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8:03
序論:在您撰寫公共管理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有堅實的公共管理學理論基礎知識,還要較熟悉地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方面的基本理論。隨著公共管理學的進一步發展,其綜合性和交叉性越來越突顯,因此需要學生系統掌握跨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以及必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在多學科的框架下,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公共管理問題的技能,以適應市場經濟和依法治國新形勢的需要。具體來說,公共管理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德、智、體、美、能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既具有較扎實的公共管理理論、技術、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如何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又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人際溝通能力和職業道德,熟悉公共事務,能運用所學知識,在各級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非政府組織從事日常行政或商業事務管理工作。
2民生導向是公共管理專業的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是指人們把某種價值作為行動的準則和追求的目標。公共管理是對文化、教育、衛生、科技等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是為了滿足社會整體的需求以及社會成員的個體需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它將人的需求分成了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五個層次的需求是一種依次由較低到較高的向上延伸的需求,而這些需求都緊緊圍繞民生問題,都是人的生存與發展問題,應該作為現代社會公共管理專業的價值取向。也就是說,公共管理專業的發展理念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然而,要更好地體現公共管理專業的民生導向,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必須要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了解社會,使學生通過實踐,深切感受民生問題的重要性。
3公共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價值理念模糊,導向不清晰
傳統公共管理的效率原則一直是經濟學的主導價值觀。公共行政一直視效率為其追求的終極目標。因而有人把效率作為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價值取向。與傳統公共行政追求效率原則不同,新公共管理實現從效率優位向績效優位轉移,以經濟學理論和私營部門管理范式為基礎,注重結果和管理者的責任。從而實現政府施政的基本價值取向,把經濟、效率、效能最為新公共管理理論的追求,也就是著名的“3E”價值取向。公共管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在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在我國,缺乏深入研究,并且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我國的公共管理專業價值取向是以經濟為主,效能抑或是效率,都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這就導致公共管理專業的價值取向模糊,缺乏清晰的導向。
3.2深入實踐不夠,對民生問題缺乏了解
首先,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夠深入,內容單一,流于形式。目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是社會調查、政策宣講等粗放型活動,既沒有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水平等方面來安排內容,也沒有與課外科技活動、青年志愿者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如有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只重形式不重內容,流于表面虛有其表,給人以搞形式、走過場的印象,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有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確定了富有時代特點的主題,但實踐內容卻往往與實踐主題偏離。其次是社會實踐活動脫離實際,缺乏針對性。從大學生社會實踐本身的宗旨來看,大學生社會實踐就是為了通過社會實踐把課堂學習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并從社會實踐中提煉和升華理論知識,并通過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更好地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轉化到為社會服務當中去。但從目前的社會實踐現狀來看,一些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體與自己所學專業毫無關系,社會實踐活動未能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相聯系,不能體現大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和知識結構,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認知的幫助不大。還有不少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沒有針對社會實際、沒有考慮到群眾的所需,對民生問題缺乏了解,從而不能真正達到為社會發展作貢獻、為群眾辦實事的目的。
3.3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缺乏相關經驗
目前高校從事公共管理專業的教師隊伍中,多年在學校工作,有的從研究生畢業后就直接登上講臺,積累了較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但對于實踐則了解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想給予學生有效地實踐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時,一些高校在聘用新教師時,由于一些政策原因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條件約束,本應考察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閱歷,但往往過分強調了學歷、職稱條件,弱化了對實際工作經歷和社會工作經驗的要求。另外,一些高校也從機關團體、社會組織及企業中聘請了一些兼職教師,但因受制的條件多,操作困難和經費投入的制約,數量少,時間也難以保證,使得兼職教師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滿足不了實踐教學的要求。受這三方面的影響,導致了公共管理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缺乏實踐經驗,滿足不了專業實踐教學的要求,從而影響了該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4解決對策
4.1專業教學應樹立民生理念
