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8 18:33:34
序論:在您撰寫設計思路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產品成本設計目標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
一、引言
為保證核心競爭力,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差異化與重點化同時,必需降低成本。成本成為決定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傳統的成本會計與管理控制側重于制造過程,然而,產品成本的很大程度上是在產品設計階段決定的[1]。如圖1所示,設計階段決定了整個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的70%以上,但所需現金流出僅占5%左右,事實上,一旦產品設計完成,成本在以后階段降低的空間相當有限。因此,應將產品成本管理的重點放在產品設計階段,并將成本管理從制造階段擴展到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實現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而產品成本設計PCD(ProductCostDesign)正是一種在設計階段進行成本管理的方法體系。
二、產品成本設計內涵與過程
產品成本設計源于于20世紀60年代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目標成本管理,是在“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DFC)”和“按費用設計(DTC)”等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體系,屬于產品設計與企業管理兩個領域的交叉部分,是當前多種技術發展后的結果,不僅包括設計方法學、企業管理學,還包括計算機科學、優化方法學、控制理論等[10]。
產品成本設計PCD(ProductCostDesign),是面向產品設計全過程的根據產品設計信息對產品的目標成本進行估算建模、優化控制和分析決策的智能方法、技術和系統。其目的旨在配合功能,引導和優化產品開發設計。產品成本設計過程如圖2所示
上述過程圖可見,成本設計的關鍵是與動態市場相適應的目標成本的確定和競爭性成本壓力的分解傳遞。目標成本與開發設計過程的直接關聯性決定了它在產品成本目標系統中的典型代表性??茖W預測、推算、評價、優化產品設計目標成本,不僅對未來產品價格、企業利潤產生決定性影響,而且對開發費用預算、使用成本的控制具有類推借鑒意義。
產品設計的每個階段相應都有目標成本“確定à估算à評價反饋”的過程,每一次循環都是對成本的一次修正。在整個修正循環中各階段的功能有所不同。下文結合各個設計階段對產品成本設計的關鍵點進行闡述
三、概念設計階段產品成本設計
3.1采用協同設計確定目標成本
產品級目標成本確定基本公式如下[2]:
式中:Kziel———目標成本;
P———用戶可接受的市場價格;
G———計劃利潤;
I———各種稅金;
T———營銷費用;
KV———可變計件成本(計劃);
KPPE———開發規劃費用(計劃);
Kftx———產品壽命周期承擔的固定費用份額(計劃);
m———產品數量。
等式第一項反映市場對目標成本的影響,而第二項則指出了設計過程中為達到目標成本應控制的因素。從公式中可知,目標成本確定時,既要考慮競爭對象的價格水平,還要考慮用戶的經濟能力。因此產品級目標成本的確定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而涉及到企業甚至整個供應鏈的全過程各個環節。如圖3所示,采用基于互聯網的協同設計環境可在概念設計階段改變了原有的線性設計流程,以并行工程的方式進行產品設計,各種功能小組互相作用與反饋重疊,目標成本方法在這種集成式設計中起了重要作用。
3.2利用價值工程評價與修正目標成本
價值工程提供了一種系統性的方法評價設計與生產中可選方。企業中普遍運用價值工程的類型是功能分析,即對產品的每一主要功能或特征的效用和成本進行考察。這種分析的目的是確定效用與成本間的平衡。在復雜的產品設計中,所有組件累加形成最終產品的成本與價值。價值工程需要協同功能組去分析每種產品功能相關聯的價值。這對每種功能價值的成本比率確定至關重要。價值工程由分析與確立兩個步驟引導。在分析步驟中,決策與制造專家組調查產品功能價值與評價價值。在研究產品功能特點及成本、價值的基礎上確定產品的價值系數:
Vi=Fi/Ci其中∑Fi=1,∑Ci=1
Fi:第i項功能的功能評價系數
Ci第i項功能的成本系數
在確立階段,使用分析階段的結果以尋求創造性的方法以降低不需用的功能或特征,以降低成本或進行改善以提高客戶價值。一般而言,Vi越接近1越好;若Vi大于1,說明功能重要,但所選材料材質不好或加工精度不夠,要考慮成本是否低估;若Vi小于1說明這些零部件加工精度過高或材料太好,存在大材小用現象,應降低精度或采用更廉價的材料,是成本降低的重點;若Vi接近于零,就應考慮該功能有無存在的必要,其功能能否被替代。
總之,通過概念設計階段的不斷調整產品功能與成本之間的平衡,通過價值工程方法進行功能/成本權衡分析,尋找成本降低點。最終確定產品層合理的目標成本。
四、詳細設計階段產品成本設計
產品級目標成本確定后,在設計部門可根據概念設計的確定的方案進行產品詳細設計的同時,財務部門需將產品層的目標成本進行分解,建立子件目標成本。這也是一個協同工作的過程,財務部需應用到設計部門提供的BOM、工藝路線、工作時間的信息,采用作業成本法,才能科學地進行目標成本分解。如圖4所示
具體來說,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4.1物料清單(BOM/BillofMaterial)
