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1 16:40:37
序論:在您撰寫畜牧發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畜牧業面臨著自然和市場的雙重風險,在生產經營的諸多環節,分散的養殖戶與大市場的矛盾十分突出,從日本的經驗看,小規模經營農戶之所以能順利地在產前、產中和產后各環節與大市場接軌,正是得益于其背后的綜合農協。以調研對象———中民興畜牧合作組織和其所在的榆樹市大坡鎮養雞業為例,該鎮養雞業始于1992年,由于養殖規模小、成本高、技術落后,養雞戶各自為戰、互相排擠,在市場競爭下,養殖積極性不高,養雞業發展長期停滯不前。該合作組織成立于2009年,分散的養殖戶依托合作組織,以具有一定規模的整體參與市場競爭,集雞雛供應、飼養、銷售、技術服務于一體。2年多以來,該鎮養雞業快速發展。所帶動的鄉鎮中,弓棚、保壽、黑林和秀水都是吉林省糧食產量前100名的鄉鎮??梢?,畜牧合作組織在聯合養殖戶的過程中,擴大了小農經濟的外部規模,形成規模優勢,以橫向聯合推動縱向發展,為糧食主產區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建設現代化畜牧業、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關鍵的2點就是規?;l展和標準化生產[1]。分散的小規模養殖戶依托畜牧合作組織統一培訓、統一供料、統一技術、統一免疫、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統一價格等,畜牧業生產實現了標準化。達到一定標準的合作組織可進行行業的產品標準認證和生產標準認證,以自己的商標走向市場并形成特色品牌,使畜牧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散養戶無法實行標準化生產,并非由于其沒有引進優良品種、飼料的愿望或是對免疫、技術等不感興趣。而在于目前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無法滿足這些訴求,并且小規模的家庭養殖收益無法彌補標準化的技術成本。因此,畜牧合作組織的作用不只是表面上的標準化統一,而在于把分散的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從生產和發展的實際出發,使標準化成本得以由規模經濟所彌補。
首先,畜牧合作組織根據成員需求與市場需求,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了外部經濟的內部化,改變了單個養殖戶在大市場的弱勢地位,提高了產銷各環節的議價能力,經濟收益明顯。同時,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提供就業機會,社會收益明顯。長期以來,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一直被倡導和鼓勵,但家庭經營的小規模生產無法激發可持續生產的動力。統計顯示,我國每年產生的畜禽糞便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7倍,污染嚴重。調研中看到,民興畜牧合作組織充分利用雞糞,兼業發展魚蝦養殖和經濟林木種植,田豐合作組織將豬糞進行有機處理,發展沼氣等,都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應。
吉林省畜牧合作組織發展的起步較晚,20多年的發展中,培養出了一批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服務規范的合作組織。但受政策環境、市場環境、農民合作意識以及人才等因素的制約,整體發展水平仍然較低。調研發現,在成員構成多元化的同時,非農民身份的成員在畜牧合作組織中占比較大,且在股權結構中處于優勢地位。還有很多的主要成員,身份雖然為農民,但早已脫離真正的農業領域,即真正農民成員的力量還處于弱勢。農民內生力量的薄弱造成外來資本大量侵入畜牧合作組織,產權結構與真正意義的農民合作組織要求還存在偏差,外來工商資本所固有的逐利性與“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的宗旨存有矛盾,不利于畜牧合作組織的健康發展。大部分畜牧合作組織起步較晚、起點較低,且規模較小,業務多停留在生產資料與初級畜產品的生產流通上,角色是聯結農資供應企業、養殖戶與畜牧產品加工企業的中介。不具備運作的資金、技術和設備等條件,市場競爭力較弱,合作水平較低,對成員帶動能力不強,無法滿足成員的綜合需求。對吉林省榆樹市未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158戶農戶進行訪談,60.1%的受訪者表示,未加入的原因是“沒有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合作組織”。
合作組織既要解決成員的畜產品銷售,又要將畜產品銷售給加工企業或消費者。目前,多數組織以協議約定同成員之間的畜產品定向轉移關系。而實踐中,畜產品轉移數量有時無法確切約定,有時又無法約定。自由是市場經濟的出發點,一方面成員在市場環境較好時,常會受利益的誘惑而減少與合作組織的畜產品轉移量。另一方面,合作組織成員往往存有不信任的心理。這就產生了合作組織與成員之間的內部沖突[2]。與成員定向轉移產品關系的穩定性是合作組織發展的重要因素,僅依靠協議不能根本解決內部沖突問題。多數畜牧合作組織缺乏科學的利益機制,無法通過緊密的利益關系吸引成員并維持穩定的合作。很多畜牧合作組織業務定位不準,組織機構和管理運營的隨意性較大,各種外部力量交叉混亂,違背了“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則。有些由政府牽頭或參與發起,由于政府力量過于強大而導致政企不分;有些由農村“能人”或農資公司發起,又由于能人或公司的力量而演變為私人或合伙企業。甚至還有一些企業和個人以興辦畜牧合作組織為旗號,侵占市場,空享國家的政策、資助和補貼。不規范的、假冒合作組織的存在,形成不正當的利益競爭,侵占了國家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公共支付,擾亂了正常的發展秩序。目前,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成員整體的綜合素質較低,真正能夠帶領組織發展的人才不多,成為合作組織發展的瓶頸。資金方面,農民手中的資金非常有限,須向金融機構融資來解決。然而,農村金融目前正在發展之中,支持額度有限且貸款成本高于城市一般工商企業貸款。
在畜牧業的發展中,政府應準確定位,將力量集中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強政策的引導和落實。在實踐領域要充分調動發揮畜牧合作組織的作用,通過畜牧合作組織加強政府與養殖戶、生產加工企業之間的聯系,降低管理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滿足合作組織發展的政策等軟需求,關鍵要看政府公共服務的職能是否真正實現。政府應通過公共管理和服務,運用市場手段,輸出合理有效的政策產品,加快畜牧合作組織的成長,使之成為推動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吉林省畜牧專業合作組織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政策上要加強支持,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中的“扶持政策”,細化支持其發展的稅收、信貸、財政、信息等政策體系。但不能過度依靠向有關部門灌輸“為農服務”的觀念,要注重對支農政策的激勵和保障措施加以制度的細化和完善。此外,更要重視政策落實的環節,向吉林省23家調研對象征詢發展的政策建議,60.9%的受訪組織表示“希望把現有政策落到實處”,可見,相比于政策體系的支持力度,政策落實水平也同樣重要。作為國家鼓勵發展的互助型合作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一方面享有國家的支持政策和資助補貼等公共支付;另一方面,又在實質上作為一類企業法人進入市場并參與競爭。因此,既要鼓勵其在競爭中成長和增強實力,又要引導其避免過度競爭,平衡生存與發展,兼顧效率和安全。同時,要細化法律法規來防止其向私營企業的性質演變,甚至假借合作組織的名義侵占國家的公共支付。#p#分頁標題#e#
