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5 09:51:17
序論:在您撰寫社會體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教學現狀促使改革勢在必行目前社會體育專業的教學現狀表現為如下特點:教學體系不健全。社會體育專業屬于體育教學的分支,在課程設置上仍然不夠嚴謹,許多課程的設置都是與社會就業相脫節的。另外,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缺乏科學內容的指導,課程教學方式簡單,仍然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沒有固定的實習基地。實習基地不成型,缺乏實習指導老師,更沒有固定的實習基地和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信息反饋,體育教學的效果自然不理想。
2.就業現狀促使改革勢在必行體育中專學生的就業現狀不是很理想,社會體育學專業的學生也面臨著較為困難的就業環境。其實,2008年以來,我國的體育專業崗位需求明顯提升,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體育社會化成為必然趨勢,體育人才需求會逐漸加大,這都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廣闊天地。但是,受教學現狀的影響,社會體育學專業學生由于自身素質能力不強,學生的社會應變能力較低,因此就業情況不是很好。雖然能夠在醫療康復部門、體育科研機構、各級運動隊、體育健身俱樂部以及社區服務機構等部門從事教學、科研、健身技能指導與科學健身咨詢、體質測評及社區體育的組織管理工作,但是職業能力較低,缺乏實習機會,學生畢業一年后的就業率明顯降低,比其他行業的就業率要低3%~5%。這樣嚴峻的情況下,社會體育學必須要盡快實現教學改革,轉變現狀。
二、社會體育教學改革困境
1.教學環境惡劣社會體育教學環境惡劣,嚴重影響了教學改革的推廣。缺乏實習環境,很多體育能力訓練沒有實踐場地。這主要是因為資金短缺影響的。缺乏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社會體育學習要組織綜合實踐活動。例如,《社會體育學基礎》中的《老年人體育》章節的學習,不應該只是讀一讀書本就完成學習任務了,應該根據社區的老人體育運動開展狀況進行社會調查,并總結出實驗報告,提出老年人體育指導的關鍵對策。可是,由于學校缺乏與社區溝通的能力,家長也不喜歡學生參與這種“走街頭”的社會活動??傊?,教學環境的惡劣使得教學拓展缺乏校方、家長和社會的支持,教學改革推行起來更為困難。
2.教學目標偏差中專學校的教學目標要以“工學結合”為發展目標,工作與學習結合就是課堂學習與頂崗實習交替,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通過學校與企業雙向介入,將學校的理論學習、基本訓練和企業的實踐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但是由于社會體育學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就業發展方向,因此教學目標就會出現偏差。教育者認為體育運動需要鍛煉,社會體育學習需要掌握基本知識,而實習就業的目標就自然被忽視了,與企業的雙向發展就更不需要了。教學目標的偏差直接導致教學形式單一,學生的學習能力落后,就業形式不夠理想。
3.教學方法老化長期以來,中專學校的社會體育學教學方法老化,體育課的教學效果與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直接關系,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會有什么樣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講授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時候,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學生能夠在體育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今后的工作有較好的影響。但是實際的情況是,體育學校的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仍然以教材為主,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缺乏使用先進教學理論的能力。社會體育學的教學過程中,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專家、學者觀點對峙、爭論不休。體育教師被邊緣化,體育教師肩負著培養和造就一代具有高素質健康人才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然而目前體育教師邊緣化現象,不得不令人擔憂。對于社會體育學教師而言,學校給予培訓的機會越來越少,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就更少了,在缺乏指導的情況下教學效果無法提升。社會體育教學改革困境與途徑文/岳靜摘要:社會體育教學改革要實現多方面溝通,轉變教學環境,明確教學目標,實現產學結合,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分析
三、社會體育教學的改革途徑
1.實現多方面溝通,轉變教學環境為了轉變教學環境,必須建立實訓基地,這方面可以與校方聯系,或者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盡可能與企業聯合發展,讓學生用實習體育知識的場所。要與家長做好聯系,更好地開展實踐學習活動。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①要堅持平等和諧的對話,家長要改變傳統觀念,加強社會責任感,樹立為國教子的思想,克服把孩子當成自己私有財產的心理,認識到孩子是未來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成長關系到國家的興旺、民族的發展,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規格去做。②要向家長及時傳遞社會體育的教學理論,讓學生明白在優勢化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能力才能夠有所提升。③教師要通過網絡溝通、電話溝通和開家長會等方式讓家長明白,體育社會實踐活動是必須的,在實際生活中,要讓孩子吃一點苦,消除他們身上的嬌氣,有利于更好地進行日后的工作,在以后的就業道路上就會更為順暢。教師可以與社區組織進行溝通,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支持和鼓勵,并給學生參與社區活動的機會。其實,體育教師如果能夠以這樣的方式與校方和家長、社區進行多方面的溝通,教學環境自然會變得更為理想,許多不能開展的活動就可以在多方面的支持下順利開展了。
