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7:40
序論:在您撰寫資本經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目前在關資本經營的討論中存在多種觀點,不論在提法上還是在界定相關內容上都有所差異。有的稱謂“資本運營”,強調“存量資產”的流動與重組;有的稱謂“資產經營”強調“存量資產和增量資產”的優化配置;有的稱謂“資本營運”,強調“可支配資源和生產要素”的謀劃與配置。我們主張采用“資本經營”這一術語。首先從資本經營與資產經營的關系看,根據資產負債表的平衡關系,“資產=資本”,如果從產權關系的角度看,這一平衡式還可描繪成“企業法人財產=債務資本+股權資本”。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兩權分離的情況下,資產與資本也是分離的,即資產以物權的形式由企業的經營者掌握,而資本則以股權或債權的形式由出資人或債權人擁有。從狹義的角度講,資產經營的對象是企業法人財產,強調的是資產物權的交換或轉讓,即通過改變資產的實物組合形態或存在方式,通過吸收、集聚資產的方式實現資產經營規模的擴張和增值;資本經營的對象是資本,強調的是股權、債權的交換或轉讓,即通過資本的流動、重組、轉讓(兼并與收購)等方式實現資本的擴張和增值。從廣義的角度講,資產是資本的載體,資產是實物形態,資本是價值形態。資產與資本是從兩個不同方面說明同一事物。事實上,在資產經營中就可能包含股權的形成或轉讓,而在資本經營中也可能會涉及到資產的重組、置換或轉讓等。從這一意義上說,這兩者沒有本質區別。但兩者的側重點是不相同的,資產經營強調的是資產經營的物質流,資本經營強調的是資本經營的價值流,不但包括實物資產的價值變化,而且包括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的優化配置。由于資產實物形態的流動和重組必須借助于價值形式進行,即資產只有資本化、證券化才能進行交易。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資本經營”比“資產經營”的概念更寬泛些。至于“資本經營”、“資本運營”、“資本營運”,我們認為這些提法并無內涵上的區別,只是人們習慣上不同而已。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資本經營是以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為目的,以價值形態經營為特征,通過生產要素的流動與重組和資本結構的優化配置,對企業全部資產或資本進行綜合運營的一種經營活動。
二、資本經營與生產經營
資本經營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階段時所要采取的一種戰略措施,它以生產經營為基礎和起點,經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最終又回到生產經營,為生產經營服務。但資本經營與生產經營在經營對象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經營對象不同。生產經營的對象是各種產品或勞務,經營的核心問題是根據市場需求狀況及變化趨勢決定生產什么、生產多少以及如何生產。資本經營的對象是價值化、證券化了的物化資本,或者說是資本化了的企業資源,其核心問題是如何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來提高資產的運行效率,確保資本保值增值。前者經營的是實物形態,后者經營的是價值形態。
(二)市場條件不同。生產經營面臨的市場主要是商品市場,經營者關心的主要是原料和產品的市場價格、產品的銷售渠道和市場份額。資本經營面臨的不僅是商品市場,更主要的是資本市場,經營者更關心各種證券的價格、金融市場的動態、資金的流向等。
(三)發展戰略不同。生產經營是一種內部管理型戰略或稱產品擴張型戰略,即在現有的資本結構下,通過調整內部資源,包括控制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調整組織結構、提高管理能力等維持并發展企業競爭優勢。資本經營是一種外部交易型戰略或稱資本擴張型戰略,即通過吸納外部資源,包括兼并、收購、聯合等活動迅速擴張企業可控制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種方式下,企業不僅可視為某一生產部門,也可以看作是價值增值的載體,通過企業的“買賣”實現資本擴張和價值增值。
(四)資本循環不同。生產經營中的資本循環一般依次經過供、產、銷三個階段,順序地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三種形態。資本經營中的資本循環,從廣義的角度說,不但包括了生產經營的三個階段,而且還包括資本的籌措和投放,其資本形態包括虛擬資本(產權憑證)、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等;從狹義的角度說,資本經營可越過產品這一中介,以資本的直接運作方式(購并、融資、資產重組)實現資本保值增值,其資本形態表現為虛擬資本和貨幣資本兩種形態。
(五)收益來源不同。生產經營的收益主要來自向市場提品和勞務所取得的利潤,并以此實現原有資本的保值增值。資本經營的收益主要來自于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后生產效率的提高所帶來的經營收益的增量,或生產效率提高后資本價值的增加,在某種情況下也直接表現為購售活動的資本利得收益。
三、資本經營的基本方式
資本經營的方式在不同的論著中有不同的表述,從資本價值總額變動觀察,資本經營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做加法,即實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發展規模經濟,取得規模效益;二是做減法,即淘汰一批長線產品和虧損企業,以及低水平、重復建設企業,為經濟發展減虧解困;三是做乘法,即走聯合、并購、控股、參股之路,在啟動存量資產,縮短建設周期,促進存量資產優化組合的同時,實現規模經濟,取得規模效益。
從具體運作實踐分析,企業資本經營的方式主要有五種:
(一)股權轉讓式。股權轉讓式是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中發生頻率最高的資本經營方式。它又可細分為協議轉讓與無償劃撥兩種方式。股權轉讓的對象一般是國家股和法人股,由于我國上市公司絕大多數是由國有企業改制形成的,且國有股、法人股在企業中占絕對比重,通過國有股權的轉讓與集中,成為上市公司重組過程中最迅速、最經濟的一種方式。上市公司股權無償劃撥是指上市公司的所有者(一般是指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將上市公司產權(通常指國家股)無償劃撥給有關公司的重組行為。
(二)并購、聯合式。并購與聯合是企業資本經營中最為活躍的運作方式。并購方式一般有購買式,即并購方出資購買目標公司的資產以獲得其產權,并購后,被并購公司的法人主體地位隨之消失;承債式,即并購方以承擔目標公司債務為條件接受其資產并取得產權,這種形式在我國現實中應用最為廣泛;控股式,即一個企業通過購買目標公司一定比例的股票或股權達到控股以實現并購的目的;吸收股份式,即并購企業通過吸收目標公司的資產或股權入股,使目標公司原所有者或股東成為并購企業的新股東的一種并購手段;杠桿式,即指并購方以目標公司的資產為抵押,通過舉債融資對目
標公司進行并購的一種方式。據統計,1997年全球企業購并總額達12023億美元。世界范圍內并購浪潮最顯著的特點是強強聯合,繼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出資126億美元收購麥考移動通信公司后,波音公司購進擁有世界民用客機15%市場占有率的麥道公司,并引發了歐洲航空公司的聯合。在我國,繼1997年8月廣東TCL電子集團實現了與年銷售額10億元的河南新鄉美樂電子集團的聯合后:9月北京西單市場集團與北京友誼商業集團結束單體經營合二為一,組建了北京最大的商業企業集團,總投資15億元;11月由江蘇南京地區四家特大企業金陵石化公司、揚子石化公司、儀征化纖集團公司、南化集團公司及江蘇省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成中國東聯石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
