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7:28
序論:在您撰寫醫科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培養綜合、應用實踐能力強的藝術設計人才成為高等藝術設計教學的現實主題,因此,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優化教學內容、方法,轉換思維,轉變觀念,以繪畫為本位的素描教學基礎也應順勢適應以設計為本位的轉變,實現刪除重復內容、整合交叉內容。在轉換和優化的過程中也應各有側重:素描是培養學生利用肌理、圖形、質感、量感等感官變化、微觀特征來表現對象;藝術設計是培養學生對于構造關系的理解、增強應用實踐能力的提升、創造性思維訓練的強化;將二者結合,可探索一種新肌理、新質感、新材料、新形式等等的表現手法,嘗試設置一種亦寫生、亦創作的開拓性命題式教學訓練模式,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分析、表現能力。
1.素描的創新發展演變
素描,是用單色描繪的形式進行造型訓練、培養造型能力的獨立畫種,是繪畫藝術的基礎,也是關聯其他造型藝術的純藝術。素描亦是一個歷史范疇,即隨著時展變化演變著。素描架上藝術初始于古希臘時期,畫家們開始利用透視法和明暗法來造型,直到千年后的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的科學、理性精神逐步滲透影響了繪畫藝術的發展,透視法和明暗法也逐步成熟起來,利用客觀事物寫生之法,發展出了新的素描表現形式和手段。16世紀至19世紀,素描由傳統的作坊式傳授發展至學院式教學。19世紀,素描的基本法則日趨完善,光照原理和色彩學也更加影響了明暗法的發展。進入20世紀以來,西方的造型藝術,尤其是素描繪畫中,更多地注入了畫家的主觀感情表現和變化,尤其是受到東方藝術的浸染,其表現形式更加異彩紛呈。中國傳統素描教學,其最初表現形式是以“線”為主的白描,繪畫與敘事、抒情功能緊密相連,人與物的交融更具東方式的神韻。自二十世紀初開始,中國的素描教學受西方教學體系的影響,也發生著急速的變化,即三十年代西學體系的逐漸普及;五十年代蘇聯教學模式的滲透;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大潮影響下的多樣發展;二十一世紀,工業化、信息化急速發展環境中,人文價值、審美價值標準的提升,使得素描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相結合的要求更加迫切。
2.素描與藝術設計教學創新的關系
素描藝術的特點即外延廣、內涵豐,在現代教學模式環境下,應該深入挖掘素描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巨大潛力,塑造更具人文精神內涵的個體。在藝術設計學逐漸獨立于繪畫門后,其專業教學內容逐漸細化,與之相關聯基礎訓練素描教學部分,也從繪畫素描演變出設計素描,即以線條為主的透視畫法,只反映客觀對象的隱性結構體。二者教學規范不同,規范化、模式化的素描訓練對于藝術設計教學也是有著負面影響的?,F代主義、后現代主義中,其哲學、美學、藝術思潮、現代媒介符號、新的藝術表現手段等等,日漸刺激著傳統藝術中缺乏洞悉、敏感、活躍、理解的視覺作品的淘汰。素描教學的創新必須加強實踐,而創新又是藝術設計的本原,從設計學習出發,重構素描與藝術設計教學之法,如素描中外部造型元素和內部結構要素運用之處的變換、改造、創新,將素描創作的象征、暗示、能指運用于藝術設計之中,將靜止的客觀再現改變為一種動態的思辨,將素描中的靈動之法結合到藝術設計的自我創造之中。
二、素描與藝術設計教學結合的應用原則
在繼承傳統、融合新時代審美要求的社會語境下,素描與藝術設計都面臨著運用現代技法和創造性思維進行教學和創作,擺脫技術模式的禁錮,新的法則和規律勢必要在探討和實踐的過程中尋找?;趯嵺`經驗,探討二者結合應用之基本原則為:傳承性、創造性、實踐性。
1.傳承性
西方藝術中新的流派、新的美學觀念顛覆了傳統藝術的非理性、客觀性,在藝術行為過程、創作材料和創作領域中,采用了多角度、多維度、多元素的創作實驗,如超現實主義、純粹主義、極簡主義、觀念主義等等。我國傳統藝術中的意象造型觀念融納了深刻哲理和觀念。道法自然、物我兩忘的觀察法則蘊含了超脫的造型觀和意識論。在素描和藝術設計教學中融入并加強中西方藝術中的造型觀是培養高校學生創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不能將西方塊面式的素描和東方線條式的白描簡單的歸同于造型之法,更需要將二者的意象觀念滲透到多元化的教學之中。
2.創造性
傳統的素描教學強調客觀事物的再現性,而缺乏表現性和能動性。素描教學科結合藝術設計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用視覺探索事物的多維度信息,進行再分析、再判斷、再解構、再整合,藝術設計可借助素描繪畫中的寫實、變形、肌理化、意象化等等表現形式進行設計創作的視覺化再創作。素描工具、材料的潛能也是強化肌理語言的重要手段,材質的表現形式訓練亦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突破常規。新肌理語言的創造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也是發揮意象造型的途徑。
3.實踐性
現代素描教學意在強調結構、分析,根據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需要,素描的功能更加寬泛,如建筑設計素描中的結構分析性、產品設計素描中的幾何結構表現性、環境藝術設計素描中的綜合空間形態的表現性等等。素描的抽象語言元素包含:點、線、面、形體、比例、結構、空間等,利用這種復合抽象元素可以加強學生在藝術設計創作中的獨立創造能力,在抽象圖式、符號、意境的訓練內容中,可將微觀的情感元素轉化、整合成有獨特意味的抽象圖像,從而調動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
三、利用素描教學特點加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1.整合素描與藝術設計教學的特點,發揮優勢
傳統的素描訓練內容是有明確的方法和步驟的,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對于造型的把握能力和畫面空間的組織能力,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在授課過程中應當保留這部分的教學內容。長期的寫實性素描訓練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關涉藝術設計的設計素描則是短期的,且具備實效性。因此,在二者教學改革的應用當中應做到如下幾點:一方面,保留素描教學訓練中科學合理部分,加強學生對于素描基本原理、繪畫規律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素描教學中的主觀性和創造性來開拓學生的創作思路,以本能的表現欲望來反對機械的技術性再現,突破傳統思維慣式,為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傳授奠定基礎。
