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0 08:34:44
序論:在您撰寫新聞學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教學計劃及實踐教學方案的調整與修訂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2010年11月啟動,經歷了相關文件精神的學習討論、媒體單位實地調研、校內外專家反復分析論證等過程,于2014年6月完成。與該專業2006版的教學計劃相比,2014版的教學計劃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突出了應用型專業的特點,適當壓縮了理論課學時。專業必修課中新增了電視專題片創作、視聽語言訓練2門實驗課,專業必修課中實驗課程合計25學分,占專業必修課程總學分(57學分)的43.8%。任意選修課中新增燈光技術與藝術、錄音技術與藝術、影視片頭制作、網頁設計與制作、廣告設計與制作5門應用性較強的實驗課程。其他實踐類課程含專業實習8周8學分,畢業論文(設計)8學分(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或畢業設計的創作),社會實踐2學分,軍訓2學分,新增課外創作2學分,合計18學分。實驗課程與其他實踐類課程合計4分,占該專業總學分(168學分)的29.1%。不僅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有明顯增加,而且實踐類課程的手段,如實驗教學、實習實訓、課外創作、畢業設計等也日漸豐富。
(二)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建設
1.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建設對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為保證該專業實驗課程的正常開設,2003年10月,人文學院籌建了器材室,為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學生購置了少量攝像機、功放、組合音響等急需的設備。2006年6月,學院正式成立了廣播電視實驗室。當年人文學院和學院各出資11萬元,購買聯想開天計算機31臺,籌建了非線性編輯實驗室。2007年5月,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前夕,學院采取應急措施,購買專業攝像機10臺,約30萬元設備。2008年11月,日元貸款項目索貝編輯機等價值66萬元的專業設備到位。至此,前期投入該專業實踐教學的專業設備總值已經超過120萬元。2011年8月,由該專業申報的采編技術實驗室成功獲批2011年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實驗室建設項目,獲得中央財政支持下撥的專項資金300萬元。2013年12月,項目完成,共新建專業實驗室5間。其中,新聞編輯與播控實驗室購置了索貝節目編輯工作站、節目上下載及播出控制工作站、節目播出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等設備,能夠完成新聞采集、素材下載、剪輯制作、節目審核、節目上載、節目播出等一整套的新聞節目制作流程;影視后期制作實驗室擁有蘋果影視后期工作站、數據采集工作站、服務器等設備,既可以對虛擬演播室后期生成的視音頻信號進行錄制和編輯,也能夠完成電視節目及廣告作品的剪輯、特效處理、包裝、渲染等;虛擬演播室主要由主控室和演播大廳構成,主要設備由圖形渲染工作站、主控工作站、摳像合成色鍵器、演播室攝像機、藍箱、存儲設備、監視監聽設備和燈光系統構成,并有虛擬演播和實景演播兩個功能區,能夠滿足新聞、文藝、專題等各種電視欄目錄制實驗和電視節目主持實驗的需要;配音實驗室有兩間,主要設備有錄音工作站、配音工作站、調音臺、高保真錄音話筒等設備,它能夠滿足所有實驗室在節目制作過程中的錄音與配音需要,能夠提供兼容性高和數字化的高保真聲音文件,也可以用于廣播節目的錄制實驗??梢哉f,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實驗室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使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實驗平臺的建設在硬件和軟件上有了質的飛躍,不僅極大地改善了我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新聞采編制作專業的辦學條件,而且為相關專業進行媒體仿真訓練、學生綜合素質訓練,以及課外創作活動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2.實習基地建設為拓展實踐教學的空間,學院加大了實習基地建設的力度。2006年11月至2011年7月,學院分別與伊犁州、伊寧市、兵團四師、塔城、阿勒泰、克拉瑪依、兵團七師、奎屯、博樂等地的媒體合作,建立了22家專業實習基地。目前,該專業是學院擁有專業實習基地最多的非師范類專業。通過專業實習基地建設,不僅為該專業學生見習、實習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也為進一步加強該專業與地方媒體的溝通與合作搭建了平臺。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
作為一所邊遠的地方高校,盡管該專業的辦學歷史只有短短的十余年,對于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也還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但宏觀上主要的實踐教學環節設置已經相對穩定,并能結合本校實際形成自己的特點。就筆者觀察,我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1.專業課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即在專業課教學中,將理論講授與實踐操作環節結合起來。對于廣播電視概論、新聞采訪與寫作、節目策劃等課程,該專業教學計劃中明確規定了一定比例的實踐課學時,要求教師將課堂上的理論講授與課上、課下的實踐實訓操作環節緊密結合起來。理論課堂融入了實踐課的內容,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培養和鍛煉。2.實驗課程中的實踐教學即圍繞該專業核心技能的培養,以強化學生某項實踐操作技能為目標,開設獨立的實驗課程。如攝影技術與藝術、攝像技術與藝術、播音、主持藝術、非線性編輯、電視節目制作技術、視聽語言訓練、紀錄片創作等。3.專業見習即低年級階段的短期認知實習,分為校內和校外專業見習。校內專業見習通常是指學生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參與校園廣播站、校報、校園新聞網等校內傳播媒介的實踐活動,對記者、編輯、播音員等工作進行初步的見習。校外專業見習主要指學生利用寒暑假就近在家庭所在地的電臺、電視臺或其他新聞媒體對媒體工作流程進行觀摩、體驗和學習。專業見習是專業實習的熱身和準備階段,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行決定,學院不作統一安排和硬性要求。4.專業實習即高年級階段的媒體綜合實習。專業實習既是對學生四年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所獲得的實踐能力的全面檢驗,也是對學生即將“上崗”就業的一次實戰演練。專業實習列入該專業教學計劃,安排在第四學年的第二學期,時間為8周。在專業實習的準備階段,一般由院系作實習動員,明確該專業實習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實習單位原則上由學生自己聯系,找不到實習單位的學生由院系負責聯系安排實習單位。