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9 04:20:02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學術科技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其實,不論什么學科的研究生都應該具備作為一個研究生層面所共同擁有的素質規格與素養水平。因此,美術學科的研究生,尤其是美術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更應該具有作為碩士研究生起碼應該具備的一些基礎性和規格性的意識與素養。不應該因為美術學科的特殊性而忽視研究生社會角色的內涵與規格要求。那種片面強調美術的碩士研究生主要是學習和研究美術技法的而忽視對研究生本身應該具備的一些素養規格的培養的認識和觀點是錯誤的。現在依然存在如下一些問題美術學科有不少的研究生不會選擇畢業論文的研究課題、不懂得如何開展美術學科的學術研究、不知道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有怎樣的學術規格與標準、也不知道應當如何撰寫學位論文,對畢業論文答辯的程序以及該如何準備不知道??傊?。當下我們的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規格意識還比較差,美術學科的研究生素養規格缺失得比較嚴重。所以,有必要加強諸如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儀禮等規格的建設與教育培養,以期整體提升我國美術學學科的研究生培養教育水平。
之所以是講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的“儀禮”,是在于強調認識和把握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的一些基本程序、環節、形式與禮節,而不僅僅是講求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的禮儀。在漢語的語境美苑2008年第1期里,“禮儀”,多是指“禮節與儀式”。禮節,又多是指特定族群中各種表示尊敬、祝頌等類的慣常使用形式。學位論文答辯的基本屬性是一個學術辨析性儀式。在有基本儀式的基礎上還存在一些基本的禮節內容。儀禮,是把“儀”置前,因為“儀”是特指儀式與禮節,也就是說“儀禮”先強調和重視的是儀式。儀式,是指特定活動的程序、形式等環節性內容。而“禮”多指特定族群或社會共同遵守的儀式。一句話,“儀禮”,是強調儀式與禮節。在學校教育中,儀式及其儀式感的教育是不能缺失的。人類需要許多的儀式。因為人們在特定的儀式中,可以培養尊敬意識和能力、也可以獲得體驗被尊重的感覺、還可以升華自己的情感、可以獲得諸多良好的教益、可以烙落下永恒的記憶。經典完善的教育應該包含必須的儀式教育內容。美術學科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的儀禮水平如何,不僅將揭示其教育水平、而且也影響研究生的公共形象塑造與展示。那么,美術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基本儀禮呢?我們試從以下方面來探討。換言之,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儀禮應該具備以下一些基本的環節與規格內涵。
一、著裝與儀態的規格
無論是講究禮儀,還是講究儀禮,核心都是指人們的一種文明性規范行為。它對人們的行為既具有規范促進性,也有一定約束性。人們遵守它既能保證和促進特定活動中彼此的交流溝通,又能增進和諧的情景和友誼。所以,禮儀具有智慧性、具體性和操作性等特性。作為美術學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儀禮的首要環節與內涵是著裝與儀態的準備和展示。
1、穿戴正裝
出席畢業論文答辯會的所有人員都應該穿戴正裝。作為要進行答辯的畢業研究生本人,也必須是穿戴正裝出場。所謂正裝,是指符合正式場所穿的服裝。嚴格地講,穿戴正裝,包含服裝與佩飾兩個方面。作為研究生參加畢業論文答辯會的正裝,是指去除休閑裝、運動裝、常服之外的一切符合一般公認情況與標準的正式服裝。男生可選擇有一定款式的學生裝、西裝、中山裝、長袖和短袖襯衣等既適合身份、又體現鄭重與個性的服裝。如果是穿西裝,一是要上衣與下衣成套;二是要穿戴相配的素色硬領襯衣、領帶與皮鞋。切忌著西裝而穿運動鞋的穿戴模式出現。西服背心視其情況,可穿可不穿。如果穿了,那么西服上裝的扣子就可以不扣了。女生可選擇有一定款式的學生裝、西服套裝、衣裙套裝、裙裝、得體的編織裝、長袖和短袖襯衣等適合身份而盡顯賢淑、端莊、典雅的正式服裝。如果是穿西服套裝或衣裙套裝,都要穿中長筒襪子與皮鞋。切忌穿戴袒胸露背、超短裙、迷彩裙、漏洞露肉裙等輕浮性衣服與佩飾。對于男女生著裝的配飾,都以不復雜、不突兀、不輕浮為宜。
總之,參加自己畢業論文答辯會的著裝原則是:正式、整潔、鄭重、端莊、協調、得體、精神、氣質和風格。只要遵循了這樣的原則,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靈活地選配著裝了。避免邋遢形象出現、避免應付隨便情況出現、避免與所在場合的不和諧符號出現,尤其是要避免因為自己的不當而出現視覺污染的尷尬局面出現。讓自己出場一次精彩一次,是其追求的理想目標。
2、儀容自然
儀容,是指一個人被他人可觀看到的外在容貌和姿態與風度,也稱為儀表。每個人不一定都是天生的儀表堂堂,但至少應該是可以做到具有可嘉的風度。尤其是美術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應當是具有翩翩的風度。所謂儀容自然,是指人的外表情態不給人呆板、局促、勉強的感覺。也就是要自然而然地展示自己的儀表。當然這里所謂“自然而然”的儀表,不是指那種完全不加修飾的不修邊幅的樣子。而是指那種把自己的頭發、面容、五官、肌膚等清潔干凈而給人舒爽的感覺。學習美術的人,留長頭發和染燙發都行,怕的是不干凈,以及沒有藝術性、沒有觀看的舒適性。因此,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要把自己的儀表清洗干凈,要把自己的頭發梳理得有真正的藝術性。女生的儀容表現比男生豐富和復雜一些。但女生的儀容打扮是切忌妖艷俗氣。總之,整潔、適度修飾、自然、舒爽、得體、個性、協調是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出席自己畢業論文答辯會儀禮之儀容自然的梳理原則。
3、舉止大方
所謂舉止大方,是指畢業論文答辯者系列動作與行為和言談的自然不俗。也就是說,參加畢業論文答辯的研究生是要切忌那種舉動拘束、俗氣、輕浮和小氣的行為出現。在答辯的整個活動過程中,答辯者的行為形態要給人落落大方自然沉穩的感覺、手勢動作要給人有節奏而不是亂舞的感覺、談吐要給人有文明修養厚度的感覺,千萬不能給人一個不像研究生的感覺和認識結論。總之,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儀禮之舉止大方的原則是:自然、文明、穩重和得體。
4、氣象精神
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儀禮之氣象精神,是指答辯者的整個神態氣勢具有生氣與活力。切忌萎靡不振的樣子出現。一句話,答辯者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要有一種精氣神展現。不要因為擔心自己的論文寫得不理想而被答辯委員們批評,或者擔心自己的論文答辯不能通過就顯得情緒低落的樣子。畢業論文答辯會,可以說是碩士研究生的最后一堂學位課程。所以,無論答辯的最終結果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答辯者都應該以飽滿的情緒和精神去面對和參與,展現作為研究生應有的精神氣質與風貌??傊佬g學科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儀禮之氣象精神的原則是:自信、活力、氣勢、派頭、向上、儒雅。
5、觀賞性強
從架下視覺藝術視點看,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會就是一場行為藝術展示會。因此,在這個“行為藝術”場或過程中的一切人物形象與行為展示,都應具有智慧外化性和視覺藝術可賞性。不僅答辯者的形象與氣質要給人較強的觀感舒適性,而且答辯者的答辯舉止行為也要有給人可觀賞的信息含金量。其實,整個答辯會的儀式環節本身就應該是具有較強的可觀性的。這樣才能讓旁聽答辯會的人,獲得更多的教益和欣賞性記憶。總之,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儀禮之觀賞性強的原則是:周全性、可觀性、舒適性、厚重感、傳播性。
