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5:31
序論:在您撰寫教研活動內容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幼兒;幼兒期;動作發展;體育活動內容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12)03-0133-08
1、研究背景
1.1 關于動作及動作發展的認識 “動作”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下,肢體、軀干的肌肉、骨骼、關節協同活動的模式。它既可以指由多個部分共同構成的完整活動模式,也可以指某一部分的特定活動模式。動作是我們早期生長發育的核心。作為保障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技能,動作是個體與環境進行有效互動的基本手段?!皠幼靼l展”則是指個體一生中動作的變化過程。動作的發展是幼兒發展的基礎,是其生活、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直接前提。
1.2 動作發展的基本理論
1.2.1 動作的分類 Rudolf Laban(1971)認為,無論什么形式的運動,無論運動的目的是什么,可觀察到的運動都可以分成以下四個主要元素:身體意識、空間意識、效果、關系。第一,身體:身體哪個部分移動?第二,動力:身體怎樣移動?第三,空間:身體往何處移動?第四,關系:有什么關系存在?根據這些元素,Laban把基本動作分為控制性動作、非控制性動作以及移動性動作??刂菩詣幼魇侵覆倥煌⌒陀镁?,如球、彩帶、繩、圈、花環等發展幼兒操控技能的練習形式。包括:投擲、接、收集、踢、踢懸空球、排球、截擊、利用球拍敲打、利用長手柄工具敲打等;非控制性動作是指身體在原地所進行的練習形式。包括:轉動、扭動、滾動、平衡、重量轉移、跳動及著地、伸展和扭曲等;移動性動作是指身體從一點移到另一點的練習形式。包括:行、跑、單足跳、跑跳步、滑步、追逐、逃避和閃避等。非控制性動作是控制性及移動性動作的基礎。非控制性動作強調平衡——靜態或動態的平衡,這種能力在技巧、體操、跳水及滑冰等項目中非常重要。而控制性動作不僅包含大肌肉動作也包含小肌肉動作,它所包含的投、接、踢等基本動作都可以轉換為打網球、擲標槍、踢足球等基本技術。而如果能熟練掌握移動性動作,如跑、跳、踢等技術,就能夠用來從事如籃球運球過人、助跑跳遠等特定項目。
1.2.2 動作的發展階段 Gallahue把兒童動作發展以年齡為特征,按“三角形”來劃分。越是簡單的、基礎的動作放在塔基,越是復雜的動作放在塔尖(圖1)。從圖1里可以看出,幼兒的動作發展是建立在準備與經驗的基礎上的,上一個動作的獲得是為下一個動作的掌握打下基礎。2~7歲是基礎動作階段,主要是發展多樣的基本動作,這個階段又包括動作的起始(2~3歲)、初級(4~5歲)、成熟(6~7歲)三個不同、而又相互銜接的階段。起始階段的幼兒,開始表現出有目的、有方向的嘗試與探索,試圖做出扔、接、踢、跳等動作。此時,任何練習都能提供一定的運動經驗,有助于動作發展;初級階段是介于起始和成熟階段之間的過渡階段,此時幼兒的運動發展水平直接奠定了成年以后運動發展水平的基礎。Gallahue認為,許多成年人運動能力薄弱的原因,就在于在基礎動作時期缺乏適當的環境條件,而沒有使基礎動作獲得應有的發展;成熟階段是基礎動作的成熟時期。表現在個身體素質按照任務的要求,把各種動作技能整合為協調準確、熟練有效地適當的活動。因此,3~6歲是基礎動作發展的關鍵時期。其中,3歲是幼兒學習動作技能的最佳時期,身體柔軟,容易學許多動作,不怕別人嘲笑,喜歡模仿和不厭其煩地重復同一動作,只要能積極地加以指導和訓練,此時幼兒可以獲得許多動作技能經驗。還有研究指出,所有基礎動作都會在5歲之前出現。
1.2.3 動作發展的影響因素 動作發展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產生的一個復雜過程。Newell從社會生態學的角度,構建了約束模型(圖2),以說明個體、環境和動作任務對動作發展的交互影響作用。其模型指出,要理解個體如何動作并隨著時間的發展而發展,不僅要考慮動作者,而且同時要考慮環境和任務。個體、環境和專門的任務經常動態地交互作用,每個變化特征都可能被其他正在發生的變化影響。此模型還表明,其他人的存在或缺少會影響個體的動作發展,而且練習的空間、地面、光線和器材的大小及形狀等因素也會影響個體的動作發展。
1.3 問題的提出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人們對于運動技術與能力的需求不斷高漲,不僅給傳統幼兒教育帶來不斷的變革,也對幼兒體育活動內容與方法帶來新的沖擊和挑戰。人們在幼兒體育教育實踐中遇到越來越多的新問題,如何預防與降低日趨升高的肥胖率?如何預防與降低居高不下的近視率?如何增強日漸下降的運動能力?如何培養幼兒堅毅不屈的性格?面對當今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傳統的幼兒體育活動的內容與方法已經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幼兒體育活動面臨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變化,迫切需要新的理論和認識加以闡述并用于指導實踐。俄羅斯社會學家扎托洛夫指出:“幼兒期的體育必須在科學的理念下進行,否則,將錯失奠定良好身體素質的基礎期和關鍵期,不利于個體健康體格的塑造”。重視幼兒體育活動的質量,注重體育活動內容的選取。可是怎么選取,依據是什么?這個問題是選取體育活動內容的必須首先解決的。生活方式的轉變,促使我們必須根據現有問題進行相關研究。動作作為體育活動內容的最基本要素,其科學地選取,不但是保證體育活動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會引導幼兒未來發展方向。我們必須在分析現有體育活動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和引進動作發展的新理念,緊扣我國幼兒期體育活動實踐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本著思辨、創新和務實的態度,深入認識和探討我國幼兒期體育活動內容的取向問題。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在深圳某幼兒園選擇3~4歲幼兒分為兩個班,實驗班(男15人、女11人),對照班(男12人、女14人)進行為期6個月的研究。這個年齡段幼兒是動作發展的關鍵時期而國內相對于這個年齡段幼兒的動作研究涉及不多,選擇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為研究對象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 查閱國內外有關動作發展和幼兒期體育活動方面的文獻資料,對3~6歲幼兒動作發展的相關研究和幼兒園體育活動內容現狀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2.2 問卷調查 主要是為了了解幼兒體育活動內容現狀,針對教師發放的幼兒體育活動問卷。2010年7月24日,在第二屆全國幼兒體育活動學術論壇期間給來自全國各地的與會代表發放40份問卷,回收40份,有效問卷32份。8月,給廣東省幼教培訓中心培訓的省內各級幼兒園的骨干教師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73份。利用問卷分析結果,為實驗課程內容選取提供理論依據。
2.2.3 實驗研究
2.2.3.1 實驗假設
1)干預能明顯提高測試指標的成績;
2)干預能激發幼兒的運動潛能。
2.2.3.2 實驗設計
1)初測:觀察、測定實驗組和對照組幼兒的基本動作,主要包括立定跳遠、10米折返跑、網球擲遠、坐位體前屈、走平衡木、雙腳連續跳等項目。
2)練習:實驗組進行干預。學期初主要根據幼兒測試結果及教師觀察記錄制定練習計劃,在基本動作方面提出要求。練習結合日常教學進行,實驗班與對照班的練習時間安排在早上9:00-10:00。每月小結一次,檢查練習計劃完成情況,為制定后期計劃提供依據。
3)后測:實施計劃6個月后進行第二次測試。測試項目同初測。
2.2.3.3 實驗課程理論依據 本研究從現有體育活動出發,對構成活動內容的基本要素——動作進行了相關分析,為實驗內容選取提供一定的依據。
1)學前教育專業教材內容。休閑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對運動水平與技術的需要也日趨高漲。通過對我國1986-2009年出版的學前教育專業有關幼兒園體育教學方面的教材的內容研究(表1)發現,但作為培養基本運動能力的幼兒期體育活動內容并沒有出現與此相適應的變化,還滯留在注重幼兒基本生活和一般活動能力的培養上,忽視了幼兒運動經驗的儲備。
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注重增加常見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練習,如球類項目的運球、腳踢球、傳接球、滑步、射門、投籃等。
2)練習動作的類型。本研究選取161個體育活動案例(是劉馨等專家力求全面反映我國當前幼兒期體育活動水平,從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篇活動設計中經過多次精心挑選出的,充分代表了當前幼兒期體育活動設計理念與發展方向,對了解當前我國幼兒期體育活動內容的練習動作類型具有一定的幫助。)進行相關分析,結果如下(表2):3~4歲幼兒的移動性動作主要有12種,控制性動作有16種,非控制性動作2種;4~5歲幼兒的移動性動作有21種,控制性動作21種,非控制性動作有1種;5~6歲幼兒的移動性動作有23種,控制性動作25種,非控制性動作有3種。在幼兒期體育活動中,控制性動作占的比重較大,其次是移動性動作,最后才是非控制性動作。其中控制性動作與移動性動作交叉的動作形式較多,而非控制性形式較為單一。并且3~4歲幼兒的練習形式少,花樣單一,與腦神經快速的發育所需要的多刺激極不匹配。其中涉及到的有呼啦圈、球、飛盤、紙制玩具、泡沫墊、瓶子、松緊帶、彩球、沙包、竹竿、跳繩、棍子、套圈等項目,特定體育項目(如田徑、體操、球類項目)較少。問卷結果也表明,僅有10.2%的幼兒園里3~4歲年齡段幼兒進行了拍球等技能性練習動作,78.3%的幼兒園到4~5歲才開始涉及原地拍球等技能練習,96.5%的幼兒園到5~6歲才開始涉及跳繩等練習。
