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7:43
序論:在您撰寫解剖學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隨著社會發展,承載信息的多媒體工具越來越多,包括臺式電腦、筆記本、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等?,F在的大學生是伴隨著信息化時代一起成長,他們對信息化技術的掌握能力很強,尤其是網絡信息交流技術,可自如地運用郵箱、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可謂之為信息化時代的原住民。但是日常生活中他們多是利用這些工具進行游戲,很少利用這些工具進行學習。所以我們在學院校園網的平臺上建設了網絡精品課程,引導他們利用多媒體工具學習。我院校園網建設比較成熟,教學區、學生宿舍生活區都能方便接入校園網,校園網采用B/S三層Web體系結構,學院圖書館配有專門的網絡中心負責校園網的運行。借助我院校園網的學習空間這一平臺,解剖教研室老師們一起精心制作了人體解剖學精品課程。我們把平常收集到的教學視頻、動畫和圖片等國內外教學資源集中放在網上精品課程中。另外我們在精品課程的基礎上,按專業建立班級網站,把教學大綱、授課計劃進程表、教案、教學內容(PPT課件)及優秀教師授課視頻放在課程網站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電腦、IPAD甚至智能手機通過校內WIFI登入校園網學習空間,在線觀看學習課程。我們要求學生按照教學進程表,在每次上課前登入校園網的學習空間,進入解剖學精品課程,對將要講授的教學內容預習一遍。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自覺有難度或有疑問的知識點可以在課程論壇或答疑欄目里直接提出,我們有專門安排教師進行及時解答;也可以將疑問留待課堂上提出,在課堂上我們先鼓勵其他同學試著解答,最后由老師進行補充完整及點評。如果有些問題涉及專業前沿知識或是臨床案例,教師可以直接借助教室的電腦進入學院的電子圖書館,直接檢索學院購買的專業文獻數據庫(CNKI)及其他網上資源,與學生共同分享、共同學習。這樣,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等工具的支持下,我們在講授解剖學知識的同時,還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存儲能力、信息檢索能力、協作學習能力,最終把學生培養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在這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形成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求索”,同時在潛移墨化中,教師已經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最后,我們會把課后作業留在校網網學習空間的班級上,要求學生按時完成,教師批改后記入平時成績。
2MOTIC數碼互動實驗室的建立
我院把組織胚胎學部分合并在解剖學課程中,在早期組織學實驗課教學中,教師一般是先利用掛圖、幻燈片等教具進行講解或示范,之后學生分組使用顯微鏡觀察組織學標本。此類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講解內容與學生鏡下觀察的結構并不完全相同,學生在觀察標本的過程中是否看懂,是否觀察到典型結構,教師無法確認,心中沒數。另外,在觀察標本的過程中,教師只能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有提出問題的學生多指導,沒有提問題的同學就不清楚是否已經掌握,現實是大部分的學生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基于上述原因,同時為進一步加強學院信息化建設,我院引進了MOTIC數碼顯微互動教室系統。MOTIC數碼顯微互動教室系統包括圖像系統、語音問答系統、數碼顯微鏡系統、計算機軟件系統這4部分,教師、學生兩種端口。整個教室系統擁有清晰的畫面和豐富的交互手段,可實現教師與學生間圖像、語音的實時網絡互動。教師端和每個學生端均使用高清晰度的數碼顯微鏡,通過USB2.0口與各自的電腦相聯,成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強大的圖像處理單元。各單元之間通過專有的局域網實現互聯,使用全新的分布式數碼互動軟件系統進行設備組織與課堂教學,實現了全面的圖像數據共享和靈活的語音交流,實現了真正數碼互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顯微鏡圖像實時傳輸到教師端的計算機的顯示屏上,一屏最多可同時顯示25個實時畫面,也可選擇任意一臺學生的屏幕內容放大顯示。這樣教師可以實時觀察到課堂上每個學生的顯微鏡畫面,及時發現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導學生改正。教師端可以控制學生端每臺電腦及顯微鏡,可以將最先找到典型結構的學生顯微鏡畫面顯示在投影上,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學生也可通過提問系統主動請求教師幫助,也可通過系統的雙向語音通話功能與教師交流討論,使得師生間的交流直觀、有效。同時,學生端設有拍照按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找到觀察標本中的典型結構并拍照下來作為作業,學生可將需要留存的顯微鏡切片圖像拍攝下來。教師計算機可為每位學生分配獨立的存儲空間,學生發出請求,經教師許可后,會自動將圖像存儲在計算機中。
3解剖仿真教學軟件的應用
在信息化教學的推進過程中,學院還為解剖教研室購買了3DBody仿真教學軟件。3DBody是一款教學軟件,其解剖模型是基于斷層掃描數據三維重建而來,整體畫面效果,圖像精美,無尸體的不舒服感。運用軟件時,我們可以從任意角度查看解剖結構,并且每個結構有文字注釋,根據需要可以同時選擇單個或多個結構,任意組合或拆分,有3D立體感,動畫感,比一般的平面圖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也更直觀易懂。同時,軟件可以重復觀看,而沒有標本浸泡的福爾馬林或酒精的味道,學生更容易接受。我們還會根據需要在課前把需要觀看的結構,在軟件上從三維上依次顯示該結構的位置、形態及毗鄰關系,并錄制成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同時我們還向學生推薦快速解剖、人體構造(Anatronicapro)等手機版解剖軟件,這些軟件也要小游戲。安裝快速解剖后進入游戲,根據軟件的要求快速識別出指定的人體組織,軟件還會有一個放大鏡可以選擇,讓你獲得更高的精度和更高的分數。Anatronicapro軟件是一個3D人體解剖結構,這款軟件能夠自由放大、縮小和平移人體模型,軟件中一共自帶了超過3500個身體的部位,每一個部位都用不同的顏色進行了區分和標注。
