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2:48
序論:在您撰寫意識形態課講稿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大眾傳媒 網絡信息 形勢與政策 實效性
根據2004年、教育部13號文件,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校的必修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一般認為,大眾傳媒包括報紙、期刊、書籍、廣播、電視、電影、網絡等。當今世界大眾傳媒發展異常迅猛,由此對大學生所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關注。如何應對大眾傳媒的沖擊,是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工作面臨的一大課題。
1.大眾傳媒對形勢與政策教育提出的挑戰
如今的信息時代,大眾傳媒已經與大學生生活密不可分。根據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課題組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6個城市開展的問卷調查,大學生每天接觸網絡的時間最長(平均時長達到了1小時43分鐘),其次是網絡電視(近40分鐘),其他依次是雜志、傳統電視、報紙、廣播。[1]87由此可見,大學生通過大眾傳媒了解了大量的信息,特別是通過網絡來獲取信息,大學生已經成為“網絡一族”。
1.1從教學內容來看
通過大眾傳媒,大學生可以了解到“國內新聞”、“本地新聞”、“國際新聞”及“熱點報道”、“新聞分析”等。高校食堂都裝上了電視播放中央電視臺當天的新聞節目,如“朝聞天下”、“新聞30分”,保證學生能了解到最新的新聞事件。另外,網絡電視已經在高校普及。通過網絡電視,大學生還可以收看各個電視臺的節目,如“有報天天讀”“鳳凰大視野”,獲得豐富的資訊。
形勢與政策課具有一定的動態性,使用的講授材料大部分是從網上下載得來的,有的甚至是直接使用網上現成的材料。大學生收集信息、獲取信息的能力很強,老師講的一些信息學生可能已經知道。因而,一些大學生認為既然校園電視、網絡電視、校園網、報紙等觸手可及,看看報紙、瀏覽網上信息,就可以了解到不少時事,似乎用不著上形勢與政策課。
1.2從教學方法來看
目前形勢與政策課都采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新聞報道、電視節目、歷史資料等文字、圖片、音像材料通過PPT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大大增強該課程的趣味性。由于該課程大多數學校都是實行一人備課,集體上課的教學模式,而少數老師拿到講稿和PPT后,沒有時間認真備課,因而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不滿意甚至認為這樣的課程上不上無所謂。
另外,一些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在日常教學中,例如《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也開辟了學生“一周要聞”、“每周時政”等欄目作為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計入學生平時成績。安排課前10—15分鐘作為學生時政點評時間,要求學生先講述一段新聞或政策,再由其他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點評。在《基本原理概論》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閱讀新聞分析能夠把熱點事件及時地反映出來并加以評論,有些學生的PPT制作得很精美,還能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不僅引起其他同學的掌聲,還使老師受益不少。這對形勢與政策課本身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1.3從考核方式來看
根據13號文件,形勢與政策課實行學年考核制,每學年都考核一次??己朔椒ㄒ`活,可采用開卷考試、寫論文等形式。我院以往主要采取寫心得體會或者感想、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這兩種考核方式都流于形式。由于網絡媒體易于復制、檢索,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復制、下載信息。如若要求學生寫心得體會或者感想,學生一般就選取上課所講的專題,考前從網上下載資料,寫學習體會變成了介紹事件的內容;如若要求寫篇論文,絕大多數學生就事先從網上下載或者從報刊中摘抄幾段文字,甚至考試時通過手機下載,呈現考試“一大抄”的不良現象。那些沒有抄的學生也覺得考核方式不公平,這些都導致了形勢與政策教學效率的低下。
2.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大眾傳媒對形勢與政策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但大眾傳媒的普及無法代替形勢與政策課。這是由大眾傳媒本身存在的負面因素及形勢與政策課的特點決定的。
2.1大眾媒體的負面因素
2.1.1新聞傳播失實問題。
真實性是一切新聞的生命力,無論新聞的傳播途徑怎樣變化,真實性都應該是新聞長久不變的特征,網絡新聞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網絡傳播的交互性、實時性等特點,在實際傳播中,網絡新聞的真實性確實受到了嚴峻挑戰,甚至個別時候出現嚴重的失實,給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帶來重大影響。[2]30
目前我國青少年對社會的基本認識和對社會游戲規則的把握及其人生價值觀的形成,90%以上的內容是通過傳媒獲得的。[3]12互聯網上人們可以自由獲取信息,但是網絡信息的自由直接傳播,有時難免“泥沙俱下”,一些新聞從業者甚至人為地歪曲報道,使一些虛假信息、不良信息趁機傳播,導致青年學生產生錯誤思想和行為。
2.1.2容易使大學生價值觀念非主流化。
的構建立足于認識論和現代教育理論,把握辯證主義認識規律和現代教育規律,結合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在常見說課形式基礎上,我們對其進行拓展和延伸,進而構建出“五課結合”說課模式。其基本程序包括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說課教師對教學大綱、教材及有關資料的內化,對學生的了解,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及運用,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說課稿的寫作。此后進行說課演講,吸收聽課教師、部分聽課學生和教研部門的討論和評議。第二階段:說課教師在說課評課基礎上,吸收他人合理意見,對原教學方案進行重新設計,寫出教案,然后再上課,再評課。第三階段:說課教師在課后信息反饋的基礎上,對上課用的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加工和進一步完善,即課后備課,目的是為下一輪教學提供準備?!拔逭n結合”說課模式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形成了“備課——上課——評課——寫課——說課”五個環環相扣的鏈條。該模式要求教師不是機械的、被動的把教材內容和講課提綱寫在講稿和備課本上,而是在充分了解大綱和教材的基礎上,深挖教材的知識信息量和思想內涵,把教學內容同學生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活動目的明確,心中有效。
