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8:52
序論:在您撰寫湯姆索亞歷險記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上好初中語文第一課
初中第一堂語文課至關重要。我精心設計了開學第一課,通過展示斑斕多姿的語文風采,讓學生去感受語文學習的無窮魅力。如介紹關于國畫大師張大千和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君子”和“小人”的文學故事,如欣賞古典詩文的陽剛之美、陰柔之妙等,具體感受語文的工具價值及人文價值,真真切切明了語文學習的意義。然后再不疾不徐地提出語文學習的目標、要求,便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這樣的第一課讓學生方向明確,心中豁亮,長久不忘。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首先要從初中第一課的大處著眼,為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做長遠規劃。
二、實效備課蓄勢,高效上課生花
學生年年不相同,認識水平有差距,學習方法有出入,視野廣度有區別,豈能讓一份教案、一個課件沿用若干遍、若干年?我常常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課前備課上,盡力做到教育教學短時高效。
雖說教無定法,但畢竟有法。我常常反復琢磨教學環節,并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嘗試最優化教學。上《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名著閱讀課時,我先做好一份課件,準備做當堂檢測,其他老師又一起增加了題目。上課前卻突然發現了一道選擇題的疏漏之處——第四選項應該是對的。(D.湯姆在洞中遇到了印第安人喬和西班牙人,其實是一個人)趕陜找來原文查證,翻閱原著的第二十六章。
那又聾又啞的西班牙人咕噥著說:“沒出息!”兩個孩子見此大吃一驚。這個聲音嚇得兩個孩子喘不過氣來,直發抖,是印第安人喬的聲音!
果然如此!“西班牙人”就是印第安人喬,此題無答案。轉念一想:既然老師都犯迷糊,不如將錯就錯。課堂上學生爭論未果,最后恍然大悟。這一招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教學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另外,學生在課堂檢測環節上興趣盎然。我們實現了預定目標:隨著試題難度的逐漸加深,學生越來越覺得名著是解讀不完、品讀不盡的。
我和我的同仁就這樣精細地磨每一節課,“疑義相與析”,取長補短,齊頭并進。教師在課前多用心,多投入,才能更好地實現課堂的實效與高效,可以讓學生更好學,樂學,節約了學生的學習時間,讓學生從內心深處保持了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三、指導學生自習的具體步驟
我把“會學習”細化為3步驟:課前預習——課堂聽課——課后復習。預習是學習之始,最為重要,我做了具體的引領。
語文預習的基本要求:1.畫出生字詞;2.標好自然段落序號;3.做好課后習題;4.在書邊做好批注,不少于3處;5.提好問題,不少于一處。
“疑為學之端”,有深入的思考,有切實的提問,思維才會一直處于活躍狀態。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開始有問題了,開始會從謀篇布局、遣詞造句、文章風格、思想情感等方方面面來思考,來質疑了,問題開始有質量了。例如,在預習朱自清《春》一文時,學生提出了以下較高水平的問題。
1.第5小節的“賣弄”是貶義詞,用在這里是否恰當?(楊洋)
2.為什么前文對春的描寫非常細膩,后文卻說“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楊書軼)
3.為什么雨下了兩三天,作者就提醒人別惱呢?(翁允凡)
4.第6段下雨很惱人,為什么作者卻說很喜歡?(袁簽楓)
5.朱自清寫春寫得如此生動,是不是因為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朱談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意時時抓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契機。單元練習中《安恩和奶牛》有兩個問題:1.試比較兩段文字人物描法有什么不同,并說說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2.作者重點在于表現安恩的形象,為什么要寫屠夫呢?學生答題時枝枝節節,語言拖沓不得要領。學生的這一困惑比較典型,沈堅老師一句話給了我靈感:“是否可以畫棵知識樹讓抽象的知識體系形象化呢?”讓誰畫呢?與其老師畫,還不如讓學生自己畫。每人畫一棵知識樹,就是積極地參與一次競賽,愉快地完成一項作業,一舉兩得!最后選出最佳作品:周凌云同學創作的椰子樹——3片狹長的樹葉伸展開去,這3片椰葉分別指修辭方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每片樹葉里按照葉脈依次標明“比喻”“夸張”“虛實相生”“動靜結合”“記敘”“抒情”等。我把這棵美觀實用的椰樹發給每個學生。
一張表、一棵樹,語文常見寫作手法的知識體系完整、清晰、立體地呈現了出來,從此學生做批注的角度多了,回答問題也有了方向。這份自主作業既完成得快樂,又可以引導學生繼續高效學習。
四、語文活動的延伸
3分鐘的課外延伸也是促進自主學習的一個途徑。每堂課40分鐘,我擠出時間安排課前3分鐘誦讀。誦讀按照學號進行,選擇文質兼美的文章,自制演示文稿,配上背景音樂,聲畫并茂。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同學大約有3次上臺機會,大家格外珍惜,所有同學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優秀作品的熏陶。
每周摘錄也能明顯體現出學生閱讀傾向的悄然變化。從一開始的東看一本西看一章逐步走向系統地親近優秀作品,大量地閱讀名著。兩個月下來很多同學都至少閱讀了五六部名著,如《格列佛游記》《駱駝祥子》《獵人筆記》等。
我們還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措施,每月進行一次主題語文活動。
9月份進行優秀語文作業展。從摘抄、隨筆、練字本、默寫這四類作業中挑選最佳作業復印展覽,引來學生駐足觀看,稱贊驚嘆之余明白了如何讓作業更優秀,更上乘。
10月份進行名著競賽。就《湯姆·索亞歷險記》一書進行書面競賽。同學們積極預熱,有的甚至都能說出湯姆用門牙換了什么東西,雖然我明確規定太瑣碎的東西不要涉及。
11月份進行硬筆書法競賽。每人都寫《水調歌頭》,自畫格式,最后由學生挑選佳作,以對近兩個多月的練字成果進行展示。
12月份將進行誦讀比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
第2學期還將繼續進行各類活動,如八年級時擬將課前3分鐘朗誦改為課前3分鐘演講,有了深厚積累,再訓練個性表達;還將進行名著課本劇展演,評選“最佳劇本獎”和“最佳男女演員獎”,將名著生動化、情景化。
【關鍵詞】調整策略;以生為本;激感;有效學習
一、精心設計問題,有效打破課堂的沉悶
通過多年帶高段語文教學經驗所得,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與水平狀況,課前精心設計問題,在教學中創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去獲取知識,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例如:《一夜的工作》是講偉人的感人事跡,設計問題時應以“情感”為主線,采用情境教學法把握課文的重難點,以真情撥動學生的心弦。本課教案隨著深入課堂進行觀察與研究,教師紛紛提出自己的困惑,在第二次備課時進行有效調整,更多的是備學生。如:讓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又是什么?教材的亮點在哪里?反復琢磨著,在上堂課中找突破,參考同事們建議,品讀生活簡樸時,分析“高大的宮殿式房子”和“擺設簡單”對比如何深化。第二天,教師離開講臺桌,走近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采取相應的策略,讓學生品讀生活簡樸時并展開想象,話題是“原本高大的宮殿式房子曾經會是誰住過?里面的擺設會是怎樣的?而如今成了的辦公室?”
采用句式練習說話:
原本高大的宮殿式房子是那樣豪華,而如今成了的辦公室擺設如此簡單 ;
原本……而如今成了的辦公室;
原本……如此而已。
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緊接著追問:這樣對比說明了什么?我們應該懷著怎樣的心情?帶著這樣的心情讀好這句話。激起學生敬佩之情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真誠地表達出來,朗讀也就水到渠成。
二、教師隨堂應變,及時激活學習的熱情
當然,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生成可能不一定按你預設教案那樣一成不變,出現不同情況時,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要隨機應變,適當做出調整,采取相應的對策,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可能收到的效果是你意想不到的。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币虼耍處熢诮M織教學時,應通過設置各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隨機誘導,適度點撥。如問:學到這里時,你們很好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那么你對還有哪些了解,而這些又是我們前面所沒提到的呢?根據新課程理念要讓學生自行收集和查找一些有關的補充資料,拓展知識面,有利于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有學生聯系小時候說,從小總理就有抱負。他認真地回答校長提出:你是為什么而讀書?他說,我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學生說多么了不起的總理啊,我很敬佩總理。有學生說總理不圖個人享受,嚴以律己,嚴待家人的作風的事例。
三、樂于表達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
縱觀分析課堂,學生始終保持著積極參與課堂的狀態,聽課的老師是這樣評價這個班學生,學生的回答真精彩,一堂課下來涉及的知識量多,而老師只用做適當點撥,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這班學生很優秀,他們會說,愛說,知識面廣泛而敢質疑,亮出學生的智慧來了,他們各抒己見,難能可貴。一位老師打趣地說:“執教老師正像一個主持人。只用稍加點撥,學生就滔滔不絕,這樣教師的課上得很輕松,學生學習興趣又濃厚,學習的負擔就會減下來了?!?/p>
的確,學習本身是學生的內部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環節的安排,并不只是為了把知識講明白,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使其產生內部需求。學生樂于表達發言的積極性很高,都有想講的欲望,教師只用適度點撥一下,已達到我所預想的目的,二次磨課也見其效。試想只要孩子會說,愛說,質疑,就是一堂減負提質的好課,因為負擔往往來源一個人的內動力――學習熱情,他愿意去做這件事,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有多重,他覺得都是快樂的;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我們的課堂中,只要學生樂學愿學,無論我們老師充當什么樣的角色,主持人也好,導演也罷,演員也好,就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我們付出的功夫也就值得了。
四、多元化評價,有利于語文素質的提升
而有時課堂的活躍也來自教師對學生評價語,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給予肯定并給出很高的評價時,這樣評價也帶動了其他學生躍躍欲試的愿望。只有進行正確、科學的評價,才能使學生從評價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進。我在上完公開課后,開始學習《湯姆?索亞歷險記》一課時,師問:從課題來看,本課主要應把握住什么。(“險”)
那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湯姆?索亞經歷幾次險境?當學生舉手時,教師隨及提出已在公開上舉手回答的同學,我給你們一個職位叫高層,因為你們已在公開課上通過老師和領導的考驗,他們個個興奮不已,手舉得更堅定了,現在這節課要把機會留給其他同學,然后你們做補充,行嗎?既肯定了他們舉手的積極,樹立了榜樣,又給其他同學好好表現的機會。學生學習就來勁了,在交流精彩片段精彩在何處?他們聯系課文紛紛發表自己的感悟,不僅是品味文美,更重要的激活他們的思維。特別是體會“鄉親沒有湯姆?索亞音訊到看到他安然回來時的意外欣喜”場面的描寫。他們會從各個角度去分析,爭先恐后舉起手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打破六年級前段時間來的沉默,喚醒和激發學生想說的欲望。他們學習的熱情得到釋放。成功快樂的情緒體驗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樂于學習的強烈欲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五、磨課后反思,有利于今后教學的有效性
在《一夜的工作》這一課堂教學中,也難免會留有遺憾,在學生品讀勞苦時,由于學生分析到位,疏忽了對重點句的朗讀,個別學生可能會印象不深。帶著這一思考,我們組的韓老師又進入第三輪修改。韓老師精心設計了導語:司馬遷曾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詩人臧克家又曾經說過:“給人民做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庇幸晃焕先?,當他去世的時候,舉國上下一片悲痛,聯合國也為他降半旗哀悼,北京城為他送行的人占滿了整條長安街。同學們,他是誰?