4進一步的措施
由于我國計算機教學起步比較晚,所以多媒體教學軟件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也相對較晚。但是,近年來,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日益進步及發展的背景下,人體解剖學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多媒體、網絡化及信息化”核心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機遇之下,多媒體教學軟件在解剖學教學中呈現廣泛性的應用。例如:目前我國一些高校研制出的多媒體課件,如“Authorware軟件”,是通過計算機專業人才使用vissualc++編制完成,該多媒體制作工具已被解剖教師充分掌握。又如:哈爾濱醫科大學劉芷余教授為首所研制的《解剖學教學CAI》,其內容豐富,涵蓋了文字、圖片以及自我測試三大部分,并且還具備助學與助教兩方面的功能,為人體解剖學教學提供了充足的幫助及依據。總之,多媒體教學軟件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有著極其廣泛的運用。多數多媒體教學軟件都具備了教學資源、大量解剖圖片以及多媒體三維動畫等多方面的功能模塊,為人體解剖學教學的優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基于多媒體教學軟件的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
從上述論述中,可發現,如果將多媒體教學軟件與互動教學模式充分融合,進而構建出基于多媒體教學軟件的互動教學模式,那么人體解剖學教學將更具有效性。筆者認為,在構建過程中,需充分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2.1構建過程需強調“交互性”在構建過程中“,交互性”的著重強調顯得極為重要。主要體現為,基于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并以學生為主體,對多媒體技術中的文字、圖片音頻以及視頻進行整合,進而構建出生動形象、富有時代感的全新學習環境,并以3DMAX技術建模為途徑,模擬出形象具體的實驗過程及生活過程,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學習模式。如圖1,為多媒體交互式教學模式作用圖。
2.2完善學習內容及情感互動基于多媒體教學軟件的互動教學模式需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諸多局限性,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并對學習內容及情感互動環節進行完善。例如:可以網絡互動為途徑,利用一些網絡軟件,如創建QQ群、電子郵箱以及BBS等,讓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實現雙向交流,有效促進雙方的情感交流。
2.3重視互動功能的開發假以時日,如果互動功能能夠得到全面強化,那么人體解剖學互動教學將更具全面性。因此,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便需要重視互動功能的開發。互動功能主要體現在仿真及虛擬現實技術方面的發展。在研發過程中,需結合人體解剖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使研發功能能夠符合解剖學教學的適用性,并且適用于教師群體及學生群體,以此使在人體解剖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難點及疑點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3結語
1.1體表標志
為了確定人體器官位置、形態、結構及功能與人體表面之間的關系,常用體表標志的辨認。在人的活體的體表身上可以觀察觸摸到的骨性凸起和凹陷(即骨性標志),肌的輪廓(即肌性標志)。血管的搏動(即血管標志)和皮膚皺紋等,均稱為體表標志,主要在臨床應用治療和針灸腧穴定位的特定性標記具有重要的意義。
1.2功能解剖學的動態性
隨著人體的運動和姿勢的變化,體表標志也不是永遠不變。功能解剖學最大的特點研究對象以人為活體,所以要求學生在學習功能解剖學這門課程必須體會體表標志的相對位置的變化規律。
2學好功能解剖學對于康復治療專業學生應用臨床有重要的意義
康復治療師在臨床上,主要為患者進行綜合性康復治療,主要以患者身心功能障礙為對象,以多種功能康復療法為手段,也是病、傷殘綜合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若常用的藥物療法、物理治療(PT),作業治療(OT),言語治療(ST),心理輔導與治療,文體治療,中國的傳統康復治療等等,都是病、傷殘患者盡快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使身體殘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以恢復傷患者和殘患者的日常生活治理、學習、工作和社會的生活能力為目標,幫助他們改善身體素質,提高生活質量,重返社會生活主流。在臨床上主要以運動和神經系統功能解剖學知識為主要內容,是康復治療專業學生必須重點掌握的一門重要課程,主要是對今后康復臨床治療工作非常重要。故學好功能解剖學知識是為康復治療師開展一系列康復治療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3功能解剖學有效教學途徑