二、答辯會議開始的規格
當自己一切準備就緒以飽滿的熱情進入答辯會場而該自己答辯時,以下程序與環節的內容是需要好好認識把握與完善實踐的。
1、答辯者對答辯主席及各位答辯委員行鞠躬禮
當輪到某答辯者答辯時,答辯者自然大方地就位答辯席,之后答辯者站立向答辯主席臺的各位答辯委員行鞠躬禮。在這個環節上,需要答辯者站立而神情自然、面帶微笑、彬彬有禮、態度謙和、舉止大方、行為節奏適度。
2、對參加答辯會的聽眾致鞠躬禮
在這個環節上,需要答辯者轉身站立而態度誠懇、面帶微笑、目視全場、彬彬有禮、舉止大方、行為節奏適度。
3、自我報告及其內容
當答辯者向所有答辯委員與在場聽眾禮節性打完招呼之后,就要落座向所有答辯委員報告自己及其學位論文的研究情況。報告的時間一般是10-15分鐘。具體的是以在場的答辯主席的要求為準。但自己在事先準備時,以報告時間不超過10分鐘為宜。
(1)報告要求
首先,聲音洪亮。以往有的答辯者在陳述時聲音壓得很低,以至于讓答辯委員們不能夠很好地聽清楚自己的報告內容,這是應該避免的。當然那種一味追求大聲而無節奏的聲響也是應該避免的。所以,答辯者要好好地調控自己聲音的大小與節奏的強弱,盡量讓人們有一個良好的傾聽接受效果。其次,簡潔明了。答辯者的起始陳述報告的內容,需要邏輯性強、條理十分清晰、簡潔明了,傳播有效。最為忌諱的是如煮粥一樣思維混亂:無邏輯、無條理、無觀點。總之,要力戒那種云里霧里式或前言不搭后語狀的報告現象出現。
最后,親和力強。答辯者在陳述時,應盡量避免由于過度緊張而導致的面無表情。冷汗淋漓、說話生硬、思維呆板的情況出現。要盡量放松、適當表情、語氣隨和、娓娓道來,讓人有如浴春風之感。
(2)報告內容
以往有的答辯者不知道自己在報告時到底要具體講些什么內容,故而東一榔頭西一棒的講話不得要領。盡管不能規定每一個答辯者的報告內容完全一致,但從規范性出發,有些內容是不能遺漏的。體系性程序、環節、形式和內容,是答辯者在起始報告陳述時的必備項目,實踐者可以依循而靈活地把握與實踐。
4、聽取導師向答辯委員會介紹自己的情況
導師向答辯委員會全體成員簡要介紹答辯者在研究生學習期間的學習、生活、研究、學術活動和學術成果的情況。
5、聽取答辯老師提出的問題
(1)認真記錄下每一位答辯委員針對自己的畢業論文提出的每一個具體問題。每一個答辯委員對其研究論文的看法或評價不一定相同,提出問題的數量也不盡相等。除了不提問的以外,多的有五六個,少的只有一個,一般是三個左右,提出問題的難度是有難有易??傊?,答辯委員的提問是沒有完全等同的一定之規的。關鍵是答辯者對別人提出的問題要迅速反應所提問題的實質內容是什么?問題涉及的領域和范圍在哪里?對自己一時不知道或不能把握的問題也不要慌亂,要穩住自己的情緒聽完和記錄下所有的提問。如果有沒有聽清楚所問的問題,答辯者應當及時申請提問者再講一遍。所以,當答辯委員在對意見和看法與提出問題時,一定要專心聽、要記錄準確,不能似是而非地把握。其實,這時也是答辯者在答辯會上跟答辯委員學習的好機會。因為,有的答辯委員喜歡發表他自己對相關研究課題的看法,往往不急于提問,或者甚至根本不提問題。答辯委員所講的意見,往往對自己該課題的深入和完善研究很有幫助。
(2)如果是要求在現場及時回答,那么,一是需要反應迅速,靈活與邏輯和條理化地馬上應答。二是,回答時需要有針對性、主題性、觀點明確、條理化地逐一回答。重點是要分析所問問題的原因、依據、范圍、重點、難點是什么,這樣才會有針對性的回答。因此,參加答辯前,對自己論文的內容要非常熟悉,對自己論文所涉及的有關學科或知識點或名詞術語或概念,要熟悉和準確認識。避免對自己論文認識的盲點出現。三是,如果提出的問題相同或相近,可以綜合后一并回答。當然,如果答辯主席要求答辯者在一個答辯委員提完一個問題后就馬上回答,那么答辯者就對所提問題逐一回答。不過,即便是這樣,如果在這個委員提的所有問題中,有可以綜合回答的問題,依然可以綜合后回答。四是,如果對有的問題實在是不能回答,可以如實匯報說“不太清楚”或“回答不了”。同時,可當場請教答辯委員釋惑,因為畢業論文答辯會實際上是一場小型的學術討論會,可以視其情況而請教。
(3)如果不需要在場馬上回答,而是下來準備一會兒后答問。那么,答辯者應對答辯委員表示謝意之后,起立對主席臺誠懇行鞠躬禮后從容地轉身離席。
三、問題回答過程的規格
當答辯者獲得全體答辯委員的提問后,一般是出場來準備10-30分鐘后返回答辯場開始真正的畢業論文答辯。在這個過程環節,以下方面是需要注意和實踐的。
1、禮貌用語、體姿語言運用要適度。
2、態度要謙和誠懇、行為有分寸。
3、對答辯委員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不能遺漏。對提出的問題,可進行分類回答,也可以以問題提出的先后順序而逐一回答。一般是只針對問題而回答,而不是針對某個答辯老師而回答。比如:有的答辯者常常在問題回答時說:“我現在回答丁老師的提問”,這不妥。即便要提到某個老師,也應該表述為:“我現在回答丁老師提出的‘關于研究對象的準確界定與表述的問題’?!?/p>
4、回答問題的內容要:明確、準確、簡潔、條理清晰,忌諱無條理、無觀點、無重點的表述行為。
5、對所提問題,不管能否回答,都需要有說明。即便是對不能回答的問題,也要說明為什么不能夠回答,以求得的答辯委員的理解和解惑。
6、第一輪的問題回答完畢后的行為。當答辯者對第一輪的所有提問無一遺漏地回答完畢后,一是要聽取答辯主席與各位答辯委員的總結性意見。如果有答辯委員對自己的回答不滿意或不同意自己的回答觀點時,答辯者在獲得答辯主席允許后可繼續深入辨析性回答;如果有答辯委員繼續問有關問題而又明確要求回答時,答辯者就繼續回答,如果沒有要求回答時,則不回答。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也許才真正出現“答辯”的“辯”的環節和情境。所以,答辯者要思維敏捷、反應迅速、抓問題的根本、有張有弛、有理有節,注意自己的舉止得體,切不可放肆和狂妄無度。也要避免過度緊張而出現腦海里一片空白的不利情況。盡量講自己熟悉而又能夠準確把握的內容?!稗q”,是在高興的、學術討論性的氛圍中進行。激烈的辯論,不表明自己的論文答辯將不被通過,反而有可能是自己的論文有引起答辯委員興趣的有價值的地方。
四、聆聽答辯結果宜布的行為規格
當所有答辯者的答辯結束以后,答辯委員會將對每一位答辯者的畢業論文答辯情況進行表決,并及時分別給出書面的表決結論,通過與否都要有明確的結論。待這一切準備就緒之后,復請所有答辯者回到會場,聆聽自己的答辯結果宣布。在此程序環節上需要實踐以下儀式與內容。
1、站立聆聽答辯結果。當答辯主席點名將宣布某人的答辯結果的時候,被叫到的答辯者應大方地走到答辯席,站立聆聽答辯的結果。
2、站立發表答辯通過的感言。當答辯主席宣布完自己答辯獲得通過的決定后,答辯主席一般將示意全場鼓掌表示祝賀。這時,獲得答辯通過的人,應該即席發表感言。不過,這要看答辯主席的具體安排,因為多數時候一次參加答辯的不只一個人,故而是在所有答辯者的通過結果宣布完畢之后,才逐一地讓答辯者發表答辯通過的感言。在答辯者發表的感言中,以下內容是不應該忽略遺漏的。
(1)傾情表達自我通過答辯后此刻的心情,表達應該是坦誠、真誠、深情、激情的。
(2)致感謝辭。致辭的言語以簡潔明了為好,不宜拖沓羅嗦。往往是一句話一層意思,幾句話能夠把所要表達的意識表述清楚和準確就可以了??傊灾苋磉_和情意到位為準則。
五、宜布答辯儀式結束后的規格
畢業論文答辯會進行到此環節,從學校的工作任務上來說是結束了,但從人文與歷史等視點看,答辯活動還沒有完全結束。這個時候是答辯者與答辯委員和有關師長、來賓、朋友進行零距離及時交流的歷史性時刻。所以,此刻答辯者需要做的事情是既簡單而意義卻深遠,不可忽視或缺失的。
1、答辯者真誠地給自己的導師執弟子禮獻上鮮花。此程序和環節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表意與節約原則。給自己的導師送花主要是以表謝意與執弟子禮為重,故不要追求高額花費,以免增加答辯者的經濟負擔。當然,不愿意送的也一定不要勉強,貴在心誠和心意的表達。二是以了解花意得體選擇為原則。不同的族群對各種花卉陚予了不同的含義,因此,要解花語深意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意。比如:一般情況下,象征友誼的有玫瑰花,表示健康長壽的有萬年青、文竹、君子蘭等,寓意德高望重的有蘭花,比喻圣潔高雅的有百合花、水仙、馬蹄蓮花、蓮花等,表示喜慶的有康乃馨、山茶花、月季花、石榴花等花卉,牡丹等花卉則代表吉祥幸福之意。同時,不同的顏色也有不同的象征寓意與情意??傊?,只要能夠表意和得體就圓滿了。
2、合影留念。人生中途的有些事件是不可重復的,在一般情況下,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也是不可重復的。所以,在這樣具有歷史性的時刻,能夠有機會讓剎那間化成永恒,就不要放棄。值得注意的是,答辯者在遨請別人時要真誠、鄭重、尊重、親和,切忌強迫和隨意性行為出現。對實在是不愿與答辯者合影的人士,一定不要強為所難而勉強。
