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6:08
序論:在您撰寫心理障礙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是否具有優質的作文起步教學,是兒童稚嫩、敏感、
纖弱心河里能否激起喜愛作文浪花的關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二三年級是起步作文的關鍵階段。大部分農村小學,由于師資質量上的問題,不少教師對學生造句的輔導,不是通俗地解釋某詞的意思,在學生真正理解之后,再啟發學生的思維,進行多角度訓練,達到比較熟練運用的目的,而是在學生一知半解之時,就舉出少得可憐的例句,替剛剛啟動思維的學生套上一個箍,把知識局限在一個小圈圈內。當著根據一定的意思綴段或綴文時,教師所舉例句上有的,學生有可能熟練運用,很快成段成文。而例句上無,綴段或綴文中所需要的,學生就會彷徨而不知所措。如無反復,就會加重一部分學生的心理負擔,感到“作文”難,從作文起步階段就開始產生逆反心理。正如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兒童感到學習困難,如果別人都能夠接受的東西他不能接受,那就說明,他在童年時期沒有從周圍的人那里獲得對于他的發展來說應當獲得的東西。兒童正是在這個年齡期——從一歲到七、八歲,變得頭腦遲鈍的?!币虼耍鸩阶魑倪@一步抓不好,對學生以后的作文學習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后果。
二、豐富多彩的作文教學,是激發學生作文情趣的源泉,
而生硬平淡的作文教學,則是阻礙學生作文進步的丘陵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也在逐步變化。尤其是初中學生,學習興趣開始分化,而且興趣廣泛又不穩定。他們表現出有時特別喜愛作文學科,或者某種與寫作有關的活動,有時又特別喜愛另一門學科或另外一些活動。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學生數理化成績冒尖,但語文成績不佳,尤其是作文水平低劣,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整體知識結構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那么,初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分化,除了心理發展的特點逐步變化的原因外,還有哪些原因呢?實踐告訴我們,教師業務素質的強弱、教學是否生動有趣、組織教學的新穎程度等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因此,在這個階段,初中語文教師對于作文輔導的責任更為重大。其一,應采用多側面的訓練,拓寬學生學習寫作的內涵,例如在記敘文訓練中,可以分出寫人訓練、記事訓練、寫景訓練、狀物訓練等。在寫人訓練中可以分出寫人片斷訓練——肖像描寫、行動描寫、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寫人完篇訓練——用綜合方法寫人、通過具體事件寫人、把題材歸類后從幾個不同方面寫人、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寫人、用對比方法寫人等。在記事訓練中也可以分出記事片斷訓練——場面描寫、事件片斷描寫;記事完篇訓練——單一事件描寫、復雜事件描寫等。在寫景訓練中又可以分出寫景片斷訓練——抓住景物特征寫環境的一角、按觀察的方位或層次描寫全景、固定觀察點與景物的變化、移動觀察點按移動的空間順序寫景、即景抒情與情景交融等;寫景完篇訓練——實景描寫、虛景描寫等。在狀物訓練中又可以進行靜物的描寫訓練、動物的描寫訓練和借物抒情的訓練。多側面訓練,可以避免寫作教學過程的枯燥和空泛,使教學內容充實全面,使學生學來有其味難盡的感覺。其二、采用生動新穎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快樂中,提高寫作水平。諸如到野外春游,當場進行寫景訓練;課內進行限時口頭作文比賽;教師引導。學生當堂進行作文構思或評講辯論;布置對一個老師進行肖像描寫;布置記當天的某一堂課;布置觀察當天的哪一件事,并進行描寫;布置學生間相互進行肖像、個性、表現的描述;指定學?;蛞巴獾膶R痪拔?,要求即景抒情;指定教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其他學生當場進行描寫;布置對專一動物進行觀察描寫等。筆者曾運用以上這些活動形式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常常達到妙趣橫生、寓教于樂而樂不可支的境地。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因此而長盛不衰。
三、在學生生活實際的園地里,充分利用教材,強化課外
閱讀,以培養想象力為助動力,才有可能獲取作文教學的累累
碩果
學生感到苦惱的是作文,教師感到苦惱的是作文教學。作文是學生思想、生活、思維、語言的綜合反映。為什么有些學生對作文畏之如虎?關鍵在教師身上。首先,作文教學必須局限在學生生活實際的園地里,要寫學生所熟悉且有較深理解的東西。這樣,學生作文才不會味同嚼蠟,無物可寫。呂叔湘曾說過,命題作文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方法。但這個命題又決定著學生寫作的成功程度。題目出得不好,主要表現在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在無物可寫時,只好抄書抄報。寫作文無非是讓學生把腦子里的東西組織起來,表達出來,如果出題強人所難,學生就會勉為其難。因此,寫作教學中必須非常注意體察學生的生活,對他們所真正熟悉或者生活中肯定會出現的東西了如指掌,這樣,才能掌握寫作教學的主動權。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美感和吸引力,并通過強化課外閱讀,來培養、提高學生的寫作自覺性。眾所周知,一般的說來,教材就是范文,顧名思義,范文即典范之文。而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對時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總是津津樂道,分析來、分析去,學生最后仍然無動于衷,或者毫無收獲,而在如何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等方面,則考慮甚少。另外,有的教師僅僅滿足于課上對課文的教學,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不提倡、不組織,原因是怕影響課堂學習,這些同志把課外閱讀與課堂語文、寫作教學的關系對立起來了,忘記了教材學習、課外閱讀是寫作學習的寶貴源泉。我們難以想象,一個不愛讀書的學生能夠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第三、以培養想象力作為助動力,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我們經常發現,不少學生的作文干巴巴,枯燥乏味,這正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現。想象力是人類思維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特點。黑格爾說:“如果談到本領,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睈垡蛩固拐f:“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睕]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發明創造;沒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藝術;同樣,沒有想象力,學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可能有大的提高。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呢?因為發展想象力的基礎是觀察,所以教師應首先教育學生學會觀察,努力培養自己的觀察力,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留心周圍的事物,處處做有心人,生活積累得多了,想象力就會逐漸豐富起來。其次,要明確,什么事情,都要親自經歷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要求寫強盜的人先去做強盜,寫特務的人先去叛國出賣情報,這是愚蠢和離奇的,也是做不到的。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未來世界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黨和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素質教育受到人們普遍重視。數學作為自然科學最基礎的學科,“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邏輯性”[1],是中小學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礎學科,對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特別是在培養人的思維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替代的特殊功能”[2]。我們研究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與消除的目的是:(1)便于對數學教學活動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反思,以總結經驗,找準問題,發揚成績,糾正錯誤;(2)把握中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狀態,加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益;(3)試圖探討影響數學教學質量的因素及與素質教育相悖的有關問題,使數學學科價值能夠在教育過程中得到充分展現和有效發揮,更好地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現代化建設服務。