大同市發展現代畜牧業,在不放松豬、雞生產同時,集中打造奶牛、肉牛、肉羊、絨山羊四大優勢產業區,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特色突出、競相發展的現代畜牧業格局?,F代牛奶優勢產區。重點包括大同南郊區、大同縣、陽高縣3個縣區,到2015年,區域奶牛存欄16萬頭,產奶32萬噸,分別比2011年增長116%、95%。發展路徑是:建設標準化奶牛養殖園區和奶站,擴大養殖規模;加快奶牛品種改良步伐,推廣TMR飼喂技術,建立苜蓿、青貯優質飼草飼料基地;凈化奶牛重大疫病,強化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現代肉牛優勢產區。
重點包括大同縣、新榮區、靈丘縣、渾源縣、左云縣5個縣區。到2015年,區域肉牛出欄19萬頭以上,牛肉產量3萬噸,分別比2011年增長123%、132%。發展路徑是:建設標準化肉牛養殖園區,擴大養殖規模;加快肉牛品種改良,推廣優良牧草種植、粗飼料科學加工、配混合飼料飼喂、標準化管理等技術;加強質量管理,提高肉牛增重和牛肉品質。
現代肉羊優勢產區。重點包括廣靈縣、渾源縣、靈丘縣、天鎮縣、左云縣、新榮區6個縣區。到2015年,出欄肉羊395萬只以上,羊肉產量5萬噸,分別比2011年增長171%、134%。發展路徑是:建設標準化養殖園區(小區、場),推廣舍飼、半舍飼養殖,擴大養殖規模;推廣雜交改良,著力提高母羊繁殖性能;推廣飼草科學加工,實施高效育肥模式,提高肉羊出欄率?,F代絨山羊優勢產區。重點包括廣靈縣、渾源縣、靈丘縣、天鎮縣、左云縣、新榮區6個縣。
到2015年,存欄絨山羊31萬只以上,羊絨產量104噸以上。發展路徑是:建設標準化養殖園區(小區、場),推廣舍飼、半舍飼養殖方式;推廣晉嵐絨山羊優質品種,提高產絨量和絨細度。發展現代畜牧業,必須有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來支撐。大同市在發展現代畜牧業過程中,圍繞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等環節,重點實施六大工程。優質畜產品基地建設工程。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規?;?、生產規范化、管理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五化”要求,新建一批標準化、規?;F代化養殖園區(場、小區),擴大養殖規模,增加畜產品產量。到2015年養殖園區將達到639個。對現有規?;B殖場,加快標準化改造和擴建,提高飼養管理水平。
采取政策引導、龍頭帶動的辦法,引導散養戶和小規模養殖場戶向標準化養殖場區集中。飼草飼料高效利用工程。大力推進草地建設保護與“三化”草地治理,到2015年,全面完成天然草地確權,建設人工草地70萬畝,飛播種草9萬畝,改良草地328萬畝,建立“三牧”草地(禁牧、休牧、輪牧)242萬畝,使草地植被蓋度提高到70%以上,載畜量提高1倍以上。選擇6個5萬畝的集中連片草地,實施種草養畜、劃區輪牧,建設大草原、大牧場。發展青貯玉米種植,推廣秸稈青貯氨化,建立飼草料基地50萬畝,青貯秸稈100萬噸,秸稈飼用率達到50%,實現農業生態良性循環。
畜牧龍頭企業培育工程。扶持培育畜牧業龍頭企業做強做大,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和引導本地資本轉型發展現代畜牧業力度,吸引雨潤、順鑫、寶迪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大同,加快提升大同畜牧企業的規模和素質。到2015年,培育億元以上龍頭企業18個,畜產品加工率達到80%。鼓勵企業建立基地,形成與養殖戶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的利益聯結體。
1.1飼養品種與規模
南川區規模養殖的畜種主要為生豬、家禽及中蜂,今年全區新發展各類畜禽規模養殖場536個,其中生豬、家禽、中蜂養殖場5725個,至此,生豬規模養殖比例達49.2%、南川雞達到68.3%、水禽達到89.5%、中蜂達到76.4%。
1.1.1主要特色養殖(1)生豬支柱作用明顯。目前,南川區有生豬規模養殖場1134家,其中重慶青一銀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北固黃淦生豬養殖場及蓋石生豬養殖場均能實現年出欄生豬1萬頭以上。推行的“豬-沼-果”、“豬-沼-菜”養殖及“生態農業園”建設模式在全市均處于領先水平,對南川區養殖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2)南川雞帶動作用強。南川雞作為南川區特色效益養殖的主力軍,南川雞主要以區內農戶散養為主,有少數規模養殖場進行林下養殖,如大有鎮李福鵬養殖場現存欄3.5萬只,年可出欄70萬只。今年,南川區開展的特色效益農業南川雞養殖基地建設、退耕還林項目南川雞養殖等項目,共向農戶免費發放南川苗33.84萬只。(3)金佛山中蜂輻射作用大。金佛山中蜂在南川區養殖多以家庭為主,一般在100群以下,通常在一個地區集中成片發展,一家養蜂可輻射帶動周邊多名農戶飼養。目前養殖較多的為頭渡鎮廣英福現存欄300群、山王坪鎮夏和全存欄260群。(4)草食性牲畜發展適度。根據資源優勢及養殖傳統,南川區草食性牲畜如肉牛、羊、兔等,在南部金佛山地區及大觀、鳴玉片區發展較好,基本實現了全區畜牧資源的適度開發。肉牛養殖多以家庭散養自繁自養為主,以一家養殖1~2頭的形式居多,養殖規模達300頭以上的規模養牛場全區共有5家,如南平鎮羅億良肉牛養殖場現存欄肉牛320頭。山羊和肉兔和巴馬香豬的養殖多以規模養殖場為主,目前全區有山羊養殖品種多為波爾山羊,規模養殖場有63家,存欄量一般在100只左右,較多的是水江提豐養殖場,現存欄320只,年可出欄600余只;規模養殖肉兔的約有50家左右,最多的石墻鎮樓嶺村青翠肉兔養殖有限公司存欄種兔1000只、商品兔4500只。
1.1.2其他畜種養殖巴馬香豬養殖集中在太平場、石墻等鄉鎮,最多的是重慶鑫宜居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年出欄1.1萬頭,現存欄2000頭。水江黑豬主要由慶元鄉11個村社的46家農戶散養,目前存欄母豬100頭、商品豬48頭。野雞養殖以大觀鎮8村4社邱建華養殖場居多,現存欄2500只、年可出欄3萬只。興隆鎮有年可出欄2萬只的鵪鶉養殖場1個,其余畜種如豪豬、藏豬、珍珠雞、貴妃雞、藍孔雀等養殖均以家庭養殖為主,尚未形成規模。
1.2經營方式及市場銷售情況
目前,畜牧產業主要的經營方式有標準化規模養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小規模專業合作社及農戶散養等模式,產品銷售有批發銷售、訂單銷售、零售及自產自銷等方式,其中以農戶散養、自產自銷為主。