院系按實習生地域分布情況把學生編成若干個實習小組,分別選派教師或委托媒體單位進行具體指導。5.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旨在提高本科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學術素養,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近年來,針對一些學生單純以畢業和完成學位為功利目的,拼湊、粘貼內容空泛的論文現象,該專業要求集體開題,嚴把論文選題關。引導學生盡可能結合媒體尤其是新疆傳媒業的實際進行調查分析與研究,以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對畢業論文環節進行改革,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或畢業設計的創作,將畢業設計作為改革的主要內容進行大膽地嘗試。盡管畢業設計的相關要求、評價標準還存在一些缺陷,尚不成熟,但此項舉措無疑將對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產生積極的影響。6.課外創作即以興趣為導向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和創作活動。該專業曾經組織學生成立過攝影、攝像興趣小組,參與學院校慶、運動會、文藝晚會等大型活動的拍攝;也曾經依托學生社團,成立主持藝術協會,舉辦過多屆校園主持人大賽;2008年以來,更是連續6年承辦了學院大學生校園DV展;這些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和獨立創作的欲望。近年來,先后有6名學生在自治區主辦的各類主持人大賽中嶄露頭角;2011年10月,該專業2007級學生劉毅龍拍攝的紀錄片《錫伯文化的傳承》榮獲第二屆全國校園攝影作品展示活動DV賽項大學組二等獎;2014年5月,該專業2011級學生迪力亞爾創作的反映新疆塔城地區哈薩克族游牧民原生態生活的人文紀錄片《游牧人家》一舉奪得第九屆“科訊杯”國際大學生影視作品大賽國際分組賽西部組紀錄片類金獎及“科訊杯”第九屆國際大學生影視作品大賽總決賽“最佳音效大獎”,為學院爭得了榮譽。整體觀之,以上六個方面的內容既相互區別,各有側重,又互為聯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主要內容。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如前文所述,該專業自辦學以來,在教學計劃及實踐教學方案的調整與修訂、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等方面進行了多方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由于受相關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進一步深化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也面臨著復雜的矛盾和問題。
(一)缺乏真正能夠勝任實踐教學的專職教師
從2001年開辦之初沒有1名專任教師,發展到今天擁有8名專職教師,該專業師資緊缺的情況有所好轉,且80%的專職教師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和講師以上職稱,專職教師的學歷、職稱水平也有較大提升。但8名專任教師中,有實際操作能力,能夠承擔實驗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僅有3名??梢哉f絕大多數專職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從學生到老師,雖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實踐經驗嚴重缺乏。為避免照本宣科,純理論背景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采用案例分析、課堂討論等方法加以彌補,但因為其自身缺乏新聞從業經歷和實踐經驗,所以他們對案例的解讀與分析往往加上自己想當然的理解,也因此往往與媒體實際并不相符。這樣一來,課堂教學內容與媒體實踐的脫節也就不可避免。即便是有一定操作能力,能夠承擔實驗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他們所開設的實驗課程,也往往是依托實驗課教程,一般是由教師先講,學生按照教師的布置或實驗教材指導書上的步驟,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操作。在這種模式下,雖然也有實驗能力的培養,但這種實驗能力是被當作技能并以“知識”的形式加以傳授的,教師自身缺乏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創造能力,必然導致學生“創造性”應用能力培養的缺失。由此觀之,缺乏真正能夠勝任實踐教學的專職教師,是目前直接影響該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和效果最為關鍵和最為突出的問題。近年來,該專業也曾經倡導專職教師去媒體觀摩、見習或進行專題調研,但因為目前學院教師工作量考核體系只承認學時,即課堂教學工作量或其他能折算成教學工作量的工作(畢業論文指導、專業實習指導等),教師因而缺乏主動參與媒體實踐的積極性。
(二)實踐教學的主體單一,缺乏與媒體行業的深層次合作
盡管經過十余年的摸索,我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但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實踐教學的主體比較單一。高校與媒體行業的交流還停留在依托專業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的層面,缺乏較深層次的合作。與媒體對接、合作辦學等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尚未展開,人才培養脫離媒體實際的矛盾比較突出。
三、相關對策
(一)培養“雙師型”教師
國際新聞傳播教育界的通則和共識是新聞傳播教育一定要學用結合。在國外,新聞學專業教師通常要有較長時間的媒體從業經歷,很多人甚至認為,新聞從業經驗而非博士學位,才是聘任一位新聞學專業教師的先決條件。但在我國,大部分高校新聞院系的教師普遍缺乏新聞從業經歷和實踐經驗,高校專業教師學歷要求越來越高,一般都是碩士、博士。實際上,教師的學歷層次越高,實踐經驗往往也越少。目前,內地高校新聞院系為解決此問題一般要求從事新聞業務課程教學的教師到新聞單位實習或在新聞單位兼職。我院也可以借鑒此類做法,有計劃地選派部分專職教師到媒體見習或在本地媒體做一些兼職工作。當然,為調動教師主動參與媒體實踐的積極性,學院教學管理部門應考慮將教師去企業(含媒體)觀摩、見習、兼職工作等與畢業論文指導、專業實習指導一樣,折算成一定的教學工作量??傊?,采取可行的措施,下大力氣培養既熟悉媒體工作,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又有較扎實的理論功底的“雙師型”教師,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該專業教師理論與媒體實踐嚴重脫節的矛盾。
(二)積極探索新聞院系與媒體行業協同創新的機制