黨的十報告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論述,濃墨重彩地描繪了一幅民生發展的幸福畫卷。報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痹谑藢萌腥珪赋?,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因此,無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還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實際上都貫穿著切實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這條主線,都以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為目標和歸宿。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民生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民生與國家、社會發展的關系密不可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民生的內涵也在日益豐富。但是無論處在什么時代,民生一直都是執政黨和廣大人民關注的問題。因此,無論是從理論發展還是從現實需要出發,公共管理專業都應牢固樹立民生理念。
4.2搭建完善的實踐教學平臺
一是參加社會調查。確保公共管理實踐的有效性,就必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到社會大課堂、到社會實踐中去。學校教育不能再搞封閉式的教育,必須開放辦學,讓學生到社會實踐中去鍛煉。一是要鼓勵學生積極走向社會。公共管理專業教育不是“紙上談兵”,應當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公共管理對社會的作用。二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調查,深入認識社會。比如學校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自我價值,也看到了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消極、陰暗的方面,認識到擔負在自己肩上的責任。從而激勵他們奮發學習,增長才干,努力提高全面素質,將來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三是開辟實習崗位。實習崗位的缺乏,成為制約公共管理類本科教學質量的瓶頸。為打破這一制約瓶頸,必須多增加實習崗位。目前可以考慮開辟幾個實習崗位:輔導員助理、村干部助理、鄉鎮社區主任助理等。學生進入這些崗位后,可由原崗位工作人員進行系統指導,學生也可以根據在校內模擬訓練所掌握的技巧和能力與具體的、實際的崗位要求進行對接,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4.3壯大實踐教學師資力量
對于公共管理專業的教師,既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教學研究能力,又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和經驗豐富的實踐教學管理能力。對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壯大實踐教學師資力量:一是要不斷加強理論研究,拓寬視野,增強實踐教學水平和理論修養。專業教研室應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能力。同時加強高校之間在公共管理專業教學方面的交流,促進共同進步;二是學??膳汕矊嵺`教師隊伍到校外合作單位相關工作崗位進行實踐鍛煉或掛職鍛煉,并與其合作進行一些相關課題的研究,幫助解決合作單位的現實難題;三是高校可以定期指派理論水平較高的教師到實踐教學基地,對職工進行理論指導,以提升該單位職工的理論知識和人文素養,促使他們熱愛自己的單位和本職工作,拓展思維,不斷創新,實現優勢互補。
1.管理服務意識缺乏。傳統學生管理側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務管理,主要手段是模塊式、教條化管理,缺乏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和醫德醫風的塑造,另外學校將國家和學校自身的需求放在首位,地位強勢,認為學生應該適應學校,而不是學校盡可能創造條件配合學生。
2.教學管理投入不足。高等醫學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以下幾種情況出現。①大班上課,師資短缺,目前,醫學院校理論課普遍采用大班上課的形式,人數多時可達200多人,學生上課全憑個人自覺,教師無暇顧及每個學生的上課情況,于是遲到、曠課、玩手機等情況屢見不鮮。師生缺乏有效的交流,課后也難以給學生個性化的指導。②設備缺乏,平均資源不足,由于實驗課堂學生數量大,且設備增長趕不上學生增長,導致學生得到的動手操作機會較以往有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往往是視頻教學,而操作技能是醫學生所需掌握的重要技能。
3.學生缺乏權益保護。由于學校涉及學生管理部門眾多,一旦出現問題,常?;ハ嗤普?,工作效率低下,醫學生課程繁重,課余時間少,很多時候不得不通過請假等方式辦理各項業務。且學校缺乏專屬學生權益保護部門,目前已有的學生權益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均隸屬學校管理部門,其工作內容僅限于舉辦相關活動和協助學校日常管理,未能很好實現對學生權益的保護。
4.管理系統缺乏共享。醫學院校的學生工作部門以學生事務為主要工作內容,教學工作部門以教學管理為主要工作重心,但各部門之間常常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和資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在學校層面,也很難做出縱觀全局的有效的良好決策。
二、公共管理視角下,高等醫學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改革的途徑
1.管理本質:以學生為中心。醫學高等院校首先應樹立服務學生的理念,以培養優質醫學生為其辦學的根本宗旨,而非高校產業化,醫學生的教育來不得半點的馬虎,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務,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目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通過探索建立一種合作共治的模式,增加學生自主管理這一環節實現高等醫學院校學生的管理,例如社團學生權益部、學生管理委員會、班級心理委員等職位的設立,均是實現學生自治。
2.管理基礎:構建合理模式。通過構建合理的幫助學生成長的服務體系,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分工和定位,以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作為保障,盡可能地完善學生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條件,比如有條件的情況下在學生宿舍和教室配備空調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通道,并延長服務時間,提高效率、節省學生的辦事時間,積極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并構建反饋機制,免除學生的后顧之憂。
3.管理任務:提升服務質量。高等醫學院校的服務隊伍應當包括學校各級領導、全體教職員工,目前,大部分機關部門和教職員工還未形成服務理念,覺得自己是學生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有上下級的階級思想,學校應當通過引導和教育,使他們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思想,逐步樹立服務意識,把為學生服務當作自己的工作職責。此外,還應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宣傳教學服務的典型形象。激發員工的熱情,提高效率。還要完善高校人員服務培訓制度,設立各種平臺提高職工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完善自我,服務他人。
4.管理提升:注意預防干預。醫學院校學生課業壓力大,易導致學生出現各種問題,學校應該建立健全處理突發事件的機制,防患于未然,對征兆應該引起重視,還要積極預防和控制,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處理好并減少已成為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大目標,把預防放在首位,才能有效防止或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對于已經發生的就應該妥善處理,力求把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
三、小結
