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7:30
序論:在您撰寫系統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013年兩年在我院接受保健服務的0-3歲兒童,2012年接受服務的兒童有1056人,其中0~1歲兒童有378例,1歲~2歲兒童有354例,2歲~3歲兒童有324例;男性兒童有576例,女性患兒480例;2013年接受服務的兒童有1072人,其中0~1歲兒童有386例,1歲~2歲兒童有330例,2歲~3歲兒童有356例;男性兒童596例,女性兒童476例。
1.2管理方法
采用兒童保健管理的相關資料進行全面分析,將0歲~3歲的兒童人數當做基數,按照操作程序將兒童人數記錄在兒童系統的管理人數中,相反則為非系統管理人數。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各年齡組之間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2.結果
通過表1可以看出,2012年的系統管理人數有384人,占36.36%,非系統管理人數有672人,占63.64%;2013年的系統管理人數有856人,占79.85%,非系統管理人數有246人,占20.15%。
3.討論
兒童保健的管理工作已成為婦幼保健的一項重要工作,但0-3歲兒童因家庭、社會等各種因素復雜,且0-3歲兒童保健的系統管理也是整個兒童保健服務的重點的服務性項目,在管理過程中還存在多種多樣的問題,因此,應加強對兒童保健的系統管理。通過表1可以看出,我院的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在2013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從2012年的系統管理人數占總人數的36.36%上升到2013年的63.64%,系統管理率大幅提升。但兒童保健系統的管理過程中依然存在多種問題,為此我們應加強管理,確保通過提高兒童保健系統管理,降低兒童的死亡率。
(1)領導應重視兒童保健。院方領導應調派經驗豐富的醫師來充實兒童保健工作[2],通過醫師的帶動提高兒童保健的服務水平。也可將臨床與保健相互結合,完善兒童保健系統管理;院方應制定獎懲措施,對兒科醫生進行不定期的培訓,提升醫生對兒童保健系統服務重要性的認識,提高醫院涉及到兒童服務科室的服務能力。加強對兒童保健醫生的繼續教育,提高兒童保健醫生的保健知識以及素養;加強對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的資金支持,確保兒童保健系統的正常運行。
(2)全方位、多層次的開展好兒童保健系統網絡的使用率。醫院鼓勵各科室之間進行不定期的交流,增強各科室之間的溝通能力,鼓勵各科室加強科室之間的相互配合與支持。如兒童保健醫生應加強與婦產科醫生的溝通交流,婦產科醫生在婦女懷孕期間就應加強對兒童保健檢要性的宣傳,也可在產婦分娩后加強對兒童檢查時間、地點的通知等;加強與社區等基層婦女工作者的聯系[3],及時掌握各個社區及村的新生兒情況,提前填寫登記表,確保提前采取相關資料工作。應完善居民健康檔案的管理系統,掌握完整的兒童家庭信息,因每個家庭受經濟條件及家庭情況的影響,對于兒童保健服務的接受能力存在差異,在兒童保健系統的管理中,非系統管理人數仍然占據較大比例,而之所以出現非系統管理人數,大多是由于家庭對兒童保健系統的認識不清,因此應加強對兒童家庭情況的掌握。應加強與計生部門的橫向聯系,確?;A數據的準確性。特別應加強與疫苗接種部門的聯系,促使多方宣傳、監督,在給患兒接種疫苗時提醒家長關注兒童保健,提高家長對兒童保健的正確認識。
(3)加強宣傳教育。加強對兒童保健知識的宣傳與教育,特別是要在兒童保健知識的宣傳中注重對家長的健康教育,可以通過舉辦知識講座、義診等方式加強對兒童保健知識的宣傳,也可通過進村入戶、街頭免費發放宣傳冊等方式,充分宣傳兒童保健知識,提高家長自覺參與健康保健檢查的主動性。
(4)對兒童保健管理系統實行信息化管理方式。實施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院方對兒童保健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效率。利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及時進行兒童保健管理的更新、統計以及核實工作,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與改進,從而提高兒童保健管理系統率。
1.1研究對象
選擇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診的門診病人40例。納入標準:①采用美國風濕病學會1997年修訂的SLE診斷標準確診為SLE病人;②經住院系統治療后病情穩定;③需門診治療或復查隨診;④年齡14歲~45歲;⑤學歷:小學及以上文化;⑥有簡單網絡應用的知識和能力;⑦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狼瘡腦病病人;②有精神疾病病人;③生活不能自理病人。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婚育情況、經濟狀況等。
1.2.2癥狀自評量表(SCL-90)
共90個項目,分9個因子和其他。①軀體化,共12項,主要反映主觀身體不適感;②強迫:共10項,反映臨床上的強迫癥狀群;③人際關系:共9項,反映與他人相處時的不自在或自卑感;④抑郁:共13項,反映與抑郁癥狀相聯系的廣泛概念;⑤焦慮:共10項,反映與焦慮癥狀有關的精神癥狀及體驗;⑥敵對:共6項,主要從思維、情感及行為3個方面反映病人的敵對表現;⑦恐怖:共7項,與傳統的恐怖狀態反映的內容基本一致;⑧偏執:共6項,主要是指猜疑和關系妄想等;⑨精神病性:共10項,主要是精神分裂樣癥狀項目;⑩其他:共7項,上述因子不包括的、主要反映睡眠及飲食情況。每項均采用5級評分制。本研究利用SCL-90測查SLE病人的心理狀況。
1.2.3SLE病人門診管理信息系統
由我科人員與軟件工程師合作設計。軟件工程師通過我科人員對其提供的有關專業信息,利用Access程序,建立SLE病人門診管理數據庫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的應用部分包括:病人信息管理模塊、健康教育模塊和隨訪信息模塊。利用SLE病人門診管理信息系統對SLE病人進行管理。
1.3研究方法
1.3.1調查問卷發放及收集
采用一對一問卷調查。能夠獨立完成量表者,由其獨立完成;獨立完成有困難者,協助其完成。調查人員對研究對象不明條目給予解釋,保證每條目解釋內容的一致性。在管理前及管理后各進行一次問卷調查。
1.3.2管理模式的實施
