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6 09:11:58
序論:在您撰寫市場風險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市場營銷的風險識別
企業要想進行風險管理,首先要對企業市場銷售風險進行識別。識別風險時要按部就班的穩步前行,做到不遺漏、不著急。市場營銷可以分為四大類,分別是:戰略性風險、操作性風險、財務性風險以及企業部門風險管理的監督與協調。戰略性風險主要是由企業領導層負責對風險進行識別,內容主要有內部與外部環境的風險、營銷戰略上的風險,以及人力資源的風險等;操作性風險主要由市場部的工作人員負責識別,對市場定位風險、產品質量風險以及價格風險等;財務性風險是以企業的財務部為主,對結算風險、財務風險等風險進行識別。具體的識別方法有財務審查法、意見表法、流程圖法、資料綜合法、專家咨詢法以及頭腦風暴法。財務審查法是對企業的賬目以及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查核,根據企業的需要制訂查核規律,以及時發現風險的存在。意見表法指的是為可能預測的的風險項目做好清單,然后根據企業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意見,進行風險識別。流程圖法指的是把關于企業所經營項目繪制成流程圖,然后按照順序一一進行分析,避免遺漏項。資料綜合法指的是將公司所有的關于風險統計的報告,與相關的國家政策資料相結合進行綜合分析。專家咨詢法指的是邀請相關方面的專業人士,為公司提供專業的風險識別。
2.市場營銷風險分析
當風險經識別出來后,就要按部就班的按照危險輕重來分析,為解決措施的尋找做好鋪墊。具體方法有:歸類法、邏輯推理法和調查法、故障樹法、篩選-監測-診斷法、德爾菲法(又稱專家意見法)以及專家會議法。3.市場營銷風險評估風險經過識別分析后,必須將相關資料整理收集,進行對比評估,根據風險的輕重緩急按部就班的采取措施。企業風險評估的傳統方法有概率分析法、敏感分析法、經驗估計法以及盈虧平衡分析法。
二、市場營銷風險的防范
1.風險回避
風險回避可以分為兩類,風險的積極回避和消極回避。積極回避一般是根據自身和外界的具體狀況,結合風險產生的原因和重要程度,對方案的內容進行調整,以此來回避所發現的風險;消極回避指的是對原方案的立即終止或放棄,來實現風險的回避。
2.風險控制
當企業已經找到風險因素產生的原因時,在可行的范圍內對其進行控制,并采取措施以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對風險的控制可以將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因而成為企業經常選擇的方法。比如當企業進行重大決策時,一定要對客戶的信譽指數進行細致的分析,然后建立客戶的相關檔案,對決策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控制,避免企業受到嚴重的經濟損失。
3.風險分散
風險分散包括兩種方式,分散投資和項目結合。分散投資的各個項目是不相關的,這樣可以將風險分散,但是由于分散投資的資源不能共享,增加了企業的內部成本,從而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項目結合恰恰與分散投資相反,項目之間是存在關聯的,可以實現資源共享。
4.風險分攤
風險分攤指的是增加投資人,減少每個投資者所要承擔的風險,從整體上降低項目的風險。5.風險轉移風險轉移可以分為財務轉移和非財務轉移兩個方面,指的是將風險的承擔由一個承擔主體轉向另一個主體,達到降低自身風險的承擔。風險的財務轉移指的是承擔風險的主體不變,將風險轉給了客戶、擔保人或保險公司;風險的非財務轉移指的是經過委托、招標、出售等方式使承擔風險的主體和財務都轉移到其他企業后者個人,以降低自身的風險。
三、市場營銷的基本準則
由于市場營銷風險管理是一項復雜且處于動態的管理,因此,要想做好市場營銷風險的管理工作,需要遵循市場營銷的基本準則。第一,以市場導向為準;第二,加強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以保護企業的商業秘密;第三,將宏觀管理與具體管理相結合;第四,在建立風險管理體系時,一定要做到責任與利益呼應;第五,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企業要加強員工的團隊合作精神,重視企業的文化建設;第六,企業管理決策要權衡好各方面的關系,用發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問題。
四、市場營銷風險管理的對策
1.關于市場營銷環境風險的管理對策
由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市場經濟與國際化接軌,市場營銷的國際化是中國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市場環境的變化使企業營銷面臨的風險是企業最大的挑戰。企業實行國際化的經營方式成為企業防范風險的最好方式,雖然企業實現國際化經營方式可以拓寬市場,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生產經營,但與此同時,也會為企業帶來新的挑戰,如何管理經營,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在新的環境里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這些都要求企業及時提高企業自身的知識水平。在國際化營銷的大環境里,怎樣能使企業跟上國際化的步伐,需要實施什么樣的戰略方針,怎計劃并實施企業的計劃,在實施的過程中到底有哪些潛在的風險需要企業做好防范。企業研究并計劃好如何應對以上問題,有利于企業與國際化市場接軌時,降低自身的風險,在挑戰機遇的同時,抓住機遇,使企業更好的前進。在市場國際化的同時,信息的網絡化、國際化緊隨而至,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及時的投入到信息網絡化的大環境中,抓住機遇,比如應用電子商務來收集管理儲存信息,但使用電子商務進行資料的額管理,也是存在風險的,比如信息泄露風險以及結算風險等。
2.關于市場營銷定位風險的管理對策