案例教學由美國哈佛商學院于20世紀20年代首創和倡導,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具有獨特功效。其特點是圍繞一定的教學目的,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以客觀真實的管理案例為研究對象把學生帶入特定現場,深入角色,再現案例情形,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總結管理經驗、教訓,找出存在問題的根源并制訂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訓練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研究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從實踐角度鞏固、補充和豐富書本知識。案例教學的過程具有極為豐富的內容,是對學生進行學習知識、研究問題和讀、寫、說綜合訓練的過程,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案例教學有利于深化教學方法的改革。案例教學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活動中的主角,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者和推動者,啟發學生通過案例的分析推導、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所學不再是書本上的教條,而是活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的總體,深化課堂理論教學。這種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教育教學規律一致,符合教學模式改革的要求。(二)案例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加速知識向技能的轉化。學生拿到老師布置的案例后,對案例進行認真閱讀,圍繞案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搜集相關信息,深入案例中的角色,對復雜多變的案情做出分析判斷,增加學生對所學理論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將所學的管理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靈活地、創造性地綜合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洞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技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課堂講授、案例研究、研討會等九種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分別在知識傳授、分析力培養、態度轉變、提高人際技巧、接受度和知識保留力六個方面對各國專家做了廣泛調查,結果發現案例研究的教學方法綜合效果名列第一。(三)案例教學可以促使學生學會學習。黨的十報告提出:“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倍_成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目標,學會學習是對人們能力的基本要求。管理知識只有學生在更多的感受中和在與實踐的結合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主要起的是教練作用,除了必要引導,讓學生獨立研讀案例、查找資料、提出個人見解,然后進行小組討論,積極尋找多種解決方案,經過多輪案例分析訓練后,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會學習成為現實。(四)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業務水平。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采用案例教學對任課教師的要求更高,要有效地承擔起教練和導演角色,起到觸媒劑與備用信息庫的作用。一方面,教師要合理規劃教學進度,認真準備案例,對案例有甄別能力,結合案例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另一方面,為了使案例分析課取得好的效果,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總是要煞費苦心、精心設計,根據討論進展情況隨機應變,及時解決各種突發問題,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辯論,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以及學生分析報告的評估和最后的講評等。因此,教師不僅對相關專業理論知識要有很深的造詣,而且對相關學科的知識也要有所涉獵,在課堂討論中能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潛力,活躍課堂氣氛。
二、案例教學在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中的組織實施
(一)認真準備,精選案例。案例的選擇對案例教學的有效實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案例是我們分析研究的具體對象,是貫穿課堂的主線,教學內容的導入、講解、討論、總結等各個環節都圍繞案例展開,它是學生獲取和掌握理論知識的載體。恰當選擇案例可以去除許多盲目性,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正確的軌道上充分發揮出來。相反,案例選擇不當會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甚至導致教學失敗。所以,案例的選擇要符合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對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案例的選擇要大小適中、難易適度,貼近我國實際,以企業為背景,符合企業實際情況,還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與工作實際。(二)學生個人分析和小組討論。在課堂討論之前,學生個人應做好充分準備并開展小組討論。學生個人閱讀案例,初步對案例進行分析,在有一定思想準備的基礎上參加小組活動。小組以4到6人為宜,兼顧相容性和互補性,選舉好小組組長,每個組員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在組內約法三章,對小組討論相關事宜約定規范。組長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小組活動的時間、地點,控制討論進程,讓小組成員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供大家討論,達到互相啟發和提高的目的,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最后,總結出討論的主要見解和心得體會,確定小組在課堂討論時的發言代表。(三)課堂討論和評價。課堂討論是案例教學的中心環節,通過課堂討論檢驗學生個人學習和小組共同努力水平的高低,并提供了一個大家相互學習的機會,因而有必要對課堂討論進行精心設計和組織。課堂討論中采用的具體形式如下:1.小組代表發言每個小組根據約定派一名同學作為代表進行發言。發言的同學應提前做好充分準備,把分析報告做成PPT,以便展示。發言開始前和結束時對發言者給予掌聲鼓勵,教師指導發言者克服羞怯心理,發言時注意與下面的同學做眼神交流,并注意克服一些習慣性口頭語病。2.集體辯論臺上同學發言之后不要立即下來,可主動征求臺下其他同學的意見,互相提問。臺下的同學可以對發言者的整個演講過程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及需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對發言中講得不太清楚的可要求進一步展開論述,把問題講清楚。而對發言有異議時,則可闡明自己的觀點,也可反駁發言者的觀點,并展開激烈的辯論。3.角色扮演根據案例中的情景可采取多種形式安排學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可以提前征求學生的意見,看哪些學生喜歡參與并合理安排角色,也可以在課堂上即興指定。角色扮演能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所扮演的角色面臨的問題,從根本上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案例教學新模式
