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4 02:39:29
序論:在您撰寫模塊式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根據“重點高等工科院校系列課程改革指南”,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學改革,必須緊跟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突出工程技術教育的特點,同時要面向市場需求,力求培養出具有良好綜合素質、體現行業特色、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而傳統的機械制造專業課程體系的課程設置單一,知識面和專業面窄,課程難以形成完整的體系,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等。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適應當今社會對機械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培養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創造能力強、素質高的機械工程人才,調整教學內容及改革課程體系勢在必行。“課程教學”是最基本的教學建設。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是通過嚴格學習一系列課程實現的。課程是決定教學質量的最基本的因素,課程的選擇和課程的質量直接影響培養目標的實現?!肮こ虒嵺`”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石,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課程,強化實踐訓練,課程教學才能有的放矢?!罢n程教學+實踐平臺”的課程體系的實質:圍繞著“厚基礎、寬知識、重個性、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學生在制造模塊機械加工過程的整體知識,通過“課堂教學”拓寬知識,通過“實踐平臺”包括實驗、實習、設計及工廠調研來更好地體會并加深理解,提高動手能力,使學生了解產品從設計、分析、制造、裝配的全過程并從中得到鍛煉,有效提高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培養在機械工程領域從事實際工作所需的具有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及技術型人才。
1《.機械制造工程學》、《數控技術》課程群的構建
機械制造模塊課程包括《機械制造工程學》、《機械制造工程學課程設計》、《生產實習》、《數控技術》、《專業方向課程設計》、《專業方向實踐課》、《先進制造技術》等專業技術基礎課及實踐環節?!罢n程群”突破了過去單個教學過程的限制,內容上要擴展《機械制造工程學》的基礎知識,根據需要重新規劃、融合、調整,難點部分增加現場教學,增設必修和綜合性創新實驗,注重幾門課程的有效銜接和消化吸收,彌補與后續課程的斷層。
2.解決的關鍵問題
①《機械制造工程學》、《數控技術》課程群的建設。以《機械制造工程學》及《數控技術》課堂講解為主線,扎實制造基礎知識,《機械制造工程學課程設計》、《生產實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課本知識,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協調各門課程知識體系,增補相關知識。金屬切削過程知識比較抽象,難于理解,增加可視切屑形成過程與切削力測量實驗。在原來只講機床概論中傳動分析的基礎上增加機床結構與設計基礎知識,拓寬機床部分的知識面,彌補與后續課程的銜接缺陷。第二,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增加對各類機床傳動及結構分析的現場教學,及柔性夾具創新性實驗。第三,開展保定向陽精密機械廠與機械系共建實驗室活動。(廠家生產的組合夾具、柔性夾具、精密平口鉗等產品遠銷北美、西歐等地區。)把現代的夾具設計思想及產品引入到課堂中來。第四,培養“工藝型”應用人才。以課本中工藝學及夾具的基礎知識為重點,整合本課程內容和課程設計所需知識,在生產實習之前布置課程設計的任務,提出課程設計所需知識及實習時到哪個廠家應該了解哪些東西,使學生在實習時有所看,回到課堂有所設計。
②制造模塊實踐平臺的運用,培養應用型本三人才。第一,以“《數控技術》課程群”為基礎,以《專業方向課程設計》、《專業方向實踐課》為平臺,培養“數控型”人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及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培養在機械工程領域從事實際工作所需的具有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及技術型人才?!秾I方向課程設計》以機床主傳動結構設計為導向,培養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結構部件設計嚴謹的思維方式?!秾I方向實踐課》主要以現代設計、造型、制造等軟件的學習、應用為主線,鍛煉學生運用在課堂所學加工制造及數控編程知識親手加工、實體操作的能力。第二,鼓勵部分學生在學習《生產實習》和《專業方向實踐課》的時間或課余時間參與國家勞動部組織的各種取證工作,以獲得證書換取兩門課程的優秀成績,提高各種加工實踐操作能力。
二、機械制造模塊課程體系
本三的機械制造模塊以《機械制造工程學》課程群、《數控技術》課程為課程主線;以《生產實習》、《專業方向課程設計》、《專業方向實踐課》為實踐平臺,構建“課程教學+實踐平臺”的課程體系,培育學生在制造模塊機械加工過程的整體知識,通過課堂教學拓寬知識,通過實踐平臺包括實驗、實習、設計及工廠調研來更好地體會并其加深理解,提高動手能力,使學生了解產品從設計、分析、制造、裝配的全過程并從中得到鍛煉,這便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使其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培養在機械工程領域從事實際工作所需的具有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及技術型人才。
