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6:10
序論:在您撰寫意識形態領域剖析材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成立全縣衛健系統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
委黨工委成立以書記為組長,黨工委委員、、、,縣愛衛辦主任,縣計生協會辦主任為副主組長,下屬各醫療衛生單位的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層層壓實意識形態工作領導責任
委黨工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委黨工委委員及相關責任委領導結合分管工作履行分管領導責任,各縣直醫療衛生單位支部書記、各鄉鎮衛生院聯合支部書記要扛起直接責任,嚴格按照2021年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分工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全力推動意識形態領域各項工作開創新局面。
三、全面細化意識形態工作安排
(一)推動意識形態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1.將意識形態專題學習納入委黨工委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每半年至少召開一次專題學習研究意識形態內容的會議。
2.每半年向縣委報送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并抄送縣委宣傳部。
3.每次班子會議,由委黨工委書記或委員以及相關委領導及時組織對中央、省、市、縣重要會議、領導講話精神進行傳達學習,始終將意識形態工作記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
4.加強對下屬醫療衛生單位的意識形態工作的指導和督促力度,壓實壓緊意識形態工作責任。
5.將意識形態工作列為民主生活會的重要內容,在班子年度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材料中,把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情況作為重點,認真檢視問題;委班子成員尤其是委黨工委委員,要對照分管的工作,對照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做好剖析檢查,引導黨員干部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6.將意識形態工作作為述職報告的重要內容,委班子成員在年度述職時,必須把落實意識形態工作制情況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個人述職報告之中。
7.將落實意識形態工作制納入各醫療衛生單位的年終考評范疇。
(二)全面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
1.充分發揮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道德講堂的作用,創新運用新媒體手段,增強宣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充分發揮好志愿服務隊伍的作用,結合衛生行業特點,組織開展貼合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文明實踐活動。
3.結合“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深入開展義診和健康教育宣傳。
4.繼續加強網絡意識形態陣地的管理,注銷“衛計委”微博,做好“衛健委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明確專人管理,及時更新信息。
5.督促各種微信工作群做好自身管理,做到“建、管、用”相結合。
6.積極利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把運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與學習、培訓、評優評先有機結合,作為對機關干部和下屬醫療衛生單位的政治理論學習、精神文明創建、思想政治工作、黨建工作的考核內容的重要依據。
(三)全面夯實意識形態基層基礎工作
在人類社會早期,雕塑占有的物理空間和位置與它自身的虛幻空間和形象是有機關聯、同等重要的。特別是那些大型雕塑往往以固定和不可移位的方式,永遠與教堂、陵墓、神殿、廟宇、廣場相依為命,共同創造人類的神圣,莊嚴的節日。中國雕塑,作為民族物態化凝固的特定形式,也就或多或少地體現出來,表現在造型方面,也就是以意成像,像而寓意的特性,以此區別與西方雕塑造型體系具有獨特與顯明的地域特性,悠悠數千年來,繼承和富含這些特性的雕塑作品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象征就是:a用具體事物表示某種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b文藝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指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種較為普遍的意義,利用象征與被象征的內在特定經驗條件下的類似和聯系,使后者得到具體直觀的表現。作為形象,象征可分為公共象征(傳統象征)和私設象征(個人象征)兩大類。
