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8:40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克服困難,扎實工作,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鄉鎮企業工作取得來之不易的新成績
2010年我省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旅游農業工作,克服各種困難,負重奮進,勇于創新,扎實推進,努力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總體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超過歷史最好水平。
1.1農村二、三產業協調發展,速度效益同步增長
2010年全省鄉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385.7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增加值突破1315億元,比上年增長15.8%,鄉鎮企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16%;鄉鎮企業對農民就業增收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共安置人員260萬人,同比增長2.35%,占全省城鄉就業人員的20%;勞動者報酬309.4億元,比上年增長23%,據測算全省農民人均收入的36%來自鄉鎮企業;實繳稅金達到98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占全省地方財政收入的18%;出口產品交貨值30.5億元,比上年增長20%。鄉鎮企業已經成為全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是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撐。
1.2轉變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方式,銷售收入實現新突破
近五年,我省農產品加工業每年都以15%的速度遞增,成為最具有活力和希望的支柱產業。2010年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突破2550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同時涌現一批帶頭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34戶,省級龍頭企業356戶,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工品種不斷增加,科技含量提升,逐步形成了玉米、大豆、畜產品、特產品等龍型加工企業群,這些各具特色產業集群的形成,為農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目前,我省農產品加工項目庫已儲備規模以上項目358個,有些重點項目已上馬投產,長春大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之一,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二,賴氨酸銷售占據世界市場的70%;皓月集團成為亞洲最大的肉牛加工企業,牛肉出口量占全國的50%。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糧食、畜禽和特產品加工品種從不足100個發展到3000多個。我省已有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20個,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示范基地13個,省政府命名的22個全省農產品加工示范區,銷售收入都在10億元以上。
1.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休閑旅游農業發展
休閑旅游農業是我省農村第三產業發展開拓的新領域,休閑旅游農業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的有機結合,推進了城鄉互動,是拓展農業功能、促進資源高效利用、滿足新消費需求的朝陽產業。發展休閑旅游農業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有利于環境保護和村容村貌治理,有利于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增收,是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推動現代農業和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但從整體看,與發達地區比,我省休閑旅游農業還處在自我發展的起步階段。為了把這一新興產業抓出成效,我們召開了全省休閑旅游農業工作會議,明確了休閑旅游農業發展方向和目標,推動了我省休閑旅游快速高效發展。目前全省現有休閑旅游農業企業2720戶,規模以上休閑旅游農業企業已達58個,休閑農莊168個,農業觀光采摘園120個,農家樂1500戶,直接安置以農民為主的從業人員6.5萬人,年接待游客近2000萬人次,營業收入達300多億元。
1.4積極穩步推進,為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我省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系統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克服各種困難,積極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推動了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鄉鎮企業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提高的新階段,發展勢頭不斷增強,發展環境越來越好。在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鄉鎮企業快速高效發展若干意見》的基礎上,2010年我們協調有關部門起草了《吉林省加快發展休閑旅游農業的意見》,以省政府文件下發各地,有效的解決了休閑旅游農業發展過程中一些難題。與此同時,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借鑒發達地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經驗,結合我省實際,起草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在征求并采納省發改委等16個部門意見的同時,又征求了9個市(州)、長白山管委會,19個縣(市、區)和30戶有代表性的農產品加工業企業意見,并與有關政策進行了對比分析,形成《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爭取盡早出臺實施。
1.5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構建交流合作平臺