1.課程體系的目標。完成各課程群的內容規劃調整和有機融合,出版符合課程群體系的教材及開發教學輔助資源,注重幾門課程的有效銜接和消化吸收,彌補與后續課程的斷層。通過課堂教學拓寬知識,通過實踐平臺包括實驗、實習、設計及工廠調研來更好地體會、加深理解,提高動手能力,使學生了解產品從設計、分析、制造、裝配的全過程并從中得到鍛煉,有效提高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2.主要特色。第一,機械制造模塊以《機械制造工程學》、《數控技術》課程群為主線;以《生產實習》、《專業方向課程設計》、《專業方向實踐課》作為實踐平臺,構建“課程教學+實踐平臺”的課程結構體系。第二,以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為指導,大力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采用課堂講授、討論、自學、動手創新實驗等多種教學形式并與多環節考評方法相結合,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第三,嘗試一種新的課堂講解、生產實習和課程設計互補的課程群模式。通過課上講解有目的地將生產實習和課程設計兩部分銜接起來,學生通過實習了解行業的前沿知識,真實了解實際加工過程。打破生產實習、課程設計時間上固定順序的限制,做到理解課本知識需要到實習地實習,按課程設計所需到實習地實習的新的課堂講解、生產實習和課程設計互補的課程群模式。這樣學生在生產實習時有的放矢,改變了原來走馬觀花、漫無目的的現象。
三、結論
1.角色分配將學生分兩大組:
①手工操作組:分派會計主管1名、總賬主管1名、成本核算1名、會計1名和出納兩名,即銀行和現金各1名。按照會計準則每人分工不同。
②會計電算化操作組:分派會計主管1名、記賬1名、復核1名、出納1名、制單1名,進行分工,設置權限,明確其職責。工作要求:按照企業需求建立現金日進賬、銀行存款日記賬、總分類賬,各個明細賬,將上期結余核對清楚,將準備工作安排就緒。
2.會計循環教師按照企業實際材料,讓學生親身感受工作流程,按照會計循環獨立操作。要求準確運用會計科目、借貸方向、金額等。為確保實習效果,要求整個模擬實習真實、具體,并盡可能地發放大量原始憑證。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編寫、填制、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編制匯總記賬憑證,登記各種總賬和明細賬,編制會計報表及其附注,依次完成整個會計流程。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達到除熟練運用理論知識外,還能鍛煉實踐技能的目的。
3.會計電算化結合專業特征選擇會計電算化軟件,按照會計流程處理相應的會計實際工作,并打印出憑證及報表。
4.總結會計流程從月初到月底,在總賬試算平衡以后,會計便可據此編制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然后將編好的會計報表,經過裝訂后交給任課教師,進行驗收。此時,會計流程基本完成。這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總結經驗。任課教師指導評價各組的“工作業績”,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指出不足。對存在的通病,任課教師統一指導,重點強調,力爭改正錯誤,以利下一步共同提高。
二、分析會計流程實踐出現的問題
一是學生對會計科目運用不夠準確,容易混淆,方向經常記錯,造成賬面不平衡,沒法結賬,給月末會計結賬增加了較大的工作量。二是會計格式填寫不夠熟練,不注重細節。會計模擬實習為學生提供了自制的和企業的原始憑證,有些原始憑證一式多聯,各聯都有各聯的用途,而有些則是單聯。對此,在實習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看到只要與某一項經濟業務有聯系,也不核對每聯原始憑證的用途,就全部附在記賬憑證的后面。這樣,有的原始憑證只有一聯單,學生不熟悉其余各聯的格式,影響了原始憑證的審查力度。三是會計環節混淆,權限不分。四是由于涉及稅金比較單一,到社會中這方面有些匱乏。
三、改進會計實習模擬教學的辦法
1.指導學生多學多練教師利用理論課多講實際例子,讓學生多熟悉會計科目以及相互之間的轉變,準確把握借貸方向。將每張憑證的用途講解清楚,在模擬實習時盡量貼近實際。
2.增加實踐學習資料教師多聯系企業及稅務部門,了解會計稅務更新知識,增加實際例子,讓學生深入了解稅務登記方法,到企業可以順利適應崗位要求。
3.改進模擬教學方式教師將原有的模擬實習方式再擴大,多設置一些與財務關系密切的部門崗位,比如:倉庫保管、銷售人員、車間管理統計等。只要憑證涉及的業務,就都要有相應崗位,讓學生每次實習都要輪換崗位,讓學生在每個崗位上都體驗工作任務及職責,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整合實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筆者針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模式的創新提出如下可行對策:第一,相關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需要首先樹立正確的會計專業課堂教學觀念,明確新課程形勢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在傳統高職院校會計課程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對會計基礎知識以及基礎技能的掌握程度作為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而對于學生的技能實踐能力的評估環節則相對匱乏。因此,為改善當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相關教師需要明確新課程環境對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以及目標定位。第二,改變傳統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教學模式為實踐理論一體化教學模式。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熟于理論、疏于實踐的現狀可以通過教學與理論相結合的一體化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模式予以改善、緩解。在設計教學模式時,相關會計專業教師需要按照社會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模式來進行課堂教學的具體設計工作,該教學模式的原則在于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教師需要達到會計課程理論知識講授結束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基本理論運用機會,從而鍛煉學生憑借會計專業知識來處理具體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實效性方面看,理論與實踐現結合的一體化會計教學模式的效果表現為多元化,不僅有利于學生會計基礎理論知識的鞏固,而且有助于學生提煉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之間的關聯作用。通過會計課程的課內實踐、課上實踐,對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予以深化,對學生的實際理論操作能力予以提升。