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3:19
序論:在您撰寫改造我們的學習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備課 素質教育 雙邊互動 個性
素質教育理念比之以往的語文教學大綱有突破性的進展,《語文課程標準》的文本要在現實語文教學中發揮應有的功效,也就是說文本要實現現實轉換,主要有賴于語文教師。因為是我們每天面對學生,是我們實際進行語文教學,沒有我們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再好的教學理念也只能是一紙空文,文本只是文本。著名特級教師于漪也說,課程改革最大的挑戰就是對教師的挑戰,因為教師是教育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轉化者,面對新課標“教師首先要學會適應,其次是積極實踐,再次是努力創造”。那么,面對素質教育語文教師到底該如何備課呢?
一、備課的過程就是教學的改造與創新的過程。
面對新的教育理念,語文教師備課迎來了新的挑戰。首先是觀念的挑戰,思想的挑戰。這就要求備課的改造與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突出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再一次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這些體現了時展對語文教育的嶄新要求,也是語文教育界的一種新的理念。在備課中要從“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去創新、設計教學方案,使教師充當參與、促進和指導的角色。新課標要求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形式,而且許多都是首次出現,每一節課的形式都迥然不同。備課時,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因校因人制宜,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有創意的教學方案。我們還應積極倡導構建創新的備課評價機制。在教師的相互評價中,對新參加工作的教師,應要求他們備課注重規范,以錘煉青年教師備課的基本功;對中老年教師,應要求備課有創意,在教學改革上下功夫;對優秀教師,則要求他們重在總結經驗,幫助形成教學理念。在互評中,還要注重實用性,淡化應檢性,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備課格式。如提綱式、隨筆式、表格式和框圖式等,以體現個性化教學的風格,促進課堂教學的創新,使教師從繁重的機械書寫中解脫出來,使備課不再流于形式。
二、備課的過程要注重師生雙邊互動式合作的方法設計。
素質教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在過去的語文課堂上,我們總能發現,部分優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的"主角"。語文惟有運用于學生的實踐中,融合到學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永恒的精神財富;這個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課堂教學作很好的鋪墊,還能使教師預測到學生的需要,掌握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情感狀態,把握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使教師在備課時,更多地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去考慮教學方案,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三、備課的過程是了解不同學生的個體需要的過程。
素質教育倡導打造教學基礎,做好教學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學對象的差異──學生差異。而我們過去的語文教學統一的東西實在太多,統一的教科書,統一的教學模式,統一的解讀方式,統一的練習,統一的試題,統一的答案。思想觀念是虛的,其實也是實的,它實實在在體現在我們的教學中,體現在我們的教學管理中,可以說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舉動都是思想的折光。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盡量突出多樣性和選擇性,讓孩子們在多樣性的語文活動中有著充分的選擇自由,努力形成他們多姿多彩的個性。
四、備課的過程是教學資源科學配置的過程。
素質教育注重實用性和科學性。而我們語文教師手頭的資料很多,該如何利用這些資料,也是我們教師應該重點研究的內容。要以語文新課程標準為準則,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抓取好的、準的、科學的、實用的材料為我們備課服務。在此同時,要根據不同班級的學生的實際基礎和需要來選取我們手頭的資料。也就是對癥下藥,因地制宜,要懂得取舍。另外,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傳統的文本性材料,還要備網絡上的有關教學資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新課改的一大特色,有條件的學校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備課這一先進的資源和手段進行備課。這不僅可以發揮傳統備課所不具備的資料保存方便、快捷、易修改等優勢,把靜態的文本教案變為動態的數字化教案,還能使教學資源達到共享,便于教師合作研討,互相啟發教學思路,促進群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五、備課的過程也是情感培養與投入的過程。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鼻楦惺侨藗冃睦砘顒拥囊淮筇攸c,學生本身就具有一種情感潛勢,這種潛勢在外界刺激下就會引發出來。語文教師運用自己的情感來引發學生的情感潛勢,使學生為之所動,從而轉化為聽課的熱情,這是獲取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在備課時,對于課堂上學生的情感培養也是重要的一項內容。
六、最后,備課也是課后總結,提高教學反思能力的過程。
教案需要量身定做。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我們不妨容忍教師保留一些個性,不妨多一些個性化課堂。假如集體備課成果確實是經過同學科教師深思熟慮、精心演繹出來的,肯定非一人能力所能達到的。但集體備課的教案雖好,其中大多數畢竟是人家的成果,除了反映普遍教育教學規律共性可供借鑒之外,其中個性的東西對自己并不合適,絕對不可以照搬照抄。有些學校為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認為集體智慧的成果不可浪費。據此提出備課組要案、統一學案、學方法、統一進度、統一學生作業、統一測試的要求。事實上,這種“大一統”思想就是把個性鮮明的教師往一個籠子里趕,這是對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思想的扼殺??梢姡@幾個“統一”已經嚴重限制了個性化發展和教師創造性的發揮。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想,都有自己的教學個性,都有自己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和感悟?!敖虩o定法,貴在得法”。教法得當,就是讓教師在身心愉悅的情況下,聚眾之智,揚己之長,更加巧妙絕倫地演繹教材,激活課堂,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集體智慧與個人特長的有機結合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這就為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搭建起平臺,也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教學質量打造了綠色通道。
