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5 18:52:16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數學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教學論文的選題有大有小, 有難有易, 必須從實際出發, 適當確定。太大了, 力不勝任, 難以完成, 會挫傷寫作的積極性;太小了, 輕而易舉, 不費力氣, 不利于用己的鍛煉提高。
確定了選題以后, 還有一個論述角度的問題。論述角度對題目的大小有調節作用, 論述角度選得恰當, 大題可以小作, 小題也可以大作。一般地說, 確定論文的選題和論述角度要注意下面兩個問題:
首先, 要量力而行, 實事求是, 不要好高鶩遠, 貪大圖深, 勉強去做一個自己無力勝任的、缺乏基礎和準備的、體會不深或興趣不濃的題目。當然, 也不要應付差事, 貪圖便宜, 去做一個非常容易的題目。初學寫作, 題目還是以小一點為好, 這樣有利于由淺入深, 由易到難, 循序漸進。同時, 題目小也比較容易駕御, 能夠做到收放自如。
其次, 要著眼于教學中有普遍意義的、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從自己的實踐出發, 選擇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角度去闡述、論證, 才能既易于引起重視, 又易于寫出新意不落俗套,。
2. 定好論文的標題
文章的標題是文章的標記, 是文章主題的高度概括, 具有畫龍點睛吸引讀者的作用。因此, 標題要內容具體、反映中心、用詞精當、長短適中,但是,也不可為了嘩眾取寵而故弄玄虛。
3. 安排好論文的結構
在安排文章結構時, 一是要圍繞主題對所掌握的材料進行篩選, 選擇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根據需要適當安排, 做到層次分明、前后連貫、邏輯性強, 使主題思想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二是要正確反映事物的規律, 就是說, 必須反映客觀事物的實際情況和事物的內在聯系, 必須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
4. 寫好提綱
5. 按照提綱撰寫初稿
提綱只是文章的一種預想, 一個輪廓, 不可能對每個細節都考慮得那么周密、完善。寫作中如果發現觀點或材料的某些細節與原來提綱的設想不吻合, 就應該核實材料的真實性,必要時要對相關的論述進行修改;如果發現有些觀點或材料不恰當或者不確切, 就應該中止寫作,重新收集材料,重新審視自己的論點。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能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生活實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成為每位數學教師重視的問題。下面就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一、從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數學知識
數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它來源于客觀世界的實際事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也使他們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1、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計算法則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例如:在常見的數量關系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此時我在教學前,在班里舉行了一次縫紐扣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系縫紐扣的活動,學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號的教學可以這樣進行:先出示8+6×5與6×5+8兩道算式,讓學生復習運算順序。然后出示應用題:
工人老師傅上午工作3小時,下午工作4小時,每小時做12個零件,他一天共做幾個零件?(要求列綜合算式)
學生列式計算如下:
12×3+4=12×7=84(個),
教師設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對吧?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在學生束手無策時,適時引出小括號。這樣,通過問題的設計,矛盾的解決,使學生了解引進括號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號里的數的道理。
2、從貼近學生實際水平的現實出發,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積單位可以這樣教學:先出示大小差別比較明顯的兩個三角形,此時讓學生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得出:面積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來;再出示兩個等寬不等長、面積差不多的長方形讓學生比較大小,得出:面積的大小可以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出來;然后出示不等長也不等寬、面積差不多的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讓學生比較大小,學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畫方格,再通過比較方格數的多少來比較面積的大小;最后出示兩個方格數相等,但面積明顯不等的圖形,引導學生討論,方格數相等為什么面積不相等?從這個現實問題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須有統一的標準。這時引出面積單位,已是水到渠成了。這樣組織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面積單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積單位產生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受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應聯系實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1、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么?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出面盆底、鍋蓋等的圓心在哪里。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此時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環境。例如,學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后,讓學生幫助算一算本住宅樓每戶應付的電費;學了利息的知識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銀行存儲的錢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學了百分比的知識后,我和學生做了一個游戲,方法是:在一個布袋里放6個同樣的小球,分別標上1~6六個數字,老師和學生輪流每次從袋中摸出2個小球,如果球上兩數相加和為偶數,學生贏,加起來和為奇數,教師贏。比賽結果教師贏的次數多,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把各種情況一一列出,得知,和為偶數的有6種情況,和為奇數的有9種情況,老師贏的可能性占60%,學生贏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師贏的次數多。最后還指出,街頭巷尾的有些賭博活動,坐莊者使的就是這種騙術,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3、加強操作,培養能力