在具體的高職院校會計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這一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第三,引進案例教學法等多元化高職院校會計教學課堂設計方法,增加課堂活躍度,提升學生基于會計理論知識的實踐參與熱情。情景教學法是近年來興起的、有效的課堂改革的典型方法,對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教學而言也同樣適用。在學生看來,僅憑教師口頭傳授的方法所提供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顯得枯燥、難懂、脫離實際應用,而案例教學法是以基礎客觀示例為依托所進行的教學手段,其優勢便在于其有效的將會計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環境相結合,為學生展現具有生命力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內容,讓學生在角色扮演、小組互動、組件討論等多樣性課堂參與形式中深入體會會計課程的實際應用價值,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會計課程的學習熱情的提高,更有助于課堂活躍度的提升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的強化。
二、結語
當前我國學者對幼兒教師口語教學模式的研究者較少,并且鮮有實踐價值,主要表現為:一是研究內容相對單一,未能形成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缺少對教學模式相配套的課程開發程序、師資隊伍建設、評價機制等內容的系統研究。二對國外教學模式理論的論述,缺乏對相關理論的實踐應用,使得理論研究與實踐脫節,案例、教學實例研究過少。三是雖然提出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模式,但由于缺乏對我國學前教育現實需要的考慮,實踐起來缺乏可操作性,實踐意義并不大。理論研究者少,實踐層面更缺乏科學、規范的操作性強的實用教材。目前我國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教師口語教材大部分與人才培養方案脫離、對職業發展需求缺乏關注。
二、幼兒教師口語模塊式教學研究的方向
針對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口語教學模式的現狀和研究中存在的弊端,筆者所在的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的幼兒教師口語教學多年來一直在不斷探討研究、運用模塊式教學方式,并取得顯著效果和初步成果。主要做法是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對現行幼兒教師口語教學模式梳理的基礎上,以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教師口語教學模式改革為個案,采用國際先進的模塊化課程開發方法,將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目標及人才培養規格以可供選擇的模塊課程教學的形式具體化,以課程體系建設為基礎,在課程目標(知識、技能、態度領域)、教學方法和手段、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創新,培養幼兒師范學校學生的職業素質。以期通過一個專業的模塊式教學模式構建,抽象出具有實踐意義的、可資借鑒的、以模塊化課程體系為特色的幼兒教師口語“模塊式”教學模式。
三、幼兒教師口語模塊式教學研究的主要環節
一個科學的具有實踐意義和價值的教學模式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設計開發的一套較為完整的、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點的能力本位的幼兒教師口語教學模式。首先必需有科學的理論基礎,這就需要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掌握運用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課程設計理論等現代科學理論,結合中國學前教育的現狀與國情,從“幼教師資調查與分析、幼兒教師職業能力分析、教學環境的開發與利用、教學實施、教學管理與評價”等五個環節,做較為深入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這一模式分為五個環節,具有周期循環提高的特點,稱之為“五環節周期循環教學模式”。第一環節:幼教市場調查分析環節。一是市場調查,主要研究國家特別是本地區的有關政策,調查幼教市場需求,正確作出模塊設置的決定;二是模塊設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根據幼教市場人才需求,決定人才培養方式、學制等。第二環節:幼兒教師職業能力分析環節。經過幼教市場調查分析,確定了開設的模塊,就需要研究模塊培養目標。根據職業教育能力本位原則,應用職業能力和素質分析方法,進行培養目標專項職業技能和素質的分析。第三環節:教學環境開發利用環節。教學環境開發利用包括開發教學軟環境和開發教學硬環境兩方面內容。軟環境主要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修改完善,課程標準的規范制定及執行,教材的選用以及校本教程的開發。開發教學硬環境主要是指教學實訓室的開發以及實習實訓基地的開辟與建立。第四環節:教學實施與管理環節。教學實施過程分為四部分:一是入學水平測試,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面試環節必須通過普通話口語表達測試;二是制定教學計劃,根據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能力培養需要制定幼兒教師口語的教學計劃;三是實施教學計劃,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利用多種方法與手段實現教學目標并完成教學計劃;四是教學效果的考核與評定,這是模式化教學成果的考量與展示。第五環節:教學評價與考核環節。教學評價是教學模式環節中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教學評價必須標準化、規范化和制度化,以保證模式的順利運行和周期提高。教學評價包括:學生學習目標評價、教學環境評價、教學過程評價、教師評價和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
四、幼兒教師口語模塊式教學研究的構建模塊