功能解剖學主要研究正常人體器官位置、形態、結構和功能以及學習方法是通過觀察和觸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能夠如何有效的教會學生在不同體型、不同姿勢和,在患者和健康人身上及自己本人身上進行觀察和觸摸,而且進行快速的體表定位,這是教師在教學中突破的難題。主要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教學中,要將老師本人或學生作為活體的重點,因為在臨床上康復治療專業的學生最終的目的是治療疾病,學生將來接觸的對象是患者或健康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常見的體表標志要展示給學生看,然后學生摸到自己的體表標志,學生之間相互觸摸,并且告訴學生位置一定要準確。例如髕骨(即骨性標志)位于膝關節前面,倒三角形的扁骨,前面粗糙。髕骨完全可以摸到;還有肱骨內側髁、肱骨外側髁及尺骨鷹嘴等。在臨床上,如肩周炎和網球肘及肱骨骨折,尋找體表標志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故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其次,我們作為老師還發現,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結合臨床的康復治療。如有效運用講、觀察、摸、量等方法,學生最感興趣。
3.1講
講是指功能解剖學理論講授和示教。盡管功能解剖學的教學主要采用體表觸摸、度量和觀察方法來描述人體形態結構,但是它是建立傳統解剖學基礎之上的。因此,講解時解剖學知識,臨床意義和實驗方法以及PPT播放、標本講解和示教方法。特別老師在講解重要體表標志時,老師先講,后演示,最后結合臨床的疾病;最后讓學生上講臺把體表標志展示給學生們看,對于學生錯誤的地方,必須糾正,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同學們的印象。
3.2觀察
觀察是指導學生通過看來學習功能解剖學。首先,教師嚴格要求學生認出自己或老師的體表標志。如指認出心尖搏動、橈動脈搏動等位置以及淺部肌肉的輪廓。因為康復專業畢業生在臨床上,既要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又要具備物理治療能力,作業治療技術能力和中醫傳統康復治療能力等。因此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活體上準確找出器官位置。其次,要求學生觀察模型和標本時,必須仔細辨認肌性和骨性標志,在進行活體觀察時,讓學生之間相互觀察有機結合起來,從而相互比較和糾正解剖學知識。若肩關節運動、髖關節運動和膝關節的運動等等。故只有這樣,學生和老師才能達到教學和學習的目的。
3.3摸
摸是指導學生通過觸摸、按壓和敲等觸摸體表的方法來學習解剖學知識。對于康復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講授一些中醫的推拿針灸中重要的經絡腧穴,再結合臨床康復治療的常見病。例如面癱針刺取穴處方:人中、內關、合谷、地倉、頰車等,教會學生尋找穴位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如何利用體表標志有效定穴位,才能加強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3.4量
量是指導學生通過測量的方法來學習功能解剖學。首先觀察人體的主要測量點,并分別在老師或學生及他人身上找出相應的測量點。如下肢的測量,讓患者或者學生擺好仰臥位,必須保持左右側對稱姿勢下進行,并將雙側的結果予以對比。否則結果有誤。下肢全長:下肢伸直時由髂前上棘至內踝尖的長度大腿長:由髂前上棘至股骨內側髁收肌結節的長度小腿長:由股骨收肌結節至內踝尖的長度其次,利用觀察和觸摸到體表標志進行人體測量,這對學生正確掌握各種體表標志和臟器血管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對比正常人體各種標準值,不僅加強學生學習功能解剖學的興趣,同時也教會了學生在臨床應用簡單人體運動功能檢測方法。
4結語
一、信息化課堂教學的含義及特點
(一)信息化課堂教學含義
課堂教學是中職衛校醫學基礎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方式,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戰場。信息化的課堂教學,是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為指導,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或教學平成的課堂教學。因此,信息化課堂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有機結合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創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且直觀、生動、形象、有趣的學習情境,用多媒體形式有效、真實地再現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模型化、直觀化、動態化,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并享受教學過程。這種生動、活潑、有趣的課堂教學像“電影大片”般精彩,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化課堂教學的特點
1.改變教師角色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學生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因此,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一方面,教師走下講臺,從傳統的知識信息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服務的輔導者和督導者、信息化資源的挖掘者和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的高級伙伴和合作者;另一方面,學生走上講臺,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通過創設情境、獨立探究、會話交流和合作學習等方式開展自主學習。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促使學生更加主動、智慧地學習,全方位、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獨立觀察、主動思考及創新性思維的能力,引導學生有效構建全新的知識結構。
2.享受學習過程
信息化課堂教學就是依托多媒體計算機、智能手機、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和互聯網等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整合教學資源,以構成理想的教學環境,為支持學生主動“學”提供保障,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由此而創設的信息化課堂就像拍電影一樣生動、直觀、形象和精彩。如利用圖片、虛擬仿真、三維動畫等多媒體形式,能夠使人體解剖結構中一些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看穿”人體各組成部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愉快地享受學習過程。
