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8:31
序論:在您撰寫農機調查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農機協作社建立根本狀況
當前,我市經工商行政治理部分注銷注冊的農機專業協作社已達129個,遍及所轄縣(市、區),吸納社員1361人,注冊資金總計10655.6萬元。擁有各類農業機械5357臺,個中大中型遷延機1104臺、小麥玉米結合收成機627臺、配套耕具3626臺(套)。協作社均勻固定資產160萬元,農業機械41臺,農機功課年收入45萬元。
從組織方式上看,我市農機專業協作社有以下幾品種型:1、農機強人帶頭型。由農機強人、生意人牽頭,聯絡種糧大戶、農機手、農人等自愿按股份制準則入社。如長葛市的福興農機專業協作社、縣的保獻農機專業協作社等。2、農機大戶牽頭型。由農機大戶發揚本身機具多、效勞才能強、功課局限廣的優勢,吸納農戶、機手入股。這品種型是當前的大都。如襄城縣的廣占農機專業協作社、鄢陵縣的振峰農機專業協作社等。3、原農機效勞機構人員興辦型。由原底層農機治理部分人員應用本身營業精、資本優勢好的特點,組織農機大戶、種糧大戶、機手、農人所興辦。如鄢陵縣的惠民農機專業協作社等。4、村辦實體型。有的協作社法人代表是村委干部,自家就是農機戶,在群眾中有較強召喚力,以村委會牽頭,吸引農人、機手所興辦。如長葛市的中鑫農機專業協作社。
就開展近況看,首要特點是:組建標準,方式多樣,效勞普遍,聯絡嚴密,協作共贏。
二、農機專業協作社在農業出產中的效果
1、有利于進步農機應用率。農業機械投資較大,收受接管周期較長,家家戶戶置辦小而全的農機具,很不經濟。協作社可以經過承包、托管地盤的方法展開農機功課效勞,處理一家一戶想辦而辦欠好的工作,擴展農機功課規劃,進步農機具應用率。2、有利于推進農業財產化、規劃化運營。相對單一農機戶而言,協作社無論是在配備程度、功課質量照樣人員的技能本質等方面,都具有分明優勢,并且普通一致功課規范和一致展開耕、耙、播、收,可以完成農業規范化出產。有的還結合起來,既展開農田功課,又從事工程修路、畜牧養殖、花草栽種等其他營業,不只擴展了效勞范疇,展開多種運營,還打破了行政區域的限制,添加了效勞半徑,拓寬了增收渠道。3、有利于添加農人收入。以往,農機戶多為“單打獨斗”,單獨外出功課,聯絡地塊,協商價錢。協作社開展進來后,農機戶“抱團闖市場”,由專人擔任尋覓功課市場、協調關系、調停矛盾,根本上是訂單功課,為社員和機手增收發明了前提。從查詢狀況看,社員入社后,農機功課收入比以前“單打獨斗”時進步1/3,單車均勻多收入近萬元。別的,協作社的規劃運營使更多鄉村勞動力從地盤中轉移出來,促進了鄉村二、三財產的開展,加速了我市城鎮化措施。
4、有利于新機具新技能推行。協作社的成員多為農機大戶或種糧大戶,他們大多是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能的運用者和推行者。在玉米機收、維護性墾植等新技能的推行使用方面,大大都協作社社員積極置辦玉米收割機、深松機、免耕播種機等機械,熱心參加并共同農機部分的新機具新技能示范推行任務。2010年,我市玉米機收獲得新打破,并出現加快開展態勢。玉米收割機由2008年的60臺添加1460臺,完成機收玉米98.7萬畝。維護性墾植在縣和鄢陵縣累計示范推行19萬多畝,帶動農人自行展開48萬多畝。這些,都與協作社的示范帶動有著親密關系。
三、開展農機專業協作社的首要做法
1、組建攙扶,建社規范日益標準。協作社興辦之初,農機部分都要派專人指點他們成立理事會、監事會,辦全工商、稅務等證照,催促其樹立健全各項規章準則,依法辦社,守法運營,標準運作。日常聯絡準則,施行量化審核,隨時把握協作社開展動態,促進其安康有序開展。
2、政策攙扶,機具配備優化晉級。一是農機置辦補助資金重點向協作社傾斜,優先享用,優先處理,保證協作社更新配備需求。二是省財務每年拿出必然資金攙扶協作社安康開展,我市有25個協作社先后取得省財務攙扶資金112萬元,增強了農機場院、庫棚建立等根底設備建立,添置了維修、信息設備。三是搞好示范帶動,促進協作社建立。每年都展開省、市示范協作社創立運動,3年來我市共有32個協作社取得價值163萬元的機具獎勵。四是施行優異協作社獎勵機制,扶優扶強。2010年,我市的福興、保獻、惠民等6個協作社取得省財務攙扶資金270萬元,為協作社成立以來攙扶力度之最。資金攙扶和機具獎勵,以及多年來農機置辦補助的帶動,使協作社擁有的高功能、大馬力、復式功課的農機具增進敏捷,配備構造進一步優化,進步了出產效率和社會化效勞程度,不只本人獲得實惠,也惠及更多農人群眾。
3、技能支撐,功課效益不時增進。農機部分常常布置專業技能人員對協作社社員展開操作、維修培訓,還組織他們觀摩各類農機新機具新技能演示會,協助他們坦蕩眼界。本年,先后組織300多名協作社社員參與了全市三秋玉米收成機械演示會、第八屆全國農產物買賣會和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博覽會。直接激起了農機大戶領辦或參加協作社的熱情,起到了分明的示范帶動結果。2010年,我市農機專業協作社呈蓬勃開展之勢,數目較上一年添加近一倍。
四、協作社建立中存在問題及建議
1、當局攙扶力度仍需增強。在融資、信貸、地盤征用及根底設備建立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尚未完全落實,協作社的開展遭到必然制約。2、協作社的治理需求標準完美。很多協作社在股金設置、民主治理、公積金提取等方面還不標準。局部協作社沒有徹底打破原有的運營形式,短少生機和潛力。3、社員本質有待進一步進步。在開辟市場、抵擋風險等方面才能較弱,捕獲市場信息的才能需進一步進步。對新機具新技能,特殊是一些高功能農機具的操作和維修方面,尚需不時更新和進步。
針對上述問題,往后,我們將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動手,加速推進農機專業協作社的標準化和準則化。