利用SLE病人門診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管理。采集病例及建立管理檔案:課題組對病人的信息嚴格管理,確保病人隱私不外泄。對符合入選條件的病人,護士把采集到的資料輸入電腦,分別儲存在病人信息管理模塊和隨訪信息模塊。評估病人:對病人的資料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把不同情況的病人進行分類記錄。如腎臟損害用“S”標記,血液系統損害用“X”標記,皮膚損害用“P”標記;使用激素治療后出現高血壓用紅色“↑”,血糖高用橙色“↑”,血脂高用黃色“↑”標記。標記儲存在病人信息管理模塊中。根據病人使用激素量、免疫抑制劑使用或具體病情和醫生醫囑設置復診提醒時間。實行護理干預:根據病人信息管理模塊中不同符號標記,識別不同情況的病人,給予不同的健康教育處方。健康教育處方根據病人信息管理模塊中不同符號標記從數據庫中提取導出,可通過Email方式或飛信發送,也可通過QQ傳送。利用軟件的查詢、提醒功能,檢索病情改變,2d~7d后需復查或更改用藥量或執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病人、兩個月未來復查的病人進行電話隨訪。此工作每周執行1次。隨訪時不僅和病人溝通,而且與家屬溝通。隨訪內容為相關疾病知識健康教育、心理輔導,為病人爭取家庭支持,督促病人按時復診,嚴格遵醫囑用藥。根據病人的需要及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健康教育處方。對需要進行心理輔導的病人則約定時間進行專人輔導。為了方便與病人溝通,除了設立固定的隨訪電話之外,還有專用郵箱和QQ群,方便病人表達內心感受,也使醫務人員能及時采集到病人信息,網絡應用能力差的病人予以培訓指導,保證每位參與病人能夠利用手機短信、郵箱、QQ群這些信息平臺傳遞、獲取、分享信息,與醫務人員達到互動。其目的主要是對病人用藥、飲食、日常生活(包括運動、休息、學習、工作、皮膚護理、口腔衛生方面)生育與避孕、心理等各方面進行長期、系統、有效管理。每次隨訪及干預內容、時間都記錄并輸入隨訪信息模塊中儲存。按時復診的病人,每次復診的臨床資料交專管護士處,錄入數據庫中存檔。干預效果評價。通過門診日志記錄,查病人是否按時復診,3d查1次。未按時復診的病人,及時追蹤原因。電話隨訪后的病人,1個月后再進行電話回訪,主要了解病人是否按醫囑服藥、飲食、日常生活(包括運動、休息、學習、工作、皮膚護理、口腔衛生方面)、生育與避孕等方面是否遵循醫務人員指導。并把評價結果記錄輸入隨訪信息模塊中儲存,為下一次的評估及干預提供依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干預前后得分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SLE病人應用門診管理信息系統前后SCL-90評分比較,各因子中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精神病性無統計學意義,其余因子項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關鍵詞: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在會計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會計已經從原有的記賬、報賬向著經營管理領域的深度和廣度發展,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提高了企業的運營管理效率。但是,由于計算機技術自身的問題以及會計人員業務水平和個人素質等原因,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必須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控制以保證財務實行電算化后的系統正常、安全、有效的運行。
一、會計電算化系統內部控制的變化
(一)內部控制的組織形式發生了變化,控制范圍擴大在傳統的手工會計工作環境下,內部控制的原則是:職務相分離,職權不相容,不同的工作人員在各自確定的工作領域內工作,各司其職,各級主管依照相應的制度進行嚴格的監督。在電算化會計環境下,授權控制是最主要的組織原則。工作人員利用授權程序所提供的文件和口令,獲得相應的權利,在會計電算化系統里處理授權范圍內的業務。內部控制的形式已經由原來的制度控制轉變為制度控制和程序軟件控制。這就意味著在新的會計工作環境下,加強財務軟件的系統權限控制、口令管理程序控制、修改程序控制、網絡系統權限控制等工作成為內部控制的又一項重要的工作。
(二)內部控制的數據處理方式發生了變化
在傳統手工會計工作環境下,科目匯總表、資產負債表、借貸試算平衡以及相關的財務報表分析均需要進行人工匯總計算,使得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很大,同時也容易造成數據上的計算錯誤。在電算化會計環境下,只需錄入原始數據或通過外部系統轉入機制憑證并在計算機財務軟件的指導下進行會計分錄,通過憑證的審核、修改、確認由計算機自動完成打印輸出,科目匯總、借貸平衡等工作均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同時可以根據需要生成會計報表。(如圖:1)大大降低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也避免了計算加總等工作出現的錯誤。
(三)數據記錄方式和保存介質的變化帶動內部控制的變化
手工會計方式下,數據記錄主要依靠工作人員的手工記錄,出現記錄錯誤的可能性加大,而且同一類數據可能會重復多次記錄。數據保存介質是“紙”介質,保存這些介質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間,還需進行放火、防水、防潮、防盜等工作。在電算化會計工作環境下,數據保存介質是“磁盤”,磁性介質。磁性介質的采用節約了數據的保存空間,也使數據的存取方便了許多,同時通過數據拷貝、轉入等方法避免了手工記錄中出現重復記錄的現象。磁性介質的保存除了需要紙介質保存所需的部分工作外,還要進行防病毒、防磁化等工作。由于磁盤存在著物理易損性,需要對磁盤進行備份工作。
二、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會計電算化系統環境下的內部控制是內部會計控制的特殊形式,隨著計算機的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會計電算化系統將向著更加深廣的方向發展,將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帶來新的機遇。會計電算化系統取代傳統的手工會計系統將是一種趨勢。但會計電算化系統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與傳統的手工會計系統相比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職務相分離,職權不相容原則的重要性下降傳統手工會計信息處理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職務相分離,職權不相容原則。電算化后,這一原則的重要性下降甚至得不到遵循。由于系統操作的高度集中,許多崗位可以合并,許多手續合并到計算機統一執行,會計工作人員大大減少,從而使一些不相容的職務得不到分離,降低了工作人員相互牽制的效力。如,有些會計人員既從事數據的輸入、輸出工作,又負責數據的報送,這樣就增加了他們在未批準的情況下直接對使用中的數據和程序進行修改、復制或刪除等操作的可能性,從而使會計數據的準確性及安全性受到威脅,也增大了作假舞弊的可能性。