BOM是完整的、正式的、結構化的組成一個產品的部件清單。該清單包含每個部件的物料編號、數量和計量單位。物料清單是MRP的基礎,也是自動生產材料成本的關鍵數據來源,并決定了計算順序。物料清單可能包括半成品,而半成品本身也有物料清單,這樣構成了多層物料清單。計算機系統首先計算出最低層次物料成本,隨后逐步計算上層物料,這一過程稱為成本上卷(Costrollup)。通過成本上卷可以保存、分析每一生產層次的成本及階值。
BOM可由設計部門創建,財務、生產、儲運部門共享,具有惟一的BOM編號及用途。
4.2工作中心(Workcenter)
工作中心是一種抽象的組織機構,可以靈活地定義為實際的工作中心(如一臺機器、一條生產線、一個裝配中心、一個生產班組、一個車間),工藝路線中每一個工序都必須在工作中心中完成。工作中心在產品目標成本分解中是計算人工成本和制造費用的基礎,在工作中心定義了與產品成本相關的公式,如機器生產準備時間(setup)是批次的函數,生產機時或工時是批量的函數等。
4.3工藝路線(Routing)
工藝路線描述了生產一種產品所需的每一道工序以及執行這些工序的先后順序。除此之外。工藝路線中還包含了每一道工序在哪個工作中心中執行,需要哪些材料部件以及其他的一些計算生產期、產能、生產成本相關的技術信息。對每道工序,還需定義該工序的作業(Activity)數量。
4.4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目標成本分解、歸集與控制的組織機構,在能明確成本控制責任和方便成本核算原則下,工作中心與成本中心可是多對一關系或一對一關系。在成本中心,通過各種BOM中物料成本、工藝路線定義的作業與工作中心定義的公式,匯總即可得產品各層級的目標成本。
關于成本的估計方法,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有:
(1)[德]G帕爾、W拜茨的幾何相似系列產品成本估計[3]:
(2)[德]Klasmeier通用成本函數[4]:
(3)[美]Cawthorne,Nugent訂貨環境下基于知識的智能化成本估算函數[9]。
(4)[英]ARMileham,GCCurrie方案設計階段參數化成本估算方法[5]。
(5)中國學者采用統計法建立的成本估計模型[6~8],如組合化系列產品的成本增長規律,功能參數和設計成本的關聯分析,零件尺寸公差與成本的關系等。
五、結束語
產品成本設計在產品設計階段貫穿了戰略成本管理和價值工程理念,將目標成本管理融入到產品設計中,在建立產品數字化模型和參數化的產品配置中,建立不同階段對應的產品級、裝配級、零件級、特征級的成本信息模型,實現產品設計與成本控制(目標成本設定、分解、估算、達成)之間的協調同步和動態反饋機制。這種方法體系將財務管理的思想與工程設計中的成本工程知識結合為一體,從根本上降低了產品成本。
參考文獻:
[1]FKramer,MKramer.核心因素質量、時間和成本對產品開發成功所具有的重要意義[J].工程設計,1994(創刊號):1-7.
[2]RobinCooperandRegineSlagmulder.TargetCostingfornewProductDevelopment[J].JournalofCostManagement,2002,16:.3~5
[3]G帕爾,W拜茨1工程設計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21
[4]厲正平,潘雙夏,馮培恩1產品成本估算策略及降低成本的設計方法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1995,(6)6:35-38.
[5]ARMileham,GCCurrie.Aparametricapproachtocostestimatingattheconceptualstageofdesign[J].JournalofEngineeringDesign,1992,4(2):76-81.
[6]董仲元,蔣克鑄1設計方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
[7]黃純穎1工程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1
[8]胡樹華1功能參數與設計成本的關聯分析[J].機械工程,1993,4:27–301
一、正確把握室內色彩設計的基本要求
在進行室內色彩設計時,有很多因素對色彩設計產生影響。主要包括室內本身固有因素。例如:不同空間的使用目的,像工作室、病房,顯然在考慮色彩的要求、性格的體現、氣氛的形成各不相同。再如:室內設計色彩可以按不同空間大小、形式來進一步強調或削弱。當然也是室內色彩設計的參考因素,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線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別,我們可利用色彩來進行調整。
影響因素還包括“居住者”的因素。如:使用空間的人的類別。男女老幼對色彩的要求有很大的區別,色彩應滿足居住者的喜好。再如:使用者在空間內的活動及使用時間的長短。學習的教室,工業生產車間,不同的活動與工作內容,要求不同的視線條件,才能提高效率、安全和達到舒適的目的。
另外,影響因素里還應包括該空間所處的周圍環境因素。色彩和環境有密切聯系,尤其在室內,色彩的反射可以影響其他顏色。而且不同的環境,通過室外的自然景物也能反射到室內來,色彩還應與周圍環境取得協調。
二、準確理解室內色彩的設計方法
要理解色彩的協調問題。室內色彩設計的根本問題是配色問題,梵高說:“沒有不好的顏色,只有不好的搭配?!鄙市ЧQ于不同顏色之間的相互關系,同一顏色在不同的背景條件下,呈現的效果可以迥然不同。視覺器官按照自然的生理條件,對色彩會有不同搭配要求。會有很多的視覺色彩現象。視覺器官對色彩的刺激本能地進行調劑,以保持視覺上的生理平衡,并且只有在色彩的互補關系建立時,視覺才得到滿足而趨于平衡。
要注意室內色彩構圖。色彩在室內構圖中發揮諸多特別的作用,諸如,可以引起人注意或隱藏的目的;可以物體產生收縮膨脹的感覺;可以虛構室內空間形式,打破原有空間格局;還可以使室內物件的品種、材料、質地、形式彼此間形成內在聯系。
