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4:17
序論:在您撰寫化學物質及其變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 常溫下,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 含有大量Fe2+的溶液:ClO-、Na+、Cl-、SO42-
B. 能使氫氧化鋁迅速溶解的溶液:Na+、Fe2+、NO3-、SO42-
C. pH=0的溶液:NH4+、Na+、SO42-、Fe3+
D. 水電離產生c(H+)=1×10-12 mol?L-1的溶液:HCO3-、NH4+、Cl-、Ca2+
2. 下列離子方程式中,不正確的是( )
A. 濃燒堿溶液中加入鋁片:Al+OH-+H2O=AlO2-+H2
B. 澄清石灰水與少量小蘇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
C. 食醋和小蘇打溶液混合:CH3COOH+HCO3-=CH3COO-+H2O+CO2
D. 敞開體系,向FeCl2溶液滴加NaOH溶液: 4Fe2++8OH-+O2+2H2O=4Fe(OH)3
3. 有一無色溶液,可能含有K+、Al3+、Mg2+、NH4+、Cl-、SO42-、HCO3-、MnO4-中的幾種。為確定其成分,做如下實驗: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適量Na2O2固體,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 肯定有Al3+、Mg2+、NH4+、Cl-
B. 可能有K+、Cl-、MnO4-
C. 肯定有Al3+、Mg2+、SO42-
D. 肯定有K+、HCO3-、MnO4-
4. 實驗室需配制一種僅含五種離子(水電離出的離子可忽略)的混合溶液,且在混合溶液中五種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均為1 mol?L-1,下列能達到此目的的是( )
A. Ca2+、K+、OH-、Cl-、NO3-
B. Fe2+、H+、Br-、NO3-、Cl-
C. Na+、K+、SO42-、NO3-、Cl-
D. Al3+、Na+、Cl-、SO42-、NO3-
5. W、X、Z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屬元素,Z是非金屬元素,W、X各自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可以反應生成鹽和水,向一定量的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m[X(OH)3]] [n(XZ3)][O][a][b][c][d] 應的水化物溶液中逐滴加入XZ3溶液,生成的沉淀X(OH)3的質量隨XZ3溶液加入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離子組在對應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d點對應的溶液中:K+、NH4+、CO32-、I-
B. c點對應的溶液中:Ag+、Ca2+、NO3-、Na+
C. b點對應的溶液中:Na+、S2-、SO42-、Cl-
D. a點對應的溶液中:Na+、K+、SO42-、HCO3-
6.某溶液中含有NH4+、SO32-、SiO32-、Br-、CO32-、Na+,向該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l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硫酸氫鈉
B.銅
C.氯氣
D.氨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能電離出的物質屬于酸
B.鹽類物質中一定含有金屬離子
C.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物質叫做電解質
D.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本質區別是分散質粒子的直徑不同
3.下列有關概念的說法正確的是()。
A.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
B.氧化劑在化學反應中一定被氧化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
D.摩爾質量相同的物質其摩爾體積一定相同
4.下列各組物質,按化合物、單質、混合物順序排列的是()。
A.下冰、鐵、冰水
B.燒堿、液態氧、氯水
C.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D.黃銅、氮氣、膽礬
5.下列化學方程式中,不能用表示的是()。
6.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向硫酸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
B.向碳酸鈉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向溶液中通入足量
D.向稀硫酸中加入鐵粉:
7.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不正確的是()。
A.向溶液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
B.向溶液中滴入溶液至恰好使反應完全:
C.向溶液中通入過量
D.向溶液中加入稀鹽酸:
8.下列各組離子在給定的條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值=l的溶液中:
B.有存在的溶液中:
C.有存在的強酸性溶液中:
D.含大量的溶液中:
9.甲、乙、丙、丁四種易溶于水的物質分別由的不同陽離子和陰離子各一種組成。已知:①將甲溶液分別與其他三種物質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乙溶液中;③向丙溶液中滴入、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A.甲溶液中含有 B.乙溶液中含有
