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4:59
序論:在您撰寫中職德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浙江省教育廳出臺《關于全省中小學生實施“德育導師制”的指導意見》至今已有九年。學校對德育導師制的重視程度不一,效果也有差別。我省德育導師制開展較早的屬長興中學,已積累了豐富的實際經驗。浙江省教科院院長方展畫在對長興中學德育導師制的實踐進行調研后認為:“德育導師制是學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補充,具體就是在‘整體、合作、優化’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將學校班級德育的諸多目標、諸多任務分解到作為‘導師’的任課教師身上,導師依據‘用心溝通、以德樹德;竭誠交流、以情動情;刻意磨練、以志勵志;修身垂范、以行導行’的育人原則,既教書又育人,既管理又管導,從而形成整體合作、優化班級教師管理群的一種班級管理模式?!迸c之不同的是,還有一些學校仍處于嘗試階段,沒有作深入實踐。筆者所在縣的職業學校推行“德育導師制”已有三年,積聚了一定的經驗,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學校推行德育導師制歷經三個階段:一是籌備階段。由德育安全處著手準備,先在教職工大會上動員,再由各班主任根據需要列出受導學生的名單,分給各任課老師。原則上受導對象為所謂的“后進生”———學習能力、思想品德、行為習慣上存在問題的學生,每個德育導師負責一至三名學生。二是施導階段,學校發放德育導師及受導學生的記錄表,用于平時交流時填寫,學期結束上交學校。三是考核階段,將平日要求施導教師與受導學生記錄的談話表及相關材料作為考核依據,納入學期或學年德育考核。實踐下來,效果不很理想。據筆者調查,在實施初期,教師“每周與受導學生交流一次”的占45%,“兩至三周一次”的為30%;后來就迅速減少,有的甚至一個月不與學生交流一次。學期結束前,有的德育導師一次性填完表格上交即完事,有的干脆沒交。在考核方面,學??己诉^于籠統,缺乏評價的操作性,缺乏過程性考核制度,大多德育導師由開始的一點“勤”,演變為后來的形式主義。學校整個德育導師制的實踐可謂“淺嘗輒止”。師生對“德育導師制”總體上滿意程度較低。
二、中職學校在德育導師制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
中職學校中推行的“德育導師制”,讓更多的教師關心、指導學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與學習,有助于形成全員參與管理的新格局。但在實踐中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
(一)定位不準:應明確自身角色角色定位是角色執行的前提,模糊的角色定位只能帶來行動上的不自覺,以致效果受損。一些中職學校對德育導師的角色沒有形成統一的認同,以致產生了各自為陣、隨意施導的現象。有的教師因為教學任務重,就對受導者予以一點學習上的鼓勵就算是德育導師施導的全部內容了;有的教師在自己空閑時,叫來受導學生,隨意聊一通話,算是盡上導師的職責;有的教師純粹從經濟上關心,受導學生缺乏生活費,慷慨地拿出錢借給對方就算完事。如此種種,都是對德育導師制職責的片面解讀。筆者以為,德育導師制首先需要在概念上加以明晰:教師擔任學生德育方面的導師,有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職責,其角色應是“學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學習上的輔導者、物質上的求助者、心理上的疏導者與學習上的指導者”,其中“,思想上的引導者”與“心理上的疏導者”是主要角色。同時,德育導師制不能代替德育安全處與班主任的職責,中職學校應采用以班主任工作為主、德育導師制為輔的多元德育模式。
(二)準備不實:應滿足培訓需要學校推行德育導師制首先就要讓德育導師對自身的職責、德育的任務及方法有充分的了解。筆者所在的學校沒有實施這個準備階段,德育導師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就倉促地接受“導師”的身份與使命,效果自然就不理想。問卷調查顯示,認為“開展德育導師制前需要培訓的”占95%,說明絕大多數教師需要并希望學校能組織相關的培訓,學?;驇熧Y培訓機構可以把德育導師的培訓作為一個新的培訓項目。與德育導師制相關的培訓主要涉及兩大內容。一是開展學校相關工作負責人的培訓,學校要預先提供制度保障,如檔案制度、學生家訪制度、談心與記錄制度、會診制度等。這些制度需要在“德育導師制”開展前預先設置,否則會直接影響后面的工作成效。二是開展德育導師的培訓,以理論學習、專題討論、模擬實踐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輔導與咨詢技巧。這樣的培訓可以貫穿在“德育導師制”實行的整個過程中。
