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6:23
序論:在您撰寫學期教育實習生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學前教育;實習期望
一、學前教育本科學生實習期望現狀
1.學生對實習形式的期望
現代的許多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他們不想在依靠別人,而是靠自己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只有約三成的學生想依靠外來的因素為自己尋找適合于自己的工作崗位,這一類學生獨立自主性較差,將來失業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2.學生對實習內容的期望
當前許多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希望在實習前得到教師更多的指導,以利于自己能夠順利地完成實習任務。大多數實習生希望實習單位給自己少安排點工作,多給自己一些空閑時間,讓自己在工作之余能多看一些各類考試的資料,為畢業后找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3.學生對實習培訓的期望
實習培訓是實習生在實習前參加大學里實習指導教師或班主任甚至是學校組織的各種培訓,許多實習學校在學生參加教學活動前都會組織相應的短訓,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教學技能,才讓學生參加教學活動。
許多大學生在實習前都很少參加過與教學實踐息息相關的實踐活動,因此可以說他們基本上沒有教學經驗,所以,許多學生都希望在參加實習前能夠較多地參加學校和班級里組織的各種培訓,也希望實習學校能在參加教學活動前能組織一定的短訓,同時也希望給自己較多的展示機會,以進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學方面的技能。
4.學生實習前教師指導的期望
根據訪談記錄和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學生都希望教師能夠在自己參加實習之前多給些指導,包括如何與周圍的人處理好關系,如何管理好學生等。并且還希望實習指導老師能夠在實習的整個過程中一直指導自己,能為自己解決一些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只有少部分人認為無所謂,反正到時候都能夠完成實習,而且實習也只是一個鍛煉的機會,只要自己愿意,什么時候都能參加鍛煉。
5.學生對實習評價的期望
在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學生中,約有90%的實習學生希望原就讀學校和實習學校能對自己的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希望在自己實習結束時給自己一個滿意的實習成績,以對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四個多月的肯定。當然在當前實習沒有報酬的情況下,學生參加實習的目的除之外就是獲得一個較好的實習成績,鼓勵他們在實習中辛苦奮斗的精神支柱也是實習成績。
二、基于學前教育學生實習期望的建議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新時代教育觀的提出,對學前教育教師這一崗位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針對學前教育本科學生實習期望的現狀及存在的種種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建議,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去解決。
1.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在現實中許多大學生由于受到過去思想觀念的影響,總是對實習抱有很多幻想,認為實習只是為了應付差事,根本不重要。
2.領導更多的關注
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領導的關心與指導是很重要,領導的關心和指導能夠使實習生在實習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還能讓實習生在枯燥的實習生活中感到一絲欣慰,從而鼓舞他們在實習中更加勤奮的工作。
3.完善相關實習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健全相應的激勵機制
完善實習規章制度,加強實習各個環節管理是規范實習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習管理中沒有相關條例的約束是不行的,因為沒有一定的活動規則,許多人會隨心所欲的去行動。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可以讓許多實習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更具有干勁,能更好地實現他們的預期實習目標。
4.建立完善的實習質量評估體系
在實習生管理工作當中建立完善的實習質量評估體系是至關重要的,長達一個學期的鼓噪實習生活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驗,對實習工作和實習質量的正確評價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對他們以后的工作都極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古璧慎,劉怡君,黃向.臺灣旅游專業大學生實習的期望與評估研究[J].旅游學刊,2006(1).
[2]李敏敏.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習策略[J].現代教育,2014(2).
[3]任伯玲,吳曉雯,方娟.規范實習管理,培養合格醫學人才[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6).
[4]張樂天.教育政策法規的理論與實踐[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8).
[5]朱家雄,郭敏華,曹寧.記錄,讓教師的教育有意義[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01).
[6]朱小娟.幼兒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04).
關鍵詞:教育實習;英國;“三明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2-0019-02
一、普通高師實習存在的問題
教育實習是師范院校在校生畢業之前能夠得到最全面、最真實、最權威、最準確的中小學教改情況的信息源??梢哉f教育實習是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之一。目前我國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涉及到教育實習所占課程學分低,實習地點落實難,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還在于教育實習時間短且集中。
我國教育實習的特征可以用四個字概括――短而集中。在時間上,我國的教育實習在各校教學計劃中本科一般為6~8周,只占其總時間的5%,??茷?~6周,其中要除去實習前一周的準備時間以及實習后一周的總結時間,實際實習時間僅僅才一個月左右;在時間安排上,實習時間一般安排在第7學期,即集中在大學四年級秋季。而外國的實習則相反,英國非常重視實踐體驗特別是教育實習對教師發展的作用。首先是絕對時間長,即教育實習的時間幾乎占了全學年的1/3,二是分散與集中相結合,教育見習分散于1~3年中,而教育實習集中在某一個學期。英國的教學實踐不僅有教育實習,還包括各年級段中的教育見習,時間一般在20周以上。學生在至少四年的實習過程中,要在多所不同的合作學校見習、實習。低年級每周半天到中小學見習,以了解中小學實際,熟悉和積累教師職業技能。高年級的實習則強化“重負荷教學訓練的特點”,實習生需承擔教師工作量的1/3,以獲得足夠的教學經驗。不僅實踐體驗的時間長,而且與理論學習交替進行。經過各方面文獻收集與整理總結,現把英國對師范生“學校體驗”時間作的明確要求列于下表1[1]。
