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6 07:10:34
序論:在您撰寫檢驗醫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病灶細菌的分離培養一般分為以下幾步進行:第一步是預增菌,即對細菌進行數量的擴增。第二步是選擇性增菌,目的是提高目標菌的數量。第三步是對平板上肉眼可見的特征性菌落進行確認,并進行革蘭氏染色觀察細菌的形態;進行各種生化實驗等作出初步地鑒定。不同種類細菌含有發酵不同糖(醇、苷)類的酶,因而對各種糖(醇、苷)類的代謝能力也有所不同,即使能分解某種糖(醇、苷)類,其代謝產物可因菌種而異。檢查細菌對培養基中所含糖(醇、苷)降解后產酸或產酸產氣的能力,可用以鑒定細菌種類。細菌可產生各種各樣的酶,這些酶可以特異性地分解相關底物,使培養基呈現出某種顏色或在紫外線下發出熒光,因而,我們只需在培養基內加入人工合成底物,根據菌落的顏色和熒光的情況即可知道是何種細菌。一般情況,人工合成底物由顯色基團和細菌可代謝物質如糖苷類、氨基酸或肽類兩部分組成,通常情況下底物為無色。在特異性酶作用下游離出產色基團并產生熒光或顯示一定顏色,用紫外燈觀察菌落產生的熒光或直接觀察菌落顏色即可對菌種做出鑒定。
二、基于抗原抗體結合的檢測
細菌的內部和表面含有大量的抗原決定簇,因此可以利用抗體抗原的結合原理利用抗體標記細菌,然后用標記酶(如辣根過氧化物酶、堿性磷酸酶等)與抗體結合,酶催化的呈色反應可以間接反映細菌的種類和數量。目前,很多重要的病原物均有相應的抗體,如抗HCV、抗HAV、梅毒抗體、抗HIV、優生優育TORCH系列等。該法具體程序為采用預先包被了的細菌單克隆抗體的微量塑料板,加入增菌液處理的樣品,反應后再加入一定的指示劑,作用完畢后用酶標儀測定OD值來判定結果。因此,要得出可靠的結果,供試樣品首先必須進行預增菌、選擇性增菌,以便提高檢出陽性率。此法除保留抗體、抗原反應的高度特異性外,由于標記酶的酶促反應的放大作用,使測定的靈敏度更高,檢出細菌極限范圍在105-106cfu/ml。
三、基于遺傳物質的鑒定
1、聚合酶鏈式反應法
聚合酶鏈式反應英文簡稱PCR,是近年應用較為廣泛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尤其適用于培養困難或傳統的血清學方法不易檢測的病原細菌。該法的原理是:地球上每種生物的遺傳物質是不同的,聚合酶鏈式反應就是擴增生物中的特異性基因片段進而對生物進行鑒定的,例如沙門氏菌就有多個特異性基因,陳洪認為,編碼細胞膜外膜含鐵細胞受體的基因對沙門氏菌診斷有特異性;還有學者認為gyrA基因和rcsC基因之間的插入序列為傷寒沙門菌所特有,對傷寒有診斷意義,可以利用這些特異性的片段制作檢測探針,目前,根據上述基因設計引物用于人體或自然界中細菌的檢測,并形成了試劑盒作為商品銷售。聚合酶鏈式反應需要的條件有引物、模板和四種脫氧核苷酸,反應過程包括高溫變性、低溫退火和延伸三個階段,經25-30個循環,一個DNA分子就可擴增106以上。該技術由于其具備快速、高度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可不用進行細菌的培養等特點。
2、擴增片段長度多態性方法
擴增片段長度多態性簡稱AFLP,是目前廣泛應用的DNA指紋技術之一,AFLP通過PCR擴增基因組限制性酶切片段并進行電泳分析。具體步驟是先用限制性內切酶切割基因組DNA,接頭序列和相鄰的限制性位點序列作為引物結合位點,然后將雙鏈接頭連接到DN段的末端,進行電泳呈現不同的譜帶。由于AFLP可以使某一個體出現特定的DNA譜帶,而在另一個體中可能無此譜帶產生,因此,得到的DN段多態性可作為一種分子標記指紋,為研究細菌屬乃至株間的親緣關系提供了有效手段。AFLP結合了RFLP和PCR技術特點,具有RFLP技術的可靠性和PCR技術的高效性,但該法不但成本較高,而且需要操作者具備較高的檢驗技術,目前一般醫院尚難應用。
四、16sRNA鑒定法
不同原核生物的16srRNA古老且同源,既含有保守序列又有可變序列,保守性反映生物物種的親緣關系,為系統發育提供線索;可變性則揭示生物物種的特征核酸序列,是種屬鑒定的分子基礎,其序列變化與進化距離相對應,在細菌種屬分類鑒定中廣泛應用。Edman等利用16srRNA技術將孢子病菌與其他38種真菌分子進化樹進行比較,證實其為獨立的一屬。我國學者曾用16srRNA作探針,對來自貴州省不同地區、不同時間的209株傷寒菌進行核糖體分型(RT型)。結果顯示,這些菌株分屬于26個RT型,以RTl和RT2型為優勢,提示貴州地區傷寒存在眾多的克隆群,這可能是貴州省傷寒多年來發病率一直居高的原因。核糖體分型技術雖然特異性較強,敏感性也較高,不需要特定的儀器,但操作較繁雜,需要較熟練的技術。
