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7:19
序論:在您撰寫工程師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提升教學質量的要求。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在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實施背景下,教學質量必須隨國家教育政策的調整及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不斷提升,教學計劃及教學方式也應該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2.企業的實際需要。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企業不太需要理論性太強的畢業課題,而是對結合企業實際生產、管理的課題有濃厚的興趣。這造成了校企對學生畢業標準評判之間的差異。畢業論文(設計)如何適應市場和企業的需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是解決校企間不同要求標準差異的關鍵。
3.學生畢業的設計需要。在企業實踐的學生沒有校內學生便利的理論研究條件,但具備校內沒有的實際生產條件。按照校內學生的畢業標準對卓越班的學生進行要求,這對卓越班學生來說是不太適合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卓越班學生的畢業設計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企業、學校制定的標準即可畢業。
二、卓越工程師畢業論文(設計)考核標準的建立
1.卓越工程師人才的總體要求
陜西科技大學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總體要求為:培養各種類型的高素質、高質量的工程技術人才,既要培養能夠滿足未來發展需要,能夠適應和引領未來工程技術發展方向的工程師,又要培養能夠在多語言環境下工作、具備國際競爭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更要培養能夠滿足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各種層次和類型的工程技術人才。學校對其定位為:培養能夠產生引領作用的技術骨干及技術管理人才。
2.校企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標準及畢業論文(設計)評價環節的制定
(1)校企共同協商,進行卓越工程師畢業論文(設計)選題、實施方案調整工作。校企共同制定畢業生畢業論文(設計)實施標準,能強化培養的針對性,提升人才競爭力。也可以將企業的要求融入對人才培養過程中,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加入企業的要求,使學生的成長方向具有一定的企業要求導向。這種結合了企業需求的培養環節才是有實際價值并受企業歡迎的。
(2)企業共同協商建立論文考評體系。在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過程中,要考慮卓越計劃的整體質量問題。畢業設計是本科畢業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結合卓越計劃的實施,克服學生在企業遇到的“搜集資料困難、導師指導距離遠、交流不便”等難題,是卓越計劃實施過程中的一個大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很有必要探索卓越工程師班實施企業生產課題、工廠設計課題等方面選題的可行性。在選題過程中,一方面應根據企業要求,針對企業的技術改造、研發等內容,讓學生參與其中,總結出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根據企業的實際生產,進行模擬工廠設計,讓學生根據現場搜集資料,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并結合新的任務要求,完成新工廠的模擬設計。通過模擬產品、工廠設計,可以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企業的運作、管理細節,熟悉企業的生產管理、成本控制、人員安排、設備選型、廠房設計等內容,為今后在行業就業打下牢固的技術基礎。在這些探索過程中,可能會涉及選題、開題、落實等一系列問題,如何在遠程控制這些在學校可以輕易控制的教學環節,是一項需要探索的開創性工作。
3.卓越班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工作
卓越工程師班學生有1年的企業實踐時間,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提升學生的工程思維能力,是一個需要認真探索的問題。同時,學生在企業所見所聞都是實際生產環節,與學校的模擬設計、理論研發等內容區別很大。如何提高學生對此類設計內容的積極性和興趣,也值得深入研究。針對卓越班的畢業論文(設計)選題范圍、主要內容、完成深度等問題,應該實際調研,有針對性的根據實際情況對畢業論文(設計)的要求進行優化,提出企業管理、工藝改進、質量檢測改進、節能生產、自動化生產設計等各種命題,使之符合卓越班教學的運行實際情況。這樣也可使后續教學計劃修改有一定的針對性,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4.卓越班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的落實
應針對卓越計劃的實施,對教學關鍵環節進行改革探索,尋求適合卓越計劃的本科論文實施方式和標準。其總體目的是以企業需求作為優化畢業論文(設計)體系改革的動力,通過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的訓練,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使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更加符合企業的要求。在具體做法方面,主要以實踐性課題作為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方向,與工廠的技術管理、設計優化等方面的具體選題結合。另外,針對卓越計劃實施時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不適合進行學校畢業環節中常用的科研選題,需要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結合企業需要進行研發。這一方面要發揮企業導師的作用,讓學生選題結合企業實際;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進行結合企業生產實際的模擬設計,讓學生對企業實際生產的情況進行改進、優化,以此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卓越班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存在的問題