3.創新教學方式
在信息化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出教學內容與過程,設計案例分析、任務驅動、角色扮演、協作學習、獨立學習等多樣的教學方式,明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點。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電子教案、課件、微課、視頻錄像等形式,自主選擇《解剖學基礎》中相關的教學內容。由于微課等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放,學生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進行學習,極大地豐富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在智能手機無處不在的校園里,學生還可以利用課余碎片化時間學習知識。如學習微課,或者用手機拍攝標本模型、教材中圖表、圖形及視頻等,或者登錄QQ群和微信平臺,參與師生的交互討論,充分體現了泛在學習理論,有效鞏固和提高了課堂學習效果。
4.豐富信息來源
信息化技術手段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圖形、文本和動畫等,創設了信息豐富、知識海量的教學情境,使得中職生能綜合調動手、腦、眼、耳等多種感官,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多種媒體的運用使得教學信息來源變得豐富多彩,教師和課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既可以優化教學內容,又可以營造協作式教學氛圍,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突出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二、中職《解剖學基礎》信息化課堂教學的開展
(一)構建信息化解剖學課堂教學環境
首先,學校建設了多媒體計算機、師生交互式顯微鏡系統、解剖學數字化資源庫等設施,為解剖學多媒體化、網絡化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其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讓課程快速“上網”,上網資源包括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教學計劃、電子教材、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和標本圖片、動畫視頻、目標測試題和考核辦法等。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信息化教學內容,并把課程相關的課外資料、相關網站鏈接上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平臺、QQ群和微信平臺通知、布置作業、開展討論、解答問題等。
(二)提供豐富的信息化資源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曾說過:“到職業院校的學生有不少是當年中考或高考沒考好的學生,沒考好呢,顯然是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在很多情況下,人不是不聰明,而是沒有養成良好的、適合傳統學習的學習習慣?!币虼?,在信息化時代,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豐富信息化教學資源,使之能適應中職生學習習慣和能力,把灌輸式教學變成參與式教學。首先,創新符合信息化環境下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創新編寫有利于提高信息化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在保留解剖學學科知識的完整性、科學性和先進性的基礎上,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材編寫套路,創新編寫和編排方式。具體來說:一是增加案例、拓展鏈接和要點提示,使教學更具靈活性和啟發性;二是教學目標具體化,直接呈現考點并在正文中加粗標注;三是按信息化需求編排,運用大量的表格、流程圖、關系結構圖等,來代替傳統教材中枯燥乏味的大幅文字,使得教材圖文并茂,更加通俗易懂;四是結合泛在學習理論,教師鼓勵學生利用手機自行拍攝教材中的圖形和圖表等,隨身攜帶手機進行碎片化學習。其次,利用信息技術使解剖學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第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呈現解剖學知識的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制作中職生喜愛的多媒體課件,或整理成《解剖學基礎》數字化多媒體資源庫,或自行錄制微課等,使其集科學性、知識性、時尚性、趣味性于一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第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手機拍攝實驗室中的模型和標本,建立移動式的學習資源;第三,教師可以結合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媒體,建立解剖標本圖庫,從不同角度拍攝掛圖、模型和標本等,形成多媒體圖片或視頻庫;第四,在教學不同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在教學人體動靜脈血管的分布和血液的流向、運動和感覺傳導通路等內容時,教師可以用發散性思維工具——思維導圖軟件進行編制。
(三)利用信息化技術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