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美國傳統詞典(雙解)解釋為“①能熟練地使用兩種語言的:使用或能使用兩種語言的,尤指同樣或幾乎同樣流利地;②用兩種語言的:恰當地使用兩種語言的,以便促進那些掌握母語而正在學習另一種語言的學生的學習”。《國際教育百科全書》認為雙語教育的最低標準應該是一種在教學的某些過程中至少使用兩種教學用語的教育。教學使用兩種語言,不一定同時使用,不必在同一學期內使用,而是在各年級連貫地使用兩種語言。對于雙語教育一詞,學術界有不同的理解,西格恩(Siguan)和麥凱(Mackey)對“雙語教學”的理解是指一個把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的教育體系,其中的一種語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學生的第一語言?!雹賹ⅰ半p語教學”作為一個教育體系,它則是教育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教育系統中老師、學生、教學媒體、教學內容的四個基本要素同樣也是“雙語教學”的四個基本要素,②這樣有利于從系統的角度進行雙語教學的設計、評估及優化。雙語教育英語為“bilingualeducation”,但國內幾乎是將“bilingualeducation”翻譯成“雙語教學”,也就是說國內學術期刊中提到的“雙語教學”其研究的就是“雙語教育”,而不在是“BilingualTeaching”。
我國高校雙語教學一般是指高校試圖通過大量運用外語(當前主要指英語)進行學科教學以達到培養雙語人才目標的教育。它以外語應用為目標,實現語言形式與學科內容統一,促進大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盡快與國際接軌。目前國外流行的雙語教學模式有三種,浸潤式(immersion)、過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和維持式(maintenancebilingual)。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民族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的雙語教學不但使學生掌握雙語,還連帶著使學生理解、認同和掌握兩種不同的文化。浸潤式(immersion)是在實施了特定的語言環境和條件下,讓學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語言(或外語)的學習環境之中,完成學習任務;過渡式是一種將第二語言(或外語)作為教學媒介語逐步導入教學全過程,即學生進入學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維持式是指在將第二語言(或外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同時,繼續用母語來維持學生理解的一種教學模式。二、高校雙語教學的特點
我國的“雙語教學”與國外的“雙語教學”相對比在有著顯著的不同,主要體現在,①國外的雙語教學的目標是解決少數民族及移民通過學習第二種語言融入其主流社會,國內高校的雙語教學主要是以“加強英語,提高英語習得的效率”為出發點的;②語言環境不同,國外雙語教學都是在以英語為社會主流或官方語言的環境下進行的,而我國雙語教學基本和是在沒有語言環境情景下進行的;③師資配備不同,以美國為例,雙語教學基本上都由操本族語(母語)的教師授課,而漢語均由講漢語的華裔教師教授,華裔教師不僅能講兩種語言,更能同時用兩種語言的思維方式進行教學?;仡櫸覈碾p語教學歷程,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以下幾個問題:
1.層次性
由于我國高校數量及辦學規模差異性大,教育資源的配備、及地域等條件的制約,雙語教學無論從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的選擇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硬件上的差異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行政及市場手段得以解決,但軟件上(學生水平、師資水平等)的差異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的,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這樣有助于我們開展不同層次的雙語教學活動,從而保證教學效果。要在吸收國外成功雙語教育經驗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我國的實際情況。課堂英語滲透力度因所處地區,學校財力,教師水平,學生水平,使用教材,學科要求和應試權重的不同而異。這既有人為的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應當容許滲透力度有大有小,在不同層次上展開。我國雙語教學的層次性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根本的改變。
2.多樣性
要正確認識我國的雙語教學,其內涵應當是雙語教育,實際上雙語教育是更加廣闊的一個概念。推行雙語教育,不僅僅是第二語言的習得,恐怕更是一種綜合文化素質的習得和人文底蘊的提高,雙語教育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之中,更應當貫穿在學生的課外學習之中。中國的外語教學在課堂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從兒童時期持續到大學畢業,而效果并不理想,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反思,并在雙語教育中注意解決的東西。中國以往的教育過多地注重了課堂教學及教師的主宰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及教育觀念的更新,借助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學校教育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雙語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應當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不論是什么模式的“雙語教學”,能起到加強英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就行。
3.連續性
知識更新的加快,終生教育成為現實。隨著我國教育經費投入的不斷加大和改革的不斷深化,有些地方在小學、中學階段就已經開始雙語教學,這使雙語教學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校學習之中,雙語教學從時間上來看是連續進行的;學生進入大學后,特別是隨著近年來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從大學英語到專業外語再到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從大學生的課程體系來看,大學英語、專業英語可以視為雙語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大學的雙語教學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三、對新聞傳播專業雙語教學的思考
