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2 14:12:04
序論:在您撰寫財務預警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從企業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角度看,財務危機是指企業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應有的經營策略,在企業資本結構中,債務資本的比重大,償債能力弱,則財務風險大,反之,債務資本比重小,償債能力強,則財務風險小?;谄髽I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角度,財務危機主要表現有:(1)企業無力償還到期債務導致訴訟或破產的財務危機。如果企業用負債進行的投資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預期收益,或是企業現金流出現困境,必將面臨無力償還債務的信用風險甚至導致訴訟或破產危機。(2)利率變動風險。企業在負債期間,由于通貨膨脹等的影響,負債利率發生增長變化而導致企業資本成本上升,從而抵減了預期收益。(3)再籌資風險。由于負債經營使企業負債比率加大,相應地對債權人的債權保證程度降低,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從其他渠道增加負債籌資的能力。
財務危機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企業財務失敗。雖然很多企業在財務失敗后能夠采取了債務重組、資產重組、拍賣等很多補救措施,但無論何種形式的補救措施都會使股東或債權人遭受重大損失。財務預警系統就是這樣一種機制,使企業的投資者和管理者提前發現財務惡化的信號,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財務預警系統是以財務會計信息為基礎,通過設置并觀察一些敏感性預警指標的變化,對企業可能或者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所實施的實時監控和預測警報系統。在實際的企業中,通常會設置三個監測模塊。如圖1所示
從圖1可知,財務預警系統中包括許多方面,既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負債能力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僅從負債中結構危機的角度對財務預警系統進行初步的分析。
二負債結構分析
一負債結構的重要性
負債結構是指企業負債中各種負債數量的比例關系,尤其是長、短期負債資金的比例。
(1)負債結構決定了企業債務的多樣化程度,影響著已有負債的穩定程度。一個企業的全部債務通常不可能單獨從某個渠道獲得或是得到充分保證。如果負債結構不合理,可能導致企業所需的資金不足。
(2)負債結構決定著籌資總成本和籌資總風險的高低。不同的負債結構會帶來不同的籌資總風險和總成本。如果負債結構合理,就會使企業以最小總籌資風險取得總籌資成本最低的資金。對某一單項負債資金來說,企業難以實現以較小的籌資風險去籌集資金成本較低的資金。但是,負債結構的不同搭配卻會改變企業的籌資總成本與總風險,因此,通過優化負債結構,企業就可以使綜合籌資風險及成本降低,從而達到企業所期盼的最優資本結構。
(3)負債結構對企業籌資能力與市場競爭力有很大影響。合理的負債結構是影響企業籌資能力的重要指標,如果一個企業在負債總額中,短期負債比例過大,會造成企業當期償債壓力過大,短期償債能力下降,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籌資能力。
(4)負債結構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較大。短期負債由于其償還期短,屬于企業風險較大的融資方式,但也是資金成本最低的融資方式。因此,負債結構影響到當期償債能力和綜合資本成本,從而影響企業價值。合理的負債結構就是要通過分析各種負債之間的比率關系,揭示財務風險與資金成本是否達到均衡。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隨著資本市場和各種金融工具的發展,短期債務資金由于其可轉換性、靈活性和多樣性,更便于企業資金結構的調整。
二財務危機與負債結構的關系事實上,財務危機并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和逐步發展的過程,在財務危機發展的各個階段有不同的表現,這種財務危機的不同階段如圖2所示。
從圖2可知,財務危機的各個階段都和負債有重要的關聯,負債結構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一般來說,企業的負債比例的高低只能表明整體償債能力的大小,過高的負債比例只是一種潛在可能的財務危機,這種可能的危機是否最終轉變成現實的支付還取決于負債結構。如果負債總額中大部分是三到五年的長期負債,只要企業發展良好,有足夠的營業現金流并保持一定的盈利和籌資能力,這種潛伏的財務危機就不會成為現實。相反,如果負債總額中大部分是一年內到期的短期負債,就意味著企業面臨著嚴重的現金支付壓力,企業一旦財務失控或沒有良好的財務能力,企業就會馬上陷入困境。因此,依據企業的營業現金流量和籌資能力合理規劃負債結構,可防止負債到期日過于集中而增加還款壓力,甚至無法支付到期的債務而導致財務失敗。
三負債結構預警指標框架的構建
一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這個指標一方面反映了債權人提供資金的安全保障程度,另一方面說明了企業利用債權人資金進行活動的能力,是判斷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資產負債率對債權人而言,此比率越低越好,說明企業的資產多,長期償債能力強;對企業而言,該比率應控制在一定的限度,資產負債率過低就無法得到財務杠桿利益,過高則導致企業未來償債壓力增大,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因此,必須全面考慮,在利用負債經營獲取收益和承擔風險之間做出權衡,通過確定最佳資本結構,以此來確定對企業適宜的負債比率。