(三)資產剝離式。資產剝離是指將非經營性閑置資產、無利可圖資產以及已經達到預定目的的資產從公司資產中分離出來。從表面上看是公司規模的收縮,但其實質是收縮后更大幅度更高效率的擴張。資產剝離使公司選擇適合自己經營的資產,剔除自己不善于管理的資產,可大大提高公司資產運作效率。資產剝離的方式一般包括減資、置換、出售等。國外一項研究表明,與同業兼并相比,無關聯行業兼并的成功率很低,這種兼并后的低效率往往使公司在兼并后重新剝離資產,出售分支機構和其他經營單位。如賽格集團在資本經營中,采取激活有效資產與流動無效資產并重的策略,在盤活有效資產的同時,采取種種方式,讓無效資產也流動起來。在1993年至1996年4年間,對那些產品不適應市場需要,資產回報率低,且不符合集團整體發展戰略的26家企業,果斷地進行清理和解散。對一些承擔無限責任、經濟效益低下的6家租賃企業宣布終止經營,對部分嚴重虧損的12家國內外銷售網點予以撤消。對一些參股比例小、經營無前途的企業和雖然處于盈利狀態,但從整體上看對集團發展幫助不大的企業進行股權轉讓,到1997年初,已轉讓股權10家,還有17家在洽談之中。對一些因經營管理不善,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的企業,根據《破產法》的規定,宣告破產。在4年間,賽格集團成功地調整了50多家企業,收回資金2億多元,使資本在運動中得到了增值。4年間,集團不僅消化了歷史上2億元的潛在虧損,而且實現稅后利潤11.85億元,其中1996年實現稅后利潤3.5億元,比1992年增長了3.5倍。
(四)租賃、托管經營式。租賃和托管這種方式能夠在不改變或暫時不改變原有產權歸屬的前提下,直接開展企業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從而有效地回避了企業破產、購并過程中某些問題和操作難點,是現有條件下大規模進行國有企業改革的有效方式之一。如江蘇大地集團租賃了停產半年多的黑龍江安達植物油廠、租賃了虧損的徐州利康爾食品廠,既解決了自己的生產線短缺問題,又盤活了閑置的資產。又如,1996年,南京金箔集團公司托管經營南京起重電機廠;鞍山一工采用期權方式托管遼工集團的三家合資企業等。由于租賃與托管并沒有引起產權變更或資本易位,因此它們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資本經營。但與破產兼并相比,租賃和托管可以避免破產、兼并等某些敏感性問題,引起社會震動小,操作成本低,且能起到穩定社會、減輕政府負擔的社會效應。因此有人把租賃與托管經營稱為“承包的有效延伸,兼并的溫和過渡”。
(五)品牌經營式。品牌經營主要是利用名牌效應進行低成本擴張。名牌作為一項無形資產,具有強大的市場開拓力、文化內蓄力、信譽輻射力、資產擴張力和超常獲利力。如無錫小天鵝集團利用“小天鵝”商標與武漢荷花洗衣機廠聯姻,既實現了小天鵝的品牌價值,又盤活了荷花洗衣機廠閑置的生產線。雙方戰略合作3年之后,到1997年底,荷花洗衣機廠向小天鵝集團贈送3410萬元固定資產的51%的產權,從此正式成為小天鵝集團的重要成員之一。這是小天鵝集團由品牌經營邁入資本聯合的新舉措,也是國內企業重組方面的一個新動向。
在實務操作中,不同形式的資本經營方式可單獨運作,也可結合在一起共同使用。
四、資本經營的現實誤區
資本經營作為現代企業的有效管理手段,曾被一些具有超前意識的企業家成功地應用,并創造了企業超常發展的經營業績。但是,由于資本經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時間較短,加之資本經營所需要的制度環境和條件尚不完全,以至于在資本經營的理念和操作中存在著不少誤區,從而使一些實施資本經營的企業未達到預期目的。
誤區一,認為資本經營高于生產經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人士認為資本經營是一種高級的經營形式,企業要從生產經營轉向資本經營;而一些企業抓住資本經營題材,在行業內外、地區內外大舉擴張,忽視了自己的主營業務。這種觀念上的錯誤極有可能把資本經營引入歧途。
從理論上說,資本經營屬于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的業務,與生產企業有關的主要是并購、融資、股權重組、資產重組等項業務。這些業務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暫時脫離生產經營而單獨運作并獲得一定的資本收益,但本質上資本經營最終必須服從或服務于生產經營。這是因為,第一,生產經營和資本經營都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目標的手段,只是經營方式不同,前者側重于產品擴張,屬于內部管理型,后者側重于資本擴張,屬于外部交易型,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配合,并無高低之分。第二,生產經營是資本經營的起點和歸屬,也是資本經營存在和效能發揮的基礎。從經濟學意義上說,能夠創造市場需求的物質產品的生產經營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也是資本增值的源泉。作為建立在生產經營基礎上的一種經營手段,資本經營必須具備一定的內在條件,諸如要有名牌產品、要有過硬的核心技術、要有相應的管理優勢、要有完善的銷售網絡等。也就是說,只是具備良好的生產經營基礎的企業才能有效地實施資本經營,很難設想一個生產經營境況較差的企業能夠成功地進行兼并或收購活動。
誤區二,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有些人認為兼并、收購某些與自己主業無關的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會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實現穩定的經營利潤。但實際上,如果企業實行無關聯多元化經營戰略,不太熟悉所進入的行業,反而會加大風險。正如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所言,一個企業的多元化經營程度越高,協調活動和可能造成的決策延誤越多。無關聯多元化使企業所有者與高層經理進入全新的領域,對并購對象所在行業不甚了解,往往難以作出明智的決策。同時,這些并購還使企業分支機構迅速增多,鏈條拉長,使總部很難根據變化了的情況迅速作出反應和決策,單純追求投資領域多元化經營是資本經營的最大誤區,它使主性業不精,副業不旺。無關聯多元化擴張的結果不僅不能給企業帶來跳躍性發展和機遇,反而使本充滿活力的企業走向衰退或破產。有的企業本無良好的基礎和業績支撐,由于收購項目與企業原先所具有的核心產品、技術缺乏內在的聯系,又未能在新產品中培育出新的核心產品,最終把自己原有的競爭優勢也喪失了。
誤區三,過分強調低成本擴張。在目前的資本經營中,有一些比較流行的方式,諸如無償劃撥式、自愿聯合式、無形資產控股式、企業托管式、承債并購式、租賃式、產權置換式、聯合參股式、股票發行上市式、定金收購式等。所有這些方式,
相對于全額并購方式來說,直接動用的現金較少,甚至“一分不動”就可以實現并購目的。這種看似低成本的擴張方式很為一些企業界人士所看好。事實上,許多并購案例,看起來直接投入很少,其實背上了巨額債務和無底的開支負擔。這些成本或費用主要包括:
第一,并購前期費用,主要包括:(1)交易成本,即并購過程中所發生的搜尋、策劃、談判、文本擬定、資產評估、法律鑒定、公證等中介費用;發行股票時支付的申請費、承銷費等。(2)改組改制成本,在并購或資產置換或托管方式下,并購方還要派遣人員進駐,要安置原有領導班子和富余人員,要剝離非經營性資產,要淘汰無效設備,要進行人員培訓,要建立新的董事會和經理班子,這些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3)更名成本,并購成功后,還要發生重新注冊費、工商管理費、土地轉讓費、公告費等。
第二,并購后費用。為使并購企業立即運行起來,還需要支付:(1)啟動資金或開辦費;(2)為新企業打開市場,必須支付的市場調研費、廣告費、網點設置費等;(3)管理費,既包括與新企業有關的生產、技術、人員的費用,也包括因公司總部管理鏈條拉長而加大的管理費用;(4)財務費用,既包括承債式并購或租賃式經營所需支付的原有的債務本息或租金,還包括為新企業發生債券、取得銀行借款所需支付的債務本息。