出示照片。這就是我們的總理,他對工作是那樣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這樣處理不僅重點突出,而且她用自己的激情撥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對總理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即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又能使語文學習達到了預設的效果。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形勢要求下,教師根據學生的學,以“學”定教,以生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體現語文學習的有效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有收集、查找、整理和吸收利用的過程,要讓學生有進行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要多元化評價學生,鼓勵學生,讓他們有躍躍欲試的愿望。有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有教師在課前的精心設計和磨課,在課堂的引領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最充分的體現。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讀書 語文素養 班級圖書驛站 讀書序列
語文教學的痼疾由來已久,教師對學生基礎知識的鐘情遠遠大于對語用能力的培養,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語文出現功利性,為考分而考分。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不到提高,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與日俱減,造成當今語文教學的大耗時、大投入而低產出的現狀。為什么中國人學習語文越來越沒興趣,學習效率越來越低?究其原因,與學校領導對教師的評價與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息息相關。筆者認為:靜下心來,和學生一同讀書,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正道。
一、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從廣泛閱讀開始
語文素養怎么形成?這又回到一個老師們老生常談的問題,大大小小的教育會議、平平常常的教研活動都在泛泛而談,有的還是領導們特別強調的??稍趯嶋H教學中,部分教師常常充耳不聞,領導講一套,我行我素又一套,盡管教育行政部門三令五申,當下的語文教學“濤聲依舊”。
部分語文老師認為:考分還是最重要,是語文教學中壓倒一切的工作,沒有考分,領導很生氣,后果很嚴重。筆者不是強調考分不重要,而是認為,老師們在注重考分時,不要忘記對學生的素養的培養。筆者還偏執地認為,在考分與素養二者之間,素養更要常抓不懈,因為這是在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基。
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量,其實是在積累語言,充實語言倉庫。清代康彪總結讀書經驗時說:“閱讀必宜博,經史與古文時文,不多閱則學習膚淺,胸中不富。”呂叔湘先生說: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于課外閱讀。可見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在規定背誦篇數的同時,第一次明確規定課外閱讀總量: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梢灶A見,學生在小學階段有一二百萬字的閱讀量,腦子里裝著上百篇文章,七十五首古詩,有了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寫能力定會增強。因此,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瀏覽、泛讀、速讀、精讀四種不同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文體、不同讀書目的及自我需要,采用不同的讀書方法,既積累語言,又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應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引入富有時代氣息的新鮮閱讀內容,補充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彌補現行教材的不足,讓學生在博覽群書中提高語文能力。
二、建立班級圖書驛站,讓學生有書讀
圖書館是一座城市的靈魂。班級的圖書驛站則是班級的靈魂,引領學生走上酷愛讀書的炫彩大道,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在圖書驛站里等待、徘徊、前行直至流連忘返。
學生的成長源泉在哪里?家長們堅信,學好書本,再報上幾個興趣班,學上一技之長。筆者卻一直“固執”地認為,學生的成長原動力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是持久而廣泛的讀書豐厚著學生的底蘊。
1.交流假期讀書
休息和調整了一個假期,學生的心總是有幾分狂野。筆者開學第一課總是重復著同一教案《假期讀書交流會》。交流會上,學生講述假期中有趣、精彩的讀書故事:三國故事演繹得扣人心弦,梁山好漢是學生心中的傳奇,馬小跳的故事引人入勝,海倫·凱勒的勵志生活娓娓道來……交流的學生有我的預設,也有生成的精彩。
令人艷羨的前奏鋪墊,讀書的話題水到渠成。
“同學們,故事聽完了,你想告訴老師什么?”可愛的小手如林,“我們也想靜心讀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p>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p>
……
句句古今名言的誦讀聲又在教室里此起彼伏。
“那我們談談我們班的讀書計劃吧?!蓖瑢W們歡呼起來,“好!好!”教室里瞬間沸騰了。
2.共享心愛圖書
學生把自己家中閱讀的心愛圖書帶進教室,成立班級“圖書館”,每人三至五本書,共有一百本左右的好書,可以任意借閱,定期換閱,形成好書人人讀。
怎么管理圖書?怎么讀書?讀書,需要時間。時間在哪里?它就在每一個人的雙手里。你一松手,它就從指間溜走。因此,讀書需要只爭朝夕。一早到校,可以讀書;午間休息,可以讀書;睡覺之前,可以讀書。圖書驛站有兩名站長管理,每周有一次換閱圖書的機會,學生總是在換閱前讀完一本又一本的好書,而進入下一次的讀書旅程。
3.交流月月讀書。
讀書交流會是不可缺少的讀書盛宴。每月一次的讀書交流精彩紛呈,學生總像準備一個重要節目一樣,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備好,有的爸爸媽媽也參與其中,稱為“親子共讀”話讀書。學生的交流有見地、有深度、有思想的火花閃爍。故事生動了,心得深邃了,情感豐富了,學生的思維在圖書驛站里提煉、升華。
一年又一年,周而復始,學生愛上了這樣的“圖書館”。在這里,學生認識了巴金、曹文軒、楊紅櫻、鄭淵潔……走進他們,學生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那里面的主人公回腸蕩氣,歷歷在目;那里面的河山大川壯美秀麗;那里面的妙語人生精辟而令人回味……
4.收獲讀書成果
杭瀅說:“老師,我的優秀習作發表了?!笨粗σ庥闹蓺獾哪樀?,筆者微笑地點點頭,豎起大拇指說:“真好!老師為你高興,加油!”
是圖書驛站給了學生思想的種子。
學生有了這顆種子,靈魂洗練了,精神獲得了新生。
三、架構有效讀書序列,讓學生會讀書
學生讀書,通常情況下,如果沒有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導引,總是喜歡讀一些文化快餐類的、幽默笑話類的,甚至是一些低俗的書籍,這樣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與學習背道而馳。
1.倡議親子共讀
開學以后,學校倡議全校師生積極投入讀書活動中。我班《親子共讀倡議書》如下:
(1)倡導孩子博覽群書。語文的源頭,就在大量的、高品位的閱讀上;而閱讀,是精神成長和情感發育的必需,絕不僅僅是為了語文。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引導孩子多讀好書,在讀書中感受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在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中汲取營養。這些書可以是童話類、小說類的,可以是科普類、人文類的,還可以是名人傳記、哲學類的,無論怎樣,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好書”。
(2)提供孩子讀書環境。提倡“少買一包煙,給孩子多買一本好書;少看一小時電視,多陪孩子讀書”的精神,能主動地和孩子一起閱讀,引導他們思考,營造家庭讀書氛圍。
(3)與孩子交流讀書心得。麻煩家長每天能督促孩子讀書半小時以上,并簽名認可。一同與孩子收獲讀書的喜悅。
(4)指導孩子寫好讀書筆記,并加以檢查、督促,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讀書可以拓寬眼界,豐富知識;讀書能引導我們明理,提高修養;讀書,還能提高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本好書就像一艘航船把我們從淺狹的港灣引向生活無垠的海洋。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讓本本好書伴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腳步,讓迷人的書香飄溢你美好的家園。
2.推薦優秀書目
推薦優秀書目,是有效讀書的重要一環。在書海茫茫中,推薦優秀書目猶如為學生點燃指路燈塔。我為學生選擇以下圖書,共75本:
(1)兒童故事(12本)
《東周列國志故事》、《紅樓夢故事》、《三國演義故事》、《西游記故事》、《水滸傳故事》、《聊齋志異故事》、《成語故事精選》、《智慧故事精選》、《神話故事精選》、《體育明星故事精選》、《軍事家故事精選》、《三毛流浪記》。
(2)文學名著(29本)
《三寄小讀者》、《稻草人》、《小布頭奇遇記》、《小兵張嘎》、《小英雄雨來》、《鄭淵潔童話選》、《我要做好孩子》、《草房子》、《第三軍團》、《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普希金童話詩集》、《王爾德童話》、《列那狐的故事》、《魯濱孫漂流記》、《月亮寶石》、《海底兩萬里——凡爾納科幻小說選》、《愛麗司漫游奇境》、《吹牛大王歷險記》、《騎鵝旅行記》、《木偶奇偶記》、《湯姆索亞歷險記》、《鐵木爾和他的伙伴們》、《搗蛋鬼日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名人傳》。
(3)科普讀物(17本)
《數學迷宮》、《趣味地理》、《生物王國》、《人體探秘》、《宇宙尋蹤》、《心理天地》、《中國資源》、《不知道的世界》、《科學王國里的故事》、《元素的故事》、《昆蟲記》、《走進自然》、《大科學家講的小故事》、《科學改變人類生活100個瞬間》、《科學的發現》、《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八十天環游地球》。
(4)文化教育(17本)
《愛的教育》、《做人的故事》、《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做人與做事》、《百家姓聲律啟蒙》、《千家詩》、《寫給中國小學生》、《100個中國孩子的夢》、《名人的小學時代》、《中華經典誦讀本》、《小學生100種必讀書導讀》、《大地的兒子》、《兒童圣經故事》、《國際知識問答》、《童詩三百首》、《蔡志忠漫畫集》。