集體備課,消化是關鍵。集體智慧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最好不一定最實用。因此,我們需要對集體備課結果進行改造,這樣才能展現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課堂。萬紫千紅才是春,我們要徹底改變落后的大一統思想,打破用一種課堂模式一統天下的局面。集體備課能夠幫助我們永遠有新的發現,但個性化備課也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新大陸”。同樣教學內容,應當允許教師傳授方式有所差異,殊途同歸。如導入新課,我是故事導入,你是開門見山導入,而他是談話導入等,有幾個人就有幾種導入方式,新授、小結、板書等同樣有多種方式,形成了“立體”,然后各人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選擇自己認為最合適的一種。集體備課后個體內化吸收和外化操作的過程必須強調個體活動的質量。沒有個體活動質量作保證,集體備課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集體備課的過程固然需要規范,其研究成果也要慎用。必須對集體備課成果進行“本土化”改造,要找到自己發自內心欣然接受的方式方法演繹教材。這就需要對集體備課“忍痛割愛”,博采眾長,擇其“善”而從之。這就告訴我們,要真正打造出高效課堂,我們不僅需要備教材、備大綱、備考綱,教師備自己也很重要。教師必須依據自身個性為自己量身定做,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必須進行第二次備課。教師拿到集體備課的教案后,再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和教學實際對集體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并作旁注,可以是知識點的拓展,可以是教學方法的更換,可以是教學片斷的增刪。大力倡導并著重考察個性特長和創造性的發揮,各人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選擇自己認為最合適的一種,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組成一個自認為對自己最實用的教案,在自己的教學中實踐,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發表自己的獨到做法與見解,實現教師個性的張揚,達到既“共享又個體”。要求借鑒與“自我”創造相結合,既積極借鑒、吸收他人的經驗,更要保持獨立的“我”,個性的“我”。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
學案需要因材施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就必須充分地“備學生”。誠然,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遵循普遍的發展規律,同時我們也需要兼顧個性差異。應遵循普遍的教學規律在方向性、規律性、規范性等方面作相對統一的要求,而在具體的教學方法、方式上,則不宜強求統一。統一中有自主,統一中有靈活,統一中有創造,這應是集體備課活動中堅持的基本原則。我們除了要求教案備學生外,學案更要備學生。教師有個性,學生也有差異,班級也各自有自己的班情。事實上,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著很大的區別,班級層次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同一個問題在這個班級講解可能會被學生視為“”問題,不屑一顧;可能對另一個班級學生來講就是曲高和寡,讓教師唱一首“孤獨”的歌曲?!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之間可能有相似的興趣,但從興趣的強烈度來看,班級之間也可能存在著差異??赡芡粋€主題,在這個班級是零點,在那個班級是溫點,而另一個班級就是火山臨近爆發等待點燃的熱點。因此,我們的教案,尤其是學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從其感興趣的方式、方法入手,往往效果更顯著。
集體備課成果是大家智慧的結晶,對課堂教學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不考慮實際教學情況,完全照搬,那么對教師的成長也是不利的。比如,我們集體準備的教學案內容十分詳盡,包括教學環節設計、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甚至連板書和課堂檢測、課后作業都安排妥當,就會導致有些教師拿來就用,照本宣科,根本不把心思放在教學研究上,養成了惰性??梢姡覀冊诩w備課過程中要積極參與,不要等靠,既要提出自己的個性化見解,又要善于吸取他人的精華充實自己,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認真對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的“第二次備課”,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特點,依據學生興趣愛好的焦點對集體備課進行創造性改造,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客觀實際,更能體現學生的興趣愛好。一份過于整潔干凈的學案肯定不是一份好的學案,經過教師精心涂涂改改、增增刪刪的學案則應該對于教師和班級雙方來說是最適用的學案。集體備課的學案形成后,教師還要就實施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進行預測并修改,這種預設和反思也正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梯。教師設計的學案要具體分析學生實際,預設學生可能會存在的問題,精心策劃學生更易于理解、領悟和應用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創造實現由“學會”向“會學”轉化的時機。這樣,在“親其師,信其道”的情境下產生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因此,集體備課是大家智慧共享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學特點、教學策略,并且要面對不同的學生,只有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之上,結合自己及班級的實際,設計出既適合自己教學風格又如實反映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案,并能科學有效地指導我們的教學才是集體備課的最終目的。
摘要:學生是活活的個體,他們的思維和思考是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發生變化的,這也就是說,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從學情出發,能觀察到學生的變化,實現既定課堂的動態性。俗話說得好,計劃趕不上變化,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走出課件的束縛和教案的牽制,實現靈活教學。