市場營銷是建立在市場細分基礎上的目標選擇市場和市場定位,目標市場營銷就是開發市場的有利條件和選擇目標市場和市場群,針對市場進行產品開發,產品包裝,產品銷售,然后針對有興趣的群體進行銷售。但目前我國企業大多數實行多產品銷售的手段,缺乏嚴格意義上的目標市場銷售。多產品銷售的產皮沒有針對性,只用品牌的新鮮感來吸引顧客,實現短期效益。這種銷售方式顯然不利于企業產品的品牌建設。由于我國大多數企業只注重產品生產和銷售操作,往往對市場細分視而不見,長期的忽視行為導致企業陷入盲目的營銷狀態,最終陷入行銷的風險之中。隨著市場經濟國際化的競爭日益加劇,企業要想對此類的風險進行防范,就必須重視市場細分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市場細分制度,把責任明確到各部門及部門每個員工,并對市場細分的結果進行考核研究,制定可行性報告。有效的市場細分需要具備以下特點:第一,可測量性,對可以測量的因素的基本狀況做測量;第二,可接近性,在對產品進行定位和組合時,需要保證市場能夠提供銷售產品;第三,實質性,作為子市場,規模要足夠大到可以值得企業專門去做營銷策略和組合方案,以此才能保證企業的盈利;第四,可行性,銷售產品的銷售計劃必須能夠吸引顧客群體,并能服務于市場。評估目標市場時,要求企業要制定有針對性的、具體的營銷戰略定位,這就要求企業首先要對目標市場的相關資料進行仔細分析,包括目標市場的銷售額、銷售利潤以及銷售的增長率等。增長速度快的目標市場往往是不適合小企業的,這樣會增大風險,他們會選擇相對吸引力小的,但是卻是有利潤空間的目標市場。對于目標市場所存在的結構優勢進行細分,如果目標市場的規模夠大,發展夠理想,但是利潤空間卻小,那這個目標市場就可能缺乏發展的優勢。企業要選擇的目標市場必須吻合企業的長期發展的戰略計劃,如果不符合,會分散企業的精力和資源,會制約企業的發展。企業只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市場提供的價值和優勢都超過競爭對手,才會立足于目標市場。企業在選擇市場覆蓋率上,有三種方式:無差異營銷、有差異營銷、集中式營銷。為了避免企業陷入市場覆蓋率的危險中,產生競爭失敗或錯失良機的后果,企業應該做到如下幾個方面:第一,要看公司的資源是否與目標市場需求的資源相符并能滿足目標市場,如果出現企業資源有限的情況,應該選擇集中式的處理方法;第二,在選擇無差異性營銷手段時,要看產品的設計種類,單一產品適合無差異性營銷,復合型分散種類的產品適合集中式營銷,第三,考慮產品的生命周期;第四,市場的變化和競爭對手策略的變更。在市場進行定位時,要做到三步:定位應該形成的優勢;選擇其中正確的優勢;對市場進行正確的定位。在定位的過程中,應該有效的避免以下三種錯誤定位:過高定位、過低定位;模糊定位。如果企業的定位必須進行調整,那就一定要按部就班的來調整,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顧客因定位變化所產生的困惑。
3.關于市場營銷組合風險的管理對策
營銷組合所存在的風險包括:第一,營銷組合與市場的定位和競爭策略沒有一一對應,這就要求企業要根據是企業的營銷原則進行銷售產品組合,并隨時根據企業競爭策略的變化進行調整。第二,營銷組合的各個方面因各種原因沒有形成整體。營銷產品的風險主要包括:產品研發、產品設計、產品質量以及整個產品的品牌策略。這里我們著重針對產品設計上風險的管理對策進行分析研究。產品設計對企業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如果產品設計上顯現的太單一,會是企業陷入風險中。這就要求企業首先要明確造成風險的原因,風險成因可以總結成以下四點:首先,就是產品的設計觀念,容易出現超越消費目標需求的產品設計,產生錯誤的觀念;其次,產品生產對設計要求不嚴。這樣容易引風險,導致起企業的損失和浪費。再次,企業的研發設計團隊的組合呈現出不合理因素。最后,企業缺少獎罰機制。面對設計上所存在的風險,企業就應該首先做到高度重視并嚴格貫徹研究設計的思想,并以滿足顧客需求為宗旨,以超過競爭者為目標,最終獲得市場的有利條件。企業要嚴格要求產品的設計,提高設計標準與設計理念,遵守設計程序,滿足市場的需求。對已經投入市場的產品設計,公司要定期做好回饋意見,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以滿足市場和消費群體的大眾化要求,如果在投入市場之前,要首先對產品的設計進行檢驗,如果不合理,將決不要對產品進行下一步生產,應立刻中止原計劃的進行,避免成品問世進行銷售時所出現的風險。在品牌策略上,手下企業要了解品牌的四個層次,價值、屬性、利益和個性,品牌策略的難點是開發品牌深層次的價值和個性。不同的品牌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企業建立了品牌并且認定這個品牌,就要進行保護,如果半途而廢,會導致企業損失之前在品牌上所投入的注意力和物力,同時企業還需要重新建立品牌呢,重新制定品牌策略,這對企業的發展是最為不利的。企業在對所銷售的產品進行宣傳時,廣告的重要作用就隨著而來了,廣告的設計要根據消費者的購買需求進行設計,這樣才能在廣告的宣傳中培養消費者的忠誠度。有很多企業所做的關于產品的廣告缺乏新意,導致消費者對廣告產生逆反心理,討厭這個廣告的同時,討厭生產的廠家,從而影響了銷售;還有的廣告正與其相反,廣告做的好,但是產品做的差,產生失信的行為。因此,企業在管理產品廣告時。一定要在制定之前,考慮到產品的生命周期和產品在市場所占的份額,在播出時,要考慮到廣告播出時的競爭與干擾以及廣告播出時的次數問題。
五、結論
關鍵詞:地鐵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風險管理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和建設,外來人口不斷的涌進城市,造成城市的空間容量出現不足,同時也給城市的交通帶來了嚴重的負荷,為了解決這一由人口問題帶來的問題,許多一線城市都相繼投資修建地鐵。地鐵的建設過程多在地下進行,而地下施工情況相對于地面施工來說比較復雜和隱蔽,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十分不利于施工的進行,同時地鐵建設規模一般都比較大、發展進度比較快,然而施工技術與工程建設管理力量很難滿足地鐵建設的發展進程,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地鐵工程施工現場的安全風險。
1地鐵工程建設的主要特征
1.1工程環境條件復雜
車站通常采取淺埋暗挖法、蓋挖法或者明挖法來修建,有很多都是位于十字路口,工程施工對于交通有一定的干擾。由于地下管網比較密集,緊鄰建筑物,工程環境非常復雜;其中隧道采取淺埋暗挖法或者盾構法建設,在城市的干道下穿、側穿建筑物來修建,同時還可能會穿越河流、鐵路以及各種形式的地下管道,在施工當中具備很大的安全風險。所以,為了確保地面不會發生坍塌,地下管線、鐵路、道路、地鐵、建筑物以及河流等的安全都非常重要。
1.2施工風險大
地鐵工程建設大多是城市中心地下線,工程的構成非常繁瑣,施工風險也比較大,施工難度也隨之增加,施工方法多,但是不可預見的因素也多。如果地下管線改移難度比較大,加上交通改線等因素,不得不由蓋挖法更改為淺埋暗挖法來建設,這也增加了一定的施工難度。因為地鐵修建需要經過很多的建筑物,工程本身的風險以及環境風險都會相應的增加。
1.3工程前期工作量大、工作難度高
新建的鐵路工程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地下線的加固、修改以及交通改線等協調工作量巨大,加上時間的限制,大大增加了地鐵建設工程的難度。
2我國地鐵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2.1地鐵風險管理缺乏整體策劃
《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設風險管理規范》(GB50562-2011)中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全過程中的重點風險進行了梳理,其中,規劃階段風險管理重點是重大風險源的辨識;可行性研究主要是涉及可行性方案的主要風險因素及方案可行性風險。受地鐵建設目的與施工場地的因素的影響,地鐵項目建設過程是一項十分復雜的龐大系統工程。因地鐵建設規模巨大,使得地鐵的建設線路較長、標段多與項目參與方眾多,造成建設過程中存在許多子系統,這些子系統之間既相互協助,又相互矛盾。地鐵項目建設在參與各方之間(承建單位,供貨商,工程圖紙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等)、建設個階段之間(規劃、設計、招投標及施工)以及各工種之間產生了大量界面,是地鐵工程施工現場風險管理工作更為復雜。