2.明確教學目標,實現產學結合教師要明確社會體育學的教學目標,盡可能走產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目標。面向社會需要,依托區域發展特色,有針對性地培養體育人才。堅持把教師平凡的工作與實現人才培養的宏偉目標結合起來,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業務水平,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就一定能開創出體育教育教學的新形勢。盡可能實現實踐教學。在校內應積極開展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課外活動,開展多方面、多能力的素質培養,保證為學生提供自由和諧的發展機會和空間。例如,運動處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到兩個小時的運動時間,讓學生探索運動處方的實際效果,增強心理感受。在校外要讓學生通過工學結合實踐、頂崗實習和培訓,考取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教練證、健美操國家一級指導員證以及與體育相關的各種等級證書。也就是說,教師要鼓勵學生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認證,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梢砸劳衅髽I主體,建設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實習基地,培養有較強實踐能力的人才學生,既使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又可以根據企業的需要對現行的理論教學??傊?,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前提,走“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道路。
3.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優化教學方法,讓教學方法的轉變成為學生能力提升的關鍵途徑,在課堂教學效果方面不斷轉變。
優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優化方式要接收先進的教學理論,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轉變。①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教學。目前多媒體技術能夠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社會體育學的知識。例如,教學《亞健康與社會體育》這部分知識時,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插入適量相關的圖片、表格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聽覺,使枯燥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具體化、細致化,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在多媒體直觀的引入后,教師再針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亞健康狀態,進一步提出“如何預防亞健康,如何改變亞健康狀態”的探索問題。在這個設計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多媒體技術的指引,學生就不會真實地感受到“亞健康”對社會群體健康的影響,學習內容缺乏直觀感受,自然就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又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進行教學,詳細播放體育賽事,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社會體育的魅力,同時也能夠更有效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也才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②教師要整合多學科知識進行教學。例如,教學《社會體育的歷史與現狀》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歷史學習的方法,讓學生以歷史時間來整理學習的內容。社會體育學還可以與政治、文學等結合起來,提升學習興趣。
從目前我國學校對社會體育專業教學狀況來看,社會體育專業的理論必修課的課程設置已經比較完善,必修課程中所包含的內容較為豐富,涉及到與社會體育相關的各個方面,為培養綜合性社會體育人才奠定了基礎,而在教學方法方面,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教學研究,運用更為科學、更具創新性的教學方式,提高社會體育專業教學效率。但是,一些體育技術相關的必修課程卻在社會體育事業中沒有實際性的作用,這些課程占用了大量的教學時間,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對于這些不必要的課程,應當及時減少或取消。同時,應當設置更多類型、更具實用性的選修課項目,使學生能夠根據對自己未來發展的期望、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在完成學業的同時,提高自身的體育素質。
二、豐富社會體育實踐實習教學活動
社會體育專業與未來的社會體育事業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學校對于社會體育專業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更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實習的機會。一是學校安排師生進行實踐實習教學,使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以教學目標作為實踐任務出發點,以理論知識作為依據,使學生掌握社會體育事業發展的基本能力。二是學校為學生安排更多的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使學生能夠在自覺的實習中獲得更多的經驗。三是學校與社會體育相關企業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基地,使學生在實習中學習專業知識,并將其付諸于實踐活動中。
三、建設更為強大的師資隊伍,加強專業研究與教學
