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6 04:26:25
序論:在您撰寫服務貿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當今,服務貿易以高于商品貿易的速度增長,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和競爭的重點也從商品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本文從國際服務貿易的內涵出發,結合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分析了我國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服務貿易現狀問題發展思路
一、國際服務貿易的內涵
隨著服務業在全球的崛起,1986年9月開始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首次將服務貿易列入談判議題,從而引發了全球服務貿易研究大熱潮。此次談判的重要結果是產生了《服務貿易總協定》,根據關貿總協定(GATT)1994年烏拉圭回合達成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將服務貿易歸納為商業、銷售服務、金融服務、娛樂服務、通訊服務、教育服務、衛生服務、運輸服務、建筑服務、環境服務、旅游服務和其他服務12大類。同時,根據GATS的定義,服務貿易有以下四種方式:
1.過境交付(Cross-borderSupply)——指從一成員國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國境內提供的服務。
2.境外消費(ConsumptionAbroad)——指在一成員國增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
3.商業存在(CommercialPresence)——指通過一成員國的服務實體而向任何其他成員國境內提供的服務,包括通過設立分支機構或機構提供服務。
4.自然人流動(MovementofNaturalPersonnel)——指一成員國的自然人在任何其他成員國境內提供的服務。說得確切些,就是允許其他國家的人員進入本國提供服務。
二、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服務貿易的增長。過去10年中,我國服務出口年增長速度均保持在9%以上,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據統計,2007年,我國服務貿易(按國際收支口徑統計,不含政府服務)進出口增長迅速,逆差規模顯著下降,進出口總額達2509.1美元,比2006年增長31%,增幅提升8.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16.5美元,增長33%;進口1292.6美元,增長29%;出口和進口分別居世界第七位和第五位,比2006年分別提升1位和2位。服務貿易逆差為76.1美元,比2006年下降15%。從地區看,中國香港地區、美國、日本和韓國為我國前四大服務貿易伙伴。
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專家分析,雖然增幅較大,但服務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依然較低。以2007年為例,我國進出口總額為21738美元,服務貿易占比不足12%。而據WTO統計,2007年,全球范圍內服務貿易占國際貿易的比重已超過23%。按照“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要達到4000億美元。
三、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服務貿易長期逆差,國際競爭力差。自1992年中國服務貿易首次出現貿易逆差,除個別年份(1994年)外,中國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尤其是近年來,貿易逆差呈現逐步擴大趨勢。服務業落后使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從總體上看,我國服務業的競爭力不如工業,除旅游等少數行業外,多數服務貿易領域處于逆差狀態。2000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為660億美元,占全球服務貿易總額28700億美元的2.3%。而同期美國服務貿易總額達4735億美元,占全球的16.5%,是我國的7倍多。加入WTO后進一步開放服務市場,服務貿易逆差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這說明,我國服務貿易整體上國際競爭力弱;目前比較優勢仍主要集中于勞動和資源密集型服務,而在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貿易方面劣勢明顯。
2.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我國服務貿易不僅發展滯后,而且結構也欠合理。世界服務貿易結構已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朝著技術、知識密集型方向發展,與科技有關的服務業和以高科技為手段的服務貿易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趨勢。而目前,我國服務貿易主要集中于遠洋運輸、旅游、建筑等傳統產業和部門,而在全球服務貿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險、通信、咨詢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的行業,盡管其出口增速高于全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年均增速,但目前這些行業規模偏小,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由下表可以看出2006年我國服務貿易的行業構成。
3.服務業整體開放程度較低。我國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遠遠落后于制造業,許多服務業的對外開放都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才開始試點的。銀行、保險、電信、民航、鐵路、教育衛生、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至今仍保持著十分嚴格的市場準入限制,其他一些行業對外資也沒有完全開放。從整體上看,中國的服務業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和自然人流動方面開放程度較高,然而于商業性存在方面在外資準入資格、進入形式、股權比例和業務范圍等方面還存在較多的限制。
4.服務貿易專業人才缺乏、分布不均衡?,F代服務業的產業屬性是一種人力資本密集型。在全世界范圍內,服務產業的發展正處于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人力密集型轉變過程。而我國服務貿易方面的人才奇缺,尤其是新興服務業和知識型服務業所需的外向型高級人才更是缺乏。一部分地區的教育普及程度仍然不高,很大一部分的勞動力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人力資本,這是一種潛在的人力資本的浪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該地區服務貿易的發展。而我國的人力資本往往聚集在經濟水平較高,教育水平較發達的地區。在一些經濟相對落后,教育水平還較低的地區,服務貿易的發展就會受到嚴重阻礙,因此出現了服務貿易發展不均衡的狀況。
四、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1.立足比較優勢,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服務貿易在旅游、運輸、國外工程承包及勞務輸出等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行業存在著比較優勢。發展我國服務貿易,首先應充分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國內政策可以適當向旅游、運輸等優勢行業傾斜,使之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從而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也可以通過改善旅游環境,提高勞務輸出素質,使我們更好地發揮比較優勢。一國要確定自身的對外貿易優勢,僅僅靠比較優勢是遠遠不夠的,起決定作用的是其競爭優勢。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企業要有創新精神,通過對服務的需求的分析,以及對服務市場的細分,努力開拓新市場,在新市場中形成競爭優勢。第二,企業要主動與競爭者競爭,通過競爭換取效率與進步。第三,引進國外的先進的服務技術和經營理念,提高現有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加強國際間服務部門的合作和交流。第四,加強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加大對教育培訓的投入,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個方面的素質,從而提高服務產業的整體素質。
2.保持和促進原有優勢產業,同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服務產業升級。我國的優勢服務產業主要集中在勞務和旅游這兩大方面。這兩方面總的來說都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科技含量比較低。但是對我國來說,他們卻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的服務貿易應實現由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約型,內涵型的轉變,使服務貿易的發展,服務貿易的出口收入的增長真正建立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而不是靠一般勞動力的大量投入。同時在服務貿易出口方面,在發揮優勢,進一步擴大勞動密集型服務的出口時,也要對那些尚處于“幼稚”狀態的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加以適當的保護,使其盡快發展并漸進對外開放。
3.有步驟、分層次的放開國內服務貿易市場,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我國服務貿易與發達國家比,起步晚,總體發展水平低,許多行業仍處于幼稚時期。同時服務市場發育不完全,服務企業競爭力弱,再加上服務業本身具有綜合性,復雜性和廣泛性等特征,不可激進的推進服務貿易的自由化,而是有步驟的逐漸推進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在既考慮國際慣例、又考慮國情的基礎上來確定服務業的開放度和保留度。一是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與思路研究是小柯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的,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與思路研究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目的,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與思路研究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論文,以下是正文。行業有選擇地進行開放。積極推進旅游、水上運輸等領域利用外資試點;擴大國內商業、外貿、會計、法律咨詢的開放試點范圍;有步驟、有控制地進行開放金融和通訊領域的試點。二是分地區有選擇地開放。我國各地服務業發展并不均衡,東南沿海地區尤其上海、深圳,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比其他地區較大,應在開放服務貿易市場方面先行一步;在后進地區,可通過試點試驗,減少開放服務貿易市場的風險。同時,要適當加快對國外第三產業的投資,通過設立服務行業的海外機構,拓寬服務貿易發展的渠道。論文來源于小柯
