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6:29
序論:在您撰寫興趣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以往高考制度的影響下,生物學科一直被邊緣化,導致我們的教育管理部門、教師、學生對生物課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生物課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副課,沒有必要進行系統的學習。如果這一錯誤的思想不能得到及時糾正,要想教好生物課、學好生物課都是不現實的。因此,在新的學習階段開始前,我都會和學生進行思想交流,這種交流不是簡單的說教,而要進行多種有預設、有準備的交流。如生物學為什么變得越來越重要?我不會直接用說教的方式進行講解,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找資料,用寫論文的方式解決。我要求學生搜集整理詳實的論據和事例,并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交流。這種交流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提升了他們的分析能力。又如,我會根據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找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讓他們利用生物學的知識進行解決。如在生態系統教學的過程中,我會讓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貓和老鼠數量變化所產生的后果。這種問題與生活環境緊密相連,會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還會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的用途,他們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并且認識到學習生物的重要性。
二、教師要學會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標準要求生物教學要以實踐為主,如果教師不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自主實踐就很難實現。在具體的教學中,我經常采取的辦法就是先讓學生進行預習,對要學的內容提出假設,然后根據假設設計實驗方法和步驟,最后對實驗結果進行猜想。在課堂中,我會把具有相似理論的學生分成一組,讓他們在組內對自己的假設進行再次論證和補充。當學生完成再次補充和論證后,我就會組織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操作,最后讓不同的小組進行對比。這種方法就是把學習的過程都交給學生,學生因為有了較大的自主性,所以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而且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和實踐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此外,教師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對學困生進行指導,從而達到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教學工作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教師的教學藝術,它的吸引力越強,學生就更愿意學習。因此,教師應注意教學藝術修養,使自己的教學充滿智慧和魅力。例如,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個眼神,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一個手勢,可以使學生積極思考。教育工作應該幽默,形象生動,能在課堂上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氣氛,活潑生動的教學情景,這樣才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青年學生具有廣泛的興趣,興趣愛好是強大的,充滿活力的,令人振奮的。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因材施教,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地探索與發現,密切配合學習進度,有力地開展教育工作,不斷增加生動、靈活、多樣的課外活動等,充分發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鼓勵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數學課堂教育中,學生們被劃分為不同的群體,進行不同的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每周活動兩次,每組4名學生。在小群體中,學生們要認真,善于發現問題,敢于質疑問題,共同探討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興趣在小組活動中日益加強,不斷提高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個別輔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熱情地回答。特別是對于后進生,更應如此。由于后進生的知識基礎較差,往往更加不敢質疑問題,不敢提出問題。如果老師和藹可親地對待此類學生,進行系統地指導,仔細傾聽,并且耐心地解釋后進生的問題,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四、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
毅力是事業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是成功的先決條件。許多科學家都在為科學探索的道路上奮進,以驚人的毅力為人類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無數事實證明,不管你做什么,只要有堅強的毅力,一定就會成功。作為學生,如果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盡管歷經困難,但如果堅持不懈,終可以使他們揚起學習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五、及時反饋學習結果,適當地表揚和鼓勵