1.企業導師人數不足,對學生的指導環節易流于形式
企業導師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功底比起校內導師來普遍偏低,按照學校的要求指導學生的經驗也較欠缺,這是導致卓越班師資力量不足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一家企業的企業導師人數往往不足,而其他協作單位的距離又較遠,這也會限制導師作用的發揮。而校內導師在畢業環節上由于要兼顧校內正常教學班的學生,在指導卓越班的學生方面,也感到力不從心。加之卓越班畢業論文(設計)重視實踐性課題,校內導師可以指導的余地更為有限??梢?,基于卓越班論文質量考慮,校內外的導師人數有必要進行適當的培養。
2.學校、企業對畢業論文(設計)標準理解的差異
學校的考核機制與企業導師對畢業論文(設計)的理解存在差異,需要進一步磨合。雖然校企對學生論文的內容、課題方向共同進行了確定,但是,學校對格式、開題、中期檢查、畢業答辯環節等方面有嚴格要求,在學生論文方面,學校重視論文格式、內容,而企業重視內容,卻不太重視論文的格式要求,或者對格式方面的要求不太理解。同時,由于企業距離學校較遠,學校導師指導不方便,這勢必對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格式審查等質量監控環節產生一定的影響。
3.畢業論文(設計)考核指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1.通過廣泛的文獻檢索和兄弟院校的實地考察,召開專題研討會,集思廣益,正確認識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問題;明確注冊工程師制對人員素質、業務能力、知識結構的要求。
2.在前期調研考察的基礎上,針對現有土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案進行問題研討,設計適應注冊工程師制度要求的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1)適應性的教學管理工作改革
建立教學管三方共同參與的教學管理新機制,努力開發和利用人的創造力,給教師和學生充分的教學管理決策權、監督權,實現教、學、管三方在教學管理中的目的共同、手段互助和平等協商。
(2)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等核心教學工作
A.進行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業核心課程課時量適當增加,非核心課程課時量適當減少,增加實踐環節課時量,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企業認識實習等,達到總學時的30%。B.鼓勵教師進行課程教學改革,采用案例項目教學、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進行精品課程建設,以精品課程建設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C.鼓勵教師根據生源狀況和人才培養的目標,編寫適合的應用型本科教材。教材建設作為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支柱和基礎,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中的作用顯而易見。
(3)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為適應應用型教育的需要,組建校企結合、職責分明、梯隊合理的工程教育師資隊伍。A.倡導教師把論文寫在項目上,研究做在實踐中,成果轉化在企業里。B.要求教師具備“企業工作經歷、名校進修經歷”兩種經歷。C.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措施(引進來,就是引進施工設計等生產單位具有豐富理論及實際經驗的工程師來校辦講座和指導實踐教學;走出去,就是鼓勵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到生產企業兼職、學習或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提高教師的工程能力)。
二、預期實施效果
將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與注冊工程師制度有機結合,明確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定位,加強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實踐教學為主線、基于項目的學習,培養適應注冊工程師制度要求,具備扎實的本專業的專業理論、專業基礎知識,還應該具備相關或其他方面的專業知識,并盡可能做到一專多能或多專多能的復合型、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三、結語
本文以幾個典型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說明。大一暑期境內社會實踐環節其目的是進行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的調研和學習,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信息收集、溝通和表達能力,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實習前,指導教師會與對口企業主管人員反復商討實習計劃以及達到的實習成效,學生按照3-5人分小組進行,便于管理和在不同部門實習。社會實踐采用講座、采訪及跟班體驗多元化方式。學生提交的成果包括個人調研報告和小組PPT匯報,有助于學生分享到其他學生的成果,以彌補不能同時在所有企業的各個部分體驗的遺憾。大二暑期境外工程體驗其目的是了解境外的土木工程行業的運作情況,學習境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對境外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進行調研和學習。