3.建構督促機制。
學生課外閱讀的隨意性很強,一是書目的選擇隨意;二是讀書的時間隨意。要讓學生堅持不懈地閱讀下去,就必須有一定的閱讀機制加以保障,家長和老師都要付出適當的勞動,保持學生讀書的連續性。我為學生設計了“親子共讀記錄卡”,由家長和老師共同督促完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坝H子共讀記錄卡”如下:
丹陽市新區實驗小學親子共讀記錄卡
班級?搖 ?搖?搖?搖姓名?搖?搖 ?搖 ?搖?搖?搖(?搖?搖 月?搖 ?搖日—?搖 ?搖月?搖 ?搖日)
4.檢測反饋效果
按照學校的讀書計劃,每個年級每學期都有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通常每學期我們有兩本必讀書,六本選讀書。學生必須精讀必讀書,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對于精彩片段能熟讀成誦,對書中人物故事有清楚認識,能講相關人物的故事。選讀書可以瀏覽,大略地讀,能夠了解大概即可。
我們在語文“階段課堂練習”中,把必讀書目中的內容作為練習內容之一,也是對讀書效果的一個很好檢測。學生對“讀書工程”的落實由完全自由式閱讀逐漸向有層次、有計劃地閱讀過渡,真正夯實課外閱讀的“量”,再由“量”變走向“質”變,讓讀書改變學生的人生。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初中Z文 教學銜接
初一新生的特點是充滿好奇,做好小學至初中的過渡銜接,讓剛剛進入初中學習的孩子們順利走過“新生期”,把好奇因素轉化為學習動力,是初一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做好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的教學銜接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激趣
我們都知道萬事開頭難的道理,也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一新生對新環境、新老師都有新鮮感(哪怕較差的學生也會這樣),教師可利用其新鮮感大做文章。面對新生,要抓住開學第一課的關鍵環節①。如果在第一節課上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的興趣,那么后面的教學就輕松得多。
(一)如何上好第一節課
1.自我介紹
第一節課,首先介紹自己的名字。說到名字,里面挺有學問,包含許多語文知識。好的名字很講究音、形、意,而這正是漢語詞語的特點。如:圓圓/冰冰/由重疊的兩個字組成疊音詞,悅耳動聽,朗朗上口,又有一股親密親切的味道。如:畢夢成,夢是夢想的夢,成是成功的成,畢有“全、都”的含義,這個名字表達了所有夢想都能成真的意思,寄托了父母對他人生的美好祝愿和無限期待。再比如:蘇軾這個名字?!拜Y”,就是古代車上的橫欄桿,扶著欄桿可以望遠。足見他的父親希望他做個志向遠大的人。
2.明確語文的四大天王――聽、說、讀、寫
語文課,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學習母語。對漢族同學來說,漢語就是母語。對于少數民族同學來說,漢語是民族通用語,也可以算作母語。目前,同學們運用母語都已經挺熟練了,但為什么還要學習語文呢?為了能夠更好地聽說讀寫。
第一,聽。人有“五官”,指的是“眼耳口鼻舌”。人有一對耳朵,卻只有一條舌頭,而且常常被嘴皮關在嘴巴里。這是什么道理?――聽比說更重要,但并不是有耳朵就會“聽”?!度龂萘x》里“曹操吃雞肋”的故事(可以安排學生講)?!半u肋”兩個字,其他人聽到的只是一個口令,楊修聽到的卻是曹操心里的猶豫不決,聽到軍隊退兵的信號。楊修的過人之處,當然不僅僅是聰明,還在于他滿腹經綸,飽讀詩書。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斷習得語文知識,注意訓練“聽”的能力,我們能從別人的話語中聽出更深層的含義,能從各種聽覺信息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更多有用的東西。
第二,說。先講一個故事《最好的與最壞的東西》:從前有一位國王,吃厭了宮中的各種美食,于是讓隨從帶著他到民間去尋找美食。這天他來到一位有名的廚師家里,要求廚師為他準備兩頓飯,第一頓要做成世界上最好的,第二頓要做成世界上最壞的。做得好,廚師就能得到重賞,如果做不好,廚師的性命就難保。不一會兒,廚師做完了第一頓飯。只見盤子里是一些可口的蔬菜和切成薄片的牛舌頭。廚師解釋說:“舌頭是人類最好的東西之一。舌頭能說出真理,能表達真情,讓人類充滿智慧和感情。”國王聽了非常滿意。過了幾天,國王又來了,他準備吃世界上最壞的東西,卻發現廚師給他做的食物跟上次是一樣的。國王正要發怒,廚師說話了:“舌頭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但也是最壞的東西。它能說出愚蠢和惡毒的話語,讓人類充滿絕望和仇恨。”國王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這個行為只要不是啞巴,誰都會。但是同一個內容,不同的人來說,效果就不一樣。為什么?我們不能斷定語文學得不好的人,話就一定說得不好。但是我們可以肯定,語文學得好的人,他所說的話一定會吸引人,會帶給人智慧和美的感受。
第三,讀。凡是識字的人都可以閱讀。但是長期閱讀學習的人,讀書的層次是不一樣的。同學們可以觀察自己的家,或者親戚朋友的家。凡是家里有讀書人的,特別是有喜愛語文的人,就會有不少書籍。相反,如果沒有讀書人,沒有喜歡語文的人,那么家里頂多只有幾張報紙、幾本雜志。
第四,寫。不少同學把“寫作”當成是一道題目,一道作文題,其實這是一種不太正確的理解?!皩憽逼鋵嵤俏覀兩钪蟹浅V匾囊徊糠?。以前通訊不發達,離得遠的人要相互寫信,有急事要發電報,這都需要我們寫作?,F在通信工具很多,但還是離不開寫――發短信,需要寫。我們編短信給家人朋友,作用跟寫信或者寫留言條是差不多的。社會上有人把編短信當做主要工作,節假日的時候,那些很有文采、很有趣味的短信,都出于專門的“短信”(可以進行短信的舉例欣賞)。據統計,春節期間,一個好的“短信”至少賺錢10萬元。有的人上網聊天、上網開博客,不管寫得好壞、不管字數多少,都以寫作為基本方式。現實生活中,讀書時、寫檢查、寫保證、寫申請;以后大學畢業找工作,寫自我推薦、寫求職報告;工作以后,要寫計劃、寫總結、寫發言稿、寫匯報材料;遇到不公正、不公平的事,要寫申訴材料、寫舉報材料;自己在生活中,要寫日記、寫書信(用紙筆或網絡);如果當了作家、記者、編輯,更是必須依靠“寫”生活。
所以,“寫作”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愛不愛語文,不管你的語文學得怎么樣,你只要想過正常的現代文明生活,就必須去“寫”。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容易一點、更輕松一點、更富有情趣一點,我們當然要努力寫得更好一點。因此,我們需要學習語文,學好語文。
(二)必備的學習用具及要求
小學生進入初中,學習任務有了變化,因此應對他們提出相應的學習輔助要求:(1)一個筆記本、一個讀書筆記本、一個軟抄本、一個練字本、一個聽寫本。筆記本用來記錄課堂學習內容;讀書筆記本用來摘抄美文佳句寫出感悟;軟抄本用來寫隨筆和周記;練字本用來練正楷字,聽寫本用來聽寫字詞等。(2)工具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3)課外書籍:《湯姆?索亞歷險記》、《伊索寓言》。(4)每天要交的作業:字詞整理。(5)每周要交的作業(周一):讀書筆記、隨筆各兩篇。
這節課讓他們悟到學習語文和學習數學、英語一樣重要,一樣充滿情趣;讓他們消除了因諸多原因而產生的厭學語文、怕學語文的心理。使他們明白了:要使自己聰明起來,不學語文是不行的。這樣,或許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們的學習潛力,為進入中學主動地學語文邁出理想的第一步。
二、а
在激趣的基礎上,老師要精心準備好不同課型的授課技術,以強化語文課堂學習效果。
(一)課文的學習
1.現代文
小學課本中的文章一般淺顯易懂,老師對學生強調基礎要求,重視字詞的掌握和積累。而初中則對文本的研讀提高了一層,在加強基礎知識積累的前提下,學生要深入文本,運用圈點批注的方法進行閱讀,有自己的閱讀感悟,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因此,老師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方面的指導,做好示范引導,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悟。
2.文言文
小學語文課本里難得見到文言文,就算有,也只是幾首古詩罷了。初中每個單元都有文言文,或長或短。剛接觸文言文,學生會認為它既難讀又難背,更別說理解和運用了。所以我們在學習《童趣》和《論語》時要放慢速度,耐心指導學生文言文的朗讀,并注意節奏和停頓,對如何翻譯文言文,做好細節的輔導,讓學生掌握簡單的文言文學習方法,為以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寫作的指導
初一新生怕寫作文的大有人在,一到寫作文,有的抓耳撓腮,找不到“下鍋之米”;有的絞盡腦汁卻只能寫出干巴巴的文章;有的干脆套用小學寫過的老掉牙材料。在初一第一次作文課上,筆者組織了《找朋友》的作文游戲活動②,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作文興趣,解決了無米下鍋的難題,學生對作文課充滿了期待。
在《找朋友》的快樂歌聲中導入作文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認真講解要求:(1)每個學生用100―150字左右寫一幅“自畫像”:只許寫臉部,如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如果覺得臉部刻畫不好,就可以描寫自己的頭發。描寫要逼真詳細,獨特處更不能忽略:如一顆痣、一塊斑,鼻子特別大,眉毛特別細等。不寫衣服,不要署名,不注性別。時間10分鐘。(2)全班同學分成兩組。“自畫像”完成后,甲乙兩組交換“自畫像”,每個同學都可拿到另一組某個同學的“自畫像”。(3)甲組端坐不動,由乙組按圖索人――通過這份描寫有自己面貌特征的短文,找到自己的朋友,并進行4分鐘的采訪。完成后,各自坐回座位。接著,乙組端坐不動,甲組根據“自畫像”認領自己的新朋友,同樣進行4分鐘的采訪。(4)擬定采訪提綱:(可由學生自定)你的名字是什么,家在哪里?父母做什么?你有什么愛好?對于新學校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實現理想?(5)采訪完成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寫采訪記。
采訪記要求:(1)自己擬大標題,如:一個多才多藝的男孩――XX同學采訪記。(2)不少于500字。(3)書寫工整、美觀。
在這節找朋友的作文游戲課上,學生表現得都很活躍。在他們的印象中,老師直接進行作文指導,接下來學生進行寫作,課堂顯得很安靜。這節課,讓學生感受了不一樣的課堂,每位同學都是參與者。(如果班上的學生人數是奇數,就需要老師加入)。寫作內容直接與活動內容結合,材料來得直接,來得新鮮,來得及時,學生既找到了好朋友,又完成了寫作,可謂一舉多得。學生的作文都能按照要求來做,同時對這樣的作文課很期待。
只要是每一單元結束,就要重視單元綜合性活動,通過富有趣味的課件,老師恰當的引導,讓學生參與進來,提高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三、培養習慣
興趣是關鍵,而良好的習慣則是語文學習的有力保障。教師應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為學生適應初中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培養預習習慣
