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7 13:36:02
序論:在您撰寫終身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 現代遠程教育的資源共享性
促使終身教育體系社會化發展?,F代遠程教育具有資源共享性,這使得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們能根據不同的條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階段,自主有效地選用適合不同個體的所需學習資源,為教育社會化、終身化提供了保障。
1.2 現代遠程教育的自主性
有利于終身教育的貫徹執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自主學習是遠程教育的新型模式。學習者在充分掌握遠程教育 資源的前提下,享受遠程教育共享資源,實現個別化學習和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從現代遠程教育中獲益,貫徹與執行未來最大的終生教育體系 。
1.3 現代遠程教育的開放性
有利于實現終身教育的目的?,F代遠程開放教育的彈性教育結構,是推行終身教育中的一個重大的實踐。遠程教育機構向社會敞開大門,廣泛吸收成人進入教育機構學習。以社區為單位的社會學院蓬勃發展,對成人的開放性幾乎沒有什么限制。從而達到小到剛會走,大到九十九,都可以進行學習的終身教育的目的。
2、 現代遠程教育融入終身教育體系的特點
2.1 遠程教育實現終身教育的終身性
這是終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把教育看成是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實現了從學前期到老年期的整個教育過程的統一。既包括正規教育,又包括非正規教育等各個階段的各種形式。
2.2 遠程教育實現終身教育的全民性
終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終身教育的所有人,無論男女老幼、貧富差別、種族性別。當今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要學會生存,而要學會生存就離不開終身教育,所有的人只要掌握了遠程教育的基本條件,就可以實現終身教育的全民性。
2.3 遠程教育實現終身教育的靈活性和實用性
遠程教育使得需要學習的人,可以隨時隨地接受任何形式的終身教育。學習的時間、地點和內容均由個人決定。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方式。非常靈活和實用。
2.4 遠程教育實現終身教育的個性化
個性化的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者終身奮斗的目標。遠程教育可以極大的實現終身教育的個性化和特性化。個性化教育是學校教育個性化、家庭教育專業化和社會教育系統化的融合和統一,因此個性化教育將有利于改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自身缺陷和不足,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個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作為人的基本權利。從古到今,這些觀念反映到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上是學習者學習的個別化和個性化。實現了學習的個別化和個性化才能真正體現終生學習的要義。遠程教育將豐富的教育目的、手段、內容、方法進行多重組合,為學習者提供更多選擇,積極的推進了學習的個別化和個性化。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各自的經驗水平不同,知識基礎不一致,生理差異以及思維方式的不同,但是在課堂授課中,對每個學生所使用的教材及采取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程序、步調基本相同,“因材施教”成為一句空話。現代遠程教育通過對教學信息進行高效率和高質量的組織和管理,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學習需要去安排自己的學習,使接受終身教育的學生,雖然經驗水平不同,知識基礎不一致,生理差異以及思維方式不同,但是可以根據自己在掌握和理解教學內容上存在的差異的特點,各取所需,取長補短,對本人所使用的教材及采取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程序、步調各自選擇、按需所學,實現了終身教育的個性化輔導。遠程教育實現“因材施教”,真正體現了個性教育。
3、 現代遠程教育融入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
在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中,將現代遠程教育融入其中,必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在人的教育中占據著最寶貴的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黃金教育期。常規的學校教育包括小學、初中、高中及大學教育。許多優秀的遠程教育資源能在網絡中找到。各種網校的資源,優秀的民間學習網站脫穎而出。比如中國的基礎教育網主要面向中小學生、教師和家長,提供豐富的學校課堂教育的課件視頻等資源共享的信息。中國中小學開設的信息技術課,把信息技術課作為基礎必修課程,為遠程信息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先期的基礎條件。高等教育學府校的網絡教育面向全日制大學生 ,在普通本科的選課學習上采取網上學習方法 ,提高教師工作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使更多熱愛學習人可以欣賞名師名家的授課。
3.2 成人教育
成人繼續教育是現代遠程教育的強項。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分校在祖國各地遍地開花?,F代遠程教育的在職成人學歷教育、自學考試、證書考試、崗位培訓等 ,面向社會各個階層的成人提供學習服務 ,省掉了許多全日制學校教育條件的制約,提供開放、自主、高效的學習模式,成人通過個人的學習方式,學科成績和在校期間表現達到所需的標準和要求的,可以獲得國家承認的高等教育學歷證書和學位,達到不用離家就可以獲得權威、高水平的證書,用遠程教育的方式實現終身教育的目標。
3.3 老年人教育
老年人教育包括老年人所需要的保健、休閑、文化等多種所需教育的總和。老有所依,老有所好,老有所喜,老有所學。琴棋書畫、旅游、家政、保健、烹飪、外語等高雅的文化學習成了老年人喜愛的追求方式?,F代遠遠程教育最適宜因距離問題或身體不便利的老年人的群體。遠程教育中的社區教育是老年人實現終身教育的最好方式。
寧波社區大學老年教育中心是市教育局依托寧波廣播電視大學開辦的一家老年大學,是寧波大市區范圍內第一家由高校主辦的,教育局直屬的老年大學。所以該中心具有普通老年大學的所有特性,現在以該老年教育中心為例分析一下老年教育師資的一些情況。通過對老年教育中心的老師發放教師情況調查表,共發放60份,回收60份,有效問卷60份,調查問卷可見附圖1~6。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該調查問卷進行了統計分類:從教師的性別和年齡層次來看,女性比例要稍高于男性教師,教師的年齡偏大60歲以上的要占到總人數的一半。從教師的職稱和學歷來看,具有高學歷、中高級職稱以上的教師占了教師隊伍的主流。但是教師整體素質還需要提高,還有部分教師學歷水平較低。由于老年大學中動態類的、藝術類的課程比較多,但是根據對該中心課程及課程任課教師的調查,80%以上高中以下學歷的教師都集中在此類課程中。而且根據調查在該類課程教師中不是科班出身的教師占到了70%以上的比例。從任教年數來看,老年大學的教師從教時間都比較長,教學經歷豐富。從教師來看,除了一名老師是老年教育中心的,其他老師全部是外聘教師。值得一提的是,在該老年教育中心有相當一部分的老師來自電大的在職教師,這是和其他老年大學有所不同的。