短時間的實習只能讓實習生完成幾節課的教學或者配合中學班主任做一點工作,而深入細致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課外活動、家訪等,則根本無法落到實處。這樣,在師范生和正式教師之間缺乏一段重要的體驗、嘗試、適應、熟悉、提高的自我培訓階段。這就把教育實習從整個高師教育過程中剝離出來,使教育實習成為高師教育過程中的一個孤立的教學環節,不能很好地將教育實習貫穿于高師教育教學整個過程與高師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
二、英國的“三明治”教學
美國學者研究總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2]培養反思型教師,必須從教育實習開始。對此,我們可以借鑒英國的“三明治”教學模式。所謂“三明治”教學,即是指在校學生到企業實踐,并由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學教師合作講授有關課程;“三明治”教學又可分為“厚三明治”教學和“薄三明治”教學。前者指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先在企業工作一年,在后三年課程的安排上著重于實踐性課程;后者指學生采用工讀交替的方式,先在學校讀一年,第二、三年安排一定時間到企業實習,第四年全在學校?;谖覈膰?,筆者認為可參考“薄三明治”教學模式。
從表1可以看出,在培養模式上,英國對不同的教師有不同要求,幼兒教師有兩類培養模式,一類是3年或4年制的本科,另一類是一年制(3+1)本科后教育證書,我國目前只有前一類,后一類主要是針對非師范生的,英國不僅注重師范生的實習,對非師范生的實習也很重視;小學教師和初中教師都有兩類培養模式,一類是一年制(3+1)本科后教育證書,同樣是針對非師范生的,另一類是2年制的培養模式,其中包括2年學科專業,2年教育專業,后兩年更加重視教師技能方面,這是英國教育注重教育理論和教育體驗結合的體現;在實踐體驗上,師范類幼兒教師實習時間需要達到32周,非師范生類幼兒教師也需達到18周;小學教師非師范生需達到18周,師范生必須達到32周,而中學教師非師范生的教育實習也需達到24周。更多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培養出更加合格優秀的教師。
三、 英國的“三明治”教學對我國師范生教育實習的啟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不僅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而且對師范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學實踐提出了新的挑戰,要培養符合新課改的新教師,針對目前教育實習存在問題亟待解決。我國師范生的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時間上的短和集中,筆者參照英國的三明治教學提出了相應建議,主要體現為延長實習時間,將教育實習與教育理論課結合起來。
我國目前教育實習的時間短而集中,應參照英國的教學模式,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習。針對不同學科的不同需要,我們可以將見習與實習的時間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次排在第二學期,時間為2周,以觀摩、聽課為主,并結合所學的教育學、心理學和現代教育技術等教育理論的學習,參與中學教學改革的調研;通過見習班主任工作,觀察了解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寫出相關的教學論文或總結。第二次安排在第四學期,時間為4周,結合所學的學科教學論和其它課程,以聽課、講課、評課為主,對學生的要求是必須講三節課左右,協助班主任工作,參加學校日常工作的管理。第三次安排在第六學期,實行集中實習,時間為10周,主要實踐內容包括課堂教學、學科課外活動的指導、班集體管理和個別教育以及教育調研等,實踐的主要方式有講授、指導、調查和撰寫報告。這期間要求學生將所學的教育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教育技能綜合地應用于中學教育教學實踐,從而培養和提高獨立從事教育、教學的能力,通過對中學教育現狀的考察、體驗,進一步提高師范生對教育事業的理解和認識,堅定獻身教育事業的信念;通過對中學教育現狀的考查與研究,形成對教育現實的初步了解,培養和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方法。以往的教育實習都安排在第七學期,筆者認為,第七學期可以安排一些教育類的課程,不能僅滿足于傳統的“老三門”教育課程,即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梢栽趲煼渡鷮嵙曤A段結束之后,帶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再來結合具體的教育類課程進行反思性的學習,比如,中小學心理學、中小學教育學、中小學教師技能、班主任管理等學科。
我國師范生的培養還應該考慮到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培養目標,換句話說,本科階段和碩士、博士階段的培養目標應該不同。筆者認為,本科階段的師范生應該注重第二、第四、第六學期的見習與實習任務;碩士階段在本科充分切身體驗的基礎上,再加強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學習;博士階段則需更加注重教育理論的研究,旨在以更加殷實的理論指導實踐。
在對初任教師的要求上,我國要求不同年級的老師需要有相應學科的教師資格證,據調查,師范類畢業生畢業之后一般都會直接拿到教師資格證,非師范生類的學生相對難一點。相對美國、英國來說,我國教師資格證的獲得要容易得多,在教育理論和職業體驗上的要求都比外國的要求要低。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師教育實習,不再是師范院校單方的任務,而應是高師院校與實習學校共同的責任;不應僅著眼于提高師范生的從教能力,還要促進實習學校教師的發展;不僅要改善高師院校的教學質量,還要促進實習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2]一方面加大對合作的中小學的資金投入,多方聯系,力求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不要一年一個實習點。另一方面高師學校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這個基地是大學教師、實習生和中小學教師共同的活動場所,實習生成為大學教師和中小學教師之間聯系的樞紐。大學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基地進行實證調研,中小學教師可以在此進行交流、討論、學習,提高行動研究的能力,比如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就和銀山中學建立了合作關系。
還需要考慮的一點就是師范生的就業問題,筆者認為建立實習-就業一體化模式可以提高實習生的就業率。這樣不僅可以解決一部分師范生的就業問題,而且還可以減輕師范生心中的焦慮,由于教育實習的時間和考研的時間沖突,如果能以“準教師”的身份任教,在實習過程中責任心則可以大大加強,有效的提高教學技能。
參考文獻:
[1]趙國金,高艷梅.普通高校師范生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2):19-21.
