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5:33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教育經驗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首先,教師在進行寓言教學時,事先準備一些問題,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提出來,讓學生在聽的同時迅速運轉大腦,進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其次,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些小活動,比如扮演寓言中的人物,這也是情景教學的主要方式,因為學生自己當了主人公,這樣他的體會與感悟就會更多一些;教師在教學時,也可以多運用一些簡筆畫,讓學生更形象直觀地認識到該事物,簡筆畫與板書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順寓言的脈絡,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析寓言所闡釋的道理。
二、引導情感的釋放,深刻感悟寓言中的意義
要想真正了解寓言的含義,我們就要把寓言總的角色放到現實生活中去,好比說寓言中狡猾的狐貍我們要把它人格化,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找到跟它性格類似的人,把這件事嫁接到現實生活中去。我們要想感悟寓意,可以從故事情節、中心句子、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證關系、現實等四方面去深入分析繼而感悟寓言中的諷刺、夸張的寓意。寓言的感悟可以說是寓言故事教學的重點,正因為如此,教師在小學語文寓言故事教學時一定要運用恰當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情感的釋放,讓學生通過教師的閱讀,逐漸對寓言中所講的故事產生共鳴。寓言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帶有鮮明的對比特征的藝術形象,他們都含有作家的主觀情感。被人格化的動物會更加容易的引導學生學習,兒童的興趣也比面對一般文學樣式要強得多。對此,小學寓言教學的難度就在于,教師能否引導學生釋放其情感,在釋放情感的過程中能不能與寓言中的角色達到共鳴。
三、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形成自我教育的局面
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要深入發掘寓言的教育功能。寓言主要是根據虛擬的人、事、物的藝術形象來進行精煉的語言描寫,繼而生動形象地表達出某種道理。我們教師就是要深入發掘這一道理,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把這樣的道理傳達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想象來學會這一道理,并培養起自身的審美觀、道德觀。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做到詼諧幽默地把這一道理淺顯易懂地傳達給學生們,我們的教學模式一定要適合小學生的思維想象,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出學生的寫作能力,達到啟發式教學的目的。所以,我們教學活動中一定要運用情景教學的模式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在學習后也要展開聯想,最終可以自己進行寓言的仿寫、改寫、創造等等。這樣我們就能夠真正挖掘出孩子們內心深處的美———童話世界,小學生們可以自由地在無意識的海洋中暢游,編制更加多彩的情節,孩子們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局面。
四、結語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趣味性 語文是小學生學習的基本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識字教學則是啟蒙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作為幾千年文明結晶的漢字,具有多、雜、深的特點,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只是單純地死記硬背,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毫無頭緒,學習效率也難以有效提高。如何提高識字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對識字學習充滿熱情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師倍感頭疼的課題,作為一名有著多年識字教學經驗的教師,我特提出自己的經驗與體會,以供參考。
一、以圖識字
小學生剛剛入學,還沒有形成學習的思維和習慣,上課時注意力難以集中,教師單調乏味的抽象講課,很容易讓學生注意力分散,學習提不起興趣,對知識也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因此,要使學生充滿熱情的學習就要讓識字的課堂活躍起來,使識字教學充滿趣味性。以圖識字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符合兒童的識字規律,是學生快速識字的有效手段。
小學的識字教材設置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入深、圖畫和拼音相結合的規律,并且生字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特點,將學生的識字教育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對抽象的漢字有具體的概念。通過圖畫進行漢字的歸類也是以圖識字的一種,讓學生根據圖畫將漢字按照動植物及其他類別分類記憶,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還能增長多方面的知識。
二、游戲識字
要使學生充滿熱情的識字就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識字教育與學生愛玩的游戲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玩樂中輕松學習。比如,可以引導學生玩“我是小老師”“找寶貝”“鸚鵡學舌”等游戲。還可以將生字編成兒歌、字謎,使學生在傳唱和猜謎中輕松識字。
三、歸類識字
歸類識字是學生牢固掌握生字的有效方法之一,歸類識字包括形聲字、形近字、近反義詞和量詞歸類。通過對漢字構造規律、字音、字形等進行區分,增進學生對漢字的了解。
1.形聲字歸類
形聲字包括兩種,一種是聲旁表音、形旁表義明顯的字,每組后面是生字,前面是熟字,比如“構—購”“桶—通”,對這類詞可以比較記憶,記憶的時候可以加上生字組成的詞語,比如“購買”“通知”,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另一種形聲字是由基本字組成的生字,比如“門—木—閑”,對這類可以通過拆分和組合進行記憶。
2.形近字歸類
形近字歸類就是將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歸類識字,這種可以通過編口訣或兒歌幫助記憶。比如“渴、喝”兩個字記憶時,可以編成“渴了想喝水(三點水),喝水需用嘴(口)”,這樣可以簡化學生識字和記憶的過程,提高其識記效率。
3.近反義詞和量詞歸類
近反義詞歸類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一組詞語放在一起記憶,加強學生對詞語的辨別和理解,比如“高—低”“佳—好”等。量詞歸類就是把適合與量詞搭配的詞語放在一起記憶,比如“一杯水”“一輛車”等。
