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7:11:46
序論:在您撰寫科學實踐活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教學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后,學生在面對現實靈活多變的問題時,總是容易出錯。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之前,學生已認識了常見的平面圖形,初步建立了長度、面積的概念,能夠準確求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這些內容只涉及到一維或二維空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涉及到了三維空間,從“形”到“體”是認識的飛躍。
面對出現的問題,我又結合實物講解,引導著學生總結了各類情況下的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計算方法。但在接觸不同情況的問題時,孩子們還是錯誤百出。于是我便不斷思索,尋找一種可行的辦法。記得一位名人曾經說過:“我聽過,我了解了;我看過,我知道了;我做過,我記住了。”這句話啟發了我,不妨也讓學生動手做一做。
案例描述:
“校園圖形巡游”活動,在校園里選擇自己喜歡的長方體、正方體物體,量一量、估一估,算一算、寫一寫、說一說。學生小組合作,明確分工,完成任務。
我明確任務后,各小組就開始行動了。
李方照這一組,選擇的是我們班5個面木制的粉筆盒。姜兆鵬和姜志鵬合作,一人拿著粉筆盒,一人量,很有設計師的風范。“長11cm,寬11cm,高10cm?!苯座i這個一上課就犯困的后進生,今天可做了主角,報的數據準確、干脆。小組內同學向他投去贊嘆的目光,他還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李亞楠快速記下來,把數據交到李方照的手里。只見他迅速列出式子11×10×4+11×11=561(平方厘米),容積11×11×10=1210(立方厘米)。
匯報時,李亞楠慢慢走上講臺,我真為她捏把汗,她的數學成績實在是不被同學們看好。但她的精彩講解:從組織活動開始,到測量、計算、板書、講解做法有條不紊,真讓我和同學們刮目相看,報以熱烈的掌聲。
段晨這一組量的是正方體的掛畫,棱長49厘米。表面積是49×49×6=14406(平方厘米),體積49×49×49=117649(立方厘米)。
其余組選擇的物體也各不相同:教學樓平面分布圖、空調、磚、標本、燈座、電表盒、瓷磚……
在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們難以言表的快樂溢于臉上。同時,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難能可貴的是還出現了在課堂上我們沒有想到的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兩個長方體疊放在一起,求它的體積的情況……
分析與反思:
空間觀念是幾何形體在人腦中的視覺表象,它是學習幾何的一種必需的思維和能力,小學生的空間觀念是很弱的,學生理解和掌握立體圖形的特征都必須有大量具體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積累,所以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這就需要通過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在大腦中形成各種表象,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1.國外研究進展國外一直重視實踐教學,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杜威的“活動課程理論”。各國的地理教育除普遍重視鄉土地理和環境地理教育外,對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養也極為重視,尤其對技能、智能和各種綜合應用能力的要求較多。當今國外地理教育改革的一大趨勢是重視學生課內和野外實踐能力的培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強調在教學中多引入地理觀察和地理實踐活動。目前,國際地理課程標準有以下共同特點: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興趣和個體發展需要;重視培養學生地理技能、實踐能力及地理素養;鼓勵教師在地理教學活動上實現創新等。世界各國都廣泛開展地理課程實踐活動教學,如日本1999年頒布的《小學、初中、高中學習活動綱要》,規定中小學必須兌現“綜合實踐學習時間”,要求設計和實施“基于地理課題的探究學習活動”和“體驗性學習活動”;美國的中小學在地理教學中都實施了“設計學習(projectlearningordesinglearning)”和“應用學習(pliedlearning)”方式;法國在中小學地理教學中實施了“動手做(hands-on)”教育理念。由此可見,在地理學科中利用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己成為世界各國地理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綜上研究,國外地理實踐活動不僅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成為地理教學的重要方法。其內容主要包括兩大方面:課堂演示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課堂演示活動的方法主要有地理演示法、地理實驗法等,課外實踐活動主要包括地理觀測法、地理制作法、地理實驗法、地理參觀調查法、地理野外考察法等。這些教學方法的設計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實踐能力為目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突顯地理特色。
2.國內研究進展在我國,對活動教學有較早研究的是陶行知和陳鶴琴。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法曾對我國的活動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他反復強調“行是知之終,知是行之成”,在教學活動上十分重視“做”。陳鶴琴是我國近代活動教育家之一,提倡“活”教育,他的指導思想是“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教他自己做”“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等等。在我國有關地理實踐活動的研究中,把地理實踐活動按不同劃分標準分成了不同類型,如周振玲在《中學地理實踐活動的定位與方案設計》一文中按實踐活動開展的地域環境可劃分為校內與校外、城市與鄉村。按照實踐活動的特點可劃分為實驗觀測型、考察調查型、娛樂表演型、宣傳競賽型,以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活動內容劃分為家庭環境類、校園環境類、人文環境類、自然環境類等。吳建新在《高中地理活動教育的實踐探索》一文中按活動內容劃分為論辯型、觀察型、實驗型、調查型等。楊春蘭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動”設置評議》一文中根據地理課程標準中“活動建議”涉及的活動內容、形式及特點等的要求將活動劃分為資料搜集類、實踐操作類、語言表達類、圖表類、應用信息技術類五種。梁曉玲在《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動課教學探析》一文中按活動形式劃分為考察型、調查型、探索型、小型演講會或辯論會。李長志在《新教材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活動類型》一文中將活動劃分為探究型、實踐型、交流型、競賽型、辯論型、展示型。李端蓉在《新課程下中學地理實踐活動課的實施探討》一文中將活動分為動手操作類、語言交流類、觀察考察類和綜合研究類等。曾憲洪在《“活動”的應用和教學設計》中將活動分為思考性活動、實踐性活動、探究性活動三種。通過歸納發現,在不同的劃分依據指導下,地理實踐活動可以有不同的分類,許多研究者都是為了研究方便而對地理實踐活動進行劃分。