新聞教育領域開展雙語教學,最早的是在1978年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創辦的新聞系,由中國社科院、新華社、中國日報三家聯合設置英語新聞采編專業。從1978年到1989年,該專業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新聞優秀人才。在高校的實踐起源于1983年,由、國家教委、新華社和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在復旦大學、上海外國語學院、中國新聞學院等高校開設雙學士學位的國際新聞專業。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過度到普及教育,各級、各類學校相繼開設了新聞學專業,由94年的66個急劇增加到2006年的661個,雙語教學也在各學校展開。新聞專業的雙語教學工作受到學校及教師的高度關注,高校新聞專業的雙語首先要根據學校的總體目標和發展規模,辦學類型、層次、學科專業、服務面的向的定位,開展不同層次的雙語教學。只有定位準確,才能事實求實地運用現有資源,并積極創造條件,將雙語教學做實、做好,對雙語教學提出過高的,立竿見影的要求是不切實際的,也不符合中國的國情。鑒于師生外語水平的局限性和差異性,以及外文教材選用中的現實狀況,在教學要求、建設目標上應當注意結合實際,體現雙語教學的層次性;③其次,要認真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于新聞學專業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更應當充分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開展多樣化的雙語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新聞學專業的雙語教學應當根據各校的人才培養計劃,本著層次性、多樣性、連續性的原則展開,辦出自己的特色。
注釋
麥凱,西格恩:《雙語教育概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
丁龍:《現代教育技術基礎教程》[M],哈爾濱:地圖出版社,2005年。
目前我國新聞學或者相近專業有600多個辦學點,根據各個大學的基本性質以及創辦新聞學專業的前提分析,我們可以把目前高校新聞學專業分成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的新聞學專業在實驗室建設現狀上也有著明顯的不同。
1.理工科型學校創辦的新聞學專業
理工科院校由于理工科對技術和實驗的依賴性,因此實驗室都比較完備而且具有較大的規模。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聞學專業大多是依靠學校既有的相關的理工科專業,一般都比較注重實踐性,對技術性強調比較多。從實驗室建設角度看,理工科型學校各種實驗室比較完備,有不少完全可以和新聞學專業共享使用,或者適當改造適應新聞學專業的需要,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實驗室建設經費緊張的問題。另一方面,理工科型院校的領導經常接觸各種層次實驗室建設的報告,這種報告經常涉及到大宗的經費,相比而言,新聞學專業實驗室建設使用的經費是相對有限的,因此非常容易得到批準。因此,就目前情況來看,理工科型院校里面的新聞學專業實驗室條件一般都比較好,但是由于過于依賴技術,他們能站在技術的前沿,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理論的把握。這應當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
2.文科型學校創辦的新聞學專業
這種學校創辦的新聞學專業一般最開始都是掛靠相關的文科專業起家,因此人文色彩比較濃厚,理論建設比較完備,科研上也比較突出。但是客觀地講,實驗條件是非常有限的。這一方面體現在文科型學校科研和教研經費相對有限,另一方面體現在學校始終把新聞學專業定位為一個文科型專業,在新聞學專業投入上相當有限。這使得新聞學專業在發展上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其實即使在文科型院校,投入一定的資金辦好新聞學專業,還是可以產生相應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如果領導都能意識到這個問題,文科型院校里面的新聞學專業將大有可為,我們將在后面做進一步分析。
3.綜合性院校創辦的新聞學專業
對于綜合性院校來說,后起的新聞學專業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從生存空間上講,學校領導一般都會在新生事物上投入相當的物力和人力,這使得這種類型的新聞學專業一般起點都比較高,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都會形成一定的特色在全國產生相應的影響。在這種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新聞學專業一般在理論研究和實務探討上能夠做到雙管齊下、齊頭并進,在社會上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4.專業型院校創辦的新聞學專業
例如體育院校創辦的體育新聞專業、財經院校創辦的財經新聞專業、農業院校創辦的農業新聞專業、外語院校創辦的國際新聞(涉外新聞)專業等。這些新聞學專業創辦單位往往結合自身的專業優勢,將自身的專業和新聞學結合起來,打造復合型人才,在業界也有著較好的影響。因為要打造特色,學校也往往能夠在新聞實驗室建設上投入相當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實驗室條件一般都比較好。相比較而言,外語學院創辦的新聞學專業,因為偏向文科性,有點類同上面談及的第三種情況。專業型院校創辦的新聞學專業因為能夠把自身優勢同新聞學結合起來,學生的就業市場一般比較廣闊。不過目前專業院校新聞專業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在教學時存在兩張皮的狀況,也就是懂新聞的老師不太懂體育、經濟等專業,懂經濟、體育專業的老師又在新聞傳播方面少有研究,這一點是需要引起足夠的注意的。
二、文科型院校新聞學專業實驗室建設投入上的思維誤區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知道,在四種類型的新聞學專業中,文科型院校創辦的新聞學專業實驗室條件相對來說是比較差的。例如場地非常有限,經費投入有限使得實驗器材相當短缺,實驗室也缺少專人管理,這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一個瓶頸。
文科型新聞學專業實驗室建設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和相關人士存在相應的思維誤區有著密切關系的。根據具體情況,我們認為,這種思維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聞學專業作為一個文科專業,不需要有太多的實驗
目前,很多文科型院校新聞學專業最開始都是依托中文系或者其他社科系創辦起來的。中文等院系深厚的人文氛圍的確為新聞學專業的成長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但是正因為這種情況,有些領導就認為,既然新聞學專業依托中文專業或者其他相關專業,就應該強調學生多寫多練,有相關人士就曾在公開場合這樣說過:新聞學專業是依托強大的中文系創辦起來的,你們應當發揮中文系的先天性優勢,讓學生勤寫多練,至于實踐操作,等他們到媒體工作后,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前面我們已經說過,現在媒體雖然每年都會招聘一定數量的年輕人加盟自己的隊伍,但是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是強調工作經驗,強調動手能力。試想,我們的學生一沒有工作經驗,二沒有動手能力,怎么找到一個好工作,繼而彌補自己在學校學習過程所存在的實踐操作上的不足?雖然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一定的虛擬性實踐操作環節,但是這只能相對緩解實踐操作上的不足,而不能起到根本替代性的作用。
2.新聞學專業投入大經費是否值得?