師資隊伍是學校做好教育工作的人力資源基礎。只有在具有較強專業能力、豐富的教學經驗的教師的指導之下,才能夠使社會體育專業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首先,應當利用更高的薪資待遇來吸引高素質的人才前來應聘,并對已經入職的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從整體上提高社會體育專業教師的整體教育水平。其次,則是要鼓勵教師將專業教學與專業特色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出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社會體育人才。另外,要加強社會體育專業教師之間的交流,總結教學經驗,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教師所擔負的不僅是教學任務,更要對社會體育專業進行深入的研究,掌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動向以及本校體育教育實際情況。從而尋找更為合理教學方法,制定更為科學的教學內容,培養出具有更強能力、更高素質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
四、改善學校的社會體育專業教學硬件條件
終身體育具有兩層含義:首先,作為一種指導思想,終身體育表現出了現代體育思想的特征,在終身教育及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為了自我體育需求而制定的體育活動計劃;其次,終身體育是“人一生中持續不斷地進行體育鍛煉,”這是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是指在人的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的這段時間內,人們學習并參與體育活動,使體育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由于人們社會生活在不斷地轉變,體育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生活中,人們要想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就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而體育不僅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更具有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和塑造良好精神品質的功能。在隨著終身教育的不斷深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轉變,“終身體育的目標不僅僅是滿足人在學校體育中對體育的需求,而且是家庭的和社會的統一體,”這是體現了新時期人的社會需求和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要求。因此,樹立和培養終身體育思想和健身意識是發展體育事業的基礎,更是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的職責所在,也是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倡導終身體育的價值體現。
2協同效應的原理
協同效應(SynergyEffects),又稱增效作用,是由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在其《協同學導論》中提出的,是指“在復雜大系統內,各子系統的協同行為產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單獨作用,從而形成整個系統的統一作用和聯合作用。”協同效應所呈現的是各個子系統在遵循一定的運行指令或程序所達到的效果,簡單地理解為“1+1>2”的模式。終身體育倡導的是身體教育和身心健康,而學校體育、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也是追求教育和健康的目的,并且這三者對終身體育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終身體育的實現有其獨特的運作機制,需要依靠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等多個子系統的共同發展,并且在這個運行系統中,終身體育又作為一種體育指導思想和理念,在促進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的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協同效應中的“運行指令”或“程序,”因此,終身體育思想和健身活動也能得到落實和實現。
3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對終身體育的影響分析
3.1從學校體育角度分析
學校體育“是以青少年為主要活動對象,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從學科角度考慮,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學校開展日常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而從人的發展角度來講,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應奠定學生終身從事活動的基礎。而目前學校體育在實施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卻存在許多問題,其一,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只注重運動技能的傳授和學習。學校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單純性的進行體育技能的傳授和指導,而忽視學生對體育項目所具有的文化內涵、體育知識的傳播和體育健身意識的培養;其二,追求教學任務而忽視教學目標。學校體育的教學目標無論是學前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其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均是圍繞培養終身體育、體育健身意識以及當前學生身心發展情況而設定的。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有一定的教學任務,而體育教學一線的工作者卻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教學活動,忽略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其三,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只局限于身體活動或體育設施等物質形態,而缺少體育文化層面的傳播。學校是知識傳播和創新的基地,尤其是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上。校園體育文化“既是體育精神與體育道德的展示舞臺,又是體育精神、體育道德的培養的沃土。”雖然學校體育教育只是人生命之中的一個教育階段,但校園體育文化所傳承的內在的價值理念、體育行為意識以及體育道德等對人的影響確實深遠而具有獨特意義的,也是終身體育的內在文化涵義。