關鍵詞:學情 變化 主動性 尊重
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的上課就是執行教案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就是完成預定的教案,而不是“節外生枝”;教師期望的是學生按教案設想做出回答,否則就努力引導學生直至達到預定答案為止……我們精心設計的教案仿佛成了“看不見的手”,支配、牽動著教師與學生,讓他們圍著它團團轉,課堂于是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
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生學習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基礎,以合作學習為途徑,以探究學習為目的。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和創造性。教學的過程也應成為師生互相配合的過程。作為教師在課前就要有思想準備考慮:課堂節外生枝怎么辦?學生可能提出哪些疑問?預設方案被打亂怎么辦?……
一、教學設計要真正考慮學生
走進新課程,教學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教學的動態過程會有一些我們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境。課前設定越多,課上學生的自由空間也許就越小。因而我認為教學的預案設計不妨“簡單”一些,為學生創設一種廣闊發展的思維時空。
我曾聽過一堂比較成功的語文課《尊嚴》,她對于第二課時的教學是這樣設計的:
一、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批注”
師:孩子們,《尊嚴》一文中有許多印刷的空白,這是有待咱們開發的“黃金地段”,咱們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
二、交流“批注”,教師與學生對話
師:同學們,看了你們書本上密密麻麻的閱讀批注,我知道你們的批注是“豐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嗎?
(生:自由交流;師:創設對話情景,主持對話)
三、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
1.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2.摘錄文中優美詞句。(當天完成)
3.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兩天內完成)
4.你可以獨立為自己設計一項作業。(本周內完成)
這位老師教案設計的就是這么“簡單”,可仔細想一想,其中卻能帶給我們諸多的啟發:由于沒有多余的環節,生才會有充分的時間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正是由于預案設計的“簡單”,教師不用拿著設計好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可以跟著孩子的思路與學生真誠對話,學生才會真正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受到共享知識的甜蜜,感受到心靈成長的幸福。
二、課堂教學要關注資源生成
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p>
1.從教材到教案
教材選定了教學內容,也給出了較為具體的教學目標要求,但教材只是對課標的一種解讀、一種具體化方法。因此,教師在依據教材編寫教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既要在熟悉課標規定和要求的基礎上理解教材意圖,又要具體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與認知結構。在符合課標要求的基礎上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以契合教學現實。
2.從他人教案到自己教案
從他人教案到自己的教案涉及如何借鑒的問題。我們所看到的優秀案例是其他教師教學智慧的結晶,在借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根據所在學校的學生情況、教學環境等實際條件進行改造,以符合教學實際。
2.1 教學內容的借鑒:有一位教師設計了“圖文混排----制作連環畫”教學案例。設計思路大致為:教師提供了相關素材,要求學生根據素材內容制作連環畫,在此過程中需要加入背景、圖片(要求用不同的環繞方式)、文字、頁碼等。我在上課時借鑒了這種思路,但考慮到自己的學生起點較高,在任務上增加了難度,設計了“圖文混排----設計門票”的案例:學生根據所提供的素材公園和演唱會設計門票,要求門票中不僅要有圖片、價格、名稱、印章等要素,還要構圖合理、顏色搭配協調。顯然后者對學生的要求提高了,而這種提高是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的。
2.2 教學方法的借鑒:“多機互聯”實驗選修模塊“網絡技術應用”中涉及實踐性較強的內容,如雙絞線、多機互聯等,如果只讓學生觀看或者了解基本原理,學習效果很難盡如人意。我想到借鑒科學課程的實驗法,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并填寫實驗報告的方式來增加感性體驗。于是,精心設計了實驗內容和實驗報告的格式,安排學生進行實驗。比如,“多機互聯”的實驗報告中需要學生完成的實驗內容包括“查看機房及家中電腦,填寫表中的網絡設置”及“完成計算機的各項網絡配置,使計算機與教師機處于同一網絡中”等等。教學結果證明了實驗法的成功。實驗法的借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的感性體驗,還讓學生體會到了遵守科學規范的樂趣。
3.從教案到教學
在綜合各種因素的基礎上對教案進行精心準備僅是教學實施的第一步。文本意義上的教案是基于理想狀態設計的,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因素干擾教案的順利實施,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預設方案,在動態中完成教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意外干擾”主要來自人和物兩個方面: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出現“意外”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是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之后,產生新問題、出現新情況的可能性就更大;課堂上計算機、網絡等相關教學設備“罷工”的問題時常出現,如“死機”、上傳或提交作業時網絡繁忙等問題。物的因素導致的教學意外事件可以通過加強管理和維護得以盡量減少,人的因素引發的問題則只能借助于教師教學智慧的發揮。我在上課時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當他演示軟件操作時,有個學生總會事先說出他下一步的操作,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他急中生智,在需要演示時請這位學生操作,自己則在一邊適時講解。該生得到展示機會后,演示得很賣力,其他學生也聽得很認真,反而更輕松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4.從教到學
