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8 10:43:19
序論:在您撰寫生物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理解生命的精神本質,讓學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校園是寄宿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所以在教學中開展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是一種主要的方式,生物課是一種最有效、最直觀、最貼近生活的教育方式。新生物教材中編排了許多有關身體健康教育的內容,教師應充分挖掘生物教材中的教學資源,對學生滲透生命安全教育。如教材中“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內容,就是開展生命安全教育非常優秀的資源。通過學習癌癥的成因,即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共同影響的結果。其中內因不容易改變,但外因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如吸煙、吃熏制食品、地方腌菜、豆腐乳等都可以對人的各個系統器官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比如腌菜和豆腐乳這些學生經常接觸的食品,由于其腌制和保存時間過長,容易使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嚴重超標,食用后往往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建議學生遠離這些隱含風險的食品,幫助學生養成“內外兼修”的生活習慣。
二、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
安全教育中學生正處于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心智發展不成熟、不平衡,對外界刺激容易產生過激反應。在生活中,學生的心理狀態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起伏、變化,比如遺傳基因影響、社會環境因素、心理素質因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容易被忽略,長此下去,會造成學生心理偏差、甚至畸形,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更應結合本學科的教學內容,調節學生的心理活動,疏導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走向健康發展的大道。如在學習個體發育和遺傳學內容時,教師可從生命的產生講起,每個個體都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而成,這是所有人共同的起點,它們都有相同的結構和功能基礎——細胞,而且每個細胞的結構和物質構成基本相同,細胞組成了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包括人的大腦和神經,從這些引申出所有人的起點都是一樣的,智力水平相差無幾,以破除部分學生的自卑心理,打破心理束縛,重燃努力奮斗的希望。同時,每個人都繼承了父母的遺傳基因,表現出各不相同的個性特征,但正是這種差異才構成了豐富、精彩的社會生活,才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們的遺傳個性雖然不能改變,但我們可以去改造、適應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創造條件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人生軌跡,但可以有相同的結果——成功,正所謂“殊途同歸”。我們常說人的心理是最強大的,是所有事物都無法戰勝的。培養一個具有自信、向上、勇往直前精神品質的人是所有教師肩負的重任,它甚至比傳授知識更重要。
三、生物教學中滲透青春期
(一)關于新的教育理念的學習中學生物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首先需要在教育理念上不斷更新,由教師中心的知識傳授向學生中心的自主建構,從學習結果的知識記憶到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從教師的單一評價向學生主體的多元評價,這些都需要新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因此,教育理念是繼續教育最基本也是最基礎的學習內容。
(二)關于新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技能的學習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中學生物課堂也在不斷融入新的技術手段開展教學,由多媒體技術向電子白板技術的發展,由電子白板向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發展。目前許多新課改的學校已經建立起遍布全校的網絡資源,每個教室、每個小組配有電腦,借助網絡資源和網絡交流來提高生物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新的技術手段的更新帶動著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這就要求作為新時代的生物教師要掌握并靈活運用這些新的教學手段。