文字信息通常以靜態方式呈現,而幾何直觀可以化靜態為動態,使文字具有動感,變得鮮活?;橄笪淖譃閹缀沃庇^,在幾何直觀中細品文字內涵,能快捷把握數學問題。數學家波利亞在《怎樣解題》中這樣寫道:“圖形不僅是幾何題目的對象,而且對與幾何一開始沒什么關系的題目,圖形也是一種重要的幫手?!?/p>
在六年級教學《分數除法》中,教學例1時,量杯里有 eq f(4,5) 升果汁,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喝,每人可以喝多少升?教材在出示文字后,出示長方形圖,平均分成5份,用陰影部分表示 eq f(4,5) 升,讓學生在圖中分一分,再算出結果。例題通過文字加直觀圖來表達信息,讓學生真正理解這些信息,了解文字背后的內涵。
二、借幾何直觀,引導分析數學問題
很多數學問題的解決,其靈感往往來源于幾何直觀,人們總是力求把要研究的問題盡量變成可用幾何直觀呈現的問題,借助具體可感的幾何形象幫助他們從整體上分析數學問題,看到本質和事物之間的關聯,從而獲得真正的解題思路。關于倍數關系的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利用線段圖,使學生通過對所畫線段圖的觀察和思考,觀察出倍數的本質、兩數之間的關聯等等,然后就能分析出其中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算法就比較容易得多。
例如:爸爸今年38歲,兒子今年10歲,幾年后爸爸的年齡是兒子的3倍? 可以利用線段圖,用圖表示就更清楚了:爸爸的年齡:38歲 幾年后?歲 幾年后?歲 兒子的年齡:10歲 他們的年齡永遠差是28歲 SHAPE * MERGEFORMAT
年齡差不變就是38-10=28歲,這道題的問題是幾年后爸爸年齡是兒子的3倍,那么幾年后他們的倍數差就是3-1=2,再用28÷2=14(歲),也就是說兒子14歲時,爸爸的年齡是他的3倍,再用14-10=4,答案是4年以后。利用圖形來加強對問題的理解,實際上就是幾何直觀在發揮優勢,引導分析數學問題
三、借幾何直觀,幫助解決數學問題
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看,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通過幾何圖形的形象關系來直接感知復雜問題中的對應的數量關系,用“形”來幫助解決“數”的問題,使問題變得直觀、簡單。
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認識直線、射線和角”后的思考題:經過紙上的2個點,可畫一條直線;經過3個點中的每2個點最多可畫3條直線;經過4個點中的每兩個點最多可以畫多少條直線?經過5個、6個……點呢?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能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生活實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成為每位數學教師重視的問題。下面就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一、從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數學知識
數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它來源于客觀世界的實際事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也使他們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1.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計算法則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例如:在常見的數量關系"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里舉行了一次縫紐扣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系縫紐扣的活動,學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號"的教學可以這樣進行:先出示"8+6×5"與"6×5+8"兩道算式,讓學生復習運算順序。然后出示應用題:
工人老師傅上午工作3小時,下午工作4小時,每小時做12個零件,他一天共做幾個零件?(要求列綜合算式)
學生列式計算如下:
12×3+4=12×7=84(個),
教師設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對吧?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在學生束手無策時,適時引出小括號。這樣,通過問題的設計,矛盾的解決,使學生了解引進括號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號里的數的道理。
2.從貼近學生實際水平的現實出發,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積單位"可以這樣教學:先出示大小差別比較明顯的兩個三角形,讓學生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得出:面積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來;再出示兩個等寬不等長、面積差不多的長方形讓學生比較大小,得出:面積的大小可以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出來;然后出示不等長也不等寬、面積差不多的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讓學生比較大小,學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畫方格,再通過比較方格數的多少來比較面積的大小;最后出示兩個方格數相等,但面積明顯不等的圖形,引導學生討論,方格數相等為什么面積不相等?從這個現實問題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須有統一的標準。這時引出"面積單位",已是"水到渠成"了。