目前醫學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學生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生都希望今后能夠成為一名有用的醫護工作者,因此,教師要強調解剖學在醫學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與其他醫學課程的緊密聯系,還應強調與臨床實踐密切相關的知識點,與護理臨床應用相結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解剖學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體現系統解剖學的特點,全面了解人體的結構,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態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還要增加與護理操作、治療、病情觀察、搶救知識、護理診斷和生活護理等需要的應用解剖學內容。例如,在運動系統中,要重點講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脫位的關節;在內臟系統中,重點掌握與常見疾病護理相關的內臟知識,如插胃管、導尿管等各種護理操作;脈管系統中,重點掌握與注射和急救有關的血管,如表淺靜脈注射、動脈注射等。對涉外護理專業,則要求老師們應把常用的解剖專業英語詞匯在上課時重點介紹給學生們。
2.重視體表標志教學
人體解剖學學習的是正常人體的結構,護理人員面對的是活的標本,掌握常用的體表標志及深部結構在體表的投影,對以后掌握規范的護理操作具有重要意義。學習時要求學生對照自身和相互對照,進行體表標志的觀察和觸摸,并給學生講解—些重要的標志在臨床上的應用,使學生十分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書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講骨學和肌學時,可以觸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標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結節等;如學習臀大肌時就結合臨床護理,講解與肌肉注射有關的體表標志;學習關節時,講解并表演關節的運動和脫位表現;講解呼吸系統時講解如何觸摸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和頸段氣管;講解脈管系統時,讓學生找準并觸摸心尖搏動點的位置、全身主要動脈的體表搏動點及急救時壓迫止血點的位置;講解視器時請同學互看對方的雙眸,辨認角膜、虹膜、瞳孔、結膜和鞏膜等結構。
3.重視解剖與其它基礎醫學學科的聯系
系統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理、病理和藥理等其它基礎醫學有緊密的聯系。教師不能僅在自己的學科領域進行深入的鉆研,還要對其他學科加強了解,在備課和講授中提高融會貫通性。例如通過了解胚胎學,聯系胚胎發生,讓學生理解器官的不對稱分布。消化管在發生時逆時針方向旋轉使得胰、脾、胃與肝分別處于的消化管左右兩側;橫結腸和升、降結腸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腸前方的冠狀面內;與此同時支配食管與胃的左右迷走神經成為前后的位置關系。心在發生時順時針方向旋轉,導致心的2/3位于人體正中矢狀面左側,1/3在右側。例如通過聯系藥理知識,講解藥物在體內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統和血液系統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學法的應用,將臨床病例與解剖知識結合起來在教學中
基礎課的學習目的就是為了臨床各科的理論教學及臨床實踐打基礎,解剖學除了是基礎醫學課,更滲透到了內、外、婦產、兒科學、神經病學、影像等幾乎臨床的各個學科。在講解解剖學知識的同時,聯系臨床,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解肝門靜脈側支循環,解釋肝硬化出現嘔血、便血原因;講解眼的結構,解釋一些青光眼、白內障的眼部疾病;講解神經系統病例有核上癱與核下癱,脊髓半橫斷損傷、內囊出血、脊髓灰質炎、橈神經損傷等。
5.重視畫圖
畫圖在系統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多媒體無可比擬的,不但老師要自己畫圖,還要讓學生也動手畫圖.畫圖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有利于開發學生的觀察、想象和形象思維能力等。例如在講述最復雜的脊髓內部結構或者腦干內部結構過程中,畫圖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在講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隨講隨畫,吸引學生注意。
6.重視標本模型考試
標本模型考試是檢驗實驗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高職學校培養的學生,要求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識方面,更要重視人體解剖學的實驗教學。認識解剖模型和標本是人體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可逐漸培養學生的空間形象思維能力。要認真地對待標本考試,并將分數計入期末總評中。
參考文獻
[1]崔懷瑞,孫臣友.解剖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J].現代醫藥衛生,2007(9).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生入門課、基礎課、必修課,學好人體解剖學可為后續的醫學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寶雞職院于2010年招收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現在使用教材為《人體解剖學》(羅秀成、王志榮主編,世界圖書出版社出版)。按照我院教學計劃臨床醫學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時間為108學時(不含組織胚胎學),其中理論66學時,實驗42學時。實驗教學課時數占比近四成??梢妼嶒灲虒W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非常重要。學生通過實驗課學習,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思考能力,還可以解開學生心目中對人體結構的種種迷惑。有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人體解剖學的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實驗技巧和技能及耐心、細心的職業素質。為今后的實驗臨床操作及工作奠定基礎。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引用倫理學思想來規范學生,引導學生,愛護解剖實驗標本,尊重解剖尸體。增強學生對生命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樹立珍惜生命,感恩生命的觀念,強化學生的醫德認知和醫德情感教育。由此可見,對剛入門的醫學生來說,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非常重要。