第三,機會成本。一項并購活動所發生的機會成本不僅包括并購活動中的實際費用,還包括因這些費用支出所放棄其他投資而減少的收益,即“機會成本=并購實際費用+投資于其他項目的收益”。
1997年6月,湖北康賽集團有限公司為填補真絲類產品生產空白,實現低成本擴張,決定兼并浙江亞馬絲調集團有限公司。雙方簽訂初步兼并協議后,康賽就借給亞馬200萬元資金,讓其先行啟動生產。隨后花費了近百萬元聘請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對亞馬公司進行資產評估和審計。隨著審計和評估前期工作的開展,亞馬內部的諸多問題逐漸暴露,使康賽面對無數的“黑匣子”而無法解決,兼并終于陷入僵局??蒂惣娌嗰R計劃擱淺,其原因之一就是康賽在沒有弄清亞馬公司真實情況下就匆忙與之簽訂兼并協議,結果不但沒有吃到“餡餅”,反面瀕臨“陷阱”。
誤區四,把資本經營等同于股票上市和企業改制的妙方。資本經營作為企業的一種外部交易戰略,不僅在微觀上具有擴大企業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規模效應的作用,而且在宏觀上具有調整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盤活存量資產的效能。正是資本經營這一特殊作用,引起了我國經濟界、企業界的廣泛重視與關注,以至于以此相關的話題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和熱點。但在資本經營的實務操作中,許多企業把它等同于股票上市或股票炒作。于是一些經營狀況不佳、本身不夠上市條件的企業,卻通過母體裂變,將企業中效益好的部分組成股份公司,企圖上市“圈錢”。另外一些小型企業為達到上市目的,通過各種方法尋求與其他企業進行資產重組,一旦取得上市資格,企業內部又各自為政,經營分散,既談不上主業,也未形成規模,使企業成為一個個“獨聯體”。甚至一些經營虧損的企業,為實現扭虧,不是在主營業務上努力,而是把工作重點放在盤活土地存量資產,通過土地評估和置換取得級差收益,僅在賬面上作文章。
資本經營與股票上市有一定的聯系,如股票交易可為企業兼并、收購和重組提供一些便利。但股票交易并不是資本經營的唯一的形式,事實上大多數企業是非上市公司,股票不上市,則很難通過股票市場進行資本經營活動。資本經營也不等于股票交易,很多企業有意無意將其當成一回事,放棄主業于不顧,從事股票、證券的炒買炒賣,不但有悖于資本經營的初衷與本質,而且可能使企業陷入更糟的境地。
事實上,資本經營作為企業外部擴張的有效機制,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企業的主營業務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企業的凈資產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資本經營中的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或產權流動實質上就是資本關系的重新界定,企業的并購、分拆都依賴于一定資本規模這一基礎,沒有一定規模的主營業務,沒有一定規模的凈資產,企業的融資和投資策略都會受到限制。因此,資本經營不是也不應該是任一企業隨時都可進行的,不是也不可能是所有企業都能引用的靈丹妙藥。
誤區五,把資本經營異化為政府行政推動行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經營主體必須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而不是政府。但由于目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及企業產權改革不到位,政府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對企業資本經營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介入是必要的,它對于解決國有企業資產配置中的“凝固性”和“偏置性”,促使資源流向資產運營效率高的行業或企業,優化產業結構具有重要作用。但現在的問題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是從效率效益原則出發,而是從政績出發,把資本經營搞成“群眾運動”。1998年初,少數地方在國有小企業改制中,出現了一股出售小企業成風的傾向,某些地區甚至召開動員大會,定進度,壓指標,實行“一賣了之”的政策。有的地區借助政府力量,組建了一批并未形成規模效益和集團優勢的“企業集團”,甚至把一些效益很差陷入困境的企業依靠行政力量硬性搭配效益好的企業,大搞“拉郎配”,結果壞的企業沒變好,好的企業被拖垮。政府對一些經營不善的企業實施優惠政策(如減免債務等,轉移不良資產),不僅不利于市場主體的培育,而且也使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失靈。
從經濟學的意義上說,在企業資本經營過程中,任何資產的轉讓、交換、分離、合并都意味著企業產權和產權關系的改變。從法律的角度分析,企業產權主要包括出資者所有權和企業法人財產權,出資者一旦把資產變為資本金注入企業,就以價值形態存在于企業,從而與出資者的其他財產相分離,變成了企業法人財產;出資者不能再直接支配這一價值形態的財產,并且除依法轉讓外,不得從企業中抽回;出資者依法享有財產收益權和產權轉讓收益權,依法約束和監督企業的經營活動;出資者不能隨意直接干預企業法人財產權,只能運用其所有權的讓渡去影響企業的行為和資產的重組。企業法人財產權一般由董事會代為行使,并得以自主企業的經營活動。因此,企業資本經營的主體應是具有法人財產權的企業,政府的責任只是為企業實施資本經營提供外部條件,制定經濟規則和保持社會秩序穩定。對于國有企業來說,資本經營必須以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為目標,必須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有效監督下進行,但有效監督決不是包辦代替。在一般情況下,企業出資者應該多元化,不能只有一個國家股東,且國家股東不宜占絕對控股地位,否則企業永遠不能改變政府的附屬地位,也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資本經營自。
誤區六,把資本經營作為逃債廢債的渠道與途徑。在當前的現實中,許多企業熱衷于資本經營的內在動機是為了逃避債務。自1995年以來,按照中央對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部署,我國進行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資本結構、組建企業集團和國家控股公司試點及“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強”等工作,對企業實施資本經營,包括資產重組、業務重組、債權債務重組等。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借重組之機,采取各種形式逃避銀行債務,如搞假破產、合資嫁接、母體裂變、國有民營、化整為零、金蟬脫殼等方式逃避和架
空對銀行的債務。同時,政府的一些政策,又助長了這種逃債廢債行為,如實施“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和相應沖銷呆賬壞賬準備金政策,的確助長了“假破產、真廢債”行為。如現行政策允許銀行將呆賬壞賬準備金支付那些經營困難的企業,給予它們免息減息的好處,這無疑為企業的逃債廢債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和契機。
西方人說,馬克思把“資本”留在了西方,把“論”留在了東方。而今,東方不僅在談論“資本”,而且在實實在在地經營“資本”。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產權制度的變革和資源配置方式的改變,以資本導向為中心的資本經營為企業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方式,而在資本經營的背后,又隱含著資本權力和利益的較量和重新分配。風險與機遇并存,只有真正把握資本經營的內涵和運作方式,才能有效實施資本經營,獲得企業資本價值最大化。
__________
參考資料:
1.葛兆強:《資本經營的現實誤區及其矯正對策》,《經濟研究參考》1998年第16期。
2.邵勛:《試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與國有資本運營》,(經濟研究參考)1998年第16期。
3.徐元旦:《試論資本運營中的若干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工業企業管理》1998年第8期。
4.劉紅燦、江時強:《康賽兼并亞馬未果另有隱情》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工業企業管理》1998年第8期。
5.蘭發欽:《論企業資本經營的若干問題》,《審計與經濟研究》1997年第3期。
[關鍵詞]人力資本經營者持股
在經濟發達國家,企業實行經營者持股已經相當普遍。經營者扮演的重要角色和發揮的特殊作用,使經營者成為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而且是極富價值的生產要素。正因為此,20世紀60年代,舒爾茨在探索美國經濟增長之謎時,提出并創造了人力資本理論,賦予了經營者特殊要素稟賦的地位。本文從人力資本角度,對經營者持股的理論依據進行深入分析,并試圖探討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
一、物質資本概念下經營者持股的理論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企業形態從古典的業主型企業,經過合伙制企業階段,演變為公司制企業階段。公司制企業的根本特征是“兩權分離”,其實質是公司內部存在委托-關系,即股東是委托人,經營者是人。由于委托人和人是各自獨立的理性人,雙方目標(效用)不一致,同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人存在隱蔽信息和隱蔽行為,從而有可能誘發機會主義行為,產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侵害委托人的利益,出現“內部人控制”現象,產生問題。
經營者持股是在物質資本概念下提出,用于解決問題的一種激勵方案?!百Y本雇傭勞動”的邏輯下,崇尚股東利益至上原則,追求企業價值(股東財富)最大化。于是矯正經營者的行為,激勵經營者最大限度的為所有者(股東)努力工作,成為降低成本的關鍵。讓經營者擁有一定比例的持股權是協調經理人員和股東利益的最直接有效的辦法。這里應該指出的是,“資本”單指物力資本或物質資本,“勞動”指人力資本,即物力資本所有者雇傭人力資本所有者,通過激勵后者,實現前者的利益。經營者持股就是在維護物力資本所有者利益的前提下提出的解決兩者問題的措施。
二、基于人力資本理論的經營者持股分析
20世紀60年代舒爾茨提出“人力資本”概念,使之并立于“物力資本”之外,不僅完善了資本的概念,而且使理論界和實業界對人力資本的關注空前提高,人力資本介入到企業所有權的安排中。我們從人力資本角度重新看企業組織形態的變化過程,從古典業主制企業,合伙制企業,到無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再到股份公司,分享制股份公司,這個過程可以看出,人力資本所有者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而非人力資本所有者(物力資本所有者)的地位不斷下降。當非人力資本所有者與企業的關系逐步弱化和間接化時,人力資本所有者與企業的關系卻在逐步強化和直接化(方竹蘭,1997)。人力資本價值的挖掘和重視是對傳統的“非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企業所有權”的突破。
根據契約理論和企業理論,企業是由非人力資本所有者和人力資本所有者簽約形成的合約組織,更為深入的說是共同分享所有權的組織。非人力資本所有者與其所有資本是可以分離的,具備了風險承擔和可抵押的功能。非人力資本所有者讓度企業經營權給人力資本所有者而成為委托人,人力資本所有者成為人。由于兩種資本的特性,產生了企業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安排上的不同。委托導致了信息不對稱的出現,也就必然產生問題,進而引發激勵機制。因此在非人力資本所有者和人力資本所有者之間進行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的優化配置,建立激勵約束的兼容機制,勢在必行。人力資本參與剩余分配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理性選擇和邏輯推理,經營者持股是人力資本參與剩余分配的一種有效方式。
人力資本理論是經營者持股的內化依據,而經營者持股是人力資本理論的外化表現。沿著這一思路,我們來具體分析兩者的內在聯系。
人力資本是指凝結在勞動者身上,經過投入而產生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能及能力。人力資本具有與其所有者不可分離性、潛藏性、專用性的性質,同時人力資本也具有承擔性,經營者持股的理論依據由此而生。
1.人力資本與其所有者不可分離性
人力資本與其所有者不可分離性是人力資本的最本質性質。人力資本與其所有者天然融為一體。舍溫·羅森認為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性質差別很大,“在自由社會中,人力資本的所有權限于體現它的人”。人力資本屬于人力資本的承載者。這個載體不但必須是人,而且必須是活生生的人(周其仁,1996)。這導致了人力資本是一種“主動資產”,其讓度的是使用權,而所有權由其所有者主宰和利用。人力資本的這種天然歸屬與其所有者的性質決定了。人力資本使用者必須尊重其所有者。人力資本產權權利一旦受損,其價值可以立刻貶值或蕩然無存。人力資本與其所有者相分離是一種最低效率的制度安排。人力資本的價值體現不能“壓榨”,只能“激勵”(周其仁,1996)。周其仁認為,企業是一個人力資本和非人力資本的特別合約,特別之處在于無法事前在契約中規定全部的權利和義務,留有一部分事前不確定的內容在契約執行由激勵機制調節。經營者人力資本與其本身不可分,股東必須充分承認并尊重經營者的人力資本價值,最有效的激勵手段就是給予剩余索取權。經營者通過持有一定比例的企業股份,獲得與股東共同分享企業剩余的權利。
2.人力資本的潛藏性
企業的性質在于它是一種團隊生產或長期合約的集合。德姆塞茨強調企業內人力資本的合作是合作效率是團生產。人力資本的價值在協作和團隊生產中體現和釋放。然而。人力資本是異質性資源,具有特殊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團對生產的效率可以計量,單個人力資本的價值卻難以計量,而且價值信息容易隱藏。人力資本作為一種私人信息,其構成要素很復雜,在市場交易中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且人力資本價值只有投資運用才能發揮效用,但與非人力資本所有者事前簽訂的契約,無法用一定尺度衡量其價值大小,于是事前很難準確度量和定價。在人力資本市場上人力資本的信號信息是殘缺的,難以直接量化,在運用過程中價值信息具有更大的隱藏性。“好比在樹蔭下工作”(張維迎,1997),交易效率低。正是由于人力資本的潛藏性,才出現了合約的不完整性以及合作剩余的產生,企業所有權得到重新安排。在經營者持股中,強調用剩余索取權激勵經營者,增強人力資本價值有效信號的顯示能力,提高人力資本使用價值,給予經營者一個趨向合理的定價。
3.人力資本的專用性
按照資源在企業契約中的重要性,阿爾欽將資源分為依賴性資源和惟一性資源,人力資本是依賴性資源。依賴性資源不易成為通用性資源,相反容易成為專用性資源。專用性意味著一經投入,便無法移做他用。人力資本的專用性是某些人才具有專門的技術、能力或具有特定的信息。人力資本一旦被投入,將有很高的退出障礙。方竹蘭認為人力資本的專用性使得人力資本所有者具有一種退出企業的惰性,以及承擔企業經營風險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方竹蘭認為,人力資本所有者是企業價值的創造者,也是企業風險的真正承擔者,人力資本所有者分享企業剩余是人力資本所有者作為企業價值創造者和風險承擔者這一內在本質在企業產權契約關系上的逐步體現,人力資本所有者有權利要求被賦予一定的剩余索取權。經營者持股就是這一邏輯推理下的實際運用。