二、“五課結合”說課模式的應用策略
把“五課結合”說課模式應用于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除了要不折不扣地走程序,還要注意把握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規律,更加突出說課的科學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創新性原則,注重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來評價說課活動,以充分發揮說課活動的最大效能。教學理念方面,著重評價其是否凸顯主體性,是否解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所面臨的吸引力不大、實效性不高的問題?,F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雙邊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所以應賦予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的師生雙方以同樣的主體地位,體現二者的交互主體性的關系,即“主——主”關系。思想政治理論課屬于“使人成為人”的課程,其教學過程必須以學生的“修身過程”為基礎,即它是教師與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需要和自我意識等全部精神要素共同運作的過程。在這個復雜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他們才能具有主動性、獨立性、探索性、創造性和超越性,從而調動全部精神要素參與,實現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方面,著重評價其是否把握時代性,是否解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實踐和理論脫節的“兩張皮”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有著不同于其他專業課程的特殊性,它要面對的是隨時可能改變的環境,它的內容體系是既定的,又是開放的。一方面,時代的變化使得各種社會現象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對變化著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另一方面,社會的變化使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而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渠道之一,必然要隨著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調整來更新和優化相關內容,用鮮活的教學內容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以鮮明的時代氣息。具體來說就是要正確處理好觀點與材料的關系,合理增減教學內容,確定出教學內容的“綱”和“目”,做到“綱舉目張”。教學方法方面,著重評價其是否體現啟發性,是否解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實際背離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教學平臺;教學改革;研究
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在理論上是對學生進行意識形態教育,但歸根結底是做人的工作。學生有著怎樣的成長和信息接收規律,教育和引導就要因勢創新。搭載新媒體的翅膀,思政課更輕盈也更有趣,在時代感和吸引力劇增的同時,也將輕松實現內容的有效到達和影響力輻射,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課程。
1高校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發展現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平臺也步入了全面建設新時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從內容上看,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充分利用網絡信息量大的優勢,通過整合各種途徑的資料,緊密聯系時事,資源共享,不僅使教學內容更為具體和豐富,同時也實現了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現實性和時效性。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搜索和查閱學習資料,思維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理論,這極大的增強了思政課的吸引力。從形式上看,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由原來單一的形式轉變為現在的圖、文、音、頻多種形式相結合,形式的多樣化使得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教學更具活力,當前很多高校已經廣泛采用微課、慕課等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施教,線上線下緊密結合,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彌補了傳統思政課教學方式的缺陷。從效果上看,通過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緊密結合,學生對于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認知程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不僅有利于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同時也有利于黨關于“立德樹人”工作的實施。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是建立在互聯網之上,以互聯網為依托,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日漸完善,成績顯著,但在應用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具體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網絡平臺內容流于形式。當前有很多高校網絡平臺的內容僅僅局限于思政課四門主干課的教學課件和文檔形式的講稿,信息量小,資源不足。有的高校網絡平臺雖然內容比較豐富,但是時事不能做到及時更新,這直接導致平臺訪問量低,不能滿足學生深入學習的需要。其次,網絡平臺功能不夠完善。大多數高校教育主體仍然注重理論學習和測試,平臺內容往往側重于考試大綱和復習資料,力求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的現實需要,思政課教學平臺的功能并沒有真的發揮思政課學習教育的主旨,偏離網絡教學初衷,這致使平臺建設側重于對學生的測試和考核,其它功能未能有效開發。最后,網絡平臺互動性不強。思政課教學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來完成更為具有實效性,互動的強度,信息量的大小,反饋的及時性都會直接影響到網絡平臺的效果。當前,很多高校的網絡教學平臺,教師不能有效的組織安排互動。平臺中雖然有網上論壇、答疑討論功能,但是學生的關注度也極低,這使得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2高校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影響因素分析