(三)關于教育科研知識的學習科研和教學是密切相關的,教學是科研開展的最重要的一手資料,科研解決的是生物教學中的基本問題。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學生物教師不只是開展教學工作,而且要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探討中學生物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教學技能。但是,由于一線教師的核心工作是教學,很多教師在畢業后基本脫離科研,對于當前科研的基本熱點問題,科研開展的程序性知識以及科研成果的展示方式,都不夠了解,因此教育科研知識成為中學生物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有效開展中學生物教師繼續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開展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的培訓方式中學生物繼續教育的理論傳遞是用來指導實踐的,是與中學生物教學相互促進的,因此生物教學理念和生物教學實踐相脫節顯然是無效的。中學生物的一線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這是一線教師的已有知識水平,繼續教育一定要在此基礎上開展培訓。具體來說,繼續教育的培訓包括三個相互滲透的環節:第一,通過事先采集或課堂自主發言的方式,由一線教師陳述自己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結合培訓主題選擇典型的教學案例。培訓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分析具體的案例,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滲透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并提出指導一線教師改進教學的實踐技能;第二,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踐這些教育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開展觀摩課程,開展小組互評,對觀摩課程取得的成果和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進行交流和互動;第三,選取典型的案例,通過視頻播放,對教師的實踐進行分析,分析在這次實踐中教師出現的理論理解誤差,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不當行為等。這樣相互滲透的三個環節,就促進了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聯系,在理論的基礎上開展實踐,在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的認識,促進繼續教育的有效開展。
根據新時期對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要求,根據師范教育的特點,明確師范生的培養目標及其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確立相應的實驗教學課程和訓練內容,從而加強教師通識素養、生物專業素養和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等技能培訓。具體思路和方案是:
1.1注重教學改革與創新進一步明確師范生培養目標,推進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追蹤專業前沿,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不斷加強本課程群的教材和實驗室建設;不斷探索實踐性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師范生職業技能實訓模式,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1.2構建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體系針對教師教育技能的具體要求和內容,構建師范生教師教育綜合技能實訓教學體系,將課程體系調整為學科專業基礎課和教師教育課程兩大方面。
1.2.1調整學科專業基礎課,完善師范生專業知識體系學科專業基礎課是師范生專業知識體系的基礎,所涉及課程科目圍繞中學生物所涉及到的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生態學等課程以及高中生物學必修模塊強調的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環境和穩態等內容開設,根據中學生物課程的知識重點和比例,設置專業課程結構,使師范生在本科學習過程中,便能形成比較完整、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
1.2.2設立教師教育課程,加強學生教學基本技能的培訓教師教育課設立公共教師教育課群和生物學科教師技能課群,前者包括心理學、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教育心理學、班級管理學、漢語口語、教師禮儀學、學科教學論、微格教學及教學技能訓練、三筆字等常規課程,加強學生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如微格教學訓練、教師口語訓練和說課訓練、三筆字訓練、教學設計訓練;同時設立生物學科教師技能課群,中學生物學實驗設計與探究、生物學經典事件解析、中學生物學教學案例分析、生物科學與社會生活等課程,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生物知識素養。
1.3注重學生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技能訓練包括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軟件制作、網絡課程創建、教學動畫創作和DV創作等實驗。讓學生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
1.4加強教育教學技能訓練實踐建立貫穿大學四年的循序漸進的系統性教育技能培訓體系,根據本科生四年的學習進程分別安排教育調查、教育見習、教育服務、教育實習等教育實踐環節,強化師范技能和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師范性素養。
1.4.1延展教育實踐時間,豐富實踐教學內容一至三年級增加教育調查、教育見習、教育服務,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到中小學教育中去,進行教學觀摩,加強聽課訓練和教學技能的訓練;熟悉教育環境,觀察教師學生的活動;充當課堂教師的助手,指導學生開展課外活動,輔導個別學生或學生小組,批改學生作業;同時,要求學生實踐期間對中學的情況進行調查與研究,撰寫出教學研究論文,相互交流[7]。通過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讓師范生充分了解學校、教師和學生、教學過程,以及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提前進入教師角色。