二、結合專業特色合理安排實驗內容
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高技能實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而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正是側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如果缺少這個環節,為學生以后的醫學臨床知識學習帶來隱患。例如:在講解運動系統骨骼標本實驗時,人體全身骨性標志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基礎知識、重點知識。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如胸穿、腰穿、心內注射及血管神經走形描述等都要用到。還有消化系統講解闌尾在人體的體表投影點,是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三分之一交點處等。這是重點,以后臨床工作中經常要用到。這些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我們在實驗教學上重點講解和示教,并要求學生利用自身活標本,找到準確位置,把知識活學活用。學生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深切體會到基礎醫學知識的重要性。由此鞏固了學生的專業思想,提高了學生專業技能,為今后的臨床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三、采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實驗教學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計算機應用的日趨成熟,多媒體教學成為實驗教學必不可少的一種新補充教學手段。解剖學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把相關教學內容通過豐富的素材(如活體、標本、模型、動畫、錄像等)融為一體,巧妙的結合使抽象難理解的內容變得直觀、形象便于理解,有效彌補傳統實驗教具和實驗教學的不足。例如:在講述心臟的各腔室時,心瓣膜的形態在實驗標本上難以觀察到。多媒體軟件中模擬瓣膜的形態,應用動畫展示瓣膜的活動,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瓣膜是如何關閉房室口和動脈口,從而防止血液逆流。還有講述神經系統傳導通路時,教材中所示都是平面圖。而多媒體軟件可將感應器官、神經元及傳導通路由淺入深一一串聯起來,把平面結構還原成三維立體結構,把一些抽象的、復雜的內容簡單化、直觀化,便于理解與記憶。然而多媒體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取代老師的講解。只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實驗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取長補短,才能真正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四、建立合理的實驗教學評價體系
以前解剖學實驗成績占總成績比重小,只有10%。而且評分也一般是根據教師對學生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和實驗標本辨認來做為實驗打分的依據,這樣所得實驗分數缺乏客觀評價體系。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對學習解剖實驗興趣不高。為突出解剖實驗的重要性,我們依據教學大綱,改革實驗考核內容,包括基本知識、實驗標本辨認、考核方法多樣化、計算平時成績等形成多方面立體評價。增加了與臨床專業有關的判斷、理解、應用知識的考試比例,加大實驗標本識別成績的比例,對實驗技能考試成績進行綜合評價。由每次實驗態度、動手能力、模型標本描述的條理性組成。例如:在實驗操作考試中先將實驗考核內容編號,學生采取抽簽形式決定實驗操作項目。首先簡要書寫實驗報告中的實驗目的、實驗標本、實驗方法、實驗討論和分析等內容,然后進行實驗標本識別。最后根據書寫實驗報告,實驗標本識別準確性綜合打出成績。這樣對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動手能力較強的應用型人才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五、結語
總之,要提高高職臨床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培養理論基礎扎實,操作技能熟練,動手能力較強的應用型高等專科醫療衛生技術人才,除以上方法外,還有許多需改進,如教材的建設,實驗指導的編寫,實驗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實驗室設備的更新等。還需遵從醫學教育的規律,理論和實驗一體化教學,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總結,從根本上形成一套真正適合臨床醫學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模式,為培養應用型高質量醫學人才打下扎實基礎。
作者:師哲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院
參考文獻:
[1]張曉東.三年制高職人體解剖學教學的探索[J].解剖學研究,2015(2)156-157.