的確,對于一個學校來說,保持自己的特色是必要的,例如師范院校應當堅持自己師范教育特色而不能放松,非師范專業始終只能充當師范院校里面的配角。但是,就是因為這個想法的存在,使得決策者在新聞學專業的扶持力度上非常有限。他們的考慮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全國有很多知名院校都有新聞傳播相關的專業,我們的新聞專業學生就業形勢不可能和別人競爭(何況有很多媒體寧愿招聘名校的非新聞傳播專業的畢業生,而不要二三流高校里面的新聞傳播專業的畢業生),從這個層面上講,我們的新聞學專業是不可能辦得很大的。另一方面,我們是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的,各院系之間的老師許多時候還可以打通使用,但是新聞學專業同其他專業相通性不是很大,因此在投入上是非常大而效益是相對有限的。文科型院校尤其是師范型院校,本來在教學科研經費上就比較緊張,沒有必要耗費太多人力和物力來將這樣一個專業做得非常好。正是這樣兩方面的考慮,學校是不太情愿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新聞學專業上。
三、新聞學專業實驗室建設的產出分析
目前全國新聞傳播學專業風起云涌,很多學校都在加大投入,努力打造強大的新聞傳播學專業,爭取使得自己學校的這個新辦專業能夠在同級同類學校中占據一席之地,進而在新聞業界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決策者在思維上不能走出上述的一些誤區,就會使得文科型新聞學專業發展相對艱難得多。
實驗室建設是新聞學專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只有把實驗室辦好,學生才能學以致用,教師才能把理論闡釋和實踐操作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目前很多職業技術學院的新聞傳播學專業的學生很容易得到媒體的第一認同感就是這個原因(當然,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在媒體很快就顯示其后勁不足,這是因為理論功底過于薄弱所導致的)。因此,學校加大力度建好新聞學專業實驗室,將會產生比較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我們自己為例,海南師范大學新聞學專業目前是海南省惟一的新聞學本科教學單位,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性優勢,如果能夠抓住這一點快速發展,其未來前景將非??捎^。如果喪失這一最好發展時機,以后發展將會更加艱難。目前學校對我們新聞學專業的支持力度相對有限,最主要是在考慮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和產出之間存在巨大的落差,認為新聞學專業實驗室建設是一個高投入,基本上沒有什么產出的“買賣”,在“教育經濟”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的今天,有這方面的考慮是應有之意。但是我們想說的是,新聞學專業實驗室建設在產出上絕不是無所作為,相反,它極有可能產生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甚至是其他專業或者學科門類所無法替代的。
1.新聞學專業產生的社會效益
我們的新聞學專業雖然主要是面向內地招生(每屆五六十名學生中,海南籍的學生只占到10%左右),但是學生在海南學習生活四年之后,不少學生會把海口作為自己擇業的第一選擇地。如果學校新聞學專業實驗室建設比較完備,學生在學校能夠把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結合起來,加上專業教師和海南本地媒體的友好往來,我們的學生留在海南媒體工作是有很大可能的。學生就業形勢好,這無疑成為招生宣傳的一張名片,會促使更多的優秀學生選擇海南師范大學新聞學專業作為自己求學的地方,這樣海南師范大學的生源質量進一步提高,無疑會一定程度上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相反,假如我們的新聞學專業學生因為動手能力太差而不能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工作,那就會相反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一些本來打算選報海南師范大學的學生會毫不猶豫地改換門庭,與之擦肩而過。
2.新聞學專業產生的經濟效益
新聞學專業實驗室也能給學校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這也可以體現在幾個層面:
第一,新聞學專業實驗室建設如果比較完備的話,學校各個層次的宣傳可以借助新聞學實驗室這一平臺得以完成。這樣,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實踐性平臺,使得他們能夠更好地把理論和實踐結合,更早進入媒體操作角色,另一方面還可以節省不少經費開支。
第二,目前海南媒體發展的空間還很大,這給新聞學專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一方面,海南各媒體目前在設備上是非常緊張的。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可以和相關頻道或欄目合作,將部分制作場地搬至我校新聞學專業實驗室進行,收取相應的機器使用經費,這些經費一部分可以用以實驗室的維修和保養,另一部分可以進一步適當擴大實驗室規模。第二方面,國家廣電總局現在正在各級廣播電視媒體推行制片人制度和“制播分離”的原則。這無疑給社會上的民營廣播電視機構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如果我們的新聞學專業實驗室建設比較完備,我們完全可以利用相關的條件成立一個廣播電視制作公司,制作相應的廣播電視節目出售給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這將是一筆非??捎^的經濟效益。
3.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關聯性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事實上,新聞學專業實驗室既能夠給學校帶來社會效益,又能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兩者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我們借助新聞學專業實驗室建立相應的影視制作機構,一方面給學校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如果我們能夠走出思維誤區,加大新聞學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投入,新聞學專業是可以做大做強的,然后,新聞學專業將用其產生的巨大的社會效益和可觀的經濟效益來反哺學校。這樣,我們的新聞學教育才能真正實現投入和產出的良性循環,才能真正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才能真正走上發展的快軌道。
1、馮廣超方飪純:《數字電視廣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周鴻鐸:《傳媒產業資本運營》,2003年8月第一版,經濟管理出版社。
3、周鴻鐸:《傳媒產業經營實務》,2000年12月第一版,新華出版社。
4、周鴻鐸:《電視節目營銷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5、曾華國:《媒體的擴張》,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報出版社。
6、米歇爾·森格特瑞:《大眾傳播研究:現代方法與應用》,2000年,華夏出版社。
7、陸地:《中國電視產業的危機與轉機》,2002年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周鴻鐸胡傳林刑建毅著:《傳媒經濟》,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營銷學導論》(俞利軍譯),1998年第一版,華夏出版社。