教師的教最終是為了學生的學,所以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積極建構。
4.1 激發學生興趣。在講授信息技術教材在文檔中插入《自選圖形》一課時,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放一段關于吸煙的危害的錄像,然后讓同學們簡單寫一下自己的感受,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接下來引入用自選圖形畫一個禁煙標志。
4.2 貼近學習經驗。學會搜索引擎獲取知識是學習互聯網的一個重要技能,在學習這個知識時,我了解到學生對海底世界很感興趣,在講授時教師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引入了美麗的海底世界,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這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組合成小組,自己到網站上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于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就分成了“海底動物考察隊”、“海底植物考察隊”、“海底探險隊”等不同的小組。大家興奮地瀏覽著,熱切地交談著,認真地記錄著,一個個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此時此刻,學習是那么快樂而有趣。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已自然而然地達成,何用教師再去枯燥地介紹海底的知識呢。由于有了主動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內容和對象,學生自主搜集和處理信息,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因此在小組匯報的時候,學生們就自己小組選取的對象進行了認真而詳盡的匯報,其豐富程度連老師也始料未及。
4.3 引導需求意識。在“涉及到圖像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給定學生一個情境“藍貓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行駛,十分危險,咖喱希望同學們幫助他按汽車正確行駛的方向前進”。要想實現此目的,學生需要將藍貓圖片旋轉方向,于是需求產生。學生帶著如何才能旋轉圖片的需求和疑問進入學習狀態。在基本掌握命令操作之后,教師繼續設定情境“藍貓感謝咖喱的幫助,想在畫圖軟件中畫一個風車送給他”,并引導學生分析如何通過復制、粘貼、翻轉、旋轉等命令來完成風車的制作。當學生能夠順利完成任務時,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對于復制、粘貼、旋轉等命令的用途也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
課程標準與過去的教學大綱有諸多質的不同,從理論到結構都給我們耳目一新之感。它不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以及課時的安排,只提出原則性的教學和評價意見,它不僅為我們提出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要求,還在教師使用教材、指導學生學法等方面提供了許多新穎、實用的建議。為了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必須對備課這一重要教學環節進行再思考和再認識,改變傳統、陳舊的備課觀念、方式和方法。
一、備課應是師生雙邊互動式的合作
課程標準強調“教”服務于“學”,教師通過與學生合作,依靠學生自主動手活動、實踐、合作與交流去實現教學任務;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思路,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并設計相應對策。這就要求我們讓學生參與課前的準備讓學生預習課文,自己收集有關資料(如實物、圖片、數據等),自己向家庭、親友、社會作深入調查,自己制作有關學具,自己設計學習方法等。這個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課堂教學作很好的鋪墊,還能使教師預測到學生的需要,掌握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情感狀態,把握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使教師在備課時,更多地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去考慮教學方案,傲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二、備課應是教學的改造與創新
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重大的創新和突破。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變更也是變革人。因此,在課改中,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等都要發生轉變,對教學方式、方法要進行改造與創新。
首先,在備課中我們就要從“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去創新、設計教學方案,使教師充當參與、促進和指導的角色。在研究教學方法時,應多思考如何與學生溝通、交流,如何從教學的“獨白”轉向“對話”。設計師生互相交往、共同發展的教學過程,把傳統式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多留些空間,讓學生思考,并隨時掌握學生的即時反應;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或提出問題,適時給學生以熱情的鼓勵、及時的指導,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一方面,教材出現的內容不一定全講;另一方面,教材上較為概要或沒有的內容,有時教師要展開或補充,或針對某些內容開展專題討論或小課題研究。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形式,而且許多都是首次出現,每一節課的形式都迥然不同。備課時,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因校因人制宜,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有創意的教學方案。
此外,我們還應積極倡導構建創新的備課評價機制,促進形成健康、高效的備課風氣。1.對新參加工作的教師,備課應注重規范,以錘煉青年教師備課的基本功;對中老年教師要求備課有創意,在教學改革上下功夫;對優秀教師則重在總結經驗,幫助形成教學理念。2.注重實用性,淡化應檢性,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備課格式,如提綱式、隨筆式、表格式和框圖式,以體現個性化教學的風格,促進課堂教學的創新。使教師從繁重的機械書寫中解脫出來,使備課不再流于形式,不以教案字跡的工整與否、格式、篇幅的多少等作為評價優劣的標準。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要做促進派、創新派,努力推進教研機制改革,促進良好教研氛圍的形成。
三、備課應滿足不同學生的個體需要