C.丙溶液中含有
D.丁溶液中含有
10.已知反應,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硫元素被還原
B.二氧化硫是還原劑
C.過氧化鈉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D.二氧化硫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11.在常溫下存在如下反應:中錯誤的是()。
A.在溶液中可能發生反應
B.在①③反應中作還原劑
C.氧化性強弱順序
D.是的還原產物
12.今有下列三個氧化還原反應:①若某溶液中含有,要將氧化除去而又不氧化和,則可加入的試劑是()。
13.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按照下面的實驗方法制備氫氧化鐵膠體:首先取少量蒸餾水置于潔凈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至沸騰,向燒杯中逐滴滴加飽和的溶液,繼續煮沸,至液體呈透明的紅褐色。涉及的反應為3HCI。請回答下列問題:
(l)判斷膠體制備是否成功,可利用膠體的_____。
(2)在做制備氫氧化鐵膠體的實驗時,有些同學沒有按要求進行,結果沒有觀察到膠體,請你預測其現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學沒有選用飽和FeC13溶液,而是將稀FeCl3溶液滴人沸水中,結果沒有觀察到_____,其原因是_____。
②乙同學在實驗中沒有使用蒸餾水,而是用自來水,結果會_____,原因是____。
③丙同學向沸水中滴加飽和FeC13溶液后,長時間加熱,結果會____,原因是____。
(3)丁同學按要求制備了Fe(OH)3膠體,但是他又向Fe(OH)3膠體中逐滴加入了稀硫酸,結果出現了一系列變化。
①先出現紅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
②隨后沉淀又溶解,此時離子方程式是____。
14.某無色溶液由(四羥基合鋁酸根離子,這是Al在堿性溶液中實際存在的形式)、中的若干種組成,取該溶液進行如下實驗:①取適量試液,加入過量稀鹽酸,有氣體生成,并得到溶液;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再加入過量碳酸氫銨溶液,有氣體生成,同時析出白色沉淀甲,得到溶液;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過量Ba(OH)2溶液,也有氣體生成,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根據上述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l)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離子是____。
(2)-定存在的離子是_____。
(3)判斷沉淀乙成分的方法是____。
(4)寫出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實驗①_____;實驗②____。
(5)實驗③生成的氣體是____。
參考答案與提示
1.A 2.D 3.A 4.B 5.D 6.C 提示:A項,無論氨水過量與否,生成物都是AI(OH)3,但氨水應寫成NH3?H20;B項,澄清石灰水應寫成離子形式;D項,應生成。 7.B 提示:B項,當沉淀完全時,NH4AI(S04)2與Ba(OH)2的物質的量之比應為1:2。 8.D提示:A項,溶液呈強酸性,在作用下,和反應生成C12;B項,與反應生成CaS04沉淀;C項,有存在的強酸性溶液中,能被氧化。 9.D 提示:能與其他三種溶液產生沉淀的只可能是Ba(OH)2,故甲為Ba(OH)2;根據②可知乙是H2S04;根據③可知丙的陰離子是,則丁的陰離子是,丙和丁的陽離子不能確定。 1O.B11.B提示:由①知氧化性強弱順序為,由②知氧化性強弱順序為,由③知氧化性強弱順序為。故氧化性強弱順序為在①中是氧化產物,在③中作氧化劑。 12.C 提示:由①知氧化性強弱順序為,還原性強弱順序為;由②知氧化性強弱順序為,還原性強弱順序為;由③知氧化性強弱順序為,還原性強弱順序為。故氧化性強弱順序為,還原性強弱順序為I>;所以可氧化及可氧化只氧化
【關鍵詞】 面肌痙攣; 組織學變化; 動物模型; 脫髓鞘; 超氧化物歧化酶
Hemifacial Spasm Facial Nerve Histological Changes and SOD Changes/WEI Xiao-gang ,WANG Xiao-wen ,KANG Ya-ping ,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13):016-017
【Abstract】 Objective: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hemifacial spasm animal model to study the hemifacial spasm facial nerve histological changes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 SOD ) value chang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ifacial spasm with theoretical support.Methods:In 18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and 4 weeks and 6 weeks in model group, the model composed of rabbits in the left temporal outside nerve trunk with manual compression in hemifacial spasm model establishment,respectively in 4 and 6 weeks after drawing. By