3.2從家庭體育角度分析
家庭體育是“一個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活自愿以家庭名義參與的,以身體練習為基礎手段,以獲得運動技能,滿足興趣愛好,豐富家庭生活、達到休閑娛樂、實現健身健體和促進家庭穩定為主要目的的教育過程和文化活動,”其主要涉及的內容則是家庭式體育文化娛樂活動和家庭式體育教育。對于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僅靠學校體育是無法達到的,這更需要脫離學校體育之后的家庭體育的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家庭體育是一個人接觸體育的起點,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延伸和社會體育的基礎。家庭體育的教育功能是指父母或長輩對孩子的體育活動進行引導和熏陶,為未成年人的體育鍛煉營造良好的氛圍,培養其良好的體育健身意識和習慣,并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督導。而家庭體育的娛樂功能則是家庭成員通過參與體育活動,達到豐富家庭生活內容、娛樂休閑和促進家庭和睦的目的,這往往體現在日程生活當中,而這種日常生活式的家庭體育則是終身體育的縮影。然而當前家庭體育的開展面臨著諸多困難,表現為:家庭經濟問題和孩子成才問題。“家庭體育發展水平的高低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家庭體育的經濟水平往往成為家庭成員如何進行體育活動或選擇何種體育項目上的影響因素,因此,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家庭往往選擇公益性體育場所或耗資少的體育項目;其次,孩子的學習是每個家庭關注的問題,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素質或學習成績,往往把孩子的余暇時間花在課余輔導或才藝拓展上,這樣的話,用于家庭體育活動的余暇時間就被占用,對于這種情況,家長往往忽略“體育鍛煉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的練習,從而提高學習成績”的作用。
3.3從社會體育角度分析
社會體育是指人們在余暇時間自愿參加的,以提高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的,以身體練習為內容的豐富多樣的體育文化活動。它是我國體育事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體育的普及與體育健身意識的提高,社會體育在新時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人們對體育的態度和參與體育的目的也逐漸得到轉變,“社會體育的開展,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生物體育模式,而是擴展為一種生物—心理—社會的總和體育模式。”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和健身意識的提高,人們對健身需求也日益旺盛,但是現有的體育場地或設施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健身人群的需要。據國家體育局2013年對20—69歲健身人群的調查,預測到201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才能達到1.5m2,但這一數字遠遠低于美國的16m2和日本的19m2,這就造成了我國現階段的健身人群對體育需求的主要矛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同公共體育場地或之間的矛盾,這讓體育場地和設施成為一種緊缺的資源。我國在2013年參與體育健身的人保持在49.2%,在這些人群中,占47.3%的健身者認為所參與的體育項目和自己所期待的項目不是一類;然而從體育項目來看,健身走、跑步、籃排足球、乒乓球以及羽毛球所占比例較大,排在所有項目的前四位。我們從這兩個角度可以發現:一,健身人群所從事的健身項目比較簡單;二,這些健身項目不需要太多的技術或技術指導。對于這種情況,可以斷定在人們日常健身活動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健身項目的技術指導,其他技術含量高的體育項目的指導員缺乏。
4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的協同效應
4.1強化體育教育功能,提升健身意識,培養健身人群的終身體育指導思想
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學校體育、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應當改革教學思路,落實學校體育的“三抓”教育,即中小學抓體育技能普及、高中抓好體育專項、大學抓好專業體育教育和體育文化素養,注重技能與體育文化素養同步發展,同時發揮體育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的體育教育功能,形成一個能夠制度化和規范化的體育教育模式,確保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加大對體育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并強化體育文化對體育健身意識的影響,以便更好地促進體育技能和體育文化素養的發展和繼承;對健身人群應端正廣大居民對體育健身價值的認識,灌輸終身體育指導思想,營造良好的健身保健的文化氛圍,豐富健身人群的業余文化生活,尤其是青少年、兒童的課余文化生活,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對青少年、兒童的成長成才的影響,實現其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4.2實現人才共享,強化學校體育、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健身指導和體育健身項目的普及
終身體育的實現需要提高對體育教育的功能,而提高體育教育的功能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而學校占有大量的體育領域的專業性教師和體育專業學生。學校、家庭和社區應加強相互之間合作和交流,通過互助的形式,學校的體育教師或體育專業學生深入到社區對居民進行組織體育活動,并對健身人群進行健身指導和項目普及;學校應該增加親子體育教學活動,不僅讓青少年更好的參與運動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也讓家長更好地了解體育的功能和認識體育對幼兒的身體發育及學習能力的促進作用,使其端正對體育的態度,并促進家庭體育的開展,實現終身體育的日常化;其次,家庭和社會人員可以進入學校,可將當前時尚流行的體育健身項目或民俗體育推廣到校園體育當中,豐富學校體育項目,增加學校體育的趣味性,提升青少年對體育文化的認識。