4.努力構筑科學高效運行的管理體制。服務貿易涉及金融、保險、電信等諸多服務業部門,這就需要建立中央、地方、部門、企業之間統籌協調,相互聯動的管理體制。目前,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主要有三種類型,即核心管理型、分工協調型和服務推進型。核心管理型是指服務貿易的管理權限相對集中于某一政府部門。美國為這種類型的典型代表。分工協調型以日本為代表。日本具體分為立法機構、政策制定和執行機構、統計機構及咨詢和促進機構四大部分。這種類型設多個管理部門,加強機構之間的協調配合很重要。服務促進型是以服務貿易促進為主、服務管理為輔的管理模式。根據我國目前服務貿易管理的實際,借鑒世界各國管理服務貿易的成功經驗,建立以服務貿易管理主管部門為核心、各部門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動、政府和企業緊密聯系的服務貿易協調管理體制。通過加強宏觀規劃、調查統計、市場促進、政策協調、對外談判等工作,使服務貿易管理工作更加務實、高效。
五、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展望
我國發展服務貿易潛力是巨大的。潛力1:服務業發展前景廣闊。服務業是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中國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后影響了服務貿易的發展。2007年,中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為39%,遠低于發達國家72%的水平,甚至低于發展中國家52%的平均水平。隨著近年來中國政府重視發展服務業,中國服務業快速發展,年平均增速為15.4%,遠遠高于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速,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呈上升趨勢。論文來源于小柯
潛力2:服務貿易領域開放還有很大的空間。中國服務貿易領域還不是外商投資的主要領域。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領域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僅占全國的19.4%。而外資服務企業占有的中國市場份額一般僅為百分之幾。比如在金融領域,截至2007年12月末,在華外資銀行占中國銀行業不到3%的市場份額。隨著服務業進一步對外開放,中國服務業領域的外商投資比重將逐步增加。
中國服務貿易論文范文一:服務貿易合作路徑探討
十一五以來,天津市服務貿易以年均15%的增長速度保持穩健發展。2010年,天津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44.7億美元,在全國排名第六,其中服務出口68.4億美元,同比增長22.6%3。天津服務貿易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服務貿易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2005年以來,天津市服務出口年均增速在20%以上。在傳統服務貿易項目穩步發展的同時,新興服務貿易出口迅速發展,2008年天津市通訊、郵電出口同比增長35.37倍,金融服務出口增長1.45倍,咨詢服務出口增長1.22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增長53.26%。二是服務貿易重點領域發展勢頭良好。近年來,天津在發展金融保險、物流運輸、旅游服務、文化貿易、服務外包等服務貿易重點領域方面取得突破。2007年市政府專門出臺了促進服務外包發展若干意見,以天津港集團、北方電影集團等為代表的一批服務貿易重點產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十二五時期,天津市服務貿易發展將重點扶持文化創意、影視動漫、新聞出版、現代中醫藥、物流運輸等20個品牌和項目,開拓國際市場,培育出口新優勢。
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河北省服務貿易仍處于相對較低的發展水平。河北省服務貿易收支占經常項目收支的比重偏低,一直維持在4-6%的范圍內,與全國平均水平9%之間的差距明顯4。河北服務貿易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總體規模偏小。2010年,與居全國第一位的上海服務貿易額1046.7億美元相差甚遠,河北省服務貿易總額為34.6億美元,僅占全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1%,占全省GDP的0.11%,服務貿易額排位由2009年的第十位下降到2010年的第十三位。二是結構不合理。河北省服務貿易的出口行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和資源稟賦型,如運輸、旅游、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等,而技術、資金和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出口額占比很低,2010年金融服務、保險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廣告宣傳、郵電服務等行業的服務貿易額占比僅為6.4%。三是發展速度不快。2010年服務貿易額超越河北省的四川、陜西、湖北分別同比增長51%、77.62%、22.52%,河北省同比增長只有1.3%,低于全國增速25.1個百分點。四是各市發展不平衡。河北省服務貿易的外匯收支主要集中在秦皇島、石家莊、唐山、廊坊和保定等五個設區市。2010年,這五個設區市的服務貿易額分別占全省的32.48%、21.7%、16.73%、13.57%、7.4%,合計為91.88%,而其它六個設區市的服務貿易總和僅占全省的8.12%5。十二五時期,河北將按照兩區一帶規劃布局,以服務外包為重點突破,帶動服務貿易全面發展。
京津冀服務貿易合作潛力分析
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有豐富的各類市場信息和足夠大的交易活動總量。北京地處京津冀經濟區中心,與周邊地區在經濟上的互補性強。北京擁有連接世界各地的航空運輸體系,同時擁有連接華北、東北和西北的便利交通體系。北京是中國內陸地區服務貿易的重要中轉中心,其創新能力在國內領先,使其在京津冀區域服務貿易合作中能夠充當貿易創新的嘗試者,起到中心帶動引領作用,并協調區域間合作。
天津作為北方經濟中心,其濱海新區內的天津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貿易港口,擁有全國最大的集裝箱碼頭,是京津冀區域進行對外貿易活動的樞紐。天津是首批國家軟件出口基地之一,并先期跨入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行列。天津因港口中心城市這一獨特區位條件,在現代物流業發展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并于近年取得了突出成績,能夠為京津冀區域優化配置經濟資源和聯系國際國內市場提供暢通渠道。河北作為京津冀都市圈和環渤海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且人力資源使用成本與北京市和天津市相比較低。河北省487公里的海岸線分布著秦皇島港、唐山港和黃驊港,其港口運輸在全國處于主力地位。河北省的貿易伙伴除了一些發達國家,也有很多本身資源豐富但經濟發展欠發達的國家,如巴西、印度、伊朗等,因此可以為北京和天津提供多元化的市場,使京津冀區域的對外經濟活動范圍得以擴展。
京津冀三地具有良好的服務貿易合作基礎,京津冀經濟區有1.2億人口的龐大消費群體,市場容量占全國市場總容量的十分之一以上。雖然區域內省市服務部門的發展水平各有差異,但總體上三地的服務貿易合作可以給彼此帶來產業結構的融合及互補。各地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發展服務貿易,在各自省市的優勢和劣勢之間形成互補,從而為區域服務貿易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北京、天津和河北來說,合作可增加區域服務貿易的收益,而如何通過有效協商達成協議,是形成區域服務貿易合作的關鍵環節。
京津冀服務貿易合作戰略構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的時機,提升服務貿易的層次和素質,增強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以服務于京津冀區域的整體發展為目的,不斷擴大服務貿易規模,并以技術進步為動力,促進區域內部服務貿易結構升級。以國內外市場為依托,積極參與區域及國際服務貿易競爭,不斷增強自身活力。以合理統籌協調機制為前提,引導區域合作健康發展,逐步把京津冀區域建設成為有重要影響的國際化服務貿易都市群。對于京津冀區域服務貿易合作的戰略構想,一方面要使服務貿易合作更為順利,另一方面要更專注于發展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貿易。北京要成為區域服務貿易創新和示范基地。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發展服務貿易的經驗,創新服務貿易模式,開拓新興市場,并搶占商機,利用現代化手段為京津冀區域提供實時的服務貿易市場供求信息,成為京津冀區域發展服務貿易的資訊平臺和示范基地,帶動區域內部服務貿易的整體發展和水平提升。因其有著良好的服務業發展基礎,以及有利于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北京應對現有的服務貿易水平加以提升,積極開展現代服務貿易。
天津要成為區域經濟資源對外流動的樞紐。憑借其發達的外貿流通業,以及外貿流通企業數量眾多的基礎,依托其貿易港口城市的優勢,為京津冀區域的經濟資源流動提供便利。結合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國際一流國家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基地的目標,天津應提升服務外包的業務范圍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扶持政策,推動離岸業務增長,加快擴大在岸外包業務規模,著力推進服務外包項目招商,加大對重點服務外包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對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招聘、受訓的推動力度。河北要成為區域發展對外服務貿易的人力資源儲備庫。河北在人力成本和商務成本上具有北京和天津不可比擬的比較優勢,可以利用京津兩地高質量的教師資源,應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培養多元化的服務貿易人才,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并在提升本省服務貿易發展水平的基礎上為京津兩地輸送合格的人才。河北應繼續鼓勵和支持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的開展,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業,擴大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加快發展國際旅游業,同時應加快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進程,為河北的服務貿易發展開辟新的領域。
京津冀服務貿易合作對策建議
京津冀區域內經濟發展不平衡、相對獨立性較強、貿易部門聯系較松散,因此要加大力度宣傳區域貿易合作的優勢,使本地區政府部門、貿易管理部門以及服務企業充分認識到區域貿易合作的必要性,同時要加強京津冀區域協調與配合,形成推動京津冀區域服務貿易發展的合力,達成合作共識,共同制定區域服務貿易發展戰略。