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是指影響、制約、阻礙中學生積極主動和持久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訓練創造性思維、發展智力、培養數學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的一種心理狀態,也即是中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誤會”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理現象。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依賴心理
數學教學中,學生普遍對教師存有依賴心理,缺乏學習的主動鉆研和創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師對數學問題進行歸納概括并分門別類地一一講述,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二是期望教師提供詳盡的解題示范,習慣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實上,我們大多數數學教師也樂于此道,課前不布置學生預習教材,上課不要求學生閱讀教材,課后也不布置學生復習教材;習慣于一塊黑板、一道例題和演算幾道練習題。長此以往,學生的鉆研精神被壓抑,創造潛能遭扼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喪失。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不可能產生“學習的高峰體驗”——高漲的激勵情緒,也不可能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樂趣”[3]。
2.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筆,導致解題出錯。一是未弄清題意,未認真讀題、審題,沒弄清哪些是已知條件,哪些是未知條件,哪些是直接條件,哪些是間接條件,需要回答什么問題等;二是未進行條件選擇,沒有“從貯存的記憶材料中去提缺題設問題所需要的材料進行對比、篩選,就“急于猜解題方案和盲目嘗試解題”[4];三是被題設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層次的抽象、概括、判斷和準確的邏輯推理;四是忽視對數學問題解題后的整體思考、回顧和反思,包括“該數學問題解題方案是否正確?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該方案有什么獨到之處?能否推廣和做到智能遷移等等”[5]。
3.定勢心理
定勢心理即人們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思維定勢。在較長時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習慣性教學程序影響下,學生形成一個比較穩固的習慣性思考和解答數學問題程序化、意向化、規律化的個性思維策略的連續系統——解決數學問題所遵循的某種思維格式和慣性。不可否認,這種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格式和思維慣性是數學知識的積累和解題經驗、技能的匯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數學問題,比較順利地求得一般同類數學問題的最終答案;另一方面這種定勢思維的單一深化和習慣性增長又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如使學生的思維向固定模式方面發展,解題適應能力提高緩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等。
4.偏重結論
偏重數學結論而忽視數學過程,這是數學教學過程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從學生方面來講,同學間的相互交流也僅是對答案,比分數,很少見同學間有對數學問題過程的深層次討論和對解題方法的創造性研究,至于思維變式、問題變式更難見有涉及。從教師方面來講,也存在自覺不自覺地忽視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忽視結論的形成過程,忽視解題方法的探索,對學生的評價也一般只看“結論”評分,很少顧及“數學過程”。從家長方面來講,更是注重結論和分數,從不過問“過程”。教師、家長的這些做法無疑助長了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偏重結論心理。發展下去的結果是,學生對定義、公式、定理、法則的來龍去脈不清楚,知識理解不透徹,不能從本質上認識數學問題,無法形成正確的概念,難以深刻領會結論,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啟迪,思維的方法和習慣得不到訓練和養成,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此外,還有自卑心理、自諒心理、迷惘心理、厭學心理、封閉心理等等。這些心理障礙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制約、阻礙著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數學教學效益降低,教學質量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中學生產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復雜的,既有教師、家長、社會方面的因素,也有中學生自身的因素。具體地講,存在的影響因素有如下一些:①“應試教育”大氣候影響,片面追求升學率、題海戰術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忙于應付;②對素質教育缺乏科學的全面的理解;③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和標準有待于進一步完善;④數學學科價值還未真正被廣大教師和學生所認識;⑤教法單調死板,缺乏針對性、趣味性和靈活性;⑥學法指導不夠,學生學習方法不對頭;等等。
二
如何引導中學生克服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增強數學教學的吸引力?這是數學教法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堅持“四重、三到、八引導”,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真正領悟和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進而愛學、樂學、會學、學好。
“四重”,即重基儲重實際、重過程、重方法。
1.重基礎
就是教師要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嚴格按照大綱提取知識點,突出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清楚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體系及其各自在結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實際
一是指教師要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學生實際,包括學生學習、生活、家庭環境,興趣愛好,特長優勢,學習策略和水平等等;二是指數學教學內容要盡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三是要加強實踐,使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初步體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
3.重過程
揭示數學過程,既是數學學科體系的要求也是人類認識規律的要求,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需要?!皬囊欢ㄒ饬x上講,學生利用‘數學過程’來學習方法和訓練技能,較之掌握知識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義”[6]。一是要揭示數學問題的提出或產生過程;二是要揭示新舊知識的銜接、聯系和區別;三是要揭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四是要對解題思路、解題方法、解題規律進行概括和總結??傊耙詥l誘導為基幢,“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來揭示獲取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進而達到發展學生能力的目的”[7]。
4.重方法
“數學方法是在數學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的具體途徑、手段和方式的總稱。”[8]所謂重方法,一是要重視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學生接受理解,又不包辦代替,讓學生充分動腦、動口、動手,掌握數學知識,掌握數學過程,掌握解題方法;二是要重視學法指導,即重視數學方法教學。數學學法指導范圍廣泛,內容豐富,它包括指導學生閱讀數學教材,審題答題,進行知識體系的概括總結,進行自我檢查和自我評定,對解題過程和數學知識體系、技能訓練進行回顧和反思,等等。
“三到”,即教師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澳軌蛘嬲龅较雽W生所想,想學生所疑,想學生所難,想學生所錯,想學生所忘,想學生所會,想學生所樂,從而以高度嫻熟的教育技巧和機智,靈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導學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調節學生的意志,用自己的個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用自己的心靈呼應學生的心靈,使師生心心相印,肝膽相照。課堂步入一個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學成為一種賞心悅目、最富有創造性、最激動人心的‘精神解放’運動”[9]。