關鍵詞:頂崗實習;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5-0209-02
從當前高職頂崗實習運行實際來看,學生頂崗期間,存在著管理、安全等諸多問題,一些院校對于頂崗實習疏于管理,嚴重影響了頂崗實習本來的目的。特別是對學生心理健康、思想教育、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更是薄弱,基本沒有完整的工作體系和具體的工作抓手,整個思想政治教育處于較為渙散無序的狀態。對此,本文主要以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淺談如何構建和加強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系。
一、頂崗實習期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職業類院校一般采取2+1教學模式,學生大三期間在校外頂崗實習,使得學校無法對學生進行常規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此時正是學生進入社會的磨合期,這個階段環境的變化,對學生提出了很多他們在學校所思考不到的問題,對學生的擇業心態、社會價值觀等多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頂崗實習這一階段對高校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
1.做好頂崗實習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實現零距離就業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前提。頂崗實習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的必要環節,是學生身份轉變的重要途徑。頂崗實習期間,學生要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身份轉變,必將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承受來自家庭、學校、社會、企業等多方的壓力,需要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因此做好頂崗實習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正確擇業觀和就業觀,有利于加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提高職業素養,從而順利實現零距離就業。
2.做好頂崗實習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頂崗實習的質量,保障頂崗實習的效果和安全。自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下發以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已成為目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最重要的方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高職類院校的畢業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們不僅要有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較強的綜合業務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頂崗實習恰恰是高職類學院實現工學結合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高職類院校必須做好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順利平穩通過頂崗實習階段,使學生盡快轉變思想觀念,形成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
3.做好頂崗實習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為企業培育真正缺乏的人才。頂崗實習期間,學生以企業職工的標準從事企業工作,在實習過程中,吸收相應的企業文化,感受企業價值觀、企業操作管理規范等,同時,其思想政治覺悟也要跟上社會和企業的要求。只有在頂崗實習期間著力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引導學生正確吸納企業文化、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為企業培育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當前職業類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發生實質性的變化。頂崗實習期間,學生身份發生改變,由原來的在校生變為即將進入社會的職業者,糅合了學生和職業者的共同特性。但由于現實的原因,學生很難適應心理期望值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加之現在孩子生活環境的舒適,也使得他們對于頂崗實習的枯燥甚至不盡人意的工作環境產生心理失衡,導致與周圍工作環境格格不入,產生適應障礙。
2.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發生變化。學生頂崗實習的環境與學校里相對單純的學習環境相比,更加復雜多變,這對學生的行為和心理都將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另外由于頂崗實習學生區域分散度大,不能采取集中教育的方式,要更加注重針對性,從而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難度。
3.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發生變化。學校和企業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組織,具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必然對學生先前的思想意識產生沖擊,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產生相應的變化,不僅僅是社會普遍認同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也包括企業本身的一些個性化內容,比如:企業文化本身、企業操作規程、企業規章制度和與之相關的一些道德品質。
4.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體系尚不完整。主要體現在:大多學院對于頂崗實習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要求沒有具體方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施辦法缺乏計劃性和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機構沒有真正組建起來;另外,企業與學院的合作力度不夠,不能充分發揮“工學結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育力度,等等。
三、頂崗實習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1.加大頂崗實習前的思想政治宣傳教育力度。我院每學年定期舉辦職業講座8次,邀請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能手為在校生講授企業工作經驗、工作要求以及當前的市場需求,讓學生在校就能及時了解相關行業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前景,對就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頂崗實習學生返校之際,召開頂崗實習經驗交流會,請頂崗實習中表現優秀的學生為低年級學生講述了他們頂崗實習期間難忘的經歷,分享了實習感悟和收獲。調動學院全體同學提高專業技能的積極性,為下一級學生頂崗實習工作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頂崗實習前針對頂崗實習情況,召開頂崗實習動員大會,介紹頂崗實習相關考核辦法,明確頂崗實習相關紀律要求,舉例說明頂崗實習常見問題,提醒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做好思想準備。通過宣傳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頂崗實習,明確頂崗實習要務,確保頂崗實習保質保量有序進行;另外,我院還根據具體情況,學期內定期帶學生到相關企業參觀學習,直觀了解企業現狀,為頂崗實習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
2.建立一支強有力的頂崗實習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我院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為每個班級配備一名思想政治指導老師和一名頂崗實習指導老師,另外還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為實習學生提供一名技術過硬、品質優秀的專業技術導師,加上學院每個年級一名專職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學校頂崗實習指導老師經常深入頂崗實習單位,與企業聯系密切,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協調各種問題和困難;企業單位的技術指導老師在言傳身教中影響著學生,使學生能夠主動提升職業技能和素養,形成優秀的職業習慣。我院的頂崗實習學生在思想、技術等方面都有老師全方位的指導和幫助。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措施,我院充分發揮了輔導員、班主任、實習指導老師、企業相關技術指導人員等多方力量在頂崗實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3.充分利用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引導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學生頂崗實習因較為分散,難以實現教師一對一的常規教育管理。因此需要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黨員、干部在頂崗實習中樹立模范作用,以點帶面,促進頂崗實習小范圍內爭做先鋒。另外在頂崗實習過程中,要切實利用起學生中的黨員和積極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能量。選拔優秀的學生干部、黨員和積極分子擔任頂崗實習小范圍內的臨時負責人,負責學校與頂崗實習學生的聯絡和調節工作,經常性開展頂崗實習經驗交流,在與相關老師溝通交流中及時發現頂崗實習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頂崗實習的具體要求,敦促學生認真完成頂崗實習周記,及時總結反思,主動分析并解決實習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遵守實習單位的規章規程,主動發揮專長,彌補不足,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職業道德素質,從而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4.建立完整的頂崗實習考評機制,提高學生思政工作實效性。我院通過頂崗實習指導老師、頂崗實習單位、所在班級班主任推薦,學生自薦申請書等形式對學生頂崗實習進行綜合考評,對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評優激勵制度,每個班級評選優秀頂崗實習標兵一人、優秀實習生兩人,并給予推薦選的優秀實習生相應的獎勵措施。在實習結束后,在全院召開頂崗實習表彰大會,激勵低年級學生在今后的頂崗實習中爭當先鋒,營造良好的頂崗實習氛圍。另外,我院堅持學生在頂崗實習學返校后,召開頂崗實習座談會,認真了解頂崗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討論研究,給予下次頂崗實習以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切實增強頂崗實習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5.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寬思政教育平臺,增強思政教育實際性。目前網絡已成為大學生接受外界事物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學院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靈活運用網絡陣地,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班主任、輔導員等通過微信、QQ等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建立班級qq群、召開網絡班會,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關注學生頂崗實習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并通過網絡及時給予指導。
頂崗實習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我院的頂崗實習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雖然已初具規模,但是在頂崗實習思想政治教育這樣一個龐大的政治理論教育體系下,仍然有很多不足,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黃秀常.高職生頂崗實習與就業能力培養的關系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1,(21).