2.利用素描教學的表現性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素描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大量寫生的實踐活動易造成學生的倦怠感,為此,應作出適當調整,將重點轉移到藝術表現力的培養和反應時代特色的專業性訓練上。通過大量表現主義繪畫作品進行橫向、縱向比較,主觀化、自由化、感人化的作品勢必能夠打動觀者和學習者的內心。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一種愉悅的心境下更易于學生充分發揮創作能動性,開拓自由空間,營造一種和諧的學術氛圍。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設計素描強調結構與設計的應用,線條的力度、構圖的形式是藝術設計教學中培養設計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高校教學中,依然還存在素描寫實描繪的原樣照搬現象,要想達到教學方法的實效性,必須扭轉這種弊端,將素描教學的重心調整,加大學生對于表現力的培養,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才能使得設計功能和意境更加清晰的彰顯。
3.加強理論學習深度注重綜合能力培養
為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必須對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進行整合與開發。課程整合指的是對課程設置、各課程教學的目標、教學設計、評價等諸要素做系統的考察與操作,即用整體的、聯系的、辯證的觀點研究教學過程中各種教育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分化了的教學系統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組成有機聯系的整體。
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與構建。
(一)以崗為綱,設置和構建專業課程。
職業教育要面向市場的教育思想是一種新的職業觀。在常規教學中,大多以大綱規定的目標為尺度衡量教學效果的好與差,所以以綱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著教育者的思維。職業教育要面向市場的思想與其相反,它站在職業崗位的角度以崗為綱,通過對崗位的共性與個性的研究,制定出與崗位專業技能、專業理論、文化素質完全一致的教學綱目,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才能深受一線崗位的歡迎。
在教學上對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 對知識與素養的要求是了解, 然后再理解, 對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 而對職業能力的要求是熟練掌握。
正確處理基本素質、一般能力與職業能力三者的關系。從短期看, 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主要來自職業技能。但從長期發展看, 知識與素質教育是基礎, 是基本功, 基礎不牢, 專業難精。一般能力, 尤其是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畢業生成長的關鍵能力。因此, 必須長短兼顧, 正確處理這三者的關系。
國貿專業主干課程體系設置應以提升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綜合職業能力是由基本素質能力、業務能力、協調能力、談判能力、交際能力、口才能力、應變能力及處理法律糾紛能力等合成。合成過程是通過每一門課程內容教學得以完成, 但課程本身具有缺乏彈性的特征, 即課程有自身的學科知識體系且存在時滯性, 須將課程的剛性盡可能柔性化, 增強課程的靈活性。課程的取舍或更新, 都要依據職業技能、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來確定。課程整合不是一個簡單拼湊過程, 而是要從基礎和專業課程中尋求其內在結構、內容等方面的異同點, 嚴格以職業能力或崗位能力為主線進行整合, 遵循各課程間遞進式關系, 循序漸進地聯系起來, 形成一個完整的專業技能課程體系。
(二) 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整合設置的思路。
一般藝術生在入學第一年會學習設計基礎或三大構成等課程,由于他們有一定的手繪基礎,可以很輕松地把設計基礎的理論知識通過手繪視覺化。所以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在上設計課時常用的教學手法是講授設計的方法和形式等理論知識,學生根據理論,使用畫筆和顏料繪制出設計畫面。設計軟件課程一般開設在設計理論課程之后,有些本科院校甚至不開設軟件課程,全由學生自主學習。因此,藝術生的設計作業形式感較好,畫面較美觀,而且因為省略軟件課程的教學,大大增加了設計課程的教學課時,學校往往開設多門設計課程,教師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設計課程進行系統講授。而對于沒有接受過美術教育的非術科學生,這種教學方法往往行不通。非術科生沒有繪畫基礎,難以把設計的理論轉化為視覺的形式,所以,即便教師把設計課程講授得十分詳盡,也無法和學生產生共鳴,學生更無法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如果在入學第一學期給學生開設一門繪畫基礎課,可行性也不高。首先,美術能力不是一年半載可以提升的,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高強度訓練,對高職非藝術設計生采取這種訓練不切合實際;其次,由于學生是非藝術專業,如果把大量時間用在對美術基礎的訓練上,勢必會耽誤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合適這類學生呢?20世紀80年代,個人電腦的普及給設計帶來了無法想象的沖擊。