“八引導”,即學科價值引導、愛心引導、興趣引導、目標引導、競賽引導、環境引導、榜樣引導、方法引導。
1.學科價值引導
就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的學科價值,懂得為什么要學習數學知識。一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的悠久歷史;二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與各門學科的關系,特別是它在自然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在工農業生產、現代化建設和現代科學技術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讓學生明白當前的數學學習與自己以后的進一步學習和能力增長的關系,使其增強克服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自覺性,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
2.愛心引導
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特別是對于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更應主動關心他們,征詢他們的意見,想方設法讓他們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向他們奉獻一片摯誠的愛心。
3.興趣引導
一是問題激趣?!皢栴}具有相當難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經努力可以克服困難,但并非輕而易舉;可以創造條件尋得解決問題的途徑,但并非一蹴而就”[10];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創設生動形象、直觀典型的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有語言激趣、變式激趣、新異激趣、遷移激趣、活動激趣等等。
4.目標引導
數學教師要有一個教學目標體系,包括班級目標、小組目標、優等生目標和后進生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使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都有前進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標要既有長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總體性的又有階段性的,既有現實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對于學生個體,特別是后進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過“暗示”和“個別交談”使他們明確目標,給他們加油鼓勁。
5.環境引導
加強校風、班風和學風建設,優化學習環境;開展“一幫一”、“互助互學”活動;加強家訪,和家長經常保持聯系,征求家長的意見和要求,使學生有一個“關心互助、理解、鼓勵”的良好學習環境。
6.榜樣引導
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自己心中的榜樣,一是要在教學中適度地介紹國內外著名的數學家,引導學生向他們學習;二是要引導學生向班級中刻苦學習的同學學習,充分發揮榜樣的“近體效應”;三是教師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7.競爭引導
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建立競爭機制,引導學生自覺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學、趕、幫爭先進。
一、畏難,心理壓力較大
初中物理重在表淺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現象具有較強的直觀性,而且多數是單一的、靜態的、教學要求以識記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現象比較復雜而抽象,多數要用定量的方法進行分析、推理和論證,教學要求重在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討論和解決實際問題。例如高一物理的運算又迅速地從單純的算術、代數運算過度到函數、圖像、向量、極值等運算。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維能力,應用數學能力以及與之對應的優化方法、學習習慣和思維質量,這對于剛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維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尚處于經驗型階段的高一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思維方式中質量上的飛躍。高中物理難學是確實存在的現象,大部分的學生覺得成績比初中退步了,對現在的成績感到不滿意,而且對學習高中物理有較大的心理壓力。眾所周知,在高考各科成績中,物理學科的平均分歷來都是較低的;而在學生當中''''物理難學''''成為抹不去的陰影。不良的競爭,過大心理壓力的長期作用會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不勝負荷,從而產生學習障礙,結果"臺階"的跨越更顯艱難。
二、刻板的學習方法,惰性心理
初中以形象思維為主、通常從熟悉、具體、直觀的自然現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高中從理想模型代替直觀現象客體入手,通過邏輯判斷和抽象思維建立概念和規律,這種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必然使得學生要改進原來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新的要求。學習上產生困難,往往并非學生思維水平或智力的問題,而是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去學。事實上,學生學會物理,到自己會用物理差距還非常大。從我多年的調查分析,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掌握正確、合適的學習方法,這已是他們在物理學習中遇到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途徑只限于課堂聽講,缺乏對自然科學的探索精神。課后只是為了做題而做題,死記公式,生搬硬套。少了求知的熱情,成功的喜悅,只靠考試、升學的壓力是無法產生濃厚興趣和學習欲望的,反而會出現"惰性心理",完全依賴老師課堂講解,思維惰性大,思路狹隘,滿足于固有的思維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約束,只能套用知識,不能靈活運用知識,只能模仿,不能創新,思維僵化。"滿堂灌"教學法和"題海戰術"是產生惰性心理的溫床。西方一位頗有名氣的未來學者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中寫道:"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存在惰性心理的障礙,就不會主動去汲取知識,學不到真正的東西,也不可能成為新世紀的創新人才。
三、思維負遷移,"暈輪"效應
思維定勢的遷移分為正向遷移和負遷移。對新知識的學習起積極、促進作用的為正向遷移;起干擾、抑制作用的為負遷移。物理教學中思維定勢負遷移的消極表現:
1、在解決新問題時,盲目地照搬舊經驗,不注意新舊問題間的差異。
2、由于思維定勢造成思維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維的發散,缺乏創造性。
3、在建立概念和規律時,學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內涵和外延,便會造成"定勢錯覺",而極易遷移到應用中去。不能區別相互之間有聯系的物理概念,如電壓和電動勢,電勢與電勢能,質量與重量,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
4、學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時的穩定性和清晰性差,理解不透切,將一些本質不同,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關的概念或規律混淆,產生暈輪效應,成為學習的障礙。如在對自由落體運動問題的認識上,學生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它們所受的重力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問題的認識上,學生對雞蛋碰石頭這一物理現象,認為雞蛋碎了是由于石頭對雞蛋的作用力比雞蛋對石頭的作用力大;分不清變化和變化率,如速度的變化和速度的變化率;磁通量的變化量和磁通量的變化率等;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學生將其作為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一般關系,以滑動摩擦力概念代替了摩擦力概念;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及其加速度的大小不變,方向總是指向圓心,學生將這一特征當作圓周運動的一般特征,以勻速圓周運動概念代替了圓周運動概念。
四、性別心理障礙
在跨越初高中"臺階"的過程中,有的人越往上攀登越感吃力,不乏落伍者。而落伍者中,有不少是女生。理科是女生弱項的輿論和事例常壓得女生不敢放膽去學習物理,造成心理負擔,使學習信心不足。例如近幾年各省高考實行"3+X"以來,其中"X"科選讀物理的女生較少,在理科重點班的女生則更少。女生學好物理的信心明顯低于男生,學習的勁頭也不如男生,對自己不敢高要求,做題時,也不夠男生靈活。在大部分人認為女生學習物理至少在某方面比男生困難的情況下,女生的心理壓力實在不小。科學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異。但這些差異主要不是表現在水平上而是特色上的不同。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維方面較強;女生在形象、機械思維方面較強,在高中偏向邏輯推理的學習中,女生喜歡記憶的方法已不適用了,從而在成績上出現退步現象,但特色的差異并不代表能力水平的高低,只是一開始的適應程度的不同,使有的女生心理上產生障礙,缺乏信心,畏縮不前。