現在的教學都安排了學生的課前預習,但要達到理想的預習效果,并不僅僅是老師的一句“好好預習”就能實現的。我們要拿出足夠的時間指導學生預習。引導學生怎樣讀課文,怎樣對待字詞,怎樣理解預習提綱,閱讀課文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等。課堂上有了這樣的指導,學生知道了怎樣預習,就為語文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所謂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樣體現的。
培養學生預習習慣,引導學生課堂上專注聽講,并積極思考和記憶,注意記重難點的理解。除此之外,還應鼓勵學生多發言,并注意表達清楚流暢,懂得講禮貌。
(二)培養質疑習慣
培養學生質疑文本的習慣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有效手段。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安排閱讀的時間,給他們交流的時間。
(三)培養自評習慣
要從方法上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行批改,及時改錯,從而及時反饋學習的效果。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選出那些責任心強、習慣好、威信高的學生,賦予他們組長的權力,開展組內競賽,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四)培養復習習慣
指導學生學完后及時復習,再做作業。
(五)培養閱讀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初一新生在小學階段的閱讀量有限,閱讀能力參差不齊,但他們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模仿力強。初一功課少,可利用這黃金時期恰到好處地引導他們好讀書、讀好書。讀中國四大古典名著,讀《魯濱孫漂流記》,讀背更多的古詩詞……在不斷地閱讀中,擴大閱讀范圍,拓寬視野,在有意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語文品位。
引導閱讀時,可適時舉辦各種讀書活動,如讀書交流會、寫讀書心得比賽等。通過閱讀,他們會自覺不自覺地模仿文章精彩之處的描寫,努力使文章生動起來。
(六)培養查工具書習慣
開學第一課應強調學生準備好必備的工具書,在語文學習中注意及時查閱解決閱讀方面的障礙。對課文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要求學生整理出意思,做到會拼、會讀、會寫、會用,養成重視工具書的習慣。
(七)培養善觀察、多練筆的習慣
兩周一次的作文課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遠遠不夠的,平時要引導學生多積累素材,記錄下生活中的點滴感動。如果你是一個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就可以把隨筆、日記作為了解班級工作的一個平臺。在工作中,筆者經常安排學生記錄下班級活動的精彩片段,寫下自己的活動感悟,培養學生的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這樣,和學生的交流就不是談話這唯一的方式了。
(八)培養書寫習慣
書寫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平時要讓學生多練字。先讓學生準備好與課文同步的正楷字帖本,學生握筆的姿勢、坐姿都要嚴格到位,并隨時注意糾正學生的姿勢。鼓勵學生每天15分鐘描紅,及時上交,批閱后及時反饋,指導學生書寫工整、規范,卷面整潔。到第二學期,鼓勵學生對照字帖,在練字紙上進行仿寫,每天規定練習內容,強化練字效果。同時,把優秀作品張貼上墻,進行加分鼓勵,讓學生在這種期待成功、享受成功的心態中進行練習,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初一新生單純得就像一張白紙,你希望學生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就對他們進行有目的的培養。為了讓他們的初中生活畫卷更美,更多彩,我們要教給他們“繪畫”的方法和技巧。初一新生的語文銜接教學是多樣化的,只要我們用心,就一定會取得好的成效。
注釋:
一、存在的問題
現在,教育行政部門對兒童課外閱讀逐步重視起來,且陸續有相關文件出臺,也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相關的展示、評比等活動。這樣從上到下的行政推動,的確讓各校領導、教師更加重視課外閱讀,并開展相應的讀書活動。但是,由于只關注轟轟烈烈的校級、市級、省級層面的讀書活動,沒有日常的、細水長流的讀書活動,沒有切合實際的閱讀計劃、目標及呈現系列化、階梯式、螺旋上升式的有效指導、靈活指導,兒童課外閱讀出現了以下問題。
1.兒童課外“被動”閱讀。我們如果做個有心人,去深入兒童群體,密切關注他們的言行、神情,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兒童在教師布置課外閱讀任務時,一臉苦惱,情感外露的男孩甚至會當場叫嚷:“???!怎么又要讀那么多?。?!”課間,說不定還在相互發泄著自己對教師的不滿,對課外閱讀的抵觸情緒:“×老師真討厭!”“我一看到那書本就頭疼!”“我也是,一捧起書本就想睡覺!”“就是??!老師要求的書有什么好看的!我要看電視!我要玩電腦!”“為什么老師不布置些漫畫書給我們看?。糠駝t,我肯定會超額完成任務的!”“倒霉??!我又沒得玩刺激的電腦游戲了?!薄@些孩子也就鮮有在課余主動捧起書本閱讀的,如果在校的午習課、放心班上作業完成得早,值班教師讓孩子們自由閱讀課外書,他們是“充耳不聞”的;而如果“不巧”,正好是語文教師當班,他們拿著個書本也是一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模樣。在家里,如果教師要求家長每天負責檢查簽字,他們是能拖則拖,拖不過了再懶懶散散、無精打采地打開書本閱讀??上攵?,這些孩子們的課外閱讀興趣處于休眠狀態,是帶著任務觀點、“被動”地在進行課外閱讀,沒有主觀能動性與積極主動性,閱讀效果與質量也就不言而喻了。
2.兒童課外“任意”閱讀。兒童如果沒有沉迷于網絡游戲,沒有電視癮,沒有其他不良嗜好,對課本以外的、新奇、陌生的書籍應該有一種天生的好奇心,或者可以說是一種興趣,但是他們這種興趣是不持久的,而且也會出現興趣指向偏差導致書籍選擇有偏差。
一部分男生天生的好奇心與獵奇心理,青春期荷爾蒙過早分泌,使得他們對富有感官刺激、充滿驚險情節沖突、甚至是充滿暴力元素的低俗漫畫書、圖文版笑話書、小人書等愛不釋手,如《蠟筆小新》《哥玩的不是賤、而是寂寞》《四褲全輸》系列書等等。而一部分女生,特別是相對較早進入青春期發育階段的女生,則對校園言情小說情有獨鐘,如《初戀之吻》
《惹我你就死定了》等。這些孩子雖然課余也在看課外書,但是閱讀價值取向出現了問題,就像一個人誤入歧途,還蒙在鼓里。而實質上,他們的閱讀是被那些“低俗漫畫書”“暴力武俠小說”“校園言情小說”等的作者、出版商、銷售商等牽著鼻子走的。
筆者長期以來通過對自己孩子以及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孩子的詢問、觀察,并于近日對實驗小學五年級的一個班進行了一次小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問卷,也訪談了一些一線的語文教師和一些小學生家長,還關注相關的文章、信息等,發現不少兒童沒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與有效的方法,普遍存在“蜻蜒點水”“囫圇吞棗”“舍本求末”式等閱讀現象。
筆者就曾看到這樣一件事:在一次班級讀書會上,師生一起討論《土雞的冒險》這本書中主人公“中國土雞”的形象,大家都說這只土雞勇敢、富有智慧,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然而,當讓孩子們從書中舉例說明土雞富有智慧時,一個男孩卻講了這個故事:另一只雞名叫“白毛”,它平時一直在主人面前排擠中國土雞。有一天,它看到主人床單上有污跡但很像一朵朵花,問土雞是怎么回事。土雞就騙它說,這是屎花,主人故意讓它弄上去的。如果它也能把自己拉的屎弄到床單上,一定會得到主人的獎勵。愚蠢的“白毛”信以為真,照著中國土雞的話做了,結果正好給主人看見,挨了主人一頓毒打。
這個孩子說完,教室一片笑聲。這個案例中的孩子們因為沒有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所以記憶深刻的是文中的惡作劇情景,還誤認為這就是“智慧”,而實質上這種閱讀是“舍本求末”。
再如一些沒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雖然課余時間也會讀書,但細細一觀察、一交流,會發現他們有的極少把書從頭讀到尾,有的今天看看這本、明天看看那本、后天已不知道前兩天的書放哪兒了,也有的是根據同伴的介紹挑出搞笑、滑稽或刺激的片段、章節,匆匆瀏覽一遍就了事,對于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評析人物形象等等,常常一問三不知,或者只能回應一些形式化、標簽式的詞句。如果家長與教師根本不重視課外閱讀,孩子的這些現象就尤為突出。
3.兒童課外“淺顯”閱讀。這種現狀就是指兒童在師長的要求下,按部就班或饒有興味地進行課外閱讀,大部分書籍是師長布置的書目。雖然他們也會定期完成師長布置的閱讀摘記、讀書筆記等,但是,他們在閱讀時,只關注或唯一記憶的只是故事的情節內容,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不重視,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句、段落、文本內容等總是懶于查閱工具書或請教師長等,基本上都是“跳過去接著往下讀”“糊里糊涂往下讀”;閱讀時缺乏想象、聯想、判斷、辨別、歸納、演繹等思維活動,對于文本所蘊含的思想內容、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沒有理解、感悟。在師長檢查閱讀情況時,能記得的是書中大致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或者只是好詞好句好段的摘抄。細心、愛探究的師長應該能發現這樣的閱讀是淺表化的,兒童的思維是滯后的,精美語言的積累、人文素養的積淀明顯不足。
二、原因分析
政府、社會、學校、師長們重視兒童課外閱讀,并不意味著兒童課外閱讀質量一定會高。兒童課外閱讀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幾種不良現狀,筆者以為除了課本知識容量大、要求高、任務重,以及課肉閱讀教學高耗低效造成兒童大量課外時間被擠占,兒童在沉重學業負擔之余需要放松心情、調節情緒、尋求感官刺激因素外,主要有三大成因:
1.師長硬性下派課外閱讀任務。教師與家長沒有明確認識課外閱讀的意義與功效,對其內在的長遠價值沒有準確把握,片面追求閱讀的量,偏重于形式化的種種閱讀任務、展示及評比活動等,唯以各類閱讀評比獎項、榮譽稱號為重,且對兒童閱讀心理特征也沒有清晰的認識與把握,所以就硬性下派課外閱讀任務,并且有的閱讀任務跟兒童現有的認知、理解水平及興趣需求等相距甚遠,也有的違背兒童閱讀心理發展規律,最終導致兒童課外閱讀興趣缺失。例如,調查問卷中就有孩子反映“師長推薦的書有自己不怎么喜歡、甚至討厭看的,主要有:《史記》《法律知識讀本》《紅樓夢》《水滸傳》《論語別裁》《悲慘世界》《大西南戰爭》《在人間》《母親》《我的大學》《戰地鐘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人傳》等等,主要原因是:枯燥、難懂、沒興趣等”。
2.師長缺乏課外閱讀書目的合理推薦。一些師長雖然知道孩子應該要多讀課外書,但是對于孩子現時段該看什么書,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應該制定怎樣的閱讀書目計劃及根據事態變化怎樣進行書目微調等等都沒有關注和思考,平時只是空泛地說教,“作業做完了多看看課外書!”“不要只顧著看電視、玩電腦,去看看課外書吧!”“不多看課外書,你怎么能提高語文成績、寫作水平?。?!”……同時,這部分師長自身的閱讀也是“任性而為”,甚至平時幾乎不讀書,業余時間的愛好無非是電視、電腦、麻將、“紅五星”之類的活動。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中,孩子們在課外也就難免出現“任”讀現象。