1.1課程的調整與整合將生理學、病理學、病生學的實驗等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整合成《機能學實驗》;將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實驗整合為《醫用化學綜合實驗》;將內、外、婦、兒等臨床課程整合成《臨床醫學概要》。這樣既減輕了繁重的教學任務,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專業課包括《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專業基礎課包括《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等,這些課程之間存在著部分內容重復以及內容銜接不當的問題,以至于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時常會遺忘了之前基礎課中所學過的相關知識。為此,老師授課時不得不重復基礎課的內容。因此,建議將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程合并在一起,使學生在學習完專業基礎知識后更好地繼續學習臨床技能?!斗治龌瘜W》包括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學時較多,針對現代檢驗技術專業的特點,即已進入儀器檢驗的時代,因此該門課應側重儀器分析的講解,減少化學分析授課的比重。
1.2設置臨床見習期現有的課程設置與臨床實踐結合的還不夠密切,由于未能很好地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致使部分學生并不知道臨床檢驗報告是什么,不知道檢驗報告上各項指標代表何意,也就更談不上有專業感情。因此,建議在對學生進行專業課教學之前應安排學生在醫院的檢驗科臨床見習一段時間,具體了解檢驗工作的流程,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檢驗知識的印象,達到百聞不如一見的效果。醫學檢驗專業的課程教學應該針對檢驗技師的培養目標,強化檢驗專業的特色,突出檢驗技師崗位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具體表現在檢驗方法學、實驗種類、檢驗項目、技術種類等教學內容的特色和優勢。
1.3增設一些有特色的選修課以加強學生對當前最新技術的了解和應用。如針對檢驗科的大型儀器設備,檢驗人員只需了解儀器性能及常見故障排除。因此,可以將《檢驗儀器維修》這門課程改為選修課或以專題講座形式開出。也可將幾門臨床主干課程中的臨床檢驗儀器集中為臨床檢驗儀器學課程,避免重復講授。為加強實驗室質量控制,開設《臨床實驗室管理》課程,可以將生化、免疫、細胞等質量管理的內容集中起來,不必在多門專業課中重復講授;而針對《臨床實驗室管理》內容比較抽象,可以組織學生在臨床實習期間邊實踐邊學習,其教學效果會更好。
2課程開設順序
課程開設順序總體要求是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臨床醫學課程、專業課程、選修課,這樣依照學科的發展、知識的關聯與銜接來設置。有平行課程時要平衡開課實驗室和教研室的學年工作量。實訓課中的軍事訓練建議在新生入學時安排,以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組織紀律觀念、集體觀念和講求規范及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促進校風校紀建設;社會實踐課應安排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進行;臨床見習時間宜安排在進入專業課之前;畢業實習安排在最后一學年。
3課程學時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要求
1)什么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閱讀過某一主題的文獻后,經過理解、整理、融會貫通,綜合分析和評價而組成的一種不同于研究論文的文體。
2)文獻綜述的寫作要求
一、文獻綜述的格式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作。
前言,要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寫作的目的、必要性、有關概念的定義,綜述的范圍,闡述有關問題的現狀和動態,以及目前對主要問題爭論的焦點等。前言一般200-300字為宜,不宜超過500字。