建立信息共享系統,實現區域內服務資源的快速流動和高效配置,引導服務機構尋求本地區之外更廣闊的投資機會。京津冀區域擁有豐富的經濟資源及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內部發展要合理分配資源,避免資源浪費。要有效溝通和充分利用北京的教育和科研資源、天津的對外港口資源、河北的人力資源等這些基礎條件,加強京津冀區域的有效合作。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務貿易合作制度,加快制定京津冀區域服務資源合作的有關法律法規,并遵循經濟規律來進行資源整合,利用市場來調節經濟主體有序運行。
要以政府主導的宏觀層面合作為主線,要有關于服務貿易行業之間合作的系統性計劃,同時要增加微觀層面的合作企業數量。而且要有長遠眼光,在京津冀區域經濟合作的大背景下審視服務貿易的合作問題,善于借鑒其他經濟領域合作的成功經驗,切實優化服務貿易合作的大環境,并配套改革其他間接相關領域,推進合作模式創新的進程。
北京是京津冀區域的現代服務業發展中心,其生產業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天津和河北的生產業發展則相對不足。京津冀區域應協同發展生產業,尤其是北京要發揮帶動作用,通過三地的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和分工合作,優化區域服務貿易結構。
隨著國際經濟的發展,品牌日益成為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京津冀區域要根據服務貿易的發展重點和市場需要,明確有潛力的服務品牌,以提升企業的自我創新能力為出發點,在財稅、金融等方面對其給予重點扶持,培育一批國際知名服務貿易品牌企業和產品,增強品牌的集群效應,提高地區服務貿易品牌的知名度。
按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在服務貿易領域做出的開放承諾,服務業正在成為外商投資我國的熱點。京津冀區域應該加強與大型跨國公司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的合資合作,加大力度引進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和制度,創造條件吸引跨國公司在京津冀區域設立研發中心,利用技術外溢效應掌握國外先進的組織方式、服務技術和管理經驗,建立符合地區特點和市場態勢的治理結構和服務規范。
中國服務貿易論文范文二:國際貿易中心服務貿易發展與開放
一、服務貿易及其發展
服務貿易是將服務或服務產品作為商品進行交易,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經濟行為。隨著國際經濟交往和貿易的發展,服務貿易早已突破一國范圍,成為國際貿易的一部分,而國際服務貿易也已成為服務貿易的主體。WTO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inServices,GATS)將國際服務貿易定義為跨越國界進行服務交易的商業活動,即服務提供者在本國境內向他國境內消費者提供服務,或通過在其他國家設立商業存在或自然人的商業現場向消費者提供服務,并概括服務貿易的四種方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流動。與國際貨物貿易相比,國際服務貿易具有以下特點:貿易標的一般具有無形性;交易過程與生產、消費過程具有同步性;貿易保護更具有隱蔽性和靈活性;服務貿易管理更具復雜性。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全球服務貿易得到迅速發展。各國逐步開放服務市場,服務貿易自由化程度提高,服務貿易越來越成為新的貿易增長點。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世界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和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服務貿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以旅游、運輸服務為基礎,以通訊、保險、金融、計算機信息服務、咨詢和廣告等新興服務貿易為增長點的服務貿易全面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務貿易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2010年,我國服務貿易的總量達到了3645億美元,其中出口量為1712億美元,進口量為1933億美元。①2011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量為2005億美元,其中出口量為904億美元,進口量為1101億美元,進出口總量同比增速達到20.28%,出口量和進口量同比增速分別達到17%和23%。②目前,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量僅次于美國、德國、英國,居世界第四位,進口量僅次于美國、德國,居世界第三位。
二、上海服務貿易發展狀況
(一)服務貿易進出口快速增長
作為我國服務貿易領域的排頭兵,上海的服務貿易總額同樣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而且發展速度超過了貨物貿易的增長速度,增長率超過了全國服務貿易的增長率。即使在金融危機彌漫全球的2008年,依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達到了735.7億美元,同比增長31.6%。2009年至2010年,上海服務貿易依然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2010年上海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046.7億美元,同比增長40.1%。其中服務貿易出口額為406.4億美元,同比增長35.8%;服務貿易進口640.3億美元,同比增長42.9%,服務出口額和服務進口額均位居全國首位。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上海國際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上升到22.1%,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上升到41.2%,服務貿易對上海經濟貿易的貢獻程度進一步加強。
(二)上海服務貿易商業存在迅速發展
上海服務貿易商業存在體現為外資企業在上海的商業存在和上海企業在境外的商業存在兩個方面。隨著發達國家制造業的產業轉移進入成熟期,服務業的產業轉移已成為全球資本流動的主要趨勢。近年來,全球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占比達2/3,未來幾年這一趨勢仍將繼續。據WTO秘書處測算,通過商業存在進行的服務貿易占全球服務貿易總量的56%左右,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正逐步把部分服務通過項目外包、直接投資等方式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上海抓住這一機遇,大力吸引外國資金與項目進入服務業。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上海服務業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不論是簽訂合同項目數,還是合同金額或實際吸收外資金額,都呈現逐年快速增長的趨勢。到2010年底,上海服務業累計簽訂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3563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615.64億美元。與此同時,上海服務業實行走出去的戰略,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鼓勵本地企業以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設計咨詢等方式擴大對外投資。到2009年底,上海已與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關系,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總數達到1329個。①。表2反映了主要年份上海對外經濟合作的情況。
(三)貿易規模全國占比不斷提高,與亞洲主要市場的差距逐步縮小
2000年上海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我國內地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1.2%,到2008年這一比例達到了24.2%。上海服務貿易總額占全國服務貿易的比重連續八年高居內地各省市之首。如今上海服務貿易規模不僅大大領先于內地諸多省市,而且與新加坡等服務貿易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差距不斷縮小。上海市商委國際服務貿易處的有關調查研究顯示,2000年,香港地區服務貿易進出口額是上海的8.2倍,新加坡是上海的7.2倍,而現今已分別降至1.83倍和2.01倍。②(四)傳統服務貿易規模大,新興服務貿易增長快速《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劃分的十二個服務貿易門類,上海都已實現服務進出口實績。其中,運輸、旅游這兩項傳統服務貿易一直是上海最主要的服務貿易項目,但比重持續下降,2008年這兩項服務出口額合計占上海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4%,比2000年下降了7.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新興服務貿易進出口增速明顯快于傳統服務貿易,2008年上海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額為25.4億美元,同比增長53%,高出全市服務貿易出口平均增速23.9個百分點。
三、發展與開放服務貿易對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意義
(一)有利于產業結構轉型,形成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上海國際貿易中心不僅是貨物貿易中心,也應是服務貿易中心。上海要形成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發展模式,而要形成這種新型的貿易發展模式,上海自身的產業結構亟待轉型,即在制造業發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服務業,為貨物貿易的發展提供服務支撐。事實上,一些世界公認的貿易中心城市,在其產業結構中,服務業的地位十分重要。如在新加坡,服務業是其經濟支柱,其中商業服務(包括對外貿易)、交通通訊、批發零售、金融服務等是服務業最主要的行業,正是依托這四大服務業的發展,新加坡才確立了其亞洲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地位。在計劃經濟時代,由于受體制的影響,上海選擇了重工抑商的發展模式,這雖然使上海成為了我國的工業中心和制造業基地,但商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受到限制,形成了第二產業比重畸高而第三產業比重嚴重偏低的產業結構。改革開放后,雖然第三產業的比重有所提高,但總體上仍然偏低。世界發達城市的經驗表明,這樣的產業結構不利于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高,會限制城市進一步發展。正因為如此,在2008年9月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包括上海在內的長三角發展目標之一是:到2020年,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并明確提出加快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2009年4月的《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進一步闡述了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兩個中心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和原則,提出了兩個中心建設的總體目標,部署了兩個中心建設的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2009年5月上海市政府了《市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意見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強調了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具體和細化了兩個中心建設的任務和措施。2010年3月,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被列為國家發展戰略。上海要發展服務貿易,必須準確把握服務貿易市場,找準發展方向。在服務貿易市場上,對服務的需求主要來自生產性部門,因而生產業將成為未來服務業戰略升級的一個重點方向,將出現專業分工精細化、與制造業融合等新趨勢。加快發展現代服務經濟已成為上海經濟進入新階段的戰略重點。可以預見,現代服務業將成為上海經濟戰略大轉型的新引擎。
