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5:47
序論:在您撰寫中教職稱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中職生職業生涯教育原則
1.生本原則。中職學生在進行專業選擇與職業認識時,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致使學習過程中缺少清晰的學習目標,對未來沒有相應的職業規劃。針對中職學生這一特點,職業生涯教育的開展應當堅持以生為本原則,基于每位中職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幫助其進行相應的職業定位,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選擇真正適合自己興趣與能力的職業。2.職業化原則。普通教育具有升學導向性,而職業教育則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這一特性決定了中職教育過程,應當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開展相關職業技能培養,以及職業素養優化。因此,在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時,結合中職學生的教育特征,要重點關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滲透與提升學生職業意識。3.行業化原則。中職學校職業生涯教育的開展,與企業和行業發展緊密相關。中職學生畢后參加工作后,直接進入到企業,其職業能力的好壞,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企業與行業的發展。因此,在職業生涯教育中,必須緊密結合行業特點,通過對行業發展現狀的實時關注,緊跟專業知識發展腳步,開展職業教育,更好的促進中職學生今后就業。4.系統化原則。中職教學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思想教育與專業課程,以及中職學校與企業合作等,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系統化的統一整體。而職業生涯教育的開展,則需要通過對各個系統部分進行有機整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進中職學生更好的就業與生活。5.可持續發展原則。在迅速發展的社會形勢之下,中職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現階段專業技能的培養,更要基于可持續發展角度,為中職學生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職業生涯教育過程中,既要關注中職學生專業課程教學,也要關注公共科目的學習效率,為實現良好的職業素養,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步入社會后更好的適應發展環境,受益終身。
二、依托中職德育課程進行職業生涯教育滲透
1.依托中職德育課程滲透職業理想教育。每位中職學生都應當有自己的職業理想,基于現實基礎上,擁有對未來職業生活的規劃與設計,并不斷朝著職業理想學習與工作。當前,我國許多中職學生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沒有明確的職業理想與目標。而通過中職德育課程開展,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理想建立對個人發展以及社會進步的積極意義。同時,清楚意識到,職業理想的建立不是異想天開,而是在對自己個人能力,興趣愛好,所學專業有清晰的認識之后,實事求是,樹立正確可行的職業發展理想。充分把握在校學習的大好機會,通過對自己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才會一步一步朝著職業理想邁進。2.依托中職德育課程滲透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是從業活動中必須嚴格遵守的基礎準則,包括從業活動中做人、做事的行為規范,是中職德育教育工作應當重點探討的問題。中職德育課程教學中,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實質上,是讓中職學生樹立個人榮辱與企業榮辱意識的過程,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有針對性的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工作。3.依托中職德育課程滲透職業價值觀教育。職業價值觀教育,直接關系到中職學生在從事某項職業活動中的態度,是從業的內在驅動力,是一個人對職業的認識、態度,以及對職業目標的追求與向往,職業價值觀不僅是一種職業選擇的表現,同時也是人生目標的體現。在中職德育課程中滲透職業價值觀教育,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所選擇的職業,與自身以及社會發展的重要聯系,在教育過程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幫助學生樹立成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職業不分貴賤,從自身實際出發,基于自身興趣以及社會發展需求,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下為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4.依托中職德育課程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是指中職學生根據自己實際能力,分析可能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自己設計職業目標,并根據目標而確定行動時間與方案的過程。在中職德育課程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為了幫助中職學生在當前復雜的社會發展形勢之下,明確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基于可持續發展原則,引導學生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個人實際能力與特點,結合專業特色,分析發展條件,從而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督促學生在中職學習中提升個人能力,學好職業技能,為更快實現職業規劃做好準備。
總而言之,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之下,關注與加強中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是時展的必然要求。在中職德育課程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德育課程優勢,為引導中職學生更明確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價值、職業生涯規劃發揮積極作用,切實提高中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效率,培養出優秀的新時期應用型人才。
作者:楊杰 單位:南陽工業學校
參考文獻:
[1]陳瑛.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01:170-173.
