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5:23
序論:在您撰寫社會實踐活動過程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差異化理論;大學生;社會實踐
一、差異化策略
差異化是管理學的一個重要應用性理論,它是指企業通過提供獨特的產品特性,包括產品品質、產品創新、產品特性、配銷渠道等方面,建立公司獨特性,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它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一個重要發展策略,也是企業進行市場競爭時采用最多的競爭策略之一。差異化的目標是自身在社會的競爭當中獨樹一幟,滿足社會客體需求,取得社會競爭的優勢。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引入差異化策略,為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豐富實踐育人的理論視野,提高實踐育人的效果。
二、當前大學生實踐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活動組織者缺乏實踐經驗
在組織的主體上,高校組織大學生實踐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一般都是教師或輔導員。我國高校的教師一般都以學術科研為主。學者和實踐者在活動當中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學科差異。教師作為一個知識的傳授者,主要的任務就是進行知識的傳播和講授,對真正的教學問題的情景也只能是在教師或者是學校,而實踐活動是一種真實性的教學情境。教師要從一個理論情境向真實的教學環境轉變是缺乏有效的實踐經驗的,難以體現出學科的實踐性。
輔導員在大學生實踐活動中承擔一個引導者角色。高校每年新晉的輔導員崗都呈現遞進式趨勢,使得輔導員崗位的更替也逐漸開始頻繁。輔導員崗位的更替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實踐活動的實際效果。新的輔導員崗位由于缺乏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經驗,在組織實踐活動過程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都不能很好地進行溝通和協調。
(二)活動的志愿者存在同質化現象
首先,志愿者專業的同質化。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志愿者實際上是專業相同或者相類似的群體,在實踐活動中主要是根據自身所學的專業進行調查,這樣就會存在一個思維的定向,即大多數的志愿者都只是從其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思維進行調查和研究,得出的調查結果往往是單方面的,沒有能多視度、全方位來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其次,志愿者的知識結構同質化。一定程度上講,志愿者的綜合素質相差不大,知識構成相對一致。他們對所學學科知識的把握和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接近的。此外,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如管理學、政治學等知識也相對均衡的,在一般的情況下這個群體成員所擁有的這方面的知識構成是相差不大的,不利于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
再次,志愿者的年齡層次存在同質化。大學生實踐活動的志愿者主要是大一和大二的學生。在這些學生當中,年齡的分布相差不大,他們的社會實踐經驗與其看問題的范圍還相對狹窄,雖說經過兩的大學學習和熏陶,但是還不能形成穩定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形成一套相對成熟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系,處理問題往往單一化、簡單化。
(三)實踐對象與志愿者背景“重疊”
目前我國高校主要是“以‘三下鄉’、‘四進社區’、社會調查、形勢政策宣講等為標志的社會實踐活動品牌得以確立和發展。”這些活動的地點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都來源于基層或者條件相對艱苦的地方。實踐活動過程是一個人能力提升的過程,作為實踐志愿者的大學生,往往并不必然在實踐中得到鍛煉。用二元分類來看,當前大學生一部分是來自城鎮,另一部分來自鄉鎮或農村。他們在享受教育資源或者接受的文化環境熏陶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來自鄉鎮、農村的大學生迫切有著改變現狀的心理需求,期望著能夠去一些較發達的城市進行實踐和鍛煉,以期能夠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來自城鎮的大學生本應該利用其本身所擁有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其在城市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知識為這些艱苦的地區進行一定的服務和意志磨練的。但目前的情況往往是,來自農村的志愿者還是回到農村和基層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來自城鎮的大學生并不愿意到農村參與實踐活動。志愿者的成長背景與實踐對象存在“重疊”。
(四)不注重經驗的總結與分享
實踐目標是育人。當前的大學生實踐活動不注重對實踐經驗分享的長期性,也即大學生實踐活動只是任務式的執行,實踐活動結果就是形式上的提交一份質量相對不高的調查報告敷衍了事,不講求在實踐活動與經驗分享相結合,不考慮學生與教師在實踐活動中的實際感受和能力的提升,忽視對實踐經驗的推廣與應用。如此一來,就會導致大學生實踐活動的跟不上社會的要求,對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不能有效及時的解決,也會導致學生和教師出現對實踐活動實際效果的消極心理。
三、大學生實踐活動存在問題的歸因分析
(一)組織者缺乏系統的訓練,生活閱歷有限
實踐活動的組織者主要是青年教師或者輔導員,大部分都是畢業后直接進入到高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社會工作的閱歷,而且在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方面也有限,在組織活動中很多新問題、實際問題都沒有經歷過,也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都是通過在同學校之間的組織者之間的短暫交流而獲得的間接經驗,根本無法滿足實踐活動中的隨機問題解決的需要。另一方面,輔導員和教師作為實踐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其組織活動能力和方法直接影響著實踐活動的效果。目前我國專門針對高校大學生實踐活動組織者的培訓還相對薄弱,甚至很多地方的高校都沒有形成一個培訓的機制,導致了大學生實踐活動組織者沒有一定的組織經驗而盲目的地進行組織活動,使實踐活動出現了走馬觀花的現象。