學生了解了學習結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知道結果,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會進一步努力調整學習態度和方法,激發學習欲望。同時,通過反饋,可以看到自己的缺點,喚起學生的學習動力,樹立克服缺點的信心,繼續提高學習成績。讓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有所改善,激發學習欲望,再加上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態度的肯定,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等。如果學生沒有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成功,他們將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甚至放棄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評價,充分地鼓勵他們,以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六、結論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作為教學活動的權威,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課堂缺乏生氣,學生沒有興趣,缺乏主動創造性,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給學生灌輸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在當前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換代越來越快,還想通過這種灌輸的方式使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也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手段,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以來,不斷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活動要更多的圍繞學生的發展展開,教師起著為學生發展服務的作用,就是基于這樣的目的。
例如,我在上《孔乙己》這篇文章時,文章中對孔乙己的結局始終未做出交代,只是從他最后一次來買酒推斷“大約孔乙己的確是死了”??墒强滓壹菏遣皇钦娴乃懒四兀繛槭裁此滥??是怎么死呢?根據文章留下的這些疑問,我讓學生開展續寫活動。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發揮,成為了教學活動的主角,他們主動地展開活動,構思、草擬思路、成篇。在這次續寫中,學生的思路很活躍,富有創造力,有的認為是凍死的,因為到了初冬天氣特別冷;有的認為是摔斷腿后,餓死的;有的認為被狗咬死的,等等。而且說得是有理有據,符合邏輯,又很有創造性,效果很好。
二、質疑激趣——引發文本探究
在電視劇中,往往會在故事情節轉讓時刻,賣個關子,插播一段廣告,或是往往在情節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進行分集,留下懸念,以吸引觀眾產生強烈的要知道結果的欲望,讓你鎖定頻道。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也可以使用賣關子設置懸疑,來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如,課文《背影》,文章第一段寫到“:我與父親不見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我給學生設置以下懸疑:朱自清先生在文中為什么說“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而不是其他的印象呢?我先進行提問:一般文學作品在描寫人物時著重描寫的是哪些部位?同學們回答:面部表情是描寫的最多的部位,因為面部表情最豐富,所以在文學作品中,往往都會花很多的筆墨去描寫。然而,這篇文章,作者卻突破常規,在人物刻畫是針對老父的背影,使用了濃重的筆墨來描寫,那是為何呢?我讓學生們根據這些問題進行探究活動。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自主探究,然后展開組內討論,最后得出結論,作者通過對父親“背影”的描寫,是為了給讀者刻畫一位飽經風霜、半生潦倒、老境頹唐的父親形象。雖然家境慘淡、奔走謀事,卻又放心不下兒子,送兒子上北京念書,為兒子買桔子的父親,對兒子的父愛真情流露。描寫背影,也是在刻畫一個對兒子依依惜別的老父親的形象。這種刻畫,雖然沒有面部表情的描寫,但卻勝過面部表情的刻畫,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個偉大的父親形象在“背影”中撲面而來。在這樣的懸疑的設置中,學生探究的欲望被激發了出來,主體性得到了發揮,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媒體激趣——拓展閱讀空間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帶來了語音、圖片、文字、動畫等等多種技術,使我們在教學方法使有了多樣化的選擇,能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刺激,獲得教材所不能提供的大量的感性認知,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例如,在教學《威尼斯商人》一課,課前我請同學們分成學習小組整理在預習中收集的相關材料,將其中有價值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展示,并把有的學生獲取的材料加之以動畫的形式使之豐富化,與同學分享。同學們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要求閱讀全文,整理字詞句,并對文本形成初步的感知。然后,推薦幾位同學給大家簡述整個故事脈絡,并由同桌點評。同學們推薦一位同學將整個故事進行情節歸納,整理出基本的矛盾沖突,師生進行適時地補充。話劇表演,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其余同學作為評委小組。接著,我引導學生品讀文本,請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段落有感情朗讀,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低年級小學生生性好動、愛玩,好玩、有趣的事物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單調、死氣沉沉的課堂,會將他們的興趣消耗殆盡。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增加趣味性,以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在游戲中學習