中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和目的,以能力為本位的中等教育。中職教育的出發點就是希望學生通過系統培訓和學習以后能夠掌握一技之長,靠掌握的技術和能力來找到工作,并可以實現職業生涯的可持續性的發展。目前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學生狀況令人擔憂,且我國中職教育也需要不斷地完善,這也導致我們必須在中職教育上改革。
2、中職教育的課堂教學存在主要問題
(1)中職教育的課堂教學還是強調以傳統的理論教學為主,在教學的方法還沒有得到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重點還是強調對理論的學習,在課堂上講的知識點過細,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這在學習上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中職學生面臨的很現實的一個問題是其基礎不理想,在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即使教師在課堂上講課時間上去了,但是教學的效果還是不能讓人滿意。
(2)中職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中職學生本身的基礎不是很理想,對學習缺乏興趣。教師在進行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沒有注意教學方法的改變,學生由于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比較低,課堂的教學氣氛不是很活躍,沒有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本身基礎不理想,認為課堂學習就是為了湊時間拿畢業證,這也是很多中職學生沒有將課堂學習加以認真對待的重要因素,這種觀念在作怪,嚴重阻礙了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學習興趣自然提不起來。
(3)師生互動效果不理想。課堂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這樣才能做到教學相長。由于教師還停留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當中,再加上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這樣教與學脫鉤現象比較嚴重,這也是導致中職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3、引進企業培訓員工方法的重要性
企業員工培訓,就其廣義屬性而言,實際上是一種企業員工根據企業的需要和要求而進行的有重點,有針對性的重新入校學習的一種繼續教育。它的培訓方法比一般的學校教育方法更開放,更多樣化。如果企業要想從眾多競爭的企業對手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擁有自己的優勢,具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管是表現在整個企業的營銷理念上,還是表現在產品設計、生產。而這些都需要企業員工的知識、技術和能力的應用。因此,值得各種學校教育借鑒,今天我們主要是把企業培訓員工的方法運用到更廣的范圍,把它和中職學校的課堂教育聯系在一起。中職教育的目的是就業,所以,一切的中職課堂教育都要圍繞就業展開。相關研究資料顯示,雖然中職生的就業率較高,但中職生的高就業率中隱藏著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中職畢業生普遍表現出就業穩定性比較差,跳槽頻繁,不講誠信,盲目隨從,缺乏耐心。我們把企業培訓員工的方法像激勵,團隊精神,協作,職業素養的培養等等運用到中職教育的課堂上面去,會使中職學生在課堂上以致以后的就業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4、企業培訓員工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中職學生的基礎不是很理想,學習的興趣也不高,養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其學習成績提不上去,并不是全由其智商因素來決定,還有很多的非智力因素,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引進企業培訓員工的高空云梯法,這一方法就是想象自己能夠在高空之中穿越云梯。教師在使用這一方法的時候,首先要堅定一個思想:我的學生永遠是第一。教師在進行知識講授的時候,要注意在課堂上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很快就能夠答出來,并做一些適當的表揚,讓學生充分感覺到自己的潛能還是需要進一步挖掘的。這樣教師在課下布置作業的時候,便可以選取較為難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延續在課堂上的那種學習積極性,去查閱相關資料去獨立完成,在完成的時候心中產生一種成就感,這樣學生的潛能就被激發出來了,學生學習潛能被激發,學習興趣自然就有了。
(2)重視團隊的協作
中職學生將來是要走向工作崗位的,在實際的工作當中,更強調團隊的協作精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善于使用企業培訓員工的團隊協作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善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根據問題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說明每一組在問題討論完畢后,選出一名代表進行課堂發言。實際上,一名小組代表實際上是代表了一個小學習小組,也就是一個團隊,學習小組內的每一名學生為了自身團隊能夠取勝,都會去積極主動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能因為一個人而給整個團隊丟臉,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便被激發出來了,更能培養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精神。