在契約關系中,資源的專用性常伴隨“套牢”。所謂“套牢”就是一方利用另一方的資源依賴性地位,在經濟利益上“敲竹杠”,剝削對方的“復合準租金”(阿爾欽)。人力資本一經簽約投入企業,便不可比避免的出現套牢風險。人力資本的復合準租金越大,越容易點燃機會主義的欲望,套牢的刺激性越大,它被非人力資本所有者控制越強烈,被剝削準租金的可能性越大。由于人力資本的可塑性差,人力資本所有者發生道德風險的可能性越大。根據企業理論,解決人力資本套牢和道德風險,要通過剩余索取權與控制權的分配來實現。人力資本分享剩余,同所有者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利益一致性,從而減少機會主義和道德風險。
人力資本的專用性內生出了經營者持股這一制度設計。
4.人力資本的風險承擔性
關鍵詞:資本經營,超越,核心資本經營
一、資本經營的基本理論
資本經營,就是指資本的所有者或經營者以資本的一種或多種形態為運營對象,使之與其他生產要素相互組合,優化配置,將其投入某一產業或多個產業,進行有效的經營,以實現理想的盈利和價值增值的活動。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資本經營的目的是要獲得理想的利潤,并使資本增值。即首先必須獲得利潤,有利潤才談得上將其中部分利潤或大部分利潤轉化為資本,從而使資本增值。增值了的資本才可能在更大規模上或更大范圍中繼續運營,使資本進一步壯大,這是資本經營的主體積極經營資本最根本的動力,也是資本經營的實質。
有的人把資本經營僅僅理解為貨幣經營或證券經營,實際上,這只是資本經營的一部分。從貨幣資本到生產資本到商品資本,再到更多的貨幣資本,這種生產經營,也屬于資本經營。資本也是商品,具有商品的二重性。只不過資本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就在于,資本的使用價值不像一般的商品使用后會磨損或消失,反而能夠創造新的價值,帶來價值的增值。資本經營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通過市場對資本進行買賣;另一方面是通過對資本的使用價值的使用,實現資本價值的增長。且后一種含義的資本經營是根本的或最終的資本價值的增值。
二、資本經營是對生產經營的超越
生產經營的使命就是要實現資本最大限度的增殖。若企業的組織管理等因素已調整到最佳水平,再提高資本的贏利能力,就必須調整資本的規模與結構。
在單純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資本的規模和結構進行調整。例如,企業可以將留存收益轉增資本來擴張資本規模并調整資本結構,馬克思將這種資本擴張方式稱之為資本積累。又如,企業可以通過流動負債,在短期內融入一部分社會資本,使企業的資本規模和結構得到一定的調整,經濟學將流動負債行為排除在資本交易范疇之外而將其納入貨幣市場。
然而所有這些方式對資本規模和結構調整都是緩慢的,小幅度的,不能從根本上適應企業技術進步,制度創新,規模擴張,結構調整等方面的要求,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筑鐵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還沒有鐵路。”
總之,為了保持和增強資本贏利能力,企業必須要有能對資本的規模和結構進行迅速的大規模的調整的能力,但生產經營手段有限,企業無力對資本的經營規模和結構進行迅速的大規模的調整,這一手段和使命之間的矛盾在生產經營的范圍內是無法解決的。資本經營恰好超越了生產經營的局限,通過資本交易迅速地大規模地調整資本的規模和結構正是資本經營的基本功能。
三、國有企業的資本經營策略
從當前我國資本經營的實踐來看,許多國有企業不同程度地開展了資本經營活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通過盤活存量資產、廣泛籌資(包括股票等籌資、利用外資等)、拓展多種經濟渠道和參加聯營投資等等,轉變了企業經營機制,解決了企業部分資金困難。特別是一些優勢企業利用自己的無形資產投資,獲得了較高的收益。但是,這仍屬于初期階段的一些低層次資本運作,或稱資本經營,還沒有發展到高層次的產權交易,沒有進入核心資本經營。為了使資本經營全面、深入、高效地開展起來,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正確認識資本的屬性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重新認識和把握資本運作。要充分認識到資本的本質在于增值,而增值的條件是流動。要積極探索資本的積聚、積累、裂變、擴張的有效途徑,推動資本經營邁上新臺階。在資本經營和運作上,必須注意把握以下四個方面:
(1)資本經營必須服從企業經營觀念。資本經營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促進企業發展的一種手段。不能出現“為兼并而兼并”、“為收購而收購”的盲目性不良情況。
(2)資本經營要服從企業的發展戰略。不能看到一個廠子就想去收購、去兼并。收購過來干什么?兼并對自己有什么好處?要有目的和出路。
(3)資本經營必須按照市場規劃進行,企業搞兼并及聯合要從優化自身存量資產出發,借用別人已有的技術、市場和生產力來擴大自己。
(4)資本經營必須重視資產重組。企業在收購兼并另一企業后,要進行技術改造,注入新的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使被兼并的企業最終與之融為一體。
2.加快資本市場建設,建立現代金融體系
由于當前我國的資本市場很不完善,極大地限制了企業的直接融資活動和產權交易活動,使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仍在低效率下進行。國企改革中國有資產必須流動,這種流動不能僅僅是實物性資產流動,國有資產如果要增值和保值必須采取證券形態,從證券市場上尋找新的資金來源。因此,完善資本市場不僅是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的客觀要求,而且是開展資本經營的直接需要。另外,企業進行高層次的并購活動,離不開金融政策和金融手段的支持。
3.理清產權關系,加大資本重組力度
產權關系不清,是阻礙目前產權交易順利開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因為產權界定含糊,就難以塑造企業并購市場的交易主體,使交易無法順利進行。只有產權關系明確后,才能大大地降低交易成本,通過產權流動和資本經營,實現資產的價值型管理和優化重組。產權關系理清了,就要打破條塊界限和所有制界限,按照資本流動和增值的要求,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企業重組,優化增量投向,盤活現有存量,促進整體經濟發展。
4.建立科學的資本經營機制
資本經營能獲得較高的利潤,但同時伴隨著較大的經營風險,在操作上也有一定的難度。由于信息不對稱,資本市場的規律不易被把握,建立科學的資本經營機制就顯得無比重要。它是企業科學地規避和化解金融風險、提高資本經營效率和效益,使企業獲得成功的特殊學問。資本經營機制包括四個基本組成部分,即風險機制、效率機制、調節機制和發展機制。建立科學的資本經營機制,有助于企業資本經營水平提高,并有利于資本經營環境改善。
參考文獻:
[1]王玨.對資本經營的正確解讀[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01).
[2]張瑞云,崔茜,王建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中的難點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05).
[3]黃光陽,梁步騰,張琪.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問題的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08,(02).
[4]姜愛林,陳海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述評[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
[5]崔愛麗,耿明.國有資本收益收繳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13).