一是強化攙扶力度。對協作社優先布置項目。上級布置的農機置辦補助項目、農機新技能推行、現代農機配備推進等項目和資金向協作社傾斜,賜與重點攙扶。融資方面,協助協作社恰當放寬或降低借款門坎,為其融資供應貼息等優惠,破解協作社開展上的資金“瓶頸”。在不違犯地盤承包準則的根底上,在地盤托管、承包方面供應恰當優先,合理流轉地盤,妥帖轉移勞動力,擴展機械功課規劃,不時進步農機具應用率。對展開新機具新技能推行的協作社過量賜與功課補助。
二是搞好社員培訓。既要增強對社員的技能培訓,又要強化對協作社擔任人的運營治理培訓。要對協作社的擔任人灌注新的理念,逐漸改變家庭式、作坊式運營形式,進步治理程度。使駕駛員懂技能、會保護,進步農機田間操作技能,然后為協作社的開展增添生機。
一、農機專業合作服務組織及農機服務機構發展情況
目前,全縣發展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5個,總資產達1000萬元。同時重點培育作業功能齊全的農機專業服務大戶,作為今后農機合作組織發展的基礎。其中農機資產20萬元~50萬元的農機大戶有近100個,農機資產50萬元以上的農機大戶有6個。我縣農機化作業總收入達到3.22億元,增長11%。
一是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按照“民辦、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以服務農業、謀求全體成員共同利益為宗旨,實行自主經營、民主管理、有分有合、單獨核算,在技術上互相交流,信息上傳遞共享,遇到作業量大時由合作社出面與農戶或生產單位簽訂代耕、代運、代收合同,積極開展農機化訂單作業和適時開展現跨區作業。縣豸鋪機防合作社榮獲2009年度省百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縣豸鋪機防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2月,機防隊員已發展到212人,擁有噴霧器178臺,機防面積20萬畝次,實現服務對象節本增效100元/畝以上,合作社社員人均創收4000余元,機房隊盈利45000多元。
二是農機專業大戶。其中農機資產20萬元~50萬元的農機大戶有近100個,農機資產50萬元以上的農機大戶有6個。我縣農機化作業總收入達到3.22億元,這些農機專業大戶集耕、播、收系列化服務于一體,機具配套全、綜合服務能力強、輻射帶動范圍廣,為農業生產提供全程機械化服務,逐步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發家致富的帶頭人。
三是全縣有農機具供應點10個、農機修理網點300多個,主要進行農機經銷、農機維修、配件等服務,為農民提供了性能優良、質量可靠的農機產品。
四是現有縣級農機服務機構1個,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14個,現有農機管理服務人員50人。多年來,縣級農機服務機構及鄉鎮農業綜合部門,為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和農機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為我縣的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我縣新型農機服務一體化模式的主要特點
一是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多樣化。農機服務組織已由過去單一的以集體經營為主的鄉鎮農機服務站,向符合市場化需求的農機服務合作社、農機經營大戶轉變。在一些鄉鎮,農機大戶已成為引領農機發展的領頭羊和農民致富的排頭兵。
二是農機社會化服務方式市場化。也就是說,農村市場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就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承包服務、跨區作業、農副產品加工、農機示范基地(園區)、為農機經營者服務等多種服務方式并存于農村市場,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三是農機社會化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寬。已由過去的自買自用轉向社會化服務,已由區域化作業向跨縣、跨市、跨省作業發展,尤其是農機跨區作業已由過去單一的夏季小麥收獲拓展到春秋冬季各環節作業等??梢哉f農機社會化服務已經滲透到農業生產、農村市場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
四是農機經營服務者收入明顯增加。據統計,近年來,我縣每年農機經營服務性收入在3.22億元以上,如果以單項作業計(如跨區機收小麥、水稻、機耕、機播等),臺車年均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農機社會化服務,已經成為農民增加收入,實現致富的一個有效途徑。
五是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機服務中的作用不斷增強。電話聯絡、上網咨詢已成為農機經營者和用戶之間協議作業的新渠道,簽約的形式也逐步成為服務市場中保障雙方權益和義務的重要手段。
三、主要做法
一是明確發展思路,營造發展環境。立足“引導不干預,扶持不包辦”的原則,在推動新型農機服務一體化發展思路上,堅持以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專業大戶為主體,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引導發展;堅持圍繞區域優勢和主導產業發展,提高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民收入增加;堅持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以自我發展為主,引導服務組織規范管理制度,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扶持他們向實體化方向邁進,向產業化方向融合。