為了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推進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全面分析影響思政課網絡平臺的因素是非常必要的。高校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在應用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具有復雜性和多方面性,本文認為主要由平臺建設、學校政策、教師因素、學生因素構成。從平臺建設上看,網絡平臺建設的水平會直接影響到平臺效果的發揮。當前多數高校的網絡平臺操作流程十分繁瑣、復雜,這在無形中浪費了教師和學生操作網絡平臺的有效時間;有些教學資源缺乏針對性、時效性不強,內容枯燥陳舊且平臺功能不完備,這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教學平臺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優質的網絡平臺需要定期的網絡管理和維護,一般情況下,人們更側重于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而忽視了平臺后期的管理和維護,從而降低了網絡平臺的使用率,所以說平臺自身的建設是影響其發揮效用的重要因素。從學校政策上看,多數高校對于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仍處在觀念建設而非深入實踐階段。受一系列體制機制的影響,當前思政課教學工作一直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中央層面高度重視,而部分地方高校卻是極度不重視甚至是“蔑視”,這直接造成了思政課網絡平臺建設缺少相應的政策支持,基礎經費不足,網絡平臺建設所需的軟硬件設施不完備,思政課教師缺少相關的技術培訓,這些因素都大大加深了思政課教育平臺建設走向合理化的難度。從教師因素來看,教師對于網絡平臺的重視程度,組織和宣傳能力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網絡平臺的利用率。受社會多元化因素的影響,有部分思政課教師僅把教學作為一份工作,而忽視了思政課教師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宣傳先鋒的角色,對于平臺建設不夠重視,不能及時與學生互動、答疑解惑,甚至對于學生持冷漠態度;部分教師由于學歷和年齡等條件的限制,不能熟練操作平臺,及時更新、上傳新的教學資源,這些因素都會對網絡平臺的建設帶來影響。從學生因素來看,學生對于教學平臺的認知度并不高。從原則上講,學生對于教學平臺應該具有很大的依賴性,但是由于平臺功能尚未充分發揮,很大程度不能滿足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求索,學生往往選擇通過其他方式搜索資料,交流溝通;除此之外,部分大學生對于思政課課程本身的認知度也不高,思政課教學內容又與初高中課本知識向重復,這也降低了學生對于網絡平臺內容的關注度。
3推進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建議
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與推進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相輔相成,網絡教學平臺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雖然存在很多問題,大多高校仍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但是其遠景和對推進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的意義要遠比克服當前的困難更有意義。思政課程教學改革非一朝一夕能順利完成,網絡教學平臺作為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也需要思政工作者以及社會各方因素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斷完善。基于對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和現狀及影響因素的分析,本文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入手,全面推進教育平臺建設。第一,制定完備的平臺建設制度。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是思政課建設的一項長期重大課題。為實現這一目標,各高校應制定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制度,以綱促發展。高校要以文件的形式擺正教學與科研的地位,制定鼓勵和懲罰政策,將教師對于網絡平臺的建設和使用情況列入教師年度考核,激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自覺加入到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當中。此外,學校應對教師開展必要的技術和理論培訓,讓教師親身感受網絡教學平臺的優越性,堅定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信念,激發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動力。第二,完善網絡教學平臺。“打鐵還需自身硬”,網絡教學平臺的廣泛應用需要網絡平臺加強自身建設。在網絡平臺的使用上,技術開發公司要盡量將平臺操作簡單化,稍有電腦常識的人就可以掌握,這樣減少了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的浪費,更有利于教師和學生接受。同時,網絡平臺應加強后臺的更新和維護,設置專門負責人員,對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網速慢,服務器不穩定等問題要做到及時解決。此外,還應加強網絡平臺技術防范和管理,對網絡平臺安全防護、信息過濾,信息適時進行檢測與跟蹤。第三,加強網絡平臺宣傳工作。學校應整合報刊、廣播、電視等各種傳統媒體資源,加大力度宣傳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形成網絡平臺正面輿論強勢和育人良好環境。教師應充分利用角色優勢,加強對于學生的宣傳工作,在課堂上積極主動提出網絡教學平臺的優勢,課下利用網絡平臺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答疑解惑,組織學生學習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同時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積極討論,通過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就業等專題教育,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引用:
[1]陳興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研究[J].教育探索,2011.