二、存在問題及未來展望
近年來,我國一些學者及教學一線的教師,對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研究涉及的領域廣泛,如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部門組織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大項目“研究與制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研究。盡管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研究十分豐富,但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學校并沒有引入實踐活動課程教學,有些學校甚至從未開展過實踐活動課程。綜上所述,國內關于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研究十分豐富,而這種理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還需進一步發展。如何通過實踐活動教學,引導教師教學觀念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否能借助實踐活動教學,建立一種可操作性的實踐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究,加強交流合作等,這些都是今后地理教學中要解決的問題。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旨在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與應試教育不同的是,它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方面都力求培養學生科學的求知態度和探索精神,以更好地提高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數學的有用性和價值型,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展開,是為了讓學生更多地從生活實踐中獲得數學知識,同時又能將習得的數學能力運用于實踐.為此,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我校積極行動,提出了針對初中數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課題.
二、對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模式的探索
初中數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旨在讓學從數學活動課中習得知識,同時運用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最終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獲得進步和發展.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對實踐活動課教學模式的探索,大致有以下幾個步驟.
1.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了使“綜合實踐活動課”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開課之初,我會根據活動課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設定活動課的教學目標,同時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從而誘發學生的求知需求,讓他們產生去解決問題的渴望和動力.
2.在組織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實踐活動課與傳統課堂教學最大的區別在于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和學習主體性.在實踐活動課上,教師要給予學生學習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以便其更多地動手參與、動腦思考,并通過一定的調查和實驗形成自己的探究結果,形成動手實踐能力.
3.在活動課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能夠和諧互動.“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活動主體是學生,教師要體現自己的主導作用,必須發揮自己組織教學的能力,在實踐活動課上,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思路、成果、經驗的交流,適當開展一定的交流和討論活動,并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活性,以便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良性的和諧活動.
4.鼓勵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進行探索和發現.以問題為起始來開展的實踐活動課,教師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和發現,以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進一步對活動課上的探究結果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和推理,找出數學規律,從而形成自己的探究結論,并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5.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所習得的知識與能力.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上,學生在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此過程中獲得知識,發展為能力.在此情況下,教師就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鞏固拓展中將知識應用與實踐,以形成數學上的遷移運用能力.