3)練習動作的身體素質。通過問卷調查提煉了幼兒園常見的32種練習動作,并分析它們的身體素質構成(表3)。其中25種練習鍛煉靈敏協調素質;18種鍛煉下肢力量;15種腰腹力量練習;11種鍛煉有氧耐力和動作速度的練習;10種鍛煉平衡能力與上肢力量的練習;反應速度和力量耐力各5種;位移速度4種;3種無氧耐力練習方式;柔韌練習2種動態形式。結果顯示,柔韌練習種類單一、形式簡單,不利于幼兒柔韌素質的發展;靈敏協調練習形式較多,但是內容不夠豐富;上肢力量練習略顯不足;有氧耐力及動作速度練習種類及形式比較合理;應增加柔韌、上肢力量、速度、平衡、靈敏協調,位移速度和無氧耐力等素質的練習種類及形式。
4)練習動作的負荷強度。運動要對身體發揮作用,負荷強度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練習動作具有不同的負荷強度,即使是同一種練習動作,在不同的人群中體現出來的強度的大小也不一樣。問卷表明,89.6%的教師對于不同運動形式的負荷大小并不太了解,僅是想當然的認為走運動量小,跑、跳運動量大。由于對運動負荷的作用了解不多,所以在活動過程中,也沒有刻意地進行運動量大小的變化。觀察發現,時而運動量過小,時而運動量過大是體育活動中常有的事。
5)練習動作與環境。調查表明,67.5%的教師能認識到環境對動作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對于環境的認識僅是停留在物質環境方面,比如場地器材的布置等等。而精神環境僅有2.4%的教師給予了一定的關注。
2.2.3.4 干預措施
1)對實驗班教師進行相關動作發展的理論與基本運動技能培訓;
2)實驗班的課室增加體育明星及各類體育比賽圖片,并定期更換。同時每天利用20分鐘時間給幼兒進行體育比賽的多媒體展示;
3)建立幼兒動作發展檔案,對每次活動的情況進行記錄與點評,并向幼兒和家長及時反饋。
2.2.4 數理統計 獲得的數據建立數據庫,利用SPSS10等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 對動作完成質量的影響 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之間6項運動項目的成績對比分析表明,各項指標均有不同的差異(表4)。實驗前,實驗班男幼平衡木數值與對照班男幼具有顯著性差異,其他各項指標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實驗班男幼的網球擲遠、立定跳遠、10米折返跑、平衡木、坐位體前屈等數值明顯好于對照班,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班女幼的網球擲遠、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等數值明顯好于對照班,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除了坐位體前屈指標,是女幼優于男幼,其他如網球擲遠、10米折返跑、雙腳連續跳、立定跳遠和平衡木等指標差值均為男幼高于女幼。
本實驗發現,利用每周2次的打氣球、拋實心球、彈力帶、小布球、擰重物、輕器械體操等多種方法,同時循序漸進地增加練習負荷,(即一旦幼兒習慣了這個練習負荷,并能輕松的完成動作的時候,就增加實心球、小布球、擰物體,以及輕器械體操中的器械重量,每次以幼兒練習時不降低練習速度為標準。并且做到大中小負荷相互結合)的練習,能提高幼兒網球擲遠的運動能力。遵循幼兒四肢到軀干的動作發展特點,設計每周2次的跑(沙地跑、草地跑)、跳(縱跳、跳深)、彈力帶、拖降落傘、跳軟梯等練習,能提高立定跳遠成績。證明了這些練習能極大的提高下肢的爆發力和彈跳力。說明幼兒通過適宜負荷的練習,特別是克服外部環境阻力、克服物體阻力、克服自身體重,以及克服彈性阻力的練習都有助于發展下肢力量。由于柔韌素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緩慢下降的,因此,實驗班在練習中就把柔韌素質作為幼兒期體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設計了大量靜立性拉伸和動力性拉伸的柔韌素質練習,每周4次。實驗班柔韌素質明顯優于對照班。表明在幼兒期進行專門的柔韌練習效果顯著。
另外,本實驗也發現,每周2次的踢足球、連續跳躍、持續的變換跑步、跳軟梯、健美操、輕器械體操、軟梯練習,以及不同速度跑的練習作為提高幼兒耐力、靈敏和速度素質的重要手段,每周練習2次。期間,幼兒練習了兩套健美操及兩套輕器械體操,為了減少學習的過程,每一套操的結構和協調性都是在前一套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與增加動作;軟梯練習時,每次進行2~3個內容,一旦幼兒熟練掌握,就立刻更換一個新內容;當幼兒習慣不同速度跑的練習后,就變換為上下坡跑、急停急起的跑,不同姿勢的起跑、高抬腿跑、跨步跑等不同形式的練習。結果表明,這些練習能有效地提高男幼的靈敏和速度素質,對女幼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大。因此,雙腳連續跳、10米折返跑、平衡木等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原因可能是靈敏和速度素質的發展對神經系統與運動系統發育的成熟度有很大的關聯。靈敏素質是一種綜合多方能力的素質,對神經和肌肉發育要求比較高,這些素質的發展與神經肌肉的成熟度關系極大,而幼兒神經系統與運動系統地發育還不成熟,因此出現這一結果。由于實驗班幼兒在實驗過程中對走平衡木練習較少,由于實驗時間較短,練習對女幼的走平衡木指標影響不大也在情理之中。對于男幼兒平衡木成績提高的可能性,也許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對男幼的鼓勵更多,期望他們比女幼兒更勇敢、更堅強,促使他們的意志力比女幼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膽量也比女幼更大,因此,他們的平衡木成績進步顯著。
3.2 對運動潛能的影響 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幼兒都掌握的動作有移動性10種、控制性11種及非控制性2種(表5)。
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幼兒掌握的動作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具體如表6所示。
實驗設計了打排球、踢足球、小布球、跑動中接地滾球、乒乓球拍操和羽毛球拍操等多種控制性動作的練習,并且把乒乓球與羽毛球的基本動作都設計在操節中;注重增加不常見的非控制性動作:重心轉移、波浪、扭動、跳動及著地,以及移動性動作中的滑步、追逐、逃避和閃避、小馬跳、交叉步、墊步以及跑跳步的練習。而傳統的體育教學活動,往往在小班不涉及拍球等項目。對照班沒有安排相應的練習內容。實驗結束后,對照班幼兒球類運動的控制能力普遍較差,有些動作如滑步、跑跳步、交叉步、墊步、扭動、重心移動、乒乓球的揮拍、羽毛球的揮拍等無法完成。這也證明,3~4歲幼兒的身體動作,并不是自然發展的,而是需要通過多次的練習才能掌握的。因此,教師要給幼兒機會,充分利用多樣化的動作給予全方位的刺激。
4、討論
實驗中,我們發現體育活動能否成功,與體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即動作的選擇緊密聯系,本研究認為在選擇體育活動內容時應主要以下幾個問題。
4.1 動作的準備與經驗 無論是簡單的單腳站立、步行,到復雜的雙腳跳躍,乃至要求更高的韻律活動,都表現出前一個年齡段的發展在為后一個年齡段的發展打基礎。實驗中,本研究利用遷移原理設計活動過程,充分利用和幼兒已有的動作經驗在動作結構、感知覺和變化方式方面相似的動作任務而進行練習形式的選?。ū?)。我們發現幼兒最好的練習經歷發生在動作組成部分與環境條件最為接近的情況下。同時,動作練習必須基于幼兒的發展水平。
4.2 動作的身體素質構成 “身體素質”一詞來源于前蘇聯。所謂身體素質,通常是指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人們把人體機能在肌肉工作中反映出來的力量、速度、耐久力、靈敏性、柔韌性、協調性和平衡性等能力統稱為身體素質。在日常生活中,身體素質與人的健康水平、工作能力密切相關;在體育活動中,則和人的運動能力相關。作為衡量人的體質強弱與運動機能能力的身體素質,一方面與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水平有關;另一方面也決定于肌肉工作的效率。身體素質的水平,人與人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別,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條件下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應根據幼兒時期不同身體素質的增長規律及特點進行合理有效地身體練習,可使身體素質得到快速的發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等身體素質在人體活動和運動中并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促進與相互制約緊密相連的關系。在從事體育活動中,很少有一種練習形式只要求一種身體素質參與工作,一般都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身體素質綜合發揮作用。例如,10米折返跑和雙腳連續跳、網球擲遠、跳繩等等,既需要力量、也需要速度,平衡、柔韌,還需要靈敏和協調等素質,立定跳遠的力量與速度構成了下肢爆發力,網球擲遠中的力量與速度構成了上肢爆發力,這些素質的組合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圖3)。
