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7:55
序論:在您撰寫保險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危險運動
上世紀80年代,德勤公司有一項統計數據:一名球員在場上僅僅靠一次靈光閃現的動作所獲取的報酬,相當于井下礦工四年的工資。前英格蘭隊主教練格倫?霍德爾站出來為球員辯護:“球員比賽的風險比井下作業的風險更大,一次沖撞就可能使他們的職業生涯提前終結?!被舻聽栠€忽視了一點,那就是礦工在發生事故后都有工傷保險賠償,但早期的球員們卻很少有這種保護。正是由于缺乏“安全感”,在多次心理調查中,都表明很多足球運動員身上出現一種共同特質,也就是法國足球專家F.比滕代克在《足球,心理學研究》里所說的:“球員是多疑的、不確定的、疑神疑鬼和自戀的……直到現在足球運動員仍被看作是最敏感的人群。”
很明顯,這種“多疑”的特質和公眾希望球員所承擔的英雄角色截然相反,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認識到足球運動的危險性。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球員們已經意識到他們從事這項特殊行業的寶貴和短暫――他們學會如何運用技術避免自己損傷,足球裝備的進步以及規則的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受傷的風險。一些球員拖著“傷腿”被迫上陣的血案早就成為歷史,他們不再像過去那樣不顧一切地勇猛,在比賽時也更加小心翼翼……但真正的蘇醒還是來自對保險意識的認知,貝肯鮑爾在成為職業球員前曾是位出色的保險推銷員,阿根廷足協在1986年世界杯時為馬拉多納的左腿買了份保額為3000萬美元的保險(保額是指保險公司賠付給投保人的最高限額,保費是指投保人購買保險所交的費用,一般而言保費要比保額低很多),這兩人是第一批接觸到個人保險的球員。當時大部分球員的保險是通過俱樂部購買的團體險,這正是讓人擔心的地方,一些球員甚至并不知道俱樂部支付他們的工資里包含了保險,總有些“”認為這個世界上只有高工資才是最重要的。
在過去,尤其是業余足球時代,足球運動員們根本沒有任何保險常識,遇到傷病都只能自認倒霉,一些人為此不得不提早結束了足球生涯,很多人甚至連原來的工作都無法從事,從而為獻身足球毀掉了自己的將來:法國塞特隊上世紀40年代的球星西雷?科拉尼因為脊椎炎結束了自己的國家隊生涯,在那個年代,由于脊椎炎而提前退役的球員并不在少數。除了脊椎炎外,還有一些隱形的職業疾病證實了足球運動的危險性,比如疝氣(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和癌等,此外他們還可能遭遇視網膜脫落和間歇性心臟病。最讓球員害怕的還是神經性疾病,1974年,《泰晤士報》報道了六名職業球員因為相同癥狀而死亡的消息,英國神經科醫生認為死因是這些球員在踢球時頻繁爭頂頭球所致。最近的例子是前AC米蘭和佛羅倫薩球星博爾戈諾沃,由于受到運動神經性疾病的困擾,他的生命面臨終結的危險――1973年以來,已經有41名退役球員因為這種疾病被死神吞噬。由于不懂得理財,博爾戈諾沃已經付不起任何醫藥費……一些科學家甚至提議,為了保護球員,得讓他們像橄欖球運動員一樣帶著頭盔進行比賽。
保險ABC
他們需要的僅僅是頭盔嗎?即使頭盔能夠保護他們不受傷害,那么能夠讓他們脫離貧困,抗拒內心的恐慌嗎?從過去一些退役球員的案例來看,在面臨嚴酷傷病時,他們都成了社會的棄兒,只能等待慈善人士的愛心幫助。他們身上的共同點是:在球員時代幾乎都沒有科學的保險計劃,而在退役后俱樂部自然不再為他們支付任何保費,在花費掉所有積蓄后,他們也終于受到了懲罰,但為時已晚。在很多球員看來,足球運動的傷害僅僅來自于肌肉損傷,最多也就是骨折,這些在球員時代俱樂部已經為他們考慮到了,但他們忽視了這些小傷的潛伏和積累會使更大的傷害在退役后出現,也就是像博爾戈諾這樣的情況,所以在退役后他們只能從保險公司那兒得到很低甚至空白的養老保險……好在現在球員的保險意識越來越強,俱樂部也比過去更加人性化。根據歐盟勞工法,俱樂部在和球員簽約時,合同里必須有保險條款。以意甲為例,俱樂部和球員的合同規定,球員必須拿出工資的9.15%來繳納保費,但這些都是俱樂部的行為,真正自己掏錢購買個人保險的球員依然不多。一般來說,主動購買保險的一般有兩種人,一是具有號召力的足球明星,他們擔心自己因為傷病或意外事故而失去現在的豐厚收益,比如貝克漢姆、卡卡和小小羅等;二是即將退役的球員,像馬爾蒂尼和吉格斯都在最近幾年自費購買了多份保險。除此之外的大多數普通球員,自費購買保險的例子卻不多。
在歐洲,俱樂部和球員合同里的保險基本分為三種:一是工資保險,在球員意外受傷后,保險公司為其支付住院費和醫療費,若缺席六周以上,球員工資則由保險公司支付,直到球員傷愈復出,保費是由俱樂部和球員共同分擔的,保費一般在兩萬歐元,保額則能達到數十甚至上百萬歐元;二是球員意外險,因意外傷病導致無法踢球,球員可以得到當時所投保額的全部賠償;三是訓練險等其他險種。從成本角度看,賠付金額最高的還是工資保險,隨著球員工資成倍上漲,俱樂部財政面臨著巨大壓力,如果高價引進的球員無法上場,還要為其支付高額工資,這冤枉錢花得甚是心疼。特別是球員在代表國家隊或參加其他比賽時受傷缺席,所以每家俱樂部都會在合同里寫上:球員只有在代表俱樂部比賽時才受合同保險保護。如果球員被征召入國家隊,那么該國足協必須為球員購買保險。而在與各國足協的拉鋸戰中,俱樂部也始終都站在球員一邊,從這點看,這似乎是為了球員的安全著想,但出發點還是為了俱樂部的利益。
有媒體認為,一些俱樂部甚至希望球員受傷來避免損失。以歐文為例,2007年11月,他在英格蘭隊對奧地利隊的友誼賽受傷后,保險公司的理賠方案是:受傷最初兩周以5萬英鎊為上限,此后100周的周賠付可達10萬。最終歐文因傷缺席了六周,保險公司向他支付了60萬英鎊的工資賠償,這對于紐卡斯爾聯俱樂部而言,反而少了一個包袱。而在球員合同內的保險條款中,俱樂部也會動手腳,比如拖延保險賠付期,由于一般保險條例規定球員在受傷期間的工資由保險公司支付,他們會讓隊醫推遲開具球員的健康證明,以節省更多的薪金空間。這種做法自然引起一些爭議,一些俱樂部借保險來圖利,無疑和保險公司一貫提倡的“保險是一種保障”的理念相沖突。
另外,保險條款在一定程度上還成為了球員的“緊箍咒”。根據保險條款,球員們必須與一些高危險的休閑運動絕緣,他們必須根據保險公司或俱樂部為他們設計的內容來安排行程,以使自己變得更“安全”。在去年年底伊拉克國家隊對“和平明星隊”進行的一場名為“進球為和平”的慈善賽上(明星隊主教練為安切洛蒂和瓜迪奧拉),很多球員都以組織者沒有購買保險拒絕參加。其實這也反映了我們之前提到的現象,球員們的保險意識仍存在著對組織的依賴性??瓷先ニ麄円呀涀銐蚵斆?,但由于缺乏個人保險上的投資,在職業生涯結束后,他們都將或多或少地陷入困境。他們得明白,俱樂部為他們購買的保險,只是出于投資的考慮,而安全永遠只掌握在自己手中。
足球保險的桎梏
1.足球運動員屬于高風險職業,肌肉損傷經常會復發,這些損傷日積月累后會促發一些突發性傷病或傷殘,像歐文總是因為肌肉拉傷缺席聯賽而讓保險公司賠付高額保險金的情況,按照保險條例,相同傷病如果復發很難得到賠付。
2.很多球員都有濫用藥物,甚至服用違禁藥物的經歷,這是一些特殊傷病的誘因,而職業球員群體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習慣,如酗酒、吸煙和不科學的訓練方式等,都容易使他們和傷病成為朋友,這對保險公司而言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風險投資。
3.俱樂部往往希望國家隊為球員購買大賽保險,但問題是大名單都會在最后時刻公布,而保險公司事前需要對參賽球員的身體狀況和過去的傷病數據進行研究,在不知道入選球員名單的情況下,很難為球員做細致的個人保險規劃,所以現在的大賽保險都是以球員身價和工資來計算的。
結語
根據保險人崗位職責及其職業能力要求,《保險學原理及實務》課程的總體培養目標就是認識并掌握保險學的基礎知識,熟悉保險基本業務以及保險市場基本運行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保險展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現實問題的技能,使學生具備從事保險行業工作的職業能力和素養。《保險學原理及實務》課程具體培養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養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風險管理的概念、目標、基本程序、主要方法。(2)掌握保險的概念、特征、職能、分類、作用等。(3)掌握保險合同的訂立、生效、履行、變更、終止和爭議處理。