(二)活動組織時間短暫、組織過程過于倉促
實踐活動的組織發起是在學期期末開始,整個組織發起到活動的開始也只是半個月或者更少,時間活動準備短暫性也很難形成對實踐活動的時間安排、目標要求、形式內容、實踐的方法、執行的路徑等比較全面的、充分的、具體的、細致的計劃,難以形成對實踐活動的統籌安排與點面結合,難以保證整個實踐活動能夠順利、安全有序、持久有效的開展。
(三)實踐基地資源選擇有限
大學生每年的實踐活動隊伍龐大,人數眾多,實踐基地的數量卻是寥寥無幾,很多高校實踐活動的地點幾年、十幾年甚至更久都是同一個地點或是幾個地點之間來回的轉換,造成這種原因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學校對自身實踐基地建設不夠重視,沒有能夠充分利用優勢資源。
四、用差異化策略來組織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以客觀需求為基礎,以特色制勝為目的,是差異化策略的重要原則。用差異化策略來思考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從多方面進行突破創新,結合志愿者特點與需求,從實踐基礎的選擇,到活動組織實踐,再到總結與反饋,都需要組織者結合實際來理解和運用差異化策略。
(一)組建一支知識結構與文化背景多樣、互補的志愿者
一是注重志愿者專業結構的多樣性和互補性。不同的學科專業背景,可以運用自身的專業發揮聰明才智。既要尊重和發揮志愿者所學專業的多樣性,又要尊重科學專業的互補性。志愿者不能僅僅是單一學科專業的隊伍,也應該存在交叉專業或吸收其他專業的志愿者,組成多學科參與、多專業協作的志愿者隊伍。
二是注重志愿者學歷層次上的多樣性和互補性。大學生實踐活動的志愿者主要是傾向于本科學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占的比例不高。由于缺少專門的學術訓練和系統的理論學習,本科生志愿者對實踐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理解不深、分析不透。因此,大學生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可以考慮把研究生吸收到志愿者隊伍中來,彌補本科生志愿者積極地做事但視野不廣、分析不透的不足,充分發揮不同學歷層次背景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是注重志愿者文化背景的多樣性與互補性。來自不同地域的志愿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這些志愿者走在一起討論、實施社會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項難得的學習過程。在這個小集體中,大到對實踐主題的討論,小到成員間的磨合,都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文化背景的志愿者,對實踐活動中的問題會有不同的見解,也為問題的解決作出自己的貢獻。志愿者的交流與認識,可能出現小小的摩擦,但這都是課堂中無法提供的真實教學情景。具有多文化或者說是跨文化背景的志愿者團隊,一定會收獲更多。
(二)注重實踐基地的時空育人功能
除了重視志愿者隊伍的組建以外,還要考慮到實踐基地在時間、空間上的反差效應。實踐基地是大學生能否取得提升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實踐基地的選擇,要考慮到志愿者的發展需要,事先評估實踐基地所具有的育人資源,可能帶來的育人效果。實踐基地的發展程度、涉及的行業和領域、地域文化差異等等,都是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提升實踐活動內涵和效果的重要資源。因此,在組織和策劃社會實踐活動之前,就要充分考慮這些原則:一是對于同一個實踐基地,可以長期跟蹤調查,定期回訪,以時間為軸線,實踐基地的變化和發展為比較要素,做深做實;二是注重反差原則。主要有文化背景與實踐基礎的反差原則:對于來自農村大學生志愿者,應安排到沿海開放城市開展社會實踐;對于以來自城鎮大學生志愿者,應安排到鄉村等邊遠地區開展社會實踐;有專業或行業的反差原則:來自文藝專業或家庭的志愿者,考慮安排到工廠、企業、社區中開展社會實踐;來自理工科專業或家庭的志愿者,考慮安排到公益性事業單位中開展社會實踐;農林牧專業的志愿者,安排到社區、學校、醫院、化工等領域開展社會實踐;等等。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要以培養人、教育人為出發點,以長才干、作貢獻為落腳點,盡可能考慮到更多志愿者的成才、成長需要,充分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年齡特征、文化背景等因素,把他們帶到讓他們產生深刻印象的地方,開展一次使他們深受教育又讓他們發揮作用的實踐活動。
(三)注重實踐結果的反饋
首先,各高校應該專門建立實踐活動后期反饋的管理機構,負責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分享、評價等工作,通過建章立制,進一步完善實踐活動從開展到結束后反饋的各項流程,從制度上減少實踐活動過于形式化和簡單化的傾向,積極引導大學生做好階段總結。
其次,實踐活動結束后,無論是學生還是組織的教師輔導員,要引導學生進行階段總結,通過階段性的總結既要對實踐活動中,學生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成果做信息的記錄和反饋,還要從實踐基地或者單位的意見反饋中進行總結。在實踐活動反饋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交流會、經驗交流會、討論會分析在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成功經驗,發現問題和不足,并為以后的實踐活動開展提供理論上的參考。
再次,建立和完善實踐活動的評價機制。實踐活動的評價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可以采用“媒體報道、社會實踐成果評比、當地產生的影響等顯性產出進行客觀評價”等方式,也可以采用寫心得體會等方式使大學生實踐活動過程形成一個良性的隱性循環評價制度。對于評價方式的選擇,不管是選擇隱性評價方式還是顯性的評價方式,有一條原則都應該是各大高校所應該共同遵循的,也即是“激勵為主,考核為輔”。只有在眾多反饋形式組合起來時,才能讓大學生實踐活動的整個過程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加有實效。
參考文獻
[1] 邢強.當前我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優秀碩士論文,2007年5月.