三、展開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體會
1.深化了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在未付諸實踐的時候,總以為實踐活動課也就是一些教學形式上的變革.然而,在開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之后,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活動課的實踐性是我始料未及的,其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是傳統課程望塵莫及的.同時,教師不同精力的投入,所帶來的活動課的效果也會大有不同,為此,在真正提高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師必須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態的學生進行具體化的設計,優化教學思路,設置合適的教學進度.
2.在活動課的開展中,要確立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具體到每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都要有明確的、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而不能奢望通過一節活動課就可以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目的.為此,教師要在系列活動課中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逐步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價值性,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的目的.
3.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內容設計要依據教材,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教材是教學的基礎和依據,無論是傳統課程還是新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都要依據對教材的研究來進行適當的篩選,從而形成具體到每一節活動課的教學內容.
4.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形式要靈活.為了更好地組織和開展活動,數學教師要積極探索切實有效的活動課教學模式.
英語教學的實質就是通過豐富的交流活動使學生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要達到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綜合交流的能力,一方面,教師要注重交流策略的學習和運用,盡可能地為學生的語言交流活動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有意識地將教材上要講授的內容向實際生活擴展。如在學習詞句“CanIhelpyou?/Howmuchisit?/Howmanykilos?”時,教師可創設一個真實的商店購物情景,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的角色,使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能自然地體驗到用英語交流的樂趣。另一方面,師生雙方相互配合是構成體驗式教學關鍵因素。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參與者、是主體。教師設法在體驗教育實踐中引導學生發揮其主體作用,促使學生不斷產生新的認識,激發潛在的能力、積累新的經驗,即“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技能?!?/p>
二、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體驗視野
英語教學的教學內容需要“活化”,授課教師不再僅限于生搬硬套教材、教輔材料,而要在完成教學任務、符合題材特點的基礎上,結合英語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和自我教學的風格,大膽地將書本上的教學內容解析成日常生活的實踐、感悟,從而拉近與教學主題相關的體驗式教學。例如:在進行以籃球比賽為主題的教學時,上課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籃球比賽,使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真切感悟到“success”與“failure”的真諦。還可設計話題式的教學內容,如果學生對相關的話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就會大大激發學習者產生使用新語言的欲望。
三、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體驗學習方式
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能使學生增強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情感,從而保持其對英語學習的動力。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從英語知識的引出到話題情景的設置,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和活動,使其在英語學習、語言應用和創新語言知識過程中,積極參與,在短暫的課堂活動中學有所用、學有所樂、學有所獲、學有所悟。同時,授課教師在課堂設疑和提問過程中,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反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還可建立互助學習小組,在師生間建立“伙伴關系”,可以在一起探討英語單詞的“音、形、義、用、記”等。
四、開展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