高等數學是大學很多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它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必修科目。在專業要求不高、學時不多的情況下,教師應如何教好這門課程,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作為數學教師,怎樣做才能提高大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尤其作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的學生,雖然他們的專業是初等教育(理科)方向,但大多數同學的數學基礎還很薄弱,本文嘗試探討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高等數學教育教學。
1.學習數學的目的及作用
1.1初等教育理科大專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一些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數學思想是指人們對數學理論和內容的本質認識,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數學方法是人們分析、處理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化形式。學生如果對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就會喪失學習數學這門課程的動力,就會淡化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數學思想的教育無論是對數學學科的學習還是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是非常有益的。數學思想教育是直接影響到人的素質中的最基本的部分。加強數學思想教育有助于造就一大批創造型人才。應該說,通過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的數學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人們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等。這就是學習數學的本質目的。
1.2初等教育理科生學習數學的作用
提到高等數學,很多學生就會想到抽象的概念、難記的公式、復雜的推理、大量的計算,因而望而卻步。其實通過學習數學,不但可以培養人的科學素養,而且還可以培養人的思維能力,提高審美力,從而提高學習者的整體素質。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建模,再通過對模型的求解或者模擬來得到問題的解答。常用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思想、方程與函數思想、建模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和最優化思想等。學習數學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數學知識(包括概念、公式、定理、題目等)的學習,另一方面是數學方法和思維的學習。在教學中老師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第二方面的東西,初等教育理科生畢業后大都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數學方法和思維的學習對小學生的學習也顯得至關重要。好的學習方法和思維可以影響小學生的一生。
2. 協調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系的做法
2.1.要建立一個學習目標,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啟發問答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希望老師通過啟迪他們的智慧來達到獲取知識的學習目的。這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學方法,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擺脫學生學習抽象性理論知識的枯燥感。同時教師還應重視師生的溝通。比如可通過電話、郵件、QQ、微信、面談等途徑與學生交流學習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力求把新鮮的感覺傳遞給學生,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概念史、定理發現史以及數學趣味題等,這樣既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面,又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課堂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還可穿插一點小故事、小笑話、新聞消息來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抓住學生的眼球,調動他們的思維。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取舍,對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要進行詳細講授,而對學生能夠看書理解的內容盡量在課堂上不予講授。
2.2.要善于啟發引導和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絡。
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專題化、網絡化,讓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由厚到薄再到厚。即先將知識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提煉概括,形成知識網絡,再將知識拓展開來。
3.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方法
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的學習是學生踏入社會前的最后一次有老師指導的系統學習階段。因此,學生們爭相學習與教師技能有關的各項技能,為畢業后能成為合格的小學教師打下堅實基礎。但是高等數學課程中的知識卻看似與此無關,因此不能完全激發學生的興趣,甚至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了“學高等數學有什么用”的疑問。這種疑問是隱藏在部分學生心中的疙瘩,授課教師如果不能及時做個解鈴人來解開學生心中的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就很難保證。
3.1聯系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表明,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授課教師的知識傳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以及學習積極性、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授課教師在高等數學開篇可以把握學生“學高等數學有什么用”的心狀介紹一些內容,爭取在源頭上打消學生的疑問,使他們明白為什么要學高等數學。如果有了堅定的信念,當以后學習遇到困難時,他們也不會輕言放棄。因此把高等數學與小學數學聯系起來非常必要。在開學前幾節課,教師可以通過例子講明高等數學與小學數學的聯系。
一般人認為小學數學與高等數學相差甚遠,但它們之間不僅在內容方面,而且在思維形式方面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果站在高等數學的高度來理解小學數學,會使人感到小學數學的博大和精深;但如果能把小學數學的內容放在高等數學這一背景中理解,那將會對小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起到非常積極的意義。小學數學和高等數學之間在思維形式和內容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3.1.1內容的互補性
