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1 16:59:18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管理本科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管理會計;雙語本科;本科教學
Abstract:Theauthorthroughto"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education’sexperienceandtheexperience,elaboratedtobilingualeducation’sunderstanding,hasdiscussedthebilingualeducationteachers’raiseandteachingmaterial’schoice,theChineseandEnglishteachinglanguageproportion,teacheswithstudyquestionsandsooninteractiveandprominentheuristicteaching,sceneteachingmethod.
keyword: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undergraduatecourse;Undergraduatecourseteaching
前言
構建國際化的會計教育,是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的切入點。管理會計作為一門邊緣學科,自20世紀初產生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會計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許多財經類院校都對該課程實施了雙語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管理會計的理論及前沿;另一方面對我國管理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發展也有好處。筆者在兩個學期《管理會計》雙語教學中遇到不少問題,現將心得和思考闡述如下:
一、對雙語教學的認識
雙語教學的英文為BilingualEducation。這一概念來自美國這個擁有150多種語言的移民國家。根據《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直譯的含義是“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
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來看,雙語教學主要指用漢語和英語課堂講授英文原版教材內容的教學制度。雙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外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加深學生對國外先進的知識體系、思想方法以及前沿的學術理論的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專業知識、技能,樹立國際觀。據此目的,《管理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雙語教學首先應是管理會計專業知識教學,而不是英語教學,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仍是首要目標,雙語教學的次要目標才是提高學生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在此目標指導下,筆者認為雙語教學絕不能是“漢語”和“英語”兩張皮,即先用漢語講解,然后用外語重復,或者先念一段課本,而后用漢語解釋。雙語教學要淡化“雙”的區別,將母語和英語有機地融合起來,使學生真正領會英文原版教材中專業知識的精髓。
二、《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教材問題
教材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基礎性依托,其選擇應以是否“有助于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為基本規范和根本評價標準。雙語教學選用原版英文教材已經成為各高校通行的做法。南京財經大學《管理會計》雙語教學中,選用的是Atkinson,Banker,Kaplan,Young編寫的“ManagementAccounting”,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影印出版。由于此版教材是目前比較權威的管理會計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它的中譯本。雖然教師不要求學生中英文對照學習,但是大部分學生自行購買。筆者認為這種“準雙教材制”在教學中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部分學生會過分關注和依賴漢語信息,忽略原版英文教材的學習和體會,從而削弱雙語教學的作用。
運用原版教材可以使學生領略到原汁原味的東西,包括專業詞匯的使用,專業內容的表達,西方的專業教學思路和對知識的認知程序。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能夠與世界主流技術和思想接軌,對培養學生未來的就業優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原版教材的另一個特色是其先進性。一些前沿理論或方法,在國內本科教材中見不到,或者一帶而過,或者僅僅做抽象介紹,而原版教材中卻會有原汁原味的闡述。比如管理會計中的作業成本法,這種方法被譽為是成本會計的里程碑,國內由于應用極少,故教材中多為簡略和艱澀的解釋,沒有可以信服的完整的案例加以說明。國外教材輕松解決了這一尷尬。類似的內容,比如成本企畫、平衡計分卡等等。另一方面,原版教材中案例、佐證、背景闡述比較多,洋洋千余頁的教材中,知識點比較散亂,對于習慣了國內教材風格的學生,對原版教材的知識體系編排還有一個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雙語教師既要努力讓學生熟悉西方教材的風格,又要幫助學生整理思路,梳理知識點。雙語教學中,教師一般都要求課后學生對應國內教材進行學習,作為參考。但是,原版教材與國內教材相對照,同樣的知識點經常會出現在不同的章節和場合,如在Kaplan等編寫《管理會計》的教材中,成本差異分析,不同于國內教材出現在標準成本法的介紹中,而是出現在彈性預算的章節中。筆者建議,使用原版教材可以不必拘泥于原版教材的體系編排,教師可以考慮以國內教材的內容體系編排為主線,調整穿插原版教材內容,這樣容易使學生通過中文教材與英文教材對照預習復習,把握管理會計的主要知識與脈絡。
三、雙語教學的師資問題
雙語教學的師資一直是制約雙語教學實施的“瓶頸”。在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的目標下,雙語教師首先應是“專家型”人才,具有很強的專業素質;其次才是具備良好英語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管理會計發展至今,其學科體系涉及很多領域和方法,雙語教學首先從專業上要求教師能夠通曉管理會計的發展和研究前沿,現代通暢的信息交流,使得這個層面的要求相對容易達到。目前《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最大問題仍然是語言。