4.3 運動負荷 體育活動主要是從四個方面對個體產生影響:1)練習頻率:多久練習一次,練習頻率包括練習的規律性和體力恢復時間;2)練習強度:練習的負荷如何?練習強度包括超負荷練習和取得的進步;3)練習時間:每次練習持續多長時間;4)練習類型:練習活動是針對身體素質哪方面展開的?練習類別包括練習的多樣性和細化程度。幼兒運動負荷的調控與成人運動負荷調控是有別的。其體育活動練了強調練習的次數、時間、距離、高度、遠度及重量外,更強調練習動作的難度。練習動作難度的變化是幼兒體育活動中負荷調控的重要方法。幼兒活動重點不僅在于發展體能,而且還在于培養運動興趣、提高運動技能,以及培育良好的個性。變換練習動作的難度,既是增強體質的有效途經,也是培養幼兒心理素質的重要方法。以平衡木練習為例說明動作難度變化的方法。平衡木練習難度可以通過改變平衡木的高度、寬度、平衡木上的動作、平衡木上的人數、平衡木上的練習方向、平衡木上設置的障礙、上下平衡木的動作等方法來促進。其中平衡木上的動作練習又可以根據動作的難易程度進行變化;平衡木上進行的動作又可以分為徒手動作與持器械動作,有無器械,動作的難度也不一樣;完成動作的形式與速度進行變化,如原地練習與行進間練習負荷是不同的,行進速度的快慢與否對負荷來說也是不一樣的。總的來說,單個動作可以從以下幾個要素進行難度的提升:完成動作的時間、空間、人數、力量、路線、方向、幅度、組合部位(見圖4)。同時,還可以把這些要素,相互搭配,設計更具挑戰的難度動作。涉及的要素越多,動作越復雜,難度越大,對幼兒的刺激就越深。由于幼兒生理與心理特點,動作難度的設置不是無限制的。由于幼兒具有個體差異,即使是同一個動作,對不同的幼兒就是不同的難度。合理的設計動作難度,以每一個幼兒通過練習都能獲得成功為動作難度設計的基準。同時,這也表明,動作的難度必須要逐步增加,每一次難度的增加都是在前一次難度動作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前一次的練習往往為下一次增加了難度的動作練習做好了生理與心理上的準備,后一次的練習是前一次練習的延伸。大起大落的難度增加不利于幼兒發展。
在練習中,還要注意不同項目、不同動作的運動負荷是變化的。這種變化會因運動的方法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說,即使做相同的跑步運動,悠閑地跑是有氧運動,快速的跑是無氧運動。變換跑的速度,其供能的方式發生變化,其運動負荷也會發生變化。運動負荷的增減,不只是看運動的種類,也要根據運動的方法而定。個人條件不同,運動的效果也不同。即使是相同的運動,運動負荷也會因個人條件——尤其是最大攝氧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對于體質好的幼兒來說,每分鐘跑200米來說運動負荷比較適宜,而對于體質弱的,肥胖的幼兒來說,這個運動負荷就比較大了。同樣的,對于3~4歲的幼兒來說,200米更是超負荷練習了。
4.4 動作與環境 實驗發現,環境對幼兒動作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場地、器材等等)和精神環境。精神環境主要是指所提供的練習機會、指導和鼓勵。對于練習機會,我們從場地、器材與時間三方面考慮,充足而寬裕的場地器材和練習時間,對基本動作技能的發展非常重要。幼兒接觸什么樣環境,就容易養成與環境相適應的動作。其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因素。而給予幼兒有效的指導可能是影響幼兒動作技能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教師是必要條件,沒有教師,幼兒無法使基本動作技能純熟,無法與運動技能聯結。經常受鼓勵的幼兒活動興趣更濃,活動能力也更強。問卷結果表明,79.3%的幼兒很少參加沒有體驗過的練習,在自主體育活動時較少主動選擇進行。
4.5 運動項目的基本動作 研究證明,基本及特殊動作技能的學習在學齡前最容易發展,如果沒有參與基本及特殊動作技能的學習,將直接影響成人后的運動能力。但是如何根據年齡特點,選擇特定項目的基本動作卻是我們必須思考的。本研究歸納出12個常見項目,分析它們具有的基本技術,并根據基本技術的使用頻率,從中選擇適合幼兒身體素質和動作發展的(表8)基本動作。
由于幼兒體形的變化以及與成人在體形上的差異會影響和限制他們完成技術動作,因此,優秀運動員的技術通常不適合于幼兒,對于他們的教學進度和所采用的逐步深入的專門練習手段都應該考慮他們的生長發育階段。在學習一開始要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基本技術很重要,使用過大或過重的器械會妨礙他們掌握正確的基本技術,所以,我們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這些運動項目更適合與幼兒的需要:1)修改技術;2)調整和使用適當尺寸和重量的設備與器材;3)修改規則便于學習技術。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做到:1)3~4歲幼兒盡可能減少規則;2)幼兒不可參加正規比賽:3)在不具備充分準備的條件下,避免讓幼兒參加成人的類似比賽;4)對幼兒的努力要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5)在可能的情況下分成小組學習。
5、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1)當前幼兒期體育活動內容忽視了幼兒運動經驗的儲備;內容單一,特殊項目技能練習欠缺;練習動作的形式與種類不足;不重視練習動作的負荷強度;不重視精神環境的營造。
2)實驗證明,根據取向理念設計的體育活動會提高3~4歲幼兒動作完成質量;激發幼兒的運動潛能。幼兒動作的發展并不是自然增長的結果,而是多次重復練習的產物。只要教師引導有方,幼兒會對所有的練習內容都感興趣。
立足幼兒生活,生成生活化美術活動內容。生成的生活化美術活動內容更能體現幼兒個性化的需求。要立足于幼兒生活,針對不同幼兒的需要,及時提供幫助,創設良好的心理和物質環境,關注、支持和引發幼兒去主動探索和大膽表現,滿足幼兒自主活動、自發學習的需要,促進幼兒個性化的發展。我們要做有心人,經常引導孩子們去觀察和感受自然與生活的美,讓他們走進生活,融入自然,用真實情感去尋找、體驗美。此外,還應帶孩子們去親近大、觀察自然。比如,春天到了,帶孩子們到郊外去走一走,找找“長頭發的柳樹姐姐”、像“小喇叭”一樣的迎春花、還有忙著采蜜的蜜蜂哥哥、花叢中跳舞的蝴蝶姐姐、忙著抬豆豆的小螞蟻……這些都會激起幼兒探索的愿望,也為他們的美術創作活動積累經驗。在活動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主動去與幼兒交流,發現教育的契機,這樣生活化的美術活動內容就自然地生成出來。
在一次戶外活動中,孩子們饒在興趣地觀察著樹上的葉子和掉在地上的葉子,有的摘下樹上葉子,有的拾起地上的葉子,拿在手上、放在地上,觀看著、比較著、擺放著……看見孩子們這么有興趣,立即抓住這個教育契機,生成了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活動《有趣的樹葉》?;顒佑纱苏归_,我和孩子們,一起找那些,形態好看的、奇特的、色彩鮮艷的……葉子,孩子們一邊找還一邊欣喜地將自己的發現,告訴我和小伙伴。接著又引導,怎樣將這些有趣的樹葉留存呢?可以用這些樹葉拼貼出些什么有趣的畫面來呢?……
有學前教育研究者提出:應將環境看作一個“可以支持社會、探索與學習的容器”。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課程”,它的創設和布置已經上升到可讓孩子們運用一些適當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所見、所想。所以我們還要在幼兒園的環境布置中重視營造出生活化的美術氛圍,力求隨時隨地給孩子美的熏陶,有意識地增加他們對美的感性認識。比如:將環境布置成大自然或某一特定的生活場景……展示一些造型優美的人物、動物、植物等的圖片、名家名作、色彩鮮艷的裝飾畫等。這樣,幼兒在接觸和親近這些生活環境時,也會自然而然地生成出許多有趣的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活動內容來。
依托主題背景,預設生活化美術活動內容。審美觀念的變化,表現在打破逼真反映自然的法則,強調藝術創作應表現個人對客觀生活的心理體驗和再創造。在我們生活的周圍,花草樹木、鳥獸魚蟲、自然風光等都存在著美。我們要善于挖掘幼兒身邊的美,不但要引導幼兒作為一種知識去了解,更要引導他們富于感情地接受。利用多種途徑幫助幼兒加深體驗、擴展經驗。只有當幼兒的經驗豐富了,其感受才會更深刻,從而產生表現的愿望才會更強烈,才會有獨特的、發自內心的審美表現。
在預設生活化的美術活動內容時,要考慮到美術教育要適合幼兒,盡可能多地為幼兒考慮:幼兒可能需要什么,幼兒可能會對什么感興趣,幼兒的愛好是什么。因此,預設的生活化美術活動內容,要立足于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為背景選擇幼兒樂于接受、喜愛、能引發積極情感體驗的內容。注重內容的適度新奇,從幼兒的實際經驗出發,選擇與現有經驗有聯系、又有適度拓展的內容,使幼兒有足夠的興趣用已有的經驗,探索、積累新經驗,表現新的熟悉和感受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覺自愿地進入到預設的美術活動中來。
例:在“三八”節主題背景下預設美術活動“漂亮媽媽”。進行一系列的資料收集、討論與交流活動。如:說說媽媽最美的時候,收集媽媽的生活照、觀察媽媽不同的發型、首飾、服飾等。孩子在活動中經驗不斷的豐富,思維也更活躍。因此,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充滿創意地裝扮自己的媽媽。給媽媽梳一個最美的發型,戴上自己設計的首飾,穿上華麗的服飾等。從孩子的畫中,既可以看到孩子平時積累的生活經驗,又能看到大膽聯想與夸張表現。
挖掘家庭資源,拓展生活化美術活動內容。為了讓我們的美術教育真正地實現生活化,發揮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我們應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家庭資源,努力探索指導家庭開展美術活動的對策。
“挖掘家庭資源”,是指家長在正確教育觀指引下,充分挖掘并利用家庭成員、環境等資源開展美術活動,重視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個性品質培養,補充完善生活化美術教育的內容。
例一:以幼兒近階段主題活動的探索熱點為內容――幼兒園主題活動的準備與延伸。
幼兒園主題活動的開展是建立在幼兒經驗基礎上的,內容往往來自幼兒的生活或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因此,每個主題活動必須在收集信息、獲得經驗、表達表現之間循環進行,而這些程序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家庭的配合才更完善。下面就主題活動“我的媽媽”來說明。