(3)注重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課堂教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中職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對教師講話的認可程度。如果是教師說話死板,聲音比較小,那是不能夠對學生產生吸引力的。因此,教師可以注意引入企業培訓師的講話風格,他們的講話鏗鏘有力,具備一定的感染力。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善于學習企業培訓師的講話風格,在鏗鏘有力的同時要注意帶有幽默感,對學生產生一種感染力,讓學生真正去欣賞教師,學生在對教師認可以后,容易產生對這門課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覺到跟著老師學習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注意使用培訓師常用的激勵式語言,如好!很好!非常好!等等,讓學生感到一種振奮的動力,師生真正良性互動,帶動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數控編程課在施教的過程中,特別適合理論教學、實訓教學、現場教學、課堂討論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它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可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根據不同章節的特點以及學生所需達到的專項能力的要求,把實訓、現場教學等實踐性教學環節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并讓學生親手操作,強化實踐與應用。學校要放權給老師,基本理論與技能操作由老師靈活安排,同一理論和實踐教學由一位教師主講,在教室(或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述本課題相關理論基礎知識,給出圖樣進行編程,在仿真室模擬操作,學生不但可以在安全方式下熟練掌握數控機床各鍵的功能和機床的操作方法,而且對于對刀方法和程序的走刀軌跡得以更清晰的理解。當仿真模擬成功后,帶領學生上數控機床上進行實際操作加工,讓學生直接認識和操作數控機床。這樣就使理論知識更好的向實踐應用轉化,并結合實訓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最后結合學生的作品歸納總結。在實操過程中,老師在講授操作知識的同時,還要適時穿插一些其它相關科目的知識,使學生在無意中既學到了新知識又復習了已學過的知識。在整個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給學生以思考的空間和想象力。遇到問題先思考,然后再給予指導。從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到數控機床操作,再到一個精美的作品的產生,一條完整的教學鏈中,使學生既學到了理論知識,又培養了實操能力,既復習了已學過的知識,又使多學科的知識得到了融合。同時也達到了我們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也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快樂。當學生拿到自己獨立完成的心怡的作品時,內心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在相互的比較中還能找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從而促使自己進一步學習。
2發揮雙師型教師的作用
當今是科技知識日與更新的時代,現在的學生聰明、睿智,總是存在著極強的好奇心,他們渴望了解各種知識,在思維中會提出很多的疑問。而數控專業又恰恰是集數控、機械、電工、電子、計算機、液壓氣壓、傳感器等多學科的知識于一體而又相互交叉的專業,單純的數控理論知識和數控機床的操作知識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渴求的,這就要求雙師型教師知識面要寬泛,不但應具有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知識,還要通曉相關專業和行業的知識、技術、技能,并能將它們相互滲透、融合和轉化。老師只有具備了這些知識,你的課才更專業、更生動、更形象、更有趣,你的課才能講活,才能吸引學生,才能使學生信服你,學生學習的欲望才能被激發。
3激發學生的求知積極性
誠信就像一條紐帶,連接著每個個體,而人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座孤島,不講信用,害人害己。無數的事例告訴我們,失信于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難以在各種情況下立足。人際交往中的誠信缺失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關系疏遠。缺乏誠信會使中職學生在所在單位不被信任,從而使中職學生在就業中遇到種種困難。缺乏誠信,就會有損個人或集體的形象,不利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破壞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中職學生缺乏誠信的原因
中職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
(1)受到社會上的弄虛作假、坑蒙拐騙現象的影響,使中職學生有了背棄誠信的思想。
(2)家庭中家長們溺愛孩子,對孩子做錯的事情不管不問。在中職學生家庭中,有的家長為了讓學生在家多待一天,謊報孩子生病,替孩子向教師請假,使得中職學生養成撒謊和不誠信的習慣。
(3)學校誠信教育不足也是中職學生缺乏誠信的主要原因,學校重視文化知識,而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不重視,使學生沒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4)中職學生自己的道德修養不高,沒有良好的道德基礎,也是中職學生缺乏誠信的主要原因。
三、應對誠信教育不足的方法
1.教師應當起誠信的典范作用
要充分發揮教師誠信典范的作用。教師應當以身作則,為廣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學校應當下大氣力開展師德教育活動,教師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師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去培養學生的誠信素養,教師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識、智慧和才能來教育學生,而且要特別注意言與行、內在素質與外在形象的統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啟迪學生、感召學生,要引導學生將誠信教育的要求內化為自覺行動。
2.加強學校道德教育的建設
學校是誠信教育的關鍵陣地。加強學校的道德教育能夠使中職v生在講道德誠信的學校氛圍中成長,從而使中職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要把誠信教育貫穿到各個學科之中,而不能靠德育課一枝獨秀。重視日常誠信品質的培養和教育,通過各種手段,讓中職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熟悉誠信的內涵及做人要誠信的必要性。