(一)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編制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一是預測國有企業下年度經營收益困難。通常情況下,本級預算大約在上年度的七、八月份開始編制,在編制時難以準確預測下年度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數,因此,要準確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存在一定困難。二是被納入預算范圍的企業還不夠重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是財政部門、國資部門、國有企業三個編制主體上下多次互相協調編制而成。由于多年來國家將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留給國有企業繼續使用,解決前些年度國有企業困難時期及國企改制時遇到的資金需求矛盾,因此,國有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稅后利潤就應該全部留給企業,由于存在抵觸心理,在實際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工作中,企業會出現隱瞞收入、虛增成本,虛提費用等影響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的行為,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帶來一定困難。三是部分地方編制預算不規范。在走訪部分市、縣時發現,他們在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時,由于對收入不能準確估計,支出預算也沒有細化,每年確定一個控制數,收支通常是在一般預算中體現,將國有資本收益直接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統一安排支出,隨意性較大。
(二)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支出不合理國有資本具有國家所有的公共性質,決定了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應當優先用于補充社會保障資金的缺口及彌補公共財政資金的不足。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保持社會基本公平,但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社會保障資金的缺口很大,由于公共財政資金緊張,對農業、醫療衛生和教育等關系民生行業投入明顯不足。按照主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的要求,政府要不斷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公共財政資金相對較緊而國有資本收益每年產生巨額收益的情況下,為充分體現國有資本公共所有的屬性,將國有資本經營的部分收益轉入公共財政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是可行的選擇。但就這幾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行來看,國有企業上交的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基本上按原上交渠道返回,作為政府持有的資本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企業上交積極性,但沒有起到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分配制度,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
(三)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上繳情況較差我國國有企業稅后利潤留歸企業使用已經多年,己經形成了一種習慣,導致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應上繳財政部門的國有資本收益沒有上繳。而國有企業不按規定上繳各種收益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因為國有企業對國家投入的資本形成的稅后利潤不分配和不及時分配,影響上繳;有的是因為國有企業對占有和使用的資產經營不當,沒有實現利潤,甚至虧損,沒有收益不能上繳;有的國有企業出租資產或對外投資,資產未能及時收回,投資收益未及時入賬,或故意隱瞞收益,造成收不抵支或坐收坐支,造成國有資本收益未能上繳。
(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執行存在困難由于有些企業認識不到位、預算編制本身不夠科學合理、監管未跟上等原因,導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的完整性、準確性不高,沒有全面、完整地反映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使用及分配情況,直接造成預算與實際執行的差距較大,預算無法執行或執行困難。
二、有效實施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監督檢查的對策措施
(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監督檢查要注重宏觀目標和有針對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監督檢查要注重宏觀目標,關注全局性、整體性和效益性,力求在把握總體、揭示微觀的基礎上,針對預算的準確性不高,編制不規范,支出不合理等問題,從中檢查分析苗頭性、傾向性和普遍性,從根源剖析查找原因,從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管理體制和機制上盡可能多地提出檢查建議,推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二)對納入國有資本預算范圍的企業營運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檢查企業經營效益是關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核心問題。財政監管部門應按照會計年度嚴格對納入預算范圍企業的收支、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核實、檢查和監督,檢查是否存在隱瞞和延遲登記收入、虛增成本、虛提費用等影響企業損益真實性的問題。嚴格檢查企業經營中是否存在轉移收入、編造虛假財務報告等嚴重違法違紀問題,確保企業的會計核算如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要審查企業實收資本是否按照占用比例實現了同股同利,是否同期實現了股利分配,是否存在應提未提、應付未付、延期支付和挪用國有資本收益等問題,跟蹤確定國家按出資比例享有的稅后利潤,按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相關制度的規定,加強對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的管理、收繳、使用情況的跟蹤監督。
(三)嚴格監管納入國有資本預算范圍企業執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情況財政部門要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益直接納入國庫集中管理,支出按照預算安排和資金使用的具體計劃劃撥到收款單位賬戶。財政部門中的專們監督機構和監督人員負責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的收繳、支出實行常態化檢查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進行監督檢查,以保證企業切實執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分離資金的使用權和控制權。
一、企業金融資本經營的概念及特征
企業的金融資本主要以有價證券為表現方式,如股票、債券等,也可以是指企業所持有的可以用于交易的一些商品或其他種類的合約,如期貨合約等。它是與企業資本相對應的資本形態。
企業金融資本經營就是指企業以金融資本為對象而進行的一系列資本經營活動。它一般不涉及企業的廠房、原材料、設備等具體實物運作。企業在從事金融資本經營活動時,自身并沒有直接參加生產經營活動,而只是通過買賣有價證券或者期貨合約等來進行資本的運作。所以,企業金融資本經營活動的收益主要來自于有價證券的價格波動以及其本身的固定報酬所形成的收獲。企業金融資本經營的主要目的是以金融資本的買賣活動為手段和途徑,通過一定的運作方法和技巧,使自身所持有的各種類型的金融資本升值,從而達到資本增值。
企業金融資本經營與實業資本運營相比較具有如下特征:
1.經營所需的資本額較少
實業資本運營,尤其是項目較大的固定資產投資經營活動,往往都要求企業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而對于企業的金融資本經營,只需企業購買一定數量的有價證券或交納一定數量的保證金,即可從事金融資本的經營活動。所需資金量相對實業資本來說較少,大多數企業都能夠承受。所以,金融資本經營是一種適合于大多數企業進行的資本運作方式。
2.資本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較強
金融資本投資經營的結果主要體現在企業所持有的各類有價證券上,而這些證券又都是可以隨時變現、隨時充當支付手段的媒介。由于企業的金融資本在經營活動中,資產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較強,也就使企業在從事金融資本運作時有了較大的選擇余地和決策空間。換言之,一旦企業察覺到形勢有變或者有了新的經營意圖,它可以較方便地將資產變現或者轉移出來,以及時滿足企業的需要。
3.心理因素的影響巨大
社會心理因素對各種資本經營方式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造成經營行為和經營效果的偏差,而這些影響一般都具有間歇性和偶性發的特點。但在金融資本經營中,心理因素卻是每時每刻都在起作用。比如,當證券投資者預感到一種證券價格將要發生變動時,他就會依據自己的心理判斷搶先做出行動。當這種意識為多數人所共有時,則會形成集體的“搶先”意識。這種共有的意識構成了證券市場每時每刻的心理潮流,并常常會由此引發價格的劇烈波動,而這種現象又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心理動蕩。
4.經營收益的不穩定性
金融資本經營是一項既涉及企業自身條件,又受外部宏觀環境因素干擾的活動。企業的自身條件有:企業的資金實力、決策人員的能力、企業所具有的金融資本經營的經驗和技巧等;而企業外部宏觀環境因素諸多,如國家的經濟形勢,政府所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行業政策,國民經濟增長水平,居民收入等。這樣就使企業金融資本的經營容易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干擾,造成其收益的不穩定性。另外,金融資本經營的收益主要是通過有價證券價格的變動來獲取的,由于證券交易市場上價格的頻繁變化,企業收益發生波動也是必然的。
二、金融資本經營的技術操作原則
1.經營目標明確,制定投資計劃
要使企業的金融資本經營取得成效,應首先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在確定目標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投資計劃,以避免投資經營的盲目性,保證預期投資效果的實現。企業在擬定投資經營計劃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方面問題:(1)資金的來源與穩定性。(2)投資收益的獲取方式,是以股票投資經營為主,還是以債券投資經營為主。(3)處理好可獲得的信息,把握機會。
2.組合投資經營,分散投資風險
在金融資本經營過程中,收益和風險是緊密相連的。在風險已定的情況下,應盡可能使投資報酬最高,或在報酬已定的情況下,盡可能使風險最小,這是金融資本經營的基本原則。在這一原則下,企業在金融資本經營進程中,要實行組合投資經營,即將各種不同類型的金融資本運作方式合理搭配起來,以分散企業的投資經營風險。一般是將企業的金融資本分為三部分:一部分資金用于購買安全性高的債券或優先股;一部分資金用于購買具有成長性的普通股;另一部分應作為準備金,以待更好的投資機會或用來彌補意外損失。
3.堅持以人為本的經營原則
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都是靠人來進行的,人的潛能最大,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資本要素。金融資本運作是一項需要高度智慧性勞動的復雜工作。因而,投資決策者必須具有扎實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一定的經營能力,能夠把握住金融資本經營的有利時機,做出成熟的決策。
4.機會成本最小原則
在金融資本經營交易市場上,資本的經營方向是可變的。資本要不斷地從那些盈利性低的部門退出,進入盈利性較高的領域,以使金融資本運營的機會成本最小。要做到這一點,投資者應該理智、慎重,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對各種類型的經營方式做認真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最適合的動作對象和方式。