(二)會計電算化系統授權存在安全隱患
傳統手工會計授權下,對于每一項業務的每個環節都有相應工作人員的簽名或印章。簽名或印章的訪寫、仿造具有一定的難度。會計電算化系統授權方式是口令授權,口令授權存在于計算機系統內部??诹顚τ谏远嬎銠C操作知識的人來說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因為可以繞過財務軟件的相關控制措施,通過打開計算機財務數據庫進入財務報表等系統,則所有的財務秘密均可見。同時,業務人員可以利用特殊的文件或口令,獲得某種權利或運行特定程序進行業務處理,從而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例如:收買公司業務人員,通過非法取得他人口令,開出銷售提單;非法核銷客戶應收賬款及相關資料;掌握公司顧客訂單密碼,開出假訂單,騙走公司產品等??诹钜坏┍桓`取,很難發現。
(三)會計電算化系統數據執行主體和保存介質存在安全隱患
會計電算化系統數據執行主體是計算機。計算機系統由硬件和軟件構成。由于硬件系統存在物理易損性,一旦硬件系統出現故障或因停電等其它非人為原因,將導致數據不能被處理,會計工作不能進行。數據處理的準確、高效主要依賴于財務軟件的質量和性能。一旦軟件質量出現問題將會影響到數據處理的準確和速度。一旦程序中出現嚴重的病毒,將會嚴重危害系統的安全,若不能及時排除病毒很有可能擴大損失。會計數據主要保存在計算機的磁盤或者外在軟盤、光盤中,一旦磁介質由于受熱、受潮、折損等原因出現損壞,保存的會計數據將會丟失,如果沒有相關備份的話,將給會計電算化系統造成嚴重的損失,嚴重的影響到企業的會計工作。磁性介質以磁信號存儲信息,如果數據被人為惡意修改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四)網絡環境下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控制出現新的問題
網絡環境是一個開放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下,任何信息在理論上都有可能被訪問到。會計電算化系統下,會計信息通過物理通信線路傳輸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例如:網絡信息來源的多樣性,有可能導致審計線索的紊亂;網絡信息很有可能在傳輸過程中被非法攔截或者被人為篡改;網絡中存在的病毒和網絡“黑客”的侵襲都可能給網絡環境下的會計電算化系統帶來危害。
(五)會計電算化系統下差錯的重復性和蔓延性
傳統手工會計系統下,由于數據處理環節相對分散,一個環節數據出現錯誤,下一個環節還可以發現并更正。但是,會計電算化系統數據處理集中化、自動化,數據可以轉入、拷貝,因此一個業務的數據錯誤往往會重復出現幾次,從一個環節蔓延至其它環節,導致整個系統數據失真,使得錯誤的嚴重性加大。例如:在錄入原始會計數據期間,錄入的錯誤數據就會再次用到會計科目匯總的過程中,影響到會計科目匯總的結果,導致科目匯總數據的錯誤。在進行經濟指標分析時,又可能會再次使用到錯誤的科目匯總數據。從而,因一個數據的錯誤而導致一連串系統的錯誤,從而影響到整個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失真。
三、加強和完善會計電算化系統內部控制的若干對策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控制是內部審計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環節,內部控制的好壞成敗將決定著企業經營管理的得失成敗。世界上凡是經營管理成果出眾的企業,一定擁有出色一流的電算化會計信息內部控制系統。在我國,會計電算化系統尚處于初級階段,加強和完善會計電算化系統將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加強和完善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
1.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業務人員組織控制
在會計電算化系統環境下,要對手工系統環境下的結構做出調整,對各類會計崗位進行重新的劃分,在授權過程中運用內部審計,按照權、責、利相結合原則建立崗位責任制。對財務軟件的開發人員、維護人員和會計業務操作員、出納員進行合理的崗位分工。形成三類工作崗位:系統設計與維護崗位、賬務處理崗位和專業核算崗位,堅持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原則。
2.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操作和維護控制
會計電算化系統操作和維護控制主要是通過制定一套完整而嚴格的操作和維護規程來實現的。規程應包括操作的具體流程,各環節的主要分工和職責,注意事項,維護的時間和方面,維護的程序等內容。會計電算化系統操作和維護控制主要是為了保證財務軟件操作的規范化,保證財務軟件正確安全的運轉,防止軟件被非法修改、刪除。3.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檔案管理
會計信息系統檔案主要是指打印輸出的各種賬簿、報表、憑證、存儲會計數據和程序的軟盤及其他存儲介質。會計電算化系統在處理業務時所產生的各種賬簿、報表、憑證均應由專人管理,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磁性介質必須及時進行備份,并做好防止計算機病毒侵襲的工作。所有財務檔案均應做好放火、防潮、防塵、防盜等工作,并定期盤點整理。磁性介質還要進行防磁工作。
4.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實施主體是“人”,但無論軟件質量如何優良,規章制度如何完善,作為電算化會計系統實施主體的“人”不能發揮作用,有制度而不去執行,甚至惡意的修改軟件程序,修改數據庫中的數據,非法取得口令,最終還是達不到內部控制的目的。因此,道德規范、行為準則、能力素質的建設應直接納入內部控制結構的內容。企業管理者應當重視對財務工作人員的選用與培養,增強財務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水準和業務水平,達到會計電算化系統的主體誠信。