3.家庭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誠信教育的基礎。家長應該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須自己先做到。這樣就能使家長給孩子做出榜樣,使孩子有了誠信的基礎,在無形中自覺做到誠信。
4.形成一個體系
學校應當與社會、家庭齊抓共管,不能脫離社會,忽視家庭環境的影響。誠信是中職學生道德教育的必要課程,是中職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前提。家庭、社會、學校在對中職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誠信品質是中職學生一生所要學的必要課程,是中職學生完成學業、走向社會、立足社會的重要籌碼。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使中職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誠信道德培育環境。
5.在學校中建立誠信獎罰制度
誠信獎罰是個人行為社會意義的一種硬性評價和公開褒貶。獎罰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是讓中職學生明白誠信缺失的后果,明白誠信做人的重要性。
6.讓中職學生在生活中形成誠信的品質
(一)動力機制
現代高職教師管理倡導從傳統的人事管理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管理轉變,其目的是體現以人為本,尊重教師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的意愿,促進教師內在積極性、創造性和潛能的開發與發揮。從本質上講,就是激發教師發展的動力之源。教師職業是一個良心職業,教師行為的自覺、自制源于內心的情意與激情,任何外在的約束與激勵機制如果沒有內因配合就難以發揮作用?;诖耍匾暩呗毥處熃虒W能力形成的動力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動力機制是教學能力形成的“動力”系統,這種動力是一個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矢量,不僅提供了教學能力健康成長的導向指針,還能最大限度地“引動”教學能力成長的各種內部力量。探索教學能力形成的動力機制首先要追根溯源,尋找動力之源,找出動力之根本,然后才能將其轉化為最直接、最現實的內部推動力量。什么是教師教學能力形成的動力之源呢?考察教師教學能力形成的影響因素、條件與成長過程,本研究認為,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對職業教育的認知決定了教師職業態度和專業精神,教師的職業態度和專業精神又決定了教師的責任和情感,教師的責任和情感又能決定教師對教育工作投入的深度或強度。因而教師的職業態度和專業精神決定著教學能力的發展進程與演進方向,理所當然成為了推動教學能力提升的動力之源。要培養教師的職業態度和專業精神,關鍵是要強化以教師為本,加強人文關懷,形成尊師重教的教育環境和人人爭當一線教師的氛圍;就是要改變目前以“官本位”為軸心的管理體制與分配機制,重視教師的訴求并實現薪酬向一線教職工傾斜的倫理,真正提高一線教師地位和待遇;就是要加強教師職業認同感、歸屬感和對組織的向心力,讓教師真切體會到職業教育的前途與價值。
(二)促進機制
促進機制是教學能力形成機制的“助動”系統,由教師教學能力成長的外部因素構成。從教師自主成長理論來看,教師成長需要有外部的幫助。高職教師教學能力促進機制有以下幾個方面作用:一是激勵。行為科學認為,一個人在沒有受到激勵的情況下,他的能力僅能發揮20%~30%,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能力有可能發揮到80%~90%。激勵機制能激發教師潛在的素質與潛力,激發教師主觀能動性和教學積極性。二是劣汰。劣汰能使教師形成競爭的外部壓力。一般說來,教師內心較為敏感和脆弱,劣汰的壓力一定會激發教師特有的自尊、自信以及要求尊重和努力成功的品質,從而自覺調整自己,使壓力迅速轉變為動力。三是助長。助長實質是通過某種干預形成直接推動,如教研活動,或通過搭建平臺、在多方互動中形成間接推動,這兩種推動力量往往是交叉與融合,是相互依存的一個整體。促進機制形成了教師教學能力成長最直接、最有效的外部推動力量。促進機制是一個可變量,可根據時間、條件、對象實施不同的機制。如擇優劣汰機制(崗位擇優騁任機制、教學考核劣汰機制、學生自主評課與選課機制等),激勵機制(成果表彰機制、分配機制、職稱評聘機制以及提升一線教師政治待遇機制等),助長機制(教師傳幫帶機制、名師導師的幫扶機制、真正意義上的助教機制以及開展教學第二課堂機制等),創新發展機制(教學改革創新機制、專業應用與發展機制、開展社會實踐與服務機制等),繼續教育機制(學歷進修機制、技能培訓機制等)。
(三)運行機制
運行機制是教學能力形成機制的“驅動”系統。系統以系列管理制度為指導,通過搭建管理服務平臺,實施一般性和常態性的教學能力成長方式,在具體實踐行為和過程中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運行機制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監督與引導。監督與引導能控制和調節人的行為趨向,修正并改進教師教學不良行為,促進教學行為與過程的規范,幫助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其二是評教評學。評教評學能促進教師教學認知和自我修正。一個好的評價本身必然是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外驅力,這種外驅力在與教師的不斷互動中會逐步被自我接納,形成滲透于教師身心的內驅力。其三是管理與檢查。管理與檢查能規范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減少教學及管理中的不規范現象,增強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和質量意識。運行機制是能力系統的主導和核心內容。實踐中運行機制的實現首先要強調行為的自主與自覺,即需要對教師自覺態度予以“啟動”,開啟教師自我實踐意識以提升教學能力的態度與精神。因為只有基于自主提升需求的發展才可能是持續、高效的,才有可能根據個體的差異性自適應地調節實踐的行為方式與時空,才有可能進行自覺反思和自我覺醒,發揮教學主觀能動性。然后要建立相應制度。制度是對教師教學行為過程進行管理的綱領性指導文件,由一系列旨在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制度體系組成。如教學督導機制、教學考核機制、教學日常管理機制等。
(四)控制機制