活動前的準備。在開始階段,為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要求他們觀察媽媽,收集媽媽穿、吃、做等的喜好,為媽媽畫畫像等,使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聯系并升華,鋪墊最終的創作。
活動后的延伸。為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調整學習行為,以便幼兒在活動后繼續著探索、發現和完善。在“打扮媽媽”過程中,幼兒熱衷于在家對著媽媽一邊觀察一邊繪畫,表現實實在在的媽媽;在園憑著對媽媽的印象一邊回憶一邊創造,表現腦海中的媽媽,思維在家園間不停地切換,創作內容從幼兒園延伸到家庭,打破了家園界線。
例二:以幼兒興趣為內容挖掘,如動畫片或童話故事等。
一、“導之以行”,教師的作用在研究性教學模式中的定位
現在進入了網絡時代,傳統教育面臨根本性的挑戰,教師必須從傳統角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扮演新的角色。必須進行研究性的學習。對于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是創新,是開拓。獲取間接經驗已不是主要目的,創造性地獲取直接知識經驗受到空前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已經成為教學的重點和主人目標。如果今天的教師仍固守于傳統的角色,將自己簡單地限定為知識學習的指導者、文化知識的傳授者,課程教材的執行者和教育教學的管理者,那肯定是失敗的,所以教師的角色轉換已成為時代的必然。
為此,教師必須不斷地進行學習,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新的能力。使自己具有新知識的吸取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進入網絡時代之后,師生所獲得的信息有很多,獲取知識的來源也很廣泛。因此教師首先應具備接受信息的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F代科學技術和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廣泛使用,要求教師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相關學科知識,教師必須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教育科研上,這并不僅是做幾張幻燈片,一定要注重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要求,進行了認知引導和智能輔導,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在這次的教改中我運用了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教學,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學會設計,而不局限于操作。課程開發能力。要在系統地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在探討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同時,結合自己的實踐和學生的發展要求,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程的開發中去。由知識學習的指導者轉變為未來生活的設計者,由文化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知識體系的建構者,教師的職能也將由“教”轉變為“導”,推動學生不斷地去開拓創新發展自己,這樣才能使教育面向未來,為社會培養現代化的人才。若忽視這一點,培養出來的學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識迅速更新的網絡時代,將失去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身體力行”,學生在研究性教學模式中的角色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普遍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缺乏積極的探究精神和缺乏主動交往的意識和行為,所以努力培養學生這兩方面的能力是教學的主要任務。教師創造條件滿足學生的參與愿望,讓他們以高昂的熱情參與教學,可以增強學生與教師的合作能力。學生的價值才能得以體現,使自主化的學習方式成為一種現實的必然選擇,學生由原來的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學習者,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努力地進行探究和創新。如課下給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分配課題,讓他們圍繞自己的課題收集資料,處理信息,制作課件。根據教材內容和課題內容撰寫論文,而且每個小組的成員有明確的分工(如分為演講、資料收集、照相、采訪、課件及多媒體制作等)。在分工協作活動中,學生能夠確立起敢于負責的意識和精神,主動交往的能力增強,并使學生在與教師、同學頻繁的交往中學會與人相處的藝術。學生主體參與教學使學生在教學中自始自終充當著主人的角色,在主體參與教學活動中能恰當地表現自己,可以使他們全面發展。
三、“師生互動”研究性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展現
(一)在教材的處理中,教師與學生一道從教材本身出發,開放教材、完善教材、超越教材成為教學活動的真正的“跳板”,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得出開放性的結論,使教材成為學生學習和創新活動的有力憑借。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教材已不是師生唯一遵循的對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有所改變。
(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計劃和方案應該為課堂上的創造性教學提供支柱。所以教學目標必須潛在和開發地接納始料未及的體驗,必須要鼓勵師生互動即興創造。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與否并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是學生發展也是教師發展的根本。教案要從以顯性教案為主轉向以隱性教案為主,以教為設計中心轉向以學為設計中心。在教學中廣泛運用現代教學技術,不僅可以拓展時空也可以拓展師生的心理時空。在交互作用中,主體不僅獲得了知識上的互助,而且也獲得了情感上的溝通。這就使每個個體從封閉的學習狀態中走出來,在外界雙向開放中增強個體的參與合作意識和社會化的意識。
論文關鍵詞: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實踐教學內容
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除以課程和理論教學體系為基礎,使學生學習和掌握相關創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構建和形成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所需要的認知結構外,還應借助于實踐教學體系的各個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教學活動中,深化創業理論知識,訓練創業操作能力,提高創業實踐能力。
一、實踐教學的含義與功能
實踐教學一般是指實踐教學教師根據實踐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按照實踐教學目標,遵循實踐教學原則,運用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和指導學生通過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論文)、畢業設計(論文)及社會實踐、課外科技活動、參觀和調查等實踐教學環節,驗證和深化理論知識,訓練實際操作能力,綜合應用知識和技術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增強綜合素質,形成實踐應用能力的一種教學形式。
實踐教學是促進理論知識向應用能力轉化,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形成技術應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過程中發揮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實踐教學不僅有助于提高實踐應用能力,也是提高職業素質的重要環節。職業素質的核心是實踐能力,而實踐教學則是通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提升其職業素質。因此,在符合職業特點的實踐環境中,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進行相應的職業訓練,必然能夠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實踐是創新的基礎,在實踐中才能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用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形成新的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案。因此,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環節。總之,實踐教學是深化理論知識,訓練專業實踐能力,提升職業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實踐教學體系中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設計