我省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對外交流活動十分活躍,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為產業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幾年來,我們先后組織100多家企業1000多個產品參加農業部舉辦的東西合作貿易博覽會,同時組織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部門負責人和企業家帶項目、帶技術,赴廣東、浙江、江蘇、貴州、廣西和北京等?。ㄊ校┛疾旖涣鬣l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經驗,尋求合作方式。在此基礎上,為了開拓國際市場,我們組織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參加美國國際天然及有機食品博覽會和在法國巴黎舉辦的有機食品博覽會,在宣傳推介我省農產品的同時,開闊了視野,了解了國際農產品市場,與部分國家客商建立了聯系,與國外公司簽訂了合作意向,為我省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一定基礎。為了加強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旅游農業的對外交流水平,我們在對鄉鎮企業協會進行換屆的同時成立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分會,充實了省級協會的領導力量,增添了新的活力,完善了工作運行機制。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2010省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引進資金425億元,引進技術項目615個,是我們招商引資取得實質效果的一年。
1.6穩步開展鄉鎮企業“創業杯”競賽活動,促進各項工作的落實
通過開展鄉鎮企業“創業杯”競賽活動,調動了各級政府抓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工作的積極性,取得了明顯成效。考核評定在以往考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完善了考核方式方法,確??己梭w系的科學化、制度化。通過一個“杯”,統籌全省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工作,促進“五個體系”建設,第一是特優新產品開發體系建設;第二是企業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第三是職工教育培訓體系建設;第四是企業家隊伍體系建設;第五是管理服務體系建設。通過抓創業促就業,全面開展鄉鎮企業“創業杯”競賽活動,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壯大了縣域經濟的發展。5年來我們積極協調落實鄉鎮企業扶持資金7400萬元,共扶持項目343個。專項資金的落實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投資額的快速增長,2010年全省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39.6億元,比上年增長21.2%,相當于近五年來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投資額的總和。
1.7搞好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和“藍色證書”培訓,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
通過落實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經費,省與各市(州)、縣(市、區)培訓和鑒定經費按2∶1的原則來掌握,調動了各地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投入的積極性,形成了全省鄉鎮企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體系和信息網絡體系。去年已完成“藍色證書”培訓任務6500人,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職業技能培訓鑒定6400人,5年來我們已完成“藍色證書”培訓65500多人,職業技能培訓鑒定64890多人,農產品加工業預警體系今年將投入使用,全省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已經走在全國先進行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各市(州)和重點縣(市、區)職業技能鑒定站的基礎建設工作,在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糧食主產區和城市郊區建設農產品加工業培訓示范基地,合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技術推廣培訓工作,培訓各種鄉鎮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實用技術人才。
1.8構建產學研聯結平臺,企業自主創新和研發實現新突破
積極參與了農業部適用技術推廣與對接活動,有效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自身資源,建立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新機制。在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和我省9個專業分中心的指導下,重點抓好企業自主研發機構建設,目前我省已有國家級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創新機構22個,新評選科技創新示范企業45戶,有3個專業分中心得到了國家近100萬元資金的扶持。同時組織部分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省鄉鎮企業協會常務理事、理事參加了由中國農科院、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舉辦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論壇和技術對接活動,邀請了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張天佐局長、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王守聰主任、中國旅游協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分會甘士明會長等領導和專家親臨我省進行培訓指導。
2.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推進農村二、三產業平穩較快發展