4.3實現體育場地、設施等體育相關資源共享,滿足健身人群的健身需求
體育強國目標早在30年前就被提出,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國取得了顯著成績以后,體育強國又再次被提出。近年來,隨著人們體育強國意識的不斷強化,我國體育強國的概念和涵義不斷外延,人們開始對體育強國的表現形式、內涵、本質以及評價標準體系的建構予以高度關注。體育強國是一個多維的綜合體,其內涵涉及到了競技體育、社會體育、學校體育,還包括體育產業、體育文化、體育科技、體育管理機制、相關法律法規等,它們的發展程度很高,并表現出強勁的綜合實力。一個國家要想實現體育強國,就必須在以上幾方面都有優秀的表現和發展,也就是說一個體育強國,既要表現在國民的身體素質上,還要表現在競技體育的均衡發展和在世界體育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不僅要表現在社會體育的普及、體育人口的增加、體育科技水平的提升方面,還要表現在體育服務體系的完善、體育文化的繁榮、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法制的建設方面。有學者主張將社會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政府效率和市場化程度作為評價體育強國的一級指標,并指出在不同歷史時期,體育強國被賦予不同內涵,評價標準也將會隨著體育強國內涵的變化和社會的變革而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與此同時,學者們一致認為我國社會體育現狀不容樂觀,嚴重制約了體育強國總目標的實現,社會體育發展水平必須是衡量體育強國是否得以實現的重要標準。社會體育在今天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和接受,國家頒布的相關體育法對其有了較為準確的界定。社會體育普遍被稱為群眾體育,但事實上,社會體育與群眾體育是兩種不同的形態,他們產生于不同社會背景,具有不同時代特征,如果隨意將兩者進行混淆或相互代替并不利于社會體育的發展,所以應當對清晰定義社會體育概念,從體育本質角度出發對所謂的群眾體育、大眾體育、民生體育概念進行梳理,由此正確解析社會體育內涵。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競技體育不同,它具有參與主體全民性、活動范圍普遍性、時間自由性、參與自主性等特征,是我國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體育強國戰略目標的重要內容。
2.體育強國與社會體育的關系
2.1社會體育的發展是實現體育強國的堅實基礎
2.1.1社會體育是體育強國本質的體現
所謂體育本質是人類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主要以身體動作為手段來增強體質,促進人身體、心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最終使人達到最佳發展狀態。我們對體育強國內涵的理解可以從體育本質出發,其內容包括能夠強身健體、娛樂身心,有助于提升體育水平的發展,有利于社會文明發展的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引導人們通過運動來增強體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價值觀念等。概括而言,體育強國的本質是使這個國家人民的體質相較于其他國家處于領先水平。社會體育是一種體育活動,其本質屬性是人的身體運動,目的是增強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人們可以自愿參與、自由選擇。社會體育具有娛樂和健身兩個功能,從娛樂功能方面來說,社會體育有助于增強人的生命魄力,使人獲得情緒釋放的舒適感、自由感和解放感;有助于人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愉悅;能將人的能力顯示出來,使人在自我能力實現過程中感受到一種至上快樂。從健身功能方面來說,社會體育能夠調節人的身心,使人活力散發,且具備更強的外界適應能力;能夠有效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增強人的體魄??傊鐣w育能夠促進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全面發展,這與體育強國的本質相契合。所以從體育本質來看,社會體育是體育強國本質的體現,是實現體育強國的基礎。
2.1.2社會體育是體育強國的重要指標
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水平、心理素質水平以及生活質量水平決定著社會體育發展水平,衡量一個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水平時首先就應考慮社會體育發展水平,也就是說,評價體育強國時必然離不開社會體育這個指標,即使一個國家競技體育具有很高水平,但是若社會體育發展水平較低,這個國家也就不是體育強國。國內外經驗表明,一個真正的體育強國,其必須具有強大且持久的競技實力,而擁有強大的競技實力必然是以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為基礎的。就我國體育現狀來看,社會體育發展仍然較滯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向體育強國的邁進。我們必須高度關注社會體育,實現社會體育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以人為本、提高全民身心健康水平的體育事業發展目標。
2.2體育強國的目標推動著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
一方面,體育強國的目標使我國社會體育的存在問題更加凸顯,主要表現在:人們一味將競技體育與體育強國等同起來,而沒有從多維角度去把握體育強國內涵;體育人口比例存在問題,在某個時段、某個區域內,接受體育教育、參與體育訓練、進行身體鍛煉和娛樂等與體育事業有著密切關系且具有統計意義的社會群體數量占人口總量的比例較低;現有體育設施、場地較為缺乏,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健身娛樂的需要;國民體質以及學生體質水平較低,甚至呈現逐年下降趨勢,這些都與體育強國應擁有的水平相背離,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必須致力于解決社會體育發展中的存在問題。另一方面,體育強國這個總體目標為未來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應當抓住機遇,建立以人為本且符合體育本質的體育制度,使體育強國與體育文化、體育精神更加契合;以社會市場經濟為基礎,建立社會體育市場運作機制,充分發揮政府調控作用,大力發展大眾體育文化產業,不斷提升體育市場化水平;加大社會體育法制化建設,以立法形式完善我國社會體育,明確規定社會體育在國家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倡導社會人民積極開展體育活動,解決地方政府不重視、資金投入不足、體育設施欠缺的問題,使人們的體育權利真正得以實現;另外,還要加強體育工作隊伍建設,提高技術指導水平,同時重視學校體育,為社會體育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使我國順利由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