高等院校的教學體系相對分成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應該依托于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體系中滲透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內容,落實在實踐教學各個環節中,從而把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落實在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大綱、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目標中,并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體系。
第一,完善實踐教學計劃,構建具有創新性的實踐教學計劃,把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內容納入實踐教學計劃之中,同時在實踐教學大綱中體現創新精神培養和創業能力訓練方面的要素,安排指導能力強的實踐教師,完善能夠承載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實踐教學基地,形成配套的監督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
第二,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內容不僅在形式上體現在實踐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大綱之中,還應落實在實踐教學目標體系中。因此,應完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在實踐教學目標體系中突出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內在要求,并在實踐教學各層次目標中細化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內容,形成層次遞進、關系分明、相輔相成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第三,把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內容融合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實習實訓、社會實踐、課程設計(論文)、畢業設計(論文)、課外科技活動、參觀和調查、課題研究等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不僅豐富了實踐教學的內容,而且植入了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元素。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體現和落實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內容,才有利于有效的實施。
第四,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內容在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大綱和實踐教學目標體系中都得到了體現和落實,但是還需要在實踐教學各環節中確定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具體目標。這樣,從上位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就落實到了下位的實踐教學環節目標中,從而便于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具體實現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目標。
三、實踐教學環節中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實施
實踐教學環節中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實施就是要在實習實訓、課程設計(論文)、畢業設計(論文)、社會實踐、課外科技活動、參觀和調查等實踐教學環節中,設計與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密切結合的活動內容,實現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目標。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深化創業理論知識,訓練創業操作能力,提高創業實踐能力。并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提升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
1.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在實習實訓中的實施
在專業實習實訓實踐教學環節中,結合各專業實習實訓的內容,嵌入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成分是實施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有效途徑之一。
例如,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在食品加工企業實習過程中,除了熟悉食品加工設備和食品加工流程外,還在實習教師的指導下,深入研究了小型食品加工企業從創辦過程、資金投入、產品研發、生產流程、經營管理和市場銷售等各個主要環節的內容,并以組為單位完成了小型食品加工企業創業計劃書。通過這次實習,了解了所學專業在社會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前景,深化了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啟發了創新思維,完成了各項專業實習的任務,不僅如此,還從中有效地開展了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
再如,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利用學校的客房部和西餐廳的實訓基地,除了進行全程全員各個崗位的實訓外,還在實習教師的指導下,研究了連鎖賓館和酒店的創辦模式、經營模式、管理特點等問題,并分別完成了創辦特色連鎖賓館和酒店的創業計劃書。通過這樣的實訓,使學生了解了各個崗位的特點,明確了崗位職責,熟悉了整個工作流程。同時,深化了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專業技能應用。不僅如此,還利用所學專業知識開展了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實訓活動更加豐富,收獲更大,深受學生的歡迎。其他各個專業的學生也都利用專業實習實訓的機會,結合各自專業的特點,利用實習實訓之機,富有成效地開展了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
2.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在課程和畢業設計中的實施
課程和畢業設計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結合課程和畢業設計的相關內容,是開展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又一有效途徑。
例如,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在課程設計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指導教師注重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從可結合點上滲透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內容。從主題確定、開題調研、繪制草圖、修改定稿,到面料選取、加工制作、展示演出等各個環節充滿著創意,充分體驗了服裝研發的整個過程,為今后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服裝設計專業確定了中國古典和國外經典的主題,中國古典包括民間剪紙紋樣、瓷器花紋圖案和蝴蝶造型色彩紋樣的借鑒等。在風格上囊括田園風、波普風、波西米亞風和歐美風等,整個設計和展演過程充滿著自主性和創新性,在實踐活動體驗過程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
再如,裝飾藝術設計學生在畢業設計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指導教師也把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內容有機結合在畢業設計中,滲透到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上。從開題調研、繪制草圖、修改定稿,到選取材料、成本核算、加工制作和展出等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使其體驗了裝飾藝術設計作品的設計與制作的整個流程。不僅完成了畢業設計任務,而且使學生在畢業設計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培養了動手操作技能,對今后從事這一行業,開辦裝飾藝術設計室建立了自信心。