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中,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提高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對生字、生詞的記憶能夠更牢固、理解能夠更透徹,為順利地完成閱讀和寫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韓松.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08).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心得經驗
好的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語文作文教學要從小學開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提高語文作文教學效率,不但可以讓學生在考試中拿高分,而且可以促進學生表情達意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目前,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對語文作文寫作不重視、教學內容枯燥無趣等,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成為當下急需解決的一道難題。本文就此展開討論。
一、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1.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從思想上重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在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作文相關知識,更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
2.以學生興趣為依據進行相關題目的設計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題為“我的課余生活”中,教師可以以課堂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發言,通過提問讓學生把自己的課余愛好、習慣等自然而然地說出來,然后把說到的用語言進行整理形成作文,同時可以讓學生自主交流溝通,教師適時地給予指導,在“我的課余生活”寫作時,可以讓學生互評,不但可以促進學生間的友誼,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討論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組織和凝練。
3.把多媒體運用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來
目前,多媒體已廣泛運用到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引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比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作文題目:選一幅秋天圖畫,然后進行寫作。在多媒體上呈現多幅秋天的圖片,有的主題是凄美,有的是落英繽紛,有的是收獲的季節等,并配有相應的視頻,讓學生自由發揮,學生就會寫出《秋天,收獲的季節》《秋天的傍晚》《寂寞的秋天》等不同的作文。
二、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真正寫出好文章,必須進行素材的積累。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時,教師要重視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積極引導學生對詩詞、成語、具有特色的地方方言等進行積累,同時引導學生學習排比、比喻、擬人、象聲等修辭手法,提高語文作文寫作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充實文章內容。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一單元作文《校園一角》中,有的學生寫到:“‘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我們校園的操場上,課余時間總有很多學生在做鍛煉,有的學生在踢足球,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跳繩,有的在玩游戲,等等。通過鍛煉,不但可以增強我們的體魄,而且可以促進學生間的友好關系,同時可以緩解壓力,可謂是一舉多得……”其中,學生用到了俗語、排比句和成語,使整篇文章內容比較充實和有趣。總之,要特別重視作文素材的積累,為作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注重作文教學與生活及實踐的結合,學以致用
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時,教師不要光講一些理論知識,要把生活及實踐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去體驗生活,從實踐中尋找寫作素材,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例子進行述說,增強語文作文教學生動性,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同時在布置作文題目時,盡量與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寫成文章,提高作文的真實性和靈活性。比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作文“我最熟悉的一個人”中,讓學生對自己的父母、同學等進行仔細的觀察,特別是細節部分,有助于作文素材的積累和選取,如,某同學在《我最愛的媽媽》中寫道:“媽媽烏黑的頭發中藏著幾根白頭發,眼角也有了些皺紋……”從外表描寫側面反映媽媽的偉大和辛苦。
四、加強語文作文的有效訓練,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加強語文作文的訓練,進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不要在乎訓練題目的多少,而要做到“精、適、質”,通過訓練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同時在訓練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訓練的良好習慣,此外,教師要培養學生作文自我修改的能力,正確對待作文寫作課程,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正面的點評,及時地給予學生指導。
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進一步發展的形勢下,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教給學生基本寫作方法和技巧,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由發揮和想象,培養學生表情達意能力和自主學習習慣。本文就此從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積累,作文教學與生活及實踐結合以及加強作文訓練等幾個方面入手,論述了筆者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心得經驗,希望能給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供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許立新.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學周刊:B版,2013(04).