在室內色彩中要有主次關系,主要是背景色決定主體色,主體色決定強調色。色彩的統一與變化,是色彩構圖的基本原則。為達到更好的裝飾效果可以運用重復、呼應、節奏、對比等方法來進行具體的設計??傊?,解決色彩之間的相互關系,是色彩構圖的中心。室內色彩可以統一劃分成許多層次,色彩關系隨著層次的增加而復雜,隨著層次的減少而簡化,不同層次之間的關系可以分別考慮為背景色和重點色。使室內色彩達到多樣統一,統一中有變化,不單調、不雜亂,色彩之間有主有從有中心,形成一個完整和諧的整體。
三、全面統籌家庭室內色彩的分析
1、臥室的色彩。臥室是人們睡眠休息的地方,對于色彩不同年齡要求差異較大。兒童臥室,色彩以明快的淺黃、淡藍等為主。男青少年宜以淡藍色的冷色調為主,女青少年的臥室最好以淡粉色等暖色調為主。新婚夫婦的臥室大都采用激情、熱烈的暖色調。中老年的臥室,宜以白、淡灰等色調為主。有調查表明人的生命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臥室是休息的場所,其色彩不宜過重,對比不要太強烈,宜選擇優雅寧靜的色彩。
2、客廳的色彩??蛷d是最能展示主人的審美情調,和文化底蘊的地方,在設計時往往要下大力量??蛷d一般面積較其他的房間大,色彩運用也最為豐富,客廳的色彩要以反映熱情好客的暖色調為基調,并可有較大的色彩跳躍和強烈的對比,突出各個重點裝飾部位。色彩濃重,可以顯出高貴典雅的氣派。如選用深紅、黑等重顏色。墻面宜根據家具的色彩和風格,一般以選用紅、紫、黃等顏色為主,調配時不同的色彩純度上可以有所區別。頂部的色彩則選用金黃色的裝飾燈及其光線構造出富麗堂皇的色彩效果。在一些裝飾畫或墻角也可以用燈光烘托華麗的氣氛,使整個房間的整體感更強。
3、餐廳的色彩。餐廳是進餐的專用場所,也是全家人匯聚的空間,它的空間一般會和客廳連在一起。在色彩搭配上要和客廳相協調。具體色彩可根據家庭成員的愛好而定,一般應選擇暖色調,如深紅、橘紅、橙色等。這樣的色彩設計不但能從心理上提高人的食欲,同時突出了溫馨、祥和的氣氛。在局部的色彩選擇上可以選擇白色或淡黃色,這是便于保持衛生的顏色。
4、廚房的色彩。廚房是制作食品的場所,是一個家庭中衛生最難打掃的地方。顏色的選擇以清潔、衛生為主,應以白、淡灰、淡青色為主。地面不宜過淺,可采用深灰等耐污性好的顏色,墻面宜以白色為主,便于清潔整理,頂部宜采用淺灰、淺黃等顏色。
5、書房的色彩。書房是學習、思考的空間,需要冷靜理性的色彩。一般應以藍、綠等冷色調的設計為主,以利于創造安靜、清爽的學習氣氛。書房的色彩絕不能過重,對比反差也不應強烈,光線一定要充足,色彩的明度要高于其他房間。局部的色彩建議選擇成熟穩重的色彩。有傳統色彩和風格的飾物很適合在書房使用。
對于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高效率、高密度的要求來說,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C)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子系統列車自動運行(駕駛)系統(ATO)能模擬有經驗的司機完成駕駛列車的任務。ATO子系統利用地面信息實現對列車牽引、制動的控制,使列車經常處于最佳運行狀態,提高乘客的舒適度,提高列車準點率,節能能源。
許多國家都在研究ATO系統,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國在此項技術上尚屬空白。本文將對比分析三套ATO系統技術特點。
1ATC與ATO簡介
ATC是一套以安全和效率為目的、調節列車運行間隔的自動控制設備,通過車載設備、地面設備、車站和控制中心組成的控制系統完成列車運行控制。ATC系統包括三個子系統:列車自動監控系統(ATS),列車自動保護系統(ATP)和列車自動運行系統(ATO)。
ATS子系統實現監督、引導列車按預定的時刻表運行,保證地鐵運行系統的穩定性。它通過轉換道岔建立發車進路,并向列車提供由控制中心傳來的監督命令。
ATP子系統具有超速防護、零速度檢測和車門限制等功能。ATP提供速度限制信息以保持列車間的安全間隔,使列車在符合限制速度的標準下運行。在打開車門前,ATP先檢查各種允許打開車門的條件,檢查通過后,才允許打開車門。
ATO子系統能自動調整車速,并能進行站內定點停車,使列車平穩地停在車站的正確位置。
ATO從ATS處得到列車運行任務命令。其信息是通過軌道電路或軌旁通信器傳送到列車上的。信息經過處理后傳給ATO,并顯示相關信息。ATO獲得有用信息后,結合線路情況開始計算運行速度,得出控制量,并執行控制命令,同時顯示有關信息。到站后,開門條件允許后,ATO打開車門。停站期間,列車通過車-地通信系統把列車信息傳送給地面通信器,然后傳到ATS。ATS根據列車信息,把運行信息傳給車載ATO。
2ATO系統技術特點比較
20世紀90年代初,北京地鐵1號線部分列車安裝了英國Westinghouse公司的ATO設備(未使用);上海地鐵1號線的ATO設備則是從美國GRS公司引進的,并于1996年11月開始在全線試用。廣州地鐵1號線引進的是德國Siemens公司的ATO設備,在1999年6月正式運營。由于他們的ATO系統設計不盡相同,因此有必要對不相同的地方進行比較(主要是ATO設備、ATO需求數據與傳輸通道和控制策略),然后分析各種設計的特點,以利于ATO的設備國產化。
2.1北京地鐵1號線ATO系統
1.ATO設備
車載設備:由設在列車每一端司機室內的ATO控制器及安裝在列車每一端司機室車體下的兩個ATO接收天線和兩個ATO發送天線組成。
地面設備:在各車站設備室內設有站臺ATO通信器PAC(PlatformATOCommunicator)。PAC內存有至下兩個車站的線路信息,并通過與LPU或RTU接口,得到來自ATS子系統的控制命令。在各車站上下行站臺以及進行ATO折返的折返線處軌道上,設有Xd或X2環路及Rd環路。列車在車站停車期間,經聯鎖電路及軌道電路的有關條件控制向室外環路發送。
2.ATO需求數據與傳輸通道
在ATO數據獲取的過程中,車載ATP接收安全信息。安全信息由列車當前運行區段的AF900軌道電路傳送,采用低頻脈沖調幅方式,有8種不同的調制頻率,6種用于ATP速度命令,2種用于門控命令。另外,車載TWC系統接收地面TWC信息。該信息一般是非安全控制功能數據,諸如運行等級、列車號、目的地和跳停等。該信息采用FSK調制方式,通過地面TWC設備向列車發送。最后,車載ATO接收來自車載ATP、TWC的信息和標志線圈的信息。