(二)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執行主體的控制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執行主體是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系統由硬件和軟件構成。隨著科技的發展,互連網技術廣泛應用于會計電算化系統。因此,加強對計算機硬件、軟件的管理,保障會計電算化系統在互連網上的安全將成為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又一項重要內容。
1.加強會計財務軟件的研發和維護
財務軟件屬于應用軟件。一般來講,任何一種應用軟件從立項設計到最終淘汰都需經歷分析、設計、編程、測試、維護等幾個階段。財務軟件不同于游戲軟件,事關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因此,對于財務軟件的研發管理將是尤為重要。在軟件研發之前要進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評估;系統設計時要堅持高內聚、低耦合的原則,保證軟件的準確性和高效性;在編程階段,運用標準統一的程序語言進行編程,對最終產品的程序原代碼進行編譯處理,并進行加密;測試階段,運用黑盒測試模型和白盒測試模型對軟件進行測試,查找設計、編程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到達數據輸入與運算輸出的結果相對應,達到需求分析的目標。應對在用軟件進行定期維護,以保證軟件安全、平穩、高效運行,并不斷完善財務軟件的功能。
2.財務辦公地點引入機房管理制度,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計算機硬件、軟件的管理與維護
財務辦公地點引入機房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保證會計電算化系統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安全,為計算機設備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保護計算機設備。財務辦公地點應具備放火、防潮、防塵、防磁和防輻射等條件,保證供電系統等輔助設施的良好持續運轉,關鍵的硬件設備應進行備份,要留有備用的計算機,保證會計電算化系統硬件環境的正常運行。會計數據和會計軟件應具備加密措施,重要數據應有備份,工作人員不得在財務專用計算機上上網、插入外來軟盤、光盤,以防止病毒侵入計算機破壞計算機軟件、硬件;定期對計算機進行查毒、殺毒等工作,保護會計電算化系統軟件環境的安全。財務工作地點應實行“閑人免進”制度,防止無關人進入,進行工作日志和來訪登記制度,實行專機專用,專人負責。
3.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網絡環境的管理與維護
網絡安全性的指標主要包括數據保密、訪問控制、身份識別等。采用密碼管理和登陸制度控制網上財務數據的讀取;起用防火墻,隔離會計電算化系統與外部訪問區之間的聯系,限制外界透過放火墻對會計信息系統數據庫進行非法訪問;采用數據加密、回響檢查等技術手段進行網絡管理以防止由于遮蔭問題、設備故障導致數據丟失以及不法分子非法攔截盜用財務數據信息等安全隱患,保障會計電算化系統網絡環境的安全運行。
(三)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業務操作的控制
會計電算化系統業務操作主要包括數據的輸入、數據的處理和數據的輸出。對數據的輸入、處理、輸出過程的控制是保證會計核算系統有效的關鍵。只有經過核準的會計業務經過正確的輸入,進恰當的處理和運行,并及時的輸出,會計核算系統才能實現自身的目標。
1.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輸入控制
會計電算化系統輸入控制的重點在于建立適當的授權和審批機制,并對輸入數據的準確性進行校驗。通過設立專門的審核人員對系統每筆業務進行合法性和準確性的審核,從源頭上防止錯誤和舞弊行為的發生,避免因錯誤或舞弊導致的連環性、重復性錯誤。采用編碼制度,會計科目統一編碼,不僅提高了錄入的速度和準確性,而且規范了行業管理。設置邏輯控制,平衡校驗控制,錯誤更正控制來完善會計電算化系統查錯、改錯的功能。
2.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處理控制
會計電算化系統處理控制的重點在于處理過程的適應性控制、數據溢出性檢測、重大錯誤糾正控制。建立系統處理的適應性控制,允許軟件用戶在一定限度內自由制定或改變會計政策,適應企業自身的規模和環境;建立數據溢出性檢測以保證數據超出計算機容量而產生的數據損失,避免因數據溢出所造成的數據信息失真;操作過程中的失誤是在所難免的,因此,系統應對用戶的某些操作做出再判斷和再確認設計,以防止系統數據被執行重大錯誤操作。
3.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輸出控制
會計電算化系統輸出控制的重點在于輸出檢查控制和輸出文件的使用權限控制。定期或不定期的核對輸入信息與輸出信息的一致性。通過對憑證、賬簿、報表數據的查詢、打印,并進一步的核對、檢查可以有效的預防利用計算機犯罪。系統輸出的會計資料中,有些資料屬于機密文件,未經批準授權任何人不得接觸機密文件,并應建立嚴格的文件保管和登記制度,以防止惡意竊取和損壞重要機密的會計數據。
此外,憑證格式標準化控制、憑證順序號控制、憑證審核控制、重復輸入控制、對應科目合法性控制、保留審計線索控制,修改痕跡控制、數據備份控制等都是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輸入控制、處理控制、輸出控制的有效方法。
四、結束語
電子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使會計電算化系統不斷更新和完善。會計電算化系統替代傳統的手工會計系統是必然趨勢。目前,會計電算化系統已經在各個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廣泛應用。WTO后,中國經濟的發展將進入快車道,中國的企業要走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和國際分工。加強和完善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控制,將成為各個企業在財務工作中以及在整個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內部控制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管理和效益。
參考文獻:
1.艾文國。會計電算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定迅。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內部控制的再認識[J].經濟經緯,2004(1):132-134.
3.董付君。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J].經濟師,2003(4):103-105.