游戲,要求參與者動腦又動手,這正好符合小學生愛說、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點。把游戲引入課堂,使小學英語變得形象、具體、有趣,使學生樂學,發揮游戲激學的神奇作用。例如:在教五官時,讓學生通過一邊摸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一邊說:eye、ear、nose、mouth。然后發出指令,“Touchyoureyes/ears/nose/mouth.”學生聽到指令后,馬上就做起來了。這樣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整個課堂氣氛就活躍起來了。學生在動作中,很快把五官的英語學會了,精神也高度集中,印象也就更加深刻。豐富多彩的游戲最容易引起兒童的注意,也最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聽音猜動物”的游戲學習“What’sthis?It’sa…”“。蒙眼聞水果”的游戲學習“Isthisa…?Yes,itis./No,itisn’t.”等句型。游戲活動的使用,既讓學生在學中找到了樂趣,又在玩中學到了知識。
(2)在競爭中學習
利用小學生好勝心理強的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設計一些比賽性活動。如:聽音做動作,比一比誰又快又正確;模仿性游戲,比一比誰是最佳模仿者。又如:在鞏固新授內容時,設計各種擂臺賽;在單元復習時,設計各類比賽活動。獲獎者可獎勵免去口試等。而且,每月進行一次大競賽,如:說單詞比賽、對話比賽、情景表演等,設立各類獎項,對得獎的學生發獎狀和獎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比賽得到了預期的目的。競爭機制融入學習,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3)在歌聲中學習
低年級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唱唱跳跳。老師就要充分利用這一年齡特點,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在教完數字后,我便教他們唱“TenLittleIndiaBoys”,在愉悅的歌聲中鞏固所學的數字。在學習家庭成員的英語單詞時,我教學生唱了一首“Fingerfamily”,讓學生在手指上畫上爸爸媽媽,兄弟姐妹,邊唱歌,邊做動作,學生興致高漲,學習效果好。簡短、有趣的歌曲,寓學于樂,學生在活潑、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獲得了英語知識與技能,開闊了視野,發展了智力,提高了教學質量。
(4)在情景中學習
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小,接受抽象事物的能力差,他們的感性大于理性。因此,教學中的直觀性,對低年級學生有著特殊的意義。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的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如:在教學1BUnit4文具類類單詞pen、crayon、rubber、ruler時,我課前準備了很多實物,邊出示實物邊教學單詞,學生興趣很濃;在開火車練讀單詞的時候,我還讓學生傳遞實物,充分調動感官,學生的積極性再次被提高了;尤其是最后,我將所有的文具都展示在講臺上,并鼓勵學生用Ilike…的句式表達自己的喜好,能流暢表達的學生都能得到自己喜歡的文具,至此,學生的興奮勁和表現欲達到了。又如,在教1BUnit5交通類單詞bus、car、taxi、bike時,先讓學生將這四樣交通工具用簡筆畫畫出來,再通過聽錄音、看口形模仿說。學生們的“畫”創設了實際情景,他們看著自己的畫,學起來興趣盎然。把英語教學放在情景中進行,不但強化了英語語言的訓練,而且發展了兒童的智力。將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樂中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2善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低年級小學生更是如此,他們需要老師經常表揚他們,對他們充滿信任。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善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孩子對學習英語的自信,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促使他們努力學習。如:我教的一個二年級的小男孩,平時在老師們的眼里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壞”孩子,在教2AUnit3Lookatthemoon中bright這個單詞時,開火車讀:Sun,sun,brightsun.輪到他的時候,他響亮、清楚地讀出來,我當場就表揚了他,只見他接下來的時間都端端正正地坐著,認真聽我講課,讀得也很響亮。又如:在一次教學單詞復習時,我請了一位上課很少發言的同學,他非常緊張,不敢回答。我一直用信任的眼光看著他,并對他說:“Ibelieveyou.”雖然緊張,但他還是準確無誤地回答了出來,我馬上表揚了他:“Goodjob!”之后同學們也都以熱烈的掌聲鼓勵他,此后,每節課他都積極發言。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細微進步并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讓學生獲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充滿自信,積極參與英語學習中。
3總結
一、重視化學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對于初三學生來講是一門新學科。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較強,對于變幻莫測的化學實驗現象,往往有濃厚的興趣。
首先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興趣盎然的觀察能活躍學生的思想,形成積極思考的氛圍,從而使學生學到化學知識。講催化劑概念、氧氣、氫氣、酸堿鹽性質時,演示實驗尤為重要。如在講氧氣的鑒別時,我沒有先講鑒別方法,而是用一個帶火星的木條,分別兩個集氣瓶中,讓學生由觀察到的現象得出鑒別氧氣的方法。再如在講實驗室制氫氣是用鋅而不是用鎂或鐵的原因時,增加了這樣一個演示實驗:分別用鋅、鎂、鐵三種金屬與稀硫酸反應,讓學生觀察現象有何不同,再由學生得出為何不用鎂、鐵而用鋅的原因。這也為以后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打下了基矗其次是指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學生實驗。學生自已實驗時興趣較高,為了避免學生動手的盲目性,教師要因勢利導,把單純的興趣轉化成對學習知識的樂趣,成為學習的動力。注意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指導他們分析實驗現象,書寫實驗報告。