1.2.1主要畜禽及其產品(1)生豬。目前,生豬銷售主要供應區內超市、重慶主城各大型超市、南川城區及鄉鎮農貿市場,黃淦生豬養殖場于2011年被國家商務部正式確定為中央活體豬儲備基地,是南川區首家中央活體豬儲備基地。生豬及豬肉價格一般呈周期性波動,目前售價為:生豬16.5元/kg、豬肉25.3元/kg。(2)南川雞。70%批發銷往重慶主城、南川及周邊區縣,售價為36元/kg,在南川各門市零售價格為40元/kg;南川雞蛋售價約1元/枚。(3)金佛山中蜂蜜。多為本地門市銷售和外地游客購買,也有部分蜂農嘗試通過網絡銷售,售價約為160元/kg。(4)牛羊肉及兔肉。多銷往本地及武隆、道真等周邊區縣各大餐館,售價分別為肉牛60元/kg、肉羊40元/kg、肉兔25元/kg。(5)巴馬香豬。主要用于酒店高檔消費及醫學模型使用,食用大概在60元/kg,醫用多飼養至12.5~15.0kg大小,售價1200~1500元/頭。
1.2.2其他水江黑豬、野豬、藏豬、豪豬等多用于高檔酒店或星級農家樂的高端消費,水江黑豬、野豬、藏豬一般為35~40元/kg,豪豬為60元/kg。野雞多為零售,當地餐館、居民和外地游客購買各占三成,成雞批發價格56元/kg、零售100元/只。肉鴿、鵪鶉及鵪鶉蛋、鴿蛋等多向往重慶主城、南川、涪陵、酉陽、貴州等地超市,售價分別為:肉鴿15~23元/只、鴿蛋5元/枚、鵪鶉1.5元/只、鵪鶉蛋26元/kg。
2主要特色畜禽養殖經濟效益分析
為便于分析比較,所有畜種都按1個人工可以飼養數量、以購買商品畜飼養來進行核算,基礎設施按5年折舊;如按自繁自養方式,其養殖周期相對延長,但經濟效益更好。各畜種效益分析具體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在南川區主要畜禽養殖中,養殖效益最好的是中蜂,中蜂養殖是一次性投資,投資少、見效快,當年即可全部收回投資,從第二年開始隨著蜂群數進一步繁殖,蜂蜜產量還要增加,而只有人工及飼料等很少開支,因此其養殖經濟效益最好;而后依次是水江黑豬、豪豬、藏豬、野雞等;從投入資金來看,肉牛養殖投資最大,育肥1頭肉牛平均投資達7850元,如果要發展年出欄1萬頭肉牛的養殖場,需要投入資金1億元以上,一般養殖場無投資能力。
3快速發展的原因
3.1物質基礎充裕南川區為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無霜期長,適宜多種植物生長,溫帶和亞熱帶牧草都能種植,全區現有耕地7.01萬公頃,盛產水稻、玉米、紅薯、土豆、大豆等農作物,有40多萬噸農作物秸稈可利用,物質基礎充裕,適宜畜牧養殖生產。
3.2產品銷售便捷南川作為區域中心城,常駐人口68萬,畜產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地處重慶二環與三環之間,屬于重慶“一小時經濟圈”,擁有“渝湘、渝道、南萬、南涪”4大對外通道,是重慶南部交通樞紐、重慶連接中東部的重要關節點和橋頭堡,交通發達、信息暢通、物流暢通,產品銷售便捷。
3.3畜牧品牌效應巨大南川區歷來重視畜產品品牌建設,繼成功注冊“南川雞”、“南川雞蛋”和“金佛山中蜂”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后,目前正積極申報“水江黑豬”為地理標志產品。南川雞目前品牌價值為1.77億元,在“2012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調查活動中名列畜牧水產類第一,是南川名符其實的金字招牌。金佛山中蜂是我國中蜂資源的優良地方品種,加上南川“中華蜜蜂之鄉”的稱號,讓南川金佛山中蜂美譽遠揚,品牌效應巨大。
3.4鄉村旅游帶動效果顯著隨著南川區鄉村旅游的紅火發展,游客食用及購買土特產的量大幅上升,被貫以“農家”、“土”字樣的畜產品倍受青睞,售價比一般畜產品高出許多。金佛山中蜂蜜、農家土雞、土雞蛋、農家牛羊肉等都十分暢銷,野雞、鵪鶉、石蛙及巴馬香豬等特色養殖也日漸壯大,藏香豬、豪豬等優質特色畜產品受到不少高端消費群體的青睞,雖售價不菲仍供不應求。3.5返鄉創業積極性高南川區畜牧資源豐富,多數返鄉農民利用自己有承包地、對農村環境相對熟悉的優勢,紛紛把發展特色養殖作為創業第一選擇。這類人大多有一定的投資能力,容易接受新技術新思想,眼光相對較長遠,樂于向各部門尋求政策及技術指導,進步較快。
4存在的問題
4.1資金不足小規模飼養場資金欠缺是首要問題,影響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隨著飼料成本不斷增高,日常生產經營所需的流動資金也嚴重不足,只有少數養殖場(戶)能享受到國家的資金扶持,銀行貸款又存在門檻高、數量小、期限短等困難,多數養殖場對持續發展信心不足。
4.2環保壓力大多數養殖場業主環保意識、法律意識淡薄,沒有環評、環保設施“三同時”等養殖廢棄物處理的概念,直接排放糞污,造成環境污染。另一方面,糞污處理設施的前期投入和后期使用資金也相當大,一般養殖場根本無力承擔,同時,大多數養殖場建設規模有限,沒有足夠的土地供畜禽排泄物消納。牛羊等畜種的過度放牧也會對草地帶來一定影響,極易引起草場退化、植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此外,環評費用太高,大多養殖戶表示無法承受。
4.3產業化程度低,銷售渠道不暢很多養殖戶掌握較少的信息就進行盲目的投資,加之自身不熟悉市場,未能建立起良好的銷售網絡;很多養殖特色不夠鮮明,由于資金問題,規模小、市場份額也不高。且大多數養殖場產業化程度低,畜產品形成不了批量,缺乏生產和銷售連續性,難以形成較大影響,優質而不能優價,導致整體經濟效益水平較低,嚴重影響養殖積極性。
4.4總體規模偏小,跟風飼養情況嚴重目前,大多數從業人員未能科學分析評估該產業的養殖現狀、市場潛力、發展態勢,沒有清晰的思路,只是在行情較好時蜂擁進入。很多養殖特色不夠鮮明,由于資金問題,規模小、市場份額也不高。由于特色養殖可供參考的經驗做法不多,很多養殖場特色養殖的防疫都很薄弱,又缺乏統一的技術培訓、組織管理及市場營銷理念,生產技術及管理水平低下,處于自發無序狀態,容易出現虧損甚至倒閉。
4.5難尋適當的養殖用地隨著農業規劃用地的不斷完善,環保要求也越來越高,用地難成了制約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且在審批過程中辦理各類手續困難重重。
5發展前景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膳食結構的不斷調整,人們對優質畜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很多特色畜產品價格都保持在較高價位運行,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就南川區目前的情況來看,南川雞、金佛山中蜂品牌影響力大且養殖范圍廣、技術成熟,效益將會持續向好。肉牛、肉羊、肉兔等草食性牲畜養殖方式相對健康,產品營養保健功能較突出,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歡,需求量日漸上漲。巴馬香豬作為特殊的地方豬種,具有特色鮮明、用途多樣、品質較好和不可替代的優良特性,食用和醫用價值越來越高,發展前景一片看好。鵪鶉、野豬肉、野雞等隨著南川區鄉村旅游的發展,在各大農家樂生意好時供不應求,萬盛、武隆、涪陵等周邊區縣也銷售火爆。豪豬、藏香豬等產品在區內及重慶各大酒店銷售較好。
6建議
6.1突出特色和重點,合理引導生產根據重慶市委四屆四次會對南川區在全市的功能定位,結合南川區自然條件、區位優勢、養殖傳統,在現有基礎上,重點發展生豬、南川雞、中蜂三大產業;在南部山區鼓勵發展牛羊等草食家畜。其他品種根據市場需求,自由、適度發展。同時,引導養殖戶根據市場情況合開展生產,從品種選擇、欄舍建設、飼料調配、疫病防控等方面給予指導;加強與市場的緊密聯系,暢通信息,拓寬銷售渠道,讓產品產銷兩旺,優質優價,提高養殖積極性。有條件的可嚴格按照品種良種化、生產設施化、防疫制度化、管理規程化、糞污無害化的標準化生產要求,推行生態養殖。