二是加大政策引導,強化扶持措施。一是在農機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優先考慮農機合作組織;二是在跨區作業證的發放中,優先保證合作組織跨區作業需要,上門為合作社機械外出作業提供免費技術和安全培訓;三是幫助合作社開拓跨區作業市場,在春耕、三夏等重點農時季節指導簽訂作業協議。
三是增強服務實效,夯實發展基礎。堅持把提供優質服務,注重服務實效作為樹立農機人形象,促進農機化發展的重要措施,以創建有完善的運行機制、有優良的機械設備及配套機具、有承載一定作業規模的服務功能、有能給組織成員帶來最大效益的農機服務合作組織為目標,扶持指導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規范經營、擴大規模、壯大實力、打造品牌。一是提高現有農機服務合作社農機跨區作業的組織化程度,擴大作業規模和服務領域,延長作業期,提高效益;二是因勢利導,由小到大,先培育大戶,再引導聯合,先發展后規范,邊發展邊規范,在發展中完善,在發展中提高;三是在培育中挖掘領頭人。堅持把發現和培育領頭人作為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的主要抓手,積極扶持農機大戶,著力提高農機合作組織經營管理水平,對有經濟實力、有管理理念的,進行重點支持,充分發揮其凝聚力和帶動作用,使之逐步成為“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服務”的法人實體;四是加強業務指導。幫助草擬章程,完善制度,指導合作社建立社員檔案、農業機械檔案,幫助協調解決合作社辦公地點、農機具停放等硬件設施,并農機跨區作業供求信息、農機作業和維修供應信息,讓每個社員能及時掌握農機信息,給機手在作業服務過程中提供方便。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觀念滯后,服務組織形式較散。主要表現在:面對當前農業新形勢,缺乏超前意識、參與意識,不善于捕捉發展機會,存在著消極的“等、靠、要”思想。目前成立的5個農機服務合作社除為數不多的幾個在開展運作外,其它基本上還是各自為陣,組織化程度不高。其次對本地的農機工作思路認識不透或僅僅停留在一些表面工作上。一方面,在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時對有償服務、增強服務組織自身滾動發展能力重視不夠;另一方面,在開拓培育農機作業市場,推進農機服務社會化時,宣傳、強化農民有償服務觀念不夠;再者,因循守舊,沒有用創新理念去開拓農機工作,尤其是面對農機社會化服務市場,缺乏創新精神,顯得束手無策,工作被動。
二是資金投入機制不合理。農業是一個弱質產業,在一定時期需要雄厚的資金技術的投入,尤其是面對迅猛發展的農機服務市場,政府投資力度和宏觀調控作用發揮不夠,投入規模小,形不成集中建設規模,起不到扶持的作用。另一方面,作為投資主體的農民的主導作用和積極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和調動。我們必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從技術、機具、資金、政策等方面為農民提供良好的引導和服務,確實保護好農民辦農機的投資熱情。當前正在實施的農機補貼政策就很好地調動了廣大農民購買農機、使用農機的熱情,但在扶持機庫建設方面還是一片空白,需要各級財政進行補助。
三是農機裝備結構不盡合理。首先是我縣的大中型農機數量少,我縣拖拉機機總量超過10萬臺,但大中型拖拉機僅4000臺,收割機僅有2000多臺,機具配套比也不高。其次是機車超期服役現象嚴重,據不完全統計,在各類主機及配套機具中超期服役的占6成以上,其安全性、經濟性都很差,亟待更新。第三是糧食作業機械多,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少。農副產品加工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偏低。第四是普通機具多,高性能機具少。
四是農機社會化規模小、項目單一?,F有的農機作業服務組織中,作業項目單一,基本上局限于耕種和收獲,機具利用率比較低,做不到“一機多用”、“一機常用”,直接影響著經濟效益和機械化綜合水平的提高。
五是農機信息網絡不健全。農機經營者獲取信息渠道狹窄,農機作業服務的盲目性比較大,缺乏進一步發展的后勁。
五、構建新型農機服務一體化模式的幾點意見
【關鍵詞】吉木薩爾縣;農機;專業合作社;問題
1 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概況
吉木薩爾縣農機服務產業借《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東風進一步壯大,農機專業服務組織不斷涌現,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加快推進,有規模、有水平、有效益的農機大戶蓬勃發展。 截至目前,全縣共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9個,注冊9個,4個合作社發展良好,集體經濟實力逐漸壯大。入社社員達到145人,服務農戶7100戶,入社經營面積3200hm2,擁有農機具459臺架,合作社資產總額1780萬元,其中:農業機械原值1730萬元, 配套設施面積47100000㎡。合作社今年上年度總收入達1360萬元,財政扶持資金累計110萬元。合作社主要承擔土地整理、節水灌溉田間工程施工安裝、代耕、田管、農副產品的拉運等服務項目。去年通過合作社正常運營,年服務總收入達到1320,較上年增長36萬元。農機合作社的運行,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有效整合資金,提高機具利用率。
2 發展農機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2.1 政策上給予支持