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下面介紹一些打破心理障礙的方法:
高中物理注重物理現象的觀察到分析物理現象、建立物理模型并進行定量分析研究,因而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才能學好。從上面的調查研究分析可以獲知,對于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來說,這種思維的較高層次的要求常會令他們無所適從。當高一學生在物理學習上遇到心理障礙,我們要想辦法幫助他們盡早克服,使他們盡快適應過渡期,愉快投入高中的知識吸取中。
首先,要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科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情商。
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籽。他說:"只關心種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種籽喂麻雀。"興趣和好的動機能夠很大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要處理好師生關系,激勵學生不怕挫折,勇于前進;要“思學生所想,解學生所難,料學生所錯,投學生所好”。
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并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改變一講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據教學目的,通過"設疑"、"析疑"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提問和發表自己的見解,參與課堂討論,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束縛,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懂得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增強學生的受挫能力和解決困難的信心,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給他們開闊眼界的機會。有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的興趣萌發出來了,教與學也就更加相輔相成了。
其次,注重物理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門基于實驗的學科,實驗在物理研究、教學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年的新課改中物理實驗的教學加重了,高中物理更抽象,而學生的自我意識又增強了,他們更傾向于獨立思考。演示實驗可以使他們"眼見為實",學生實驗更使他們有自己動手的機會,課外小實驗又有趣,學生都比較樂于參與。
可見,實驗確實是受學生歡迎的,良好的實驗課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并且簡單的,生活化的實驗材料可以給學生親切感,消除對物理學的畏難情緒。并且有人曾說過,實驗的教育價值與實驗裝置的復雜程度成反比。但教師同時也要注意實驗的針對性,不要令學生看過了、做完了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實驗有什么目的和作用;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心態,如為了結果完美而修改資料,把實驗當游戲等。
第三,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
社會的發展需要創造,人人都希望有所創造,創造性思維能力是能力培養的核心,它對其他能力的形成、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很重要,因為高中教育面對的是青少年,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完全符合他們的心理發展規律的。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未來世界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黨和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素質教育受到人們普遍重視。數學作為自然科學最基礎的學科,“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邏輯性”[1],是中小學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礎學科,對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特別是在培養人的思維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替代的特殊功能”[2]。我們研究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與消除的目的是:(1)便于對數學教學活動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反思,以總結經驗,找準問題,發揚成績,糾正錯誤;(2)把握中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狀態,加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益;(3)試圖探討影響數學教學質量的因素及與素質教育相悖的有關問題,使數學學科價值能夠在教育過程中得到充分展現和有效發揮,更好地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現代化建設服務。
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是指影響、制約、阻礙中學生積極主動和持久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訓練創造性思維、發展智力、培養數學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的一種心理狀態,也即是中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誤會”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理現象。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依賴心理
數學教學中,學生普遍對教師存有依賴心理,缺乏學習的主動鉆研和創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師對數學問題進行歸納概括并分門別類地一一講述,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二是期望教師提供詳盡的解題示范,習慣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實上,我們大多數數學教師也樂于此道,課前不布置學生預習教材,上課不要求學生閱讀教材,課后也不布置學生復習教材;習慣于一塊黑板、一道例題和演算幾道練習題。長此以往,學生的鉆研精神被壓抑,創造潛能遭扼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喪失。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不可能產生“學習的高峰體驗”——高漲的激勵情緒,也不可能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樂趣”[3]。
2.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筆,導致解題出錯。一是未弄清題意,未認真讀題、審題,沒弄清哪些是已知條件,哪些是未知條件,哪些是直接條件,哪些是間接條件,需要回答什么問題等;二是未進行條件選擇,沒有“從貯存的記憶材料中去提缺題設問題所需要的材料進行對比、篩選,就“急于猜解題方案和盲目嘗試解題”[4];三是被題設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層次的抽象、概括、判斷和準確的邏輯推理;四是忽視對數學問題解題后的整體思考、回顧和反思,包括“該數學問題解題方案是否正確?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該方案有什么獨到之處?能否推廣和做到智能遷移等等”[5]。
3.定勢心理
定勢心理即人們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思維定勢。在較長時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習慣性教學程序影響下,學生形成一個比較穩固的習慣性思考和解答數學問題程序化、意向化、規律化的個性思維策略的連續系統——解決數學問題所遵循的某種思維格式和慣性。不可否認,這種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格式和思維慣性是數學知識的積累和解題經驗、技能的匯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數學問題,比較順利地求得一般同類數學問題的最終答案;另一方面這種定勢思維的單一深化和習慣性增長又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如使學生的思維向固定模式方面發展,解題適應能力提高緩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等。
4.偏重結論
