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7:48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數學計算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講明道理,加強算理理解
有效地進行小學數學計算題的教學,教師必須把數學道理講解透徹,深化學生對數理知識的理解。然而,在小學計算題教學的過程中,有部分教師單純地認為,只要學生算出計算題的正確答案就可以了,忽視了學生理解計算題的算法和算術思維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吃力,不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因此,教師給學生講清楚算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如在教學“兩位數加整十數”時,教師給出題目“27+30”,學生很快就可以理解這道題目是求和,但是應該怎樣去計算,就是學生對算術思維的一種反應。這時,教師要設法讓學生理解:這里的27是一個兩位數,而30也是一樣,都是由個位和十位構成的,其中2和3是在十位上,7和0是在個位上,這樣的計算必須遵守“十位加十位,個位加個位”的原則,即“2+3=5,7+0=7”,“5”是寫在十位上,“7”是寫在個位上。在這樣清晰明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就可以通過觀察和教師耐心的指導,理解計算的每一個步驟,從而掌握這種計算的思維模式。
二、明確目標,培養審題習慣
有效進行小學數學計算題的教學,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審題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數學教師發現,有時學生明明知道該如何去做計算題,但結果卻錯漏百出。經過分析,筆者發現,原來是學生在解題前沒有認真審題,沒有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缺乏認真審題的習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努力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讓他們經歷從“會”到“熟練”到“心眼相通”三個境界,從而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訓練,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潛移默化地培養審題習慣。首先,重視“看”。教師要引導學生看清楚計算題中的每一個數字和符號,理解它們的意思,并讓學生用筆抄寫算術題目,進行比對,培養他們對算術負責和一絲不茍的精神;其次,強調“想”。單單看了題目,卻不經過大腦的思考,盲目地進行計算,這顯然不是認真審題的表現。教師應讓學生看清題目之后,再積極地思考題目中算式的特點和運算規律,聯系其中蘊含的性質和定律,判斷其中是否含有一些簡便的計算方式;最后,強調“算”。學生在審題結束后,應形成一個計算思路、一個深思熟慮的計算過程。筆者相信,只要小學數學教師在計算題教學中做到以上幾點,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余年棟 單位:江西省上饒市三清山管委會楓林中心小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
現代小學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而計算能力是學生必須培養的能力之一,同樣也是小學教學的基礎內容。盡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降低了對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要求,但計算能力對學生所體現出的積極促進作用是無法被改變的。因此,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小學老師的重點工作之一。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提出了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傳統數學計算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計算教學與生活不夠密切。題海戰術和大量題庫的機械練習讓學生失去對計算的興趣,很多教師只是通過重復練習來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并沒有將計算教學同生活中的例子聯系起來,這無法解決學生計算能力較差的根本問題。第二,課堂講解同練習相分離。傳統小學數學計算教學通常缺乏合理性,前半節課運算法則的講解加上后半節課學生自己做練習的單一模式無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第三,學生綜合能力欠缺?,F實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重結果,輕過程,過分注重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略了學生個人的情感變化,沒有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從而無法提高計算能力。第四,單一的題海戰術。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注重計算結果而忽略過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這些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提高小學數學計算的具體教學策略
1、教材內容是重點
教師必須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在深刻了解教材背后隱藏含義的基礎上,積極展開教學活動。第一,了解教材知識體系,系統總結教材知識,完整構建知識網絡。第二,合理分析教材中的重難點,選取與教學目標相匹配的教學內容。第三,根據現代教學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預測、做出準備。例如,關于四則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領導學生多做常見題型,并結合應用題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及專業技巧。教師應以課本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和需求,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主動接受教學內容,自主培養學習能力,通過計算練習培養學生靈活計算、舉一反三的能力。
2、注意課堂中的情境教學模式
小學生很難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他們自制力差,好奇心重,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積極創造教學環境,不能直接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失去興趣。在計算教學中,教師應該切合實際,將數學知識導入課堂,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例如,在學法運算時,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如蘋果或者梨子來進行教學演示,請同學上臺將9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得到9÷3=3的結果,實踐中的學習能夠鞏固和加深學生對于計算的理解和記憶,這對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生活化的情景教學模式能夠逐步改變學生對計算的看法,讓他們意識到計算在生活中的實際廣泛應用,也能達到提高學生主動計算、積極計算的目的。首先,增強學生主動將實際生活與計算教學內容聯系的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設置以下教學場景:“假期某某學生計劃與媽媽去看電影,兒童票半價,成人票售價35元一張,同時購買了一些零食,請同學計算此次看電影總共消費多少錢?”例如此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計算問題,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計算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與實用性,改變學生對計算的看法。