2.2地鐵風險管理隊伍缺乏專業人才
相對于國外的地鐵建設而言,我國的地鐵事業剛處于起步階段,人才儲備量不足,尤其是缺乏一些具備專業技能素質高、綜合實踐經驗豐富以及能夠科學分析預測施工風險并制定風險防范的高精尖人才。根據事故原因調查結果顯示,由人員因素引起的地鐵施工事故原因主要有:工程項目設計由新人進行接手,嚴重缺乏圖紙設計經驗,使得在項目圖紙設計過程中出現錯誤,然后審核人員工作不認真,將這些不合格的設計方案審核通過;一線施工人員操作失誤,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監理單位對地鐵建設的質量檢測力度不夠、相關數據評估不科學,使一些地鐵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合格,在投入使用之后容易引發安全事故(見圖2)。
2.3安全風險責任機制不合理,缺少先進的管理經驗
我國的工程建設系統當中主要包含施工方、監理方與業主三個方面。在現如今的工程建設管理當中,安全風險責任的最主要承擔者是施工方,監理與業主監理比較小的一部分責任。但是在實際的地鐵工程建設的事故中,安全風險是由多個方面引發的,而不是單純的施工方的責任,同時,缺少先進的管理理念,過去傳統的管理體制已經不能適應地鐵工程建設的需要。
2.4地質、水文和周邊環境等諸多環境因素影響
地鐵施工地質有好有壞、含水量有大有小、結構物復雜、管線繁多等實際情況,基坑或區間隧道開挖方法一般為明挖、暗挖、盾構法等工法,施工容易引起坍塌、冒頂、涌砂、涌水、透水、管線斷裂、建筑物開裂、坍塌等事故。運用正確的施工方案和圍護方案才能夠確保施工階段土體穩定、地下管線安全,避免出現地面坍塌、管線斷裂、建筑物開裂等事故。
3地鐵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風險管理實施建議
3.1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全程策劃
為了使地鐵工程項目的建設能夠順利的進行,在地鐵項目立項之后,開始實現施工之前,工作人員需對地鐵的全程施工進行研究,對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突發事故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并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故障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預測和管理體制。對于地鐵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的安全風險管理方案的制定方式,可以根據地鐵公司自身的實力而定,如果地鐵公司有能力與時間完成,風險管理方案的制定可以由公司自己完成,在公司沒有能力或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地鐵公司可以委托有能力的單位進行制定。地鐵施工之前要有明確的項目總體目標、工程實施目標、階段目標和制定安全風險管理方針。對于安全風險管理制度要有明確的責任制度、完善的安全組織機構等(詳情見圖3)。
3.2加強監理人員的素質建設
對于監理人員來說,需要不斷深化理論學習,對于可能用到的各類法律法規知識、經濟類知識與管理方法等都要有所了解。還要注重經驗積累,在實際工作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遇到問題要學會獨立解決,也可以請教有經驗的人,切不能隨意為之。而作為監理單位,要提高人員素質與能力,就需要有完整的培訓體系,還有強化員工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不斷適應發展變化的監理情況。
3.3促進監理制度的完善
工程監理應該強化法制建設,貫徹執行“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方針,有效規范監理工程師的執業行為,提升他們的法律意識,積極引導監理工作公正的開展。監理企業與從業人員要奉行“公平、公正”的準則,要實事求是。以法律為準則,以合同為條件,以技術為方法,將法律、法規、合同等視為建設市場管理的核心,將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作為監理的重點,才能保證達到建設項目預定的目標。
3.4建立適合地鐵工程建設發展現狀的安全風險管理技術規范標準
地鐵項目施工需要有國家和各省市地方標準的支撐,并且這些標準也是地鐵工程施工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的最主要依據之一。但是我國在風險管理技術控制及風險管理技術規范方面還不夠全面,所以相關部門需要從地鐵施工的實際情況入手,結合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擬定具有針對性的技術規范,全面強化安全風險管理法律法規,擬定風險閥值以及數據庫系統,提升施工安全性。以構建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方式明確各個施工部門安全風險管理責任,在項目立項之前對項目進行風險評估,對不合格的工程可以一票否決,結合問卷調查論證等方式對項目進行整改。將規定的安全投入轉換為專項提取,結合審計監督的方式提升工作質量。工程的安全風險管理經費必須做到??顚S?,不可以因為任何外界情況造成擠壓占用,也可以通過強制性的方式落實各項方案,將安全責任落到實處,體現動態施工以及動態管理的實效性。
3.5嚴格控制地鐵勘察,探明地鐵修建的地質情況
在地鐵修建的過程中,對地鐵修建的地方進行勘查是一個必經的步驟。在地鐵修建的設計階段應當對地址的穩定性進行準確的判斷,地鐵修建的地方不能包含不良地質。針對錯綜復雜的管線,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好地鐵的位置。分析底層之間的作用和影響。在地鐵施工中還應注意進行技術交流,以便各個單位能夠對地鐵的修建掌握詳細的資料。
4結束語
綜合上文所述,在進行地鐵建設施工之前,提前制定完善的地鐵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風險管理制度,有利于對后期施工過程中突發事故進行控制,有效地保障了地鐵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鐵建設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降低了施工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對于地鐵建設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寇宏 單位:四川中鐵建地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王國莫,曹萍娟,劉維寧,等.地鐵工程施工的風險管理[J].城市快軌交通,2014(25):39~40.