1.4.2加強教育實習活動,全面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大學四年學習到的教育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為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讓師范生盡早了解當今社會對教師教學技能的具體要求和內容,通過在社會實踐中接觸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師范生感性認識,培養和鍛煉綜合運用所學的能力。
1.5延展教育教學技能的訓練由于課時等各類因素的限制,培養師范生教學技能過程中存在著學生課堂講授學時少、技能訓練時間少的狀況。因此要按照“優化課內、強化課外”的原則,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訓的時間和空間,加強實驗和訓練環節。組織指導師范生進行各項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和比賽,定期開展教師職業技能競賽,推薦師范生參加更高一級的高校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競賽。各種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和學校組織的各種大賽活動等也是有效的實踐環節。積極組織和支持學生課余開展各項技能培訓及比賽活動,比如“教學技能”、“說課”、“模擬上課”、“三筆一話”、“書法”、“多媒體課件制作”等大賽,同時“班級網頁設計”、“教師形象”、“朗誦”、“演講”、“辯論賽”等一系列的大學生校園活動比賽也是很好的培訓方式。這些培訓與比賽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也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1.6教學案例資源建設規范,建立網絡資源庫“教學案例資源”是指中小學教學案例、微格技能實訓等案例的資源包。資源包應包括教學單元內容及教學設計方案、教學單元的課件及學生作品等、教學單元的視頻錄像、教學反思(實訓總結)與專家點評等四個部分。特別是名師授課的課堂案例,定時組織學生進行觀摩。通過豐富的“教學案例資源”的學習,了解各種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提升師范生的教育教學技能。
1.7在中學建立長期的教育實踐基地,帶動師生服務基礎教育
1.7.1注重高校教育與基礎教育的對接加強與實習中學的合作研究,注重教學與基礎教育新課改的對接,組織師生走向基礎教育一線,通過聽課、實習見習指導、開設講座、聯合開展課題研究等各項活動,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不僅可以早日進入教師角色,明白教師的責任,還可以了解現代中學生的特點,并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有助于在今后的學習中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同時,邀請中學優秀一線教師來學校作報告傳授教學技能,以及在實際教學中遇到困難和突發事件時的解決方法,并親自指導學生的教學,提高教學技能。
1.7.2與實踐基地建立互惠關系積極為實踐教學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指導,提供師資培訓、儀器設備的使用及圖書的借閱等服務和幫助。向實踐基地師生免費開放生物標本館,對基地教師進行生物新課程及實驗培訓,共同承擔實踐教學與基礎教育方面的研究課題并共享研究成果等。經常派學生到基地幫助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課外輔導、義教、指導中學生開展生物與社會等方面的研究性學習等。
1.8注重高校教師自身的師范性影響從更加廣義的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而言,不能將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局限于幾門課程上,每一位高校教師在課堂上都是一種最真實的“示范”。教師教育課程教師、學科教法教師、專業課教師等各個課程教師的教育態度、教學能力、教學風格、知識面與基本功等教師職業技能無疑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甚至這種影響更深刻,產生的積極效應和潛移默化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1.9積極進行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穩定的、有豐富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對教師進行多渠道培訓,使其具有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熟悉中學生物教材,了解課程標準,掌握課程改革的趨勢。注重青年教師培養,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適時吸納青年教師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學術水平高的人才,建立合理的教學梯隊結構,確保教學團隊的可持續發展。注重青年教師培養,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對其講授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評議、指導、鑒定。通過教學團隊內的傳、幫、帶,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教學水平。