3、引導同學之間的計算交流
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習小組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專業技巧。首先,布置一定復雜性的練習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通過學習小組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業,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提前按照一定條件合理分配好學習小組。其次,在學生自己完成計算習題時,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交流合作、提出意見、總結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結論。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答案,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通過學習小組,學生能夠主動發表意見和看法,并積極聽取其他同學的理解和認識,既能利用自己掌握的計算技巧進行計算,又能吸取借鑒別人的計算技巧和思維方式,并最終將別人的高效學習技巧轉變為自己的能力,最終達到培養計算能力的目的。
4、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
面對不同學生學習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異,應開展不同的教學形式,以下是具體的幾種有利于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的具體方式:第一個,做游戲。通常情況下,兒童的專注力很難投入到課堂中去,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圍環境所影響,而沒有哪個兒童不喜歡做游戲,針對低年級的拼音教學,這種做游戲的形式能夠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第二個,會表演。例如,在講到龜兔賽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角色扮演,分別飾演文章中的小白兔和小烏龜,老師可以充當解說員,這樣一來,臺上表演的同學積極投入到課堂表演,而臺下的同學也認真觀看表演。在此基礎上,學生們可以對教學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第三,比賽式,小學生爭強好勝,在數學課堂中,可以根據教材特點,開展小型的學習比賽,這種比賽式的教學方法能夠刺激學生的積極性。例如說具體獎勵發紀念章或小紅花,效果會更好。
5、重視鞏固練習
通過練習,一方面,能夠直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在鍛煉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對于數學計算來說,這是強化學習效果的必要手段。而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正確科學評估學生的易錯點,通過練習題讓學生掌握基本算法,并進行及時的練習檢測,期間,教師應主動講解做題思路和解題技巧。第二,課后練習題尤為重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檢測結果有針對地布置鞏固練習習題。例如,如果學生對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中通分和約分認識的不夠透徹,掌握的不夠牢固,對此,教師可以進行相應的專項訓練,以此來達到鞏固練習的最終目的。
教學大綱在計算教學上要求達到三個層次,具體地說,就是根據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區別對待,對一位數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達到熟練;對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萬以內的加減法和用一兩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要求達到比較熟練;對于三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只要求會算。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是計算教學的重要階段,必須過好計算關。
要過好計算關,首要的是保證計算的正確,這是核心。如果計算錯了,其它就沒有意義了。但如果只講正確,不要求合理、靈活,同樣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內的加減法,有的學生用湊十法和用看加算減計算,有的則靠擺學具或掰手指、腳趾、逐一數數做加減法,計算結果都正確,但后者顯然達不到要求。又如: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中,有各種計算方法,可以從低位算起,也可以從高位算起,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在三四個數的連加中,關鍵是會湊整,如果不會湊整,也影響到計算的正確度,要做到比較熟練也是困難的。學了運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會運用,即使計算正確,也達不到教學要求。因此,嚴格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教學,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二、講清算理是關鍵
大綱強調,“筆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算理,掌握法則,再以法則指導計算”。學生掌握計算法則關鍵在于理解。既要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學生懂為什么要這樣算。如教學《用兩位數乘》(“九義”六冊),要使學生理解兩點:①24×13通過直觀圖使學生看到,就是求13個24連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數是多少即3個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數是多少即10個24是多少,然后把兩個積加起來,從而讓學生知道,計算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要分兩步乘,第三步是相加,這樣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通過例題教學,使計算的每一步都成為有意義的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計算過程中還要強調數的位置原則,“用乘數個位上的數去算”就是求3個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數3對齊寫在個位上。“用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就是求10個24個得240,(也可看成24個10)所以4要寫在十位上”,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數位對齊的道理。這樣,通過反復訓練,就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法則。
三、思維訓練是核心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要教學生學會,并促進會學,就“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庇嬎憬虒W同樣要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重視并加強思維訓練。
教學大綱指出:“小學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薄耙寻l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貫穿在各年級教學的始終?!比绾渭訌娝季S訓練呢?