實習形式是參觀工地和示范項目以及企業跟班體驗,參觀和體驗的項目包括一些知名的大型在建和已建工程,同時深入國際著名設計事務所體驗設計工作。大三暑期生產實習共5周時間,采用統一安排,統一管理的模式。首先由學校聯系一些在建的大型、重要的建筑工地,將學生按照3-6人分組,派往不同工地,安排住宿等。實行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雙導師”制,即在工地現場工作由企業導師負責,學校導師部署總體任務及教學安排,并且每周下工地檢查一次,向企業導師了解情況,進行溝通。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學生是以一個基層技術或管理人員助手的身份參加工作。實習期間要求每天寫好實習日記,記錄施工情況、心得體會、革新建議等,實習結束提交實習報告和專題作業。成績評定包括5個部分:實習紀律占10%,實習日記和報告占50%,小專題(或社會調查)占10%,企業導師評語占20%,最后答辯成績占10%??梢姀母鱾€方面考核可以控制生產實習質量,完善實踐環節考核制度。大四畢業設計(論文)環節共15周,實行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雙導師”制。原計劃在相關設計院或其他企業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但考慮到實踐單位接收所有畢業生有一定困難,另一方面把學生完全放置實踐單位,校內導師介入的時間少,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經過反復討論,并與企業溝通,采取了一個折中辦法:聘用一批校外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分別來自境內境外的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管理單位。每位學生都有校內和校外指導教師,校外指導教師每周提供一次與學生面對面的答疑時間,這樣學生既能夠在校內導師的指導下,嚴格按照學校畢業設計的規定完成畢業設計,理論上達到一定深度,又能直接接受具有豐富工程經驗的高級技術管理人員的指導。當然做好畢業設計指導工作,還需要校內校外指導教師的不斷溝通以達到一致的目標。
二、實踐教學環節實施初步成效
1.境內社會實踐的實施
目前已經有三屆學生在大一暑期分赴省內簽訂的幾家校企聯合培養的卓越工程師培養企業進行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每天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門,通過講座、采訪和親身體驗等形式,學生收獲很大。由于學生在學校里學的都是書本上的知識,對課外的實際運用情況所知甚微,通過實踐,可以了解學校外面的建筑行業的現狀。學生反映最大的體會是懂得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優秀人才,明白了儲備豐富技能的必要性,知道接下來三年的大學生活該怎樣去規劃了。同時也體會到作為職業工程師應該具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會了與人溝通的技巧等。
2.境外工程體驗的實施
目前已經有兩屆學生在大二暑期赴香港參加為期1周的境外工程體驗。著名的國際顧問有限公司和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是境外實習的校外實踐單位,為此校企雙方經過多次討論后擬定了實習的詳細計劃和實施辦法,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標準模式。實習內容涉及土木工程各個領域的設計、施工、管理工程項目。與現場工程師的交流,不僅在專業領域擴寬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在建設項目工地調研時,學生先后參觀了海港凈化工程、昂船洲污水處理廠、港珠澳大橋、西九龍高鐵站等建設項目工地,在與工程師和工人的交流中,學生接觸到很多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知識。此外,學生還參觀了由香港政府引導的推廣節能、環保等理念的“零碳天地”。學生大開眼界,見識了香港先進的施工設備和高效的施工方法、成熟的管理措施、先進的設計理念、超前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為今后學習和工作建立了更明確的目標。這些實習的經驗將會為今后境外實習打下基礎。
3.生產實習的實施
生產實習安排在大三暑假,剛好上完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為期5周。學生以一個基層技術或管理人員助手的身份參加實習工作,與現場施工技術人員同吃同住。只要工地選擇合適,實習期間基本能經歷測量放線、綁扎鋼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及部分砌筑工程施工的實踐過程,學習各工種的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管理方法,學習和應用有關工程施工規范及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學習施工過程中對施工事故的處理方法,學習閱讀施工圖紙和文件,還學習一些工程概預算的相關知識。通過施工實習,學生理解了如何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結合起來,工程實際中不能死套書本知識,而是要舉一反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解決措施。實際施工現場遠比書本上來得復雜,要做一個合格的施工管理人員,只有在現場慢慢積累經驗、虛心求教、耐心聆聽、靈活變通、和工地上的各方協調好關系才能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通過施工實習,也磨練了學生的意志,鍛煉了學生在艱苦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
三、結語
由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高等工程教育的國際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根據國外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到海內外跨國企業實習,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而目前我國許多高等工科院校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很少,學生幾乎沒有機會進行國際的交流和合作。