對于承擔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學校應該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筆者認為,近年來高校本科擴招,各學校會計專業師資均相對匱乏,所以對雙語教師的培訓不一定就是一步到位送到國外去學習,可以分步驟、分批次進行。第一步,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外教資源,對雙語教師進行培訓,包括語音、語調和日常用語訓練;第二步是“請進來”,可以從以英語和漢語為主的雙語國家(如新加坡)或多語地區(如香港)聘請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會計學專業教師或有意從事教學且具備雙語能力的高級管理會計人才,或者聘請其他高校在雙語教學上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教師,對教師的專業英語授課的語言交流技巧、授課方法等進行交流和培訓,互助教學,觀摩指導;第三步是“送出去”,即經過一定程序的挑選和考試,選派雙語教學中的優秀教師分期分批地到國外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和英語水平,同時也可對雙語教學的教師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在大力培養雙語教學師資的同時,還應該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和考核機制。雙語教師備課工作量太大,不僅
要查詢和吸收大量的外文資料,還要考慮如何與我國實踐相結合,其工作量往往是非雙語授課的數倍。另外,多數財經類院?!豆芾頃嫛冯p語的授課對象是十多個班級,在師資受限的情況下,不得不多班級授課,而且學生的外語基礎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到授課質量和學生對教學的評價結果。如果沒有特別的工作量核算、教學質量考核、教學研究科研立項、職稱評審等政策傾斜,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激勵教師堅持做下去。
四、《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一)中、英文授課語言的比例
1.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規模與學生素質脫節。
由于市場的需要,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數量不斷上升,其旅游教育也獲得了長足發展。但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增多并非就意味著高校旅游專業的建設是成功的,是值得推廣的。近幾年中,我國旅游管理專業出現盲目擴招的情況,盲目設置專業、盲目重復投入、盲目兼并重組等一系列問題相繼出現。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粗獷型的人才培養模式遠遠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盲目地擴大辦學規模只會使得學校發展的道路越來越窄。另外一方面高校這種缺乏內涵建設的發展方式,致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旅游管理的專業技能不高,根本無法與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規模有機結合。
2.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師資專業化程度與教學需求相矛盾。
當前,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的師資力量與專業化程度與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需求是相矛盾的。雖然很多的高校都相繼創新了學校的辦學模式,創新了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配備了較全的教學課本。但是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是需要大批具有很強專業知識的教師資源的。部分高校很難配備齊全旅游管理專業所需要的師資力量,又或者有些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兼代、半路轉行現象嚴重。這樣的教師資源幾乎都缺乏對專業課程系統的把握能力,缺乏旅游管理專業系統的理論知識,缺乏教學方法的靈活性以及實踐經驗,因此也就很難將原本晦澀的理論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更別談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了,如此課堂教學其效果必定難以提高。
3.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偏離人才培養目標。
當前我國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其專業課程的設置偏離了人才培養的目標。對于教育來說,人才培養的目標應該是航向,是指引廣大教師教學與改革創新的燈塔,任何一種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都不能背離目標??墒钱斚掠休^多的高校礙于生存的壓力,盲目地擴大學校的辦學規模,采用“高大全”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極端的人才培養模式,忽視學生的內涵發展,只會拖垮學校發展的步伐。所謂的“高大全”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指旅游專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將多個課程單純地疊加,將多個培養任務與目標單純地疊加。專業課程的設計缺乏有效性與針對性,缺乏有效的整合。此種一味追求“高大全”的課程設計模式,不僅不能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素質,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還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使學生在知識結構與能力上難以勝任未來的工作。
二、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是調整教學內容
如果要改革當下我國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教學,就應該科學地調整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在調整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工作任務為準繩。比如,我國旅游法規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其不適合在工作的時候進行課程模式的設計與開發。這樣并不是說我們就不能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本身的教學模式進行開發與設計,我們可以堅持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建立一套具有旅游專業特色的教學情境,此外還要在圍繞工作任務實施的情況下展開學習。經過筆者的調查與研究發現,很多本科院校出來的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他們的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旅行社導游、旅游營銷以及旅游接待等幾個方面。所以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其工作任務主要是以下幾個:第一處理好旅游糾紛;第二簽訂與履行旅游合同;第三設立與經營旅行社。高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就可以將與之無關的課程去掉。在這里筆者根據自身的調查與教學經歷,打破傳統的教學內容設計模式,將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為三大模塊,每個大模塊中又包含著子模塊,具體如下。