自農機合作社成立以來,共爭取財政配套資金110萬元,農機管理部門爭取各類項目資金80萬元,優先用于支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2.2 投入機制上實施多元化
一是積極爭取國家和縣財政補貼政策;二是逐年加大對新成立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扶持比例;三是鼓勵種植大戶、農機大戶利用資金入股、技術入股、機具入股等方式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
2.3 不斷優化農機合作社發展環境
結合當地實際,積極爭取機具庫房等用地安排,對合作社建造機具庫房、購置機具維修檢測設備和農機信息網絡設備給予多方面支持。
3 農機合作社發揮的作用
3.1 促進經濟作物增產和農民增收
采用大型機械標準化作業,基本上實現了作物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大大提高了農機田間標準化作業質量,使作物產量明顯增加。二工鎮天和農機專業合作社,承擔番茄醬廠2000 hm2耕地農機化作業任務,進行大型機械連片作業、田管和拉運,平均畝產比周邊非大型機械作業地塊增產600~800kg。
3.2 推動土地連片作業和規模經營
在農業生產經營中,以農業機械使用為主線,促進農業生產、拉運等多領域實現了現代裝備的應用,較好地參與并處理了機具配置、作業環節合并、農機維護保養和機庫場地道路配套設施建設等問題,使農業機械應用領域、農村勞動力分工分業進一步增強,帶動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與合理流轉。如天和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承擔企業承包土地進行規模作業,取得了效果顯著,2012年農機大戶經營收入達10~15萬元。據統計,通過農機合作社的帶動,2012年入社機車收效達到6.5~8萬元,比入社前增收1.5萬元。
3.3 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
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解放了大批的農村勞動力,通過技能培訓后外出務工,增加了收入。
3.4 提高了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和作業標準
農機專業合作社的運行,降低了作業成本,改善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激發和帶動了農機戶的發展熱潮。去年該縣農機總動力達191200KW,保持年增長3%的幅度,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7.7%,高于全州農業機械化水平1.4%。通過使用大馬力配套農業機械,全縣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全面提高,很多作業項目都能實現標準化,特別是收獲和運輸作業實現了新突破,達到了新標準。
4 存在的問題
(1)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數量少,農機品種單一。農機作業服務不能夠涵蓋全面,不能滿足該縣農機綜合作業和標準化生產的需要。
(2)農機合作社的運行機制不健全。在管理、生產、作業方面還沒有形成有效的運行和管理機制。
(3)資金投入不足。組建農機合作社需要資金的比例較大,農民手中持幣量嚴重不足,金融部門放貸資金有限,且周期短,嚴重制約了農機合作社的發展和壯大。
5 今后的發展方向
5.1 合理集約經營土地,實行土地連片種植
鼓勵農民以資金、土地、農機具等入股進社,或以土地流轉的形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實行集約化經營、科學化管理、標準化生產、機械化作業。擴大土地規模面積,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
區農機安全監督管理情況的調查報告范文
××區是一個農業大縣(區),也是全國著名的糧食產區和制種基地。全區有18個鄉(鎮),245個行政村,有農業人口346435人,土地面積4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8.62萬畝,近年來農業主要以玉米制種為主導產業,種植面積達42萬畝。至XX年底,全區擁有拖拉機和農用運輸車34800臺,其中拖拉機12727臺,農機總動力達54.5萬千瓦,農機總值達4.35億元。去年以來,《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后,隨著農用運輸車移交,農機安全監理面臨新的任務和新的問題,特別是如何加強對拖拉機的管理,是目前擺在廣大農機監理人員面前的重要問題。
一、我區監理工作的基本情況
至XX年上半年,全區有注冊登記的拖拉機4883臺(大中型161臺,小型4722臺),聯合收割機3臺;拖拉機駕駛員3966人(g658、 h3308)其中有497人持g照駕駛農用車。拖拉機入戶率(占擁有量1XX臺的)為38.3%,駕駛員持證率為39%,
從XX年到XX年,平均每年動員拖拉機入戶200臺,拖拉機檢驗900臺,駕駛員審驗1200人,入戶率、檢驗率、審驗率、持證率平均為30-40%。XX年上半年完成拖拉機入戶108臺,拖拉機檢驗500臺,換舊牌242臺,動員組織駕駛員參加持證培訓83人。檢驗率為10.2%,入戶率為49.9%、持證率為39.6%。從XX年至XX年全區共發生農機重大事故18起,死亡18人;一般事故36起,重傷28人,其中拖拉機重大事故8起8人;一般事故21起重傷20人。今年上半年沒有發生重大以上的農機事故,事故率呈下降趨勢。
××區每年新購置拖拉機200臺左右,拖拉機增長速度為2 %,新車入戶率為50%。從我們掌握的情況表明;近三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從購置拖拉機到農三輪,逐步更新換代,發展到目前基本以中、大型四輪農用運輸車為主,農村運輸基本被農四輪所替代,拖拉機變為耕、耙、播等農田作業的工具。