(二)有利于上海發揮其在歷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綜合優勢,促進貿易發展
上海地處我國東南沿海,位于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點,擁有深水海港,可通達世界主要港口。它又位于長江航道的起點,可通達內陸諸多省份,因而上海的命運始終是和水運與開放聯系在一起的。從歷史上看,每當海禁解除,貿易放開,上海臨江濱海的地理優勢,就變得得天獨厚了。正因為如此,后,上海被列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上海開埠以后,西方列強和西方文化的登陸,租界的出現,西方工商業的建立和發展,使上海城市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并結合原有的江南文化元素,最終成就了后來被稱為海派文化的獨特城市文化。對于海派文化的特征,有人歸納主要有三:第一是開風尚之先,開創新之先,它善于吸納新事物,變革悠久、凝重的傳統東西;第二是靈活、善變,靈活而不呆滯,善變而不拘一格,從戲劇藝術、學林百科到南京路、淮海路的商品櫥窗廣告,都體現出靈敏、變化新穎的特點,絲毫沒有傳統文化的矜持;第三是開放性與包容性,近代上海是國際性商業都市,充滿五光十色的商品和西方文化,海派正視這個現實,迎上去,接受它,融進自己的變革中,推動了社會、經濟、文化各個領域的新陳代謝。①吐故納新、海納百川、靈活應對、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特質,成就了近代上海的繁榮與發展。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已經是遠東金融中心。據統計,1935年上海有外資銀行28家,總行設在上海的華資銀行162家。此外,尚有信托公司11家、匯劃錢莊48家、儲蓄會3家、郵政儲蓄會業局1家。這些金融機構又在全國各地開設分支機構,數千個通匯點,②不但在全國主要城市有分支行,而且在小城鎮也設有辦事處和錢莊,構成了一個全國性的金融網絡。商業是上海最傳統、最發達的行業。193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上海公共租界就業人口的職業構成中,工業人口占18.28%,商業人口占16.36%,銀行、金融和保險業人口占0.45%。而據1946年對上海290萬就業人口的統計,從事商業的人口占19.76%,高達50萬。在商業中心的黃浦區,從商人口甚至高達45%。①近代上海的發展史充分說明,上海的城市文化是一種開放包容、進取發展的文化。這種文化與服務貿易的發展與開放具有高度的相容性。而閉鎖、單一發展工業的模式只能使上海止步不前。在計劃經濟時代,上海被喻為計劃經濟的排頭兵,但重工抑商使上海失去了遠東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的地位。昔日金融、商業、貿易、運輸、加工、旅游等諸多功能已為香港、東京、新加坡等城市所取代。改革開放以后,上海的地理和文化優勢再一次顯現,來自世界各國和全國各地的精英人士來到上海,不但為上海帶來了資金、技術和高端的人力資源,加強了上海與全國各地、世界各國的聯系,為上海文化注入了更為豐富的元素,提升了上海文化中原本就有的開放性特質,更為上海進一步發展服務貿易和提高開放水平創造了機會。
四、發展與開放服務貿易,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政策建議
(一)探索服務貿易有效管理模式
現階段,我國對服務貿易的管理權力分散在政府各部門,例如金融服務由銀監局管理、旅游服務由旅游局管理,這種分頭管理的模式有利于專業化管理,但不利于各部門統一協調。應探索一種既有利于專業管理,又能協調、統一的跨部門聯動機制和管理模式。目前上海已初步建立了由市商務委牽頭、各部門配合協調的工作模式,但在各部門的具體職責和管理權限方面,尚待進一步進行合理的分工。
(二)提高服務貿易開放水平
在法律制度層面,我國已經全面履行了入世承諾,開放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近幾年上海服務貿易開放的程度也有所加大。自浦東新區開放以來,中央授予浦東新區和上海各項功能性優惠政策,這些政策中許多與服務貿易有關,比如允許外商在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業投資經營,允許外資在上海開辦銀行、財務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允許外商在外高橋保稅區開辦貿易機構,批準建立中外合資外貿公司,批準部分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等。但從實際情況看,在某些行業,例如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批發、零售貿易、餐飲、社會服務等行業,外資介入依然有一些隱性的壁壘,這些行業實際利用外資的水平還不高??煽紤]通過各種優惠政策扶持服務業的發展,吸引有國際水平的服務性跨國公司入駐上海,優化上海服務業結構,促進服務業層次與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提高服務貿易開放水平的原則之一是謹慎漸進,針對不同行業制定不同的開放計劃,確定不同的開放深度,盡可能使競爭能力弱的行業有較長的適應和緩沖時間。
(三)充分發揮政府作用
上海市政府已《上海服務貿易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把促進服務貿易發展作為全市經濟建設的一個重點,納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下一步主要應研究如何落實《綱要》,出臺促進服務貿易整體發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應在財稅、金融等方面提供相應的支持措施,對服務貿易重點企業及項目予以支持。政府還應積極開展重點行業服務貿易促進工作,針對金融保險、運輸、服務外包、文化教育等需要重點促進的行業,制定促進該行業服務貿易的發展戰略和專項規劃,進行重點推動。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很多企業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在世博園區設立展館,向世界展示自己,宣傳企業形象,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為企業參與國際服務貿易提供了契機。更重要的是,世博會為企業今后進一步參與國際服務貿易擴展了思路,那就是企業應主動參加各種展覽,而政府應鼓勵企業參與各種展會,積極在上海舉辦各類推介活動,為企業提供服務,促進服務貿易出口。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遼寧省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在與同級別沿海省份的比較重仍然相對落后。當與山東省服務貿易發展作比較可以看出,這兩個省服務業貿易發展的TC指數均是集中在(0,0.3),顯示遼寧省和山東省的服務貿易一直保持微弱競爭優勢。而且遼寧省基本上每年的TC指數都是略低于山東省的。從圖中顯示遼寧省服務貿易指數在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有大幅度的下降,之后又開始不斷回升。在2007年達到了近幾年內的最高點0.19,2012年遼寧省的服務貿易回升至0.11,說明遼寧省整體服務貿易的發展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擁有強勁的發展勢頭,但距離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還很遠。然而從與中國整體發展來看,遼寧省的服務貿易要高出中國服務貿易的平均發展水平,位于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中上層。
二、遼寧省服務貿易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一)服務業貿易總體水平增長平緩按貿易方式的不同分類,2012年遼寧省一般貿易額達到295.6億美元,較去年增長了32.6%;加工貿易233.7億美元,占全國加工貿易總額的16%左右,則比去年下滑了3.8個百分點,主要是2012年遼寧省的來料加工裝配貿易額嚴重減少,說明目前遼寧省服務貿易增速還不能夠持續穩定進行。同時,2012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了38667.6億美元。而遼寧省則僅占2.7%,這說明省內服務貿易占全國服務貿易的比重雖然有所增長,但是比重還是較低的,其服務貿易發展仍以貨物貿易為主。
(二)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遼寧省服務業貿易出口集中在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較為密集的傳統行業當中,根據遼寧省服務貿易數據的獲得局限性,本文均采用遼寧省第三產業作為依據。據《遼寧省統計年鑒—2013》顯示,遼寧省批發零售業對國民經濟增加值從2005年的820.35億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2191.1億元,增長速度達到21%。而2012年遼寧省的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增加值只有9460.1億元,其中,批發零售業所占的比例已經高達2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發展緊隨其后。通過數據比較表明,遼寧省服務貿易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傳統的服務貿易上,發展結構很不合理。
(三)主貿易國過于集中在統計遼寧省2012年發生服務貿易往來的37個國家和地區中,其與日、美、韓、德、澳、俄及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貿易額已經接近總貿易額的一半,其中與日本的貿易往來所占的比例高達15%,與美國、韓國的貿易比例達到了9.8%和8.6%。除此之外,遼寧省的服務貿易內部區域結構主要集中在大連、沈陽、鞍山、營口等主要城市地區。遼寧省服務貿易過度集中的貿易結構將直接制約其服務貿易整體健康、可持續發展。
[論文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服務貿易己成為當今國際貿易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中國服務貿易發展仍處于較低水平,整體竟爭力低下。本文就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并提出我國發展服務貿易的相關對策。首先,論文闡明了國際服務貿易的概念、提供方式和特點,然后,通過對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和競爭力進行分析,總結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制約因素,進而提出相關建議。
一、國際服務貿易方式特點