(三)教育不當:應尊重學生心理需求德育導師制工作的核心與落腳點是學生的實際需求,包括思想上的矛盾、心理上的困惑、行為習慣上的偏差等。在具體的實踐中,教育不當的問題也比較突出。一是沿襲舊的說教式教育方式。德育導師制關注的是學生的個體生命體驗,“把他們看作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去呵護、去贊美、去矯正,讓學生的生命在發展的過程中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德育不再是板著面孔的說教,而是朋友式的推心置腹,親人般的親切自然”。德育的本質意義在于生命關懷,至少是心理關注,所以應該基于學生的需要去傾聽,但在與受導學生交流中筆者發現,學生反映最多的是教師的道德優越性,這容易使他們本能地產生抵觸情緒。如有個德育導師第一次把受導對象叫來,簡略地詢問了對方學習生活的情況后,就請學生在“受導學生手冊”中填寫談話記錄內容。這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班里不聽話的人”或“有些不良習慣,被人當作另類學生,而且被詢問一些隱私”。可見,德育導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心理,特別是對方的隱秘,教育方式不能居高臨下地說教,而應以平等的朋友身份與學生相處。二是忽視學生心理層面的需求。相對傳統的德育,德育導師制的一個特征就是對學生心理層面的關注。據調查,筆者所在縣的職業學校,有60%的教師認為“德育導師最基本的任務是給予學生心理疏導”。中職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及行為不完全是道德問題,更為主要的可能是心理問題。德育工作的核心不是知識性地說教,而是一種情緒的感染與交流。忽視對方的心理需求是造成“德育導師制”實效低下的重要原因。
(四)評價不全:應落實德育實效任何一項教育活動都離不開評價,德育導師制也不例外。筆者調查了一所中職學校后發現,在德育導師制推行了一學期后,學校雖然收交了德育導師與受導學生填的表格,但這些表格只是表層的文字記錄,沒有形成全面的考核評價材料。如此,對德育導師工作缺乏全面的評價,影響了后續活動的開展。對德育導師制相關工作的考核,除了檔案制度、學生家訪制度、談心與記錄制度、會診制度的落實外,還可以采用定期會診與全面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定期會診可以一個月一次,全面檢查可以一學期一次。另外,量化的方式可用“導師自評+導師工作領導小組評價+述職評分+班主任、學生評分”的方法。提高評價的實效性,需要在德育導師制的實踐過程中完善德育材料。周亮在《實施“德育導師制”是探索職教的新途徑》一文中總結了德育導師制的“雙檔案”經驗,即學生成長的檔案與學生跟蹤檔案。學生成長的檔案包括受導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閃光點與不足、與學生家長聯系溝通的記錄、師生活動的過程;學生跟蹤檔案包括受導學生家庭狀況(家庭結構、文化程度、教育方法、工作狀況等)、學生發展的中長期目標等。
社會學、心理學研究表明,母愛、父愛對子女的身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失掉任何一方,就會使子女的情緒波動并處于內心不安寧狀態中,常常表現為空虛、寂寞、惶恐不安和焦慮,感情沖動好斗,導致一系列不正當的行為的發生。這些學生入學初期往往是把自己封閉起來,極不愿與老師和同學交流。那么做為一名中職德育教師,應該如何化解和消除這些不良情緒呢?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是可笑的”。師生關系的優化是學校教育的保障,要求教育傾心關愛而切忌放任自流,適度的要求而切忌拔高。有的教師總喜歡在學生面前擺出一副師道尊嚴,神圣不可侵犯的姿態,使得學生敬而遠之,這樣不僅不會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往往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把自己封閉的更嚴,使人難以接近。2010年擔任口腔護理班班主任工作時,發現學生姜某行為表現封閉,通過側面了解到他家庭條件特殊,三個月大時父母離異,父親再婚。我經常找他談心,關注他的細微變化,讓他覺得老師時時都在關注他的成長,一段時間后我們無話不談的朋友。記得一次升旗儀式上,他理的“草坪”被主管校長發現,讓他重新去理發,他頭一歪說“沒帶錢,不去。”校長走后,我剛要說話,他馬上就說“老師我剪頭去”。我拿出十元錢讓他快去快回,他邊跑邊說:“老師,我帶錢了!”。由此可見,優化師生關系法對于解決這類問題是相當有效的。
二、運用榜樣示范法,培養學生自信的優良品質
社會的變遷使得傳統的婚姻家庭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現在家庭離婚率大幅度上升,父母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由此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學校中的雙差生,父母離婚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傷,打破了他們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因而也容易帶來他們行為上的偏差。走進中職學校后,學生往往表現為對環境缺乏安全感,對老師和同學不信任,對自已沒有正確評價,對前途喪失信心。那么做為一名中職德育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自信的優良品質呢?首先從點滴小事做起,給學生樹立榜樣。2010年8月新生入學之際,了解到班級中有11人來自單親家庭。我當時的心情特別沉重,一直在不停的思考著如何給學生上好入學的第一堂課,正好入學第一周是封閉軍訓,我想這應該是個好機會。軍訓的第一天,僅有兩名同學沒有叫苦請假,其他同學都有偷懶現象。我抓住時機利用晚上總結軍訓情況時,大肆表揚了這兩位同學,并獎勵給他們一人一個蘋果。第二天,情況有了變化,整個一天都沒有一個人跟我請假休息。一周下來,成為全校唯一沒有學生掉隊的班級,在軍訓總結大會上受到了表彰。記得當時學生都高興的歡呼起來,我又抓住時機,對他們說,這是咱們班級得到的第一項榮譽,是大家努力的結果,以后在我們班級就是整個學校的榜樣,你們都是優秀的。由此可見,通過榜樣示范法建立學生自信,使學生熱愛生活。