偏重數學結論而忽視數學過程,這是數學教學過程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從學生方面來講,同學間的相互交流也僅是對答案,比分數,很少見同學間有對數學問題過程的深層次討論和對解題方法的創造性研究,至于思維變式、問題變式更難見有涉及。從教師方面來講,也存在自覺不自覺地忽視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忽視結論的形成過程,忽視解題方法的探索,對學生的評價也一般只看“結論”評分,很少顧及“數學過程”。從家長方面來講,更是注重結論和分數,從不過問“過程”。教師、家長的這些做法無疑助長了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偏重結論心理。發展下去的結果是,學生對定義、公式、定理、法則的來龍去脈不清楚,知識理解不透徹,不能從本質上認識數學問題,無法形成正確的概念,難以深刻領會結論,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啟迪,思維的方法和習慣得不到訓練和養成,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此外,還有自卑心理、自諒心理、迷惘心理、厭學心理、封閉心理等等。這些心理障礙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制約、阻礙著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數學教學效益降低,教學質量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中學生產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復雜的,既有教師、家長、社會方面的因素,也有中學生自身的因素。具體地講,存在的影響因素有如下一些:①“應試教育”大氣候影響,片面追求升學率、題海戰術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忙于應付;②對素質教育缺乏科學的全面的理解;③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和標準有待于進一步完善;④數學學科價值還未真正被廣大教師和學生所認識;⑤教法單調死板,缺乏針對性、趣味性和靈活性;⑥學法指導不夠,學生學習方法不對頭;等等。
二
如何引導中學生克服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增強數學教學的吸引力?這是數學教法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堅持“四重、三到、八引導”,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真正領悟和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進而愛學、樂學、會學、學好。
“四重”,即重基儲重實際、重過程、重方法。
1.重基礎
就是教師要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嚴格按照大綱提取知識點,突出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清楚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體系及其各自在結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實際
一是指教師要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學生實際,包括學生學習、生活、家庭環境,興趣愛好,特長優勢,學習策略和水平等等;二是指數學教學內容要盡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三是要加強實踐,使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初步體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
3.重過程
揭示數學過程,既是數學學科體系的要求也是人類認識規律的要求,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需要?!皬囊欢ㄒ饬x上講,學生利用‘數學過程’來學習方法和訓練技能,較之掌握知識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義”[6]。一是要揭示數學問題的提出或產生過程;二是要揭示新舊知識的銜接、聯系和區別;三是要揭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四是要對解題思路、解題方法、解題規律進行概括和總結??傊?,要“以啟發誘導為基幢,“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來揭示獲取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進而達到發展學生能力的目的”[7]。
4.重方法
“數學方法是在數學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的具體途徑、手段和方式的總稱。”[8]所謂重方法,一是要重視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學生接受理解,又不包辦代替,讓學生充分動腦、動口、動手,掌握數學知識,掌握數學過程,掌握解題方法;二是要重視學法指導,即重視數學方法教學。數學學法指導范圍廣泛,內容豐富,它包括指導學生閱讀數學教材,審題答題,進行知識體系的概括總結,進行自我檢查和自我評定,對解題過程和數學知識體系、技能訓練進行回顧和反思,等等。
“三到”,即教師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能夠真正做到想學生所想,想學生所疑,想學生所難,想學生所錯,想學生所忘,想學生所會,想學生所樂,從而以高度嫻熟的教育技巧和機智,靈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導學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調節學生的意志,用自己的個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用自己的心靈呼應學生的心靈,使師生心心相印,肝膽相照。課堂步入一個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學成為一種賞心悅目、最富有創造性、最激動人心的‘精神解放’運動”[9]。
“八引導”,即學科價值引導、愛心引導、興趣引導、目標引導、競賽引導、環境引導、榜樣引導、方法引導。
1.學科價值引導
就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的學科價值,懂得為什么要學習數學知識。一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的悠久歷史;二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與各門學科的關系,特別是它在自然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在工農業生產、現代化建設和現代科學技術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讓學生明白當前的數學學習與自己以后的進一步學習和能力增長的關系,使其增強克服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自覺性,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
2.愛心引導
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特別是對于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更應主動關心他們,征詢他們的意見,想方設法讓他們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向他們奉獻一片摯誠的愛心。
3.興趣引導
一是問題激趣?!皢栴}具有相當難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經努力可以克服困難,但并非輕而易舉;可以創造條件尋得解決問題的途徑,但并非一蹴而就”[10];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創設生動形象、直觀典型的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有語言激趣、變式激趣、新異激趣、遷移激趣、活動激趣等等。
4.目標引導
數學教師要有一個教學目標體系,包括班級目標、小組目標、優等生目標和后進生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使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都有前進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標要既有長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總體性的又有階段性的,既有現實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對于學生個體,特別是后進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過“暗示”和“個別交談”使他們明確目標,給他們加油鼓勁。
5.環境引導
加強校風、班風和學風建設,優化學習環境;開展“一幫一”、“互助互學”活動;加強家訪,和家長經常保持聯系,征求家長的意見和要求,使學生有一個“關心互助、理解、鼓勵”的良好學習環境。
6.榜樣引導
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自己心中的榜樣,一是要在教學中適度地介紹國內外著名的數學家,引導學生向他們學習;二是要引導學生向班級中刻苦學習的同學學習,充分發揮榜樣的“近體效應”;三是教師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7.競爭引導
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建立競爭機制,引導學生自覺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學、趕、幫爭先進。