二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該指標用于反映企業在短時間內償還債務的能力。一般而言,流動比率越高,短期償還能力越強,對債權人權益的安全保障程度越高,因此,從債權人的角度講,此比率越高越好。但是,對企業來說,此比率過高,可能是擁有過多的貨幣資金未能很好地利用,也可能是應收及暫付款項過多,未能及時沖銷的結果,則均表明企業的資產利用率不高。一般而言,企業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是1,即流動資產至少等于負債,企業才能保證有償債能力。如果該指標大于1,表明企業財務運行狀況良好,具備償債能力;反之則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較差,難以償還負債,財務風險較大。
三短期負債比率
短期負債比率=一年內到期的短期負債/負債總額
一般來說,企業一定時期的短期負債比重越大,企業當期所面臨可能的財務風險就越大。如果企業一定時期的短期負債比率很高,而且又沒有充分的現金流量來保障必要的支付能力,企業就有可能直接面臨財務危機。所以,如果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連續保持較高的短期負債率,企業的管理當局和相關職能部門就應引起充分的重視。
四,速動負債占短期負債比率
速動負債占短期負債比率=速動負債/短期負債
速動負債占短期負債的比率中的速動負債是指在三個月內到期并預期無法延期支付的負債。這個比率是對短期負債占企業總負債比率的一個補充指標,它更能敏感的說明企業短期財務風險的危機和程度,因為如果企業無法安全支付速動負債,就可能立即陷入財務危機。除此之外,企業還應補充速動負債的絕對數預警指標,反映在速動負債比率達到警戒值且速動負債總額超過企業預期的現金凈流量時,企業面臨實際的財務風險。
五,本期安全系數
本期安全系數=(本期資金收入-本期資金支出)/本期需償還的負債
該指標用于反映企業本期資金運作情況。如果該指標大于1,表明企業本期內資金運作基本有保障;如果這個指標小于1,則表明企業本期內資金運作會遇到困難,還需要另籌資金,在本期預算時應著重考慮。
流動比率
短期負債比率
速動負債占短期負債比率
本期安全系數
資產負債率
負債結構財務預警框架
通過對以上指標的分析可知,企業負債結構預警的財務指標基本框架如圖3
以上負債結構的財務預警體系中,資產負債率反映了企業長期和總體的償債能力,短期負債比率、速動負債占短期負債比率和本期安全系數則是對反映企業當前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及危機程度的指標。通過對這五個重要指標的分析,判斷企業是否會出現財務危機,在預知財務危機出現以前,企業管理部門應該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過加速應收賬款的收回、適當變現流動資產、及時的與銀行、供貨商等各類債權人進行溝通,盡可能的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制定恰當的債務重組計劃,有效的處理各項債權債務關系,適時的處理負債結構不當所引發的財務危機。
參考文獻:
1.財務預警模型運用不成熟
我國的企業在財務預警模型的運用更多的是照搬國外的研究成果及統計數據,由于運行環境的不同,使得財務預警模型根本不能適用我國企業,原因是我國企業發展晚,存在規模小、計準則尚沒有與國際接軌、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等諸多問題,模型本身的發展和創新方面脆弱,而與國外成熟的金融環境區別明顯。
2.企業沒有財務預警模型相關的人員與技術
由于沒有相關的人員與技術支持,使得企業的財務預警系統自成體系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維護和更新,同時由于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及使用也非常單一,僅僅通過財務部門一個部門完成,財務預警模型不能及時與其他業務信息系統交換數據,企業的現實狀況沒有在第一時間表現出來,使得財務預警模型的時效性非常落后,準確性差。
3.現金流量指標少
我國企業往往沒有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靈活設計、改進、選擇合適的財務指標,使得財務預警模型中少了現金流量指標這個極其重要的指標,這往往是企業能否構建合理的財務預警模型的關鍵所在。
二、企業在構建和使用財務預警模型中相關對策
1.擴寬數據渠道
我國企業的統計數據大都來源于證券市場上的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數據,而這些數據往往不準確,因為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比美國,還不夠成熟,樣本容量比較小,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需要得到不斷改善。所以對于一個企業,在構建了財務預警模型之后,企業的財務預警模型不能簡單地套用國外的理論,需要不斷拓寬數據渠道,從更廣的范圍來提高財務預警模型預測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比如從非上市企業等方面著手進行數據收集。
2.將企業所有管理信息都納入財務預警模型中
企業的管理應該是一個綜合性的管理,財務預警模型也是基于企業管理特點,進行數據化和信息化企業的管理方式,將企業存在或將要產生的財務失敗風險信息全面保存,不應由財務部門來獨自完成,需要和企業的其他業務信息系統進行共同完成,包括企業內部其他的管理信息,諸如生產、銷售、采購等全方位實物量信息也納入到財務預警模型系統當中,實現企業內部的資源共享和功能的集大成者,反映企業與同行業相比的差異情況,提供有可能出現財務危機的信息,真正發揮其財務危機預警的重要作用,將其視為企業診斷的重要工具,以此為企業管理層的決策提供依據,對是對企業各方面信息的全面分析,
3.選擇合適的財務指標
【關鍵詞】財務預警財務危機財務困境
財務預警(FinancialForecast),又稱為“財務危機(危機)預警”,是從財務角度對企業進行預警,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及相關經營資料的分析,利用及時的財務數據和相應的數據化管理方式,預先告知企業所面臨的危險情況,同時分析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發現企業財務運營體系隱藏的問題,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并提出相應的排警對策的財務分析系統。
1財務預警的功能
一個有效的財務預警系統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1.1信息收集