1.10加強教研室教學研究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室教學研究活動,促進教師業務能力的不斷提高。組織教研室教師進行聽課評課活動,以期探索課堂教學最優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日常注重教法、學法的教科研學習,把搜集來的先進教改信息反饋給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使每位教師都能遵照學院的教學實施計劃,增強課堂教學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1.11建立全面合理的評價體系成立生物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團隊,從知識與從教技能等方面考核和評價學生的教師教育技能培訓。多方面、多角度探討和建立學生學習成績的綜合評價體系,全面衡量學生的實踐技能與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全面提升生物學科師范教育質量
從新課程標準中可以看出新課程強調在生物學科的教育中更加注重人文教育,注重在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如何體現人文精神?怎樣恰當地在生物教育中實施人文教育,實現生物教育的人文價值,是目前每一位生物教師必須探索實踐的課題。生物教學活動中蘊含著無窮的教育時機,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必須靈活運用教育教學方式,熟練駕馭教材內容,寓人文教育于生物教學中??茖W教育與人文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文教育以豐富的文化內涵來展示人類社會的真善美,為人們提供充足的文化養料,滋養人的內在的人文精神;使其達到更高的思想境界??茖W的發展離不開人文精神的引導和限制,因此加強人文教育,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已成為各國政府和教育家的共識。生物史是生物學家認識世界、改造自然,創造發明的奮斗史,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材。在生物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正是許多杰出的生物家從事科學活動,探索科學真理,努力創造文明,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在給人類留下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財富。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的進行生物史教育,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責任心。
中學生物教材史實中存在著豐富的人文素材,展示了生物知識在人類歷史進化中的發生發展過程,體現了生物家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進程中科學的思想和思路,高尚的人格和品格。例如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印刷、造紙、火藥到“候氏制堿法”的研究成功以及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的人工合成……他們對科學勇于探索和獻身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國家、民族的高尚情懷,對美好事物追求的崇高理想。這些都會深深地打動學生,使學生從思想上受到感染,引起共鳴,從而產生為祖國而努力學習的決心與毅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而這更是學生終生受用的寶貴品質。在生物教育教材中結合學科知識適當地引入一些關于生物美的內容,例如:在講動物行為的知識時,可提前布置學生收集、觀察家養動物的一些行為并記錄,讓有條件的學生分組觀察螞蟻和蜜蜂的社群行為,再分組總結、完成小論文并在全班或全年級交流,這些訓練不僅能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學技術,還能使學生的恒心、耐心、信心在堅持實驗觀察和記錄中得到培養和鍛煉。
學會溝通、學會感恩、學會做人。不僅可以增加教學的人文內涵,而且可以使抽象的生物知識生動起來。通過教師解釋和挖掘生物潛在的審美功效并在課堂上創設美的氛圍,使學生感受生物之美,體驗生物之美,創造生物之美,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審美情感和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是每一個生物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教育。從遠期的世界公害事件到最近的淮河流域的嚴重污染,從挪威的海洋油輪污染事件到中國的“非典疫情”;到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南聯盟戰爭的近百萬枚貧鈾彈。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威脅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重大環境事件,同時,結合教學進展,貫徹綠色生物的思想,開展綠色生物、新能源開發等專題講座、圖片展覽和科普活動,使學生帶著生物知識走進生活,走進社會,關注生存環境,倡導人文關懷。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們以人文精神駕馭生物知識,為創造山川秀美、富有詩意的家園而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課程背景下生物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并非是對以往生物教育的全盤否定,而是在新時期形勢下生物教育的改革發展與完善?!敖處熓侨祟愳`魂的工程師”這個稱呼告訴我們:教師工作就是要從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落實教育。而現實中的教育沒有真正地用一種溫情去貼近每個孩子的心靈,開啟潛在的人性,沒有深入地思考怎么教,在怎么做上沒有去下苦功夫。它應該著眼于生物教學觀念的更新,著眼于將生物作為認識自然、了解社會的一種工具,對青少年進行科學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的教育,著眼于生物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著眼于生物教育本體功能的育人過程著眼于用真善美塑造學生的靈魂,陶冶學生的感情,歷練高尚、純潔的人格。