1.提供思路,教給思維方法。
過去計算教學以“算”為主,學生沒有“說”的機會?,F在稍為重視“說”的訓練,但缺乏說的指導。因此必須給學提供思路,教給思維方法。如在教第六冊混合運算74+100÷5×3時,可引導學生復習混合運算順序,然后叫學生結合例題思考,并用符號勾畫出運算順序,讓學生說出:這道題里有幾種運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學生沿著圖示指引的思路,按順序、有條理的思考和回答問題??梢龑W生這樣說:這道題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積,最后求74與積的和。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附圖{圖})
2.加強直觀,重視操作,演示,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思維是在直觀的基礎上形成表象,概念,并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起來的,在操作時要讓學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語言表述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如第一冊在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中配合直觀操作,突出計算規律的教學,讓學生體會“湊十”過程,邊動手,邊思考,用操作幫助思維,用思維指揮操作,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探求合理、靈活的算法,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在學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探求合理、靈活的算法,盡快找到計算捷徑,形成靈活多變的計算技能。如:根據0和1在計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簡便算法的基礎上可進行口算。象240×300
110×60。又如102與78相乘積是多少?(九義七冊60頁)可引導學生探究:102×78-(100+2)×78=7800+156=7956。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重視估算,準確判斷,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
在估算教學中,要認真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進行準確判斷,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如693擴大8倍大約得多少(七冊64頁)?693×8應等于5544。要學生用估算的方法檢查積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首先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準確判斷,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積小于5600是正確的。從而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四、培養認真、刻苦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根本
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是大綱的要求,也是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嚴格、認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和堅韌不拔、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千萬不要用“一時粗心”來原諒學生計算中出現的差錯。那么要培養哪些習慣呢?
1.校對的習慣。計算都要抄題,要求學生凡是抄下來的都校對,做到不錯不漏。
2.審題的習慣。這是計算正確、迅速的前題。一要審數字和符號,并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內在聯系。二要審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審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分析運算和數據的特點,聯系運算性質和定律,能否簡算,不能直接簡算的可否通過分、合、轉換、省略等方法使運算簡便,然后才動手解題。
3.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按格式書寫,字跡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貼,保持作業的整齊美觀。
4.養成估算和驗算的習慣。這是計算正確版權所有!的保證。驗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首先要掌握好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重要環節來嚴格要求;再次要求學生切實掌握用估算來檢驗答案的正確程度。
五、加強訓練是途徑
計算能力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長期訓練逐步形成的。訓練時要注意:
1.突出重點。如萬以內的加減法,練習的重點是進位和退位。要牢記加進位數和減退位數,難點是連續進位和退位;兩三位數的乘法要練習第二、第三部分積的對位;小數的計算則注意小數點位置的處理,加、減、除法強調小數點對齊,注意用"0"占位;簡便運算則重點練習運用定律、性質和湊整。因此,在組織訓練時必須明確為什么練,練什么,要求達到什么程度,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礎。教學大綱指出:“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笨谒慵仁枪P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據各年級對計算的要求,圍繞重點,組織一系列的有效訓練,持之以恒,逐步達到熟練。湊整的訓練一定要加強,如:74+26=100,63+37=100,252+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給學生迅速觀察,判斷、湊整的能力。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級也不應忽略。同時要加強乘、加的口算訓練,如兩位數乘三位數176×47(九義六冊11頁),當用7去乘被乘數的十位時,還要加上6×7進上來的"4",所以"7×7+4"這類的口算必須在教學之前加以訓練。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二、三位數的除法,試商是難點,如果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不過關,試商就困難。估算能力不強,試商也直接受到影響。到了高年級一些常用的口算,如3.14×2,3.14×3……以及除數
1111
是0.5,0.25的乘、除法,──、──、──、──……化成小數是多
2458