深入研究幼兒教師課程模塊,建立科學、適應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模塊。教學模塊包括普通話訓練、一般口語訓練、職業口語訓練三個模塊,為了模塊的可操作性,整合這三個模塊的知識點、能力和情感,確定教學目標及內容,從而進行口語模塊教學目標與內容的設計研究,將模塊細化為語音訓練、朗讀、說話、講故事、幼兒教師教育口語、幼兒教師教育口語等六個項目內容。同時,著手對口語模塊教學課堂過程的研究,體現在模塊教學課堂過程生動化、專項化、應用化和系統化這四個方面。口語模塊化教學的開展需要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結合新課程改革和新課標的要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口語模塊化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研究: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變革、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及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最后,從設定多元性的評價標準,進行自我及同行評價,學生及考試評價這幾個方面幼兒教師口語模塊教學進行評估與反饋的研究。
五、實施效果
關鍵詞:高職數學;模塊式教學;職業能力
高職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高職數學對學生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和綜合數學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然而,由于高職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而同時又發展迅猛,在教學方面還未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大多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學生聽做題復習考試,教學內容都是一些老面孔,與專業結合不密切。這與當前高職數學教育的培養目標嚴重不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教育觀念落后,難以適應時展傳統數學教育觀以“知識本位”為中心,重理論輕實踐,忽視專業需要。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要求教學內容體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體現“服務專業、注重應用、更新計算技術、全面育人”的特點和要求。因此,教育觀念應由“知識本位”轉變為“能力本位”。
教學內容陳舊,難以滿足專業需要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推進,各院校都加強了專業教學建設,增加了大量專業實訓,壓縮了基礎課教學時數,這就造成了數學課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同時,在課程體系上過多考慮數學學科的完整性,在教學內容上滿足于邏輯上的嚴謹、計算上的精確,面面俱到,脫離高職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服務性功能不足。因此研究各專業對數學的需求,更好地與專業相銜接,進行工科、經管類、信息類等專業模塊教學勢在必行,創新高職數學教學模式刻不容緩,為此應進行必要的探索研究,以更好地適應高職教學,更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及綜合職業能力。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不容樂觀隨著高校擴招,學生質量急劇下降,特別是高職院校學生的數學基礎更是薄弱,很大一部分學。覺得學數學就是為了考試,是沒得選擇的無奈之舉,以后根本用不上。基礎本身就不好再加上這種消極的態度,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另外,大學的學習畢竟不同于高中,使得很多學生不會學習,學習效率可想而知。
建立合理的教學內容體系
優化教學內容,進行專業模塊教學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國民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第一線技術應用型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所以,高職數學教學內容要體現“服務專業、注重應用、更新計算技術、全面育人”的特點和要求,為學生打下較為扎實的數學基礎,為未來發展提供有力的知識支撐。為此,應將高職數學分為公共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以及應用拓展模塊,其中公共基礎模塊由一元微積分和數學實驗組成;專業基礎模塊包括多元微積分、常微分方程、向量和空間幾何、級數、布爾代數以及線性代數和概率;應用拓展模塊主要是用數學建模案例來反映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強調應用性。工科、經管類、信息類三大類結合調研進行合理選塊。工科教學的專業模塊為多元微積分、常微分方程、級數以及線性代數等;經濟管理類專業模塊為二元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等;信息類的專業模塊為布爾代數、矩陣行列式、概率、圖論基礎等。
加強高職數學與專業課的聯系 實施模塊式教學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數學教師對高職各專業知識了解有限,與專業教師缺乏溝通,且不同專業又有著不同的問題,為此數學教師必須去面對專業知識問題,認真聽取專業教師對數學課程、內容、范圍的要求和建議,針對不同專業搜集相關典型案例,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依據。例如,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少接觸到曲線的凹凸性及函數圖形的描繪、變力作功、液體靜壓力等問題,完全沒有必要花很多時間來學習這些內容,而要把重點放在今后工作中經常接觸的單利、復利、稅收、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知識點上,這樣更實用、更有價值。而線性代數與計算機原理有直接的聯系,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應把這方面的知識作為重點。同時,直接選取專業課程的相關內容作為例題、習題講解和練習,對內容拓寬和深化,強調知識應用可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反復學習,學生得以反復記憶,進而熟練掌握,這更有利于所培養的人才能夠勝任其崗位職責,為用人單位創造良好效益。讓學生看到學習數學能夠應用于實際,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在具體操作時,要做到:
1.由傳統的“面向定義”轉變為“面向問題”的新型教學模式,進行問題驅動教學。刪去那些繁瑣的計算與復雜的推理過程,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加強對數學本質的理解,自覺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職業能力。例如,函數作為過渡性銜接內容可少講,只需重點介紹分段函數、復合函數等,空間解析幾何是多元函數微分學的預備知識,加之學生在中學已接觸過,可略講;導數與微分中重點介紹導數,微分則利用導數即微商這一關鍵點略講。
2.教師應有意識地收集與各專業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盡可能多地將數學與工程學、經濟學、生態學、社會學、軍事學等領域聯系起來,展現高等數學的巨大魅力。例如,在生活實際中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是比較難的,在介紹微分方程時可以舉抵押貸款買車買房問題、人口增長等多個例子。這些不但讓學生了解了數學的巨大作用,而且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應介紹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學知識和最新前沿動態,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3.重視思想方法的教學。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課程中蘊含的一些數學方法加以闡述,例如類比、演繹、遞推、構造、換元、化歸、建模等方法,這對深化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整體素質有著重要作用。就拿建模來說,一切數學概念和知識都是從現實世界的各種模型中抽象出來的,利用建模思想進行教學是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重要手段。傳統的高等數學教學也強調從實際問題出發,建立模型,再引入概念和方法。筆者認為,數學教學中貫徹建模思想,應強調量的差異,應舉更多有實際意義的例子,貫徹數學建模思想,是將解決問題思想貫徹到每個環節,而不只是用做某些部分的引入手段。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和設備資源的共享,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多方位的學習資源。例如使用講義課件、網上答疑、題庫、數學軟件、數學文化、數學論壇等,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會有很大的促進。而且網絡教學可隨時進行,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學習時間、內容和進度,避免選修課與必修課在上課時間上可能出現的沖突,還可以根據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提優補弱。網絡技術促進了教學的自主化、互動化,使數學教學更現代化,更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
合理運用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一種嶄新的教學元素,這種教學信息量大,形象直觀,特別是涉及圖形教學,它富有動感。像定積分的概念教學時,用多媒體可以清晰地觀察出分割、取近似等每一步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易于接受。但有了多媒體,我們不能不加選擇地應用,像求導、積分等計算用傳統的“黑板+粉筆”,學生更能明白解題的思路、過程??偠灾?,要合理選擇,兩者結合,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充分利用數學軟件 高職現有的教學模式大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在教師講解后學生反復練習、訓練,對學生而言其實是一種浪費。一是學生就業后用到純數學的知識很少,用到的只是數學的精神、思維方法等;二是在信息時代,大量的數學計算、畫圖等用手工操作太費時費力,而用數學軟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要詳細介紹教學所使用的軟件Mathematica和Matlab,把運用數學軟件包求解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融入教學中,使學生學會利用數學軟件求導數、積分、解微分方程等復雜的運算。通過數學實驗教學,可以達到使學生由“學數學”向“用數學”的轉變,更新計算技術,減少大量的繁瑣計算,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應用能力。
全面改革考試評價方式
一、會計學畢業論文教學模式現狀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框架和活動程序,通常由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操作程序或環節、實現條件以及教學評價等因素構成。目前多數高校將“會計學畢業論文”作為課程體系中工作技能教育層面中的一門必修課(4學分),與會計專業其他課程相比較,該課程近年來在教學方面的改革顯得不足,尤其是缺乏合理的教學模式,教學環節隨意性較大,使得該門課程應具備的訓練和培養學生理論思維與創新能力的作用受到質疑。
(一)教學理念不明確傳統的教學理念是“以教師為中心”,近年來我國教育界提出了“以生為本”的新理念,越來越多的課程教學中開始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但會計學畢業論文的教學通常是采用課下指導的方式,并且通常安排在第八學期,學生忙于就業聯系工作,教師難于與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交流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不能到位,談不上“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由于無暇顧及論文,常采取臨時突擊應付了事的態度,使得論文寫作成了一種形式,更談不上在論文寫作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得該課程由于教學理念不明確導致師生關系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