[2] 劉云龍,汪元洋,田侃.構建暑假社會實踐新模式的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1月1期.
我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正式展開,望各團支部積極組織、協調本班級的社會實踐團隊,及時統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實踐成果及其他團隊信息,以便于我院社會實踐活動順利展開。接學院領導指示,現強調以下幾點,望各團支部及各社會實踐團隊能夠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重視起來。
一.安全工作:社會實踐過程中,安全問題乃是重中之重,希望各團隊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能夠注意隊員的人身安全,提前預測一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想好應對措施。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在崗位體驗團隊中,隊員務必穿著長褲、運動鞋或皮鞋,確保人身安全;所有團隊應確保不食用路邊小攤和非正規餐館的食物;如需在企業或單位外留宿,要到正規旅店或賓館;不乘坐無證無牌車輛,實踐過程主動索要正規發票,以上幾點各團隊務必牢固貫徹,防患于未然。實踐過程中,成員外出必須給帶隊老師及隊長請假,嚴禁單獨行動或未經請示批準行動;在社會實踐結束后,隊員到達目的地要給隊長發信息報平安、隊長也要及時和沒有報告安全信息的隊員聯系。
二.宣傳工作:各團體應加強宣傳意識和成果意識,在活動過程中自覺、主動、恰當地對實踐團隊進行宣傳。具體要求如下:1.策劃好活動內容形式,突出活動特點,制定全程宣傳方案。2.主動和新聞媒體取得聯系,爭取媒體對實踐活動進行報道,積極向校內校外媒體投稿,以系列化的題目組織內容以便獲得更好地宣傳。媒體進行錄像采訪的,盡量拿到備份錄像帶或備份光盤。3.與當地政府、企業領導接觸的過程中,可以主動邀請對方題詞或寄語。4.實踐團隊在實踐過程中應該保存活動照片。條件允許的團隊可以拍攝DV或錄像。5.在實踐過程中應該積極的發現先進事跡和個人,樹立典型,及時宣傳。
三.實踐活動:各團隊在社會實踐的活動中,要帶著問題參與到社會實踐過程中,在活動全過程,要積極地通過網絡等渠道了解實踐對象各方面資料,提高活動的針對性,使自己的社會實踐活動變得更有意義,杜絕只做表面文章的現象發生。要注意豐富社會實踐活動,實踐之余,各團隊可積極開展針對當地的志愿服務活動,樹立機械學子奉獻社會的形象;其次,可以安排一定長度的時間組織隊員學習黨的先進理論或當地先進人物事跡,借此契機培養社會實踐隊員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感;再次,各企業見習團隊可以聯系該企業的學長或企業領導開展座談,了解企業人才培養等問題。各團隊在開展以上多種形式的活動時,應注意分開投稿,已獲得最大效果的宣傳。
四.實踐報告:社會實踐過程中,所有團隊應注意深入觀察、細致了解,做好記錄和分析總結工作。實踐歸來,需要提交的報告:1.總結報告:記錄團隊行程,有哪些發現,解決了哪些問題,切忌記成流水賬,也不要是個人總結的拼湊,要求不超過5000字。2.調研報告:形式不同于總結報告,要求更關注調研本身,多總結對于項目的認識和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其他材料將由社會實踐部另行通知。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由社會或學校組織的、由大學生參與的、具有一定規模、持續一段時間的集體性活動。它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國情、接觸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職責履行者
1.引導者。一位優秀的引導者可以使被引導者少走彎路,大大提高其成功的幾率。輔導員應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日常管理者的身份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有效引導。
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其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即引導大學生開展積極向上的社會實踐活動,避免大學生在實踐中產生消極想法;引導大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培養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此外,一名優秀的高校輔導員應充分激發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熱情,積極營造適合的氛圍。同時應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并努力拓寬社會實踐活動渠道,引導更多的大學生積極投身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來。
2.指導者。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以彌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不足。但由于學生總是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書本學習中,以至于他們的社會經驗普遍不足,有時思考問題過于理想化。因此輔導員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起到的指導者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輔導員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者作用主要體現在指導大學生如何選取并確定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和方向;指導大學生如何擬定活動的方案;指導大學生如何高效的實施活動方案內容;指導大學生如何獲取有用信息、分析資料;指導大學生如何編制調查報告和進行自主評價等相關內容。
3.組織者。雖然大學生的生理年齡日趨成熟,但他們缺乏社會經驗,組織、協調能力也略顯不足。因此,輔導員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是不可缺少的組織者,其強調的是輔導員應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及開展過程中起到組織和協調作用,比如輔導員可以組織形式多樣、具有創新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此外,輔導員應妥善采取各種手段和相應的有效措施以確保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實施。
輔導員的組織者角色主要體現在社會實踐小組成員間的分工協調、社會實踐活動時間與地點的選取與協調、活動指導教師與學生、學校關系的調節等。此外,在社會實踐中涉及到的相關問題都離不開輔導員的組織協調作用,其中包括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人員、場地的安排,路途中安全保障措施等,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評價以及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涉及的其他各類相關問題。
4.參與者。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輔導員應作為活動的一員積極參與其中。輔導員的參與既可以增加學生參與活動的信心,又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提高自身修養。同時,輔導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交流,是輔導員走進學生生活與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輔導員的參與者角色主要體現在與學生共同擬定社會實踐活動方案、探討活動細節、啟發和發掘學生創新思維以及與學生共同參與實踐活動。同時,輔導員還應全面多角度的了解活動進程并及時提供活動相關指導以保障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人際關系協調者