作者:陸敏單位:貴州省遵義航天中學
一、中學生物與環境教育
保護環境,恢復和重建已被破壞的環境也是靠人的努力,所以提高人的環境意識才是環境保護的根本。中學階段正是人生觀、道德觀形成時期,中學生物課又與環境知識緊密相連,因此中學生物課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培養中學生環境意識的重任。提高中學生的環境素質,以此來帶動全社會,提高整個國民的環境意識。
從我國目前的教育狀況看,對環境教育的重視還不夠,對環境知識的傳播和傳授尚未納入教學主渠道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開展環境教育尚未引起廣大生物教師的高度重視,尤其在中、小城市及農村中學這方面做得更差些。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中規定的初中階段培養目標,在思想教育方面包括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培養以及良好品德、品質,分辯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我們認為,除此之外,還應將環境意識的培養作為一個重要方面明確納入《計劃》中,從而使環境教育正式化、法規化,引起廣大生物教師的重視,并付諸于教學實際中?!毒拍炅x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試行)》在政治思想方面的目的要求中充分體現了環境教育的觀點,新增加了熱愛大自然、認識保護自然資源、控制人口、保護環境的目的要求。在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上,從“三個面向”出發,也適當考慮了環境保護的知識。這就為廣大生物教師開展環境教育提供了依據和內容,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感和先進性。
二、實施環境教育的途徑
針對我國教育實際,環境意識的培養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實施的基本途徑,應該是重視以“寓他”為基礎的“滲透式教學”。即將環境教育寓于知識教育中,從而滲透于每個教學環節及每節課。
中學生物課教學大體可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個方面。
在課堂教學上,可結合課程內容將環境知識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載體作用”、“滲透作用”。例如,《皮膚》一章,介紹皮膚的保護功能時,一并闡明皮膚也會受到傷害,紫外光、大氣污染物都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將有關臭氧層遭破壞,大氣污染以及如何減少這些污染的內容引入教學內容中。又如,有機物的制造一節,不僅介紹光合作用吸收CO2,釋放O2,維持了大氣中CO2和O2的平衡,使人類和其它動物得以生存和發展。還應進一步引伸到植物的其它作用(減少噪音、保持水工等)以及保護綠色植物資源的重要性。
1.1在分組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首先要引導學生在熟識實驗目的、內容及注意事項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實驗操作程序。
例如:在《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把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總結為“滴”、“刮”、“涂”、“蓋”、“染”;在《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實驗中,把裝片的制作順序概括為“鹽酸解離”、“清水漂洗”、“龍膽染色”、“壓片制片”,這樣做既可以幫助學生按程序進行實驗,牢固掌握實驗步驟,又能夠節省實驗時間,提高觀察的效果。
1.2在分組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還要培養學生養成按順序觀察的習慣。實驗中要引導學生做到:
(1)從整體到局部,如在《觀察葫蘆蘚》及《觀察鐵線蕨》的實驗中,要先觀察整株植物的形態,再看它的根(或假根)、莖、葉;
(2)由表及里,如在《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的實驗中,要求學生先看外部形態,再看內部結構;
(3)由粗到細,如在《觀察植物莖的結構》實驗中,要先用肉眼觀察,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再如在《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的實驗中,要先用肉眼觀察根,再觀察根毛,找到根尖,然后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接著用低倍顯微鏡觀察根尖的永久切片,分清根尖的四個組成部分,最后用高倍顯微鏡識別每部分的細胞結構特點。當然,大多數動物學實驗則應該先觀察外部形態,再解剖內部結構。不僅要求觀察的順序如此,而且在復述和復習時也要按這樣的順序,長期堅持就會使生物學實驗課活而不亂,有條不紊地進行,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條理性。
1.3在分組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還應該依據教材中試驗的目標要求層次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單位時間內的接受能力,適當控制信息量。一是要注意分散操作難度;二是要防止單位時間內的信息密度過大,使學生難以消化吸收。
2結果控制
2.1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控,首先要在實驗前“定點,抓預習”。
對每個實驗,筆者都堅持首先把重點、難點提前告訴學生,同時圍繞重點、難點提出思考題或應注意的關鍵問題,讓學生在預習時有明確的目的、有思考的內容、有議論的話題。在預習期間,筆者也經常參與學生們的討論,指導課外興趣小組對實驗內容進行預演,培養實驗課小骨干,從而為實驗課上減少盲目性,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奠定了基礎。