這樣組織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面積單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積單位產生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受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應聯系實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1.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么?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出面盆底、鍋蓋等的圓心在哪里。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環境。例如,學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后,讓學生幫助算一算本住宅樓每戶應付的電費;學了"利息"的知識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銀行"存儲的錢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學了百分比的知識后,我和學生做了一個游戲,方法是:在一個布袋里放6個同樣的小球,分別標上1~6六個數字,老師和學生輪流每次從袋中摸出2個小球,如果球上兩數相加和為偶數,學生贏,加起來和為奇數,教師贏。比賽結果教師贏的次數多,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把各種情況一一列出,得知,和為偶數的有6種情況,和為奇數的有9種情況,老師贏的可能性占60%,學生贏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師贏的次數多。最后還指出,街頭巷尾的有些賭博活動,"坐莊"者使的就是這種騙術,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3.加強操作,培養能力
一、創設形象生動的課堂情景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說課堂教學已收到一半的效益,另一半就看教師如何運作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置不同層次的疑點,引導學生生疑;要善于利用不同事物、不同的方式,創設各種新穎的、巧妙的、有趣的、針對性強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決問題或發現問題;尤其是數學教學,知識的邏輯性強,甚至比較抽象,一般教學輔助器材難以作出形象生動的演示,讓學生具體理解真理,這就需要發揮多媒體的巨大功能。
如在教授“圓柱和圓錐”的內容時,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圓錐的母線相當于展開圖中扇形所在圓的半徑,圓錐底面的周長相當于扇形的弧長。這一點許多學生不理解,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大屏幕上畫出一個扇形和圓錐,向學生提出問題:看看這兩個圖形有什么不同之處?(一個是平面圖一個是立體圖)當把扇形卷起來又能成為什么圖形?學生在動手操作后,得出的圖形是圓錐;既然扇形和圓錐有一定的聯系,那么如果要求圓錐的側面積,應該如何思考。這一問題一提出,很多同學肯定會陷入困窘中。隨著學生對問題興趣的產生,教師就可以抓住機會,利用預先設計好的動畫過程:讓圓錐的側面慢慢展開,時停時展把整個過程清晰地展示給學生看,同時在圓錐上用不同顏色標出母線及圓錐的底面,從動態的角度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一過程,生動形象的展示很明白地告訴學生:圓錐的側面積就是展開的扇形的面積。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學生既學到到了數學知識,有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以后學習數學奠定更好的基礎。
二、激發學生無窮的探索欲望
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探索精神,就看它是睡眠在這個人心中還是活躍于他(她)的腦門之外。對于數學教學,如何喚起學生探索數學奧妙世界的欲望,比數學教學本身更加重要,教師應當做學生的引路人。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容易更好地實現這一點。
興趣是一種學習品質。興趣的驅動給學生以學習的原動力,促使他們愛學習,從而主動地積極地獲取知識。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地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努力改進學習方法,創造性地運用知識。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方法是關鍵。興趣教學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如何讓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挖掘內在的“趣”,使學生在課堂上有學而不止,欲罷不能,樂在其中之感。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通過激發操作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愛動是小學生的行為特征之一,讓學生自覺地操作,符合兒童的行為特征,學生在操作中對操作的事物發展的結果似知非知,因而急切想動手探個究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通過設計提供新穎的感性強的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如“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在讓學生操作之前,教師可先設懸念,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任意一個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度數,將結果告訴老師,教師隨即就說出第三個內角的度數。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測量發現老師說的完全正確時,他們就會感到驚訝,急切想知道為什么。這時教師再讓學生通過操作去發現規律:①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不同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分別求出內角和,并讓學生總結規律。②指導學生把正方形或長方形沿一對角線進行折疊,推出三角形內角和等于l800。③指導學生將一個三角形進行折疊或剪拼,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等于l800的結論的正確性。上述操作,由于創設懸念,調控了學生的心理態勢,使學生的心理進入了注意、興趣、期待、追求的狀態,因而學生操作積極主動,具有較強的自覺性。