二、農機安全監理面臨的問題
隨著《道交法》、《行政許可法》、《農機促進法》、《道交法實施條例》以及溫總理簽發的412號令、農業部的《兩規定》、《兩規范》的頒布實施,明確了農機管理部門的執法主體地位,理順了拖拉機管理的關系,農機監理機構的行政執法地位得到了認可。然而,農機監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相當突出,這些問題在張掖市乃至全國普遍存在,在些問題直接影響到農機安全生產,影響到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的生存和農機監理事業的發展。
1、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為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農業機械特別是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自走式農業機械,如果管理不嚴和操作不當將會對周圍人員、財產、環境造成傷害。××區在80-90年代,農機事故年死亡人數在10人以上,不但造成農民家破人亡,而且引發農戶之間、家庭內部的矛盾與糾風,也是社會不安定的因素之一,拖拉機經營戶相對都是比較貧困、家庭條件普遍較差,也是農村中的弱勢群體,無力承擔因事故造成的巨大的經濟負擔。近年來安全問題引起了各級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不斷加強監管力度,農機事故死亡人數逐年減少,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引發農機事故的安全隱患依然存在,有三分之一的拖拉機常年失修,安全設施殘缺不全,無燈光喇叭、制動不靈、方向盤間隙過大、連結不牢等技術狀態較差,再加上無照開車、違章作業等,農機事故時有發生。因此,農機事故依然是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隱患,農機監理責任重于泰山,任重而道遠。
附:農機事故監管調查報告
國務院《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對農機事故的定性、管轄、處理都做了詳細規定,《條例》實施半年多來,我市未發生造成人身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農機作業事故,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總體態勢保持平穩,為深入了解農機事故發生及處理的真實情況,我們開展了《條例》貫徹回頭看活動,全面調查全市農機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以利于更好的做好農機事故預防及處理工作。
一、我市農業機械動態運行情況
隨著農用運輸車管理的汽車化,我市的農機管理總量呈下降趨勢,20-30馬力左右的中小型拖拉機保持在3000臺左右,主要從事短距離道路農產品或者建材運輸,基本不用于田間耕播作業,近幾年來,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推動,加之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等政策的引導,我市的農田作業機械逐漸向大型拖拉機發展,50馬力以上的農用動力機械已逾2019臺,大型自走式小麥及玉米聯合收獲機械總數已達2019臺,其他手扶型拖拉機主要分布在吳村鎮、董莊鄉、防山鄉,數量在3000臺左右,主要用于山地農忙季節農業生產。
二、農機事故處理法律法規貫徹情況
《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已于年11月1日正式實施,標志著農機安全管理工作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歷程,《條例》明確了農機事故的預防、安全防范及處理、責任追究等方面的有關問題,這是全國性法規第一次規范農機事故處理工作。為全面貫徹《條例》及《山東省農機事故處理辦法》,市農機監理站制定了《市農機事故處理預案》、《市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操作手冊》、《市農機事故責任倒查及追究制度》等相關規定,積極開展農機事故處理實戰演練,增強農機事故處置能力,有效地促進了我市農機事故的預防及處理工作。
三、《條例》實施以來農機事故處理及統計情況
年上半年,我市農機監理機構所接到農機事故報案為0起,但也要同時看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部分農機事故根本沒有掌握。
1、輕微農機事故,輕微事故在交通事故處理上提倡雙方協商“私了”處理,在農機事故上也基本是“私了”,比如山東省農機辦年曾頒布《十項便民措施》第十條:對未造成公共和特人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的單方農機事故,當事人可自行處理;為對他人造成人身傷害,直接經濟損失在500元以下的輕微事故,由當事人協商處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類輕微農機事故,當事人從減少麻煩的角度出發,大都選擇自行處理。
2、單方面農機事故,筆者所說的單方農機事故是指農業機械在啟動、使用、存放、保養、維修過程中由于機手自己操作不當發生的未涉及他人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的農機事故,比如常見的“搖把誤傷”、“陡坡行駛翻車”、存放時或倒車時造成一些車輛損害等,這類事故因為不涉及他人,沒有他人責任,加之發生這類事故的多為無牌無證機車或瀕臨報廢機車,沒有任何保險手續,當事人根本不會報案。