正文,是綜述的重點,寫法上沒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較好地表達綜合的內容,作者可創造性采用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論據和論證兩個部分,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較不同學者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及其理論依據,進一步闡明問題的來龍去脈和作者自己的見解。當然,作者也可從問題發生的歷史背景、目前現狀、發展方向等提出文獻的不同觀點。正文部分可根據內容的多少可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別論述。
小結,是結綜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總結,作者應對各種觀點進行綜合評價,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發展的方向和展望。內容單純的綜述也可不寫小結。
參考文獻,是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參考文獻的多少可體現作者閱讀文獻的廣度和深度。對綜述類論文參考文獻的數量不同雜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條以內為宜,以最近3-5年內的最新文獻為主。
二、文獻綜述規定
1.為了使選題報告有較充分的依據,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之前作文獻綜述。
2.在文獻綜述時,研究生應系統地查閱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文獻。通常閱讀文獻不少于30篇,且文獻搜集要客觀全面
3.在文獻綜述中,研究生應說明自己研究方向的發展歷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等。
4.文獻綜述要條理清晰,文字通順簡練。
5.資料運用恰當、合理。文獻引用用方括號[]括起來置于引用詞的右上角。
6.文獻綜述中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不能混淆作者與文獻的觀點。鼓勵研究生多發現問題、多提出問題、并指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針對性強。
7.文獻綜述不少于3000字。
三、注意事項
⒈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的綜述。
⒉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于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引用文獻不過多。文獻綜述的作者引用間接文獻的現象時有所見。如果綜述作者從他人引用的參考文獻轉引過來,這些文獻在他人引用時是否恰當,有無謬誤,綜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間接轉引文獻。
結果顯示,我國檢驗醫學論文數量逐年增加。1993-2002年5510篇,2003-2012年11649篇,論文數成倍增長。但2003年后每2年的論文數量差別并不大,都超過2000篇。2007-2008年數量為10年中論文最少的一個組別。
原因是“中華醫學系列期刊”版權被萬方公司整體買斷,2007年后《中華檢驗醫學雜志》等部分檢驗醫學期刊已不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雖然本文的數據并不能完全代表檢驗醫學論文數量的真實情況,但不影響論文數增長的態勢。
2檢驗醫學、臨床檢驗、檢驗科等是檢驗醫學研究的主要關鍵詞
從表1可看出,醫學檢驗、檢驗科、臨床檢驗、檢驗醫學、質量控制是我國檢驗醫學論文使用頻次較高的關鍵詞,證明了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密切關系。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有關某種疾病或某種檢測方法的關鍵詞逐漸減少,如腦脊液、軍團病聚合酶鏈應、糖尿病等;而質量控制、教學改革、管理、實驗室、實驗教學、質量管理等與檢驗醫學相關的關鍵詞比例逐漸增多,說明檢驗醫學的研究領域在不斷拓展,研究層次和研究水平在不斷提高。
3臨床醫學、醫藥衛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研究和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是檢驗醫學主要的研究領域