2.能力目標
(1)能夠結合客戶的年齡、職業、經濟收入等情況對其進行人身風險識別。(2)能辨析保險與社會保險、銀行儲蓄、股票投資等的共同點及區別。(3)能夠根據客戶所面對的風險情況和所具有經濟實力,為其規劃合適的保險方案。
3.素養目標
(1)優秀的抗壓能力。(2)穩定平和的心態。(3)頑強的毅力。(4)誠實可靠,責任心強。
二、課程項目設計
1.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
按照“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和“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結合前述保險人職業崗位任職資格要求,我們將《保險學原理及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重新進行了構建,提煉成了以下7個項目模塊,即:項目一:風險與風險管理的認知項目二:保險基礎知識的運用項目三:保險合同的解讀、訂立和履行項目四:保險原則的解讀和運用項目五:保險經營流程的認識和操作項目六:財產保險產品的分類與識別項目七:人身保險的分類與識別經過整合后的這7個項目模塊,既包含了保險人在展業過程中所需用到的基礎知識,又體現了以行動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來驅動、以學生為主體、能力知識素質目標相互滲透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從而有利于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2.課程能力訓練項目設計
按照“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原則,結合保險人展業的工作流程以及在每個流程環節當中,所要面對和處理的各種典型性工作任務,我們將《保險學原理及實務》課程的能力訓練項目具體設計。
三、課程教學方法設計
本課程總體教學設計思路是: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實際工作需求為引領,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行業專家為指導,以實訓任務為載體,兼顧保險從業資格考試相關科目的知識與技能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資源,與行業企業合作進行課程設計和開發,利用課堂理論教學和仿真工作模擬相結合的手段,讓學生在完成實訓任務的過程中自我建構知識、技能、態度和經驗,并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的教學方法與形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教學采用“拋錨”式的教學方法
該方法的教學步驟主要包括五個環節:創設情境(“錨”的設定)確定問題(“拋錨”)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效果評價。
2.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完成教學
可以利用案例、課件、視頻、圖片、音頻等手段輔助課堂講解,使課堂教學生動、直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3.教學中可以利用仿真模擬的方式
進行分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梢园才艑W生分小組充當保險工作人員和客戶,以工作任務為載體,利用仿真模擬實訓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學”與“練”的過程中提高業務技能。在模擬結束后,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總結,找出優缺點,積累工作經驗。同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提升職業素養,培養團隊的合作精神提高職業道德,達到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有機統一。
4.可以舉辦各種保險技能比賽
通過比賽鍛煉學生的就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
5.適時邀請保險公司的一線工作人員來學校舉辦講座
將真實的工作情況以及專家本人的認識,以講座的形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從業的技能和方法,避免學校教育和社會工作脫節。
6.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學生到保險公司觀摩
使學生能夠通過現場觀摩了解真實的工作場景,接受行業專家面對面的指導,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實際的工作能力。
四、提高課程整體教學設計水平的幾點思考
1.課程整體設計應該突出能力目標
課程整體設計的改造要以“能力目標”為核心,它的出發點不是學科體系知識,而是學生未來的“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因此,在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中,就需要多加考慮學生未來工作崗位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遇到的各種問題,將“工作體驗”與“學習經歷”有機結合,反復轉換,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
2.課程學習情境的設計一定要融入“企業要求”
【摘要】隨著保險業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市場迫切需要大量的保險人才。而作為高素質保險人才的培養基地,我國高校的保險專業的教學現狀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學生學習保險學的動力不強,課堂上保險學教學效果不佳,對保險專業的投入不足等,造成保險教學質量難以提升。本文意在探討人保險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改進保險教學效果的建議,以期為保險專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高校;保險學;教學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國保險業將在國際通行的游戲規則下.直接與外國保險機構進行市場化、國際化競爭。這種競爭的實質是保險人才的競爭.是處于核心層次、核心崗位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的競爭。這種保險人才不能簡單依靠海外人才的回歸與引進,必須立足于國內的培養.保險業本來就是一個與國民經濟其他產業廣泛聯系的產業而且隨著保險業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保險業現有的運行機制或規則必將發生進一步的變化。由此可見,保險學教學面臨著新的保險環境和時代要求只有不斷進行保險學教學改革.才能提高保險學教學質量,為我國保險業培養出符合時展要求的高層次、復合型保險人才。近年來,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我國高校順應保險業發展的要求,紛紛開設了保險學專業,為保險業輸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促進了保險業人才隊伍規模的擴大和素質的提高。