[2]蔡春玲.新形勢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我見[J].文教資料,2011(29).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路徑學習的自主性是我國教學改革需要學生具備的特點,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群體的特點,給予學生更多的施展發揮的空間,發散學生的思維。課堂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小學生最多的學習時間是在課堂上,所以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也應該是在課堂上完成的。但是我國很多地方的小學語文課堂效率不是很高,學習比較懈怠,缺乏積極性,這樣對于小學語文的發展沒有好處。
一、分析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
1.教學理念較為傳統
現如今,因為高考制度,老師、學生,家長相對于實際應用來說更看重的是考試分數。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把教學重點都放在考試重點內容上,而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也忽略了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正是由于這種不正確的指引,會導致學生學習沒有自主性,學生的表達能力欠缺,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不強,課堂效率不高。
2.師生課堂互動較少
在常規的課堂上,老師往往一個人唱著“獨角戲”,學生知識機械的接受老師所講的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性,因為小學生年齡都比較小,還沒有自主控制能力,學習不可能一直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弱,上課不能聚精會神的聽講,上課老師所灌輸的知識自然不能夠全部接受,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就會不盡如人意。
3.教學目標不具體,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老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程度以及年齡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因為語文教學對于不同年齡段,不同年級的重點難點都不一樣,所以老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制定,因材施教。但是實際情況卻是目前老師只能根據大部分學生制定出一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具體,因此教學效果也沒有得到提升。如今的應試教育使得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老師已經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方式一直沒有更新,沒有應用現代化科學技術進行授課的習慣。一直用小學生熟悉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無法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所以他們會覺得課堂乏味無趣,他們會討厭上課,削弱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提升小學生語文課堂效率的措施
1.激發小學生的興趣,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
興趣在學習中起著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了興趣才能夠更好的學習,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才會事半功倍。在授課時,老師采用一定的策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效率。例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深層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等,老師可以讓學生們模擬場景,讓學生們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使小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含義。
2.課前教師做好備課準備
良好的小學課堂環境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創立,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進行備課準備。在授課前,老師要對自己講的內容要有深刻的理解,總結概括出每節課的重點難點,然后在課上依據學生的適應本節課知識的能力向課外延伸新的內容。老師在授課時不僅要保證學生吸收了本節課的知識,還要延伸學生的課外知識,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不斷提升,這也能夠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3.營造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
