主,更需要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并順其自然地過渡到“誠信對公共關系、職業道德、企業和政府的重要性”上。同時告訴他們,不論為官、經商還是做人,都必須要堅持誠信,這樣才能贏天下。正如徐礪寒自己所說“:自己做錯了事,就應該負責。”
我們應該感謝徐礪寒,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整個社會好好上了一堂誠信課、一堂責任課。其內在的道德和修養顯得愈發珍貴,也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正在人才成長的價值觀。這樣一種道德現實,再一次激發了我們的道德自信“:誠信中學生”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他能夠做到的,我們也應能做到。讓學生明白建設誠信社會是全體社會成員的責任,他們應該在這其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感動不如行動。從知識到情感再到行動,至少能夠表達出行動的意愿,這也是這節課最大的收獲,也希望有千千萬萬個徐礪寒式的同學不斷涌現。
雖然《人貴誠信》這一課時結束了,但我以自己的方式繼續關注著、傳遞著“誠信正能量”。我一直跟蹤這一話題,一有新的報道就及時傳遞給學生。讓人欣慰的是,此事在揚州無形中產生了一個“蝴蝶效應”,揚城不斷出現“誠信字條”,從普通市民到保安、清潔工人等在崗人員,一場理解、感動的善舉接力,一傳十,十傳百,從而傳遍整個社會。而且“,揚州好人”的不斷涌現,散發著一種強大的正能量。這一張張字條,從一種自發的行為,到職業的堅守,拓展至更廣的范圍。通過市民自覺自律,這樣的正能量得到傳遞,將揚城“誠信之風”推向又一。善舉背后的“蝴蝶效應”是一種很強的凝聚力,我溫暖你的手,你溫暖他的手,最后所有人的手感覺到了溫暖,然后,緊緊地拉在了一起;善舉背后的“蝴蝶效應”也傾注著一種誠信原則和社會道德的力量,我信任你,你信任他,最后所有人都互助互信。
這個群體中獨生子女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對于獨生子女來說,獨立生活、學習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比較差,這也就導致了他們無論是在心理、精神還是現實生活中,普遍對家長有很強的依賴性。家長的意見決定了他們處理事情的態度和方法,有些甚至是家長在處理問題,家長怎樣引導是關鍵。由此可以看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二、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1.大學生家庭教育逐漸被忽視的原因
人自出生之日起最先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父母則是孩子的啟蒙教師,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引導著孩子性格、價值觀的形成。在早期教育過程中,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重視家庭教育,但是到了大學階段,難免就出現了放松。一方面是覺得孩子已經是大學生了應該學會獨自處理問題,要給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部分是在外地學習,離父母較遠,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樣隨時看到,在電話或是視頻的溝通過程中孩子又是報喜不報憂,使得家長對孩子的在校情況較為模糊。往往家長了解到的是樂觀的一面,也就更加放松了教育和督導,這就導致了大學生家庭教育逐漸被忽視,甚至是缺失。
2.家庭教育應伴隨大學生成長的整個過程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成才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應伴隨著大學生成長的整個過程。當今高校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提倡注重素質教育,但是往往學生在校期間是否參加活動和成績好壞成為了反映一個學生是否素質合格的主要參照標準,這樣不免有些過于片面,容易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F在90后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情況越來越多,有一些剛入學就積極表現或是競選班干的學生,力求在大學努力的表現自己,但是參加活動或是對于成績的過高要求反而無形中增加了其心理負擔。隨著年級的增高,壓力的不斷增加,心理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如果不能及時紓解,最后的結果甚至影響其順利完成學業。這種情況的發生,除了環境因素以外其自身原因占據了很大的比例,且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通過深入的接觸發現這類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很多是由于家庭關系的不和諧,使其更加希望在遠離家庭的大學校園中獲得認可,甚至有些學生與家長存在著溝通障礙,還有些家長對學生持一種放棄的態度,在家庭教育的環節出現了問題。在大學生學校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家庭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一定程度上對學校教育的開展有影響,應該一直伴隨著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
3.大學生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有重要影響
在大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容易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實際上,不是只有小學、初高中教育才需要家長的參與,大學教育中家庭教育同樣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影響著學校教育的開展。學校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聯系,使家長能夠了解到學生在校的真實情況,例如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同時也需要通過家長的反饋從不同的角度更深層次地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發掘出學生更多的潛力。
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需互相配合
環境對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習慣的影響是隱性的,效果是不會被迅速感覺到的。許多教師在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的時候,只重視了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約束,每天苦口婆心地強調。這樣的養成教育是在外力的影響下進行的,不是學生自主成長的。這樣的養成教育不能夠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而環境卻可以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對一些積極、向上的言行產生向往感。所以說,在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時,我們要充分發揮環境的熏陶作用,要讓學校的每一片土地都能說話,讓每一面墻都能說話,讓每一件物品都能說話,讓它們時時刻刻地提醒學生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哪些話可以說,哪些話不可以說。因此,我們要重視環境建設。除了要加強物質文化建設之外,還要加強制度文化建設與人文氣息的營造,為學生的養成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二、活化課堂教學,培育養成教育細節