3.師長缺乏有效閱讀方法的指導。“新課標”、新聞出版總署等都對中小學的學生課外閱讀有書目推薦。而且,有關繪本教學、閱讀指導課、“師生共讀一本書”指導活動等信息,在網上也能輕松搜得。所以,一部分師長就依樣畫葫蘆地給孩子定閱讀任務、推薦書目。在孩子課外閱讀活動過程中,一教師只是階段性地了解一下孩子讀了多少頁書、多少本書,稍微負責點的教師也只是定期批改孩子的閱讀摘記本,在表揚學生或向學校申報閱讀之星時也以閱讀的量為主要的評選標準,有什么讀寫方面的大賽也總是直接布置給幾個尖子生而己。平時,課內閱讀也沒有良好的方法指導,“讀、讀、讀”“說、說、說”“做、做、做”是常用的三大法寶。他們既不去持續、動態地觀察、分析孩子的課外閱讀興趣、能力等發展狀況,自己也沒有去認真閱讀需要重點指導的課外書籍,在按學?;蛏霞壭姓块T要求進行閱讀指導等活動時也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如有時學校要檢查或評比課外閱讀指導課時,有的教師就臨時從網上搜一個教案,在班中走過場了事,甚至由于自己沒有完整、深入地閱讀那本書,對于課堂上學生交流理解有偏頗或出現錯誤都渾然不覺。那這樣的指導勢必是不成體系、不會螺旋上升的。孩子們的閱讀就只有“量”沒有“質”。
三、對策思考
我們要想從根本上扭轉兒童課外“被”閱讀、“任讀”、“淺讀”等三種不良現狀,就得從兒童課外閱讀“興趣”人手,在兒童課外閱讀“書目”計劃上動腦,在兒童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方法”上用心。這樣,我們兒童的課外閱讀才能從熱熱鬧鬧的活動形式走向實實在在的主動閱讀、日常閱讀、深度閱讀。
1.從“興趣”點入手,激勵“好讀書”。堅持長期的課外閱讀的確能豐富兒童的語言積累,促進兒童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語文成績的提高。但是,它最核心的價值應該是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讓孩子的心靈在經典的浸潤中成長,逐步涵養“真、善、美”,給他們的一生打好精神的底色。而且,兒童的閱讀心理特征主要有三個特性:一是接受的階段性;二是感知的直觀性;三是想象的活躍性。所以,我們不能布置“拔苗助長式”“高壓式”等閱讀任務,那是違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對兒童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發展起不到應有的促進作用,甚至還會起反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引導孩子開啟課外閱讀大門時,首要關注的是興趣的培養及維持。一開始,我們可以選擇一本切合孩子年齡特點、興趣需求的兒童文學方面的書籍,跟他們一起閱讀,每天布置適量的閱讀量,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進入書中的世界。家長可以利用每晚親子閱讀的時間發現、引導孩子的閱讀興趣點,共同來對書籍內容質疑問難,讓孩子體驗成功閱讀的樂趣。教師每周設定一段課外閱讀互動交流的時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開展鄉元的對話,讓孩子享受到這個過程中產生“共鳴”的快樂與幸福。慢慢地,孩子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與方法時,可以讓孩子們在切實可行的推薦書目中自由選擇閱讀,互動傳遞閱讀(也可謂“漂流閱讀”),還可讓孩子們互相推薦書目表中沒羅列的好書。等到時機成熟再進行閱讀成果展示、評比,分享閱讀活動等等,來強化、維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在筆者的教學經驗與育兒經歷中,發現適合低年級閱讀的有:新蕾出版社的圖文版《兔子坡》(羅伯特?羅素著)、春風文藝出版社的《調皮的日子》(秦文君著);適合中年級的有:四川出版集團天地出版社的《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等系列叢書(9本)(羅蘭?英格斯?懷特著),獲國際安徒生獎的《藍色的海豚島》(斯?奧臺爾著);適合高年級學生的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哈利?波特”系列、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夏洛的網》(E.B.懷特著)、美國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等等。這些書都能在師生共讀、親子閱讀中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由于當今學生學業負擔沉重等原因,現在的一些兒童原發性的閱讀特點己跟師長們孩童時期有不小的差異了。所以,師長只有在明確認識兒童課外閱讀的核心價值和兒童閱讀心理特征的基礎上,著力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并想方設法維護他們的興趣,才能讓他們的閱讀之路走得更遠,閱讀質量得以提高。
2.在“書目”上動腦,引領“讀好書”。在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被激活后,需要加強家校聯系,共同合作,制定、執行課外閱讀活動方案(閱讀目標、閱讀書目計劃、閱讀方法指導、閱讀收獲展示等等),教給他們閱讀方法,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其中,幫助孩子選擇書目是首要的任務。
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事,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但是,由于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及生活經歷、人文素養的局限等等因素,造成他們在書籍選擇上出現偏差、閱讀行為不持久等等現象,這就要求我們師長要做個有心人。
師長對孩子要明察暗訪,確切了解孩子們是否在看“低俗漫畫書”、“暴力武俠小說”、“校園言情小說”等書籍,分析這種不良閱讀的心理特征,創設有效情境引導他們認識到這種閱讀的負面影響和危害。同時,通過“名家、名人小時候的經典閱讀故事會”“身邊的榜樣(如“閱讀之星”“小書迷”“小書蟲”等等)的故事會”“好書推薦會”等活動,營造經典閱讀的氛圍,引領他們迷途知返,找到正確的閱讀方向。
當孩子們的“讀好書”的興趣被激發起來后,我們師長一定要在課外閱讀書目計劃的制定上多動腦筋。教師們可依據新課標、新教育實驗、新聞出版總署推薦的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及接力兒童分級閱讀研究中心列出的兒童分級閱讀書目等,根據本班學生的興趣特點、認知水平、能力狀況等,每個學期制定一次基礎性的課外閱讀書目計劃,可以兒童文學為主。家長則可以在配合學校督促孩子進行基礎性課外閱讀的同時,帶著孩子進行“拓展性”、“個性化”的課外閱讀。
理想的境界是,師長在對孩子的閱讀心理特征、閱讀興趣特點等有了較為準確的把握后,要共同研討、制定階段化的閱讀目標及閱讀書目計劃,且要將每一個階段的閱讀目標及閱讀書目計劃分“基礎”“拓展”“個性”三大塊,使得每個孩子既能完成基礎性的閱讀任務,又能根據個人的能力進行拓展性閱讀,還能依據獨特的個人興趣進行個性化的閱讀。這就好比開出了一張促進每個孩子身體都健康成長的科學、合理、全面的食譜。
3.在“方法”上用心,確保“讀書好”。有了興趣、有了書目計劃,并不代表著孩子的課外閱讀能力與收獲就會逐步上升,這還需要師長們動態、持續地關注孩子的狀況,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恰當的指導方法,必要時還要靈活調整措施、改變方法。
(1)“親子閱讀”法?!霸跊Q定兒童的學習成就方面,家庭因素比學校因素更重要”。在上文提到的調查問卷中也反映出:家長平時愛看書,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跟孩子一起看書報的,他們的孩子也普遍喜愛課外閱讀,也愛在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問題時,請教爸爸媽媽。而筆者女兒的課外閱讀成長經歷也說明了在家有效指導的重要性。她在一二年級的時候逐步養成了課余時間愛讀書的習慣,一直到現在讀初一,每天有空她都會捧起書本津津有昧地閱讀。她的基礎性閱讀以兒童文學為主,期間隨著年級升高,每階段都會有拓展性、個性化閱讀,如三、四年級的圖文版古典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四年級的《唐詩》《宋詞》《元曲》《古文觀止》等;六年級的原版《西游記》,巴金的《家》《春》《秋》等。筆者作為家長,在她低年級時,注重每晚的親子閱讀,跟她一起讀、一起對文本內容質疑問難、互相交流理解感受;中年級開始,配合學校引導她邊讀邊圈,點點劃劃乃至批注,讀后做閱讀摘記,讀書筆記等等,有時還跟她一起朗讀、背誦唐詩、宋詞、元曲、古文中的精妙的句段等;現在,我會抓住有利時機詢問她的閱讀進程、閱讀內容、閱讀感想、閱讀評論等,有時我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兩人還在民主、和諧的氛圍里探討有效的閱讀新方法等。所以,晚餐桌上、睡覺前、周末散步時等等,都是我倆溝通的好時機。
(2)“教師指導”法。當然,學校教師在取得家長密切配合的同時,也應在校內既要注重課內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乃至高效性,讓孩子逐步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又要有計劃地開展各類課外閱讀指導活動、課外閱讀成果展示、評比活動等。如師生共讀一本書后的讀書交流會,請“閱讀之星”講講自己閱讀的好方法等,讓孩子們掌握瀏覽讀、略讀、跳讀、精讀等方法;閱讀摘記本每一兩周上交老師批閱、讀書筆記展評、讀后感比賽、讀書小報評比等活動,讓孩子逐步掌握運用“提要式”、“列表式”、“心得式”、“索引式”、“剪輯式”等讀書筆記的方法。
另外,如果教師在剛開始啟動課外閱讀工程時,發現家長對孩子課外閱讀的引導狀況良莠不齊、或是“三分鐘熱度”,那可以設計一些《學生在家閱讀狀況記錄表》,一開始,倡導“親子閱讀”,且請家長每天記錄下閱讀的起止頁碼,還可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共同記錄閱讀感想、收獲等,長短不限,最后家長簽名;等到孩子具有良好的閱讀方法、習慣后,可以開展“優秀家長經驗交流會”、“家文活動”等等。
(3)“對癥下藥”法。萬事萬物都是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孩子的閱讀也不例外。如果我們師長固守原有的經驗、現有的方法,只注重閱讀活動的“預設”與各種評比獎項、榮譽稱號,不關注“生成”與閱讀深度、厚度,那有時難免會導致各種各類閱讀活動的形式化,孩子閱讀時思維的淺表化等結果。因此,師長們在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地啟動兒童課外閱讀工程的過程中,一定要及時反思,總結提煉出好經驗、好方法,深入分析閱讀中的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探討解決策略,及時調整指導措施。