臨床醫學、醫藥衛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研究和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研究論文數量占前20個學科論文數的69.57%,說明這3個學科是檢驗醫學研究最主要的學科領域。從表2還可看出,進入21世紀后醫藥衛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研究論文超過臨床醫學躍居第一,表明檢驗人員更加關注與檢驗醫學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規范的研究。
梁某, 男性,35歲。某日被他人用石頭擊傷右眼,檢查見右眼上彎隆結膜有一裂創0.6m,右眼視力光感, 上眼瞼青紫腫脹, 玻璃體混濁, 眼底不能窺見。診斷:右眼鈍挫傷; 玻璃體出血; 視網膜震蕩; 球結膜出血,左正常。診斷為外傷性白內障。經手術治療療效不佳, 右眼視力完全喪失。法醫學鑒定: 右眼鈍挫傷, 外傷性白內障, 導致右眼盲。重傷。
案例(二)
林某, 女性,50 歲。因土地糾紛與同村吳某長期結怨,某日因瑣事與吳某發生打斗,隨后被吳某丈夫黃某推倒在地。林某回到家后越想越氣,決定要想個辦法報復吳某夫妻。所以次日叫上兒子帶自己去醫院檢查,讓醫院開了個外傷性白內障(左)、視力失明的診斷證明。公安部門在未經仔細審查的情況下,根據林某的診斷證明以外傷性視力障礙達到了重傷, 報捕了檢察院。經檢察院審查、調查未發現林某病歷記載左眼周圍有損傷的事實, 也沒有證人證明黃某打了她的左眼,通過調查發現林某兩年前有白內障病史, 于是對林某重新進行檢查,最后認定左眼系病理性白內障, 視力障礙與外傷無關。
討論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出,檢驗鑒定視力障礙比較常見,涉及的損傷性質也比較復雜,要考慮是否有過往眼疾、眼傷病史,才能鑒定出造成視力障礙是否與眼傷有關,避免存在詐傷情況。因此在檢查視力障礙情況時, 應當結合病史、損傷事實等進行綜合鑒定。 結合各類案例分析,筆者認為在鑒定外傷性視力障礙的過程中應該掌握以下五個要點:
1、引發因素要了解
造成視力障礙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在對外傷性視力障礙進行法醫鑒定時必須要結合其中的各種因素,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視力障礙的因素。引起視力障礙的病因較多,一般分為以下幾種:炎癥,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老視、斜視、弱視。眼外傷:眼球銳創傷、鈍挫傷、爆炸傷、化學燒傷輻射傷等。各種眼病所致之后遺癥角膜瘢痕、瞳孔膜閉、瞳孔閉鎖、玻璃體混濁。腫瘤:眼內腫瘤眼眶腫瘤或侵及眼球的眼瞼腫瘤等。老年性和變性病變:老年性白內障角膜變性,老年性黃斑變性。其他如視路病變、詐盲。
由此可見,造成視力障礙不一定是由外傷引起的,外傷導致的視力障礙的只占視力障礙的一小部分,所以對于眼外傷的法醫學鑒定要綜合考慮,要進行全面的檢查,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擾。
2、傷者視力要嚴查
鑒定的根本依據是視力情況,在對損傷導致的視力障礙進行鑒定時,視力情況是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 所以要對視力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據統計,在眼外傷鑒定中,接近70%的成年受檢者有夸大或企圖夸大視力下降程度的心理。因此,為了確保鑒定結果的準確性,必須要準確地查明傷者的視力情況。檢查視力時通常用標準視力表檢查遠距視力和近距視力。對顱腦損傷者,應作中心暗點、生理盲點和視野檢查。對有復視的應進行更詳細檢查,分析復視性質與程度。但是這種檢查方法誤差太大,結果不夠準確。所以還要通過使用現代化的器材, 比如視覺誘發電位等把真正的視力障礙檢查出來, 防止詐傷情況的發生。
3、損傷認定要嚴謹
進行外傷性視力障礙鑒定時,損傷事實是非常重要,損傷事實是鑒定的主要依據,所以在鑒定過程中一定要仔細認定損傷事實。可以通過檢查的皮膚擦傷出血、裂傷、挫裂傷、組織腫脹、眼球破裂、眼底有無出血等進行傷情判斷。
除此之外,損傷病史對于鑒定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否有外傷史,對鑒定的結果會有很大的影響。在鑒定時要注意了解損傷病史,排除病史的影響。從案例(二) 可知,林某雖然其病歷有外傷性白內障視力障礙的記載, 但是卻沒有損傷事實的記錄,也無人證明黃某曾打擊其眼睛, 這證明傷者沒有外傷病。
4、鑒定時間要準確
在外傷性視力障礙的法醫學鑒定中掌握合適的鑒定時間是十分重要的,一般的損傷都會有一個發生、發展、穩定的轉歸過程,視力損傷也同樣如此。在對傷者進行視力鑒定時,必須要等到傷情穩定之后才能進行。因為傷情不穩定時,視力也不穩定,一般涉及到影響功能的眼外傷鑒定,都得等三到六個月視力情況穩定后再做。過早進行鑒定會造成較大的誤差。因此,為保證鑒定結論的準確性與科學性,就必須確定合適的鑒定時間。