在平日里,學生接觸到的人際關系相對較為簡單。但對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而言,學生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面對一些平時很少接觸到的社會現象,自然他們要處理的人際關系也就變得復雜得多。由于社會上被各種利益矛盾所充斥,這很容易使學生樹立扭曲、不積極的社會價值觀和人生道德觀。一旦出現此種現象,就需要輔導員抓住典型實例,與學生進行深度剖析,使學生能夠正確的處理人際交往關系并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價值觀。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點化和強化者
關鍵詞:社會實踐活動;教師;安全感;指導策略
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通過幼兒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但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教師的指導。因幼兒的年齡特點,特別是安全方面的指導尤為重要?;顒拥慕M織、內容的選擇,需要教師的指導,安全的出行,活動中的安全注意事項活動的安全操作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僅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更應該是學習的指導者。那么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如何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如何進行安全的指導?指導哪些方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活動前的安全指導活動前,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必要的安全指導,否則就會有安全隱患
(一)確立活動的主題,明確安全防范的范圍
社會實踐活動課程是幼兒密切聯系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而獲取直接經驗,體現對知識社會運用的課程形態。這種社會課程是以幼兒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而組織起來的。因此,在內容的選擇上必須要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確定主題后,教師根據相關主題確定活動前安全的教育主題以及活動中的安全應急預案,活動中頁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能力有針對性的指導幼兒,使幼兒在安全的環境下收集了解與活動相關的材料,為幼兒積累經驗。
(二)建立合作小組,選擇安全監督員
教師要幫助幼兒建立活動的小組,在建立過程中,要堅持幼兒自愿的原則,由他們自己選擇合作活動的伙伴,教師要指導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充分協作。同時,小組成員必須好、中、差搭配,而且每組必須有一個小組長,組織本組活動的開展,并負責監督活動中的安全,在活動中,通過相互學習,相互監督,幼兒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安全意識在實踐的檢驗下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三)聘指導老師齊為幼兒安全護航
教師是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就目前而言,我園社會實踐活動課都是由班老師擔任,由于社會實踐活動具有空間的廣闊性和時間的延續性,需要大量的指導老師來保證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的安全和指導。僅僅班老師來承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工作,顯然是難以滿足全體幼兒開展活動的安全需要。于是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社會的教育力量,聘請部分熱心的家長,幼兒園骨干教師等,作為實踐活動的安全指導老師。
二、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安全指導
(一)提供活動安全開展的條件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為幼兒的活動提供安全的物質條件,如場地條件、查閱資料條件和學校所能提供的有安全保障的工具、材料等。在活動中教師還要給幼兒提供需要注意的安全信息條件,讓幼兒在家長幫助下對安全信息進行尋找、選擇、處理、分析。在活動的開始階段,教師應結合實際對幼兒進行一定的安全基礎指導,引導幼兒通過多種途徑來收集安全信息。同時也幫助幼兒掌握了利用圖片、圖夾文、文字記錄等方式對資料進行收集整理的技能。
(二)進行具體的安全指導
在具體活動的實施階段,教師指導的目的是盡可能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索獲得成功,指導的內容不是知識,而是獲得知識的方法和具體探究的方式,教師的指導程度,取決于幼兒的需要。教師要敢于放手,盡量保證幼兒經歷完整的實踐過程,而不是個別、零散的片段,要允許幼兒犯錯誤、走彎路。讓幼兒經歷“嘗試―錯誤―從教訓中學習”的機會。對幼兒感到困難時,給予適度的引導和點撥,引導幼兒開展靈活多樣的交流、討論活動,指導他們及時調整計劃,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應指導幼兒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三)通過合作提高小組活動的安全性
在一個學習小組的內部,相互之間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因此,教師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在幼兒心目中形成一個意識:“做任何事,幾個人的智慧遠遠超過一個人”,使幼兒成為一個愿意合作、善于合作的人。教師對合作中涌現出來的互幫互助的行為要及時表揚,使幼兒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同時對于活動中小組產生的有關安全的問題,教師可做適度的點撥,讓幼兒在討論、活動過程中,汲取教訓、總結經驗,促使他們在下次合作時,能達到更好更安全的效果。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調控,還能促進幼兒間良好人際關系、幼兒心理品質的發展和社會技能中安全意識的提高。
三、活動總結階段的安全指導
(一)安全經驗的交流與展示
這個階段,教師要指導幼兒將活動中得到的安全經驗予以分享。教師要組織幼兒開展交流和展示活動,如:小小博覽會中哪些地方不能去,快樂農場中,哪些水果還不能吃等,把幼兒的安全經驗進行分享和推廣。這也將更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這樣就能更好地參與到下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來。
(二)活動的安全評價