10、趙曙光禹建強張小爭:《中國著名媒體經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華出版社。
11、楊步國張金海著《整合一報業集團化背景下的報業廣告經營》,2005年l月第一版,武漢大學出版社。
12、朱海松:《麥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廣東經濟出版社。
13、黃升民等著:《數字電視產業經營與商業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國物價出版社。
14、高振強:《全球著名媒體經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5、鐘海帆:《走進美國廣電傳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報出版社。
16、曹璐胡正榮等著:《衛星電視傳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7、喻國明:《解析傳媒變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18、郭慶光:《傳播學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張海鷹騰謙著:《網絡傳播概論》,2001年5月第一版,復旦大學出版社。
20、周偉:《媒體前沿報告—一個行業的變革全景和未來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報出版社。
21、鄭保國:《論媒體經濟與傳媒集團化發展(論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2、胡正榮主編:《中國傳播論壇2001一變動中的全球廣播電視》,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3、歐陽國忠著:《中國媒體大轉折》,2003年8月第一版,團結出版社。
新媒體時代,以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技術為標志的移動互聯網,實現了人和人之間跨時空的即時交流。大學生對手機媒體的依賴已經遠遠超出了對親人、朋友的依賴,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已經發生了的人的異化。海量的信息裹挾著我們,承載多樣化信息的媒體“掌控”著我們。
1、表面和諧的大學課堂
高校新聞學專業學生目前對于手機的依賴程度正在加深,他們的學習、生活、娛樂、購物等所有的生活都在手機上完成。大學的課堂上不再出現學生竊竊私語或大聲喧嘩等擾亂課堂的行為,靜悄悄的課堂上只有老師一個人的聲音在教室里回蕩,師生互動的場景在這表面和諧的大學課堂里絕少出現。學生們沉溺在移動互聯網絡的虛擬世界里無法自拔已經是現代大學課堂的一個常見的現象。這種現象在高校新聞學專業課程的課堂上屢見不鮮,學生在課堂上貌合神離的狀態,令老師們頭痛,學生管理方面也顯得束手無策。
2、充滿危險的人際交往
隨著手機上網在高校新聞學專業學生中越來越普及。大學生中也盛行虛擬交往,交往對象也是多元的,既包括現實世界中與自己具有血緣、親緣、同鄉、同學、同事等關系的特定人群,也包括各種陌生人。他們會因為網絡世界中的某些共同關注的話題而結識社會上不同階層和身份的人。這就給高校新聞學專業學生的人際交往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新媒體時代,虛擬人際交往中高校新聞學專業學生的“分享”心理濃厚,他們熱衷于依靠即時地理位置信息交友的移動應用,個人地理位置能輕易被定位,讓虛擬社交的人有了更真實的體驗,但這種真實性也可能導致現實人際交往的潛在風險。
3、真假難辨的就業渠道
在新媒體環境下,人人都可以通過手機上網瀏覽信息,信息,這種自由度很大、門檻很低的信息傳播環境極大地喚醒了人們的自我表現欲,表達欲,同時也帶來了網上信息真假不分的問題。面對互聯網上海量的招聘信息,高校新聞學專業的畢業生,顯得既欣喜又無奈。網上關于就業招聘信息數量龐大,但魚龍混雜,很難辨別真假。
二、改善的新舉措
新媒體時代,手機上網受到高校新聞學專業學生的熱捧,他們的學習、生活、就業都與移動互聯網絡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這個虛擬生存與現實生存界限日漸模糊的時代,高校新聞學專業的學生管理工作者如何利用新媒體,融入學生的虛擬交往圈,為現實的學生管理工作服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建立師生互動交流的網絡平臺
新媒體環境下,隨著手機上網的盛行,媒介對生活的介入和滲透可謂是無孔不入。在這個人人上網,處處分享的年代,教師可以通過手機QQ、微信等進入學生們的虛擬人際交往圈,傾聽他們七嘴八舌的議論,關注他們的生活,以此加深對學生的了解,為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生管理制度提供現實依據。
2、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
新媒體為高校新聞學專業的學生和教師提供了一種更加便捷的溝通方式,借助移動互聯網絡中的社交平臺,教師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如今的大學生已經不再是天之驕子,他們要為考證、考級發愁,為畢業就業發愁,社會的快速發展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情況下,高校新聞學專業的學生管理工作部門要把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作為重點工作,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邀請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在大學生成長的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心理健康輔導。針對個別突發事件,要進行恰當的心理干預,疏導學生中的不良情緒。此外,學校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調查,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時作出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把不良心理和情緒消滅在萌芽狀態。
3、幫助學生篩選甄別網上就業信息
高校新聞學專業學生畢業求職基本上以網絡應聘為主,網上招聘信息的真偽辨別就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新聞專業學生的管理部門可以聯合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幫助畢業生篩選、甄別真實可靠的招聘信息。首先是借助計算機技術對網上招聘信息中的重復信息進行剔除,然后借助搜索引擎,篩選真實的招聘信息(可以搜索招聘單位的真偽),然后按照學校本身的發展水平(即所開設的專業)篩選出與本校畢業生相關的用人單位,這樣經過了就業指導中層層把關,篩選出來的招聘信息再經由高校新聞學專業相關院系的學生管理人員,及時地到學生的移動社交網絡平臺QQ群、微信圈等,學生通過手機即可及時獲取自己感興趣的招聘信息,避免學生自行瀏覽網絡的盲目性,也消除了虛假招聘信息、傳銷組織欺騙到學生的隱患。
4、線上交流與線下溝通相結合
新媒體時代,學生和教師都比較偏愛虛擬人際交往,通過手機QQ、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老師和學生既可以克服面對面交流的拘束感,又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是一種最經濟的人際溝通。但是在線溝通畢竟是一種虛擬化的人際交流,少了面對面時的豐富表情、動作等,交流的真誠度大大降低,交流內容的真實性也值得商榷。學校要加強對高校新聞學專業學生的管控,老師和學生的面對面交流必不可少,只有在師生雙方面對面坐下來的時候,老師才能認識一個更加真實的學生。當然了,線上虛擬化的交流,尤其是移動社交平臺的“關注”、“分享”可以增加彼此的親近感,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最新變動,為師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打好基礎。