三、運用優化情境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單親中職生缺少父母的照顧,不僅生活習慣差,學習習慣也存在問題,因此走進校門后在學習和生活中往往表現為懶惰,散漫。他們往往沒有理想,沒有報負,得過且過。試想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的教育將會是失敗的。在幾年的教育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優化情境法能較有效的解決這類問題。德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各項活動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如學校開展技能標兵比賽,生活禮儀比賽等。德育教師還要充分利用班集體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如禮儀誠信主題班會,文明寢室評比等,積極主動實施心理引導,你會發現在潛移默化中,他們變得陽光了,有自信了。記得在2011年9月校運動會中,班級中的劉某就來自一個單親家庭,他私自做主,找來了體校的學生替跑,結果班級成績被取消,同學們都認為我會大發雷霆,可我沒有提及此事,我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到了主題班會時間,我提前找來團支書擬定班會題目《誠實守信———從我做起》,在班會中沒有直接批評學生的錯誤,而是讓他們自已去發現,大家爭先恐后表達自已的看法,班會結束做總結時,看著學生的眼神我感到這次班會是成功的。由此可見,運用優化情境法可以較有成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結語
1.1主觀、保守的認知
一般來說,中職生是由那些中考無法考上理想高中的或者成績低根本無法就讀普高的初中畢業生組成,他們普遍存在學習能力差、厭學等特點。而“90后”的成長環境對他們的成長更是不利,到處都是電子產品、虛擬網絡。網絡的虛擬性、理想化使本就認知薄弱的“90后”中職生更加沉迷于幻想世界,變得主觀、保守、自我。
1.2冷漠、憂郁的情感
“90后”中職生由于年輕缺少生活經驗,又對長輩的意見有所抵觸,所以對待一些突發的事件往往表現出不冷靜、悲觀絕望、憂郁不知所措的一面。當生活中出現一些激進事件時,因沒有良好的心理準備而情緒波動過大,產生緊張焦慮、悲觀憂郁的情緒。所以說“,90后”中職生通常容易受環境支配而心神不定,不能妥善應付生活上所遇到的阻撓和挫折;他們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引發對現狀的不滿,對未來也缺乏應有的自信心;他們情感淡漠冷酷,忽視感情與文化修養。他們通常是三分鐘熱血,做事缺乏耐心,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總是情緒不寧、緊張憂郁、情感冷漠。
1.3肓從、失調的人際
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出能夠直接適應社會的“需求型”人材。然而“,90后”中職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過分自我的認知特點,冷漠、悲觀的處事風格直接影響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各企事業單位所需求的是能夠獨立思考、團結協作并具有一定職業素養的職業人“。90后”中職生雖然生性好動,喜歡群體活動,但遇事過分計較個人得失,總會想“為什么我和他不一樣?”從而造成人際關系失調。決策時,又不愿承擔責任,喜歡附合眾議,盲目跟從。
1.4好強、敢為的意志
絕大多數的“90后”中職生屬于獨生子女,從小在家長的百般呵護下長大,父母過度溺愛縱容的現象非常普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無形中促成了“90后”中職生性格固執己見,爭強好勝。他們喜歡控制他人意愿,不愿被支配,遇事膽大敢為,藐視權威。
2對“90后”中職生的德育教育方法探索
2.1抵制校園低俗文化,弘揚愛國主義教育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社會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均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和德觀念是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些因素將給本就思想不成熟的“90后”中職生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抵制低俗文化和非理性文化傾向,引導正確校園文化氣氛,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從愛國主義教育做起。我校經常利用一些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事情對學生們進行實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觀的教育。例如:每周一舉行全校升國旗儀式,并且每周選派一名優秀黨員干部或優秀教師進行國旗下講話;每學期還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周大掃除,目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勞動的不易,珍惜生活,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已成為“90后”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