(二)教學環節不規范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即教學環節,它規定了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驟應當完成的任務。會計學畢業論文的教學流程與環節通常包括:選題、搜集整理資料及技術準備、制定進度計劃、撰寫開題報告和論文提綱、交流討論、撰寫論文初稿、思考討論后的修改及定稿、進入論文答辯,并且在這些過程中教師的指導貫穿其中。但由于該課程的教學環節通常采取課下指導的形式,再加上課程安排缺乏科學性,師生溝通交流討論的時間難以保證,使得某些教學環節被忽略或者越過,各環節的任務無法有質量地完成,最終影響畢業論文的質量。
(三)教學大綱缺失教學大綱是指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綱領性文件,對課程性質、目標、內容、課程進度、文獻及參考書目、學生作業及評分標準等做出規定,是實現教學模式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多數高校會計學畢業論文作為課程體系最后一門課程缺少教學大綱,指導教師不能及時地根據學科發展、課程改革以及社會需要調整選題,不能合理根據預定的進度安排文獻查閱整理、提綱擬定、論文撰寫等指導以及與學生在各環節的交流討論,不能有效地查看學生的完成進度及對學生各環節的表現做出評價,學生不了解該課程的具體要求,不能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安排好論文寫作,只是一味地在指導教師的催促下被動地完成任務。
(四)教學評價標準不盡合理教學評價是教學模式中所特有的為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而采用的評價方法和標準。目前會計學畢業論文的成績評定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指導教師和答辯委員小組各自給出成績,最后按比例給出最終綜合成績。盡管從選題、調研、搜集資料、論文撰寫、修改到定稿、參加答辯,每一環節和過程都制定有相應的規定和標準,但在實際操作中,考慮到學生如果畢業論文成績不合格就無法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書,不得不降低評定標準。在答辯資格取得和控制方面通常沒有具體的要求和標準,使得部分學生在論文寫作時缺少壓力和動力。同時也缺少對指導教師的考評辦法,沒有從努力程度、優秀論文等方面進行評價,也使得指導教師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會計學畢業論文應設置為專門的研討課
研討課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起源于18世紀德國哥廷根大學,現已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學文科教學中被廣泛采用。近年來,我國研究型大學開始嘗試研討課教學模式,并開展了許多積極的探索,如開設新生研討課,幫助學生完成進入社會生活和學術生活的過渡,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專業興趣;一些專業老師也在自己的課程教學中,將研討課教學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之一。由于會計學畢業論文與其他專業課程不同,沒有專門的主講教師,而是將學生分配給每一位指導教師,每一位指導教師都擔任該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但都沒有將其視為一門需要獨立完成的課程,忽視該門課程的質量和效果,缺乏探索該門課程教學改革的主動性,使得該門課程長期處于教學改革的邊緣境地。盡管針對近年來畢業論文質量下滑進行了原因和對策分析,但至今尚未真正從教學模式的改革上進行探討。研討課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與會計學畢業論文教學有著很大程度的融合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二者在教學理念上的契合研討課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需求、能力、興趣和學習風格,強調學生活動的目標、學生的動機、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的作用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促進者和推動者,這種教學理念符合會計學畢業論文的教學要求。會計學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完成的習作性的學術論文,應具有一定的學術性、科學性和創新性,這就要求師生之間需要經常互動研究和討論,教師應當發揮好指導作用,做好選題、文獻搜集整理、觀點梳理、實地調研考察、論文寫作方法等的指導,這種指導應當是具有規范性和制度化的要求。而研討課教學模式則具有固定的時間、具體確定的教學環節和要求,它不同于一般松散的學術討論,更不同于隨意性的課下輔導,這些具體而明確的規范,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作為一種課程類型穩定下來并形成制度,對教師指導學生的方式和學生形成自主研究學習的能力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能夠真正地體現會計學畢業論文教學“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二)二者在教學內容上都具有拓展性的特點課程是否適合設置為專門的研討課課程,一般應考慮以下條件:適應一年級新生的知識背景,以入門級課程為主;以專題為教學內容的主要組織載體,不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研討課的教學目的之一在于幫助學生在一般原理的啟發下理解具體的事物,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方式,是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運用和拓展。與其他專業課程不同,會計學畢業論文沒有固定的教學內容,它需要指導教師關注實際問題,具有選擇和確定恰當問題的能力,即論文的選題。會計學畢業論文的選題來源可以有不同的渠道:指導教師對會計專業或與專業關系密切的跨學科的研究熱點、前沿問題有一個基本的把握,或者將自己的在研課題分解成若干問題,或者將會計實務中出現的新問題等,確定為可供學生選擇的論題;也可以由學生根據課堂的專業課學習中發現的理論問題,或者是在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確定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論題。在選題階段,一般指導教師不宜直接給學生指定論文題目,而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準備,發現、歸納、整理自己的研究點,這一過程是學生對前期專業課程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指導教師將這些論題整理成大致的研究領域或方向寫進教學大綱供學生選擇,這樣一方面學生在選題時有一定的空間,挖掘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結合學生的專業興趣確定恰當的論文題目,另一方面也方便指導教師根據學科理論動態以及會計實務的新變化,隨時調整論題。