2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
結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特點和要求,在充分總結我校辦學傳統和特色的基礎上,提出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基于卓越工程師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
2.1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注重授課藝術,進行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改革,使課堂氣氛更活躍,更具感染力。對陳舊落后的教學手段進行改革,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幻燈、投影、錄像等,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拓寬學生視野,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改變“一張考卷定成績”的傳統考核方式,引進課程論文、平時測試,期中測試、大作業等注重自主獲取知識能力培養的成績評定方法。通過考試改革,強調對學生實際能力的考核與評價,引導學生自覺增強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
2.2更新教學內容
在專業課程建設方面,加強多學科交叉綜合性課程建設,同時特別強化面向工程實際的案例教學。在教學內容改革時,應該注意夯實基礎知識,兼顧學科前沿動態,重視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最有效的方式將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及技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專業知識。
2.3強化實踐環節
按照加強實踐教學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制定培養方案時要統籌考慮實踐性教學環節,要正確處理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利用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和科研平臺的良好條件,建設校內實踐基地,強化實踐教育,為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打下基礎。積極組織和開展大學生創新項目、大學生科技活動、創新實驗課、實驗室科研項目等,進而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注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全面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培養。
2.4加強與企業、行業合作
拓寬辦學途徑,保證專業進一步發展。積極開拓產學研聯合辦學的新途徑,加強與土木工程專業相關的科研院所、企業的密切聯系,與更多的企業簽訂聯合培養協議,明確雙方在卓越計劃中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共同設計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實施培養過程,建立若干實踐基地。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建立聯合實驗室,聘請有學術成就、科研成果、產品開發和經營管理經驗的研究、管理高級人才,參與專業建設和教學。
2.5開展國際工程教育交流與合作
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到海內外跨國企業實習,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同時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工程教育資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師,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向工程教育強國轉變。
3結論
教學資源建設是有中國特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現的關鍵問題,也是長期以來中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我國教學資源建設仍然存在總量不足、分布不均、共享困難、不能有效服務專業設置、課程建設、頂崗實習和學生就業等諸方面的不足?!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把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作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保障措施。卓越計劃結合自身規律開發數字化資源,加強以優質視頻、教學素材、特色專題為主要內容的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有利于推動卓越計劃相關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和教學方法手段的不斷創新,并直接關系到卓越計劃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同時,《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提出“通過多種方式整合校園資源,優化辦學空間,提高辦學效益,確保高校辦學條件不低于國家基本標準。因此,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提高資源建設的規范性和利用效率、降低建設成本和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普及和共享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2卓越計劃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路