客觀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世界經濟復蘇基礎還不穩固,積極變化和不利影響同時顯現,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相互影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難度有所增大。同時,我省農村二、三產業還存在自身發展不足的問題,一是企業整體素質有待提高。農村二、三產業規模普遍偏小,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二是一些企業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內部管理不規范,家族式管理的企業仍占較大比重;三是產業結構不優,傳統產業比重過高,三產業發育滯后。在產品結構上,一般性產品、初級產品多,技術含量、附加值高的產品少,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多,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型的產品少;在企業結構上,小而全、低水平重復建設仍然存在等等。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切實增強憂患意識,科學分析當前形勢,深刻認識抓好農村二、三產業的重要性和艱巨性,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不動搖,咬住發展目標不放松,認準發展路子不改變,緊緊把握發展難得的歷史機遇。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我們要在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任務的基礎上,全面落實“十二五”規劃的各項指標,全力促進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旅游農業快速高效發展。2011年及今后一個時期全省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旅游農業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農民就業增收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載體,自主創新、轉變方式;突出特色、培育品牌;加強交流、擴大合作;強化職能、搞好服務,全力推進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農村第二產業和以休閑旅游農業為主的農村第三產業平穩較快發展。
“十二五”期間發展目標是全面建設完成“1151”工程,即:到2015年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2500億元,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5000億元,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建設完善國家級休閑旅游農業示范縣(示范區)5個,打造五條具有北方特色休閑旅游農業精品線路;建設100個三星級以上休閑旅游農業示范企業(園區),其中20%進入國家休閑旅游農業示范點行列。
2011年主要工作目標是:鄉鎮企業增加值突破1500億元,同比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企業同比增長18%以上;實繳稅金突破110億元,同比增長15%以上;從業人員保持在260萬人以上。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元,其中省級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旅游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步伐明顯加快;抵御風險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品牌建設能力明顯增強;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員工整體素質明顯提升;主導產業在促進農民就業和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
為了全面推動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旅游農業發展,在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全力實施“六大戰略”措施,重點抓好“1151”工程建設,促進農村二、三產業快速高效發展。把大力推進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旅游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作為今年和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的重點任務。
2.1實施“主導產業推進戰略”,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步伐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農業部的要求,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大農產品加工業推進力度,促進我省農產品加工業平穩較快發展。一是今年和今后5年,在全省實施“1151”工程的過程中,認真抓好全省22個農產品加工示范區建設工作,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百強示范企業建設工程,全面提高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二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協調,爭取盡早出臺,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三是在安排鄉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上,繼續向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區和百強示范企業傾斜,重點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科技創新項目,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有一定規模、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占有率高,吸納農民就業和增收作用明顯的項目予以優先安排。四是大力實施特色品牌帶動戰略,重點打造和重點培育名牌產品。對眾多品牌進行有效整合,抓好優質特色農產品加工品牌的國內外注冊,促進品牌向名牌轉化,將做大品牌戰略和做強龍頭企業戰略有機結合起來,發展一批大中型優質特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對有規模、有市場、有資源優勢的特色企業,實行重點培育、扶持和推進。五是謀劃一批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新項目,在已有省級項目庫的基礎上,各地要根據實際,增加新興農產品加工業項目,培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后勁。
2.2實施“傳統產業振興戰略”,加快農村產業優化升級