課堂氣氛如果一直都很嚴肅,學生在課堂上很緊張無法得到放松,那么學生自然不會喜歡這節課,對于這節課所講的知識也不會得到有效的吸收。而且學生在嚴肅的氛圍中,思維不會發散,學習效率也不會提升。所以只有自由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能夠放松學生的身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思維。例如: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制定與課程相關的游戲,讓學生更熱愛語文課堂。在自由輕松的課堂上,學生才能更好的與老師進行交流,才能引導學生正確的方向,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能力,小學語文的課堂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文是一門十分基礎的學科,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個人素養,還能夠使小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目前雖然存在很多局限性與缺點,但是教師仍要采取積極措施,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既要提升教學質量也要重視課堂的效率。在進行課堂教學中,分析探索出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式,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他們對于語文的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代家鳳.效率取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摘要: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加強情感體驗,本文對教學過程中加強情感體驗的意義、途徑等進行闡述,力求對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健康發展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一代新人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過程 情感體驗
課程在學校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處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標、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新課程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課程目標。然而,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過去的教育實踐中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體驗教育觀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所接受,教育開始關注教育對象的情感體驗,情感體驗缺失帶來的后果也日益引發教育者的探索。實際上情感體驗的教育價值至少有三個方面:知識獲得的動力基礎;德育有效性的前提;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語文教學不只是向學生傳授識字習文的知識技能和培養其言語能力,它還應該注重發揮文本在情感上對學生的熏陶感染功能,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受到精神的鼓舞,產生情感的共鳴。本文擬對如何發揮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功能作了點粗淺的探索,以期拋磚引玉。
一、情感體驗的定義
什么是情感體驗呢?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金勝華教授認為“可以把情感體驗概括為個體對外界某種事物引起的特定情感的主觀感受??煞譃榉e極的情感體驗和消極的情感體驗”。并舉例說“學生對某一學科的癡迷狀態就可以說該學生對這門學科的情感體驗是相當積極的;另一個學生提起學校就感到害怕,不愿意去學校,表明該學生對學校的情感體驗是比較消極的”。筆者也就是基于上述對“情感體驗”的闡釋來理解其內涵。
二、小學語文教學促進學生情感體驗的途徑
(一)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給孩子一個情感課堂。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去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營造寬松的教學氣氛,令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個個心馳神往。讓學生自由地學、思、疑、問,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敢說敢想,潛能得到最大發揮,從而樹立自信心,在自信心的驅動下就會不斷努力而獲得成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之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梢姡晃粵]有情感的老師不是一位優秀的教師。