國際服務貿易是指一國服務提供者向另一國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并獲得外匯收入的交易過程。服務貿易作為貨物貿易的輔助項目是二戰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日益嶄露頭角,成為國際貿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隨著服務貿易的迅猛發展,多邊貿易的談判重點也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盀趵缁睾稀闭勁羞_成了《服務貿易總協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ofServices,簡稱GATS),服務貿易被正式納入多邊貿易體制的管轄范圍,對各國服務貿易,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都產生著重大影響。
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國際服務貿易通過四種提供方式被定義:過境服務(CrossBorderSupply),即從一成員方境內向另一成員方境內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境外消費(ConsumptionAbroad),即一成員方的服務消費者在另一成員方境內接受服務;商業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即一成員方的服務提供者到另一成員方境內建立經營企業或專業機構提供服務;自然人流動(MovementofPersonnel),即一成員方的服務提供者個人到另一成員方境內提供服務。
國際服務貿易作為一種新興的貿易形式,其特點鮮明:第一,服務貿易是一種無形貿易,具有不可觸摸性、不可儲存性和不易運輸性,因而導致服務出口方式多樣化;第二,服務貿易的生產與消費往往同時發生,所以服務的生產和出口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講也就是服務的進口和消費過程;第三,服務貿易的對象主要是智力,如專利、版權、法律和會計等,且貿易過程中通常不涉及服務所有權的轉讓,僅與生產要素的跨國界移動有關;第四,服務貿易更多地依賴于生產要素的國際移動和服務機構的跨國設置,都與資本、勞動力和信息等生產要素的跨國界移動密切相關;第五,服務貿易的統計數據一般只在各國的國際收支表中顯示,而在各國海關進出口統計沒有顯示;第六;對服務貿易的監控不能通過海關監督和征收海關關稅的方式進行,而只能通過國家立法和制定行政法規來達到目的。
二、我國服務貿易現狀分析
入世以來我國進一步加強了對國際服務貿易的重視程度在履行我國對WTO有關金融、通訊、旅游、教育和咨詢等方面的各項承諾的過程中,我國服務貿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受各種制約因素的限制,整體競爭力較弱。
1.發展速度快,但整體水平低下
中國產業結構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發生了標志性的變化,服務業比重于1985年開始超過農業,國民經濟總量增長從主要由農業、工業帶動轉為主要由工業、服務業帶動。按可比價計算,在1990年~2004年GDP增長的9.3%中,5.8個百分點來自工業的貢獻,2.5個百分點來自服務業,1.0個百分點來自農業。與此同時,中國的服務貿易取得快速發展,2003年進口總額為4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出口總額373億美元,增長20%2005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規模達到730億美元,同比增長24.5%。顯示出服務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正在日益上升。但是,我國服務貿易的整體水平仍然較低,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比率僅占1%左右,這與我國的人口、總體經濟實力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水平是極不相稱的。并且我國服務貿易對貨物貿易的匹配程度大大低于世界水平。2006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占整個對外貿易(貨物和服務貿易)的比重為10.2%,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遠低于貨物貿易所占比重,說明中國服務貿易對貨物貿易的匹配程度大大低于世界水平。
2.發展結構不合理
改革開放后的20多年,我國服務貿易體系基本形成,從服務貿易進口看,已形成了以金融業、零售商業、旅游業民用航空運輸業、房地產業、租賃業等為主的服務行業;從服務貿易的出口上看,已形成了以國際旅游業、國際金融業與保險業、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國際運輸業為主的行業。但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結構很不合理,我國目前僅能提供40多種服務,其中大部分是傳統的消費,如旅游業、商業、餐飲業等,生產很不發達,許多種類的服務尚難以提供,特別是一些資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服務產業,有的剛剛起步,有的尚屬空白。我國服務貿易收支中規模最大的三個項目仍然是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從總體上看,我國服務業的基本特征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企業居主導地位,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企業所占比重十分低,以至于人們習慣于把服務業就業視作解決企業富余人員的渠道,其實這是我國服務業行業水平低給人們造成的誤解。
3.服務貿易逆差不斷擴大
我國服務貿易近幾年國際收支逆差變動較大,并且逆差有不斷加大的趨勢。這說明我國服務業的整體競爭力在國際上處于比較劣勢。(1)國際運輸支出增長迅速。(2)保險收支差額進一步擴大。(3)其他商業服務順差有所回落。(4)專有權利和特許支出明顯上升。
4.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
入世后,中國服務市場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都將不斷提高。過去禁止外商進入的領域,現在逐步開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貿易開放格局。根據實際情況,我國已先后在零售商業、金融保險、旅游和一些專業服務領域開放了國內市場。國外服務業的進入與競爭,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他們帶來了先進技術、規范化的企業制度和管理經驗,帶來了國際通行做法與觀念,為我國服務企業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客觀上促進了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
三、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建議
通過對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分析,結合我國服務貿易實際情況及發展制約因素,我國需要從產業結構優化、發揮政府職能,以及其他方面選擇符合國情的發展策略,以應對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1.優化產業結構
(1)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我國服務業的總量偏小,比重偏低,服務貿易的擴大,尤其是服務出口的擴大,基礎在于本國服務業的發展。只有不斷發揮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并積極培育競爭優勢,服務出口才有可能進一步擴大。我國服務業的落后嚴重制約了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發展,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大力發展國內服務業,增強我國服務業的整體實力,全面提高我國服務業的競爭能力,為擴大服務貿易出口創造有利條件。按照《關于十一五規劃的建議》要求,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提高層次和水平。首先,國家要繼續制定和完善產業政策,使產業政策適度向第三產業傾斜,并明確第三產業發展的重點。其次,要注意發揮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在發展服務業中的作用。發展服務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服務業門類多,層次高低懸殊,僅靠某一方面力量是不行的,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由國家、集體、個體私營和外資企業一起上。(2)調整服務業結構,增強競爭優勢
從國內產業發展的基礎看,我國具備了在“十一五”期間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基本條件。一是國內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在較快提升,包括汽車及零部件、數控機床、電站設備在內的一批技術含量較高、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出口有望出現突破性的決速增長。二是傳統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繼續提升,即使是勞動密集型產品,也可以從出口中獲得更大的收益。三是外商投資企業繼續提升產業層次和加工深度,加強研發能力,有利于提升其出口商品的國內增值率。我國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優勢資源是勞動力資源、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因此可根據服務產業部門在經營規模、市場份額、增長速度和比較優勢等方面的排序,確定發展服務貿易的戰略重點,優先發展旅游服務、工程承包、勞務輸出等具有傳統競爭優勢的服務行業,提高這些行業的知識含量和技術含量,增加貿易的附加值,并不斷挖掘其發展潛力。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服務。我們還應注意培養新興服務業的競爭優勢,發展諸如咨詢、金融、技術專利和通訊等高層次服務行業。加快建立服務貿易高等要素生成機制,努力提高服務貿易高等要素的市場供給能力。國際服務貿易的競爭應該建筑在高等要素的生成機制上,最終落實于人力資本要素上的競爭。我們在制定服務貿易發展戰略時,要注意加大對教育、科研和開發等高等要素的投入,加速建立健全服務貿易高等要素生成機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的供給能力,這對于促進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持續、健康發展,提高中國服務產品的科技含量是至關重要的。
2.調整政府職能
(1)靈活運用保護政策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一步開放服務業的,也沒有一個國是毫無保留地開放所有服務部門的。因此,面對國際高水平服務業的沖擊,中國必須制定適度的服務貿易保護政策《服務貿易總協定》給予發展中國家若干特殊的優惠待遇、寬限期,以及保護措施,中國應充分加以利用。保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第一,有選擇地、適度地開放國內服務市場。這樣對未開放的國內服務市場客觀上形成了保護。第二,在對外開放的服務市場領域,實行一定的進入限制,如對服務提供者的數量限制、資格限制等。第三,對外國服務提供者在國內服務市場的競爭行業進行管理,如價格管理、壟斷競爭行業管理等。第四,對國內部分服務行業和領域制定產業傾斜政策,在稅收、財政、信貸、人員培訓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
(2)加強制度建設,提高透明度