它通過收集政治、經濟、政策、科技、金融、各種市場狀況、競爭對手、供求信息、消費者等與企業發展有關的信息,集中精力分析處理那些對企業經營和發展有重大或潛在重大影響的外部環境信息,同時結合企業自身的各類財務和生產經營狀況信息,進行分析比較。
1.2預知潛在的財務危機
經過對大量信息的分析,獲得財務危機的先兆信息,當出現可能危害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時,財務預警系統能預先發出警告,提醒經營者早作準備或采取對策以減少其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1.3控制發生的財務危機
當企業出現財務危機時,一方面財務預警系統密切跟蹤危機的進展,另一方面迅速尋找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的原因,使經營者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財務狀況的進一步惡化。
1.4提供對策
當企業出現財務危機時,能夠提供有效的、便于操作的處理財務危機的基本對策和方法,起到輔助決策的作用。
1.5避免類似財務危機再次發生
財務預警系統通過詳細地記錄財務危機發生的原因、處理經過、解決的措施以及處理的反饋與改進意見,對企業現有財務管理及經營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進建議,不斷增強企業的免疫能力,同時不斷完善財務預警系統。
2財務預警的意義
任何企業的財務危機絕非朝夕之間突如其來,往往是企業管理者對財務風險的監測與危機前的種種征兆重視不夠,未能及時采取措施,以至于財務危機不斷惡化,最后引致危機爆發。因此,對企業的財務運營過程進行跟蹤、監控,及時發現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早察覺財務危機的信號,預測企業的財務危機,使經營者能夠在財務危機出現的萌芽狀態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預防失敗,以提高管理質量。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對財務運營進行監控預警,無論從哪個立場分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1對于監控部門來說:
根據財務預警系統提供的信息,可以進行監測和預警;對于經營者來說,能夠在財務危機尚未出現時或出現的萌芽階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業經營,預防失敗;對于上市公司,可依據此揭示財務經營中所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公司經營策略,以避免淪入ST、PT的行列;對于準備借“殼”上市或買“殼”上市的公司來說,可以通過關注預警信息尋找到寶貴的“殼”公司;對于投資者來說,可以根據財務預測指標的動態分析進行正確的投資選擇,并在發現企業的財務危機萌芽后及時處理現有投資,避免更大損失;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可以利用這種預測,幫助做出貸款決策并進行貸款控制,防止壞賬發生;對于審計人員、法律人員來說,可以據此更為準確地對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和前景做出判斷,避免因未能準確披露而招致的法律訴訟。
2.2從宏觀經濟運行的角度而言:
自從1997年東南亞引發金融危機并迅速波及到全球以來,人們開始反思探討造成危機的根源,各項研究表明,除了經濟、金融體制和腐敗等深層次原因外,引發危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相關的經濟信息不全,缺乏必要的監測和預警機制。因此就宏觀經濟運行的角度而言,建立一個功能強大的、可操作性強的危機監測預警系統十分必要。
2.3從企業所處的國際環境來看:
20世紀90年代至今,世界經濟處在危機四伏、動蕩不安的態勢下,亞洲經濟危機從本質上講是現金流量的危機,是資金短缺的危機,造成這一危機的原因:一是公司過度負債的籌資觀,二是公司盲目向高風險行業擴張和大肆推進國際化的投資觀。事實上亞洲金融危機產生的經濟基礎是東南亞企業早已潛伏的財務風險和危機。曾經名噪一時的韓國大宇集團一夜之間神話般的破滅了,成為亞洲金融危機最迅速的犧牲品,其原因之一就是企業沒有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及時發現危機并早做處理。
2.4從企業所處的國內環境來看: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競爭日益激烈,財務失敗以及由此導致的破產清算已成為許多企業可能面臨的問題,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適時、準確地對企業財務失敗進行預測分析是市場競爭體制的客觀要求,也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保障。尤其在我國加入WTO之后,面對國外企業參與國內競爭的形勢,建立財務預警系統更成為企業以現今財務管理手段增強自身競爭力和應變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于1998年3月16日頒布了證監交字[1998]6號文件《關于上市公司狀況異常期間的股票特別處理方式的通知》,要求當上市公司出現財務狀況或其他異常,導致投資者對該公司前景難以判斷,可能損害投資者權益的情形時,證券交易所應對其股票交易實行特別處理(Specialtreatment,簡稱ST)。特別處理的規定給上市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近年來,證監會對一批ST公司的處理也給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鐘。上市公司迫切需要一個可行的財務預警系統以起到警報器的作用,提醒有關方面的注意。而對于我國企業來說,普遍存在財務結構脆弱、財務控制不健全的問題,為企業的生存埋下隱患?!吧嬷赜诶麧櫋?、“預防重于治療”的觀念越來越為企業所認同,它們也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居安思危、安全理財的重要性,建立財務預警系統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的保證。
參考文獻:
[1]張鳴,張艷.財務困境預測的實證研究與評述.財經研究,2001,12.