現代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教育正走向信息化和現代化,遠程教學平臺為網上案例教學提供了技術保障。與傳統課堂案例教學相比,網上案例教學的優勢表現在:網上教學不受時空限制,不受班級學生人數限制,學生參與程度高;學生擺脫一些不必要的思想束縛,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習興趣高;師生間、學生間互動性好;利用網絡平臺實現案例庫資源共享。教學中可通過以下步驟完成網上案例教學。(一)案例的選擇與。選擇案例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則:實踐性、典型性、啟發性和目的性。教師在相關課程主頁的教學輔導欄目上案例,包括案例文本、附思考題、相關背景資料和難點提示等,供同學們閱讀、下載。(二)網上討論。學生網上學習的時間安排往往是不同步的,一個案例教學任務難以在一個課時內完成,結合這種現實情況可以限定一段討論時間(如一周),在案例討論區學生通過發帖或留言的方式發表自己的見解或提出問題,展開非實時討論,課程輔導老師每天上網瀏覽討論內容,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對學生的見解及時給予評價。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在論壇或QQ群互相討論。(三)撰寫案例分析報告。討論結束后,各小組學生將思路梳理清楚,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形成分析報告,由組長發送給課程輔導老師,案例報告也是評估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參考依據。(四)學習評價。老師根據學生網上學習時間、參與討論的次數、與其他同學的協作討論情況、師生互動及案例分析報告等綜合情況給予每個學生評價,進行成績評定。
1.1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教育主管部門明文規定: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畢業生在畢業之前,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撰寫的具有學術價值的論文,它是高等學校的學生完成學業的標志性作業,也是對學習成果的綜合檢驗。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過程要在堅持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生培養的特點和實際需要。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是制約當前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水平提高的根本因素。就目前而言,國內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定位不準確。甚至部分高校的教學大綱將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定位專業選修課,這導致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在課時的安排,教師人員的配置,教學設施的配備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對教師而言,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嚴重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部分高校將畢業論文(設計)定位為一門選修課,而畢業論文(設計)這門課程所講授的論文選題、論文寫作的方法、格式和規范,參考文獻選擇、外文文獻翻譯等等需要花費教師和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于相應的課時安排和重視程度都不到保障,教師在論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只能側重對于空洞的書面講授,忽視了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強調實踐性和參與性強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直接參與和動手寫作的能力,不僅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質量大打折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顯得力不從心。對學生而言,教學目標的不準確使得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產生了兩點誤區。首先,盡管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但由于本科生課程安排相對緊湊,學生用于開展科研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大多數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夠。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培養和考查的恰恰是學生的科研能力,但由于課程的安排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無法將所學的有限的知識與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其次,由于大多數高校將畢業論文(設計)設置為選修課,學生對這門課程重視程度不夠。作為選修課,學生本能地認為畢業論文(設計)就是一門普通的增長知識的課程,只要求理解就可以,無需深入掌握。這就直接造成了學生普遍對畢業論文(設計)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結果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相關的問題層出不窮,學生沒有能力將畢業論好。雖然部分學生論文寫作達不到規定的標準,但是學生又得畢業,最終結果就只有在執行的標準上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培養。
1.2教師人員安排不合理
盡管我國相關教學大綱規定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應當由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項規定執行過程中遇到困難。目前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高級職稱的教師都在畢業論文(設計)教學過程中面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青年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挑戰。首先,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對教師知識的儲備和運用要求非常高,青年教師由于工作不久,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時間較短,在科研和教學方面都與老教師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諸多困難。其次,部分高校對于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定位選修課,學校以及學院對課程教學的投入的精力和關注度都不夠,更不可能為青年教師提供專項的進修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惡性循環。對于高級職稱的教師特別是教授而言,時間和精力的缺乏成為制約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而且還必須具備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教學工作。由于高級職稱的教師特別是教授或是承擔著較為繁重的科研工作,或者擔負著行政領導職務,常常無法保證或投入過多的精力進行教學工作,特別是畢業論文設計還是一門選修課,教學的質量往往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1.3相關專業教材缺乏