目前,許多檢驗科室與臨床科室之間在相互交流、學習和指導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礙,這在某種意義上妨礙了臨床診斷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不利于促進整體醫學水平的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①臨床科室醫師缺乏對有關檢驗知識方面的了解,大多數醫師對檢驗人員和報告結果存在一些誤解。在遇到患者質疑時,不能很好的對檢驗結果做出合理的解釋。②大多數的檢驗人員只是負責做好當日室內和室間質控工作,把質控值好當成衡量檢驗結果的唯一標準,對異常結果缺乏分析能力和個人建議,不能及時與臨床醫師溝通。③臨床醫護人員對檢驗標本的采集規范和注意事項不是很了解,標本采集的不太規范,檢驗人員也沒有及時下到臨床做指導工作。④檢驗科在開展新的項目時,之前沒有對臨床進行可行性調查,只顧自己開展,不爭求臨床建議,難以被臨床認可。這些問題的種種歸根到底都是由于檢驗和臨床科室沒有及時地進行有效溝通,沒有把相互之間的溝通作為提高醫療質量的關鍵環節來重視。
2加強醫學檢驗的質量管理,提高整體質量水平
據衛生部所提出的醫院管理評價指南文件中明確指出,對檢驗科室的檢驗質量方面和對患者服務方面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對檢驗科的評價標準要求達到所有患者和醫護人員對其滿意度的90%,那么想要達到這個標準,必須將檢驗科質量控制作為日常首要工作,使質量控制工作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一般實驗室的質量管理是由分析前質量控制、分析中質量控制、分析后質量控制三個主要環節構成的,據資料統計,分析前出差概率為56%~68%,分析中出差概率為15%,分析后出差概率為48%,在分析中出現的錯誤概率明顯低于分析前和分析后的出差概率,由此可見分析前的標本質量是目前影響檢驗質量的最大不確定因素。想要降低分析前出差概率的可能性,就要保證臨床采集標本的質量,才能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所以檢驗和臨床科室必須建立良好的溝通,這樣可以提高服務質量,對檢驗質量進行全面控制,科室之間也可以獲得反饋消息,借此進一步綜合評判實驗室的方法學以及其臨床價值,以便不斷完善操作規程并推進新項目、新方法的開展與普及。
3完善檢驗與臨床溝通的具體措施
3.1合格的檢測標本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的基礎和前提。
通常檢驗科的檢測標本都是由臨床醫師和護士來實施采集的,采集后直接送檢到實驗室,這是在確保臨床實驗室檢測質量體制中最關鍵的環節。一旦這個環節出現差錯,如標本采集是否合格、送檢時間是否正確等,都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就算實驗室擁有再精密的儀器設備和方法也無法客觀的檢測出真實準確的結果,嚴重的還有可能出現誤導醫師對患者的診療。作為檢驗科室人員應主動到臨床科室為醫護人員發放標本采集手冊,講解采集標本的各項要求和標本采集不當對檢驗結果造成的影響,例如:做凝血四項時,要求采血時血液與抗凝劑的比例是9∶1,如果采血比例不當,就會引起PT和ATPP的升高或降低,不能為臨床提供穩定、準確的數據,影響治療。以此讓臨床醫護人員知曉規范采集檢驗標本的重要性,引起臨床對此環節的重視。
3.2建立檢驗科室與臨床科室之間的溝通橋梁
3.2.1檢驗科室首先要重視和正確對待臨床的反饋信息,定期下到臨床科室與臨床醫師交流,虛心聽取臨床醫師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查找原因,糾正潛在的實驗偏差,制定整改措施,以便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改善服務質量。其次,檢驗科主管人員應不定期參加臨床查房及病例討論,共同探討病情變化與實驗指標的關系,了解臨床工作,加深二者之間的溝通。
3.2.2檢驗科室應根據醫院自身的規模、專科特色等實際情況,建立生命危急值報告系統,防范醫療事故的發生,提高醫療安全水平。檢驗人員當發現檢驗指標異常和接近危急值時,必須先確認儀器運行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確、各環節無異常后重新檢測,復查后及時和臨床聯系,并在檢驗科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上填寫危急值報告,使臨床醫師能及時發現患者病情的變化,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從而提高檢驗質量,保證醫療安全。