一、生存理念培養了中國人象征與隱喻的特性
長期的生存理念造就了古代中國人及其善于在毫無關聯,不同時空的物象之間尋求一種潛在的神秘聯系,并力圖利用這種聯系隱晦地表達對自然的理解,滿足良好的祝愿和對邪惡勢力的詛咒。
二、象征與隱喻在文學上的運用
文藝氛圍推崇象征于隱喻的表現。中國詩詞在這方面達到了高度完美的境地,有時豐滿立體,有時有空蒙虛幻,有時用寥寥數語就勾勒出耐人尋味的生動畫面。象征與隱喻雖然只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但其極大地豐富了作品的藝術魅力,成為中華民族藝術的優良傳統,因而對其他文學藝術創造影響最為深遠,并不斷得到繼承與發展。同樣在繪畫藝術領域也是如此,體現了中國畫論“意存筆先、畫盡意再”的經典藝術特征。
在人類社會早期,雕塑占有的物理空間和位置與它自身的虛幻空間和形象是有機關聯、同等重要的。特別是那些大型雕塑往往以固定和不可移位的方式,永遠與教堂、陵墓、神殿、廟宇、廣場相依為命,共同創造人類的神圣,莊嚴的節日。中國雕塑,作為民族物態化凝固的特定形式,也就或多或少地體現出來,表現在造型方面,也就是以意成像,像而寓意的特性,以此區別與西方雕塑造型體系具有獨特與顯明的地域特性,悠悠數千年來,繼承和富含這些特性的雕塑作品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象征就是:a用具體事物表示某種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b文藝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指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種較為普遍的意義,利用象征與被象征的內在特定經驗條件下的類似和聯系,使后者得到具體直觀的表現。作為形象,象征可分為公共象征(傳統象征)和私設象征(個人象征)兩大類。
一、生存理念培養了中國人象征與隱喻的特性
長期的生存理念造就了古代中國人及其善于在毫無關聯,不同時空的物象之間尋求一種潛在的神秘聯系,并力圖利用這種聯系隱晦地表達對自然的理解,滿足良好的祝愿和對邪惡勢力的詛咒。
二、象征與隱喻在文學上的運用
文藝氛圍推崇象征于隱喻的表現。中國詩詞在這方面達到了高度完美的境地,有時豐滿立體,有時有空蒙虛幻,有時用寥寥數語就勾勒出耐人尋味的生動畫面。象征與隱喻雖然只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但其極大地豐富了作品的藝術魅力,成為中華民族藝術的優良傳統,因而對其他文學藝術創造影響最為深遠,并不斷得到繼承與發展。同樣在繪畫藝術領域也是如此,體現了中國畫論“意存筆先、畫盡意再”的經典藝術特征。
關鍵詞: 安塞姆?基弗 文化淵源 精神性 象征意涵
一、引言
隨著不同時代背景及社會風氣的影響,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形成不同的流派及繪畫風格,因此繪畫中的圖像符號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在使用媒材上更是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物質生活的一場災難,對人們的思想有著很大的影響。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出生于德國戰敗那一年,生長在禁忌與壓抑之中。基弗是德國新表現主義的代表畫家。他的藝術作品總是給人最直接的感官刺激,他在作品中對材料的運用極為大膽,表現了戰爭對人們帶來的心靈重創。
當代西方著名的藝術史學家阿拉斯曾用“Laby-rinth(迷宮)”形容基弗的作品?;ゲ⒉皇俏ㄒ粍撛炝藗€人圖像符號的當代藝術家,但他的圖像符號涉的文化深度和復雜性都具有了特殊的分量。因此,對基弗時代背景及個人精神思想不了解的人,無法領會基弗的創作精神及其作品中的象征含意。
本文以德國藝術家安塞姆?基弗作為研究對象,將焦點鎖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基弗創作作品的精神影響及作品中的象征意涵加以分析解釋。
二、基弗的創作背景
1945年德國戰敗,導致政治、經濟、文化與認同出現危機。戰后初期西德籠罩在戰敗的陰影下,這場歷史浩劫導致社會產生消極氛圍。另外,在藝術上西德為與東德的寫實風格在意識形態領域對抗,也為表現與西方國家的靠n,因此西德政府支持抽象作品,讓視覺藝術領域到達高峰。而戰后出生的安塞姆?基弗這一代被稱之為“歷史文盲”(historical illiteracy),生長在禁忌與壓抑之中。