控制機制是教學能力形成機制的“操控”系統,是教學能力形成的組織保障,履行著組織、管理、整合與調控功能??刂茩C制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整合與優化,即整合相關資源,發揮資源潛能,優化機制環境,提供成長條件。二是管控和調控。在整個系統及過程中,控制機制實施條件、方法、手段和技術的總調控,并對系統決策、運行、監控和反饋環節進行總管控,以提高機制運行的效率。三是解構與重構。傳統能力培養機制有許多思維定勢,極易成為新形勢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障礙與干擾。要克服這些定勢干擾首先要解構傳統,革除機制中不合時宜的成份,破除機制實施過程中的行為慣性與隋性,積極化“負面干擾”為“正面影響”。重構,也就是要重組程式,突破傳統時空框架,對機制進行研究創新,以釋放活力,激活動力,促進機制向規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發展??刂茩C制首先要健全組織,并通過建立如下的組織發揮作用。一是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中心。該中心可通過研究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成長的研究,提供教師教學能力形成的理論成果與實踐指導,推動教學技術成果實踐應用。二是教學能力發展與資源中心。該中心可組織開展教學能力培養培訓活動,有效跟蹤、指導和控制教師教學行為與過程,接受教師教學的咨詢與指導,促進教師教學交流和教學資源成果的共享。三是學院(系)一級教學團隊。院(系)可根據教學發展、改革與社會服務的需要,有計劃地建立以教師為主導的各種類型的學習、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團隊,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師生在活動中相互合作與學習。其次是行使管理職能。教師教學能力成長是一個長期和復雜的過程,成長的行為、過程,以及所需資源、環境、體制、機制等需要不斷進行解構與重構,需要不斷進行整合、調控與優化,需要實行強有力的有效管理,以保障教師教學能力形成機制的順利實施和高效運行。
(五)保障機制
任何機制的實施及其成效,都要建立在條件保障的基礎上。高職教學技術性與實踐應用性特征,以及對當今飛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技術、現代教育技術的強烈依賴,推動了高職學校不斷改進辦學條件,以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師資水平。保障機制是教學能力形成最直接與最現實的推動力量。保障機制的作用:一是常規教學條件的改善,如專業教學軟硬件條件建設等。二是教學能力助長環境的改善,如第二課堂活動環境建設等。三是職業教學環境的改善,如校內教、學、做于一體軟硬件場境,校外工學交替、校企結合、產教融合的生產實習基地等。四是社會專業服務環境的改善,如開展社會技術應用與服務的途徑與渠道等。五是現代教學資源共享條件改善,如現代教育技術平臺、校內外資源整合與共享的學習平臺等。六是校園文化環境的改善,如良好的教師工作、學習和生活氛圍,以及具有高職特色的校園文化與精神環境等。
二、高職教師教學能力形成機制的實現
(一)高職教師教學能力形成的個體條件
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僅受心理素質的影響,也受心理活動的支配。高職教師教學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個體條件主要是指教師內在心理條件。
1.高職教師個體心智條件。
教師內心的成熟、成長是教師成長最基礎的問題,也是教師教學能力形成的前提條件。教師個體心智的成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會敞開胸懷。教師具有獨立的人格與個性,大多背負著抱負與夢想,但現實種種懷才不遇的寂寞與感傷,極易關閉他們敏感和脆弱的心靈之窗。其實,學會敞開胸懷,吸納別人的關懷之情,無異于心理維生素的補充。二是學會放低自己。放低自己不是放低理想、抱負,放低自己是一種謙虛的思考方式,是一種從小事做起的心態。只要有了這種心態,才能避免因過高估計自己而使心靈遭受現實之傷,才能使自己在從零、從小、從低的行為姿態中容納更多、變得更強、升得更高。三是學會認識自我。教師要有自我意識,學會認識自己。在日常行為中,要自尊、自愛、自信,但切忌心高氣傲,目空一切甚至目中無人;要謙虛謹慎,小心翼翼,但也要避免自卑、羞怯、畏縮和低人一等的心理意識。對自己估計過高或過低,是兩種極端自我的表現,已成為目前教師成長的最大障礙。四是學會正視矛盾。事事皆有矛盾,困難無處不在。不能因矛盾而憂傷、憤怒,怨天尤人;不能因工作的困難和生活的不順心如意就心灰意冷,冷眼旁觀周圍的一切。要學會正視現實矛盾,學會控制自己情緒,讓自己永遠有一顆快樂的成長之心。五是學會舍棄舍得。工作中,要學會“舍得”,不能企盼“全得”。要知道某些方面的東西逐漸舍棄后,另一方面的東西也會悄悄臨近。面對面對功利化的社會變遷,高職教師要學會超越,固守寧靜,善于放棄,讓大學精神與理念統領自己的精神世界。
2.高職教師行為心理條件。
教師教學能力的成長離不開其行為的個性心理特征,即一慣性的個品質的養成,這些個品質包括:一是要勇于實踐。“實踐出真知”,實踐能幫助教師認識理論,檢驗知識,體會過程。新時期的高職教育強烈需要教師大膽實踐、大膽嘗試與大膽創新。二是要勤于反思。“學而不思則罔”,對于教師教學工作和專業成長,不應忽視思考的作用和力量。在高職教育實踐中,要多角度、多形式地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并在反思中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提高能力。三是要善于合作。“團結就是力量”,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個團隊的力量卻不可估量。團結能形成合作的力量、集體的力量。高職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個群體,需要教師有合作的意識,需要在集體的智慧中實現人才的培養。四是要樂于學習。“學習,學習,再學習”,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高職教師是學習力量最強的一個群體,應該成為學習對象的楷模,終身學習的榜樣。愿意學習,樂于學習,有助于豐富學識,積累經驗,提高能力。
3.高職教師職業心理條件。
教師職業發展緣于自覺與自知的情意,更緣于職業的態度與精神。要實現職業發展,必須培育職業心理條件。一是要樹立正確態度。“精神引領行為,態度決定一切”。教師只有真正地認同自己的職業,熱愛自己的崗位,才有可能把職業或崗位當作個人生命勃發與價值實現的載體,才能用心極致地做好工作,激發出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之情。二是要培育內生需求。一個人只有內生的需求與渴望,才能推動自己的成長進步。教師要有自己的內生需求,要有對教學工作的依戀與依賴之情,要培養自己內在的發展特質,逐步養成開拓創新的激情、成功與發展的欲望、成就的體驗與自我激勵的意識與品質。這些內生的需求與發展特質是推動教師成長與進步的動力之源。三是要培養職業素質。教師的職業素質,是形成職業能力的基礎。培養教師職業素質,就是要培養教師職業教育的理念與觀念,培養教師職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水平,培養教師職業教學與實踐的技能,以及教師教學發展的特質,這些職業基本素質對教學能力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高職教師職業壓力條件。