6.2提高產業化經營程度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鼓勵組建專業合作社。以現有的龍頭企業和規模養殖場為基礎,倡導合作經營的理念,大力發展“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的經營模式,在一定鄉鎮范圍內規劃發展集中成片的規模養殖示范戶,一個村社一個主養品種、一個區域形成一個特色產業,不斷擴大養殖規模。鼓勵成立或者引進企業從事畜產品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升附加值,使南川雞、金佛山中蜂、香豬等特色產業成為南川區特色效益農業的生力軍和農民脫貧致富有效途徑。
6.3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加強現有品牌的保護、宣傳、推廣力度,不斷提升南川雞、金佛山蜂蜜、水江黑豬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支持南川區從事這幾個品種生產、銷售的企業使用現已取得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無公害農產品標志。壯大龍頭,夯實品牌創建基礎。鼓勵他們進行品牌擴張、延伸和整合,促使品牌產品做強做靚。扶持龍頭企業打品牌進入市場,輻射帶動基地和周邊農戶,帶動南川區特色品牌發展。
6.4加大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妥善解決部分地區的養殖用地問題,滿足部分養殖戶走種養結合的道路的愿望,既能為發展規模養殖創造寬松良好的外部環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畜禽糞便污染的問題。(2)繼續實施標準化規模畜禽養殖示范場項目建設,在現有養殖大戶基礎上進行標準化示范改造,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3)積極協調金融機構支持農民發展規模養殖,如降低貸款門檻、增加貸款額度、延長貸款期限等,切實解決養殖戶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
1.1科技推廣不斷進步襄城區大力推廣生豬“150、500模式”,肉?!?65模式”和肉羊“1235模式”等養殖模式[2]。目前該區生豬“150模式”已建成123棟,在建31棟,“500”模式已建成15棟;肉牛“165模式”已建成28戶;“蛋雞153模式”已建成18棟;肉禽“156模式”已建成13棟;肉羊“1235模式”標準化欄舍已建成43棟,有效地促進了傳統養殖模式向科學養殖模式轉變。
1.2產業化運營不斷完善通過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分散養殖戶從事規?;a、市場化運作,從而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經營格局,增加養殖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目前該區各類養殖合作經濟組織已達38家,網絡養殖戶1500多家,初步形成了“小規模,大群體”養殖格局。
2存在的問題
2.1現有體制不能滿足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襄城區畜牧業相對于工業、商業、服務業來說,對經濟總量的貢獻較小,畜牧業生產管理部門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到經費保障都處于弱勢地位。該區雖然設置有畜牧獸醫局,但長期未健全相應的編制。同時由于防疫體制改革后動物防疫監督的職能統一收回到襄陽市動物防疫監督部門,而日常的動物防疫、技術推廣、品種改良等工作仍由襄城區承擔,造成了職責和權限、工作和人員不相匹配,影響了日常的防疫和技術指導,制約了畜牧業產業化的發展。
2.2養殖業用地問題突出國家規定養殖用地屬農業用地范疇,只要項目所在地畜牧部門和國土部門聯合審批即可臨時用地。但是作為襄陽市主城區,襄城區的畜牧業用地一直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相應的規劃和政策保障。隨著國家對土地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土地資源更趨緊張,養殖用地的問題將更加突出,新增養殖戶由于土地規劃問題,不得不暫時擱置。
2.3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盡管該區養殖大戶和新型養殖模式發展迅速,但小規模分散經營仍然占較大比例?,F有龍頭企業與養殖戶利益聯結機制尚未健全,市場調節能力弱,輻射示范作用不強,缺乏帶動力。
2.4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不高現有的專業合作社在信息溝通、協調生產、調控價格、保護農民利益等方面作用發揮不夠,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多數專業合作社成員之間只是信息與技術共享的松散聯系,互利互惠的機制沒有完全建立,不能很好地發揮產業化經營的作用。
2.5畜牧業結構不盡合理,產品質量不高現有畜牧業畜禽品種結構中,耗糧型豬禽比例過高,節糧型、經濟型草食牲畜比例過低;產品結構中,肉類產量過大,奶、蛋類產量偏低。
3建議和對策
3.1建立健全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按照畜牧獸醫及動物防疫行政管理職能,配齊配全專業技術人員,核定全額財政撥款基數;成立動物衛生監督和畜牧技術推廣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和技術要求。
3.2合理規劃畜牧業專用地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和農業結構調整需要,在離主城區較遠的鄉鎮、辦事處合理規劃和儲備畜牧業專用地,為規?;a業化經營提供保障。
3.3大力扶持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開拓市場、技術創新、引導和組織基地生產與農戶經營等方面的作用。按照“積極扶持、精心培育、引導生產、提供服務”的思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落實扶持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各項政策,加大對畜牧業產業化的投入。通過項目支持、貸款貼息、技改重組、信用擔保等措施,扶持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實力雄厚、帶動力強、科技含量高、有發展前景的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養殖大戶,形成龍頭企業集群,帶動畜禽養殖戶的積極性。