[2]金志宇.頂崗實習階段職校學生學業評價之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5).
[3]龍偉忠.學生頂崗實習傷害事故預防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9,(29).
[4]朱萍萍.提高高職院校頂崗實習質量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7).
[關鍵詞]校企合作 “90后”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簡介]黃斐(1981- ),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保定 071001)高姍姍(1981- ),女,天津人,中央司法警官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2-0063-02
作為一種新型的辦學方式,校企合作已經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對高職院校教育資源及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校企合作辦學對當前的教育體制改革產生推動作用,從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無論是教育環境、文化氛圍,還是教育目標、教育手段,高校與企業雙方均呈現較大差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方法、途徑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90后”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的主力軍,他們有著更加鮮明的個性和行為特征。因此,要準確把握“9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他們在頂崗實習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體多元化。在傳統的辦學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體僅僅是學校教師一方;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體除了學校教師,還有企業方面委派的實習指導教師。由于溝通機制不健全、管理目標不一致等原因,高校和企業雙方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認識、目標,到具體的管理要求、管理手段均有所不同。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更加復雜。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中,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課堂、書本、各類校園文體活動等,環境相對簡單;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接觸更多的是企業的生產運作流程、嚴格的管理制度、規范的工作要求,以及全新的文化氛圍和更為復雜的人際關系。除了接受來自校園的人文環境熏陶外,學生還會受到企業環境的影響,所以思想特點更加多元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作的企業,營利是其根本目的。所以,企業往往更加注重自身效益,對員工尤其是實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停留在制度管理層面,有時過于剛性和硬化,人文關懷不夠。
3.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呈現新特征。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分散到企業的各個崗位實習,原來的專業、班級、宿舍被打亂,導致思想政治教育難以在班級和宿舍之間開展。同時,由于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90后”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缺少朋友,比較孤獨,渴望溝通。所以,“90后”大學生更愿意通過電話、短信、QQ、微博、微信、空間等形式與人交往,通過網絡獲取新知識、掌握新信息,網絡成為“90后”大學生的生存環境特征。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存在諸多問題。第一,學生自身的角色轉變慢。“90后”大學生是在備受呵護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家庭條件較好,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對學生而言,大學期間的學習和生活相對輕松,但進入企業后的工作卻相對繁重,企業對員工的日常管理也較為嚴格。由于一直生活在家庭、學校的環境中,“90后”大學生的社會化程度較低,進入企業后很難在短時間內從學生角色轉變為準員工角色,因此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工作懈怠等情況。第二,學生的認識不到位。在目前階段,“90后”大學生對于自身的認識還不夠充分,對工作的期望值較高,往往更加注重自身價值的實現。由于對頂崗實習缺乏客觀認識,部分學生簡單地認為實習就是在充當“廉價勞動力”,與自己期望中的工作存在較大差距。還有部分學生打算升本、出國、考公務員等,不愿到工廠就業,認為實習對自己幫助不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正向的激勵與合理的引導,學生就有可能心生倦怠甚至產生逆反心理。第三,學生的職業基本素質與企業的要求存在差距。高職院校學生在學校接受的大多為理論知識教育,實踐環節相對薄弱。實習過程中由于缺乏具體技能操作經驗,不能靈活應用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出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脫節的現象。這不但影響學生的實習成績和實習效果,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還不如工廠的一線操作工,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加強“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1.關注“90后”的個性特征,加強人文關懷?!?0后”是朝氣蓬勃、思想活躍、勇于挑戰、富于創新的一代,同時也是崇尚自由、追求自我和獨立的一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隨時了解“90后”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針對他們的個性特征進行教育引導,發揮其性格優點,挖掘其潛能。校企雙方應廣開言路,完善意見反饋機制,鼓勵“90后”對工作內容提出意見和建議,鼓勵他們融入公司環境。對于反映的問題,要通過條件改善、制度完善逐步解決,讓學生感受到企業的重視和信任。
2.強化學生對頂崗實習意義的認識。高校應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宣傳,使學生明確頂崗實習的重要意義。例如,學校教師可采取專題講座的形式介紹國內外校企合作模式的發展現狀和現實意義,結合專業課的學習強化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必要性;校企雙方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優秀實習生表彰大會、經驗交流會等活動,用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來進行示范引領;學??裳埰髽I人員來校作報告,使學生真正了解企業對人才的職業要求,認清自身的不足,從而激發其參與實習實踐的熱情。