(二)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1.用情去感知。
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真情去感知文中的亮點,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內容中去,用情去體會、去理解、去學習,這樣就會迸射出情感之花。
2.用心去體驗。
在小學語文課中,有好多文章都具有較強的感召力,學了以后小學生的心靈容易被感化,這必須讓學生用心去體驗,在體驗中讓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真正落到實處。
3.用情去悟理。
語文教學要化理為情,融理入情,學生情感的培養應基于對“義理”的理解,情理是一體的,教師在教學時要緊緊把握住語文學科的文理合一這一特點。如教學《桃花新木》一文時要抓住植樹和育人是同一道理,讓當今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知道過多的溺愛反而害了自己,應該盡量自食其力。
4.用心實踐去豐富體驗。
學習了課本知識就應該付諸行動,這是當今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最好辦法。如學習《養花》一文后,使學生從老舍養花的過程中體驗到不但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還能得到更多的樂趣。曾記得我在讀小學時,老師安排勞動課每人在校園里種一棵樹,自己負責挖坑、澆水、護理等,看著自己栽的樹活了,發芽了,茂盛了,我的心里充滿了喜悅。類似這種綠化、美化校園的實踐活動值得推廣。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從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啟迪心智,促進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去下功夫,開發有利于師生互動的活動設計,以及能夠激發強烈的情感體驗的圖片、影片、增加學生反思、想象的作業等。
5.教師對學生學讀過程中獨特情感體驗的態度。
課標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珍視,這是教師教學理念中“價值觀的轉變問題”,是教師對學生體驗的態度轉變問題。情境合作與雙向建構的教學觀(朱文芳)認為:“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個方面,以學習者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世界的理解……從而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側面(在語文教學中尤其如此),不存在唯一的標準的理解。”在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感悟思考的過程中,每個人因為自己的情感經驗不同,由文本信息所引起的情感反映自然不同,這是客觀存在──是這樣也可那樣也可的問題。教師應該承認客觀存在,對學生個性化的有差異的體驗給予認同、尊重、珍視,而不應該以“權威”或“理性”來排斥。這樣珍視的態度(包括同伴的激勵認同),可以促使學生樂于去體驗,為獨特的體驗而快樂。
關于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產生獨特情感體驗,課程標準提出了如下策略:“朗讀和默讀”──靜下心來默讀細思品味,帶著感情朗讀,加深對情感的體驗;“引導學生有創意的閱讀”──鼓勵、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心去讀書,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經驗和情感實際從而獲得有個性特點的體驗;“引導學生借助圖畫閱讀,交流自己對感興趣的人物、事物和事件的感受和想法”;“關心作品中的人物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家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尊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想象意境,體會感情”等。
三、教學中應該注意問題。
1.注意創設情境,引發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動機。
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體驗總是針對于文本發生的。學生在認識事物時,如果對事物感興趣、有認知趨向──探究傾向、好奇心,客體具有一定的感染性,會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認知意向,主動自覺地投入真個身心。這時的體驗才會比較深刻。反之,主體──學生對認識的主體漠不關心,無所謂或反感,也就無所謂獨特,不能進行積極地自我建構,因而不能出現預期的體驗。
2.將多種策略相互融合。
前面提到了體驗情感的幾個基本階段和幾種教學策略。這些只是我們為了研究而進行劃分,教學中,要注意充分認識到他們原本相互交融存在的特點,注重教學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關鍵詞:武警;院校;新聞學與傳播學導論;教學
為武警院校學員開設“新聞學與傳播學導論”課程是個新的嘗試,有助于通過新聞傳播理論的學習提高武警院校學員從事新聞傳播與新媒體運營工作的能力。對部隊來說,有利于培養自己的新聞傳播人才,為軍事新聞媒體的運營工作及處理涉軍輿情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新聞學與傳播學導論”課程教學概況