3.4大力發展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引導畜牧業專業合作社通過合同契約或產權聯結等多種形式,與養殖戶建立穩定的產銷利益聯結體,帶動農民調整結構、發展生產、進入市場。更好地發揮助農增收的作用,讓農民分享加工、流通環節利潤。通過“公司+農戶”、“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形式,提高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化程度,轉變畜牧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積極引導畜牧業專業合作社依法完善內部組織結構,健全規章制度,真正把農村新型合作組織辦成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自治組織。著力培育畜牧業產業中介組織、營銷經紀人、運銷大戶,實現種養加一條龍、產加銷一體化運作。
1.1標準化、規?;B殖進程明顯加快。近年來,邢臺市積極引導養殖場(戶)轉變發展方式,走規?;?、標準化養殖道路,特別是2010年農業部啟動創建示范場工作以來,邢臺市積極參與創建,截至目前,共創建各級示范場160個,其中部級15個,省級63個。結合國家“菜籃子”、“標準化改造”等項目扶持資金向各級示范場傾斜等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各養殖場(戶)參與創建的積極性,全市規模養殖場的標準、規模、飼養管理水平和養殖效益都有了明顯提高。從標準化水平來看,一方面,規模養殖場設施化水平大幅提升,通過近三年來的示范創建活動,邢臺市有280多家養殖場對畜禽舍及附屬設施進行了改造,170多家養殖場配套健全了糞污處理設施,140多家養殖場完善了防疫設施,160多家養殖場安裝了可視監控系統。自動喂料、自動飲水、溫濕度環境控制等設備均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另一方面,科學的飼養管理規范加快推行,像河北旺族集團、隆堯怡東農牧有限公司、隆堯正大種豬場、沙河凱特等示范場無論從規模、生產經營理念還是管理水平來看在全省甚至全國都處于先進行列。從規?;絹砜?,通過近幾年的示范創建,全市各類規模養殖場(區)發展到3600個,其中年出欄萬頭以上的豬場25家,存欄1萬只以上的蛋雞場達到220家。存欄300頭以上的奶牛場(小區)穩定在80家左右,生豬、蛋雞、奶牛和肉(畜)禽規模養殖比例分別達到69%、88%、100%和89%。
1.2畜牧支撐體系建設日益穩固。近年來,邢臺市各級畜牧獸醫基礎設施和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按照明確職能、理順體制、優化布局、綜合設置的要求,市級和縣級均建立動物衛生監督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辦公室。全市共建立鄉級畜牧獸醫分站117個,招聘全額事業編制人員482名,村級動物防疫員5325名,市、縣、鄉、村四級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體系基本形成。全市投入防疫和畜產品安全基礎建設資金2600萬元,建設市級獸醫實驗室和畜產品檢測中心各1處,建立3個國家級動物疫情測報站和3個省級動物疫情測報站,大大增強全市動物疫病預防和畜產品安全監測能力;禽流感、口蹄疫、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密度連年保持在100%,實現多年無重大疫病和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為現代畜牧業發展保駕護航。
1.3畜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近年來,邢臺市通過親情招商、以商招商、舉辦項目推介會等招商措施,北京保吉安、泰國正大、河北雨潤、北京奧天、山東六和等一大批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相繼落戶邢臺,進一步推動了邢臺市現代畜牧業發展步伐。據統計,近三年來全市新、改(擴)建各類畜牧項目100多個,總投資近百億元,其中北京寶吉安與威縣、巨鹿合作的肉雞產業化項目,山東六和與興達合作的肉鴨產業鏈項目,泰國正大集團獨資的生豬生產項目等均相繼順利投產,帶動了當地畜牧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另有北京奧天生豬養殖項目、河北雨潤集團生豬生產及肉食加工項目、河北旺族集團生豬產業鏈項目、君樂寶乳業的萬頭奶牛生態牧場項目等正在建設中。特別是君樂寶與威縣合作總投資5億元的萬頭奶牛生態牧場項目,目前進展順利,預計2014年底可投入生產,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奶源基地,對我市高端奶產品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現代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差,產業化發展滯后。從國外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經驗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一般應達到60%。在國內超過50%的地區也為數不少,而邢臺市2013年底才達到44%。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遠不能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少,優勢不明顯,一體化、集團化程度不高。畜牧業龍頭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雖然有所壯大和發展,但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國內外市場,仍存在許多問題:第一,企業規模小,產品質量差,管理制度落后,競爭力不強。第二,龍頭企業科技和制度創新能力不足。有些大型企業仍然依靠粗放擴張的經營模式,嚴重忽視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在市場競爭中缺乏自己的名牌產品的優勢產品,在企業管理中,沒有及時采用現代經營管理制度,存在產權不明晰、決策不科學的問題,仍然依靠傳統家族式的管理方法來管理集團企業,使企業長遠發展受到很大影響。有的企業嚴重缺乏穩定的原料基地,有的企業市場營銷渠道不暢,企業開拓市場的能力和手段有待提高。
2.2畜產品質量檢測體系仍待加強。在現階段,邢臺市的畜產品監管機構、監管手段、檢測人員及設備等均不能滿足產品監測的需求,農畜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依然不容忽視。
2.3資金缺乏仍是制約畜牧業發展的瓶頸。隨著現代畜牧業向規?;?、標準化轉變,邢臺市財政及金融的支持力度與畜牧業發展規模不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步伐。
2.4產業發展空間逐漸縮小。隨著邢臺市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資源、環境對畜牧業發展的制約日益突出,在土地資源和環境保護的雙重擠壓下,畜牧業發展空間的壓力正逐步加大。
2.5畜牧執法機構不健全,執法力量薄弱。市、縣兩級畜牧獸醫部門均沒有單獨的行政執法機構,現有的畜牧執法人員全部是動物衛生監督所或畜產品安全監管辦公室人員兼職,并缺乏必要的執法手段,畜牧法賦予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的執法權力得不到很好的執行。
3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對策