課堂教學也是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重要陣地。學生在學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他們的大部分習慣都是在課堂上得以形成并發展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借助學科內容來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從而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思考問題,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可以學會認真傾聽,是否可以獨立解決問題,是否樂于與別人合作,是否會積極發言等行為習慣都要通過課堂教學來慢慢滲透。這些養成教育的細節做好了,才能輻射到課堂之外,才能讓學生形成好習慣。但是,許多教師在教學時,只注意學生的學習結果,從來不過問學生是如何得到這個結果的,也就是不去考慮學生的思維過程。有的教師只重視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而不重視他們學習態度與學習情感的培養,不去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不利于學生養成習慣的培養的。在這樣的課堂上,雖然學生可以習得一些知識與技能,但是由于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未來的學習當中,還是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要從養成習慣的細節入手。在對學生進行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時,要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要用我們的愛來引導學生自覺形成好習慣,既包括學生的行為習慣,還有他們的學習方式是否正確,他們的學習心理是否健全。這些都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認真把握。
三、開展主題活動,豐富養成教育情感
養成教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學生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所獲取的養成教育是零散的,是不具體的。所以開展主題活動是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又一重要平臺,以主題活動這一個平臺,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活動中來,自主感受道德,自主豐富情感,以達到踐行統一的目的。同時,因為每一次主題活動的內容只有一個,在活動中就可以豐富學生的這方面情感,就可以強化他們對主題活動內容的認可,從而調動他們的內驅力,并外顯為行為。學校可以利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進行一項專題講話,強調本周的養成教育內容,可以利用各種節日來開展紀念活動,從而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比如,在“三八”婦女節活動中,讓學生去了解、記錄自己母親的一天安排,回到學校之后,以演講、作文等形式來說一說自己母親的辛苦,并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謝,還可以開展“最想對母親說的一句話”活動。這樣,通過一個主題活動,讓學生學會了感恩,并養成了主動幫助母親干活、為母親分擔的良好行為習慣。
四、構建家校系統,整合養成教育資源
“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边@是偉大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的一句話,充分說明了這本“活教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自然環境中的一滴水、一抔土、一口大氣、一種生物都是我們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材料、好資源,我們幼兒教師就是要把這種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帶領幼兒們走出幼兒園,走進自然界,親近自然,引導他們看看花草樹木、蟲魚鳥獸,與自然對話,主動融入自然、親近自然、擁抱自然,了解自然之美,感受自然的魅力,從而激起他們保護美的環境、創造美的環境的責任感。
二、融入每日生活,培養環保行為
(1)寓環保教育于日常生活中。平時生活中處處需要環保,可以說環保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環保。對于幼兒的環保教育,應該從日常生活入手,注意引導教育,培養幼兒的環保行為。如飯前便后要洗手,洗完手之后水龍頭要擰緊,要愛惜水資源、愛護花草樹木、不踩踏花草樹木等,都是環保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的發掘要立足于平時,要做環保教育的有心人,方能取得環保教育的及時、有針對性,進而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2)寓環保教育于教學活動中。在幼兒園班級里,課堂是幼兒學習的主陣地,也是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場所。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教材內容進行環保教育滲透,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環保教育。如在科學教學中,通過“有趣的水”“不要亂扔垃圾“”環保袋”等活動,使幼兒在操作、探索中獲得環保知識。通過這些活動,讓幼兒在說說、唱唱、畫畫、剪剪、貼貼、做做中逐漸明白人和大自然應該和諧相處,懂得環境保護應從自己做起的道理。
(3)寓環保教育于游戲中。幼兒園的活動,很多是游戲活動。這個游戲活動,也是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有效平臺。在游戲活動中滲透環保理念,進行環保教育,同樣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將環保教育滲透于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在游戲中樹立環保意識,在玩中接受環保教育。如中班的“呼吸的大樹”游戲,在游戲中用椅子代替樹木,只有在“樹下”才能呼吸,隨著樹的減少,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會感到呼吸越來越困難,從而讓幼兒通過這個游戲明白了植樹造林和保護樹木資源的重要性,體會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
三、注重榜樣作用,增強環保效應