二、通過做游戲的形式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組織學生通過做游戲來獲取知識是一種快樂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有余數的除法”教學中用猜數游戲把l~30的數字按順序依次給l、2、3、4號四位同學,讓其余的同學猜出某些數字卡在誰手中,“猜”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以趣樂學的過程,而且使學生處在一種興高采烈激動不已的情緒中。在這種精神狀態下,頭腦對應當記住的東西,具有一種特殊的領悟力。
三、利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教學。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列舉的范例,若是近乎學生身邊的問題,無疑能增加知識的趣味性。比如在新授“互質數”教學中,概念引出后,在進一步歸納總結前,讓學號是“9”的同學起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引到這位同學身上,然后教師接著說:“你的學號和9互質的同學站起來?!比嗤瑢W由驚奇立即進行認真的思考,緊接著就是連續的回答。通過回答,教師匯集了這節課教學效果的大量反饋信息,并且使錯誤得到及時糾正。最后師生共同總結互質數的幾種情況,并強調指出:與任何數互質,連續兩個自然數互質。
四、開展課堂競賽
加快節奏、加大密度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改變了以往慢頻率的問答方式,根據學生樂于表現、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課堂競賽活動。對易答題,采取“搶答”、“舉手齊答”、“沒發言的再答”、“用手勢表示”等方式;對較難題,采取小組“接力賽”、“累分團結賽”;對于難度大的題則采取“奪紅旗賽”等。運用這些形式教學,極大限度地增強了全體同學對學習的參與,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表現出興致勃勃的學習情緒,聚精會神的思索神態,躍躍欲試的積極表現,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了師生之問的思維活躍、情感交融、默契和諧的濃郁氣氛,收到環節緊扣,扎扎實實的學習效果。
五、努力創設情境
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興趣是兒童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是兒童主動探索知識的心理基礎,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
教學中努力創設情境,去點燃學生探索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從而促進學生的認識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能正常、和諧、穩定地發展。
如教學“圓的周長”導入新課這一環節的安排上,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采用“直接切入”的方法,讓學生用彩筆勾畫出四種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的周長。接著提出:“你能求出哪種圖形的周長?”于是學生便積極地求出前三個圖形的周長。然后提出:“想知道這個圓的周長怎樣計算嗎?”這從知識上起到了遷移和鋪墊作用;從兒童的好奇、好勝心理上引發主動探索問題的興趣。僅在2分鐘的時間內,就建立了圓周長概念;又提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同時為進一步學習創設了良好的認知情境。
在論文的寫作過程當中作者引用他人的學術研究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涉及的內容都寫下來,這樣寫出了的論文內容就很繁瑣,論文的重點也不明確。下面是學術參考網小編整理的關于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梁鏡清主編,《小學數學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2]鄭其恭、李冠乾主編,《教師的能力結構》,廣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
[3]張楚廷著,《數學教育心理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
[4]朱仁寶、王榮德主編,《21世紀教師素質修養》,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
[5]翁向新主編,《談教師的素質與修養》,群眾出版社,1992年。
[6]崔相錄主編,《素質教育――中小學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
[7]李瑾瑜等編,《課程改革與教師角色轉換》,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年。
[8]傅道春編著,《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9]傅道春主編,《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
[10]朱智賢、林崇德,《思維發展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11]林六十等,《數學教育改革的現狀與發展》,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年。
[12]陸書環,《數學教育學概論》,航空工業出版社,1997年。
[13]張奠宙,《數學素質教育設計》,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
[4]張奠宙,李士,《數學教育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6]唐瑞芬,朱成杰,《數學教學理論選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年。
[8]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2年。
[9]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2年。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杜威著,許崇清譯:《哲學的改造》[M],商務印書館.1958年,P46
[2]阮忠英.初中幾何教學策略淺談[J].理科愛好者,2009(2)
[3]胡蓉.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幾何教學[J].信息技術與應用,2008(4).
[4]呂月霞.杜威的“從做中學”之我見[J].教育新論,2009.5
[5]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P185
[6]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P184
[7]尚曉青.DGS技術與初中幾何教學整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