[2]陶俊良,張東獻.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局部解剖學的現狀與對策[J].解剖學雜志,2015(3)374-375.
[3]蔣芳麗.淺談如何提高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質量[J].醫藥前沿,2013(7).
科學、合理、高效的安排是上好實驗課的前提,為了本次局部解剖學實驗課教學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人體解剖教研室及實驗室全體教師集思廣益、多方借鑒,最終確定了一項符合我校實際情況、切實可行的方案。
1.1克服學時限制我校局部解剖學大綱規定五年制本科生實習課為18個學時,而完整制作一具局部解剖學教學標本,即使是熟練的專業技術員也需要200-300學時才能完成。鑒于我校幾屆本碩學生操作情況(開顱取腦、面部深層結構暴露等幾項操作難度太高,學生容易破壞結構且容易受傷,不需學生操作),需要4組學生同時操作,36學時才能勉強完成一具標本的制作。因此效仿本碩學生讓一個班制作一具尸體明顯不可行,需要幾個班共用一具尸體。此次上局部解剖實習的本科學生共有23個自然班,8個實驗室同時開課,每次安排三輪實習即可保證所有班級都上一次實習課,因此我們考慮將一具尸體分由3個班共同操作比較符合我校的實際情況。
1.2尸體的充分合理利用由于需要3個班協同操作來完成一具尸體標本的制作,為避免各班之間相互影響,同時考慮到班內小組的操作方便,需要將尸體分為三個部分:左側頭頸、腋窩、上肢及右側的臀部、下肢為一部分;右側頭頸、腋窩、上肢及左側的臀部、下肢為一部分;腹壁、胸腹腔內部結構及背部為一部分。每個班固定操作一部分,各班再根據人數按每組3-4人分為若干小組,每次實驗課有3組同學動手解剖,每組再進行分工,分為主刀、助手和閱讀指導,大家各司其職、相互配合,達到了費時少、不窩工、不沖突、物盡其用、人盡其職的理想效果。
1.3打破常規教學進程由于一次3個班分別操作不同的部位,這樣便無法按照以往的教學進度(第一次頭、頸部及腋窩,第二次臀部及上、下肢,第三次胸腔、腹壁及腹股溝,第四次腹膜,第五次腹腔臟器及腹后壁)安排實習,必須打破實習順序,按照各班所分部分分次操作:每次前兩個班頭、頸部及腋窩與臀部及上、下肢同時進行,后一個班則直接操作胸腹腔淺層及內部器官。解剖時采取組間、組內輪流操作,按先腹側后背側、由淺入深、上下搭配、左右交錯開工的原則進行,各班操作進度可根據學生實際操作快慢適當調整,但要控制在經4次操作便基本完成。這便要求學生理論課與實習課的安排要有適當的間隔,同時也需要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動手操作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2器械的管理與使用
解剖操作中要用到很多專用的器械,如刀柄及與其相配套的刀片、尖鑷、鉤鑷、平鑷、直剪、彎剪、拉鉤、血管鉗、鋼鋸、肋骨剪、咬骨鉗、鑿子、錐板鋸、探針、鐵錘等。由于器械的種類繁多,為便于管理,我們為每一個實驗室配備了一個器械盒,每個盒內放置錘、鑿、肋骨剪等大型器械各一個,刀、鑷、剪等常用器械各三個,并為每個器械盒打印一份器械名稱及數目明細以備師生查驗。每次實習課前由學生代表到準備室領用相應實驗室器械盒,并對盒內器械清點,確保無誤并簽字;實習課結束后學生將器械清洗并擦拭干凈,清點無誤后交回原處并請老師查驗。為了避免學生隨意損壞器械,我們還列出器械最低價格表,建立器械賠償制度,以約束學生無謂的損壞。當然,這僅僅是一種手段,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在每學期的第一次實驗課上,老師都會詳細給學生講授各種器械的具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以使學生熟練掌握和使用各種器械。老師會在課堂上對各種器械先進行示范,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如碰到學生在使用器械時有不規范的地方及時糾正。教師嚴格按照臨床外科手術操作的要求講授,以培養學生正確使用器械的習慣,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促成學生養成正確使用器械的良好習慣。
3局部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尚待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