人需要適時的增加壓力,有了壓力才能喚發斗志與勇氣,加速自己的成長。高職教師目前面臨的壓力主要有:一是個人壓力。表現之一是職稱評聘的壓力。職稱評聘對教學科研提出了一定要求,形成了科研的壓力。這種壓力促進了教師對教學的研究,促進了教師積極參與專業建設與課程開發,從而提升了教學及教研的能力。表現之二是生存壓力。高職教育越來越激烈的辦學競爭,使高職院校面臨生存與發展的危機,教師“鐵飯碗”的打破也只是時間問題,這種生存與發展的壓力將迫使學校進行改革,對教師教學能力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校本壓力。規模擴張后的高職院校處在內涵建設時期,對教師教學及其能力提出了更高標準,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壓力。這些壓力連同學校實施的競爭與激勵機制,促進了教師對教學的重視,推動了教師教學能力的自覺提升。三是社會壓力。教師生活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之中,社會環境變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教師的成長。如國家教育政策、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可和關注會影響教師對職業價值的認同。學生對專業報考的選擇,畢業生就業的實際狀況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師教學的信心和力量。還有市場的誘惑,社會功利化的變遷對當今教師教育態度與專業精神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二)高職教師教學能力形成的環境條件
教師主要是在學校這個環境中成長的,是學校環境發展的產物。學校組織提供的教師健康成長氛圍,是教師教學能力成長與發展必不可少的外在環境。
1.正義與公平環境。
學校組織作為一種教育環境,不僅影響學生的成長,也直接制約著教師的發展。教師的成長需要一個積極進取、充盈正氣的組織環境。在這個環境里,要有濃厚的文化氛圍、和諧的師生關系、正義的領導集體。如果教師在一個烏煙瘴氣,管理混亂,不務正業,不重視業務的環境中開展教學,教師就會懶散放縱,變得隨波逐流,失去進取之心。同時,在這個環境里,還要有公正公平的機制與管理。教師在現實的環境中,有追求理想信念的價值取向,亦有各種實際利益的隱性期待。如果在經濟待遇和政治地位方面缺乏對一線教師的尊重,侵害他們的利益,將會損害他們對專業價值的忠誠,使他們喪失對教育的責任與敬畏之情。2.信任與寬容環境。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作為管理者,不僅要對教師高標準、嚴要求,更應該有容人之短的胸懷和氣度,正確對待教師的不足和錯誤,處處體現人文關懷,盡最大限度地給予理解和寬容,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的熨帖,感受到組織寬容背后的期待,進而以積極的姿態彌補過失,改正錯誤,撥正航向。只有工作和生活在寬容的環境中,教師才能學會寬容,教師間才會有傾訴、溝通和交心,才會建立相互間良好的人際關系。寬容的背后是信任,信任是教師成長過程中的推進器。教師一旦被信任,就會變得自信,激發斗志和勇氣,激發創造潛能,擁有進取的力量,就會敢于向困難挑戰,勇于去解決問題。
3.表揚與賞識環境。
教師大多內心敏感和脆弱,極具自尊、自信以及要求尊重和努力成功的品質,熱衷于追求精神的褒揚,榮譽感和自尊心極強,對物質獎勵看得很淡。特別是工作中被他人認可、尊重和表揚是教師內心強烈的渴望,也會使教師倍受鼓舞,長久銘記在心。表揚后還要賞識,被人賞識是人類的共性,賞識教育不僅適用于學生的教育,也適用于教師的成長。特別是青年教師,受人尊重的職業地位,幸福快樂的工作環境,工作上領導與同行的贊賞,教學上學生的肯定等都會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所以作為管理者,既要創造表揚與賞識環境,也不要吝嗇賞識性的表揚和鼓勵。要有意識地去發現每一位教師的優點和長處,并適時給予真誠的表揚和賞識性的鼓勵,讓其在自信、被認可和被尊重中主動張揚個性,發揚優點,培育長處,逐步成長。
4.自由與創新環境。
自由并非無視規章制度,不受任何約束,放任自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師的自由是在遵守一切規章制度,接受學校全程管理、監督和嚴格落實教學常規前提下進行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自由改革與創新。也就是在教學上,教師不一定非要循規蹈矩,按部就班,拘泥于常規,以固定程式和模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教學有法,教學也無法,只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有利于建構學生新舊知識體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教師就應該被允許對教學內容和過程進行自由地簡化、組合、創新和調節。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在完成教育教學及管理任務的同時還應擁有個人自主發展的空間,學校組織要提供教師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們在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能靜下心來,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歸納和梳理,對自己的知識資源進行總結和反思。
(三)實現過程與機理
關鍵詞:高校;中低級職稱教師;激勵
高校擴招后,中低級職稱教師已經由后臺走向了前臺,由過去的后備補充力量變成各高校教學研究的主力軍。作為知識分子中的中堅力量、各高校中的相對弱勢群體,他們的職業特點是進行較高層次的人才生產,他們的工作業績和狀態關系到高等教育的成敗,直接影響人才的質量和高校的職能,影響著高校的生存和發展。因此,高校以什么樣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手段求得中低級職稱教師積極性的最佳發揮和高校組織的有效運轉,這是高校組織管理者應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人的需要的特點與激勵