3.控制策略
速度調節:ATO根據從ATP中獲取的MSS和TS,計算列車運行速度曲線。該曲線比較簡單,主要計算加速轉勻速、勻速轉制動的位置點,以保證列車運行時不超過MSS,并且在每個軌道電路區段目標距離處速度不超過目標速度??刂破鞲鶕€路的情況自動控制列車的牽引及制動輸出,盡量使列車按運行速度曲線的速度來運行。當列車速度超過目標速度時,ATP設備報警;當超過最大允許速度時,ATP實施緊急制動。
車站停車:在車站的定位停車是通過X2和Xd環路實現的。列車進入車站X2環路范圍后,通過地-車之間的感應,得出距停車點的距離,進行第一次位置調整,并使速度盡量貼近預置的停車速度曲線。在Xd環路處,進行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位置調整。若需要對運行時間進行調整,ATS將給出控制命令,如惰行控制、扣車、下一車站通過等命令,由ATO執行。
2.2上海地鐵1號線ATO系統[3]
1.ATO設備
車載設備:主要包括ATO主控制器,以及車底的ATP/TWC接收線圈、TWC發送天線(TWC為車-地通信子系統)、對位天線、標志線圈。
地面設備:包括每個車站ATC設備室內的車站停車模塊以及沿每個站臺布置的一組地面標志線圈。
2.ATO需求數據與傳輸通道
在ATO數據獲取的過程中,車載ATP接收安全信息。安全信息由列車當前運行區段的AF900軌道電路傳送,采用低頻脈沖調幅方式,有8種不同的調制頻率,6種用于ATP速度命令,2種用于門控命令。另外,車載TWC系統接收地面TWC信息。該信息一般是非安全控制功能數據,諸如運行等級、列車號、目的地和跳停等。該信息采用FSK調制方式,通過地面TWC設備向列車發送。最后,車載ATO接收來自車載ATPTWC的信息和標志線圈的信息。
3.控制策略
速度調節:ATO與ATP配合調節速度。ATP共設6個速度命令,即20、30、45、55、65、80km/h。ATC系統具有4個ATS運行等級,對應于ATP的各個速度命令有相應的修正速度。參考速度就是接收到的ATP速度命令、ATS運行等級的修正速度及定點停車速度曲線三者中最小的速度。ATO根據軌旁接收的運行等級信息獲得運行速度信息,并調節車速、加速度和程序減速度,以符合所接收的運行等級。在檢出限制速度變低并在正常的制動條件下,如果車速大于現在新的速度命令,則以制動減速度0.97m/s2啟動常用制動。ATO子系統利用閉環反饋技術進行調速,即將實際車速與參考速度之差作為誤差控制量。通過牽引/制動線對列車實施一定的牽引力或制動力,使誤差控制量為零。
車站停車:車載ATO系統將修正程序停車曲線,以符合所接受的運行等級。精確的車站停車是通過應用軌道電路ID和邊界的轉換以及車站的環線來實現的。應用軌道電路的ID來確定正確的停車曲線的起點。列車經過站外350m處的第一對地面標志器時,定點停車曲線便由此啟動。定點停車曲線是建立在一個固定減速率基礎上的。當ATS速度與定點停車曲線速度相同時,列車轉入定點停車控制模式。列車經過150m、25m處的地面標志器時,它離開最后停車點的距離信息被不斷更新。列車經過8m處的有源地面標志器上方,并收到由該標志器發送的信號,列車即刻轉為定位停車模式,實施全常用制動,將車停住。車輛對位天線與地面對位天線對齊。
運行時間的調整:主要是通過選擇不同的運行等級來實現。惰行模式已經包含在運行等級中。
運行模式的改變:ATC系統的邏輯要求是必須在列車停下時才可以進行轉換,否則將導致一次緊急制動。
3.1工作原理
以廣州地鐵1號線ATO系統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開發ATO系統車載設備。ATO從ATS處得到列車運行任務命令。該信息是與地面線路信息一起組成報文,通過軌道電路傳送的,由車載ATP統一接收。ATP將經過處理的對ATO有用的信息傳給ATO,并顯示相關信息,且不斷地監視ATO的工作。ATO獲得有用信息后,根據實際運行速度和ATP的最大允許速度,計算運行速度,得出控制量并執行控制命令。巡航/惰行模塊由獨立的控制器來輔助完成。到站后,ATO通過PTI(車地通信發送天線)向地面發送列車信息,并傳到ATS,以便識別列車的位置。ATS根據此列車信息確定列車的新任務后再次通過軌道電路傳送給ATO。在區間運行時,每進入新的軌道區段,ATO便接收新的地面信息,以便進行速度調整。在運行過程符合ATO條件時,允許靈活地切換到ATO模式。超級秘書網
3.2ATO車載設備的設計
ATO車載設備是ATO系統的核心部分,是設計的難點。以下分析一下ATO車載設備的接口。ATO的車載設備接口如圖3。其中CCU為中央控制單元,通過總線控制著ATO、ATP、顯示器間的數據通信;L1、L2為與ATO接口的顯示燈;ATO與ATP間有多根信號線直接連接,包括系統激勵線、ATO允許等等;E1到E10為與ATP接口的開關、按鈕或顯示燈,包括司機鑰匙、ATO允許等等。地面信息全部由ATP接收天線接收;PTI為車-地通信發送天線。
以上對我國現有的地鐵列車自動駕駛系統進行了分析比較,并對列車自動運行系統車載設備設計的國產化工作略作介紹。相信不久,我國便能擁有自主開發的列車自動運行系統。
參考文獻
1《當代中國鐵路信號》編輯委員會.當代中國鐵路信號.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7.413~443
2吳汶麒.城市軌道交通信號與通信系統.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8.126-141
3李曉月.上海地鐵一號線的車載信號系統.鐵道運營技術,1998,4(4):172~177
電子商務是買賣雙方通過Internet的信息流動來實現商品交換的。電子商務圖書交易系統不僅能有效解決傳統圖書交易中存在的客觀條件限制、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也能進一步規范圖書交易活動;另外,網絡技術的發展也為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和實施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支撐平臺和解決方案。