然而,對于大部分學校來說,保險專業都是相對年輕的一個專業,在教學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尤其是在保險學的教學上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加上保險是一個新專業,由于一些傳統觀念對保險業的偏見,學生對保險專業有消極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目前我國保險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保險學是保險專業的一門必修主干專業課,在保險專業課程的設置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這一門課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保險專業大學生的素質,因此,搞好保險學的教學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然而,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在保險學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這些問題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對保險在認識上的誤差導致的學習動力不強由于我國保險業發展時間較短,人們對保險的認識較少,而一些保險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導致人們對保險行業的存在很多偏見,認為很多保險都是騙人的,保險從業人員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戶、低三下四求人買保險的人。這種認識對保險專業的學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一些新開設保險專業的高校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許多學生在參加高考后,根本就沒有填志愿保險專業,而是被學校調劑過來的。由于社會的偏見,學生本人及家長都不愿報考保險專業,認為上一個重點大學將來畢業出來賣保險是很丟人的事情,所以他們心里對學校的調劑存在著很大的抵觸情緒,但是為了上一個重點大學也不得不服從學校的調劑。但是這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來了相當大的消極影響,有的學生談不上好好聽課,甚至怨氣沖天,把不滿情緒發泄到教師身上,雖然這只是一小部分學生,但是對整個保險專業的學風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師缺乏保險行業的實踐經驗從而其教學效果不佳保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然而,在教學環節中,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當今各大高校保險學的教學仍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即“老師講,學生聽和記”。對于已接受過十幾年傳統教學的本科生來說,已經厭倦了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課堂上學生有效參與不足,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有效實現。而近來所提倡的教學創新也僅是在教學工具上有所改進,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一些高科技電子設備,老師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認,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給教學帶來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觸及到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填鴨式教學、應試性教學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師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在實踐方面的經驗不足,懂得理論知識的教師很少或根本沒有機會去從事保險實踐工作,而富有實踐經驗的保險工作者也進不了保險教師隊伍。在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鑒于保險專業的實踐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然而,由于教師本身缺乏實踐經驗,所用的都是從書本上或是從網上下載的現成案例,并沒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講授過程中難以做到生動形象,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學校對保險專業的投入過少使得教學所獲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來自教師的努力,另一方面與學校對專業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作為一個年輕的新專業,保險專業在大部分學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專業,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熱衷于搞名牌專業精品課程,把大部分資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專業中,而像保險這些新專業,由于其力量薄弱,沒有多少話語權,因此很難獲得學校的支持,無論從教學的硬件還是從軟件,無論從資金還是從資料設施的投入,都處在一個弱勢地位。某高校近年雖然引進了幾位教師,但是新設立的保險系基本上沒有新投入的專項資金,對保險教學的支持力度明顯不足,幾年之內都沒有添過什么新的教學輔導材料及影像光盤。教師也沒有機會沒有渠道去保險公司從事人身保險的實踐工作,個別教師自己聯系去了也得不到經費及時間的支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在保險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常常感到無所適從。
三、保險學教學的創新策略
針對上述問題,要搞好保險學課程的教學,必須從加強對學生專業觀的教育、加大對保險專業的投入力度以及著力提高老師隊伍的素質等方面出發,努力創造保險學教學的有利環境,真正把高校建設成培養高質量保險專業人才的基地。
(一)加強保險專業本科學生的保險意識的教育在進行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專業背景的介紹,可以和學生一起暢談保險業最新動態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經歷為例幫助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再者,在專業課程設置上可以細分,根據學生興趣和發展需要設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設置從業資格考試、保險理論研究、保險法學、精算和保險營銷等學習小組,這樣學生可以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并加深對保險專業的認識。此外,在保險專業本科教育中,還應強調挫折教育和誠信教育。保險屬于服務性行業,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險營銷這一領域,需要從業者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而這些是需要日積月累而達到的修養,因此,保險專業的本科生應該盡早有意識的培養這方面的品質。