榜樣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人無非就是父母、老師。父母、老師的一舉一動,對幼兒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而好的榜樣,可以起到好的教育效果。作為幼兒教師,作為幼兒的父母,應該認識到榜樣作用的重要性與有效性,自覺做好環保榜樣。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榜樣的示范作用,能增強幼兒對于環保的自覺性。因此,在平時的日常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要努力做到:一是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不做有損環境保護的事情,如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等;二是做好表率作用,看見地上的紙屑就來一次彎腰,把紙屑撿起來,或親自打掃辦公室或洗擦花壇等;三要身先士卒,參與其中,和幼兒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帶幼兒到花壇除草,成立綠色小衛士隊,齊抓共管,共同愛護一草一木。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可以使幼兒形成保護環境的優點,強化幼兒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論文關鍵詞:幼兒健康成長的殺手锏
在幼兒的成長歷程中,影響其健康成長的因素多種多樣,人們一致強調學校和教師對幼兒教育影響的重要性及主導作用,但卻常忽視了對幼兒健康成長的殺手锏~~~家庭教育。
研究證明,人生的頭六年勝過以后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六歲以后所有發展階段的總和。而早期教育與其說給孩子許多東西,倒不如說是讓孩子失去許多東西。為了不讓孩子失去更多,這就要求提高家庭教育素質。因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素質左右著孩子的未來,也是影響他一生的、最重要的老師。
那么,父母該如何對子女進行早期教育呢?眾多學前教育專家指出:學前教育應當遵循學齡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寓教于生活及各項活動中,捕捉兒童身心發展各個階段的敏感期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
經研究調查顯示:“人對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極微小的,小到幾乎覺察不出的事,都具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則要求甚嚴和細心,具體來說家庭教育要做到以下十戒:
一:不要瞧不起孩子。有時候家長也許會對孩子說:“你怎么這樣笨??!”或者“你是木頭人嗎?”每當這類瞧不起孩子的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如果父母說:“你下次再這樣,就要你好看!”或者說:“你再打弟弟,媽媽就要狠狠揍你一頓”。每當孩子聽到了這些話,他們會惶恐難過,從而對父母產生一種恐懼心理。
三:不要賄賂孩子。有些父母許諾孩子,如果讀書成績好,就給買什么東西,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這不是個好辦法。這樣的賄賂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他不是為學習建立起來的良好自我觀念而學習,而是為了物質獎勵。這樣不利于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性。
四: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孩子犯了錯誤,媽媽氣極地說:“好,現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不敢這樣了。”可不一會兒,老毛病有犯了,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大怒地罵道:“你答應媽媽的,怎么又不乖啦!”媽媽該知道,要孩子許諾是沒有意義的。許諾和恐嚇是一對難兄難弟,對孩子不會起積極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難過。即使孩子不太敏感幼兒教育論文,也會使孩子口是心非。
五:不要過度保護監督孩子。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核心期刊。因為當父母過分監督孩子的行為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自己做,決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六: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過分嘮叨不休,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惡不快的感覺。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從他人。如果你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做著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他的反應會很不樂意。父母應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兒要他做什么,比如說:“小明,差不多再過十分鐘,你該進來吃飯了!”同時,他們也可以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說:“喔,媽媽,我非要現在進來嗎?”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從,對撫育出獨立而自我調節的人,這種做法是無效的。
八:不要縱容孩子。過分縱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自身。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展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干、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九: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有些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矩,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有時由他去。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育他。更不要對孩子說反話,孩子的是非辨別能力還很弱,若在他犯錯誤時說反話則會誤導孩子,使他遵循、認可“反話”。
十:不要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假如你希望一個2歲的孩子同5歲的孩子一樣循規蹈矩,只會使他自覺無能。因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平。這對他的自我觀念有極壞的影響。