卓越工程師背景下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需要根據行業對化工工程師知識、素質和能力的要求,確定相關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將涉及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工程綜合能力培養、企業以及工程項目管理知識的課程納入培養方案中,增加工程教育相關課程,因此,必須按照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教材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為手段,改革教學內容,加強教材建設,自主編寫和完善系列專業教材,使教學內容充分反映新世紀化工實際生產和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總體建設思路如下:
2.1構建“新體系”
構建以培養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工程綜合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新體系。按照基本技能層、知識應用能力與工程實踐能力層、創新能力與工程綜合能力層等“三層次”,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工程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基本技能層,主要通過課程實驗、上機操作等實踐環節加深對理論課程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在知識應用能力與工程實踐能力層,主要通過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等環節實現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創新能力與工程綜合能力層,主要通過化工企業輪崗實習、化工企業項目設計與研究、畢業設計(論文)、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產學研合作開發等方式實現對學生的工程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2.2突出“厚基礎”
本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專業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分為通識教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大模塊。通識教育包括數學與自然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體育、素質教育公共選修課等,其課程學時占總學時的47.7%,課程學分占總學分的47.5%;專業基礎課包括相關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其課程學時占總學時的34.9%,課程學分占總學分的34.3%;專業課包括基本專業課和專業方向課,其課程學時占總學時的17.4%,課程學分占總學分的18.2%。突出了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厚基礎,為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2.3強化“寬口徑”
本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專業培養方案設置了精細化工、能源化工和生物化工三個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其中,精細化工方向課程模塊開設了精細化學品化學、精細化工工藝學、精細化工過程與設備、精細化工及分離實驗等課程;能源化工方向課程模塊中開設了煤化學、煤化工工藝學、潔凈煤技術、煤化工實驗等課程;生物化工方向課程模塊中開設了工業微生物學、生物化工工藝學、生化分離技術、生物化工實驗等課程。強化了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寬口徑,以滿足大化工行業對工程技術人才的要求。
2.4體現“重創新”
教材建設也是教學資源建設不可缺少的內容。在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材的選用上,以“加強基礎、精選內容、有所創新、有利教學”為原則,盡量選用國家規劃教材或者比較權威的高水平教材。同時,組織教師立項編寫或參編高質量教材,如普通高等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或精品教材;自編配套輔導教材和講義,制作和充實各類聲像教學資料,積極開發具有專業特色的CAI課件,錄制網絡教學視頻。重點開展精品課程建設,爭取獲得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3門省級精品課程、4~5門校級精品課程,通過改革與建設,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打造出有扎實理論功底、掌握化工專門技能、有很強事業心和吃苦耐勞精神的應用型專業人才,以滿足現代化工業發展對化工專業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我們將不斷完善卓越背景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教學資源建設,確保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確保專業建設項目績效。
3卓越計劃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存在的困難
卓越計劃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資源建設的內容相當豐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突破重重難關,其中最為突出的有校企合作、人才需求的個性化和多樣化以及師資隊伍建設三個方面。
3.1校企合作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我院不斷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長效運行機制,努力通過各種渠道與企業溝通,先后在多家大中型企業設立了教學實習基地并成立了一個工程實訓中心,為學生營造了在企業進行實踐學習的良好機會。但有些企業為了兼顧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不能為學生提供在相應的技術崗位上動手操作的機會,這樣一來學生的動手能力就得不到真正的鍛煉。