4.,王華民。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3(3):48-50
5.溫凱婷,周寧。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下的內部控制[J].內蒙古財會,2002(12)26-27
6.龔小君。計算機引入后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2(5)74-77
7.史迎春。會計電算化及其對財會業務內部控制的影響[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6)209-211
8.黎克雙。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6)75-78
[關鍵詞]醫院信息系統;HIS;制度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7.32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7210(2008)10(b)-076-02
醫院信息系統(HIS)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實施的現代化醫院管理模式和優化醫療工作流程的一種重大變革。我院也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醫院信息化建設工作。經過13年的不斷升級改造,整個醫院信息系統已初具規模??偨Y13年來醫院信息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的經驗,深感建立和制定相應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用制度保證整個醫院信息系統的建設、維護和管理的重要性,也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現總結如下:
1結合實際,制定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
醫院信息系統是把醫院產生的各種信息輸入計算機網絡系統,由計算機完成信息的儲存、處理、傳輸和輸出,在院內形成信息共享,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工程。但這些最終都是由人來操作和掌握的,醫院信息系統只是得以完成這些任務的工具和手段。而一個好的管理手段必須要依靠健全的制度來保證落實,切不可以為上了醫院信息系統就萬事大吉,存在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了[1]。要使醫院信息系統安全運行,達到科學管理的目的,一定要有與之相配套的制度來管理醫院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
我院實施醫院信息系統伊始,就將制度的建立作為首要工作,依據醫院信息系統建設的實際狀況,逐步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以制度規范醫院信息系統的安全操作,以制度促進系統醫院信息系統的發展。目前已形成一整套較為完善的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
我院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涉及工作流程、操作規范、崗位職責、工作制度四個大類,每類都有若干種。具體為《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總則》、《醫院信息系統安全保護規則》、《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各項制度》、《醫院信息系統工作流程》、《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獎懲細則》。
1.1《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總則》
《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總則》是一個公共性的制度,分為四章二十三條。從總則、技術管理、工作站管理等共性管理的角度規范了醫院信息系統的操作,確定了整個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的意義及目的,對醫院信息系統的技術管理提出了要求,對所有接入醫院信息系統的工作站點做了統一要求。
1.2《醫院信息系統安全保護規則》
《醫院信息系統安全保護規則》共有五章二十六條。從安全保護、安全監督、相關責任等方面對醫院信息系統中的數據信息及網絡中一切設備的安全進行了詳盡規定,并提出了對違反規定而應承擔的責任。要加強醫院信息系統的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2]。
1.3《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各項制度》
《醫院信息網絡系統管理各項制度》共有九章六十六條,具體針對計算機信息中心工作職責、機房的管理、信息儲存及保管、互連網站、數據備份、應急恢復、網絡設備的購置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1.4《醫院信息系統工作流程》
《醫院信息系統工作流程》涉及到實際操作的各個環節,共有二十四項流程。實踐證明,如果不及時制定相應的流程規范,在醫院信息系統的運行中必然會出現混亂,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1.5《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獎懲細則》
《醫院信息系統管理獎懲細則》分為十一條,依據上述各項規定及醫院規范化管理的要求,對平時醫院信息系統應用中易出現的不規范操作而造成的各種損害所制定的獎懲辦法,是對上述各種規定的有力補充。
2狠抓落實,確保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的實施
建章立制并不只是寫在紙上,訂在墻上,而是要落在實處。自制度建立以來,狠抓制度的落實也就成為醫院信息系統成功運行的關鍵因素。只有嚴格執行這些制度,才能保證整個醫院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達到建設和應用醫院信息系統的目的。
2.1組織學習,領會制度的實質
整套規章制度在頒布后,印文下發到各個部門,要求有關人員認真學習。不但對原來在崗人員,而且對新上崗人員更是廣泛宣傳,組織學習,并將其作為崗前培訓的重要方面,列為上崗考核的內容,使之人人知曉,從而強化這些制度的執行意識。
2.2加強監督,促進制度的執行
有了規章制度還必須要有一定的監督機制來督促這些制度的執行。為此,我們將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的監督執行納入醫院綜合目標責任考核中,形成以制度監督制度執行情況的局面。通過這種方法,促進了制度的執行,使制度的執行成為全院各類人員的自覺行為。
2.3建立記錄,細化制度的管理
可操作性是建立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制度得以落實的前提。為此,我們根據制度內容,建立了各種相應的記錄本,如《服務器維護記錄表》、《網絡系統維護記錄表》、《系統軟件維護記錄表》、《HIS應用軟件維護記錄表》、《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維護更新記錄表》、《數據備份日志》、《日常工作日志》等各種表格和日志,從而細化制度的執行,明確各級各類操作人員的職責。
3拾遺補缺,進一步完善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
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制度實施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醫院管理的要求和整個醫院信息系統的運行,做相應的調整,原有的規章制度必然要隨著新的要求的提出而補充和修改。而且規章制度多半是在醫院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制訂的,當醫院信息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往往會有一些不適應的地方,也需要補充和修改[2]。如社會醫療保險政策實施后,我院對醫院信息系統中有關費用結算部分做了新的規定,流程也有一定的改動;再者醫院信息系統中增加的一些新子系統上線后,也都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醫院信息系統能夠正常運轉和有效應用和推廣的重要保證。同時,醫院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也提升了醫院的管理水平[4]。
[參考文獻]
[1]梁珂.醫院信息化建設成功的關鍵因素.中國醫藥研究,2005,3(2):168-170
[2]宋穎杰,于明臻.醫院信息系統的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7):104,110.
一、BPR的基本思想與現代企業生產要素重構
(一)BPR的基本思想
BPR即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業務過程重構之意。源于1993年邁克爾。海默在《企業流程重構—管理革命的宣言》一書。是生產運作系統設計的新思想和新方法。BPR的基本思想是過程導向,即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不再將精力集中在狹義的任務上。突破企業中部門間的界限,將分散的在各功能部門的任務整合成過程流。過程是一組有界的相互之間緊密聯系和活動集合,每個活動都有明確的輸入和輸出。每種輸入和輸出都是通過特定的轉換機構實現的。怎樣運用BPR的基本思想,重構現代企業的生產要素呢?