地理課外活動,是中學地理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教委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的教學大綱和調整后 的全日制中學地理教學大綱都明確指出:為了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 決問題的能力,擴大學生的地理知識領域,教師應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地理課外話動。這 樣不僅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深化課堂知識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地理課外活動是在教育大綱范圍以內的,學生自愿參加,旨在培養學生智能和特長的,具有吸引力的校內 各外種教育活動。
在地理教育系統中,地理課外活動是與課內教學相互滲透,各有側重的子系統。從信息時代對人才需要, 從當前教改的高度看,特別是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地理課外活動就有其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理論依據
1.培養目標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
我們培養的目標是: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教育,使他們成為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質,文 化科學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個性得到健康發展的適應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公民“四有”人才 。
黨的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不但要通過課堂去貫徹,而且還要通過課外活動去貫徹。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 起來,才能切實有效地貫徹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課外活動的全過程就是運用知識,開發智力的過程,也就是德智體美勞同時發揮作用同時進展的過程。因 此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起著明顯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教育的著眼點在于培養人,培養一代新時期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只有在活動中把德智體美勞統一起來,才 能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
2.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
開展課外活動與學校的課堂教學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課堂教學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基礎,課外活動則是課堂 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能獲得課堂中口授筆述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同時對推進教改和發現培養熱愛科學的人才 幼苗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是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兩方面,是不可相互代替的兩個方面,它們 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前者是課堂小天地,具有偏重理性(書本),有系統性、穩定性和間接性的 特點,是知識的基礎。而后者是社會自然大天地,具有偏重感性(實踐),有適應性,靈活性和直接性的特點 ,是知識的深化。前者對學生強調統一,后者強調個性。
課堂教學是為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打下基礎,課外活動對課堂教學起著鞏固、補充等輔助作用;也起著擴展 、深化、強化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特別關注這種課外活動的作用。所以有人說“課堂打基礎 ,課外出人才”。
我縣氣象臺和水利局的幾位專業人員都在中學時代參加過地理課外活動小組,都喜歡地理課??梢?,地理 課外活動對學生今后專業方向的選擇起著巨大作用。
3.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要
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旺盛時期,組織他們參加一些活動,可以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正常發育,課外 活動以感性認識為主,這正適合青少年學生認識事物偏重感性的特點。經常為他們開展形象化的課外活動、并 加以啟發引導,就是提高他們的認識能力。
中學生具有好動、好奇、喜歡新鮮事物的心理特點。經常為他們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正符合他們這一心 理愿望。
中學生還具有興趣廣泛,喜歡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他們的興趣愛好得以培 養和發展,就能漸漸形成技能和特長,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打下基礎。
4.變封閉式教育為開放式教育的需要
教改重要目標就是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從單純傳授知識向知識能力并重轉變;變封閉式教學向開放式 教學轉變;從教師單向傳遞向師生間多向交流轉變;從單一目標向多層次(全面發展與注重個性發展)轉變, 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和發展學生的能力是這種轉變的核心。而目前教學上存在讀死書(死記硬背),集中思 維模式不利于人才培養。課外活動在實現這些轉變中可發揮重要作用。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指出:要 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晨以及大社會中士農工商,三教九流 ,自由地對宇宙發問,與萬物為友。他認為:課內獲得的知識是“聞知”“說知”,課外實踐獲得的知識是“ 親知”,“親知”是根本,“聞知”“說知”要結合在“親知”上,才能成為“真知”。因此,課外活動小組 ,不應把它們看成學科的附屬物,或者作為提高及效率的手段。它是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這也說明了課外教育 實踐對發展智能的重要性,而地理課外活動正是使學生成為“真知”的“親知”場地和智力生活的策源地。