另外還要指導學生做好選做實驗及家庭小實驗。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本校實際,盡可能地做一些有意義的實驗,例如:在講“緒言”時,我先避開書本,做了幾個趣味實驗“空杯生牛奶”、“小紙花變色”、“魔棒點燈”,學生一個個睜大了好奇的雙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課內容。這樣緊緊地扣住了學生的心弦,效果當然要比平鋪直敘好得多。再如講了酸性、堿性之后,指導學生去測定本地土壤、水樣的酸堿性,講了有機物的知識后,指導學生去學會鑒別羊毛衫的真與假等等。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豐富多彩的化學課外活動,對于學習緊張的初三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輕松一下,又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許多化學知識?;瘜W課外活動的內容及方式很多,大體上包括“化學游戲晚會”、“化學知識講座”、“化學知識競賽”、“化學園地”、“化學展覽會”等等,可以每學期或每學年舉行一兩次。如“化學知識講座”可以講講“空氣與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護”、“溫室效應的原因”、“酸雨的形成”、“當代軍事與化學”、“化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等,幫助學生認識學習化學的重要性。也可以講講“道爾頓”、“拉瓦錫”、“侯德榜”等著名化學家的成才之路,使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學習態度。再如“化學游戲晚會”,可以把所學過的化學知識編成各種節目:如相聲、小品、魔術等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進一步鞏固書本知識。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把化學知識按基本知識、難點、疑點分門別類編成不同類型的題目,舉行化學競賽,這也不失為一種加深鞏固知識的好方法。
數學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外,更重要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作為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才能對學習有興趣,只要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因為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
一、創設情景,誘發興趣
在教學中,單純的知識教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學生身邊熟悉的事情出發,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每個學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個角色。這樣,學生上課就是在情境中參加各個活動,在活動中學到知識。學生不僅學得輕松、愉快,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
例如:教學第二冊“元、角、分的認識”一課時,把一節課的內容編制成“同學們去商店買東西”這樣一個情境,把例題和練習題設計成商店里發生的事情,學生和老師分別扮演了顧客和售貨員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貨員阿姨拿出各種錢幣讓學生分類,接著讓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講元、角、分的進率時,可以這樣設計:小明去商店買一支筆要花一元錢,但他只有面值一角的錢,他要給售貨員阿姨幾張一角的錢才夠一元呢?讓學生小組討論,互相交流。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越來越濃。
二、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里,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例如,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教師沒有照書上的例題去教,而是跳出了數學,找到了這節課的靈魂:關系,在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過程如下:1、說關系。說說你與老師是什么關系?與同學,與父母,與哥姐,與爺爺奶奶等又是什么關系呢?讓學生腦中對"關系"這個詞有一個了解。2、猜老師的歲數。先猜猜老師是多少歲數?(24)不對,同時告訴學生這是數量,加一個條件,大3歲,那師幾歲呢?(27)27也是一個數量,那大3歲是什么呢?引出是關系。3、猜撲克牌的張數,讓學生猜猜教師手里有幾張牌?(11)不對,同時告訴學生這是數量,添一個關系,比它多2張,那師手里有幾張?根據關系學生一下子就求出來了。通過這三個環節的設計,學生知道了,告訴你一個數,要求另一個數,必須知道這兩個數之間的關系。有了關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數,這樣對關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來的新課,出示小白鴨、小灰鴨、小花鴨,分別為18只,24只,求小花鴨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知道必須有關系才能求小花鴨。于是,課堂就沸騰起來了,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說出各種關系,學生自己編應用題自己解答。在這節課中,以關系為靈魂,把知識提煉出來,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再如學習“厘米和米的認識”,要求學生先估計一下講臺、課桌、黑板各有多長,再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實際測量,通過討論交流,發現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得到的數不同,從而體會到統一測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之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與1米、1厘米長度有關的物體,如圖釘的長約1厘米;食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講臺的長大約是1米;米尺的長是1米……再讓學生估一估、量一量身邊熟悉的事物,如門、電視柜、講桌、鉛筆、身高、步長有多長。通過對身邊事物的實際測量和估測,激發了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不僅可以逐漸培養學生估算、估計的能力和測量能力,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身邊。