三、結語
1.1充分發揮實驗室教學、科研、服務的三大功能與學術型研究生相比,專業碩士生更重視實驗課程。雖然學術型研究生也有一些類似的實驗課程,但教學效果的優劣往往不會引起教師和學生的足夠重視(重視程度甚至低于本科生),有些甚至流于形式。原因在于其更重視理論和學理性的探究,技能性的課程只是了解一下而已。專業碩士生則不同,學會技能是其就業的“看家本領”之一,因而學生和教師都格外重視。實驗室精良的設備、完善的服務、科學規范的管理為教師課堂演示、操作和學生實際模擬、操作提供了客觀條件。實事求是地說,良好的實驗教學是培養新聞傳播學專業型碩士的重要硬件之一。實驗室也是完成科研成果的重要場所。專業型研究生可以承擔或參與媒體或導師的部分課題,并在實驗室完成。教師的涉及實驗的課題也可以在實驗室完成,甚至本科生的有關傳媒的課題絕大多數也是在實驗室完成的,傳媒實驗室是學生和教師科研成果的重要出產地和科研的基本場所,為學生和教師的科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實驗室也同樣很好地發揮了服務的功能。除了服務師生的教學科研以外,至少還包括對內和對外兩個服務。對內,專業型研究生可以在本校的新聞中心兼職做主持人、編輯、記者,通過策劃、采訪、攝像、剪輯、制作、播出等環節,展示了學校的風貌,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服務了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對外,專業型研究生可以把實習崗位的部分工作轉移到實驗室來做,或是承擔的媒體的課題也拿到實驗室來完成,這既緩解了社會媒體的資源緊張狀況,又使社會媒體受益,同時也達到了服務社會的目的。
1.2專業碩士生有研究成果,增加了學生就業前自信心相對于學術型的碩士來講,專業碩士生似乎更容易在媒體找到工作。這是因為媒體固然需要學有專長的研究人員,但更需要上手快、會操作的復合型人才,且這部分人占媒體聘用人的大部,如編輯、記者等。專業型研究生在實驗室制作的作品,可以參加省里組織的“DV作品大賽”、“專題片大賽”、“圖書裝幀設計大賽”、“雜志封面大賽”、“廣告創意大賽”、“網頁制作大賽”等,獲獎作品可以作為就業求職的成果,用人單位自然愿意錄用有成果的應聘者。也就是說,在學校就實現了由“校園傳媒人”向“社會傳媒人”的轉變。專業碩士生有自己的獲獎成果,就為求職增加了自信心,增加了“命中”的可能,從而緩解了以往許多研究生由于手里沒有“過硬的成果”,面對用人單位的種種提問,倍加忐忑的尷尬狀況。
1.3倒逼了導師的實踐能力專業型研究生的實驗課一部分由校外實踐型導師來上,但大部分實驗課是由校內理論型導師和一部分非導師來上。校內導師一般理論水平較高,但媒體實踐經驗、操作技能相對缺乏,帶學術型的研究生還能湊合過關,帶專業型的研究生就明顯地表現出自己的缺陷和短板。因此導師必須適應專業碩士生的培養要求,強化技能。新聞類的實驗課要掌握電視片的拍攝、剪輯、配音、制作等全部技能。傳播類的實驗課要掌握廣告的設計和制作,圖書的裝幀設計、排版和印刷等技能,報紙、雜志的排版,雜志的封面設計,網頁的制作等相關技能,這對學術型的導師來說并非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虛心學習并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達到。專業碩士生的培養目標倒逼理論型導師強化自己的實踐技能,使導師自身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雙贏。
2新聞傳播學實驗室在專業碩士生培養中的實施方案
2.1實驗室的配備要實現全媒體模擬培養職業型、復合型、應用型的人才,沒有裝備精良的實驗室是難于奏效的,實驗室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和水平。一是從規模上看,實驗室要實現全媒體模擬。也就是說媒體有什么設備,實驗室也要有什么設備。媒體大體有哪些工作流程、工作環節,實驗室也需要具備同樣的工作流程、工作環節,只是程度、精準度不同而已。二是從水平上說,實驗室設備的型號、參數、配置要與現代媒體同步,至少要不低于當下媒體的水平。具備了這2個要件,學生才能把媒體的工作拿到實驗室來做,才能實現媒體與實驗室的“兼容”。實驗室的全媒體模擬,為相關高校提出了硬性要求,相關高校要高度重視,舍得投入,要像建設工科實驗室一樣建設新聞傳播學實驗室。如果仍然沿用培養學術型研究生的方法來建實驗室,專業碩士生的培養目標便無法實現。
2.2完成平時作業、結課成果和社會實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對專業碩士生考查的重點,因而教師在布置平時作業和結課成果時,一般是選一些實踐性較強的題目供學生選擇,既可以是媒體或導師課題的一部分,也可以自擬題目完成一項應用性的成果,而這些都是在實驗室完成的。實驗室又為專業碩士生進行社會實踐提供了重要平臺和必備條件。學術型研究生的社會實踐往往流于形式,甚至個別研究生找個單位開個證明蒙混過關。專業型研究生的社會實踐就不能敷衍了事,必須扎扎實實做好。依托實驗室這個平臺可以很好地完成社會實踐的任務。實驗室既是學校的一部分,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專業型研究生可以在學校的新聞中心兼職,擔任主持人、編輯、記者,通過在實驗室拍攝制作節目,為校報、雜志社排版,承擔校報和雜志社的部分編輯任務,設計、校園公益廣告等社會實踐活動,使研究生親身感受校園傳媒的實際情況,增長見識,積累經驗,為進入社會媒體崗位實習打下基礎。
2.3完成畢業論文專業碩士生的畢業論文大致分為畢業設計和調研報告2類。其中畢業設計可以采取“作品+報告”的形式,如新聞學專業的可以是“新聞調查片+報告”,廣播電視學專業的可以是“專題片+報告”,廣告專業的可以是“廣告設計+報告”,編輯專業的可以是“圖書裝幀設計+報告”等,這些離開了實驗室是難于完成的[9]。調研報告可以以媒體在工作中或管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作為選題,重點考查研究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研報告不僅要有調研采訪,更要有相關數據資料的統計分析,這些內容也離不開實驗室。實驗室是畢業論文的出產地和加工廠。
2.4吸納社會資源,建立聯合培養基地為保障新聞傳播學實驗室在專業碩士生培養過程中的長遠發展,學校要樹立服務意識,切實加大投入,提供和保障開展實踐的條件。如實驗室與社會媒體建立聯合培養基地,為學生學習、實踐、創業等提供良好條件;吸納和使用社會資源,建立“實驗室+媒體”聯合培養基地,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這是實驗室在專業碩士生培養過程中需持之以恒的長效機制[11]。另外,聯合培養基地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文章上,應該在掛牌之后切實發揮基地的培養作用。導師在平時作業、崗位實習以及畢業論文等多個環節要加強和社會媒體培養基地的合作,多吸納先進的社會經驗,與時俱進。
3結束語
關鍵詞: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對當前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發現,注重學生學習動力、積極性的有效提高,加強教學硬件、軟件等的升級,并為學生提供各種實踐機會,才能在有效落實其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更好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1 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主要構成
(一)課程設置方面
在媒介融合時代下,高校必須注重課程設置方面的創新,才能培養出新聞業需要的各種優秀人才,從而滿足其對人才提出的需求。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的課程設置是模塊化方式,在借鑒德國應用型科技大學相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模塊:第一,調查分析;第二,策劃創意;第三,媒介經營管理;第四,攝影攝像;第五,新聞評論;第六,編輯設計;第七,新聞采寫;第八,新聞專業基礎;第九,文學審美。與此同時,合理制定每個課程群組、能力培養目標組,有利于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全面激發學生的潛能。目前,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中課程的模塊化設置,與學生能力培養目標之間的呈正比關系的,對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進一步提高有著極大作用。