本文以系統思想為指導,將圖書交易的商務理論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研究并創建了一個適合現代化特征的圖書交易系統,從而有效地解決圖書交易中的信息管理需求。
二、基于Web的商務系統優勢分析
與傳統的圖書交易模式相比,本系統具有以下優勢:
1.擴展了圖書交易范圍。傳統的圖書交易,競爭不夠充分,交易效果也不理想,而利用圖書交易系統,可將圖書交易范圍擴大到全省、全國,既擴大了視野,也增加了經濟效益。
2.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交易時間。采用本系統實施圖書交易以后,業務流程全部放在網絡上進行,快速有效,經濟效益好。
3.節省大量費用開支。采用本系統以后,可大量減少傳統圖書交易方式中的差旅費、交通費、活動費等一系列費用。
三、系統設計思想及系統結構
1.設計思想
(1)基于大型數據庫的存儲和管理
采用SQLSERVER2005為后臺數據庫。
(2)采用+Server2005為開發環境
大部分程序在服務器端執行,當程序執行完畢后,服務器僅將執行結果返回給客戶端,既減輕了客戶端的負擔,也提高了信息交互的速度。
2.系統的概要設計
系統的主要邏輯結構如圖所示。
系統的主要部分包括:
(1)用戶信息管理部分。包括用戶登錄、圖書信息管理、客戶賬單信息管理。
(2)圖書信息管理部分。包括圖書類別管理、圖書交易管理。
客戶成功購物過程如下:
系統的大致流程如下:
四、系統數據庫設計
系統主要數據表如下:
管理員信息表:Admin(編號,用戶名,用戶密碼,權限)
圖書類別信息表:classinformation(類別編號,類別信息,是否在首頁顯示,順序)
送貨方式表:delivery(編號,送貨/匯款方式,價錢,順序)
訂貨信息表:orders(編號,訂單用戶名,訂貨日期,圖書編號,圖書訂購數量,訂單編號,狀態,收貨人,收貨地址,郵編,留言,匯款方式編號,送貨方式編號,性別,總金額,姓名,郵箱,電話,用戶編號)
圖書信息表:(圖書編號,圖書名稱,作者,出版日期,積分,詳注,目錄,市場價格,會員價格,訂購次數,察看次數,折扣,類別編號,添加日期,vip價格,出版社,ISBN,頁數,開本,版本,簡介)
五、系統的主要模塊及實現
系統按使用流程主要分為兩個功能模塊。
用戶信息模塊。包括客戶、系統用戶的信息注冊、查看和更新。
圖書信息模塊。對于客戶,列出圖書的有效信息,以供客戶購買。
具體實現模塊如下:
(1)數據連接公用模塊
數據連接方法:
SqlConnectionconn=newSqlConnection("server=localhost\\sqlexpress
;uid=sa;pwd=數據庫密碼;database=DatabaseName");
(2)用戶信息模塊
主要用來實現用戶的注冊、登錄及維護用戶基本信息。
(3)圖書信息模塊
主要是查看圖書信息列表、搜索圖書信息、顯示圖書信息;還能實現在線網絡客戶對圖書的購買、取消和完成結賬等功能。
系統圖書信息搜索中,又分為模糊搜索、高級搜索。
模糊搜索中,客戶可通過圖書大致類別信息查詢圖書信息列表。高級搜索中,客戶可通過選擇或輸入圖書的具體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或圖書價格范圍來進行查詢。
(4)系統管理模塊
主要實現圖書基本信息的添加和刪除,客戶訂單信息管理,商品類別管理等。
(5)數據導出導入模塊
主要實現批量圖書信息的導入和圖書銷售信息的導出。
(6)財務管理模塊
主要實現財務信息管理。
六、系統安全性
系統采取了以下措施保證系統安全穩定。
1.身份鑒別和數字簽名。系統采用了身份鑒別和數字簽名技術,既防止收到偽造的信息,還要防止對方事后抵賴等問題。
2.分門別類管理用戶。系統將用戶分為:一般客戶、系統管理員、圖書管理員和財務管理員,不同的用戶擁有不同的權限。
3.系統日志。系統對某些重要的數據和關鍵性操作會自動記錄在系統日志中。
4.數據加密。系統采用了IDEA和MD5相結合的方法對數據進行了加密。
5.防火墻。主要目的是對受保護的網絡實現訪問控制。
七、結束語
基于WEB的圖書交易系統是借助先進管理思想,結合圖書交易實際情況而開發出來的產品化系統,該系統的實施,將使圖書管理、圖書交易、費用結算和財務管理等業務流程得到大幅度優化,工作效益得到提高,經濟效益得到改善,相信該系統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一、全面學習與把握學科建設“四要素”,以質量求生存
任何事情要辦好,都有它的規律,有它的基本要素。筆者以為,從創建第一個專業起,就應站在學科發展制高點來把握學科方向、學術梯隊、基地平臺、項目成果四要素。筆者所在院校從1987年開設第一個專業——“工業設計”起,看準了它是“一種創造”,要狠抓創新意識教育,不斷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實干精神,這關系到學科與專業的生存和發展。
面對市場對人才培養的挑戰,高校設計人才培養的質量應突出表現為人才特質上的“三重”和“三性”,即“重素質、重能力、重實踐”和“適應性、可塑性、創造性”。設計藝術院校需要著重培養出一大批“創新意識強、適應能力強、實干精神強”的“三強”人才,以適應國家和社會的需要,這是設計藝術教育的趨勢。具體而言,教學應該根據社會對各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要求,在主干專業教學內容設置、實驗條件建設、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充分考慮設計行業所需的素質教育,使培養的學生有振興各設計專業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設計藝術學院的發展加強與行業的共建合作、產學研結合,強化實踐教學,堅持把解決行業發展中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輸送行業所需要的高級設計專門人才放在辦學的首要位置。