“激勵”一詞,作為心理學的術語,指的是持續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勵,在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的影響下,使人始終維持在一個興奮狀態。將“激勵”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說的調動人的積極性的問題。任何激勵活動都是圍繞著人的“需要”而進行的?,F代心理學認為,需要是人的行為的原動力,是人的積極性的源泉,推動著人朝向一定的目標努力,使自己得到滿足。需要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人的需要具有4個特點。第一是生物性特點,也就是說人與其他動物有相同的維持基本生存的需要,如追求飲食、安全、性等等;其次是社會性特點。即人除了具有動物的本能之外,還有許多動物所沒有的高級社會需求;第三是動力性特點,需要總是伴隨著某種心理緊張,牽動人的情感,緊張程度同追求的迫切性成正比。需要是人類活動的內在動力,是積極性的源泉。第四是周期性特點。即需要得到滿足后,在一定時間內就停止追求,過了一定時間又會產生需要與追求,如此周而復始,生生不息,人的追求也就不會停止。因此,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積極探索中低級職稱教師的優勢需要,因勢利導,以求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高校中低級職稱教師的需要結構特點
高校中低級職稱教師由于其擁有的資源、知識結構、經歷和角色地位、職業生涯階段特征的特殊性,他們在需求結構上具有某些共同的人群特征。
(一)中低級職稱教師的職業發展需要主要是追求晉級升等
高校中低級職稱教師由于職稱較低,因此職稱晉級等成為其主要的需要。為了職稱而努力工作出成果成為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職業發展價值目標單一、純粹。
尤其在國家規定師資條件達標的大背景下,許多教師還面臨著“學歷突圍”的問題。然而,職稱低并不意味著“能力低”。
在許多高校管理者心目中,教學質量和職稱成正比,這就勢必挫傷中低級職稱教師積極性。導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給多少錢干多少活”的消極怠工的不良教學現象屢次發生。
(二)工作職責單一需要變化
與第一點需求相關,中低級職稱教師對工作職責內容的需要相應地單一。除了上課就是上課,或者輔導做實驗、改作業,整天為備課和上課疲于奔命。能把課上好、不出差錯就很滿足。需要點撥和指導,需要開闊眼界和胸襟。同時,中低級職稱教師中不乏很早就勝任教學的佼佼者。這種實際意義上的重復勞動對他們來說,缺乏更新和變化。形式單調,導致工作激情不高。需要用各種手段進行豐富和更新。
(三)自主和創造的需要
中低級職稱教師往往具有獨立的個性,他們對工作中的自主性和創造需求較強烈。然而,論資排輩、輪流坐莊情況的現實存在,使得這些教師在發展方面步履維艱。尤其是一些留校生教師處境更是窘迫,面對“熱了女婿冷了兒”和“外來和尚會念經”的時代大潮,其實際上已處于無人理睬的境地。北大校長曾在媒體上公開宣布北大以后不再接收本校畢業的博士生擔任教師,就很有代表性。高職稱獨霸科研在高校已成為不爭事實。尤其在國家級項目申報上。中低級職稱教師不被信任的惡果造成了不自信,只能夾著尾巴做人。
然而,渴望自立和創造仍然是這些中低級職稱教師的主流。
(四)良好生活、工作環境和條件的需求
良好生活、工作環境和條件的需求同樣是中低級職稱教師對學校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的一個基本期望。只有基本生活需要滿足了,才能全力投入事業。然而,高校中低級職稱教師由于職稱低,生活條件、薪酬待遇、生活質量相對較低。
同時,對良好工作條件和環境的需求,已超出了簡單的生活上的物質需求的滿足。陜西部分高校的調研情況表明,高校中許多優秀的中低級職稱教師的流動往往起因于對良好研究條件的尋求①。所以對這種需求的滿足是學校吸引和留住優秀教師的一個前提條件。
三、高校中低級職稱教師的激勵
(一)認識內部激勵對提高中低級職稱教師工作動機的重要性
提供給教師的激勵和其他職業的激勵一樣,是內部滿足(如令人激動的工作內涵、成就、完成挑戰性工作所獲得的喜悅和社會認可等)和外部滿足(如良好的資源和工作條件、晉升、薪酬、良好同事關系,以及寬松的工作環境等)的復合體。
針對有限的資源,高校所用的激勵系統應當具有針對性。其實,許多管理者都知道,年輕人吃苦耐勞肯鉆研,且天性爛漫,一句好話(認可)遠比物質刺激更有效。認識到對中低級職稱教師的激勵應當重點強調內部激勵和符號性,而不是外部激勵和物質性,可以提高中低級職稱教師激勵的針對性。
同時有研究表明教師對來自學生和工作內容的成就獲取的內在激勵更為敏感。像薪酬、福利等外在激勵措施固然對于吸引和留住優秀教師起著重要作用,但教師13常的工作熱情和努力更主要是由教師的工作成就和工作本身提供的樂趣所激發的。
(二)中低級職稱教師激勵的一些具體措施
對需要的最有效激勵手段是滿足合理需要,高校中低級職稱教師需要滿足來自主體自身的滿足能力,依賴于社會與學校的客觀環境條件。教育部門管理者須積極創造條件,盡可能滿足中低級職稱教師的需要。
1.滿足最低層次的生活需要。作為管理者,就要從生活上、點滴小事上關心中低級職稱教師,盡最大可能在條件許可范圍內,為其解決生活上的眼前困難和后顧之憂。把政策留人、愛心留人、事業留人落到實處,把管理和服務等同起來。切實讓中低級職稱教師感受到高校大家庭的溫暖。
2.參與管理決策。大學中低級職稱教師是學校的中堅力量,他們承擔著擴招后的高校的教學、科研的重大任務。
年輕人精力充沛,思維靈活,可塑性強,他們對學校的工作充滿熱情和信心。因此,學校管理者讓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教學、科研、管理等領域中重大問題的討論,使其參與某些計劃的制定,不僅可以提高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質量,同時還可以充分滿足中低級職稱教師參與管理決策,擴大工作職責和獲得社會尊重、體現價值的需求,實現激勵參與積極性的目的。
3.配備導師。人力資源管理學領域的研究表明,“組織中資深員工充當新員工指導人角色可以有效提高雙方的工作滿意感、組織承諾和組織業績”。學校管理可以制定“指導人計劃”,推行“一幫一,手拉手”活動。聘請高級職稱教師充當年輕教師的指導人,包括業務指導和生活指導。這種指導人計劃對學校、資深教師和年輕教師三方均有非常顯著的益處。會徹底改變“技術封鎖”和“各顧各”的現狀,形成合力,并促使年輕教師在教學、科研上早日上路。
4.獎勵成績。目前,許多高校在推行科研績分制。這一制度的推出,有效地激發了中低級職稱的科研積極性,起到了獎勤罰懶的作用。許多高校的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因此有較大的增加。當中低級職稱教師取得成績時,學校管理者應當在政策上予以充分的認可和獎勵,包括榮譽、公開的承認,以及必要的物質激勵,對優秀教師縮短見習或晉職年限(各高校在中低級職稱評審工作中有自),出臺“中低級職稱”破格晉職辦法等,還可以仿高級職稱教師例,根據中低級職稱教師的貢獻和工作業績提供各種福利,如交通補貼、膳食補貼、住房補貼、重大科研獎勵辦法、年度休假制度、低職高聘、終身職位制等等。