內容的互補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別和一般。比如小學數學中有平均數的計算,平均數在高等數學中就是數學期望值的特例。如果站在數學期望的高度來講解平均數,教師就會著重強調平均數和各個數之間的差異,學生就會知道全班數學平均分數和每個學生的分數,雖然都是分數,但是它們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反之,如果學生只會計算平均分數,而沒有把平均分數和每個學生的分數加以區別,那么學生只是多做了一些四則運算的習題。這樣不僅不能活躍學生的思維,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有限和無限。比如,在小學數學中無限循環小數和分數之間的互化問題,這一問題是高等數學中級數概念的應用,教師在教學中通過“0.9”、“0.99…9”和“1”之間關系的解釋,就會讓學生再一次體會極限的概念。
3.1.2思維形式的互補
思維形式的互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分析和綜合。分析和綜合是數學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曹沖稱象”這則故事正是分析和綜合方法應用的實例。七歲的小曹沖以“稱石頭代稱象”,運用的就是一種把整體分成若干較小而簡單的問題,逐個地加以解決,從而使原問題得以解決的方法。二、比較和分類。在高等數學中可以利用同態、同構的方法把整數與多項式、矩陣與線性變換、多面體和平面圖等建立聯系。這就是比較、分類的方法。而小學數學中在學生掌握了自然數的四則運算法則的基礎上,也是通過比較的方法使學生掌握小數的四則運算的。三、系統的方法。高等數學中的集合、向量空間、群等都是系統方法的應用。在小學數學中,如果利用這一思想方法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而且在解題時,可以化繁為簡。
3.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適當增加練習和思考時間
高等數學內容多,邏輯性強、課時相對較少,教學難度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教學應以重、難點為主,其它內容不能很詳盡講解,這樣便要求學生必須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才能學好這門課。當然,自學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指導學生鉆研教材和閱讀參考書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有意安排一部分內容和時間讓學生自學,繼而對自學內容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答以提問的形式向學生提出并與學生共同討論,經過多次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會得到顯著提高。授課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在課余時間選擇一些教師講解過的、自己認為已經理解的例題的解題過程再熟悉一遍。通過這些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弄明白出問題的環節從而想辦法解決,而且還能在無形之中提高學生的自學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留有一定時間,解答學生疑難問題,幫助學生及時消化課堂教學內容。這是因為教學中教師講解之后,學生學習了基本理論,看懂了例題,不一定具備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取課堂指導練習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練習時間,以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這種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
3.3合理把握知識的深度
對于初等教育理科專業的學生,我們的培養目標不應該和數學系的學生一樣,在知識深度上必須把握適當的度。在不放松基礎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對于性質、定理較難的證明應放棄,只做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釋。如果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難題太多,本身又難以學會,學生常常產生畏難情緒,他們就會失去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勇氣。
本科期間,趙云龍于2011、2012連續兩年參加“挑戰杯”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2011年,其學術科技作品《鉬酸錳/鉬酸鈷分級異質結構納米線設計構筑與超級電容器性能研究》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和湖北省第八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2012年,以他為隊長并圍繞其科研成果組建的“幀科創業團隊”獲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和湖北省第七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由于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孜孜追求和取得的突出成績,趙云龍于2012年4月榮膺“2011湖北大學生年度人物”稱號,同時獲年度績優人物大獎,并先后獲得校青年五四獎章、理工青年十大風云學子、校創新創業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最終以年級第一的綜合成績保送本校2012級研究生,并獲得直博生的資格。
趙云龍自2008年入校以來,刻苦學習,勤奮努力,成績優異。大學四年,堅持參與科技創新,他主持的“鉬氧化物復雜結構納米材料器件組裝與光電應用”項目獲得2009年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資助,并于2011年結題考核為優秀。趙云龍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武漢理工大學首篇Nature子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3.2)等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SCI論文1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2012年,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關于鋰空氣電池方面的研究論文,受到了包括《中國日報》、《光明日報》、美國“Research News on General Science”等大量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與贊揚,為鋰空氣電池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基于2009年的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趙云龍進行了長期的科學探索實驗,發表了一系列論文,經過校“創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第八屆“挑戰杯”湖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多次的模擬答辯以及大量的材料準備,他站在了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答辯的現場。在最重要的專家封閉考察階段,趙云龍從容地應答評委們一遍又一遍地提問與評審,當看到“武漢理工大學”頒獎典禮的舞臺屏幕上出現時,他的眼淚禁不住地流出來了,內心那份喜悅難以言說。為了將自己的科技成果進一步投入應用,趙云龍牽頭組建了“幀科創業團隊”,參加了2012年湖北省第七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最終獲得湖北省金獎,同時他還作為主答辯手參與公開答辯環節并獲得“最佳團隊獎”。通過模擬創業,趙云龍期待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夠真正與社會發展進步相結合。