2.2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控,其次要在實驗中“立標,重規范”。
每次在學生動手操作以前,筆者都要通過不同的形式為學生樹立標準,如:在《觀察和解剖鯽魚》等實驗材料較大的實驗中,就可以親手對解剖過程進行示范,讓學生對何處下剪、下剪深度、剪到何處、解剖剪的傾斜度有一個感性認識;在《觀察蚯蚓》等實驗材料軟小的實驗中,則可以利用課外興趣活動培訓骨干,讓他們在實驗課上帶動本組成員;在《觀察草履蟲》等實驗材料非常小的實驗中,則可以運用錄像片對學生進行前期的指導。
2.3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的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調控,也應該在實驗中“控速,促進程”。
由于學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識水平的不同,在實驗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速度上的差距,另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也難免“離標”。對待這種現象筆者的做法是:劃分實驗小組時要根據以往了解的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實驗速度特別慢的小組再進行強化指導,或把他們落下的個別次要步驟“演示”完成,以幫助他們在實驗結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為今后的學習樹立信心。對實驗過程中“離標”走樣的學生應在講清楚道理局嚴格要求,有時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規范化操作。
2.4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換,還必須每時每刻“防偏,保方向”。
1)開卷考試:考試中允許學生帶教科書和筆記本進考場,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試卷??紤]到采用開卷考試,出題的原則作了適當的調整,絕大部分題目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所學過的一些基本知識、基本觀點、基本概念如已理解和掌握,不用翻書,稍事思考就能找出正確答案,否則即使翻書、看筆記也無法直接找到答案。例如,在“氨基酸代謝”一章,有一道這樣的題目:與S-腺苷甲硫氨酸無關的反應有:A.肌酸的生成;B.膽堿的生成;C.多胺的生成;D.尿素的生成;E.腎上腺素的生成,選項中所列反應,除去尿素的生成,其他都與S-腺苷甲硫氨酸有關。而上述相關反應,分別在脂代謝、氨基酸代謝等章節中學到過,但需要同學們自己進行歸納。其目的在于調動學生思維,更多地通過理解去掌握知識,而不是一味地死記硬背。2)計算機模擬考試:學習若干章節后,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到計算機上抽題測試。測試是在師生之間充分信任的基礎上實行的免監法,在充分的誠信品質教育培養的基礎上由學生自覺作答,使學生的發揮達到最佳,也對學生的綜合道德品質培養和主動學習的態度起到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免監考的目的在于建設良好的學風[5]。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都要求平等和受到尊重與信任,渴望擁有自[6]。最有力量的學校管理者不是那些只會行使行政權力人,而是那些善于尊重人、相信人的人[7]。免監考,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更大的責任、具有更大的自,從而也更有力地調動了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
2采用大班案例討論課考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一個患病的機體來講,同時存在著機能、形態和代謝方面的改變。案例分析是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方法,也是學生應當具備的學習能力[8]。如女性較為注意自己的形體,關注自己身體各部位的比例正常,有些女性刻意減少飲食量以保持身材苗條,有的女性由于過度減少進食量而出現低血糖的現象。教師授課時首先提出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的這個現象,引起學生的強烈好奇心,再分析糖代謝的內容,最后回到案例本身,使學生既學到了糖代謝的相關基礎知識,又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及臨床實踐中,為將來的臨床課程學習打下基礎[9]。在案例的選擇中我們特別注重案例與生化知識點的相關性及相互聯系。例如:我們選擇糖尿病的病例,講解了糖代謝中血糖的來源及去路,與學生一起分析糖尿病患者為什么會出現“三多一少”的癥狀,糖尿病患者為什么容易出現酮癥酸中毒?通過這個案例的學習,不僅講解了糖代謝,同時還與脂代謝途徑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學生對生化各章節內容從縱向到橫向結合起來。在討論的過程中,請學生先分析,教師參與討論,及時引導,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是一種有效的、主動的學習方式。同時建立起案例討論成績評定方法以考核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大班病例討論成績由病例討論課現場討論各班成績(70%)和個人成績(30%)組成。其中討論課現場討論成績由教師及學委組織的答辯委員會評出;而個人成績則根據每人準備工作多少、答辯參加狀況、任務完成情況等內容,由學委組織學生評分。案例式教學考核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團隊精神[10]。
3采用論文綜述撰寫與答辯方法考核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