(二)注重加大對保險教學軟硬件設施的投入以滿足教學的需要保險學作為一個新的專業,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長,否則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關新專業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在專業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從保險學科建設的實際出發,為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設步伐,除積極引進保險專業教師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三是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撥出一定資金用于購買書籍影像、舉辦保險研討會、送教師去保險實際部門參加實踐工作以及請相關人士來為教師和學生講授保險實踐經驗等。
(三)創新教學手段,優化師資
要加強保險學教學的實踐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險咨詢”等一類實踐性教學團體,組織學生到城市社區等地方進行義務咨詢活動。這不僅為學生提供積累實踐經驗的機會,也能服務大眾,充分體現了保險的人性化,為保險業樹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發揮業界與學界互動作用優化保險教育師資。一方面,充分利用業界的各種資源培養和提高師資隊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養的互動交流機制。例如,高校和保險公司實行聯合辦學;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博士(后)工作站、實驗基地、課題合作等方式,為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養提供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使教師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險行業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完善知識結構,增加感性認識,豐富自身經驗,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應該大膽聘用業界專家型人才,吸納其成為教師隊伍中一員。隨著我國保險事業的發展,業界出現了一大批懂理論、諳實務、會教學的專家型人才,這些人才是發展我國保險教育事業的寶貴財富。近幾年在我國保險事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師棄教經商,而與此同時,業界卻有不少熱心保險教育事業的有識之士,有意投身保險教育事業。國家和高校應采取優惠政策鼓勵這些有豐富實務經驗的人棄商從教,從而完善教師隊伍的結構,優化保險教育的師資。
【參考文獻】
[1]唐紅祥.關于保險學歷人才供需脫節的思考「J.廣西財政高等??茖W校學報.2005.18(2).
[2]劉敏.探索校企結合的保險教育新途徑「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3).
二、目前我國保險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保險學是保險專業的一門必修主干專業課,在保險專業課程的設置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這一門課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保險專業大學生的素質,因此,搞好保險學的教學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然而,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在保險學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這些問題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對保險在認識上的誤差導致的學習動力不強由于我國保險業發展時間較短,人們對保險的認識較少,而一些保險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導致人們對保險行業的存在很多偏見,認為很多保險都是騙人的,保險從業人員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戶、低三下四求人買保險的人。這種認識對保險專業的學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一些新開設保險專業的高校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許多學生在參加高考后,根本就沒有填志愿保險專業,而是被學校調劑過來的。由于社會的偏見,學生本人及家長都不愿報考保險專業,認為上一個重點大學將來畢業出來賣保險是很丟人的事情,所以他們心里對學校的調劑存在著很大的抵觸情緒,但是為了上一個重點大學也不得不服從學校的調劑。但是這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來了相當大的消極影響,有的學生談不上好好聽課,甚至怨氣沖天,把不滿情緒發泄到教師身上,雖然這只是一小部分學生,但是對整個保險專業的學風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師缺乏保險行業的實踐經驗從而其教學效果不佳保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然而,在教學環節中,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當今各大高校保險學的教學仍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即“老師講,學生聽和記”。對于已接受過十幾年傳統教學的本科生來說,已經厭倦了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課堂上學生有效參與不足,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有效實現。而近來所提倡的教學創新也僅是在教學工具上有所改進,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一些高科技電子設備,老師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認,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給教學帶來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觸及到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填鴨式教學、應試性教學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師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在實踐方面的經驗不足,懂得理論知識的教師很少或根本沒有機會去從事保險實踐工作,而富有實踐經驗的保險工作者也進不了保險教師隊伍。在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鑒于保險專業的實踐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然而,由于教師本身缺乏實踐經驗,所用的都是從書本上或是從網上下載的現成案例,并沒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講授過程中難以做到生動形象,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學校對保險專業的投入過少使得教學所獲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來自教師的努力,另一方面與學校對專業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作為一個年輕的新專業,保險專業在大部分學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專業,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熱衷于搞名牌專業精品課程,把大部分資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專業中,而像保險這些新專業,由于其力量薄弱,沒有多少話語權,因此很難獲得學校的支持,無論從教學的硬件還是從軟件,無論從資金還是從資料設施的投入,都處在一個弱勢地位。某高校近年雖然引進了幾位教師,但是新設立的保險系基本上沒有新投入的專項資金,對保險教學的支持力度明顯不足,幾年之內都沒有添過什么新的教學輔導材料及影像光盤。教師也沒有機會沒有渠道去保險公司從事人身保險的實踐工作,個別教師自己聯系去了也得不到經費及時間的支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在保險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常常感到無所適從。