二、城區老年教育師資的現狀
我們對寧波市區其他兩所老年大學的師資情況也做了一些的定向分析,發現和老年中心師資數據分析結果基本吻合。
1)城區老年教育基本有以下幾個特點:
1.老年大學的老師一般以兼職教師為主。
兼職教師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他們普遍在多個地方任課,在上課時基本都抱有“做客”的心態,一般憑良心做事,沒有長遠的規劃打算,和學生進行交流時間不多。而且兼職教師流動性比較大,這對提高老年教育教學質量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2.老年大學的最大來源之一就是退休教師。
這是對退休教師資源的第二次開發,也是退休教師“老有所為”的重要途徑。這批老師教學經驗豐富、熱心于老年教育,具有奉獻精神,對高水平的教學質量提供了一個可靠保證。
3.老年教育教師隊伍年齡一般偏大,這與教師的來源有非常大正相關性。
2)城區老年大學在師資建設方面給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老年大學教師基本上沒有接受過針對老年教育的培訓,基本都靠教師自己摸索。
老年教育發展時間不長,對這個領域理論、實踐的研究遠遠不如其他教育那么成熟。老年教育最近幾年蓬勃發展,教育規模不斷壯大,但是有豐富老年教育經驗的教師嚴重缺乏,現在參與老年教育的老師都是來自各行各業,有的原來不是專職教師,這就更需要老年大學對師資開展針對性的培訓,這對整個老年教育健康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2.老年大學教師薪酬較低,已引起各老年大學的關注。
老年大學的教師報酬普遍較低,特別是最近幾年CPI高速增長的情況下,老年大學的課酬基本沒有多大的變化。該老年教育中心中的一部分教師是電大在職教師或者退休老師,薪酬來源基本不依靠老年大學的課酬,所以對老年大學支付的課酬不是很計較,但是整體老年大學薪酬普遍偏低、全靠教師的奉獻、自覺,對于提高整個老年教育的教學質量、穩定教師隊伍都是很不利的。各個老年大學已經在關注這個問題,2013年開始寧波市區各老年大學大幅度地提升了教師課酬,增幅在40%左右,對于提高教師積極性起到了正面導向作用。
3.老年大學教師缺乏激勵、約束機制。
在老年大學一般教師的工作質量如何是不會影響到薪酬的,教好教壞基本一個樣,全靠教師自己的責任心,沒有相應的約束激勵和約束機制,這對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不利的。加強教師管理,逐步建立老年教育的評價體系,是保障老年教育健康持續發展前提條件之一。
三、高校參與老年教育帶來老年教育師資新亮點
通過對該教育中心與城區其他兩所老年大學師資的比較,該中心師資隊伍呈現出明顯的特點。該中心依托高校,優化了師資。在老年大學任教的很多老師就是寧波廣播電視大學的在職教師,這支師資隊伍年齡一般集中在30-45之間,精力充沛,基本上都是高學歷、中級職稱以上的中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普遍較高,師資隊伍相對比較穩定。雖然高校教師對于老年大學來說也是兼職老師,但是由于這兩所學校的相互滲透,關系密切,大大改善了由于兼職教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F實情況下為老年大學配備大量的專職教師也是不太現實的,所以老年大學和高校緊密結合,借助高校的師資力量是快速發展老年教育的一個有益探索。類似寧波電大這樣的省級電大和一些高職院校其實擁有數量眾多、素質優良的教師資源,在招生情況日趨下滑的大環境下,這類學校出于它學校本身發展的考慮有很強的轉型需求和動力,有需要的高校積極參與老年教育其實是一個共贏的局面。隨著各個高校的進一步轉型,很有可能有更多的專職教師參與到老年教育領域中來。這對穩定雙方的教師隊伍,提高老年大學整體教學水平,發展壯大老年大學規模都是非常有幫助的。這個效果在社老年教育中心和寧波電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該中心良好的師資、高水平的教學質量得到了廣大老年學員的肯定。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的形式對教師滿意度進行抽樣調查。分析數據表明:90.2%的學員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表示“非常滿意”、“滿意”;只有9.8%的學員認為“一般”;沒有學員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表示“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并且在這次調查中顯示老年學員對電大在職教師的評價普通較高,滿意率達到100%。而電大老師也由此得到了自己轉型的一個機會,對自己職業規劃多了一份選擇。
四、對于如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一些思考和建議
老年教育是終生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一個方興未艾的事業。隨著老齡社會的全面來臨,老年教育肯定會受到人們的重視,加強老年教育的師資隊伍也變得刻不容緩。下面是我對于老年教育師資建設的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1.加強老年教育和地方電大、職業學校的結合
各地方電大、職業學校近年來招生數量總體萎縮。以寧波廣播電視大學直屬市校為例,最近兩年招生下滑比例基本都在20%以上,趨勢是非常驚人的。在這種大環境下,各地方電大、職校都存在轉型的壓力和動力,都在積極主動的尋求各種辦學方式和途徑。而這幾年老年大學招生情況卻是非?;鸨模芏嗬夏昱笥严胱x書但是由于老年教育規模限制的問題被拒之門外。而各所高校經過長期的辦學積淀,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教學管理模式、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辦學經驗。老年教育由于發展時間不長,現在的辦學規模遠遠不能滿足老年群體龐大的學習需求。合則兩利,對于電大、職校,一方面可以拓寬辦學途徑,部分解決生源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參與創建學習型社會可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對于老年教育則可以有效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快速地擴大辦學規模,大大緩解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與有限的教學規模之間的矛盾。寧波社區大學(寧波電大)已經在這個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建立一個長效的培訓機制