如筆者在對教師進行訪談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的事例:有位教師一直以來都比較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她說自己在前幾年發現在班內實施的指導、檢查反饋等措施,雖然培養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基本方法、良好習慣等,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文本內涵的厚重,一些孩子卻還停留在“淺表閱讀層”。于是,她又在班內開展“師生共讀一本書”活動,每次帶著孩子們在規定的時間內讀完一本書后,自己就從“孩子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度”、“孩子對整本書的故事情節的發展梗概的記憶度”、“孩子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度、鑒賞度”、“孩子對文本思想、情感等的體悟度”、“孩子對文本表現手法的領悟度”等方面入手來編制一張閱讀檢測卷。每次在檢測結果的基礎上,既褒獎優秀學生,又表揚進步學生,還分別頒發獎狀、紀念品等。同時,她又在學校網站上建立了班級主頁,在上面開設閱讀主題博客,自己和孩子們定期上傳好書推薦、讀后感等內容;有時還在上面開展“主題討論”;對一些經典電子讀本進行鏈接;在班級相冊欄目里上傳有意義、有特色、有成效的閱讀活動的影視資料;鼓勵孩子建立個人閱讀主題博客等等。慢慢地,孩子們的閱讀從量變走向質變。
當然,如果教師能做到向孩子推薦的課外書自己先完整地讀、深度地讀,也堅持高質量的摘記、筆記等,對于兒童課外閱讀的評估方式方法大膽創新,設立體現階梯式、螺旋上進式的星級制稱號,根據孩子突出的興趣、能力類別,組建各類閱讀小組或文學分社(童話分社、科幻小說分社、兒童詩分社、小木屋分社、散文分社、動物小說分社等等),讓孩子們的閱讀在團隊的力量中從表象走向內涵、走向文化,那將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境界。
骨干老師學習工作總結1
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天津市幼兒園骨干教師培訓工程第四期培訓,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如此專業的培訓活動?;貞涍@半年的培訓活動,收獲頗多,無論是我在思想上、教育理念上、專業技能上還是工作實踐上都獲益匪淺。
在培訓班里,教研導師們一改以往“我講你聽”的單一授課形式,采取“參與互動”“自主研修”“專題研究”等方式,把我的學習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培訓期間,老師精彩的講座和耐心的講解,使本來枯燥無趣的理論變得深入淺出。在教研老師們為我們搭建的這個平臺里,使我在學習專業理論的同時,被老師們的敬業、謙虛、樂觀、樸實的精神與品質,深深地感染了。而專題講座、參與式培訓、小組研修等形式讓我更多地吸取了其他幼兒園的實踐經驗,達到自我提高的學習目的。通過培訓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收獲:
一、更新思想觀念,堅定教育信念: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完成了從外行到內行的轉變,對幼兒教育充滿了熱情,以為只要有熱情就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然而在培訓班的開學典禮上,余老師的一番話語點醒了我,“只有熱情與激情是不夠的,還要培養、建立強大的內心信念?!敝挥薪⒘藦姶蟮膬刃男拍畈趴梢允刮覀兊穆殬I感得到升華。
二、用教師的《專業標準》進行正確定位:
通過劉占蘭教授的講座,使我對教師的專業標準有了重新的認識與定位。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有高尚的師德,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本著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在不斷地學習中,提高理論知識,提升教育智慧和內心能量,將學到的知識及時吸收與內化。
同時使我明確了骨干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及應發揮的作用,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作為一名骨干教師,要有較高的品質、境界、教育智慧和能力及較高的專業素質、學科知識,要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即骨干教師要做到:有思想、有智慧;有風格、有特色;能研究、善思考;勤學習、能創造,這樣才稱得上是骨干教師。對比之下我有很多差距,我會積極發揮自己的骨干教師的作用,不斷地努力學習、反思,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骨干教師。
三、對幼兒教育課程模式的認識:
在培訓班的講座中,來自香港教育學院的張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一堂生動地互動式講座。在第一天的講座中,我有一些聽天書的感覺,什么方案教學、瑞吉歐,聽都沒聽過,只是這幾年才知道幼教領域的蒙臺梭利教學、主題教學,所以每次張教授一提問我就感到很緊張,低下頭不敢與她對視,因為自己的專業知識真的太貧乏,不知怎樣去回答張教授的提問,但是對教育的堅定信念促使我認真地聽著。第二天,張教授為我們帶來了更精彩的講座,詳細地為我們講述了方案教學的課程理念、特點、實施步驟、主題的選擇、教師的引領、及教師語言鷹架的距離策略。還有瑞吉歐的教學的課程特點、教學理念、教學特質。并通過幾個活動實施的視頻,再現了這幾個教學的實施過程,讓我們更易于理解與吸收,張教授生動有趣地講座讓我對教育課程模式有了初步認識,能夠參與到與張教授的互動中,雖然我的回答比不上專業老師們的精彩,但畢竟為自己找到了自信心。下面是我在培訓中對兩個方案教學的理解:
1、方案教學
方案教學是一個有目的的活動或經驗,在活動中,兒童內心為此項目的所驅策,而決定活動的計劃、步驟,兒童有學習的動機。
方案教學所遵循的理念是杜威的:“從做中學,經驗不斷重整就,”還有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強調學習的社會性及互動性,通過互動得到認知上的支持------鷹架作用(scaffolding),幫助人攀上更高學習境界(ZPD)。其教學特點是以培養全人發展為目標,以兒童為中心,順其自然的發展,以大自然為教材,讓兒童在愛的教育下,真實教學,能知、能說、能做。
2、瑞吉歐教學
瑞吉歐的教育的課程目標就是讓兒童能幸福、愉快、健康地成長,讓兒童更愿學習、更好奇、更敏感,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課程目標的中心。
在培訓中,張教授為我們帶來一段瑞吉歐教學的視頻------獅子的肖像。其文化背景就是大家熟悉的,在廣場上的一座獅子肖像。決定主題的原則是合乎兒童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容易取得所需材料和設備,并運用學校和社區資源的;兒童能實際操作的;活動是有意義和價值的。在探索的過程中花費了許多精力思考并探索這些事物、主題和環境,思考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觀察到的現象,克服大量難以預計的偶然性和困難,不斷地將主題引向深度和廣度,將新發現作為以后數周探討的問題。下周課程的主題,可能出自本周探索過程的結論、問題及難題,循環下去,幼兒和老師一起不斷思考活動的意義,設想涉及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等等。主題探索的結果導致創造性問題的解決。幼兒通過探索和發現,用“百種言語”表達其成果,創造出他們最感興趣的藝術作品:圖形、繪畫、卡通、泥塑、模型、生動的表演等等。最終展示作品,供其他孩子、家長和社區成人觀賞。
“兒童的一百種語言”,反映出瑞吉歐的教育觀點:尊重與兒童有關的任何一件事,把兒童看做是和任何人一樣的獨立個體,尊重兒童的想法,接納兒童的個別差異。
四、沉淀知識、反思不足,確立發展目標方向:
通過這次培訓,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學前兒童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了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作為骨干教師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認真制定今后的學習、工作計劃,不斷反思、更新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不斷上進,成為教學理論豐富的骨干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骨干老師學習工作總結2
暑假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了云陽縣第三期第一輪縣級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這次的培訓中關于美術專業課學習更讓我如沐春雨,使我受益匪淺。
任老師通過《藝術課堂》這個專題,闡述了她的研究心得,認為美術教學方法建立在對藝術教學的理解上。因為科學強調的是規范,而藝術講究的是自律,如果兩者互換,科學自律藝術規范其結果必然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正所謂南轅北轍。通過對藝術與科學兩者的對比,任老師提出我們美術學科應借助藝術魅力來大張旗鼓,讓人們看到藝術是生活的另一張面孔。指出教材嘗試以“藝術、人文、本土、開放、互動”融會于一體的創新教育理念來構建課堂體系:“藝術”是學科本體,“人文”是學科的底蘊,“本土”是學科的立足點和出發點,“開放”是學科教育所要采取的態度,“互動”是學科教育實踐的操作方式。通過這五個方面的有機結合,使學生進入一個多維的、立體的學科知識空間,從而推動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
熊老師通過《研習教學法》提出不同類型美術課程具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分別反映出明顯的理性或感性特征。他認為藝術教學方式,并不是要排斥理性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學中感性需要理性來把握。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自身成長就要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以愛為動力,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不然就會走偏,難以實現教育的真正目的。接著熊老師以其豐富的理論學識與實踐經驗向我們講述了美術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各類教學方法,并以生動、現實的案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這些教學方法在美術教育實踐中的運用。在教學中應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課堂預設與生成等等之間的關系。作為藝術學科它特有的學科特性,熊老師還是希望學生們在一種放松,“游戲”的狀態中學習藝術、親近藝術、感悟藝術與創造藝術,讓藝術在學生的情感中升華。而“教無定法”是熊老師最后送給每一位教師的一句恒言。
此次的學習,形式多樣,讓我最感興趣的是參觀老師的工作室并與老師、同仁互動式交流、評論,在交流、評論中教師共同探究、集思廣益、各抒己見,大家的觀點來得更直接、更樸素、更真實。在交流中得到啟發,得到快樂。