三、保險學教學的創新策略
針對上述問題,要搞好保險學課程的教學,必須從加強對學生專業觀的教育、加大對保險專業的投入力度以及著力提高老師隊伍的素質等方面出發,努力創造保險學教學的有利環境,真正把高校建設成培養高質量保險專業人才的基地。
(一)加強保險專業本科學生的保險意識的教育在進行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專業背景的介紹,可以和學生一起暢談保險業最新動態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經歷為例幫助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再者,在專業課程設置上可以細分,根據學生興趣和發展需要設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
設置從業資格考試、保險理論研究、保險法學、精算和保險營銷等學習小組,這樣學生可以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并加深對保險專業的認識。此外,在保險專業本科教育中,還應強調挫折教育和誠信教育。保險屬于服務性行業,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險營銷這一領域,需要從業者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而這些是需要日積月累而達到的修養,因此,保險專業的本科生應該盡早有意識的培養這方面的品質。
(二)注重加大對保險教學軟硬件設施的投入以滿足教學的需要保險學作為一個新的專業,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長,否則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關新專業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在專業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從保險學科建設的實際出發,為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設步伐,除積極引進保險專業教師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三是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撥出一定資金用于購買書籍影像、舉辦保險研討會、送教師去保險實際部門參加實踐工作以及請相關人士來為教師和學生講授保險實踐經驗等。
(三)創新教學手段,優化師資
要加強保險學教學的實踐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險咨詢”等一類實踐性教學團體,組織學生到城市社區等地方進行義務咨詢活動。這不僅為學生提供積累實踐經驗的機會,也能服務大眾,充分體現了保險的人性化,為保險業樹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發揮業界與學界互動作用優化保險教育師資。一方面,充分利用業界的各種資源培養和提高師資隊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養的互動交流機制。例如,高校和保險公司實行聯合辦學;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博士(后)工作站、實驗基地、課題合作等方式,為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養提供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使教師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險行業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完善知識結構,增加感性認識,豐富自身經驗,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應該大膽聘用業界專家型人才,吸納其成為教師隊伍中一員。隨著我國保險事業的發展,業界出現了一大批懂理論、諳實務、會教學的專家型人才,這些人才是發展我國保險教育事業的寶貴財富。近幾年在我國保險事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師棄教經商,而與此同時,業界卻有不少熱心保險教育事業的有識之士,有意投身保險教育事業。國家和高校應采取優惠政策鼓勵這些有豐富實務經驗的人棄商從教,從而完善教師隊伍的結構,優化保險教育的師資。
【參考文獻】
[1]唐紅祥.關于保險學歷人才供需脫節的思考「J.廣西財政高等??茖W校學報.2005.18(2).
1.教學過程程式化。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得講究方法,正確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有法而無定法”中的“有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而“無法”則是指教學過程中的個性化特征。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須基于教案又不惟教案。然而,從當前“社會保險學”教學實踐來看,學制相對固定,教材基本不變,滿堂灌現象較為普遍,學生個性遭到忽視。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致使學生缺乏求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其個性才能也就不能得以全面展現。
2.教學計劃相對固定,教學內容陳舊。
在教學實踐中,同一個教師給不同年級學生上同一門課程使用相同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的制定與教學對象相脫離,缺少針對性。同時,不少學校保險學教材多年不變,陳舊的教學內容與變化了的社會保險觀念與政策格格不入。使用滯后于時展的教材的后果是學生普遍覺得不能“學以致用”,久而久之將失去學習興趣和動力。
3.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相脫節。
教師教學活動偏重于理論上的抽象說教,使學生學習起來如隔靴搔癢,不能觸及要點。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囿于教材、照本宣科,熱衷于理論知識的講解,未能從社會生活實踐中收集教學素材,致使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脫鉤,其最終結果是,畢業生缺乏專業基本技能,專業動手能力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低。
4.畢業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差。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與創新精神、專業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心理、社交等綜合能力素質的訓練與培養,偏重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并以書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衡量學生水平的唯一標準致使畢業生進入社會后“水土不服”,不能很快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缺乏發展的后勁。