教材作為承擔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到教學水平的提高。目前,就全國范圍內而言,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就相關教材數量而言,專門針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材可謂鳳毛麟角。由于公共管理專業在國內開設較晚,加之相關高校對課程的定位偏差,直接導致了國內從事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編訂的人員有限。由于缺乏相應的教材,許多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教材往往采用政治學或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教學資料,其內容缺乏公共管理專業所需的專業性、實用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其次,就僅有的幾部教材而言,教材內容普遍存在滯后性和非針對性。在這些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中,有的教材側重于經濟類管理,缺少針對性;有的側重于政治學,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有的教材內容嚴重滯后,不能隨國內外公共管理專業的迅速發展而不斷更新,許多方法和事例難以滿足當前公共管理專業的本科教學要求。
1.4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滯后
目前,相對滯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直接影響著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第一,教學方法缺乏創新。現階段,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仍未擺脫普通課程教學的窠臼,缺乏針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自身特點的教學創新。教師的教學方法局限于知識點的講授,并沒有注重通過將知識點的理論與現實社會的實踐有機結合,而是空洞的說教,一旦遇到具體的寫作,學生就無從入手。因此,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僅僅停留和局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已經很難適應時展的需要。第二,教學手段單一僵化。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應該結合公共管理專業和本科論文寫作的雙重特點,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科研意識。而現在的教學仍然停滯在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依舊單一僵化。教學、教材和課件依然是主要的教學手段,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被動地依賴教師,部分學生需要教師的亦步亦趨的督促式指導,不能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提升的路徑探析
2.1明確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目標
設置公共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應當依據教育部對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有關規定,結合各自學校自身公共管理專業發展的情況制定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目標。就目前而言,應當突出強調它在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必修課地位,引起師生們的重視。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總目標應定位為:“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要求,結合顧客——學生的要求和用人單位的要求,建立畢業論文(設計)各環節的質量目標,達到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和滿足學生個性的發展,最終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初步科研能力、高水平的知識運用、技能的培養和創新精神、開拓創新能力和學術道德的培養”。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具體目標主要包括:在教師的教授和幫助下,通過學習了解畢業論文的基本屬性和特點,逐步掌握如何進行論文選題、如何撰寫開題報告、資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檢索、論文的結構和撰寫規范,論文的修改和論文的答辯等相關問題,最終確保學生能夠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2.2優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針對當前公共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的構成的現狀,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來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其一,針對教學和科研相對欠缺的青年教師而言。未來公共管理專業的青年將逐步實現高學歷,科研能力將成為青年教師的強項,教學經驗的不足可以通過逐步的教學實踐得以彌補。因此,未來青年教師無疑將成為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學的主力。而就現階段而言,首先,高校有關部門應當積極為青年教師提供一個鍛煉和學習的機會。教師作為特殊的職業,其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恰恰需要平時的摸索和鍛煉。其次,學校、學院可以聘請校內外一些學歷較高、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通過這些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不僅可以減輕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壓力,而且培養和鍛煉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其二,針對具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老教師而言。老教師科研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他們參與到畢業論文(設計)課程中來,對于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水平和質量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就現階段而言,由于老教師承擔著相對繁重的科研任務或行政任務,而畢業論文(設計)課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部分學校強制讓這些教師承擔這門課程,其教學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目前最優的解決路徑是老教師和青年教師共同參與畢業論文課程的教學工作,老教師更多的是對青年教師提供必要的指導,而青年教師直接參與到教學的第一線,形成多層次和多元化的教學梯隊,既達到了鍛煉教師隊伍的目的,又擴大了學生與教師在學術、科研、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交流的空間,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深遠的影響。
2.3更新專業教材內容
當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材的針對性、時代性和實踐性不強,教材多側重于經濟管理類或政治學類教學,脫離了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教學要求。為了改變目前教學的現狀,相關部門應聯系開設公共管理專業的高校,組織本領域的專家學者根據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編寫不同公共管理專業領域的教材,提高專業教材內容的適用性。教材應當服務于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目標:首先,在理論層次方面上,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必須明確作為本科畢業論文的共性特征和作為專業學科的個性特征。教材必須明確畢業論文在公共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地位和目標,并為教師的教授提供一個可以參考和借鑒的教科書,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學習論文寫作的教材。其次,在實踐能力方面上,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熟練掌論文的選題、開題報告的撰寫、資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檢索、論文的撰寫規范,論文的修改和論文的答辯等相關問題。并且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實現將四年所學知識與實踐問題有機結合,鍛煉和培養自己的學術科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