1.1長輸管道工程施工風險辨別
為了更好地解決油氣長輸管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風險問題,首先就要對油氣長輸管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辨別。風險辨識的內容就是要對油氣長輸管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和存在風險的源頭進行確定,并進行綜合的分析。油氣長輸管道存在風險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重點對技術風險和管理風險進行分析。
1.2長輸管道工程施工中的技術風險
在長輸管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術風險可能是由以下四種原因造成的:第一,在對關鍵環節進行施工的過程中,使用的施工工藝比較落后,從而影響了整個油氣長輸管道施工的質量;第二,在施工的過程中使用了新的技術,在施工之前沒有對新技術進行科學的驗證,施工人員對新技術也沒有完全的掌握,導致施工新技術和實際工程情況不符合,增加了長輸管道的施工風險;第三,在施工中如果采用了不成熟的施工技術,由于施工技術本身存在的缺陷問題,導致施工風險增加;第四,在施工的過程中,施工質量的控制方法存在不合理性和不科學性,也會造成施工風險的增加。
1.3長輸管道工程施工中的管理風險
在長輸管道工程施工中還存在管理風險,造成管理風險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分包工程的定標和評審存在一定的失誤,導致分包單位在施工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和漏洞;第二,在制定油氣長輸管道施工方案的過程中,沒有對施工的實際情況進行嚴格的考察,使得施工方案和施工環節脫節,影響了長輸管道施工的進度和質量;第三,在進行長輸管道施工之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施工準備,導致在施工的過程中,存在施工混亂,影響施工的進程;第四,在施工的過程中,沒有做好安全管理,沒有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的強度,使得安全事故頻發。
2對存在風險的分析
2.1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就是對工程施工發生風險的概率和發生風險后果進行分析。從風險發生的概率來說,主要有兩種,即主觀概率和客觀概率。油氣長輸管道的主觀概率就是對以前施工的歷史資料進行分析或者是通過理論的分析方式分析風險發生的概率。主觀分析主要是依據專家自身的知識條件、自身的判斷力以及自身的經歷進行風險評估。
2.2風險評價
所謂的風險評價,就是對油氣長輸管道施工中對風險之間存在的關系和對風險產生的影響進行評價,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在評價的過程中,要結合油氣長輸管道施工工程的特點制定風險評價的指標,為風險預警提供有效的依據。
2.3風險預警
在完成了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以后,就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油氣長輸管道工程中存在的風險隱患進行控制,注重對技術風險和管理風險的控制,如果其超出了風險的預警值,就應該采取緊急行動,在風險發生之前,將風險造成的損失減到最小。
3風險的應對措施
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對施工現場進行實際的考察,選擇合適的技術方案。如果在施工中,要采取新的施工技術,要根據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在關鍵部位施工的過程中,要采用先進的技術進行施工,不采用不成熟的施工技術;同時,還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質量控制方案,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將技術風險減到最低。對于管理風險的應對措施,就要做好工程分包問題的嚴格控制,對分包單位的資質進行嚴格的調查,選擇符合條件的分包單位承包施工;在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制定的工程進度方案和施工方案要符合施工線路的實際情況;在施工的過程中,要定期開展安全教育,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
4結語
論文關鍵詞: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風險管理
全球金融危機對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理念的最大影響之一就是對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的重視。金融機構評估對手方信用風險的方法、模型合理與否,關系到評估結果的優劣。本文概要闡述了銀行信用風險計量方面的相關理論依據和基本做法。并對銀行間市場完善授信管理提出了具體建議。
一、信用風險評估理論
銀行等金融機構信用風險評估方法大致有統計模型、CAMEL模型和專家判斷模型等三種理論依據:
(一)統計模型
利用統計模型進行信用評估的前提條件是有足夠的數據積累,一般至少需要連續3年的相關數據。
1.違約概率(ProbabilityofDefauh,PD)理論
違約概率是預計債務人不能償還到期債務(違約)的可能性。評估結果與違約率的對應關系是國際公認的事后檢驗評級機構評估質量標準的一項最重要的標尺。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中,違約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不能按合同要求償還銀行貸款本息或履行相關義務的可能性。如何準確、有效地計算違約概率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十分重要。不同評級機構所設定的違約定義可能不同,所反映同一等級的質量也因此而不同。只有違約定義相同的評級機構,其評級結果才可以進行比較。有了對應違約率的資信等級才能真正成為決策的依據。商業銀行違約概率常用的測度方法主要有兩種:基于內部信用評級歷史資料的測度方法;基于期權定價理論的測度方法。
2.違約損失率(LossGivenDefault,LGD)理論
違約損失率是指債務人一旦違約將給債權人造成的損失數額占風險暴露(債權)的百分比,即損失的嚴重程度。在競爭日益激烈、風險日益加大和創新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中,銀行對資產風險的量化和管理顯得越來越重要。傳統的信用風險評估方法因過于簡單、缺乏現代金融理論基礎等原因已經不能適應金融市場和銀行監管的需要。以獨立身份服務于全社會公眾投資者、以公開上市債券為主的外部信用評級對銀行內部以信貸資產為主、與銀行自身有著特定聯系的資產組合的適用性也越來越小。因此,銀行開始開發類似外部信用評級但又反映內部管理需要的內部信用評級系統,以適應上述市場和內部管理發展的需要。隨著銀行內部評級體系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銀行認識到LGD在全面衡量信用風險方面的重要作用,評級體系的結構開始由只注重評估違約率的單維評級體系向既重違約率又重違約損失率的多維評級體系發展。歷史數據平均值法是目前銀行業應用最廣泛最傳統的方法,新巴塞爾資本協定的許多規定也采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以其簡單易操作而獲得歡迎。
(二)CAMEL模型
CAMEL評級體系是目前美國金融管理當局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經營、信用狀況等進行的一整套規范化、制度化和指標化的綜合等級評定制度。其有五項考核指標,即資本充足性(CapitalAde.quacy)、資產質量(Asset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水平(Earnings)和流動性(Liquidity)。當前國際上對商業銀行評級考察的主要內容基本上未跳出美國“駱駝”評級的框架?!榜橊劇痹u級體系的特點是單項評分與整體評分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以評級風險管理能力為導向.充分考慮到銀行的規模、復雜程度和風險層次,是分析銀行運作是否健康的最有效的基礎分析模型。在具體CAMEL模型的指標及其權重選取及校驗過程中,大多采用了回歸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統計方法。