二、案例教學法:“社會保險學”課程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
正因為當前“社會保險學”課程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那么,教學改革就勢在必行。作為教學、培訓和研討的方法之一,參與式教學法目前在國際上被普遍采用。它要求在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科學方法的指導下,受教育者積極主動的、具有創造性的介入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達到獲取知識并發展能力的目的。而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須與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引導發揮學生創造力,共同討論和解決理論和實踐問題。因此,參與式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推進的教學模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參與式教學方法歸納為:角色扮演、小組活動、課堂討論、頭腦風暴、游戲和模擬教學、示范和指導練習、講故事、辯論、案例分析等形式。其中,案例教學和社會實踐是高等教育中的兩種重要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法的歷史可追溯到1920年代美國哈佛商學院所倡導的一種很獨特的案例型教學,所選案例都是來自于商業管理的真實情景或實踐,通過此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施之后,成效較為突出。教學案例取材于社會實際生活。在“社會保險學”的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就是要求通過精選案例,并對案例進行深入討論與分析,將“社會保險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社會保險學的基本原理、概念與各種社會保險政策理解與掌握,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和分析能力,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獲,為其以后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夯實基礎?!吧鐣kU學”教學中強調運用案例教學法要求使用大量的案例,在教學內容的取舍上圍繞教學基本知識點安排案例,通過案例講解傳授知識,增強其應用性。其本質是在模擬的真實環境中把“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共同發現和解決問題,在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拓展學生自我的“應變”能力?!鞍咐虒W”在社會保障專業的教育理念、人才培養、教學方式等多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具體體現如下:
(1)推進社會保險學教育理念的創新。
“案例教學”模式突出的是創業潛質的培養,所反映的不是被動地適應就業形式,而是主動地創造就業的機會,體現社會保障專業教育從精英式向大眾化轉變的態勢。它突破了精英式、理論化教學模式的約束,不是單純地以理論灌輸的方式開展教育,而是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育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感悟知識與運用知識,在實踐中親歷知識的應用過程并尋求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增強經驗的積累,為未來的創業、就業創造空間。
(2)深化社會保險學人才培養的內涵。
“案例教學”模式在培養方案上,突出了教學目標的創新性、教學方式的創新性、教學內容的創新性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性。在教學目標上,該模式著重突出了素質目標的培養,即學生獲得實踐能力與適應能力,“案例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模式以提高培養人才的競爭力,賦予學生以“個性化”的教育,進而倡導學生的求實精神和創業意識。在人才培養的內涵上,強調的是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這表現在對每一個學生最大潛能的發掘,使其在未來的成長中獲益。
(3)突出社會保險學教學方式的改革。
在教學方式上,運用案例教學、開放與半開放式教學、問題式教學、情境教學、體驗式教學等方式,讓學生以“主人翁”姿態投入到學習中來,身臨其境,發現問題并用所學知識創新性的思考、分析問題,還能親自領悟到所學專業知識能夠直接指導實際的成就感,從而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內容上,學生所面對的不再是厚重的課本,而是來源于社會保障的新鮮事例,因而內容更具生動性,也提升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三、“社會保險學”案例教學法的步驟
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結合實際制度的運行與事件的發生情況,對照現有的制度和政策規定,尋求現存問題的解決途徑和辦法。由于案例都是來自于社會保險制度實踐過程中經常遇到的現實問題,使得學生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成為可能。在分析解決問題的時候,鼓勵讀者就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做出有針對性的分析、大膽的提出批判性的思考,力求檢討現有制度和政策規定的不妥之處,提出建設性的政策建議。具體說來,教師在“社會保險學”課程中的案例教學步驟如下:
第一,案例介紹。案例介紹是指對所選擇的典型案例進行介紹。而案例介紹的前提是案例的選擇。案例教學能否成功,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案例的質量。因此,教師應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確定明確的教學目的,在上課之前精選針對性較強的案例,而且要注重案例的代表性和時效性。特別地,案例應當來源于現實生活中與大學生聯系緊密的一些案例,以便開展深入討論。
第二,焦點問題。揭示案例反映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構成案例評析的主線。這一環節涉及到案例問題的設計。問題設計要緊扣案例內容,引導學生用所學書本知識來分析這些問題。同時,問題設計還需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第三,案例評析。案例評析是對社會保險案例內容的評論和分析。案例評析要緊緊圍繞專業知識點展開,兼顧評析的寬度和深度。