[2]尹俠.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的實證分析.網,2002,1,3.
(一)指標體系的建立。
一家企業的資金來源是公司運營的根本所在。資金來源中自有資金的多少直接影響著企業的運行是否健康。自有資金越多意味著負債所占的比例越小或者是公司的企業規??梢赃_到更大的程度,發展的根基也就越牢固;而負債的存在擴大了企業的規模,增大了企業發展的潛力和動力,反映了企業資本的使用效率,即一定的資本量可以帶動的資產倍數。然而,僅有運營的資本還是不夠的,一家逐年虧損的公司根本無法在市場上生存。收入是盈利的前提,而盈利是企業的基本目標和長期健康存活并發展的保障。這不僅關系到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企業的價值能否實現,更是度量企業成長潛力的重要指標。每一個個體在發展的過程中的投入產出比都是不相同的,在上述兩指標的限定下最終產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企業的狀況是否在朝向完善的方向,這將是一個綜合的度量指標。當企業各項指標都處于正常值時,此類指標的超標則意味著企業在不久的將來存在著一定的隱患。需要及時對這種隱患進行處理,及時償還短期貸款加快產品周轉速度,增加自己的信用水平,使其恢復到正常水平,避免在未來成為企業的惡疾。基于上述分析,選取主要財務指標如下:自有資金比率、權益資本總額、財務杠桿比率、資本負債率、固定資本比率、資產利用率、資產收益率、企業利潤率、每股收益、利潤獲現指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
(二)財務指標的均值化處理。
由于各公司間規模,行業差距等原因指標的數據可能相差較大,以致無法在模型的運行過程中加以比較分析。故此,運用均值化方法將所收集的各指標原始數據進行處理。10家公司(5家st公司,5家非st公司)的均值化處理數據如表1所示。(表1)
二、基于灰色預測模型的實證分析
(一)賦權原因。
由于GM(1,1)是用于單一時間序列的預測模型,對于財務指標體系而言無法顧及全部數據,而GM(1,n)用于對于多時間序列的狀態描述一般不用于預測,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Wi。再由各指標通過GM(1,1)實現的預測值乘以相應的Wi得到Yi,對Yi進行加總求和,即得到該公司的預測目標值———∑Yi。由于數據有限,對隨機選取的10家st公司隨機分成兩份A、B,每份均為5家公司并由A與5家非st公司混合產生主成分分析的樣本,而B則作為檢驗樣本。對混合樣本均值化處理后的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最終在10家公司所得到的預測目標值∑Yi中選取最小值作為預測閾值的近似估計值。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灰色預測模型及實證分析。
根據表1中經均值化處理的數據計算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貢獻率及累積貢獻率。同時,要使累積貢獻率達到85%以上且主成分對應的特征值大于1,需要提取前三個主成分。進而求得綜合成分指標為:F=-0.48194每股收益-0.44683資產負債率+0.396329凈資產收益率+0.429333流動比率+0.407708速度比率+0.095155利潤獲現指數+0.560366企業利潤率+0.379284資產利用率+0.446827自有資金比率+0.159696權益資本總額-0.43769財務杠桿比率-0.55151固定資產比率。最后,結合灰色預測模型對5家st公司和5家非st公司的綜合成分進行求解。可以看出,st型公司的預測目標值大多位于區間(3.5,6.5)內。為相對精確地確定公司的財務臨界狀況,結合樣本數據,對st公司綜合指標值進行區間估計,得出預警閾值的置信度95%的置信區間為(2.95,6.08),即當某公司財務綜合評定指數瀕臨該區間內或超過區間上限時,該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異常。
三、結束語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應用
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對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進行預警研究一直是國內外學術界的熱點問題之一。財務危機預警是以財務會計信息為基礎,通過設置并觀察一些敏感性預警指標的變化,對企業可能或者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所實施的實時監控和預測警報。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因為治理結構失衡,公司管理層管理混亂等諸多原因,導致公司業績逐下降,出現虧損、財務狀況異常甚至資不抵債等嚴重情形,最終受到特別處理,面臨退市危險,使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遭受巨大損失。但如果能夠通過研究上市公司相關信息,構建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及時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化逆境為順境,就能很大程度上幫助上市公司防范和化解財務危機。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財務預警系統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尚未得到廣泛應用。
一、我國上市公司應用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現實意義
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作為一種成本低廉的診斷工具,能實時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和財務狀況進行跟蹤監控,及時地進行財務預警分析,發現財務狀況異常的征兆,并迅速報警,及時采取應變措施,避免或減少損失。在上市公司應用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主要可以發揮四個作用:
1.財務監測作用。監測、跟蹤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將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同企業預定的目標、計劃、標準進行比較,進行核算、考核,找出偏差,并從中發現產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問題。