算法是基于算理之上的,算理是算法的基礎。教師應明確算理的重要性,并在實際教學中鼓勵學生根據原公式推導變換式,達到鞏固計算的理論基礎、靈活有效地記憶算理的目的。教學實踐中,首先我們要強調算理的基礎地位,在教授具體的算法之前,先將算法所對應算理中的運算規則、字母所代表的含義等講解明白,讓算法有理可依;其次,要結合具體的例子,運用所學算理的具體內容,講解算理的具體用法,便于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最后,要通過算法的總結,更加深刻地理解算理的含義,以算理促算法、以算法促算理。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公式》(S=π×r2)時,筆者分別說明S代表是面積,π代表是圓周率,r代表是圓的半徑。再結合具體的例子:已知圓的半徑為2cm,求圓的面積。則:題中r=2cm,取π=3.14,圓的面積為S=π×r2=3.14×22=12.56(cm2)。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鞏固了學生計算的理論基礎,更高效地實現了知識的有效運用,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師要注重算理教授的合理化,不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應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在原公式的基礎上學會靈活推導變換公式。
二、鼓勵算法多樣化,培養發散性思維
算法多樣化一直是教師在教學中所鼓勵的,目的在于通過多樣化的算法從不同的理解視角和不同的解題思路,加深對題目的理解,提高發散性思維的能力。算法多樣化在實際教學中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要求學生準確把握題目,理解條件與問題的關系,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問題,把所有的想法都積極大膽地表達出來。第二階段,積極引導學生有效分析每種方法的正確性和優缺點,并逐一記錄下來。第三階段,通過分析所列的解答方法,在比較中選出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案。
例如,某工程隊計劃修一條長1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這條公路的20%,照這樣的速度,修完這條公路還需多少天?學生們列出了以下解法:
①(100-100×20%)÷(100×20%÷5)
②100÷(100×20%÷5)-5
③(1-20%)÷(20%÷5)
④1÷(20%÷5)-5
⑤5÷20%-5
以上解法,前兩種方法是先求工作效率,即從“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時間”的角度來思考;后三種方法是從分數的意義上進行直接解答。通過比較分析,可以發現解法五是最優的。算法多樣化的頭腦風暴法,在教師的激勵和啟發引導下,誘發了學生對數學問題鉆研的極大興趣,集思廣益,師生共同探討,達到以教促學、以學促教的目的。
三、合理設計生活情景,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最終目標,把實際的生活情景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去發現問題、解決疑難,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合理設計生活情景時,要充分體現“算”與“用”的結合,深入調查和了解學生所處年齡段頻繁接觸的事物,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合理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真實性,且學生所熟悉、感興趣的生活場景,激發興趣,引導思考,最終解決問題。
師:六一兒童節到了,大家要去商店選購節日禮物,但每人只有100元,請大家根據商品的價格提示選擇禮物,你是如何合理使用這100元錢的?
生A:我會買一個大肚熊96元,剩4元!
師:看來你很喜歡布娃娃??!嗯,不錯,還有什么購買方法嗎?
生B:我會買一個電動汽車93元,剩7元!
師:嗯,這也可以,沒有超過100元。
生C:我會買一個筆袋31元、一個水杯19元、一個籃球50元,剛好100元!
師:這位同學很會精打細算,把100元都用完了!這三種購買方法,哪種比較好呢?
生D:第三種!買到的東西種類最多。
師:買到的東西種類多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把100元都最有效地花完了。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合理利用資源,讓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大!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一、引言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能開發學生的智力,還能讓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使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但在我國大部分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充分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一味地用講題和做題的方式來追求數學成績的提高,忽視了數學教學的真正內涵。因此筆者對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進行探討,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建設性意見。
二、首先要關注學生對算法算理的掌握
在小學階段要打好數學基礎,對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及時進行優化和創新,從而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掌握計算方法,其中,學生計算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小覷。例如:有一根3.7厘米的木條,要將這根木條做成0.7厘米。問學生可以做成多少根?最后還能剩多少米?經過計算學生大多都算對了能做5根,但是最后一空有很多學生都不能正確計算,他們填的2,有很多學生對算理不能正確掌握,0.7米做成一根,剩下幾米,算式就是3.7-(3.7÷0.7)=?很多學生認為只要知道問題條件就能明確算出計算方法。他們通過列豎式計算知道第一空是5,余數是2,學生對余數和被除數并沒有概念,對余數的數位更是不知道怎樣理解,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當除數和被除數發生不同的變化時,數位就能決定余數的大小。所以正確答案是0.2。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教學,以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使學生們在快樂學習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并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有效地解決問題。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平等原則,不將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價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對于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要主動進行溝通,找出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阻力和問題,并努力引導學生將自身存在的問題和老師進行分享,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師應熟練掌握教學專業知識并進行延伸