20世紀50年代中期德國文化界開始打破沉默的氛圍,如波伊斯(Jseph Beuys,1921-86)的實物裝置《奧許維茲展示窗》(Auschwitz Vitrine,1956-64),是對西德政府支持的抽象意識形態的背離,也是首次打破戰后人們不敢抒發的氛圍,他認為有必要在作品中正視德國對過去的記憶,在直接與間接方面都起相當大的作用。
在安塞姆?基弗1970―1972年就讀杜塞爾多夫(Dusseldorf)國立藝術學院期間,曾受教于波伊斯門下,接受開放式教學的影響,使他在創作上從觀念反思著手改變藝術的物性質,而非從傳統美學過程中達到藝術表象的美感要求。除波伊斯這位精神上的導師之外,音樂上華格納與巴哈、文學上莎士比亞、哲學上尼采等都為基弗的創作提供養料。
“莎士比亞是我的偶像,他的作品充滿血性、養料與人性。我希望我所做的“作品”具有相同的豐富性”。
這是1987年基弗的自我期許,他依照莎士比亞作品中的“豐富性”―“血性、養料、人性”―為目標。如前所說,基弗與同期其他藝術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作品大部分特別專注德國歷史文化題材與根源,表現方式極為大膽。基弗具有獨特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狀態,美國藝術史家阿森納對基弗的評價是:“出生于第三帝國廢墟之中的劃界詩人,那巨大的黑色啟示錄繪畫中,新德國藝術的游吟詩人精神猶如鳳凰一樣飛升到了輝煌的頂點,不僅是對繪畫本身的拯救,還是對藝術家既悲憫又贊美的文化的拯救。”
三、藝術作品中的象征符號
美國符號學家皮爾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認為,符號可區分為“指標”(signal)、“肖像”(icon)、與“象征”(symbol)三種。在第一種“指標”中,符號與客體之間有物理性的聯結或因果關系,如煙是火的指標(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肖像”符號則與客體彼此相像,如繪畫或漫畫;至于“象征”性符號,不是自然意義上的而是文化象征上的,如黑象征死亡、白象征純潔、紅象征熱情等。
在符號運作上,他認為符號制作時常以自身以外的面貌出現。過去人們經常把直覺意義加諸對象上,并將之歸為某種文化符碼的運作;但是要理解作品符號的真正價值,在于它使人們重新思索“意義”為何,并非只是提供另一組形象意義而已。若我們將作品視為符號或符號組合時,我們對其形式的理解就不光停留在純視覺層次,同時關心意義如何開展。符號之所以為符號乃是因為有“詮釋”(interpretation)的動作,通過觀者的詮釋的介入,作品被賦予意義。從符號到符號的追逐,他稱之為“無止境的符號學”(unlimited semiotics)――當詮釋者改變,時空脈絡變動時,符號意義便成為另一個符號,成為另一組三角形,且這種再詮釋的動作會永無止境地繼續下去,而唯一不變的是客體(object)。因此,作品的定義是不斷前進的,從一種詮釋到另一種詮釋。
安塞姆?基弗的作品中有著復雜的符號系統,這些符號在其作品中已經形成一種自足的藝術符號,如果不了解符號背后隱藏的歷史文化背景,就無法理解安塞姆?基弗作品的深刻含意,因為我們透過符號對它的認識,知道更多的象征意義。以安塞姆?基弗作品中的“書”(Le Livre)為例,此作品為1979年―1985年之間完成的,作品中的畫面因呈現出粗糙和厚重的質地感而顯得沉重,如石頭般的書落在畫面的中央,可見它的重要性,讓人很難忽視它,給人以沉重、嚴肅的感覺。此書或許象征著戰爭后留下的遺憾,厚厚的油彩到處潑濺,色彩及筆觸的安排是戰爭后凌亂不堪的場面,在遠處,灰色的陰影似乎在尋找停留的地方,無聲的吶喊在畫面中回蕩,是歷史的傷痕?!傲泓c”(Stunde Null)一詞是形容西德一切歸零的沉寂表面,這“沒有過去的文化現狀”(a cultural present devoid of a past)是“重建”(Wiederaufbauung)的開端,那時政府開始對藝術附加特定的意識形態。至于戰后出生的安塞姆?基弗這一代被稱之為“歷史文盲”(historical illiteracy),生長在禁忌與壓抑之中。
四、創作媒材的象征
基弗早期作品的主題主要取材于德國民間史詩和神話,后來他對德國之外的古猶太神話、古埃及神話和諾斯替教等人類古代文明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使得其早期的作品呈現出一種“喚醒記憶”的歷史使命感。如《尼伯龍根之歌》在德國文化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意義,但是在基弗看來,這是在警示日耳曼民族的“好戰”本性。正如榮格對《尼伯龍根之歌》中戰神沃坦的剖析:這個好戰與暴虐的神對戰爭嗜好成性。沃坦在遠古的集體神話中留下了太多狹隘的捍衛自的神跡,這一特殊的生物學現象使人類自身的天性分裂,造成德國人好戰的根本性格。
基弗作品中相關主題的繪畫,呈現出陰暗幽僻的閣樓,繁密的木紋線條,地板和劍刃上遺留的血漬,這些暗藏殺機和危險的情境,似乎正是基弗內心對人類社會憂患意識的外在表現。
除了神話和宗教題材的象征和隱喻外,基弗更注重對物質材料本身的探索和運用,經常通過現成“實物”的肌理效果,制造“痕跡”式的視覺語言。基弗作品中的材料有麥秸、沙土、^發、鉛、衣服、樹皮、瓷片、混凝土等,這些似乎都具有精神的指向性。