由于成規模的老年大學在我國出現的時間不是很長,現在基本沒有正規老年教育專業出來的教師,從事老年教育的教師隊伍中也基本上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系統的針對老年教育的培訓。現在具體由哪個單位,通過哪種渠道對從事老年教育的教師進行系統的職業培訓都還在進一步地探索中,老年大學作為老年教育的第一線,直接和廣大的教師接觸聯系。由行政主管部門牽頭各老年大學配合,逐步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樣化的老年教育培訓體系,應該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①有效發揮電大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優勢,積極拓寬培訓的覆蓋面。教師能否得到有效、有針對性的培訓直接關系到老年教育教師隊伍的能否持續良性發展,也是老年教育教師隊伍成長的源泉。目前老年教育開展的培訓方式基本都是傳統的見面交流模式,比如各個老年大學每個學期初都會召開教師聯誼會議,不定期召開的老年大學理論研討會等;面向的對象范圍很小,基本是老年大學管理人員,而對最需培訓的廣大一線教師并未涉及到。考慮到現在老年教育中的一線教師大量都是兼職教師,在培訓方式上更要加大創新力度,應采用面授培訓與網絡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發揮電大在網絡技術上的優勢,積極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采用時間上空間上交疊開展的培訓方式,這樣可以大大節約參與培訓教師的時間,擴大培訓的參與面;培訓形式上要多樣,靈活應用名師觀摩、技能培訓、專家講座、案例研討等多種方式以滿足教師多樣化的培訓需求。②加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引導教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老年教育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和其他教學形態有著比較明顯的差異性。所以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要緊扣“老年”這個教育特征,結合一線教師的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內容。目前老年教育開展的交流研討基本都是關于老年教育日常運行機制及事務管理方面的,對于如何提高教師本身素養較少涉及。在培訓內容上我們要做到兩個突出:一是突出老年教育理論的培訓。目前有關老年教育的理論主要有自我完善理論、終身教育理論、社會參與權利理論等,但是在職的老年教育教師基本都是沒有受過系統的老年教育理論培訓。適時舉辦各種關于老年教育理論的講座,讓教師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年教育本身,了解老年教育特點,對提高和老年群體的溝通技巧,提升老年學員的教育滿意度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二是突出教學技能的提高。教學技能是教師掌握的理論知識向教學實踐轉化的中介環節,對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增強教學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理論與實踐的相輔相成,既能切實解決教師在教學上碰到的問題,又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與理論素養。
3.加強教師管理,提升老年教育軟實力
老年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隨著老年群體教育需求的不斷增加,各級政府對這塊越來越重視,投入也越來越大。但是過去幾年老年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老年教育的建設重點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硬件設備添置方面。隨著老年教育的不斷推進,為了提高老年教育的教學質量,老年教育的管理部門逐漸加大了對軟件設施方面的資金傾斜力度。建設一支素質良好,可持續發展的師資隊伍的是提升老年教育軟實力的重要方面之一。我們既要加強教師管理,引導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理論研究上來,也要提高老年教育教師的待遇和地位,增加崗位吸引力,讓教師安心從教,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參與到老年教育工作中來。
4.建立相應的激勵措施,提高教師創新積極性
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上好課,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還要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對自己所在的領域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老年教育發展時間不長,關于這方面的理論研究成果比較匱乏,而且參與老年教育的一線教師大多都是兼職教師,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對于科研方面的興趣很少,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及其有限。在老年教育理領域中有這樣一個現象:搞研究的不教書,教書的不做研究。這樣理論與實踐脫節,無論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還是研究理論的提升都是極為不利的。老年大學作為老年教育的主要載體,應該正視這一現實,要創造條件,鼓勵廣大一線教師勤思考、多研究,積極申報課題,爭取在理論研究上有所建樹。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激勵措施,提高教師的創新積極性,引導教師積極探索老年教育教學規律,把研究成果與教學實踐相互轉化,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既有實踐基礎又有理論高度的優秀人才,擔負起進行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的重任。
五、結語
1.多邊互動性
在終身教育理念中所提倡的學習模式是按照個人意愿所安排的,強調參與教育的學習者擁有受教育的自主選擇權,這一權力不被受教育者的年齡、性別以及所從事職業、社會地位所限制,無論男女老幼、貧富差別、種族性別,注重受教育者獨立性的體現。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每一個人都要學會生存,而要學會生存就離不開終身教育,生存發展是時代的主流,會生存必須會學習,這是現代社會給每個人提出的新課題??梢哉f,成人教育模式是學校教育進一步的擴展,所針對的是已經有相對教育基礎并且有一定社會閱歷的成年人,相對于在校學生而言,他們受教育的目的、原因都體現出更加明確成熟的性質,同時也普遍具有自主性學習意識。在成人教育中,扮演施教者角色的,更確切地說,是可以和受教育者共同進步、彼此完善的身份。因此,成人教育的開展模式不再局限于知識傳授與知識獲取,而是更加強調受教育者與施教者、受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多邊互動。
2.長期性和階段性
終身教育是在一個人生命中自始至終都存在的一種教育,是當前社會發展以及人類進步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教育,是一個民族希望的所在,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動力所在。教育的發達就是一個民族的昌盛;教育的失敗就是一個國家的落伍。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產業結構的逐漸改變,以及人才需求標準的提升,對個人的發展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要想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不斷提升完善自己,所以終身學習對于一個人的發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在我國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下,學生把全部精力傾注于升學考試,把取得高學歷視為教育的最高目標,把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優劣、教師優劣、學校優劣的第一標準,這種由國家機制保障、全體國民趨之若鶩的應試教育,深深誤導了中國家長的教子觀念,誤導了廣大學生的成才觀念。校園教育無法達到實際的需求標準,而成人教育是具有長期性特點的,并且體現出階段性的特點,雖然我們需要一直獲取新知識讓自己得到充實,但也需要做好相應的規劃,在某一階段接受專門性的教育,讓不足得到快速、有針對性的彌補。長期性與階段性這兩個問題并不矛盾,長期性是終身教育最直觀的表現,而階段性則是終身教育的切實實施。