“三強”型人才把創新意識強擺在首位。在競爭中,特別是面對創意產業的迅猛發展,創新意識與原創意識更具優勢,充滿藝術與個性氣息的產品必將成為消費新追求。具有感性形象創造性的設計師和善于推理與分析進行技術結構創新的設計師,都是所需要的。設計教育努力培養具有兩種綜合素質的人才,這需要以搭建扎實的知識結構交叉平臺為基礎,奠定學生將來進行“越界”設計、“越界”溝通的能力。只有具備學科交叉的知識結構和善于“越界”設計的能力,才是成為合格設計人才的基礎。
“三強”型人才把適應性擺在關鍵的基礎位置,這與設計工作本身的性質緊密相關,設計工作具有靈活、協調和市場的偶然性,設計開發過程就是一個了解市場——調整適應市場——改進適應市場的過程。此過程可以借用設計原理中的“適應性系統”概念,設計藝術適應性系統是處于內在因素與外在環境之間的交界面處、具有一定目標與功能的系統。這個適應性系統需要從內外環境、因素兩個方面去考察,系統的復雜行為主要是其所處外部環境的復雜性表現,同時也受內在因素少量限定性質的制約。它的理論根據是人為創造的第二自然與第一自然協調形成天人合一的系統,這個系統針對環境規定具體的目的或意圖,具有適應環境的根本特征。適應性系統的行為具有復雜多變性,但這種復雜多變的行為主要是其所處外在環境復雜性的反映。它運用規范性、限定性的描述方法,即:從目的、手段適應環境的角度去討論“應當是何種方式”的問題。產品的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及目標也是適應性系統的三大組成要素。該系統的目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它對內外環境之間的關系——特定方式的理解程度。因此,設計專業學生必須從入學就逐步建立“適應性系統”意識,無論是適應社會的強化協作意識,還是具體的設計開發和改良工作的開展本身,都要重視“適應力”。
現代社會真正需要的設計藝術人才是能吃苦、肯實干的人,設計工作與市場緊密相連,從市場調研開始就有大量繁重且要求細致嚴格的工作要做,而且在專業和社交技能上對設計人員提出了很實際的要求:現代社會需要的是能與他人合作、能不斷地發現市場中的空缺點并根據市場需求靈活地運用設計程序與方法;利用理性的設計思維分析和引導產品設計、熟練運用現代表現技能進行產品設計的設計人才,這些能力也都建立在實干精神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為企業認可。
二、“三強”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措施
為了多培養出“三強”人才,設計藝術教育和管理可采用以下措施。
1.以學術梯隊建設為關鍵,造就人才培養的高質量教師隊伍
堅持“人才強校”的原則,設立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專項,運行“高層次拔尖人才引進和培養工程”“中青年學術骨干培養工程”“中青年教師博士化工程”,支持杰出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通過與國際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每年派出教學科研人員出國留學、學術訪問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外國專家、學者短期來校訪問、講學及合作研究,發起和主辦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推動師資培養國際化。實現教師隊伍“四個轉變”,即以科研項目和教學為紐帶的松散組合轉變為以學術帶頭人為核心并具有內生凝聚力的科研和教學團隊為主體;以本科學歷為主體轉變為以博士學歷為主體;以中老年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偏單一血緣教師為主體轉變為血緣結構合理的教師為主體。梯隊的建設要做到:一方面,授課老師要有全面的知識結構、先進的教學程序和方法、實踐的經驗及能力,并能明晰有效地引導學生進入設計的殿堂;另一方面,教師要懂得因材施教,克服傳統中國教育的學生被動學習模式,激發學生智慧、創造能力,挖掘潛力,運用科學的方法活躍教學思想,啟發學生專業學習的熱情,釋放教與學的創造性能量。
2.以條件建設為基礎,實施人才培養的高起點教學質量工程
例如,武漢理工大學加大本科教學條件建設力度,在預算編制上“重點向教學傾斜”,2004至2006年用于教學4項經費總計達1.7億元,2006年4項經費占學費的比例達到31.31%,校園基本建設累計投資達到24億元以上。網絡學堂、網絡教學平臺為重點的數字化校園等基本辦學條件指標均超過國家規定標準。
與此同時,學校制定了一系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強化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等教學質量標準和規范教學環節、規范教學管理的文件和規章制度,實施高起點的教學質量工程,使良好的教學條件充分發揮應有的效益,推行教學名師制度,啟動多級本科品牌專業建設,加強教學研究與改革,實施多級精品課程建設工程,支持精品教材建設。因此,筆者所在院校設計藝術學科的平臺建設有了明顯進展,擁有該學科本、碩、博和博士后層次,工業設計、動畫等專業成為國家特色專業,“設計概論”等課程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3.建設新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創新
首先是按社會的需求安排教學內容和培養著重點,建設新的課程體系。以學科建設為核心,構建人才培養的高水平學科專業體系,通過制訂發展規劃、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召開“兩代會”,確立學科建設在學校辦學中的核心地位。優化學科結構與專業布局,整體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著力構建人才培養的高水平學科專業體系。