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鄉鎮企業快速高效發展的若干意見》,促進我省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農村第二產業和以休閑旅游農業為主的農村第三產業平穩較快發展。一是積極協調有關部門,促進農村二、三產業優化升級,圍繞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產業振興政策,推動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用足、用好、用活國家的有關政策,加快推進全省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今年和今后5年,在全省實施“1151”工程過程中,整合資源,培育創建農村二、三產業百戶企業集團,推進有關企業上市融資。二是有關發展專項資金的使用將根據新的形勢,結合“1151”工程增加兩項新內容,一個是扶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項目;另一個是科技創新項目。三是繼續開展全省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創業杯”競賽活動。完善考核方式方法,確保考核體系的科學化、制度化。
2.3實施“新興產業開拓戰略”,促進休閑旅游農業發展提升
在借鑒先進地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科學規劃。要在搞好調研工作的基礎上,從規劃入手,緊緊把握市場需求,結合我省農業發展實際和區域特點,依托資源稟賦、文化特色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發展規劃。在實施“1151”工程過程中,把規劃建設5個國家級休閑旅游農業示范縣(示范區),打造5條具有北方特色休閑旅游農業精品線路和100個三星級以上休閑旅游農業示范企業(園區)作為重點,以點代面,協調發展。二是創造環境。要圍繞解決影響休閑旅游農業發展的難點、熱點問題制定扶持政策,根據《關于加快發展休閑旅游農業的意見》(吉政辦明電[2010]29號)精神,結合實際切實解決好影響休閑旅游農業發展的用地、用水、用電等各種問題,形成促進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三是完善服務。要加大工作力度,把服務貫穿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在發展初期階段,重視創業輔導和教育培訓,對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突出在行業規范、規劃設計、市場推廣上加強服務。按照《吉林省休閑旅游農業企業星級評定辦法》開展好休閑旅游農業企業的星級評選工作,全力推動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四是創新機制。發展休閑旅游農業必須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不僅要把產業鏈條上的各個產業緊密聯系起來,更重要的是把每個鏈條上的經營者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只有這樣休閑旅游農業才能走上健康的發展之路。
2.4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促進農村二、三產業對外交流合作
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農業部東西合作工程,探索企業間技術合作、貿易合作、投資合作等新機制。強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大力開展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旅游農業對外招商引資、招賢引智工作,在省級項目庫中精心篩選,推出一批項目,面向國內外持續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由單一開拓傳統市場,向開拓新興市場轉變,全面開展農村二、三產業對外交流合作活動。在對外發展上,積極開拓國外市場,繼續支持重點企業參加在美國、法國巴黎和德國克隆舉辦的國際食品博覽會,開拓歐美等新興市場,增強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協作能力。在對內合作上,針對沿海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民營資本向北流動的新情況,積極構建南資北移通道,推動規模以上企業到沿海發達地區進行招商引資、招賢引智,促進交流合作。
2.5實施“人才興業戰略”,為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
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要努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落實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經費,今后省與市(州)、縣(市、區)培訓和鑒定經費仍按2∶1的原則來掌握,分層次搞好全省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旅游農業系統職工和企業家的培訓工作。一是繼續扎實推進“藍色證書”培訓工程。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培訓方式,根據企業發展需求,舉辦各種形式培訓班,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逐步將藍色證書培訓工程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推開,培訓更多的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旅游農業管理人員和職工,2011要年完成藍色證書培訓任務1萬人以上。二是做好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依托現有的培訓資源,圍繞糧油、特產品、畜產品行業的需求,開展好重點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在此基礎上按照農業部的有關要求,推動企業開展“技工工程”提升行動,認真抓好高級工及技師的培訓與鑒定工作,2011年全省要完成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旅游農業職業技能培訓鑒定任務1萬人以上。同時要搞好農產品加工業預警體系建設,并且進一步完善各市(州)和重點縣(市、區)職業技能鑒定站基礎工作。
2019年以來,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高度重視、扎實推進茶桑產業扶貧工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切實將行業扶貧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現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將2019年本中心行業扶貧工作落實情況總結如下:
一、幫扶村基本情況
按照縣扶貧工作統一部署,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結對幫扶全縣兩個重點貧困村,漫水河鎮平田村和東西溪鄉楊樹口村,2019年安排19位干部職工參與結對幫扶55戶183人。2018年度結對幫扶的平田村和楊樹口村兩個村已出列,結對幫扶對象已脫貧53戶172人,還有2戶6人擬2019年度脫貧。