5.為中低級職稱教師提供研究資助和各種培訓。一方面,這是學校為了整體提高科研水平,承接重大研究項目和促成高水平研究成果產生必備的先決條件之一。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中低級職稱教師實現成就抱負創造工作條件。既給任務,又壓擔子;既給壓力,又有動力。更重要的是,這一措施可以極大提高中低級職稱教師對學校的滿意感,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結合國家評職升等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免費開設一些外語、計算機、考研輔導培訓,真正為中低級職稱教師做些實事。毋庸諱言,這些措施在促成中低級職稱教師多出成果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和鍛造后備教師隊伍,對提高學校整體師資隊伍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盡管教師激勵問題已經受到普遍的關注,學校管理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都在致力于教師激勵措施的探索,但筆者認為中低級職稱教師敬業精神不強、工作動力不足,已經成為高校的普遍問題。長此以往,勢必影響高校培養人才的質量和聲譽勢必影響高校的穩定和威信。因此高校在制定具體激勵措施過程中應當充分了解中低級職稱教師的需求結構特征,提高激勵策略的針對性,在科學激勵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利用資源,才能達到激勵策略的最大效用。
關鍵詞:中職;成本會計;課堂教學
一、我國中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領域中的問題
1.教師使用的教學模式單一性強
現階段,我國范圍內各個中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工作過程中,仍然將教師放置在主導地位上,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灌輸,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枯燥,學生難以有效參與到教師開展的各項活動中,從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就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也就難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此外,仍然有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板書教學模式,效率極為低下,在時間維度上限制了一節課程的容量。與此同時,也沒有辦法將理論之上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雖然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技術,但仍然呈現出來一種不如人意的態勢,即便是教師在應用多媒體設備的基礎上使以往板書授課模式的局限性得到改善,但在教學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使用到的都是預先制作好的PPT,預期性準備階段設計出來的課件難以滿足課堂教學需求。另外,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基礎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知識的傳授速度,但是學生在提升教學速度的基礎上,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往往連做筆記的時間也沒有,從而限制學生在課下的學習。
2.理論和實踐之間呈現出來一種相互分離的態勢
核算流程僅僅流于形式,使會計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過程中像是在學習數學,從而也就難以培養學生的賬證意識。中職成本會計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但現階段我國范圍內各個中職院校教學相關工作過程中,教師往往不會使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產品制造流程,只是依靠教師向學生講述,學生在沒有看到實物的情況下,也就不會對車間、工藝流程等產品制造環節形成明確的認識。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就將費用調度和產品成本計算工作當成是客觀計算工作,從而想要保證分配表格計算成果和記賬憑證之間的相互關系,自然是比較困難的事情。雖然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初步掌握了會計核心技能,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卻難以做到隨機應變,最終想要妥善完成本職工作也就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二、解決我國中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問題的對策
編制和中職成本會計課程改革要求相適應的教材。在中職成本會計教學工作過程中,教材發揮出來的作用比較重要,編制出來的中職成本會計教材當中,除了應當包含成本會計理論知識之外,也應當讓基礎知識和企業生產模式、生產核算程序之間形成較為密切的相互關系,應盡可能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使用真實的憑證、賬簿以及成本計算單據等,以便于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日后的工作形成一定的了解。另外,應當將職業技能培養當成是主要任務,使職業技能培養工作和課程基礎知識有機相互融合在一起,盡可能使其和會計業務流程有機相互融合在一起,以便于可以使成本會計工作的復雜性呈現在人們的眼前。除此之外,教師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也應當注意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如果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應當放慢自身的講課速度,讓學生做筆記,以便于可以在課余時間自學。
三、結語
現階段,我國中職成本會計教學領域中的問題還很多,這些問題不是發現之后立刻就可以完善,而是一項耗時比較長的系統性工作。各個教師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應當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并積極找尋有效性比較強的措施來解決問題,以便于可以研發出來可行性比較強的中職成本會計教學模式,從而可以使課堂教學相關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最終為社會提供得到全面發展的會計人才。
作者:張繼輝 單位: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李金玉.A中職學校會計實踐教學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