一、困難生的心理障礙
造成困難生的因素是各方面,但最普遍的原因還是心理障礙問題。
(一)意志障礙: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發展過程,而且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即意知過程。學生意志品質的好壞,對實現教學目的、教學任務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困難生,往往不是由于智力低,而是意志力薄弱,其具體表現為:
1.缺乏學習的自覺性。人的意志受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的影響,就困難生中的多數而言,往往是缺乏理想、目的,往往認識不到學習高中物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習只是為了應付教師和家長,他們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社會、家庭等外界一些微小的刺激都會對其產生極大的干擾,使之大大地減慢完成學習的速度和增加錯誤的數量。正因為他們沒有把學習物理作為內在需要,把物理學好作為學習目的,因而未能形成自覺求索的執著信念。
2.缺乏學習的堅韌性。意志行動是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隨意行動,意志力的培養只有在克服困難的意志努力中進行,離開困難,砥勵意志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困難生中的多數人,學習物理的毅力和耐力較其他學生差,對問題不愿做較長時間的艱苦鉆研,習慣于“走馬觀花”式的學習方法,一旦遇到題目做錯了,不會主動去尋找致錯原因,因此常重犯某些錯誤。遇到更困難的問題,就一眼掃過,甚至不屑一顧,回避失敗,不善于使自己的智力活動高度緊張起來。
3.缺乏學習的興趣。教學實踐表明,興趣是相當活躍的成分和激素。尤其對物理學科,物理現象的觀察、物理概念的抽象、物理規律的描述、物理實驗的操作諸如此類的智力活動都要求盡量將自己的學習興趣保持在較高的激活水平上。然而,困難生的心情多數處在厭煩、焦燥的抑制狀態,常感到學習高中物理太難,即使有時對某個問題,某些實驗表現出一些興趣,也只是憑借不需要意志力支持的直接興趣學得一時的輕松愉快,一旦聽或看不懂,就覺得無味,從而使自己興趣始終未能激活起來,進而喪失興趣,越不想學習就更不會學習,導致成績越來越差,繼而在思想產生一種對自我能力的懷疑,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最終成為學習的失敗者。
(二)情感障礙
情感是人們內心對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態度的體現,如愉快、憎惡、熱愛、仇恨等。情感總是由一定的客觀事物引起的。能滿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會此起人的積極態度,使人產生一種肯定的情感,反之就會引起人的消極態度,產生一種否定情感,而在物理教育中,恰有許多與困難生需要相抵觸的情況,從而造成了困難生的情感障礙。
1.教師或家長對困難生期望值過高,教師或家長對學生提出合適的要求,有利于學生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可是困難生的基礎知識本來就薄弱、知識缺漏嚴重,然而教師或家長卻要求他們和尖子生一樣,在相同時間內接受同樣多的東西,完成同樣的學習任務,而在同樣多時間內,這些東西往往是他們無法全部接受的,由于脫離了他們的實際,所以心理負擔過重,抵觸情緒萌生,從而導致了他們害怕學物理,甚至厭惡物理,最終放棄學習物理。
2.教師教育不得法,忽視個性的差異。物理教師如果能組織既形象生動又直觀準確的實驗,運用深入意境,喚起想象、妙趣橫生的物理語言,引導學生去領略物理世界的無窮奧秘,那么伴隨的將是積極的情緒和情感。相反,枯燥和權威式的講解只會帶來被動以至消極的態度和體驗。有些教師教法單一,不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客觀實際以及個性差異靈活選用教法。教學中著眼于知識的傳授,不會因材施教,更不會因時施教(能力是處在發展之中,時時在變化),只重視多教給學生知識,而忽視能力的培養更不注意關心困難生實際心理需要,上課缺乏誘惑力和感染力等,從而造成困難生的情感障礙。
(三)思維障礙
心理學指出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邏輯性、獨創性和敏捷性等,物理思維能力具有概括、間接、深刻、抽象的特點。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主要就體現在上述能力的差異上。而所謂困難生正是在上述幾方面都存在著嚴重不足的學生,從而構成了他們的思維障礙。
1.思維廣度不夠,物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思維要有一定的廣度,這樣才能在物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但是困難生的思維品質在這方面往往表現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孤立觀點看問題,沒有良好審題習慣和技能只會生搬硬套,不能把各種物理知識相互聯系起來進行綜合思考,因而往往抓住了問題的某一方面而又忽了其它方面。
2.思維深度不夠,由于思維方式的不適應,困難生思維往往不能與教師思維同步,常處于茫然的狀態,對待問題總習慣于表面的直觀形象思維,而不去更深一層地分析和綜合進行揭示問題實質的抽象思維。
3.思維變通性不夠,困難生由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不扎實,很少能對問題的解答有一個完整的敘述。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多是一知半解,對解題方法的掌握表現為機械的模仿,長此以往形成思維呆板,一旦改變問題的方式,就造成思維混亂,抓不住關鍵環節,形不成思維中心,從而也不會尋找解決問題的替換方案,使思維受阻。
二、困難生的心理障礙的防治和轉化措施
從以上分析中不難看出,困難生的心理障礙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當然尋找原因,又何止以上幾種,問題是在找出原因后怎樣對癥下藥,找到相應的對策來防治困難生和轉化困難生,從而大面積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呢。我的做法是這樣的:
(一)強化目的教育、調動困難生學習自覺性。
根據物理教學的心理特點,學生對物理有好奇心,他們想從實驗中看到奇特現象,他們對使用和維修家用電器、解釋自然現象感到新鮮有趣,想得到能用于生活實際的物理知識;他們常會從祖國在科技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和古今中外科學家取得的成就中受到鼓舞,在心理上萌發出一種想將來在科技方面作出貢獻的愿望,因此,教師應該把課堂傳授的這些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誘使、引發其產生這些積極的心理,這樣學習物理的自覺性就自然會調動起來。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師生的情感。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情感和思維的交流,所以密切師生關系,有助于激發困難生的學習興趣,鼓起學習的勇氣。困難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他們往往因物理成績不理想而愧于見老師,更不會主動地向教師提問,長此以往,問題越聚越多,思想負擔越來越重,學習就愈感到困難,因此教師要關心和理解困難生,平時要常找他們交心談心,多給他們一點情感,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困難生傳遞親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例如,給困難生一個微笑,打個手勢,拍拍肩膀,時而在練習中寫幾名贊揚話等都會給困難生無形的力量。教學中對他們要做到“三優先”即提問優先、輔導優先、學習檢查優先,耐心細致地幫助困難生,直到弄懂弄通為止,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梁,讓教學的雙邊活動在情感交融中進行。
(三)培養困難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
過去的應試教育只面向一部分學生,面向的是升學有望的少數學生,對困難生歧視甚至排斥,而目前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反,它面對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物理教學應以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激勵學習為特征的,以學習為中心的實踐模式,由學生被動聽講的課堂變成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全部學生都有思考、發言、練習、討論、板演的機會,而不能為了課堂氣氛、教學節奏、課堂密度把機會全包給優秀生,應當挑一些易回答、易解答、易操作的問題讓困難生做,這樣不僅可使他們有了參與各種活動的機會而且能使他們在這些回答中有成功的體驗,使他們在成功中樹立信心和決心,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物理興趣。
(四)降低教學過程的起點,為他們鋪好臺階。
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形成能力培養素質的基礎。針對困難生認識能力差思維能力弱的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講解知識的發生過程和形成過程,以降低教學起點。要采用象放電影、電視中的慢鏡頭,小步子甚至倒退的手段,給困難生搭起思維的小臺階使他們拾級而上。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降低起點,對過難、坡度過大的內容要進行分步講解,對重點、難點和學生不足之處應進行必要的循環,甚至多次反復,要盡量增加演示實驗、幻燈、電視機、圖表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增加他們感性認識,提高困難生的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教學安排上要注重雙基的教學,對一些綜合性強的題應給困難生以適當的提示,要求他們搞清已知什么、所求什么、題目的性質和類型,作業中要書寫清解題思維過程。從而使他們熟練掌握解題的一般規律和技巧。