3.非正規性和非強制性
從我國成人教育的開展現狀來看,大部分都是非正規性的教育形式,也就是受教育者通常是利用業余時間接受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有統一規范的上課作息時間。成人教育所針對的都是較為成熟的成年人,他們相對而言有更加清晰的受教育目的,有更強的主觀意識,但每個人的目的性及主體意識都存在差異性,因此無法采取同樣的活動去限制他們,不能用統一的規范活動來滿足不同的目的。對于一般的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學生來說,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他們必須按照要求完成學業,學習具有相對的被動性,因為他們有接受教育的義務。但在成人教育中,學習不一定是他們必須完成的任務,應該更多地依靠他們對學習的認識,自覺地自我設計學習活動及其內容和方式,更加強調受教育者自主選擇權的體現,所以成人學習體現出十分鮮明的非強制特征。
二、我國成人教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存在欠缺
從成人教育的開展現狀來看,受教育者一般都具有相對的教育基礎,尤其是對于??茖W歷者來說,在接受成人教育時,所接受的知識內容大部分之前就已經掌握,成人教育的實際價值并不能真正得以體現。同時,課程知識的設置一般都停留在理論階段,缺乏實踐操作指導,導致知識理論與實際運用銜接不夠緊密。很多學生在接受教育后依然不能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成人教育的意義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2.課程知識架構不完善
隨著成人教育的不斷普及與發展,其課程知識架構不夠完善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一般體現為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設置比重失調,甚至有的高校在對課程進行教學安排時一般都是根據實際的師資來確定,導致課程架構不穩定、不規范,教學時完全按照教材進行,缺少規劃性及創新性,不能體現成人教育的專業性、職業性和實踐性。
3.課程設置水平不一致
就當前成人教育的發展情況來說,成人教育總體上可以分為???、本科以及研究生階段。從這幾個階段的教育課程來說,??普n程可以看作是對本科生課程的縮減,而研究生課程則是對本科課程的進一步強調與知識點強化。各個階段的教育都需要有專門的、有針對性的教育目標,但在課程設置中這些教育目標的不同沒有得以明確體現,很多高校在成人教育課程設置問題上都存在不規范的情況。
三、終身教育背景下成人教育課程開發應堅持的原則
1.適應性原則
終身教育背景下的成人教育課程開發應建立在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標準的基礎上,即教育開展必須是適應現實要求的。結合實際的發展需求,合理設定課程開發目標、課程教學內容以及評判準則,在這一過程中還要綜合考量學校本身發展、師資水平、教學條件等因素。在設計教育課程時,應在保證原來教育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學員真實的能力情況設計相應的方式。成人教育相對而言具有較強的地區限制以及行業要求,教育對象不同,以及知識結構、個人需求、工作環境差異所體現出來的多樣性,決定了我們必須要制定多樣性的教育戰略,所以在教育過程中一味地實施統一化的課程是不可行的。
2.系統性原則
終身教育背景下的成人教育課程開發應遵循系統性原則,將所學課程的相關知識、技能、學習渠道以及教育方式等問題進行統一規劃整理,使之系統化。在進行課程規劃時,還應對課程之間的鏈接問題加以充分重視,防止出現課程之間不連貫的問題。在進行成人教育課程開發時,還要盡量防止出現知識反復或遺漏的現象,以實現教育的高效性。
3.統一性與多樣性結合的原則
這里所提到的統一性是指在進行成人教育的課程開發時,要按照當地或者國家相關部門的規定,執行統一的課程標準,加強規范性,遵循統一性原則的課程一般都屬于基礎類課程;而多樣化則是指開設成人教育的學校在進行課程開發時,應結合當地的實際發展需求以及自身辦學的特點,滿足人才發展多樣化的需求,遵循多樣化原則的課程通常都屬于專業類課程。在成人教育課程開發的過程中,要注重滿足地區或國家的課程設置要求,注重課程多樣化的原則。無論哪類課程的設置,在加強規范性的同時,更要注重多樣性、專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確保人才的全面發展。
4.現實性與前瞻性共重的原則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社會。這就對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堅持現實性與前瞻性同抓共重的原則,課程建設既要從現實需要出發,體現當前職業崗位群的專業技術特點,更要密切關注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職業技術、技能的發展變化,不斷更新內容,注重前瞻性。注重多行業知識技能的彼此融入,充分吸取先進的科學技術。這樣培養的人才不僅能夠滿足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還能夠順應未來的社會發展趨勢。
四、終身教育背景下成人教育課程開發的方向
1.逐漸趨于人性化
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開發,以在職、成人實踐中的問題為中心,以成人職業需要為基點。考慮成人學習者的特點與要求,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開發要強調社會需要和教育的外在功能。關注成人的職業世界和職業需要,強調以成人職業實際需要為原則、基點,圍繞在職成人實踐中的問題,按需進行課程開發,按需施教,講求實效,學以致用。終身教育背景下的成人教育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時間限制,以個體發展的需要和理念來適應發展著的生活現實,在生活中教育人,在教育中學會生活,以培養個性完善發展的人。這種做法能夠彌補成人在工作中知識和能力的不足,使其適應不斷變換的職業需求,具有實踐能力或實踐機會的成人能夠很好地發揮優勢,學用結合。
2.逐漸趨于主體化
傳統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成人高等教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強調上所施下所效,忽視成人學習者的能動作用和經驗作用;著重凸顯出教師在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及所掌握的主要導向功能,對于學習本身的主置卻往往予以忽略;過于凸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單方面參與,對于師生之間的溝通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這些問題很明顯地體現出教育工作中成人學習者的參與力度不夠,不是作為主體而存在。滿堂灌是反主體教育的典型表現形式,強制性是其根本性特征。這顯然已經無法順應當前的教育及社會發展的需要。當代社會呼喚人的主體性,需要有主體性的人。終身教育理念的融入將教育模式從之前的教為主轉變成當前的學為主,讓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