(二)現代企業的生產要素重構
傳統的生產要素僅指原材料、機器設備、土地、勞動力等要素,與傳統的生產經營環境相適應。而在今天的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信息時代,在企業生產要素中,科學技術的含量和信息要素顯得愈來愈重要。
企業是個生產經營體系。企業為了從事生產或勞務,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就必須具備實現目標的特殊功能,即必須擁有生產某種產品、提供某種勞務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反映這種要素相互結合運動的各種信息。因此,企業系統主要是由人、財、物、信息、目標等五個要素所組成。(見圖1)
(三)現代企業系統是生產要素輸入和輸出的特定轉換機構
由上述要素組成的企業系統,可以抽象地看作是一個轉換機構。這個轉換機構的功能是將輸入轉換為輸出(見圖2)
企業系統輸入原材料、能源、勞動力、技術、資金、信息等資源,經過轉換機構的加工處理,輸出物質產品、增殖了的資金、局部革新了的技術、以及具有新作用的信息等。企業是社會經濟的基本生產單位。社會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影響、制約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例如,國際形勢、社會變動、政府的方針政策、經濟動向、市場狀況等,都會對企業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企業必須使自己的活動與社會經濟活動協調吻合,密切銜接,以適應環境的要求和變化,并對整個社會經濟體系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現代企業系統的流程重構
現代企業系統的流程包括四大流程:企業的產品流程、企業的價值流程、企業的人事流程、企業的信息流程。
1.企業的產品流程
在商品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作為商品,具有兩重性:有用性和價值。產品的有用性由三方面組成,一是物質實體,即產品由何種原材料制成;二是效用特征,即產品的用途、性能等,它是根據社會需求通過設計、加工制造而成的;三是外觀,即產品的形狀、涂色、包裝等,使產品不但能用,而且外觀要美。產品形成、生產出來之后,就可投入市場銷售。社會需求不斷發展變化,產品也要不斷更新變革。產品更新變革之后,生產過程也必須相應地進行或多或少的調整、改造,或根本性的改造。這個過程的運動程序是:根據市場預測和企業決策,進行產品的研究、設計和制造,生產出產品;經過銷售供用戶使用和消費;在使用過程中為用戶提供各種必要的服務,并了解和研究使用中的要求,進一步改進產品的設計和制造,以便生產出更好的產品投入市場。這個過程就是企業的產品流程。
2.企業的價值流程
企業的產品流程,同時隨著資金的籌措、投入運用、耗費,獲得資金成果的價值流程。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要耗費各種各樣的資源,產品銷售之后,要對各種耗費進行補償,同時要獲得盈利。所以對整個產品流程要用貨幣形式,從價值方面進行核算、監督、控制,使產品在充分利用資源和最經濟、最合算的條件下生產出來。這就需要有一個價值系統、財務系統來表現企業的產品流程。伴隨產品流程,并以貨幣形態來反映、監督、控制產品流程的資金運動過程,就是企業的價值流程。
3.企業的人事流程
生產經營活動的客體是物質產品及其生產經營過程,而主體是勞動者。勞動者的錄用、調配、培訓、考核、工資、福利、獎懲、升遷,以及質量要求、數量控制、各類勞動者相互之間的比例關系等,都應按照企業產品流程各部分的客觀要求合理安排,在勞動過程中,通過建立科學的組織機構和合理的規章制度,協調人事行為,以勞動的數量、質量、管理方式、勞動技能、勞動者的工作效率,來主導產品流程正常、有效地進行,這樣的人事發展變化過程,就是企業的人事流程。
4.企業的信息流程
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都是通過信息進行的。通過信息收集、信息傳輸、信息控制為管理服務。企業的計劃系統也包括在企業信息系統之內。由于它的作用重要,因而在企業系統結構圖中單列出來。反映產品流程、價值流程、人事流程的運動過程,并對上述過程進行調節、控制,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的管理信息運動過程,就是企業的信息流程。企業作為一個系統,從屬于更大的系統。企業要根據國家法律、法令,根據國內與國際形勢、市場狀況、經濟動向、國家計劃等方面的變化,不斷地進行調整、改革、適應外部需求,滿足社會需要,促進社會發展。
二、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成本控制系統重構
(一)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系統結構的特征
1.企業系統是人機系統
企業是由提供勞動力資源的人和形成勞動手段的機器設備、設施、工具以及資金、信息、其他物質資料等構成的。企業功能的發揮,要通過人的作用,以人為主體實現人機結合。企業系統中的問題主要是人與物、人與人、人與工作之間的關系問題。只有發揮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發揮勞動力手段的效能,在人的合理結合中,創造企業效益。
2.企業是動態的開放系統
外部環境的變化,經常影響企業系統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內部、外部的信息反饋網絡,就是為了適時調整結構和行為,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提高企業自身適應能力。同時,對環境施加影響,爭取更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外部條件。
3.企業是多層次、多目標的系統
如果企業作為一個系統,它可以劃分為若干個分系統,如科技開發分系統、生產分系統、營銷分系統、財務分系統、人力資源分系統、后勤服務分系統等。分系統又可劃分為若干個更細的子系統等,例如,生產分系統可以劃分為各種產品的生產體系,每種產品的生產可能就是一個分廠,分廠中設有車間、科室、工段、班組等。由上所述,企業是個多層次的系統。企業系統與分系統、分系統與子系統、分系統與分系統、子系統與子系統之間的關聯,表現為總目標、分目標與各項具體目標之間的關聯,因而企業系統又是個多目標系統。根據企業系統的層次和目標,來設計企業的結構和功能,并使其合理化,是企業活動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
(二)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控制的特征
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產權明晰,企業對出資者資產的保值、增殖負有責任。如何反映和控制這種責任呢?在產品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生產經營環節為:銷,且供銷環節的外部經營環境相對穩定。因而,成本控制僅限于“制造成本”領域。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經營是根據“訂單”進行生產,根據生產任務進行原料采購,其經營環節為:銷產供,且供銷渠道變化,價格波動頻繁。因此對成本控制的研究,應沖破偏狹的“制造成本”領域,在更廣闊的范圍進行研究。