三、如何選擇金融資本經營對象
企業金融資本經營最常見的方式有三種,即股票交易、債券交易、期貨和期權交易。金融資本經營對象的選擇,主要是指企業選擇何種金融資本經營方式的過程,一般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風險因素
在金融資本經營市場上,不同的投資者由于其財力、物力和人力的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也不一樣,這就要求企業在金融資本經營中,在充分了解自身情況的基礎上選擇風險適度的投資經營對象。風險與收益一般成正比例關系,即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但也不排除會有低風險高收益和高風險低收益的情況。企業在選擇投資經營對象時,應注意各種不同經營對象的風險與收益的對應關系,保證在一定的風險水平下有相應的收益相匹配。
2.變現因素
由于證券構成企業金融資本的主體,所以金融資本的流動性主要表現在證券的變現能力上。在沒有二級市場的情況下,證券的流動性取決于證券的償還期限,期限越短,流動性越強;如果存在二級市場,證券的流動性則主要取決于二級市場的發達程度和某種證券的熱度。
3.收益因素
追求高收益是大多數投資者的最終目的,但在選擇投資對象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價格、手續費、現金等因素,以期在成本——收益原則下,選擇出以較低成本獲得較高收益的投資對象。
4.便利因素
(一)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產生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一直沒有對國有資本經營收支單獨編列預算和進行管理,而是與經常性預算收支混列在一起。無疑,這種做法是無法體現政府“社會管理者”和“國有資產所有者”兩種職能及其分類收支活動的運行特征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政府“社會管理者”和“國有資產所有者”這兩種職能逐漸分離,必然會要求建立一種有效的管理體系——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體系,來切實反映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活動狀況,進而確保國有資本增值和再投入計劃的有效進行。
(二)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促進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開展
近年來,全國各地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作為一種監督、管理、運作的重要手段日益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因為將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和支出納入預算管理,可以充分發揮預算的分配、調節和監督職能,維護國家作為國有資產所有者的權利,提高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增強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從而有效地促進國有資產的優化配置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
(三)公共財政體系的構建使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出現成為必然
隨著公共財政框架構建和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逐步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作用日顯突出。事實上它有著公共財政預算不能替代的功能、特點和作用,它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支出安排也以追求經濟效益和資本金績效為目的,而這恰恰是公共財政不可能也不應該出現的內容。
時至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日趨深入的今日,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開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工作將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第一,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利于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使政府的“資產所有者”職能得到真正體現。在市場經濟當中,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不能參與市場的運作行為,更不能干預企業的經營行為,因而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可有效地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充分發揮政府的“資產所有者”職能,增強政府對社會經濟的宏觀調節和控制能力。
第二,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利于體現國家憑借所有者身份參與社會產品分配所形成的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改變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公共收支與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混為一體,行政管理者分配職能取代國有資產所有者分配職能的有效辦法,因此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建立將會對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第三,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利于加強國有資本對社會經濟的宏觀控制力,進而推動社會資本的有序發展,共同建立公平的市場經濟秩序。國有資產管理部I,]以國有資產所有者的身份參與國有資本的利潤分配,將收益用于重點項目、重點目標和重點行業的再投資,可不斷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推動社會資本的發展,與各種所有制經濟形式共同建立起公平的市場經濟秩序。
第四,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利于加強國有資產的監督和管理,避免國有資產不應有的流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因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將國有資本經營的收入和支出納入預算管理,可充分發揮預算的分配和監督職能,維護國家作為國有資產所有者的權益。
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編制
(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組成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由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組成。
1.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是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國有資產營運機構(國有資產授權經營公司),及其權屬企業對經營性國有資產進行投資經營和產權運作所產生的收益,主要包括:(1)國有資產營運機構及國有獨資或全資企業實現的稅后利潤;(2)公司制企業中按國有資本出資比例計算分享的稅后利潤,包括股息、紅利和其他形式收入;(3)國有獨資企業產權轉讓收入;(4)公司制企業國有股權轉讓收入;(5)國家以特許經營權、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國有經濟資源作價投入形成國有資本的轉讓收入;(6)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依法獲得的其他收入。
2.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主要用于國有資本的再投資和再發展,主要包括:(1)向企業投資或轉增資本支出,包括新設企業投資、國有獨資企業增加資本金、股份有限公司擴股、配股及有限責任公司增資等;(2)國有資產營運機構的監管費用支出,包括為組織國有資本收益預算實施所發生的費用,經營管理國有資產的費用,委派產(股)權代表、監事、財務總監、審計的費用等;(3)其他支出。
(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編制原則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應遵循下列原則:
1.收支有度。國有資本預算收入的編制應實事求是、穩妥可靠,按照規定必須列入預算的收入,不得隱瞞、少列;國有資本預算支出的編制應當統籌運作、主次分明、留有后備。
2.綜合平衡。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支出必須做到既充分合理地利用資金,又不超前分配和超額使用資金。
3.保證重點,兼顧一般。安排國有資本預算支出時,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項目、主導產業的投資應優先安排。
4.效益原則。國有資本預算支出應該用于有效投資,確保資本投入的效益,從而實現國有資本的合理流動,優化國有資本的配置。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編制內容。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編制內容由預算說明書和預算收支表兩部分組成:
1.預算說明書,應包括以下內容:(1)預算編制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國有資產營運機構及其權屬企業)基本概況:(2)預算編制的主要依據及增減變化情況說明;(3)預算收支安排情況,包括收支規模、安排依據、計劃年度內收支與報告年度比較的增減情況和原因說明,(4)預算編制中存在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準備采取的措施等。
2.預算收支表。(1)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明細表;(2)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整明細表;(3)國有資本經營決算明細表,(4)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整及決算明細表有關項目說明:①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其所含的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凈收入、營業外凈收入等項目的不確定因素較強,且不屬于單純的資本運營收益,從長遠角度看不應在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主項目中進行編制。鑒于國有資本編制初創階段的一些特殊情況,目前暫時列在預算收入項目之中;②國有資本投資收益,其項目下所列示的主要是資本經營類收益;③國有產權轉讓收入,其所含內容為涉及國有資產產權轉讓的各種收入,此類收入成因復雜,在實際編制當中應考慮具體情況;計算準確后填列;④其他收入,其填列范圍應包括以上收入項目之外的所有國有資本經營、運作收入;⑤國有資本經營支出,其所含的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三項費用,以及“所得稅”項目均為經營性指標,同樣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不屬于單純的資本運營支出,從長遠角度看不應在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主項目中進行編制,亦因目前的特殊情況,暫時列在預算支出項目之中;⑥補充資料,主要體現各資產管理和運營單位的有關輔助資料,應結合各預算編制單位的實際情況加以具體說明。
(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編制和審批主體。
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是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主要編制單位,負責編制匯總預算,監督預算的執行。國有資產營運機構或權屬企業是次一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編制主體,負責制定本級次的預算、組織預算收入的收繳和支出的管理,完成預算目標。從目前看各級政府應是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審批主體,經過審批由本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組織執行,并下達給下一級單位具體實施。