2.2戰勝消極因素影響,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面對“90”后中職生這一特殊群體,公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負面思維影響已經勢在必行。消積思想不僅對“90后”中職生的思維方式有所腐蝕,更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傷害。所以,我校經常開展一些有意義的主題班會,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同時,校團委設置心靈驛站幫助有需要的同學進行心理輸導。
2.3融入集體生活模式,接受團隊協作教育
針對“90后”中職生喜歡群體生活,但又不愿為集體付出、不愿承擔責任的性格特點,我校經常組織學生們參加一些諸如體操比賽、拔河比賽等集體性質的活動,并由班主任安排一些學生成為團體的負責人。在這些集體活動中學生們不僅親身體會得失,得到成長,更深刻的領悟到“團結就是力量,協作才能共贏”的道理。
2.4撕掉低素質標簽,加強道德素質教育
從文化的傳承角度說,魯迅先生有名言: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鄉土文化基因被丟失、民族文化靈魂被異化、世界文化多元被消解的危險日趨嚴重。文化的淵源和成因往往就在當地的民俗文化中,撇開家鄉舍近求遠地去追求他地文化,使人想起邯鄲學步的故事,從自己家鄉尋找文化之根,然后慢慢向外擴散,這才是積學儲寶的不二法門。從學校層面來看,中職學校一般是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所以,學校不能脫離本地的文化特色,應立足本地鄉土文化,與當地緊密結合,努力打造有個性的學校品牌。只有這樣,辦學才能辦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有特色有后勁的中職教育。鄉土課程的開設實施,將會給學校帶來很強的鄉土氣息和濃厚的文化內涵。從學生方面說,中職生素質往往較低,對傳統的課程和教材不太喜歡,而鄉土課程貼近學生生活,看得見,摸得著,有親和力,學生可去觀察、考察、調查、勘查、訪問,可觸摸、臨摹描繪、感受體味,操作起來經濟簡便易行,容易激發興趣。中職畢業生多是在當地就業創業,只有熟知當地的文化風土人情,才會更好地融入當地的文化和經濟發展中,更好地工作和發展?;诖?筆者認為,中職應加強鄉土課程的開發及教學,發揮鄉土課程在德育中的獨特作用,真正培養出愛家更愛國的新型技能人才。
2具體實行步驟和措施
2.1學校首先應有一個科學的鄉土課程開發規劃和教學指導方案。
諸城是一個文化濃厚的北方縣城,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是舜帝故里,恐龍之鄉,蘇軾超然文化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鄉土課程材料。我校深挖諸城的鄉土材料,把鄉土課程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把鄉土文化作為育人一個目標,出臺了鄉土課程開發規劃和指導方案。
2.2編寫簡明的《鄉土教材》。
我校由校長主持編寫的鄉土教材《龍鄉風情》,按歷史、經濟、政治、自然、名人、文學等類別編寫。編寫實踐過程中,除了有本市文化專家作理論的指導外,由本校得力老師30多名參與資源開發,參與的學生與家長更是不勝枚舉。大家有的在網絡上查找資料,有的向年老的人請教,有的把自家老書甚至族譜都找出來。參考了《中國民俗》《諸城縣志》《可愛的諸城》等的許多書目。這樣,歷經五載,三易其稿,對諸城的民風民俗進行了搜集整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續集成冊。成為全校師生甚至社會上的許多人認識諸城文化的重要書籍。
2.3鄉土課程的貫徹實施要注意三大結合。
一是校內課堂與校外課堂結合。作為一門課安排專門老師系統講授鄉土教材,不定期聘請當地專家學者到校作專題報告;鄉土課程的學習不能能只停留在書面和課堂上的探討學習,要讓學生參與實踐,走出課堂,走到廣闊的山川自然和社會生活當中。利用寒暑假等節假日組織師生市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去考察學習,訪問長者,探尋古舊村宅,記錄名人軼事;學校和諸城的許多景點、企業等建立聯系,組織學生到我市的北汽福田、新郎西裝廠名企業調查研究,寫出調查報告,擴大學生認識鄉土文化的途徑和范圍,促進鄉土課程學習向縱深發展。二是將鄉土課程與主題活動結合起來。將鄉土課程融入到主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豐富完善主題,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學校探索了以恐龍文化、大舜文化和蘇軾文化等為主題的多項活動,通過這些主題活動,學生不但豐富了歷史文化知識,而且對自己的將來的就業創業等有了新的啟發。三是鄉土課程與專業發展相結合,將鄉土文化的學習與學生個人實踐相結合。不能為了單純的鄉土教學而教學,要與學生的專業發展密切結合。旅游專業,就要把鄉土課程中旅游元素專業結合起來,其它內容略學;建筑專業,就要抓住鄉土課程中的人文古跡古代現代的建筑大做文章。機械專業,就要突出鄉土課程中的現代企業經濟的發展的篇章??傊浞滞诰蜞l土課程的專業元素與現實的就業創業專業學習結合起來。
3我校實施鄉土課程教學的效果與思考效果:
3.1培養了學生愛家鄉的情感,增強了就業創業信心和能力。
我們諸城有豐富的舜帝文化、恐龍文化、蘇軾文化以及服裝業、食品加工業等品牌企業,在學習參觀的過程中,一屆又一屆的畢生心靈得到陶冶,情趣得到提升,增強了對家鄉的自豪感、自信心。??通過參觀調查諸城的名牌企業,學生們感到要學習企業家們迎難而上不達目不罷休的精神,有的暗立斗志,畢業后也要報效家鄉。