observing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histological changes, compared to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model group of 4 weeks and 6 weeks between the histological differences in model group. In 3 ~5 ml were taken before centrifugal separation of the blood serum SOD detection.Results:Model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observation of facial nerve demyelination and other tissue changed. 4 weeks of model group than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SO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 P
【Key words】 HFS; Histological changes; Animal model; Demyelination; SOD
First-author’s address: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26105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07
面肌痙攣又稱單側顏面痙攣(hemifacial spasm,HFS),一般情況下只出現于一側面部,偶爾可見于兩側。表現為陣發性的半側面部表情肌不自主抽搐,是一種不規則和陣攣樣的面部肌肉收縮。典型的HFS癥狀從眼輪匝肌的細微抽搐開始,逐漸累及面部的其他肌肉,嚴重時可累及同側頸闊肌,表現出頸部皮紋雙側不對稱。不典型HFS少見,痙攣癥狀從口輪匝肌和頰肌開始,逐漸向上發展,累及到眼輪匝肌。目前發病機制仍存在爭議,神經血管壓迫被認為是HFS的常見病因[1]。
本實驗通過對成年兔面神經主干壓迫后[2],通過組織學觀察4周和6周面神經模型組及正常面神經對照組之間的差別,研究兔面肌痙攣面神經損傷后的組織學變化,通過對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檢測來反映自身的保護和修復作用,為臨床面肌痙攣患者的治療方式選擇和治療時機選擇提供實驗室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18只成年兔,體重2~2.5 kg,雌雄不限,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與面肌痙攣4周模型組和面積痙攣6周模型組,每組6只。
1.2 面肌痙攣模型的建立 模型組動物由耳緣靜脈注射水合氯醛(3 ml/kg ),加局部浸潤麻醉(5%利多卡因)。動物取仰臥位,按照外科神經組織探查路徑解剖,游離和暴露左側面神經主干,在左側面神經由莖乳孔潛出部近端的位置放置橡膠塊,并固定。然后,按照外科手術方法逐層縫合手術區。術后每只手術組動物肌肉注射青霉素80萬 U以防止手術區感染,正常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所有動物以常溫、單籠、常規方法飼養。
1.3 組織學、形態學觀察 術后4周、6周時間分別將正常對照組與4周模型組和6周模型組動物取材行組織學觀察。麻醉動物后打開胸腔,將心臟的包膜分離充分暴露心臟,經左心室將管插入主動脈并用手術線將主動脈扎緊,經右心耳將右心房剪破,然后進行快速灌注,先用600~800 ml生理鹽水將動物體內的血液沖洗干凈,再用4%多聚甲醛 0.1 mol/LPB(pH 7.4)900~1200 ml進行灌注固定。迅速取出橡膠塊壓迫以及向外延伸0.5~1.2 cm 處的面神經。正常對照組的灌注固定和取材方法與模型組一致,取材是從左側面神經由莖乳孔潛出部位開始至向外延伸的1~1.5 cm處。將取出的組織按要求分段后置于4%多聚甲醛0.1 mol/LPB(pH 7.4)固定液中固定24 h。做石蠟包埋切片,然后進行HE染色。
1.4 SOD的檢測 術后4周、6周時間分別將正常對照組與4周模型組和6周模型組的動物在手術麻醉取材前經由耳緣動脈采血3~5 ml,存放在加有抗凝劑的EP管中,然后用離心機離心分離血清做SOD檢測(SOD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具體操作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測SOD活性,(日產島津UV-260紫外分光光度計)。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實驗數據以(x±s)表示,三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法和方差分析,P
2 結果
2.1 組織學觀察 HE染色顯示,正常對照組,面神經的髓鞘沿面神經排列規則,完整且均勻,軸突的粗細和長度較均等,施萬細胞分布均勻規則,細胞核形態和分布勻稱,毛細血管分布規則;4周模型組,受壓迫面神經出現明顯的不規則脫髓鞘現象,且未出現脫髓鞘的部位髓鞘有明顯不同程度的增厚,粗細和長度較均等的軸突減少,繼而出現的是形狀和粗細及長短不規則和均等的軸突,細胞核變小且多,毛細血管增多,施萬細胞增多;6周模型組,受壓迫面神經的髓鞘繼續增厚,出現較多形狀和粗細及長短較規則的新軸突,毛細血管減少,施萬細胞減少,見圖1。
注:1為正常手術側面神經;2為4周手術側面神經;3為6周手術側面神經
2.2 SOD檢測 4周模型組較正常對照組 SOD明顯降低(P
*與4周手術模型組相比,P
3 討論