3.渲染企業文化,加強職業教育?!?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渴望在團隊中生活,又不希望被約束和管制。要想讓“90后”大學生真正融入企業之中,順利完成學生到準職業人的角色轉變,高校應通過企業文化來逐步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并使之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職業素養。在實踐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了解自身行業的環境特征,使學生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契合點,學會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特色,制定符合個人實際的職業目標與職業生涯規劃,為今后順利就業或創業打下基礎。同時,企業在弘揚自身企業文化時,也應考慮到“9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征,不要采取灌輸或強加的方式,而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將他們的需要融入企業文化之中。校企雙方均應通過組織各種團隊活動,一方面,滿足“90后”的交往需要;另一方面,強化他們的團隊意識,使他們更快地融入企業中。
4.充分發揮頂崗實習中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的作用。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優秀代表,他們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都能發揮較強的模范帶動作用。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教育形式由過去的班級集體授課轉變為在企業的不同車間分散實踐,人員不集中,工作和學習時間不集中,所以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的作用很有必要。要結合實際,在每個生產區域、每個宿舍選定信息員,定期召開學生干部例會,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激發學生干部工作的主動性,實現學生的自我規范與自主教育,及時消除學生中的隱患,使他們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發揮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不斷引領學生積極進取、奮發向上,使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
5.用現代信息手段構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90后”大學生是在網絡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堅持傳統教育的同時,充分利用網絡平等、快捷、實時、隱蔽、互動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多渠道的教育引導。一是建立專門的校企合作網站,以充足的主流信息占領網絡空間;二是借助網絡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與教師毫無保留地談心,教師也可以通過微博、QQ空間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三是利用輔導員博客、手機短信、QQ群等形式及時實習工作安排、評獎評優通知等學生關心的實際問題;四是設立網上調查問卷,了解真實的信息,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
6.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一項系統工程,完善的規章制度在協調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關系,解決實習期間遇到的問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應制訂一套包括實綱、輪崗方式、管理考核制度在內的實習實施方案,不但要翔實有效,而且要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這樣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實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校企合作;見習;職業要求;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06-0121-02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職業定位是為社會提供大量的一線幼兒教師,畢業即直接走向工作崗位,能快速適應職業特點及企業要求。作為教師,實踐性知識尤為重要。所謂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在知識與教學情境相結合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經驗和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決定教師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和發揮,是一個教師教學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集中體現。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在踏入社會和工作崗位之前就擁有足夠的實踐性知識是學前專業課程設置、學業考核的重要目標。
1 目前校企合作的實際狀況
通過對學生見習期實地跟蹤走訪和學生見習后的反饋,總結出幼兒園對于見習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幾點共性問題。
見習形式大于內容 幼兒園接收學生后會將其分配給每個班級,由班級的主班教師負責管理。由于沒有詳細而具體的見習制度與考核標準,見習往往流于形式,成為見習生“觀光放松”的好機會。負責管理的教師很不愿意拿出精力管理流動性大且與本園無用人協議的見習學生;見習生也因為受自身素質限制不夠自覺,無人管理較放松時無法把握學習的內容方向。當教師開展教育活動時,見習生往往在班級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學什么、看什么。
見習內容空洞 見習生回學校后普遍反映,在見習期間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幫助主班教師抄寫教案或工作日志;工作之二是幫助教師進行環境設計中的剪紙制作、折疊、粘貼等,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并一無所獲;工作之三是幫助幼兒園進行洗刷桌子和椅子等簡單的清潔工作。見習生帶著在幼兒園工作就是不停地抄教案、做保潔的印象回到學校,見習不僅沒能幫助學生,反而害了學生。
見習制度嚴重缺失 見習生在見習時會帶著學校設計的見習報告走進幼兒園,但是由于見習報告設計脫離企業實際、制度無人監管、見習結果與學生學業和就業完全脫節等因素的影響,幼兒園的教師和見習生都沒能重視和珍惜見習機會。個別帶班教師甚至利用學生見習期間滿足私欲,讓學生從事完全與見習無關的工作,造成人才和時間的浪費。
見習時間短 本校見習為一周時間,幼兒園因企業管理和行業特點,無法在見習之初就讓年輕沒有經驗的見習生直接深入一線工作,而學生剛剛熟悉了工作環境就到了返校的日期。學生普遍反映剛要摸到一點兒門路,見習期卻結束了,很遺憾。
2 校企合作之中職院校在見習期的建設建議
針對校企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建議學校首先要對見習制度進行整改。
培養職業意識 職業意識是在一定的的職業環境中形成的對職業的認識、理解、情感和態度,是職業人從事自己職業的一種自主自覺的認識[1]。中職學生年齡在16~18周歲,本身就處于青春期,尚未成熟,對角色的理解和就業的前景尚未認知。為了讓學生盡快通過職業定向階段,進入準幼教工作者的學習狀態,建議每學期讓學生到市級示范幼兒園或優秀的私立幼兒園見習兩周時間,請企業安排優秀骨干教師以講座或演講的形式,用他們自身的優秀業績來激勵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向往。見習時要按照見習計劃確定每日見習內容,將每個學生分配到班級,由班級的主班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企業文化、行業規范、家園合作、幼小銜接等相關職業要求,培養職業意識。