3.2提升了辦學聲譽,推動學校健康發展。
學生以良好的素質贏得了較高的就業率和社會聲譽。我校幼師專業學生年年搶購一空,其它專業就業率90%以上。我們的探索表明,加強對學生的鄉土教育,是提升中職教育的一個很好的措施。
4思考
1.傳統觀念的影響依然存在。傳統觀念認為:德育課即所謂的政治課,就是講大道理,搞什么假、大、空的那一套,上課就是讓學生學理論、學概念,下來就是背條條,考試就是考條條。在實際的運用中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再加上除德育教師之外不少的老師不知道或不了解中職德育新課改的情況,以及在平日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德育教師沒有起到相應的思想教育和管理責任等因素的存在,導致學校不太重視德育課。在筆者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也聽聞不少的班主任抱怨:德育課教師可有可無,他們的教學工作基本上幫不了班主任的忙,班級的管理和學生的思想德育工作還得靠班主任。因而,出現德育教師不管班級,不管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班主任不配合德育教師的情況也是情有可原。同時,還是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們都會認為:德育課教學歸德育課教學,學校的日常德育工作歸學校的日常德育工作。德育課教學是德育老師的事,只管完成教學任務,只管上完課,只管學生考試合格就可以了,至于學生在德育課教學中是否真正養成了相關的良好素質,形成了相關的良好意識和良好習慣等與德育教學無關。學校的日常德育管理是班主任、德育處等部門的事,與德育教師無關。這便嚴重影響了德育課主渠道作用的發揮。
2.德育教師自身的因素。現實的教育教學中,從事德育課教學的教師不少人確實存在沒有把德育課上好的情況。表現在德育教師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掌握的信息量有限,對職業中專學生存在片面的認識,長期的德育課教學工作產生了所謂的職業倦怠,因而出現了過多的理論說教、單一的教學方式、單一的考核方式等弊端,導致德育課教學質量的下降。加上一些德育課教師本身的責任心欠缺,只管自己的教學工作不管學校的德育工作、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等。再者經筆者對不少中職學校的調查,發現德育教師的“老齡化”(指教齡在15~20年之間者)現象嚴重,教學方法技巧老舊,思想觀念不夠開放。剛畢業的老師大多社會經驗、教學經驗比較欠缺。甚至還有不少是行政領導兼德育課教師,他們經驗豐富優勢較多,但有的人專業并不對口,加上工作繁忙就耽擱德育課的教學工作。另外,德育教師“充電”不足。專業教師每年都會有區、市、省甚至是國家級的不同級別培訓,而德育教師除了少量的校、區、市的教研培訓外再無其他。由于對德育教師的培訓培養不夠,加上自身“憑老本”吃飯的陳舊觀念,使得他們的知識量有限、視野狹窄、教學方法手段老舊,直接影響了德育課主渠道作用的發揮。因此,德育教師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
3.德育教師中不少的人遠離學校的德育工作隊伍。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德育課教師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不少人只管擔任傳統的教學任務,只要自己不在德育管理隊伍就與學校的德育工作無關?,F實中,德育課教師不少人遠離學校的德育工作隊伍的現象確實存在。表現在他們多數沒有擔當班主任,沒有在學校的德育管理部門擔任工作,沒有進入學校的德育管理活動中去,據了解,不少學校在每年一度的德育工作聯席會議中竟然沒有德育課教師參加,也就自然而然的造成了德育課教學與學校的德育工作脫節。
二、發揮主渠道作用的幾個思考
1.充分明確德育課教師的職責定位及素質要求。德育課教師除應具備國家法定的教師資格外,還應具有一定的理論修養,較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和從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這是國家對從事中職德育課教學教師提出的職責定位和素質要求,我們從事德育課教學的教師要非常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是“塑造靈魂”的主要力量和專門力量,認清自己的職責定位,自覺的按照國家的要求嚴格的要求自己,不斷地完善和增強自己的實力,并按照國家的要求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以符合德育教師的職責要求,圓滿的完成自己的“教書育人”工作。忠實履行德育教師的起碼職責,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是一位稱職的中職德育課教師,發揮德育教師應有的作用。
2.切實從思想上重視德育課在學校德育管理中的地位。思想上的重視十分重要,這里包括兩方面:作為德育教師,我們首先要看得起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認識到改變人的思想和靈魂是最重要的事,我們的工作是偉大和崇高的,是了不起的。所以德育教師必須自強,加強理論修養,深入鉆研社會科學知識,廣泛學習和掌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知識技能,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當中,從而增強自己教育教學的能力。作為學校也應該真正認識到德育課的重要性、認識到德育教師的重要性,切實采取具體有效的措施重視德育課、重視德育教師。