(三)專家判斷模型
銀行信用評估的起點是對其財務實力的綜合判斷。應從定量定性兩個角度綜合評估。經營戰略、管理能力、經營范圍、公司治理、監管情況、經營環境、行業前景等要素,無法通過確切數量加以計算,而專家打分卡是一種更加偏向于定性的模型。在缺乏外在基準值,如信用等級、違約和損失數據等的情況下,開發專家判斷模型是一種較好的選擇。專家判斷模型的特點是:符合Basel要求.具有透明度和一致性:專家打分卡建模時間短,所需數據不需要特別的多:專家打分卡可充分利用評估人員的經驗。
二、信用風險評估的通常做法
(一)信用風險評估的基本思路
評估方法應充分考慮風險元素的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引入大量的精確分析法,并盡可能地運用統計技術。另一方面,不浪費定性參數的判別能力,并用以優化計量模型的預測效能。除CAMEL要素外,還需考慮更多更深入的風險因素。評估要素主要包括品牌價值、風險定位、監管環境、營運環境、財務基本面。
(二)信用風險評估模型的構造
數據準備是模型開發和驗證的基礎,建模數據應正確反映交易對手的風險特征以及評級框架。定義數據采集模板。收集、清洗和分析模型開發和驗證所需要的樣本數據集。影響交易對手違約風險要素主要有非系統性因素和系統性因素。非系統性因素是指與單個交易對手相關的特定風險因素,包括財務風險、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管理能力、基本信息等。系統性因素是指與所有交易對手相關的共同風險因素.如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商業周期等。既要考慮交易對手目前的風險特征,又要考慮經濟衰退、行業發生不利變化對交易對手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的影響.并通過壓力測試反映交易對手的風險敏感性
(三)變量選擇方法
1.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Theanlaytichierarchyprocess)簡稱AHP:它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系統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層次分析法不僅適用于存在不確定性和主觀信息的情況,還允許以合乎邏輯的方式運用經驗、洞察力和直覺。層次分析法的內容包括:指標體系構建及層次劃分;構造成對比較矩陣;相對優勢排序;比較矩陣一致性檢驗。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也稱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維的思想,通過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把多指標轉化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在保留原始變量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起到降維與簡化問題的作用,使得在研究復雜問題時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通過主成分分析可以從多個原始指標的復雜關系中找出一些主要成分,揭示原始變量的內在聯系,得出關鍵指標(即主成分)。
3.專家判斷
關鍵指標權重和取值標準設定是通過專家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共同討論確定,取值標準是建立指標業績表現同分數之間的映射關系。取值標準的設定應能夠正確區分風險,取值標準應根據宏觀經濟周期、行業特點和周期定期調整,從而反映風險的變化。
(四)模型校驗修改
模型構造完成后.需要相應財務數據的不斷校驗修改。財務數據可直接向對應機構索取,也可通過第三方數據提供商獲得。直接獲取數據的方式準確性較高,但需對應機構積極配合.且需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數據錄入、核對和計算。通過第三方數據提供商獲取數據效率高,但需支付一定費用,且面臨數據不全、數據轉換計算等問題。在違約概率模型的開發過程中,通常遇到模型賴以建造的數據樣本中的違約率不能完全反映出總的違約經歷,需進行模型的壓力測試,確保模型在各種情況下都能獲得合理的結果.并對模型進行動態調整。
(五)引進或自主開發授信評估系統
根據完善授信評估模型,撰寫授信評估系統業務需求書.引進或自主開發授信評估系統,提高授信評估效率。授信評估系統還應與會員歷史數據庫、限額管理系統、會員歷史違約或逾期等信息庫無縫連接,避免各個環節的操作風險。
三、對銀行間市場完善授信評估的啟示
(一)完善授信評估可積極推動銀行間市場業務發展
銀行間市場會員信用評估水平的提高??捎行Х婪躲y行間市場系統性風險。為防范交易對手信用風險,市場成員需及時、合理、有效地對相應會員銀行或做市商進行信用評估,并根據會員或做市商資信狀況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為其設置信用限額。
(二)引進成熟的授信評估方法、模型和流程
根據巴塞爾協議的有關監管要求,國內大中型銀行都已經或正在國際先進授信評估機構的幫助下,開發PD或LGD評估模型。銀行間市場參與者應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授信評估方法和模型。在消化吸收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選擇國際先進咨詢機構作為顧問,構建授信評估方法和模型。
(三)引進或自主開發授信評估系統
為防止操作風險,提高授信評估工作效率,實現授信評估與機構內部相關系統的連接,銀行間市場參與者需根據授信評估方法、模型、授信資料清單、分析報告模板、建議授信計算公式等內容。撰寫系統開發業務需求書,或引進先進的授信評估系統并進行客戶化改造.或選擇系統開發商進行自主開發授信管理系統。
一、市場營銷風險管理意義市場營銷風險管理是指對在營銷過程中產生的風險,用一定的制度和手段進行管理,達到認識、控制和處理的目的。企業所遭遇的各種風險中,來自營銷的風險危害最大,最難于預料和預防。一個營銷風險發生,就可能使職工辛苦工作一年的盈利蕩然無存。因此,回避營銷風險就成為營銷管理者的重要職責?;乇軤I銷風險可以節約企業成本。市場營銷風險者用最經濟的手段為可能發生的風險做好準備,運用最合適的、最佳的技術手段降低管理成本。具體來講,市場營銷風險管理者應在損失發生前,比較各種市場營銷風險工具,以及有關的安全計劃,從而以最合理的處置方式,把控制損失的費用降到最低限度,通過盡可能低的管理成本,達到最大的安全保障,取得控制風險的最佳效果。這一目標的實現依賴于市場營銷風險管理人員對效益與費用支出的科學分析和對成本及費用支出的嚴格核算。
二、市場營銷風險形成原因分析 1.來源于銷售人員的風險市場營銷風險之一是來自本企業銷售人員的風險,這是近幾年不少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和新成立企業面臨的一個新問題。如何從制度和管理手段上加以解決對銷售人員和銷售機構的管理成為風險管理者關注的焦點。如某一知名企業的部分銷售人員在成功地開發一目標市場后,與企業討價還價,并威脅說,如不答應其條件,就把客戶拉到該企業的競爭對手那里去,該企業為了淺談市場營銷風險管理。由于市場營銷環境的復雜多變與參與營銷活動的行為者不確定因素造成市場營銷活動負面影響,降低了企業的市場利潤,因此,將市場營銷風險管理方法引入市場的營銷活動中,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本文著重從營銷風險意義、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風險管理方法方面對其進行了闡述。 營 銷 策 略不致失去市場,不得不違心答應其條件。這種風險的產生實際上說明對銷售人員的管理是失控所造成的。
2.來源于分銷渠道中的風險在營銷活動中,零售商往往根據對歷史銷量及現實銷售情況的預測,確定一個較客觀的訂貨量,但為了保證這個訂貨量是及時可得的,并且能夠適應顧客需求增量的變化,他們通常會將預測訂貨量做一定放大后向批發商訂貨,批發商出于同樣的考慮,也會在匯總零售商訂貨量的基礎上再做一定的放大后向銷售中心訂貨。這樣,雖然顧客需求量并沒有大的波動,但經過零售商和批發商的訂貨放大后,訂貨量就一級一級地放大了。這就是營銷活動中的需求變異放大現象,這種需求變異放大效應無形中也加大了企業的風險。