(五)指導困難生會學的方法
論文摘要:在跨欄跑教學中,針對學生“怕欄”的心理障礙,運用心理控制教學方案,加強跨欄跑教學的心理訓練,減少不良心理反應。改進學生跨欄跑的教學與訓練,對我們從事跨欄跑的教學與訓練具有指導意義。
跨欄跑是一項技術性強、身體素質要求高的體育運動項目。它因技術本身固有的復雜性和對身體素質要求高的特殊性,在客觀上給跨欄跑的教學增加了不少難度。同時,由于錯誤動作的產生,學生往往碰倒欄架,甚至可能會摔傷身體。這使不少初學者產生恐懼心理,給教學工作帶來不少困難。所以,在跨欄跑教學中,消除學生“怕欄”的心理障礙,對提高教學質量、預防和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在跨欄跑的教學訓練中,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作了些心理訓練方面的嘗試,通過書面調查和課堂實踐記錄,總結出學生在跨欄跑教學中心理障礙的具體表現在:(1)怕欄(怕欄高、怕碰、怕摔跤、怕三步上不了欄、怕全程欄)。缺乏勇氣和信心而表現出來的膽怯、猶豫、恐懼。(2)情緒不高,注意力分散。(3)憑興趣(過于興奮),盲動盲干“跳欄”。(4)情緒急躁(技術不合理,動作不協調),過于緊張。
引起恐懼的原因有三:一是情景性恐懼:主要是以前在練習跨欄時發生過危險,當再接觸跨欄練習時,危險的情景就會立即再現,這種恐懼性心理除記憶外還有想象,許多以前沒有接觸過跨欄練習的同學,看別人做動作,也會望而生畏。二是感染性恐懼:指一個人的恐懼引起其他人連鎖反應的恐懼。三是自發性恐懼;是指個別學生因天生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差,或者由于生理方面的缺陷,怕動作做不好被別的同學嘲笑而產生的恐懼。
二、消除恐懼心理的措施
通過談心與長期教學訓練經驗的總結,我們采用心理控制教學方案,克服跨欄跑的恐懼心理,分階段、分步驟組織心理訓練,從而解決學生學習跨欄跑的心理障礙。
(一)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動機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把育人放在首位,并貫穿于整個課堂中,采用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意義,積極鼓勵學生要大膽、果斷,增強自己的信心和勇氣,培養和激發正確的學習動機,甩掉包袱,輕裝上陣,盡量排除不良心理影響。
(二)明確教學任務,正確理解概念
在教學中,首先向學生介紹跨欄跑的技術演變過程以及動作要點。并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向學生交待清楚,使學生明確怎樣去做,如何去做,以避免學生對動作概念的誤解。
(三)利用直觀教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具有鮮明、生動的圖片和模型教具進行多媒體教學,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把這些積極性遷移到對學習跨欄跑技術的注意上。另外,教師做好正確而優美的動作示范或讓技術好的學生做示范,這樣對膽怯的學生可以建立良好的心理背景,減少害怕心理。
(四)采用程序化教學方法
所謂“程序化”就是先把教材編制成程序(即把教材分為若干個“小步子”),學生在每一個“小步子”上作出反應(完成動作)。我們把跨欄跑的教學分為以下6個步子:
(1)擺動腿攻欄的輔助練習
(2)起跨腿過欄的輔助練習
(3)跨欄步的練習
(4)欄間跑的節奏練習
(5)起跑至第一欄的節奏練習
(6)全程練習
對實驗組采取程序化教學方法,進行遞進式教學,如下圖(以一個步子為例):
教學時,教師嚴格控制教學原則,第一個步子產生錯誤時,要立即查出病因并接受教師的指導或同學的幫助直到成功后,再進人第二步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可先采用模擬欄架,待動作熟練后,再采用普通欄架。欄架高度由低到高,欄間距離由短到長,這樣就會逐步增強信心,誘發興趣、減輕恐懼心理,盡快掌握技術。
(五)建立欄感
欄感的建立與心理機能的提高有著密切關系,能使練習者感受與欄之間的時間感覺與空間感覺,逐步消除害怕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法建立“欄感”。
1.在跨欄步的起跨點和下欄后的落地點上設立標志,讓學生做跨欄步的節奏練習。練習時要求學生起跨攻欄要準確地踏上起跨點,下欄后擺動腿也要盡可能地落在落地點上,整個過程自然而有節奏。
2.欄間跑的節奏練習。先采用50一60厘米高的低欄架,男生距離7.5一8.5米,女生6.5一7.5米,將欄間步(男生三步,女生四步)的距離用石灰標出。練習時要求學生站在欄側,短助跑后做起跨腿過欄側練習,熟練后在欄上練習。欄間步的步點應盡可能在標志上,視學生掌握技術情況逐漸升高欄架,增加欄間距。
3.起跑至第一欄的練習。要求將步數固定(一般為8-9步)。
通過以上三步的反復練習,不斷強化過欄意識,掌握技術,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克服因身體不協調,技術不合理引起的心理上的恐懼感。
(六)區別對待,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和體格特征各有不同,所以教師要區別對待,團材施教。對身體素質差的學生應多安排素質練習;對心理負擔較重的學生應多表揚、勤鼓勵,增加他們的學習信心,絕不可放手不管;對技術動作掌握不好的學生,教師要反復示范,細致講解,采用有針對性的誘導練習,幫助其盡快掌握技術動作。
(七)隨機事件的控制
論文摘要:“80后”農民工數量已超過1億,在我國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正承擔著重要角色,但受城鄉二元體制等因素制約,他們又面臨強烈的心理矛盾與沖突。政府、社會和個人必須合力解決青年農民工的群體心理障礙,才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民工向城市轉移,越來越多的青春臉龐出現在農民工群體中,農民工的格局已經發生根本變化,“80后”農民工正逐漸成為這一隊伍的主體。農民工不僅是一個收入低下、生活貧困的群體,而且是一個面臨強烈心理矛盾與心理沖突的群體,有些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制約因素,應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關注。
一、“80后”農民工概況
根據年齡劃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已經形成了兩代農民工。第一代農民工生于上世紀50、60年代,他們于80年代或90年代初進入城市;第二代農民工生于上世紀80年代,于90年代末或新世紀初進入城市,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農民,則屬于其中的過渡一代?!?0后”農民工特指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農民工,也被稱為新生代農民工或青年農民工。據2006年國務院政策研究所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的數據顯示,我國農民工總數大約2億人,其中16—30歲的占61%。據悉,迄今為止,“80后”農民工已超過1億人。
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80后”農民工有著明顯的群體特征:年齡普遍較小,多在28歲以下,是伴隨中國改革開放成長的一代;受學校教育的程度高,多為初中以上,雖然他們的素質相比第一代農民工有了較大提高,但在受教育程度與勞動技能方面與城市人口的差距依然很大;基本沒有務農經歷,難以忍受農村的破舊、貧窮和慢節奏的生活,對家鄉的鄉土認同在減弱,甚至持批評態度,對農村的一些習慣和傳統開始出現不認可;具有更多的融入城市的沖動,正逐漸習慣于城市的繁華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部分人開始試著去認同流入地社會,如參加當地社會組織的一些集體活動,與當地人建立經常性的交往關系,甚至加入當地的一些社會組織等,想在城市安家立業,但自己的根仍在農村,矛盾心理異常突出;更重視自身價值的發揮,有較強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其父輩們主要為尋求生計而出門打工不同,他們打工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是為了鍛煉自己、尋找更好的個人發展機會,希望追求更完美的人生;有較強的維權意識,更注重工作環境、自身權益乃至個體感受,不能忍受身份歧視,也不再像父輩一樣甘于艱苦廉價的勞動,而更在乎所在城市能否給予他們平等的人格待遇;對政治、文化等生活的需求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但總體來看,他們在政治上的參與意識還比較低,很多農民工在進城后沒有參加過選舉,沒有參加工會組織等。面對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受體制和自身素質的約束,“80后”農民工生存和發展的機會與挑戰并存,理想與現實交織碰撞,在心理上往往處于尷尬的境地,極易出現心理問題,這些都阻礙了他們在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格的完善。
二、“80后”農民工常見的心理障礙
作為農民工的主體,“80后”農民工承擔著城市最臟、最苦、最累、最險的工作,為城市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其心理狀況主流是好的:吃苦耐勞,遵紀守法,積極進取。但是由于生活、工作的巨大壓力,精神生活的嚴重缺失,惡劣的工作、生活條件,在城市社會地位的低下等等原因,使部分農民工的心理出現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自卑與壓抑。由于農民工的戶籍在農村,傳統的城市管理制度在戶籍、教育、社會保障、人事、醫療制度等方面只承認城市居民,而將農民工排斥在外。由于人為造成的先天身份的差別,農民工只能處于“二等公民”的尷尬境地。城市居民由于先天具有的城里人身份,不須通過后天努力就可獲得許多社會公共資源,在社會生活方面能夠享受到諸多特權,在社會競爭方面占據著明顯的優勢,無論在現實利益和心理感受上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這種因先天身份差別而導致的不平等深深地刺激了“80后”農民工的自尊心,加重了自卑感,很容易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與生活上的貧困相比,更難以忍受的是農民工不被城市接受,不能與城里人正常交往與合作,不能像城里人一樣感受到平等與尊嚴。在日常生活中,農民工還要忍受因家庭分居、婚戀情感、文化活動匱乏及生活條件限制等,經常處于性壓抑和整體精神壓抑的心理狀態,這很容易產生農民工與城里人的心理對抗。