3.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實施
在廣泛而多樣、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學環節中,結合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加入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元素,是實施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重要途徑。
例如,在學校學生會的組織下,經常舉辦學生書市。如2010年5月10日至13日舉辦了“細品書香,讀圣賢書,做智慧人”為主題的春季圖書書市,2011年5月4日至5月6日舉辦了以“拓展廣闊視野、吸納點滴精華”為理念,以“零距離互動、零時差交流”為原則的圖書展賣交流會。在此平臺上,學生熱情地參與到活動中來,選取有利地點,主動擺放攤位,陳列教輔圖書、工具書等。售書者主動,購書者踴躍。通過這種實踐活動,使學生積累了經營經驗。此外,學生社團在學校團委的指導下,還經常舉辦跳蚤市場活動。
再如,學生社團聯合會創業社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開展了以“創業校友訪談交流”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一是利用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走訪創業校友,采用訪談的形式與校友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匯集成了相關創業調研報告。二是邀請具有創業經驗的同學與其他同學進行現場交流,分享創業的基礎知識和自身對創業的感受以及對未來的發展。通過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真實感知了校友的創業歷程,從中受到了啟迪和激勵。
此外,學生會和團委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參加一年一度的暑期學生社會實踐出征儀式。學生會女生部組織以“彰顯你的才能,秀出你的手藝,豐富你的生活”為主題的手工制作活動,為參加下次跳蚤市場活動做好了充分準備。學生會外聯部組織學生參觀李寧工業園區等。
4.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在課外科技活動中的實施
在課外科技活動教學環節中,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課外科技活動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鍛煉動手操作技能,開展創業體驗自主實踐活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 “五課”教研活動 思考 建議
“五課”教研指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教研工作,“五課”教研的目的是將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提升到教學研究層面,整體推進教研工作的開展和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彰顯職業教育本質特色。
一、五年制高職“五課”教研活動的現狀
為更好地了解五年制高職“五課”教研活動工作開展的情況,筆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根據分析,可以看出“五課”教研活動的現狀:(1)由于制定的“五課”教研活動計劃比較空洞,沒有明確具體的教研活動要求,因此導致“五課”教研活動開展隨意性比較大。(2)“五課”教研活動參與對象范圍過窄。五年制高職“五課”教研活動參與人員基本都是各專業教研室(組)的專兼職教師,基本上沒有行業企業專家、企業技術人員和學生參加。這樣使得“五課”教研活動內容比較單一,研究問題不夠深入,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3)“五課”教研活動內容單一,形式單調。從調查中發現,專業教研室(組)開展“五課”教研活動內容主要是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研討和課程內容研討、教材建設、專業建設等方面。很少涉及加強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以校企合作提升教學質量等方面的內容,因此導致“五課”教研活動的內容缺乏實用性。教師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看和聽,很少自主參與和獨立思考。(4)“五課”教研活動主題范圍過窄且不明確。“五課”教研活動主題由專業教研室和系部來確定的這種做法,使得教師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突出,一方面無法激發全體教師參與“五課”教研活動的動力,另一方面也無法吸收一些教師關于“五課”教研活動主題方面好的建議,無法突出團隊教研活動的優勢。
二、五年制高職“五課”教研活動發展建議
(一)科學規劃部署,確?!拔逭n”教研活動有序開展。
學校要對“五課”教研活動的管理工作進行全面的規劃與部署,完善“五課”教研活動的監督、檢查、評價制度,確?!拔逭n”教研活動有序、規范、科學、實效地開展。學校要成立以校領導為核心、系部主任、專業教研室主任和專業帶頭人為骨干的“五課”教研工作團隊,具體組織、指導、帶動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同時制定相應的制度和職責,責任到人,以加強對“五課”教研工作的管理。
教學校長及教務處、系部負責人要經常深入教學一線,通過參加“五課”教研活動,全面了解各專業教研室“五課”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督促和指導。
(二)擴大參與對象,提高“五課”教研活動效果。
五年制高職以培養生產和管理一線高技能人才為主,因此五年制高職的教學不僅是給學生講授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傳遞生產、管理、服務部門一線的最新信息給學生。學校要加強和企業的合作,共同培養高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因此,學校需要擴大“五課”教研活動的參與范圍,根據不同專業特點,結合專業實際和“五課”教研活動的內容,聘請相關企業行業技術人員、實訓指導老師、教學管理人員、教育教學督導員、學生代表等參與“五課”教研活動,共同討論五年制高職教學方法與手段等內容。
(三)發揮教師主體地位,確定“五課”教研活動主題。
“五課”教研活動是教師以主體的身份積極主動要求參加的活動?!拔逭n”教研活動的主題需要參與的教師來確定,這些主題應該是教師感到迫切需要解決的教學實際問題,教師參與可以清楚了解開展本次“五課”教研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明白自己如何主動參與,從而促使教師從“要我參加‘五課’教研活動”轉變為“我要參加‘五課’教研活動”。
(四)創新“五課”教研活動內容,凸顯五年制高職教學特色。
五年制高職“五課”教研活動內容的創新,應該緊密結合高職教育自身的發展實際以及各專業建設的實際,拓寬高職教學研究的視野,使教研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和具有針對性。[1]
五年制高職“五課”教研活動的內容除了教學方式、方法改革、課程內容、教材建設、專業建設之外,還應該包括如何加強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完善學生頂崗實習制度、以校企合作提升教學質量等方面內容。從而全面提升五年制高職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
(五)實行活動形式“多元化”,增強“五課”教研活動實效。
五年制高職要在研究形式上突破單一的專業教研組的活動模式,向多形式、多層次、多維度發展。[2]“五課”教研活動形式除了采用集體備課、觀摩教學、聽課、匯報課等傳統的教研活動形式之外,還要結合自身實際采用新的活動形式。
一是充分利用網絡媒體最大范圍內與全國各地的教育同行和高職教育專家進行教育教學方面的探討和研究;二是聘請企業、行業專家來校講學,講解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工藝以及先進的教學法;還可以組織學校教師到與本專業相關的科研院所、企業參觀學習,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學術水平,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三是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來提升教師的教學研究水平,鼓勵教師申報教研課題,通過課題引領,將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轉化為課題研究,將“五課”教研活動引向深入。
(六)建立“五課”教研活動的評價制度與激勵機制。
學校要建立“五課”教研活動評價體制與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加“五課”教研活動。通過制定公平、公正的評價制度,對參加“五課”教研活動的教師給予客觀評價。在評價的方式上可以通過自評、互評、上級管理部門評價三者結合的方式,最終要將評價結果計入年度考核。[3]學校還要建立“五課”教研活動激勵機制,對在參加“五課”教研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授予相應的榮譽稱號,并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
【參考文獻】
[1]郭麗、王秀芬.高職內涵提升背景下教研活動的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07(8):118~119