3.來源于經銷商和客戶的風險我國,由于商業信用普遍不高,企業的風險很多是由于經銷商造成的。特別是在當前皮包公司、騙子公司滿天飛的情況下,如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款貨無歸。一些信用度較差的客戶和交易價值不大的客戶因為企業的盲目開發,缺少準確的信用風險評估放松了交易條件而產生業務為日后收款帶來隱患。
4.來源于管理決策的風險一些企業在營銷決策過程中,制定一系列營銷策略(包括目標市場預測、廣告策略、產品策略、價格策略等)時,決策者缺乏形成正確決策所需要的足夠信息和資訊依據,導致決策失誤,對企業營銷活動的發展造成阻礙甚至危害,增加了營銷風險,吞噬了企業的不少銷售利潤。
新常態之一:普惠金融vs.長尾風險互聯網金融雖然發展歷史不長,但傳統銀行業已明顯在向藍海進軍,逐漸開拓新的市場,互聯網企業也在通過新的技術手段和產品,向傳統金融領域滲透。這無疑會使“更大的人群”成為金融產品的消費者,普惠金融的前景也必將更為廣闊。然而,這個“更大的人群”,將主要來自前文所說的“長尾”客戶,即傳統意義上的非主流市場。以授信業務為例,“長尾”客戶的典型特征是信貸歷史較差(或無)、創業時間較短(或尚未開始)、抵質押物較弱(或難以管理)、未來收入波動較大(或難以預測),因其不確定性較大,故難以成為傳統金融業的授信支持對象。而在互聯網時代,盡管大數據提供了更多、更好、更新的量化風險解決方案,在某些特定網絡平臺針對特定長尾人群開展的授信業務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真正實現對更大范圍(長尾)客戶行為的精準刻畫,尚待時間、數據、技術和實踐的積累??梢哉f,未來的金融風險將更多來自于“長尾”領域。新常態之二:創新加速vs.相爭相容在長尾時代,創新來自各個層面的整合:既有來自于不同技術、不同平臺、不同數據之間的整合,更有來自于不同產品、不同服務、甚至不同行業的整合,包括傳統的銀行、保險、證券、電信運營商、互聯網電商等行業之間的融合。創新的不斷加速和用戶體驗的不斷升級將成為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新常態,其中,“寶寶”類產品就是創新與整合的突出代表,也正因如此,2013年被業界命名為互聯網金融“元年”。以渤海銀行為例,其試水互聯網金融跨界產品的進程不斷加快,2014年推出的“添金寶”更在寶寶軍團中獨樹一幟。作為一款“現金管理型全自動基金理財產品”,客戶簽約該產品后,系統每日自動歸集指定賬戶內的活期余額,并自動申購貨幣基金。當客戶需要支付結算時,無需贖回基金份額,直接通過POS刷卡、ATM取現、轉賬、匯款等操作即可完成對外支付,不僅獲得了寶寶類產品的收益,而且實現了傳統銀行卡的便捷。由此可以看出,金融市場的“藍?!迸c“紅?!敝g既相競爭、相博弈,也相融合、相促進。新常態之三:安全隱憂vs.維權意識當線下的交易移至線上,數據存儲在了云端,除了軟件、硬件、網絡的安全之外,更令人擔憂的是數以億計的個人客戶的隱私安全。隨著時間的推移,跨平臺數據將更大范圍收納客戶的身份識別信息、支付行為信息、消費習慣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社交網絡信息,甚至包括指紋與虹膜等生物識別信息,個人隱私安全的隱患及隱私維權意識的崛起將成為新常態。大數據時代,數據的應用分兩個層級:第一層級是滿足最初交易目的的數據應用,這個層級的信息采集和應用一般都會有比較嚴格的隱私保護條款;第二個層級是數據匯集后的分析應用。當來自四方八面數據相互整合起來,不但為巨大潛在商業智能挖掘創造了條件,也為個人隱私泄露帶來了機會。研究表明,即使每一個數據來源都是匿名,當數據整合之后完全有可能做到對個人身份的精準識別,傳統意義上的隱私可能將無所遁形。我們需要對隱私進行新的定義,并研究新的防護機制。新常態之四:損失事件vs.理念回歸由于承擔了更多的“長尾風險”,損失事件必然不斷出現。但按照以往的經驗,人們往往只接受“剛性兌付”,對于風險與收益匹配關系的理解還停留在書本上和概念上,對實際遭受的損失的認識不夠,難以接受。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買房后,一旦房價下跌就出現“房鬧”事件,以及為什么商業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時,對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盡管反復強調風險,并對客戶進行投資偏好測算,嚴格防范“誤銷售”,可是一旦出現損失,就會有投資者在銀行門前“討說法”的情況。同樣,對于P2P,在國外大多數都是不承擔信用風險的“純平臺”,而來到中國后卻經歷了變異,由平臺承擔顯性或隱性的擔保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究其原因,還是對“高風險、高收益”的理念認識不深,或者說是對風險的“本質”認識不夠直觀。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為了應對風險損失事件這個新常態,風險本質的理念回歸是民眾的必修課。
二、互聯網金融時代風險管理特點
無論是傳統商業銀行,還是從事金融業務的互聯網企業,抑或是跨領域的金融服務提供者,都是在經營風險。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二者總是相伴相生。特別是在行業融合與博弈成為新常態的“長尾時代”,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僅以風險定價為例,風險經營能力強的金融企業,在準確識別和計量潛在客戶風險水平的高低的基礎上,能夠給“好”客戶提供更為優惠的服務價格;而風險經營能力較差的金融企業,由于對客戶風險識別不清、計量不準,只能給客戶提供一個偏向于平均水平的價格,而這對真正的“好”客戶來講,反而得不到其應得的優惠條件。因此,在充分競爭的市場條件下,“好”客戶會流動到風險經營能力強的金融企業,因為其為同等服務付出的成本更低;“差”客戶則會選擇風險經營能力差的金融企業。這就是所謂的“逆向選擇”。因此,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風險管理能力依然是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可否認,互聯網大數據將給金融企業帶來很多思想理念和技術手段方面的變革。長尾時代,風險管理的方法需要主動應變,傳統商業銀行要向互聯網企業積極學習和借鑒,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更加深入地了解位于“長尾”部位的新客戶,并為其提供更加卓越的金融服務體驗。但同時,傳統銀行業的風險管理理念不能丟棄,其思想精髓是經過長期實踐和驗證總結出來的方法體系,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不僅需要堅守,而且需要進一步發揚光大。
三、大數據:機會與陷阱僅一步之遙
互聯網和大數據革命性地降低了批量獲取尾部客戶的成本,使長尾時代的到來成為了可能。談到大數據,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商業智能和無限商機,但實際應用中,要對其持有客觀和理性的態度,技術方面更要謹防“大數據陷阱”。大數據分析和挖掘算法可以幫助金融企業找出很多潛藏在數據里的“規律”,但這只是商業智能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值得引起高度關注的是,數據量大不一定就是好事。一方面,當數據量從幾十條變為幾百條、幾千條、上萬條甚至更大時,很多微弱相關的變量會在大數據里變得顯著相關,很多實際并無關聯的變量會呈現相關的表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加甄別地盲從于數據挖掘的結論,往往造成模型運行中的偏差,或加速模型本身區分能力的退化。這方面的案例很多,基本都是過度挖掘的結果。另一方面,大數據不僅僅是“大”,更要求“全”,即不同領域、不同來源的數據需要進行整合匯集,這也意味著數據種類和形態變得更為多樣和復雜。然而,數據“全”是一把雙刃劍,既賦予了數據挖掘無盡的想象空間,也帶來了數據質量的良莠不齊。特別是互聯網“全民造數”時代,數據應用者必須審慎區分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即哪些屬于客戶真實的交易數據,哪些則可能屬于客戶在好奇心理驅動下的“試試看”行為。因此,數據挖掘要謹防“偽規律”。防范大數據滑入“陷阱”要做到三個尊重。一是尊重數據質量,在充分了解數據來源、意義和規則的基礎上,做好數據質量的甄別、糾正和取舍;二是尊重小數據時代的統計分析規范,如合理抽樣、充分驗證等,并在必要的情況下,進行嚴格的實驗設計,以確定因果關系的存在性;三是尊重相關領域專業知識和專家經驗,不能唯數據或唯挖掘,而是要在數據分析和應用的全流程引入專業經驗,并對模型規則進行合理的經濟學解釋。