3.結語
1.1高校體育發展的積極意義
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高校體育,其能夠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培養,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國民體育發展的基礎所在,能夠使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個性化得到培養。使大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有利于校園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對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2高校體育發展的狀態
現代社會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許多高校為了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做出了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改革,但是現階段高校體育的現狀就是:學生的體能素質整體不高,肺活量指標有所降低,身體肥胖的學生顯著增多,教師的整體水平不高,教學設備不夠完善,學生對于體育鍛煉有著較為淡薄的意識。
1.3未來高校體育的發展趨勢
現代教育體制以及培養的目標都決定著高校體育進行改革的必要性。與社會化接軌,最終實現社會化是其改革的目的所在。因在高等學校中,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比較成熟且穩定,是健身意識以及體育行為形成的最佳階段。高校體育為社會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實現其的社會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2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關系
2.1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不同點
(1)其在目的上就有很大的不同,社會體育是人民群眾自愿自主開展的身體活動,能夠達到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目的。而高校體育是高等教育中一項重要的科目,需肩負使大學生身體素質加強,以及道德、意志加強,運動技能提高的責任,具有一定的組織性、計劃性以及目的性。
(2)兩者針對的對象不同。社會體育的對象是社會上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體質的人,而高校體育主要針對的就是在校大學生,其將身體素質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關注點。
(3)兩者之間有不同的參與方式,社會體育中,參與的人群可自由的支配時間,遵循自愿的原則,活動方式以及活動內容都以個人愛好為主。高校體育中學生主要都是以課堂為載體進行學習。
(4)兩者之間有不同的學習內容,社會體育中,可自由選擇運動的項目。在高校體育中,排除能夠自主選課外,不再有選擇項目的權力,對技術以及技能的學習過分強調,沒有靈活性。
(5)二者之間所處的地位也不相同,高校體育有教育的性質存在,且能夠向社會體育進行過度。高校體育是社會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社會體育的發展水平是體育發展規模以及發展水平的真實反映。二者無法相互取代。
2.2高校體育對社會體育的積極影響
高校體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社會體育的不足進行彌補,在社會體育中,因受到經濟以及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影響,發展社會體育的經費欠缺,指導員的數量以及素質普遍不高,體育場地以及器材不夠充足,使社會體育發展更加困難。但是在高校體育中,卻占據著社會體育缺少的資源,高校學生在經過專業化訓練后,能夠成為社會體育中優秀的指導員,彌補社會體育中指導員欠缺的不足,且高校體育中,有較大的體育場地以及較為豐富的器材設備,將其應用于社會體育中,就能夠使經費得到有效節約,有了更為充足的物質保障。而社會體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高校體育的改革進步,原本單一枯燥的高校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許多高校采用了俱樂部以及體育協會的先進形式,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其中,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高校體育向社會體育過渡形成終身體育
在高校體育中,需建立終身體育的思想。此方案在多年前就已被提出,但是因多種因素的限制,無法在高校體育中真正實行。現階段,一些高校仍在堅持以“三基”教育以及學生體質的增強為基礎,未有效重視并培養學生的體育習慣、體育思想以及體育能力,沒有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在學生畢業后,也就脫離了體育。所以,高校體育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點,摒棄傳統的舊觀念,使能夠適應現代體育思想以及社會發展的體育教育新體系得以建立。與此同時,還應使終身體育的思想加入到學生的教材體系中,使學生的體育意識得到培養并加強。一直以來,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學中都本著重視實踐的教學方法,而忽略了教學理論的傳授,許多學生對于體育的認識都局限在跑步、打球等戶外活動中,而很少有學生能夠注重體育課的理論知識,學校對于理論知識的考核也未有重視。長此以往,導致了高校體育教學的失衡。高校應該對此加以重視,將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樣作為教學的重點,將理論教材的主線設為具有終身教育意義的內容,例如體育的基礎知識、體育鍛煉的原理以及方法、體育衛生以及保健等。此外,還需將學生對理論考試的態度加以轉化,使其更具科學化、規范化,達到使學生體育意識得到培養并提高的目的。使學生的體魄更加強壯、身心更加健康是終身體育的目的,所以,應將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改革的目標,以知識的傳授、智力的開發以及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實施科學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主動性得以充分的調動,自我設計、自我創造以及自我鍛煉的能力不斷加強。