3.2人才需求的個性化和多樣化
不同的公司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均存在差異,如同樣是培養化學工程與工藝卓越工程師,有些公司需要學生具有精細化工或生物化工方面的知識,而有些公司則需要學生具有能源化工方面的知識。因此,我們必須有的放矢地進行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卓越工程師教學資源的建設,以滿足不同公司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多樣化需求。
3.3師資隊伍的建設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必須擺脫傳統的大學生培養模式,為了實現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和落實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標準,形成具有良好的學緣結構、知識結構和以中青年為主體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是順利、高效進行教學資源建設的必要條件。而要改變目前師資水平不足,知識結構單一和學緣結構不合理的現狀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
4結論
我校金屬材料專業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試點專業。對于金屬材料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我們進行了初步思考。實施金屬材料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在校內培養方面,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各類大學都不是問題。需要研究的是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優化完善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完善實踐型教學體系,提升教師工程素質,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
1明確培養目標提升教育品質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我國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旨在造就一批綜合能力過硬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它提出了一種新的教育品質概念,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應當遵從社會發展需求和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雙重標準,這不僅包含了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創新,還明確了人才培養應以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全面拓展為核心。這就意味著高等學府對人才的培養應具備適應與時俱進的時代需求和高品質的工程技術發展要求的培養理念和課程體系。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不僅要求對工程技術有全方位深層次的掌握,還需通過正確的價值理性的引導,人文社會科學及企業管理精神的長期熏陶,懂得工程技術在社會和國家發展中的價值和意義。然而,目前的教育體系缺乏對學生進行從事工程工作意義的教育,很多工科學生并不明確工程工作的意義及其相應的社會責任,同時由于社會對工程和工學的認知度的欠缺與偏差,導致出現了一種現象——目前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僅就學生生源方面,工學碩士明顯優于專業學位碩士,甚至出現了工學碩士落榜的考生可以轉向專業學位學習的第二選擇。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大學生的理想職業是“不當工程師也要當技術員”。而且很多院校過去也常常以被命名為“工程師的搖籃”而自豪,但是在21世紀飛速發展的今天,這樣的提法已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目前的統計數據顯示,現在大學生的理想職業一般為公務員、管理者、金融會計師等一些不具有工程意義的職業。對此我們不禁要發問: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下的本科畢業生,會按照原本的設想,一部分繼續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學習,另一部分轉而攻讀工學碩士嗎?是不是學術研究型大學“卓越計劃”的本科畢業生主要進入工學碩士階段,從事科學研究;而一般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則進入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學習?當然,不管答案如何,都要求我們要實踐好金屬材料專業的三階段(本科、碩士、博士)培養,這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和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及時有效地轉變思想觀念,更新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品質。
2創新工程教育培養模式
工程教育培養模式,常規的是變革課程體系、教材內容、教學方式,強化實踐環節等。而工程教育的創新模式,例如“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學分互認”也在積極推動高等工程教育培養模式的全面改革發展。針對本科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常見的按學年分為“2+2”“3+1”“5+1.5”等。高校應打破學校封閉辦學的傳統模式,積極促進通過校企合作創設工程教育的環境與條件。我校金屬材料專業本科卓越工程師計劃采用“3+1”培養模式,即3年的校內學習,1年的企業學習,校內學習和企業學習相互交叉。在3年的校內學習時間內,穿插各類實驗教學、實踐教學以及認識實習,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輔修管理學、經濟學、自動化等第二學位專業。在1年的企業學習中,部分學生采用頂崗實習的方式,另一部分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的項目研究。