3.逐漸趨于多元化
要促使每個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需要時及時參與學習活動,引導他們自主建構,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成人高等教育既有學歷教育,也有非學歷教育;既有正式教育、正規教育,也有非正式教育、非正規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課程既有普通教育課程,又有職業教育和閑暇生活教育課程,且注意結合成人的生活和經驗,隨著成人學習者的需求變化而靈活調整課程結構,注重課程的統整性、連續性和發展性,以適合成人終身持續發展學習需求,配合人生各階段的社會角色與發展,以學習者的學習為導向,有利于成人個體的學習和滿足其發展的需要,以達成發展個人潛能,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發展的目標。教學方式、方法多樣化,適于成人學員的需要,便于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教學方式呈個性化趨勢。
五、結語
一、提高教師的審美素養
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加強審美方面的修養,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保證自身能夠在課堂上準確把握語言的美、意象的美等,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到文章的意蘊。教師應每天堅持閱讀,不斷積累文學知識,加強自身的語感。同時應注意提高自身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教學中做到語言規范、表達形象生動、節奏控制得當。講課時在準確的基礎上,盡量做到妙語連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二、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的形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創設美的環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語文的美。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聲情并茂的為學生閱讀文章,為學生創造出文章中描述的審美情境。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賞析的角度品味作品,讓自己充分融入作品中,感受作品的內涵。并且學生在賞析過程中,能夠充分調動自己的想象力,能夠更有效的體會教師通過語言創設出的美育情境。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通過文字中的形象引導學生感知美。語文教學中很多形象都是反映社會的,學生在學習中直接會受到來自文學作品對自身精神世界的影響。文學中塑造的形象都具有可感性,學生在學習時通過這些形象感受到其中的美。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并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根據文章的特點,引導學生能夠準確的對文章中的想象進行捕捉和分析,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語言為學生描述作品,然后讓學生感知美,并逐漸積累對美的對象的分析方法,使得學生能夠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并作出相應審美價值的評價,讓學生能夠體悟更多的東西。如在講解《雨中登泰山》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關于泰山風景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泰山的美,然后再讓學生通過閱讀結合自己的想象,來體會文章中描述的場景,并通過分析“目視而腳不隨”、“懸崖棱蹭”等詞句,體會文章作者敢于攀登、不怕困難的精神,同時也啟迪了學生勇往直前的生活哲理。通過感知文章中描述的形象的美,進而感知文章的內涵美,使得學生逐漸將身心融入到美的意境中,讓學生能夠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思想內涵,并樹立學生追求美的意識。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適當融入一些生活元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美好的情感體驗。如在講解《蒹葭》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給學生播放一首《在水一方》,并通過多媒體播放出歌詞,教師可以讓會唱的學生主動唱幾句,調動起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教師可以趁機將歌詞和文章中的詩句結合起來,讓學生自然地融入到蒹葭的學習中,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感受到詩經的藝術特點和韻律美,并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自己體會,并鼓勵學生用優美的語言將蒹葭的內容翻譯出來,感受到詩歌的意境美、朦朧美。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目前,高校體育教材的主要內容仍舊趨向于競技體育,但值得重視的是,現代體育的綜合性越來越強,主要包括休閑、娛樂、健身以及探險等,一言以蔽之,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或者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當下,學生在選擇體育項目時,還是略顯單一。具體包括籃球、排球、健美操、足球、田徑等,而時下或將來比較容易用于個人自身體育鍛煉的韻律操、網球、羽毛球、兵乓球等由于受制于體育場地設施、師資力量、教學成本高等因素,而開課量不足或壓根不開這些課程。
二、以終身體育教育思想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對策
1.不斷轉變體育觀念,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思想
長期以來,高校以及教師都特別重視學生競技體育項目的鍛煉,這忽視了學生鍛煉方法、鍛煉習慣以及體育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當學生踏出校門后,他們就會將所謂的體育拋于腦后,也就是說學校所謂的體育教育實質就是一種終結性教育,當學生畢業后,體育學習也就終止了。為有效促進學生發展,教師必須不斷地轉變體育學習觀念,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思想。首先,教師可以在授課時不斷地向人們宣傳終身體育教育的先關概念以及知識,讓他們在課前能夠對終身體育意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其次,教師還要重視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自主學習的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全身心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去;再次,教師要不斷地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生的“突發奇想”,要正確地對待。