原先用畫筆描繪或用其他特殊技法完成的效果圖,現在只需用一臺硬件配置較好的電腦和AutoCAD、Photoshop、3DStudio等優秀制圖軟件相配合,便可使制圖所花費的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并且圖樣美觀、準確。電腦使往常占用教學4/5課時的技法訓練銳減至少于1/10,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考慮設計的細節問題,這對設計及其教育體系是革命性的沖擊。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是快速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而學生是難以在一兩個月的時間內熟練掌握設計軟件的操作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不得不放棄培養學生的美術基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能上。這正好和術科生的培養方式相反。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是,學生雖然有很強的軟件操作能力,很多學生也有很好的創意,但是設計出來的作品美觀度較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課程設計上可以把一門軟件技術課程和一門設計課程合并教學,理論和實操相結合,符合高職的辦學宗旨。目前確實有很多教材也是這樣編輯,一些教師在教學上也是把軟件技術和實際的設計應用相結合。但是不管是教材也好,上課也好,多半以軟件技術為主、設計案例為輔。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學生學會了軟件技術,也能根據教師的案例做出設計作品,但是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出現這樣的問題,是由于教材和教師都沒有設計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缺乏設計的理論支撐,只懂得依葫蘆畫瓢,設計缺乏形式感,排版和構圖都不符合審美原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先介紹設計的理論知識,這與美術專業學生的教學方式是一致的。然后,教師要把軟件技術和理論知識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通過軟件技術實踐本節課的設計理論。軟件技術是非美術生的手和筆,是能迅速訓練出來的“手繪技能”。這樣,設計課的教學就和美術專業教學同軌道了,能較好地保證學生設計的形式感和美觀度。這樣不僅能有效解決學生無法把設計理論視覺化的難題,也避免了同一節課設計理論知識太多,學生無法消化、應用的問題。因為設計的基礎知識看似簡單,卻需要學生通過練習才能得以消化吸收。如,在造型元素點、線、面的教學中,教師把設計中的點、線、面含義和編排形式講授給學生后,還要結合軟件知識,幫助學生學習如何通過軟件繪制各種不同造型的點、線、面,如何通過軟件進行畫面的編排。上面幾個案例都涉及Photoshop軟件中的濾鏡的應用,便于把濾鏡的知識點介紹給學生,并讓學生嘗試使用其他濾鏡或工具,設計更多樣化的點的造型。圖2、3是學生本課的作業。當然,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教學的章節安排是以設計理論為基礎的,軟件依附于設計,從軟件教學層面來講,會導致軟件技能教學比較散亂,不像單獨講授軟件課程那么有條理。教師可以安排幾個課時的時間,系統地把軟件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知識模塊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軟件形成整體的把握和了解。教師還可以通過鼓勵提倡學生課后自主學習軟件彌補課堂的不足。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看,學生都比較喜歡自學一些易掌握的軟件課程。這也是一些本科院校取消軟件課程教學,學生依舊可以設計出高品質的設計作品的原因。
二、多門設計課程融合成一門課程
設計理論的課程涉及內容眾多,包括版式設計、字體設計、海報設計、平面廣告設計、網頁界面設計、書籍裝幀、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等,每項內容在設計專業都可以開設一門獨立的課程,藝術系的確也是如此分類教學的。但對于非藝術類學生則不可能開設那么多設計類課程,所以,學校經常統一開設一門綜合的課程,如設計基礎、平面設計等。對于本身設計基礎知識就相對薄弱的學生,在學習融合了多門課程內容的某一課程時,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得當,其往往會產生倦怠感,教學會非常吃力。雖然理論知識是相通的,但是每種設計都有比較側重的知識點,如,書籍設計雖然也會用到造型元素,但學生更多的是要掌握排版的知識;平面廣告設計則更多地表現在創意基礎上。所以,教師可以嘗試把一種設計和一個知識要點綁定。筆者是這樣實踐的:造型要素和海報設計綁定,創意思維和廣告設計綁定,排版和書籍設計綁定,基本型設計和標示設計綁定。這樣做的優點是一門課程中所有的設計理論知識都有涉及,并且應用到各個不同的設計門類,適合非藝術生的教學。如,在教學安排上,教師先講授造型要素的應用,讓學生做一些海報作品,訓練學生通過形式美法則編排版面的能力。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以熟練掌握造型要素的應用方法,并對構成的形式法則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圖4是這個環節中學生的設計作品。但是,學生在這個單元還沒有進行圖形創意訓練,所以大多數學生的設計作品雖然有很強的形式感,但是創意性或主題性不明顯,只有少數學生會把自己的理念和觀點融入設計,所以需要進行圖形創意訓練。教師可以把圖形創意訓練和廣告設計綁定,因為廣告最看重創意的表達。教師可以先從聯想和想象的思維方法入手,讓學生學會用創意的思維模式思考設計,然后訓練學生創意的表達形式,讓學生能把創意視覺化。如,構成圖形主題思想的許多概念經常是虛的、看不見的,但可以通過與之對應的、看得見的形體相關聯而構成虛實聯想。如,作品《鎖系列廣告》,要體現產品安全、堅固的性能,安全和堅固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需要通過與之對應的事物或場景表達安全或堅固的品質;作品《耐克滑板鞋廣告》則把輕盈(虛)和氣球帶動鞋子的場景(實)對應起來;《酒后勿駕車》和《閑》都是通過對圖形進行同構得到的創意圖形。在這個環節,學生的設計作品就不僅體現在形式上(對上一個環節的繼承),還體現在設計作品的獨到創意方面,作品的實用性和完整性更強。教師還可以把版面設計和書籍設計或網頁設計綁定,因為書籍設計或網頁設計所需要的素材最多,學生需要熟練掌握編排的技巧,才能把資料有條不紊地編排在版面上。通過這種形式,教師可以輕易地把多門設計課程融合成一門課程,并且各種設計理論都有涉及。