2.財務診斷作用。它是根據跟蹤檢測的結果,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技術、診斷技術對公司營運狀況之優劣做出判斷,找出公司運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即分析“警度”,告知“警情”的程度。并使經營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避免嚴重的財務危機真正發生。
3.財務治療作用。財務治療功能是在監測、診斷的基礎上,識別病根、對癥下藥,更正企業營運中的偏差或過失,使企業回到正常運轉的軌道。準確來講,治療功能并非財務預警系統的本質功能。但是,一個有效的預警系統不僅應該能夠找出企業的“癥結”所在,而且應該能夠提出改進方案和應對措施。
4.保健作用。通過財務預警分析,財務預警系統不僅能及時回避現存的財務危機,而且能通過系統詳細地記錄其發生緣由、解決措施、處理結果,并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彌補公司現有財務管理及經營中的缺陷,完善財務預替系統,從而提供未來類似情況的前車之鑒,更能從根本上消除隱患即“防警”。
二、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動態財務預警系統不僅僅包括有效的財務預警模型,要使其能發揮作用,還要配合有效的信息系統和內控系統。而由于我國上市公司發展狀況的制約,使我國在應用方面還有所欠缺。
1.會計信息失真影響財務預警系統的有效性。上市公司財務預警體系的設計運用了大量的財務數據,真實及時的財務信息是建立有效可行的財務預警系統的基礎。隨著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委托關系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委托人和人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使得我國上市公司中存在著投資者和管理層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管理層在會計信息編報方面擁有過大的權利,而且現行的監督機制和獨立審計機制難以確保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質量。這種普遍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勢必影響財務預警系統的有效性,從而進一步影響了有關利益各方運用財務預警系統的積極性。
2.內部控制不完善。企業的國有控制權不明確,使得投資主體的監管形同虛設國有企業股權結構中的“一股獨大”是中國上市公司的顯著特征。在這種體制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很多人并不能自覺地維護公司利益,導致企業的內控失效。有的雖然也制定了比較全面的內控制度,由于制度本身不切合實際,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強,使得企業的內控制度成為一紙空文;有的雖然制定了一套比較切合自身實際并切實可行的內控制度,卻由于外部監督不力,企業不愿執行,將其束之高閣。
3.上市公司決策層缺乏主動運用財務預警系統的意識。目前,我國證券市場還不夠成熟、完善,上市公司行為也不夠規范。上市公司有關決策層往往受到“第一大股東”,代表國有股或法人股的“關鍵人”的控制。甚至存在著控股方通過盈余管理手段“圈錢”,利用關聯方交易惡意造假,肆意侵吞上市公司利益的特權消費現象。在這種不良但又比較普遍的行為當中,一般的投資者是利益受損方,而上市公司決策層是既得利益方,使得上市公司決策層作為受益者,缺乏主動運用財務預警系統的意識成為正?,F象。
4.財會人員素質不高。法制觀念淡薄有的財會人員忘記了法律賦予的權力和職責,冒著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風險,為單位領導的不法行為出謀劃策,粉飾經營業績,甚至侵吞國家財產,更加加大了預警系統有效發揮作用的難度。
三、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有效實施的建議
1.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結合運用。量化的財務指標能對財務狀況進行總量控制,而某些非財務指標和定性因素可對細節即具體過程進行控制,以彌補財務指標的不足,從微量上找出影響公司長期財務狀況的動因。
財務預警是一種量化分析,它有利于清晰、直觀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但它難以全面滿足揭示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程度的需要,并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定性分析,特別是財務報表的編制質量和審計質量等因素會直接決定模型結果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企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維度評價企業的經營狀況,具體來說,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實施的規則是:企業定期監測容易發生經營危機和財務危機的各種因素,報告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建立風險報告制度,并利用有經驗分析人員的直覺判斷作定性分析評價。同時,定期運用預警模型進行量化分析。由于模型預測所使用的數據來自年度財務報告,因此,量化分析的時間可定為一年一次,而非量化分析相對容易些,可把時間定為一月一次,甚至更短一些,以便使預測更加及時有效。另外,在年度財務危機預警時,可把平時非量化分析結果和年度量化分析結果進行相互修正。例如,企業按助gistic回歸模型預測出在財務危機警戒線以上,即企業不會發生財務危機,但根據企業當年報表外的非財務信息(如或有負債等表外因素)、專業人員的經驗判斷計算出企業的定性評價指標總分在預測警戒線以下,反映出企業存在著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得出相反的矛盾,這就需要作出仔細判斷,專業人員的主觀性是否過強,還是定量分析模型因行業因素的變化需要重新建模。企業在仔細分析后,再重新預測是否會發生財務危機。