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弊端,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不高,主動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政治教師,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新標準的試行為我們解決這一弊端提供了機遇。當然,隨著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又會遇到新的問題。
一、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
長期以來,學生普遍對思想政治不感興趣,甚至有學生把政治課看作是枯燥無味的代名詞,政治課上大多數學生都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課堂教學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這種狀況的形成固然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法陳舊單一,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會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因此要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教師就應當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采取各種教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創設情境
新課程理念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把新課程模塊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礎上,因此我們在創設情境時,不僅要考慮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躍課堂氣氛的功能,更應注意情境的內容必須來自生活,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2、時事簡評
新課程理念堅持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的統一,時政教育不僅與高中思想政治課互相補充,而是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在對高三年級學生進行的一次“我最喜歡的選修課”調查中發現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學對“時事點評”這門課感興趣,這使我意識到加強時政教育是激發學生學習政治學科興趣的重要途徑,并且在時政教育中學生主體作用應該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我結合高三政治課堂教學特點,在每節政治課開始的前五分鐘進行“時事簡評”,讓同學們對近年來發生的時事進行簡要評述。例如,伊拉克戰爭爆發后,美軍很快攻占巴格達,不久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也被捉,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不少同學的震驚。于是我便要求大家關注事態的發展,并要求同學們做好準備對伊拉克戰爭進行簡評。
上課了,幾位同學拿著事先準備好的講稿輪流上臺發言。使我感到驚喜的是他們能用國際關系的理論來闡述伊拉克戰爭的必然性,而不是簡單的情況通報或情緒發泄,也有同學試著從國家制度、社會意識形態等方面分析美伊沖突的原因,甚至有同學指出了這場戰爭對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借鑒意義。他們的發言都不長,分析也算不上精辟,但看得出事先都經過了精心準備,這個準備過程必然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必然會隨著這樣的思考而不斷得到提高。
二、合理組織,及時引導,正確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
1、營造氛圍要適度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體角色,但如果營造氛圍只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會形成放任自流,一盤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們在營造氛圍時要牢記自己“組織者”的身份,我們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確定合適的教法,結合學生特點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組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形象,及時發現“散漫”的苗頭并加以制止。
2、因勢利導要及時
一、創設輕松自由的課堂教學環境促進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上的內容,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能引發不同觀點或引發更深次思考的話題。許多學生不重視、不想學政治 ,主要是他們認為政治不是老生常談,就是高談闊論,與己無關。高中政治的哲學部分和經濟學部分還略微好些,而政治學部分很多學生就用“假、大、空”來形容??梢娢覀兊恼谓虒W在過去是多么失敗的一個結果。政治課的教學,不管是對老師來說,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徹底轉變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生硬、平鋪直敘式的教學語言,要用彩色的語言、動感的語言融合積極愉快的情感來調動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活動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動機。教師在上政治課時,充分運用體態語言來傳達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點的強調,同時也運用肢體語言和情態語言來表達教師自身對知識、對學生、對課堂的情感。在語氣上,通過輕重、緩急、抑揚、快慢等變化進行教學,在語態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談方式進行情感教學,體現對學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建立起平等、和諧、融洽的關系,在其樂融融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然 就激發出來,主動性自然就發揮出來,也就不再有政治課毫無生趣的結果了。思想政治課的說服力、感召力極大部分來自于教師授課的語言力度、語言技巧、語言風采。
二、精心上好每一堂課,向課堂要效果
素質教育下,我們確實應采取有效措施,在各個環節上切實樹立精品意識和高效觀念,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精心上好每一節課。
首先,明確上課目的。課前思考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哪些,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必須明確這點。教師必須要把課上好,在這里備課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備課必須“全方位”,包括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習題、備教學手段,不照搬教案,不機械套用參考書;備重點、備難點、備特點……總之,這些問題都要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才能在授課中收到實效。
其次,合理編排教學內容,進一步優化教學流程,增強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去除無效環節和無效活動,保證當堂完成教育任務,課堂教學中,特別要注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我覺得教學方法應該不拘一格,只有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才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我們要避免“一言堂”和“滿堂灌”現象,為了向45分鐘要質量,我采用了“講、讀、練、議”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思考、總結、落實,從而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知識點既要全面,同時又要突出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的講解,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好學習的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轉貼于