安塞姆?基弗的作品經常以圣經、北歐神話、瓦格納的音樂和對納粹的諷刺為主題并使用大量的隱喻手法訴說戰爭為大地帶來的傷痛,努力正視納粹時期的恐怖及德國的歷史和文化,并且希望為德國理想主義療傷,他的作品總是以不同形式呈現出晦暗和幾近壓抑、帶有破壞性的風格,他充分利用各種材料的形式語言表現主題,包括使用油彩、泥土、鉛、石頭、模型、照片、版畫、沙子、稻草、蟲膠和各種有機材料等。同時,基弗在畫面中創造了一種介于繪畫和雕塑之間的第三空間,巨大的畫面和復雜的肌理,以及豐滿的藝術語言,給人以震撼的視覺沖擊力,并賦予作品主題和內容以鮮明的觸感。此外,他的大多數作品采用攝影作為依托平面,再加入泥土和其他天然原材料。基弗試圖借助這些編碼符號尋求處理過去的方法,這使他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新象征主義”的意味。
五、結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物質生活的一場災難,對人們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不僅在政治、金融方面受到嚴重的影響,在文化方面也遭到更大的沖擊。而安塞姆?基弗正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成長起來的,通過正確面對歷史,進行思考反省,從而實現德國社會文化的繁榮復興。在他創作的作品中,絕大多數作品充斥著悲傷、陰郁、沉悶的色彩,帶有明顯的德國主義。這正是“新表現主義”繪畫的鮮明特色,同時也使世界繪畫藝術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象征符號是一門科學的分支,包括研究符號的定義和該定義的成因源頭。符號學學者相信以藝術作品中不起眼的個別符號作為參考對象,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傳遞的訊息。符號在藝術上的象征性,是用來解釋畫面的一種視覺語言。從安塞姆?基弗的作品,人們可以感受到人類文明的悲劇命運。但他想要表現的并不只是衰敗,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沒有表現絕望,我的作品是精神的、理性的,我想在一個完整的環境中表現出心靈與環境的契合,最大限度地表現歷史,從而喚起人們的自覺思想。他用繪畫的形式詮釋對歷史的理解、對文化的向往。他用不同的媒材創作作品,象征過去歷史留下的痕跡,告訴人們在體驗中了解歷史,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參考文獻:
[1][4]格里塞爾達?波洛克,著.趙泉泉,譯.精神分析與圖像(第一版)[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
近期,根據全國政法系統統一安排部署,我們公安司法系統開展了一系列“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學習活動。通過系統學習,我認真對照“忠誠、為民、公正、廉潔”八個字的本質要求,結合自身在職業道德、執法思想和行為規范、紀律作風、執法辦案、遵紀守法等方面情況進行一下總結剖析。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在學習方面:一是對自己的要求不嚴,學習抓的不緊。這些年來,自己在思想認識上出現一種傾向,總覺得理論學習是軟任務,業務學習才是硬任務。除了集體組織開展日常的政治學習外,自己主動集中精力鉆研理論少。在集中學習中,也是學公安業務知識多,學政治理論少。即便是偶爾學習理論,也是一些粗淺的,談不上對理論的深刻探討。不能用理論來指導實際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只是憑借自己多年的經驗和原有的一點理論基礎,造成了在工作中缺乏新觀念、新思想,缺乏創新精神。二是對民警的學習抓的不緊,尤其是對民警的學習、培訓工作。總認為民警的學習教育上級部門和分局已經安排的很多了,忽略了自己作為分管領導的帶頭、影響作用。在學習上仍沿用多年來形成的集體學習,一人念,多人聽的學習模式,在學習內容上也缺乏系統性。另一個方面,認為單位經費緊張,把有限的經費用到工作中,放松了對民警的知識結構的更新和提高,忽略了對民警的教育培訓工作。
2、在隊伍建設方面:一是政治思想工作時緊時松。對民警的宗旨意識教育抓的不緊,對市場經濟大潮給意識形態領域帶來的負面影響估計不足,所采取的一般說教,敲警鐘等工作方法往往流于形式,使政治思想工作乏力無味,一些民警的宗旨意識有所淡化,在具體工作中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擺的不正。二是從優待警工作落實不夠,隊伍建設工作存在不到位、不徹底的情況。在體察民警工作生活疾苦,爭取在從優待警、政治建警等方面的辦法和措施不多,有時候強調工作多、怕聽或不愛聽同志們講困難,保障服務工作跟不上需要。三是民警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隊伍管理靠個人管理多,未能及時建立一套競爭機制,獎優罰劣,調動每個民警積極性和能動性,靠機制管人。四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不夠,對業務工作和隊伍建設調研工作重視不夠,抓典型、總結經驗、推廣指導不力,抓點帶面措施不力,思想決心不大,步子慢、層次底。