[2]周愛清?職業學校教研活動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0(12):19~20
關鍵字: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5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小學開始大力開展教研活動,但是缺乏目的性只是盲目開展,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并且由于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小學教研隊伍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再加上數學作為一門教學難度比較高的學科,需要教師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來組織和開展教研活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是現階段小學領導和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及考慮的關鍵問題。只有做好了數學教研工作,小學數學的整體教學效率才可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促進我國義務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一、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科研意識薄弱,教研活動缺乏科學性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有很大一部分小學的數學教研領導能力比較差,學校領導和教師沒有認識到教研活動的重要性,把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放在學生管理方面,而對教研活動沒有提起充分的認識,科研意識薄弱。缺乏專業的科研人才對教研活動進行科學的指導,導致教研活動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創新性也不足。再加上部分小學由于教學資源不能滿足數學教研活動開展的需要,致使教研工作往往不能按時、有效地開展,所以,最終導致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難以得到提升[1]。
(二)沒有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
由于學校教師隊伍結構比較復雜,在開展數學教研活動的時候不同學歷、不同年齡、不同教齡的教師往往會產生分歧,大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數學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積極性,導致現階段我國小學整體教研氛圍不和諧。也有部分學校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走走教研的過場,制作相關教學方案、教研記錄等資料也是為了應付檢查,說課、評課活動也都是為了應付,并不能切實發揮作用。這樣形式化的教研活動既浪費了時間,也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并不利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教研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缺乏實效性
小學數學教研的形式,決定著教研活動的整體效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常見形式有專家講座加學習交流、研究課加反思研討、專家課題加輔助研究等形式。這些教研活動形式單調、單一,成為小學數學教師不愿意參與教研活動的主要原因,也成為教師不想教研、不愿教研的最根本因素。小學教研活動效益難以提升的另一個因素就是教研活動內容陳舊,大多都是學生學習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的培養,而對于以學定教、高效課堂等先進教育理念視而不見,導致教師失去了參與教研活動的熱情[2]。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研活動不斷更新研究內容,教研內容要盡量新穎、新鮮,跟得上教育發展的潮流,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適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教育目標的要求。
二、做好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對策
(一)樹立科研意識,提高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科學性
通過前文的論述可以看出,現階段小學數學教研活動之所以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的領導及教師科研意識薄弱,沒有認識到教研活動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性。針對這一現狀,小學校長必須首先樹立科研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管理組織能力,能夠在組織教研活動中對教師進行科學的引導。其次,要想保證小學數學教研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學校領導必須提高重視,為數學教研活動開展提供足夠的經費支持,設立學校教研專項研究經費專門為教研活動服務。其次,充分利用學校的各類資源,不斷學習外界的小學數學教學新理念以及新方法,引進先進的教學方式,并根據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和完善,并將這些教學方法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去,進而使教研活動切實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服務。
(二)改進教研內容和教研模式
針對目前小學數學教研活動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的現狀,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研活動之前要明確主題,在開展教研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多考慮細節問題,對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都要進行細致的分析。比如某些教師在教授奇數偶數時,對奇數偶數的界定不太統一。部分教師認為0為偶數,而另一部分教師認為2的倍數為偶數,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在非0自然數內研究倍數,那么偶數當然不包括“0”了。針對這一問題開展教研活動,可以使小學數學教師統一認識,明確小學階段這一知識點的具體內容,從而使教師更好的進行這一知識內容的教學[3]。
(三)教師要加強自我反思
教研評價和課后反思是數學教研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其主要目的是發揮教師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讓教師在自主思考、自主反思的過程中明確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如教學目標是否實現、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不是高、教學方法是否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這也是教師教學質量能夠得以提升最直接的方法。因此,在組織教研活動中,小學校長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帶領學校領導和資深的教師組成數學教研評價小組,不定期在各個班級中聽課、評課,在課后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授課方式、課堂效果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和指導,進而促進教研活動得到高效的落實。對于教師本身而言,也要在課后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及評課教師對的評價對自身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反思,認真分析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進而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進行改進和完善。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需要小學相關教育工作者樹立科研意識,結合學生發展實際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改進和優化教研活動的內容和模式,做好教學反思和評價工作,從而使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更具科學性,更好的為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永曄,宋新. 農村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現狀及對策思考[J]. 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09:44.