其次是培養模式創新,積極探索教改試點班,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強調因材施教、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建立了“2+2”“3+1”等多種培養模式;同時營造創新氛圍,積極引導教師參與教育創新,開展教學研究,積極引導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在全國各類設計大賽中居先進水平,并率先在全國設立500萬元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基金,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4.積極共建合作,建立校外“三強”人才培養運行模式
在設計藝術教學中,實踐是產品設計的最好教學方法,設計藝術教學應以實踐環節教學來帶動理論教學,只有實踐才能帶動創新,走學院與企業相結合的教學路線,可以較好地解決設計脫離實際的問題。設計院校應開拓社會辦學資源,優化“三強”人才培育環境,重視搭建科研合作、教學交流、學生互換的國際合作人才培養平臺,引進國外優質資源開展國際合作教育。堅持科研促進教學的原則,廣泛開展科技合作,利用教學與科研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2006年筆者所在院校的學生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數中,科研課題或來源于生產實際的課題占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總數的90%以上。科研時間增強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團隊意識,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工業設計是一門科學與美學、技術與藝術統一的綜合學科,出于這一特點,工科類院校在對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學生進行綜合性教育時,要注重科學思維的培養和藝術的陶冶。工業設計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設計師必須要了解產品的功能、材質、制造技術等,才能與工程師進行相關的探討,進而使造型設計符合制造工藝,提高產品的質量?;诖?,一些藝術類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在招生方面作出了改革,文理科兼收,有的則按理工類招生,由此提升了生源在文化素質、理性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改善。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增強繪畫技能的訓練,增設有關工程技術類課程,有效調整了新生的知識結構。同時,學生的英語水平、計算機的能力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計算機等級考試合格率和輔助設計能力明顯提高。一些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為了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設高數學課程。雖然高數理論在工業設計中的作用不會直接體現出來,但數學中的分析原理卻在學生將來的設計過程中,內化為觀察力、舉一反三的能力等??傊?,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科學化改革,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全面、科學、實用,使科學與美學、技術與藝術得到了完美統一,為工科類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發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2.活化思維,提升創造力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工業設計思維不斷碰撞與融合,新的設計工藝、設計材料層出不窮,工業設計人才必須具備靈活的思維和極強的創造力,才能把握住工業設計的發展節奏,創作出緊跟時展潮流的工業設計作品。而我國工科類院校對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教育模式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過于程式化,往往以理論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傳授為主,導致學生基本功扎實,卻失去了靈活的思維和大膽的藝術個性。隨著工業設計技術的不斷完善,各種信息化設計工具層出不窮,在工業設計變得越來越便利的今天,擁有創造力和發散性思維,才是成為合格的工業設計師的關鍵所在。因此,工科類院校工業設計專業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其自發地觀察、思考和探索,引導其求新、求變、求異。避免墨守陳規,避免通過各種條條框框限制學生的思維,不應以個人喜好抹殺學生的個性。而是應通過情境教學、任務型教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等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起靈活的思維和活躍的創造力,鼓勵學生提出與眾不同,與書本不同,與教師觀點不同的新見解,新設計,促進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使其創作才能得到充分施展,以更好地充分挖掘他們的創造潛能。