2.不斷完善課程體育,積極更新體育教材內容
在我國眾多高校,存在以下現象:只在大一、大二開設體育課,每個星期的體育課只有兩個學時,這樣的開課年限以及學時遠遠不能滿足體育教學的實際需要。為此,本文提出應進一步的完善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的給以解決,以保證學生體育學習的連續性,這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不斷鍛煉的習慣,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重視體育學習意識。此外,學校應及時的更新體育教材的內容,建立一種以學生終身體育為主線的、靈活的、個性化的教材體系。最后,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鍛煉的習慣,最終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為重視體育意識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3.不斷豐富體育知識,提高學生運動技能
豐富體育知識,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應為學生創造學習體育基礎知識的條件,具體包括人體的基本知識、體育衛生以及體育保健學等方面的知識,這有利于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指導自身的身體鍛煉。其次,教師應不斷引導學生掌握并了解相關的知識、理論以及技能,讓學生學會將這些運用到體育鍛煉的具體實踐中去。學生的運動能力是指學生不斷運動、不斷練習、不斷訓練中所具備的能力,要想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就必須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具體做法包括以下幾點:
(1)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能夠進行反反復復的練習,最終掌握技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
(2)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讓學生找尋到學習體育的正確方法;
(3)引導學生根據天氣、器材以及地理環境等因素鍛煉身體,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三、結語
一、終身體育的概念及與大學體育的關系
(一)終身體育的由來
終身體育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60年代由法國的教育家保羅•郎格郎在其著作《終身教育引論》中提出的。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才產生終身體育這個概念。我國終身體育相對于國外來說起步比較晚,且經驗還不夠豐富。
(二)終身體育的概念
針對終身體育,國內外體育理論專家有著不同的定義。國外體育理論專家比較傾向于將終身體育定義為人的一生堅持接受體育教育,并進行體育鍛煉。并把終身體育的含義分為兩方面來闡述:一方面,終身體育作為一種行為模式,是指人的一生都接受體育教育,并堅持體育鍛煉,在體育鍛煉中提高身體素質和對于體育的熱情,并能夠依據自身的身體素質制定長期的、有效的、適合自己的練習計劃;另一方面,終身體育作為一種思想,是指人們通過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和信念來影響其一生的體育行為。國內體育理論專家將其定義為:終身體育是指人通過接受階段性的體育教育之后,能夠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并長期進行體育鍛煉,使體育伴隨一生。終身體育教育是終身教育理論的創新和進步,它是將終身教育的理論應用于體育教育的創新成果。終身體育的目標是使得學生在接受小學、中學、大學不同階段的體育教育過程中培養體育熱情、增強身體素質、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使學生真正掌握體育鍛煉的技能和方法,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在自己離開學校步入社會之后,能夠應用在學校學到的體育鍛煉的技能和方法堅持鍛煉身體,進一步增強體質,并且針對社會體育活動要具備應有的組織和裁判能力,使體育伴隨一生。
(三)終身體育與大學體育的關系
大學體育是學生在校期間接受體育教育的最高階段也是最后階段,它是體育教育從學校向社會的過渡階段。因此,在這一階段,做好大學體育與社會體育的銜接工作十分必要。大學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的最重要場所,大學的體育教育的設施、項目、課程設置是充分考慮到學生步出校門之后的社會體育而制定的,其一般都具有周密的時間計劃和課程強度安排,這對于學生培養體育熱情、掌握體育鍛煉的技能和知識、樹立終身體育觀將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大學體育教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社會體育教育的前一階段,它銜接著學校體育教育與社會體育教育,其體育教育的成敗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之后的體育鍛煉。因此,做好大學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的前提與保證。
二、大學體育教育中終身體育教育的現狀
(一)取得的成績
在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各項體育活動都取得了長足發展,體育教育中的終身體育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1.多樣化的課程設置
終身體育教育開展以來,我國各大高校進一步豐富了體育課程中的體育項目,在傳統的籃球、足球、排球等體育項目的基礎上增設了健美、太極劍、中國武術、跆拳道、體操等體育項目,新增的體育項目進一步滿足了學生的體育愛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熱情和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
2.靈活的教學方式
大學體育教學避免了傳統的強制性課程安排、不分學生身體素質差異,不考慮學生體育興趣愛好的教學方式,采用的是學生自主選擇體育課程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考慮到了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學生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也有利于提高其課堂積極性,也提高了教師的授課效率。學生通過自選體育課程的方式與和自己有相同體育愛好的同學聚在一起,會更容易、更高效地掌握體育技能和方法,在課下還可以與同學切磋技藝、交流經驗,必定會進一步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
3.豐富的社團活動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大學中的社團活動也越來越多,其中有關體育活動的社團也越來越多,社團活動越來越豐富,活動內容越來越新穎。這些社團,如滑板、街舞、輪滑、臺球、拳擊、健美操等,它們在豐富學生的體育生活的同時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和能力。學生們通過參加這些社團活動,在各種競技比賽中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相關方面的體育技能,又能在組織這些社團活動中提高自己的組織和協調能力,這在自己步入社會之后的體育實踐中都是十分有利的。另外,在社團之中,學生們又可以結識很多與自己有著相同體育愛好的同學,這對于提高自己的體育水平意義重大。