3、在廉潔自律及民主集中制方面:一是民主生活會堅持不夠,在分局領導之間、在民警中間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少,與班子成員之間談心、進行積極健康的思想交流少。/fanwen.chazidian.com) 二是在廉潔自律方面要求不嚴。沒有嚴格執行《分局車輛管理制度》,存在公車私用的現象;對上班遲到早退、喝茶、看報、聊天、玩電腦打游戲;內務管理“臟、亂、差”;執勤辦案不按規定攜帶單警裝備等違紀、違規現象沒有將其放到廉潔自律的高度去認識。
4、在工作方面:一是對轄區社會治安形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認識不足。對現有業務工作體制和考勤考核工作,還停留在粗放經營狀態,不思進取,未能及時總結往年工作的得失,進一步提出今年及今后對工作制度性意見和操作性強的考評辦法。二是對新形勢下的刑偵工作缺乏應有的思想準備。認為自己以前未當過刑警,刑偵業務生疏,難以勝任;有怕苦、求穩和怕出事、保平安思想。三是工作作風不夠扎實。對確定的整體工作推行不力,缺乏督導檢查、一抓到底的力度。往往忙于部署工作任務,忙于開會聽匯報,真正深入基層,靠近一線,進行具體指導、抓落實的少,工作中缺乏開拓創新精神。
二、問題形成的原因
1、工作水平不高,缺乏敬業精神。
一方面認為自己工作多年,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主觀放松了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的要求;另一方面,缺乏敬業精神,在實際工作中常常得過且過。對自己的要求標準不高、不嚴格,對單位任務多、責任重、壓力大、時間短的難處認識不深,思想準備不充分,產生了馬虎應付的心理;未能全面準確掌握各方面的政策和文件精神,碰到問題才急急忙忙找資料,尋求解決辦法,對于沒有碰到的問題,沒有主動去了解。
2、對政治學習不關心。
政治敏銳性不高,在政治學習時存在應付心理,沒有把參加政治學習和主動接受思想教育作為一名黨員的必修課來認真對待。因此,在看問題、想辦法上政治敏銳性不強,前瞻性不夠,只是立足目前,不能放眼長遠。對學習自覺性稍差、重視不夠,究其思想根源:一是沒有把理論學習放在重要位置,學習存在片面性。二是理論與實踐隔離,忽視了理論與實踐的辨證唯物關系,不能用馬列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分析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通過這次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我要找準問題和產生問題的根源,認清今后努力方向,虛心誠懇接受大家的批評和幫助,彌補思想上和工作上的不足。
1、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以解決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以改進自己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益為落腳點,堅持不懈地加強學習,特別要在理論聯系實際、指導實踐上下真功夫,不斷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統一。
2、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工作上盡心盡責,求真務實,嚴格要求自己,及時改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真正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
3、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要破除急躁情緒,迎難而上,積極工作;善于對遇到的問題進行理性思考,深挖其中的規律性;善于從事物之間的種種聯系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善于從政治、全局的高度認識事物;善于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和自身工作特點,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腳踏實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關鍵詞:盆景美學;研究;理論體系
中圖分類號:S68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2)12-0139-02
1引言
盆景美學,是應用美學原理研究盆景藝術的審美特征和審美規律的學科。根據盆景美學自身的特點和要求,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有機融合起來,從科學和哲學的高度研究它,建立起完整的、系統的盆景美學理論體系,將大大有利于盆景事業的發展。本文就盆景美學研究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2盆景美學研究的現狀
2.1在認識上忽視美學研究的指導意義