3.強化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養
強化人文知識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藝術品位與精神格調,進而促使其設計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v觀古今,優秀的設計師無不學貫中西,博覽群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因而其設計的作品往往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工業設計雖在一定程度上面向市場、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也必須體現出鮮明的藝術個性,設計師的藝術風格的形成又往往與其人文素養有著密切的聯系,豐富的人文知識有助于工業設計師正確把握設計的真諦,并在設計中體現豐富的精神內涵。因此,工科類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素質培養過程中,應將人文素質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通過開設人文知識選修課、講座,或在校園文化營造人文氛圍,并為學生創造認識、參觀文化遺產的機會,幫助其不斷積累人文知識,并引導其將人文精神滲透到設計過程中,促使其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4結語
一條主線
本課程貫串始終的一條主線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學習有關社會生活的常識、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適應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標準的許多提法都是從兒童的生活現實和生活需要出發,從學科的概念出發。如過去小學《思想品德》以德目構成課程標準的框架,現在《品德與社會》以兒童由近及遠的社會生活范圍為課程標準的框架。
點面結合
兒童的社會生活范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擴大的,從個人、家庭、學校到社區、家鄉、祖國和世界。我們以這大大小小的生活領域為主題組織教學內容,構成教學內容的若干“方面”。在每個生活領域里,都包含有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社會關系等主要因素,這些主要因素還可分解為時間、空間、人文環境、自然環境、日常生活活動、文化活動、經濟活動、政治活動、人際關系、社會規范、法律制度等具體要素。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發展是通過與各種社會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實現的。所以,這一個個要素與兒童的交互作用就成為組織教學內容的“要點”。如“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畫出學校及周邊區域的平面圖和路線圖”,就是兒童與社會環境;“體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個人身心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兒童與社會活動;“感受與同學的友愛之情”,就是兒童與社會關系;等等。以社會生活領域為“方面”而設立的主題也是反映了兒童與社會的交互作用關系。每個“面”上都會涉及到各種社會要素,當然,不是每個領域所涉及的要素都相等。我們按“面”選擇適合小學生學習的“點”,即在每個主題下面分列了數量不等的若干要點,構成了整個內容標準的框架。
綜合交叉
綜合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知識、能力的綜合;一是社會生活各要素的綜合。前一個綜合在課程性質部分已有分析,后一個綜合也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在現實生活中各社會要素是綜合成整體出現的(如社會環境是工業城市,則工廠勞動成為主要的社會活動,嚴格的勞動紀律和團結合作成為人際關系的準則),兒童在某一社會生活中涉及的社會要素也不是單一的,只是由于研究需要才把它分為不同的要素。所以在安排內容要點時,不明顯地按社會要素歸類,只是把要素綜合隱含在內容里面。如“我是中國人”部分第7條“了解我國不同地區的差異,探究這些差異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在這一內容里綜合包含了幾個社會要素,它既有社會環境的知識,又有社會活動的情況,還有人們之間應有的態度和規范。同時,我們雖然按社會生活領域分成了若干主題,但各主題所含內容之間也存在著交叉。如“我的成長”中有“了解有關安全的常識,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這個內容與“我與學?!敝械摹案惺芗w生活中規則的作用,初步形成規則意識,遵守活動規則和學校紀律”交叉?!拔业某砷L”中關于“抵制不良生活方式,遠離”的內容與“我與家庭”中“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交叉?!拔遗c學?!标P于“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的內容,既可以了解自己學校的發展變化,還可以了解中國和世界學校的發展變化,這樣就從“學?!边@個領域擴展到祖國與世界,出現了3個領域的交叉。這就是本課程綜合性特點的明顯表現。它打破了原來思想品德、中國地理、中國歷史、世界地理、世界歷史等學科的界限,成為一門全新的綜合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