(二)實際實施過程
首先,教材選用。根據我國相關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來看,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采用的教材有著重要意義,需要讓學生擴大視野、增長見識、全面涉及,并不斷綜合、提升和創新,才能真正達到教學整合、優化的目的,對于促進我國新聞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有著極大意義。因此,加強教材建設,注重教材選用的實用性、案例的鮮活性等,是對教學師資力量、教學質量等進行科學衡量的重要指標。
其次,注重課堂教學的“應用型”。在實際開展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活動時,需要注重學生應用技能的有效培養、提升,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率。例如: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合理應用”的教學模式,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可以得到增強,并在與同學、教師合作的基礎上完成相關任務。因此,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團結意識和創新意識等。
再者,注重專業技能實訓的“全媒體型”。在媒介融合時代下,傳媒業對技術、市場規律、資本等多個方面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因此,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需要從媒體用人標準上出發,注重專業技能實訓的“全媒體型”,才能真正體現其專業化、市場化、技術化。與此同時,加新辦新聞學專業學生采、評、編、播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加強如下幾個專業技能的實訓:第一,攝錄播傳;第二,審美;第三,策劃創意,等等,才能真正培養出全媒體需要的優秀人才。
最后,注重課程考核的開放性。以我國某個高校的課程考核模式為例進行分析,其中,課程應用方面的考核內容要適當增加,并提高課程實驗學的占比,才能進一步確定如下幾個方面的占比:第一,讀書報告;第二,課程論文;第三,期末考試;第四,實驗作業;第五,其中考試。目前,采用較多的考核模式是“N+2”,即平時的成績占比是50%,期末考試的占比是40%,課堂筆記的占比是10%,可以很好的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實習體系方面
首先,注重多類型媒體實踐教學基地的合理創建。通過校外、校內創建實訓基地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更快提高。與此同時,企業、單位可以培養自己的儲備人才,從而達到學校、媒體共贏的目的。其次,多層次開展實習活動。一般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在開展實習活動時,可以采用系列講座、假期實習相結合的模式,以便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從而在親身經歷各種工作崗位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綜合能力。
(四)教學師資方面
在全面加強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具備較高的素質水平非常重要。因此,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需要從如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注重傳媒資深人士的聘請,邀請他們擔任兼職導師、客座教授等,可以更好的為學生開展學術報告活動。通常上述人士的工作經驗比較豐富、閱歷較多,不但可以全面的闡釋新聞現場的情況,還能讓學生更詳細的了解新聞工作的每個細節。第二,教師、媒體記者共同輔導。教師主要督導學生的理論知識,媒體記者主要指導學生的新聞工作,以促進學生更快提高工作技能。第三,合理安排青年教師到媒體單位學習、掛職鍛煉等,有利于教師掌握更新先進方法、技能,從而提升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水平。
2 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的評價指標體系
目前,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測度指標,主要是對如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衡量:第一,實踐教學資源;第二,實踐教學潛力;第三,實踐教學結果。但是,每個院校的情況都不一樣,使得各種測度指標的確定成為當前的難度點、重點??偟膩碚f,很多高校實施的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的內容是:第一,課程設置;第二,實踐教學;第三,實習內容;第四,師資力量,需要注重各項指標的可操作性、系統性、全面性等,并對每個指標的動態性、獨立性、代表性等給予高度關注,才能保證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衡量與評價的全面性、客觀性、真實性。與此同時,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的評價方法是:在社會統計軟件SPSS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因子分析法,以對每個指標進行比較研究。在實踐過程中,其評價方法的應用流程是:第一,標準化處理原始數據;第二,因子變量的合理確定;第三,因子旋轉;第四,因子值的科學計算;第五,各項指標綜合得分的合理計算。根據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評價結果來看,其不但能對綜合實力進行比較,還能及時發現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不足之處,對于促進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更加完善。
3 結束語
總之,在媒介融合時代下,新辦新聞學專業是一個新開設的專業,需要加強其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學習動力的提高,并創新教學模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進一步提高。同時,加強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的考核評估,提升教學水平,是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需求,對于培養出全媒體需要的優秀人才有著極大影響。
參考文獻
[1]楊慶國,阮冰花,詹向紅.淺析新辦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科技信息,2012,01:45-47.
[2]楊慶國,阮冰花,詹向紅.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測度指標及評價方法研究――基于安徽地方本科院校新辦新聞學專業分析[J].東南傳播,2012,02:114-116.
[3]戴麗巖.普通高校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探析[J].傳播與版權,2014,0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