3、應當報案沒有報案的農機事故,實事求是的講,農機事故不同于交通事故,由于車輛行駛密度的原因,交通事故發生率較高、大都發生在不熟悉的人之間,而農機事故基本是分散作業,本地作業較多,發生的事故大多在本鄉本土熟人之間,一旦發生農機事故,只要不是惡性的、責任不清的,大部分人選擇自行協商,或者選擇村組織調解解決。
4、宣傳不到位,部分機手報案意識不強或者不知道農機部門的報案聯系方式,筆者曾詢問一些機手發生農機事故怎么辦?大部分人選擇撥打122,也就是說發生農機事故后,一部分人采取自行處理,一部分尋找交警處理,較少的部分才選擇農機部門報案。
由此可見,農機事故零報案并不是農機事故零發生,隨著農機機械化程度的提升,全市農業機械的保有量大大增加,拖拉機、收割機機械總量在萬臺以上,農機事故零發生是不太現實的,深入排查治理事故隱患,預防各類農機事故是必須長期堅持、不容半點麻痹松懈的工作,只有認真細致地落實好預防措施,才能少發生或不發生農機事故,才能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四、農機事故安全隱患的薄弱環節
分析當前我市的農機安全管理情況,有三個方面存在較為突出的不安全因素:
(一)中小型拖拉機超期服役情況較為嚴重,因缺少對報廢機車的強制管理規定,大多數運輸用的拖拉機使用幾年后,機手就會轉手賣于一般農戶用于“軋地頭”,這種機車不常出來,只在農忙時運輸農副產品,操作者多數無證,加之機車已超期限,也無法年檢,管理難度較大,安全隱患最為突出。
(二)玉米聯合收獲機械管理水平還比較低,由于該類機械是近幾年才大規模普及使用的機械,機手的安全意識、牌證管理意識較為淡薄,操作水平、駕駛技術不高,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三)部分耕作機械的安全管理急待加強,這其中包括秸稈還田機、免耕播種機,農作物種植覆膜機等機型,該類機械操作技術要求較高,且是配套懸掛使用,較為分散,管理難度較大。
五、下一步的預防及整改措施
保持農機安全生產的良性發展,繼續強化“平安農機”、“和諧農機”建設,提高農業機械的“入戶率、持證率、年檢率”是我市農機管理工作的總體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著重落實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化輿論宣傳力度,特別要加強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多種媒體手段,積極開展農機安全教育“六個一”活動,不斷提高機手的安全操作水平,提高社會各界對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的認識。
(二)按照開展農機安全基層基礎年的有關要求,嚴查事故苗頭,狠抓薄弱環節,落實整改措施,切實把農機事故預防工作落到實處。
一、土地流轉模式
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解決村民耕作難,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增多,應廣大村民強烈要求,成立土地流轉辦公室。20xx -20xx年,承包土地200余畝,托管部分外出人員土地300余畝(100-200元/畝),流轉土地900余畝,流轉形式有合作社向農戶每年支付750-1800元,有合作社向農戶每年支付200-1900斤糧食,有部分農戶只種一塊,有合作社無償提供耕作收獲,下余土地交合作社經營。
二、主要成效
1、機械化率提高,促進了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提高了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利用合作社優勢,改變單一耕作方式,從化肥種子使用到土地深松。
2、解放勞動力,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過土地流轉和合作社服務模式,農民不需要參與勞動,徹底從繁忙的耕作、勞務中解脫出來,從事效率更高的工作,解除了農民離土離鄉的后顧之憂。農忙時空巢老人不用愁了,年輕人在外務工不用請假了,農民真正做到了省心省力。同時,有效減少了土地撂荒的現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促進了農村社會分工,提高了農民的素質。先進的理念、生產技術,為使合作社發展壯大成立了農業新產品、新技術推廣中心。20xx-20xx年,在省、市、縣農機、農業部門支持下,為我縣選定優良小麥品種2個,水稻品種6個,花生品種2個,玉米品種3個。通過合作社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花生機械化種植、機械化收獲、示范帶動,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土地等社會資源重組,進一步優化了農村社會分工。
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提高了農業經營效益、土地收入、就業、土地流轉,每年每畝可為農戶增加直接和間接性收入600余元。一是統一經營帶來成本降低。由于合作社統一采購農資,統一使用機械,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下降,原農戶畝成本需700元,現為500元,畝節約成本200元。二是節省勞動力,增加務工性收入,土地流轉可為農戶增加10個外出務工工作日,按每天60元計算,可增加600元工資性收入。如果常年在外收入更高,如**組***等在外月工資平均4500元,年每人增收5萬元以上。三是糧食增產帶來增收。流轉土地比分散經營土地每畝每年可增加產量180斤,按市場價格折算,可增加200余元收入。