3.切實加強德育教師培訓,提高德育教師的素質。前面提到在職業中專中大多數專業教師每年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同級別的專業提升培訓,班主任也能得到相應的骨干班主任培訓,而德育教師得到的培訓幾乎為零。這樣不利于德育課教師的成長和專業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德育課教學的有效開展,從而影響了主渠道作用的發揮。因此從學校的角度或相關部門的角度來講,都應該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德育教師的培訓,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發揮他們的作用。
4.盡可能讓德育教師進入學校的德育隊伍或參與學校的德育管理活動。讓德育教師盡可能的擔任班主任、年級長,進入德育處、保衛處、團委等德育管理隊伍中。使他們在諸如學校班級開展的日常班會、常規教育、法制、、安全、青春期、愛國主義、文明上網、慎重交友、就業創業指導以及文化體育活動、社團活動、重大節日活動、勞動實踐活動、公益活動、環?;顒印W生實習實踐等各種綜合性、常規性的活動,各種日常性或專題性教育活動中發揮優勢和作用。在以上提到的這些教育活動中,德育教師可以有效地將德育課程中的思想理念傳授給學生,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和法律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能力形成。
5.對學生德育成績的考核要盡可能全面、客觀、公正。在德育課程大綱的評價與考核要求中都提到了:客觀、公正、全面。筆者在拙作《增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實效性芻議》中也曾提到我校在評價考核學生學科成績的做法:“學期末的總評成績包括學生平時學習綜合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大部分。其中平時學習綜合成績包含七個評價內容:出勤、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單元測試、期中考試、校技能培訓或競賽、市省國家技能競賽,每月做一次月評成績。在期末的總評成績中平時學習綜合成績占40%,期末考試占60%。這一做法既客觀又合理,避免了單純按紙筆測驗來評價學生的片面做法。”評價辦法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考評組評。
三、總結
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崗位性以及社會性決定了校企合作模式是實現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選擇,同時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德育教育提供了實踐平臺,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加強中職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必要性與可行性。
1.1是提高中職學生就業的必然選擇。
當前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增加,很多中職學校的學生一畢業就會面臨失業的局面,縱觀學生就業難的原因,除了與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因素有關之外,最根本的問題在于學生的自身素質。根據筆者對中職學生就業市場的現狀分析,發現中職學校的學生存在思想覺悟低、道德行為偏差,很多學生有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急功近利行為,尤其是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些表現都是當前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缺失的表現,因此為提高中職學校學生就業,中職學校就必須要加強德育教育,保證學生的德育思想符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1.2是學生個體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
就我國人才結構現狀而言,中職學生要占到整個人才結構中的很大一部分,2014年我國中職學生的人數達到1960.2萬人,如此眾多的人數一旦進入就業市場中將會對我國的社會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尤其是中職學生以后的就業崗位決定了加強中職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當前學生就業環境的日益嚴重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主要問題,中職學生正面對來自碩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共同競爭,因此如何保證中職學生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是中職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加強德育教育,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中職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滿足企業需求的必然選擇。