(二)有待解決的問題
1.對于終身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中終身體育的意識普遍比較薄弱,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體育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角色,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單一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只注重教授體育項目的運動技巧,教學內容只針對考試范圍,同時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根本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另外,教師只注重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部分,而忽視了終身體育的重要性,導致終身體育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其次,學生沒有端正對體育教育的態度。有些學生認為進入大學學習好專業知識就足夠了,對于體育教育根本不予重視,沒有把體育課程當做正規課程來對待,參加體育教學完全出于一種隨便、散漫的心態,有些男同學沉迷于網絡、游戲,長期不進行體育鍛煉;女同學則整天擔心體重增加,又怕苦怕累,不愿參加體育鍛煉,于是采用節食的方式來控制體重,導致營養不良,使身體素質越來越差。
2.基礎設施不全
有些大學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或沒有真正理解終身體育的理念和重要意義。在教學活動中削減或擠占體育教學經費,以節省辦學資金,這使得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不全,甚至因基礎設施配備不完整,或經費不足而無法開展部分體育課程。體育基礎設施是開展體育課程的物質基礎和保障,基礎設施配備不全,必然會導致師生的部分體育教學要求無法得到滿足?;疽蠖紵o法滿足,更無從談起體育興趣、愛好和終身體育教育。這將嚴重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使得終身體育教育不能得到真正的貫徹和落實。
3.考評機制有待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評價學生的體育水平時只注重學生在體育考試中,相關課程的運動技能是否達標,把體育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而忽視了學生是否通過參與體育教學提高了體育熱情,增強了身體素質,掌握了體育鍛煉的技能和方法,樹立了終身體育觀,這是一種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表現,是不合理的、不科學的。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本身就存在差異,在參與體育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的身體素質本來就比較好,那么其掌握運動技能的速度就比較快,可能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就可以在體育考試中拿到優秀的成績。相反,有些學生本身體制就比較弱,或體育水平比較低,可能其經過刻苦努力,體育考試成績也不夠理想。因此,如果只單一地將體育考試成績作為考核和評價標準必然有失公平,也不利于教師實時了解學生對于體育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解決方法與對策
(一)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1.提高重視程度
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主導和終身體育教育的重要實踐者,一定要從自身做起,提高對于終身體育的重視程度,樹立終身體育觀。并且要對學生做好正面教育與引導,采用多種形式使學生真正了解終身體育的內涵和重要意義,促進其增強體育鍛煉,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
2.改進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方法
大學體育課程的設置要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基礎上,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真正勤于鍛煉、樂于鍛煉。教師要改變單一死板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組織游戲性、趣味性比較強的體育競賽或體育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教師也要注意講解知識時語言的生動性和動作示范時動作的優美性。另外,教師要多肯定和表揚學生的進步,增強其學習信心,對于學習速度比較慢的學生千萬不可諷刺挖苦,要給予其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3.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
大學體育教育不僅僅要對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教育負責,更要傳授給學生正確的鍛煉方法和技能,培養其終身鍛煉的習慣,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受益終生的。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期間,學校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教師要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學生要充分意識到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的重要意義,從日常生活做起,逐漸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二)提升基礎設施建設
高校要提高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得隨意削減、擠占體育教學經費。與教育主管部門做好交流,進行專項資金申請,來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最大程度地滿足師生對于體育基礎設施的需求,并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引進先進的體育教學儀器、設備等,為體育教學活動提供支持。
(三)建立健全考核機制
高校只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才能真正掌握學生體育水平,并針對其程度完善下一步的教學方案。高校不能將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而要注重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和變化,將學生體育興趣的提高、身體素質的增強以及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等加入到考核機制之中,使考核機制能夠反映學生在體育教學整個過程中的心理、身體、技術水平、體育意識等多方面的情況。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梢钥紤]采用不同的考核標準。教師要因材施教,將學生作為個性化的主體進行個性化的體育輔導。
