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6:43
序論:在您撰寫教學課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知識與能力: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憑借對課文的朗讀理解感悟文中重點語句。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交流理解“我”對雪兒的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和可愛的形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理解閱讀中加深對大自然和諧社會的向往,加深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段與段之間的聯系,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加深感悟文中重點句。
教學準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師板書課題問: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2、師:“我”和雪兒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二、初讀指導
自學課文
要求:把課文讀正確,不會的字可以解決;
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詞句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
初步懂得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自學。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2)理解詞語的意思。
(3)分組交流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指導掌握文中生字
重點指導寫好:剩鴿撿線哀?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按“盼望―――渴望―――快慰”的順序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并說說每部分主要講了什么?
2、分組自學討論
3、指名匯報
四、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想想:我為什么一個人在家?我心里會想些什么?
2、指導讀“冬天過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 ?/p>
五、再讀課文
1、分組練讀評價
2、指名匯報讀,師生評價。
3、生分組有感情讀文,師生評價。
六、作業練習
1、抄寫課文中生字。
2、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課題
1、師:“雪兒”是一個多么好聽的名字,當你聽到這個名字會怎么想?
2、師小結:“雪兒”是“我”細心撫養的一只白鴿,它和我之間發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到底我們之間發生了什么?
二、總體感知
1、師出示課件,生欣賞。
2、師:故事主要講了什么?我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3、指名說
4、分組練習講述故事情節。
5、指名講述故事,師生評價。
6、師: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樣對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當“雪兒“的傷好后,“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7、師出示課件指名回答。
8、指名讀文中重點句說說自己的體會。
9、師小結:看到“雪兒”在“我”的精心喂養下傷終于好了,心里一非常高興,看著“雪兒”展開翅膀飛起來了,“我”是多么驚喜。誰能想象此刻“我”驚喜的會怎樣做?
四、討論探究
1、師:“我”這樣喜歡“雪兒”,“雪兒”也與“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課“我”為什么卻要放掉它?
2、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3、指名匯報。
4、師:“雪兒”從我的視線中消失了,“我”此時的心情怎樣?失去了什么但得到了什么?
五、角色表演
1、師:假如你就是作者,當你有這只可愛的“雪兒”并和你發生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看著“雪兒”要離開你,你們之間會說些什么?
2、生分組進行角色表演,師巡視。
3、指名匯報交流,師生評價。
六、總結質疑
1、師:學了這篇課文你都有哪些收獲,還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談收獲并質疑,師生共同解決。
七、作業設計
長城教學課件圖片:
課件設計原則:
1、教育性原則:要明確教學目標、要突出重點難點、要有靈活的教學形式、教學對象要有針對性。
2、啟發性原則:主要包括興趣啟發、比喻啟發、設題啟發。
3、科學性原則:課件應該能正確表達學科的知識內容。
杠桿教學課件:
《杠桿》教學思路:
我在引入新課時采用學生體驗游戲的方法:
方案:一、蹺蹺板游戲。
1、用板凳面或厚木板放在磚塊上,作成簡易的蹺蹺板,請一位同學站在蹺蹺板的一端,分別讓體重差別很大的兩位同學先后站在另一端,比較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認識杠桿、支點、動力、阻力。同時讓學生形成初步感受---力的大小是影響杠桿平衡的條件之一
2、讓體重大的同學站在蹺蹺板一側靠近支點的中間位置,讓體重很小的同學站在蹺蹺板的另一側最遠端。發現體重大的同學被翹起來了。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杠桿,意識到杠桿的平衡還與力的作用點有關,由此引出力臂的概念。同時為后面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作好鋪墊。
在實驗時學生參與熱情很高,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有了強烈的學好本課的動力。
實驗探究二:由蹺蹺板猜想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并通過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在實驗過程中,再加入用彈簧測力計斜拉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而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反思:
1.杠桿這節教學重點是要求學生根據杠桿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桿模型和理想的理論模型結合起來,比如剪刀、夾菜的筷子、指甲剪等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折扣”“成數”的含義,知道它們在生活中的簡單應用。
2.在理解“折扣”“成數”含義的基礎上,能自主解決與此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利用生活情境重現結合所學數學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通過引導對比及學生的自主探索,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折扣”“成數”的含義,并能進行應用。
教學難點:在理解的基礎上,與百分數應用題建立聯系,正確解決問題。
三、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同學們去商場購物的時候遇到過商家做促銷活動嗎?一般他們會采用哪些促銷手段?
2.剛才同學們都提到了“打折”這種情況,沒錯,像這樣降價出售一些商品,引發人們的購買欲望,是商家常用的促銷手段之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先來了解有關于“折扣”這件事(板書課題──折扣)。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為學生自主探索理解打下基礎,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結合情境,學習新知
1.理解“折扣”
(1)(課件出示促銷文字信息)這里的九折、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2)同桌互相說一說。
(3)反饋:
預設:①舉例說明:一件衣服100元,八五折的話就只要85元。
②九折就是現價是原價的90%。
(4)歸納:商品打幾折,其實就是指現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
(5)練習:看折扣寫出相應的百分數。
2.解決與“折扣”相關的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例1第(1)小題:爸爸給小雨買了一輛自行車,原價180元,現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
優秀教學課件
一、概述
說明學科(數學、語言藝術等)和年級(中學、小學、學前等)
簡要描述課題來源和所需課時
概述學習內容
概述這節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二、教學目標分析
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要注意結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資源與工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為支持教師教的資源;二是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源和工具,包括學習的環境、多媒體教學資源、特定的參考資料、參考網址、認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別說明的傳統媒體。
如果是其他專題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課程,可能還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獲得情況。
六、教學過程
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
在這一部分,要說明教學的環節及所需的資源支持、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導語。
最后,畫出教學過程流程圖。同時,流程圖中需要清楚標注每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媒體和相應的評價方式。
七、教學評價設計
創建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八、幫助和總結
竹石教學課件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小黑板或課件
一、導入:
1 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 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 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 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 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 學生自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 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根據學生學情板書:咬定 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 東西南北風
三、體情
1 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 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板書:詠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 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p>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p>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p>
鄭燮《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p>
(1)圓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2、會使使用工具畫圓。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圓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畫圓的方法,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自學
1、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行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么線圍成的?簡單說說這些圖形的特征?
長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梯形
2、 示圓片圖形:(1)圓是用什么線圍成的?(曲線圖形)
3、 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
二、議學
(一)認識圓的特征。
1、學生自己在準備好的紙上畫一個圓,并動手剪下。
2、動手折一折。
(1)折過2次后,你發現了什么?
(兩折痕的交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兩條折痕,看看圓心是否相同。
3、認識直徑和半徑。
(1)將折痕用鉛筆畫出來,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觀察這些線段的特征。(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3)板書: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4、討論:
(1)什么叫半徑?圓上是什么意思?畫一畫兩條半徑,量一量它們的長短,發現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徑?過圓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圓的直徑的長短,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且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5、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1)學生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然后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得出結論:在同一個圓里,
6、鞏固練習:課本58“做一做”的第1-4題。
(二)圓教學課件:畫圓
1、介紹圓規的各部分名稱及使用方法。
2、引導學生自學用圓規畫圓,并小結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三、悟學
(一)鞏固練習
1、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再畫一個直徑是5厘米的圓。
2、判斷,并說為什么。
(1)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小。 ( )
(2)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 )
(3)直徑是半徑的2倍。 ( )
(4)圓的半徑都相等。 ( )
3、思考題:在操場如何畫半徑是5米的大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