三、注重時事簡評
新課程理念堅持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的統一,時政教育不僅與高中思想政治課互相補充,而是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在對高三年級學生進行的一次“我最喜歡的選修課”調查中發現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學對“時事點評”這門課感興趣,這使我意識到加強時政教育是激發學生學習政治學科興趣的重要途徑,并且在時政教育中學生主體作用應該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我結合高三政治課堂教學特點,在每節政治課開始的前五分鐘進行“時事簡評”,讓同學們對近年來發生的時事進行簡要評述。例如,伊拉克戰爭爆發后,美軍很快攻占巴格達,不久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也被捉,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不少同學的震驚。于是我便要求大家關注事態的發展,并要求同學們做好準備對伊拉克戰爭進行簡評。上課了,幾位同學拿著事先準備好的講稿輪流上臺發言。使我感到驚喜的是他們能用國際關系的理論來闡述伊拉克戰爭的必然性,而不是簡單的情況通報或情緒發泄,也有同學試著從國家制度、社會意識形態等方面分析美伊沖突的原因,甚至有同學指出了這場戰爭對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借鑒意義。他們的發言都不長,分析也算不上精辟,但看得出事先都經過了精心準備,這個準備過程必然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必然會隨著這樣的思考而不斷得到提高。更為可貴的是他們發言中所流露出來的人文精神和愛國情感,這種精神和情感又豈是僅憑教師的單純灌輸就能培養得起來的呢?這樣的課堂教學不正符合了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發展性”原則嗎?
四、整合課程資源
一、創設輕松自由的課堂教學環境促進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上的內容,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能引發不同觀點或引發更深次思考的話題。許多學生不重視、不想學政治?,主要是他們認為政治不是老生常談,就是高談闊論,與己無關。高中政治的哲學部分和經濟學部分還略微好些,而政治學部分很多學生就用“假、大、空”來形容??梢娢覀兊恼谓虒W在過去是多么失敗的一個結果。政治課的教學,不管是對老師來說,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徹底轉變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生硬、平鋪直敘式的教學語言,要用彩色的語言、動感的語言融合積極愉快的情感來調動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活動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動機。教師在上政治課時,充分運用體態語言來傳達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點的強調,同時也運用肢體語言和情態語言來表達教師自身對知識、對學生、對課堂的情感。在語氣上,通過輕重、緩急、抑揚、快慢等變化進行教學,在語態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談方式進行情感教學,體現對學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建立起平等、和諧、融洽的關系,在其樂融融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激發出來,主動性自然就發揮出來,也就不再有政治課毫無生趣的結果了。思想政治課的說服力、感召力極大部分來自于教師授課的語言力度、語言技巧、語言風采。
二、精心上好每一堂課,向課堂要效果
素質教育下,我們確實應采取有效措施,在各個環節上切實樹立精品意識和高效觀念,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精心上好每一節課。
首先,明確上課目的。課前思考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哪些,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必須明確這點。教師必須要把課上好,在這里備課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備課必須“全方位”,包括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習題、備教學手段,不照搬教案,不機械套用參考書;備重點、備難點、備特點……總之,這些問題都要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才能在授課中收到實效。
其次,合理編排教學內容,進一步優化教學流程,增強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去除無效環節和無效活動,保證當堂完成教育任務,課堂教學中,特別要注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我覺得教學方法應該不拘一格,只有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才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我們要避免“一言堂”和“滿堂灌”現象,為了向45分鐘要質量,我采用了“講、讀、練、議”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思考、總結、落實,從而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知識點既要全面,同時又要突出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的講解,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好學習的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注重時事簡評
新課程理念堅持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的統一,時政教育不僅與高中思想政治課互相補充,而是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在對高三年級學生進行的一次“我最喜歡的選修課”調查中發現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學對“時事點評”這門課感興趣,這使我意識到加強時政教育是激發學生學習政治學科興趣的重要途徑,并且在時政教育中學生主體作用應該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我結合高三政治課堂教學特點,在每節政治課開始的前五分鐘進行“時事簡評”,讓同學們對近年來發生的時事進行簡要評述。例如,伊拉克戰爭爆發后,美軍很快攻占巴格達,不久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也被捉,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不少同學的震驚。于是我便要求大家關注事態的發展,并要求同學們做好準備對伊拉克戰爭進行簡評。上課了,幾位同學拿著事先準備好的講稿輪流上臺發言。使我感到驚喜的是他們能用國際關系的理論來闡述伊拉克戰爭的必然性,而不是簡單的情況通報或情緒發泄,也有同學試著從國家制度、社會意識形態等方面分析美伊沖突的原因,甚至有同學指出了這場戰爭對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借鑒意義。他們的發言都不長,分析也算不上精辟,但看得出事先都經過了精心準備,這個準備過程必然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必然會隨著這樣的思考而不斷得到提高。更為可貴的是他們發言中所流露出來的人文精神和愛國情感,這種精神和情感又豈是僅憑教師的單純灌輸就能培養得起來的呢?這樣的課堂教學不正符合了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發展性”原則嗎?