關鍵詞: 大學生 課外學術科技活動 問題與對策
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是指高校大學生在學校和老師的倡導支持下,利用課余時間,以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質、培養科研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標所開展的科普、學術、發明,科技制作、科技開發和科技服務等形式的活動。[1]研究高校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對于深化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面臨的問題
1. 科研態度不夠端正。一是學生科技意識淡漠。對學術科技活動促進自身成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普遍認為學術科技活動是一種“高不可攀”的活動,不是他們課程學習“份”內的事情,因而較少予以關注。二是重短期突擊,輕長期研究,不能持之以恒。多以各級各類競賽為中心,片面追求競賽成果,[2]往往比賽活動結束后,就不再繼續深入研究下去。三是重利益結果,輕能力提升過程。有的同學認為科研活動會消耗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最終不能獲獎就更加得不償失。
2. 課題選題不清。表現在:①不知如何選題。不注意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積累知識、尋找課題,導致前期準備不足,選題只能局限于本專業甚至是課本中已有明確結論的課題,視野不開闊,找不到正確的選題方法。②選題不合理,課題太大或是太?。虎壑貜瓦x題,選題多依學生興趣愛好而定,缺乏足夠的市場調查和社會需求分析,導致科研活動變成對別人研究的簡單重復。④內容層次不能前沿化。未能關注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前沿。
3. 學生缺乏科研時間保證。搞科研必須有足夠的時間投入,大學生課時多,任務重,又由于課程考試成績是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因此學生的精力主要都放在課程知識的學習上。一、二年級打專業基礎,外語過級;三、四年級參加社會實踐、準備考研、考公務員……影響了學生對課外學術科研活動精力的投入。因此,盡管各高校為營造學術氛圍,紛紛舉辦不同形式的“學術講座”,但實際參加的學生人數相對不多,而且大部分學生是應學院的硬性要求才參加的,講座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要讓學生有時間投入科研,就要優化課程設置,讓學生在課內學習,提高能力,在課外活動,參加競賽,課內學習與課外科研要相互促進。
4. 師資指導力度不足。在“挑戰杯”活動中,各高校為了競賽出精品、出成果,往往集中精力對種子選手加強師資指導,如配教授予以重點培養,并給予科研經費大力資助。而普通多數的學生課外科研活動,則是由中青年教師擔任。這些中青年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科研壓力大,而學生課外科研作為一項由團委組織和領導的青年學生第二課堂活動,既不計算教學工作量,在評職稱中也沒有硬性要求,因此,甚少教師為之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導致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缺乏高質量指導,從而出現學生撰寫科研論文格式不規范,文體不對,對研究目的、方法、手段、結果論證不清等問題,暴露出學生知識層次和結構不健全、不完善,實踐動手能力低的一面。
5. 信息網絡化利用率不高。目前高校都擁有比較先進的校園網絡,但是在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中的利用率卻不高,表現為:一是沒有使用網絡進行學生課外學術科技項目管理,如選題指南,作品立項申報、成果提交、作品評審、成果展示等工作都是依靠人力進行宣傳,力度不夠,范圍不廣,程度不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技創新活動組織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二是很多學生不懂得使用電子圖書數據庫資料,數據分析、數據查詢和數據統計的網絡利用能力低,難以保證科研活動的前沿性、科學性和高效性。
二、深化大學生課外學術活動的對策
進一步深化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應注意四個結合。
(一)學術科技活動和思想教育工作相結合。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術科研意識,夯實思想基礎。引導學生明確參與學術科技活動對促進自身成長進步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不斷培養自己嚴謹求實的科研態度,勤奮刻苦的求學精神,克服功利主義和短期行為,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自己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引導學生在科研活動中提倡團隊合作精神,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科研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發揮團體力量,開拓視野,拓寬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
(二)學生學術科研活動和學科建設相結合。
一是教師、科研人員吸收學生參與前沿課題研究。讓學生承擔課題研究中的部分工作,擔任科研助手,學生通過直接參與這些課題,教師手把手傳授有效的科研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科研興趣,同時有利于及時發現科研工作中的各種特色、有所“突破”;并保證了充足的科研經費和科研條件;使指導教師自身的科研工作和指導工作兩不誤,有助于研究工作的有效開展。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科研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偏差,保證項目有效、按時完成;指導學生正確地撰寫科研論文;為學生今后的科研工作積累必要的經驗。使學生能夠逐步獨立開展創新活動。
二是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社會資源,要引進企業的資金來支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讓學生與教師參與社會單位合作項目的研究,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教師可以在指導實習過程中研究實習工作遇到的具體問題,或者是接受實習所在單位委托的研究任務,選送優秀學生到實習單位第一線,接觸實踐,注重社會經濟價值,讓教師帶學生開展課外社會科研,及時把研究成果投入實踐使用,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連續創新,使學生課外科研活動與社會工作第一線實際需要相結合。
三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信息化網絡進行數據查詢、數據分析和數據統計,使學生課外科研活動能夠在學科發展的基礎上掌握前沿動態,把握時代脈搏,開創科研新高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前進,保證科研活動的前沿性、科學性和高效性。