1.第一大模塊:正確地處理旅游糾紛。
正確地處理旅游糾紛這一模塊又可以細化為二個小模塊。一是教會學生提交與處理旅游投訴的能力。該課程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學生在畢業以后,在從事工作的過程中能正確地以游客或者旅游經營者的身份進行旅游投訴,能正確評判旅游投訴的處理結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交一份旅游投訴狀,一份正確的旅游投訴處理決定書。二是可以正確地處理旅游中的民事糾紛與訴訟。該階段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生能以糾紛當事人的身份正確地提起民事訴訟,學生能夠清楚了解一審民事審判流程。對于該課程學習的任務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次模擬法庭審判。
2.第二大模塊:旅游合同的簽訂與履行。
在旅游合同的簽訂與履行模塊中包含以下三個小模塊:其一,教會學生訂立旅游合同。這個階段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旅游合同的特殊性,正確地掌握旅游合同的訂立程序與技巧。該階段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提交一份自擬的國內旅游合同。其二,教會學生管理旅游合同。旅游管理專業出來的學生不僅要會制定旅游合同,還要會管理旅游合同。該階段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正確地理解旅游合同,了解旅游合同的法律效力,學生在學習了該專業課程之后,能完成旅游合同的變更與轉讓,可以不違背法律規定履行旅游合同。完成該模塊教學任務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提交相關的案例,并能根據案例分析結果。其三,學習旅游合同的違約責任。該階段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辨別當事人是否違法,如果出現違法行為的話,可以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完成該模塊教學任務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提交相關的案例,并能根據案例分析結果。
3.第三大模塊:設立旅行社以及對其的經營管理。
在設立旅行社以及對其的經營管理的模塊中,可以細化為兩個模塊:一個模塊是旅行社的設立,另外一個是旅行社的經營和管理。對于前者來說,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如何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行業政策設立旅行社。完成教學任務之后,可以讓學生提交一份關于設立旅行社的申請材料。對于經營和管理旅行社來說,該階段的教學目標是,能按照法律規定經營旅行社的業務,正確行使旅行社的權利,適當履行旅行社的法定義務。完成教學任務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學習內容分組討論,提交分析案例與結論。
三、深化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人才的質量
1.更新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觀念。
要想進一步深化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教學的改革,就必須要更新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的觀念,樹立每名學生都能成為專業人才的教育觀念,努力提高旅游管理人才的質量。當前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生源比較復雜,學生的知識面以及學習習慣具有很大的差異,因此這就要求教師以及輔導員在教學的過程中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運用多樣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旅游管理知識的熱情與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對一個旅游管理人員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所以我們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責任心與愛心,使其進入工作崗位之后,能成為一名滿足社會需要的合格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
2.與時俱進,以市場為導向,靈活設計專業課程。
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該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科學靈活地設計專業課程,堅持與時俱進,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靈活調整,確保與旅游、酒店行業的需求相適應。不能盲目追求“高大全”,盲目設置課程。上述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市場調查提出了幾點關于課程設計的構想,這顯然與傳統的課程設置是有所變化的。
3.改革教學內容,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所謂“人本管理”是將“人”作為管理的主體和核心,將組織內所有成員作為開發和服務的重要資源進行管理,其核心理念即尊重主體,關心個體,激發人的創造欲望,滿足人的心理需求。人本管理興起于二十世紀80年代,它的出現有效地將管理與人本進行了融合。隨著教育科研管理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科研管理注重制度制定和執行,似乎將工作的主體剝離于工作之外,這種管理模式無形中抑制了被管理者的主動性和探索熱情。因此,將人本管理理念引入教育科研管理,對于加速教育科研發展和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質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人本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未來發展的方向。
人本管理中“本”可以理解為“根本”、“本位”,即將人本身視作生產和管理的關鍵要素。就目前而言,小學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科研機構設置空缺,學校通常設置校長辦公室、教導處、總務處等機構,卻不設立教研處,沒有相應的機構設置,自然缺乏專人的管理;二是教育科研管理不接地氣,教育科研重點往往體現在撰寫論文,上報創新成果上,與實際教學關系不大;三是教科研活動“含金量”低,教研活動多局限于制訂計劃、統一進度、優化教學設計,缺乏科研的理論和實踐,缺少專業性的課題研究;四是學校教育科研成果與教師績效不能掛鉤,導致教師課題研究積極性不高。縱觀當前學??蒲斜┞冻龅倪@些問題,不難發現學校對教育科研的管理模式抑制了教師的參與熱情,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地位,創新能力和創新的持久性都得不到開發。因此,引進人本管理理念,將教育科研的地盤還給教師自己,讓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內施展拳腳,是未來教育科研發展的唯一出路。
三、人本管理理念應用于教育科研管理中必須遵循一定的管理準則。