新課程倡導打造教學基礎,做好教學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學對象的差異——學生差異,并做到胸中有數。備課時,我們應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差異,找準新知學習的切入點;認真分析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情緒,設計課堂教學,把握學習的鼓動點;認真分析學生學習需要的差異,根據對象確定分層施教,架好學習的橋梁,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吃得進,消得了”,使學有余力的學生“跳一跳,搞得到”,避免“吃不消”與“吃不飽”的現象。只有這樣,在掌握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體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使學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去,使每個人都獲得身心的愉悅和原有基礎上的較大發展。
四、備課應力求教學資源的科學配置
課程標準強調面向生活,面向社會。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社會生活實際,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資源,開展本土化教學和校本班本教學。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充分發現、合理利用、科學配置教學資源已成為我們在備課中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
在現實的教學環境中,存在著豐富的教學資源,關鍵是我們要具備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難發現。比如,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資源庫,他們能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而且這個資源具有再生性和不竭性,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另外,現實生活中也蘊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此外,教材本身作為一種資源也是豐富的、多元的,只要我們細心去發現,只要我們善于多角度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就會拓寬教學的天地。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課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有條件的學校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備課這一先進的資源和手段進行備課,這不僅可以發揮傳統備課所不具備的資料保存方便、快捷、易修改等優勢,把靜態的文本教案變為動態的數字化教案,還能使教學資源達到共享,便于教師合作研討,互相啟發教學思路,促進群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備課應是師生雙邊互動式的合作
課程標準強調“教”服務于“學”,教師通過與學生合作,依靠學生自主動手活動、實踐、合作與交流完成教學任務;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思路,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并采取相應對策。這就要求我們讓學生參與課前的準備,讓學生預習課文,自己收集有關資料(如實物、圖片、數據等),自己向家庭、親友、社會作深入調查,自己制作有關學具,自己設計學習方法等。這個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課堂教學作很好的鋪墊,還能使教師預測到學生的需要,掌握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情感狀態,把握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教師在備課時,要更多地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考慮教學方案,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二、備課應是教學的改造與創新
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重大的創新和突破。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變更也是變革人。因此,在課改中,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等都要發生轉變,對教學方式、方法要進行改造與創新。
首先,備課中我們就要從“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出發去創新、設計教學方案,充當參與、促進和指導的角色。在研究教學方法時,應多思考如何與學生溝通、交流,如何從教學的“獨白”轉向“對話”。設計師生互相交往、共同發展的教學過程,把傳統式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多留些空間,讓學生思考,并隨時掌握學生的即時反應;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或提出問題,適時給學生以熱情的鼓勵、及時的指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一方面,教材出現的內容不一定全講,另一方面,教材上較為概要或沒有的內容,有時教師要展開或補充,或針對某些內容開展專題討論或小課題研究。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形式,而且許多都是首次出現,每一節課的形式都迥然不同。備課時,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因校因人制宜,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有創意的教學方案。
此外,我們還應積極倡導構建創新的備課評價機制,促進形成健康、高效的備課風氣。一是對新參加工作的教師,備課應注重規范,以錘煉青年教師備課的基本功;對中老年教師要求備課有創意,在教學改革上下工夫;對優秀教師則重在總結經驗,幫助形成教學理念。二是注重實用性,淡化應檢性,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備課格式,如提綱式、隨筆式、表格式和框圖式,體現個性化的教學風格,促進課堂教學的創新,使教師從繁重的機械書寫中解脫出來,使備課不再流于形式,不以教案字跡的工整與否、格式的正確與否、篇幅的多少等作為評價優劣的標準。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要做促進派、創新派,努力推進教研機制改革,促進良好教研氛圍的形成。
三、備課應滿足不同學生的個體需要