第四,拓展分析。拓展案例評析所討論問題的范圍或深層次分析。拓展分析是幫助學生拓寬分析問題時的視野,從不同視角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具體做法為:在每一章節的教學中,在學生充分理解和把握每章節知識的基礎上,安排1個課時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結合本章節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教師精心搜集的來自實際生活中的經典案例,每個學習小組先在組內就案例及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找出案例相關問題的答案;在此基礎上,讓各小組同學就問題答案發表意見,若意見相左或略有不同,允許他們進行辯論,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地給予學生以引導和啟發,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創新和設想;最后,教師在學生討論基礎上進行點評,點評內容既包括對教材知識點的梳理,又包括對學生答案進行點評,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在現有知識基礎上對此進行進一步地拓展。對于學生而言,參與案例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自行準備階段。一般在正式開始集中討論前一到兩周,就應把案例材料交給學生,讓他們閱讀案例材料的同時并查閱相關資料、收集相關信息,形成關于案例中的問題的原因分析和初步解決方案。其次,小組討論準備階段。將學生分為有3至5人組成的幾個小組,小組成員要多樣化,其目的是他們在準備和討論時表達的不同意見就多一些,學生對案例的理解的視角也更為多樣化。第三,小組集中討論。各小組選出一個代表發言,發表本組對于案例的分析和處理意見。最后,總結階段。在小組和小組集中討論之后,教師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和總結。
四、“社會保險學”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注意事項
“社會保險學”教學內容涉及較廣,案例也較多,如何選擇合適恰當的案例,使案例教學達到最佳效果,還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案例與理論相結合,知識與能力并舉
案例教學不是孤立存在的,理論教學是案例教學的基礎,而案例教學有利于加深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案例教學法盡管優勢明顯,但仍要以相關理論為基石。沒有社會保障學相關基礎理論作為指導,就無法順利開展案例教學。因此,教師應時常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提高理論素養,增強科研能力,才能在案例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駕輕就熟。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應強調知識與能力并舉,避免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感和不適感。
2.案例教學中教師應扮演好總評者角色
教師必須針對學生周密策劃,精選案例,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精心設計。選擇那些針對性較強、可用于證明觀點或反駁謬誤的案例,或是那些富有爭議性的案例,而不是那些很容易找到答案的案例。因為這類案例更容易引發學生的辯駁,激發不同的觀點。同時要組織好學生分析討論,充當好總評者角色,即要解決案例中的特定問題,引導學生探尋案例中各種復雜的情形及其背后隱含的各種因素,把握全局,發揮穿針引線、拋磚引玉的作用。
3.突出難點和熱點,引導學生思考
“社會保險學”課程內容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應緊緊圍繞日常生活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通過案例講解,使學生學有所獲。據了解,當代大學生對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險種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師在案例選取時需做到緊密結合當前社會保障中的熱點和難點,比如,養老保險并軌、養老保險在地區間的轉移和銜接問題;工傷認定及其賠償等等。
五、結語
一、課程內容模塊劃分
該課程包括三個模塊:保險學基礎知識、保險分類及各個險種的功能和意義、保險公司經營與管理。三個模塊的劃分是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差異為依據,緊密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其中,保險學基礎知識以講授法為主,講解風險與風險管理、保險制度、保險合同等保險學基礎知識以及保險市場各參與者,同時輔以結合時事熱點的新聞視頻或案例導入、啟發提問、隨堂習題練習和講解、頭腦風暴等方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在主要章節課后設置了章節小測環節,一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并給予學生即時反饋,二是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便于查缺補漏對易錯知識點進行講解。
第二個模塊保險分類及各個險種的功能和意義,包括人身保險、財產保險和社會保險三篇。在介紹社會保險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解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內容。該模塊是本門課程的核心,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各個險種的功能和意義,會利用互聯網資源測評保險產品,還需要具備應用相關保險產品轉移個人和家庭所面對的風險的能力。因而該環節中,除了以講授法講解理論知識,本人還設計了小組營銷對抗賽的模擬實踐環節。提前一周將小組營銷對抗的題目及要求下發給對應的小組,確保本節課的理論知識和本周的小組營銷對抗賽題目相匹配,不僅能提升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也能達到翻轉課堂的效果。本模塊的最后一周,設置了綜合應用課,精選2-3個課程中使用過的案例,利用所學的關于險種的知識對案例進行綜合分析,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
第三個模塊,保險公司經營與管理部分主要要求學生通過在保險學實訓軟件平臺上完成個人及團隊實訓任務,扮演保險公司不同崗位工作人員操作不同險種的投保、錄單、核保、承保、保全、理賠、續保、退保等流程,幫助學生更直觀的體驗和理解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也增進對于第一二模塊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二、教學方法
(一)案例分析
教師精選案例,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提前一周分發案例,案例正文之后會有相應的思考題,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思考。通過在課程中提問互動、頭腦風暴、提交小組作業等形式對學生的案例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同時,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案例并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一方面加強了課程互動,另一方面也提升其學以致用的能力。所使用的案例小部分來源于教材,大部分來源于新聞熱點事件和本人自生活中搜集的真實案例,每年根據當年的新聞熱點進行調整更新,達到70%以上的案例更新率。同時,同一個案例可以結合不同章節的知識進行深度分析,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案例中當事人的保障規劃分析,不斷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應用綜合規劃。
(二)小組營銷對抗賽模擬實踐