人本管理以人自身為管理核心,以促進個性發展為趨勢,以培養人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為目的。因此,矯正以往小學教育科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學校科研管理向更高層次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幾個準則:一是遵循個性化發展準則,學校在組織教師進行教育培訓、資源配備、崗位調換過程中,必須以教師本人的意愿、能力及長遠的發展作為管理的依據,應當允許教師在合理的范圍內對自己的工作提出個性化的要求;二是遵循引導性管理原則,要求管理者放下“架子”,和所有的科研成員構建平等、友好的關系,用有效的引導代替死板的命令,協調并幫助教師完成研究目標;三是遵循環境創設準則,以人作為科研管理的主體的管理模式中,必須為科研人員配備設備、空間、設施等優良的物質條件,從而促進教育科研的順利進展;四是遵循高素質管理準則,為了實現高水平的人本管理,管理者自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才能挖掘科研人員內在潛力,協調好成員之間的關系,促進學校教育科研的健康發展。
四、學校教育科研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可以滿足教師更高層次的需求。
人本管理理念下的教育科研人員主要是教師,教師作為一個特定的群體,具有極強的職業特點,在保證他們必要的物質生活基礎上,他們更需要精神的滿足。教師這個職業被社會賦予了太多的光環,在這些光環的籠罩下,他們更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而教育科研工作可以說是一種能力的展示,是超越日常工作,更高層次工作能力的展示。以人為本的管理,要求管理者充分尊重教師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中互相探討,彼此欣賞,在滿足教師精神需求的同時,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從而迸發出更強大的科研動力。
五、結語
一、中美工商管理專業本科課程設置
回顧及特點美國是一個市場經濟發展較成熟的國家,商業誠信環境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早,歷史悠久,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學和科研資源,專業辦學特色鮮明,定位準確,課程體系設置科學,教師梯隊合理,有良好的教學基礎,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速度都比較快。以美國富樂敦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為例,該校自1957年建立以來,以其應用型和研究性的傳統而聞名,并不斷地科學合理地界定工商管理的內涵與外延,引領探討工商管理學科包含的知識體系,從理論上把工商管理研究引向深入。從目前美國高等學校商學院管理類院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看,主要有以下特點:
(1)從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上與MBA和DMA的教育有著明顯的差別。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上更加注重商業經濟管理的應用性,其本科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主要是圍繞著商業經濟管理的應用性以及市場需求而設定的,而在工商管理碩士和博士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上,注重的是工商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性與領導性。
(2)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在美國高校商學院管理類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日趨成熟并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從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課程體系設置到MBA和DMA的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上看,都有整套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
(3)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從學生入學起就介人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對學生進行職業發展素質教育,并且對學生進行職業傾向測試,進行一對一的職業發展輔導和構建強大的現代技術網絡支撐平臺,為學生提供職業發展平臺各類信息。
而我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晚,從目前經濟管理類院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看,特點如下:
(1)計劃經濟時期高等院校經濟學分科的影響仍然十分明顯。許多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的設置都是建立在原工業經濟或商業經濟的基礎上,因此工商管理教育的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與現實企業類管理問題存在偏差。推薦閱讀: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與評價體系構建論文
(2)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上與MBA的教育沒有明顯的差別。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這樣一種傾向越來越嚴重:把國外MBA課程直接復制到本科教育中。
(3)我國改革開放后在引進西方工商管理教育過程中,我們一開始就強調中國特色,但是中國特色的呼聲好像有越來越弱的趨勢,在課程設置上直接照搬國外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結果,要么是課程設置水土不服而流產,要么是缺乏符合要求的師資力量而使得許多課程難以開出或降低要求開設。
二、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框架分析
工商管理本科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始終是圍繞著課程而展開。課程教學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課程設置和一系列教學環節是組成教學計劃的主體。課程設置的合理性、適用性、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工商管理教學質量的高低,從而影響到培養人才的質量。
關鍵詞:管理會計;雙語本科;本科教學
Abstract:Theauthorthroughto"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education’sexperienceandtheexperience,elaboratedtobilingualeducation’sunderstanding,hasdiscussedthebilingualeducationteachers’raiseandteachingmaterial’schoice,theChineseandEnglishteachinglanguageproportion,teacheswithstudyquestionsandsooninteractiveandprominentheuristicteaching,sceneteachingmethod.