3.關注重點指標,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首先,關注主營業務指標,加強主業監管。如果頻繁變更主營業務,上市公司的業績無法得到保障,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投資者很難有一個合理的業績預期,這對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來說都是很大的風險。如果主營業務急劇萎縮,并且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是根本性的,持續性的,那么上市公司就有可能陷入財務困境。上市公司大多是高新技術企業,其核心能力強弱的直接市場表現無疑是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指標。該指標通過與市場或行業平均(先進)水平的比較及其走勢的考察,可以對上市公司市場競爭的優劣態勢有一個較為清晰的判斷。如果該指標經常低于市場或行業的平均(先進)水平,且成持續走低杰勢塊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問題研究的話,便意味著上市公司處于競爭的不利地位。如果不及時扭轉,將導致嚴重的財務危機。因此,上市公司要強調突出主營業務,在評估上市公司主業競爭能力時要關注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指標。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建立真正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其次,關注資產管理能力指標和負債比率指標。判別盈利公司與財務危機公司的財務差異,資產管理能力指標和負債比率指標有著中長期的判別作用,而盈利能力及回報能力、資產流動性和公司增長能力指標則短期判別能力強。在防范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時,應側重于資產管理能力指標和負債比率指標。
3.進行預警指標的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指企業的財務指標的變動對預警結果的影響程度,重要指標的變動會對企業產生較大影響。預警系統一旦報警,管理曾首先要確定是哪些指標偏離造成的危機,進而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調整。調整可以針對某一個指標,也可以是某幾個指標。選取哪種方式更有效、更經濟,管理層有必要在敏感性和調整難度之間進行權衡,選取適當的調整方式。
參考文獻:
[1]張鳴張艷程濤:企業財務預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2]張艷秋王彤彤: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應用研究[J].會計之友,2008,(3)
[3]呂長江周現華: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預測方法的比較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6)
1.1財務危機的表現形式企業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共有五種:營業額或利潤明顯下降;資產質芷不高,運營效率低下,利息負擔過重,到期償債能力弱;應收賬款大幅增長,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低,大幅小于現金總流出量,企業盲目擴張,投資不當,效益低下。上述財務風險現象明顯時,企業很可能已經出現了財務危機,亡羊補牢己經不能挽救企業。只有在財務危機發生前,建立財務預警分析系統,針對可能造成財務危機的因素采取有效的監測和預防措施,才能控制財務風險,防范財務危機的發生。
1.2財務預警分析的概念財務預輩子分析是指企業利用數據化管理方式對經營資料和財務資料進行分析,得出關于企業可能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以及企業財務、經營體系巾隱藏問題的結論,并將結論預先告知經營者和企業其他利益相關者,以提前做好相關的防范措施的管理手段。財務預警分析系統是企業經營預警系統的子系統,它為企業糾正經營決策、有效配置資源、強化財務管理、避免財產損失提供有效的依據,是現代化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1.3財務預警分析系統的作用
1.3.1參照、作用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依據相關的經營和1財務特點,從若干信息中篩選中能及時、準確反映財務風險的指標,并用具體的數量方法測試出指標的相對重要性,使其成為分析財務風險的判斷依據。
1.3.2預測作用財務預警分析系統根據企業的經營信息和財務信息,及時發現財務危機的信號,根據信號預測可能發生的危機,并財務適當的措施。
2財務預警分析的方法
企業財務預警的基本方法有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據是企業的經營利財務資料以及一定的數學段,型或數理統計方法,邊過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而定性分析法的主要依據則是由分析者的主觀判斷進行預警分析。
2.1定量分析法
2.1.1單變盤分析法
單變量財務預警棋型選取了美國1954-1964年間資產規棋模相同的79家經營失敗企業和79家正常經營的企業作為研究對象,運用統計方法對多個財務比率指標進行分析,得出具有良好預測性的兩個財務指標依次為:債務保障率(現金流量/負1;1總額〉、資產收益率(濘’資產/資產總額)和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單變量分析實施簡單,但由于有時會出現對同一企業運用不同指標測試約果不同的現象,逐漸被多變量分析法取代。
2.1.2多變是分析法
Z值脫型是具有代表性的多變盤分析法。該模型對33家經營失敗企業和33家正常經營的企業進行研究。最終選擇對5個指標加權匯總對財務信息、進行預測,研究結論就是著名的Z指模型型。該模型如下:Z=1.2Xl+1.4X2+3.3X3+0.6X4+1.0X5,其中,X1=營運資金/總資產;X2=商存收益/總資產:X3=息稅前利潤/總資產;X4=股東權益市場價值/總負債;X5=銷售收入/總資產。根據得到Z值的不同對財務情況進行判斷,當Z<1.81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極大。Z值模型從企業多方而的綜合信息指標考核企業財務狀況,是具有代表性的多變芷分析方法。
2.2定性分析法
2.2.1標準化檢查法