三、結語
2、流動性過剩與我國外貿發展戰略的轉變
3、我國外貿又好又快發展的對策研究
4、加速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問題研究
5、我國出口加工企業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對策研究
6、我國外貿持續順差的原因因及對策
7、新形勢下我國外貿環境的新變化
8、河南省外貿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qdii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影響
10、中部崛起與對外貿易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11、河南省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現狀和發展對策
12、我國國際貿易的環境效應分析
13、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若干問題思考
14、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15、新型貿易壁壘及我國的應對措施分析
16、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17、區域貿易安排對wto多邊貿易體制的貢獻與挑戰
18、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外貿影響與對策
19、中國外商投資企業的貿易效應分析
20、國際外包的發展現狀、模式及對策研究
21、當前區域經濟合作的特點和趨勢
22、貿易順差:通貨膨脹的誘因分析
23、歐盟貿易摩擦預警機制與啟示
24、標準貿易理論的發展與影響
25、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風險分析
26、產業集聚與跨國公司fdi區位選擇
27、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趨勢分析
28、美國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
29、全球電子商務模式現狀、特征與發展趨勢分析
30、我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
31、河南進出口商品結構優化對策分析
32、河南發展外向型經濟優勢與對策研究
33、河南農產品出口貿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34、河南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35、河南對外投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36、河南進口貿易的發展前景分析
37、外商直接投資對河南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
38、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提升對策研究
39、試析我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中的技術外溢效應
40、cepa對河南省外貿發展的影響
41、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
42、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和困境
43、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對我國產業升級的作用分析
44、“10+3”框架下的中日韓經濟合作問題研究
45、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現狀及前景
46、對外貿易與產業集聚研究:來自中國的證據
47、對外貿易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關系研究
48、基于比較優勢理論的河南省旅游服務貿易研究
49、加工貿易對中國經濟貢獻的實證研究
50、論fdi與中國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發展
51、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影響分析
52、試析對外貿易與中國產業升級的關系
53、中小企業對外貿易方式探索
54、中印外貿發展戰略比較淺析
55、河南省跨國企業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
56、河南省出口農產品(食品)綠色營銷問題分析
57、中部地區對外貿易現狀及問題分析
58、我國對外貿易摩擦問題研究
59、我國進口貿易依存度提升問題研究
60、我國對外貿易協調機制構建問題研究
61、國際技術貿易壁壘的新特點及對我國的影響
62、西方對華出口貿易限制的新動向研究
63、我國通貨緊縮對出口貿易的影響
64、我國貿易救濟問題研究
65、涉外經濟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機制及路徑研究
66、我國企業跨國經營出現的新問題及對策
67、中國農產品出口支持政策研究
68、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新貿易保護主義研究
69、國際直接投資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研究
70、優化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途徑
71、勞工標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72、中小企業國際營銷策略分析
73、國際營銷發展的新趨勢研究
74、試析人民幣匯率變動與國際營銷定價關系
75、我國企業國際營銷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76、淺析中美經貿關系
77、當前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