2.封閉與孤獨?!?0后”農民工進城的同時也是一個重新社會化的過程。他們雖然在空間上走近了城市,但由于受現行戶籍制度和其他制度性的排斥,同時也受其自身的文化心理、價值觀、行為方式變化滯后的影響,使得農民工無論在城市工作多久,都注定是游離于城市邊緣的“匆匆過客”。城市的生活并未提供給青年農民工良好的轉換環境,空間上的隔離、生活方式的差異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的冷淡、歧視與疏遠,不僅無助于青年農民工打破舊的角色意識,融入到新的城市生活中去,反而加劇了他們的心理不適應,在精神上不能很好地真正融入城市,而總是處于封閉與孤獨狀態,只能囿于自己的社會交往圈和文化習俗之中。2007年8月,浙江省永康市總工會先后對五金、包裝、工藝品、電子、金屬等五個行業、20家不同規模企業的外地民工展開了為期幾個月的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因受孤獨難以適應環境等因素的困擾,60%以上的外來民工,尤其是"80后”農民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感到寂寞孤獨”的為80%。很多農民工進城已經十多年了,卻幾乎沒有城里人朋友。加之基本上沒有文化娛樂生活,長年累月重復“干活——吃飯——睡覺”的單調生活,很多農民工將在街上溜達、看臨街電視、打撲克作為業余生活的主要內容。
3.不滿與怨恨。與農民工相比,城市居民享受著更多國家社會保障和福利,大多可以較輕松地生活。而“80后”農民工不僅沒有社會保障,而且從事著城市里高強度、高風險、低收入的勞動。更有甚者,農民工還被老板克扣和拖欠工資,這使得農民工在生活上只能維持很低的水平。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和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反差,容易使農民工產生強烈的被剝奪心理。在自身利益長期被忽略以致損害的情況下,容易引發他們對現實社會的嚴重不滿。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還會經常受到個別城市居民的不公正對待。有的居民以自己城市人的身份歧視農民工,將農民工視為“外來人”,將他們看作是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甚至故意在公共場所欺負、捉弄農民工;有些城市居民對為他們提供服務的農民工缺乏信任、理解和尊重,甚至故意刁難,丟了東西就認定是農民工所為,直接傷害了農民工的自尊心;有些城市執法人員在執法和城市管理過程中對進城農民與城市居民持雙重標準,對農民工動輒罰款、毀壞東西甚至任意打罵;有些商場、酒店、浴池等公共場所以衣冠不整、有礙店容或影響其他人消費等種種借口拒絕農民工進入。大多數“80后”農民工坦言,他們心里最難受的就是城里人看不起自己,個別城市人還以對農民工進行刁難和人格侮辱為樂,這很容易產生農民工與城里人的對立,他們中的個別人則可能在人格受損時以破壞城市公共設施、偷竊、群毆等極端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怨恨情緒。
4.仇視與報復。我國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大城市繁榮與富庶是來自偏遠鄉村的青年農民工無法想象的。在農村的時候,這種差距他們還沒有親身體驗到,但是一旦進入到城市,這種差距就立即顯現在他們面前。而二元制社會結構所構筑的用工與戶籍制度壁壘,也把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超越這種差距的希望打破。城市中繁華富裕與他們低下的社會地位和微薄的收入形成強烈的對比,社會保障的缺失、合法維權的困難、政治與社會事務參與途徑的狹窄、城市居民的冷漠歧視與優越感更強化了他們的反城市甚至心態。這種心態不是針對某個具體的城市居民的,而是針對所有的城市居民的。這種情緒的極端反應就是敵視和仇恨城市的情緒,以往的道德束縛、法制束縛已經不起作用,因而采取極端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報復城市居民就不足為奇了。
三、塑造“80后”農民工健康心理品質的對策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公民主體健康的心理品質,“80后”農民工是農民工的主體,其心理障礙是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迫切解決的問題之一。這是一項長期和系統的工程,需要國家和政府、農民工自身、用人單位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的心理問題。
1.推進城鄉二元制度改革,消除對農民工的歧視性管理。首先,政府應該放寬對農民工獲得城市戶籍的限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逐步廢除戶籍制度,使農民工獲得正式的市民身份。其次,政府應該全面改革與戶籍制度相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使農民工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國民待遇。如逐步消除對農民工的就業限制,促進城市勞動力市場的整合,保護農民工的平等競爭權;修訂有關法規,規定農民工的政治參與不是以身份而是以地域為標準,為農民工參與城市政治生活開辟途徑;逐步將農民工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范圍,為農民工提供失業、養老、醫療、住房等社會保障,消除對他們的社會保障障礙。同時,提高其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將農民工子女納入城市義務教育體系之中,對其實行與城市學生一視同仁的政策,保護其義務教育權利;逐步廢除暫住證等針對城市外來人口的證件制度,建立起統一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等。
2.加強對“80后”農民工的教育培訓,提升其自身素質能力。(1)加強對農民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對客觀事物的認知能力,提高農民工心理素質,增強心理抗挫能力。通過教育使他們做到能正確對待自己,對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評價;能正確對待別人,善交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正確對待工作,熱愛學習和勞動,避免精神空虛。只要他們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退縮、不逃避、不幻想,就能使自己的心理處于一種和諧、自然的健康狀態。(2)加強對農民工的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和職業培訓。政府要組織建立民工學校、民工文化俱樂部等,提高農民工的科學文化水平,增強明辨是非能力。同時成立專門職業培訓機構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提升職業道德。(3)加強對農民工的普法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增強青年農民工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認識,讓農民工了解國家政策,理解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增強他們對黨和政府的信心,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勞動者。
3.加強對“80后”農民工的組織管理,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農民工在城市打工,脫離了原來農村的組織與管理,而城市管理組織又大多采取“經濟上吸納、社會上拒入”的態度,使農民工成為城市和農村的“邊緣人”,沒有組織約束,自由散漫,極易產生各種社會問題。因此,必須加強組織與管理,具體做法是成立農民工自己的組織,如農民工工會等,從而可以通過正當渠道向政府表達其利益需求;制定保護農民工的政策和措施,嚴厲打擊坑害農民工利益的組織和行為,如黑心中介、克扣拖欠農民工工資等等;開放城市組織體系,吸納農民工進入社區組織、各級黨團組織、工會組織、社會團體等各類組織,加強農民工事務管理,從而增強農民工的歸屬感。在此基礎上,要努力豐富農民工的文化生活。根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從他們是文化創(下轉第57頁)(上接第55頁)造、文化接受的主體入手,從他們的認同感和欣賞能力出發,當地政府要大力發展公共文化設施,改變文化服務供應方式和機制,將農民工的文化生活納入社區文化管理,給予他們創造文化產品和活動的空間及舞臺。
4.提供個案輔導與咨詢,正確引導權利意識和市民意識的覺醒。個案心理輔導與咨詢的目的在于幫助個人和家庭減低壓力、解決問題,達到個人和社會的良好福利狀態。對于“80后”農民工來說,往往個人能力,包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都比較欠缺,這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導致他們難于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的弱勢地位。因而有必要為他們提供多方面的輔導和支持,比如整合各種資源設立輔導機構,開通咨詢熱線等為農民工提供心理輔導、就業信息、法律知識,發展個人職業能力,解決心理煩惱,強化城市適應能力。同時,也要加強對青年農民工的公民教育,弘揚公民的權利意識和市民意識,呼喚公民義務與責任,引導青年農民工不僅以理性精神合法維護權益,還要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