面肌痙攣是臨床神經系統常見的疾患之一,HFS的痙攣程度有所不同,可因疲勞、緊張和自主運動而加重,入睡后痙攣停止。部分患者痙攣發作時伴有輕微面痛、頭痛和耳鳴等,有些病程較長的患者可出現輕度面肌癱瘓。神經系統檢查一般無其他陽性體征。HFS的癥狀是進行性的,但病情進展緩慢,一般不會自愈。雖然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和A型肉毒素以及中醫等方法治療在臨床面肌痙攣的治療中廣泛應用,且取得了一定療效,但是復發和術后并發癥的出現是不可回避的事實,且部分面肌痙攣患者的治療結果并不理想。當前對于面肌痙攣中面神經的研究尚無標準的模型制作規范和對于面神經的各種病理改變也沒有一個確切的評價和評判標準。其中,神經血管壓迫以及橋小腦角的非血管占位性病變如腫瘤、囊腫、炎性占位、動脈瘤、蛛網膜粘連等亦可引起HFS,還有兩種假說獲得了大多數學者的認可:(1)“短路”假說,血管壓迫覆蓋有中樞性髓鞘(少突膠質細胞)的面神經出腦干處(root exit zone,REZ),該部位髓鞘易受損,受損后暴露的軸突相互接觸,神經纖維之間發生跨突觸傳遞的異位沖動;(2)“點燃”現象,血管壓迫存在的搏動刺激誘使面神經運動核的興奮性增高,因而導致HFS的發生。楊海賢等[3]通過對面肌痙攣患者面神經超微結構的觀察認為微血管的缺氧性損傷導致微循環紊亂,造成面神經缺氧,導致面神經病變趨于嚴重。海艦等[4]對面肌痙攣動物模型的建立從電生理方面對發病機制的探討和研究發現面神經運動核興奮的增高可能是HFS發生的主要病理及生理基礎。但是,至今對于面肌痙攣患者自身組織修復和功能恢復方面機制的探討和研究以及自身修復對面肌痙攣疾病本身的影響未見有系列和詳盡的論述和相關報道。
本實驗是從面肌痙攣患者自身組織修復和功能恢復機制對面肌痙攣疾病本身的影響為實驗思路,通過面肌痙攣模型建立和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檢測,來觀察和論證對于面肌痙攣,疾患自身的組織修復和功能恢復對面肌痙攣疾病本身的影響。SOD是一種源于生命體的活性物質,能消除生物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及抗氧化等作用。通過本實驗結果表明,面肌痙攣患病初期面神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表現為面神經出現不同程度的脫髓鞘和軸突減少及毛細血管增多等組織學變化,可能是疾患自身恢復的需要消耗了較多的SOD,表現為4周組測定的SOD值較正常對照組明顯減少;在自身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組織修復及功能恢復后面神經毛細血管減少,髓鞘增厚,可能是自身及面神經得到一了定程度的恢復,需要消耗的SOD減少,表現為6周模型組較4周模型組SOD值有了明顯升高但低于正常值。至于SOD值的變化與面肌痙攣中面神經損傷和修復的直接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因此,對面肌痙攣患者的臨床治療應從多方面考慮,自身恢復和修復的機能對面肌痙攣本身的影響也是臨床治療中需要考慮的因素。
參考文獻
[1] Felicio A C, Godeiro-Junior Cde O, Borges V,et al.Clinical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d postparalytic hemifacial spasm: a retrospective study[J].Arq Neuropsiquiatr,2007,65(3B):783-786.
[2] 海艦,李善泉,萬杰青,等.面肌痙攣動物模型的實驗研究[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1999,7(2):97-98.
[3] 楊海賢,白景文,沈偉,等.面痙攣患者面神經損傷的超微結構研究[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2,8(3):299-301.
[關鍵詞] 肝移植;無肝期;新肝早期;酸堿度;血氣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5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1-7562(2009)04-0302-03
肝臟移植目前在國內已廣泛開展,它在治療急、慢性肝臟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患者術前病理生理變化明顯,原位肝移植術手術創傷大,以及對機體干擾嚴重,圍術期常出現嚴重的循環、電解質及酸堿紊亂[1-2],特別是無肝期和新肝早期機體的代謝和酸堿紊亂更明顯[3]。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對35例行背馱式原位肝臟移植患者術中(均未采用體外靜脈-靜脈轉流)血氣分析的變化進行了動態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35例肝臟移植手術患者,其中男33例,女2例,年齡32~67歲,平均(51±16.4)歲,體重51~78 kg,平均(65±13) kg,除5例原發性肝癌外,其余30例均為肝硬變所致的終末期肝病。
1.2 麻醉方法
采用靜吸復合全麻,術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病人入室后先行橈動脈穿刺置管測動脈壓,面罩給氧(去氮),麻醉誘導用咪唑安定0.1~0.2 mg•kg-1,芬太尼3~4 μg•kg-1,維庫溴銨0.08~0.1 mg•kg-1,丙泊酚1~2 mg•kg-1靜脈滴注,肌松滿意后行氣管內插管,用Primus麻醉機控制呼吸。麻醉維持用維庫溴銨和芬太尼分次靜脈注射,丙泊酚2~4 mg•kg•h-1泵注,輔以吸入1%~2%異氟醚。
麻醉誘導和氣管插管后,經右頸內靜脈置入六腔Swan-Ganz漂浮導管,用于輸血、輸液和給藥,同時連接Edwards Lifesciences心排儀,監測心排血量(CO)、心臟指數(CI)、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SVO2),術中監測心率(HR)、五導聯心電圖(ECG)、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有創動脈血壓(IBP)、中心靜脈壓(CVP)、肺動脈壓(PAP)、肺毛細血管楔壓(PCWP)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壓(ETCO2)。
1.3 標本采集