[2]吳成業. 小學數學校本教研活動的問題與對策[J]. 學校管理,2015,03:40-41.
關鍵詞:制定;體育教研活動;九化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11-0048-02
一、適切化
一份好的教研活動計劃最重要的是具有適切化。首先是計劃有針對性,即教研活動的內容要來源于學校、教研組和教師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是一種基于問題解決的教研計劃。如學校領導和教研組長從平時教學實踐中歸納出存在的共性問題,或者是教師自己提出的在教學中碰到的困惑及需要解決的問題等,教研活動內容的重點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其次是計劃有可操作性,在制定教研計劃之前要對本組成員的專業素質、專業能力、前期教研的經驗與成果等進行分析研究,確保研究內容與形式符合教研組和教師現有的基礎,貼近教師最近發展區;最后是計劃有實效性,主要看實施教研活動計劃后能否解決教學實踐中的相關問題、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體質和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等。
二、主題化
當前,不少學校的教研活動主題不突出,一方面充斥著大量日常事務工作,如布置學校工作、傳達會議精神和文件精神等,呈現瑣碎化;另一方面教研活動計劃缺乏系統性和主題性,教研活動呈現點狀化。為此,教研組長要根據教研組實際情況,合理、科學、系統設計教研活動計劃,確定每次教研活動的主題,要站在教師和學校的角度去策劃教研活動主題,滿足老師成長的需要,為提高教研活動質量奠定扎實基礎。制定主題式教研活動一般流程為:確定教研活動主題制定實施方案圍繞主題,教師自我實踐與研究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上公開課、評課、集體備課、教材研討等)主題交流研討形成共識,整理完善資料。如在開學之前,教研組長必須先了解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都遇到什么困惑或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結合具體情況初步確定每次教研活動的主題。在正式制定教研活動計劃時,教研組長要再次深入教師之中,與教師座談交流,掌握實際情況,明確教研方向。通過和組內教師共同商討,確定更切合教學實際的教研活動主題。
三、目標化
有少數體育教研活動計劃中的教研活動目標不明確,具體表現為:一是教研目標隨意性,沒有詳細目標,常出現隨機性教研活動或教研目標;二是目標與教研活動不一致,目標成了空架子,目標不能發揮綱領性作用;三是目標過大、過空、不現實,嚴重影響了教研活動的質量。因此,在制定教研活動計劃時,必須明確每一次教研活動的具體目標,目標要清晰、具體、可操作,符合教師實際情況,最大限度的發揮教研活動應有的作用。如主題為“細研教材,追求實效”――七年級雙手頭上向前擲實心球校級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中,教研目標定為:掌握雙手頭上向前擲實心球的動作原理、動作技術關鍵點、教學重難點、輔練手段、學生易犯錯誤動作及糾正方法等知識點,不斷優化教學手段,細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師研讀教材的能力,為創建“主動有效”的課堂打下堅實基礎。
四、多樣化
教研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多樣化。教研活動內容除傳統的課堂教學研究課和教材教法研究外,要增加教案設計、教學策略與模式、專題學習、經驗總結推廣、同課異構等內容,做到內容豐富多樣,有利于激發教師參與的熱情。如圍繞籃球急停急起3課次小單元教材內容,組織3名教師依次進行一個課次的教學,開展單元教學研究。又如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即同一教材內容由2名教師進行不同的設計與教學,通過多樣化的設計和教學來研究某一教材內容,為優化教學設計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供研究載體。另外,在教研組織形式上也要多樣化,如組成片級(校際)聯合體進行教研,避免少數學校因體育教師少而無法開展教研活動的尷尬。再如進行網絡教研,它跨越了時空距離,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了一個開放、交流、研討的學習平臺,也為教師的主動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五、共議化
在制定教研活動計劃時,要充分調動組內教師參與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結合自身特點主動認領專題研究項目主講人,教研組長根據組內教師認領情況,要明確每次教研活動的責任人和所有教師的任務,做到“齊參與,共議題”,有效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如制定某一主題教研活動計劃時,規定教師就某個問題選擇不同角度談想法、思路、經驗和見解,同時組內老師也可進行補充,表達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建議等。這樣就會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研討氣氛,教師也不再只講好話、不講缺點,而是實事求是的分析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這種有“思維的交換、思想的交鋒”的教研活動,給予每位教師的是啟示,也會逐漸形成互幫互助、優勢互補、組內共享、形成合力的教研氛圍,幫助教師從多角度、多層面看待問題,最終實現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六、預研化
預研化就是要求對教研內容預先研究,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研組長對制定的教研活動的內容要預先研究。教研組長是搞好教研活動的重要因素,體育教研組長的組織策劃、專業引領、教學示范和人際溝通等能力將直接影響教研活動的質量,所以教研組長在制定教研活動計劃時,對所要研究的內容提前做好“備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從而充分發揮教研組長的應有作用;二是組內教師也要對本學期教研活動內容預先研究,如參與教師首先要對研究的問題有所了解,要先嘗試分析問題,并在實踐中進行實驗,如果實驗效果理想,就要及時總結成功的經驗,如果實驗不成功,也要找出問題所在,捋一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并及時地把問題記錄下來,等待參與教研活動時與大家共同商討、切磋,真正做到有備而來。
七、定時化
教研活動要做到定時定點,一般建議每兩周進行一次教研活動,如遇期中考試、運動會等重大活動,可適當拉長間隔時間,但每學期至少開展6~8次的主題教研活動,確保教研活動的次數和時間,為開展教學研究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學期的教研計劃一經公布,就要一一落實,并盡可能做到按計劃執行,不要隨意改變計劃(特殊情況除外)。一般情況下,一個學期的體育教研活動要前緊后松,要抓緊前半學期進行研究課、公開課、展示課和教學技能培訓等室外活動,如遇天氣原因而無法開展活動,也有足夠多的時間進行調整。學期結束前幾周應安排相關的達標考查、考試、總結等教研活動,這樣可確保教研工作有條不紊、緊張有序和有章可循。
八、制度化
在制定教研活動計劃之前,先要制定相關的教研活動制度與流程。如制定備課制度、主題教研制度、聽課評課制度等,這一系列的制度能確保教研活動順利開展和教研活動的質量,也是執行教研活動計劃有效性的根本保證。例如主題教研活動制度:在教研活動之前,首先確定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與背景,提出教研活動的期待目標;然后組織教研活動,通過主講者和同伴之間的交流、爭論取舍及汲取建議,提出基本結論,達到教研活動的效果;最后是提煉主要經驗,反思不足之處,提出進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