目前部分盆景工作者片面把盆景學當做是自然科學,認為只要掌握好植物學知識、石料的特性和造型加工技術,就能制作出好盆景,而美學是社會科學,與盆景沒有什么關系,這是美學家研究的范圍,盆景工作者懂不懂美學無所謂,甚至有人認為美學是教條的理論,是限制盆景創作豐富想象的條條框框,這些看法從思想認識上忽視了美學對盆景創作和欣賞的指導意義。
2.2在內容上美學與盆景藝術脫節
雖然有過一些盆景美學文章發表,但是還沒有形成一個科學的、哲學的盆景美學理論體系。美學家論盆景時較多地運用判斷、概念等純理性論述,偏重于對“美”、“美感”、“審美過程”、“審美關系”等抽象性詞語進行無休止的條分縷析,缺乏創造性想象和藝術的技巧;盆景藝術家對美學的研究,又趨向于隨感式直說,較多地運用具體的形象與技巧來表達,缺乏系統的論述和深入的剖析。美學家和盆景藝術家各自為政,各執一詞,使得美學與盆景藝術脫節,無法融為一體。
2.3在方法上偏向于“注經式”敘說
現有對盆景美學的研究,還很少從哲學、科學的高度,自宏觀到微觀,進行具體、深入、本質的分析,人們基本持傳統的藝術觀念,傳統的藝術觀念和傳統的研究方法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以致于對盆景美學的研究成了“注經式”的敘說,引經據典,述而不作,缺乏獨到見解和深入研究,頗具“乾嘉學派”遺風,似有“我注六經,六經注我”之嫌,嚴重阻礙了盆景美學的發展。
3盆景美學研究的必要性
3.1美是盆景藝術的靈魂
盆景是一門藝術,美是藝術的根本屬性,離開了美,盆景藝術就失去了靈魂。盆景是把名山大川、小橋流水、田園風光等自然界美景濃縮在咫尺之盆中,它源于自然,在其外形生態上總是追逐自然之美,利用山石、樹木等物質材料構成一個美的生境。盆景藝術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絕不會純粹為藝術而藝術,必然要受當時的社會存在所決定,使作者由景而產生的思想感情轉化為一種“意”的境界,以“意”這種語言來告訴人們他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品格和氣質。好的盆景總是離不開社會美,它不僅僅具有美的形體,更具有美的靈魂,具有形和意相結合的美的意境。
可見,任何盆景都含有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美三種形態,但不是三個因素的簡單相加,而是有機統一,相互融合,構成一個綜合的美的體系。
3.2美學是盆景創作的導師
盆景創作既不是對自然界照套的復制,也不是作者隨心所欲的虛構,而是根據人的意志,把客觀物象即自然界美景變成人的審美意象,再由人的審美意象轉化成為藝術形象即盆景。前半個過程是受作者美學觀念支配,后半個過程是作者美學觀念在盆景中的反映。盆景創作始終都是在美學指導下進行的。中國自古就崇尚自然,講究意境,長于直覺感悟,力圖從富于自然情趣的明山秀水之中體味出那種虛空飄渺的境界,追求那種超世脫俗的自然美,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表現在盆景藝術上,就是要求師法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創造出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立體山水畫,描繪自然界美麗的“形”,表現自然界氣勢的“神”,寄寓作者超然的“情”,使客觀樹石與主觀情思融為一體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西方則認為,只有調整好數的比例和幾何關系,達到對稱、均衡和秩序,顯示出人類的力量,才能產生美的效果,表現在盆景藝術上,就是把樹木修剪成規則型的圖案,或是動物的天真,使人一覽無余,表現出人類要戰勝自然、改造自然的強烈欲望。
由此可知,盆景創作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美學指導的,中國盆景因“自然美”而吟成了一首首婉約含蓄的抒情詩,西方盆景因“人工美”而譜寫了一曲曲豪放明快的交響樂。作為盆景工作者,只有在掌握系統的盆景美學知識的前提下,才能得心應手,應變自如,充分利用各種材料,因地制宜地創作出優美的盆景。
3.3盆景藝術是美育的課堂
美學教育不只是意識形態領域內的純理論灌輸,更主要的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藝術鑒賞,不知不覺地接受美學教育。人們欣賞盆景,感知到其美之所在,會喚起某種興奮,誘發出一種沖動,引起敏銳的知覺,全部心血都活躍起來,把自已的心境、愛好、歡樂等與作者結合起來,觀賞者的情感也被激發起來,將自已的情感融進盆景之中,與作者產生共鳴,通過想象領略到作品的真趣、神韻和意境,超越盆景本身所容納的范圍,達到回味無窮的境界。盆景藝術具有普及美育的功能,人們在欣賞盆景的同時,也積淀和發展了自己的感覺、思維、情感,當然也包括美感,優美的盆景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念、審美趣味,陶冶人們的審美情操,并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相融合而形成審美理想,使人們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突破有限,通向無限,進行豐富的想象,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產生一種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感悟。