(三)企業成本控制系統功能重構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主要目標是追求投資者資產達到最大的增殖能力,這就要求經營者創造出經營資產的最佳獲利能力。其對策是建立責任成本控制系統。責任成本控制系統不應是封閉系統,更不是孤立系統,應屬于一個環境適應性很強的開放系統。因此,該系統從空間角度分析,不僅包括生產成本而且還應涉及到設計成本和流通成本;從時間角度分析,不僅包括責任成本的事中控制,還應包括事前、事后控制。具體講,該系統應具備如下功能:
1.決策預控功能
系統的決策預控功能是指企業不同層次的經濟責任單位,在該責任單位經營權力所能調節和控制的責任成本范圍內,對各種經營方案進行比較、選擇、把傳統的事后控制轉變為事前預控行為。這種事前預控應包括的內容為:第一,決策風險的預知性。市價的波動性帶來決策的風險,這種風險必須在正式經營生產之前,予以充分揭示。因此,各責任單位的決策者,應充分考慮各種不利因素,擬定出最不利條件下的經營方案。把決策風險,預先控制在正式生產經營之前;第二,決策單位的層次性。責任單位的層次,也許是車間,也許是廠部,也許是某一企業集團。不同的責任單位,有不同的責任預控目標。銜接各個不同類型、不同層次責任單位的利益所使用的計算工具——科學的內部轉移價格;第三,決策方案的可行性。判斷決策方案是否可行所依據的原則只能是經濟評價的原則,即不僅要評價該方案生產技術上的可行性,而且要評價市場上的可銷售性,更要評價經營方案的可獲利性;第四,決策過程的科學性。企業實施責任成本的預警系統。決策過程,正是各責任單位,根據確定的決策目標,不斷發現、補充、優選方案的過程,即科學化決策過程。
2.成本預測功能
企業全面的成本預測,是使企業“內部”生產能力適應于“外部”市場狀況的橋梁和紐帶,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最佳途徑。傳統的責任成本控制理論,對責任成本控制的研究,停留在“制造成本”領域。其責任成本的層次關系。如圖3所示。
傳統的責任成本控制理論與產品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是相適應的。這是因為在產品經濟條件下,企業的供、銷環境相對穩定,抓住了“制造成本”,就等于抓住了經濟效益的“源頭”。
當企業的銷經營模式被銷產供模式所取代時,客觀上宣告了傳統的責任成本控制理論的過時。
企業實施現代企業制度所建立的責任成本控制系統,必須從“源頭”控制,即從設備選型、產品設計開始。因為“源頭”控制的缺陷,對于產品制造成本而言,是一種先天不足?!霸搭^”控制,直接影響“制造成本”的料、工、費、責任成本控制,應以“源頭”控制為起點。“源頭”控制,離不開市場調查和成本預測。責任成本“源頭”控制制及成本預測功能如圖4所示。責任成本控制系統的預測功能,是建立在設計、生產,銷售各部門的責任成本預算的基礎上,具有準確性、可信性、全面性的特征。
3.責任預算功能
責任預算是責任目標的具體化,是責任成本控制的分項展開,其實施步驟為:
第一,計算責任成本的預算差異。責任成本預算差異=責任成本實際發生額-責任成本預算成本其中:責任成本預算額=(實際產量×單位變動項目的責任預算成本+固定項目的責任預算成本)
第二,分析責任成本預算差異。按財務分析的“連環替代法”或“差額計算法”分析責任成本預算差異并分析計算出“量差”和“價差”,查找產生差異的各種原因。
第三,追溯責任成本預算差異。責任成本預算差異的追溯過程,是各經濟責任單位所負責任的追蹤過程。例如,銷貨部門反饋的信息是:產品質量差、次品廢品多,退貨、退款頻繁,其追蹤過程,如圖5所示。
第四,責任預算、績效考評。各經濟責任單位的凈收益=該責任單位提供的實物量或勞務量×內部轉移價格-責任成本實際發生額4.產銷預調功能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大環境中企業實施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責任成本控制系統的出發點,應是追求投資者資產達到最大的獲利能力,而最大獲利能力的取得,有賴于從“工廠”到“市場”的全方位的銜接平衡。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的產品僅屬于獲利的載體。因此,從生產到流通全方位降低獲利載體的勞動消耗,使產品從“工廠”到“市場”的“驚險跳躍”中,風險最小,獲利最大?!绑@險的跳躍”的全過程,正是產銷預調功能發揮作用的過程。產銷預調功能,如圖6所示。
「參考文獻
1、陳榮秋。生產與運作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陳榮秋。生產計劃與控制:概念、方法與系統。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
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經營決策與管理控制的輔助管理系統,它以完成會計核算為主要任務,對企業經營的會計資料與會計信息進行搜集、分類、存儲、傳遞與報告,為進行會計管理、分析與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會計信息系統是在信息技術化的洪流中產生的廣泛應用于我國金融系統的企業管理子系統,是信息技術與會計流程結合的產物。會計信息系統不同于傳統的會計處理系統,它有著自身典型的特征。首先會計信息系統在會計資料方面能夠實現高度共享,能夠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實現不同系統間數據等會計信息的獲取與利用,并且巧妙地避免了數據的重復錄入,極大地提高了會計信息處理效率;其次,現代會計信息系統有著嚴格的內部控制,通過對計算機軟件的設置即能完成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具有客觀強制性;最后,它實現了有效的人機結合,這體現在會計信息系統以計算機取代人工完成會計工作從而有效實現數據處理的標準化與規范化。
2.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現狀分析
一方面,會計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不僅借鑒了國外的先進技術與經驗,避免了盲目探索,而且結合了我國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具有高效便捷的特點,能夠很好的為企業管理服務。近些年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在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而且已經產生了商業化進程,會計信息系統在節約人力資源成本的同時也實現了會計核算效率的提高,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與進步,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作為一個人機結合的系統,會計信息系統面臨著來自系統本身硬件軟件因素、運行環境、人員素質、管理水平以及會計制度等內外部環境風險。不僅如此,其在信息方面存在嚴重失真問題,會計信息造假現象隨處可見,這樣造成了客戶利益的損失,使得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嚴重阻礙了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