(五)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編制級次。
各地方國有資產的管理級次是隨著管理模式和改革進度的不同而存有差異的,歸結起來主要的級次和模式有三種:
1.三級管理模式,即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國有資產營運機構——權屬企業。這一模式下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級次要按照其管理模式進行三級編制,即權屬企業編制三級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國有資產營運機構編制二級并匯總三級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編制一級并匯總二級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
2.二級管理模式,即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國有資產營運機構或權屬企業。這一模式下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要進行二級編制,即國有資產營運機構或權屬企業編制二級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編制一級并匯總二級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
3.一級管理模式,即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或營運機構。這一模式下耍直接編制一級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
(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編制時間和程序。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決算年度同會計年度一致,白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預算編制以人民幣為計算單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下年)和決算(當年)編制任務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于每年年末向各下級單位進行布置,各下級編制單位于次年初向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報送下年度預算草案和上年度決算報告。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審核預算草案并匯編出總預算,報同級政府審批后實施;同時審核各下級單位的決算草案并匯編出總決算,報同級政府批準。
(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的執行。
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各下級編制單位的預算收支執行情況進行監管和考核。預算支出按預算確定的用途、范圍及用款進度由各級次編制單位自主決定,并于每一會計年度的中期和終期向上一級編制單位報告其所運營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預算執行年度內由于特殊情況需要增加預算支出的,由各級編制單位編制預算調整方案,經上一級編制單位審批后進行調整,未經批準不得調整預算。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過程中的問題與思考
目前,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特別是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確立,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條件日趨成熟。經過一段時間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的探索與實踐,筆者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在增強了感性認識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實際問題,如:受改革大環境的影響,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政府公共預算相互重疊,一時難以完全分離開來,無法作為獨立的預算來運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尚處于“初級”階段,難以進行規范、全面、準確的編制;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中是實行預算會計制度還是企業會計制度還有待進一步探討,不同的會計制度會對預算編制產生不同的影響,與財政預算比起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著自身的特點,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它面對的是企業和市場,由于企業和市場的不穩定性,導致預算和決算有可能產生較大差距;由于市場的原因,預算沒有完成,政府部門在進行審批時,對此類行為如何認定、評價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展開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并期待著在今后的實踐中進一步加以完善和解決。
1.研究處理好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公共財政預算的關系,努力解決“相互重疊”問題,盡快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法律地位。
2.研究制定符合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會計政策。真實、完整地反映國有資本總量、分布及其運營狀況和收益情況,并于年度終了及時、準確地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決算表,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審核、匯總。
一、企業金融資本經營的概念及特征
企業的金融資本主要以有價證券為表現方式,如股票、債券等,也可以是指企業所持有的可以用于交易的一些商品或其他種類的合約,如期貨合約等。它是與企業資本相對應的資本形態。
企業金融資本經營就是指企業以金融資本為對象而進行的一系列資本經營活動。它一般不涉及企業的廠房、原材料、設備等具體實物運作。企業在從事金融資本經營活動時,自身并沒有直接參加生產經營活動,而只是通過買賣有價證券或者期貨合約等來進行資本的運作。所以,企業金融資本經營活動的收益主要來自于有價證券的價格波動以及其本身的固定報酬所形成的收獲。企業金融資本經營的主要目的是以金融資本的買賣活動為手段和途徑,通過一定的運作方法和技巧,使自身所持有的各種類型的金融資本升值,從而達到資本增值。
企業金融資本經營與實業資本運營相比較具有如下特征:
1.經營所需的資本額較少
實業資本運營,尤其是項目較大的固定資產投資經營活動,往往都要求企業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而對于企業的金融資本經營,只需企業購買一定數量的有價證券或交納一定數量的保證金,即可從事金融資本的經營活動。所需資金量相對實業資本來說較少,大多數企業都能夠承受。所以,金融資本經營是一種適合于大多數企業進行的資本運作方式。
2.資本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較強
金融資本投資經營的結果主要體現在企業所持有的各類有價證券上,而這些證券又都是可以隨時變現、隨時充當支付手段的媒介。由于企業的金融資本在經營活動中,資產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較強,也就使企業在從事金融資本運作時有了較大的選擇余地和決策空間。換言之,一旦企業察覺到形勢有變或者有了新的經營意圖,它可以較方便地將資產變現或者轉移出來,以及時滿足企業的需要。
3.心理因素的影響巨大
社會心理因素對各種資本經營方式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造成經營行為和經營效果的偏差,而這些影響一般都具有間歇性和偶性發的特點。但在金融資本經營中,心理因素卻是每時每刻都在起作用。比如,當證券投資者預感到一種證券價格將要發生變動時,他就會依據自己的心理判斷搶先做出行動。當這種意識為多數人所共有時,則會形成集體的“搶先”意識。這種共有的意識構成了證券市場每時每刻的心理潮流,并常常會由此引發價格的劇烈波動,而這種現象又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心理動蕩。
4.經營收益的不穩定性
金融資本經營是一項既涉及企業自身條件,又受外部宏觀環境因素干擾的活動。企業的自身條件有:企業的資金實力、決策人員的能力、企業所具有的金融資本經營的經驗和技巧等;而企業外部宏觀環境因素諸多,如國家的經濟形勢,政府所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行業政策,國民經濟增長水平,居民收入等。這樣就使企業金融資本的經營容易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干擾,造成其收益的不穩定性。另外,金融資本經營的收益主要是通過有價證券價格的變動來獲取的,由于證券交易市場上價格的頻繁變化,企業收益發生波動也是必然的。
二、金融資本經營的技術操作原則
1.經營目標明確,制定投資計劃
要使企業的金融資本經營取得成效,應首先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在確定目標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投資計劃,以避免投資經營的盲目性,保證預期投資效果的實現。企業在擬定投資經營計劃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方面問題:(1)資金的來源與穩定性。(2)投資收益的獲取方式,是以股票投資經營為主,還是以債券投資經營為主。(3)處理好可獲得的信息,把握機會。
2.組合投資經營,分散投資風險
在金融資本經營過程中,收益和風險是緊密相連的。在風險已定的情況下,應盡可能使投資報酬最高,或在報酬已定的情況下,盡可能使風險最小,這是金融資本經營的基本原則。在這一原則下,企業在金融資本經營進程中,要實行組合投資經營,即將各種不同類型的金融資本運作方式合理搭配起來,以分散企業的投資經營風險。一般是將企業的金融資本分為三部分:一部分資金用于購買安全性高的債券或優先股;一部分資金用于購買具有成長性的普通股;另一部分應作為準備金,以待更好的投資機會或用來彌補意外損失。
3.堅持以人為本的經營原則
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都是靠人來進行的,人的潛能最大,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資本要素。金融資本運作是一項需要高度智慧性勞動的復雜工作。因而,投資決策者必須具有扎實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一定的經營能力,能夠把握住金融資本經營的有利時機,做出成熟的決策。
4.機會成本最小原則
在金融資本經營交易市場上,資本的經營方向是可變的。資本要不斷地從那些盈利性低的部門退出,進入盈利性較高的領域,以使金融資本運營的機會成本最小。要做到這一點,投資者應該理智、慎重,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對各種類型的經營方式做認真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最適合的動作對象和方式。
三、如何選擇金融資本經營對象
企業金融資本經營最常見的方式有三種,即股票交易、債券交易、期貨和期權交易。金融資本經營對象的選擇,主要是指企業選擇何種金融資本經營方式的過程,一般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風險因素
在金融資本經營市場上,不同的投資者由于其財力、物力和人力的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也不一樣,這就要求企業在金融資本經營中,在充分了解自身情況的基礎上選擇風險適度的投資經營對象。風險與收益一般成正比例關系,即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但也不排除會有低風險高收益和高風險低收益的情況。企業在選擇投資經營對象時,應注意各種不同經營對象的風險與收益的對應關系,保證在一定的風險水平下有相應的收益相匹配。超級秘書網
2.變現因素
由于證券構成企業金融資本的主體,所以金融資本的流動性主要表現在證券的變現能力上。在沒有二級市場的情況下,證券的流動性取決于證券的償還期限,期限越短,流動性越強;如果存在二級市場,證券的流動性則主要取決于二級市場的發達程度和某種證券的熱度。
3.收益因素
追求高收益是大多數投資者的最終目的,但在選擇投資對象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價格、手續費、現金等因素,以期在成本——收益原則下,選擇出以較低成本獲得較高收益的投資對象。
4.便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