(三)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和本科教學相結合。
大學生科技活動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應當納入正常的教學軌道,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主要環節。主要對策有:1.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組合作出相應的調整,盡量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效率,壓縮理論教學的學時數,使絕大多數的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參與科技活動,同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傳授專業知識、書本知識,更要給學生傳授更多的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術,傳授好的學習方法和科研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對參與指導的教師計算教學工作量,學生給予學分,對獲獎的師生給予獎勵,并在評先評優方面給予優先考慮等等。該措施必定會激勵更多的師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擴大師生的參與面。另外必須創造活動條件,如實驗設備、指導教師、經費等。3.開設論文撰寫指導課程,傳授論文撰寫基本知識,讓學生掌握論文層次結構,內容,格式等相應的規定和模式。
(四)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與完善的組織實施體系相結合。
即由教務處、社科處與團委組成組織實施體系。1.由教務處通過計算教學工作量、教學獎評定、職稱評定等措施調動教師積極性,通過給予學分、學生評優激勵學生,組織課堂教學。2.由社科處列出各學科前沿選題指南,引導教師、學生課外科研選題緊扣社科前沿,使科研活動符合社會發展需求,解決現實問題;發揮社科網絡項目管理優勢,使用網絡進行學生課外學術科技項目管理,包括立項申報、成果提交、作品評審等工作;發揮社科處學科專家庫資源,組成教授委員會對學生課外科研作品進行立項評審、中期評審、結題評審乃至優秀作品的答辯等;通過借助計算機網絡優勢實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確?;顒优c項目管理的質量。3.由團委加強宣傳、廣泛動員,精心設計組織好定期的學術科技活動,抓好每年的學術活動月,求實效,營造更加良好的學術科技活動氛圍;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突出學生的主動性,推動課外科研,促進學生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搭建創新服務平臺,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科技競賽:如“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創業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競賽、機器人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等,從而推動科技活動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第一條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是培養大學生科研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為促進我校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特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宗旨: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
第三條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目的:按照高等學校培養人才的根本要求,廣泛吸引和推動廣大在校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刻苦鉆研,增強能力,勇于創新,多出成果,調動廣大同學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的自覺性。為迎接新世紀挑戰奠定堅實的科學文化素質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和造就一批在學術和科技上有作為的優秀人才。
第二章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第四條學校成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負責學生、科研、教務、工作的校領導及各有關職能部門及系、院、部領導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校團委。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
第五條學校成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指導委員會,聘請職能部門、各學科的專家、老師擔任指導委員會委員負責指導、實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并受聘擔任有關學術科技競賽評委。
第六條大學生科技與創新協會是大學生進行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社團組織,學校鼓勵并扶持此類社團的建設。大學生科技與創新協會要在團委的管理指導下,積極開展工作,調動廣大同學參與學術科技活動的積極性。
第七條各系、部、院要相應成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領導小組、指導小組,積極組織、指導、支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
第三章活動內容及形式
第八條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內容:非專業的興趣項目的理論探討、實驗研究、技術創新、產品開發;所學課程與專業的相關課題的理論探討、實驗研究、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科普宣傳、科研成果的轉化及創業計劃等。
第九條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形式:參觀學習、學生自主開展課題研究,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社會實踐、調查研究,承接科研項目,開展創業計劃,參加各類學術講座及學術科技競賽。
第十條為促進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開展,學校每年舉辦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大賽,并定期舉辦基礎學科知識競賽、基礎實驗技能競賽、專項學術科技競賽,加強科普知識宣傳,舉辦專題學術報告會、研討會,濃厚校園學術科技氛圍。
第四章政策與措施
第十一條學生在校期間應主動參與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積極參加學術講座、學術報告、科研開發,積極撰寫論文,學校逐步將學生、參加科研活動作為學分納入大學生培養方案。
第十二條指導與幫助大學生進行學術科技活動是廣大教師的重要職責,學校將教師指導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計入教師工作量,并作為評聘職稱的一項依據,作為評選"三育人"先進個人的重要指標。學校對參加全國大學生學術科技競賽活動取得優秀成績的作品指導教師給予相應獎勵。