培訓中,老師們富有啟迪的話語,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精彩的演講,生動的舉證,全新的理念,無不使我震撼;老師們的學識、儒雅無不使我敬畏,他們引領我對美術教學改革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深感自己的靈魂在長高,視野也逐漸敞亮,內心似乎走向了澄明……這次培訓,讓我找回了自我,明確了方向,從而更加堅定了從事藝術教育的信念。我深知,要在美術教育這塊天地中做得更好、更出色,還需要努力和更多的付出;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獲,我信奉“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我踐行波斯納的“經驗反思=成長”。我必將一如既往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繼續堅定地走下去。
骨干老師學習工作總結3
20xx年10月15日我來到齊齊哈爾大學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國培計劃”農村初中語文骨干教師置換脫產培訓學習。這個國培班由來自全省各地的50名初中語文教師組成。本次“國培”主要采取“集中研修與實踐研修”相結合的方式。分為“集中研修——實踐觀摩——總結反思——再研修再觀摩——再總結再反思——再研修”六個階段。采取目標驅動、項目學習、觀摩實踐等方式,開展集中聽課、評課、聽報告、聽講座、分組討論、案例分析、教案設計、自我感悟、經驗分享、觀摩實踐、觀摩優秀課和優秀教學成果等培訓活動。
具體說來,一共12周的培訓時間,4周集中授課,聽取齊大中文系八位教授的專業課程解析和傳媒學院八位教授心理學等方面的的講座,8周實踐研修,到齊市6所初中聽課。
整體看來,安排合理,有較高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過實際操作過程也有很大的彈性。一路走過,應該說耳目一新。下面我將從思想理念、教學行為、自我反思三個方面來總結所獲所感。
一、思想理念
1、刻苦學習,時不我待
這個想法應該是我這次培訓最大的收獲。這個想法的形成來自于我的同伴、同行和老師。國培班中雞西的吳宏偉最近在為報社做編輯,黑河的孫淑梅是位業余作家,大慶杜蒙的楊英成擅長科研,經常語出驚人,不同常人。在培訓結束之際,同伴們這樣寫道:“一卷秋書隨雁遠,萬般別意落君前?!薄傲懵涑赡喽疾荒茏杞^這最后的一眼不能轉身的回望這無極而終的發現是一片云對另一片云隔山界海的叮嚀萬千飛緒了無痕注定灰飛煙滅的一句珍重”他們的才華令我羨慕不已,尤其是寫作能力。
實踐研修過程中,我有幸參加了齊市初中語文教研月活動現場會,活動以作文教學為主題。其中一節“動作描寫”作文公開課,課上有一個練筆的環節,一名男生到前面做了一個九十度鞠躬和向右轉的動作,學生當場成文。且不說學生幾百字文章的洋洋灑灑,就說老師的下水文就足讓我佩服。不僅佩服教者的文采,更佩服教者的勇氣。能夠俯下身來和學生一道成長,如果沒有一定的積淀是不敢嘗試的。最起碼我不敢。由此我想,作為語文老師欠缺寫作能力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甚至是缺陷。我培訓回來后馬上開通了微博,也嘗試記錄每天的點滴,算是練筆的開始吧。
擔當培訓的授課老師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古文字學博士—寇占民,教我們古代漢語。他的課幾乎是被安排在最后,是在我們歸心似箭、難以堅持的時候。初接觸也沒什么,他個子高而瘦,聲音略帶嘶啞,有點文弱書生的感覺??墒侵v起課來卻滿是激情,明明是穿羽絨服的教室,他卻只能著一件毛衣。一個個枯燥的文字經他的演繹便有了靈氣。如果說我喜歡上了方塊字的話,還不如說我是因為喜歡這位古文字學博士而喜歡古文字。我喜歡他的敬業、純粹、更喜歡他的奮斗史,足夠給力。他自己曾調侃:“除了幼兒園沒教過,哪個學段都教過了?!笔堑模麖囊幻踔欣蠋熥銎?,邊做邊學,一路走來,從不放棄努力。從最初的一名??粕叩浆F在的博士。我一直記得他的一句話:“當別人站在你前面的時候,你要有超越他的想法。你也可以。”
周圍人群這樣的出色,大學里學術氛圍這樣濃厚,都讓我覺得自己荒廢了以前的時日是多么的淺薄,且不說學識可以提高修養和提升氣質,單就是作為業務者本身,也沒有理由懶惰自己,因為處在信息發達的時代,我們如果不更新自己,真的是駕馭不了課堂。我們不成為名家,但至少應該縮小距離。幸好現在我能有這樣一種意識,讓自己去學習,也幸好我能有這樣一個機會把我的這種想法和大家分享。
2、永葆激情,教學必須
在學院統一安排的內容之余,我利用晚上和周末旁聽了幾次中文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課程。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利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地充實自己。雖然收獲的知識是零散的,甚至有些對于初中教學是沒有多大用處的,但是所獲得感受卻是刻骨銘心的。
在這里主要說說文藝理論教研室主任韋華的課堂吧。她的課堂幽默風趣,語言嫻熟。不夸張地說,一節兩個小時的課,不用講稿,語言不重復,可以一氣到完,感覺那些內容那些話語從嘴里一個勁兒的往外蹦,像是不用思考一樣。講到動情處,眼睛也說話,四肢也舞蹈,渾身上下都溢射著激情,仿佛這不是在課堂,而是作品的世界。在講《湯姆索亞歷險記》里小湯姆被姨媽罰刷油漆時,她竟然真的在我們面前左一下右一下地刷起油漆來,那繪聲繪色的場景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一句話,因為她,我喜歡上了這些作品。我想,她的成功主要來源于她對這門學科的熱愛,她的課堂因為有了她的激情而鮮活。我曾和同伴開玩笑說,我會把韋華的照片放大一張放在自己辦公室的醒目位置,以在自己職業倦怠的時候提醒自己釋放教學激情。哦,忘了介紹,這位韋華老師是吉林大學的研究生,現正在攻讀博士,今年只有35歲。
另外在齊市三中和外國語學校聽的眾多課中,我也有很深的感觸。同樣的課堂,同樣的授課內容,同樣的文化底蘊,且不排除老師講課技巧的因素,單就老師課堂的教學態度來看,就可以影響整節課的效果。一個是冷面殺手,嚴肅質問,一個是面容和氣,鼓勵質疑,自然前者課堂一潭死水,后者則是鮮活生動,不斷生成。
試想,一個連老師都倦怠的課堂怎么能夠有機智的生成!
3、熱愛工作,不致倦怠
在這里我只給大家講述一下我的所見。齊市外國語學校是一所剛成立兩年的全日制私立學校,發展速度很快。學校以英語教學為特色,聘有外教,倡導“互動、發現式教學”、愉快式教學。教學模式主要模仿山東杜朗口中學,沒有講臺的教室,布置了前、后和側位三面黑板。生源主要是本市公立學校淘汰下來的學生,所聘老師由經驗豐富的退休教師和剛走出校門不久的大學生組成。我來這所學校聽了三節課,其中兩位是年輕教師。一位哈師大畢業,一位黑大研究生畢業。這兩位在試用期的工資不過800元,試用期滿后也不過1600-1800元左右。與其相比,論學識自愧不如,論教學態度也沒有他們努力,可是卻拿到了比他們還多的收入。同伴感慨說:我們如果晚生十年,將沒有飯碗,還有什么理由不熱愛這份工作?
這位研究生,在生源基礎不好的情況下,把課堂上的學生完全調動起來,并且讓他們都有所獲,這是我們所望塵莫及的。探其原因,一是因為教學理念上對學生的尊重,更主要的就是老師的責任心,不放棄。
教師工作總結
看來,我們真的沒有理由不熱愛這份工作,首先它能夠讓我們生存,而且生活得還算不錯;最主要的就是我們工作的對象是人,是懵懂的人,如果我們不熱愛,就沒有激情,就不能鉆研,就不能進取,甚至誤人子弟。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是那樣的用心良苦,反過來我們的家長對我們的期待又會少幾許呢?
二、教學行為
在這方面所獲得收獲主要來自實踐觀摩。我們所去的六所學校有兩所是名校、大校,在校生人數達到4000左右,一所是城鄉結合部中學,質量稍差,另外兩所比較薄弱,最后一所就是剛才提到的私立學校。總體上看,6所學校基本上涵蓋了或者代表了齊市的所有學校類型。我們聽課觀摩采用所說的“影子”教學,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都做了相應的調整。下面我把我在實踐觀摩、聽課評課中在老師教學行為方面的感悟總結一下:
1、教師要多放手。
教育的變化不在于教師的變化,而在于學生的變化。新課改要求老師是主導者,學生是主體。這一提法已經深入我們的骨髓,可是這一做法并沒有完全深入到我們的課堂。一大部分課堂老師基本上還處于主體地位,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課堂索然無味。我們教師必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其體會,感于文章而發乎心,而不是教師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告訴學生,限制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像品茶一樣,關鍵在一“品”字,品的是茶的盈口余香,如果只是一味的大口灌下而不辨其味,那是糟蹋了好茶。
聽課過程中發現,名校名師做的特別好,課堂上放得開,關鍵之處又收得恰到好處。同伴認為他們的成功得益于他們的學生,好學生不用教也會。我不這樣認為,一是因為放的越開課堂就越難駕馭,二是因為好學生也需要引領。同樣是28中的七年級《春》課堂賞析課,一節精彩紛呈,生成不斷,一節學生不知所云。究其失敗的原因,是課堂只有“放”而沒有“領”,教師首先應該提供例句指導語言賞析的方法、角度、注意的問題等,也就是要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賞析標準。要做到有目的地放,放的同時要有指導、有引領。
當然我們要想做到真正的放手,還要考慮到學情等因素,可以一步一步來,只要有這種意識就好。
2、要多安排專題課。
不知是巧合還是必然,我發現在幾所名校聽課過程中,他們很多都安排專題課,比如28中的劉麗老師講《春》利用2節課集中進行語句賞析訓練,三中的兩名八年級老師集中進行說明文體中品語言類題訓練。這種課型有利于專項內容的突破,避免了平時授課過程中的蜻蜓點水,學生可以獲得清晰系統的感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以點突破。當然,這種課需要老師的課堂駕馭能力,課前需要進行極其充分的準備,對知識點不能有所遺漏,否則還不如不講。另外操作起來還有課時的限制,我們可以把專項內容訓練與課文講解結合起來,關鍵是把握好課文訓練的重點。
3、課堂教學中的每一環節都要重視評價。
無論我們在哪所學校聽課,我發現他們的課堂教學無論哪一個環節都很重視評價。這包括檢查預習的評價,主要是字詞的評價。朗讀課文后的評價,主要包括字音的正確與否、聲音的大小、語氣、語速、語調、感情、節奏、是否有填字、落字、改字現象、是否流暢、清晰等方面。評價后要給出建議。課堂討論等合作學習的評價主要是以組為單位進行。課堂練習的評價及建議。課堂小結的評價及建議。總之,無論哪一個環節,都少不了評價、建議,而且評價、建議是以學生評價、建議為主,教師的評價、建議為輔。當然,我們上課時也很注重評價,不是厚彼薄此,但給我的感覺是我們聽課的幾所學校適時評價恰當評價有效評價已經深入他們的課堂教學。這可能也是他們這一地區的課堂特點吧。
4、重視積累。
包括課前積累、課上積累、課后積累;或者說包括文字積累、生活積累等等。我們都知道語文這一學科是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但問題是:怎樣積累?積累什么?積累了很長時間感覺效果卻不大怎么辦?就我們聽的幾十節課來說,有兩個方面給我的印象較深。一個是課前積累,我們強調以讀寫為主的文字積累,我們也不要忘了學生的聽說為主的口語積累。這一點我們也都在做,而且每個人的做法也各有各的特點。從內容安排看,有的背古詩詞;有的課前演講;有的講名人名言;有的講成語故事;有的背誦好詞佳句或好的語段等等。關于課前口語訓練的積累內容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選什么樣的內容,同伴特意查閱了這方面的資料。大的方面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從小的方面來積累,比如以積累字、詞、句、段等等為主的口語訓練;二是從大的方面來進行,那就是很多大家都認為背誦整篇文章更有效。說法不一而足,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我們都知道,不能搞一刀切,我們必須根據每節課內容的不同來安排課前口語積累的方式和選用恰當的的內容。不能把課前積累與每節課的內容割裂開來。如果每課的課前積累是我們教學內容的延伸,這種積累可能顯得更自然也更有效。比如如果本節課的內容為古詩,課前積累與古詩有關會更好。不過,這也和我們的個人喜好有關。在齊市外國語學校聽課時,就有一位老教師讓學生大量積累古詩,因為他本人就喜歡古典詩詞,而且能大量背誦并寫了大量古體詩詞。但問題是我們都知道積累有用,也都強調積累,但見效真的是太慢。為此,我們語文教師承受很大壓力,那就是費了很多力,我們也很難魚和熊掌兼得。