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還是教學方法的設計和實施,都只能以中等水平的學生為標 準。不能顧及學生客觀存在的能力差異,抑制了學生個性發展。而地理課外活動的教學則不然。它可以根據學 生不同年齡、不同程度,不同智力等心理特征實行因材施教。選擇適宜的課外活動方式、類型和內容,分別組 織他們參加不同的活動,使全體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發展,從而促進了學生各方面發展。
二、開展原則
1.積極引導與堅持自愿相結合
由于中學生年齡、知識、能力、經驗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發地,獨立地開展地理課外活動有許多困難, 因而中學一般采取新學期開始,由學校領導動員,學生自愿報名參加,然后組織學生開展專門的某項活動;也 可組織全校性或班級性的地理課外活動。前者一般為長時間定期,后者為短期不定期的活動。前者為地理課外 科技活動;后者為地理課外教學活動。一般前者為10多人的小型活動;后者人數可達數百人。因此,無論什么 類型的課外活動,應尊重學生選擇,貫徹自愿參加的原則。這是搞好各類地理課外活動的基礎和保證,也是學 生自己動手,調動積極性和自主性,從而激發學生活動興趣的可靠保證。
2.學生為主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對任何地理課外活動,教師都要加強領導,要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活動,發揮好主導作用。但在具體的 活動過程中,則應以學生為主體,大膽讓他們去親自動手動腦,去探索,去創造;不要怕出錯,不要怕反復, 讓他們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過程中增長才智,不斷進取。教師要耐心加以啟發指導;而不要包辦太多,更不 能包辦代替。在指導過程中多一些耐心、表場和鼓勵;少一些急躁、批評和責怪,以免損害學生的積極性。要 使活動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還必須在組織活動中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決好可能出現的問題、方能調動學生的主 觀能動性。
3.精心組織與形式多樣相結合
組織開展地理課外活動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應根據學校所在地區環境條件和可能提供的條件,選擇開展 適當形式的地理課外活動,按活動范圍可分為校內和校外兩大類。
校內活動主要有:氣象觀測與天氣預報、地震觀測與預報、天文觀測、教具制作、地理課外閱讀、地理墻 報、地理競賽、地理專題講座或報告會,地理游戲等等。
校外活動有野外觀測、鄉土地理調查(包括自然、經濟、人文、環保等)地理旅行、地理參觀,測量與地 形圖繪制采集標本(包括巖礦、動植物,土壤等)。
活動可以是大型的(全?;虬嗉壭缘模?,也可以是小型的(課外活動少數人)。可以是長期的如氣象觀測 ,地震預報等,也可是短期的如:地理展覽、地理調查、地理報告會,主題班會等。
活動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單項內容的等等。無論那一種形式的活動,都要力求內容豐富多彩,都要 求教師做到每一過程步驟方法妥當和所達到的目標明確。這是確保課外活動勝利完成的重要環節。我校開展10 多年地理課外活動形式達16種,結合本縣實際,小型課外活動常年堅持,如氣象小組,教具制作(10~20人) ,全校大型課外活動如野外考察(佘山、淀山湖),各種地理專題報告等吸引了無數學生。
4.內容有趣與富有吸引力相結合
地理課外活動應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這是搞好地理課外活動成敗的關鍵。
選擇活動內容時,要力求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三者很好結合起來,活動內容的思想性要寓于知識性之 中,要用趣味性帶動知識性;同時還應考慮中學生年齡特征、個性特征,以及活動內容與課內知識的聯系。
內容的選擇宜與學生實際知識水平相適應。經過老師的點拔,或學生動腦后,只要稍為跳一跳就可做到。 其中老師的自身素質和能力的示范作用,往往能起到吸引同學全心投入,勇于克服困難的信心。這是組織好活 動、擴大地理課外活動影響,使地理課外活動深深扎根在同學之中的關鍵。
三、實施的步驟
1.列出計劃表
制訂學期地理課外活動計劃表(活動序列表)。每一次活動前由指導老師布置工作任務,提出目的要求方 法。有材料,物品工具的準備工作。及時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每次活動后要及時加以總結,要找出成功原 因及失敗的地方。當然有的活動內容應有老師作出必要的示范。因此,無論是短期的或長期的地理課外活動, 都必須列出計劃表,包括目的、任務、方法及所需的場地材料等等?;顒佑媱澥腔顒禹樌M行的基本條件。
2.組織與確定活動量
地理課外活動組織,一般由學生自愿報名、學校、班主任與指導老師商量同意而確定,每周安排1到2課時 的活動量。小型活動人數一般10到20人為宜,大型活動可視情況而定,分若干小組,選出組長,以后在活動中 由各組長實際負責工作。師生共同配合有利活動開展。
3.活動過程中督促與指導
地理課外活動除實施方法得當以外,指導教師為了達到活動目的,完成活動任務必須采取各種手段和途徑 ,如在調查我縣鄉鎮企業污染源時,強調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在參觀佘山天文臺和地震站時要做好筆記, 要提出疑問,在宣傳地震科普知識時提醒學生要注意科學性、嚴肅性、不能信口開河,否則適得其反。制作地 理剪報匯編應講究排版、文字書寫、圖文搭配,既要反映地理特征;又要對資料做一定的加工提煉。凡是活動 準備充分,教師督促與指導得當,活動率就高,學生在活動中能力就大大提高。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生提問現狀及分析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生提問現狀
通過與小學生的談話,我們了解到大部分的小學生常常處于一種極少會去發現問題的心理狀態,他們一般不會產生發現問題的意向。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較薄弱,具體表現為兩種典型形式:第一類是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沒有表現出來,呈潛在的狀態。第二類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問題。
(二)上述現象的原因分析
1.缺乏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小學生不敢問