減少理論和實踐的差距 大連市公辦幼兒園目前使用的是《探究式B版教材》,涵蓋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理論與實踐并將五大領域系統融合,目的是讓幼兒在3~6歲發展關鍵時期,無論從身體發育,還是智力發育、情感發育,都得到合理發展。在校期間學校會安排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衛生學等理論課課時,但學生往往因為內容枯燥而興趣索然。甚至有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只要能唱會跳,基本上不用學教育學原理等純理論課程。為了加強中職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應該從企業要求出發,將工作內容及時引進到學校課堂里。幼兒園課程課程設計與實踐課的教學內容可以參照B版教材中的活動設計,學生利用資料包并進行活動準備。在實訓周中,學校要求幼兒園必須安排有專門的時間,為學生提供看課、聽課、講課、評課的時間。教師講課是綜合運用專業基礎知識的發揮和融合過程,這是形成教師實際工作能力的基礎。學生在見習時找到自己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漏洞,回到學校課堂才會重視理論知識。
為企業提供財務保障及人才儲備 每一學期,學校會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分配到幼兒園見習兩周,勢必會給幼兒園的工作和日常管理來帶壓力和負擔。尤其對一線的班主任無疑加重額外負擔,因此,幼兒園教師對見習生進行管理時難免出現精力不足或不負責任的現象。因此,學校應該為企業支付經費和課時費,確保見習的有效開展。同時,見習期間表現優異的學生還可以作為幼兒園的人才儲備,在畢業實習分配時優先選擇校企合作期間大力支持并培養見習生的幼兒園,激勵幼兒園為學校見習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
與企業合作,加強交流 在學生見習期間,學校應組織因為見習周而停課的教師集體到幼兒園參觀學習,有條件者可以在見習的企業駐點調研。這不僅是發揮對學生的監督作用,也讓中職院校的教師深入企業,成為理論性實踐者。中職院校的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長,為幼兒園教師免費授課,給他們帶去最前沿的政策和理論;同時聽取幼兒園教師對見習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學校的授課方式和內容,打造適合企業發展的未來幼兒園教師。學校只有和企業經常往來合作,才能優勢互補,實現雙贏。
3 校企合作之企業擔負的責任和義務
學生想要通過見習積累經驗、感悟未來職場的工作內容和氛圍,與幼兒園提供的指導和幫助是分不開的。
加強實習指導 教育實習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將學生置于實際工作環境中,承擔一定的工作任務,實現學生熟悉工作內容、掌握工作技能的實踐教學方式。幼兒園的主要崗位就是教師和保育員,見習的側重點不同,內容也不相同。幼兒園應該從學生成長的角度,為學生選擇責任心強、工作能力突出的優秀教師擔任指導教師,詳細系統地為見習學生介紹“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與教師崗位職責”“幼兒園環境概述”“3~6歲幼兒發展指南在園實踐效果”“幼兒園與家長、小朋友的溝通技巧”等輔導工作,使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能力準備,避免學生在見習期間盲目、被動地適應環境。
配合學校做好學生考核工作 考核是學生的動力,也是學生未來學習的方向??己耸欠駠栏褚幏稕Q定了學生應該學什么內容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格。只有考核標準與培養目標達成一致,才能保證學生見習的效果,甚至影響學生未來的職業選擇。
考核時要本著實事求是、嚴格的原則。尤其在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踐活動的組織過程中,要求見習學生必須完整地進行一次活動設計與實踐,由指導教師為見習教師打分、評價的標準包括:活動目標是否具體明確,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活動過程是否思路清晰、時間安排合理,教態是否親切自然有感染力,等等。
為見習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形象 幼兒園指導教師是學生見習期間接觸最多的人,也是見習生未來工作的楷模。不僅代表企業的形象,更是行業的標桿。因此,在學生見習周期間,一線幼兒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端莊大方,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觀念,傳遞正能量,讓實習生心中充滿愛,充滿對未來職業的向往。德高為范、技高為師,指導教師要用自己的行為影響見習的學生,耐心細致地為學生介紹行業規范和行業標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愛護見習學生對本行業的熱情。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必經之路,中職院校要培養符合幼兒園要求的技能型勞動者,就必須走出學校邁進企業;而企業既然與學校合作,就要盡責任和義務。校園和企業共同合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提供完善的見習場所和見習過程,才是為社會培養合格幼兒教師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 外語 學習動機 教學
學習動機是激發并維持個體學習活動朝向一定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喚醒狀態。雅克博維次(Jakobovits)經調查研究發現,在影響外語學習的因素中,動機占33%,學能33%,智力占20%,其他占14%??梢?動機是語言學習諸多因素中最具能動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促進學生學習心理發展和提高教學效果的需要,是發展學生主體性的需要,是素質教育實踐的需要。
一、外語學習動機分析
國外最著名的動機研究始于加德納(Gardner)和蘭伯特(Lambert)。他們于1972年在長達12年的時間里對居住在加拿大,美國的一部分地區和菲律賓的外語學習者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試圖找出影響第二語言習得成功的態度和動機方面的因素。他們歸納出兩種動機即“歸附型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 “工具型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這一著名的外語學習動機分類一直被視為影響外語學習的重要因素。按照他們的分類,歸附型動機的特征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懷有強烈的想要更多地了解目的語社團的愿望,希望能更好地與目的語社團的人交際,期望融入目的語社團的社會生活;而工具型動機則反映了第二語言學習者學習語言的需要是出于某一使用目的,比如謀求職位,閱讀目的語國家的科技文獻,提高社會地位和獲得好成績。在這兩種動機中,關于哪一種動機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更大些,研究人員看法不一。部分研究者認為,持歸附型動機的學習者往往比持工具型動機的學習者更容易成功地習得語言。然而以后的研究表明:工具型動機和歸附型動機,作為預測第二語言習得的兩類動機,其重要性是相對的,是由很多其他的變量所決定的。這些變量包括語言學習的環境,能被感受到的目的語社團的支持和學習者對目的語社團的態度。布朗(Brown)也曾指出,第二語言習得沒有一個單獨的方式:有些學習者在有些環境中,持歸附型動機,成功更大些;而有些學習者在另一些環境中卻從工具型動機中獲益更大些。
目前對學習者動機和態度與外語習得之間的關系達成的共識包括:
(1)動機和態度是決定不同學習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的主要因素。
(2)動機和態度的作用與能力的作用不是一回事。最成功的學習者是既有才華又有高度的學習動機的那種。
(3)有些情況下,歸附型動機有助于成功掌握外語,有時工具型也能。有時兩種動機同時起作用。
(4)動機的類型與社會環境有關。動機和態度主要影響外語習得的速度,對習得的程序并無影響。
加德納的動機理論對我們描述學習動機提供了一個很好框架。但我們必須注意到加德納的研究對象大多數都是“二語”習得者,而我們所面對的卻是“外語”習得者。他們之間的學習環境是有很大區別的。因此,對于國內的外語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
毫無疑問,動機在學習者的二語習得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墒窃诮虒W實踐中我們會發現仍然有一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不強甚至失去學習動機。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學習態度