(一)平田村轄23個村民組,606戶,2228人。2016年建檔立卡在冊貧困戶87戶276人,貧困發生率12.8%。至2018年已脫貧73戶24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85%,2019年計劃脫貧13戶19人。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現安排9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幫扶對象24戶88人,2018年底已全部脫貧。
(二)楊樹口村轄20個村民組,398戶1460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34戶394人,貧困發生率26.9%。至2018年度全村已脫貧120戶35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3%以下,2019年計劃脫貧3戶11人,2020年脫貧3戶7人??h農業產業發展中心現安排10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幫扶對象31戶95人,2018年已脫貧29戶86人,2019年擬脫貧1戶3人。
二、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全縣43個貧困村都確定了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特色種養業專業村全部達標,其中確定特色主導產業的是茶葉的有37個村(楊樹口村和平田村在列),15個貧困村實現了“一村一品”達標認定,其中十一個村是茶葉,占比73%。
二是2016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1801戶、32102人, 2019年實施特色種養業項目貧困戶6589戶,項目覆蓋率達76%,其中2019年茶葉產業發展占比79%。產業獎補23368畝茶園。截止目前,共采購良種茶苗桑苗819.49萬株,新建良種茶園桑園基地3210畝,15個鄉鎮,2401戶貧困戶受益。其中茶苗747.72萬株,新建茶園2492畝,12個鄉鎮,55個村(社區),2205戶貧困戶受益;桑苗71.77萬株,新建桑園718畝,
2019年楊樹口和平田兩個貧困村累計免費發放茶苗76.8萬株,桑苗5000株。
三、幫扶舉措
1、組織有力,責任明確。成立領導小組,安排專人分管負責,制定年度扶貧工作計劃和幫扶工作制度。明確包保工作任務,定期研究部署扶貧工作。
2、定期開展調研。主要領導定期到村開展扶貧調研,認真查找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并形成調研報告,為結對幫扶村出謀劃策。同時包保干部定期開展走訪,扶貧領導小組根據走訪反饋情況,認真開展研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全面提高全體扶貧幫扶干部業務水平,推進農業產業發展中心脫貧攻堅工作。
3、主攻特色產業,拓寬增收渠道。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關于對選舉任命的“一府兩院”國家機關組成人員實行履職承諾評議(暫行)辦法》的規定,現就2011年度分管及代管工作目標任務承諾如下:
一、主要目標任務
1、全年糧食總產穩定在5萬噸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達到4330元,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比上年增長9.6%。
2、強力推進34個重點建設項目,爭取完成投資13億元。年內新建飲水安全工程29處,加快實施縣城水源工程和接官亭新區供水續建項目,協助完成八渡河污染治理及護灘工程、五龍洞游道、景區大門及游客服務中心改擴建工程;新修基本農田7000畝、改造提高5000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200畝,實施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保治理二期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9.2平方公里;按計劃完成退耕還林補植、天然林保護和植樹造林年度工作任務,建成戶用沼氣池1000口。
3、高標準推進五龍洞鎮國家連片開發扶貧試點和農業綜合開發,啟動徐家坪秦河流域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金家河流域省級連片扶貧及4個移民扶貧示范村建設項目,完成46個貧困村災后重建、接官亭和西淮壩整鄉推進扶貧開發試點和麻柳鋪、牌坊壩、大草壩3個移民扶貧示范村建設任務,投放扶貧小額貼息貸款5000萬元、財政扶貧貼息和專業合作社扶持資金300萬元,完成技能培訓8000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6萬人,建成信息化扶貧示范村10個,對新識別出的3.1萬名扶貧對象實施分類扶貧到戶政策,全年實現脫貧5000人。
4、全年規范中藥材種植面積14.5萬畝,養殖烏雞400萬只、生豬28萬頭,新增大鯢養殖和繁育戶60戶,擴大核桃等干果種植面積7000畝,發展食用菌500萬筒、養蠶6000張、種植烤煙7000畝、新建蔬菜大棚500個。啟動建設接官亭、黑河壩觀光農業示范園,抓好烏雞加工生產線、龍佳現代農業產業園、喜農循環農業示范園和香豬養殖基地建設。協助抓好杜仲柔脈膠囊、百圣康樂膠囊、中藥材深加工及飲片加工生產線。
5、穩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完成第八次村委會換屆選舉。
6、大力實施“人人技能工程”,年內新增就業崗位1680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40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積極引導有條件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完成人力資源市場建設任務。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強化責任落實。督促承擔產業發展和基礎建設任務的鎮和部門,明確主抓領導,細化責任分工,逐級夯實責任,確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責任。同時,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基層抓調研、解難題上,確保各項工作都能落到實處、抓出成效。
2、加強督促檢查。對于已經確定的年度工作和上級臨時交辦的工作任務,嚴格按照時限要求,加強檢查指導,督促各鎮和部門制定工作計劃,強化工作舉措,在規定的時限內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務。
2020年,產業辦緊緊圍繞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產業扶貧,溝域經濟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及園藝管理等中心工作,積極開展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溝域經濟、積極實施農業產業扶貧項目,帶動中藥材、獼猴桃、中蜂等特色產業發展,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好評。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