在地方大學,“新聞學與傳播學導論”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有傳播的本質、模式、功能、原則,新聞的概念性質和功能,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等,使用的教材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在新聞系開設此類課程,有的院校在對外漢語系也會開設類似課程,如“跨文化傳播”。除了個別政工類院?;驅I以外,在武警指揮類院校,“新聞學與傳播學導論”作為一門專業課出現在課程設置中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該課程是武警指揮專業中國語言文學方向的選修課,為大四學員開設半學期,共有50個課時,使用童兵所著的《理論新聞學與傳播學導論》作為教材進行授課。
二、武警院校“新聞學與傳播學導論”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
“新聞學與傳播學導論”課程是四年培養期的唯一一門新聞傳播理論課程,在教學上存在以下四點不足。
(一)課程定位需要明確
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新聞學與傳播學導論”對中文方向的本科戰士學員來說,普遍年齡與地方大學生相比要大五六歲,他們往往不太能夠接受理論學習。對高中畢業入伍的青年學員來說,他們中的大部分往往是理工科背景,因而對社會科學的了解比較薄弱。面對這樣的教學對象,“新聞學與傳播學導論”課程的教學定位相對來說比較復雜。它既不屬于基礎課,也不屬于專業核心課程,類似人文素質課程卻又占用了專業課課時。
(二)教學內容需要精煉
依據當前比較通用的《新聞學與傳播學導論》教材,內容包括新聞傳播行為、理論新聞傳播學對新聞起源的認識、新聞傳播的特點、新聞傳播者、新聞傳播內容、新聞價值、新聞選擇、新聞傳播過程、新聞傳播要求、新聞傳播媒介、新聞傳播事業、新聞傳播受眾、新聞傳播效果、新聞傳播調控等,相當龐雜??傮w上來說,現行教材理論過強,與學生距離過遠,實用性太弱,難度太大,需要去繁就簡,精講重點內容,對次要內容予以精簡。
(三)教學方法需要創新
首先,由于課時不足,課時安排過于緊湊造成教學速度太快,節奏非常緊張,學生吸收知識比較困難等問題。而且,大四學員往往忙著各類考核,學習時間有限,采用地方大學式的按章節逐節細講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其次,學員生活比較單一閉塞,除了軍隊相關的生活內容,他們和社會上的新聞傳播輿論場基本絕緣,最新的案例難以高效講解。再次,長期以來教學形式比較枯燥,而院校教學評價的趣味化趨勢對教員提出了較高要求,于是我們嘗試采取話題討論的教學法,學生分為兩組,分為正反兩方課堂討論,學生課堂反應有所改善。最后,實踐教學部分,操作難度較大。由于院校軍事化管理的特殊性以及出于人身安全考慮等多方面原因,學員課外實踐機會很少,長期限制在院校內部,因此可發掘的新聞素材少之又少。
(四)學習方法需要選擇
在學習方法的選擇偏好上,與普通地方大學學生相比,武警院校的學員存在明顯的差異。武警院校學員盡管心理上并不認同“滿堂灌”,但因為種種原因卻不得不接受這種教學模式。而地方大學學生就能夠根據自己喜好來摒棄高中式的“滿堂灌”的學習方法。對于理論性實踐性均較強的課程,在實踐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操作中卻相當困難。地方大學課表空余部分較多,有時間條件安排學生參與社會調研,甚至參加老師的課題與學術會議。而武警院校學員的課表是統一設置的,從周一到周六上午,課程門類繁多、時間緊迫、要求太高,課余時間相當有限,離校進行社會調研和旁聽學術會議幾乎不太可能,這種現實情況導致學習方法的選擇有待探討。當然,由于教學領域太新,教員缺乏相關經驗也是暫時無法改善的缺陷。
三、改進“新聞學與傳播學導論”課程教學的對策
(一)明確課程體系
本文的頂層設計側重于教學規劃方面。具體來說,教學規劃部門應根據不同類型的學員量身開設不同的科目并確定開設順序。本門課的開設目的是要達到兩個目標,一是基本目標,即重視基礎知識、基礎理論與基礎技能的訓練;二是較高目標,使學員不僅在知識上了解新聞傳播學的發展方向,在筆頭上也要獲得初步的新聞撰寫能力,增加對軍事新媒體的了解,形成初步的媒介素養。如條件許可,還可引導學員將所學理論服務于武警部隊建設,例如軍事新聞的傳播、涉軍輿情的分析等。
(二)明確課時配備
由于本門課程的課時與地方大學相比稍顯不足,故而只能采取抓重點內容的教學方法。至于重點內容的內涵則應該結合學員實際需求進行統籌。在理論講授上把新聞概念、傳播過程、傳播模式、傳播效果及言論自由的必要限制作為主要內容,在實踐教學上把自習時間的案例討論作為重點,除了教材上這些內容,還需要大量講解軍事新聞的內容,另需預留一定量的練習和復習課時,從而鞏固教學質量。
(三)明確學習意義
根據教學經驗,武警院校學員在學習本門課程時可能會出現以下三種情緒。第一種是非專業情緒,高中畢業考學的學員在入學之前沒有學過任何新聞傳播類課程,且高中階段往往是理工科,對大四學習社會科學類課程在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在培養新聞敏感等專業意識方面先天不足,容易產生非專業情緒。第二種是畏難情緒,“新聞學與傳播學導論”課程的教材理論性太強,論述過程較為枯燥,學員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因此,應明確本門課程的基礎是部分理論,但主要是一門應用課程,并在教學實踐中注意貫徹。第三種是消極情緒,由于本門課程不屬于需要考核的軍事類科目,且大四學員臨近畢業,容易降低自身學習標準,為此,應明確新聞傳播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更要明確在日后任職過程中的重要指導意義。
(四)明確教學方法選擇
論文關鍵詞:創設實驗環境提高實驗復習效率