四、整合課程資源
一、創設輕松自由的課堂教學環境促進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上的內容,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能引發不同觀點或引發更深次思考的話題。許多學生不重視、不想學政治 ,主要是他們認為政治不是老生常談,就是高談闊論,與己無關。高中政治的哲學部分和經濟學部分還略微好些,而政治學部分很多學生就用“假、大、空”來形容。可見我們的政治教學在過去是多么失敗的一個結果。政治課的教學,不管是對老師來說,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徹底轉變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生硬、平鋪直敘式的教學語言,要用彩色的語言、動感的語言融合積極愉快的情感來調動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活動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動機。教師在上政治課時,充分運用體態語言來傳達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點的強調,同時也運用肢體語言和情態語言來表達教師自身對知識、對學生、對課堂的情感。在語氣上,通過輕重、緩急、抑揚、快慢等變化進行教學,在語態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談方式進行情感教學,體現對學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建立起平等、和諧、融洽的關系,在其樂融融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然 就激發出來,主動性自然就發揮出來,也就不再有政治課毫無生趣的結果了。思想政治課的說服力、感召力極大部分來自于教師授課的語言力度、語言技巧、語言風采。
二、精心上好每一堂課,向課堂要效果
素質教育下,我們確實應采取有效措施,在各個環節上切實樹立精品意識和高效觀念,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精心上好每一節課。
首先,明確上課目的。課前思考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哪些,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必須明確這點。教師必須要把課上好,在這里備課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備課必須“全方位”,包括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習題、備教學手段,不照搬教案,不機械套用參考書;備重點、備難點、備特點……總之,這些問題都要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才能在授課中收到實效。
其次,合理編排教學內容,進一步優化教學流程,增強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去除無效環節和無效活動,保證當堂完成教育任務,課堂教學中,特別要注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我覺得教學方法應該不拘一格,只有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才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我們要避免“一言堂”和“滿堂灌”現象,為了向45分鐘要質量,我采用了“講、讀、練、議”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思考、總結、落實,從而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知識點既要全面,同時又要突出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的講解,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好學習的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注重時事簡評
新課程理念堅持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的統一,時政教育不僅與高中思想政治課互相補充,而是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在對高三年級學生進行的一次“我最喜歡的選修課”調查中發現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學對“時事點評”這門課感興趣,這使我意識到加強時政教育是激發學生學習政治學科興趣的重要途徑,并且在時政教育中學生主體作用應該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我結合高三政治課堂教學特點,在每節政治課開始的前五分鐘進行“時事簡評”,讓同學們對近年來發生的時事進行簡要評述。例如,伊拉克戰爭爆發后,美軍很快攻占巴格達,不久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也被捉,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不少同學的震驚。于是我便要求大家關注事態的發展,并要求同學們做好準備對伊拉克戰爭進行簡評。上課了,幾位同學拿著事先準備好的講稿輪流上臺發言。使我感到驚喜的是他們能用國際關系的理論來闡述伊拉克戰爭的必然性,而不是簡單的情況通報或情緒發泄,也有同學試著從國家制度、社會意識形態等方面分析美伊沖突的原因,甚至有同學指出了這場戰爭對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借鑒意義。他們的發言都不長,分析也算不上精辟,但看得出事先都經過了精心準備,這個準備過程必然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必然會隨著這樣的思考而不斷得到提高。更為可貴的是他們發言中所流露出來的人文精神和愛國情感,這種精神和情感又豈是僅憑教師的單純灌輸就能培養得起來的呢?這樣的課堂教學不正符合了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發展性”原則嗎?
四、整合課程資源