該方法又稱為風險分析調查法,是通過專業的風險分析咨詢公司、人員等對企業可能迎到的財務危機進行調查與分析。這種方法的缺點在于提出的方法普遍適應于大部分組織或企業,缺乏對企業個性特征的分析,都某些存在財務危機隱忠的問題無法進行識別。
2.2.2不同階段癥狀分析法
該方法認為企業的財務危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潛伏期、發作期、惡化期、實現期。在四個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運營特點。因此,分析人員需要及時將企業現有的經營狀況與各階段經營特點對照,及時發現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保證財務的正常運在企業實施財務預警一般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約合的方法,對于各種內外部因素產生的財務影響運用定性分析進行分析,當出現財務危機的可能現象時運用定量分析法進行分析,當指標偏離正常范圍內,分析原因并及時發出預警信號,及時遏制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此外,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財務指標的選取應當不同。企業應當根據歷史信息建立適應于本公司的財務指標以及預警臨界值。
3企業實施財務預警分析的措施
從企業發展的歷史可以發現,多數企業破產倒閉的原因都是因為出現財務危機,現金斷裂,而引發財務危機的原囚則撲不相同,外部原因主要政治原因、經濟原因、社會囚素和技術環撓等原因,而內部原因主要是由于經營決策不當引起。為了保證企業長期健康的發展,建立有效的財務預警分析系統,實施財務預警具有重要的意義。
3.1建立企業現金流量的分析
財務預警系統中必須包含企業的現金流量,企業的現金流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應收、應付賬款以及存貨的機關信息,是企業短期內能否正常經營的一個重要指標。正常經營企業的現金流量應該能夠保持正的現金流量。當企業的現金流量出現異常現象時,企業往往已經陷入危機當中。準確的現金流量信息,可以為企業提供財務危機預警信號,使經營者和管理者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3.2選取適合與企業的長期指標與短期指標建立
正確的財務預警分析指標,可以從長期期指標和短期指標兩個方而進行選取,其中,短期指標主要與企業的現金流量與負債情況有關,常用指標有現金流量、營運資金等,而長期指標主要與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與發展潛力有關,主要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業務收入增長率和資本收益率等相關指標,為企業設計合理的指標系統,并分別設定指標的上下線值,企業實施財務預警分析研究的限制性越來越大,處于滯后狀態,然而作業成本法(ABC)這一高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大量中小型物流企業中廣泛運用[3]。作業成本法異于傳統成本法在于它更加重視成本核算的精確度,尤其是更加合理化地分配各項間接費用,作業成本法主要按照“作業”為根據,把整個物流運行程序劃分為很多作業,從而明確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根據大量調查研究發現,與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相比較下來,作業成本法更有利于中小型物流企業的發展。
1、作業成本核算對象更加精確,另外在實際操作中使用多標準分配間接費用,提升了間接費用分配的準確性;
【關鍵詞】財務預警預警系統
企業財務預警,就是從財務角度對企業進行預警,它是架構在企業預警理論之上,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及其他相關財會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金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理論,采用比率分析、比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及時捕捉企業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過程中的堵塞、浪費、過度滯留等影響財務收益的重大管理失誤和管理波動信號,并在危機發生之前向企業經營者亮出黃牌、發出警報,督促企業管理當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潛在的危機演變成損失,起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并使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始終處于安全、可靠的運行狀態。
一、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研究的現狀
企業財務預警研究初期的方法以趨勢分析為主,但其研究貢獻僅在于觀察公司的財務比率趨勢變化,以找出財務危機公司財務比率的特征與趨勢,并未發展出真正的財務預警模型;1966年Beaver以二分類檢驗法創造了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的雛形,此后國外學者對于財務預警的相關研究一直不曾間斷,研究的范圍包括了對財務危機的定義、樣本的選取、自變量的選取與篩選、研究方法等,各自發展了不同的理論,可以歸納為統計類(二分類檢驗法、多變量分析法、回歸分析法、Cox法及CUSUM時間序列分析法)和非統計類(類神經網絡法、企業危機壓力表)研究方法。
Beave應用二分類檢驗法進行的單變量分析說明了可以應用一個簡單的模型來獲得較高的預測力,而且也為后來的實證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不過,雖然Beave應用這種方法從30個財務比率中篩選出5個最能分開失敗企業和非失敗企業的比率,但是它畢竟是采用國外1954-1964年的數據和樣本得到的研究成果,其應用環境與我國的實際情況有很大差別,如果應用Beave研究所得的5個比率對我國的上市公司進行預測,不可能完全適用。
針對單變量模型的缺陷和局限,Altman的Z-Score模型模型能夠把若干個變量合并入一個方程式,使用一定的判別標準,估計出企業的財務狀況,這是非??扇〉摹5撬腪-Score模型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Altman所選破產企業和非破產企業的數量是相同的,這就表明每組樣本有相同的先驗概率,即各自50%,而真正一個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或破產的概率是遠遠低于50%的。這種做法所造成的最嚴重影響是,常常會低估了將非破產企業誤歸入破產企業的誤分類錯誤。