肝臟移植手術為分三個階段[4]:無肝前期為從手術開始至下腔靜脈、門靜脈阻斷;無肝期為從下腔靜脈、門靜脈阻斷至移植肝循環再通;新肝期為從移植肝循環再通至手術結束。在麻醉前、手術后30 min、無肝期前15 min、無肝期5 min、無肝期15 min、新肝期前10 min、新肝期5 min、新肝期15 min、新肝期30 min抽取動脈血進行血氣分析。
1.4 測定指標
血液酸堿度(pH)、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堿剩余(BE)和HCO-3。血氣分析用NOVA BIOMEDICAL(美國)露畢5型自動血氣分析儀。
1.5 手術方法
按陳規劃等[5]報道的改良背馱式肝移植手術方法,以顯著縮短無肝期時間,減少出血、輸血、輸液量以及腔靜脈阻斷并發癥。術中吻合下腔靜脈時,經供體肝門靜脈用4℃乳酸林格液(浙江莎普愛思公司生產)500 ml加白蛋白20 g沖洗供肝。35例患者手術時間為285~570 min,平均401 min,無肝期時間為22~70 min,平均44 min。
1.6 術中處理
肝移植術中根據各時段失血、失液和尿量情況進行適時的個體化輸液管理,根據動脈壓、CVP、PCWP、CO、Hct、Hb的監測結果來指導輸血、輸液的種類及輸注速度。術中輸血指征為盡可能維持Hct>25%、Hb 70~80 g•L-1,術畢Hb≥90 g•L-1,術中適量補充白蛋白以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根據實驗室檢查結果輸注新鮮血漿、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復合物等,根據血氣分析結果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
1.7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以x-±s表示,統計分析用t檢驗。
2 結果
圍手術期各時點血酸堿度指標的變化情況,見表1。
術中失血、輸血、輸液、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情況:出血量(1 205±278) ml,輸入濃縮紅細胞(1 560±253) ml,新鮮冰凍血漿(2 200±326) ml,賀斯(950±92) ml,平衡液(1 250±86) ml。所有患者均用了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硝酸甘油和前列腺素E1。
肝移植術中在無肝前期(無肝期5 min),觀察指標均在正常范圍,與麻醉前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均P>0.05)。在無肝期,隨著手術時間延長,pH逐漸降低,BE負值加大,出現較明顯的代謝性酸中毒。新肝期,隨著移植肝循環開放,酸中毒進一步加重,明顯高于無肝前期和無肝期。大多數病人血管開放后PaCO2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
3 討論
原位肝移植術由于手術創傷大、持續時間長,對患者生理功能干擾大,且術前肝功能衰竭造成的代謝障礙,患者在肝移植術中容易發生明顯的血生化和代謝紊亂[6-7]。特別在無肝期和新肝早期更可引起酸堿及電解質的改變[8],術中酸堿平衡紊亂主要表現為代謝性酸中毒,盡管用5%碳酸氫鈉進行糾正,仍可見隨著手術時間延長,酸中毒逐漸加重。從本組病例可見,術中代謝性酸中毒主要開始于無肝期,新肝早期和肝血管開放后5 min機體酸中毒達到高峰。術中失血量大、循環波動、組織供血不足、輸入大量庫血等均可引起或加重酸中毒[9]。有關文獻[10]報道阻斷下腔靜脈和門靜脈后,下腔靜脈和門靜脈系統的壓力明顯高于阻斷前,而且阻斷下腔靜脈和門靜脈后血壓的波動導致下肢和腹部有效血供不足,致酸性代謝產物增多。在無肝期,由于無肝臟功能,新肝早期肝功能尚未恢復,導致血乳酸、枸櫞酸和其它酸的代謝大大降低;移植肝再灌注后,移植肝缺血期間堆積的大量酸性代謝產物進入循環,也是造成酸中毒的重要原因。因此,肝移植術中無肝期及新肝早期容易發生較為明顯的代謝性酸中毒,處理主要是依據血氣分析結果及時糾正。隨時監測酸堿度,了解其變化有助于術中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
[1]Cormdirae E J,Lindor M J,Faram J V,et al.Anesthesia for hepatic transplantation,cardiovascular and metabolic alterations and their management[J].Anesth Analg,1985,94:108-116.
[2]黑子清,鄧文忠,陳秉學,等.體外靜脈靜脈轉流下原位肝移植圍術期酸堿生化的變化[J].中華麻醉學雜志,1997,17:465-467.
[3]Xia V W,Du B,Tran A,et al.Intraoperative hypokalemia in 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J].Anesth Analg,2006,103:587-593.
[4]孫紅斌,耿立成.肝移植術中病理生理改變及麻醉處理[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3,12:323-328.
[5]陳規劃,陸敏強,何曉順,等.改良背馱式肝移植69例報告[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405-407.
[6]朱偉,朱敏敏,田偉千,等.原位肝移植圍術期血液酸堿和電解質變化[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8,24:670-672.
[7]劉德昭,黑子清,陳信芝,等.原位肝移植圍術期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改變及臨床意義[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6,18:391-393.
[8]王偉芝,張彩云,張安美,等.背馱式原位肝移植術病人的麻醉管理[J].濰坊醫學院學報,2005,27:197-201.