從時間安排來看,我們走進教室之前就已經書聲瑯瑯了。就這一點反思,我們的課堂真的是浪費了不少的時間。如果把課前的時間利用好,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積累,還能有利于良好教學秩序的建立。
另一個積累就是文字積累。我們每個人都在做。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那就是如何讓學生的積累更有效或者更見效。還是那些問題:到底積累什么更好?學生的積累怎么覺得沒見效?是積累的量小還是積累的時間不到?實際上我覺得我們無論從哪一點出發,從哪一點突破都是正確的。關鍵是時間上的堅持和我們對真語文的堅守。
5、關于誦讀在教學中的運用。
在我們聽的課中,誦讀都很到位。尤其是古詩文教學中,變串講為誦讀,以此來疏通詞句;變分析為誦讀,以理解文意。誦讀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個讀、齊讀、散讀、聽讀、男生齊讀、女生齊讀、男女生輪流讀、男女生合讀、師生合讀等等。葉圣陶說:“吟誦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崩首x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傊麄円宰x為教法,以讀為學法,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我認為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用在朗讀上,還是值得的。記得一位名家說過:語文課是要有讀書聲的。
教師工作總結
6、關于古詩詞教學。
聽了很多節不同的'或者相同的古詩詞課。經過反復比較、斟酌,我把他們古詩詞的教學法歸納為五個字:知、讀、品、悟、析。知:就是知背景、作者;讀:反復讀,不同方式的讀;品:品內容、品意象;悟:理解情感、內涵、思想;析:賞析寫法、藝術特色。重要的不是模式或者課堂的環節,重要的是作為“導演者”要充滿激情,“演出者”要富于想象。尤其是古詩詞的教學,這樣才能與詩共鳴,才能體察詩人的內心。如果只是為了考試而簡單的把古詩詞教學定位為背誦默寫教學那就真的是不僅糟蹋了我們的古文化,更糟蹋了孩子們的審美情趣。
7、對習題課和復習課要提高認識。
有一周由于是考前所以聽的復習課較多。其中齊市外國語學校高老師和馮老師的復習課令我受益匪淺。高老師做的是文言文復習課。單就復習內容而言并無創新,無非也就是作家作品簡介、一詞多義、通假字、句子翻譯、文章寫法等。但搶答和開火車的復習方法卻令人耳目一新。馮老師的復習課是以講練習試卷為主,形式也并不陌生。但在內容上他能夠以每個題為依托,由點到面,生發開去。比如改病句一題,他先講初一能接觸到的病句修改有幾種類型,然后一一歸納為6種,逐一講解。再比如古詩文默寫一題,他歸結為三種類型:背誦型、理解性型、專題型。對于專題型他又分為“春、夏、秋、冬,”“風、花、雪、月、山、水,”“哲理”,“立志,”“犧牲精神”等等。綜合探究類的實踐活動又歸為四類。他的復習思路是以中考為目標的,把中考的考點化整為零的分解到每一學段,這在仍以把考試的評價作為升入高中的主要評價的今天是有實際意義的。習題課忌枯燥,復習課忌以題代講。
三、總結反思
1、如何看待語文教學中的“標準現象”?
我們現在已經接受了“對于同一個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見解”這個理念,這是語文教育的一大進步。但同時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對于學生各有千秋的個性化理解怎么辦?是追求唯一的標準答案,還是允許答案的豐富多彩?學生提出多樣化、個性化的理解與獲得比較一致的標準答案是否矛盾?對于文本的閱讀理解,應該有一個相對確定的解釋或相對客觀的標準答案。同時我們又要承認只要是理解就有不同。閱讀是一種體驗,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尤其是在課堂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經常會有和我們教者不同的獨特體驗。怎么辦?我覺得首先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自由地、創造地個性化地理解文本,形成教師、學生和文本(實質是作者)三者之間的“對話”。但是,不能因為“對話”的教學理念而陷入相對主義的操作中。在關系到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上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對話”之后,學生個性化的理解文本之后,并不意味著他的個人理解就一定是正確的,也不意味著否認一個比較正確的結論。“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边@是就個人的內心體驗和個人視角而言的。但就文本傳達的信息來說,我們并不能說一千個哈姆雷特都切近文本的“理解”。我們完全可以暗示學生哪一個是比較貼近課文的、比較“標準的”理解?;蛘咧苯痈嬖V學生哪一種或哪幾種理解更具有說服力。采用這種既發散又集中的方式,既照顧到了我們考試時的“標準答案”,又讓學生充分的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傊?,教師應當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一個比較一致的“標準”。遇到多樣問題時,教者絕對不能模棱兩可。
我們在二十八中聽課遇到這樣一個課例:劉麗老師在領學生分析“嫩嫩的,綠綠的,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边@一句子時,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疊詞運用得好;有的說:口語用得好;有的說:反復這一修辭運用得好。劉老師給予這些孩子不同的肯定后說:最好把你們幾個人的答案綜合起來那就更全面更準確了。這時突然有個孩子舉手示意老師,他問:作者為什么用“瞧去”而不用“看去”,難道僅僅是口語與書面語的區別嗎?對于這一突然的提問,劉老師馬上組織學生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討論出的結果同樣是各有千秋。有的說:作者這是在散步時隨便隨意地看;有的說:這是作者有目的的看;還有的說:這與作者的語言風格有關,要是魯迅肯定不這么寫。就這三種意見全班表決,結果是贊同第一種意見的居多。這時劉老師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她也是更傾向于無目的的看,隨意的看。因為這樣更顯春草之多,到處都是。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案例:某課堂,教師問學生“孫悟空、白骨精和唐僧三人,你欣賞誰?”其中一名同學說喜歡白骨精,因為它屢敗屢戰。真的能喜歡白骨精嗎?不!白骨精屢敗屢戰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吃唐僧肉、吃人肉!如果我們贊同學生的觀點,也就成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的人,這跟糊涂的唐僧沒什么兩樣!更糟糕的是模糊了學生的是非觀念。并不是學生說了真話,教師就一概認為對,因為“真話”未必是正確的。
2、語文課堂的預設與生成
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那就是我們備課時精心預設好的東西可學生怎么也答不到點子上,有時甚至不挨邊。應當說我們備課時充分的預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但我們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我覺得預設之網逮“大魚”,生成之網逮“小魚”。對于不往這兩張網里鉆的“魚”,我們要善于觀察、呵護、引導、點撥,從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預設是有目的的計劃,生成是現實的生發。他們是一對對立統一體。備課時我們關注的是“教”,預設則注重學生的“學”。預設與生成應該是動態的平衡。我們要善于捕捉非預設性的生成資源,也要抓住生成點,比如:質疑點、閃光點、失誤點、爭論點、燃燒點、意外點等等。像上面《春》的例子就生成于學生的質疑點。
3、語文課堂上的引領與叫停
要想使得我們的課堂高效,必須有老師的引領。這里的問題是怎樣引領?引領的時機如何把握?引領可采用哪些方式?該不該叫停?如果不叫??赡芫屯瓴怀深A定的教學目標,如果叫停那哪有生成???就引領而言,詩歌教學我們引領更多的是激情;對于難度大的課文我們要引領信心、思維、方法、技巧等等。貫穿我們語文教學始終的是要引領習慣,這包括諸多種,比如:認真聽的習慣、寫字的習慣、閱讀的習慣、發問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等。關鍵是要把握好引領的時機。比如可以在學生出現錯誤時引領;可以在學生的討論偏離目標時把他們領導正確的軌道上來;可以在學生的思路出現障礙時恰當點撥他們。
4、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學生熟悉文本。
整體感知文本是對的,但不是讀一遍課文就整體感知了。聽了這么多閱讀教學課,感覺學生閱讀文本不夠,很多課學生都沒有充分閱讀文本。如果閱讀不充分,學生的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何談深入探究?相反,如果學生的閱讀充分,然后我們引導學生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分析便不是問題。
5、關于多媒體的運用。
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人文性的要求要靠聯想、想象等形象性思維,而不是具象的直觀的多媒體課件。但我們也不要忽略工具性的一面。比如字詞教學,比如文學性較弱的說明文教學,采用多媒體不但直觀、課容量大而且易于學生接受。但對于其它文體的教學我覺得更多的是為教學步驟、教學程序服務的。因為文學不能缺乏想象力,不能少了“悟”。我們現在的孩子寫作的形象思維很差,我覺得與他們的生長環境有關。因為他們這一代是看動畫片長大的,而我們是聽評書、看小人書長大的。我們的讀書興趣是從小人書開始的。語文課如果采用多媒體過多或者不適當,固然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但語文不只是積累想象力,所以有時我們的學生即便是寫他們所擅長的想象作文,也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運用自己平淡的文字來埋沒自己奇美瑰麗的想象??傊?,要因文而用,不可不用,不可強用。
6、如何指導學生正確運用“點撥”“全解”之類的參考書。
在聽課過程中,包括我自己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回答問題前總是先看這類書,或者小組討論時,學生所謂的討論絕大多數是依靠這類書完成的。語文的閱讀理解類似于我們猜謎語的過程,注重猜的過程,而不是謎底本身。如果直接指導謎底便會覺得索然無味?,F在不是用與不用的問題,薩特曾說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是怎么用、怎么指導用、何時用的問題。實事求是的講,對于一部分學生我們要默許他們的投機取巧,否則他什么也討論不出來或者說有時虛榮心也是一種動力。但這里有個問題就是久而久之對于另一部分學生而言,容易使他們也沾染思維的惰性。
7、如何培養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習慣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