第十三條學校設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專項基金,用于組織、實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資助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研究,加強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基地建設。各系、部院要加強對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投入力度和基地建設。
【關鍵詞】 醫藥院校;學術科技;人才
一、引 言
在現代社會,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依靠經濟和科技的進步,最終關鍵在于高素質人才的競爭?,F代醫學教育要求在給大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注重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開拓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然而,目前國內的醫學教育狀況遠遠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其中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薄弱和科研素質的低下尤為突出。據有關調查結果,大學生沒有科研經歷,絕大多數學生不了解醫學科研的過程和方法,不懂得怎樣撰寫醫學論文,80%以上的學生對科研重要性缺乏認識,很少到圖書館閱讀醫學文獻[1]。這種現象嚴重制約了醫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開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能增強大學生的科技意識和科研能力。高等學校大力開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不僅能增強大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科技意識,同時對于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顯重要[2]。在科技競爭日益劇烈的當今世界,我國全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作為跨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緊跟時代的潮流,樹立科技意識和培養科技技能,否則將被歷史所遺棄。
二、開展學生學術科技活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國內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已開展多年,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在新的世紀如何使該活動能夠開展得更好,則有必要深入探討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處。
1.定位問題
所謂定位問題,就是“課外科技活動”在高校教育體制中的位置問題。這是一個關系到該活動能否深入持久并卓有成效地開展的關鍵問題。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一個“課外”兩字就給“科技活動”貼上了業余的標簽,因此它是可有可無的。需要時有,不需要時無(如要競賽時,就組織學生參加);有興趣的有,無興趣的無(目前大多數學生還未認識到其重要性并參與該活動)。因為是“業余”的,所以會受到人員、經費、設備、場地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得不到專業教學部門的支持,特別是長期的支持,其后果就是科技活動的科技含量極低,不要說“創新”,就是起碼的專業技術能力的鍛煉都談不上,達不到創新素質教育的要求。其實,課外科技活動與其他校園文化活動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它的“科技”二字,必須要有較高的科技含量才能達到培養學生素質之目的。
2.受到科研條件、經費不足等客觀因素的限制
如上述,由于定位不準,學生學術科技活動在高校的教育體制中,從來就沒得到過重視,學校不重視,那么科研經費的投入就會少,科研條件就難以得到改善。長期以來,學生與先進的實驗設備無緣,國內也只有少數重點醫科大學開始嘗試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對于醫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則比較重視,比如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學校采取了多種措施鼓勵學生進行科研,教師和學生也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于科研訓練上,使多數學生學會提出研究問題、分析實驗數據、運用新技術、批判性地閱讀文獻、撰寫科研論文。尤其可貴的是,他們通過訓練懂得了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思維和科學的方法,從而受益終身,并為醫學科學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3]。
3.科技活動與實際應用脫節
學生學術科技活動是教學實踐的一種有效形式,但是,從學習到參加學術科技活動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因為,學生參加學術科技活動的成果還沒有得到實踐的最終檢驗。
學術科技活動的每一項成果,都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的創造力、創新精神的體現,但是,這種創造、創新的成果卻往往會被“雪藏”。花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財力去設計、實驗,結果只是為了評一個獎,或者說為了完成某項活動任務,而不去檢驗其對生產生活可能產生的實際作用,這種現象是一種極大的智力浪費,對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也是極為不利的。
三、開展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應利用醫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這一重要途徑,在各方面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積極轉變觀念、挖掘潛力、勇于創新,為促進醫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成立專門負責管理學生科研活動的機構
醫藥院校中開展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相對難度較大,很大原因就是由于沒有專門負責管理學生科研活動的機構。某些醫藥院校在促進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開展所做的舉措,有值得借鑒之處,如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成立了以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和分管科研、教學工作的副院長牽頭的學生科研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學生黨總支、院團委和院科研科負責人組成,具體負責管理學生科研活動。從事科研活動自愿報名,從政治素質高、學習成績好、能吃苦耐勞、熱愛科學研究工作的學生中擇優錄用[4]。
2.引入課題競爭制,科學地制定學生科研計劃
在學生科研領導小組領導下,首先公開、公平、公正地選定若干有課題的教師作為科研導師,負責選題、開題報告、科研指導、論文撰寫及召開學術交流會等各項工作,保證學生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要求參與科研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文獻查找、動物喂養、實驗操作、數據采集、統計分析以及論文撰寫的全過程,并且經常向全院學生宣傳科研進展情況,組織其他學生實地參觀,從而以點帶面地擴大課外科研的影響力。 轉貼于 3.支持建立學生學術科技團體