我國加入WTO之后,學習英語的熱潮高漲。由于周圍的同學都在學習這一目標語言,那么自然也會加強他外在的學習動機;如果他周圍的同學對于學外語不感興趣則也會對他的學習態度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樣,如果學生的父母對這一目標語言的文化持否定態度,那么就會很有可能影響到學生本身的態度。反之,父母支持的態度又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起到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激發學生更強烈的學生動機。
2、學習經歷
如果學生在以前的學習經歷中缺乏成功的體驗,這很可能對他的再一次的外語學習帶來影響,降低他的學習動機;而以前成功的經歷會加強他的學習動機,促進他獲取更多外語知識,體會更多成功的喜悅。
3、教學方法
如果學生感到十分枯燥,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那么他們的學習動機又怎么可能被激發呢?然而,當學生在教師的教學中始終保持學習興趣、擁有自信時,他們的學習動機就會大大增強。這對所有的教師來講恐怕也是最困難的。因為每個學生的興趣點以及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期望值不同,對有些學生有效的方法對于其他人不一定有效。且教師可以很輕易地使學生感到他的詞匯量、語法等的不足!但是,盡管如此,有一點還是顯而易見的――學生一旦在教學過程中失去自信,他的學習動機也就不易被激發。而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使學生樹立自信關鍵還是取決于教師。
4、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嘈雜,教師的要求和指令不容易被學生尤其是后排和角落的學生聽清和執行,教學活動秩序不易開展,且活動效果不佳。同時,語言的習得需要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更多的交流,但是由于人多,教師也無法顧及到每一個人,學生所得到的與教師交流的機會和表現自己的機會相應減少,造成學生自信心下降從而影響到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的激發。
三、對教學的啟示
1、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教學方法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體方式和手段?,F代教學應該采用如討論法,實驗法,練習法等多種方法,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習興趣。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教學內容通過全班或小組討論,發表看法,進行辯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互相啟發,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有助于對知識的深入探討,還可以活躍學生思想,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驗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運用一定的儀器在控制條件下進行獨立作業,以獲取知識和驗證知識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同樣有利于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感性中獲得教學內容的興趣,易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此外,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該讓學生明確了解學習活動的性質。即要學什么?怎么學?如何測驗?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了目標和方向后,才能有利于學習動機的形成。
2、滿足學生的缺失性動機
這種觀點是由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引導出來的。缺失性需要指生理、安全、歸屬及尊重的需要。馬斯洛主張只有缺失性需要基本得到滿足后才能產生成長性需要。也就是說,缺失性需要是成長性需要的前提與基礎。學習動機的基礎即學習需要,屬于成長需要。試想一個遭受父母虐待,時常提心吊膽的學生如何能專心讀書。因此先滿足學生的缺失性動機是尤為必要的。目前我國大多數兒童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了,但學生的歸屬、愛和自尊等需要不一定得到滿足,教師應注意給學生以親切感、歸屬感和自尊感,并適時地對學生的學習動機予以正確的引導。
3、建立信息反饋機制
從韋納的歸因理論中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時給學生的反饋(尤其是對學生考試成績的評定)信息(支持或拒絕)會給學生的學習動機的形成產生很大的影響。無論教師的反饋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都會成為學生對自己成敗歸因的根據。教師對學生學業成績進行評定時,不要只按團體標準,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尤其是對于那些缺乏信心的個性較依賴的學生,教師的肯定反饋會促進其學習的進步。但是要避免學生產生“自驗預言”的現象。
4、恰當運用獎罰方法
獎賞是指行為發生后為維持和增強其行為傾向給予的一種報酬,即對學生學習成績和良好行為的肯定評價,能使學生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快,起到鼓舞學生上進的作用。懲罰是指在某種行為發生后,給予一定的具有減弱某種行為傾向的刺激,也就是對學生不良行為的否定評價,目的是使學生克服缺點,糾正錯誤,幫助學生分清是非,明確努力方向。行為主義心理家斯金納主張利用獎懲來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獎罰必須運用得當,否則不僅不會起到強化作用,反會削弱學生的學習動機,會使學生形成趨獎避罰的心態。此外,教師在運用獎罰時應該注意,獎罰應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一致(即客觀,公正),獎罰應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切忌體罰學生,必須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性格特征。
以上四點建議主要是對教師提出的,但是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是家庭、社會和學校共同影響的結果,因此家長和社會應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保護學生積極的態度,家長應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調整自己的期望,以免無形中給學生施加過重的壓力,社會應給學生提供更多成功的機會,從而使他們肯定自己的價值。
結 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學習動機對學習策略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我們應從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出發,改變應試教學的現狀,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動機的研究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并采取與之相關的策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能與目的語社團的人進行交流是他們學習外語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只有當學生的歸附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都受到重視時,才能真正在外語習得的過程中取得成功?!?/p>
參考文獻
①Brown,H.G.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1987
②Gardner,R& Lambert,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g language learning.Rowley,Mass: Newbury House,1972