2.4改進教學方法
從教材這一方說,教材編定的“課文”也應該具有讓教師順利發揮其功能的條件,一張破報紙也能上好一堂課,對于少數教師來說,也許不算難事,而就大多數教師而言,絕非易事。這個例子也許偏了一些,常見的情形是,教材中編入的課文,第一線教師不甚滿意,有的隨便翻過去,略微點一點算是;有的干脆發怒了:“干脆就應當撕掉!”教材編寫者和教材處理者想不到一塊去或者想法有較大距離,都不利于教學。因此,編課文的要為用課文的著想,用課文的也應揣摩編課文的意圖,雙方認識統一,行動協調,事情就好辦了。
我以為,要讓教師能夠發揮“課文”功能,首先就應使“課文”有“功能”和條件,課文的條件是什么呢?是文質兼美嗎?不是。文質兼美僅僅是選文的標準。我想,還是要從“例子說”上考慮,要使“例子”確實具有“例子”的特性。前文說過,語文課的“例子”不同于數學等其它學科的“例子”,數學等學科的“例子”主要是應有典型性、論證性,而語文課的“例子”特性應有以下三點:
(1)典型性。這是“例子”的共有特性,否則就不算是真正的“例子”。這不用多說。
(2)典范性。這是對選文的要求,應該把思想典范、語言典范的文章選進教材,這一點已成共識,也不用多說。
(3)引發性。引發,引而發之;引,引子,引動,引導;發,發揮,擴展,發散?!罢n文”的引發應有幾層含義:①課文只是些例子,是“從青年現在或將來需要讀的同類的書中舉出來的例子;其意是說你如果能夠了解語文教本里的這些篇章,也就能夠大概閱讀同類的書,不至于摸不著頭腦”(葉圣陶《談語文教本》)。由此可見,“課文”是學習的起點而不是終點,學生的學習由“課文”引發開來,再向“課文”以外的語文內容探索。②“課文”的引發性來自它的基礎性,或者說,只有基礎性的語言材料才具有引發性。對于這一點,葉老也說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話:“學習圖畫,先要描寫耳目手足的石膏像,叫做基本練習。學生閱讀與寫作,從普通文入手,意思正相同。普通文易于剖析、理解,也容易仿效,從此立定基本,才可以進一步弄文學……我也知道有所謂‘取法乎上,僅得其中’的說法,而且知道古今專習文學而有很深的造詣的不乏其人,可是我料想古今專習文學而碰壁的,就是說一輩子讀不通寫不好的,一定更多?!瓘默F代教育的觀點說,人人要做基本練習,而且必須練習到家。說明白點,就是對于普通文字的閱讀與寫作,人人要得到應有的成績,絕不容有一個人讀不通寫不好。”(《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點》)應該指出的是,基礎性不等于低品位,普通文也不等于低品位的文章,葉老的《蘇州園林》、《景泰藍的制作》;朱自清的《綠》、《春》以及的政論文等,能說是低品位的東西嗎?當然,要寫出這樣的文章,必須憑借更高的思想文化修養,站得高,修養深,寫普通文就駕輕就熟了;但是,從學習過程說,總得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普通到不普通,由基礎到高精尖。所以葉老說:“不先作基礎練習而徑與接觸,就不免迷離惝避恍?!保ㄍ弦┤娴赝暾乜慈~老的話,我想應該是基礎訓練和“取法乎上”結合起來,正如前文所舉的例子,學“片斷”是基礎訓練,學“全文”(當然是佳作)是取法乎上。偏于一邊,都有所傷。③引發性還是擴散性,這就是說,選用的“例子”要具備足可以使學生進行發散的條件。我們很欣賞“舉一反三”,往往是欣賞“反三”的結果。其實,之所以能“反三”,“舉一”是功不可沒的;不是隨便舉個什么例子就能收到“反三”之效;學生能“反三”,往往是因為舉的“一”很典型,很適時,很有啟發性。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所以孔子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為什么“不復”呢?顯然,不是埋怨學生笨,教師生氣了,不愿再講了,而是有兩個原因:或者是時機未到,還沒有形成“憤悱”之境;或者就是指舉的“一”不合適,不恰當,應該換舉“一隅”。在教學中,這種情況很常見,教師舉A例,學生很迷糊,教師換舉B例,學生就豁然開朗了。
以上是就“課文”說,下邊再說說教師應該發揮“課文”的哪些功能。
(1)解讀化悟功能。課文,特別是那些文質兼美之作,都是對自然人事及其內在機理上最成功的解讀化悟。創作者把自己解讀化悟所得用語言文字形式表達出來,目的是期待并贏得更多的人來解讀化悟;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課文,目的之一就是憑借作者的解讀化悟來取得新的解讀化悟,并把取得的結果變成積淀在內心的心理事實。所謂讀書使人充實,道理就在這里。這種雙主體雙客體關系,如下圖所示:
(附圖{圖})
①“自然人事”是客體,用藝術手段反映“自然人事”的作者是主體;主體創作出的成果——作品又成為第二客體,而學習作品的讀者(學生)便就是第二主體。②兩個主體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主體意在用自己的眼光來認識自然人事,并參與主觀感情來反映它,目的是求得一個認識的結果;第二主體既認識作品,又認識作者的“認識過程”、“認識方法”和“認識角度”,簡言之,即認識作者的“認識”。認識的目的是學習思想,接受熏陶,借鑒藝術,學會方法,最后把作者的“認識”化解為自己的血肉,簡言之,就是積累。③從這個角度說,課文的“例子”功能就是解讀化悟,一方面把作者是怎樣解讀化悟自然人事的情況展現在學生面前,一方面又提示學生,既要記住這個“結果”,又要學會作者解讀化悟自然人事的藝術方法。教師教學生學“課文”就得在這方面花功夫。
(2)憑借功能。自然人事,是客觀存在,人們可以憑借不同的形式來解讀它、化悟它,比如春天之景、秋夜之境,音樂家可以用音樂語言來表現;美術家可以憑繪畫語言來表現;攝影家則用攝像工具與載體來表現;而文學家則靠的是語言文字工具來表現。既然作者憑借語言文字來狀物寫形、表達心志、傳遞情感,那么,我們指導學生學“課文”,就必須圍繞作者的憑借對象——語言文字——來研究、來揣摩。離開語言文字,不光是要犯架空分析之病,而且置作者的憑借對象于不顧,也就不可能真正達到解讀化悟的目的。葉老在說明《國文百八課》時說,“所選取的文章雖也顧到內容的純正和性質的變化,但文章的處置全從形式上著眼”,他舉了一個例子:“在國文科里讀《項羽本紀》,所當著眼的不應只是故事的開端、發展和結局,應是生字難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攝取?!睂Υ?,葉老還有所強調:“不論國文、英文,凡是學習語言文字如不著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內容上去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獲少?!保ā蛾P于國文百八課》)圍繞語言文字讀“課文”,就是處處從語言文字入手,認識作者是怎樣運用形式來反映客觀事物的。我們通常說某某文章傳神寫照,極富表現力,何以見得呢?還不是從語言文字上看出來的?我們通常還說某某字句用得準,何以見得呢?還不是把客觀情況和表現客觀情況的語言文字作了比較而后才得到的結果?道理是明白了,但我們做的時候往往不見得很出色。比如教《牽?;ā罚汀吧Α眴栴}可以有兩種不同的問法:第一種,①為什么說牽?;ň哂小吧Α??②作者是怎樣寫“生之力”的?第二種的①哪些語句生動地描寫了牽?;ǖ摹吧Α??②作者還從哪些方面表現了“生之力”?第一種的①,意在讓人說道理,問②則顯得大而空;第二種的①,讓學生直逼有關語句,問②讓學生再找相關內容。比較起來,第一種是架空分析,第二種才是扣住了語言文字。又如,教《記一輛紡車》,就文章的思路,也可有兩種不同的問法,做出兩種不同形式的處理。第一種,粗線條地問“這篇課文怎樣提出了要說的事物,怎樣從不同方面展開記敘,怎樣從甲事說到乙事,怎樣把各樣內容圍繞中心組織到一起的?”第二種問法如下:
第二段說:“那是一輛普通的紡車?!弊髡邔τ凇捌胀ā眱勺值暮x是怎樣解釋的?“一來”、“二來”這兩層意思能不能顛倒過來說?
第三段引用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話,但接下去卻先說“足食”后說“豐衣”,為什么不按“豐衣足食”這句話的本來順序寫下去?
第四段是圍繞穿衣來寫的,五、六、七、八、九這幾段是圍繞另外一個內容來寫的。第四段到第五段這個地方,有沒有既足以承接上文,又總領以下各段內容的話?試找出這樣的話來?
第五段說紡線是“很有興趣的生活”。對這個“很有興趣”的豐富含義,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展開了具體的記敘?
寫到什么地方,文章里又有一句話和“很有興趣的生活”這句相呼應?
第十一段開頭,作者說的“這些”指什么?這兒說的“旅伴和戰友”是和什么地方呼應的?這里說“心里充滿著深切的懷念”,懷念的是些什么?