為鞏固農業產業發展成效,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研究出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61713強農工程實施方案》,圍繞高山雜糧、食(藥)用菌、中藥材、優質林果、苗木花卉、特色養殖等6大特色產業,引導各鄉鎮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截止目前全縣已發展高山玉米、馬鈴薯等各類高山雜糧6萬畝,其中優質紅薯種植3225畝;食用菌今年新發展1019萬袋,累計總量達到1900余萬袋;中藥材新發展連翹、山茱萸、五味子、黃精、豬苓等多種中藥材2萬畝,全縣中藥材總面積達到19萬畝(含野生撫育面積);獼猴桃新發展1000畝,總面積達到3200畝;發展牡丹、芍藥等鮮切花面積達到3500畝,全縣苗木花卉總面積達到1.8萬畝;新發展中蜂養殖9600箱,全縣中蜂養殖總數累計達到3.9萬箱。同時根據各鄉鎮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共計打造包括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的特色產業基地100個。
(二)全力做好農業行業扶貧工作
制定《農業農村局2020年產業扶貧工作計劃》,認真履行行業扶貧職責,全力做好年度產業扶貧相關工作。1.配合扶貧辦督查科,落實中央、省、市、縣以及各派對我縣脫貧攻堅工作的各項督查任務及問題整改工作。2.配合扶貧辦產業科,完善整理2020年度農業產業扶貧項目庫臺賬;申報農業產業扶貧典型范例。3.配合扶貧辦信息科,對洛陽市智慧扶貧系統中農業產業扶貧相關政策及工作落實情況基礎信息進行收集錄入,并及時導入全縣貧困群眾耕地地力補貼數據,確保補貼資金發放、落實到位。
(三)積極實施農業產業扶貧項目
2020年產業辦共實施涉農產業類項目103個,總資金3889.34萬元,其中種植類項目55個,涉及資金1984.7萬元;養殖類項目26個,涉及資金652.6萬元;其他工程類項目23個,涉及資金1252萬元。其中新發展中蜂養殖項目22個,6895箱;新發展獼猴桃項目12個1026畝,有效促進了我縣中蜂、獼猴桃產業的發展。通過對項目不間斷實地調研,目前所有項目均已建設完工,按時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四)著力推進溝域經濟示范區建設
2020年我縣新建兩條市級溝域經濟帶分別是高山水鎮、天河康養旅游度假溝域經濟帶,續建溝域經濟帶5條分別為石廟鎮七姑溝、伊源康養谷、秋扒鄉“荷香灣”、康養小鎮、大紅川市級溝域經濟示范帶。全年共計實施各類項目34個,已累計完成投資4.3億元。通過溝域經濟的系列建設,使溝域內農民群眾的思想得到了轉變,農家賓館發展如火如荼,全面提升了溝域示范區的經濟、生態和社會綜合效益,實現了溝域內產業融合發展,全縣已有18個貧困村發展成為旅游特色專業村,2085戶6693名貧困群眾直接或間接參與鄉村旅游,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輻射帶動全縣4.16萬人增收致富。
(五)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按要求做好企業年度監測與申報工作,我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37家均通過網上監測工作,今年新申報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家,目前資料已經整理完成上報至市農業農村局。同時服務好企業發展,對有融資需求的企業進行摸底,并召開政銀企對接會和通過信豫融平臺及時幫助農業企業申請融資貸款需求,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困難問題,營造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確保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
(五)持續做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
道地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君山制藥有限公司和深山生物科技、沃康藥業有限公司、河南森源祥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載體,已成功創建市級產業園區。園區產業基礎較好、規劃布局科學、建設水平區域領先、生產工藝先進、組織管理完善,并且能夠顯著帶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產業,今年共建設重點項目10個,累計完成投資10570萬元,君山藥用植物園、深山2000噸中藥材初加工生產線、道地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等項目均建設完成;中藥軟膠囊制劑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智能化提取大樓以及伏牛山中藥材博物館等項目主體工程正在施工、進展順利。
(六)園藝工作
按照市園藝工作安排,定期對各鄉鎮水果、中藥材、蠶桑復工生產進展情況統計上報,同時進一步統計完善我縣各類道地中藥材種植、生產、收獲情況,服務好相關產業發展。
二、下年度工作打算
1.持續做好農業特色產業。繼續圍繞高山雜糧、食用(藥)菌、中藥材、優質林果、苗木花卉、特色養殖等六大產業,調優產業結構、調長產業鏈條、調大產業規模,按照布局區域化、產業化、格局化、打造“一鄉一策、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如林果產業以發展核桃、柿子、特色獼猴桃為重點;食用菌以香菇、羊肚菌、蛹蟲草為主;中藥材以連翹、山萸肉等為主;特色養殖以中蜂產業為主;積極謀劃產業發展項目,爭取各級資金支持,把我縣特色農業產業做大做強。
2.產業扶貧工作。持續落實好農業產業扶貧主體責任,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按照依托資源、面向市場,找準優勢、打造精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龍頭帶動、建立基地,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我縣優勢農業產業發展進程,提升產業效益,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一是提前謀劃2021年統籌整合資金涉農產業項目,制定項目扶持標準,對申報項目嚴格把關,及時申報抓緊落實。二是繼續堅持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和生態農產品深加工及品牌打造兩大產業扶貧路子,構建縣有龍頭企業、鄉有產業園區、村有扶貧基地、戶有增收門路的產業布局。三是做好各級督查巡查整改工作,積極落實涉及農業產業扶貧的整改任務。
3.溝域經濟工作。圍繞“一溝一產業,一溝一特色”,打造“溝域文旅業、半坡林果業、山頂生態林”全景式示范區,建設綠色生態、產業融合、高端高效、特色鮮明的溝域經濟發展帶,全面提升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既要持續鞏固提升欒川七姑溝、伊源康養谷等已建成市級溝域經濟示范區建設成效,又要謀劃新建一至兩條市級溝域經濟示范帶,采取政府補助引導、企業參與合作、農戶自主經營等方式,把我縣的溝域經濟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發展高度.