78、提高我國利用外資的質量、效益和水平
79、對外開放戰略與中部崛起
80、試論我國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81、試論日本泡沫經濟對我國的啟示
82、論最優貨幣區理論的現實意義和約束條件
83、通貨膨脹的國際傳導機制及約束條件
84、我國資本外逃的經濟影響及對策分析
85、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方向及其現實可行性
86、論當代國際金融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和特點
87、論戰略產業保護理論的發展及其現實意義
88、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89、論發展中國家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約束條件
90、論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和特點
91、論中美貿易逆差的成因、影響及其對策
92、論中美貿易摩擦的表現、成因及其對策
93、論跨國公司轉移作價的方法及其防范措施
94、論跨國兼并與國際壟斷的理論和現實問題
95、論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模式的調整
96、我國出口商品市場結構調整研究
97、論我國科技興貿戰略的實施
98、中國對外貿易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分析
關鍵詞:畢業設計;選題體系;指導體系;評審體系
藝術設計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是包括表現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創作能力等設計專業綜合素質的體現。畢業設計教學指導是本科教育階段總結性實踐教學環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步驟??茖W、規范化的畢業設計教學評估體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學指導意義。
1藝術設計本科畢業設計選題體系
愛因斯坦說過,在科學面前,“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準確而恰當的畢業設計選題,可以明確設計方向,檢驗專業水平。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制定好畢業選題是畢業設計指導體系的重要環節。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特點,聯系專業發展方向,結合學生專業特長和課題價值,畢業設計選題體系可以分為三個方向。①項目應用型:主要是指專業實踐項目,具備實戰性、規范性、約束性、市場性等特點。項目應用性選題是以解決實際問題設計訓練目標,注重強化設計應用能力,認知行業設計流程,熟悉行業設計規范。②概念實驗型:主要是指具有探索性、抽象性、概念性、前沿性的設計選題。概念性項目往往對某種理念或思想進行提煉、概括、表達。概念項目的設計訓練要求我們立足于時代最先進的技術和社會意識,大膽嘗試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的生活觀念,凝聚時代先進技術成果,對于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較好的意義。③專題研究型:主要針對專業發展的某一領域,進行深入性、拓展性、研究性的設計實訓。應對專業細分和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強化對設計專業某一領域的設計應用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養。我國著名哲學家張世英所說:“能提出象樣的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個好的選題需要大量地閱讀、收集、整理和研究資料,從對資料的分析、思考選擇中確定設計選題方向,為后續畢業設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藝術設計本科畢業設計指導體系
畢業設計指導是設計專業本科教學活動中,用時最長,教學模式最為靈活的教學階段,也是對于本科專業設計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學環節。針對學科特質和設計流程,以畢業設計指導實踐中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為依據,分為開題、設計、結題三階段的畢業設計指導體系。1)開題階段:針對學生在設計初期就選題及前期調研進行指導。主要內容包括選題背景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成果內容、發展動態、課題研究方法、設計方向等內容進行指導,明確課題研究的框架性認識。2)設計階段:重點指導學生就畢業設計選題制定清晰的設計目標、明確的設計內容和可行的設計計劃。確定設計思路,充分利用技術資料,注重設計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學生設計時,應注重輔導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充分考慮設計的可行性。注重對設計項目的分析,啟發獨立思考以及設計技術層面的強化。針對不同設計選題內容,注重初稿問題的溝通,二稿的調整,三稿的完善。不少于三個環節的指導是畢業設計環節質量的保證,也是更好地對設計質量和速度進行把控的措施。3)結題階段:主要針對畢業設計方案的完善、展示、闡述等內容進行指導。著重強調設計方案的完整性、準確性、展示性。畢業設計階段性指導體系有利于分解設計任務,控制設計效果,引導專業知識與設計實踐的關系,彌補教學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加強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和綜合運用。側重對于設計的思路、方法、步驟和技巧的詳細介紹,講解設計選題的重點、難點,擴展知識結構,深化設計能力。
3藝術設計本科畢業設計評審體系