教師可引導學生們對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進行辯論,尊重學生的選擇和意見,必要時還應與他們進行深入的溝通,以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最終策劃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充分學習具有實效性的數學知識。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習理論與實際生活進行巧妙的結合。在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從每個同學不同的性格特點、智力情況及學習能力方面為出發點,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教學。例如:在“認識分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將學生帶入創設的教學情境中,然后進行問題引入,讓學生思考:將物體分成一半利用數學符號應當怎樣表示?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認識數學中的分數符號,然后要求學生展開小組合作,通過探究學習,找到問題的答案———1/2。此外,教師還應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可組織他們進行實際操作,通過圖畫的形式幫助他們在實踐中積累寶貴的經驗。實踐證明,直接操作可以實現學生的思維拓展,幫助他們舉一反三,從而提升了抽象思維能力,還建立起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數學理念。
四、加強學生的算理能力,加強公式推導
學生掌握計算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注意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因此,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們自主地解決問題。運用運算定律以及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培養學生的簡算意識。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師生關系的調節,只有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才能保障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提出問題后讓學生主要解決為什么要這樣列式,是怎么計算的,教師把自己的疑問和教學設想與大家進行交流,取長補短,最終達成共識。例如:在學習“平均數”課程的章節時,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棒球隊”讓學生對平均數有新的認識。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且每個小組的人數不是固定的,讓學生從中看出每個小組的人數不同,并且發現問題,讓學生進行計算并說明每個小組應該是多少人,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調節課堂氛圍,在同學和教師的鼓勵和建議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五、培養學生的認真審題習慣
小學數學是教學過程中難度較大的學科,需要學生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對數學知識要進行靈活的把握,從而使學生更加富有創造性的解決問題。例如,在計算864÷8這道算式時,這就需要學生認真審題,正確地判斷出商是三位數,這樣就不會忽略掉中間的0。又例如:在計算756-77+23,同樣也是讓學生認真審題,是加減相互結合,如果遇到加減問題就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這樣學生就不會先算加法,然后再計算減法的錯誤了。這種教學方法不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情境設置主動提出問題并有效地解決問題,逐漸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不但激發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對于學生解題能力和解題習慣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合作教學的重要作用。
小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主要是課堂,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中,小學生不會感到學習的壓力,他們都能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師不斷進行交流。特別是對于一些比較內向的學生,輕松的環境和平易近人的教師,使他們愿意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促進了學生表達的欲望。教師要從心理和行動上為學生創造好的交流學習的環境,掌握學生的所思所想,為課堂教學內容提供有利條件。教師要用心去體會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和思維過程,并對他們的學習方式進行指導,使整個課堂充滿學生的智慧。小學生的思維充滿了新奇和想象,教師要鼓勵學生的這種思維。例如,在教學“10以內的減法”時,教師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森林里有5只兔子,獵人開槍打死了1只兔子,還有幾只兔子?一個學生大聲回答:“還有4只兔子?!绷硪粋€學生說:“一只兔子也沒有了,剩下的兔子都嚇跑了。”很多學生都同意這個答案。這時一個學生又說了:“還有3只兔子?!逼渌麑W生都說這個答案不對,教師問學生:“你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問什么你認為還有3只兔子嗎?”這個學生說:“因為這5只兔子是一家人,獵人把兔爸爸打死了,兔媽媽嚇跑了,還有三只剛生下來的兔寶寶?!闭媸浅錆M童趣和智慧的回答啊,學生和教師都鼓起掌來。所以,當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時,教師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讓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促進思維的積極發展。
二、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因素
(一)小學生的耐心方面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他們的耐心很有限,如果教師給出的題目過于復雜,計算步驟又多,就會使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逐漸失去耐心,不想算下去。這樣學生計算的積極性會受到打擊,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
(二)小學生的注意力較差
小學生在進行計算時,會不自覺地和其他學生進行比賽,看誰算得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是體現出了計算速度,但是由于他們的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在計算過程中會把題目中的數字或運算過程中的數字看錯,從而導致計算出現錯誤。
(三)小學生對題海戰術反感
在進行計算訓練時,教師為了集中訓練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給出學生大量的計算題目。學生開始進行計算時,還能保持較高的積極性。由于計算題比較枯燥,學生的積極性會逐漸減弱,使他們在后面的計算過程中會出現邊玩邊做的情況,影響計算的速度,也影響到計算的正確率。
三、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措施