5、推進了農業組織創新,有利于國家扶持政策的落實。20xx-20xx年,合作社在各級領導大力支持扶持下,進行土地深松、土壤測肥、水稻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先進優良品種推廣等,有效地解決了勞動力緊張、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合作社自身得到發展壯大,社會效益顯著增加,新農機、新技術得到較快推廣,農機、農藝完美結合。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農機合作社通過機具、資金、技術等資源的整合,合理地調劑了農機具的有償使用,解決了農機部門包不了、村級集體統不了、一家一戶干不了的問題。既滿足了合作社自身的發展,及廣大農戶對農業機械不同的需求,提高了農業機械化的使用率,又帶動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機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業機械與分散的農戶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土地流轉、托管、代管,有效破解了集約化、規?;洜I與分散型、消耗型、傳統農業之間矛盾,在農業生產發展、農民增收致富、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社區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制約合作社發展、土地流轉主要因素:
1、推動土地流轉困難。一是農民對土地固有情節,舊習慣根深蒂固,外出務工經營的農民大多對土地眷戀很深,寧愿土地撂荒,也不愿轉讓土地,制約土地流轉規模。
2、不連片、不集中。合作社所流轉土地,分布在各組,有些連生產路都沒有,致使規模成本增高,出現土地經營虧本。
3、風險大、效益低。農業是自然和市場雙重影響的弱勢產業,效益比較低,農產品賣難、自然災害突出、水利設施跟不上。20xx-20xx年,合作社工廠化育秧總計5000畝,本來是豐收年景,因天旱無雨或水利設施不到位,實際機插面積3000余畝,造成虧本經營。
4、金融部門支持力度不夠,合作社資金短缺,嚴重制約土地流轉規模。
如何發揮農機合作社土地流轉,實現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作用,提一下幾條發展建議:
1、拓寬土地流轉的服務主體。目前,土地流轉面積較少的原因是有實力的農機合作社比較少,要拓寬服務主體,爭取大戶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龍頭企業聯辦,外來工商資本協辦的方式,拓寬服務主體,形成市場化多方聯動的格局。
伴隨著國內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出現了新的情況。一是農村優質勞動力大量轉入第二和第三產業,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出現年齡偏高、文化偏低的情況。據對鎮五一村的最新調查,該村勞動力總數1558人,外出務工980人,留守人員578人,年齡在45歲以上的402人,其中55歲以上的341人,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年齡偏大,而45歲以下的留守農民幾乎不種田,幾年后,隨著這批從事農業生產的大齡農民喪失勞動力,無人種田的情況就會突顯,誰來種田、怎樣種田將是今后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面臨的難題。二是經濟的發展使農民增收途徑拓寬。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務工,種糧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例僅10%左右。以鎮錦花村為例,農民人均純收入8400元,人均耕地0.95畝,人均種植業收入為883元。農民、特別是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農民已不再依賴土地為生。三是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低。種子、農藥、肥料和人工的快速上漲,使種糧效益偏低,嚴重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導致農民對使用新品種、新技術提高單產的積極性降低。
二、我市糧食生產方式及規模種植現狀
勞動力老齡化和種植效益低為糧食規模種植和種糧大戶產生創造了條件。由于地處平壩,土壤平整肥沃,便于機械作業,加上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實施,我市添置大量農業機械,為規?;恋亓鬓D創造了條件,我市規模種植戶迅速發展,年我市流轉面積在30畝以上規模種糧的大戶數已達94戶,流轉面積12700畝,種糧面積達20941畝,其中流轉面積上百畝的大戶有29戶,面積過500畝的大戶5戶。年我市有5戶種糧大戶獲得國務院種售糧大戶稱號,規模種植在我市正迅速發展,成為規模種植發展最快、戶數最多的縣市。盡管如此,我市規模種糧的種植面積也僅2.1萬畝,而全市糧食種植面積達71萬畝,規模種糧面積僅占3%,同時規模種糧還受到晾曬儲存難、流轉土地無法集中連片的制約,尤其是近幾年來,土地流轉成本大幅度增加,已成為糧食規模生產用土地流轉的最大障礙,據調查,如果畝流轉金超過800元,種糧大戶將無利潤可言,從這個方面來看,雖然大力發展種糧大戶的規模種植,是解決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誰來種田、種糧效益低等問題的重要途徑,但由于規模種糧所占比重低,發展受到制約,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誰來種糧的問題。