2009年是貫徹落實“粵東會議”精神、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第二之年。要加快發展步伐,關鍵在于揚長避短,挖掘潛力,發揮優勢,發展特色經濟。首先,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我鎮的農業產業結構。要利用全面建設生態示范縣的機會,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效益型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其次,要繼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再次,要堅決搞好社會管理工作,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空間。特制定出幾項工作計劃如下:
一、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
我鎮將成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領導小組,加強對農業的領導。要適應形勢發展,大力引進農業優良品種工作力度,逐步淘汰原有的產量低、質量次的品種;要適應入世新形勢,善于打破常規,打破自給自足、滿足現狀的思想,樹立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意識,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資源,引導農民發展種植經濟效益高的作物,鞏固和發展原有的青欖基地。落實上級有關“扶貧到戶”政策,鼓勵農民有計劃、成規模地發展種養業,幫助農民掛靠龍頭企業,拓寬農產品銷路,以市場為導向,以銷促產,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
二、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加快工業發展
首先要繼續加強管理,充分發揮水電企業的作用。鎮要把攔河閘電站這個項目當做今年的頭等大事來抓,幫助協調和處理好各種關系,確保電站正式運轉。其次,要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在鞏固同成工藝公司、春燕玻璃廠的基礎上,擴大其輻射帶動力,并創造條件,以良好的環境,優質的服務,文明安定的治安,以誠招商,以商招商,加強與外面的溝通和聯系,加大宣傳的力度和廣度,提高引資水平,促進工業經濟的發展。
三、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搞好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要不斷完善鎮區域的建設,抓緊完善各村基礎設施建設,早日實現村村通公路。其次,水利方面,要盡快動工改造水渠,完善水溝、保證農田的灌溉用水。第三,要不斷美化村容村貌,建設社會注意新農村。
四、要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
一是要認真抓好殯葬改革工作,要多想辦法、采取強硬措施,采取宣傳教育與打擊震懾相結合的辦法,加強殯改執法巡查,加強綜合治理,確保遺體火化“一刀切”,堅決制止二度土葬和封建迷信活動的發生,把殯葬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二是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宣傳教育與打擊刑事犯罪兩手聯動,共保穩定,繼續深入開展以打擊利用“”賭博活動的專項行動,保持對“”賭博活動的高壓態勢,為經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三是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把計生工作做好,鞏固和發展幾年來計生工作的成果。四是要認清發展形勢,全力做好社保工作,發動群眾自覺參加社保,確保群眾老有所養。五是警鐘長鳴,落實責任,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生產和森林防火工作。六是積極妥善化解基層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七是繼續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徹底解決群眾“病不起、看病難”的問題。
上述四點為2009年工作計劃,各領導一定會嚴格按照計劃帶領群眾共發展、同致富。為我省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這17個扶貧專項計劃分別為基礎設施建設扶貧、農業產業扶貧、工業產業扶貧、旅游扶貧、商務扶貧、農村土地整治專項扶貧、科技扶貧、新村建設扶貧、教育扶貧、貧困家庭技能培訓和就業促進、生態建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醫療衛生計生扶貧、文化惠民扶貧、社會保障扶貧、社會扶貧和財政金融扶貧。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四川今年計劃投資697億多元,其中交通達568億多元,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9932公里,力爭完成2035個行政村寬帶建設。同時,計劃完成13萬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建設農村廉租房4.2萬戶,建設扶貧新村2700個。
在產業上,四川“四大連片特困地區”今年將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基地350萬畝、現代林業產業基地1200萬畝,出欄肉牛羊及特色小家禽2.27億頭(只),“一村一品”布局基本形成。旅游扶貧領域,力爭年底建成3~5個省級旅游扶貧示范區、30~50個示范村,培育首批20個貧困縣旅游商品品牌。此外,在貧困地區新建省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6個、鄉鎮電商配送服務站點100個、村級農村電商終端服務站點500個。