作者圍繞一輛紡車的記敘,充分肯定了它在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更充分表現了延安無限豐富的精神生活。試結合文章的層次結構,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出這兩方面的內容的。
第一種問法同于嚴師在課堂上發出考問,催促學生在總體上作出推斷;第二種問法同于親切的學習指導者在指導學生研究問題該從何處入手,從這里如何“讀”到那里,開口小,都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上找答案。從語言文字入手,大概可從這第二種問法上見到“一斑”。
(3)中介功能。中介功能與上述兩種功能是有聯系的,也有其特殊之處。學生學習語文連著兩頭,一頭是“原先是這樣用語言形式的,是這樣來思考世界、認識生活的”;一頭是“將來在生活、工作中,更好地運用語言形式,更好地思考世界、認識生活”。而“看文章是這樣運用語言形式,是這樣思考世界、認識生活”正處于這“兩頭”中間。既然是這樣的關系,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就不能只顧“中間”這一段。視野過窄,考慮問題的范圍較小是不利于做好“中間”這一段工作的。張志公先生曾經批評過“小學不知道幼兒園干了些什么,初中不知道小學干了些什么,高中不知道初中干了些什么”的語文教學現狀,指出“這種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況是不能許可的”(《關于改革語文課程、語文教材、語文教學的一些初步設想》)。由此看來,考慮中介功能要想到:①中學語文“課文”對中學以前的小學“課文”要有承接,同時對下一階段的語文學習又有鋪墊、傳遞作用。②中學語文“課文”還要對學生已有的語文學習實際有所承接,同時對中學學業完成以后走向社會生活或進行語文深造的語文運用的高要求、高標準有所預想與推斷。學生已有的語文學習實際是可以測量到的,因為這已成為既定的事實,通過調查分析、實踐考核,能求得一個基本的判斷;未來的要求與標準能不能做出科學的預想呢?回答也是肯定的。因為未來的變化總是與現實相通的,現實總是閃現著未來的圖影。張志公先生有一個科學的判斷:“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敏捷準確的高效率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能力,將成為每個人的需要?!保ㄍ弦┢鋵?,這一點,現在就已經明顯地體現出來了。③“課文”教學還要想到“鄰居”學科的情況,比如,語文與數學,語文與物理,語文與外語,語文與政史地,語文與音體美等等。前①②條是想“課文”的前與后,叫“瞻前顧后”,這一條是想“課文”與“鄰居”,叫“左顧右盼”,這八個字總結了語文“課文”與前與后,與左與右的復雜關系。依此八個字來處理“課文”,來發揮“課文”的中介功能,就必須做好以下三點:
第一,依據事實,對“課文”的處理要有所省略。課文,特別是完整的佳作,含量極豐,涉及面很廣;字詞句篇,語修邏文,思想感情,觀點態度等幾乎是一應俱全。這些“內容”,有些是學生知道的,有些是下一階段所安排的訓練內容,對此,教“課文”時應當省略。只有省略了一部分,才可以使應該立即訓練的“這一部分”真正凸現出來,也才能真正依照單元規定的訓練要點組織教學。這個道理很明白,但做起來并不見得好,具體表現是:教師常有一種擔心,總覺得依照規定的訓練要點教學有遺珠之憾。正如前文提到的,例如教《荷塘月色》,情感、語言、心態、描寫、結構等,丟掉哪一樣都不好,于是,教師花上三四節課教學本文也不過癮。如果教師想一想(瞻前顧后),看看情感、語言、心態、描寫、結構這五樣(姑且這樣說),是不是有的在前面訓練過了,是不是有的在后面靠別的“課文”來完成任務,那么,擔心就大可不必了。有些訓練本子通行以后,教師看安排的“要求”和“練習”很生氣,覺得“該練的不練,不該練的卻大練”,辨析一下,這“該與不該”大約是從某一具體選文提出來的,如果瞻前顧后,恐怕想法就不同。
企業業務處理的流程是ERP的核心內容。因此,在給學生講授ERP課程的時候,也是重點講授流程。以合作企業提供的ERP軟件模塊及流程來設計課程大綱。情境教學法在ERP實驗實訓教學中應用的思路是:以生產型企業為例,通過ERP實驗實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思想上,完全理解ERP的管理思想以及ERP系統在現代企業運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知識上,掌握ERP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易飛ERP系統環境下的企業的業務流程,了解信息管理系統與企業業務管理之間的關系,掌握易飛ERP系統中的主要功能及其相關業務處理方法;在能力上,通過在模擬企業經營的過程中,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綜合素質上,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滿足社會需要。
2開設ERP實驗實訓課程,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2.1搭建校園ERP實驗實訓平臺
我院與上海鼎捷公司簽署了“現代企業ERP管理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協議”,使用其“易飛7.0(企業版)”ERP管理軟件用于我院的現代企業ERP管理人才培養工作。我院在校內搭建了一個企業ERP實驗實訓平臺,服務器端設在學校網絡實驗中心,教師和學生可通過在個人電腦上安裝客戶端程序即可實現在校園網內24小時隨時登錄訪問軟件,進行知識學習和操作練習。
2.2開通E-Learning學習渠道
E-Learning又稱為在線學習或網絡化學習,學員通過PC連接到Internet進行學習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配合ERP實訓教學教材,鼎捷知識學院提供體系完整的E-Learning易學網課程,通過E-Learning課件協助老師用于教學,并協助學生的深入學習。ERP系統所涵蓋的信息量大、知識點多、邏輯較強,若使學生能真正了解并熟練運用,則單模塊應盡量達到72課時,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消化及操作練習。由于院校課時可調控性有限,學生可課后通過E-Learning在線學習,在有限的課時內,學生也可以自行登錄E-Learning學習平臺進行預習及復習,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可以隨時咨詢軟件的客服熱線或上軟件的FAQ問題討論網絡交流區。
2.3重視實訓教材及課件的選擇與制作