[9]王奎榮,周燕豐,溫小紅,等.肝移植病人術中酸堿及電解質變化[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0,20:563-564.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10
新課程改革不僅需要教師不斷革新教學觀念,而且需要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需要將學生課前、課上、課后的學習作重新統籌,學習內容要整體設計,完全灌輸—接受式學習方式要徹底轉變,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闭蛉绱?,優質的“導學案”具備了這種功能性作用,為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搭建了平臺。導學案一般包含以下導學環節:“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課前預習”、“自主與合作探究”、“總結反思”、“課后評價”六個模塊。運用這六個模塊,將課本上的學習內容進行整合,處理成有序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自主學習方案,即把知識轉化為導學問題、探究問題,并由易到難呈現出來,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學習,進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所以精心編制導學案,使學生按導學案進行學習,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學習,教與學更有實效性,課堂更高效。但是,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常常會有以下誤區,這需要我們在實施新課程的實踐中加以研究與思考。
誤區一:學習目標等同于教學目標
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學習目標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簡單照抄教參上提供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誤認為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流于形式,還有干脆沒有學習目標。例如在進行編制《有機化學基礎》醛的性質和應用第一課時時,教參給出的學習目標為:通過對乙醛性質的探究活動,學習醛的典型化學性質,這其實是教學目標。
對策:首先,教師應明確學習目標與教學目標的區別,學習目標是學習的出發點,也是學習的歸宿。學習目標是指學生在學習中所追求的預期結果。它通過對學生的行動進行控制調節,從而使活動維持穩定的方向并指向目標的實現。而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標準。教學目標具體而精確地表達了教學過程結束時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學任務,由于它是預先設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學任務完成與否的標準。
其次,教師應重視學習目標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作用。學習目標引領著學生的行動方向,學生的任何行為都是為了達到和實現學習目標,有學習目標的行為才可能取得最滿意的結果。
第三,應當設定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且學習目標應當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有機化學基礎》“醛的性質和應用”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可以這樣設定:
1.能夠搭建甲醛、乙醛的球棍模型,能夠識讀甲醛、乙醛的1H-NMR譜圖。
2.能夠熟練書寫乙醛的銀鏡反應以及與新制Cu(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知道并能說出乙醛的銀鏡反應以及與新制Cu(OH)2反應的實驗要點。
4.能從得失氫、氧的角度和化合價升降的角度判斷有機反應中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所以學習目標要具有行為導向,要具有具體的操作行為與活動體驗。
誤區二:“教的重點與難點”等同于“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沒有關注學生的學情,學生學習重難點由教師主觀認定。例如《有機化學基礎》“醛的性質和應用”第一課時許多學案給出的學習重點為醛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學習難點為醛的氧化反應,這其實是教師認定的教學重難點。
對策:首先,教師應明確教的重點與難點與學的重點與難點的區別,教學難點是學習主體(知識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生理水平)、教師(教學能力)、技術結構和環境四個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構成了學生學習中的障礙。學習難點是動態變化的,其中學生是發展的、不可預測的,教師能力也是在不斷提高的,教學環境是瞬息萬變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學習難點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是動態變化的,所以強調先有學習過程,然后才有難點。
其次,教師剖析教材,研究知識點,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教師應剖解教材,羅列、梳理知識,厘清知識間的內在關系,認定教學重難點。
第三,分析學情,確定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難點需要關注學生的特點,在發展上主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知識上主要考慮學生的準備狀態,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難點突破。
例如《有機化學基礎》“醛的性質和應用”第一課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習重點和教學重點是對應一致的,但是大多數學生出現的難點恰是銀鏡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和記憶。
誤區三:課前預習等同于瀏覽教材
教師編制導學案時,課前預習模塊教師采取閱讀XX頁或者把從教材中的一些內容以填空的形式簡單地摘抄到“導學案”上。例如復習凈水原理時這樣設計:氯氣與水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可以殺菌消毒,因為其具有____________性。這樣學生就會在教材上直接尋找,使得學生深度思考的過程缺失。
對策: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就能明確學習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方向、有目標、有問題,激發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課前預習可以初步了解新課的內容,掌握課堂上要涉及的重難點和教學結構,知曉自己存在的疑點,更重要的是預習使學生發現問題、產生問題、提出問題,帶著問題上課,加強聽課的針對性,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在編寫“課前預習”模塊時,要把課堂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變取為找,變取為思。這些問題的設置應呈階梯性,由易到難,問題層次化,可分為基礎、中等、較難三個層次,目的是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能根據“導學案”完成課前預習任務。
在編制導學案時,要以問題驅動,引導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深度思考,重新認識,引領學生構建對知識的新的認識方式和新的認知結構,通過問題驅動產生對已學過知識的新認識,在導學中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擴大知識使用范圍,提升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通過知識的應用,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積極的學習情感。
誤區四:自主探究缺乏學法指導
教師編制導學案時,自主探究模塊僅是書本內容的羅列,或者是一些記憶、認知內容,學法指導無從體現。例如學習乙醛的性質時,不少教師這樣設計:
A.與銀氨溶液反應