3改革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的目的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知識認識,對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必不可少。我校金屬材料專業本科“3+1”教學模式下,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分離,將實踐教學作為一個單獨的部分,改變原來的將專業、基礎課程以教師傳授的方法給學生的這種傳統教學方式。把培養學生能力作為主要目的,以通過精煉理論知識和工程訓練作為輔助依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檢驗標準。與理論教學相得益彰又各自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課程的學時有效性不同于理論教學,優化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將工程人才的培養由課堂延伸到課外。同時,學校開設創新性實驗和開放性實驗,學生可自由選擇。此外,課外科技活動和學科競賽的獎勵機制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4大力提升高校教師的工程素養
跟20世紀末期相比,現在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高校的教師參加到工程實踐中的次數和地位也在下降,這就使得高校教師更難把教學和工程設計都處理好?,F在很多剛進入高校的青年教師大多都是沒有或者很少有在企業實際的工作經驗。結合生產實際和參加到工程的機會也在本科高年級的教學中正在減少,在本科的畢業設計中更是如此。因此,國內很多高校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實踐經驗不足的現象突顯。結合我校實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來提升教師的工程素質,從而滿足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的計劃要求。
4.1教學相長結合
我校的實際情況,在研究和教學實踐中發現,培養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養成兩個同等重要的因素是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師在研中學、學中教;學生在學中練、在練中學,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
4.2產學研緊密結合
學校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使用該平臺可以連貫地培養青年教師的工程素質,也可以提供給學生一個新的工程實踐機會。
4.3合理高效的利用
社會資源創辦校企聯合教學模式,整合高效利用社會辦學的資源優勢,發揮出社會辦學的力量。通過上面2種方式可以使教學緊密的結合行業發展的前沿,而且可以為教師工程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提供必要的支持。
4.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要打造一支整體素質和技術能力都優秀的師資隊伍,學校不僅要大力引進具有工程實踐背景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還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使得工科類專業教師有接受與社會發展接軌的工程實踐鍛煉的機會,并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工程實踐。學校還可以出臺相關政策,以資助和鼓勵青年教師到企業中進修學習。在崗位評聘、職稱晉升等方面將工程素質考核納入指標體系也是一種提升教師在工程教學方面素質的好方法。高水平工程教師師資隊伍不但要有校內專職教師,還要有企業兼職教師,只有既鼓勵有工作經驗和科研水平的工程師到學校兼職任教,又鼓勵專職教師到企業中兼職,才能使二者充分結合和交流,達到知識技能互補和彼此相互學習的目的。
5積極探討校企合作方式
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實施必須重視校企合作,緊密依托行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是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有效途徑。然而,長期以來國內的大部分企業都不愿意接納未畢業大學生的實習,把在校大學生實習看成是企業負擔,并且有很多企業把大學生實習的時間期限規定為1年,這都是培養卓越工程師計劃的難點。同時,在校大學生在公司進行實習時,實習期間所需的實習費、安全保險費、交通費等各種費用都需要學校支付,這對于學校是很難承受的高額費用,會導致實習質量“縮水”。目前,在校大學生在企業實習中基本以參觀實習為主,學生安全被學校和企業放在了第一位,在有限的實習期間內,對大學生的培養基本難以實現。針對該問題,希望國家明確要求企業擔負起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校外責任,更希望國家實施政策鼓勵企業的這種行為,促使企業積極主動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參與人才培養,將培養金屬材料專業卓越工程師變成企業的經營政策。事實上,開展培養卓越工程師計劃,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是一項學校和企業雙贏的戰略。首先,高等院校的發展,尤其是實施培養卓越工程師計劃離不開相關企業的深度參與。其次,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等院校培養出的各種專業型人才。