在小組營銷對抗賽中,10個小組分別扮演保險公司人或經紀人角色,向特定客戶或者潛在客戶推介保險產品,每兩個小組推介同類但不同形態的產品進行相互對抗,教師對內容和營銷效果進行評分,聽眾學員模擬客戶對產品進行投票,微信公眾號推廣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小組成績。該環節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提前一周將題目下發給對應的小組,小組自行利用教材、互聯網、教學資源庫等資源研究產品的優缺點,挖掘賣點,進行營銷包裝,并于下堂課進行營銷展示,以此確保當周的課程理論知識和本周的小組營銷對抗賽題目相匹配,達到翻轉課堂的效果。該任務的設置通過小組對抗和在線網絡營銷,營造模擬真實情況的保險營銷環境,使學生真切體驗保險營銷的過程,包括客戶需求分析、產品和競品研究、產品呈現、客戶關系管理、個人形象管理等,提高學生對于各險種功能和意義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獨立進行保險產品測評、開展保險營銷的能力。
保險學是金融學專業主干課程之一,同時也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課程圍繞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損失補償或給付的中心問題,比較系統地介紹和講授保險基礎理論、保險實務、保險經營等內容。根據筆者所在學校學生的能力和水平,結合對這門課的理解,選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保險學》。本書主要有五篇,包括基礎理論篇、保險實務篇、保險經營篇、保險市場篇及保險監管篇,內容豐富,層次清楚,因此被許多高等院校作為金融、管理類的專業教材。為了能夠符合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培養應用型、服務區域型人才的目標,對本書所編內容有所刪選,選擇的內容基本上與保險行業崗位培訓內容相一致,以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很快地適應并勝任保險行業的工作。由于目前中國保險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保險從業人員,而高校正可以滿足這一要求,而且可以為學生開拓一條就業渠道。從這一角度說,保險學應該是一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二、引用案例教學法的教學
實例———《應該如何明確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保險學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和社會實踐性,但由于保險的經營、糾紛的處理,都必須遵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內容枯燥、乏味、難掌握,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如果在授課時將案例教學法運用其中,建立“共同參與,互相合作”的師生關系,就可以使教學成為一種整體性的、師生交互作用的動態實踐過程,能夠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掌握相關技能,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前準備為了更有效地應用案例教學法,教師要在課前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收集、選取、編排與保險內容相關的國內外案例,并將這些案例及背景資料適時地通過有效途徑分發給學生研讀,使學生盡可能詳細地了解案例情況;要求學生根據案例復習和預習相關理論知識及班級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將他們進行均衡分組。此外,有時還把案例可能會產生的觀點陳述給學生,引導他們的思考。
(二)課堂過程
1.導入案例、引出課題王某,男,45歲,2008年6月投保了15年定期死亡保險,保險金額為80000元。在簽訂保險合同時,他在投保單“受益人”一欄填寫的是“妻子”,并未寫清楚其姓名。2012年7月13日,投保人林某在出差途中發生車禍,王某當場死亡。事件發生后,王某的前妻(王某投保時的妻子)和現任妻子就這份定期死亡保險的保險金由誰領取發生了爭執。這事件源于在2008年6月王某投保時,其妻子為張某,兩年后王某與張某離婚,又于2011年2月與楊某結為夫婦,再婚后并未更改保險合同受益人一欄“妻子”。通過案情,明確一下此案中誰是受益人?在確定受益人時應注意什么?
2.分析案例在該環節,首先要求學生溫故而知新,案例中涉及到的個別知識點是學生提前學習過的,比如投保人、被保險人,王某在保險合同中既是投保人又是被保險人;其次,由于案例是提前發放的,理論知識點提前預習,這就使每個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在此案例中,雖然只涉及到了受益人的相關問題,但實際上可以進一步擴展,比如保險合同、保險合同的解釋原則、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及關系人、受益人的指定、對“妻子”一詞的理解、受益人能否以“妻子”這一法律關系來確定、投保人的權利和義務等。
3.討論案例討論案例是案例教學得以發揮作用的最重要、最激烈、最完整的一個環節,可以將個人分析、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靈活應用,比如先由各個小組代表闡述自己小組的看法和處理意見,并接受其他小組或個人的訊問,小組代表及其成員做解答;各小組陳述解答完后,可以在全班內進行交流,學生們可以各抒己見,開闊視野。在聽取學生的回答后,教師先不告知最終的解決方案,而是針對這一案例及涉及的問題,歸納總結學生對此案例的看法。有同學認為,在保險合同中,受益人指的應該是確定的人,而并非一種特定的關系。所以,本案中的保險金應該給王某的前妻———張某。有同學認為,“妻子”這個概念體現的是一種特定關系,而非確定的人。所以,本案中的受益人———“妻子”當然是指死亡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的妻子,即現任妻子楊某,保險公司應該向楊某支付保險金。還有同學認為,這份定期保險合同視為被保險人指定數人為受益人,而張某和楊某都符合該特定條件,因此應該按照相等的份額享有保險金。教師要求學生再根據歸納總結的三種看法進行新一輪的討論,得出結論并提出事實或法律依據。
4.歸納總結本案例中主要涉及的是確定受益人是誰的問題?!侗kU法》對受益人的資格沒有規定限制條件,自然人、法人均可以作為受益人。自然人之中的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都可以作為受益人。受益人可以與投保人、被保險人存在血緣或親屬關系,也可以沒有血緣或親屬關系。因此,張某和楊某在法律資格上沒有問題,都可以作為該保險合同的受益人。但《保險法》中并未規定在合同中以何種明確的方式指定受益人。因此,對于保險案中某一問題的解決,不能僅僅局限在一個知識點,而應將學過的和將要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所以除了根據《保險法》中關于受益人的相關規定外,還可以從簽訂保險合同的目的和出發點來解釋,即按照基本的合同目的解釋原則來對案例重新做出判定。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確“妻子”在法律上,從實質上來說是一種特定的關系,并不適合作為保險合同中受益人的指定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本案例中保險合同可以視為是無指定受益人的保險合同,而按照我國《繼承法》的相關規定,本案中的保險金應該按照遺產分配的順序,由張某和楊某的子女、父母分享。
5.作業布置案例教學的最后環節是總結述評,這是案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寫一個案例報告,對自己在案例閱讀、分析、討論中取得了哪些收獲、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尚待釋疑等作以總結,并通過反思加深對案例的認識。為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受益人指定、保險合同的爭議處理等理論知識點,向學生發放與此相關的新的案例。
三、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