keyword: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undergraduatecourse;Undergraduatecourseteaching
前言
構建國際化的會計教育,是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的切入點。管理會計作為一門邊緣學科,自20世紀初產生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會計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許多財經類院校都對該課程實施了雙語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管理會計的理論及前沿;另一方面對我國管理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發展也有好處。筆者在兩個學期《管理會計》雙語教學中遇到不少問題,現將心得和思考闡述如下:
一、對雙語教學的認識
雙語教學的英文為BilingualEducation。這一概念來自美國這個擁有150多種語言的移民國家。根據《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直譯的含義是“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
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來看,雙語教學主要指用漢語和英語課堂講授英文原版教材內容的教學制度。雙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外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加深學生對國外先進的知識體系、思想方法以及前沿的學術理論的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專業知識、技能,樹立國際觀。據此目的,《管理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雙語教學首先應是管理會計專業知識教學,而不是英語教學,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仍是首要目標,雙語教學的次要目標才是提高學生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在此目標指導下,筆者認為雙語教學絕不能是“漢語”和“英語”兩張皮,即先用漢語講解,然后用外語重復,或者先念一段課本,而后用漢語解釋。雙語教學要淡化“雙”的區別,將母語和英語有機地融合起來,使學生真正領會英文原版教材中專業知識的精髓。
二、《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教材問題
教材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基礎性依托,其選擇應以是否“有助于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為基本規范和根本評價標準。雙語教學選用原版英文教材已經成為各高校通行的做法。南京財經大學《管理會計》雙語教學中,選用的是Atkinson,Banker,Kaplan,Young編寫的“ManagementAccounting”,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影印出版。由于此版教材是目前比較權威的管理會計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它的中譯本。雖然教師不要求學生中英文對照學習,但是大部分學生自行購買。筆者認為這種“準雙教材制”在教學中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部分學生會過分關注和依賴漢語信息,忽略原版英文教材的學習和體會,從而削弱雙語教學的作用。
運用原版教材可以使學生領略到原汁原味的東西,包括專業詞匯的使用,專業內容的表達,西方的專業教學思路和對知識的認知程序。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能夠與世界主流技術和思想接軌,對培養學生未來的就業優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原版教材的另一個特色是其先進性。一些前沿理論或方法,在國內本科教材中見不到,或者一帶而過,或者僅僅做抽象介紹,而原版教材中卻會有原汁原味的闡述。比如管理會計中的作業成本法,這種方法被譽為是成本會計的里程碑,國內由于應用極少,故教材中多為簡略和艱澀的解釋,沒有可以信服的完整的案例加以說明。國外教材輕松解決了這一尷尬。類似的內容,比如成本企畫、平衡計分卡等等。另一方面,原版教材中案例、佐證、背景闡述比較多,洋洋千余頁的教材中,知識點比較散亂,對于習慣了國內教材風格的學生,對原版教材的知識體系編排還有一個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雙語教師既要努力讓學生熟悉西方教材的風格,又要幫助學生整理思路,梳理知識點。雙語教學中,教師一般都要求課后學生對應國內教材進行學習,作為參考。但是,原版教材與國內教材相對照,同樣的知識點經常會出現在不同的章節和場合,如在Kaplan等編寫《管理會計》的教材中,成本差異分析,不同于國內教材出現在標準成本法的介紹中,而是出現在彈性預算的章節中。筆者建議,使用原版教材可以不必拘泥于原版教材的體系編排,教師可以考慮以國內教材的內容體系編排為主線,調整穿插原版教材內容,這樣容易使學生通過中文教材與英文教材對照預習復習,把握管理會計的主要知識與脈絡。
三、雙語教學的師資問題
雙語教學的師資一直是制約雙語教學實施的“瓶頸”。在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的目標下,雙語教師首先應是“專家型”人才,具有很強的專業素質;其次才是具備良好英語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管理會計發展至今,其學科體系涉及很多領域和方法,雙語教學首先從專業上要求教師能夠通曉管理會計的發展和研究前沿,現代通暢的信息交流,使得這個層面的要求相對容易達到。目前《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最大問題仍然是語言。