目前,我國已有限制地開放了部分服務市場,但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法規,使市場競爭中出現不應有的混亂場面。所以,為了促進服務貿易沿著正常、健康的軌道發展,應盡快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把對服務貿易的投資、稅收及優惠條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尤其要制定一部我國服務貿易基本法,并加快各服務部門
的立法進度,建立系統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另一方面,在《服務貿易總協定》生效前,做好立法的準備,也是我們爭取主動的一項措施。此外,在不影響國家安全和機密的前提下,我們應進一步增加我國服務貿易的透明度,對有關各項服務的政策及有關規定予以公開,以便外國服務提供者更加了解中國服務市場,尋求合作機會,同時也防止了有些國家以此為借口采取相應的報復措施。
(3)完善服務貿易體制
我國正處于轉軌時期,對于服務業,一方面存在管制過多、過嚴的現象,另一方面,也存在著管制不力或缺乏管制的問題。對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實施有效的宏觀管理,關鍵是要迅速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首先,要明確國際服務貿易的管理范疇。其次,建立國際服務貿易管理的組織機構和協調機制。服務貿易涉及諸多部門,有必要成立全國性的服務貿易管理組織。
另外如加快專業人才培養,有選擇的實施服務業對外開放等都是目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從長遠來說,提高我國服務業競爭力、改善我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狀況的根本舉措是加大對人力資本投資的力度,深入開發人力資源。從本質上說,現代服務貿易是以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為制高點的貿易,在迅速發展的國際服務貿易領域,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更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
參考文獻:
[1]李杏謝正勤: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江蘇商論,2004.9
[2]饒友玲:《國際服務貿易—理論.產業特征.與貿易政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3]王仁曾:產業國際競爭力決定因素的實證研究統計研究,2002,(4)
[4]程大中:《服務就業與服務貿易出口》,載《世界經濟》,2000(11),49頁
[論文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服務貿易己成為當今國際貿易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中國服務貿易發展仍處于較低水平,整體竟爭力低下。本文就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并提出我國發展服務貿易的相關對策。首先,論文闡明了國際服務貿易的概念、提供方式和特點,然后,通過對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和競爭力進行分析,總結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制約因素,進而提出相關建議。
一、國際服務貿易方式特點
國際服務貿易是指一國服務提供者向另一國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并獲得外匯收入的交易過程。服務貿易作為貨物貿易的輔助項目是二戰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日益嶄露頭角,成為國際貿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隨著服務貿易的迅猛發展,多邊貿易的談判重點也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盀趵缁睾稀闭勁羞_成了《服務貿易總協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ofServices,簡稱GATS),服務貿易被正式納入多邊貿易體制的管轄范圍,對各國服務貿易,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都產生著重大影響。
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國際服務貿易通過四種提供方式被定義:過境服務(CrossBorderSupply),即從一成員方境內向另一成員方境內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境外消費(ConsumptionAbroad),即一成員方的服務消費者在另一成員方境內接受服務;商業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即一成員方的服務提供者到另一成員方境內建立經營企業或專業機構提供服務;自然人流動(MovementofPersonnel),即一成員方的服務提供者個人到另一成員方境內提供服務。
國際服務貿易作為一種新興的貿易形式,其特點鮮明:第一,服務貿易是一種無形貿易,具有不可觸摸性、不可儲存性和不易運輸性,因而導致服務出口方式多樣化;第二,服務貿易的生產與消費往往同時發生,所以服務的生產和出口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講也就是服務的進口和消費過程;第三,服務貿易的對象主要是智力,如專利、版權、法律和會計等,且貿易過程中通常不涉及服務所有權的轉讓,僅與生產要素的跨國界移動有關;第四,服務貿易更多地依賴于生產要素的國際移動和服務機構的跨國設置,都與資本、勞動力和信息等生產要素的跨國界移動密切相關;第五,服務貿易的統計數據一般只在各國的國際收支表中顯示,而在各國海關進出口統計沒有顯示;第六;對服務貿易的監控不能通過海關監督和征收海關關稅的方式進行,而只能通過國家立法和制定行政法規來達到目的。
二、我國服務貿易現狀分析
入世以來我國進一步加強了對國際服務貿易的重視程度在履行我國對WTO有關金融、通訊、旅游、教育和咨詢等方面的各項承諾的過程中,我國服務貿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受各種制約因素的限制,整體競爭力較弱。
1.發展速度快,但整體水平低下
中國產業結構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發生了標志性的變化,服務業比重于1985年開始超過農業,國民經濟總量增長從主要由農業、工業帶動轉為主要由工業、服務業帶動。按可比價計算,在1990年~2004年GDP增長的9.3%中,5.8個百分點來自工業的貢獻,2.5個百分點來自服務業,1.0個百分點來自農業。與此同時,中國的服務貿易取得快速發展,2003年進口總額為4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出口總額373億美元,增長20%2005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規模達到730億美元,同比增長24.5%。顯示出服務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正在日益上升。但是,我國服務貿易的整體水平仍然較低,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比率僅占1%左右,這與我國的人口、總體經濟實力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水平是極不相稱的。并且我國服務貿易對貨物貿易的匹配程度大大低于世界水平。2006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占整個對外貿易(貨物和服務貿易)的比重為10.2%,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遠低于貨物貿易所占比重,說明中國服務貿易對貨物貿易的匹配程度大大低于世界水平。
2.發展結構不合理
改革開放后的20多年,我國服務貿易體系基本形成,從服務貿易進口看,已形成了以金融業、零售商業、旅游業民用航空運輸業、房地產業、租賃業等為主的服務行業;從服務貿易的出口上看,已形成了以國際旅游業、國際金融業與保險業、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國際運輸業為主的行業。但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結構很不合理,我國目前僅能提供40多種服務,其中大部分是傳統的消費,如旅游業、商業、餐飲業等,生產很不發達,許多種類的服務尚難以提供,特別是一些資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服務產業,有的剛剛起步,有的尚屬空白。我國服務貿易收支中規模最大的三個項目仍然是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從總體上看,我國服務業的基本特征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企業居主導地位,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企業所占比重十分低,以至于人們習慣于把服務業就業視作解決企業富余人員的渠道,其實這是我國服務業行業水平低給人們造成的誤解。
3.服務貿易逆差不斷擴大
我國服務貿易近幾年國際收支逆差變動較大,并且逆差有不斷加大的趨勢。這說明我國服務業的整體競爭力在國際上處于比較劣勢。(1)國際運輸支出增長迅速。(2)保險收支差額進一步擴大。(3)其他商業服務順差有所回落。(4)專有權利和特許支出明顯上升。
4.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
入世后,中國服務市場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都將不斷提高。過去禁止外商進入的領域,現在逐步開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貿易開放格局。根據實際情況,我國已先后在零售商業、金融保險、旅游和一些專業服務領域開放了國內市場。國外服務業的進入與競爭,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他們帶來了先進技術、規范化的企業制度和管理經驗,帶來了國際通行做法與觀念,為我國服務企業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客觀上促進了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
三、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建議
通過對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分析,結合我國服務貿易實際情況及發展制約因素,我國需要從產業結構優化、發揮政府職能,以及其他方面選擇符合國情的發展策略,以應對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1.優化產業結構
(1)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我國服務業的總量偏小,比重偏低,服務貿易的擴大,尤其是服務出口的擴大,基礎在于本國服務業的發展。只有不斷發揮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并積極培育競爭優勢,服務出口才有可能進一步擴大。我國服務業的落后嚴重制約了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發展,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大力發展國內服務業,增強我國服務業的整體實力,全面提高我國服務業的競爭能力,為擴大服務貿易出口創造有利條件。按照《關于十一五規劃的建議》要求,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提高層次和水平。首先,國家要繼續制定和完善產業政策,使產業政策適度向第三產業傾斜,并明確第三產業發展的重點。其次,要注意發揮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在發展服務業中的作用。發展服務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服務業門類多,層次高低懸殊,僅靠某一方面力量是不行的,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由國家、集體、個體私營和外資企業一起上。(2)調整服務業結構,增強競爭優勢