所以說,盆景藝術是美育的有效課堂之一,盆景美學的研究不僅僅是為了盆景創作本身,更主要的是為了通過盆景凝聚起健康的審美觀念、審美趣味、審美情感和審美理想,輸送給觀賞者,誘發人們的審美機制,引導人們的審美活動。
4盆景美學研究的任務和方法
4.1盆景美學研究的任務
盆景美學,一方面依賴于人們的盆景審美的實踐,從理論上概括出審美經驗,另一方面能夠反過來影響審美意識的發展,指導盆景藝術的創作。要認真研究盆景美學的產生發展規律、人們對盆景的審美反映,以及作為這種審美反映的集中表現的藝術規律,根據這些規律創作盆景,使之能適應廣大人民的審美觀念,觀賞者能感受和領悟到其美之所在,并且樂于接受,才能真正引導人們的審美活動,塑造人們的審美理想。
目前,盆景美學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完整的盆景美學理論體系,現在急需我們去做的是先建立起一個初步的理論框架。根據盆景美學自身的特點和要求,從科學和哲學的高度,自宏觀到微觀,進行具體、深入、本質的分析。從宏觀的角度,進行高度的抽象,要富有哲學性,站得高,看得遠,探討大體和整體的趨勢,對微觀能起指導作用;從微觀的角度,要更具體、細致、深入,要多角度、多層次,更具有科學性,為宏觀研究提供思考和概括的依據。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逐步建立起科學的、哲學的盆景美學理論體系。
4.2盆景美學研究的方法
4.2.1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盆景美學是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融合,既不能單從抽象的概念、定義出發,脫離盆景審美與藝術實踐的實際,也不能僅停留于加工造型技術現象的羅列,而要從哲學的、科學的高度,自宏觀到微觀,對大量盆景進行深入剖析和概括提煉,上升到理論,建立起體系,再通過這些理論指導盆景創作和盆景審美的實踐。
4.2.2歷史與邏輯相統一
盆景美學是在盆景藝術實踐基礎上歷史地變化著的,盆景美學的各個范疇和規律是隨著社會生活的藝術發展而歷史地產生和形成的,如果只從邏輯上去論述,很容易陷入抽象空洞的概念和推理之中,只有把歷史與邏輯統一起來,美學理論與盆景實際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把盆景美學研究好。
4.2.3借鑒美學理論的研究成果
人類美學思想最早在奴隸制社會就已萌發,當時有很多思想家開始思考和探討。18世紀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首先在德國誕生,1735年鮑姆嘉發表了《關于詩的哲學默想錄》,第一次提出建立美學的建議,后經康德、黑格爾、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發展,逐步形成一個嚴密的科學體系。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中葉至60年代初、80年代分別進行了兩次美學大討論,使美學得到了普及和發展?,F在,美學園地空前繁榮,美學理論研究日趨深入,美學論著層出不窮。這些論著從審美對象方面,論述了審美的本質與特征、美的內容與形式以及美與自然、社會、藝術的關系;也從審美意識方面,論述了美的本質、審美的評價、審美過程以及各類藝術的審美特征;還從審美創造規律方面,探討了現實與藝術美的創造;從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方面,論述了美育與教育的關系以及美育對人生的重大作用。美學研究的深入,為建立盆景美學準備了理論基礎。同時,與盆景美學相關或相近的美學分支學科,如技術美學、景觀美學、園林美學、山水美學、文藝美學、繪畫美學等研究也走向深入,發展極其迅速,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
4.2.4逐步提高理論水平
想一下子把盆景美學的理論水平推到與盆景或美學并列的地步,是不切實際的,而要通過盆景界、美學界的人士一起努力,不斷摸索,逐步提高。可以經常組織盆景界與美學界人士對話,共同舉行盆景美學學術研討會,交流經驗,揚長避短,大膽探索,不斷革新,這樣不但有助于盆景事業的發展,也將促進美學事業的繁榮。盆景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美學理論素養,并用美學理論來指導盆景藝術實踐,更歡迎美學家從事盆景藝術實踐,從中提煉美學理論,共同創立出適應新形勢的盆景美學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建留寶.美學通論[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170~368.
[2]王朝聞.美學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15~293.
[3]韓步陽.建筑與園林專業的美術教育[J].美術,1989(1):25.