3.對會計信息系統進行有效管理的措施
3.1培養專業會計人才,重視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會計信息的各種造假現象從一定角度反映了會計從業人員道德素質的低下。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其對有關事務的判斷力以及會計業務的完成,必須重視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一方面會計人員本身要有提高自身道德素質與專業水平的意識,能夠做到工作上嚴于律己,注重經濟業務的實質并嚴格遵守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提高自己的事物的認知,這方面也需要企業文化的熏陶以及對員工道德意識的強化。另外一方面,企業應為員工提供不斷學習的機會,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知識技能與實務操作能力的訓練與考核。要求員工定期進行相關業務的培訓與再教育,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同時通過定期的技能考核明確自身的優勢與不足,積極主動地加強學習,彌補不足之處,取長補短,提升自身能力。
3.2從價值鏈角度優化業務流程
對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管理依賴于對業務流程的優化改進,企業需從價值鏈角度出發,通過對價值的分析明確會計信息系統業務流程中的增值環節與非增值環節,并對不必要的非增值環節進行消除,優化其業務流程從而實現企業價值鏈的增值。這樣通過對不必要業務流程的削減,降低了會計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出錯的可能性,從而降低了發生風險的概率,在優化業務流程的同時也實現了對風險的有力控制,有效地保證了會計信息的質量。
3.3強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
企業的高效運行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嚴格的會計內部控制。只有控制好內部信息,強化內部管理,才能由內而外提高企業的整體運行效率。為此,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要求執行管理,并成立專門會計內部控制小組獨立負責企業內部的所有會計信息工作,有效加強內部控制。在處理財務的過程中,要公正客觀地處理所有的會計信息工作,與此同時,要加強對內部控制小組的嚴格監控并認真審核其工作內容,做到獎罰分明,刺激員工的工作主動性與積極性,有效提高工作績效。另外對會計信息系統實現內部控制管理的過程也是不斷發現問題并改善的過程,在加強會計內部控制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到善于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根源并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加強管理,這樣才能有效實現對會計信息系統的管理。
3.4加強信息系統的安全性管理
會計信息系統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安全性方面面臨著較大的風險,必須重視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管理。在硬件系統方面,要根據企業真實情況選擇運行狀況良好并能滿足企業需求的產品;根據設備對環境的要求創設良好運行環境確保系統運行的正常穩定;對其進行定期的檢查維護防治數據的丟失。在軟件系統方面,則要對數據的輸入輸出進行合規測試以保證數據錄入的準確性;定期更新和升級軟件以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加強安全防護工作提高軟件抵御外部攻擊的能力。
4.結束語
1.1處方入選標準
處方上有1種或以上中成藥,即納入為中成藥處方。
1.2中成藥使用合理性觀察指標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處方管理辦法》,結合藥品說明書、文獻資料等,擬定用藥合理性指標。①用藥與診斷是否相符;②是否重復開具具有同類功效中成藥;③用量用法是否規范;④藥物配伍是否合理;⑤療程是否合理。從5項觀察指標進行判斷,如有1項及以上不合理,即判斷為不合理用藥。
1.3中成藥合理應用系統管理方案
①臨床醫生方面根據臨床常見疾病,將基本藥物目錄中的常用中成藥,按照西醫疾病系統分類為綱,以中醫辨證分型為目,編寫《社區常用中成藥使用手冊》,重點講解疾病各主要證型的臨床癥狀、體征,以及常用中成藥的組成、藥性、適應證、禁忌等。②藥劑人員方面對處方進行認真審核、評估、核對、發藥以及安全用藥指導,加強與臨床醫生的溝通,積極提供藥品相關信息。③醫院管理方面加強質控小組的檢查力度,及時將檢查結果反饋落實到相關職能部門。④信息系統方面將基本藥物目錄中的常用中成藥,根據功效分類、藥理作用、ADR以及藥物間的配伍禁忌等,制作成簡單易行的合理用藥提示軟件,包括設置處方必填項目,同一功效分類藥物出現疊加使用時予以重復用藥限制,常見藥物配伍禁忌提示,設置單次處方最高劑量,毒性藥物使用提示等。⑤患者方面通過舉辦講座等各種有效手段,向患者普及中成藥使用常識,促進中成藥的合理使用。
1.4統計方法
用數據庫結構化查詢語言(structuralquerylanguage,SQL)對處方數據進行查詢,應用SPSS軟件進行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并根據資料類型、數據分布特征選擇相應的統計描述與推斷方法,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中成藥使用醫師執業類別情況
本次調查抽取2012年1-6月和2013年1-6月處方共112972張,其中中成藥處方70331張,占處方總數的62.25%,中醫執業醫師開具的中成藥處方僅占18.00%(12660/112972),西醫執業醫師開具的中成藥處方占82.00%(57671/112972)。
2.2系統管理前后不合理中成藥處方比例
系統管理前不合理中成藥處方比例占26.95%(8582/31836),管理后不合理中成藥處方比例為12.55%(4832/384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2.3中成藥不合理處方分類統計系統管理后,用藥與診斷不符、開具同類功效中成藥、用量用法不規范、療程不合理現象較管理前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表1)。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