1.3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德育教育是教育的立足根本,加強德育教育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首先,通過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問題素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意識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可以全身心地學習;其次,加強德育教育可以促進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與學生之間在情感、道德上交流可以增強他們對相關知識的熟知,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不斷推動學生進行探索與發現;最后,加強德育教育可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強德育教育需要借助相應的實踐平臺,學生進行實踐鍛煉的過程也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的體現。
2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2.1校企合作的中職德育工作機構不完善。
綜合考慮當前中職學校的德育管理機構分布發現當前的中職學校在德育工作機構設置上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中職院校的德育管理機構運行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中職學校管理者為核心的管理機制,而沒有將政府納入到中職德育教育的管理體制中,導致中職院校的德育教育缺乏一定的宏觀調控性;二是中職院校的德育教育主要體現在各個專業、系的教育部門中,中職院校各個部門之間的德育教育缺乏合作與溝通;三是企業沒有參與到中職學校的德育管理機制建設中。當前校企合作模式主要體現在學校與企業之間在培養專業技能方面的合作層面上,而忽視了對學校德育教育的合作。
2.2德育教育的模式比較落后。
德育教育的模式比較落后,其主要表現為:一是德育教育的內容缺乏時效性。中職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內容主要是根據相關部門的統一安排而制定的,缺乏對中職學校的實際情況的考慮,導致中職學校開展的德育教育脫離了社會、企業的實際發展需要;二是德育教育的標準過高。中職學校開展德育教育要求所制定的要求標準存在過高的現象,比如要求學生要具有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精神,雖然這是每個人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但是如果過分地強調則會影響德育教育的本質發揮;三是德育教育的方法比較落后。當前中職學校開展德育教育仍然是采取課堂+書本的方式進行,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不高。
2.3重智育輕德育,忽視德育的主體性。
隨著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發展,中職教育出現了功利主義、實用主義,認為中職學生屬于廉價勞動力,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背景下,中職學校將專業建設放在了教學工作的第一位,而忽視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最明顯的現象就是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出現了“邊緣化”,甚至一些學校已經不再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而且中職學校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其教學模式完全采取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而忽視了中職學生的個性特點,導致學生在接受德育教育時缺乏主動性與創新性。
3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德育工作創新的主要對策
3.1建設校企合作的中職德育工作組織機制。
一是形成以當地政府為主導的校企德育工作組織機構。政府部門要發揮其宏觀調控作用,形成以政、校、企三方共同成立的德育工作指導委員會,將社會資源與學校資源實現統一,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中職學生;二是黨政、校、企的主管領導要共同參與到校企合作德育教育中,形成德育工作齊抓共管的局面,黨政領導要發揮決策與統籌作用,校企要具體實施與監督德育教育工作;三是校企要成立頂崗實習監督小組。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參加頂崗實習期間,要組成由企業導師和學校專業教師為組長的管理監督小組,負責對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德育教育,及時地將學生的德育教育與實踐鍛煉相結合,實現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