我校材料學院已與很多企業(如東北輕合金有限公司、東安發動機有限公司等)共同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工程碩士培養關系,已經幫助這些公司培養了眾多工程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最后,校企合作關系的建立,能使高校與企業達到彼此生存共贏的目的。高校與企業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合則兩利,所以應該促使高校與企業之間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即高校應該在企業建立生產實習基地,根據高校和企業的真實情況,建立各種等級的學生工作站,利用企業在生產、科研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企業所能提供的實際技術、工作和科研環境,給高校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提供相應的研究課題。企業在給高校提供實習設備、場地、工作站的同時,高校學生也能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利潤,并且出站的畢業生也可以留在企業繼續工作,使企業人才得到新鮮的血液,達到高校與企業雙贏的目的。
二結束語
1.1教學目標不明確
“C”是很多高校普遍開設的一門課程,大部分學校教學方法大同小異:課堂講授+上機實驗,教學目標也集中于讓學生掌握C的各種重難點,比如數組、函數、指針等。其實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本課程的作用差異較大,采用模式化的教學方法和雷同的教學目標是不合理的。此外很多教學方法忽略了編程思想鍛煉,局限于講授語言本身,變成了教“語言”而不是“程序設計”。
1.2學生動手應用能力較弱
多年來,大部分學生學習完本課程后,仍難以針對一個簡單應用編制程序,此問題十分普遍。一般C語言教材,都是先介紹程序設計基礎知識,然后介紹各種數據類型和輸入輸出等語句,由于內容枯燥,因此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甚至不愿上機,浪費了寶貴的實驗機會。此外各種例題、習題也是數學性較強或者演示性質較強,比如牛頓迭代、水仙花數、10整數排序等,這些內容和實際應用關系相去甚遠。
1.3未體現卓越工程師培養特色
如前所述,卓越工程師培養的不僅是一個程序員,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創新能力,為進一步從事設計、架構規劃打基礎。由于課時所限,計算機專業的一些理論課程如自動機、組合數學等一般未納入軟件工程的培養方案,但對于卓越工程師而言,初步學習這些內容是必要的。此時如果在相關課程中融合部分上述知識將大有益處。
1.4沒有為后續課程打下良好基礎
一方面由于例題和習題所限,在學習“C語言”時學生未能充分理解軟件工程的一些重要思想如模塊化等,導致編程時思路混亂、僵硬。另外由于課時所限,結構、文件等章節經常被略講甚至不講,導致學生在后續課程學習時基礎薄弱。
2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結合軟件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在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采取了如下教學改革措施:
2.1實驗室授課
對于程序設計課程,學生在課堂聽講時,是一種靜態的信息接收過程。當講到各種知識點時,如果能夠即時編程驗證,將成倍地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吸收消化效果?;诖?,近年來我們努力實現了全程在實驗室機房授課,學生可以實時動手分析,教師也可以從講臺主機遠程指導、控制學生設備,效果良好。
2.2采用國外教材及引入軟件工程思想
“C”的國內教材大都偏向初學者,存在細節被過度簡化的問題,不利于實現培養面向實踐的工程師的目標。為此我們采用國外知名教材進行授課。該教材的最大特色是面向應用,對C語言的應用特征、程序設計的特色描述詳盡,例題及習題應用性很強,并且可結合軟件工程的基本思想進行講解,例如商品條碼校驗位計算、撲克牌發放及手牌比較、零件數據管理等。學生學習后,在后續應用性課程中能夠很快上手并進行拓展。
2.3編程思維訓練
我院“C”課程開設在大一上期,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進入編程領域。因此在教學時,我們避免拘泥于C本身的語法細節,而是淡化其語言色彩,偏重講述如何利用程序語言來處理問題。在此列舉一例:很多C課程都會講授如何編程打印一個由星號組成的菱形。某些教材上給出的解法是將菱形分為上半部和下半部分,用兩個循環來打印,這種方法對學生思維訓練無太大幫助。筆者在授課時,采用了如下思路:將菱形放入一個二維坐標系(原點在左上角),畫出菱形所在區域邊界,由此寫出區域的解析表達式|x-3|+|y+3|≤3,從而得到程序循環中的核心判斷語句.
2.4有機引入計算機理論課程知識
如前所述,軟件工程專業一般不開設有限狀態機等理論課程,但是作為卓越工程師,掌握這些知識是必要的。為此我們在課程中有意識地引入了這方面的知識,給學生提供初步認知,為有意自學者提供基礎。例如,一直以來學生在學習“計算一個句子中單詞個數”這一經典程序時,總是不明所以。為此我們另辟蹊徑,采用如下方法講授。首先抽取問題核心:把句子看成是由字母序列和空格序列(單詞間可能有多個空格)交替組成的一個字符串。程序處理的方式,是對句子中的所有字符進行逐一掃描,然后在這個過程中判定單詞的出現,如出現則把計數變量加1。其次將問題抽象化:用有限狀態機來描述上述過程。其中“1”代表當前掃描字符“位于字母串中”這一狀態,“0”代表當前掃描字符“位于空格串中”這一狀態。當“掃描到字母”事件或者“掃描到空格”事件發生時,掃描器的狀會被改變,如圖箭頭所示。我們關心的是當處于狀態0時,“掃描到字母”事件發生的情況。此時意味著之前掃描到的是空格,現在是字母,即到了一個單詞起始處,故此時計數變量加1。然后引導學生將問題轉化為表格描述,(第一行表示事件,第一列表示狀態,中間單元格表示某事件發生后,應進行的狀態轉換及其他操作),進一步地可以精煉為(b)。由此可得到示流程圖。在此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寫出程序。這種教學法十分透徹,為學生今后自學相關知識打開了一扇大門。
2.5作業批改及考試規范化
為了避免傳統教學中學生作業及考試批改過程低效,分析困難,且難以發現問題的缺陷的情況,我們開發了一套C語言作業及考試批改系統,該系統通過代碼分析及用例執行等方式,客觀地對學生程序進行判定,一方面提高了教學效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改變了以往在紙面上寫代碼的隨意性,從而培養起作為一個軟件工程卓越工程師必備的素質。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