有很多的小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充滿好奇,他們不是沒有問題,而是擔心老師有定論。例如,在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認識蝸牛》中,有很多小朋友觀察到,蝸牛爬過后,會留下淡黃色的黏液,通過老師的介紹,小學生了解到黏液是在爬行時起到的作用。這時候,有小學生提出,這個黏液是不是還有美容的效果?冬天的時候凝固在殼口處,是否有保暖的效果?有的老師由于自身知識儲備不夠,直接斷定學生的想法是荒誕不經的。這些學生的提問還受到了其他小學生的嘲笑,將他們的提問熱情扼殺在了萌芽階段。這種不和諧、不民主的氛圍,讓許多小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不敢問。
2.小學生沒有掌握提問的方法,不善問
很大一部分小學生是聽從老師在平時鼓勵他們上課要多提問的。例如,教師為了讓學生的思考步入狀態,會設計一套更好的比賽的環節,比較學生的聰明能力和思考能力。而學生為了不讓老師失望,會做出與主題沾邊的問題,存在一定的“表演”成分,沒有真正有疑而發,從一定程度上講,他們不明確提問的真正目的和要求。
3.小學生未將問題意識變成習慣,沒有做到常問
例如,在《我的蔬菜,我做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當中,就關于“蔬菜的義賣”這一主題讓學生進行提問,竟只有兩個學生舉手。原來,能力較強的孩子,已經知道如何進行宣傳、如何進行攤位布置、如何進行銷售,對于他們而言,沒有問題可問;對于班里能力相對薄弱的孩子,則對活動毫無頭緒,不知道從哪里提問。
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況,老師還是有推卸不掉的責任的。在平時教學中,因為怕學生提問浪費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或者怕學生提出來的問題自己無法解決等,不愿、不敢讓學生質疑。長此以往,學生也就不想或不會質疑,這對學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們相信“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苯處煵坏呀虝俗鳛樘炻?,更要鼓勵學生就學習上不懂的問題大膽提問,以求最后的認證。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這在小學低、中段階段更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
二、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生提問能力的方法與對策
(一)營造氛圍,構建提問環境,讓學生敢問
1.淡化師生角色,增強雙邊互動
小學生很多時候不敢提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威嚴”和“氣場”而膽怯。因此我們認為,在綜合實踐課堂中適當地淡化師生的角色,讓學生在“沒有老師壓力”的氛圍中學習。當學生提問題時,教師默許的目光和專注的外表,都會讓學生自己感到老師對他們所提問題的認可,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對培養和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起著很大的作用,會增強學生的提問膽識和欲望,實現雙邊互動。
2.強調情境教學,聯系課堂內外
小學生的思維畢竟以直覺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為輔。所以,為了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提問,需要綜合實踐活動中呈現形象、直觀的問題場景,強調情境教學,把教學問題情景化。例如,在《我的蔬菜,我做主》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利用課余的時間,將學生帶到農場,看看他們自己勞動的成果,進而引發他們關于“如何處理蔬菜”的思考,強調情境教學。
3.提倡團隊競爭,把持提問動力
小學生是很喜歡競爭的,而且有很強的團隊榮譽與歸屬意識,因此,在綜合實踐課堂中,根據小學生的優劣和興趣情況,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取一個他們共同喜歡的名字,在平時的教學中,將提問納入合作小組榮譽的考評項目,也將大大促動學生提問。
(二)掌握提問方法,讓學生善問
1.教會學生找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新舊知識中找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認識不清楚的地方找問題。
2.指引學生在觀察中提問
培養學生養成動靜觀察的習慣,從觀察中發現問題,提高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與敏捷性。
3.指導學生在比較與聯想中提問
從事物與事物之間,想到兩者相識度,以及相互間的對立性,及其可能產生的因果關系。對比事物在思想上與特征上的仔細差別,確定事物本質的異同及其關系的思考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習慣于比較這兩種事物的異同點,從而提出問題。例如,進行《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調查》活動時,酒店組成調查中發現,有的酒店是環保型酒店,有的則屬于非環保型酒店。環保型酒店和非環保型酒店在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上有什么區別呢?只要適時引導學生,學生就可以提出很多他們的疑問。
(三)梳理問題,優化提問品質,讓學生常問
1.直抒胸臆,傾瀉疑惑――建立問題組
面對一個事物,小學生或許能想到很多,問到很多,教師要多引導他們把心中所想到的、所疑惑的全部說出來或列舉出來,形成由許多相關問題構成的問題組。
2.盡己所能,眾里尋他――形成問題串
有了問題組以后,我們已經有了很多問題,但是有些不是科學性的問題,有些問題太大,有些問題太深,都不必去研究。因此,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在這些眾多的問題中尋找出適合他們自己研究的、能夠解決的問題,形成問題串。