活動的安全評價應貫穿于活動的全過程,教師應經常性地開展幼兒自評、小組互評、師生共評等多元化的評價,著重對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獲進行總結和反思,為下一次活動的進步爭取成功的機會。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還要將幼兒的語言記錄下來,編輯成幼兒個人實踐活動檔案,以便總結幼兒參與活動的情況,看到幼兒的進步與發展??傊?,社會實踐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一個發揮自我才能,展現自我風采的舞臺,是培養和鍛煉幼兒綜合能力的一個階梯,同時對教師的安全指導和幼兒的安全意識與積極參與也提出了共同的挑戰。它需要幼兒的自主性,但教師的指導作用也是不容置疑的,這就給教師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既不能手把手地指導,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而放任幼兒,而是應該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幼兒自主選擇、主動探究有機結合起來。在指導幼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也要在參與安全指導的過程中不斷吸納新知識,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地開展安全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素質,教師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在幼兒活動時給予必要和充分的指導,為幼兒的安全實踐活動中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思想品德課 社會實踐活動 開展意義 開展形式
新標準在思想品德課中增加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且把它作為基礎教育階段開設的必修課程。其中,社會實踐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過去的中學思想品德課在教學組織形式方面非常明確地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F在,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初中思想品德課在教學形式方面更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
一、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思想品德課是具有德育性質的課程,這種學科性質決定了教育的效果不可能只靠課堂教學就能實現。盡管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社會實際,使學生對社會現象有一定的認識,但是這種認識還是很膚淺的。特別是學生中存在各種各樣的想法,也不是政治教師在課堂上說說就完全能夠解決的。通過反思這些年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問題,我們非常認同“德育回歸生活”這句話。只有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生活,讓他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耳聞目睹觀察社會、了解社會、思考社會,才能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時展自己的氣息,增強社會公民的責任感和發展的使命感。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能夠運用課堂上所學習的理論知識來看問題,不僅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通過這個環節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轉化為思想認識,轉化為行為,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形式
從目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經驗看,雖然社會實踐活動的范圍非常廣大,但是由于受到一定主觀、客觀條件的限制,開展比較多的形式為以下三種。
1.參觀訪問
參觀訪問是中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基本形式。之所以把它作為基本形式是因為開展這方面活動的條件要求不是很高,可以經常開展。參觀主要是指帶領學生去接觸社會有關單位,可供參觀的地方非常多,如企業、街道、村鎮、軍營、機關行政事業單位、各類場館及許多地方建立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現在,整個社會都在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問題,都在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這就為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由于參觀訪問是在校外開展活動,政治教師在組織過程中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一般來說有三個環節要考慮周到。一是活動前的準備,即參觀地點和訪問對象的確定、聯系,有什么要求,要注意的事項,要達到什么目的,等等。二是活動過程中的組織,即要指導學生干什么,不要把它作為外出旅游;另外,還要注意安全,加強組織紀律性。三是活動后的總結,既要總結學生在這次活動中的表現,又要總結收獲,老師和學生都可以進行。
2.社會調查
社會調查是教學中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又一重要形式。社會調查和參觀訪問有些不同,參觀訪問主要是增加學生對社會的人和物的感性認識,社會調查則是通過對社會現象(包括參觀訪問的對象)在進行感性認識這個基礎,進一步去探索、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通過社會調查,學生可以獲得許多豐富的社會實際知識,能夠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培養獨立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社會調查還能解決一些平時在課堂上不易解決的思想認識問題,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社會調查活動的開展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確定調查計劃和調查提綱。調查計劃包括調查目的、要求、調查題目和范圍、調查對象和地點、調查的類型、方式和步驟;調查提綱主要是調查的內容、范圍、問題等。第二,組織準備工作,主要是與調查對象取得聯系,幫助學生明確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劃分調查小組,交代調查的具體任務和注意事項,提供必要的資料和知識,等等。
(2)調查階段,主要任務是廣泛接觸調查對象,了解情況,占有材料。了解情況和占有材料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如問卷法、訪談法、座談會等。這一階段要求學生要做到“腿勤、嘴勤、手勤、腦勤”,總之就是要求“人勤”,否則就會覺得沒有么可調查的,更掌握不了大量真實的第一手材料。
(3)分析總結階段,在調查階段的基礎上,對調查所得到的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即“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分析、歸納的基礎上就可以撰寫調查報告,進行總結。調查報告可以個人寫,也可以小組集體完成。由于中學生個人活動能力有限,加之進行調查活動時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我們提倡合作學習??梢砸笠孕〗M集體完成調查報告,發揮小組每個成員的智慧,寫出高質量的調查報告。報告完成后,要及時進行交流,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全班宣讀、匯編成冊、墻報等,有些具有較好的社會價值和應用價值的調查報告可以提交或推薦給相關部門參考。
3.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是中學使用較多的又一種社會實踐形式。社會服務可以使中學生增強公共責任感,培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品質,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為。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實踐 實效性