針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特點,其主要學習易飛信息管理系統中的供應鏈主流程模塊及生產主流程模塊,而輔助學習財務主流程模塊。因而,在教材上,我們主要采用了企業編寫的三本教材:《ERP應用基礎教程》、《ERP供應鏈管理應用教程》和《ERP生產制造管理應用教程》。為了更好開展ERP實訓教學,在ERP系統的每個子系統講授中,也特別制作了圖文并茂的學習課件,一方面便于ERP實訓教學講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深入學習ERP系統流程、管理思想等。
3通過ERP認證,提高就業競爭力
黨的“十”報告,明確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首次把信息化水平提升列入發展目標,對信息化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隨著社會和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日益普及和不斷深入,社會對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發迫切,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既精通ERP核心理念、軟件功能和業務應用模式,又熟悉企業管理整個過程的復合型人才的呼喚更是越來越強烈。對己經參加了ERP實訓課程的學生,并將來有志于從事ERP工作的,我們鼓勵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鼎捷公司舉辦的全國信息化工程師ERP認證考試,該考試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授權,并頒發“全國信息化工程師”證書,通過認證考試的學生,既能證明自身的專業能力,更能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愈趨重要的人才市場上增添競爭優勢。
4拓寬就業方向,提高就業率
為響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培養和鍛煉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意識,挖掘和培養創新性,實用型和復合型的人才,同時為社會和企業選才提供實踐技能和實務操作的考核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與鼎捷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在全國范圍內舉辦全國大學生ERP大賽,使全國廣大在校大學生可以在信息化管理技能和企業管理實務方面更好的展現個人才能,為更好的實現高品質的就業或邁入創新創業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大賽分為個人賽和團體賽兩個賽事,個人賽主要考核大學生對ERP理論,知識及信息化管理基礎技能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團體賽主要考核大學生,對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熟悉了解程度,信息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運用能力,現代企業經營中的目標責任管理和團隊協作能力。ERP人才就業方向十分廣闊,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ERP軟件研發類:從事軟件實施工作,負責軟件研發、測試、技術支持等工作;第二,ERP實施維護類:擔任企業ERP實施顧問,維護服務等工作;第三,ERP軟件應用類:作為ERP的使用用戶或企業內負責信息化的單位,擔任企業ERP項目推動,提升企業軟件使用的效益;第四,ERP銷售類:從事ERP軟件、服務、咨詢等的推廣和銷售。
5結論
在20世界60年代工程管理專業出現,部分留美人士以及工程經濟專家在我國開辦了技術經濟學科,在開辦該學科的同時,將技術活動作為主要的分析對象。在1963年到1998年間,我國高校本科先后經歷了四次修訂,不僅將原先的基本建設管理工程、國際工程管理、建筑管理工程進行整合,并且還使原先的學科內容進行創新改革。本科與??频墓こ坦芾韺W生需要具備對投資經濟理論與知識有所掌握的能力,對工程管理理論方法掌握的能力,對各種項目建設政策、法規有所了解的能力,對國內外工程技術以及工程管理發展現象了解的能力;具備工程項目全過程管理的能力等。因此,可以將工程管理學科進行準確定位,使其在研究中能夠涉及到計劃、組織以及指揮、控制等管理問題。
二、對工程管理學科的發展的分析
(一)工程管理學科教育發展的主線
1、學校教育。達瓦•紐曼教授曾說過,社會在發展中主要面臨的問題非常多,如果僅需要社會科學或者工科,是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從本質上而言,在工程管理教育出現在高校之后,世界各個地區的大學先后對工程管理學科進行設立。
2、培訓?,F如今,校外培訓是當前最為主要的教育方式,它是集現代教育與終身教育為一體的教育模式,當工程師離開學校踏入社會之后,單位沒有辦法對工程師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了解,并且企業在發展中沒有特定的管理場所對員工進行培訓與教育。在這種發展模式下,各類培訓機構出現。
(二)在工程管理學科中所存在的問題
在工程管理學科教育中,其存在的問題非常多,比如像工程管理學科的本質是什么,工程管理學科的教育方法如何,工程管理學科的側重點是什么,工程管理學科教育中如何形成統一、協調。問題一需求是工程管理教育中的主要內容,在國外諸多教授的研究中,可以得知,需求主要是指市場需求與城府研究需求,是根據相關需求所制定的,每一位教授在進行研究中都認為需求的原則不會發生改變,并且問題的本質藏于深層次之中,其教育的發展速度遠遠追不上需求的發展變化。問題二工程管理學科教育四平臺:法律平臺:工程發生當地或關聯地的風俗習慣、法律法規。經濟平臺:主要包括了經濟學、工程經濟學、會計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公司理財以及保險等。管理平臺:主要包括了管理學、市場學、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合同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組織行為學以及運籌學等。技術平臺:主要是指在某一個專業范圍內工程師所具有的基礎結構,這個專業領域的范圍比較大們可以是電力,也可以是化工。問題三在我國這個問題極為突出。大學各相關專業課程間的課時安排比例不盡合理,文科類課程課時較多,而專業課課時比例則偏低。在我國各大高校之中,周學時數與年學實數相較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的差異,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忙則應付考試這,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使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