對于承擔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學校應該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筆者認為,近年來高校本科擴招,各學校會計專業師資均相對匱乏,所以對雙語教師的培訓不一定就是一步到位送到國外去學習,可以分步驟、分批次進行。第一步,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外教資源,對雙語教師進行培訓,包括語音、語調和日常用語訓練;第二步是“請進來”,可以從以英語和漢語為主的雙語國家(如新加坡)或多語地區(如香港)聘請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會計學專業教師或有意從事教學且具備雙語能力的高級管理會計人才,或者聘請其他高校在雙語教學上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教師,對教師的專業英語授課的語言交流技巧、授課方法等進行交流和培訓,互助教學,觀摩指導;第三步是“送出去”,即經過一定程序的挑選和考試,選派雙語教學中的優秀教師分期分批地到國外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和英語水平,同時也可對雙語教學的教師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在大力培養雙語教學師資的同時,還應該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和考核機制。雙語教師備課工作量太大,不僅
要查詢和吸收大量的外文資料,還要考慮如何與我國實踐相結合,其工作量往往是非雙語授課的數倍。另外,多數財經類院?!豆芾頃嫛冯p語的授課對象是十多個班級,在師資受限的情況下,不得不多班級授課,而且學生的外語基礎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到授課質量和學生對教學的評價結果。如果沒有特別的工作量核算、教學質量考核、教學研究科研立項、職稱評審等政策傾斜,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激勵教師堅持做下去。
四、《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一)中、英文授課語言的比例
一、CRSP各階段的實踐教育內容與方法
1.認知性實踐階段。認知性實踐一般安排在學生的第一學年的學期中或者暑假期間。實習的方式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實踐類課程(如旅游服務禮儀、溝通技巧等)專門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儀容儀表和行為舉止的塑造,針對學生文明禮貌、微笑服務、善于溝通、精于陳述的表達能力的訓練。第二,專業基礎課程和必修課(如管理學、旅游學概論、旅游資源開發等)的理論教育中穿插的實踐教育環節,由于每門課程的教育內容不同、授課教師風格不同,實踐教育的形式是多樣的,如案例分析、情景表演、網絡資料查詢、學習心得分享等。第三,為了加深學生對旅游業的感性認知,在學期中利用課程實踐教育環節、班級活動、學校組織的活動等機會,組織相關景區、旅游飯店、旅行社、博物館、旅游商品購物點等的參觀,組織學生觀摩市級、區級的飯店技能大賽和導游技能大賽,增加學生對旅游行業的感性認識。第四,利用節假日做旅游市場的觀察,觀察旅游者的流向、旅游者的消費等。2.調研性實踐階段。調研性實踐是在認知性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的升級。這個階段主要有兩種實踐教育方式。一是課程依托型,以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如旅游規劃、旅行社管理、旅游飯店管理、旅游市場營銷、旅游經濟學等)等理論課程的實踐環節為主,學生以分組的形式確定不同的調研主題前往相關企業、旅游地進行資料收集、調查問卷設計及調查、統計等工作,以增加對行業的理性認識。二是學校所在地或更大區域的旅游業的專門調研實習,在我校這個實踐項目是被安排在了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將集體前往昆明、楚雄、大理、麗江、香格里拉、騰沖、瑞麗等地對云南省滇西北旅游資源、旅游線路組合設計、旅游市場狀況、游客旅游體驗等進行觀察和調研,完成旅游資源問卷調查、旅游資源統計、旅行社座談等項目。3.技能性實踐階段。技能性實踐階段一般開始于學生二年級下學期的技能型課程,并延伸到二年級暑期或者三年級寒假。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實踐課程依托型學習,以部分技能性較強的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如旅行社管理、導游業務、飯店管理、飯店服務技能)為實踐課程,充分利用校內的實訓室,如飯店實訓室、導游講解實訓室等完成模擬狀態下的操作技能的訓練。第二,前往景區、旅行社、酒店等實習單位進行“蹲點式”實際訓練,這要求實習學生將實訓室中模擬情景下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遷移到實習單位的實習工作當中。第三,利用會議展覽、大型活動等機會,動員學生進行“零星式”實習,讓學生參與會議服務、展覽組織、宴會服務、外事接待等活動,主要鍛煉學生應對大型活動和特殊活動的操作能力和協調能力。4.職業化實踐階段。我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行的是四年級下學期全員全時段實習制度,即四年級上學期期末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和答辯,四年級下學期不安排課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選擇畢業實習單位,深入到具體的業務部門全方位地熟悉相關領域的工作內容、規范和運作過程,促成知識向技能的初步轉化,并逐步達到融入。在實習期內或實習期結束,學生即可與實習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這大大縮短了學生的入職時間,為他們爭取到更多的職業機會和晉升機會。