(三)二者在教學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研討課教學模式具有完整而規范的實施流程,主要包括確定研討主題、查閱文獻資料、主題報告宣講及課堂討論交流、修改報告論文等,其靈活性和適應性較強,可以結合不同課程的要求加以運用。與會計學畢業論文的教學流程相比較,二者有許多相同的環節,可以嘗試將研討課教學模式的規范流程科學地運用到會計學畢業論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使二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發揮研討課教學模式研究問題、合作研究、提高創新能力等功能,最終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在將研討課教學模式應用到會計學畢業論文教學環節時,要注意以下兩點:(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會計學畢業論文實踐性要求較高,要求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并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需要靈活地安排試驗、參觀、調查等教學活動,或聘請實務界人士進行座談,讓學生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2)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以往的會計學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大都是在課下時間完成,使得論文指導工作隨意性較強,論文質量難以保證。根據研討課教學模式的要求,可以將一部分論文指導工作安排在課堂時間來進行,如把實習調研、選題、文獻查閱搜集整理方法、開題報告和擬定提綱、論文寫作規范等方面通過不同的專題講座形式來集中指導,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減少逐個學生指導的隨意性,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主題報告宣講、課堂討論交流方式來進行,這樣可以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廣泛交流合作,不斷產生新的靈感,找到解決問題的新途徑,真正實現教學和研究的融合,促進教學相長。
三、會計學畢業論文應用研討課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在將會計學畢業論文設置為一門專門的研討課時,要注意與其他課程教學中采用研討課教學模式的要求不同,在具體實施中要結合自身的教學規律和特征。
(一)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調整現有的會計學畢業論文教學學期和時間上的安排,將其時間跨度安排在第七、八兩個學期。在第七學期分配指導教師后,指導教師便可根據研討課的教學模式合理安排教學活動。首先,指導教師將選題、文獻查閱搜集整理方法、開題報告和擬定提綱、論文寫作規范等方面通過不同的專題講座的形式在課堂上集中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指導教師既是講授者,又是指導者和主持人,并負責解答學生的提問,或就某些問題展開討論,幫助學生了解畢業論文的研究目的、意義和應達到的要求。其次,學生確定好選題后,安排每個學生就其選題所作的資料搜集、觀點梳理、文章結構等論文前期準備工作以主題宣講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指導教師應作為參與者、討論者、提問者展開交流與討論,讓學生在這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中,不斷地得到新的啟發,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思考。在第八學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安排并完成論文的寫作,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修改定稿等,可以和指導老師單獨溝通交流。這樣不但可以解決以往論文指導和寫作的倉促,也避免了與就業聯系工作時間沖突,更重要的是在研討課教學模式下,會計學畢業論文課程更加規范,從而使畢業論文質量有了根本的保證。
(二)建立完善的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教學大綱對規范指導課程教學、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根據會計學畢業論文的教學特征,在編制教學大綱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會計學畢業論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應包括兩部分,一是指導教師匯總的選題,學生可以在選題范圍內確定論題;二是指導教師就各項指導內容安排專題講座。(2)研討課教學方法的說明。描述將研討課教學模式融入到會計學畢業論文教學的流程和環節,讓學生了解和熟悉這一過程,明確教師和學生彼此的權利和責任。(3)課程跨度時間較長。畢業論文的準備與寫作有一個過程,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教學大綱中要明確規定在各個時間段內需完成的任務,具體包括:在第七學期的課堂指導中,指導教師所進行的每次專題講座的名稱和進度,根據需要安排的參觀調查、專家座談的大概內容和進度,以及每個學生的主題宣講進度;在第八學期,學生需要完成初稿、修改、定稿、答辯。(4)課程評價的過程性。由于研討課教學模式的引入,使畢業論文的評定結構發生相應變化,除了包括以往論文寫作質量和答辯表現兩部分成績外,還加入了根據資料準備、課堂主題展示及觀點陳述、課堂討論、開題報告的完成等環節的諸多表現情況給予學生成績評定。同時,完善的課程教學大綱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年需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適當地進行調整,并保證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有效執行。