四、金融企業踐行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
對于金融企業來講,互聯網金融時代依然要面對信用、市場、流動性、操作、科技、戰略、聲譽等常規風險,與過去相比,雖無本質區別,卻有量的差異。要求金融企業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相關的規章制度、組織架構、操作流程、系統工具、企業文化和人員隊伍。重點包括下列幾個方面:一是客戶選擇與風險偏好管理,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并把風險與收益的最優平衡作為經營管理的最終目標;二是信息對稱與“全流程”管理,確保在業務的完整生命周期內充分了解客戶的風險狀況并采取相應的風險緩釋措施;三是數據應用與風險計量能力,將專家經驗與基于大數據的風險分析進行有效結合,精準計算和預測客戶風險;四是資本約束與風險文化建設,按照巴塞爾協議的基本理念和方法體系,完善與各類風險相對應的資產管理,并建立與之相對應的風險文化體系,確保各項風險管理工作在前、中、后臺得到有效落實。以渤海銀行為例,其開業之初即構建了全面、垂直、獨立的風險管理模式,并在經營管理實踐中按照巴塞新資本協議的要求和理念逐步完善了適應本土管理實際的全面風險管理組織架構、風險偏好政策和風險管理流程,對于所面臨的每一種主要風險,均通過“四眼原則、雙線報告”建立矩陣式風險報告體系和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A設施建設方面,不斷加大研究和開發力度,持續提高風險分析、信息管理、計量工具、系統等量化風險管理基礎能力,持續推進風險管理的精細化、專業化品質提升;業務發展方面,不以放松風險管理為代價換取短期發展,不脫離風險管理實際盲目擴張,資產質量始終保持同業領先水平。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以“鍛煉和培養一支職業操守好、專業水平高的風險管理隊伍”為目標,注重開辟立足長效的風險管理人員培養機制,開展深入、立體、全方位、滲透式的風險管理培訓。文化建設方面,注重在風險管理實踐中培養和塑造獨具特色的風險文化,提煉出以“專業、責任、規范、創新”為基礎的風險文化理念,并力求使之成為凝聚力量、規范行為、推動持續穩健發展的“無形之手”。上述措施無疑將為渤海銀行在互聯網時代的“藍?!焙叫斜q{護航。
五、監管與創新間的辯證平衡
監管與創新向來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有效的監管是保障健康創新和金融安全的必要條件,但如果監管過度,則會扼殺創新于搖籃。監管的重點,首先是風險。長尾時代,由于行業之間跨界滲透、金融交易的數字化和虛擬化,以及金融消費群體的實質性擴大,金融風險在企業之間、地區之間和行業之間的傳染性將更加顯著,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也更加顯著,局部的信用風險、科技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都可能會以聲譽風險為媒介,并以流動性風險為表現,快速波及整個企業,直至全行業。因此,風險管理不再是某一家或每一家金融企業自己的事,而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如何防范類似P2P平臺卷款跑路的風險事件?如何保護廣大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如何維護國家金融體系的整體安全?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頂層設計與關鍵制度安排,相關法律法規、風險隔離制度、資本約束制度、流動性備付制度、民間借貸陽光化等都需盡快建立健全,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二是行業自律與準入資格管理,要在重新定義“金融行業”的基礎上,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和負面清單管理,并著重加強企業從業門檻制度及其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審核,確保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三是信用評分與征信體系完善,要盡快建立起更大范圍的誠信體系,有效提高新興業態下借款主體的違約成本,并運用數據優勢,積極拓展跨領域數據整合,基于信用歷史、交易行為、誠信記錄,甚至社交網絡信息,開發通用評分,幫助授信企業更好地識別和計量客戶風險;四是信息披露與市場紀律監督,金融企業要自覺接受市場監督,規范化地披露相關信息,不僅包括金融企業的自身經營管理情況和風險狀況,而且包括其業務所涉及的具體產品和具體借款人風險和收益狀況的披露,幫助金融消費者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五是風險教育與金融知識普及,要將“普惠金融”與“普及教育”兩項工程同步推進,確保金融消費者理解風險與收益的匹配關系,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和投資決策能力。
關鍵詞:次級抵押貸款;金融市場;風險權重
本世紀初,美國政府為扭轉經濟的不景氣,防止經濟衰退,采取低利率及減稅等措施,大力發展信貸業務,使房地產市場進入一個良好的發展階段。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促使銀行及金融機構對“次級信用”人借出大筆貸款,有的次級房屋抵押貸款供給者甚至以降低門檻為手段大力挖掘消費者的購房能力,拓寬自身盈利空間。2006年以后,隨著美國國內物價水平的不斷攀升,為避免通貨膨脹,美聯儲不得不提高利率水平。利率的上升加大了借款者的成本,導致浮動抵押貸款違約率提高,取消抵押品贖回權的次級貸款比重出現大幅攀升,美國次級住房按揭貸款的違約率創近10年新高。違約率的大幅提高拉響了美國次級房屋抵押貸款的危機警報,隨著大量借款者無力償還貸款,“次貸”風波迅速爆發和升級,并波及到全球金融市場。
一、美國“次貸”風波產生的原因
導致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的主要根源是放貸沖動、風險集中釋放以及監管缺位。
(一)放貸沖動。2001~2004年,美聯儲實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產業的發展,美國人的購房熱情不斷升溫,次級抵押貸款成了信用條件達不到優惠級貸款要求的購房者的選擇。同時,放貸機構間競爭的加劇催生了多種多樣的高風險次級抵押貸款產品。據統計,美國次級房屋抵押貸款總規模大致在8600~13000億美元之間,其中,有近半數的人沒有固定收入的憑證,這些人的總貸款額在4500~6500億美元之間,從而留下借款人日后可能無力還款的隱患。隨著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美國房地產市場逐步出現降溫跡象,借款人很難將自己的房屋賣出,即使能賣出,房屋的價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償還剩余貸款的程度。
(二)風險集中釋放。2003年以來,美國政府為保持經濟穩步發展,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并積極減稅。在這些政策的刺激下,經濟復蘇導致住房需求增加。一些次級抵押貸款提供者為拓展自身盈利空間,采取獵殺放貸的手段,沒有依照法律的有關規定向消費者真實、詳盡地披露有關貸款條款與利率風險的詳細信息,以“低門檻、低首付、低擔保、低要求”向各類人群發放次級抵押貸款,房地產市場出現供求兩旺、快速發展的大好形勢,房價大幅上漲,抵押消費迅速增長。同時,一些按揭經紀人在巨大利益的驅動下,為多掙傭金,利用家訪、電話、郵寄資料、電子郵件、互聯網彈出廣告等各種方式,通過種種欺詐手段,包括故意隱瞞信息、提供虛假信息、慫恿甚至代替消費者虛報收入等等,誘騙消費者上鉤,而“咬鉤”的受害者往往是弱勢群體中最弱勢的。由于次級房貸放款中存在的種種不良行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出現了非理性的繁榮,房產市場也出現泡沫,加之近年來美國的貨幣緊縮、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及利率升高增加了可浮動利率房貸的利息支出等因素,使低端房貸消費者還貸壓力不斷加大,違約率不斷上升。瑞銀國際(UBS)的研究數據表明,截至2006年底,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還款違約率高達10.5%,是優惠級貸款市場的七倍。由于違約率不斷攀升,提供購房信貸和住房抵押消費貸款的各類金融機構大都陷入困境,不良資產激增,抵押品贖回權喪失率上升,資金周轉緊張。