③Jakobovits,L.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Issue.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1970
④戴煒棟、束定芳,《試論影響外語習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國語》,1994(4)
⑤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⑥王初明:《應用心理學》,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⑦張雪梅、戴煒棟,《反饋 二語習得語言教學》[J].《外語界》,2001(2)
⑧朱純:《外語教育心理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著名學者張文質指出,教育從來都存在三個向度,傳授知識、開啟智慧、點化或者潤澤生命,往往學校教育中重視了前兩者,而忽視了最為重要的第三方面,然而,點化或者潤澤生命其實最能體現教育的本質。眾所周知,“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促進人的最大可能限度內的和諧發展,造就具體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提升生命質量。語文教育對人的發展起著主導性和基礎性的作用。以成全每一個生命為目的,才可能對現代社會日趨嚴重的人的精神異化現象給予有力的回擊,為人的全面發展開辟道路。唯有點化或者潤澤生命,才能走進受教育者的心靈世界,靠近語文教育的本真:在生活世界和意義世界的交匯地建構詩意棲息地,使生命的發展、完善成為可能。初中語文教學以生活世界為根基,貫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才能促進人的最大可能限度內的和諧發展,也才能靠近詩意的棲息地。
語文教育同其他學科相比,培養受教育者人文素養有著較大優勢,整個教育過程對人的發展起著主導性和基礎性的作用,其中蘊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線索,對人的生命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點化和潤澤的作用。基于這樣的優勢,語文學科教學應該為整個生活世界提供一個圖式,借助這樣的圖式,受教育者能夠關注生命的完整,重視生命的體驗,實現生命價值,獲得應然的意義性。而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種種非生命化的現象,如教師單方面唱獨角戲,表演性較強,缺乏師生互動,盲目服從權威;忽視受教育者認知結構的自主構建,填鴨式教學充斥課堂;教學內容和生活世界脫軌,受教育者無法獲得真實的體驗;學習評價方式單一,學生無法感受到期許,無法獲得較高的生命價值體驗。面對初中課堂教學的現狀,調整策略成為一種呼之欲出的趨勢,迫切需要從一個全新的視野看待教與學,在教與學的全過程中,浸染生命化特征是一種必然。
一、生命化語文教學的本質是“立人”
生命化教學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所謂的“生命化”教學,強調每一個生命的在場,教學過程應當是一種生命情調或精神境界的自然而然地流露,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的生命潛能,感悟生命的價值,提升生命境界,讓學生的生命自由發展。生命化的語文教學,以生命發展為基礎,重視發展過程、交往過程、生命體驗和提升的過程。
生命化語文教學的核心因子是人,教育的唯一目的也是成全人,教育過程中一個個具體的、無法被任何一個人所代替的人必須放到教育教學的首要位置上,教育行為始終指向具體的每一個人,無論”知識的授受,智慧的開啟”最終都是為了”點化或潤澤生命”,亦即為了”立人”和對人生命的成全(張文質《跨越邊界》)。關注人的生命完整性,培養人生命的獨特、豐富、多樣,培養人文精神成為中學語文教學富有魅力,但踐行過程中困難重重的一項重要使命,這樣的教育探索永無止境,在理論和實踐領域不斷生成新質,從而超越原有的基點,它的本質特征是創新。
二、生命化語文教學強調主體間的商談
生命化的語文教學是自由對話的過程,教育者借助教材創設情境,形成海德格爾所謂的“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樣的場域。詩意的棲息地,充分的考慮每一個人的獨特性,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在場,點化潤澤生命,讓每一個人的生命完整。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交往是一種主體間的交往,沒有上位,也沒有下位,有的是主體之間平行、交互的交往,教育過程是一個生成的過程,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言:“教育,是人對人的主體間的靈肉交流活動,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并通過文化傳遞的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的生成,并啟動其自由天性?!闭Z文教學就是要把培養學生博大而深層的情懷作為旨歸,喚醒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擺脫“單向度的人”,造就學生完滿的人格。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師生互動,把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的點化和潤澤生命的教學活動建立在主體間性的基礎上,反對預成性,整個生命化教育過程是開放的,自主生成的,在師生的商談中,不斷超越原有的生命,獲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體驗。生活在應然世界里,人才能獲得動力,也才能獲得生命自身發展的主動權,從內在超越自己,提升生命價值。
三、生命化語文教學以培育自由精神為旨歸
美學家宗白華曾經把人的生命境界分為功利境界、倫理境界、政治境界、學術境界、藝術境界和宗教境界,明顯看出從高到低人生的境界逐步擺脫物質、功利的影響,向道德、藝術、宗教境界攀升,在此過程中,解放自己的心靈,獲得精神的自由。當下的學校教育往往過于功利,學生成為沒有文化之根的人,無根之人表現為心靈枯竭、思維定勢,人生態度世俗化,行為方式畸形,無生命意義可言。而語文課堂卻充滿生活氣息,點化或者潤澤生命的潛隱功能容易在師生主體間互動中,在對話交流中實現。為此要充分發掘課程資源,通過“立人”、“成人”的人文教育使學生體悟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激發對生命熾熱的追求。
適宜的棲息地本質上是“自由的境界”,這樣的場域中,沒有壓迫者,生命的形態是自由的、自主的,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獨立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主體。生命化的語文教學是人與人之間的精神的自由對話,師生之間思想獨立、情感自主、意志能動,教學過程即為師生主體間對話的過程,生命化的語文教學追求的學習氛圍是自由、自然的氛圍,致力于培養的是具有自由意志品質的人。
四、生命化語文教學追求個性化的教學形式
語文教學的應然狀態是詩意的,蘊藏著富有生命氣息的個體發展需要的資源,通過創設情境喚醒學生意會,在朦朦朧朧、似知非知的境界中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價值,進而形成個性心理特征。比如在《項脊軒志》的教學中,把至情至性的生命感悟表達出來,讓學生體悟無理卻有情境界,體悟語言背后的生命色彩?!霸娨狻敝荒堋靶念I神會”,“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教學過程強調學生自己的“得意”、“會意”和“悟性”,反對教師一言堂。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都要強調個性解放、怡情悅性,千萬不能把學生綁在“字、詞、句、篇”的肢解上,追尋“準確、深刻”的理解必然肢解了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所以,語文教學一定要強調喚醒學生人格性靈,喚醒自我意識,喚醒學生生命感和價值感,從而培養獨特個性的人。
參考文獻:
[1]胡塞爾著,呂祥譯.現象學與哲學危機[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8.
[2]肖川.教育理想與信念[M].長沙:岳麓書社,2002.
[3]馮建軍.生命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4]魯潔.教育的返本歸真[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