(三)需要其他課程教學的合理配合會計學畢業論文教學是會計專業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富有創造力地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但這種能力的獲得不能單靠這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來實現,而是需要本科階段一系列的課程教學配合來共同實現。這就要求其他課程教學中也應進行多種研究性教學模式的嘗試與實踐,而研討課教學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種。具體做法:一是在一些知識體系完整而系統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在傳統講授的基礎上,將適合研討的內容由教師確定合適問題,引入研討課的教學模式;二是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不同階段遞進式地設置若干專門的研討課課程,如一年級的“會計學科概覽”、二三年級的工作技能教育層面的某些模塊課程選修課、四年級的“會計專題”等,讓學生在這些不同的課程中,多次經歷發現問題、研究收集、歸納整理、主題發言、交流討論、書寫報告及論文等過程,不僅能夠體驗到自主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等逐漸得到培養和提高,從而能夠在最后的畢業論文環節得到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強調的是,會計畢業論文還需要與“畢業實習”環節緊密配合,學生可以通過畢業實習熟悉企業情況,搜集論文數據,實現畢業論文與社會實踐的鏈接,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給學生配備一名實踐導師,由校外單位或學校實習基地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財會人員擔任,幫助學生解決在實習和論文寫作期間遇到的一些實務問題,以彌補理論指導教師在實踐經驗方面的不足。
[本文系2013年度中國海洋大學本科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會計學本科畢業論文引入研討課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于衛兵:《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中運用研討課教學模式的探討》,《中國大學教學》2012年第9期。
[2]宋光輝:《開設新生研討課“教育與經濟”的三點思考》,《中國大學教學》2011年第4期。
[3]馬啟民:《“Seminar”教學范式的結構、功能、特征及其對中國大學文科教學的啟示》,《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4]唐軼:《美國研究型大學新生研討課教學模式研究》,《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2期。
(編輯熊年春)
近年來,高校教育發展迅速,高校專業的開展也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視覺傳達設計作為很多高校發展的重要學科之一,對課程教學的專業性非常重視。但是,由于固有教學方式過度注重課程教材內容的分解教學,使得一些本有聯系的知識出現了脫節的現象,影響到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效率。而應用模塊式教學可以將幾門課程連在一起,構建一個承接的關系,不僅便于學生的理解,對培養學生的思維也有一定的作用。
如,在版式設計課程中,如果以固有方式教學,整堂課程會充斥著版式設計知識,但是,版式設計的由來以及繼續發展的知識將會出現空缺或斷層現象。而通過模塊式教學方式,可以在上完版式設計課程之后,引入一些標志設計的內容,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兩者之間的聯系,而在此之后再進行標志設計課程教學,將兩課內容有效連接在一起,學生在懂得了設計概念之后就學習用什么方式進行設計,這時再引入VI設計課程,將這三門課的內容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模塊,這樣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而且學生在學習某門課程知識時,也會聯想到與之有聯系的其他課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2.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固有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講授、學生聽,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掩蓋,這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而模塊式教學方式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邊學邊做。視覺傳達設計本是一門對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教師通過模塊式教學方法,增加學生實踐的時間,并遵循尊重學生差異性、追求個性的原則,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極大的作用。而且,讓學生在沒有約束和壓力的環境下學習,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一定的作用。
如,在設計色彩的課程教學中,以往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教師將設計色彩的形式以及設計方法教授給學生,并給學生示范相應的案例,學生缺乏實踐的能力,有一種“被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學習較為被動。應用模塊式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打破以往的規范化教學,給學生出幾個課題,讓學生結合自身對色彩的認識,自己動手設計色彩。在實踐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困難,并通過自身的努力或是與同學的交流探討完成相關的課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不僅如此,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被調動起來,這對提高學習效率有極大的作用。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