3.2完善校企合作中職德育的內容。
中職院校的德育課程開設是完成德育教育目標的基礎與保障,完善的德育教學內容是開展中職德育教育的重要依據,因此中職學校在選擇德育教學內容時一定要結合時展變化、中職學生的成長需求以及企業崗位要求等制定科學的德育內容:一是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人文修養的關鍵;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代學校教育的根本,只有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才能保證學生具有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能力;三是心理健康教育。隨著當前社會壓力的不斷上升,學生無論是在學習期間還是在就業期間都會面臨各種困難與挑戰,因此需要加強他們的心理素質教育;四是創新創業教育。職業教育必須要求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3.3創新校企合作中職德育工作的方法與途徑。
中職學校要創新德育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一是要將德育教學納入到學生的實踐活動中。比如學生在參加頂崗實習期間,學??梢酝ㄟ^對實習崗位的介紹,將企業的文化理念貫穿給學生;二是學校要不斷加強德育理論教學。學校要增加德育理論教學的課時比例,不能因為專業課程教學任務而隨意地削減德育理論課;三是實現德育教學技術的創新。中職學校要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開展德育教育。
3.4整合校企合作中職學校德育文化資源。
現在,中職學校已經背負著作為祖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職責,并且承擔著為國家培養創新型技術專業人才的責任?,F在,針對新時期中職德育教育的特點,當前的目標是將中職學生良好的就業心態培養起來。首先,應該了解目前中職學生仍存在很多厭倦學習的問題,例如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逆反心理較強、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會做出一些違反道德底線的行為,導致中職學校出現了很多不良風氣,這就證明了現在對中職學校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才能夠逐漸改善這些狀況。其次,應該正確認識到中職學校的職責是為國家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不僅要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也應該讓學生學會怎樣才可以適應這個社會、怎樣面對壓力、增強自身對未來的目的性等都是一些比較重要的環節。所以,加強中職班主任德育教育方面的工作勢在必行。
二、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現有情況
隨著最近幾年我們國家中職學校德育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德育教育工作已經越來越被國家及社會關注,但是依舊有很多缺陷存在于中職學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已經在社會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很多學校對德育教育思想仍然沒有足夠的重視,對德育教育的具體內涵沒有足夠理解,至今還只是停留在追求升學率的層面,卻忽視了中職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同時,中職學校的領導以及教師也都過分遷就學生,中職學校只是注重不斷招納新生,忽略了針對學生的嚴格管理,仍然只是遵照我們國家傳統的德育教育方針,平時課堂教學過于單一,沒有具體的教學方案。長此以往,不僅學生對課程提不起興趣,教師教學過程也非??菰?,缺乏信心,造成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困難。
三、加強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1.培養良好作風的班干部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候更注重成長的環境就是班集體,一個班級的人文環境以及心理想法甚至學習風氣,都跟學生的生活成長密切相關,所以一個班級的班風非常重要。而一個班的班風除了在班主任的影響下,更具有影響力的便是班干部。在對班干部進行選拔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公開,不可以偏聽偏信,不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選拔班干部的依據,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班干部選拔中,并且定時定期地對班干部工作進行驗收考核。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對班干部進行監督作用,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可以樹立優良的班級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