倡導貴在參與的精神,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必須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只有動員大多數學生積極投身于課外科技活動,才可能在全校形成聲勢,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在組織開展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可以采取支持學生建立一些科協組織,并使這些組織成為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的群眾基礎和核心力量。學生科協組織由學生自己管理,制定活動計劃和章程。學校每年撥出專款解決科協的設備和活動經費;院、系安排專用房間作為學生科協的活動場地;選派有一定學術水平和實踐經驗,又有責任心的教師,輔導學生科協的科技活動,定期舉辦一些技術講座;同時還鼓勵教師將科研和教學中的課題帶到學生科協去,讓學生利用課余參加一些科研活動,既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又解決了科研人手短缺的困難[5]。
另一方面,可通過學生學術科技團體與社會各相關實習單位取得聯系,把我們的學生“推銷”到用人單位去。在課題的設計、資料的收集、資料的整理、資料的分析過程中,突破醫藥院校本身的界限,以醫藥院校為基礎,通過“1+n”的方式與學校的多個教學基地合作,共同做課題,打破長期以來只在醫藥院校本身這個小范圍內搞課題出作品的局面,把作品出產范圍擴大至整個社會上。這一方面可以為學校節省開支;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做課題學生各種能力的出色表現而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從而為學生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4.健全產、學、研結合機制,努力提高科研成果利用率
要想提高學生學術科技活動成果的利用率,必須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學校應該組織專家對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成果進行篩選和評估,對切實有實用價值的成果要給予一定的經費或者政策扶持,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轉化為生產力。
學校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讓企業切實參與到學生學術科技活動中來,從企業的實際需要中產生研究課題,再用研究的成果去推動企業的發展,實現學生科技活動與企業生產發展的共贏。
四、結 語
通過上述對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之重要性及若干問題的討論,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不是業余的,它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應當納入正常的教學軌道,作為學生創新素質全方位培養模式的組成部分。
(2)“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不是少數人的事,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體制和觀念,創造條件使最廣大的學生和教師能參與到“活動”中來。不斷培養出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才是活動的意義所在。
(3)組織大學生科技競賽,必須合理選擇競賽內容、競賽方式,使該項活動能夠百花齊放,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承堂,黃祥成,孫大成.醫學本科生科研素質調查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00(3):35.
[2]吳乃利.我校1994~1998年五屆本科畢業生質量調查與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 1999,17(3):168.
[2]郭天平.開展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0,1(4):25-27.
[3]張雪君,梅人朗.醫學生科研的價值[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1998,19(1):33.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主辦的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中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競賽活動,創辦于1989年,每兩年舉辦一屆。競賽旨在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促進高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發現和培養一批在學術科技上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
該競賽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迎接挑戰”的宗旨,自創辦以來,已分別在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連續舉辦了13屆。已形成校級、省級、全國的三級賽事,參賽同學首先參加校內及省內的作品選拔賽,優秀作品報送全國組委會參賽。
競賽章程規定,凡在舉辦競賽終審決賽的當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類高等院校在校中國籍??粕⒈究粕?、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職研究生)都可申報作品參賽。申報參賽的作品分為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三大類。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限本??粕?。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限定在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六個學科內??萍及l明制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
競賽以學校為單位計算參賽得分,團體總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榮譽“挑戰杯”為流動杯,授予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學校;設“優勝杯”若干,分別授予團體總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學校。累計三次捧得“挑戰杯”的學校,可永久保存復制“挑戰杯”一座。
大賽影響
2013年10月13日至17日,第十三屆“挑戰杯”交通銀行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在蘇州大學舉行。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并列以總分480分獲得本屆“挑戰杯”。決賽期間,內地及港澳地區450余所高校的4000余名師生代表參賽參展。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界、科技界、企業界、新聞媒體代表和當地中小學生觀摩了作品展。近百家企業與所關注的參賽作品作者進行了投資意向洽談,有的還現場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