畢業設計的評審體系是畢業設計科學規范化評審標準。畢業設計的評審直接關系到對設計專業本科畢業生專業能力水平客觀準確的認定。畢業設計評審體系著重審核畢業設計完整性、規范性、知識性、展示性的完成情況。評審標準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①優秀:按時優質完成畢業設計任務書的設計內容,體現專業理論和知識技能的熟練應用,具有創造性地獨立完成畢業設計的能力,設計規范,設計方案具備較強的應用性和社會意義。②良好:按時良好地完成任務書的設計內容,體現專業理論和知識技能的準確應用,具有良好獨立完成畢業設計的能力,設計規范,設計方案具備一定的應用性和社會意義。③及格:按時全面地完成設計任務書的設計內容,體現專業理論和知識技能的應用,具備完成畢業設計的能力,設計規范,設計方案完整。④不及格:未能按時地完成任務書的設計內容,專業理論和知識技能欠佳,不具備獨立完成畢業設計的能力,設計方案不完整。
4結語
畢業設計教學評估體系是高等院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剖析畢業設計質量的影響因素,提出畢業設計質量監控的方法和措施,是對設計專業學生學習成果的考核檢查的重要標準,是科學授予學士學位的依據。完整科學的畢業設計教學評審體系能有效地考察本科專業設計應用知識,能良好地反映本科專業設計專業認知,能客觀地體現本科專業設計創造能力,是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茖W的畢業設計指導體系能夠更好地幫助同學們研究、鞏固、擴大、加深、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明確畢業設計指導各環節的主要質量控制點和質量標準,是提高和控制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重要方法,對國家建設培養和輸送合格的設計人才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作者:孫磊 單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蔣秀玲,莊嚴.學生問題分析能力在畢業設計中開題階段的提升方法[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3(4):89-91.
[2]李紅梅,盧葦,陳旭東,等.畢業實習與設計過程管理質量保證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教育管理,2012(6).
[3]張靈,禹奇才,張俊平.專業特色建設的幾個基本問題[J].中國大學教學,2012(9).
[4]周寧,王曉宇,趙會軍,等.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4(2).
[5]鄭鴻英.畢業設計管理系統的開發與實現[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6]黃楚鵬.畢業設計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
[7]李金玲.畢業設計質量管理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8]孫磊.視知覺訓練[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張靜 單位:河南省漯河市醫學高等??茖W?;A醫學部
建立和諧的課堂內、外人際關系任課教師通過轉換角色,充分調動學生、同行、專業其它科教師、輔導員、系部管理人員等多方面積極因素,努力營造良好的和諧施教氛圍。如,鑒于學生文理科化學基礎知識的不同,在學生中開展優勢組合,成立學習興趣小組,文理一對一互幫互學;抓考風正學風;師生幫教,做好后進生的輔導工作;教研室、系部、輔導員相互配合,通過尊重、賞識、關愛等,體現學生做“人”的主體地位。構建信息化網絡和諧校園拓寬課程資源利用良好的校園信息化網絡環境和媒體傳播技術,將各種教學資源形成多種媒介、多種形態、多個層次進行整合的立體化教材呈現給學生;通過QQ、校園網絡,搭建網絡交流平臺[7],加強課外互動溝通,讓網上豐富教學資源為學生服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模塊化整合課程知識結構彰顯以就業為導向按照課程理論適度化、課程組織職業化、課程實踐充足化、課程結構模塊化的“四化”要領整合課程[8]。如,藥學專業無機化學現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牛秀明主編的高職高專藥品類專業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針對本課程特點,考慮生源特征,結合新課標要求,將整體課程知識結構調整為三大模塊,分別是:理論教學模塊、實驗技能訓練模塊和綜合應用模塊。理論教學模塊又分為三個Ⅱ級模塊:基本理論(宏觀角度)、物質結構(微觀角度)和元素化學;實驗技能訓練模塊又分為四個Ⅱ級模塊:基本技能操作實驗模塊、性質實驗模塊、制備實驗模塊和綜合實驗模塊;綜合應用模塊又分為二個Ⅱ級模塊:綜合實訓和資格認證培訓。
承上啟下整合教學方法體現以就業為導向在教法上做好課程資源銜接一是與高中先行領域課程的銜接。根據學生擅長形象思維的學習習性,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用講授、討論、設置情境化教學環境、講座等形式,通過復習平穩過渡達到新舊知識整合(如原子結構教學),通過合理引導啟發(如氧化數學習),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結構與初始能力的基礎上學習和掌握程序性新知識;二是與后續專業核心領域課程的銜接。①上好緒論課。向入校新生介紹本課程的任務,并正確、適時的介紹其和醫藥學、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讓學生一接觸該課,就認識到本課程在所學專業中的地位,從而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②處理好課程內容的交叉與滲透。如,無機化學中的四大平衡基礎理論是分析化學中的四大滴定基本原理的知識來源。又如,無機化學中的價鍵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為有機化學中的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在學法上做好高中、大學課程資源學習銜接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講授轉變為啟發誘導,指導學生從重結論,輕思維,搞“題海戰術”的應試型,轉變為重技能,兼理論,體現“終身教育”的技能型。教會學生用“發現”的方法開展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學會“如何思考,怎樣學習”。