實驗復習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多年來數百份中考物理試卷抽樣分析得知,在學生的實驗能力考核中,實驗題得分率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數是復習時單純重復課本中的幾大實驗,淡化了實驗復習效果。事實表明,實驗復習應在原有基礎上,根據不同實驗要求創設出新的實驗環境,調動學生積極性,挖掘和拓展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增大實驗容量,有效利用實驗復習時間,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
一.創設實驗環境,展示實驗通性
分析近幾年來全國各地中考物理試卷可知,中考物理實驗題型基本要求大致為:能分清實驗儀器的名稱、用途及裝置結構;熟悉實驗原理、目的及實驗器材;能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方案、步驟和有關表格;會畫有關示意圖;掌握操作過程;會讀各種儀表示數;會填寫實驗報告;會根據原理公式進行相關的計算;會判斷實驗過程中的操作錯誤或裝置錯誤;會分析處理實驗數據;會分析和排除實驗中的故障;會根據條件設計探究性實驗。實驗復習圍繞上述內容進行強化訓練大有裨益。創造性是中考物理實驗題的靈魂,實驗復習著重體現實驗內容與創造性緊密聯系,突出學以致用的原則,有效促進學生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復習用刻度尺測物體長度實驗時,設置這樣一些情景:用刻度尺能估測礦泉水瓶的容積嗎?用刻度尺還能做哪些實驗?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反饋出多種信息:聲學中,驗證音調與頻率有關;熱學中,鋼尺和木尺測同一物體的長度不等,說明不同材料的熱脹冷縮程度不同;電學中,塑料尺、木尺可做摩擦起電實驗、絕緣體實驗;力學中,尺可當簡易杠桿使用教育學論文,與報紙配合可驗證大氣壓是很大的,可制作蹺蹺板,特殊長度測量中離不開刻度尺。可謂“一尺激起千層浪”,使之形成科學思維方法,讓學生把手里的“冷粑團”加工成美味佳肴。
二.創設實驗環境,豐富實驗內涵
素質教育替代“應試教育”,旨在全面發展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新課標的落實給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帶來了生機,為初中物理實驗復習創設了有利條件。在實驗復習課中,應充分發揮實驗室的功效,比如復習電阻和電功率的測量,實驗室仍擺出伏安法測電阻的器材,而黑板上的實驗要求卻大有變化:①若將電流表換成一個已知電阻的小燈泡,能否測出未知電阻和電功率?②將電壓表換成已知電阻的小燈泡,能否測出未知電阻和電功率?③伏安法測電阻中,電流表無示數,如何用電壓表檢查其斷路位置?④測小燈泡額定功率時,電源電壓為6伏,燈泡額定電壓為3.8伏,電壓表15伏量程已壞不能使用,其余器材完好,不能換用其他儀器,如何測出小電燈泡的額定功率呢?畫出電路圖并加以說明。⑤電源電壓為4.5伏,現只有一個電流表,一只標有“0.2A”的小燈泡,一個開關和一只“20Ω 2A”的變阻器,若干導線,估計小燈泡的電阻為12.5歐左右,能否測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⑥用電能表,秒表如何從測出一個用電器的功率?⑦上述測量中用了哪些近似條件?通過布障設疑,加深知識橫向和縱向聯系,豐富了實驗內涵,又如測量密度實驗時,可列出下列條件:①不規則小金屬塊、細線及輕彈簧、刻度尺、盛有適量水的容器,測金屬塊的密度。②細杠桿和支架、盛水容器、砝碼、細線、刻度尺,測量金屬塊和密度中國學術期刊網。③彈簧秤、盛水容器、細線、小金屬塊、未知液體,測量小金屬塊的密度和未知液體密度。④一些金屬粒、燒杯和水、天平、砝碼,測量金屬粒的密度。⑤壓強計、刻度尺,測待測油的密度。⑥U型管和水、刻度尺,測量菜油密度。到此,學生對密度測量有了較深認識,對密度內涵形成豐富認識,復習其他它演示實驗及學生實驗進亦如此。
三.創設實驗環境,拓展實驗內容
簡單的重復,平鋪直敘的講述不利于實驗復習。實驗復習課靈活多變,舊題型新包裝,使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梢詫⒔鼛啄曛锌嘉锢韺嶒烆}型加以整理,梳理成型,歸納成類,通過訓練操作逐步形成規律,在新、趣、奇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如復習密度測量時,附加條件不同,解決方法也各異:①一大池鹽水體積為V,給一質量為M的量筒教育學論文,天平和砝碼,估測池中鹽水里含鹽的總質量,寫出簡要的步驟和最后表達式。②一塊堅硬巖石質量約1千克,要求在一般家庭條件下用桿秤為主要測量工具,粗略測量這塊巖石的密度,請簡要寫出測量密度的主要過程。③給你一支彈簧秤、空瓶、水、油,如何測出油密度?④一個量筒,水和金屬盒,用這些工具能測出該金屬盒的密度嗎?若能測出,寫出方法和最后的表達式;若不能,還需哪些器材?金屬盒能放入量筒內嗎?⑤為測石蠟塊的密度,無天平量筒,只有兩個杯子和一桶水,一根大頭針還有一根自行車胎氣門芯用的細長橡皮筋,請寫出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和最后密度表達式,蠟塊可放進杯里。⑥用天平、刻度尺可以測出地圖上某地的面積嗎?把知識拓展,避免學生背實驗步驟、畫實驗圖的呆板復習方法。
總之,在初中物理實驗復習教學中,教師要深鉆教材,總結規律,緊扣復習內容,創設出新趣奇的實驗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不斷思索、分析、歸納、總結,發展自己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初中物理復習的各個環節如同一支交響樂,達到齊奏諧鳴,異曲同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