3.1實施產業拉動,扶強壯大龍頭企業。緊緊圍繞畜牧業主導品種,加快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步伐。鼓勵現有龍頭企業通過更新改造、鏈條延伸、開發新上,謀劃建設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增強發展后勁;以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政策優勢,廣泛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到我市落戶,建設一批能夠延長畜牧業產業鏈,標準高、規模大、外向型、牽動強的畜牧業深加工龍頭企業。堅持引資金與引技術相結合,實現畜產品的精深加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盡快形成一批龍頭企業集群。
3.2實施規模推動,強化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按照國家《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強化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一是推進畜禽規模化養殖。重點推進年出欄1000頭以上規模養豬場和常年存欄1萬只以上蛋雞規模養殖場,推行牛羊舍飼圈養,加快奶牛規模場建設和養殖小區股份制改造。二是推行標準化生產。制訂和完善生產標準化技術規程,引導生產者按標準組織生產,逐步使畜禽養殖在選址、圈舍建設、投入品、疫病防治、飼養管理、糞便處理、產品安全等方面達到標準化、規范化,不斷提高畜牧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三是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創建活動。按照農業部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創建標準,認真組織開展示范場創建活動,通過示范創建,提升全市養殖規?;?、標準化水平。
3.3實施品牌牽動,爭創國家和省級產品品牌。以雞蛋、肉類和乳制品為重點,結合我市實際,科學制定產品品牌建設發展規劃,下大力抓好實施。引導養殖加工企業增強品牌和質量意識,健全標準化管理、計量檢測和質量信用體系,開發高端產品。,幫助我市知名企業在京津及全國大中城市建立專店、專柜、連鎖商場,增設銷售網點,提高市場占有率。
3.4實施科技帶動,為現代畜牧業強筋壯骨。支持龍頭企業圍繞產業發展,加快科研投入,加強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協作,建立研發中心,掌握核心科技。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加快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科研推廣機構、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廣泛參與的新型科技推廣體系。創造條件,營造環境,多層次多渠道引進高端人才和先進技術,為我市畜牧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1.創新符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畜牧產業模式。
充分依托京津資金、技術、市場、消費需求等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河北土地、勞動力、飼草飼料等方面的相對資源優勢,創新畜牧業發展模式,迎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需要。加快調整空間布局。在緊鄰京津的張家口、承德、唐山、廊坊、滄州、保定等市的23個縣(市、區)統一規劃,分類指導,培育環京津特色產業帶;推行屠宰加工企業與養殖戶訂單生產,合同收購的養殖模式。平原區加強對現有中小型養豬場標準化改造,引導發展年出欄5000頭以上適度規模養豬場,重點發展存欄1萬~2萬只的蛋雞標準化規模場,推行標準化規模養殖。燕山、太行山山區縣以肉羊和肉禽為重點,發展適度規模肉羊、肉禽養殖,推行綠色無公害畜禽生產,進一步增強京津市場供給能力。加快調整畜禽品種結構。生豬養殖方面,將原定的瘦肉型改變為肥瘦兼用型,延伸瘦肉型豬出欄時間提高脂肪厚度,適應京津大眾消費者口味。蛋雞養殖方面,將原定的白殼蛋雞和褐殼蛋雞改變為粉殼蛋雞,增加粉殼蛋雞養殖數量。培育河北柴雞新品種,發展山地放養型柴雞,生產高品質柴雞蛋,適應京津消費者的喜好。在肉牛養殖方面,大力發展乳肉兼用型牛,開發高檔牛肉產品,滿足京津高端消費需求。在奶業方面,大力發展有機生態奶、草原牧場奶、巴士消毒奶,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搶占京津高端奶業市場。打造全鏈條畜牧經濟。創新“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合同銷售”模式,大力發展新興養殖經濟體,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穩定供求關系、延伸產業鏈條。在環京津生豬主產區,以唐山雙匯為核心,帶動玉田、遷安、撫寧等縣發展100個標準化養豬基地,帶動4000個養殖戶,與京津合資改造提升5個現代化屠宰場,將單體每年供應京津冷鮮肉能力從2.5萬噸提高到4萬噸。蛋雞養殖以滄州萬雉園為紐帶,帶動100個蛋雞存欄1萬只以上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采用噴碼、清洗技術,生產高檔產品供應京津高端市場,通過提供飼料、獸藥、疫苗、養殖技術等方式建立蛋雞養殖合作社,帶動中小規模養殖戶建設100個生產基地,生產中檔產品供應京津大眾市場,擴大京津市場占有量;以大廠福華為核心,在張家口、承德壩上半牧區,利用國家肉牛產業政策,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推廣地理標志牛羊肉產品,搶占京津市場,滿足市場需求。
2.建立適合京津市場需求的優質畜產品基地。
一是提高畜禽品種質量。充分發揮京津畜禽種業優勢,加強與京津畜禽種業科技合作,加快技術成果轉讓,重點突出骨干品種,提升現有生豬、蛋雞國家核心育種場和繁育場建設水平,共同指導培育一批基礎設施健全、畜禽品種優良、技術水平先進的種畜禽場,盡快達到國家核心育種場和繁育場要求,提高畜禽原種場、擴繁場的供種能力。充分利用京津地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共同培育大午金鳳褐殼蛋雞羽色自別新品種,提高市場占有率,共同培育優質乳肉兼用品種種公牛,提高后代母犢單產水平和乳成分、提高后代公犢的產肉性能。二是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充分發揮1010個部省級示范場和21個示范區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開展設施達標、健全制度、規范規程、標準化示范、嚴格執法、全覆蓋培訓“六大規范化管理行動”,將示范區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1~2個百分點。充分利用畜牧業生產扶持項目的調節作用,引導生豬、蛋雞、肉雞、肉牛、肉羊散養戶和中小規模場加大資金投入,通過改造提升,擴大生產規模,實施標準化生產,淘汰落后的養殖方式,將河北規模養殖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加強督查指導,推廣先進典型,規范投入品控制,規范養殖行為,規范檔案填寫,將規模養殖場備案率由76.3%提高到80%提高,提高畜禽生產能力和水平。三是強化畜產品品牌建設。加大河北特點畜產品宣傳,將培育畜產品品牌作為提升畜牧業競爭力、提高畜產品附加值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內容來落實,爭取將石家莊君樂寶、徐水大午、滄州萬雉園、唐縣國富唐堯、唐山中紅三融等31個省內知名養殖品牌企業,打造成5個全國知名養殖品牌企業,河北畜產品在京津市場的占有率提高5個以上百分點。