緊扣專業培養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實現以就業為導向按需用、夠用、實用的原則,基本理論教學,做到以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元素部分教學堅持以講帶學、以點帶面、自學為主。如,將化學平衡理論和四大平衡結合起來,在比較學習中使學生掌握化學平衡和四大平衡的特殊關系。又如,元素周期表的學習,告訴學生人體也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對人體有利有弊,人與環境間存在物質交換平衡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讓學生懂得不僅要注重有機營養平衡,更要注重無機營養平衡。體現醫科特色強調應用性和實踐性資源整合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由于高中階段應試教育和實驗條件的限制,使得入校新生尤其是文科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甚至連常規的儀器都認不全。為做好實踐技能培養的銜接,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重視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投入大量資金,加強專業基礎課實驗室建設,完善校內實驗中心資源條件;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以強化學生技能訓練。如,分析測試實驗中心,擁有多個通風設備良好、實驗設備配置合理的實驗室,裝備有現代化多媒體實驗室,借助校園網絡醫學基礎實驗教學平臺搭建了分析測試實驗中心教學平臺[9],在完成實驗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采取增加課外實驗學時,成立學習興趣小組、開辦系列知識講座、開放實驗室、校外參觀見習等方法,開展“基本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職業技能認證——企業頂崗”梯度教學,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培養和提升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教師教學評價通過采取領導、督導、同行不定期聽課,檢查教案,召開學生座談會、學生評教等方式,評價任課老師授課情況。學生學習評價采用的是過程評價和階段評價相結合方法。在注重知識、技能評價(理論成績占60%,實驗成績占30%)的同時,加強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內容的評價(占10%);后續課程評價通過對后續課程學習的跟蹤調查,反饋課程教學是否滿足基本需要,是否起到為專業課服務的作用。
以人衛出版社的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為藍本,選取與學科相關的專、本科教材作為資料參考,結合學校實際參編規劃教材,如,《藥用基礎化學》(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年出版),開發綜合性校本教材《分析測試技術實驗指導》(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年出版);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教研室教師一起建立本學科課程資源庫,包括:課程標準、相關國家職業標準、電子教案、ppt課件、試題庫、教學視頻資料、教學素材等教學資源;推進了基礎課程改革的步伐;打破了教師唯教材為本的觀念;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手段;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如,采用數學模糊綜合評價的方法對學生學習進行了綜合評價并統計分析。結果表明,32%的評價者認為“優”,52%的評價者認為“良”,16%的評價者認為“中”,根據“最大隸屬原則”,學生學習的綜合評價結論為“良”。在課程資源整合改革的實踐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待解決,也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①教學內容和進度的把握。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很多顯性的(如課程計劃)和隱性的(如校園文化)因素都在影響教學預期目標的實現;②教師職業能力的提升。教師的理念差別、觀念異同,要求不同,對實施課程資源整合具有很大的主觀性;③恰當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是一個值得深思、認真探討的問題;④各種開放性、共享型教學資源建設,課程資源整合建設應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計劃,為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及與校院深度合作創造良好平臺。
近年來在人文素質教育和綜合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的情況下,眾多高師院校雖也加大了包括文學和藝術等課程在內的人文學科的教學力度,但并沒有真正從文藝類課程對師范生的重要作用方面來進行全面的教學改革和課程設置。筆者首先選取國內多所高師院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上網搜集他們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情況,發現多數院校開設的包括教育學、教育管理、小學教育、初等教育、學前教育、音樂教育、特殊教育等十多個本??茖哟沃?,其相關文藝類課程,尤其是文學類課程偏少且零散,而各類教育理論課程多,且有向精深的專業化發展的趨勢。以筆者為中心的課題小組,通過采訪、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了湖北省幾所高師院校文藝類課程的教學現狀,結果發現在受調查的420名不同教育專業的學生中,有43.7%的學生對現有課程中的文藝類課程設置不滿意。雖然這些院校對各教育類專業學生開設了諸如音樂、美術、繪畫、書法、中國傳統文化等專業必修課或選修課程,但在課程的總體設置上還是明顯偏重于教育教學理論的灌輸,文藝類課程相對偏少,設置不全面,缺乏整體性和邏輯性,設置比例也不太合理,隨意性大。