類神經網絡模型雖然近幾年被很多學者所使用,但其運作過程尤如黑箱,對于各財務比率的權重無法獲悉,不同的樣本模型其隱藏要素的個數會有所不同,影響比較的客觀性,因此不適合作為比較不同樣本的模型。Cox由于主要是用來預測公司未來的存活期間的概率,并非用來判定公司是否失敗,因此也無法比較不同樣本;而CUSUM模型在計算上較繁復,較適合作為個案分析的模型,并且從國外實證研究結果來看其正確率也沒有明顯優于其他模型。
另外,上述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研究方法均過度依賴財務報表以及數學處理的機械形式,在實際中應用相當困難,因為,利用這些模式必須有相當的數理背景,對許多人來說可以說是一個苛刻的要求;財務危機往往是由企業的經營或管理上的失誤造成的,這些失誤要經過一定時期才能在會計報表中表現出來,所以通過財務數據預測財務危機是在引起危機事件之后進行的,不能從根源上防范危機的發生,并且無法挽回已經造成的損失。
二、建立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基本前提
企業財務預警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種高級形式,因此,對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必須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否則,企業的財務預警將成為空中樓閣。
1、領導素質是關鍵。高素質的領導班子和團隊意識以及企業負責人的高度重視是企業預警管理的成功保障。
2、較為完備扎實的管理基礎是實施財務預警的基礎條件。企業預警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基礎和功底,僅靠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只是杯水車薪。因此,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管理基礎,特別是企業在實施ERP之后,財務預警應充分利用ERP的管理思想和基礎數據。
3、財務管理與其他管理活動的良好銜接和協調。企業是一個整體,任何一項活動都會影響客戶的滿意度,企業的財務管理必須保持與其他管理活動的良好溝通和銜接,財務預警系統應該與其他子系統保持協調一致,實現數據共享。
4、完善靈敏的信息系統。財務預警系統必須以大量的信息為基礎,這就要求強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預警系統提供全面的、準確的、實時的信息。
5、規范真實的財務會計信息。企業財務預警大量引用和分析企業的會計信息,因此,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規范性將直接影響到財務預警體系的建立和運行效果。
6、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財務預警系統向內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該包括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組織建設權責分明、交易處理程序適當、披露及時等內容。
三、企業財務預警的程序
1、尋找警源。警源是警情產生的根源,是“火種”。從警源的生成機制來看,警源可以分為外生警源和內生警源;從警源的可控度來看,又可將其劃分為可控警源與不可控警源;從警源的性質來看,還可分為主觀警源和客觀警源。
2、分析警兆。警兆是預警的信號系統。一般地,當警源導致警情爆發之前,總有一定的先兆,這種先兆與警源可以由直接關系,也可有間接關系:可以有明顯關系,也可以有隱形的未知黑色關系。警兆的確定可以從警源入手,也可以依經驗分析。警兆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景氣警兆,一類是動向警兆。
日本經濟企劃廳在研究該國經濟的循環與波動時,把景氣指標分成了先行指標、一致指標和滯后指標三類。先行指標是在波動達到波峰或低谷之前提前出現的指標,一致指標是該指標出現的時間與波動達到高峰或低谷的時間基本相同,滯后指標是出現日期在波動基準轉折點之后的指標川。類似于經濟的循環與波動,財務出現風險或危機,必然會經歷一個時間順序相連的發展階段,是一個逐步顯現、不斷惡化的過程,財務預警的警兆隨之也應有不同的表現。
3、選取預警指標。在企業財務預警中,任何一個財務指標,都難以全面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要想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一個總的評價,就必須將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營運能力、現金能力等多方面的財務指標納入一個有機整體中,才能全面地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進行解剖和分析,從而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優劣作出評價和判斷。
選擇預警指標一般要遵循五個原則:第一,所選用的指標必須在測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方面具有重要性,所選的多個指標的綜合必須能反映企業運行中的主要矛盾;第二,一致性或先行性,即指標特征量要與企業實際運作狀況大體一致或略有超前,能明顯地反映企業逆境現象的發生或發展動向;第三,靈敏性,即對企業的資金變動等情況反應靈敏,隨時都能表現出企業運營的方向和成果;第四,代表性,即能大體上反映某類能力(如盈利能力)的基本特性和變化趨勢;第五,在統計上要有迅速性和準確性。
4、防警排警。防警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防止警情的發生,而一旦發生了警情,則由防警變成了排警。事先準備好在各種警情下的應急對策或對策思路,一旦發出警報,則可根據預警信息的類型、性質和警報的程度調用相應的對策。一般地,預警對策大多是思路性和提示性的。
【參考文獻】
[1]葛和平:“Fisher判別在上市公司財務困境中的運用”,市場周刊財經論壇,2003.7
[2]姜秀華等:“上市公司危機預警模型研究”,預測,2002.3
[3]張勇等:“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綜合評價方法”,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