教育和就業創業也是扶持重點。今年四川將幫助8萬名左右貧困地區學生免費接受中職教育,確保民族自治地區51個縣順利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計劃?!八拇笃瑓^”貧困家庭勞動者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0萬人以上,確保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同時將貧困戶納入創業擔保貸款范圍,享受優惠擔保和貼息政策。
醫療救助和社會保障方面,四川今年將實施貧困人口就診免收一般診療費、貧困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按3500元/人給予補助等“八免五補助”。對貧困人口中的農村低保對象,按其年收入與國定扶貧標準的差額增發特殊生活補貼,今年增發差額的50%。
一、科學論證,選準扶持項目。我們先后抽調2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對全縣各產業項目進行全面的調查,結合縣內資源、技術、交通等條件,對各產業的發展前景進行科學的論證。經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集體研究,決定選擇投入少、周期短、效益好、易普及的食用菌和臍橙產業作為全縣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項目,并報縣委、縣政府同意。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真作好全縣食用菌和臍橙產業發展規劃,制定了《20__年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項目管理工作計劃》和《關于___縣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項目管理的實施方案》,以此作為指導全縣產業扶貧項目實施的綱領性文件,規范全縣的產業扶貧開發工作。
二、嚴格把關,確定扶持對象。根據省扶貧辦3號文件要求,將扶持擔保金扶持范圍劃定為第一、第二輪省定貧困村。按照資金和項目直接安排到戶的原則,第一批貧困農戶產業化扶持擔保金項目重點扶持對象是已正式列入省《貧困人口扶持檔案》的農村貧困人口(殘疾人\缺乏勞動能力和五保戶除外)。為充分發揮擔保金的引導作用,保證擔保金的安全投放,我們采取“三報三審一公示”辦法慎重確定受授對象。即貧困戶自愿報名,鄉村干部初審貧困戶是否符合受援條件、是否具有生產能力;初審合格的受援戶與公司簽訂產銷合同,公司將名單報當地信用社,信用社對其信用等級進行評審;信用社再將評審結果報縣扶貧辦,由縣扶貧辦、縣財政局、縣信用聯社三家聯合會審,確定受援戶。最后,以村為單位將受援對象進行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三、搞好示范,帶動全面發展。按照集中扶持、整村推進的原則,我們選擇省定貧困村中群眾積極性高的禾市鄉譚市村,豪山鄉西康村,坪上鄉竹塘村,羊腦鄉坪塘村、哨上村等村作為產業扶貧項目試點村,重點發展食用菌產業。采取分散經營和集中經營相結合的辦法,大力推廣“公司 貧困戶”、“公司 基地 貧困戶”、“協會 基地 貧困戶”、“公司 協會 基地 貧困戶”等市場運作模式,由公司、協會與貧困戶簽訂產品產銷合同,公司在市場行情不好時以保護價向貧困戶統一收購、統一銷售,行情好時則隨行就市收購。試點工作很成功,第一批戶平下料20__多袋(筒),戶平增收1800元。在試點村的帶動下,又有l7個省定貧困村的貧困戶積極投身產業開發,扶貧產業項目呈現出蓬勃生機。
四、健全機制,確保扶貧效益。為確保扶持資金項目發揮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們對全縣產業扶持資金項目實行動態管理。一是完善資金管理制度。對產業扶持資金實行封閉式運行,轉賬結算。信用社向縣扶貧辦提供一聯加蓋受援農戶的私章與掛靠公司印章及公司經辦人簽名貸款單據作為支取產業扶持擔保金貼息的依據,由縣財政局、縣扶貧辦審核,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定,以每戶工000元的標準劃撥擔保金存入受援戶的擔保金專戶上。擔保金不能支取現金,由信用社從受援戶擔保金專戶上劃撥,用于小額貸款貼息。同時,對產業扶持擔保金的分配、撥付、使用等情況進行全程跟蹤監督,嚴防擔保金流失。在規定期限內未用完的產業扶持擔保金,或轉為項目的后續管理費用,或對實施產業扶持擔保金項目取得較好收入的、已經實現脫貧的貧困戶,在征得貧困農戶本人同意后,結余部分轉入產業扶持擔保金的風險擔保金。二是實行領導包干負責制??h委書記、縣長牽頭,縣委副書記包鄉,其他縣級領導包村,鄉鎮主要領導包組,部門對口幫扶,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建設“一點、一區、一帶”示范樣板,形成了lO個重點鄉鎮和62個產業扶貧示范村。同時,對各示范村實行“五定四化”目標管理和“三個一”工作機制。即嚴格做到定領導、定項目、定責任、定規劃、定效益,實現生產專業化、產品系列化、布局區域化、基地規?;???h扶貧辦三名領導也實行分片包干,各負其責,實行“一個貧困村,一名領導負責,一個班子專抓”,真正做到辦一個項目,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三是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對種植規模達
5000袋以上的貧困戶,按0.l元/袋的標準給予獎勵,并按項目落實率、貸款回收率等指標量化到鄉、村、組,按得分多少分三個等次設獎。四是完善服務機制。我們把上級撥付的培訓資金大部分用于對項目實施的貧困戶開展技術培訓,傳授栽培技術,為貧困戶解決疑難問題。今年來,共舉辦食用菌和臍橙栽培技術培訓班209期,已培訓2萬多人次,印發資料2萬多份(冊),刻制光盤500張。同時鼓勵技術人員與貧困戶簽訂技術承包合同,由技術人員直接指導貧困戶按照“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生產,統一技術規程,統一收購”的要求,實行標準化生產。
五、加強協調,明確工作職責??h扶貧辦是實施產業扶貧擔保金項目的主管單位和協調部門,主要負責制訂產業扶貧擔保金項目實施方案,下達計劃任務,項目的具體組織實施和跟蹤管理等工作??h財政局農業股在銀行開設“貧困農戶產業化扶貧擔保金項目”專戶,實行專人、專賬、專戶管理,主要負責辦理擔保理擔保金撥款。縣信用聯社主要負責發放貸款、結算利息、貸款回收等工作。在財務管理分工上,縣財政局是產業扶貧擔保金的財務主管單位,縣扶貧辦是產業扶貧資金項目開發的會計核算、稽查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