4結語
1.1、社會體育資源無法滿足大眾健身需求
在現代社會大眾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之下,工作壓力也有所增大,由此也給社會大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已有數據中顯示,大量人群正處于亞健康狀態當中,如何改變這一狀態,提高大眾的生活水平,已成為備受各方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最直接的表現就在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變消費以及生活觀念,積極參與到健身運動當中,并帶動著社會大眾對體育活動設施需求量的增加。但當前的社會現狀卻在于:社會體育設施規劃與建設存在嚴重滯后的問題,能夠為大眾所使用的運動休閑場所非常有限,其與大眾參與鍛煉需求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
1.2、高校體育資源開發利用率較低
目前我國各類綜合院校的體育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已經日臻完善,完全具備了舉辦大型體育休閑活動及開展群眾日常健身的能力,同時高校所獨有的體育人才優勢也是其他社會體育資源不能比擬的。但是這些硬件和軟件資源僅僅滿足了在校學生的體育教學及鍛煉需求,沒有得到合理的統籌安排及開發利用,使得場館設施閑置,體育資源白白浪費。
2、社會體育指導在高校體育資源社會化利用中的價值
2.1、提供優質社會體育服務
高校為體育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場所與平臺支持,無論是在體育設施的規模、數量、配備水平、還是種類上,都具有其他平臺所不可比擬的優勢。同時,由于高校體育教學的開展過程當中還能夠凸顯的獨有的學術性人文資源特色,因此在發展群眾體育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為了能夠使高校體育資源的特色與優勢在社會體育指導中發揮價值,必須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開放的程度:即需要通過擴大開放程度的方式,緩解社會體育工作中群眾體育設施不足的現實問題;(2)開放的形式:即需要在社會指導中通過體現高校體育資源特色以及優勢定位的方式,促進社會體育未來的可持續發展;(3)經營管理的模式:即體育場館需要自原來的公益性或事業性定位向著經營性轉變,在這一過程當中對管理體制進行改革,促進管理制度的完善,面向社會提供多元化的體育服務項目,促進管理人員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力求參與社會體育鍛煉的群眾能夠得到規范化的指導,促進服務的優質化發展,從而將高校體育資源社會化利用的優勢更好的發揮出來。
2.2、促進高校體育資源合理利用
在逐步實現高效體育資源社會化利用的過程當中,必須充分發揮高效體育資源的平臺優勢,從社會體育指導的角度入手,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一定時期內高校體育資源的社會化利用發展做出規劃,積極面向以高校為中心的,周邊一定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以及社區大眾提供體育指導與服務。同時,高校還可以依托于豐富的體育資源,定期舉辦體育知識、運動保健、以及運動處方等多種類型的講座,在展開健康宣教的基礎之上,為大眾提供健身計劃方面的指導與服務。除此以外,還可以使社會體育指導教學更加的細化,從對大眾體質監測的角度入手,根據大眾不同的體質狀態,制定針對性的體育指導與服務方案,并將與大眾體質相關的監測數據錄入專門數據庫中,形成一個健全的健康服務體系,以達到提高高校輻射范圍內群眾體育活動開展質量與水平的目的。
2.3、加速社會體育可持續發展
高校有一支素質較高的體育健身指導隊伍,依托于這種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能夠使健康、科學的運動項目指導策略以及鍛煉方法在社會體育中得到大范圍的推廣與落實。同時,高校所擁有的高素質的體育工作者還能夠積極創新,結合實踐,研發并形成具有簡單可行以及形式創新特點的大眾健身方法,以針對性的健身策略來滿足社會范圍內不同層次、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身體訴求、以及不同身體狀況人群的健身需求。除此以外,高校還可以充分發揮在體育科研資源方面的優勢,積極展開體育健身相關課題的研究,并配合群眾體質監測工作所得到的相關數據,將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把握社會體育鍛煉與大眾體質水平之間的對應關系,從而為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一方面有助于營造一個適合群眾鍛煉的體育環境,另一方面能夠提高社會大眾的體育素養水平,促進群眾體育發展戰略目標的達成。
3、對改進高校社會體育指導教學工作的幾點建議
3.1、完善社會體育指導教學師資隊伍
為了促進社會體育指導教學工作的進一步提升,高校必須從師資隊伍的角度入手,提高參與社會體育指導教學工作師資隊伍的整體素養與技能水平。除了需要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外,還需要高校創造各種機會,集中組織教師參加業務方面的培訓工作,促進教師在參與社會體育指導教學中的實踐能力,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達到提高高校學生社會體育指導能力的目的。
3.2、突出社會體育指導的實用性
在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相關教學內容的講授不能夠脫離實際單獨存在,而應當在教學中找準時機,將理論知識點與當前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動態與趨勢結合起來,從教學內容的完善以及課程綜合化的實施角度入手,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進行全面教學改革。除此以外,傳統意義上的體育項目課程必須與社會指導以及醫療保健等課程相互呼應,使學生理論知識學習面能夠多角度、寬視野的拓展開來。
3.3、理論與實踐并重發展