[實驗1]:向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mL 2% AgNO3溶液,一邊振蕩試管,一邊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即配成銀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蕩后把試管放在熱水浴中加熱,觀察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實驗結論:化合態的銀被____________,乙醛被____________。
B.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反應
[實驗2]:向試管里加入3mL 5%的NaOH溶液,滴入3~4滴2%的CuSO4溶液,振蕩后加入0.5mL乙醛溶液,將試管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騰,觀察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化合態的銅被____________,乙醛被____________。
以上的教學設計,缺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沒有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深度思考,沒有激活學生學習的探究欲望。
對策:導學案要有學法指導。學法指導彰顯了導學案“導學”、“誘思”的特色,是導學案所要突出的重點。學法設計要以知識點為載體,要根據所學內容特點、學生的智力因素、已有知識水平以及認知規律,精心設計以知識為載體的學法,在導學案的學習內容中,設計學習方法提示,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獲取知識,以讓學生明白“怎么學”。通過導學案的啟發和教師的引導,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法指導的內容主要有六個方面:摹仿性學習方法的指導,抽象概括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形象思維的學習方法的指導,總結提高的學習方法的指導,探索創新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依這幾個方面,結合我們的實驗,這里提供一個案例:(1)把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問題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由學生尋找解決方法;(2)設計能力訓練點,利用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獲得各種體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3)分組討論研究,提出疑點問題,相互合作,悟出新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4)引導激發學生勇于創新,大膽實踐,解決新問題。
例如:學習乙醛的性質我這樣設計:
1.如何制備銀氨溶液和新制氫氧化銅溶液?(學生實驗)
2.乙醛的銀鏡反應以及與新制Cu(OH)2反應實驗有何不同?(學生思考)
3.分析和配平這兩個方程式,有何記憶的技巧?(師生交流)
4.乙醛能被氧氣、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嗎?(提出疑點,探究提升,感悟新知)
所以,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探究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拓展問題的空間、拓展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體驗感悟,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提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誤區五:總結反思缺乏引領
許多導學案都有總結反思模塊,但是在導學案中都是留下空白,讓學生自己填寫,學生還沒有達到這種高度,所以導學案使用后仍然是空白,效果不佳。
對策:好的總結反思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而且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生成、重組、整合,建構知識網絡,完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最優化,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因此在總結反思模塊,教師應該提出具體要求,明確總結反思內容,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例如:學習乙醛的性質我這樣設計總結反思:
(1)用概念圖總結醇、醛、羧酸之間的轉換關系。
(2)用一種試劑鑒別乙醇、乙醛、乙酸,如何檢驗CH2=CH-CHO中的碳碳雙鍵?寫出實驗步驟。
所以,課堂教學中注重引領學生總結反思,可以完善和構建學生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
誤區六:課后作業缺乏選擇和梯度
較多的導學案中課后作業模塊多為習題的堆積,編者不注意練習的整體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不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很難發揮課后作業的功能與作用。
一、指導思想:
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為指導,使道德存在于兒童的內心,使法治原則為更多兒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懂法守法,自覺遵守
各項規章制度和社會規則,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
的兒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扎實落實思品學科的各項常規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大學科科研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科建設。
二、教材的主要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游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顒右贤摹⒁型?,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已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我們一家人》的教學,引導學生懂得用心體會家人的愛,理性面對問題,主動與家人交流溝通;懂得家庭中的責任分擔與民主協商,逐漸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識;了解并理解家風背后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及中華民族精神,懂得家風對個人成長、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意義并借助各種形式,宣傳優秀的家風。
2.通過第二單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認識到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敖⒘己玫墓仓刃颉敝饕寣W生懂得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構建和諧有序的公共生活.
“我參與我奉獻”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參與公共生活的過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禮、服務社區、參與公益是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秉持的價值選擇,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激發學生的社會情感。
3.通過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的教學,整體把握中國近代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歷程,探究不同階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夢之路,學習先輩們不怕犧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前進道路的方法,增加學生愛國情懷。
四、教學措施:
(一)
必須注重與學生和社會的聯系