二、CRSP階段漸進式實踐教育體系的保障因素
1.實踐教育的考核。按照CRSP階段漸進式模式所設計的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育的方法很多,總結起來說主要包括獨立的實訓課程、理論課程中的實踐環節、旅游資源調研專門實習、旅游企業技能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及答辯、畢業實習等。對于獨立的實訓課程和理論課程的實踐環節的考核,我們采用的是教育過程的評價方式,從教育目的、教育結構、教育準備、教育過程、教師素質和教育效果六個方面對教育實訓課程和理論課程中的實踐環節進行考核??己隧椖恐斜容^重視教育效果的評價和教育過程的組織,同時對教育前的準備工作也做了詳細的要求。對于調研性的專門實習、企業技能實習、畢業論文、畢業實習來說,我們不是評價實踐教育過程本身,而是評價實踐教育活動的指導教師,原因是以上的實習活動常常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并指定了專門的指導教師。通過多年的觀察,指導教師的指導理念和指導行為對實習效果的影響非常深遠。在這個評價標準當中,將教師的教書育人、教育準備、技能訓練、指導方法、成績考核等作為評價標準,同時加上了實踐教育指導工作創新的評價項目,促進實習指導教師勤于思考,提高實習指導的成效。2.師資水平的提升。知識的形成離不開學習發生的具體環境,否則課堂上學習的東西難以應用和遷移于課堂之外的環境。課堂教育在實施理論講授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專業操作流程模擬與案例、場景,引導學生參與模擬操作、案例討論、情景創設,并在此基礎上加深對相關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加強對相關技能的掌握。因此,在課堂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創造與實際環境相似的真實情境。教師應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識、經驗積累與各種教育資源尤其是社會資源將本專業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專業教師的知識和能力就提出了要求:第一要求專業教師掌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熟悉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對于不同階段的課程安排及其關系做到心中有數,避免重復的實踐教育環節的設計和實踐教育活動的安排。第二要求專業教師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的講授和演示能力,而且具備實訓項目的設計能力和實踐活動的協調能力。第三要求專業教師是“雙師型”教師,并具有在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行政管理單位、旅游規劃設計單位等實踐的經歷,或具有相關培訓認證機構的培訓經歷和認證證書。第四要求專業教師擁有豐富的校外兼職機會,具有廣泛的人脈關系。3.實踐基地的建設。為保證教育實踐效果,應結合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建立校內和校外兩類實習基地。校內實習基地包括“情景導游實訓室”、“模擬前廳實訓室”、“模擬客房實訓室”、“模擬餐廳實訓室”、“模擬酒吧實驗室”、“旅游規劃設計室”等,并配備相關教育資料。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則更多地以旅游企事業單位為陣地,通過密切與各旅游企事業單位的關系,按照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共同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其實是不同的兩種情境,校內實訓基地大多是模擬型的情境,學生的操作失誤是被允許和被原諒的,也有一部分校內實訓基地是處于真實情境的。而校外實習基地卻不一樣,學生的操作失誤將會給實習基地造成一定的損失,所以如何從模擬情境到真實情境的遷移是老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的問題。4.職業導師的設立。如果把校內的專業教師稱為指導教師,那么,我們認為還有必要在技能性實踐階段和職業化實踐階段設立職業導師。職業導師應具備豐富的實踐操作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絕大多數為曾經在旅游相關企業任職多年并表現突出者或者為正在公司擔任培訓、管理等職位的專業人士。職業導師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對學生實習進行恰當的計劃、組合與管理,以確保學生學習到更多企業所需的經驗、技能、能力,同時職業導師的個人技能、管理思想和處事態度都將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5.學生的參與。前面的設計再優秀,沒有實踐教育的參與主體———學生,一切都變成了徒勞。因此,我們激發學生對實踐教育的興趣,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設計讓學生有所收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在活動中收獲成就。努力與實習企業溝通,促使企業重視和愛護實習生,不簡單地把實習生當作企業的“短期廉價勞動力”,讓學生在實習單位有工作尊嚴、有生活保障。