從國內產業發展的基礎看,我國具備了在“十一五”期間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基本條件。一是國內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在較快提升,包括汽車及零部件、數控機床、電站設備在內的一批技術含量較高、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出口有望出現突破性的決速增長。二是傳統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繼續提升,即使是勞動密集型產品,也可以從出口中獲得更大的收益。三是外商投資企業繼續提升產業層次和加工深度,加強研發能力,有利于提升其出口商品的國內增值率。我國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優勢資源是勞動力資源、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因此可根據服務產業部門在經營規模、市場份額、增長速度和比較優勢等方面的排序,確定發展服務貿易的戰略重點,優先發展旅游服務、工程承包、勞務輸出等具有傳統競爭優勢的服務行業,提高這些行業的知識含量和技術含量,增加貿易的附加值,并不斷挖掘其發展潛力。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服務。我們還應注意培養新興服務業的競爭優勢,發展諸如咨詢、金融、技術專利和通訊等高層次服務行業。加快建立服務貿易高等要素生成機制,努力提高服務貿易高等要素的市場供給能力。國際服務貿易的競爭應該建筑在高等要素的生成機制上,最終落實于人力資本要素上的競爭。我們在制定服務貿易發展戰略時,要注意加大對教育、科研和開發等高等要素的投入,加速建立健全服務貿易高等要素生成機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的供給能力,這對于促進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持續、健康發展,提高中國服務產品的科技含量是至關重要的。
2.調整政府職能
(1)靈活運用保護政策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一步開放服務業的,也沒有一個國是毫無保留地開放所有服務部門的。因此,面對國際高水平服務業的沖擊,中國必須制定適度的服務貿易保護政策《服務貿易總協定》給予發展中國家若干特殊的優惠待遇、寬限期,以及保護措施,中國應充分加以利用。保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第一,有選擇地、適度地開放國內服務市場。這樣對未開放的國內服務市場客觀上形成了保護。第二,在對外開放的服務市場領域,實行一定的進入限制,如對服務提供者的數量限制、資格限制等。第三,對外國服務提供者在國內服務市場的競爭行業進行管理,如價格管理、壟斷競爭行業管理等。第四,對國內部分服務行業和領域制定產業傾斜政策,在稅收、財政、信貸、人員培訓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
(2)加強制度建設,提高透明度
目前,我國已有限制地開放了部分服務市場,但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法規,使市場競爭中出現不應有的混亂場面。所以,為了促進服務貿易沿著正常、健康的軌道發展,應盡快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把對服務貿易的投資、稅收及優惠條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尤其要制定一部我國服務貿易基本法,并加快各服務部門
的立法進度,建立系統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另一方面,在《服務貿易總協定》生效前,做好立法的準備,也是我們爭取主動的一項措施。此外,在不影響國家安全和機密的前提下,我們應進一步增加我國服務貿易的透明度,對有關各項服務的政策及有關規定予以公開,以便外國服務提供者更加了解中國服務市場,尋求合作機會,同時也防止了有些國家以此為借口采取相應的報復措施。
(3)完善服務貿易體制
我國正處于轉軌時期,對于服務業,一方面存在管制過多、過嚴的現象,另一方面,也存在著管制不力或缺乏管制的問題。對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實施有效的宏觀管理,關鍵是要迅速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首先,要明確國際服務貿易的管理范疇。其次,建立國際服務貿易管理的組織機構和協調機制。服務貿易涉及諸多部門,有必要成立全國性的服務貿易管理組織。
另外如加快專業人才培養,有選擇的實施服務業對外開放等都是目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從長遠來說,提高我國服務業競爭力、改善我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狀況的根本舉措是加大對人力資本投資的力度,深入開發人力資源。從本質上說,現代服務貿易是以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為制高點的貿易,在迅速發展的國際服務貿易領域,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更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
參考文獻:
[1]李杏謝正勤: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江蘇商論,2004.9
[2]饒友玲:《國際服務貿易—理論.產業特征.與貿易政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3]王仁曾:產業國際競爭力決定因素的實證研究統計研究,2002,(4)
[4]程大中:《服務就業與服務貿易出口》,載《世界經濟》,2000(11),49頁
論文摘要:文章首先從規模差異、結構差異和收支差異三個角度出發,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發展特征進行對比分析,在對比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主要從服務貿易的增長率、服務貿易結構、服務貿易收支和競爭力系數等方面,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發展趨勢進行比較研究,并得出了服務貿易發展趨勢仍以發達國家為主。但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將進一步發展,地位將趨于上升。
當今世界服務貿易迅速發展,全球經濟的重點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貿易在一國的經濟活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已日益成為一國產業結構調整和支柱產業戰略替代的工具。需要我們正確把握世界服務貿易發展特征與趨勢。作為第一大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如何把握當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發展特征和趨勢顯得尤為重要。
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的主要特征及其比較
1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的規模差異。由于當代世界各國經濟和服務貿業發展水平的嚴重不平衡,各國的對外服務貿易水平及在國際服務市場上的競爭實力十分懸殊,與國際商品貿易領域相比較,全球各地區和各國服務貿易發展的不對稱性更加突出。國際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歐洲、北美和東亞三大地區。2005年,僅歐盟25國就占全球服務貿易總額44.3%。發達國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0年其服務貿易出口額為6686.05億美元,占到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70.1%;2005年為18350.2億美元,占到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73.6%,到2006年,發達國家服務貿易出口額達到19876.0億美元,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72.7%。而1990年、2005年和2006年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出口額分別為1543.5億美元、5934.3億美元和6697.5億美元,分別占到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18.6%、23.8%和24.5%??梢钥闯霭l展中國家所占的份額還是相當小的。
世界服務貿易一直是以發達國家為中心而發展的。2005年在世界服務貿易中位居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是發達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日本在2004年和2005年穩居服務貿易進出口前五名。2005年五國的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的38%。服務貿易出口前十位國家和地區只有中國和中國香港歸入發展中國家行列。
2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結構差異。本文列舉了五個發達國家和五個發展中國家,在美國的服務貿易結構中,2005年的運輸、旅游和其他服務貿易的比例分別為:17.8%、28.8%和53.3%;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代表國中國2005年三類服務貿易所占的比重分別為:20.9%、39.6%和39.5%,列舉的其他國家也會有同樣的貿易結構。由此可知,發達國家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主要集中在以通訊、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保險、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贊為代表的其他服務類型。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總體結構上存在明顯的劣勢。發展中國家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旅游,旅游服務貿易額在其服務貿易總額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3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的收支差異。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體現在總量上處于比較劣勢,而且還體現在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的貿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發達國家存在著大量的順差。1980~2006年。發達國家一直保持順差狀態,且順差增加,由1980年的161.52億美元到2006年的179.108億美元。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收支逆差狀態嚴重,由1980年的逆差611.27億美元到2006年的489.45億美元。