1.教材的編寫不可能是針對所有學校學生,以所有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基礎的。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中強調“必須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強調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這就意味著教材的使用必須與學生和社會聯系起來。所以教材僅僅是教學的“范例”。
2.教材的呈現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課本那樣提供了教學的大致過程。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社會性和地域性,要求《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必須開放。開放性的課本內容勢必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補充,使教學加強與學生和社會的聯系。
(二)
必須注重學生的實踐
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規律。人的德行必須在自然的活動中形成,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個規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說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靈的,是不能為人所掌握的。
(三)
注重學生的自我反省,讓導行落到實處。
五、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1、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堅持用鋼筆寫字并養成習慣。
2、培養濃厚的朗讀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的習慣。
3、能有選擇的閱讀課外書籍,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讀書做筆記和隨時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4、培養專心聽別人講話的習慣;
能夠當眾說話,聲音響亮,態度大方,語句簡潔完整。
5、培養課前預習課文,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做好筆記的習慣。
(一)“征求意見稿”引入“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核算基礎 “權責發生制”是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原則,即凡是應屬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反之,凡不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在本期收付,也不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實行“權責發生制”可以解決“舊制度”采用“收付實現制”而產生的收入成本不實,債權債務不實,事業結余不實等問題,可以為決策層和利益相關者提供比較全面、及時和準確的會計信息。
(二)“征求意見稿”要求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折舊”和“攤銷”是對資本所消耗掉的價值進行彌補。在會計核算中,按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損耗程度進行補償的方法即為折舊(攤銷)。通過折舊和攤銷,一方面可以完整地體現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價值轉移和補償;另一方面可以準確地反映高等學校真實的資產狀況。
(三)“征求意見稿”將基本建設收支并入高等學校“大財務”統一核算“征求意見稿”增加了“在建工程(含基建工程)”用于基本建設支出核算,取消了“自籌基本建設支出”?!墩罩Х诸惛母锓桨浮芬褜ⅰ盎窘ㄔO支出”作為“教育支出”的組成部分,即“教育支出”既包括“教育事業費”,又包括“教育基本建設支出”。因此,基建收支并入“大財務”統一核算既可與《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方案》相銜接,又可全面、準確反映會計主體全貌。
(四)“征求意見稿”完善高等學校財務會計報表體系一方面,根據“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的要求,完善了資產負債表和收入費用表的相關欄目;另一方面,增加了預算收支表、基建投資表和現金流量表,以反映高等學校預算收支情況、基建收支情況和現金流量等。財務報表體系的完善,可以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學校的財務狀況。
(五)“征求意見稿”增加“進行績效考評”與“防范財務風險”等內容“績效考評”是指運用一定的評價方法、量化指標及評價標準,對高等學校或其所屬單位為實現其職能所確定的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所安排預算的執行結果進行的綜合性評價。通過績效考評,可以合理配置高等學校資源,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效率。高等學校財務風險是伴隨著高等學?;I資多元化尤其是銀行貸款的產生而出現的。強調“防范財務風險”,從一個側面確認了高等學校資金來源多元化尤其是負債辦學的局面,但重點要關注融資尤其是負債的“度”。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將“捐贈收入”從“其他收入”中單列出來,以適應高等學校捐贈收入日漸增多的客觀形勢;增加了“依法加強票據管理,確保票據來源合法,內容真實”,“完整編制決算”,“建立科學的財務指標體系”。取消了“上級補助收入”,合并進入“政府補助收入”;取消了“經營收入”;用“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取代“結余及其分配”。
二、“征求意見稿”對高等學校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征求意見稿”對高等學校預算與核算工作的影響一中權責發生制要求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為標志來確認收入和費用,因而在編制預算時要對下年度的收入和支出有更準確的預見;二是會計核算基礎的改變,對學費、住宿費、應付工程款(設備款)等作為收入和負債的確認,需要有完全區別于收付實現制下的思維模式,充分運用會計人員職業判斷,準確確認債權、債務、收入和支出等;三是核算會計科目和預算會計科目的平行設置,要求核算能夠提供更多、更準確的信息供預算使用,同時預算編制的科學合理將直接影響核算的質量。因此,“征求意見稿”將進一步密切核算和預算的關系。
(二)“征求意見稿”對高等學校資產負債率與融資工作的影響 一方面,“征求意見稿”要求高等學校固定資產(不含文物和陳列品)、無形資產按年限平均法分別進行折舊和攤銷。作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備抵項目,折舊(攤銷)將直接影響高等學校的資產賬面價值。另一方面,“征求意見稿”要求高等學校按權責發生制反映債務,這將使“舊制度”無法反映的應付工程款(設備款)等作為負債在當期反映,必然使高等學校“隱形”債務“顯形”化。以上兩方面使高等學校資產負債率大大提高,進而影響高等學校融資工作。
三、“征求意見稿”的完善與改進
(一)“征求意見稿”與“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不匹配 “征求意見稿”的財務報表中包括有“現金流量表”,而“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中無此表;“征求意見稿”雖將“上級補助收入”合并進入“政府補助收入”,但“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仍有“上級補助收入”會計科目;“征求意見稿”已經取消“經營收入”和“經營支出”,也無“后勤收入”和“后勤支出”的說法,但“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中有“后勤收入”和“后勤支出”會計科目。
(二)“征求意見稿”對二級管理人員保護減弱 “征求意見稿”規定“校內二級財務機構主管人員的任免、調換,須由學校財務處(室)會同有關部門辦理”,相比“舊制度”的規定,“征求意見稿”中對二級財務機構主管人員的保護力度有所減弱,建議參照“舊制度”的提法,即“校內二級財務機構主管人員的任免必須經過上一級財務主管部門同意,不得任意調動和撤換”。
(三)“征求意見稿”缺乏科學與實踐性《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財[2007]1號)規定“規模較大的學??蓪嵭小y一領導,分級管理,集中核算’的財務管理體制。相比“征求意見稿”的提法,教財[2007]1號文件的提法更科學,更切合高等學校實際。
參考文獻:
[1]朱愛麗、賈天銀、陳長亮:《征求意見稿變化及其影響》,《財會通訊》(綜合上)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