3.構建滿足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體化市場。
京津冀要破除限制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的各種體制障礙和行政區劃藩籬,對標珠三角和長三角,加快建設京津冀畜產品統一市場的步伐。充分挖掘無形市場的潛力。發揮市場“看不見的手”的無形調節作用,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涉牧企業、養殖大戶利用河北畜牧獸醫綜合信息平臺,按照京津市場供求信息組織生產和銷售。發揮政府“看得見的手”的宏觀調控作用,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要科學分析研判京津市場畜產品供求的現狀和趨勢,根據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律和市場波動規律,針對京津高端畜產品消費需求趨勢,組織各類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社開展市場需求和營銷培訓,利用各類扶持政策,引導養殖戶實行標準化生產,開展有針對性的特色養殖,提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提高京津市場占有率。充分發揮有形市場的主導作用。加大河北畜產品直接進入京津賣場,引導農民合作社、涉牧企業、養殖大戶與農貿市場、超市直接對接,建立京津社區直營店,周末開展京津社區大篷車服務,減少中間環節,提高銷售收入,實現畜產品精準銷售。發展網絡配送和網絡銷售等新興業態,引導和組織有條件的專業合作社、大型養殖企業開通電子商務網站構建京津配送體系,通過網絡推介和銷售畜產品,爭取相關部門對在京津開設網營店,提供直送業務的配送公司給予稅收優惠,增加養殖效益。著力培育經紀人隊伍。加強畜產品交易經紀人行業自律,提高信譽度,組織開展研究京津畜產品市場內在規律和質量要求,及時反饋市場信息,積極對接京津市場,最大限度提高京津畜產品市場占有率。引導經紀人充分利用北京農產品批發市場外遷的機遇,組織養殖戶、合作社與新建市場發展訂單養殖,優化養殖結構,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減少生產的盲目性。建立京津冀三地畜產品檢測監測結果互認機制。建立健全京津冀畜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統一人員培訓、統一檢測參數、統一檢測設備、統一檢測方法,實現畜產品檢測監測結果互認。充分利用畜牧獸醫綜合信息平臺,完善畜產品生產、運輸、銷售等要素信息,加快與京津信息聯網進度,最終實現畜產品二維碼檢索全覆蓋。
4.搭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
要順應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場大變革,在動物疫病、畜產品質量安全聯防聯控體系上實現率先突破。構建重大動物疫病聯防聯控機制。強化華北五省區市重大動物疫病聯防會議制度,在京津冀統一時間進行強制免疫、防治人畜共患病和動物常見多發病工作,同步實施動物疫病風險評估與分級管理,每季度交換疫情信息,爭取對防疫物資實行統一調配,實現防疫物資在京津冀充分有效利用。構建畜產品供求信息共享機制。按照京津畜產品信息收集工作機制和時間節點,科學調整河北畜牧獸醫綜合信息平臺的信息收集、工作機制,初步實現每周交換畜產品供求信息,最終實現當日信息共享。半年召開一次京津屠宰加工企業、畜產品交易市場與河北省基地的對接會。季度研究分析京津市場對畜產品品種、質量的需求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河北省供京津畜產品基地的品種結構、飼養方式和飼養規模。構建畜產品檢驗檢疫認證信息共享機制。每季度將河北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情況通報京津。協調農業部,統一京津冀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出證工作,將京津冀三地跨境調運按同一省對待,打破現有三地通關兩證壁壘,實現一證通關。構建預警預報信息共享機制。每年召開2次京津冀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和動物疫情專家解析預警會議,統一確定范圍、參數,規范樣品采集和檢測程序,全面摸清京津冀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及主要風險,評價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
5.健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聯動機制。
進賢縣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縣、全國商品豬供應基地之一及省城近郊縣,發展現代都市型畜牧業既有機遇,又有挑戰。
1.1有利條件
1.1.1地域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
進賢縣位于浙、閩、粵沿海發達省份金三角腹地,水陸交通發達,浙贛鐵路、梨溫高速、溫厚高速、京福高速、昌廈高速以及320國道、316國道過境,屬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地帶。境內氣候溫和,地域遼闊,山地、丘陵地帶豐富,湖河港交錯,素有“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稱,農業資源豐富,發展畜牧業條件優越。境內農業人口多,農村勞動人力資源豐富。由于省城南昌和相鄰省份是人口聚集地、工業密集地,需要從外地調進大量的畜產品,進賢作為南昌市的近郊縣,發展畜牧業生產既可有效緩解市區周邊開發的壓力,又可及時安全的保障畜產品供應,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較大。
1.1.2養殖歷史悠久,有良好的發展基礎。
進賢縣素有畜禽養殖的傳統,而在20世紀80年代后,進賢縣的畜牧業更是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如溫圳蛋雞、張公肉鴿、前坊茅崗養豬等在省內外均有較高的知名度;通過優勢聚集,現已形成的進陽、進里、進長公路三線養豬、320國道沿線生態養雞、三里、梅莊、文港等沿湖水禽產業、下埠、衙前、鐘陵丘陵地帶的草食畜等優勢產業帶成為了一張張靚麗的名片,為進賢縣畜牧業的厚積薄發、打造品牌積淀了經驗和名氣。
1.1.3發展勢頭迅猛,現代畜牧業發展已現雛形。