四、結束語
一、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審美教育的組織者和具體實施者,是學生的審美對象。因此,現代語文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這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教師素質的美可以從三個方面體現:一是觀念美。首先,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學生綜合發展觀、學生主體觀;其次,教師應該注重自身美的素質,尤其要注重自身身心審美修養的培養和提高。比如要有高尚的審美情操,對文藝、體育有廣泛的情趣,能在自然、社會和藝術的感受體驗中追求美、鑒賞美和創造美。二是語言美。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苯處煹慕虒W語言是創造美的氛圍的第一要義。語言美取決于教師愛生的情感和語言表現力,取決于教師對教材思想內容、情感特點的理解和把握,方能做到“辭以情發”,而不故作姿態?;蜴告傅纴?、或抑揚頓挫,都應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許多語言才能出眾的教師,講述都非常生動、有趣。三是形象美。教師的勞動特點具有很強的示范性,舉止端莊、禮貌待人、儀容整潔大方、板書優美的教師形象能成為激發學生審美心理的誘因和創造美的氛圍的因素。因此,加強教師自身形象建設,強化師范技能訓練,對有效開展審美教育,提升教學質量是十分必要的。
二、創設意境,感受語言文字美
文學作品是用形象來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語言塑造出來的。在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具體的、感性的典型形象。只有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走入作品中,學生才可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意境、制造氣氛、表情范讀、看圖描述、配樂朗誦等多種藝術手段,以情動情,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語文教學達到一個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可創設情境,利用課件通過畫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動的配樂朗誦,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所描寫的意境中。學生聽著輕柔的音樂,邊聽邊想,仿佛自己已“飛”到桂林,眼前出現“奇、秀、險”的山和“靜、清、綠”的水。隨著語言文字的描繪,還可引導學生在音樂中閉眼進行想象:桂林的山是怎么個奇法,是怎么個秀法,是怎么個險法。這樣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麗的意境之中,陶醉在如詩如歌的語言描寫中。又如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一課,課文講到當小艇行始在水面上時,威尼斯的水面上生氣盎然,熱鬧非凡;當小艇修憩時,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了。這一段內容動靜對比,文字優美,語言極富魅力,教師可通過音樂、語言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朗讀、品位與積累。學生通過情境學習,仿佛身臨其境,確確實實地感受到景色的美及語言的美。
教師通過以上教學,可以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使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諧發展。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神奇”與“美麗”,得到美的感染與熏陶,達到理解語言文字和塑造心靈相統一的效果。
三、把握誦讀,體會節奏美
一節成功的閱讀課,瑯瑯的書聲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稱誦讀為“美讀”,他說:“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侯傳達出來?!边@告訴我們誦讀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相通。只有真正做到與作者同歡娛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語同己出。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要重視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生與課文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梁,否則難有理想的效果。例如《五彩池》一文的朗讀指導。如果學生對五彩池的美感知不足,體驗不夠,而老師從技巧方面指導朗讀,是達不到效果的。必須激發起學生從心里去體會五彩池的美,才能在讀中表現出五彩池的美。實踐證明,學生在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的朗讀中,領會了文章的思想內涵、表達技巧,同時又體會到課文的情感美,享受到節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四、利用對古詩詞的聯想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對古詩詞的學習與理解,是小學語文教育階段的重點內容,也是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重古詩詞教學,從古詩詞所展現的優美意境中,引領生品詞析句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生受到自身知識結構的限制,在學習古詩詞過程中常常遇到理解不好的情況,這也就影響了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創新地利用聯想教學方法,通過運用生動的語言表達以及合理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針對詩詞展開聯想,并在聯想的基礎上品詞析句,理解詩詞中所蘊含的關于“美”的感情,進而發展審美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審美教育,并著力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教師不僅要生動而充分地展現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而且也要讓學生在產生心理愉悅、精神滿足、情感共鳴,進一步啟發他們的思想認識,進而在使他們在享受美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美化心靈以及完善人格。
參考文獻:
[1]楊萍.審美教育應滲透于語文課堂教學[J].考試(教研),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