子長縣礦產資源管理站
(2019年3月)
根據縣紀委、組織部關于開好2018年度民主生活會要求,我就支部班子情況向大家匯報一下。子長縣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黨支部共有黨員8人,其中離退休黨員2人,在職6人,共設支部書記1名,組織委員1名,宣傳委員1名。
一、對照檢查查擺存在問題和不足
根據組織要求,通過與單位成員談話談心、征求意見,經對照檢查,歸納整理,支部班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和不足。
1.政治上不夠成熟,不夠敏銳。多數班子成員認為我站工作主要是落實礦山企業管理的業務工作,忽視了對政治理論的系統學習,因此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了解和鑒別,缺乏警覺性。不少班子成員習慣于慣性思維,總認為只要干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安排工作習慣于從分管領域出發,遇到困難總是想先解決自己分管的,完不成任務總是找客觀原因。大局意識不強,協作配合不力,影響整體工作推動。
2.班子成員之間思想交流不夠。多數人缺乏嚴肅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奉行“好人主義”,很少深挖細究,對同志的缺點旁敲側擊的多,錯誤地認為說到別人的痛處,會傷及同事之間的感情,不利于單位的團結。比如,單位同事辦事考慮不周,影響了自已的工作,造成彼此心中有芥蒂,如果不及時的進行交流,就影響了同事之間的關系,甚至發生矛盾。
3.黨建工作責任落得不實。對單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我們是基層單位,是辦具體業務的,黨建是黨委和總支的事,我們作為基層單位只要能過的去就行,能應敷檢查就行了。對干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抓的不夠,特別是對干部的工作紀律,作風建設抓的不嚴,不能夠以談心溝通的方式及時提醒警示糾正他們在工作、生活紀律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時甚至搞“一團和氣”。對個別遲到早退,無故不上班,不請假,辦事不主動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形成“鞭打快?!?、“干好干歪一個樣”、“干跟不干一個樣”,單位沒有形成激勵約束,積極向上的工作機制。
三、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在深入學習、廣泛討論、深刻剖析的基礎上,認為存在以上問題的深刻根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論學習不夠。對理論學習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有時把學習當作政治任務,平時學習只是滿足于看看報紙、瀏覽網面、讀讀文件。反思起來,主要還是輕視學習、放松理論武裝,做不到主動學習,與工作關系密切的學的多一些,與工作關系不大的學的相對少一些。面對現實生活中各種不健康東西的影響,忽視了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自覺加強黨性鍛煉不夠,理想信念的根扎得不深,沒有通過學習解決好理想信念、群眾觀點、思想方法、精神狀態、執政能力等問題,導致對深層次的問題缺乏深入思考。
(二)宗旨意識不牢。對延安精神的重視弘揚不夠,接觸群眾少了,離群眾遠了。在安排工作、部署任務時,注重上級要求,忽視了問題能否解決、群眾是否滿意;在干部考核評價、督促指導上,主要看工作任務完成了沒有,而不是聽取群眾的意見、看群眾怎么評說。
(三)創新意識不強。大部分班子成員改革創新意識不足,在工作中存在經驗主義和慣性思維,不能主動學習新事物、思考新問題、提出新思路。有些同志在工作上有許多新想法,但是缺乏勇氣,不能大膽作為,習慣按老一套辦事。
(四)責任意識淡薄。在班子成員中存在著求穩怕變、求穩怕險、求穩怕錯的思想,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銳氣不足,在問題和困難面前縮頭縮腦;有的工作滿足于現狀,創新意識不強,缺少應有的進取精神,滋生了隨大流,滿足于不違規、不觸線、不出事思想。有的在工作上不愿意動腦筋,只求得過且過、未能盡心盡責;有的遇事瞻前顧后,畏首畏尾,以致在不知不覺中拉大差距,在猶豫不決中喪失機遇。久而久之,抓工作的韌勁沒有了,恒心消退了,敢于擔當、敢闖敢為的責任意識逐漸弱化,造成不做為的現象。
(五)黨性修養有所放松。近年來,隨著工作生活環境的變化,班子成員放松了對黨性修養的要求,放松了對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革新能力的重視和提高。在政治理論學習上自覺性不強,思考問題不深,自我反省不夠;班子成員間平時相互交流交心不足,民主生活會上自我批評不足,相互批評更少。
(六)紀律執行有所松懈。班子仍然存在紀律管束執行不夠到位的情況,沒有起到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對執行政治紀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政治紀律的內容向干部職工宣傳教育不夠。一些應該執行,能夠執行的制度執行得不嚴格、不徹底。對干部職工思想、紀律、作風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和苗頭重視還不夠;對身邊的一些錯誤行為,批評和糾正的力度還不很大,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好人主義”和怕得罪人的思想。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
針對班子和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下一階段,我們將提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強化整改落實,務求我站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成效。
一、建設學習型機關。以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班子為目標,堅持每周一定期學習制度,加強對干部政治理論、政策水平及業務技能的培訓,準確把握黨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提高班子成員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履職盡責本領。
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班子成員要在強化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的同時,結合礦產工作和我縣社會發展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行專項調研,通過調研活動,把學到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