3.3檢驗與臨床人員加強醫學知識理論學習,共同提高臨床意識。隨著醫學技術的新陳代謝和醫學知識的不斷更新,檢驗工作人員不僅要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知識,快速學習新的知識技術,還要學習臨床醫學知識,這樣才能使自己在與臨床溝通與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見解,為臨床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信息。當臨床對檢驗質量提出疑問時,專業人員應立即查找問題原因,對有關職責進行審核,及時制定糾正方案,給與臨床合理答復。臨床科室也要提高對檢驗科室的重視,加強對檢驗工作特點的了解,不斷擴充自身的醫學知識,不能完全依賴化驗結果,因為化驗是有誤差性的,要做到綜合分析患者病情,發現檢測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符時,也應及時和檢驗科取得聯系,防止貽誤診治。
4結論
血液分析是臨床常用的檢查方法,起初血液細胞計數方法是電容或光學方法,但是這種測試技術受干擾因素較多,因此50年代Culter發明的阻抗法的靈敏度和精確度程度較高,相對便宜,血細胞數迅速取代阻抗方法。到目前為止,這種技術方興未艾,但只有通過測量細胞的血液計算(2步,大小細胞阻抗三步法),不深入的細胞內部結構分析。顯然,這種劃分是不準確的,80年代以來,激光法引入了血細胞分析系統。激光不但具有單色光、穩定等優點,而且能射入細胞的內部,檢測核的形態和顆粒的情況,以此進行細胞分類。由于這些技術的應用,一些高檔儀器已可做白細胞的五部分類,如光電公司的激光法Celltacs8108K型,亞培公司的CD-3000、CD-3500采用電阻抗與激光結合,庫爾特公司的MAXA、STKS采用電阻抗、射頻及激光技術,東亞公司的NE系列采用電阻抗及射頻技術,SE-9000加用硫化氨基酸可檢測幼粒細胞,拜爾公司的TechniconH系列采用化學反應與激光技術結合原理進行五部分類測定。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的生產,從標本混勻、吸樣、稀釋、分配、測定及打印結果,全部自動完成,不僅節省人力、減少繁瑣勞動,且由于避免了手工吸樣,大大增加了測定結果的精密度。在涂片方面,自我涂片染色制劑生產和設備的應用,消除涂片染色手工操作,每小時可制120涂片檢查,以及血液分析儀根據血細胞比容,血液涂片自動調整,推動電影速度和角度,可得最佳的血涂片。進入當代后,現代高端自動化系統可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網織紅細胞分析儀系統,自動染色涂片,用條形碼閱讀器和條碼識別,可以輕松地分析功能試驗室和全自動裝配生產線結合在一起。使用儀器后可根據經營的指示將有用的信息,如樣品的現狀和涂片制備,在屏幕上可以顯示,如果需要可以打印出來。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在中國的臨床血液檢驗分析,必將獲得更大的發展。
2血栓與止血實驗診斷迅速在全國展開
血栓與止血是新興的一門學科,臨床各科幾乎無一不涉及血栓與止血問題,在發達國家,血栓與止血的檢驗已作為常規,廣泛應用于臨床,隨著我國臨床檢驗技術的進步,國內近幾年也有較快的發展。近年來,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和血管內皮細胞形態的分子生物學對內皮細胞的調節血栓與止血及血管內皮細胞粘附蛋白的功能。不斷揭示血栓與止血,動脈粥樣硬化硬化,炎癥和免疫反應和血管內皮細胞一個重要的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對血小板功能(血小板糖蛋白和凝血功能,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代謝及調節功能)的研究,預防和治療血栓形成和對新藥物的開發具有重要價值的認識。雖然血液凝血反應過程仍然是成立于1964年,麥克法蘭和其他凝血級聯理論為骨架,但近年來多修訂和補充的內容。如多組分作為一個單位來研究及其輔助因子的蛋白酶凝血凝血反應,澄清的結構和功能,更新了觀念許多復雜的酶。另一個積極的反應是凝血蛋白酶激活反饋,例如加速和擴大在反應的凝血和負反饋調節作用、活化凝血的作用,更深刻地揭示凝固行為。經典的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之間的內在聯系通路的激活不斷發現,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凝血機制外源性和內源性的兩種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