作者:唐玲萍孟麗楊麗萍單位:玉溪師范學院
(1)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學水平
與專職管理人員相比,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掌握第一手的教學信息并把這些信息反饋給教師,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的真實想法與需求,及時調整授課內容與方法。
(2)有利于保障學生的權益
本科生參與教學管理工作,不僅可以反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能及時反映學生群體在教學工作中的表現。通過本科生管理者的及時反饋,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約束行為,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維護學生作為消費者的權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鍛煉自身在信息收集、反饋、交流溝通等方面的能力。
(3)有利于完善教學管理體系
教學管理工作者通過本科生及時反饋的教學信息,可以隨時掌握第一手的教學動態資料,根據這些資料來調整教學安排、考核教師情況、摸清學生狀態,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體系。
二、本科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制度設計
1.參與的途徑
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工作,目前最主要的途徑就是“教學信息員”制度。所謂教學信息員,就是由高校教務處聘用本科生作為教學信息員,工作內容是反饋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等各方面的教學信息,從而推動教學管理工作的民主開展。目前這一方法已為國內多數高校所接受。
2.參與的方式
信息員是溝通教師、學生與教學管理部門三者的橋梁,一方面,他們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及時收集、反饋本班級的教學活動情況,教師的方法、內容、效果與態度等情況,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紀律維持、考試秩序,學生對于教學活動、教學計劃與教學管理工作的意見建議等;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協助教學管理部門開展學生評教、教學質量反饋等工作,從而使教學管理部門及時掌握教學活動的相關情況。
3.具體的運行機制。
(1)機構設置
本科教學信息員一般由教務處聘任,由參與教學管理工作的本科生擔任,因此在機構上,一般由學校、院系、班級三級機構組成。其中,在學校一級設立教學信息中心,負責全校教學信息的收集與反饋工作,歸屬教務處管理;院系一級設立教學信息站,負責本院系教學信息員的管理與信息的收集反饋工作,并對校教學信息中心負責;各班則設立教學信息員,具體數量根據班級規模而定。教學信息員將收集的教學信息反饋給教學信息站,由教學信息站整理后再反饋給教學信息中心。
(2)教學信息的收集、反饋與督導
可以通過任務表格的方式來反饋教學信息,各班的教學信息員將收集到的教學信息按格式與要求填寫在教學信息反饋表中,通過郵件、送達等方式定期匯總給教學信息站。教學信息站將相關信息一方面反饋給本院系的教學秘書,另一方面則反饋給教學信息中心。教學信息中心將信息整理后反饋給教務處,同時制作成教學信息簡報,下發各院系及有關部門,督促其進行教學整改。教務處可抽調本校的資深教師組成督導組,定期參與教學活動、檢查實驗及作業情況,并與師生進行交流,以了解教學活動的情況和有關教學信息的反饋與整改情況,并將相關的整改情況形成反饋意見,通過教學信息員體系反饋給有關班級和學生,形成雙向交流體系。
(3)任務安排與選聘程序
教學信息員的選聘采取自愿報名、院系信息站審查推薦與校信息中心考評等程序進行聘用。聘用的教學信息員要進行動態考核,原則上一年一聘,對表現突出者或表現較差者要實行動態的激勵與淘汰管理。
三、本科生參與高校教學管理的實踐思考
1.提高學生參與管理的認識
很多學生與教師對教學信息員的工作不理解、不盡責,教師認為學生監督教師有失“師儀”,有抵觸情緒;而學生則擔心給教師提意見會受到不公平待遇,從而隱瞞不報。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完善多重監督機制,并通過客觀制度的完善來規范師生雙方的監督行為。
2.強化信息反饋與督導機制
由于制度方面尚未完善,教學信息員的信息反饋工作只能定期進行,而且由于信息反饋渠道單一、評教方式簡單化,使得一線教學信息的數量與質量不夠完整。另外,督導機制不健全,也使教學信息員工作不能受到有力的機制約束,對于教學工作的促進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需要不斷強化信息反饋與督導機制。
3.建設教學信息化管理系統
教學信息化管理系統的設立,一方面使全員參與教學信息反饋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也使教學信息反饋工作的管理更為便捷。在信息系統設計方面,可以設立從信息員到信息站再到信息中心的反饋渠道,也可以單獨設立學生、教師的實名制信息反饋版塊。信息化系統也可以通過設立前置于成績查詢系統的教學評價系統來更好地實現全員參與教學評價??傊?,信息化管理系統的設立將使本科生參與教學管理更便捷、普及。
4.完善選拔與激勵機制
一方面,要對教學信息員進行動態選拔和培訓,提高其處理教學信息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要通過座談、競賽、評比等增強其工作的責任心。恰當的激勵機制對于教學信息員開展工作也十分重要,可以通過物質獎勵、精神獎勵等方式對優秀的教學信息員進行激勵。對稱職的教學信息員,還可以提升其地位,使其享有與學生干部相同的各類待遇。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