當前,確保糧食生產穩定是國家至上而下確立的農業、農村基本政策之一,我市又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現代糧食產業示范基地,承擔著糧食生產的重要任務,要抓好糧食生產、就必須解決無人種田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國家土地政策30年不變,土地承包權屬分散的農戶,在今后較長時間內糧食生產仍將以分散經營方式為主,解決分散模式下誰來種田、如何種田的問題才是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三、農業機械在糧食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農業強國的農業發展歷史告訴我們,發展農業機械、提高農機化率和農機作業效率,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是解決無人種田的唯一出路,無論是規模種植,還是分散經營都越來越離不開農業機械的支撐。
根據市農業局跟蹤調查,到年止我市水稻主要采用分戶育苗、人工移栽、機械收割方式,種植一畝水稻的種子、農藥、肥料等物化成本為382元,人工成本為400元,收儲成本60元,一畝水稻平均單產600公斤,按2.4元/公斤的市場價,每畝產值為1440元,畝種植效益為598元;而在現代糧食產業示范基地鎮核心區,采用集中育秧、統一機插秧方式種植水稻,農戶無需投入勞力,每畝交育秧及插秧費160元,可節省240元的人工成本,兩種方式水稻單產和其它生產費用相當,節本增效非常明顯。而我市大面積小麥生產已實現機播、機收,種植一畝小麥的種子、農藥、肥料等物化成本為301元,人工成本為200元,收儲成本40元,一畝水小麥平均單產400公斤,按2.2元/公斤的市場價,每畝產值為880元,畝種植效益為339元。種植一畝水稻因為沒有實現栽插環節的機械化,比實現機播機收的小麥生產增加了200-300元的人工成本,因此沒有機械作業,種糧效益將大幅降低。
規模種植效益是大戶迅速發展壯大的源動力。我市大部分種糧大戶均為稻、麥兩季模式,夏糧為小麥、秋糧為水稻,兩季糧食的種植效益937元,扣除土地流轉費用550元(多為500-600元/年),規模種糧的畝純收入達387元,而規模效益正是規模種植戶所追求的,沒有效益將直接導致大戶消失。規?;霓r業生產必須以農業機械作保證,特別是勞動力價格大幅上漲,依靠人工進行規?;N植、特別是效益相對較低的糧食種植,生產成本太高,將無效益可言。
四、大力發展農機專合社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鎮的惠民農機作業合作社的成功運作的經驗讓我們看到了解決“誰來種田、怎樣種田”這一問題的希望。該合作社承擔了現代糧食產業示范基地鎮核心區數千畝小麥、水稻從播種到收割的全程機械作業服務,糧食生產投入勞動力最多、最辛苦的環節都由機械完成,育秧等技術性較強的工作由農機專合社的技術人員完成,基本無需農戶投入勞動力,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都大大降低,不僅解決了勞動力問題,同時讓生產過程更趨規范和標準。因此,培育發展農機專合社,提高農機專合社綜合服務水平是解決今后糧食生產的重要途徑。
我市通過多年的農機購置補貼,全市范圍內添置了大量的農業機械,整體的機械化水平在全省領先,但各自分散經營,集約化程度極低,作業效率低、成本高,未能形成規模,也不能完成其社會化服務的功能。據市農業局調查,到年上半年,全市已登記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共11家,服務面積4萬畝,農機作業面積9.5萬畝;農機大戶127個,服務面積共約5萬余畝,作業面積10萬畝左右,全市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的作業總面積不足20萬畝,僅占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的27.5%,要完成對全市糧食生產的全程機械作業,還要加大培育農機專合組織的力度。
多年的農機購置補貼,讓一些懂農業機械的農民成長為農機大戶,但農機大戶要實現全程的農機作業,需要購置從種到收的各類機械,要投入大量資金,一個大戶不能完成全部作業,由十幾個擁有不同機械的大戶組成的農機作業專業合作社則能完成全部作業,惠民農機合作社就是這樣產生的,現已擁有各類農機110余臺套,不僅能為本地農業生產服務,還能進行跨區作業。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產生和發展,大大提升了農機作業水平,提高了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種植戶或種糧大戶或種植合作社+農機合作社,完成了糧食生產的社會化分工,促進了農業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
五、發展農機專合社的幾點建議
一、我區監理工作的基本情況
至XX年上半年,全區有注冊登記的拖拉機4883臺(大中型161臺,小型4722臺),聯合收割機3臺;拖拉機駕駛員3966人(g658、 h3308)其中有497人持g照駕駛農用車。拖拉機入戶率(占擁有量1XX臺的)為38.3%,駕駛員持證率為39%,
從XX年到XX年,平均每年動員拖拉機入戶200臺,拖拉機檢驗900臺,駕駛員審驗1200人,入戶率、檢驗率、審驗率、持證率平均為30-40%。XX年上半年完成拖拉機入戶108臺,拖拉機檢驗500臺,換舊牌242臺,動員組織駕駛員參加持證培訓83人。檢驗率為10.2%,入戶率為49.9%、持證率為39.6%。從XX年至XX年全區共發生農機重大事故18起,死亡18人;一般事故36起,重傷28人,其中拖拉機重大事故8起8人;一般事故21起重傷20人。今年上半年沒有發生重大以上的農機事故,事故率呈下降趨勢。
××區每年新購置拖拉機200臺左右,拖拉機增長速度為2 %,新車入戶率為50%。從我們掌握的情況表明;近三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從購置拖拉機到農三輪,逐步更新換代,發展到目前基本以中、大型四輪農用運輸車為主,農村運輸基本被農四輪所替代,拖拉機變為耕、耙、播等農田作業的工具。
二、農機安全監理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