就文學類課程來看,有的院校教育類專業完全沒有開設文學類必修課程;有的只開設了兒童文學;有的只開設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或中國古代與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卻忽略外國文學;有的開設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多達96學時。就藝術類課程來看,受調查的幾所院校普遍較重視音樂、美術、繪畫等課程,而對影視、戲劇和表演重視不夠。筆者認為應該在高師院校各教育專業中較為全面系統地、有計劃和步驟地開設文藝類專業必修課程,并且應該使它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并嚴格地貫徹執行。盡管我們不能具體明確地規定到底應該開設多少門文藝類課程才算全面,每門課程應該開設多少學時才算合理,但是對于所有的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一些最基礎的,與他們的教育專業和方向、未來的教育工作相關的文藝類課程應該全面開設,對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和藝術作品都應該有所了解和掌握。
二、高師教育專業文藝類課程教學體系的建構
在高師院校各教育專業設置一個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文藝類課程體系,首先要明確該課程的性質。文藝類課程應是每一個教育類專業學生必學的專業基礎必修課程。該課程旨在向師范生“傳授相關的文藝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對文藝作品及其相關活動的欣賞、創造”[2];其次因“文藝各門類的審美特性具有一致性與相通性,它們雖采用的媒介不同(線條、色彩、聲音、肢體動作等),但都是通過塑造出感人的藝術形象給人以審美愉悅”[3],因此其眾多課程可以“整合在審美教育的同一框架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建立一個具有整體性、系統性、邏輯性的課程體系和系統,同時作為一門具有多元性和綜合性的課程,在教學中需要匯聚多方面的力量和教學資源來共同完成。在具體的課程設置和安排上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操作:
1.按專業區別對待
文藝類課程雖內容豐富、類別龐雜,但據其特點我們可以簡單地分為文學和藝術兩大課程系列。在具體的課程設置、安排和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結合各教育類專業學生所學的具體專業和方向的需求,課程的設置和具體安排要因學生所學的專業和方向而有所區別、調整和側重,不是所有的教育專業學生同時開設門類、內容、學時完全相同的文藝類課程。比如兒童文學這門文學課程,對于學前、小學、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一定要開設,且課時量要有所保障,但對于教育學、教育管理、漢語言文學(中學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不開設。而中外文學作品選讀、書法、音樂、美術等課程應該面對所有教育專業的學生開設,但課時量應該有所區別,對于藝術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可相應提高音樂、美術、舞蹈、聲樂、器樂、繪畫、表演等課程的課時量,而小學和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可適當提高書法、繪畫、演講、朗誦等課程課時量,對于教育學、教育管理、漢語言文學(中學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可增設攝影、陶藝等藝術類選修課程同時,又需適當增加中西文化、中外文學經典賞析等必修課程的課時量,以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加深厚和廣闊的知識文化背景。
2.按年級科學設置
類別豐富的文藝類課程,應從整體性原則出發,按年級逐年呈階梯狀系統開設。筆者建議在大學本科階段的前三年同時開設文學和藝術類課程。具體安排如下:一年級可開設包括音樂基礎、美術基礎、書法、聲樂等在內的藝術基礎知識和訓練課程;同時開設藝術概論、文學概論、美學概論、寫作等一些文學理論和實踐入門課程,當然,在向教育類專業學生介紹這些文藝基礎理論時,不必像對中文和藝術專業學生那樣講得深透和具體,其主要任務是介紹文藝鑒賞的方法和正確的審美觀念。二年級建議開設音樂欣賞、美術欣賞、舞蹈與形體、朗讀與演講等藝術欣賞類課程,和兒童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中國現當代作品選讀等文學類課程,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們的審美體驗,藝術感受和感悟能力。三年級建議開設藝術創作提高類課程,如器樂、表演、繪畫、手工等;同時開設難度稍大的外國文學作品選讀、影視作品欣賞、影視文學、(兒童)文學創作等文學類課程。
3.按課程類別靈活安排
由于文藝類課程類別龐雜,具有多元、開放的特點,因此,在課程的具體設置安排上必須要打破原有教學的僵化模式,整合各方面的師資力量與資源,按照教學內容分階段、由不同教學院系(如藝術學院、文學院和教育學院等)的專業教師共同授課,集體完成該課程體系的教學任務,而每一個教師只負責講授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內容和課程,這樣在提高了各門課程教學效果的基礎上,保障了整個文藝類課程體系總體教學目標的實現。但在各門課程教學設置安排之前,各教學院系應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共同確定教學內容、授課方式、教學重難點等,共同制定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而不能由任一個教師獨斷、隨意安排。且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各教學院應對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監督和考核,任課教師對原定的教學計劃不可隨意更改。但同時需注意的是無論由多少個教學院系、多少位教師共同授課,一定要注意既避免重復,又要相互關聯貫通,同時要重視對任課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考核的規范性。在考核過程中各教學院要相互通氣,統一標準,嚴格要求,避免因標準不統一而導致教學和考核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