具體到國別(或地區)而言,服務貿易順差國前五名的國家(或地區)除了中國香港地區,其他四個分別依次是美國、英國、西班牙和瑞士,均為發達國家,順差分別為646億美元、287億美元、259億美元和199億美元。
二、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將進一步發展。地位將趨于提升
雖然發達國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出口明顯加快,在世界服務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本文將從服務貿易出口增長速度、服務貿易結構、服務貿易收支狀況和服務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四個角度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比較分析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
1服務貿易出口增長速度——發展中國家增速迅猛。發達國家2006年的服務貿易出口額為19876億美元,是1990年6686億美元的Z97倍,發展中國家在2006年服務貿易出口額是1990年的4.3倍,遠遠高于發達國家增長速度。從增長速度來看,進入20世紀90年代,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出口明顯加快,發展中國家在2004~2006年,服務貿易出口增長速度分別是23.11%、16.75%和12.86%,均高于同期發達國家的增長速度。
在2003年以前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增長速度都快于發展中國家,但是從2004年起,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增長率開始大大提高,且遠遠高于發達國家的增長率。當然這里面有發展中國家的原來的基數比較低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發展的強勁勢頭。2服務貿易結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貿易結構均得到優化,但發展中國家轉移速度慢于發達國家。由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整體數據的獲取存在一定的難度,本文將以服務貿易出口額為標準,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出口額進行排名,截取發達國家前五名的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前五名為研究對象,對服務貿易結構進行比較分析。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其服務貿易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保持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部門穩定增長的同時,逐漸向新興服務貿易部門傾斜。首先,1990年至2005年。代表發達國家的五個國家,除了法國的旅游服務貿易占比有所增加外,其他四個國家在運輸和旅游兩項服務貿易方面均呈下降趨勢,其中發達國家代表之一美國,其在運輸服務貿易的占比分別由28.1%(1990)下降到17.8%(2005),旅游服務貿易的占比由37.9%(1990)下降到28.8%(2005)。而以通訊、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保險等為代表的其他服務類型的占比呈現上升趨勢,同樣以美國為例,美國在其他服務貿易類型的占比由34.0%(1990)上升到53.3%(2005);在代表發展中國家的五個國家中,除了韓國和中國分別在運輸和旅游服務上占比有所上升外,其各類服務占比的變化總體趨勢是由傳統的服務貿易部門向新興服務貿易部門轉移。這都與世界服務貿易由自然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為基礎的傳統的服務貿易轉向以知識技術密集型為基礎的現代服務貿易發展趨勢相吻
合。其次,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做一個比較,發達國家轉移的速度快于發展中國家,例如,在其他服務占比項下,發達國家增加的幅度都保持在10~20百分點,而發展中國家的增幅僅為2~10百分點。
3服務貿易收支狀況——發展中國家收支狀況改善,逆差減少。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體現在總量上處于比較劣勢。而且還體現在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的貿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發達國家存在著大量的順差。但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逆差額呈現波動減少趨勢,雖然在個別年份有所擴大,如在2004年達到最大值,逆差541.88億美元,但發展中國家逆差總體呈現逐漸縮小的態勢,從1980年的逆差611.27億美元縮小為2006年的489.45億美元。
(一)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近年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服務業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百余個服務貿易部門陸續開放,基本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服務貿易規模逐步擴大,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1570.8億美元,占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3.3%。2010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增至3624.2億美元,世界占比增至5%。其中,服務貿易出口額由2005年的739.1億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702.5億美元,比重由3.1%升至4.6%;服務貿易進口額由2005年的831.7億美元增至2010年的1921.7億美元,比重由3.5%升至5.5%(見表1)。
(二)俄羅斯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俄羅斯加入WTO后,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提高,服務貿易規模逐年擴大。服務貿易總額從2005年的625.4億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135.8億美元,服務貿易出口額從2005年的247.4億美元增至2010年的437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口額從2005年的377.9億美元增至2010年的698.8億美元。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均有所下降,出口額同比下降18%,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1.3%;進口額同比下降19%,占世界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1.9%(見表2)。
二、中俄服務貿易合作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聯邦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與俄羅斯《2025年前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提出,為中俄雙邊服務貿易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兩國在旅游、科技、勞務合作、運輸等方面合作均取得了顯著成果。一是旅游合作方面。隨著中俄旅游年的成功舉辦以及2014年7月中俄旅游合作會議的勝利召開,預計2015年哈爾濱將建成中俄旅游合作區,中俄雙邊旅游合作將得到進一步發展;二是科技合作方面。近年來,中俄兩國合作建立了多個科技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服務外包和學術交流等多領域開展了深入合作。面對西方的經濟制裁,俄羅斯更加重視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特別是高科技領域合作?!笨梢灶A見,未來兩國將在航天、航空制造等高科技領域開展更多的合作項目;三是勞務合作方面。2000年中俄兩國簽訂了《中俄短期勞務協定》,但由于俄羅斯對外國勞務人員準入較嚴格,一直以來兩國勞務合作規模并不大,截至2011年,俄羅斯登記在冊的雇傭外國勞務人員共102.8萬人,中國勞務僅不足7萬人,在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克蘭之后,位列第四位。
三、中俄服務貿易合作的制約因素
(一)“中國”仍有一定市場
在中俄兩國的共同努力下,中俄關系已進入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階段。但隨著中國國力的日益強大,“中國”在俄羅斯部分學者和政府官員間始終不絕于耳,這一論調不僅不符合實際,而且損害了兩國的政治互信,阻礙了中俄服務貿易合作深入發展。
(二)雙邊服務貿易發展明顯滯后于貨物貿易
盡管近年來中俄服務貿易發展較快,但與貨物貿易相比,無論是規模還是增長速度均相對滯后。2010年,中俄貨物貿易額531億美元,服務貿易額僅23.5億美元,僅相當于貨物貿易額的4.4%。2005—2010年(除2009年外),中俄貨物貿易額年均增長30%,服務貿易額年均增長13.4%,服務貿易增速明顯低于貨物貿易。
(三)俄羅斯經貿環境不優良
首先,俄羅斯服務業政策法規不穩定。俄羅斯各州立法各不相同且法律法規調整頻繁,對中俄服務貿易合作造成了很大困擾。其次,俄羅斯部分州區治安狀況堪憂,政府工作人員腐敗和尋租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影響到中國對俄服務業直接投資。第三,目前俄羅斯服務貿易相對集中于傳統服務業,對高新技術等領域涉及較少,不利于中俄服務貿易合作向現代服務業延伸。
(四)中國高端服務貿易人才稀缺
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缺乏相配套的服務貿易信息數據統計系統,使國內企業對俄羅斯的市場狀況、政策法規等信息掌握不足,影響了兩國企業間建立有效服務貿易合作機制。同時,我國對俄輸出的勞動力比較優勢不強。俄羅斯有學者曾表示:“俄羅斯的確需要引進外來勞動力,但不是工人,而是需要有專業技術的高素質勞動力”。而目前我國服務貿易專業人才稀缺,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所需的外向型高級人才嚴重匱乏。
四、對策建議
(一)充分發揮好兩國政府間交流與合作機制中俄兩國應進一步加強政府間的溝通和交流,充分利用總理定期會晤機制,提升雙邊服務業市場準入水平,逐步規范雙邊服務貿易秩序;二是充分發揮雙方海關部門的協調作用,簡化通關程序,縮短報關時間,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完善雙邊服務貿易信息系統,建立服務貿易數據統計庫,為兩國企業開展服務貿易提供信息支持。
(二)拓寬雙邊服務貿易合作領域當前國際油價持續下跌,迫使俄羅斯轉變單純依靠能源出口的經濟增長方式。中國應積極順應俄羅斯經貿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深化對俄技術貿易等領域合作,既有利于拓寬兩國服務貿易合作領域,擴大雙邊技術貿易規模,也有利于加速我國服務業技術推廣和創新,促進服務產業結構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