家庭教育中應極力踐行這十戒,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更好地發展,有個美好的未來,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以這就要求父母應充分認識孩子的性格特點,充滿愛心,細心、耐心地對待每個孩子。為了孩子,做到這十戒,我們又有何不可!為了孩子的未來,提高家庭教育的素質,利用好這個殺手锏,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全面實施幼兒素質教育,同樣要從幼兒的年齡特征出發,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队變簣@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而“全面發展的教育”“身心和諧發展”等,歸納為一句話就是要全面培養幼兒的素質,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為了能夠衡量全面培養幼兒的素質教育的有效性,就得建立相應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素質教育評價包括身心、行為、態度、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其評價必須是全面和客觀的。注重素質教育的幼兒園教育,應注重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行為和認知水平的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態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對自然的應變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增長等等。用積極的評價發展幼兒的自尊感。教師在幼兒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崇拜程度甚于幼兒自己的父母,他們渴望教師關注并賞識自己。故而,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用贊賞的目光關注幼兒,對幼兒的表現要給予表揚和鼓勵。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幼兒的興趣遷移,不失時機引導幼兒快樂活動。教師在與幼兒的接觸中,要通過積極的、帶有鼓勵的語言,對幼兒的注視,微笑,點頭,肯定性手勢以及友善的身體接觸,使幼兒有一種充分的被重視感和接納感,沐浴在溫馨和諧的成長氣氛里。以真誠關懷和理解尊重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使他們形成安全感。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教育好幼兒,首先必須了解幼兒。我們在與幼兒的交往中要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細心體會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對幼兒在素質教育過程中的有效性作出客觀的評價,不斷完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二、全面實施幼兒素質教育,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幼兒
課程理念明確規定,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幼兒,可見,素質教育有否面向全體幼兒,是衡量是否全面實施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標尺,樹立面向全體幼兒發展的觀點是對幼兒園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每個幼兒在身心、品德、行為、態度、知識及能力等多方面有著不同的優勢和缺點,因此,對不同的幼兒在其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作出的評價必須是全面和客觀的。素質教育過程中對幼兒不能有歧視心理,更不能厭惡或棄之不管,我們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用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去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引領全體幼兒健康成長。
三、精心創設良好育人環境,全面實施幼兒素質教育
創設良好育人環境,全面實施幼兒素質教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前提條件,也是幼兒享有素質教育的權力。為了讓幼兒有一個健康、舒適的成長環境,首先,我們教師要精心為幼兒創設優美的環境和良好的設施。要為幼兒設計好各類游戲,如結構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及角色游戲等。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安全的游戲材料及場地,游戲過程中要認真關注游戲的進程,因勢利導,使素質教育的有效性最大化。幼兒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好奇心選擇游戲,創編游戲,讓幼兒在沒有強制和束縛的游戲中得到最大的快樂和滿足,在創新思維能力上得到增強。其次,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經常組織幼兒外出活動,讓幼兒置身于大自然,感受自然界奇妙變化,喚起幼兒對大自然的愛,不失時機地引導幼兒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大自然的美麗。
四、結語
⒈隔代“親”
案例1:下午3點3刻的時候,家長們已云集在了學校操場上等待迎接幼兒。4點的放學鈴聲一響,家長們跑著沖進了教學樓。一位老奶奶的腿腳有些不便,保安在問明老奶奶情況后幫忙將孩子接出來,孩子看到自己的奶奶就哭著說道“:你不是答應第一個來接我的嗎?怎么是保安來的?我再也不相信你了?!薄笆悄棠滩缓茫麓文棠淘琰c來?!崩夏棠堂δ贸隽饲泻玫奶O果和水,孩子很自然地接過來,吃著回家了。分析:幼兒園的孩子都需要家長親自接送,而接送孩子的大多數是老年人。許多老人將這種愛無限放大成溺愛,導致了很多教育契機的喪失。案例中的幼兒就因為奶奶晚點而責怪奶奶,這說明對幼兒的說理教育如今勢在必行,而奶奶只關照孩子吃喝,錯失了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機。
2.教育理念扭曲
案例2:午睡的時間到了,媽媽才帶著樂樂走進教室,從樂樂的表情可以看出,樂樂不高興。我隨即向樂樂媽媽打聽情況,原來上午媽媽帶樂樂經過玩具店的時候,樂樂一定要買自己喜歡的變形金剛,而媽媽覺得家中類似的玩具已經很多,不能再買了。就這樣,樂樂哭哭啼啼鬧了一上午,耽誤了上學的時間,到了中午媽媽妥協后才肯來幼兒園。分析:家庭生活富裕了,家長愿意將更多的支出用于孩子的生活、教育,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培養出來的只能是失去生存能力的幼兒。案例中的樂樂就是典型的被寵溺、嬌慣的寶寶,他知道媽媽最終肯定會妥協,所以只管哭鬧。媽媽也覺得給孩子買下就少了一件煩心的事,反正花的也是小錢。
二、解決策略
⒈家庭教育,孝字當先家庭是幼兒健康成長最早接觸的社會群體,在家庭的呵護下幼兒能夠健康成長。隨著社會、學校對幼兒健康成長教育目標的不斷調整,家庭也應跟上時代的步伐,走最利于幼兒發展的路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就是孝,百善孝為先,孩子更需要學會愛自己的長輩。學會了愛的孩子能夠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可取,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具有寬廣的心胸去親近大自然、適應社會、學習知識和本領。長輩要善于發現隔代撫養、包辦代替等現象的弊端,消除不利因素,讓家庭成為真正的育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