數學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果脫離了實際生活,內容就會顯得空洞而乏味。因此應在教學中就盡量縮短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創設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在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學習,讓他們覺得數學這門學科并不抽象難于理解,相反它就存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要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讓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使他們在活動中獲取新知,做到“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領悟”。
三、加強操作,提高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即要重視直觀教具的使用,還要盡可能的讓學生參加實踐操作活動,僅教師的演示,沒有學生的親自操作。學生獲得的知識還比較膚淺的,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加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才可能使所有學生獲得比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儲存和提取信息。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發展學習興趣,獲取知識。
"好表揚"是學生的重要的心理特點。可點頭表示肯定,說“好”或者“對”表示贊許,也可以說句鼓勵的話“真好”“真會動腦筋”還可以要求大家鼓掌或插上小紅旗等形式,對學習上的進步表示祝賀,這樣做可以給學生極大鼓舞,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肯定,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克服困難的勇氣,增添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主動積極的學習,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知識智力興趣關系密切,小學生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們的情感來支配的,教師應根據著一心理特點,有意識的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熱愛學習與情感,并對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因此,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后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使設計的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持之以恒地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求知識的鑰匙,可以增添學習興趣 .
如一位低年級在教學“4的分與合” 時,先讓學生拿出2個木塊,分成左右兩堆,并讓學生用分與合說組!成。再讓學生拿出4個木塊。也要分成左右兩堆,想想可以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樣。學生通過交流發現有3種分法。老師提問:“剛才大家每人又擺了其中的3種,誰有本領能把這3種分法一個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規律地找出來?”學生們互相討論,邊議邊擺擺弄弄。他們
想出了好辦法,發現可以先把4個木塊都放在左邊,每次移l個到右邊,就得到3種分法;也有的講可以先把4個木塊都放在右邊,每次移1個到左邊,這樣也是3種分法。兩種分法都有道理,教師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學生得到鼓勵,主動探索的勁頭更足了。再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這一知識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變與不變的關系,讓他們每人捏一個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后,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系,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底面積也相等,圓柱高9厘米,圓錐高幾厘米之類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也用橡皮泥玩玩,或許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而能正確地把握。四、巧設練習,發展興趣
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要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奮的精神,教師就要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設計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靈活多樣的練習形式,提高學習興趣。
例如:一年級學生學習“認圖形”時,要求知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形狀,能夠辨認和區分這些圖形。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可以安排以下幾種形式的練習:
1)找圖形
老師用四種圖形拼成一個機器人,要求學生從機器人身上把這四種圖形分別找出來。
2)說圖形
讓學生分別說一說,見到的哪些物品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
3)折圖形
拿一張正方形的紙,對折一下,讓學生發現這張紙分成兩個一樣大的長方形;再用這張紙橫著對折一下,讓學生發現這張紙分成了四個一樣大的正方形;再用這張紙對角折一下,讓學生發現這張紙分成了八個一樣大的三角形。
5)拼圖畫
老師指導學生用初步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這四種圖形拼出“農村豐收景象”的一幅圖。
一、圖文對照,激發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插圖,這些插圖是課文內容的縮影,它往往形象生動的把課文的重點、難點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因此充分利用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文對照,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能提高他們深究課文的興趣,所以對于插圖的運用我是非常重視的。例如《海濱小城》一文中,作者抓住了海濱小城的特點,語言優美流暢景色迷人。我先出示了海濱小城的掛圖,讓學生從視覺角度欣賞圖畫中色彩斑斕的海濱美景和玲瓏整潔的小城,指導他們細致觀察,然后把課文中重點的段落以填空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圖文對照進行填空,品味海濱小城的語言美和景色美。這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海濱小城之中,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這海天遼闊,小城玲瓏,美不勝收的海濱小城發出由衷的贊嘆,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币獙W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簡筆畫就是一種很好的引情激趣的手段。如《蛾眉道上》的教學,要學生理解鋪路人的辛勞,可從山道的高、陡、窄入手。我讓學生先自讀課文,再通過自己的想象把蛾眉道的特點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來,大家對比交流,圖文對照,加深了學生對蛾眉道特點的印象,使他們進一步理解了鋪路人要在這么高、這么陡、這么窄的山道上背著一塊塊大石頭上山鋪路是多么的辛勞。
二、創設情境,以情激情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感性到理性的。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如果單純地進行字、詞、句、篇的教學,師生游離于情感之外,文章就顯得形散神離,枯燥無味了。因此要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情境,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用環境去渲染,以情激情,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全情投入到學習中去,成為課堂的主人。如教學《月光曲》時,我先以音樂大師貝多芬優美的《月光曲》導入,用錄像播放月光從海面升起的情境,讓學生感受月夜的美。當學生沉浸在我所創設的月夜情境時,我再以感人的語調訴說這首動人的《月光曲》的來歷,學生立刻對盲姑娘的不幸產生了同情,并對貝多芬的行為予以肯定。學生的情感在這樣的氛圍下得以調動,迫不及待地要學習這一感人的課文。在悠揚的樂曲中,這節課收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又如教學《再見了親人》時,我以一曲《送別》貫穿全文,讓學生在一種臨別依依的音樂氛圍中感受志愿軍與朝鮮人們依依惜別的心情,由于情感得以調動,許多同學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因此說創設情境,以情激情是教學情感性較強的文章的一種非常有效手段。
三、設疑思考,激勵探索
教學知識性的課文時,如果依書直說就會使文章枯燥無味,要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要指導學生設疑、釋疑,激勵探索,課內課外相結合。如在教學《蝙蝠與雷達》前,我先向學生提出疑問:“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科學儀器,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從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為此而感到新奇,滿腦子疑問:蝙蝠是一種什么動物呢?它與雷達有什么關系呢?接著我就引導他們看課外書《十萬個為什么》,讓他們從課外書中獲得新的知識儲備,學習情緒高漲。在上課時,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疑問:“蝙蝠是怎樣飛行的?它和雷達有什么關系?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之處?”由于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又有了知識儲備,再加上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學生之間一問一答,一張一弛,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熱情,通過設疑思考,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學習,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一堂課后,學生不但知道了蝙蝠是通過嘴巴發出超聲波,遇到物體后反射回來,傳入耳朵來辨認方向的,雷達就是根據著一原理來制造的,還了解到科學家利用一些動物的特點,制造了許多對人類有益的科學儀器。又如在教學課文《太陽》時,我發現學生除了課文中介紹的知識以外,還有許多疑問,我就引導他們主動設疑,他們提出了:除了課文提到的關系外,太陽與我們還有什么關系?如果太陽整天照射會怎樣?……等一系列的問題,于是我讓他們互相討論析疑,并啟發他們以創新的角度去思考。一節課后,他們不但從學習中獲取了新的知識,明白了太陽與人類有密切的關系,更開闊了視野,對科學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語文課也有了新的認識。
四、以演助學,提高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