3.精益求精,濃墨點睛――提出核心問題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明確小學數學活動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只開設數學學科是不能完全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換句話說開設活動課能更好地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對于數學活動課程的開設,有的老師擔心,學生的負擔本來就很重,再加一門活動課,不是更重了嗎?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設立數學活動課不是增加一門新的學科課程,而是將數學學習中難以有效進行的一些內容通過活動課來完成。實踐證明,以主題形式設計的學習內容,和以小組、個人等形式為主的教學組織,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因此,它不僅不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反而會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從筆者曾參加過的數學活動課來看,學生對數學活動課不僅沒有負擔感,而且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他們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交流信息,觀察分析,歸納概括,聯想創新,能輕松地達到教學目標。
二、結合農村地方特點,探索行之有效、豐富多彩的開展數學活動課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雖然已經認識到小學數學活動課的重要意義,但要設計好小學數學活動課,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還必須選擇好活動內容及形式,做到精選內容、形式恰當。其中內容主要有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如測建筑物的高、河流的寬,街頭設獎游戲蘊涵的概率知識以及趣味數學等。應該說可選的內容較多,要符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在具體內容的選擇上要因校、因時、因人、因地、因題而定。而農村小學數學活動課的形式也應根據設計活動課的目標、主題、特點不同而選擇適當的方法,筆者認為常見的活動課有以下幾種類型:
1、現象探索課:對日常生活中蘊涵的數與形的現象,通過老師或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活動,探索其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的規律,建立數學模型,運用數學方法,解釋或解決這一現象。它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提高有重要的幫助。
2、故事活動課:結合有關數學知識的教學,通過故事活動的形式,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數學歷史、數學知識,增長知識,激發學生熱情。數學故事由老師和學生共同收集,可由老師講,也可由學生自己講。它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生的想象力。
3、游藝活動課:這是以文藝和游戲為主要形式的數學活動課。通過文藝演出和游戲活動,使學生在玩中樂、樂中學,可以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數學游戲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是一種極好的益智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文藝、游戲活動形式很多,如表演數學相聲、游戲小品,玩數學撲克牌,猜數學謎語,開設數學診所、數學樂園等。
4、實踐操作課:即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動手操作的活動課,指導學生制作學習用具或操作學習用具,進行實際測量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做一做、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等具體操作活動,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合一,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5、數學寫作課:即指導學生撰寫數學學習小論文的活動課。撰寫的小論文包括學習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數學定理的應用、解題方法的總結等,它能加深學生對數學課程的理解,發揮他們的才能,增強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另外還可舉辦數學講座、數學競賽、數學閱讀等活動課。
在數學活動課中切合實際地選定內容和形式,是完成數學活動課目標的關鍵,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使學生在探索中學會合作、學會發現、學會創造,甚至可以從活動中了解到社會生產的需求和變革,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提高學生素質。
三、在各環節加強開展數學活動課的學習、探索、研究和管理,確保數學活動課的教學質量。
有了對數學活動課的正確認識,明確了開展數學活動課的常見內容和方式,還應在開展數學活動課的各個環節中加強探索、管理,使數學活動課的開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1、制定好活動課的教學計劃,并認真貫徹執行。每學期初,教研組和老師應在認真研究教學計劃和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活動課程的目的、內容、時間和形式。在開展中要認真貫徹執行教學計劃,避免隨意性及應付思想等。當然,等有經驗后,可在一年級時就制訂好小學六年的數學活動課計劃。
2、認真進行課前準備。準備工作可由教師和學生分頭進行。教師應根據活動課計劃寫出活動課教案,根據活動課內容,結合教材,認真分析學生現有的實際水平,選擇恰當的方法,設計活動程序,還要考慮到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準備好對策。
3、精心組織教學過程。與學科教學過程一樣,活動課教學過程中,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但其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體現在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的教師的“導演”中。這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組織才能和高超的“導”的藝術,對教師的素質、責任心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