一、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
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大學生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看到自己和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客觀地去重新認識、評價自我。第二,在實踐中培養和鍛煉實際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發現不足,及時改進和提高,更新知識結構,以適應社會的需要。第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個人素養,完善個性品質。
二、導致社會實踐活動流于形式的原因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全國開展了二十多年,許多高校積累了不少經驗,為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但由于部分高校在學生社會實踐監督管理上的無力,而導致社會實踐流于形式現狀的存在,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社會實踐與專業聯系不夠,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由于部分高校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單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觀上沒有將其和專業教學相結合,導致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計劃性差,活動設計沒能和學校的專業設置及培養目標相結合,缺乏系統的活動方案和全程的專業指導。學校與實踐單位結合松散,參與社會實踐的學生沒能落實到具體實際的工作崗位中,沒能結合崗位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沒能很好地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并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傳統的社會實踐模式沒能很好地與就業創業有機結合,社會實踐往往采取參觀、考察、走訪等形式,不重視與實踐單位的用人需求相聯系,與實踐單位缺乏就業合作內容,社會實踐學生與實踐單位沒有建立用人機制。
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但相關調查結果表明,有40%的院校組織社會實踐的形式過于呆板,流于表面,缺乏深度,針對大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而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更是少之又少,缺乏讓大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空間,對于大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收效甚微。
2.社會實踐活動缺乏有效的指導。部分高校對社會實踐的指導缺乏力度,一些高校還沒有把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中,沒能充分發揮教師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指導作用。據一項關于河南省的高校社會實踐狀況調查顯示,僅有6.4%的社會實踐是專業教師組織的,其余為院校組織或同學自發組織的;僅有5.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在社會實踐中得到了專業教師的指導,絕大多數學生的社會實踐是自己獨立完成或與同學合作完成的;83.7%的實踐內容由學生自定或學校指定,與教師商定的比例只占3.6%。學生的社會實踐知識大多來源于聽講座和自學,僅有11.0%的同學認為自己得到過專業教師的指點。
專業教師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與教師評優并無任何關聯,因此,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不高。不少教師在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時,沒有具體的指導方案,對學生的活動展開過程可能遇到哪些問題和困難缺乏預先的設想和解決方案。學生對如何開展社會實踐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確定有針對性的社會實踐主題,不知道如何具體實施社會實踐,不知道如何撰寫社會實踐報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社會實踐活動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目前,社會實踐活動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主要體現在:社會實踐缺乏具體的規劃和統籌安排;社會實踐過程缺乏監督;評價機制不健全,很多實踐活動無法進行定性定量的考評;評價條目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沒有針對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實際成效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功利化傾向明顯,這是導致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當前高校實踐評價體系的建立明顯滯后于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考核往往憑借一些形式上的指標如實踐報告、群眾意見調查表、感謝信等,再根據這些材料評選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和優秀團隊。這種評價方法重結果輕過程,重形式輕內容,重數量輕質量,不能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大學生社會實踐狀況,影響了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此外,由于社會實踐活動過程缺乏監督,容易產生造假行為,助長不良學風。據福建某高校的一次調查顯示,有12%的學生承認假期下鄉的社會實踐報告是從網上復制粘貼的。與此相對應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有些大學生雖然也進行了社會實踐活動,但其實踐卻僅僅停留在淺嘗輒止的層面上,不僅其實踐作用十分有限,還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作保障,單純從效益的角度來看,這種實踐模式亟須改進。
三、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長效機制,提升社會實踐活動實效性