為了能夠將教學與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未來發展與社會的根本訴求相契合,就需要在體育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重點關注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水平的方式與方法,引導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對當前社會中體育視野的發展動態以及社會熱點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當前“全民健身”的發展理念,高校需要多面向學生提供參與社會體育活動的機會,將“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邀請從事社會體育指導教學的專職人員的請進學校,為學生講授社會體育指導的相關知識,使學生能夠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之上,掌握社會體育指導的相關技能與方法。
4、結束語
根據番禺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問卷調查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性別結構相對合理,男性占58.2%,女性占41.8%。我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結構(表1),結果顯示,45歲以下的有2275人,占全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比例為77.7%,45-60歲的有526人,比例約為18.0%,60歲以上的有127人,占比約為4.3%??梢娢覅^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結構相對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在調查中發現,我區社會體育指導員中30歲以下的人數較少,普遍為體育院校畢業的體育專業學生,較少參與社會體育指導,這跟年輕人工作壓力較大有直接的關系。從社會體育指導員從事的職業來看,非體育組織、單位的職工,即業余兼職人員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專職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其他行業從業者,這一部分人大多是在營利性的私人俱樂部和會所從事指導工作。其他的還有體育教師,世界冠軍,體育行政單位的員工等。數據表明我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大多是業余兼職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也就是說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專業技能水平相對不是很高,而具有高等體育院校的專業學歷的人員或體育行政部門管理人員以及其他營利性的體育組織的從業者的比例相對較小,要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質量和整體素質,就應該重點吸收體育教師,因為他們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機能和組織管理能力,在知道工作中能夠更好的傳授科學健身知識。因此鼓勵體育教師投身于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是提高我區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質量的有效途徑。從我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學歷情況來看,調查結果顯示我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學歷水平,大專及以上的有2339人,其他學歷的有589人,說明我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學歷水平普遍較高,高水平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較多。
2、從事指導工作年限和目前的狀況
從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從業年限,從業三年以內的有1383人,約占47.2%,從業3-7年的有1464人,約占50%,從業7-10年的有72人,約占2.4%,從業10年以上的有9人,約0.3%占。說明我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從業年限普遍較短,并且有部分社會體育指導員參加培訓獲得等級證書后,沒有經常參加健身群眾的指導工作,而大部分經常參與健身人群指導的主要指導方式為單一的組織管理或者只能指導,既懂組織管理又進行技能指導的僅有一小部分,可見,我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主要工作內容較為單一,全能性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比較缺乏。對于只拿證書而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的部分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是需要探討和解決的重要課題。從我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獲得指導途徑來看。體育部門推薦或派遣的約占20.2%,活動單位自身培養的約占32.4%,體育愛好者自發指導的占43.3%,其他方式的約占4.1%。通過數據可以看出我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獲取指導工作的途徑比較廣泛,有利于我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在獲得證書后及時從事群眾體育健身指導。
3、鍛煉指導的只要內容、性質和對象
天河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運動項目,可以反映出群眾對這些項目健身價值的認可度以及這些項目在該地區的普及程度。根據調查顯示,天河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從事指導的前四位的運動項目項目是舞類(健身舞、交際舞、廣場舞、扇子舞、秧歌等),操類(健身操、健美操、保健操等),球類(羽毛球、籃球、毽球、乒乓球、網球等),拳類(太極拳、太極劍、木蘭拳、木蘭劍等),分別所占比例是31.9%、20.6%、12.4%、12.3%。排在前四位的運動項目的共同特點是動作比較緩慢,運動強度不大,適合中老年人集體活動。這主要由受指導人群是中年人和健美操,所以在競技健美操的訓練模式和技能掌握方面都還缺乏系統的指導體系,無法形成競技健美操獨特的訓練體系。綜上所述,從現階段的健美操運動發展的狀況來看,競技健美操的發展形勢并不樂觀,健美操運動短期內也將更加傾向于健身、娛樂為主的健身健美操。隨著健美操運動的廣泛開展,其健身價值也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健身健美操也將作為一項全民健身項目,成為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