新課程倡導打造教學基礎,做好教學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學對象的差異――學生差異,并做到胸中有數。備課時,我們應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差異,找準新知學習的切入點;認真分析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情緒,設計課堂教學,把握學習的鼓動點;認真分析學生學習需要的差異,根據對象確定分層施教,架好學習的橋梁,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吃得進,消得了”,使學有余力的學生“跳一跳,搞得到”,避免“吃不消”與“吃不飽”的現象。只有這樣,在掌握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體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使學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去,使每個人都獲得身心的愉悅和原有基礎上的較大發展。
四、備課應力求教學資源的科學配置
課程標準強調面向生活,面向社會。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社會生活實際,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資源,開展本土化教學和校本班本教學。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充分發現、合理利用、科學配置教學資源已成為我們在備課中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
在現實的教學環境中,存在著豐富的教學資源,關鍵是我們要具有“會發現的眼睛”,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難發現。比如,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資源庫,他們能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而且這個資源具有再生性和不竭性,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另外,現實生活中也蘊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此外,教材本身作為一種資源也是豐富的、多元的,只要我們細心發現,善于多角度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就會拓寬教學的天地。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課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有條件的學校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備課這一先進的資源和手段進行備課,這不僅可以發揮傳統備課所不具備的資料保存方便、快捷、易修改等優勢,把靜態的文本教案變為動態的數字化教案,還可以使教學資源達到共享,便于教師合作研討,互相啟發教學思路,促進群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1 利用遠教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講,在導入中,枯燥的講解,或者煽情的演說,都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果在學習課文之前,老師能利用各種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以后階段的深入學習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學實際中,我們從遠程教育資源中選取教學需要的圖片、視頻等資料,豐富課堂內容,則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樣緊緊吸引學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英語課程標準》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英語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生也只有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他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其具體表現為——我要學。這是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的需要。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主要表現為學習興趣。
現代遠程教育網上的“課程資源、學習指導、課堂實錄、媒體展示”等各種資源,抽象的事物可以形象化,復雜的問題可以簡單化,顏色變化可以多樣化,還可以展現普通教學無法演示的宏觀,微觀世界,并能儲存大量音頻、視頻文件等;還可以使問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從而誘導學生在感情和行為上積極參與媒體的活動。在全方位的影響下,增強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就會越學越愛學,學習的責任也就能真正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生的學習才是一重真正的自主學習。
2 利用遠教資源,創設更具直觀性和感染力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往往需要創造與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使他們耳濡目染,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的優勢,利用創設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導學習探究,給他們“動眼看、動耳聽、動口說、動腦想、動手做”的機會,精心設計,突破重點難點。
3 利用遠教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遠教資源的運用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利用遠教資源,充實了教學素材。遠教資源上大量的圖像,文字,視頻資源,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例如:老師們可以用“學科資源”上的優秀教案進行備課,大膽的對原有資源重新編輯、改造、升華,從而更有效的組織利用資源,制作出更符合實際教學的多媒體課件,用進課堂,更加激發了學生們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如我在英語復習時,利用課件動畫素材制作課件,創設了情景,把內容很直觀的表現出來,在播放時同學們一下子明白了原來復雜零濫的知識,枯燥的語法,頭疼的書面表達,如此有趣。例如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的講來讓學生學習,很顯然是枯燥無味,利用遠教資源,合理整合制做課件,則可以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例如:〈Go for it〉七年級unit 5是學習現在進行時態,下載一些圖片進行動畫制作,通過說句子,讓學生領會現在進行時態的意義,視頻展示句子時,將謂語部分用醒目的紅色加以強調,留給學生的映像極為深刻。再出示一些動畫讓學生用現在進行時態描述,這樣,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也很好。
4 運用遠教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