經過近年來的開放招商和強化技術服務、示范帶動,全縣畜禽規模養殖發展迅猛,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達405戶,年出(存)欄1000羽以上規模養禽場2000余戶,年出欄50頭以上規模養牛場22戶,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80%、20%、75%以上?,F有畜牧龍頭企業30余個、省部級以上標準示范場18個、省部級無公害認證單位27個、種畜禽場16個、畜禽專業合作社60余個、畜禽行業協會3個、飼料獸藥生產廠家17個、獲GPS認證飼料獸藥及生物制品營銷單位62個,有200余個活躍在省內外的畜牧商品經紀人,畜禽良種率、高科技飼料進場率、設施化建設水平在連年攀升,飼料(獸藥)-種畜禽-商品畜禽-加工營銷等產業鏈和設施功能較全的畜牧業生產營銷網絡已初步形成,為現代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1.4服務網絡健全,具有一支全方位的服務隊伍。
從2007年畜牧獸醫體制改革后,全縣組建了一支由63名鄉鎮畜牧獸醫人員和266名村級防疫員組成的隊伍,做到每村都有一名村級防疫員和疫情觀察員,基層服務網絡已基本建成。為提升畜牧行業整體素質,先后從大中專院校招聘了10余名畢業生,并以“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鼓勵人員進修畜牧獸醫專業本科、碩士,已建立了一支相對較全的專業技術服務隊伍。
1.1.5各級政府重視,畜牧業扶持政策不斷增多。
中央1號文件連續十一年關注“三農”的發展,并重點提到要加大畜牧業良種繁育、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生產、生態養殖的扶持力度,無論是在資金總量還是在扶持覆蓋面上都在不斷遞增;省市縣也相應出臺了一些現代水禽產業發展、養殖小區扶持及“五免四優”等優惠扶持政策,為加速發展現代都市城郊型畜牧業創造了條件和機遇。
1.2面對的挑戰
1.2.1與日益緊張的土地供應之間的矛盾。
進賢縣雖然地域遼闊,但由于近年來的工農及第三產業發展速度普遍較快,城市規劃、園林建設及旅游經濟等各功能區的規劃、林地、耕地、水源的保護等因素,致使畜牧業可用地塊大幅減少。
1.2.2與日益重視的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近年來,國內外都非常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進賢縣作為省城南昌近郊縣,始終把綠色發展、生態發展放在首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斷強化對軍山湖、青嵐湖等湖河庫及新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專門成立了鎮村指揮部等機構,并把推進水環境保護項目工作放在首位,先后聯合多部門對沿湖河庫豬場進行摸底、拆遷、封存和整改,傳統的養殖方式與日益重視的環境保護工作已不相適應。
1.2.3與日益復雜的疫病防控之間的矛盾。
隨著開放型經濟的快速發展,氣候的變化,畜禽的頻繁調運,細菌病毒的變異和擴散,H7N9、布病、口蹄疫、鏈球菌等各種人畜共患病防控壓力持續加大。
1.2.4與日益攀升的生產成本之間的矛盾。
受國際國內影響,農產品價格不斷攀升,玉米價格從5年前的1800元/t上漲到2650元/t,豆粕價格從3000元/t上漲到3720元/t,麥麩從1700元/t上漲到2200元/t,畜禽全價日糧均價從2.6元/kg的上漲到3.4元/kg,建筑、勞務、環保、種豬等各種生產要素成本持續增長,豬糧比價在5.5∶1以上方可達到盈虧平衡點。
1.2.5與日益變幻的市場行情之間的矛盾。
近幾年,畜禽產品價格已經打破傳統的五年一波動的規律,2011年生豬出欄價高峰時達20.4元/kg,2012年春節期間,豬價就開始“跌跌不休”,低谷時跌破10元/kg,直到2014年清明后才開始回升,當前出欄價為14.6元/kg,處于盈虧平衡點的邊緣。家禽由于2014年上半年受國內H7N9的影響,虧損較重,優質肉雞出欄價從17元/kg跌至4元/kg,現恢復到19元/kg;肉鴿2014年平均售價為25元/羽,在H7N9期間無人問津,售價僅6元/羽;雞蛋近幾年相對處于平衡狀態,2014年已從上半年均價180元/箱漲到當前的260元/箱,被稱為“火箭蛋”,市場價格較之從前更加難以預測。
1.2.6與日益嚴峻的安全監管之間的矛盾。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日益嚴格,而進賢由于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民投資渠道有限,投入能力弱,以“滾雪球”方式發展畜禽養殖戶較多,缺乏科學規劃,基礎設施條件差,技術力量不強,并且以傳統小規模為主,分布散、點多面廣、技術含量偏低,為畜產品的安全監管帶來了較大難度。
2思考與建議
2.1改革發展模式,切實做到退戶入區
進賢縣畜牧部門通過積極引導,有較多規模養殖場主動退戶入區,但傳統滾雪球式和在房前屋后搭建的豬場依然存在,畜牧業的發展正處于傳統到現代轉型發展時期,要加快發展和徹底革新隨意搭建、規劃不一的現象,還需以大投入、高標準的建設來推動模式創新。要在嚴格規劃“三區”的基礎上,專門預留畜牧業發展用地,通過以獎代補鼓勵農民退戶入區,根據土地承載和糞污消納能力,實行選址、設計、建設、畜種、管理、排污等“六統一”,提高集約化、規?;?、標準化生產水平。同時,對個別散養戶、資金投入能力弱的農戶,以村為單位,集中建設一批廉租標準欄舍,讓農民在不影響環境、不浪費土地的情況下,可以在家門口創業。
2.2優化養殖結構,切實做到比例平衡
當前,進賢畜禽養殖總量雖然較大,但畜禽養殖種類相對較少,豬牛禽較多,羊、蜜蜂等特色養殖沒有壯大起來。規劃畜禽養殖結構、布局結構,促進大、中、小型規模養殖梯度發展,切實做到發展均衡,發揮優勢,促進畜牧業生態協調可持續發展。
2.3抓住三個關鍵,切實做到環環相扣
一是抓住生產準入關。由當地政府作為責任主體,對新進入養殖行業,嚴格土地、環保、動物防疫條件審批,對未在養殖規劃區域內,未做到環保“三同時”、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的一律不予審批通過。二是抓住疫病防控關。認真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責任制,按照國務院“24字”方針,積極做好春秋集中免疫注射、計劃、監測、凈化、消毒、無害化處理及檢疫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疫病損失。三是抓住產品質量關。實行獎懲并舉,對“三品一標”認證及標準化示范場給予獎勵,對未建立養殖檔案、不佩戴耳標、管理混亂、不積極配合抽樣監測、逃檢漏檢的養殖場建立黑名單,3年內不予申報國家扶持項目。
2.4建設三支隊伍,切實提升服務水平
要大力建設管理、防疫、營銷三支隊伍。人才是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先決因素,沒有相應的人才隊伍,現代都市城郊型畜牧業就無從談起,建議加大人才引進、培育、啟用力度,著力鍛造一支肯吃苦、愿奉獻、有水平的畜牧獸醫隊伍,在畜牧業發展、疫病防控、培訓及營銷等方面發揮人才優勢,提升科學飼養水平及養殖效率,能及時指導農民進退有序、防疫有方。
2.5改變三種面貌,切實提升發展品味
雖然進賢縣是畜牧業養殖大縣,卻沒有屬于自己的畜產品品牌,種畜禽生產不太規范,設施不全,管理比較隨意,因此,要積極引進一批優良畜禽品種,認真做好已有南昌白豬、青嵐麻雞、櫻桃谷鴨等培育工作,強化養殖場的技能培訓和監管,通過改變品種不優、設施不全、管理不嚴的面貌來提升產業發展品味,積極打造進賢自己的品牌畜牧業。
2.6強化工作舉措,切實提升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