1.加強與專業的聯系,與就業結合,提升綜合能力。社會實踐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強素質教育、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專業技能、促進就業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應進一步更新育人觀念,積極組織、引導大學生結合本專業知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與專業相結合,特色會更鮮明,也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一方面,大學生可以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社會實踐與專業培養目標結合,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確定活動內容,有計劃地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知識、檢驗知識、鞏固知識,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在實踐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與此同時,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了對專業社會價值的認識和專業發展方向的了解,幫助自己找出差距、優化知識結構,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為他們今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面對當前越來越嚴峻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高校學生培養模式應作出新的調整。學校可以借助社會實踐活動這個平臺創造性地開展就業工作,在選擇實踐項目、實踐單位以及教師在進行實踐指導時都要為將來的就業做準備,要盡量考慮社會實踐與畢業就業相結合,鼓勵學生到專業相關單位進行頂崗實習,解決畢業生就業的盲目性、流動性。大學生借助社會實踐活動平臺,通過各種切身感受和體驗,深入了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現象和問題,了解當前的就業環境、政策和形勢,分析狀況,評判自我,找到與自己知識水平、性格特征、能力素質等相匹配的最佳職業結合點。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與用人單位相互了解,相互選擇,接受實習單位的考核,在提高專業技能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就業競爭力,有利于最終實現直接就業。此外,要積極爭取多方支持,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和加強基地的建設。穩定的、健康的實踐基地能夠使社會實踐活動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和規模化,這是有針對性地深入、持久、有效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保障。
2.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指導的長效機制。教師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形式,也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提高教師自身教學能力、豐富教學經驗也有重要作用。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充分利用理論修養及業務水平較高的優勢,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指導工作:
第一,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實踐觀。認識社會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發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的熱情。消除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方面存在的種種錯誤的思想認識,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社會實踐的意義。
第二,加強動態指導,搞好組織實施。指導、協調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編制實踐指導大綱、指導大學生制定具體的實踐方案以及具體的實踐方式方法,使之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具體指導。指導教師應利用自身專業特長的優勢幫助學生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引導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同時結合本領域國內外的發展趨勢,拓展社會實踐的內涵,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其綜合考慮問題的思維能力。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對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掌握并予以妥善解決。
第三,引導大學生搞好階段總結。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每一個階段結束時,指導老師都要引導大學生進行階段總結。指導老師利用階段總結對學生們所取得的成績尤其是創新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對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加以指導;將實踐單位對大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及時進行反饋,使他們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及應注意的問題。
3.建立科學的社會實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會實踐管理體制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有必要創新管理體制。只有建立一套科學的組織管理制度,才能保證社會實踐活動長期化、制度化開展下去,否則,社會實踐活動只能停留在活動層面上,失去了大學生社會實踐育人的作用。
首先,社會實踐是高校實現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把它納入教學管理體系,規定學時和學分,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出時間和任務要求,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目標要求、形式內容、方法途徑、時間要求等都作了充分、細致、具體的規劃和統籌安排,以保證社會實踐活動有序、持久地開展。
其次,必須制定必要的檢查監督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社會實踐組織實施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建立并完善活動信息反饋機制,建立社會實踐信息反饋體系,及時了解、掌握社會實踐活動各個階段的進程和各項具體活動開展的詳細情況,杜絕形式主義和造假行為。
1、社會實踐的目的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科技、國防、勞動、法制、環保、歷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學生關心社會和科技進步、關心地球和生存環境,獲得直接感受和問題解決的經驗;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認識社會、探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形成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養成良好的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和勤于實踐、勇于探索、精誠合作的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能力,完善學生人格,最終指向于學習者個性健全發展。
2、社會實踐的內容
社會實踐活動包括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其內容包括:
軍訓:這是一個必修項目,主要進行軍事知識教育、軍事技能訓練和紀律的養成教育。
校內實踐活動:主要進行日常生活技能競賽活動、校園規劃和校園環境整治活動。