(三)金融機構監管缺位。美國在次級抵押貸款的監管上是缺位的并長期不作為。其一,對風險估計不足,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2004年2月,當時的美聯儲主席在對全國信用社的一次演講中說:“如果貸款機構提供比傳統固定利率更好的另類房貸產品,美國消費者可能會從中獲益?!睆难葜v中看出,當時美聯儲領導層似乎在鼓勵開發并使用可調整利率房貸,而今天正是這類貸款壞賬,導致眾多借款人喪失抵押品贖回權。其二,金融管理層自相矛盾,一面加息,一面鼓勵房貸。早在2004年春天,金融監管部門已開始關注貸款標準放松的問題。與此同時,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至5.3%。另一邊卻鼓勵貸款機構開發并銷售可調整利率房貸。正是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造就了當前席卷數百萬美國住房所有者的大風暴。其三,監管手段滯后。2005年5月,媒體開始報道,經濟學家對新增房貸的風險發出警告。同年6月,原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稱他本人也擔心新型房貸產品泛濫。但金融監管部門從2005年12月才開始擬議推出監管指引,旨在遏制不負責任的放貸行為。直到危機爆發前四個月,即2007年3月初,金融監管部門才同意將指引中的保護措施衍生到那些更為脆弱的貸款人。
二、美國“次貸”風波對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啟示
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的導火線是房地產市場過熱。在這方面,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毫不遜色”。在我國,居民的住房按揭貸款一直被認為是“優質資產”。這樣一個觀念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大行其道幾年,而且即使到現在,除銀監會及央行這樣的監管機構有所察覺之外,房地產市場、商業銀行對此仍無動于衷,“住房按揭貸款是優質資產”的神話仍然是房地產市場主流意見。但實際上,當美國打破這種神話時,居民按揭貸款的潛在風險就暴露無遺。這種資產的優質性就會受到嚴重質疑。從這個意義上說,“次貸”風波對中國有一定啟示。
(一)金融市場的盲目擴張將可能導致收益與風險相背離。目前,國內銀行基本上是國有銀行或國有股份占主要比重的銀行。這些銀行為自身短期效益,往往采取盲目擴張住房按揭的做法。它們不僅放寬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者進入市場的條件,也不嚴格遵守銀監會的相關指引,甚至采取各種方式規避這種指引,如,加按揭、轉按揭等。這些追求短期效益的做法,導致房產貸款總量不斷增加。截至2006年末,我國個人商業房貸余額已達2.3萬億元。國家會計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曾估算按揭貸款的違約風險:對照香港20年的經驗,利率上升、房價波動以及貸款人償還能力下降等三大因素誘發的房貸違約率可能超過18%,房貸違約很容易轉換成未來幾年內的銀行壞賬。銀監會最近的調查顯示,國內部分省市的房貸不良率連續三年呈上升趨勢,“假房貸”、“假按揭”案件也相當突出。同時,隨著央行多次提高存貸款利率,我國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越來越大。而許多商業銀行卻一直相信房價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漲不跌,爭相搶食房貸“蛋糕”。但我國房地產價格到底有多大“泡沫”?一旦市場信心喪失,泡沫在頃刻間就會破裂,房屋價格便迅速下跌。這樣,很可能會導致收益與風險相背離,危機就可能爆發。
(二)“信用等級”制度不健全將導致房貸市場存在隱患。從住房按揭的對象看,我國按揭貸款者中的大部分人連“次級信用”都不及。這幾年,凡是個人要申請住房按揭貸款的,幾乎都能從銀行獲得貸款。既然人人都能從銀行獲得住房按揭貸款,那么住房按揭貸款者基本上沒有信用等級可分。甚至不少人利用假信用,從銀行套取大量貸款炒作房地產。盡管目前國內不少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信用不好,但在房地產市場價格一直上漲時,這種沒有信用的人不會暴露出來,因為過高的房價會把這些潛在風險完全掩蓋起來。但如果我國的房地產價格出現逆轉,其潛在風險必然暴露出來。
(三)風險權重聚集在銀行體系將導致化解風險的能力不強。一方面,我國住房按揭貸款的證券化程度較低,其不良信用貸款的風險基本聚集在銀行體系內。我國正經歷資產價格大幅上漲的階段,住房抵押貸款的低風險特性,使銀行在信貸資產結構調整別垂青于住房抵押貸款,而大量的住房抵押貸款正是造成近年來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信貸的增長增加了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以房價收入比來度量,我國的住房抵押貸款無疑也越來越具有美國式次級抵押貸款的特征,只不過銀行迫于監管的壓力仍要求一定的首付比例,這似乎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借款者違約的風險。但隨著我國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已越來越大。隨著央行多次提高存貸款的利率,借款人的償付壓力增大,也越來越難以預測未來償付現金支出的變化。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對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準備不足,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權重又相對較低,這使商業銀行一旦被暴露在住房抵押貸款違約風險面前時,其應對能力就會相當脆弱。由于我國房地產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占有相當比重,一旦房地產抵押貸款風險暴露,就會對房地產市場乃至整個宏觀經濟造成嚴重沖擊。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提醒我們,越是在市場繁榮的時期,越應加強風險控制和監管。如果房價出現向下逆轉的趨勢,這些聚集在銀行的風險就可能爆發出來。
三、對我國金融市場風險管理的幾點思考
“次貸”危機使我們認識到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加強監管,重視房貸等風險,提高應對房貸風險的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有效防范和控制風險,應考慮以下幾點措施:
(一)科學看待和運用金融創新,穩妥地推進信貸市場的發展。美國次級抵押貸款蘊涵著大量的金融創新。通過創新,一方面貸款機構進一步挖掘客戶資源、拓展還款方式,有效分散和轉移了信貸風險。另一方面,使信貸市場和債券市場日趨活躍,美國經濟穩定增長。目前,我國銀行業經營的共性現象突出,信貸資產占較大份額,風險多集中于銀行體系內,風險釋放方式單一。這迫切需要通過金融創新加以解決。因此,銀行監管部門應積極鼓勵銀行開展金融創新,商業銀行應把加快金融創新作為一項重要的發展戰略,納入董事會的重要職責,認真對待、科學安排,通過金融創新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通過對房地產信貸證券化,有效分散、轉移我國銀行業承擔的大量風險,改善資產結構。在創新產品過程中,要切實防范金融創新風險。金融機構在推進金融創新過程中,要借鑒國外防范風險的經驗,注意多方面的風險,警惕金融創新可能產生的“綁架效應”,著力做好防范風險的制度準備、人才準備和技術準備。還要加強金融創新制度建設?!按钨J”危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制度的不完善,如監管制度的缺失、信息不對稱、標準不統一等。而制度不完善帶來的風險往往是系統性的,破壞力極強且不易扭轉。因此,要重視市場制度建設,把商業銀行審慎經營與金融創新有機結合起來,杜絕追求利潤、忽視風險的非審慎經營行為的發生。監管部門應重視對金融創新的制度建設,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機構的監管,防范局部風險向系統性風險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