在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有效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一)強化口算基本訓練
在進行計算訓練時,教師可以通過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出發,逐漸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在進行訓練時,教師要每天對學生進行訓練,使他們具備快速、正確、靈活計算的能力。通過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在進行筆算時,學生能把通過口算獲得的能力遷移過來,使筆算速度也相應提高。這個訓練要長期堅持下去,使學生能從訓練中不斷獲得提高。
(二)在理解算理上多下工夫
在讓學生進行計算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計算的概念進行理解,通過理解來進行計算,為計算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礎,才能使學生通過計算訓練獲得突飛猛進的計算能力。為了讓學生對計算法則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把這些法則編成兒歌或順口溜,同時還要讓學生在進行計算時把這些法則運用到計算中,才能不斷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
(三)重視學生有意注意的培養
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在良好的計算習慣過程中不斷提高,使他們在讀題、解題過程中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提高解題的正確率。在提高學生審題能力時,我請教了一些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他們告訴我,在學生審題時讓他們把題目小聲地讀出來,可以避免他們在進行計算時看錯題目中的數字導致計算出錯。對待學生在計算中經常出現的錯誤,教師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從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出發來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有的教師想通過大量的計算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這樣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使學習效果不佳。
四、結語
1.1加強新舊知識聯系,實現遷移通暢
奧蘇伯爾認為知識遷移就是,人們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知識學習發生影響。由此可見,認知結構是知識遷移的基礎所在,沒有認知,知識遷移將無從談起。在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知識學習發生影響的這一過程中,關聯點是重中之重,只有找出兩者之間的關聯點,學生才能將知識進行遷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又要引導學生對過往知識進行總結溫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自覺地建立新舊知識的關聯點。
比如在低年段一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數”教學中,學生在上學期已學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數,認識了“個、十”的數位名稱、順序、位置,此時在教學中使其掌握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由此分析,新舊知識的共同點有:1.計數方法基本相同。從以“一、十”為單位到以“百”為單位的數,都是個位逐次加1上升到十位;十位逐次加10上升到百位;從以“百”為單位的數到以“千”為單位的數都是各位逐次加1上升到十位;十位逐次加10上升到百位;百位逐次加100上升到千位。2.數位順序相同。均為從右到左,由低位到高位。3.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相同,都是“十”。這些共同要素構成新舊知識的連結點。因此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以類比促遷移,抓訓練攻難點”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由此及彼,“以舊學新”,突破難點,掌握新知識,達到知識和方法的遷移。
1.2加強科學訓練,提高遷移,舉一反三
在一切的教學中,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都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障礙,如何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也是教師的主要任務,要想突破,首先,教師要準確明白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重”在哪里,“難”在哪里;其次,要想突破,教師必須掌握正確的教學策略;最后,教師要在教學中做到精講精練,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
如學習“千克和克”的認識后,教師可以布置讓學生調查物品的質量:一個書包、一只筆、一袋大米、一臺電視機、一個電飯煲,并根據自身對千克、克的理解掌握分清孰輕孰重;學了“認識鐘表”后可以讓學生在周末記錄整點時的自己在家的活動、記錄在校一堂課40分鐘下課時指針應該指示到什么位置;學習“統計”后可以讓學生統計家所擁有物品各自屬性(電器、線織物品、陶瓷、玻璃…)的數量情況,為父母整理家務時提供數據參考…。這樣的科學訓練,引導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杜會,給學生以更廣闊的學以致用的空間,學生學到的將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觀察、分析、合作、交流、創新、實踐等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和訓練。
1.3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夯實知識遷移
抽象概括能力對學好數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越高,其知識遷移能力就越強,對新知識的掌握理解就越容易。在對學生進行抽象引導時,根據切入恰當時機讓學生積累更多對具體形象事物的感性認識,使抽象概括具備一定基礎。
比如在低年段“認識圖形“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客觀事物,發現事物的各種屬性,然后把本質屬性從中抽象出來。在掌握了概念的內容后,再把這些本質屬性推廣到同類事物中,才能對概念所反映的同類事物有普遍的認識,這才算理解了概念。如教師為了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感性認識,準備了3厘米長的小棒3根,及4厘米、2厘米、8厘米長的小棒各一根。教師請學生先用8厘米長的小棒去圍三角形,學生發現隨便配上哪兩根小棒都不能圍成三角形。“為什么呢?”“這根小棒太長了,另外兩根小棒太短了。”“如果把它們換掉,你們能將它們圍成三角形嗎?”學生互相討論,結果圍成了各種三角形。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后,師生共同抽象出三條線段圍成封閉的圖形是三角形的兩個本質屬性,然后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再通過變式練習,深化了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