校外實踐活動:參觀、訪問和調查活動??梢砸越加位蜻h足的形式,觀賞當地田園風光、錦繡山河、人文景觀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參觀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節祭掃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區焦點、熱點問題,進行環保、國情民情調查等;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驗證性的調查,或結合研究性學習進行探究性的調查。
社會生產勞動和社區建設活動:指參加工農業生產勞動、商業性活動、社會公益勞動(例如義務植樹等)等,還可以參加社區的政策調研、政策宣傳甚至于政策制訂,參與企業策劃等。
科技性實踐活動:如進行某項科技設計或制作,參與社區生產、生活設施的設計或改造等。
社會實踐活動內容的確定是學校提供與學生自主選擇的結合。學校為學生提供兩個、三個或多個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特長,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創造性地選題和開展實踐活動。
3、課程管理組織形式
2.工作小組
組長:
成員:
社會實踐課程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領導和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專家小組的指導下實施,在學校德育處、教科室、教務處和總務處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德育處負責社會實踐課程的規劃,教導處、總務處等積極為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創造條件和機會。德育處要為學生的活動提供安全保障。年級組負責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班主任對全班的社會實踐活動負責,指導老師對所分管的社會實踐小組負責。
班級成立學術委員會,實施對班級社會實踐活動的自主管理。
社會實踐活動一般以由三、五個學生經自由組合形成的小組為單位開展,每小組推舉小組長一名,根據活動項目聘請指導老師1—2名,提倡根據活動項目的需要聘請校外人士充當指導老師。
學生到校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有完整的活動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長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長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長要在活動方案上簽字表明自己的態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長對該活動方案提出詳細、具體的活動建議,以確?;顒幽馨踩?、順利在進行。指導教師也要就活動的開展提出自己的建議。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軍訓作為特殊的實踐活動項目,要嚴格按照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安排實施。
4、課程配置與時間安排
軍訓是全體學生的必修項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學期開學之初,共一周時間,完成者得2個學分;學校設置一個“社會實踐周”,根據實際需要安排一次主題活動,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學期,完成者得2個學分;
其他2個學分由學生根據個人的主客觀條件和興趣愛好,利用雙休日、節假日或假期時間自主安排活動得到,可集中安排進行某一主題活動,時間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項活動,時間累計也不得少于7日。分散進行的活動要盡可能多樣化,以獲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獲。這2個學分的認定時間為高二第二學期末。
5、活動實施的過程
5•1活動前教育。學校在活動前都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安全、法制、禮儀教育。教育學生預防事故,注意自我保護;教育學生必須遵守法制,遵守實踐地和社區的規章制度;教育學生禮貌待人,體現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5•2內容選擇與活動規劃。除軍訓項目外,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從生活世界出發,從熟悉和關注的社會實際中選取活動主題和內容,并形成社會實踐小組,聘請指導老師,聯系好將要前去實踐的地點或單位,制定小組活動計劃,并在小組活動計劃的基礎上制訂個人活動計劃。將小組活動計劃和個人活動計劃報告班主任和指導教師并征得他們的同意。
5•3活動實施。學生必須按計劃進行活動,接受實踐地負責人領導,班主任和指導老師要隨時關注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組長要協調好小組成員及各方面的關系,各成員發揮團隊精神,相互協作,確?;顒拥捻樌M行。要記錄活動過程和活動心得。
5•4總結交流?;顒咏Y束后,小組完成社會實踐的報告,個人寫出活動小結及活動過程中的體會、感受等,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組織小組間的交流。學校每學年安排一次社會實踐的總結交流,形式由班級自定,可以是主題班會、班級網頁、墻報展覽等。
5•5評價考核。小組和個人提供相應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導老師()進行初步的學分認定,然后由學校綜合實踐課程專家小組進行學分確認,教導處完成學分登記。
6、課程評價與學分認定
6•1、評價原則
貫徹三結合評價原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自評和他評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
6•2、評價內容
(1)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課時量和態度;
(2)活動的選擇與活動設計評價;
(3)活動過程中的體驗和收獲:認識社會、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和人際交往、協作、適應環境等能力的發展情況;
(4)活動的成果和社會效益評價;
(5)活動過程中的創新性和實踐性的體現情況。
6•3評價方法
實施檔案袋評價。學生建立個人社會實踐活動檔案袋,里面應裝有能反映小組和個人活動過程的種種記錄和其他證明材料,并提供核實方法或途徑(如實踐單位的地址和電話,相關人員的姓名和聯系電話等)。在進行考評價時,活動小組和學生個人提供如下考評依據:
軍訓評價。軍訓評價由出勤情況、學習或訓練態度、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考核情況、個人軍訓日記或小結等方面構成。
附軍訓評價表
項目項目考核得分百分比折算得分備注
出勤情況20%項目考核得分為百分制,折算得分之和就是最后得分。
學習或訓練態度15%
軍事知識考核25%
軍事技能考核25%
軍訓日記或小結15%
最后得分
主題活動評價。詳細的小組活動方案和個人活動計劃,小組社會實踐報告與個人活動小結,活動記錄與活動證明,主題活動的成果,相關單位的評價和學友的評價材料。
附主題活動評價表
項目分值得分備注
出勤情況20累計各項得分除以2就是最后的得分
實踐活動態度30
活動選擇與活動設計40
活動體驗和心志發展40
活動成果和社會效益30
活動創新性和實踐性40
最后得分
分散組合活動評價。相關的證明材料,如各項活動的單位證明、各項活動的計劃,各項活動的過程記錄與小結等。
分散組合活動評價表
活動名稱活動用時活動態度活動收獲活動得分備注
綜合得分累計得分÷活動項目數
()
6•4評價程序
學生個人或小組整理參評材料——小組交流及互評——班級交流及互評——導師(或班主任)進行初評、學分認定和等級認定——學校綜合實踐專家小組進行最終的定性評價,學分認定和等級認定。得分90分以上的為A等,75分——89分為B等,60分——74分為C等,60分以下為D等。
7、獎勵與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